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方案

发布时间: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方案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既是教学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音乐能力的基础。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更应该重视、探究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基础。

关键词: 欣赏教学;探索实践;经验反思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很多教师害怕触及的地方,纵观各类音乐公开课或者赛课,以演唱为主的形式还是占有绝大地位。因为多数教师容易把欣赏课上成枯燥,“独角戏”的形式,很难至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小学音乐课上,欣赏课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课型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古典音乐可以说是毫无耐性的。笔者一般会通过视觉刺激以及律动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或者将学生的关注度引向歌曲的背景、内涵及情绪等,然而这些做法收到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几年来,笔者一直对其思索、实践着。

一、摸着石头过河

刚毕业那会,一股的激情和耐心。记得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笔者首先认真地把歌曲的结构和内容介绍一遍,然后在他们听的时候,一再提醒:“同学们要认真听故事内容,听清里面乐器的音色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小动物……”因为这首交响童话比较长,过了一会,笔者又说:“大家能听懂吗?比如你们听长笛的声音很清脆,就像什么在歌唱?”正当笔者不厌其烦,一边流水账似的听着,一边做着提示时,有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讲话啊!”对于刚走上讲台的笔者,顿时脸红了。笔者是那么地认真,本以为学生小、乐曲专业太深怕他们不理解,所以一再提示,没想到学生会这样生了“厌烦感”。

二、尴尬后的反思

上了这么多音乐课,好像每节都是笔者在苦口婆心地讲解、示范,让学生跟着笔者的思路走,生怕他们听不懂,偏离了轨道。而事实上,学生是非常具有个性、有思想、有见解的。当他们正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时,他们的思维会跟着音乐天马行空。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他们打回现实,限制他们的想象空间,而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三、积极探索实践

怎样让无形的音乐展现在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得到呢?这就需要教师善学习、勤思考,投入精力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一直在我们的引导下解决每个问题;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下是一节公开课,使我受益颇多。欣赏动物圆舞曲:《小猫圆舞曲》采取分段欣赏的'方法,根据乐曲的结构与旋律、主题情绪变化逐段欣赏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1、欣赏第一部分A段

(1)师:你们知道这只小猫在干什么呢?(师模唱:音色优美动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猫慵懒可爱的神态。通过范唱和表情,更直观形象,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生:学生的回答丰富而有趣,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师则从一旁精彩、惟妙惟肖地哼唱旋律。配合学生表演,营造和谐的气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师生听音乐,共同进行律动。(分别请三位学生上来表演———有的表现小猫跳舞、有的模仿溜冰、有的模仿猫懒洋洋的睡着美觉。)

(2)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你感觉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用怎么样的线条来表示?(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线条流动来表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生:在黑板上画出圆圈、电话线、波浪线……师:选择了一种线条(电话线),边听音乐边画,请小朋友们看看有没有粗细、情绪上的变化?(再次运用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情绪的变化。)

(3)表演第一部分乐曲(请三位“小猫”表演),其他同学听着音乐加入。

(4)通过第一乐段的欣赏,请学生给这首曲子起名。(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切合主题,很有趣。)

2、欣赏第二部分B段

(1)

师:这段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小猫现在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选择怎么样的线条?生:欢快的,选择“猫爪”。

师:灵机一动,画了三个猫爪(1大2小)。

要求学生:拍节奏由快至慢(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用两手食指轻轻地点腿,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小猫轻巧优美的足尖舞;用响板拍节奏(强弱弱)。

(2)师生随着B乐段共同律动表演(足尖舞、响板……体会圆舞曲3拍子的韵律)。

3、欣赏再现乐段A’及尾声

师:再请同学们听一段,听这段音乐又和哪段相同?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不同的状况?

生:出现了第一段,最后还有狗叫声可能是因为猫太陶醉了吵到了正在睡觉的狗……师:介绍再现段及尾声(要求学生分两组,最后表现狗和猫的定格动作)(学生的定格动作特搞笑,两方没有一方示弱,但从中可见孩子们的可爱与投入)。这节课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生动有趣地进行着,学生自始至终都很有激情,因为学生每时每刻都是主体,而师只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配合的作用,这就是关键所在: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教给学生关于方法和思考的知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师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重点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而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

四、勤于对比分析

这节课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执教者上得生动、有趣,丰富集中且层次分明,老师在课前的充足准备与精心设计,对教材的理解与熟悉不是光停留在记忆层面,对各段音乐风格、主题的发展、情绪变化、结构曲式、情感体验及学生可能的表现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设计。笔者也从中收获了一些经验:

(一)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深入理解教材,有人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就是放放录音学生听听动动教师讲讲就完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许多教师都感到讲音乐欣赏课不容易,其实是我们对音乐内容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当然就谈不上引导学生欣赏了。所以,教师必须熟悉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灵感。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

导入(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以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带着问题听音乐(一定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如音乐情绪,音乐风格,音乐的构成等)———感受音乐(在本课就是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感受了音乐的变化)———探索音乐(我们大多数教师喜欢代替学生思考,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极不利与学生思维的开拓与情感发展。我们应该启发学生探索音乐引导学生参与,放飞想象的翅膀。)———复听音乐(别忘了音乐欣赏本来就是以欣赏为主,当学生对乐曲的主要结构和音乐形象了解之后,一定要完整连贯地再听一遍,从而达到理智欣赏的高度。)———表现音乐(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协调力、模仿力和表现力。如果在这个时期重视了这一点,对学生将来的性格,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是有益的。)

五、形成自我风格

不可否认,学生的素质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环境、知识面、综合素养、语言表达、表演欲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与锻炼或多或少地取得些许进步。总之教师一定要从自身修养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克服懒惰的思想,多研究设计欣赏课,多思考各种教学的风格和思路,勇于实践,将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 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进行策略探究,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班级形式;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

班级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乐感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当代教学方案时,合唱教学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一、班级形式的小学合唱教学主要特征

合唱主要是利用不同声音的配合来展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它可以通过情感的传递达到和听众之间产生共鸣。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班级形式的合唱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增强学生声音的可塑造性;其二,丰富学生的音色;其三,演唱当中力度呈现较大变化;其四,学生具有较强的团体表现力。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具体实现

(一)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要求。要想教好班级合唱教学,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通常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一定差异。针对音乐教学实践来看,年龄较小的孩子对节奏较欢快的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三四年级的孩子则较喜欢具备一定形象艺术美的作品,而高年级学生往往偏爱情感浓厚的音乐。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年级的孩子对生活的理解程度不同,以及其所积累的知识水平有所差异。教师在一开始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时,应当先了解学生们心理之间的差异,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音域和音色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采取齐唱作为主要合唱方式;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训练其基本的二声部演唱;当学生进入较高年级后,教师可以将二声部合唱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该期间,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合唱歌曲的难度。所谓的节奏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准地把握音乐节奏,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参考班级的男女比例来调整教学方案。音乐当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为节奏,在教授小学音乐时应当让学生感知、理解并创造音乐,首先要帮助学生感知学习节奏,训练小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增强其对音乐的悟性。在节奏练习中,学生的合作、记忆和反应能力都得到了强化,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创造能力、审美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唱,先让学生学习五度音试唱,之后利用进行三度音演唱,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声部的立体感。(二)丰富班级合唱的表达方式。合唱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当中所隐藏的艺术形象,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由于班级合唱教学不只要求学生完成演唱,还需要从音乐的内容意义和所建立的意境来考虑,帮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故而教师应当注意歌曲的选取和其所包含的情感。在合唱歌曲时,表情的不同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对歌曲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意义和暗含的感情,对于表达方式不同的音乐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教师应当使学生学会应用多样化的表达手段。在合唱不同歌曲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入情境创新,使得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感受。在创作当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演练丰富歌曲的内容,深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三)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合唱功底。现阶段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通常采用激励、教育和改善功能。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可以利用课堂评价找出自身的教学缺点并及时总结和改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演唱技巧,之后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练习,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演唱者通过和其他人的对试唱,找出各自的缺点不足,及时分析总结,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而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方法的使用,对待全体学生应做到平等,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所有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对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

利用以上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在合唱练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同时充分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发挥出自身演唱实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可以通过全体人员探讨得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过回放音乐后联系自己的原唱录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改善自身的演唱方式,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演唱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合唱水平,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更深层面的认知和感受。班级合唱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时,应当结合其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歌曲和训练方式,从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保证教学质量。

三、结语

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故而制定合适的音乐合唱教学方案策略,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徐玲.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与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180.

[2]董月琼.浅谈中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7,(14):136.

小学音乐教学音乐论文

音乐 教育 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 措施 ,旨在推动农村的音乐教育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素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 其它 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 儿童 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 工作计划 ,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 教学 方法 ,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 五线谱 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音乐教育道路,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余铮.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14,02:71+59. [2]蔡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小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294-295. [3]黄堠.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以湖北荆州区九店小学为个案[J].大众文艺,2015,14:251-252. [4]杨丽.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J].美与时代(下),2015,09:123-1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二 《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我针对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目前现状及多年来的教学 经验 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小学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有个别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 毕业 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的问题。 (二)重视不够,器材不足 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课,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忽视音乐理论学习 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 反思 和 总结 ,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歌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儿童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三)、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 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林.浅谈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S]. [2]吴丹丹,程迓庆.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3(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救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而今的音乐课堂就给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 想象力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问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 唱歌 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煤无味。欣赏课是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会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是发展之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促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 渠道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安全”的氛围中创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本人喜欢和学生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指挥、领唱、用口琴或竖笛伴奏。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表演得确实不错,我便鼓励他们说:如果你愿意,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会比老师更出色。有些同学担心会出丑,不敢上台表演,我便鼓励他们说: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上台表演哪怕是出错出丑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强百倍。这些胆小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开始上台表演了,等他们表演完了,我为他们鼓掌,并称赞他们是好样的。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演、尽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全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1. 有关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小学生音乐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把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发挥音乐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树立爱憎分明的心理素质。在大量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潜意识地通过大量欣赏活动和能力学习,进一步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接触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逐步记录下来,经过与生活周围的事物和大自然反复而密切地接触,有效获得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感知识,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这是唱歌的冲动,用音乐作品为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对小学生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小学生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用歌声弘扬真善美,用歌声鞭笞假恶丑的爱憎分明的决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认知世界,在愉悦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学音乐声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目前,社会上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不计其数,这类机构中,音乐学习往往都比较传统,即凭借老师的经验和感觉,儿童声乐教学更是如此,教与学的双方常常都要付出较大的体力代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软件课程教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应用广泛的一项。许多教育机构开始研发这类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多媒体软件技术并推向市场,例如:古筝、钢琴、尤克里里、非洲鼓等都已开始应用于各类音乐培训机构。在这些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儿童声乐启蒙课程也应运而生,并给我们的儿童声乐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完成了声乐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久以来,我们的传统声乐课教学始终保持在教师“弹”学生“唱”,教师“唱”学生“模仿”的状态。对演唱的声音技巧、歌曲内容的理解等都是以心口相传的授课方式进行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儿童在一段时间后对声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受这种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儿童声乐教育并没有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而是纯粹的进行声乐教育,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多媒体软件课程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时代相接轨的触屏系统让课堂更加贴近我们现在的智能生活。软件中的表演示范视频、K歌模式、乐理讲解等等,无一不在说明现在的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并集合生理、心理、语言、表演、体态、音响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学科。在声乐学习中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才是学习声乐的最终目标。这种美与快乐还包括环境的布置,学习中除了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给儿童提供练唱环境和舞台实践环境。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使传统的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儿童学会学习、应用、创新才是当代声乐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从单一的、狭窄的音乐技能转向多学科结合的世界音乐文化教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探索和创新者。此类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资源从主要为教师示范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进行学习创新的工具。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儿童声乐教学强调儿童声乐基础的训练,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上课内容辅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学习。而许多教师只重视儿童声音音准、技巧等歌唱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然而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的方法只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训练之一,其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以及情感传达给听众。多媒体声乐课程软件的开发,系统全面的设计了课程内容,较为合理的安排了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的讲解,每节课还配有热身运动、发声练习等。例如中央音乐学院设计研发的课程体系“艾范儿”,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有162节乐理知识讲解,48节视唱练耳,120节发声和气息练习,76节歌曲解析,48首考级曲目、歌曲MV、热身运动、K歌模式等,每节课都有专业老师录制的视频教学。这种系统的课程体系不仅让儿童学习了专业的声乐演唱,还大大提升了儿童的舞台表现力,增强了儿童的心理素质、舞台形象、与伴奏的配合、演唱的肢体语言等综合能力,同时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强化了整体素质的培养。

三、开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教师通过讲授和示范,利用有限的教学手段钢琴、黑板等方式表现,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儿童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有些较抽象的问题上,不容易理解透彻。多媒体软件课程与时代同步,采用智能的触屏模式,整合了上课所需的多种教具,如钢琴、节拍器、黑板等。整个内容由动画故事的形式开启讲授,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环节让整个教学生动。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整节课都是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声乐的美妙。多媒体数字软件课程中的动画技术,不仅解决了声乐演唱技巧和乐理中的抽象内容,练声曲也利用各种辅助技术手段,在屏幕上呈现出模拟键盘,每一条发声练习都配有不同乐器的伴奏模式,利用音色的变化使单调的发声训练更加生动、具有歌唱性。录音技术,让儿童在学习完歌曲后可以进行K歌比赛或录音,并且通过这种录音模式,可以让儿童以听众的角色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客观的评价,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四、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与综合素质

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研发,每个章节内容都设计到位,还有专业教师录制的视频讲解,对于专业院校出身的教师来说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引进此软件后,具体实施的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只是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教学,过多依赖软件课程内容,按部就班,这样的结果自然达不到我们的教学预期。多媒体软件课程只是我们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的科技,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代同步,它只是让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但不能让它主导我们的课堂。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音乐专业修养,对声乐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演唱能力,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并不断的学习,吸收先进的理念为教学提供支撑。

(二)注意个体差异的教学

在一些比赛担任评委的时候发现,很多机构或者老师教出来的孩子,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千篇一律,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应用,更是让教学可能出现复制性,每节课的内容,方法,模式都一样,孩子的演唱,表演也都按照软件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让孩子缺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教师更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课程,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及所擅长的音乐素质和声乐能力,量体裁衣,对儿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儿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与学习方法。这类软件在儿童声乐大课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但在声乐大课的教学中,儿童的年龄、程度、性别等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多媒体软件课程,歌曲、表演等模式都比较有限,教师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到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歌曲选择、表演等都应有所区别。尤其是男生的声乐演唱,从歌曲的选择到表演都应选择符合男生男子汉气概的歌曲与肢体动作。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儿童,避免“复制”性教学,除了共性还要有个性化的展示。

(三)注意对儿童嗓音的保护

儿童的生理有别于成人,身体各个机能都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包括我们声乐学习的重要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适度的开发是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但过度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儿童在歌唱时的表现,时常提醒学生不要使劲喊着唱,或大声吼叫,一定要控制声音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适量的训练。研究显示,4—6岁是幼儿期,声带非常稚嫩,音域较窄,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么这个阶段的声乐学习应以兴趣爱好为主,让孩子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顺其自然的发声。7岁以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刚开始学唱要小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训练时注意把握适度原则,演唱时间不要过长,演唱曲目不要太难。变声期更是要注重对声带的保护,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的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并且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五、结语

在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下应运而生的各类教学软件,是为我们的教学更好服务的。在软件辅助的同时,还需教师过硬的专业和精心的课程打磨,使才能我们的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声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享受。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化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较少的课时之内,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更明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心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有效性;因材施教

作为音乐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将备课环节做扎实,做牢固

通过在小学音乐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设计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音乐素养的熏陶。音乐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把对音乐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课堂教学具体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等相关教学原则,结合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个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设计做到科学化条理化。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进行教学改革。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前教学中好的经验,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分层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不同的,为了真正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注重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还有很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基础,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弱,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非常缺乏,在音乐的课堂上,他们的信心也相对不足,所以在这样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教师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照顾到个人。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追赶上来。

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所以目标一定要明确,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目标明确,可行性强。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经常会感到,教学目标,如果处理的不够清晰,在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因完不成目标而感到慌乱,也容易出现目标早已达成,而课堂时间还有很多冗余的情况。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这样的传统目标设定,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甚至会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所以,音乐教学目标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处罚给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保持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进行音乐的学习。

四、在应用课堂上,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提前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用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更加快乐,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语言的趣味化生动化,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要帮助学生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去理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要从学生的用语习惯角度,多用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信心。也要通过语言的幽默化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更多人文智慧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去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主动与他们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重视备课环节,也要重视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环节,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音乐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训练。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得以高质量的开展。文章分析了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节奏训练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伫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音乐非常重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节奏训练内容。教师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让学生在唱、玩、说、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其创作节奏的能力。

范文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

[摘要]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中小学;利弊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在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称赞。现在的教学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笔,而是用电脑上影像和图片来进行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的变革,多媒体中教学的应用严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应用适当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不当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学不到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中小学生学不到书上的基础知识。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音乐本身的真谛。音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图片,会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给课堂增加很多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影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上老师放入课件里的知识可以是多种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师只能用粉笔大致地描绘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老师如果很好的应用多媒体,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不需要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书上书面化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做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很多的资料,会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识,这样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点应多做介绍,介绍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明显的退化,老师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是把上课当成了一场娱乐。上课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过度的关注多媒体的内容,会忽略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学生过度的关注多媒体上有趣的内容,会忽略老师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脑上,因此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做的课件主要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不好的影响。多媒体的操作速度比较快速,可能学生还没有注意上一个课件的内容,老师就已经讲解过去了,当然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但是用在黑板的讲课中,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擦掉,学生不懂的知识,会再次提问老师,或者有时间做笔记。多媒体的讲课中,学生当时的记忆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记录下来,对以后的复习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课堂会使学生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学习基础知识,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有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自己做的课件上的知识,要经常提问学生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问是否知道有关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不能在教学中占很大的位置,在遇到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书本中的重点。老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讲解的课件上,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音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不能单纯靠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需要对听觉的 *** ,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课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必须的。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学,学生和老师占非常大的比重,多媒体是不能代替学生和老师的位置的。多媒体应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众,郭声健.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学军.合唱———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J].音乐天地,200908.

[3]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把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发挥音乐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树立爱憎分明的心理素质。在大量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潜意识地通过大量欣赏活动和能力学习,进一步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接触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逐步记录下来,经过与生活周围的事物和大自然反复而密切地接触,有效获得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感知识,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这是唱歌的冲动,用音乐作品为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对小学生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小学生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用歌声弘扬真善美,用歌声鞭笞假恶丑的爱憎分明的决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认知世界,在愉悦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把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发挥音乐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树立爱憎分明的心理素质。在大量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潜意识地通过大量欣赏活动和能力学习,进一步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接触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逐步记录下来,经过与生活周围的事物和大自然反复而密切地接触,有效获得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感知识,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这是唱歌的冲动,用音乐作品为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对小学生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小学生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用歌声弘扬真善美,用歌声鞭笞假恶丑的爱憎分明的决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认知世界,在愉悦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

  • 索引序列
  •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方案
  • 小学音乐教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声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