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我国的退休返聘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的退休返聘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我国的退休返聘问题研究论文

1.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的探索,《教学与研究》,2001年2月;2.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1;3. 构筑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空间,《网上唱响主旋律》高教出版社,2002年4月;4.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社科版);5.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资源战略「竞争力评论」2003年第5期6. 非正式组织的利弊分析,《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第7期;7. 用企业文化塑造员工,《商业时代》理论版2003年第18期;8. 我国公共部门实行目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理论导刊2004年(此文被《新华文摘》检索)9. 人员培训:挑战、需求与创新,理论月刊2004年11. 电子政务产品质量评估初探.,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CSSCI)12 企业危机预警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危机预警的启示. 中国行政管理.2005(2)34-36(CSSCI)13、 国家人口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初期报 朱正威,肖群鹰等 人口研究第29卷增刊(“人口安全与社会发展-多学科视野”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58-6214、中国退休返聘公共政策环境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CSSCI)15、基于熵权夹角和的企业经济效益诊断模型 运筹与管理 .2005(2)142-14816、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应用 中国行政管理.2005(10)53-55(CSSCI)17、构建人口结构安全预警系统初探 汕头大学学报 2005(6)60-6418、中国区域公共安全评价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行政管理.2006(1)39-42(CSSCI)19、国际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理论与应用前景 公共管理学报 .2006(1)20、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比较 朱正威 张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6(2)(CSSCI)21、朱正威、张莹.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理念述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CSSCI)22、我国地方政府灾害管理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以美国、日本为鉴 朱正威 胡增基 学术论坛 2006 (5)23、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 朱正威 吴霞 中国行政管理.2006(12)(CSSCI)24、在能力与脆弱性评价框架下培育政府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朱正威 肖群鹰 中国应急管理 2007(2)25、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轨迹 朱正威 黎亮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7(3)(CSSCI)

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被再次聘用时,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聘用期内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保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与返聘人员之间的关系,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调整。退休金标准为:以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满整年后的剩余月数,每个月按照计发。一、退休返聘优点(1)退休返聘人员的工作能力较强,工作经验较丰富。很多退休人员还可以再继续上班的,一般都是原来单位里的技术骨干,或是管理干部,特长往往比较突出。 [1] 他们的经验丰富,可以作为公司的培训人员,向新进员工介绍自己的经历,传授经验。为公司文化的传承和公司知识体系的传承都有很大好处。(2)退休返聘人员对于所工作的单位来说,其成本要大大低于普通员工。因为退休返聘人员往往都是在原单位享有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等,因此无须再为其支付这些社会福利。另外,退休返聘人员由于在原单位享有一份退休金,因此经济上的压力不大,对薪金收入也没有过分要求,心理期望值不高,工资也偏低。(3)退休返聘人员的工作态度比较认真,多年的磨练使他们养成了认真的工作态度。(4)退休返聘的人可以发挥余热,更多的为社会产生价值。二、退休返聘的缺点(1)稳定性较差。由于退休人员的工作特殊性,因此他们对于工作收入的依赖较低,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形势不妙,就会人心思动,退回家里颐养天年。缺少与企业同甘共苦的奋斗精神。合同上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 (2)退休返聘人员大多由于年龄、精力上的原因,难以从事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工作时间也相对较短,很难根据企业的要求或临时性的工作要求,作经常性的加班、出差等工作。(3)退休返聘人员一般创新能力比较差,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会固化他们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因此,退休返聘人员一般不宜做创新性工作。三、退休返聘存在的问题1、工伤保险在劳动关系中,工伤保险是法定基本社会保险之一,它的投保具有法律强制性。然而,在聘用单位与退休返聘人员之间建立的劳务关系,法律则没有规定其可以加入工伤保险。而在实际生活中,聘用单位往往是不予办理与工伤保险类似的商业保险的,日后,一旦返聘人员因工作造成人身伤害,由此产生的损害费用的承担主体便成为了纠纷高发区。2、加班补偿返聘人员在劳动后所受领的经济利益属于工资还是薪酬关系到加班是否应当支付劳动法所规定的加班费用问题。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其签订的合同性质属于劳务合同,故其受领的经济利益属于薪酬。既然属于薪酬,那么不适用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用的相关规定自然成为当然。但是,返聘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技术含量比较高,同样的加班时间内为聘用单位创造的价值反而更高。如果一味地认定不能给与加班费用,这无疑是不合理的。3、劳务解除劳务关系解除时经济补偿问题劳动关系中,除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给予劳动者一定经济补偿。但在返聘人员与聘用单位间存在的劳务关系则不存在经济补偿的规定。基于此,聘用单位与返聘人员间解除劳务关系时,不应当再享有经济补偿。4、腐败问题退休返聘人员,被返聘的单位为原单位关联企业,可能利用之前原单位的关系,为现供职企业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滋生职权、职务便利之外的腐败现象。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我国退休制度的研究论文

【题目】中国退休制度与假日制度改革论坛暨《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新书发布会【时间】2009年2月26日(周四)下午2:30-5:40【地点】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报告厅 (进清华大学西门左转直行300米过草场右侧)【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河南财经学院【 内容简介】发布《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新书,讨论中国实行了近60年的退休制度特别是退休年龄的改革问题;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2007年提出中国节假日制度改革方案,2008年开始实施,本论坛将对此进行周年回顾和展望。论坛期间有茶歇,主办单位赠送部分新书,并八五折出售其他社科类图书。

劳苦大众一般都反对提高退休年龄,国家如果强制启动的话,预计2021年公开征求意见。那么要2022年修改、再审批和正式发布,5年后实施。2027年之后才可能实施。建议1:2030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岁。2030年 原50岁 原55岁2034年 51岁 2038年 52岁 56岁2042年 53岁 2046年 54岁 57岁2050年 55岁 2054年 56岁 58岁2058年 57岁 2062年 58岁 59岁2066年 59岁 2070年 60岁 60岁到2070年全国公民统一60岁退休。 建议2:充实社保基金。央企利润的10%每年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一两千亿。公务员每年减少2%,每年节省几千亿,划拨到社保基金。打击各市财政年底突击烧钱上万亿的败家行为,财政预算结余的一部分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几千亿。建议3:建立灵活(或称弹性)退休制度。参考:《公务员法》下文,要推广到全民。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提前退休:(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建议4:把五花八门的养老保险种类(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军人养老保险等等)统一为“公民养老保险”,所有公民,待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并有保底和封顶,最低待遇不可以低于600元,最高不可以高于9000元。15倍的差距已经够大了,现在的差距是上百倍。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end-ency)。”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他还指出“规定必须到达‘有资格领退休金的年龄’才能享受养老金福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应当可以自行选择使用这笔资金的时间,这不仅使他们可以在任何年龄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教育经费,或者在需要抚育幼儿时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个人既可以选择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选择多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废除强制性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将是中性的。”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自1999年来,我国便进入老龄社会。2006年2月中国人口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决定着我国老龄人数的庞大。虽然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我国老龄人口仍将是庞大的。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第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不断降低,底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这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要快于他国。相关研究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第三,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养老的负担更重。除以上三点外,还存在着地区间老龄化水平差异大等特点。我国老龄化的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大。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而根据中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根据低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届时,个人、企业、社会都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其次,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相对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从而带来劳动人口的相对不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又必然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又会使解决老龄化问题更加困难。总之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是我国重要的课题。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告诉我们要会运用老年人自身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要将他们视为人力资源,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而要做到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须的选择。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定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当时的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人均寿命也提高到了72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龄偏低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的是劳动者知识层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参加工作的时间会略迟。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可以推迟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休年龄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当“人口红利”过后,劳动力资源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影响会更大。其次,造成社会负担过重,老龄人的过早退休必然加重养老保险支付的负担,同时也加重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负担,在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会更重。最后,固定的退休年龄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权利的充分体现。现行的退休年龄没有体现老年人自身的意愿,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愿退休但必须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综合症,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不愿继续工作,却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则面临退休待遇的减少。另外男女退休年龄上的不平等,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因此综合上述因素的考虑,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调动老年人的力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实行弹性退休制目前我国政府正有准备提高退休年龄意向,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持反对意见的很多。他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不合适,因为推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当前年轻人就业困难,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较辛苦的老年人来说不公平等等,可以说意见很难得到大致的统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龄争议很大,那么实行弹性退休制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不能跟吉登斯所讲的那样完全取消退休年龄的规定,我们可以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就我国而言过早的退休必然会加重各方面的负担,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据不同情况设定)的基础上实施自愿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同时还可以根据退休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待遇水平,这样就可以做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人们推迟退休年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女性选取55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之间,她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男性可选择60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60周岁至65周岁之间,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当然根据行业的区别可以再继续细分。事实上弹性退休制度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政策主张,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采取其它各种手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人自己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各种兴趣爱好组织、互帮互助组织等;鼓励健康低龄的老年人再就业,如设立专门的机构帮助老年人才就业,积极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当环保志愿者等。同时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再就业权利方面的法律规定。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退休给老年人带来的孤独与失落等消极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自立、自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总之,要利用多种手段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自身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负担。注释: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

论文关键词:人口 老龄化养老保障 制度 论文摘要: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21世纪是属于老人的世纪,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 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而据2006年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可知,中国人口老龄化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不断加深,尤其是未来的十多年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 37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将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个比例会持续50年。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是我国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大。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是世界之首。目前,中国老龄人口接近1. 6亿,占全球的老龄人口的五分之一,几乎相当于英国、德国、瑞士、卢森堡四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二是人口高龄化趋势显著。人口年龄结构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人口的高龄化即长寿化,目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速很快,以年均约4. 7%的速度增长,达到1300万,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预测2050年将达到1. 5可乙左右,占老年人口的21. 78 % 。这也是人口转型时期老龄化的重要年龄特征。 三是“未富先老”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至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尚不足1000美元,尽管2008年中国以4. 222万亿美元的GDP位居世界第三,但同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246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没有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属于未富先老。 二、我国老年人口养老保陈所面临的问题 老年人口养老保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能否消除老年人的后顾之优,关系到能否巩固离退休制度和计划生育成果,而且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社会养老保险压力巨大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扶养比的持续上升,不仅意味着国家和社会发放社会基本养老金、支付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等压力将大大加重,而且还意味着将来由于劳动适龄人口数的减少将使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的人群大大减少,面临着社会保险基金缺口不断增大的问题,可以说,政府、企业、社会都已感到养老保障的压力正显著加大。 第一、基金来源渠道单一。当前中国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保险费的收入及其利息和财政补贴。单一的基金来源致使现行养老体制必须要面对“弹性的缴费与刚性的支出”引发的财务吃紧的矛盾。加之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享受养老基金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在职工人对离退休职工的赡养比在逐渐上升,致使养老保险费用支出与收入之间的矛盾成为老龄化危机应该面对的首要问题之一。 第二、地方“养老”欠债严重,“空帐”运行规模巨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早在1997年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就有指出: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继续按照过去的标准,由企业缴费形成社会统筹部分解决。即企业同时承担着退休职工的养老需要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的双重责任,造成企业负担过重,致使缴费困难、逃费、欠费现象严重,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另外,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除去个人账户部分的“社会统筹”部分根本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再加上统筹部分与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的“混账管理’,,于是就出现了“挪用”个人账户的基金来补养老金支付空缺的现象,导致个人账户空帐实行、养老金入不敷出、社会公平难以维持的吃紧状况。(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建立过程中,尚存在诸如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不高、统筹项目和统筹比例不规范、保险金额较低等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老年人仍然是在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覆盖范围之外。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养老金(退休金)保障覆盖率2006年男性为89. 1%,女性为64. 6%,仍有将近22%的城市老年人没有享受退休金。同时,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仍旧主要依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五保户”等集体经济的养老模式、以及少量的社会救助。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与现阶段较为狭窄的养老保障体制覆盖面之间的冲突己经突显口。 (三)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滞后 受资金投入不足、养老设施陈旧、观念滞后、资源分散以及扶持政策与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制约,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化进程缓慢,难以满足老年人剧增的服务需求。 目前,我国所有老年用品生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尚不足1000亿元,供求相差甚远。一项银发经济调查显示,在普通商店内,青年人服装占70%以上,中老年人服装不足10%,各种养老福利、公益设施的现状也不容乐观,一些护工、老年人公寓、适合老年人的楼房、厕所等少之又少。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我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 8万个,养老床位120. 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 6张,与发达国家50至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三、应对老年人口养老保除的对策 解决老龄化问题,既靠我们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要求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客观地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1、将养老保障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保障模式,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2、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3.鼓励发展社会养老产业。国家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日本的银发经济能发展得红红火火,很大一部分因素便是得益于政府的助力。2000年,日本首次制定了“介(看)护保险法”,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通过国家补助获得必要的看护服务,大大推动了日本看护产业的发展,日本全国老人每月花在看护业的费用从当年的4亿日元直线攀升到了2005年的148亿日元,而其中80%的费用都是用在轮椅租赁和特别看护用床方面。 4、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老年人权益。首先,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一方面提高全社会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围绕老年人权益问题及时开展立场鲜明的舆论监督,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行为,对侵犯老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要予以严惩。其次,有关部门要根据老年人的要求,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对老年人因养老、医疗、产权等纠纷提起诉讼应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国家、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压力,真正实现代际公平,社会和谐。

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研究论文

实施延迟退休制度的国家已不是一个俩个,他们的依据就是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人群的加大,国家财政压力递增,这样的理据应该接底气,道理上也说的通,既考虑的国家也考虑了个人,而且都是大家开看到的真实情况。可是持不同意见的个人也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也充分真实,我们作为普通民众,只能谈一下个人看法或建议,如果国家财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我们还是维持现状,如果经济实力不允许 ,那就最好就像中央社保部门领导所说的,根据我国国情实际情况,实行小步慢走,循序渐进的政策逐步实现,这样个人国家都照顾一下,岂不更好。我们做为个人在个人和国家利益上,能做到兼顾双方,是容易接受的最佳选择。

延迟退休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这个利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尤其对那些临近退休节点的人,其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延退这件事情上,要避免设定上的生硬,取得最大的公约数,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我认为,要避免一刀切的制度设定,制定一个政策的过渡时期,采取层次性消化的方式来逐步推进。我们既要避免老龄化加速带来的负担问题,又要考虑年轻人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实矛盾。

个人建议,我们与其在年龄上做文章,倒不如在工作年限上制定标准,以实际工作年限做为界定退休的时间节点,因为每个人开始工作的时间不同,如果确定一个退休年限的话,工作时间难免就会有长有短。比如说,一个20岁参加工作的人,和一个25岁参加工作的人,如果都是到年龄退休的话,后者明显要少工作5年。

另外,365行,每一行的工作性质不同,岗位体力消耗,对人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那么在退休年龄安排上是否也应该考虑到呢?有些重体力劳动的岗位,可能年过半百就会吃力,但有些对体力要求不高的岗位,可能到了80岁仍然可以胜任。

延迟退休是一个非常考验智慧的复杂问题,年龄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但并非唯一的核心因素,它还需要考虑综合因素。

脱离国情,贻害无穷!问一个小问题:中国历来是老人小辈照顾、孙辈老人带着。为什么? 中国没有养老机制,70以上老人生活自理难以为继,谁来照顾?要靠小辈。结果小辈要工作到65岁,根据中国推行的晚婚晚育,算25岁结婚吧,父母70子女还只有45岁在上班,等到子女65岁能够有时间照顾父母,不说自己还有多少精力体力,光这个时候父母都已经90岁。。。。。。再看看孙辈。孙辈学龄前、初中前谁在家烧饭接送?别忘记了,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上班。还二胎 ?仅仅这个问题就足以使得百姓生活不堪重负,苦不堪言!都说人家外国多少多少岁退休,怎么不说说这些国家对孩童、老人的保障机制!今天偶尔经过看见一个点反对的,问你: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你敢说就在评论中留言!

您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在实施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也不得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在实施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即用人单位不能擅自变更劳动者的退休时间。

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还没有实施前有法律效力。我国正在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退休制度将面临一次重要改革。延迟退休为我国退休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机会但也备受争议,反对者认为延迟退休不仅会造成其工作年限的延长,还增加了养老保险负担、缩短了受领养老金的年限,直接对其利益进行削减,自身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是其反对的根本所在。延迟退休立法是以延迟退休为契机,采用立法手段对退休制度进行完善,对退休者的利益进行权威性的法律保护,对实行延迟退休者与未实行延迟退休者的利益进行平衡,避免延迟退休者存在利益受损的顾虑。本论文针对延迟退休立法,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以延迟退休为起点,将延迟退休问题纳入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国家角度看,多方现实因素促使国家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对社会困境进行疏通。所以,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还没有实施前有法律效力。

科技管理研究论文退休后被退稿

电的生产过程极为复杂,需经过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过程。其中发电指的是生产电能的地方,例如:火电单位、水电单位等;输电是指利用高压线路完成电力输送的操作;变电指的是利用高压变电将高压电压、超高压电压等电能转变成低压电能;配电为最后一步,降压电能并将其输送给用电者。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重视输电与变电两个步骤。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的急剧增加,急需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来承担电力系统的输送与供应。多个输变电项目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国电网的主架。现阶段,我国的输变电工程普遍存在110kv、220kv、330kv、500kv等多个电压等级,其中220kv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较高;330kv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北电网中;500kv级别最高,费用、容量、工艺等的要求较高、较先进。目前,我国极为重视500kv电网的建设,属我国电网中的中坚力量。输变电工程属于电网主网架建设中的重要工程项目,包括输电线路工程与变电所工程,所需费用较高,工程施工极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输变电工程一般包括电气安装、通信及自动化、土建、电气设备调试、系统启动调试等。其中电气安装包括高压设备等一次设备的安装,也包括保护与控制系统等二次设备的接线与安装;通信及自动化指的是通信工程与变电所自动化;土建涵盖设备基础、建筑物工程、四通一平、构架基础等;电气设备调试就是对安装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进行试验与调整;系统启动调试指的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结束后,对输电线路与变电所的运行情况进行启动调试。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不重视工程进度的协调性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与其他项目存在很大不同,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的的要求更高,要求施工进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保证工程建设按时竣工。现阶段,我国多数电力企业不重视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的管理与协调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既降低了施工人员与工程师掌控工程进度的能力,又对工程效益与工程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少数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仅仅重视工程进度,缺乏工程质量的监管,造成城市电力紧缺的问题。

期刊论文发表退稿后怎么处理?虽然论文投稿被退稿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自己实际遇到就很难受了。当我们遇到退稿时,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两点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端正心态。 我国期刊虽然数量挺大,但实际上,投稿量更加庞大,而每期的版面就那么多,编辑部当然是择优录用,但对于投稿人来说,投稿难度就增加了。在那么多稿件中,肯定有稿件是被退稿的。如果退稿降临到自己头上,请以正常心态对待,因为,退稿的是大多数嘛,只有少数能被选中。端正心态修改论文再投或者另投他刊就是了,好论文总有投中的时候,要锲而不舍。 二、退稿原因。 退稿的原因就很多了。每个人的论文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被退稿的原因也就不一样。我大致划分了一下退稿原因,总结如下: 1、论文质量不达标。 文章内容空洞,没有新意,缺乏实践与经验,与他人的文章立意重复率较高,文章存在的错误太多等等,总之就是文章质量不行。如果有修改价值,编辑部通常会给修改意见,你可以修改后再发给编辑部,还有可能被录用。如果文章实在太垃圾,编辑部就直接退稿啥也不说了,那你就得考虑文章是否有再投的价值了,是不是应该重新写一篇。 2、论文研究方向与期刊不符。 论文的主旨跟期刊的办刊宗旨不符,相去太远,比如你写的是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到中学教育期刊上,那结果肯定是被退稿了。建议作者提前找好对应的期刊,不要盲目投稿。 3、论文涉及敏感话题,期刊不敢轻易录用。 5、审稿出现错误。 这也是有可能存在的,编辑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专家个人的偏颇,给你判了退稿,这时候一定要跟编辑部据理力争,自己正确就一定要坚持。编辑和专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尤其是涉及未知领域,向编辑部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被认可,即可顺利进入下一步审稿流程了。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专家对未知领域的论文判定还是比较谨慎的。 6、论文数据有问题。 数据不全或者数据存在缺陷被退稿,这样的论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数据准备充分了再修改论文投稿即可。 7、论文创新性重要性不够。 可能是所投的期刊等级较高,要求较高,那可以修改一下论文,改投影响力低些的期刊即可。 8、论文表述不清楚混乱。 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作者写作功底不够造成的。可能作者的实验、结论都没有问题,但表述的颠三倒四,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看明白,或者表述的概念不清楚,这样的文章自己修改起来比较难,毕竟水平在那,你可以找导师、师兄师姐或者专业的论文机构帮助重新整理写作一下论文。 9、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版面费。 很多人根本不理解版面费是什么,纳闷投稿为什么作者没有稿费反而还要交钱。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自负盈亏,学术期刊销量难以支持运营,只能向作者征收版面费了。如果没有按时缴纳版面费,还是会面临退稿局面的。

很正常的情况的,很多原因会被退稿,拒稿。比如1、文章整体质量不好,达不到这本刊的收稿标准。2、查重结果过高,未通过本刊要求。3、以及其它未知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被退稿了会有说明原因的,也可以电话询问编辑部的。

写的不够好 或者内容欠缺 错字太多 敏感词太多都会被退 建议在发布之前自己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审核自己写的文章 不要以为是自己写的就觉得这也好 那也好 要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来阅读自己写的文章觉得写的好再发布 很大几率都能过审的

干旱区研究期刊退休大改

《干旱区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干旱区研究》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和 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了。

中国出版的以干旱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期刊有: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干旱区科学(英文版)中国沙漠

  • 索引序列
  • 我国的退休返聘问题研究论文
  • 我国退休制度的研究论文
  • 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研究论文
  • 科技管理研究论文退休后被退稿
  • 干旱区研究期刊退休大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