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并行算法研究论文

并行算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并行算法研究论文

(1) 并行计算模型 并行算法作为一门学科,首先研究的是并行计算模型。并行计算模型是算法设计者与体系结构研究者之间的一个桥梁,是并行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它屏蔽了并行机之间的差异,从并行机中抽取若干个能反映计算特性的可计算或可测量的参数,并按照模型所定义的计算行为构造成本函数,以此进行算法的复杂度分析。并行计算模型的第一代是共享存储模型,如SIMD-SM和MIMD-SM的一些计算模型,模型参数主要是CPU的单位计算时间,这样科学家可以忽略一些细节,集中精力设计算法。第二代是分布存储模型。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并行计算机性能带来影响的不仅仅是CPU,还有通信。因此如何把不同的通信性能抽象成模型参数,是这个阶段的研究重点。第三代是分布共享存储模型,也是我们目前研究所处的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延迟固然还有影响,但对并行带来的影响不再像当年那样重要,注重计算系统的多层次存储特性的影响。(2) 设计技术并行算法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并行算法的设计技术。虽然并行算法研究还不是太成熟,但并行算法的设计依然是有章可循的,例如划分法、分治法、平衡树法、倍增法/指针跳跃法、流水线法破对称法等都是常用的设计并行算法的方法。另外人们还可以根据问题的特性来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法。(3)并行算法分为多机并行和多线程并行。多机并行,如MPI技术;多线程并行,如OpenMP技术。以上是并行算法的常规研究内容。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明显的发展时代:串行计算时代、并行计算时代。每一个计算时代都从体系结构发展开始,接着是系统软件(特别是编译器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最后随着问题求解环境的发展而达到顶峰。并行计算机是由一组处理单元组成的。这组处理单元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与协作,以更快的速度共同完成一项大规模的计算任务。因此,并行计算机的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计算节点和节点间的通信与协作机制。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也主要体现在计算节点性能的提高以及节点间通信技术的改进两方面。节点性能不断进步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晶体管以及磁芯存储器的出现,处理单元变得越来越小,存储器也更加小巧和廉价。这些技术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并行计算机的出现。这一时期的并行计算机多是规模不大的共享存储多处理器系统,即所谓大型主机。IBM 360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同一个处理器开始设置多个功能相同的功能单元,流水线技术也出现了。与单纯提高时钟频率相比,这些并行特性在处理器内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并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伊利诺依大学和Burroughs公司此时开始实施Illiac Ⅳ计划,研制一台64颗CPU的SIMD主机系统,它涉及到硬件技术、体系结构、I/O设备、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直至应用程序在内的众多研究课题。不过,当一台规模大大缩小的原型系统(仅使用了16颗CPU)终于在1975年面世时,整个计算机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存储系统概念的革新,提出虚拟存储和缓存的思想。以IBM 360/85和IBM 360/91为例,两者是属于同一系列的两个机型,IBM 360/91的主频高于IBM 360/85,所选用的内存速度也较快,并且采用了动态调度的指令流水线。但是,IBM 360/85的整体性能却高于IBM 360/91,惟一的原因就是前者采用了缓存技术,而后者则没有。其次是半导体存储器开始代替磁芯存储器。最初,半导体存储器只是在某些机器中被用作缓存,而CDC7600则率先全面采用这种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可以直接寻址的半导体存储器,磁芯存储器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集成电路也出现了,并迅速应用到计算机中。元器件技术的这两大革命性突破,使得Illiac Ⅳ的设计者们在底层硬件以及并行体系结构方面提出的种种改进都大为逊色。处理器高速发展1976年Cray-1问世以后,向量计算机从此牢牢地控制着整个高性能计算机市场15年。Cray-1对所使用的逻辑电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我们如今称为RISC的精简指令集,还引入了向量寄存器,以完成向量运算。这一系列技术手段的使用,使Cray-1的主频达到了80MHz。微处理器随着机器的字长从4位、8位、16位一直增加到32位,其性能也随之显著提高。正是因为看到了微处理器的这种潜力,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始在当时流行的DEC PDP-11小型计算机的基础上研制一台由16台PDP-11/40处理机通过交叉开关与16个共享存储器模块相连接而成的共享存储多处理器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一直在高速前进。稍后又出现了非常适合于SMP方式的总线协议。而伯克利加州大学则对总线协议进行了扩展,提出了Cache一致性问题的处理方案。从此,开创出的共享存储多处理器之路越走越宽。现在,这种体系结构已经基本上统治了服务器和桌面工作站市场。通信机制稳步前进同一时期,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并行计算机也开始不断涌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州理工学院成功地将64个i8086/i8087处理器通过超立方体互连结构连结起来。此后,便先后出现了Intel iPSC系列、INMOS Transputer系列,Intel Paragon以及IBM SP的前身Vulcan等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并行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共享存储器方式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又获得了新的发展。IBM将大量早期RISC微处理器通过蝶形互连网络连结起来。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在实现共享存储器缓存一致的同时,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20世纪90年代初期,斯坦福大学提出了DASH计划,它通过维护一个保存有每一缓存块位置信息的目录结构来实现分布式共享存储器的缓存一致性。后来,IEEE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存一致性协议的标准。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的几种体系结构开始走向融合。属于数据并行类型的CM-5除大量采用商品化的微处理器以外,也允许用户层的程序传递一些简单的消息。Cray T3D是一台NUMA结构的共享存储型并行计算机,但是它也提供了全局同步机制、消息队列机制,并采取了一些减少消息传递延迟的技术。随着微处理器商品化、网络设备的发展以及MPI/PVM等并行编程标准的发布,集群架构的并行计算机出现开始。IBM SP2系列集群系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些系统中,各个节点采用的都是标准的商品化计算机,它们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 有限元并行计算的发展和现状目前,在计算力学领域内,围绕着基于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法和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边界元法,以及基于现在问世的各种并行计算机,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有限元并行计算。它是高效能的,使得许多现在应用串行计算机和串行算法不能解决或求解不好的大型的、复杂的力学问题能得到满意的解答,故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在国际上已经掀起了利用并行机进行工程分析和研究的高潮。从1975到1995年的二十年间,有关有限元方法和相应的数值并行计算的文章已发表1000余篇。有限元并行计算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系统方程组实施并行求解的各种算法。二是并行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并行算法和边界元并行算法,前者趋向成熟,而后者的研究较少。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是为了挖掘有限元计算自身潜在的并行性,是有限元并行计算的根本问题。国内并行算法的设计和有效实现强烈地依赖于并行机的硬软件环境。国内仅极少数单位拥有并行机,且机型杂乱,因此研究人员少,起步晚,而且局限于特定的硬件环境。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内容来看,发表的几十篇研究论文(报告)还未显示出较强的系统性。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树荃教授等在YH-1向量机上实现了刚度矩阵计算、对称带状矩阵的Cholesky分解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并行处理。针对不规则结构工程分析问题,他们还采用了变带宽存贮方法,并实现了刚度矩阵的并行计算以及求解变带宽稀疏线性方程组的并行直接解法【20】。2)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王荩贤研究员等在基于Transputer芯片的分布式MIMD系统上,提出了有限元分析中变带宽线性方程组的并行直接解法,初步完成了一个静力分析程序【21】。3)重庆大学张汝清教授等借助于ELXSI-6400共享存贮器型MIMD系统,先后开展了范围比较广泛的并行算法研究,主要成果有:a)提出了静力分析中子结构解法的并行算法,以及动力分析中模态综合子结构法的并行算法;b)从波前法出发,发展了多波前并行算法以求解大型结构分析问题;c)从Jacobi块迭代法和加权残差法出发,导出了基于异步控制的有限元方程并行解法和有限元并行迭代的基本格式;d)利用图论中的着色理论,实现了刚度矩阵的并行计算;e)实现了基于有色线剖分的SOR并行迭代解法;f)实现了子空间迭代法、Lanczos法以及利用多项式割线迭代法和矢量迭代法求解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的并行算法;g)针对弹塑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多波前子结构并行算法;h)针对弹性接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变分原理的并行解法;i)实现了一步积分法的并行处理【22】。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乔新教授等借助于Transputer芯片的分布式MIMD系统实现了有限元方程组的并行直接解法,并提出了基于子结构的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的并行计算方法【23】。此外,浙江大学姚坚【24】、中国科学院西南计算中心马寅国、东北工学院张铁以及国防科技大学六系也曾对有限元分析的并行计算开展了一些研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并行计算方法的研究,在硬件上基于向量机、分布式并行机和共享存贮式并行机;在内容上,似乎面很广,但系统性和深度还很不够,软件开发距实际应用和商品化还有很大距离,对不依赖并行机具体环境的通用并行算法研究还很少,同样对旨在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并行计算的硬件研究也很少。国外自从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于1975年发表第一篇有限元并行计算的文章以来,有限元并行处理技术几乎与并行计算机同步发展。距不完全统计,到1992年,国外已发表了400余篇这方面的论文,其中后5年的文章篇数是前12年的总和。在研究内容上也由过去的算法研究发展到了算法、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研究,并针对一些机型开发了一些实用的大型结构分析软件。1)有限元机器FEM【25】(Finite Element Machine)。早在70年代末,就有人发表了有关FEM的论文,1982年美国国家宇航局Langley研究中心的等撰文详细地介绍了该中心设计的供研究用的FEM。该机器由1个处理器阵列、1台作为控制器的微机和1个并行操作系统及一些模块化了的通用并行算法程序组成,用户使用系统的文本编辑器和控制器的其它特殊功能,能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分析。10多年来,又有一些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FEM的发展前景仍然不太令人乐观。2)心动阵列并行机【26】。心动阵列并行机主要应用于信号和图象的并行处理,但由于其高效的矩阵计算功能,近年来有人把它应用于有限元分析,并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3)巨型向量机【27】。在有限元分析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处于领先的是美国思维公司的CM-2。许多结构分析家把这个具有65536个处理器的巨型向量机应用于有限元计算,如等人采用显式方法,完成了具有32768个单元的壳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并行效率极高,速度几乎比CRAY X-MP/14并行机高出1个数量级。4)并行机网络和工作站网络【28】。日本东京大学矢川等借助高速网络把3台CRAY Y-MP机联成网络进行有限元分析,有限元方程求解采用的是基于区域分裂技术的共轭梯度法(CGM), 在求解三维弹性问题时自由度个数超过了100万,系统平均运行速度高达。另外,他们还基于一个工程工作站网络,在并行环境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求解问题的自由度数高达20万个。--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可还是看不过来这个....那个....我越看越奇怪....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中科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沈绪榜( )。湖南常德临澧人。

计算机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航天工业部骊山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长期从事电子计算机的总体逻辑设计。参加了中国大型系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参加领导了运载火箭计算机的总体逻辑设计,其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著有《微型计算机》等。

沈绪榜院士是西安科技大学双聘院士

1953年结束在澧县一中的学业后,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学习,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航天工业部骊山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2001年5月被聘为武汉大学多媒体网路通信工程研究所 *** 教授。

从事嵌入式计算机及晶片设计。早期设计中小规模积体电路两种箭载数字计算机,提出多重积分误差校正新方法、箭载计算机新体系结构与箭载系统测试新方案,为解决箭载计算机小型化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更小型化,1977年研制大规模积体电路16位嵌入式微计算机,推动NMOS技术的发展;80年代初研制四种数位讯号处理晶片;1995年研制定点32位RISC微处理晶片;为了超小型化,近年开始研究MPP嵌入式计算机与系统测试新方法,并研制亿次MPP微处理元晶片与浮点32位RISC微处理器晶片及其计算机等。长期从事电子计算机的总体逻辑设计。参加了我国大型系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参加领导了运载火箭计算机的总体逻辑设计,其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著有《微型计算机》等。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0 年后期从事 MPP 嵌入式计算机的设计与研制工作。编著有《数位讯号处理计算机》、《 RSIC 及编译技术》等;撰有《回溯控制策略的并行实现》、《晶片结构的自底向上选择》等论文 60 多篇。

沈绪榜1933年,沈绪榜生于临澧县烽火乡兰田村。1953年沈绪榜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1956年入党,同年被调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机专业学习,1957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航天计算机及其国产晶片的设计研制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他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国产双极小规模积体电路航天制导计算机,并首次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国产PMOS中规模积体电路航天制导计算机,促进了中国PMOS积体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1977年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国产NMOS大规模积体电路航天专用16位微计算机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研制的专用大规模积体电路运算逻辑部件ALU于1988年获国防专用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2年以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2人,在读硕士生3人;1986年以后,已培养博士生10人,在读博士生7人。为了促进国产晶片计算机的发展,他编写了《数位讯号处理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系统设计》与《RISC及后编译技术》等五部专著。海湾战争后,他又完成了LSRISC微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1995年完成了一种定点32位RISC微处理器晶片的研制,获1997年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完成了LSMPP嵌入式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方案设计。1997年完成了定点加减法峰值速度每秒亿次操作的MPP处理器晶片的研制。目前正进行浮点RISC微处理器晶片及MPP嵌入式计算机的研制。

沈绪榜对将中关村比喻成中国矽谷颇有微词,但有人认为,如果中关村称不上中国矽谷,那么,中国就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称得上矽谷。这种渴望在中国出现一些"矽谷",让矽谷奇迹也在我们国土上产生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矽,就不会有矽谷,是矽最终造就了以晶片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产业。中关村不能称为中国的矽谷,原因不在于它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和它的激励机制还有许多艰难的路要走,而是在于那里没有中国的矽片生产基地。矽谷不是用笔比喻出来的,而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早期,他从事两种箭载数字计算机及其中小规模积体电路的设计工作。提出了一种多重积分误差校正新方法及两种箭载计算机的新体系机构,以及一种箭载系统测试的新方案,在解决箭载计算机小型化难题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沈绪榜沈绪榜研究员一直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计算机及其晶片的设计工作。先后完成了两种嵌入式计算机,一种16位专用微型计算机,四种DSP晶片,一种定点32位RISC晶片,以及两种MPP嵌入式计算机晶片等设计任务。编著有《超大规模集成系统设计》等五本书,计200余万字。目前正在从事RISC与MPP嵌入式计算机研究等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请读片断:在MIMD机器上的SPMD风格中虽然各处理器中存放的程式是完全一样的,但程式中指令的执行次序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从而会导致每个周期中执行的指令并不一定相同。例如,图中由于if语句中的条件出现,随各种处理器中条件的成立与否的不同情况,语句的执行顺序,也就是指令的执行顺序则不一定是相同的。语句执行顺序的不同将带来同步问题。

矽片是高科技发展的面包,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矽片。所以也应该把我国的矽片生产基地建设得像美国的矽谷那样,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奇迹的源泉。半导体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而知识经济又是建立在信息产业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是不能没有自己的矽谷的。我国已花了上百亿的投资引进一些已开发国家将要淘汰的生产线,使我国仅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已开发国家过去要走二三十年的路,迅速地缩短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这种引进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尽管从国外引进、移植现成的东西风险小,容易立竿见影和得到社会的承认,而自己创新的东西往往有风险,但是"猫不会教老虎上树",代表当代先进水平的晶片制造技术生产线是引进不来的,别人转让技术只是因为手里又有了更富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所以,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引进和自力更生的关系。为了改变我国在晶片制造技术上总是落后先进国家一段距离的不利情况,只有靠自力更生赶上去,才会有可能建立在国际竞争中真正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矽谷。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为了更快地在中国形成创新的机制和氛围,改变中国晶片技术的滞后局面,从仿制转变到不断创新的发展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仿制在应付中小规模积体电路时的确起过很好的作用,但现在晶片的集成度太大,解剖分析越来越困难,仿制的路走不通了。认为仿制就意味着自觉自愿地跟在别人的后面,永远无法超越别人,无法创新,这样很不利于培养自主创新的科技人才。Intel的历史说明,他们是靠不断创新的核心技术取得并保持成功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存储器生产厂商,Intel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被日本同行逼向了"死亡之谷",最后不得不放弃存储器晶片,大胆创新开发了微处理器晶片,才摆脱了困境。有一件事特别引起我的深思,那就是当今被称为Windows掘墓者的Linux作业系统的出现。一位年仅21岁的芬兰大学生于1991年以与微软恰好相反的思路,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在一台Intel386微机上完成了一个类似于Unix的作业系统,这就是最早版本的Linux作业系统。这样的工作条件在我国也是具备的。如果我们不限制仿制一个兼容的作业系统产品,中国的大学生会不会也创造出类似的奇迹呢?如果只能仿制的话,那是真正不可能的。由此看来,为了建成中国矽谷,整个社会还得克服儒家传统的从众心理影响,努力创造出一种让创新得到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1977年他设计并研制了一种16位嵌入式微计算机及其大规模积体电路,促进了我国NMOS技术的发展。80年代早期,他领导开发了四种DSP晶片。

1995年研制了一种定点32位RISC微处理晶片。近年来,他开始了MPP嵌入式计算机及嵌入式系统测试新方法的研究,完成了一种320MIPS阵列微处理晶片等的研制。沈绪榜同志于1985年荣获国家级特等奖,1986年被授于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被选为党的"十大"、"十一大"代表,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绪榜刘泽响王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统一模型《计算机学报》05期郑兆青桑红石赖晓玲沈绪榜一种新的用于的运动估计VLSI结构《计算机学报》12期

周国昌沈绪榜LSCSIMD配置存储器组织及管理算法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06期

周国昌沈绪榜基于LSCSIMD的可变阶FIR并行算法研究《计算机工程》01期2005

沈绪榜张发存冯国臣车得亮王光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模型《计算机学报》11期

沈绪榜张发存赵晓红王忠沈绪榜面向算法的SIMD计算机数学模型及其套用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04期

杜慧敏黄海生张斌沈绪榜自适应比特泄漏电路设计的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03期

车德亮王忠沈绪榜一种SDA数字滤波器的低功耗设计《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2期

李莉沈绪榜钱刚许琪王忠数据缓冲器的低功耗设计《计算机研究与发展》04期

张发存王忠赵晓红沈绪榜遥感卫星图像几何粗校正的数据并行方法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07期

张发存赵晓红王忠沈绪榜MCC-SIMD数据并行卷积计算方法的研究《计算机工程》09期

张发存赵晓红王忠沈绪榜区域生长法图像分割的数据并行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17期

杨波高德远沈绪榜基于结构级的低功耗设计方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03期

罗?杨波高德远沈绪榜暂存器传输级低功耗设计方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07期

李俊山叶霞李建军李新社沈绪榜基于LSMPP的图像并行傅立叶分析技术(1)??算法的原理、分析与设计《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07期

李俊山李建军焦康叶霞沈绪榜基于LSMPP的图像并行傅立叶分析技术(2)算法的实现与性能分析《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08期

李俊山沈绪榜归一化积相关图像匹配算法中的图像分块并行处理方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1期

李海华朱全庆邹雪城沈绪榜用于快速乙太网卡晶片的125MHz数模混合自适应均衡器《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多处理器并行计算研究论文

我摘来的,仅供参考: 李国杰院士:我在看待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时,通常是把它分为三维考虑。一维是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像前几年我们使用的都是286、386、主频只有几十兆。90年代初,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达到100万门以上,从VLSI开始进入ULSI,即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而且由于RISC技术的成熟与普及,CPU性能年增长率由80年代的35%发展到90年代的60%。到后来出现奔腾系列,到现在已出现了奔腾4微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以上。而且计算机向高的方面发展不仅是芯片频率的提高,而且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高。一个计算机中可能不只用一个处理器,而是用几百个几千个处理器,这就是所谓并行处理。也就是说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器件速度,二是并行处理。与前所述,器件速度通过发明新器件(如量子器件等),采用纳米工艺、片上系统等技术还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以大规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通用计算机已采用上万台计算机并行,美国的ASCI计划已经完成每秒12。3万亿次并行机。目前正在研制30万亿次和100万亿次并行计算机。美国另一项计划的目标是2010年左右推出每秒一千万亿次并行计算机(Petaflops计算机),其处理机将采用超导量子器件,每个处理机每秒100亿次,共用10万个处理机并行。专用计算机的并行程度比通用机更高。IBM公司正在研制一台用于计算蛋白质折叠结构的专用计算机,称做兰色基因(Blue Gene)计算机,一块芯片中就包括32个处理机,峰值速度达每秒一千万亿次,计划2004年实现。将几千几万台计算机连结起来构成一台并行机,就如同组织成千上万工人生产一个产品一样,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行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高效率地把大量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即各处理机之间的高速通信,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使之协调工作,这就是并行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如何处理高性能与通用性以及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矛盾也是研制并行计算机必须面对的技术选择,也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另一个方向就是向“广”度方向发展,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就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像“没有计算机一样”。近年来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即在广度上的发展开拓。国外称这种趋势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叫无处不在的计算。举个例子,问你家里有多少马达,谁也说不清。洗衣机里有,电冰箱里有,录音机里也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谁也不会去统计它。未来,计算机也会像现在的马达一样,存在于家中的各种电器中。那时问你家里有多少计算机,你也数不清。你的笔记本,书籍都已电子化。包括未来的中小学教材,再过十几、二十几年,可能学生们上课用的不再是教科书,而只是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所有的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辅导书,练习题都在里面。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从中查到想要的资料。而且这些计算机与现在的手机合为一体,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相互交流信息。所以有人预言未来计算机可能像纸张一样便宜,可以一次性使用,计算机将成为不被人注意的最常用的日用品。 第三个方向是向"深"度方向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怎样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东西变成你想要的知识,这是计算科学的重要课题,同时人机界面更加友好。未来你可以用你的自然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也可以用手写的文字打交道,甚至可以用你的表情、手势来与计算机沟通,使人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电子计算机从诞生起就致力于模拟人类思维,希望计算机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做一些复杂的事情,而且能做一些需“智慧”才能做的事,比如推理、学习、联想等。自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以来,计算机在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步伐不尽人意。科学家多次关于人工智能的预期目标都没有实现,这说明探索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计算机"思维"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人机之间的间隔还不小。人类还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如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打交道,计算机难用已成为阻碍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的巨大障碍。随着nternet的普及,普通老百姓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强烈需求将大大促进计算机智能化方向的研究。近几年来计算机识别文字(包括印刷体、手写体)和口语的技术已有较大提高,已初步达到商品化水平,估计5-10年内手写和口语输入将逐步成为主流的输入方式。手势(特别是哑语手势)和脸部表情识别也已取得较大进展。

美国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有很多例如:(信息来源美国大学院校库)1、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拥有40人以上,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图灵奖得主和各个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2、麻省理工学院,MIT招生不太喜欢看GRE成绩。MIT曾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数据流计算的思想和数据流计算机、人工智能方面的许多重大成就,影响深远。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样地处旧金山湾畔,硅谷地带,离Stanford大约只有50公里的是美国激进的学校之一。4、卡耐基梅隆大学,CMU是位于匹兹堡的不大的学校,但这个学校在工程及其他一些领域的学堂。5、伊利诺斯大学、UIUC的工程学院在全美是至尊级的,其CS、ECE、EE在历史上都屡建战功。如果想了解自己的成绩可以申请到那些美国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可以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把你的GPA、语言成绩、专业、院校背景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条件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了

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排名总的来说,前20的CS可以分成三波:(1) 4 个最为优秀的CS Program: Stanford, UC. Berkeley, MIT, CMU(2) 6 个其他前10的: UIUC, Cornell, U. of Washington,Princeton, U. of Texas-Austin 和 U. of Wisconsin-Madison, 其中UIUC, Cornell, U. of Washington和UW-Madison几乎从未出过前10。(3) 其他非常非常优秀的CS:CalTech, U. of Maryland at CP, UCLA, Brown, Harvard, Yale, GIT, Purdue, Rice, 和 U. of Michigan.约定:CS=计算机科学(系)。 总的来说,前20的CS可以分成三类: 一、4个最为优秀的CS Program: Stanford斯坦福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IT, CMU 卡内基梅隆大学 二、6个其他前10的: UIUC诺伊大学-香槟分校,Cornell康纳尔大学, U. of Washington,Princeton,U. of Texas-Austin 和 U. of Wisconsin-Madison,其中UIUC, Cornell, U. of Washington和UW-Madison几乎从未出过前10。 三、其他非常非常优秀的CS: CalTech, U. of Maryland at CP, UCLA, Brown, Harvard , Yale, GIT, Purdue, Rice, 和 U. of Michigan. ******************************** Stanford Stanford URL: Stanford的CS是个很大个的CS,拥有40人以上的Faculty成员,其中不乏响当当硬梆梆的图灵奖得主(Edward , John McCarthy) 和各个学科领域的大腕人物,比如理论方面的权威 Donald E. Knuth; 数据库方面的大牛Jeffrey D. Ullman(他还写过那本著名的编译原理,此人出自Princeton);以及RISC技术挑头人之一的John Hennessy。相信CS的同学对此并不陌生。该系每年毕业30多名.以及更多的Master。学生的出路自然是如鱼得水,无论学术界还是工业界,Stanford的学生倍受青睐。几乎所有前10的CS中都有Stanford的毕业生在充当教授。当然同样享有如此地位的还包括其他三头巨牛:, MIT 和 CMU. 毕业于U. of Utah(犹他州)的Jim Clark 曾经在Stanford CS当教授。后来就是这个人创办了高性能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可视化方面巨牛的SGI公司。SUN公司名字的来历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顺便提一下,创办 YAHOO的华人杨致远曾在斯坦福的EE攻读博士,后来中途辍学办了YAHOO。 CS科研方面,斯坦福无论在理论,数据库,软件,硬件,AI 等各个领域都是实力强劲的顶级高手。斯坦福的RISC技术后来成为SGI/MIPS的 Rx000系列微处理器的核心技术; DASH,FLASH 项目更是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机研究的前沿;SUIF并行化编译器成为国家资助的重点项目,在国际学术论文中SUIF编译器的提及似乎也为某些平庸的论文平添几分姿色。 Stanford有学生14000多,其中研究生7000多。CS有175人攻读博士, 350人攻读硕士,每年招的学生数不详,估计少不了,但不要忘了,每年申请CS的申请学生接近千人,申请费高达80$。 斯坦福大学位于信息世界的心脏地带——硅谷。加州宜人的气候,美丽的风景使得Stanford堪称CS的天堂。平方公里的校园面积怕是够学子们翻江蹈海,叱诧风云的了。 申请斯坦福是很难成功的,但也并非不可为之。去斯坦福这样的牛校,运气很重要,牛人的推荐也很重要。 ******************************** MIT MIT URL: MIT招生好象不看GRE成绩。但MIT的CS是巨牛的,99年最新排名上它和斯坦福被打了 的满分,并列第一。MIT的CS曾为CS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数据流计算的思想和数据流计算机、人工智能方面的许多重大成就,以及影响了整个UNIX界的X-Window……MIT和斯坦福,CMU,UC. BERKELEY一样,都是几乎在CS界样样巨牛的学校。 MIT的Media Arts and Sciences其知名度不在Computer Department下。主要是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有一大批著名的教授,如Marvin Minsky(Turing Award)…… ******************************** URL: 同样地处旧 金山湾畔,硅谷地带,离Stanford只有大约 50公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是美国最激进的学校之一。60年代的嬉皮文化,反越战,东方神秘主义,回归自然文化都起源于此。诗人爱伦金斯堡是当年 Berkeley的代言人。 在当今高科技领域C. Berkeley在缔造新的神话,在文学、数学、化学、新闻等20多个大的学科领域中位居前3。16个诺贝尔奖得主,总数近200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连同众多在硅谷商战中成为亿万富翁的伯克利人撑起了一面汇集天下之英才的大旗。INTEL总裁AndrewGrove毕业于UC. Berkeley。 BSD版的UNIX影响了整个OS界,伯克利的RISC技术后来成为了SUN公司SPARC微处理器的核心技术,巨牛人物David Patterson接下了一个6亿美元的项目用于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特别是IRAM的研究开发。 UC. Berkeley有学生30000多,研究生超过8500。申请费和其他加州大学的分校一样,40$。据一项最近的调查,伯克利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生最向往的研究生院,高居榜首,其申请的难度可想而知。的 DEADLINE一般很早,12月中就截至了,其内部的实际DEADLINE其实要迟一些。 Berkeley的CS是个大系,Faculty中有图灵奖得主以及象 Patterson这样的巨牛。学生的出路同Stanford,MIT,CMU一样,光辉灿烂,前程锦绣,这里不再赘述。CS科研方面,Berkeley也是样样强,门门巨牛。 旧 金山湛蓝起伏的海湾,苍翠绵延的山峦,舒心宜人的气候,以及近在咫尺的硅谷…… 这一切的一切不也使得 俨然一个CS 学子的世外桃源么? ******************************** CMU CMU URL: CMU是个位于匹兹堡的不大的学校,学生7000多,校园好象也不大。但这个学校在工程及其他一些领域却是顶尖的学堂。 CMU的CS不单单是个系,而是一个学院,其规模之大,可能只有Stanford, UIUC可比。教师学生的情况同前面3个类似,不再赘述。Mach操作系统,PVM,等都有CMU的巨大贡献。 申请CMU的难度很大,因为尽管CMU的 CS Faculty很多,但每年只招不足30人的研究生队伍。 ******************************** Cornell URL: 作为 IVY LEAGUE的成员和一所私立学校,Cornell有其独到的优势。在美国,私立学校一般比公立学校难进,其学生也是经过很严的选拔才录取的,Cornell的CS学生入校后多能享受FELLOW的待遇,其个人经济条件非公立学校可比,加上贵族式校友的提拔,私立学校的出路是很诱人的。 康乃尔在理论计算机方面一直是顶级高手,但在其他CS领域并不总能在前10。 Cornell学生18000多,研究生过5000。CS每年招攻读.的学生25 人左右。 ******************************** UIUC URL: UIUC的工程院在全美堪称至尊级的巨牛,其CS,ECE,EE在历史上都屡建战功。在CS方面,从早期的超级计算机ILLIAC I, II, III, IV到后来的 CEDAR,都是CS发展史上,特别是并行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引导了很长时期的发展。 David Kuck曾是并行处理界的一代先驱。 超级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CSRD,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及应用中心:NCSA等众多的机构,使得UIUC的CS常常成为研发的领军头领。 大家可能还记得,Netscape-Navigator 的最初开发人员中有个Marc· Anderssen。这位来自WISCONSIN的小伙在UIUC读本科,大四的时候在NCSA参与编写了MOSAIC,后来他去了硅谷,并在那里遇到了前面提到过的大牛: Jim Clark,SGI的前创始人,两人一见如故,联手创办了著名的网景,并一度在浏览器市场上独霸武林。 随着一代代至尊大师的离去,UIUC 的 Faculty看上去似乎并不引人 注目。但得提醒你,UIUC的CS向来以实干著称。我期待着他们下一个惊世之举。 UIUC是个大学校,学生数过35000,研究生院的近万。UIUC的CS很大个,40余个Faculty提供了全面的CS教育和科研项目。每年30多个博士的毕业数目似乎只有斯坦福可以匹敌。 UIUC的Polaris并行化编译器是这个领域和斯坦福的SUIF直接叫板的拳头产品。清华开发并行编程环境时选用了这个系统。只是代码庞大,运作缓慢的Polaris搞的清华有那么一点点瘪西西…… UIUC 在计算机硬件,软件,AI,DB,等各个领域都相当巨牛。特别是硬件,前面提到的ILLIAC,CEDAR……事实上,UIUC在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开发方面决不逊于CS四大天王中的任何一个,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NCSA建立在UIUC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佐证。 UIUC-CS 的学生毕业后去学术界的不少,Stanford, Berkeley……都有UIUC的博士挑大梁。但更多UIUC-CS学人还是进入业界,成为业界实干的中坚。 ******************************** U. of Washington U. of Washington URL: 位于 Seattle的 UW 得天独厚--计算机界的巨牛MS就在西雅图,而且更为要命的是,Bill Gates就是那里儿的人。这位Harvard 的辍学者给了哈佛许多MONEY, 但同给UW的钱财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U. of Washington位于分光秀丽的WASHINGTON湖畔,气候四季如春。33000多学生中研究生有8000。Seattle最令人厌恶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年有160天会降水。 UW的CS较大,30多名Faculty成员,每年近20个优质博士毕业,以及大量的Master。估计每年的招生数应该不低,UW的CS在各个方面比较均衡,最强的软件排名第5,而其他领域也一般都能位居前10,好象没有明显弱的地方。 图灵奖得主 Dick Karp从Berkeley告老还乡后又被返聘到了UW的CS。U. of Washington的 CS要求很高,.学生入学的平均 GPA 高达 ,GRE2160+,加上一般较早的DEADLINE,申请UW是相当有难度的。 ******************************** Princeton Princeton URL: Princeton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曾经是科学的世界中心。Princeton的CS不大, 18个Faculty成员,学生数也不算多。科研上除了排名第5的理论,似乎俺还没注意到其他闪光点,望知情人补充。但是,Princeton无疑培养出了大量计算机界的优秀人物,Jeffrey D. Ullman, John McCarthy等巨牛人物均出自大名鼎鼎的Princeton. 在Princeton领受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熏陶。 Princeton学校不大,只有6000多学生,研究生不过1700。Princeton 的 CS录取很严,虽然已有不少华人学生就读 Princeton。 ******************************** UW-Madison UW-Madison URL: UW-Madison的CS较大,35个Faculty,200多个研究生,每年招60-70 个新生。 目前几乎 1/4 的 Faculty 来自Berkeley,博士生毕业后有去 Stanford,Berkeley等牛校挑大梁的,但和UIUC类似,似乎进入业界的更多些。然而要在这里拿到博士学位可不容易。超过7成的人,会在中途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后,拿着硕士文凭撒丫子就跑,免得被那些无穷无尽的科研项目给整瘪了。一位WISCONSIN的哥们在回答我关于 “该做些什么准备”的提问时说:尽情欢乐享受吧,这样可以 Bring A healthy and energetic you to Madison to survive those projects. UW-Madison的数据库一直在前 3 位,经常是第1位。这里的数据库由于在设计实现DBMS系统上的传统优势,使得其在业界的声誉相当崇高, MicroSoft 里据说有一帮WISCONSIN的校友从中兴风作浪,Oracle也格外青睐WISCONSIN-Madison的学子。可惜,偶似乎对数据库并不是很感兴趣。 WISCONSIN的硬件,计算机体系结构实力巨牛,99排名第6,对业界相当有影响力。微处理器中的超标量技术(SuperScalar)源于此地;多处理机CACHE一致性的总线侦听SNOOPING协议,IEEE SCI协议等,都是源于此地。正在研究开发中的MultiScalar技术和DataScalar技术据吹可以把微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发射数提到10以上,大大地提高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WISCONSIN的软件99排名第 7。主要是在系统软件方面做OS的设计与实现,WEB上的CACHE策略,支持共享主存和消息传递两种并行编程模式及其混合的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和编译器,以及由MIDSHIP项目挑起的关于并行与分布式计算,OODB,科学数据库,支持图象查询的新型查询语言以及图象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美国有大量的卫星图象需要及时处理,加上迫切需要GIS系统的研究开发,这方面的研发使得UW-Madison 捞到了不少经费。 WISCONSIN和UIUC的CS理论都是10名左右。WISCONSIN的Carl de Boor 是逼近理论方面的大牛。 U. of Wisconsin-Madison是个大型综合性的学校,40000 学生中研究生院的超过10000,这万人中有博士生5000,硕士生3500,法学院、医学院、护院、兽医院的职业学生2000人。2200多 Faculty中有多位诺贝尔奖得主,52个院士,18个工程院院士。130个科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科研领域。科研经费常年位居全美前4。Wisconsin的研究生院稳居 TOP20,而且由于它的大而全,在科研排名上能进前10。UW-Madison在95年NRC 的41项评价中,16项位居TOP10,35项排进了TOP25。 U. of WISCONSIN-Madison的校园位于风景如画的湖畔林荫中. 现代化风格和古典欧美风格的建筑物在平缓起伏的湖岸上交相呼应。学校自吹拥为世界上最美的校园之一。偶不知道其他校园的场景,单从他们在网页上提供的照片来看,的确很美。WISCONSIN的冬天很冷,很长,而且大雪纷飞,寒风凛冽。 需要注意的是,WISCONSIN的CS有点不同于许多其他学校, 它隶属于College of Letters & Science. 而不在College of Engineering下面,因此许多偏硬件的项目,比如嵌入式系统,网络硬件、路由,多媒体,通信,自控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及等项目不在CS Dept, 而是在工程院 下的 Dept. of Electrical & ComputerEngineering 即 ECE系。那个系也挺大个,比CS还要大不少。98年在工程类排名的计算机工程一项上也排了第9。但偶将来怕跟他们没多少来往。伊拉的网址: 工程院: ECE系: ******************************** URL: UT-Austin的CS较大。Faculty中好象有个图灵奖得主。( Edsger Wybe Dijkstra,是那个搞算法的)。好象该系发展比较平衡,最好的AI 排第5,其他几个专业也多能挤进前十。 UT-Austin是个巨大的学校,5万学生,研究生院的可能有万。但学校的主校区却好象面积不足,仅140公顷,按美国大学的标准,太不足了。偶曾见到一张照片,校园周围高楼林立,可能是位于市中心的缘故吧。 总的来说,前 10 的 CS由于在当前国际计算机行业普遍热门的情况下,很难申请,但决不是不可为之的! ******************************** CalTech CalTech URL: CalTech的CS很小,只有大约5位教授,每年招很少的学生。虽然申请CalTech是免费的,但建议轻易不要尝试。(也别让我这话给吓趴下了) 由于系太小,CalTech 好象只是在计算机硬件,和科学计算的可视化方面很强。该系多年以来一直稳坐 几乎没动过窝, 类似的情况 还有斯坦福、MIT,稳居, Cornell稳居, UW-Madison, 稳居 的CS和其他系,比如数学,物理,生物等需要大量科学计算的部门联系很紧密。 CalTech 学校也很小,2000名学生中研究生占1100人。 Faculty人数也不多,但几乎个个是巨牛,按平均水平看,CalTech 可能是世界上最牛的学校了。偶好象就没见到来自大陆的学子在该系,可能是偶孤陋寡闻吧。 这是一个实力相当强劲的CS,软件(8),数据库(4),AI(9) 三个专业都挤进了前10********************************URL: 历史上UCLA的CS曾经一度辉煌,上到过第6 (NRC'82),但近年来一直徘徊在13-15。而且CS的各个专业细目几乎没有一个能进前10。尽管如此,UCLA的CS还是十分强大的。 UCLA辉煌的历史可能在于它对Internet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六十年代美国的 ARPA在搞网络互连的开创性研究, ARPA网的四个节点是:UCLA,Stanford 的 SRI,UCSB 和 U. of Utah。 此时一位来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青年: Vinton Cerf不去离家咫尺的 Yale大学,远涉千里,来到了加州。他先在Stanford获得数学学士,然后到UCLA拿下了CS 的硕士和博士。 毕业后Cerf一直在SRI从事ARPA网的研究,特别是如何让它无法正常工作。几年后,Cerf与MIT的一位到业界闯荡的数学教授Kyhn合作研发,搞出了一套软件系统用于网络互连(1973)。这就是TCP/IP协议的诞生。 UCLA 作为 INTERNET 的先驱,地处阳光灿烂的南加州,应当成为CS学生的乐土。加州的学校的确难申请,但也是可以一试的。 UCLA有学生33000人,其中研究院的占 9900人。地处落杉矶的 UCLA,周围几乎有玩不尽的地方,DISNEY,HOLLYWOOD……由于位于大城市, 校园不是很大,但风景似乎非常美丽。UCLA的CS较大,规模应该和 U. of Washington 和 UW-Madison类似。******************************** U. of Michigan U. of Michigan URL: U. of Michigan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学校。在BIG TEN里,从综合的角度上说它可算的上是领头羊了,当然UW-Madison,UIUC 也紧随其后。 这里的CS偏硬的更利害些,硬件排在第9,而计算机工程(7),EE(5) 都是前10中的巨牛。 MICHIGAN 的 CS 和EE合在一起称为 EECS系。是个相当大个的系,每年招的学生当不在少数。 MICHIGAN的CS估计在历史上也相当牛,UW-Madison CS里的两位来自umich的教授都是院士,在其他CS系里,比如UIUC的,也大有UMICH的牛人在。如前述,UIUC的CS在硬件上极强,而UMICH的CS中有许多UIUC的哥们在那里当老师。 ******************************** GIT GIT URL: GIT是个较大的学校,具体数字记不清了。GIT的工程院很利害,研发经费仅次于MIT,和UIUC, Umich差不多。CS系的数据库第7,GUI第4。其他没有列在前10,偶也没有去仔细了解过,就一概的不清楚了。 ******************************** Brown Brown URL: Brown的规模不大,具体数字记不清了。这所 IVY LEAGUE 的私立学校可能拥有一些类似于CORNELL的优势。CS的GUI可以列在,好象还有许多关于语音识别等偏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项目。 ******************************** Harvard Harvard URL: 在CS的早期发展史上,Harvard曾经是泰斗级的人物,毕竟CS和数学,物理的渊源太深太长了。可惜Harvard并不重视工程化的东西,现在伊的CS已不能和圈里的巨牛,甚至伊的当初相提并论了。好象王安是这里出来的,Bill Gates也是这里出来的,Harvard毕竟是Harvard,总是名人辈出。毕竟Harvard总是可以招到最优秀的人,甚至是在它很瘪的领域里。但千万别以为哈佛人人牛。据说美国人的调侃中,专门有一条是说哈佛的某些学生是如何令人叹为观止的愚蠢……偶还没有身在美国,不知是真是假。 Harvard不喜欢带工程色彩的东西,CS 是挂在Arts & Science学院下面的Division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连独立的一个系好象都不是。除了理论可以排进前10,其他项目怕也拿不出多少货色了。 但是,如果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一定申请Harvard。因为这里是Harvard,你可以学到许多在别的地方难以学到的东西。专业知识并不是全部,况且哈佛的教育是不会差的,虽然它在CS 的科研上没什么好吹的。哈佛的研究生每年超过 20000$ 的FELLOWSHIP是你安心寒窗苦读的强大后盾。 哈佛大学学生18000人,其中研究生院的11000人。Harvard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得主,150多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是个巨牛云集的超级牛圈。哈佛的 CS 估计不会是个大个子, 招的学生可能也不会多,申请的难度应当很大。 ******************************** Purdue Purdue URL: 可能许多人还不知道,Purdue 的计算机系是美国最早成立的计算机系。建系之初一直处于TOP10。在70年代由于本人不甚了解的原因,没落了。Purdue的排名也不太稳定从13到 30的排法偶似乎都见过。Purdue是个大个的学校,有35000学生。其工程院很出名。 ******************************** Rice Rice URL: Rice是个位于休斯顿的小学校, 4000个学生,研究生有1600左右吧。CS也不大。优势在于软件,排在第9。别的情况偶不了解,但偶特别想告诉大家的是,该系的 KEN KENNEDY是个巨牛的人物。伊是美国 HPCC 常委的关键人物之一,好象还是总统在信息科学方面的特别顾问。KENNEDY是并行计算领域的大牛牛。前几年,伊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高性能 FORTRAN 语言(HPF)的编译器研制工作,项目之大,投入人力之巨,加上伊的权威地位,被人们普遍寄予厚望。可惜后来项目失败了。从此并行计算界陷入了一阵低潮。这几年 KENNEDY 好象转向去作针对特定处理器的后端优化技术了。Rice CS 学生的出路相当好。 ******************************** YALE YALE URL: YALE 曾经也进过前 10,NRC'82 的排名上,是 YALE和 UCLA而不是 Princeton和UT-Austin 位于前 10 的榜上。YALE的 CS不大,十几个老师加上为数不多的学生,每年只招六个博士研究生。 和 Harvard这样很重文理的学校一样,YALE 的CS在理论上比较强。但不同于哈佛,YALE有独立的CS系,受到较高的重视。YALE-CS 在 AI,软件方面比较强。著名的 LINDA 并行编程模式是在这里提出并实现的。YALE 的毕业生中到学术界的比到业界的似乎要多,哈佛似乎也是这样。 这里只随便罗列了一些俺顺口拈来的东西,仅供参考。其实 CS其他很好的学校还有很多,比如: UCSD,USC,Columbia,UNC-CH,DUKE,U. of Penn等等。 Columbia在AI,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颇有造诣,而北卡: U.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Hill 和 U. of Utah方面则是顶级牛校。

并行计算论文格式

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IEEE一般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面,我为大家分享ieee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姚芝凤. 磁悬浮机床主轴控制方法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2] 程晓菊. SAE J1939网络管理协议的实现及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3] 陈振东. 载重轮胎动平衡实验机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4] 关静. MicroCANopen协议栈的实现及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5] 宋爱玲. 一种基于PEGASIS的无线传感网链式分层路由协议[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 宋俊毅. 轻量级IPSec协议一致性测试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7] 王会利. 载重轮胎动平衡机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

[8] 陈溪. 未来网络组件行为的动态感知与组件聚类机制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王珠珠. 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0] 刘兴贵. 容迟与容断网络中信任协作机制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1] 钱雅秋.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Sybil攻击防御与检测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2] 窦轶. 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数据查询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汪凯. 基于智慧物流平台的安全通信协议的实现与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4] 宋柳柳. 基于动态层的簇间路由协议DLCR的.研究与仿真[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5] 孙皓. 统一通信系统规划与实施[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 白莉娟. 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 徐发荣,张涛,高建卫. 一种基于W91284PIC的外设端双向并口设计[J]. 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1(05)

[3] 邹志成. 应急响应联动系统模型的研究和典型工具的建立[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4] 李兴锋. 基于S-57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显示与导航系统[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5] 孙小平. 嵌入式IPv6实时通信技术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6] 黄晓曦. 基于SOPC的1553B总线接口的研究与设计[D]. 福州大学 2010

[7] 林嘉洪. 基于ARM和FPGA的数控系统人机接口设计[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8] 刘勇杰. 面向手机应用的TFT-LCD驱动芯片版图设计[D]. 天津大学 2013

[9] 罗波. 基于XDSP64的多接口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马俊. 数字视频接口(DVI)发送器的设计与实现[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1] 陈锦葵. 网络管理系统中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2] 王珠珠. 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3] 袁小勇. 电子海图无缝拼接显示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4] 何继成,王厚生,陈长敏. 打印机IEEE1284并行接口的设计[J]. 计算机工程. 1998(12)

[15] 侯伯亨,李伯成编着.十六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2

[1] 安笑蕊. 电能路由器的研究与应用[D]. 天津大学 2014

[2] 黄鑫,王永福,张道农,李芹,卞宝银. 智能变电站IEC61588时间同步系统与安全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13)

[3] 许铁峰,徐习东. 高可用性无缝环网在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10)

[4] 谢志迅,邓素碧,臧德扬.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技术[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9)

[5] 唐敏. 基于OMNeT++的INET框架消息传递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1(01)

[6] 李永亮,李刚. IEC61850第2版简介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J]. 电网技术. 2010(04)

[7] 王洋. 电信网中基于IEEE 1588标准的时钟同步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

[8] 叶卫东,张润东. IEEE 1588精密时钟同步协议版本浅析[J]. 测控技术. 2010(02)

[9] 余贻鑫,栾文鹏. 智能电网述评[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34)

[10] 熊瑞辉. 多传感器系统在智能轮胎中的应用[D]. 天津大学 2014

[11] 刘建才. 基于PVDF多传感器的轮胎防抱死仿真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2] 庾智兰,李智. 精确时钟同步协议最佳主时钟算法[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11)

[13] 李振杰,袁越. 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17)

[14] 胡巨,高新华. SNTP对时方式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03)

[15] Song Ye. Beidou Time Synchronization Receiver for Smart Grid[J]. Energy Procedia . 2011

那你就得找到合适的期刊呗~你要自己清楚自己写的论文是=属于什么级别的论文~可以投什么级别的期刊~你就去找对应的期刊~要是实在不知投哪一本~你就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这本~总言之~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期刊才会事半功倍

首先看看你的要求是什么,做什么用的,什么样的期刊对你有更大的作用,自己要了解清楚 再发表 大学生现在发表论文的也挺多的。现在发表,主流是两个方法:直接和期刊联系,也可以通过机构 去操作 想要通过中间机构投稿的 要注意下 平台的信息可信度 ,或能淘宝第三方交易的 这样就比较好 ,像我就是这样的 嘿嘿 ~~~

现在发表讠仑文都是在学术期刊上面发表。所以,要问清楚你们有没有特别规定的期刊。至于学术期刊的分类,现在也就是省级、国家级、核心、这几类。由于作用不一样所以发表期刊的等级也是有要求的。然后呢,就是要选择一个发表讠仑文的渠道了。现在讠仑 文发表,一个是可以直接投稿杂志社,一个是可以通过讠仑文代理机构。你直接到网页上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这个网站看下就有

并行存储器研究论文

多通道并行技术包括内存的板上双通道或多通道(系统内存、显存等均有);内存颗粒内部的多通道,例如DDR2就是内存芯片内部双通道实现的高传输率(缺点是高延迟);磁盘的RAID技术,SSD硬盘内部的多通道技术等等。以上都属于多通道并行技术。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应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应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绪言

现代计算机系统,无论是哪一类型的计算机,都毫不例外地配置有操作系统。由此可见,操作系统好比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机算机系统不能缺少操作系统,而且操作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用户要想快速高效地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就必须对操作系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只有正确地掌握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性,才能充分利用操作系统的性能和优势为社会服务。本文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对其概念、作用和特征以及功能应用作一个阐述。

二、操作系统的概念及作用和特征

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使系统的各种资源能协调、高效地工作,使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有一个管理者来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这个管理者就是操作系统。它是紧挨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统一管理和支持各种软件的运行,其它软件是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的。

操作系统的作用有以下两方面: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其中,所有的硬部件(包括CPU、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通称为硬件资源,而各类程序和用户文件称为软件资源。操作系统用来负责在各个程序之间分配和调度资源,使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

2、为用户提供服务功能和友好界面: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也称为用户接口或人机界面,是实现计算机系统和用户之间的通信功能的。其界面有两种:一种是以命令行方式出现的界面(如MS-DOS),方便高级用户的使用,是通过键盘及命令行操作来进行的;另一种是以图形和窗口方式出现的界面(如Windows窗口),方便普通用户的使用,它以图形菜单、任务栏、桌面图标等界面出现,是通过键盘和鼠标的交替操作来进行的`。

操作系统的特征有以下三方面:

1、并发性:在中可以在同一时段内相继打开和运行两个及以上的程序,并可以相互交替和穿插着进行操作。

2、共享性:在操作系统中,其系统资源可以被多个在同一时段内相继打开和运行的程序共同使用,而并非被某个程序独占。

3、异步性:异步性又称随机性。在多个程序环境中,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并发活动会导致随机事件发生。如程序执行的速度不可预测;系统作业的类型和时间是随机的;程序运行出错或异常的时间是随机的等。操作系统就必须妥善处理好每个随机事件,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操作系统提供了五种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现将功能特性和应用作如下阐述:

1、进程管理:进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CPU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并对CPU的运行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为提高CPU的利用率,操作系统允许同时加载多个程序到内存,为描述多个程序的并发执行,系统引入了进程概念。所谓进程,就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调配的单位。进程具有生命周期,当一个程序被加载到内存,系统就创建了一个进程,程序执行结束,其进程也就相应结束。在Windows XP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在任务栏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任务管理器”(或同时按Ctrl+Alt+Del键)将其打开,并能看到被打开程序的任务和进程情况。

2、存储管理:存储管理主要管理内存资源,内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一个进程要被CPU执行,必须先将其程序装入内存。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但大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解决此问题,系统采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把部分外存空间 “模拟”为内存,为用户提供比实际内存大的虚拟存储空间。在进程运行过程中,当前使用部分保留在内存,其它暂不使用部分放在外存,系统根据需要负责内外存数据的交换。虚拟内存文件在系统安装时就被建立,其默认大小为实际内存的倍。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方法是:用鼠标右击“我的电脑”,在弹出菜单上选择“属性”,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选择“高级”选项,在性能框内点“设置”按钮,打开性能选项对话框,再选择“高级”选项,在虚拟内存框内点“更改”按钮,用户便可在打开的虚拟内存对话框中根据情况来改变其大小。

3、文件管理:系统信息资源是以文件形式存放在外存储器上的。其中包括安装程序所建立的文件和用户创建的文档,每个文件都是由文件主名和扩展名组成的一组信息的集合。文件主名由用户命名,一般与文件内容和用途相符。扩展名由系统自动命名,它代表文件的类型,如扩展名为.doc表示Word文档,.xls表示Excel工作表等。文件主名可以修改,但扩展名不能修改,否则系统将不能识别。文件还有三类属性:即只读、隐藏和存档。被设置为只读的文件只能读取信息,不能进行修改;被设置为隐藏的文件在窗口中不显示,但可以通过工具栏“文件夹选项”来选择显示(显示为浅色);新创建的文件都有存档属性,当用“系统工具”的“备份”对其备份后其存档属性就会消失。另外文件可以进行操作,但不同文件其操作是不同的,如对文档文件可以进行编辑,对可执行文件可以执行程序。而所有文件还具有它的通性,即可以对它进行通用操作,包括对文件的查找、打开、建立、复制、剪切、删除、移动、以及更改属性和重命名等。在Windows XP环境下,通过资源管理器可实现对文件的通用操作。方法是:用鼠标右击“开始”菜单在弹出菜单上选择“资源管理器”即可将其打开。在资源管理器中系统的各种文件资源呈树形目录结构。可用鼠标点击其左边的文件夹进行浏览和操作。

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就是对系统中所有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操作系统采用中断、通道、缓冲和虚拟设备等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外部设备和主机并行工作的能力。用户使用设备管理提供的界面,可方便灵活地使用外部设备。在Windows XP环境下,打开设备管理器的方法是:用鼠标右击“我的电脑”在弹出菜单上选择“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对话框,在其左边的菜单目录中选择“设备管理器”即可将其打开。

5、作业管理: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作业控制语言或操作控制命令向用户提供实现作业控制手段。其二,是按一定的策略实现作业调度,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系统的良好环境,有效地组织其工作流程,使整个系统高效地运行。

四、结束语

现代操作系统除上述五大基本功能外,还具有系统安全和网络通信功能,即能够提供系统安全机制和网络通信、网络服务、网络接口和网络资源管理等功能。但无论怎样,操作系统的目标却只有一个,即必须实现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合理管理,并向用户提供一个快速、高效和安全的操作环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把握其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下面是我整理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 范文 ,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把握其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整体方向,并就计算机技术的几个具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因此,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下是本人对此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整体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非常的快,但统观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主要向着“高”、“广”、“深”三个方向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向“高”度发展。体现在计算机的主频上,随着主频的逐步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会越来越稳定,速度会越来越快。英特尔公司已经研制出能集成超出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也就是说一台计算机不止使用一个处理器,可能会用到几十、几百甚至更多的处理器,即并行处理,截止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性能最高的通用机就采用了上万台处理器。而专用机的并行程度又要高出通用机,其关键核心技术是 操作系统 ,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高效能的使很多计算机之间产生联系,实现处理机间的高速通信,另一方面是如何有效管理这些计算机,并使之互相配合、协调工作。

第二,向“广”度发展。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普及,成为个人常用之物,可以说人手一台。向“广”度发展指网络化范围的扩大以及向各个领域的逐渐渗透。到那时,计算机就会无处不在,像现在的发动机一样,应用于所有电器中,你家里的电器不管是冰箱、洗衣机还是 笔记本 、书籍等都已电子化。说不定多少年后学生用的教科书也被淘汰,被和教材大小一样的笔记本计算机所代替,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查阅、记录所需的资料。有人预言未来的计算机如此普及价格就和买一本书一样便宜,还有一次性使用的,用完就可以扔掉,它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用、最方便的日用品。

第三,向“深”度发展。即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比如说,如何把网上丰富的、有用的信息变为己有,如何使人机更好地互动等,这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研究的的主要课题。所谓人工智能,即计算机的智能成分占主要,会具备多种感知能力、 逻辑思维 能力,到那时,人们可以与计算机自由交流,用手写字输入,甚至可以用表情、手势和计算机沟通,人机交流方便、灵活、快捷。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交互设备也已经发明出来,主要体现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方面。同时,信息将实现永久性存储,百年存储器正在研发当中,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几个具体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来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具体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算速度大大提高的高速计算机

近年来,美国人发明了一种通过空气的绝缘性来大幅度提高电脑运行速度的新技术。由纽约保利技术公司研究人员发明生产出一种电脑中使用的新型电路,这种电路的芯片之间是由一种“胶滞体包裹的导线”进行连接的,而组成这种“胶滞体”的物质中有90%的成分是空气,众所周知,空气恰恰是一种不导电的优良的绝缘体。经实践研究表明,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快慢与晶体管或芯片之间信号的传递速度有直接关系,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硅二氧化物导线”在信号传递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吸收掉一部分信号,因此延长了传递信息的时间。而保利技术公司研究制造的这种“胶滞体导线”,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吸收任何信号,所以它能够更快的传递信息。除此之外,这种导线不但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电耗,节约材料成本,而且无需更改计算机芯片,可直接安装,最重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运行速度。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导线的散热效果较差,无法及时排出电路生成的热量。为此,保利公司迅速组织科研人员,针对这一缺陷进行创新改造,终于研究出一种“电脑芯片冷却”技术,即在计算机电路中置放许多装有液体的微型管道,用以吸收电路在工作中形成的热量。电路开始发热时,其产生的热量可以将微型管中的液体汽化,汽化之后的物质逐渐扩散到微型管的另一端,会重新凝结,顺流到微型管底部,从而达到吸收热量、有效散热的功效。目前,美国宇航局正在对该项技术进行太空失重实验,如果实验取得成功,“空气胶滞体”导线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计算机的使用中,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二)超微技术领域的生物计算机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物计算机就已经投入研制了,这种计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生物芯片,由生物工程技术中所产生的“蛋白质分子”组合构成。在这种生物芯片中,信息是以波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其运算速度快的惊人,几乎相当于普通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十万倍,且具备强大的储存空间,而其能量消耗仅为普通计算机的十分之一,这种生物计算机的优势作用显而易见。由于蛋白质分子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它可以通过自我组合而合成新的微型电路,这样就使得计算机具备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因此被称为生物计算机。例如:这种计算机可以通过生物自身的调节作用自主修复出现故障的芯片,甚至能够模拟人脑进行思考。1994年,美国首次将生物计算机公诸于世,随之公布的还有模拟电子计算机而进行的逻辑运算,并提出了解决“虚构”的七座城市之间路径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前不久,来自世界各国的二百多名计算机专家学者就曾经齐聚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联名呼吁计算机科技应向生物计算机领域努力进军。根据现在的生物计算机技术发展来看,预计将在不久的未来,制造出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就能检测、处理、储存、分析、传输数据信息的分子元件。现阶段,计算机科学家们已经在生物超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实现了部分突破,制造出了超微机器人。而科学家们更长远的计划是让这种超微机器人变成一部微型生物计算机,从而在生物体内取代某些人体器官,完成血管、内脏等器官的修复作用,并杀死病毒细胞,使人类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三)以光为传输媒介的光学计算机

光学计算机是一种以光作为信息传输手段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电子)相比,具有诸多优势特点:光的速度有目共睹,这是电子计算机永远无法比拟的,并且光速具有一定的频率和偏振特征,大大提高了光学计算机传输信息的能力;光的发射根本不需要任何导线,即使发生交会也不会造成干扰;光学计算机的智能水平也大大高于电子计算机。可见,光学计算机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计算机。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以及各个科研机构,就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以研发“光脑技术”。其中,由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60多个国家组成的科研队伍研发的光学计算机成果显著,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了一千多倍,而且准确率相当高。除此之外,有些超高速计算机只能在低温状态下运行,而光学计算机不受温度的限制;光学计算机的存储量超大,抗干扰能力超强,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光脑具有与人脑相似的特性,就算系统中的某一元件出现损坏,也不影响运算结果。

(四)含苞待放的量子计算机

计算机专家已经根据量子学理论知识,在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美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完成了4个“锂离子”量子的缠结状态,这一成果体现了人类在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上已经更上一层楼。

(五)应用纳米技术的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是用纳米技术研发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只有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正在研制一种连接纳米管的 方法 ,用这种方法连接的纳米管可用作芯片元件,发挥电子开关、放大和晶体管的功能。专家预测,10年后纳米技术将会走出实验室,成为科技应用的一部分。纳米计算机体积小、造价低、存量大、性能好,将逐渐取代芯片计算机,推动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几点浅薄认识和看法,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蔡芝蔚.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8,2

[2]陈相吉.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7,10

[3]文德春.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5

[4]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8

[5]李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范文

lte上行调度算法研究本科论文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在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交换,实现通信。关于移动通信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通信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与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移动通信论文题目

1、 FDD LTE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影响预测

2、 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LTE-R检测技术研究

3、 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4、 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 教学 方法 改革

5、 产业模块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考察——基于移动通信业的实证研究

6、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发展

7、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评估及防护研究

8、 谈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测试领域的应用

9、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研究

10、 5G地面移动通信技术在低轨星座的适应性分析

11、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

12、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研究

13、 大数据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运用分析

14、 基于5G移动通信网络的绿色通信关键技术

15、 营改增对电信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为例

16、 移动通信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SEED绩效体系

17、 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的地震灾区人口快速处理系统研究

18、 移动通信实验箱GSM模块的3G/4G升级改造

19、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 云计算下舰船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敏感数据防泄露技术研究

21、 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的故障点定位DTF方法

22、 一种基于MSISDN虚拟化的移动通信用户数据拟态防御机制

23、 基于北斗和移动通信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设计

24、 移动通信网络下通信最优节点自动选择方法研究

25、 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26、 移动通信中基于LCR-DSR技术的信道参数估计算法分析与改进

27、 5G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综述

28、 基于分布式架构的船舶移动通信中间件研究

29、 基于模糊聚类的移动通信信道多状态Markov模型

30、 新型级联码在移动通信中的性能仿真分析

31、 改进CPM的移动通信用户关系圈挖掘

32、 探究5G移动通信技术下传输未来发展趋势

33、 融合移动边缘计算的未来5G移动通信网络

34、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与计算融合

35、 浓雾天气下下一代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研究

36、 移动通信中固定终端远程信息实时获取仿真

37、 5G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方式的影响

38、 5G移动通信核心网关键技术

39、 下一代移动通信环境下多天线信道建模的研究

40、 一种空中智能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研究

41、 5G移动通信技术下的物联网时代

42、 信道仿真器原理及在移动通信测试中的典型应用

43、 我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及趋势预判

44、 我国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创新步伐不断深化

45、 光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探讨

46、 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统计

47、 新工科理念下移动通信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48、 移动通信基站近场辐射环境分析

49、 关于5G移动通信系统无线资源调度探讨

50、 4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关键技术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

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

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

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最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

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

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

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

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

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

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

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

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

17、 无线网络 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

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

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

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

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

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

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

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

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

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

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

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

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

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

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

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

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

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

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

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

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

40、通信电源 系统安全 可靠性分析

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

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

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

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

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

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

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

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

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 措施

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

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

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

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

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

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

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

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

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

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

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

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 配对 模块的研发

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

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

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

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

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

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

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

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

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

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

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

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

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

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

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

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

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

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方面毕业论文(2)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2)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方面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类毕业论文

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选题是决定毕业设计(论文)训练成败与质量好坏的关健之一。1、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从选题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理论型毕业设计(论文)和应用型毕业设计(论文)两大类。2、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来源,也可以分为教师命题型和自选型毕业设计(论文)两大类。3、学生要根据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来确定选题方向,数字通信与网络交换方向及信号及信息处理方向的所有应用方面课程均可以作为选题内容。但是,电子技术应用方向及计算机应用方向必须与通信或信号信息处理相结合,其中要有与通信相关的内容。4、从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来看,可以是以下内容:(1)网络交换与数据传输分析;(2)通信网络或数字通信仿真(MATLAB,Systemview等);(3)信号及信息处理,(如数据采集,USB接口传输,图像数据处理等);(4)红外线遥感技术(如防盗遥感技术)(5)网络信息安全(如编码技术)(6)通信类软件开发,(如C语言与蓝牙结合)(7)数据传输类接口电路设计或软件设计(如嵌入式蓝牙设计)(8)光纤、无线、移动等通信新技术方面的应用或开发;(9)微波技术,电磁波传输技术,卫星雷达等方面(10)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控制方面(11)通信在军事方面的应用研究;(12)程控交换,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等。(13)其他与通信相关的命题。计算机信息,通信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Linux(gatagram模块)源码分析Linux网络子系统stream模块分析Linux网络子系统的FDDI模块分析?? Linux网络子系统的hippi模块分析Linux网络子系统的模块分析Linux网络子系统的psnap模块分析Linux系统中模块的分析港口进口业务设计与实施基于Linux系统中模块分析建材商行商务管理系统师技校网站网络子系统PKTGEN模块的分析网上考核系统-杭州刑侦警务信息平台子系统药库药品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仓库进销存管理系统----库存管理模块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杭州市自助旅游服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建材库存管理系统明星个人网站建设农行信贷客户查询与信用等级管理系统皮具销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实现企业网站设计与建设汽车俱乐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人事工资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瑞安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线健身商品交易网站设计与实施杭州绿化网网站设计宁波亿泰工贸有限公司企业网站设计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阳光集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义乌潜龙玩具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LG分公司家电销售管理系统典当行传统物品管理系统电缆销售管理系统设计(订单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的海关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WEB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家庭理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旅行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企业设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汽车在线销售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手机缴费帐务管理系统台帐管理信息系统网上书店的设计与实现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烟草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小型宾馆客房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分析重庆九龙发电厂内部网站的设计与实现重庆索特集团销售信息管理系统DirectX小型游戏程序设计与分析基于3DS MAX三维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实现基于OPENGL的三维游戏引擎分析贪吃蛇游戏程序设计与实现 网络技术应用-在线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银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珍珠及珍珠饰品(首饰)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中学图书室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从Perl正则表达式到关系数据库模式一种新型正则表达式分析树的建立用Perl语言抽取网页信息正则表达市的可视化构建超声图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城际旅游铁路交通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脑经销物质管理信息系统基于Apriori算法的学籍课程成绩关联规则挖掘研究基于多维数据分析方法的学籍学分预警模型的研究课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联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审计辅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试题库管理和试卷生成系统图书借阅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校园导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医药销售信息管理系统浙江财经学院校园信息查询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基于的WEB项目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浙江财经学院信息学院网站综合导师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超市商品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车辆销售管理系统工厂员工管理系统基于ASP的网上购物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健康保健网站健身房管理软件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网络销售系统基于LL(1)算法实现pascal的子集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分析商场进销存系统电脑配件销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电脑销售客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零售业物资管理决策系统农村有线电视收费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实施书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小型旅馆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型超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VIP贵宾卡积分消费系统电力参数分析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电网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器的研究高等院校课程安排管理系统基于LABVIEW的粮库PH3浓度检测系统的研究基于S3C44BOX+uCLinux的嵌入式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测速/里程测量显示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式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心率测量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液滴速度测量系统的设计驾校信息管理系统进出口公司货物运输管理系统 汽车配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题库管理系统智能行出租车计价系统的设计个人主页建设的设计与实现基于XML的RDBMS数据提取方法研究基于构件的GIS软件开发研究玩具租借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搜索引擎机制的研究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110指挥中心接处警调度管理系统宾馆客户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征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考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订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应用分析--区域经济下的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突破电子商务瓶颈、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小区车辆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IP网络QoS解决方案Intserv/RSVP研究当前IPV4向IPV6过渡技术浅析服装销售系统互联网路由器备份协议HSRP的研究拉链厂车间管理系统丽水学校校园设计方案网上聊天室程序设计网上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网上银行系统的模拟与设计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新天地健康会馆会员系统云和县国税局综合大楼网络规划运输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线图书零售系统IDXP(入侵检测信息交换协议)的标准IDXP(入侵检测信息交换协议)的简易实现IDXP协议的简易实现程序漏洞分析与利用基于RoadRunner的对等体间通信技术应用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案例分析鞋零售业进销存系统开发与设计出版社期刊出版中心发行业务管理系统纺织业务管理系统公关营销培训学校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旅游资源及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汽配管理系统嵊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征缴子系统校园网站设计与实现——数学与统计学院网站设计医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银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浙江华天机械有限公司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城市公交线路查询系统房地产客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杭州伟星建材销售系统设计与实施基于WEB架构的幼儿园管理系统基于XML的影片租赁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流思想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健康风险评估系统社会劳动保障管理局新闻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塑料信息网站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新闻网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医院住院管理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吧。

一、TD-LTE主要技术优势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车地通信和PIS车地通信采用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传输技术。专用无线调度广泛应用窄带无线数字集群技术,TETRA就是典型的代表。TD-LTE技术相比WLAN+TETRA网络具有众多的优势,更适合轨道交通多业务宽带无线通信承载。

抗干扰能力强

从工作频段的情况来看,国内主流的WLAN采用的是、共计80MHz的带宽,每个信道的带宽为22MHz,完全不重叠的信号仅有3个。这意味着在隧道区间内AP有效的覆盖距离仅有200m左右,故地铁采用WLAN+TETRA技术实现CBTC、专用无线调度及PIS系统显然会对安全运营带来不确定的因素。相比WLAN网络,LTE有着完善的抗干扰技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即OFDM具有完善的'编码、重传和IRC(干扰抑制合并)机制,拥有毫秒级的调度机制,可根据干扰情况动态调度资源。

传输速率较高

较高的传输速率,可满足高速移动及大容量网络传输的要求。采用频段,可支持11Mbit/s的共享接入速率;工作在频段,其速率高达54Mbit/s。但是,在快速移动下,系统需要很大的控制信息开销来克服由于移动带来的频移、衰落等,不能很好地满足移动的要求。TETRA满足语音通信和的无线数据传输需求,但是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视频信息等传输需求,窄带无线集群技术已经不能胜任。LTE在20MHz频谱带宽上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并同步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传输,完全可与PIS、信号车地无线共享网络。

网络结构简单

LTE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取消了电路交换域,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意味着网络架构与目前WLAN类似。LTE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系统时延较小。同时,无线融合技术方案取代了各系统分设的大量的区间设备,能够净化安装空间。

保证

WLAN二元安全架构对应3个物理实体,AP无独立身份,易受攻ji,无法保证安全。LTE拥有9级QoS算法,带宽基于业务需求按需分配,在与PIS、无线列调等系统共用网络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CBTC带宽需求。

技术日渐成熟,商业化程度也较高

LTE网络已经在全球应用,中国移动率先在中国部署LTE网络提供公众服务,国内主要LTE供货商均可提供成熟可靠的产品。采用LTE技术,尤其是采用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TD-LTE无线宽带集群技术,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系统融合的最重要选择。

二、轨道交通各系统的功能需求

专用无线调度系统

采用专用无线调度,实现了轨道交通固定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语音、数据信息、视频信息及附属网管信息的传输和交换。专用无线调度分为了行车调度、维修调度、环控调度及车辆段/停车场无线调度4个部分。按照一个TD-LTE小区并发10路无线通话考虑,包括选呼、组呼、全叫和紧急呼叫的任何一种呼叫形式,每路呼叫带宽需要32Kbit/s,10路并发需要320Kbit/s,同时在一个小区内要有1~2路的视频通话,传输的带宽按照384Kbit/s考虑。

乘客信息系统

PIS车地无线通信主要指控制中心向运营车辆下发一些视频和各类文本信息等,为下行业务。在列车正常运营情况下,每列车可接收1路高清晰数字视频信息,视频编码采用MPEG-2、MPEG-4或格式,每路占用带宽一般为4~6Mbit/s。

列车视频监视

列车视频监视业务主要指运营车辆将列车内实时视频监控图像传输至控制中心,为上行业务。在列车正常运营情况下,轨道交通内的运营人员以及地铁公安分局人员,利用视频监视等设备接收、观看列车内实时视频监控图像,图像的压缩格式宜采用MPEG-4或等。一般情况下,每节车厢内设置2台摄像机,首尾司机室各设置1台摄像机。6辆编组列车共14路视监视频信息,控制中心根据需要可实时随意调看其中2~4路图像,每列车通过无线系统将图像信息上传至车站,再经主干网络传到控制中心。按每路视频图像占带宽考虑,视频业务需要6Mbit/s以上带宽。

信号系统车地通信

信号系统的车地通信可以保证列车和乘客安全,是实现列车运行高效、指挥管理有序的手段。信号系统具有安全性高、通过能力强、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限界条件苛刻等特点,其车地通信主要为CBTC业务,系统需要占用100Kbit/s的上下行带宽。

车辆检测信息及列车FAS信息

能为传送列车车辆内部温度、烟度、有害气体浓度和列车轴温、实时车速等环境信息提供通道,以便中心对列车进行监控;信息传输需要带宽不超过200Kbit/s。提供列车FAS火灾告警信息的传输通道,满足中心对列车火灾信息的监控。信息传输需要带宽不超过100Kbit/s。各业务实时性及带宽需求。在列车高速运行的情况下,车地无线系统要保证无线网络的带宽(下行大于8Mbit/s、上行带宽大于7Mbit/s),以满足运营指挥的需要。基于目前主流LTE设备技术情况,需申请10MHz以上专用频段(含保护频段),才能满足上述车地无线业务的需要。此外,通过LTE系统提供的宽带无线环境,在带宽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支持未来各类无线业务的扩展。例如,实现各类专用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业务,包括维修系统的无线维修终端、综合监控系统的无线监控终端等,保证各类业务的终端灵活化,满足现场维修、监控、指挥等业务需求。

三、TD-LTE解决方案

基于TD-LTE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融合解决方案应用网络架构。整个应用系统依场所设置分为3个子系统,分别为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车辆段及停车场子系统、车载子系统。下面分别简要论述3个子系统组成及功能。

控制中心子系统

控制中心子系统是该融合解决方案专用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LTE核心网设备、无线调度业务服务器DSS,信号系统ATS服务器、CCTV和PIS等业务应用服务器、网络管理系统(含网管终端及打印机等)及TD-LTE基站设备等。TD-LTE基站设备用以实现控制中心的室内覆盖,TD-LTE核心网EPC向上和各类业务控制平台CCTV中心、PIS系统、信号系统等连接,无线调度业务服务器DSS可提供专业的无线集群调度业务。同时,在控制中心调度大厅,设置行车调度、防灾调度、维修调度台及录音设备等。

车站/车辆段及停车场子系统

车站内主要安装TD-LTE基站设备,包括BBU、RRU。基站设备可以实现本车站的站内覆盖,也可以通过漏泄同轴电缆对线路区间进行覆盖,并可以通过RRU实现拉远覆盖。在沿线各车站值班员处设置车站固定电台,给移动作业人员配备便携台。在车辆段及停车场通信机房内设BBU,RRU设备和天线均安装于机房楼顶的天线杆塔上,对于封闭空间等弱场区需增加RRU进行覆盖。在车辆段/停车场信号楼内设置行车调度台,在检修库内的运转排班室内设置运转调度台。另外,给车辆段/停车场的移动作业人员配备便携台。

车载子系统

车载子系统布置在每列车前后的司机车室内,为司机提供专业的无线集群调度通信。集群车载台采用与TAU共用车载天线的方式。TD-LTE车载终端(TAU)部署在列车编组的前后司机车厢内,其车载天线安装在司机车厢外侧,并尽量保证与泄漏保持视距,TAU通过以太网接口与车内交换机连接,实现TAU与车内数据业务的信息交互;车内采用以太网环形组网,各车厢通过车载交换机互联。车厢内的闭路电视监控信号通过TAU、经LTE上行回传到控制中心,PIS的流媒体信息则通过TAU、经LTE下行传送到车内的PIS车载服务器上。单列编组前后司机车厢各部署一套TAU,两套TAU以主备方式工作。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承载着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随着线网和用户需求的增多,专网通信从窄带、独立设置的无线通信向着各业务融合一体的宽带无线通信网发展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TD-LTE技术方案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综合平台是可行的,将成为发展的主流方案。同时,为了保证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拟采用TD-LTE无线通信承载网的轨道交通建设城市需尽早进行专用无线频段的申请,以便为今后业务的实施及拓展创造有利条件。

  • 索引序列
  • 并行算法研究论文
  • 多处理器并行计算研究论文
  • 并行计算论文格式
  • 并行存储器研究论文
  • lte上行调度算法研究本科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