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旧的电子杂志

旧的电子杂志

发布时间:

旧的电子杂志

一些报亭会回收按原价70%左右,一些超市也会。或者在网上寄卖,如果是上学的话可以放在跳蚤市场或格子铺。希望可以提供给你些信息。

电子杂志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BBS热潮中。“亡牛的祭奠”(Cult of the Dead Cow)声称于1984年发行了第一部电子杂志,并且持续了20多年之久。但是,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存在激烈争议。费力克(Phrack)于1985年发行了自己的电子杂志,不同于“亡牛的祭奠”的单篇文章杂志,费力克的电子杂志每期都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文章,更近似于我们的纸质杂志的模式。网络合作小说杂志--《Dargonzine》于1984年在BITNET的学术网页上制作了自己的电子版本,而且直至今日仍在发行。“电子杂志通常指的是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它的内容在早期顺理成章地与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相关。它的出版发行手段既得益于技术,同时也不免受到当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局限。以由美国休斯顿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89年的电子杂志《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评论》(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缩写为PACS Review)为例,其办刊宗旨是对图书馆所有的可以为公众所利用的电子资源,包括联机书目、CD-R0M数据库等进行详细而及时的介绍。其出版于1990年1月的第一期使用的文件格式是ASCII格式,通过“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LIST”(PACS-L)发行。由于当时的电子邮件系统无法处理较大的文本文件,稍有长度的文章都不得不被分割成多个小文件向订阅者发出。“杂志的电子版',则通常指的是已发行印刷版的杂志,因为看好电子版面和电子发行手段的优势,又补充发行的电子版。其电子版和印刷版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版面和发行的手段有异。发行“杂志的电子版”的杂志,其印刷版往往已有相当大而稳定的读者群。发行电子版是一个适应时代技术发展的尝试。“杂志的电子版”,往往被界定为印刷版的附加物。但是由于杂志已有的基础及实力,以及出版商相对丰富的出版稍发行经验,这类“杂志的电子版”现在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国内引进的美国《科学》杂志电子版,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就概念而言,“电子杂志和“杂志的电子版”之间的差异现在已渐渐为人所忽略。当人们提到“电子杂志”(e-journal)时,指的往往就是所谓的“杂志的电子版”(Magazine Online)。

我这儿更多,20多年的了。留着吧。

我看过,跟《故事会》一样大小的对吧。哪里出的就不知道了,编辑什么的更没关心过,因为我就看过一本。那是我唯一看过的一本游戏杂志。2000年刚上大一,室友买了一本旧的,还带2张光盘。印象最深的是《半条命》的攻略,文笔很好,写的很详细,而且还很幽默,带截图。我当小说看了N遍。还有就是《星际争霸:母巢之战》的攻略,以及其他回合制之类小游戏的,不感兴趣,都没怎么看。光盘里有《半条命》的试玩关卡,还偷偷跑机房去玩过。后来在宿舍边吃午饭边看的时候被辅导员撞见了,刚夸半句“呦,吃着饭还学习呐……”,看见内容,瞬间翻脸,直接没收了。唉,我是真的在欣赏人家的文笔啊。话说现在好像都没什么游戏杂志了吧,感觉连报亭都少了

香港的旧杂志

《香港杂志列表综合周刊》、《Lisa味道Family》、《FACE》、《ComputerWorldHK》、《电脑时代》。额外还包括香港杂志大全:《生活月刊》、《milk新潮流》、《时装》、《凤凰生活》、《健康时尚》、详细介绍了香港杂志适读人群、出版单位、出版周期等。

重要的刊物有《红豆》。一、20、30年代的香港文学五四新文学对香港影响甚微。20年代,现代香港文学逐步发生。1928年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培植了香港第一-批 新文学作者; 1929年,香港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有力推动了新文学在香港的发展。30年代,是香港新文学的勃兴时期。新文学刊物大量涌现,大量新文学作品发表,初步显示了香港.新文学的成就。重要的刊物有《红豆》,重要的作家有侣伦等。二、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一些内地文化人士避战乱南迁至港,如巴金、茅盾、戴望舒、萧红、端木蕻良、叶灵凤、施蜇村、夏衍、林语堂、萧乾、郁达夫、巴人、陈残云等。南来作家对香港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使香港的新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些作家写于香港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茅盾的《腐蚀》、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大时代》、夏衍的《春寒》等;中篇小说有许地山的《玉官》;短篇小说有萧红的《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散文有茅盾的《劫后拾遗》、楼适夷的《香港的忧郁》等;诗歌有戴望舒《我的记忆》、《望舒草》 、《灾难的岁月》、袁水拍的《后街》等。

从1931年至1937年之间,又有《激流》、《春雷》、《今日诗歌》、《新命》、《晨光》、《时代风景》、《时代笔语》、《文艺漫话》、《南风》等刊物在香港问世。值得一提的是,《激流》并不像《伴侣》那样“以内容严整取胜,而是以态度之勇敢博得人的注意”,它的“香港文坛小话”一栏,“毅然地向所谓香港文坛算旧帐,向‘旧文坛’的盘踞者作正面的攻击”,这样的精神,“为前此的刊物所未见”,“也是那时候不得不有的精神”。1933年,由于受到国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香港文坛出现了以发展和巩固“普罗”文学为旗帜的《春雷》和《小齿轮》杂志,《小齿轮》由鲁衡主编,他把刊物列为工农革命文学的一部分。《小齿轮》刊登的主要是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内容也是严肃的,但也只办了一期便停刊了。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期刊,维持的时间最久,且跨越了30年代中期,作者群亦跨越了30年代香港文坛主力“岛上社”成员的,就是1933年12月创刊的《红豆》月刊,它一直到1936年8月出版第4卷第6期后才停刊。该刊由梁国英药局主办,以纯文学为主,封面特地印上“诗与散文月刊之始”字样,是香港文学期刊中最具文学色彩和学术气氛的一份刊物。它的作者群包括侣伦、李育中、芦荻、路易士、林英强、陈江帆、侯汝华等人。1935年来到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作家许地山教授,翌年在《红豆》发表了《老鸦嘴》,为新文学助阵。可是,这也是该刊的最后一期,因为不合香港政府的出版条例而枯萎了。《红豆》在当时很受读者的喜爱,停刊之后,对香港新文学的发展,以及对许多的读者和作者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从创作的实绩来看,从1927年香港新文学最初的这十年间,香港的文学青年从新文学的拓荒、萌芽到兴起,从脱出新旧文学并行交替的格局到走出浑沌,迈向新文学的第一步,其创作的水平显然是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年代以后出现的作品,与20年代中后期相比较,题材日渐广阔,其中一些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在艺术手法上,对于形象的塑造和白描手法也逐渐趋向自然和熟练。虽然,在吸取外国文学营养的过程中,还比较明显地出现模仿的痕迹,甚至于十足地欧化,但也有一些运用得比较自然的作品。

尽管,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受着中国新文学的启迪,学习并且摹仿了郁达夫以及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的风格,学习并且摹仿了沈从文的小说手法和新月派诗歌艺术,但他们大部分是借他山之石,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一些作品集,基本上以诗歌为主。其中有陈江帆的《南国风》,路易士的《行过的生命》和《上海飘流曲》,林英强的《蝙蝠星》、侯汝华的《海上谣》、伦冠的《夜航》等。可见,新诗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还是比较喜欢接受和学习的。

我的电子杂志

可以直接发送链接或者扫电子画册的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的。挺方便

封面的容量太大,建议降级分辨率或者提高压缩比

看旧杂志的网站

ocoReader是专业的电子杂志在线阅读软件。经过POCO的精心设计,软件非常小巧,而且绝对安全。安装了这个软件后只需打开你的浏览器,就可以直接在线阅读全部的电子杂志,享受流畅的多媒体阅读体验。

中国第一家中国最早中国最大绝版旧书资料网站官方解释“全球第一家全球最早全球最大中文绝版旧书资料网站” 中国移动书楼中国一栋书楼,中国第一家中国最大绝版旧书资料网站,全球第一家全球最早全球最大中文绝版旧书资料网站。 本站郑重声明:我站号称中国第一家中国最大绝版旧书资料网站绝不是虚假宣传,也没有任何夸口吹牛的意思。绝对是实事求是,不信且听我详细解释。 首先,前提是网站,而且必须在网站出现。在实际生活当中,个人藏书也好,企业进货更不用提,比我多得多的肯定比比皆是。但是,你不在网上展示,你不建立网站,我们没有可比性。你一个山林隐士,从不出江湖,没有资格质疑武林大会的第一名没你功夫高强。你说刘翔跑的没你快,但你没参加奥运会,也是一句空话。 其次,必须是独立网站,也就是说网站上的所有书都是网站的所有者个人所有。所以,如果有人一提起购物网站,就想起淘宝最大,一提起旧书网站,就想起孔网等,我承认他们都比我大,可惜,他们都是交易中介网站,他们本身不卖书,而是千千万万个个体组成一个大集体,几千几万人打我一个,没有可比性。 再次必须是旧书。说到独立网站,有人会说,那也有比我早比我大的,比如当当,比如卓越,且不说他们虽然名义上是独立的,实际上也是和多家大型书店或出版社合作的,就算把他们算做个体,也与我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都是新书,而我是旧书。我的旧书不是单纯的二手书或者老百姓所说的“用过的书”,而是出版社已不再版,新华书店已下架的旧版书,老版书,甚至古书,民国书,线装书等。而且我们不只是旧书,还有“资料”,这里所说的资料,包含一切带有文字的纸品收藏品,比如老报纸,老杂志,老挂历,老地图,文革印刷资料,革命印刷资料,门票邮票烟标酒标信封书信日记书画……所有当当卓越他们有的,我可能百分之五十没有,但我有的,他们百分之九十九没有(以上数据只是做比例的举例,不做实际计算结果) 综上所述,我敢说,目前以“旧书资料网站”来说,我敢说第一,也敢说最大。并没有任何虚假和夸大之处。如果您认为有比我早的,比我大的,可以告诉我。“第一家”是永远的,“最早”也是无法超越的,因为前无古人。但是“最大”却不敢说永远,可能“后有来者”。如果有超越者,我欢迎,并愿意退居第二,第三……但抛砖引玉,目前来说,还暂时是我。 至于“全球第一家全球最早全球最大中文绝版旧书资料网站”就有点玩文字游戏的味道了,不过也只不过是打了“文字的擦边球”,可以说并不虚假,也是实事求是。因为全世界就一个中国,那么有中文书最多的也自然应该是中国人,这就好比说全球中国人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你说全球最美的中国人,是不是就是中国最美的人?既然孔网声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旧书网站”,我也就敢说自己是“全球第一家全球最早全球最大中文绝版旧书资料网站”。 最后,还有一点声明,别看我声称:中国第一家中国最早中国最大绝版旧书资料网站。但我不是公司,不是企业,我只是个人。我不以赢利为目的,我是以藏养藏,以书养书,以书会友,以交换为目的,以自己的书越来越多为目的。所以我虽号称中国第一家中国最早中国最大绝版旧书资料网站,但我只是“一个人在战斗”,“老板”是我,“员工”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旧书收藏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哪怕我有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也不能雇人去帮我买书,我必须“亲自”去买,所以我一个人几乎走遍了全国旧书市场,全国旧书摊,全国古玩市场,全国旧货市场,全国“破烂市”,全国废品站。没有这点精神,还真不敢说中国第一,中国最大。而且正因为我以藏养藏,以书养书,自然就会买的多卖的少,卖是为了更多的买,多年下来,钱是越来越少,书是越来越多。所以从商家的角度来说,从赢利的角度来说,我谈不上中国第一,中国最大,但从书的增加速度,从卖书和买书钱的反比差越来越大,我敢说:中国第一家中国最早中国最大绝版旧书资料网站。

五花八门,PDF之家,读者免费在线,读亦行,若蓝格,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读也不免费的,下载更是收费的。

追书神器,还有hao123游览器,这些网站都是可以提供在线的杂志阅读的,而且都是免费的,我非常喜欢用这些软件看。

收旧杂志的平台

家里有旧书杂志去给人,或者按废品书纸去卖,没听说有回收旧书的地方。

可以去杂志云的闲置平台或是豆瓣的二手杂志交换小组看看哦~

截止到2022年12月18日,目前没有。根据文摘和读者资料显示,没有回收杂志的,只有收废品的。《读者》是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

58同城有收二手书的,量大的话会上门拉走,进去旧书循环系统,卖给有需要的人,比卖废品站有意义多了

  • 索引序列
  • 旧的电子杂志
  • 香港的旧杂志
  • 我的电子杂志
  • 看旧杂志的网站
  • 收旧杂志的平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