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学生教学论文美术

中学生教学论文美术

发布时间:

中学生教学论文美术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论文的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3.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4.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6.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7.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9.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10.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11.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12.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13.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14.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15.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16.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7.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8.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二***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三***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谈新课改下如何实现中学美术高效教学

论文关键词:互动教学教学新课改学习实践

论文摘要: 新课改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色,在新课改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下讲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同学们共同观察、感受、讨论和体验。 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思想造成美术教育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这样美术老师永远都只是教画画的老师,学生永远都是复制老师绘画技巧和技能的学生。在新课改的精神引导下,我们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潜力。那么我们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薄论,请大家斧正! 一、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生本思想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前的美术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美术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活动,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使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与美术教学方向相契合,从而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互动教学 广泛开展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模式。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实行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显得非常必要。要让大家学得更积极、更主动,美术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构建生态型知识架构 大部分美术老师都具有相当熟练的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多元化教学都能应对自如。新课改美术教学更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的观念。这些更要求我们一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联系和学习美术课改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实行能促进同学们形成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从而让他们形成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转换角色 新课改要求一线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 1.教师由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引导者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侧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一般多用讲授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互动。新课改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走下讲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发掘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共同观察、感受、讨论和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做到及时交流信息,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促使他们自主创新,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但是这并不是单纯地要让每位同学在每个方面都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同学们的个性差异,以便找到适合每位同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积极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并设计出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想方设法促进各个基础段的同学都能有所进步,都能全面提高。 3.开展合作实践学习 开展合作实践学习,同学之间往往也能够相互点拨、相互启发。合作实践法运用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一线教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同学们学习和研究的伙伴,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实践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作用。这在教育学上用“教师时刻”和“最近发展区”来描述。教师和同学的相互、积极帮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起到“教学支架”的作用,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改除了要求美术教师对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外,还要求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探索切合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 1.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更新陈旧的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感性太少,理性知识太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另一方面,动态的、可拟的、连续的、全面的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老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图、声、文并茂的特点,对同学们进行多种感官刺激,以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趣味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2.相关资料和素材的收集整理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教学资料的准备必须丰富多彩。美术备课应该兼顾纸质范画以及多媒体影、声、文于一体的多形式、多样式的内容。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有一个准备充分的教学“数据库”,这个资料数据库就需要从实际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一起收集和整理。其中发现优秀的美术作品,就及时地整理并通过有效的现代化设备存入,也可以去购买一些资料素材储存盘,或者网上搜集下载,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图画等。 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既充分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又加强了美术教学的传递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推陈出新。 3.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尝试—”教学模式。鼓励尝试是培养发掘学生创造潜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绘画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于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地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同学们往往难以领会,于是我们通过多次示范,让同学们认真观察、模仿、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这样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此,美术技能教学是可以利用形象教学和情感教学等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的。美术教师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感性综合能力,注重整体的体验和感悟。科学训练和视觉体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分别具有明显的理性或感性特征。我们研究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的感性是需要理性来把握的,这样才能接近艺术所追求的感性状态。 5.鼓励个性 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某一审美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这样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6.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于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1)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而且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2)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良好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总之,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否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它直接的使用者——美术教师是否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魏志英.浅谈对美术教育中“综合”的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5. [2]徐建融.展望丛书: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钱初嘉.美术教育的新资源: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4]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出版社,2007.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谈新课改下如何实现中学美术高效教学

论文关键词:互动教学教学新课改学习实践

论文摘要: 新课改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色,在新课改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下讲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同学们共同观察、感受、讨论和体验。 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思想造成美术教育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这样美术老师永远都只是教画画的老师,学生永远都是复制老师绘画技巧和技能的学生。在新课改的精神引导下,我们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潜力。那么我们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薄论,请大家斧正! 一、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生本思想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前的美术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美术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活动,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使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与美术教学方向相契合,从而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互动教学 广泛开展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模式。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实行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显得非常必要。要让大家学得更积极、更主动,美术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构建生态型知识架构 大部分美术老师都具有相当熟练的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多元化教学都能应对自如。新课改美术教学更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的观念。这些更要求我们一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联系和学习美术课改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实行能促进同学们形成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从而让他们形成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转换角色 新课改要求一线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 1.教师由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引导者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侧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一般多用讲授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互动。新课改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走下讲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发掘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共同观察、感受、讨论和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做到及时交流信息,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促使他们自主创新,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但是这并不是单纯地要让每位同学在每个方面都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同学们的个性差异,以便找到适合每位同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积极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并设计出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想方设法促进各个基础段的同学都能有所进步,都能全面提高。 3.开展合作实践学习 开展合作实践学习,同学之间往往也能够相互点拨、相互启发。合作实践法运用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一线教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同学们学习和研究的伙伴,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实践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作用。这在教育学上用“教师时刻”和“最近发展区”来描述。教师和同学的相互、积极帮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起到“教学支架”的作用,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改除了要求美术教师对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外,还要求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探索切合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 1.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更新陈旧的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感性太少,理性知识太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另一方面,动态的、可拟的、连续的、全面的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老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图、声、文并茂的特点,对同学们进行多种感官刺激,以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趣味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2.相关资料和素材的收集整理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教学资料的准备必须丰富多彩。美术备课应该兼顾纸质范画以及多媒体影、声、文于一体的多形式、多样式的内容。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有一个准备充分的教学“数据库”,这个资料数据库就需要从实际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一起收集和整理。其中发现优秀的美术作品,就及时地整理并通过有效的现代化设备存入,也可以去购买一些资料素材储存盘,或者网上搜集下载,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图画等。 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既充分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又加强了美术教学的传递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推陈出新。 3.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尝试—”教学模式。鼓励尝试是培养发掘学生创造潜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绘画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于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地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同学们往往难以领会,于是我们通过多次示范,让同学们认真观察、模仿、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这样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此,美术技能教学是可以利用形象教学和情感教学等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的。美术教师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感性综合能力,注重整体的体验和感悟。科学训练和视觉体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分别具有明显的理性或感性特征。我们研究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的感性是需要理性来把握的,这样才能接近艺术所追求的感性状态。 5.鼓励个性 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某一审美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这样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6.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于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1)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而且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2)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良好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总之,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否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它直接的使用者——美术教师是否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魏志英.浅谈对美术教育中“综合”的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5. [2]徐建融.展望丛书: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钱初嘉.美术教育的新资源: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4]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出版社,2007.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学生的论文:“美术”一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上美术,但这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美术,以我个人的理解指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思想上的享受,当然这指得是好的美术作品。每次我看到一幅我感觉好的作品时,我就会爱不释手欣赏很久很久,我有时甚至会身临其境。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当初,我一开始并不是想选美术鉴赏的,而是为了工作,我选了就业技巧。后来我回到寝室经过反复思考,我既然比较喜欢美术,为什么不选美术鉴赏呢?大学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第二天,我选择了美术鉴赏。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我一下子对这个课堂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美术鉴赏在我个人认为理解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理解了,如果你在经过练习就更好了。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美术,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感受到美术的气息,一张桌子、悬挂的衣服等等这些随处可见。学了美术鉴赏课,真让我受益匪浅,平常对生活粗略地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我渐渐地发现原来生活那么美好,有时观察一棵树,我会呆呆地看很久,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了。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当然美术不仅仅是画,美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美术鉴赏课让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欣赏古代绘画时。欣赏古代绘画,不能以现代的眼光去欣赏,而要结合历史,讲究意境、章法和笔墨。中国古代绘画有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时期。原始社会开始(美之感萌生),汉以前(线之形确立),唐以前(神之韵高扬),之后过渡到清末以前(灵之魂主旋律),五四起(中与西交融)。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美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美术与古代美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的美术更多的带有现代的气息,现代画也十分地简明、易懂;而古代美术却让我们很难理解,以现代人的眼光,我认为古画看上去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必须与历史结合起来,才有所体会。古画也并不讲究进大远小的规律,以人物画为例,重点人物通常占的比例较大,次要部分占的比例较小。学了美术鉴赏,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短短的课堂让我学到可如此多的知识。在这课堂上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老师的论文高中美术主题性鉴赏教学学生活动设计的原则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全局的重大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的创造、积累经验。我们在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问题提出】美术鉴赏教学的教材内容丰富,知识蕴含量大,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特别提出了要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通过课改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往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狭隘理解,容易使得“教”与“学”均停留在使学生获取知识这一层面上,虽然学得认真,实际并没有形成素质。我们认为鉴赏的教学结构、内容、设计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考虑。实践证明鉴赏教学如果没有学生参与,课堂将会如同一潭死水,无法实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因此,要实现高中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发展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科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经验和深层次的思维、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习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学中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改变过去的学生学习方式是鉴赏课有效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潜能得以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的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深层次的体验,尝试了新的教法和新的课堂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现将课改以来高中鉴赏教学学生活动设计的多种形式作一个回顾。【问题点击】美术鉴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即对美术作品由表及里的充分感悟的过程。过去教师贯用的办法就是满堂灌,鉴赏教学容易上成“讲赏课”这种现象较普遍,教师在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习惯意识,创造性思维更无从谈起。【行动反思】一、情境引入式的鉴赏教学活动一节鉴赏课好的开头是上好课的关键,导入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注意讲究导课的艺术,必须慎重地对待导入形式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例如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闻、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警句,乃至一个实物,甚至一条消息都可以化为引入课文的内容,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并且还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开始就专注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情趣盎然中进入对新知识的求索过程。案例片段:1、《现代雕塑》的鉴赏课,引入新课的方式如:由复习古代雕塑引入,让学生回忆旧知识,提问古代雕塑的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出课题《现代雕塑》。2、《走进抽象艺术》的鉴赏课引出课题的方式如:教师:由于受传统审美心理的影响,我们常用“栩栩如生”这样的词汇来称赞我们认为好的作品。(通过提问,同学再补充几个“栩栩如生”的近义词,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我们现在从画册上,展览中看到的许多外国现代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却再也不能用“栩栩如生”这个标准去衡量了,有的画得不像,有的让人看不懂,是不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作品就不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怎样来观赏?教师又播放贝多芬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说出他们的感觉,说明音乐既然可以通过没有具体形象的声音而为人们所接受,那么也可以用色彩和线条来组成有审美意义和画面。这种由成语的相反意思提问,得到学生的互应,再加上音乐的欣赏感受直接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对点,线面的抽象绘画的形式欣赏方面。3、《希腊罗马美术》鉴赏课,组织教学导入方式如:教师首先以音乐导入,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中希腊雕塑文化展示的部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情境导入教学活动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的特点,平面、立体形象相互交汇,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教师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磁场,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引入情境,为开拓学生广远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材,发展学生的联想及想象能力。二、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形式的鉴赏教学活动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主要依赖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决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领悟力和创造潜能,只有学生主体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从而促使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一直上升到讨论交流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参与评述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的过程。案例片段:鉴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一课,就不能光从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来欣赏,首先需要教师介绍画中所表达的耶稣被犹太出卖的故事,作品的主题是歌颂耶稣的伟大人格,也鞭挞了叛徒的苟且偷生出卖灵魂的丑恶嘴脸,充分体现了画家的爱和憎。通过对作品内涵的介绍,能够很快地激发起学生兴趣。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剖析作品,比如作品中有几个人物,他们的动态表情、装束、道具,表达了什么事件以及周围的环境气候,光线的作用等,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对这一作品的了解,在学生参与感悟之后,教师在归纳时可以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创作意图、创作过程,以及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内容主题以及作品价值的理解。在此课之前,教师还布置过预习题,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缩短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课前的“读画”,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直觉印象,教师也出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体味,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评述,让学生有一定的空间去思考,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形式实际就是新课程观念下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三、学生主动探究的鉴赏教学活动美国沃·尔夫等认为:“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理解某件艺术作品,而是为他们提供机会,促进他们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对作品的感受性是不能教会的,只有在学生理解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学生应该自由地与作品进行交流,教师应尊重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在提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今天,应该特别鼓励一开始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以直觉的方式,调度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感情,不带任何框框和偏见地观赏作品。”案例片段:《千资百态的美术作品》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介绍完课件中的雕塑家罗丹的《巴尔扎克》的创作背景之后,由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用探究式方法分组写出作者的创作意图,然后派选代表进行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宣读讨论结果:“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小组观摩此作品感想很多,罗丹的作品大气、洒脱、富有大师气魄,不但这件作品精彩,前课中的《欧米哀尔》也十分大气,从作品的创作意图中看出罗丹是一位阶级感情十分明朗的雕塑家,也是一位极富同情心的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如《加莱义民》、《思想者》等都是为人民而呐喊的,他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有民族自强精神,他的作品的表现手法夸张中有洗练的气度,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势,让人观后久久不能忘怀,作品《巴尔扎克》是罗丹一生最得意的作品,他的动态选择恰如其分,巴尔扎克夜间写作后的踱步情景,加上雕塑家大胆、夸张表现手法,准确地表现出大文豪巴尔扎克的精神气度。”发言后教师给予适当评价。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美术语言、艺术美、形式美等概念,直接分析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通过其它艺术形式的比较来分析。这种学生代表发表直觉观点的教学活动形式,体现了新课改以后课堂教学形式变化的典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反应,要注意尊重学生感受的全部内容,以及面对每一件艺术作品的瞬间所表现出的兴趣关注。四、角色扮演形式的鉴赏教学活动在鉴赏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会满足于讲教材,深堂气氛冷清,学生的学习无兴趣可言。让学生角色转变,成为扮演鉴赏作品中相关角色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快地成为教学中的“有我之境”。他们积极热情地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去思考、去表达,成为作品鉴赏的主动参与者,同时激发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使一堂鉴赏课上得有声有色,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案例片段:教师在鉴赏教学中,结合画面内容让学生扮演角色展开活动,现在的中学生在了解了绘画的相关背景资料后,可以胜任角色扮演,这种鉴赏方法很容易激起学生对作品赏析的兴趣。教师在宗教绘画欣赏课程中,预先给学生们布置了相关课题,让学生去寻找画面背后的历史宗教故事,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介绍故事及画家创作动机,演绎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和表现的空间。如某班的一组同学借《小崔说事》节目形式,就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宗教故事画进行了生动的演绎,跨越时空请来“达芬奇”先生进行访谈……在角色访谈中主持人介绍“嘉宾达芬奇”让同学们了解画家的生平,“达芬奇”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这种角色转换的学习活动形式,教学内容最好是以人物为主的作品,将原来从教师口中说出的变换到由角色(学生扮演)说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显得丰富多彩,很好地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教学模式的改变突出了教学的活动的娱乐性,体现了活动课程的生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体现。五、实践体验形式的鉴赏教学活动目前的高中教学模块的选择,本市大多学校选择了鉴赏必修和绘画模块选修,甚至有个别学校有机地将绘画模块与鉴赏模块加以整合,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绘画”教学中有鉴赏,鉴赏教学中容有大量绘画作品,应当说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尤其是绘画作品中的大量形式语言,帮助学生全方面、深入地鉴赏作品。鉴赏与学生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给人感觉教学更有节奏,有张有弛,学生都能动起来,气氛比较活跃。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识,再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感知的认识,提升认知思维,从而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可从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想象体验等五个方面进行尝试。案例片段:一位教师在上《中国书法艺术》鉴赏课时,先对课本内容作适当讲解外,为提高学生对书法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次简单的局部点画临摹练习,并注意让学生采取如下的步骤:1、线的力度;2、字的结体3、墨的浓淡干湿;4、字的布局等,进行综合的临摹。练习前,先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并侧重于前两项的练习要求,当学生明白作业要求之后再进行作业的具体练习。练习后,选取部分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教师的评价应以优点方面为主,适当地指出影响学生作品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如用笔方法,用笔习惯等)。通过这样一番体验练习活动,使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和印象会比教师平淡无奇的讲授效果好。“体验性”学习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鉴赏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开动脑筋,结合不同的鉴赏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实践体验性教学活动的方法和切入点,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得以感悟和认识,从而顺利地进入鉴赏教学内容之中,“体验性”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综合素质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设计出良好的鉴赏活动学习方案。总之,“体验性”学习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让“体验性”教学与鉴赏课形成互融协作的良好关系。六、利用网络信息探索形式的鉴赏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新课程实施后一大新的美术教学特征。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使自主性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形式得到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等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案例片段:1、一个高校的全新做法是:建立了美术网络教学网站“网络美术实验室”网络分为资源区、学习区、交流区、教师区等。资源区分为站内资源和网络资源,站内资源有在线图书馆、名家名作,美术展览,美术院校,乡土美术、学术史论等;网络资源精选网上相关网站进行链接;学习区分为基础知识、高考特区、美术史、学习方法,相关资源课件等几个模块。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相应的板块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用的网络教学工作室为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和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和开展更有效的鉴赏活动。总之,网络信息探索形式的教学,对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了学生获取,选择、传递、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同时又有利于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案例片段:2、一个学校在“服装赏析”课的教学中,利用网络给学生们搜集了许多世界服装大师的个性时装作品图片,利用媒体展示各种千奇百怪的服装,学生边看教师边讲解服装的颜色的搭配、风格、款式等服装要素,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鉴赏教学活动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七、参观、访问形式的鉴赏教学活动美术鉴赏学习活动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应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并能有所拓展,我们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教学方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的资源有许多,其中的社会资源:可以是学校附近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或艺术家的工作室,甚至还以邀请艺术到校举办展览,示范和演讲。案例片段:如上《中国陶瓷艺术》的鉴赏课,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馆藏量很大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参观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相机,笔记本和教师预先设置的研究课题,学生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在展览中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参观过程中除讲解员讲解之外,教师对重点代表作品和总的时代特征加以补充提示,然后回到教室,教师用课件向学生系统展示,并归纳讲解。也可根据研究课题内容需要在网上拓展搜寻,并加上学生自己的独特见解,作业内容是由学生每人撰写一篇一千五佰字的小型鉴赏论文,研究结果的展示,可以在网上公布,同时分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讲研究报告,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报告加以适当评价,小结。总之,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拓展研究,教师更应该预先作好课程研究。在活动中,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帮扶者和鼓励者。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活动实践中互教互学,取长补短,纵深和谐发展,师生彼此将形成一个正真的“学习共同体”。以上对鉴赏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些问题的点击,并通过部分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案例片段,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供同行教师参考借鉴。美术主题性鉴赏教学的学生活动设计的多样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我们认为在鉴赏教学学生活动中,应做到:1、活动设计必须紧密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中学生活动内容和形式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同层次,认识水平);3、活动内容和形式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难点。4、活动安排应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为中心;5、分析形式应当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6、活动设计应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7、活动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会描述;8、活动设计应有利于促学生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高中阶段的必修鉴赏课教学的宗旨,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评价美术作品,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在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提高美术素养。基于课改精神,我们的鉴赏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中学美术教学专题论文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_美术论文 镇江市第四中学艺术组 吕 昌21世纪,我们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以网络为 媒介的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人类活动。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结合通过网 络的交互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变。在网络中, 人们可以把抽象思维能力和切身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促进科学和人文 的直接结合,促进文化的加速发展。网络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 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一. 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以上只不过揭示了网络的资源观、工具观、媒体观,也就是说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即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的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 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2.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 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例如,我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的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有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同学,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了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饱览了以《溪山行旅图》、《潇湘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了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他们还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 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三.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 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四.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如下图模式:(略)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欣赏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譬如建筑论坛里的美术论坛等,都是人气极旺的优秀论坛;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还有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镇江教育网里热门网页教科教研里的艺术教育就有专门的留言板,为全市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这些交流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迅疾和便捷。网络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我们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那么我现在思考的是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我现在正在学习网络技术,准备建立自己的网页,内容涵盖高中美术欣赏各课,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其他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但极具意义的工程,但我愿意在新时代美术教学中对教学模式作新的探索,我们已经把眼光放眼到计算机远程教育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internet环境下学会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3000

这里有几篇你看行不行,如果觉得不怎么样,你可以去美术论文网看看,里面篇数很多-----------------------------------“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艺术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逼真地再现物象的色彩,表达物象的质感,已不是绘画中色彩的最终目的,色彩自身应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对的独立性。从早期文艺复兴至今,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方法丰富多彩,一代代艺术大师们耕耘不止,给后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财富。十五世纪上半叶,凡·爱克兄弟在再现人体和物体的固有色彩方面开始形成了艺术风格。他们的作品,在坚实的造型基础上,加以逼真细腻的色彩表现。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现物象的固有颜色,这些色彩,通过模糊与鲜明、明亮与阴暗的调子,创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弗朗切斯卡在色彩绘画中则强调鲜明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大色块来进行创作,其色彩已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达·芬奇则采用极单纯而又丰富的色调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用一种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来进行创作,其色调已经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畴,达到了一种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运用,更多的是为适应精神上富有表现力的主题的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约,他根椐画面上节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组合色调,作品富有现代精神;伦勃朗利用强烈的明暗对照,单纯而强烈的色彩来突出主题,人物在幽暗模糊的环境中闪闪发光,作品充满了深度。十九世纪,由于科学的发展,一些有关色彩理论的论述在欧洲问世,这为艺术家们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矗由于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绘,使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画家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色彩观念,采用鲜明的色彩来描绘天空、田野,画家们致力于风景画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莫奈所作教堂系列充分体现了这一切。艺术探索是无止境的,康定斯基则比印象派画家更大胆地反叛了传统。在印象派画家那里,色彩还是依附于形体之上,色彩所呈现出来的是具象的物体。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见不到传统绘画中的具象物体,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具有其价值。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我们理应对色彩有一个广泛的、全方位的认识,而不应将目光局限在某一点上。如何在色彩教学中汲取多种营养成份,全面推进学生的色彩感应力,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在色彩教学中采用的理论依据,是在印象派前后时期的色彩理论加之俄罗斯画派的色彩理论综合而成。其核心内容是强调条件色,认为色彩的产生要依靠光源色、环境色及物体自身的颜色综合而成。在色彩的对比上也有一定有规则,亮部冷,暗部就要暖;在色彩的训练上比较强调作画过程的程序性,即通常的画大关系,然后深入,再回到大的关系上来。这样的训练方法及色彩理论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多地重视科学规则和相应的客观因素,忽略了做画者对于色彩的直接感应。但在做画过程中这种感应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艺术作品就会缺乏生气,枯燥无味。所以,在色彩训练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对色彩的直接感应,不要让过多的理论缚住做画者的手脚。传统的色彩理论对于画面的色彩构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间关系去表达(物体离观者近则色彩鲜明突出,退远则变淡变冷)。但在现代的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这种理论已被打破,艺术家们根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应,重新组合、安排色彩来构成画面。空间关系,应理解为色彩结构上的位置关系,色彩的强与弱应根椐画面的需要来分配。法国艺术大师巴尔蒂斯对于东方绘画非常崇尚;凡高的作品中也充满着东方情趣;米罗的作品更是如此。为什么东方绘画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使这些艺术家顶膜礼拜呢?关键就是在东方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因素。东方的作品,如中国画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使艺术中具有更多的抽象因素。如能较好地将东方绘画中的精华运用到色彩实践中的话,将会创造出更广大的艺术天地。-----------------------------------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 另外,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最好把论文的内容要求得更详细些

ythgjhghgj

  • 索引序列
  • 中学生教学论文美术
  •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 中学美术教学专题论文
  •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30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