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科投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科投稿

发布时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科投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北双核心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西农学报社科版号投稿,号显示 初审通过送外审,然后编辑部就放春节假 期了,春节过后,号显示审回,发送 了退修邮件,杂志社反馈的外审意见很详细,针对性很强,专家比较关注指标的选取以及政策建议, 修改了上传之后,继续送原专家外 审,最后主编终审,历时一个月收到 录用邮件,缴纳版面费,比较便宜九个版 1500,中间和编辑沟通了三次,编辑部 老师态度很好,不会因为催促而退稿。 这 个期刊只收博士生及以上第一作者的投 稿,查重率有要求,不知道是多少,后续 又投过一篇退稿,且只收三农问题 的投稿,比较看中文章的规范性,审稿速 度也算C刊中较快的了,基本上退修以后 好好修改没有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目前投稿方式属于在线登陆系统投稿,不需邮箱征稿。其他信息:主 编:山 仑 院士常务副主编:申云霞 编审通信地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40号信箱邮政编码:712100电 话:电子邮箱:国际刊号:ISSN 1671-9387国内刊号:CN 61-1390/S网 址: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投稿退稿

:《昆虫分类学报》创办初期归属农业部主管,昆虫分类学报社主办并负责出版、发行,属“民办公助”性质。按国家的办刊要求主办单位必须是实体机构,所以自1991年起《昆虫分类学报》挂靠西北农业大学(现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省教委主管。 :《昆虫分类学报》从创刊——1989年12月由周尧教授任主编及社长,初期只有1名专职编辑,1名兼职编辑。由于周尧教授工作繁忙,1990年1月路进生教授被返聘为学报主编,周尧教授为名誉主编。1994年6月路进生主编逝世后,大家一致推举袁锋教授出任主编(现在),主持编辑部日常工作,周尧教授仍为名誉主编及学报社社长。编辑部现还有1名专职副主编(沈林),2名兼职副主编(张雅林、杨集昆)及专职编辑(秦道正、花保祯),专职编务(杨宗武)(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人)。设有编辑部、发行部、财会部,基本可满足工作需要。学报编委会最初聘请国内外著名昆虫分类学专家24人组成,即:周尧、N. Aspock(奥地利)、赵建铭、赵修复、蒋书楠、黄复生、范滋德、夏凯龄、L. Knutson(美国)、葛钟麟、李传隆、林平、刘友樵、路进生、马骏超(美国)、M. S. Mani(印度)、L. A. Mound(英国)、高木贞夫(日本)、E. Tremblay (意大利)、吉井良三(日本)、温廷桓、杨集昆、袁锋、郑乐怡。由于一些编委的逝世和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又逐步增补了钦俊德、尹文英、印象初、何俊华、李绍文、R. I. Wane-Wright(英国)、张广学、张雅林、郑哲民、黄大卫、杨忠歧几位编委。现编委会共由30人组成,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有关的投稿首先请他们审核,确保了学报论文的质量。 学报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编辑部的管理和工作制度,首先制定了《昆虫分类学报》工作条例和《昆虫分类学报》工作程序,实行责任编辑制和主编负责制。通过岗位责任制层层把关,使稿件从作者投稿到最后刊出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工作程序是这样的:作者投搞→编辑部专家内审→送编委或其他专家外审→退作者修改→└→退稿 └→退稿修改稿返回编辑部→再内审→组稿→责任编辑审核→主编定稿→责编编辑加工└→退稿 └→退稿→电脑照排→责编四次校对及作者清样一次→主编核定→交付印刷由于每一期从编辑到校对由一位专职编辑负责,各个步骤连贯了又均能做到胸中有数,故每一期的编、校、印刷过程缩短了,责任心加强了,且错误率也降低到最低限度。在1992年陕西省出版局“第三次书刊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校对差错率在‰(万分之二)以下。 《昆虫分类学报》最大的贡献是每年利用学报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固定交换回200余种学术刊物和研究专著,迄今已交换回300多种3万多册昆虫学期刊和专著,其中170种为国内缺藏的外国期刊。丰富的文献资料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学者和研究生前来查阅,已形成全国昆虫学重要文献资料中心,促进了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使所在单位昆虫博物馆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昆虫学分类研究中心。

题主是否想询问“西北农业学报退稿了是怎么回事”?没有通过审核。西北农业学报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推出的报纸刊物,在向该学报进行投稿后,出现了退保的情况,是其作品没有通过审核的原因,该报纸是只有通过审核后才可以进行刊登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投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北双核心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西农学报社科版号投稿,号显示 初审通过送外审,然后编辑部就放春节假 期了,春节过后,号显示审回,发送 了退修邮件,杂志社反馈的外审意见很详细,针对性很强,专家比较关注指标的选取以及政策建议, 修改了上传之后,继续送原专家外 审,最后主编终审,历时一个月收到 录用邮件,缴纳版面费,比较便宜九个版 1500,中间和编辑沟通了三次,编辑部 老师态度很好,不会因为催促而退稿。 这 个期刊只收博士生及以上第一作者的投 稿,查重率有要求,不知道是多少,后续 又投过一篇退稿,且只收三农问题 的投稿,比较看中文章的规范性,审稿速 度也算C刊中较快的了,基本上退修以后 好好修改没有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 编:赵 忠 教 授常务副主编、编辑部负责人:申云霞 编 审地 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邮 编:712100电 话:E-mail:网 址:

孙武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经济与管理、哲学、政治与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其中“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西部大开发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

10712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A&F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后来相继在杨陵建立的相关科教单位。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74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

校史沿革

合并前

西北农业大学

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

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

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

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年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合并后

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9月,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09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7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成立。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1年9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个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在葡萄酒学院成立。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3月,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2022年4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的“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

2022年5月16日上午,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七所院校组成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下设26个学院(系、所、部),71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智慧水利专业、智慧林业专业。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农学。

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精品课程50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农学、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2020年度):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3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42人,学校“特聘教授”1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12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博士后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草学。

教学成果

2014-201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2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或陕西省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5月,合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6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9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21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47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1627篇,其中2018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2814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截至2016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到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共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万册,学位论文万册,资料等万册。可使用的数据库总量为144个(其中馆购数据库140个,自建数据库4个)。在订购的140个不同类型数据库中,中外文图书数据库为8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42个,多媒体数据库38个,文摘索引数据库11个,学位论文4个,综合性搜索平台13个。

学术期刊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各类期刊20种,其中高校学报类期刊3种,学术(研究)类期刊12种,技术类期刊5种。按照主办单位划分,学校主办期刊17种,水保所主办期刊3种,分别是《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划分,教育部主管的期刊16种,陕西省林业厅主管的期刊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3种。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正式创刊,曾用刊名《西北农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农林类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俄罗斯文摘杂志(P*AJ)、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军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主要设有农业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设有“三农”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学研究、旅游业发展研究、哲学、政治、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栏目。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2021年12月30日,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立,经42所成员高校共同推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担任副理事长单位。

所获荣誉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12月9日,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病害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控科研团队荣获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1934年至2014年,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2005年至2014年,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0多部。特别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9年到位科技经费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0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3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81个。发表SCI、EI、SSCI论文7300多篇,其中2013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364篇。至2014年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201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获批科研项目830项,其中,获批“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6项、支撑计划课题14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项目合同经费亿元,到位经费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项。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网络版数据库收录2012年发表的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论文共371篇,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为19%,其中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310篇,会议论文(Conference article)36篇,待刊论文(Article in Press)25篇。371篇论文中,收录量较高的前5个学院依次是水建学院82篇,机电学院41篇,食品学院31篇,资环学院30篇,理学院29篇。以第一作者发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学院的陈帝伊和李向明,分别为9篇和8篇。371篇论文刊登在168种期刊上。刊登论文数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农业工程学报》59篇、《农业机械学报》33篇、《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2篇。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7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409个。发表SCI、EI、SSCI论文9695篇,其中2014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598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446万册,电子本图书100余万种。馆藏文献已全部涵盖了校所有的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农业、林业、水利、生物、机电、资环、信息等学科为重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贯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相溶合的农、工、理、管、文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学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的螺旋图案构成。 校训:诚 朴 勇 毅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体魄涵义。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我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歌作词:黎琦 王军道作曲:赵季平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啊! 勤奋学习, 自信自强,用知识丰满飞翔的翅膀。啊! 健全体魄, 坚定信仰,理想之舟从这里扬帆从这里启航。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啊! 西部开发, 科教奠基,天降大任我们承当。啊! 继往开来, 跨越梦想,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校歌 校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1-9387]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5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农业科学 - 第4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农业科学类 - 第3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提示: 排序:S. 综合性农业科学 - 第 5 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9-9107]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提示: 排序:F3. 农业经济 - 第 18 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61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主题分类:高校综合性学报: 高校综合性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审稿

在提交文稿的主页交稿费。 本刊稿件实行三审制:编辑部初审(10天左右,节假日顺延)——专家复审(1个月左右)——主编终审,初审过了,再审还需要交稿费,每次每篇都需要收的。

快。他的审稿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左右,相对来讲是比较快的,不过同意接收后还会做一些修改。是一本院校的刊物,所以还是不错的。

  • 索引序列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科投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投稿退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投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审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