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老年心理毕业论文

老年心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老年心理毕业论文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7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老年护理是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和健康 教育 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结构比例不断改变。老龄化的速度很快,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的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的时间里,预期健康寿命只占1/3左右。老年期的患病随年龄的增长呈正增长,而在各种患病因素中,心理因素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做好心理护理以预防和降低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个永恒的主题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心理保健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老年期是人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此阶段人处于衰老的过程,身体各个结构老化,功能下降,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如老年斑增长,骨质疏松,泌尿生殖系统改变等;而从社会角度讲,老年期面临着许多重大生活改变,如退休,配偶亲人死亡等,对老年人来说这些变化都是痛苦的,生活改变随之会出现相应的心理改变,那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原因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因素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理改变 、 社会地位改变、环境因素、疾病因素 、生活方式 文化 程度、营养缺乏及生活事件的影响。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老年人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所给予的心理护理:

孤独

孤独的心理护理

①维持与社会的接触,应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来摆脱孤独。

②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和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将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适应。在护理中应与老年人的家庭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

③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用语言交流外,还应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

④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例如,下棋、听音乐、 唱歌 等娱乐活动,以及打 太极拳 、练气功、自我按摩等。

⑤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应经常指导老人保持开朗、平静、乐观的情绪。培养其生活情趣,使老人摆脱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乐观、开朗、健康的心境。

⑥做好躯体疾病的护理: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如果老年人患有某种躯体疾病,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孤独心理,护理人员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可使老年人增加信心,同时,应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锻炼等情况,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生活的信心。

⑦确保老年人安全,重点护理有消极言行的老人,以防发生自杀等意外事故。

抑郁

抑郁的护理

①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包括了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经常与他们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老年人的信任。

②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

③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使其精神愉快,减轻衰老的感觉及疾病的负担。

④帮助老人们学会自我排遣寂寞,调剂生活的办法,使老年人克服困难,保持良好心态。

健忘

健忘的护理

①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有时会将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的安排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制定日程安排,以便于加深记忆,例如,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用规律的日常活动。

②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应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要过分担心。同时,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减少因健忘所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③加强健脑锻炼:健忘是一种衰老的表现,老人们仍然不应放弃健脑锻炼,护士应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做加强记忆的思维活动锻炼,如背诵诗词,英文单词,经常下棋等,有条件都还可以学习计算机。

3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护理

目前我国城市老人前三位的死因是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例如,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受过精神刺激和爱生闷气的人,易患胃癌,专家认为,忧郁消沉的人,其免疫力下降,促使癌症发生或日趋恶化,乐观爽快的,其免疫力增高,肿瘤生长受到抑制。[2]因此,老年的心理卫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问题,让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利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的 方法

首先应教育老年人:对人生要有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向老年人讲述及示范各种情绪调解法,如自我教育法,言语暗示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解法及适当发泄法。

培养适当的兴趣及 爱好 ,老年人退休后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因此应帮助老年人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多用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

消除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小妹.《社区护理学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许能锋.《预防医学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

?【摘要】 目的 总结 各种老年人的家庭护理的 措施 。方法 阅读文献,总结老年人家庭护理的措施,得出全面的结论。结果 开展老年人家庭护理,对于老年人及家人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至关重要。结论 老年人家庭护理模式还不完善,不能全面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还有待完善。

?【关键词】 老年人;家庭;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我国居家养老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养老护理员尚缺乏规范性的培训。由此就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对老年人的家庭护理提供更好的依据,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康复指导、老年病人及健康老人的营养指导和生活指导、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

1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服务单位,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护士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维护家庭健康的系列化和多样化护理活动。以促进和保护家庭健康为目的,预防家庭成员发生或减少疾病及并发症,并帮助家庭成员护理和适应疾病,以发挥成员最大的健康潜能,家庭健康护士需在健康连续状态的任何领域为家庭提供护理,家庭护士还可选择不同的地点为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如可在社区护士的办公室里、在家庭所在地或家里等。同时,家庭护士还要为不同的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包括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有急、慢性病人的家庭,正处在变革中的家庭等。

2 方 法

?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

? 高血压家庭护理1 高血压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各重要脏器有严重损害。

? 依据病情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 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 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

? 帮助病人避免遗忘 将服药和生活中的某些必做的事相联系,将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用醒目的字体标明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让老年人易于识辨。

?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教 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饮食上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等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 老年糖尿病的家庭护理 病情不重的老年人,只需要饮食加以控制,口服一种降糖药片就可以了。若出现并发症则应及时就医。糖尿病人饮食要按病人的身高、体重、性别、和血糖、尿糖的变化来定,再按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出每天总热量和三餐分配,并按食物成分转为食谱。这些应由医师和医院营养师提出,有家庭护理遵守实施。为了测定血尿糖变化家庭护理人员要学会使用尿糖试纸。

? 老年震颤的家庭护理

? 保持情绪稳定 患者的震颤症状与精神因素、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应避免刺激和情绪激动。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其家属,都应对这一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应始终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

? 生活上多照顾 肌肉的震颤、关节功能的障碍,家人应给予多方面的照顾。患者服药时,要事先为其准备好开水;穿着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及开襟在前、不必套头的衣服。刮胡子使用电动刮须刀,使用纸杯或塑料杯刷牙。进餐时不要催快吃快喝,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喝热饮用有宽把手、且质轻的杯子。在患者的碗成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垫以防滑动。

? 坚持终身服药 由于治疗所用的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必须强调按时、定量服用,不要轻易停止或自行改用其他药或加大剂量。对于中晚期病人应把药物送至病人口中,看着他服下。

? 老年痴呆的家庭护理

? 理解和宽容老人 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止或指责。不能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老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不能侮辱人格,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可以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写在卡片上,放在他的口袋里。

? 注意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老人所服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着服下;睡床要低,必要时可加栅栏。

? 注意饮食营养及个人卫生 进食缓慢,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 老年人心理家庭护理

? 掌握特性有的放矢 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几乎每个老年人身上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个性脾气,做到有的放矢,因时而变,合理适度。

? 热情关怀,精神安慰 帮助老年人正视现实,鼓励老人要有新的人生追求,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胸怀坦荡,情绪乐观。同时要多关心老人物质和精神需要,与其共享天伦之乐。

? 稳定情绪,启发疏导 老年人处境特殊,常因生活中细小事件引发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中要注意细微观察,尽量满足老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督促和帮助老人注意仪表整洁,将衰老的不良刺激降低到最小限度。另外,在老人面前尽量避免谈论家里或个人不愉快事件,避免谈论死亡话题,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3 小 结?

居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健康。运用现代护理技术,通过护理手段尽可能稳定或延缓慢性病的发展,一旦发展则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预防各类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对慢性病的晚期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安全的姑息性诊疗护理支持系统,以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生活质量;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生活、饮食营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使人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处于接受有效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2] 乐晓平.从日本老年介护发展过程看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73—75.

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略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经验,探讨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衰老是个体生长、成熟的必然的连续变化过程,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会有以下特点。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人老健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也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2、孤独寂寞。造成离退休老干部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干部。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

4、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退休老干部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

5、产生衰老感。离退休老干部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二、老年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

1、更新观念。首先要对老龄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观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经济自立、身体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才能推迟衰老。

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信心。俗话说“年老多病”这话虽非绝对,但多少是人们经验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户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动。而应该增加饮食中钙的摄人量,多喝奶,多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较弱,常同时患有数种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

3、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合理地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精神饱满,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多方面的,如做体操、练气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兵乓球、骑自行车郊游等,锻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遵循机体机能规律,养成稳定型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许多事例都证明,坚持各种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

4、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鉴于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休闲方式,例如知识型休闲、旅游型休闲、收藏型休闲等。同时,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近亲属千万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误认作精神病讳病忌医,适当的时机应取得心理医生的积极治疗,效果会很好。

5、要学会与人相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给阅读带来困难;视力模糊,给外出带来不便;听力减退,导致交际困难。由于身体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是老年人经常遇到而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老年人最易产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独。所以老年人要学会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经常地给别人友爱和温暖,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温暖。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接触,可以解除痛苦和紧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健康。老年人还要学会交一些年轻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则从年轻人那里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青年人的思想沟通减少认识上的代沟。因此,老年人要尽自己所能,多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处于一种年轻活泼的氛围中,使自己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年轻。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托。上了年纪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高高兴兴退下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社会交往少了,每天习惯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触的人已不见或少见了,这样往往失去工作时的节奏感和责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虚,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产生孤寂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要正确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发展规律,万事要想得开。应当继续振作精神,乐观积极,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发挥余热,给人民做些有益的事,这样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单焦虑和忧郁。

老年心理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的进步和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医疗,狐狸工作着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狐狸的重要。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已成为当今社区忽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关键词 老年人 心理 心理护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老年人的心理问题1失落感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2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恐惧感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抑郁呀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健忘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而对率挛锊桓行巳ぃ�荒芙邮埽�枷肜匣�?/P>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2.1角色转变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2.2 经济状况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2.3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4 身心衰老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3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3.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得他(她)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的接触 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3.3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社会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对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志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3.4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3.5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 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她)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3.6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社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3.7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抑郁的护理 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她)们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她)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他(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在尊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9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 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回将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10老年人应“仁慈”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 。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正确对待死之,消除对死之的恐惧死之是生命历程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死亡,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个人因疾病的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看作是医疗的失败,生命可能回被放弃。其实护理观念认为---死之理解为生命的一个阶段,死之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是临终阶段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最后机遇,因此人们不应该对死之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之的种种恐惧不是来源于死之的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之的恐惧和焦虑,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惧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5]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之的到来,纵然活着,也将会把生命的乐趣剥夺。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报纸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便可以使人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使人心情安静,延年益寿。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年老真言老,人老心不老,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青春活力。面对死之,心理状态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各项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运行正常规律,就会硬朗,福寿永存,反之,则会激起神经系统的功能,必然导致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才能产生自身的抗病的潜在能力,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老年人进入晚年并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5 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 湖南出版社,2001。142-149王青 杨代红,军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 33(8):489-490张小玲 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及预防保健,护士进修尽修杂志,1998,13(5):19李芳 许有芹 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7) 427-428颜廷健 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 人口研究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7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略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经验,探讨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衰老是个体生长、成熟的必然的连续变化过程,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会有以下特点。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人老健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也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2、孤独寂寞。造成离退休老干部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干部。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

4、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退休老干部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

5、产生衰老感。离退休老干部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二、老年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

1、更新观念。首先要对老龄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观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经济自立、身体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才能推迟衰老。

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信心。俗话说“年老多病”这话虽非绝对,但多少是人们经验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户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动。而应该增加饮食中钙的摄人量,多喝奶,多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较弱,常同时患有数种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

3、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合理地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精神饱满,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多方面的,如做体操、练气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兵乓球、骑自行车郊游等,锻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遵循机体机能规律,养成稳定型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许多事例都证明,坚持各种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

4、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鉴于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休闲方式,例如知识型休闲、旅游型休闲、收藏型休闲等。同时,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近亲属千万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误认作精神病讳病忌医,适当的时机应取得心理医生的积极治疗,效果会很好。

5、要学会与人相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给阅读带来困难;视力模糊,给外出带来不便;听力减退,导致交际困难。由于身体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是老年人经常遇到而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老年人最易产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独。所以老年人要学会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经常地给别人友爱和温暖,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温暖。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接触,可以解除痛苦和紧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健康。老年人还要学会交一些年轻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则从年轻人那里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青年人的思想沟通减少认识上的代沟。因此,老年人要尽自己所能,多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处于一种年轻活泼的氛围中,使自己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年轻。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托。上了年纪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高高兴兴退下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社会交往少了,每天习惯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触的人已不见或少见了,这样往往失去工作时的节奏感和责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虚,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产生孤寂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要正确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发展规律,万事要想得开。应当继续振作精神,乐观积极,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发挥余热,给人民做些有益的事,这样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单焦虑和忧郁。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摘要: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

关键词:骨科损伤;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社会因素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75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不仅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治疗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75例骨科创伤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肱骨骨折17例,肩胛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1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高中和初中23例,小学19例,文盲8例。治疗时间为2~6个月。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由于患者在年龄、性格、文化层次、职业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故其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有效的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达。

2心理护理

骨折创伤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心理应激中,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反应[1]。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患者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不同。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患者进行正确的诱导,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热情主动地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的温暖。平等的交流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不同受伤部位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排有一定专科知识的护理人员担任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受伤部位,选择不同的安慰性语言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宣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让患者尽快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以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对不同治疗手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患者(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担心术中出现意外、术后疼痛以及担心术后留下后遗症。护士要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同时讲解手术的名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的目的及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顾虑及恐惧心理。(2)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将其送回病室并调至舒适的体位。护士应面带微笑,用温暖的话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很顺利及术后体位、引流管、饮食、切口疼痛护理的注意事项。比如术后给予镇痛泵止痛或6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避免等患者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2]。此外,暗示也可以减轻疼痛,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除患者的焦虑及恐惧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非手术治疗患者医护人员要以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使患者在医院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并帮助患者制订康复计划,提高其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数老年人不适应病房环境,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应从入院开始,医护人员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环境、管床医生、同病室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独感。对丧偶或无儿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老年的生活方式刻板[3],看问题有时也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儿童患者对于患儿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成为患儿的贴心人。给患儿打针治疗时要利用其注意力易被分散及喜欢被表扬、鼓励等特点,尽量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同时要与患儿家长进行正确的沟通,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和正确的教育、鼓励患儿,增强患儿克服病痛的勇气和信心。

青年患者最好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病室。他们在一起可激发生活的乐趣,并消除孤独感。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对克服困难与疾病作斗争都能起良好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患者要注意多给予心理支持,要多关怀、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中年患者一要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使其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恢复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在日常交谈中,也可给他们介绍一些不耐心治病而使疾病长期迁延的实例。同时还要动员其家庭和工作单位妥善安排患者所牵挂的人和事,尽量减少他在养病治病时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心理护理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对宣教解释容易理解,对于自身的疾病容易有正确的认识,易于接受并配合护理治疗;对于文化知识偏低的患者,其医疗信息不足,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创伤后对住院环境陌生,生活方式改变,伤痛成为患者心理应激源,使部分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冷漠、悲观、甚至绝望的负面心理,表现出暴躁、发怒、不配合治疗,甚至抵制正常医疗行为[4]。护士要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细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住。顺利完成对疾病的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3讨论

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医学心理学认为,不仅药物起到治疗的作用,而且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创伤起到治疗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必须重视对患者平素心理状态的询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素质,有效的沟通,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肝硬化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系统评价王瑞; 张宗霞; 骆欧; 张铭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1-08

2、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潘伟琴; 叶新青; 蒋奕中国现代医生2014-01-28

摘要:护士应重视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使病房内充满友好的气氛,防止患者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

关键词:患者;环境;心理护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已充分证明,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在护理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既可以独立进行,又可以与其他护理工作同步进行,为患者的身心健康营造适宜的人际氛围。通常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包括个别心理护理、集体心理护理和环境心理护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住院患者所处的客观环境、患者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患者的人际关系环境。而这些都有赖于护士及医生、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去创造、发展和具体实施。现将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住院患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常难以适应新的医院环境,表现为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而引起的恐惧、焦虑等,同时,病房的色调、光线、空气、声响及病房周围的布局环境无不影响患者的情绪。如:红色易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浅绿、浅蓝色则使人心情舒畅,嘈杂的声音、特殊的气味、单调的刺激、视觉上的脏乱及不可口的饭菜均能使人产生焦虑和烦躁,尤其是长期住院的患者,更易烦躁不安。因此,营造一个整洁美观、色调和谐、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各种气味及噪声的病房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及时介绍规章制度,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其次是病房的设施应尽量齐全方便,物品摆放整洁、固定位置。床铺保持平整、清洁舒适。室内根据条件可摆放鲜花、插花和绿色植物等,每日定时开窗通风,良好的通风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协助营养师为患者准备可口的饭菜,并保证营养充足。护士在操作时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夜间护士应尽量做到避免出现噪音及强烈的光线刺激,以免影响患者休息。住院期间,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探视时间及探视人员,避免不良刺激。协助能下床的患者到户外晒太阳、散步或欣赏病房周围的花草树木等。总之,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快,也可以使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能使患者身心尽快康复。

2住院患者的精神生活环境护理

患者入院后,生活单调刻板,从早到晚进餐、查房、服药、治疗、睡眠,日复一日,易产生烦躁焦虑、心慌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易情绪低落,感到孤独、凄凉,急性患者由于住院突然,病情复杂,来势凶猛,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紧张、不安、不思饮食等,晚期癌症患者由于悲观绝望,易产生自杀心理等。因此护士应帮助患者消除这些不良情绪,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走出阴影。首先要帮助患者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合理的生活秩序和动静结合的休养生活,同时,适宜的文化生活也不容忽视,由于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业余爱好等,因此,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如:手术后的患者根据情况可适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慢性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安排听音乐、看电视、听收音机、读书看报等,对普通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可以组织起来集中进行晨练、气功、打太极拳、下棋、打扑克,甚至可以开小型座谈会,文艺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其生活情趣,既可以消除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紧张带来的不良情绪,又可以借此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住院患者的人际关系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都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患者。护士真诚的交谈、安慰、疏导、鼓励,都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和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与鼓励,护士的行动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散漫、懈怠、轻佻使人厌恶,慌乱和冒失可使人疑虑,因此,护士在操作时应轻柔镇定、认真严谨,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与患者接触时应和蔼可亲,热情有礼,端庄大方。良好的护患关系一旦建立,护士就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正确地心理支持。

家属和亲友的良好情绪都给人以安慰支持,因此,护士要做好家属、亲友的工作,与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给家属讲解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稳定家属的情绪,让家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颜悦色地给患者以支持和安慰。另外,病房是个小集体,营造一个和谐的群体气氛有助于患者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照料、相互鼓励、消除孤独、减轻疾病带来的苦恼。因此,护士应重视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使病房内充满友好的气氛,防止患者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

参考文献

1、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张振香; 郑蔚护士进修杂志2009-01-22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7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亿,老龄化水平达到。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模板

如今医疗界越来越发达,很多过去治不好的病都能得到治愈,但还有现如今医疗 措施 不能解决的病患,所以对于临终患者心理护理也是医护人员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探讨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病人,也要关心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患者因意外事故或病情过重医治无效而死亡,将对家属及亲朋好友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悲伤、失眠等心理变化[1],这是现代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科自2001年—2006年抢救39余名死亡患者,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注重做好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得到了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支持,避免了医疗冲突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现 报告 如下:

1 患者死亡对家属的心理影响 观察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人们认为可大致分为以下4期[2]:(1)否定期:当患者家属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时,表示强烈的否定和怀疑,不敢正视现实;(2)商议期:当家属看到亲人病情危重时,心理焦虑,强烈地希望医护人员给予最好的抢救治疗,对亲人的生存寄予希望;(3)愤怒期:当亲人突然死亡后,过强的环境刺激会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之伴随的生理变化也是极其剧烈的,具有无法预料和难以承受的突然性和超强性;(4)悲伤期:患者家属面对亲人去世的事实,心理难以承受,心情悲痛,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丧失理智。不听旁人劝说,不相信死亡事实,甚至下跪哀求医生继续抢救,有的大声嚎哭,不能控制自己;有的甚至迁怒于他人, 大声斥责别人,把自己的忧怨悲伤情绪,投射到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当中;或者责怪医院抢救不力,不管医院怎么样积极抢救,都不能理解,埋怨医生护士没有回天之力。因而帮助死者家属和亲人适应压力,应付危机,让他们在极其痛苦的外环境中,维持身心的内在平衡,是防病治病和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不同的病案,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反应,护士应该因人而异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介绍患者病情、抢救过程。对心理承受能力差者,死者的直系亲属、长辈、年老体弱者,应该暂时撤离现场,稳定亲人的情绪,使其有心理准备。同时要注意倾听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恰如其分予以解答,并主动询问他们有什么其他要求。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富有同情心,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忌生硬冷漠。

注重患者家属与亲人的心灵沟通 为死者家属提供倾诉情感的时间和空间 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当抢救患者允许家属在场时,应尽量让他们留在亲人的身旁。据有关资料表明,国外一些医院当患者处于抢救或临终时允许家属在场已形成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家属在盲目等待时的焦躁情绪,以及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随时可能死亡,而家属会因一直守候在亲人身边而减少遗憾,同时家属也目睹了整个抢救过程,对亲人的死亡结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少亲人去世后的悲痛。患者死亡后其家属常以大声痛哭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宣泄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悲伤情绪,压抑这些行为反而会延长其悲伤。因此,医护人员不仅不宜制止,还应主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或以肢体语言表示同情安慰,如轻拍他们的肩部,并引导他们把心理的悲痛倾诉、发泄出来。

让家属参与对死者的临终护理提高对死亡的认识老病死,天灾人祸,乃是自然规律,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无论医学如何发展,医生的医术多么高明,总有一部分人因为伤势过重,无论怎么样抢救都不可能起死回生,要向家属讲明病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向亲人说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在积极抢救的同时,使他们对死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疾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配合做好善后工作。护士对患者作临终护理动作要轻稳,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同时还应尊重患者家属的意愿,让他们共同参与对患者临终前的护理,教会他们生活护理技术,使其更好地照顾患者,尽到最后的义务,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减少不安与自责。另外,患者死亡后,情况允许时,可不必立即移送太平间, 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与亲人呆一会,应鼓励但不强迫家属用更多的时间与亲人在一起。许多家属感到握住死者的手或轻吻死者及用语言抒发情感,可降低过度的悲哀。因此,我们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家属的这种心理需求, 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使其适应压力,应付危机,引导他们面对现实,不能因为悲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应鼓励其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另外,护士应注重做好尸体料理。尸体料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家属心理的最好安慰。护士要尊重家属的习俗,如有的家属提出要亲自为亲人更衣等,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亲人的突然死亡对家属来说是悲哀的高峰。面对亲人的逝去,家属由震惊而哀痛、绝望,甚至可能出现头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失眠、易疲劳、记忆减退、抑郁等一系列身心反应。因此,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而忽略了抚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当面对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时,仅仅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而要给予他们有利的心理支持,必要时要协助其回避生死离别的悲愤场面。患者死后,护士应积极主动地给予死者家属安抚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帮助他们接受死亡的事实,降低其悲伤程度,促进他们的身心平衡,开始新的生活。另外,护士可通过随访、电话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但注意不要在患者去世后最初几天里进行。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2 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关键词】 临终护理

临终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也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临终护理学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相关的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医护的专业化及科学化知识互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1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模式的内涵探讨

对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不仅停留在医学层面上,而应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模式上由过去的单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由过去单纯的诊断、治疗、护理观点转向从生理学角度去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缓解、解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从容地面对死亡;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在濒死之际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注。

2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于人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认为,老年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到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为“临终”。临终老年患者一般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难免会产生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难免会产生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为了让其乐观地面对,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提供舒适环境 临终老年患者应安排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房间的布置应该符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同时,对老年患者室内东西不要做过多的限制,其目的是让老年患者安静舒适的休息,最大限度地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老年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

做好基础护理 除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老年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根据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制定老年患者的饮食,以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量,老年患者因胃肠功能减弱,表现有吞咽困难、口舌干燥或口腔里有痰液蓄积而无力咳出者,应及时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清楚的患者让其漱口,有义齿的应取下。对于便秘者,可用双手在患者腹部依结肠的走向做环节按摩,也可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应戴手套挖出大便,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实施心理疏导 临终老年患者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心理护理是临终老年患者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老年患者真实的想法,随时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 文化 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和疾病,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以平静的心情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较舒适地度过临终过程的各个阶段。如对处于“否认期”老年患者,要认真倾听谈话,经常出现在患者的身边,让他感到人们的关怀;对处于“愤怒期”的老年患者,要谅解、宽容、安抚、疏导;对处于“协议期”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使难以实现,也要做出积极努力的姿态;对处于“忧郁期”的老年患者,应允许其诉说他的哀情,鼓励与支持老年患者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对处于“接受期”的老年患者,应尊重患者的信仰,延长护理时间,让老年患者在平和、安逸的心境中走完人生之旅。

切实做好临终老年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老年患者的亲人,也是老年患者的精神支柱。家属的精神痛苦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情绪变化,使老年患者症状加重,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家属的工作,促进家属的心理适应。要理解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积极配合临终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要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老年患者,促进家属与老年患者之间的沟通及了解,消除以往的积怨及减轻过分的自疚与哀伤,使他们在这珍贵及有限的时光中,能彼此支持,互相谅解,让老年患者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融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护理人员应站在老年患者的角度,体察他们的需要,并运用敏锐的洞察力,适当地将患者内心的情感反映出来,使他感受到被了解及接纳。要根据老年患者的需要能随时给予帮助,让老年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的心境处于治疗的最佳的状态,愉快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老年患者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与其他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要尊重临终老年患者的权利,使老年患者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其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临终关怀护理需要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护理人员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要具有解除临终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躯体和精神心理痛苦的能力;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要接受死亡 教育 ,对死亡和濒死的回避和恐惧程度较低,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坦然地讨论生命和死亡的意义;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临终护理的质量。

总之,做好临终老年患者的关怀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医生、护士、家属和社会各方面共同配合和支持,才能真正使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渡过。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2.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3. 患者心理调查论文

4. 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

5. 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7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亿,老龄化水平达到。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护理老年毕业论文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老年骨折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结果

病人原发病病情较稳定,在护理方面无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依赖心理等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加之骨折的特点一般都会病程较长、疗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谢功能减慢、骨质疏松以及脱钙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时间,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时间的1倍或更长,而且易发生合并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上都需要牵引,患者需卧床2-3个月才能离床活动,这期间对大多数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机会。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无疑给骨科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紧张、长期卧床等,从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为此,护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上,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这对于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复护理,才能使整体化护理得到贯彻实施。

抢救室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而抢救室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护士技术水平不够、服务不到位、抢救仪器故障、缺乏交流艺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质差、要求高;对院内有关方面某些服务的不满情绪会发泄于护士身上,因而会引发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使基层医院抢救护理工作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现实状况,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本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现针对隐患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与隐患

科室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由于基层社区医院规模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临床科室门诊与急诊不分,使得许多急诊患者就诊于门诊,使真正的急诊抢救患者得不到及时迅速救治。

相当部分患者综合素质低,护患交流沟通差基层医院抢救患者大多是车祸事故、打架斗殴、农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龄小、语言交流沟通障碍等。在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会施加在护士身上,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开展艰难。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护理人员中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缺少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告知义务,履行应允签字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不安全隐患多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编外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大;青年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应变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抢救患者时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当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等常规治疗工作。有时由于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而耽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同时,门诊注射室无人照应(如皮试时间到了,静脉注射完了),忙得护士团团转;加之,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易忽略对另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全面,这些都给医疗护理留下不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不全,影响抢救效率衡量一所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人员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一种压力源? ,有些抢救设备平时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时出现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监护仪不易启动等。不但延误抢救时间,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基层医院由于抢救室和输液厅距离不远,个别护士碍于情面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没有抢救患者时院内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抢救室空床位上输液,陪客家属一大帮,使抢救床位不能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并对室内环境和设备应用造成影响,一旦输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来了抢救患者,则可能引起医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受奖金分配制度的约束,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医生的奖金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急诊患者先到抢救室,护士再去请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医生只管给门诊患者开处方、检查、很少立即主动协同护士参加急救处理,也很少为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层医院的护士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辱骂,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护士工作、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 抢救护理的对策

抢救室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抢救室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作出初步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切实加强安全医疗,现总结多年来本科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抢救急诊护理隐患作出以下防范措施。

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医疗护理部重视,争取医院领导支持,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该更换的抢救设施一定要更换,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 。急救时使护士操作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赢得医院的知名度。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已不单是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应该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服务,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应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复苏术,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做到脑子灵,反应快,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各种危险性护理操作,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患者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凡遇到抢救患者坚持先急后轻、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不因未交费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项抢救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避免生、冷、硬。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规章制度,逐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增进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护患纠纷就会减少。

处理好医护、护护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虽然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但服务对象一致,医生、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建立一种交流一协作一互补型的关系。患者的信息应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现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时,应相互沟通,查找原因,并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将矛盾尽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责、推诿、挑拨。

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内容如下:

【摘要】

世界人口老龄话的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发展目标,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改善老年人的医疗条件,给老年人完善的的护理环境。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完善护理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xx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上升为,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xx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xx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三)我市老龄化现状和趋势按户籍人口统计,截止20xx年末,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上年同期增加万人,增长,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的比例,列全省第四位。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万人,占老年人口的,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xx年我市老年人口数将达到最高158万人,老龄化比例接近左右。

(四)老年人健康问题十分严重老龄人口数目及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加,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具有发生某些慢性病和体力衰竭的危险年龄段。进入老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每天的生活内容发生了改变,所以,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出现很大变化,甚至会产生很多问题。

由于机体组织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各种老年性疾病接踵而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都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总人口平均患病率的倍。

(五)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下述几点:

1.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已先期进入老龄社会,而社会的准备确不足,老年人的照顾、出行、就医等问题还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

2.有些单位发不出老年人的退休金,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造成老年人经济困难,有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小病演变成大病。

3.目前的医疗工作还是以各级医院为基础开展的,医院只把病人作为服务对象,没有把健康老年群体和易感老年群体作为服务对象,将老年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六)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忽视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功效,只重视疾病的治疗,而对影响他们健康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重视医疗工作,忽视预防保健工作;临床医师们重视个体病人信息,忽视群体病人信息;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缺乏详细的了解。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老年群体的年龄结构、患病情况、健康水平的资料,对于各种严重疾病的高危人群无法进行监控和分析,也就不能提出预防措施。

3.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寿命的延长,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与年龄成反比,并且多数患有多种疾病,住院率远远大于中青年龄段。像北京病人集中的地方,老年病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住院难现象时常发生,给老年病人及时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笔者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对人类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共卫生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取得一定成就不等于完善,对于老年人的就医护理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绍兴市中医院作为创三甲的医院之一,在老年人护理上已经有过硬的技术和高素质。笔者认为在老年人护理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做到精益求精,日益完善,作为绍兴市中医院的一名护理人员对于老年人护理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医疗政策上完善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对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要分轻重缓急解决。

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觉得老年人需求问题都要由政府解决,都由政府包下来。对于那些关系到老年人的基本自下而上需求,如:经济、医疗、合法权益等基本保障问题,主要应由政府来解决,特别是对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应由政府承担。

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证老年人都能享受医疗保障,有病得医,住院能得到最大力度的护理。对于那些收入水平较高,个人需求层次较高的老年人,可以由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激活市场、借助社会力量来满足其需求。

(二)在护理服务上的完善

在护理服务上,配备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1.作为医生和护理人员,拥有较多的护理知识和经验,能针对患者的体征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能在各种不典型的临床反应症状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恰当的抢救和护理。

2.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年人群多发疾病、疾病并发症多和一个人同时患多种疾病的特点,对症下药。

3.老年病人的机能衰退和疾病的长期复发治疗,使尿道、血管等器官变硬变窄,给医疗护理技术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医护人员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避免操作不当影响技术效果。

4.有耐心,做为老年人服务的医护人员,除了具有一般医生所必需的敬业精神外,还有一份特别的耐心,不厌其烦的护理老人。

5.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因病痛的折磨和社会交往减少,容易产生厌世情绪和孤独症。老年人特别喜欢回忆往事并向他人倾诉,医护人员特别注意心理医护质量,用爱心去倾听老年人心声。

护理毕业论文5000字篇4 浅谈人文关怀在胃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胃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首次行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满意率为 ,干预组的满意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在胃镜检查中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检查,消除不良情绪,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胃镜检查;应用效果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直观而可靠的方法。电子胃镜是通过安装在胃镜顶端的微型电视摄像机,把观察到的图像,以电子讯号的方式通过内镜传至电视信息处理器,把信号转变成电视显像器上可看到的图 像[1]。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发展[2]。本文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由同一医生为两组患者进行胃镜操作,其中男170例,女130例,年龄4~90岁,平均年龄岁。根据患者来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心理护理 大部分门诊患者对电子胃镜检查的认知缺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及恶心呕吐等痛苦体验,部分患者甚至因害怕而拒绝检查,从而延误病情的诊治。护理人员通过沟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门诊患者担心自己在检查过程中会出现胃穿孔、胃出血及一些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②部分知识分子害怕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③通常术前10 min含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使患者在做胃镜过程中能更好的配合检查及除泡,但麻醉剂不但味苦且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咽喉部肿胀、恶心、无法吞咽及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④患者担心自己在检查过程中难以呼吸,难以与医师配合检查而影响检查效果;⑤患者由于对电子胃镜检查认知缺乏而出现莫名的恐慌,害怕检查可能带来痛苦的同时对医务人员的专业解释缺乏信任;⑥患者出现长期不适,害怕自己会长食道癌或胃癌。 检查前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每一位来检查的门诊患者有较为适当的称呼,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有无空腹。向患者介绍胃镜的优点,胃镜消毒效果的肯定,胃镜操作者的业务水平及检查过程中有恶心而无疼痛感,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配合的要点,听从医生的指挥,进行吞咽、深呼吸、头不能移动及抬起,从而使患者熟悉检查过程,放松紧张情绪减少恐惧感。并通过上千例胃镜检查成功病例介绍,解除患者疑虑及担心,树立积极检查的心理,增强自我配合的意识。 检查中护理 在检查之前,先帮助患者摆好左侧屈膝卧位,放松腰带,牙齿轻轻咬住牙垫,以鼻作深呼吸,边插胃镜边向患者发出吞咽、屏气、放松的口令,口水自然流出口角旁的弯盘内,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和恶心严重时,应放慢下镜的速度,动作轻柔冷静操作,方便患者配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检查时间,得到清晰检查结果。 检查后的护理 检查结束后嘱患者休息10~15 min,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确认患者无不适后方可离去,让患者了解检查中麻醉剂使用可能出现的后续作用,让他知道咽喉肿胀麻木属于正常现象,很快会消失的;指导患者待咽喉麻醉消失后方可进食,取活检的患者2 h后方可进食一些柔软易消化无刺激的温凉食物,如有腹胀、腹痛、呕血、黑便等不适请及时来就诊。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门诊患者焦虑恐惧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门诊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人文关怀其目的是帮助他人达到心理、精神、灵性及社会文化的健康[3]。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检查前的护理、检查中的护理及检查后的护理,门诊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在术前能够消除恐惧心理,术中能够积极配合,有效的缩短检查时间,减轻了痛苦,术后并发症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发展完善,越来越需要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护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护理工作精益求精的体现[4]。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可有效降低安全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门诊患者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在胃镜检查中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检查,消除不良情绪,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阳德.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144. [2]贾小莉,张子婧.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8):1640-1641. [3]刘洁英.人文护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2007,5(21):55-57. [4]张伟秀,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5]Leininger M. Leininger'S theory of nursing 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1ity[J].Nursing Science,2000,26(4):175-181. 护理毕业论文5000字篇5 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老年人属于高血压疾病的高发群体,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特点在于根治性难、病程时间漫长[1],患者必须长时间,甚至终生用药,并且一定要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这样才可以保证血压水平获得有效控制。针对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是确保其能否可以持续按时、按量应用降压类药物的关键。现择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一步探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择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4例。干预组女20例,男24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岁。其中,Ⅰ期21例,Ⅱ期14例,Ⅲ期9例。对照组女22例,男22例。年龄64~86岁,平均年龄(±)岁。其中,Ⅰ期20例,Ⅱ期16例,Ⅲ期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应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病情观察、定期检测血压水平、基础护理等干预。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针对用药情况给予特殊化护理: ①严格督导老年患者坚持服药:根据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老年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的水平,综合分析后正确指导老年患者使用药物,争取患者和其家属的全力配合。鼓励其家属监督患者服药,在发现不适症状时,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以便患者获得来自家人的关心及心理支持,更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坚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②根据病情状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优化用药的治疗方案,根据每例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不同而调整用药,可应用比较大的字体在药物盒上标记、注明药物的名称、用量、用药时间[2],以利于老年患者记忆。选择适用于老年患者的应用剂型,例如缓释片、长效剂型等。既能够避免重复用药的麻烦,还能够有效的保持药物的血液浓度。尽可能选则经济实用的药品,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有助于老年患者坚持用药。 ③加强依从性护理:因为老年患者的 记忆力 逐渐减退,生理退行性改变,需强化其用药的依从性。根据老年患者的治疗进展,可适当减少药物的应用种类及用药疗程,以利于老年患者记忆。可建议患者把每天需要完成的活动与用药有效关联起来,进而防止漏服。 依从性评价自拟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主要内容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次数、用药时间等情况,全部达到标准表示完全依从;部分达到标准表示一般依从;无法达到标准表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中,完全依从者32例,一般依从者9例,不依从者3例,依从率约为;对照组中,完全依从者24例,一般依从者8例,不依从者12例,依从率约为.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约为远远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及对未来医学前景方向的预测,医疗事业研究的重点将从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逐步转向疾病预防、控制[3].开展以高血压疾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的防范治疗适应了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及危害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更新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扩宽知识面,例如管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充分掌握临床教学技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科学的健康教育,激发老年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以防加重或诱发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这对血压水平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达成共识,建立和谐、友善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随时联系到护理人员。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针对不同个体差异、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只有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产生良好的医疗意向,才可以实现良好的遵医行为,其对预防、治疗知识了解的越全面,与医生及护理人员配合的程度越好,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就越高,进而促进高血压疾病预防、治疗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以利于血压水平维持在良好的状态。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约为远远高于对照组的(P<)。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分析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予特殊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以利于血压水平的控制及维持,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健,程秀莲.循证护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体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5(4):136-137. [2]程秀莲,陈健.循证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内科,2011,2(4):672-673. [3]范冬霞,臧萍,黄昌雪,等.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12,20(5):1323-1324. 猜你喜欢: 1. 护理毕业论文范本 2.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有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5.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 索引序列
  • 老年心理毕业论文
  • 老年心理研究论文
  •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模板
  • 护理老年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