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教学与研讨属于课题研究吗论文

教学与研讨属于课题研究吗论文

发布时间:

教学与研讨属于课题研究吗论文

两者的区别分别是。1、教学论文是指开展教学改革与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2、研究论文是指本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开展的研究,如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性、创新性、应用性论文。当然有一种对象是无法区分的,如师范学校的教师,评计算机教育、外语教育等,评学科教育方面的职称,就无所谓教学研究论文和专业学术论文。

一、从教学实践的感悟中选题与教学有关的事件时刻发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闪现出的思维火花,与同行交流争论时思维的碰撞,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学反思的总结等,都是论文写作的题材。尤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是一位教师获得成长的必备品质。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冲突,反思教学重点、难点的定位与实际教学吻合度,反思在基础知识落实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效果,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评价是否到位,反思教学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学生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总之,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多方位、多层次的反思,撰写而成的论文,实践性和针对性强,对中学教师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教学实践是论文写作最肥沃的土壤,教师要随时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在新课改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真正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心任务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该过程会应运而生出许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抓住教育实践的课堂应是论文写作的活水源头。笔者在课堂中喜欢留白,让学生有时间讨论与交流,教师的思维也常被学生的提问激活,从而将课堂引向深入。当然,有时也会遇到课堂预设之外的事件发生,这让笔者有了深入思考的激情和查找资料的动力,收到课堂预设之外的良好效果。课堂教学实践应是中学教师写作选题的主要来源,认真研究课堂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功力。二、从教学改进的实践中选题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人,因此,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等应与时俱进,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革新,尤其是老教师更应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备课时,我们通常会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教学进行四问: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效果如何?“教什么”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如本单元中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分别是什么,在教材中地位如何等;“怎么教”是指教法,涉及教学设计、重难点的处理方式等,它们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基本功;“怎么学”是指学法指导,即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教学效果如何”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角度和方式等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需要因材施教,此中的改革实践都可作为创作的素材。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改一定会收获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例如,开展“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如何“合理设计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复习法,提升课堂效率”的研究等,都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这类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催生了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性。例如,笔者常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处理从而开展教学,使得教学内容逻辑性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起来更为顺畅,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课题和教研课题有何区别?教学课题和教研课题是不同饿,教学课题和教研课题在研究的范围、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都有不同存在。本文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两者有哪些不同。

1、研究的范围有所不同

教育科学研究包括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以及与此现象有关的各种现象;而教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等微观领域的问题。

2、科研与教研的直接目的不同

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怎样写申请教研课题的子课题。

3、研究的过程不同

教育科研是研究规律的,教学研究是运用规律的。教研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应该围绕教研中急迫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课题。通过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以推动教研难点问题的解决。

1. 基础理论性论文。这类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相关领域的概念、理论,而非实践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推演等推理方式,过一系列抽象思维获得关于特定主题的认识成。础理论性论文要具有相关学科的雄厚理论基础,乃常不道用于刚刚涉足论文写作的初学者。2. 应用研究型论文。这类论文关注实践,常是在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的础上,对实践中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尤其是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或建议。如果将理论研究型论文比作科学家进行的研究,那么应用研究型论文就更像是大师的作品,它旨在解决现实问题,推进理论白实践转化。3. 学术争论性论文。这类论文通常针对他人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进行基于充分论据的商榷,看重揭示他人研究的不足或错误之处。学术争论性论文可以明确争论的对象,如某某专家的某一篇文章,也可以泛指某类观点,争论的主题可以是理论问题,也可以是实践问题,当然,学术争论不是各说各话的争吵,对科学性、逻辑性、严密性的要求更高。最后,学术争论性论文必须“对事不对人”,不能借论文对作者进行恶意攻击。4. 调查报告型论文。这类论文以调查为础,常从现实中的某一问题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访谈获取数据,进而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呈现。调查报告型论文必须包含大量的原始数据,“用数据说话”是此类文章的重要特点。5. 文献综述性论文。这类论文以他人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所谓“综”就是归纳,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系统介绍和综合分析,使同领城的研究成果更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所谓“述”就是评述,要对所写主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或评论,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程内容研究属于教学论文吗

课程思政论文属于教学研究论文。只要其中提出的有对教育教学的观点和建议,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都应该是教育教学论文,可以发表在教育类杂志上面。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要看具体情况的。如果是关有关政治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哲学问题的研究可以纳入到课程教材研究的范围,是可以算作教育教学论文的。如果无关,而是纯粹的哲学理论的研究,是不可以算作教育教学论文的。

哲学的应该不算吧

竞赛属于课题研究吗论文

不算。全国学术论文大赛是一项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比赛,其不算学科竞赛,其不包含任何学科知识,该比赛的含金量很高,在该比赛中获奖可以在为自己的学业成绩加分。

不属于。这要看什么地方什么级别,规定都不一样。比如中小学教师论文、获奖、编书、立项等都应看着科研成果,但各地具体要求不一样,所以具体要看你在哪个地方了。

一、学术成果包括:在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成绩。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参与结题的科研项目均属于学术成果范畴。

1、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参加区市省级的课题研究,通过研讨和实践,形成集体性的教研成果,获得参与证书,获得课题奖励。

2、针对自身的学科特点去探究教学方法,向教育期刊投稿,或者参加相关课题,取得成果,期刊论文发表

3、参加相关的上级部门认可的学习培训课程,获得资格证书。

学术成果的呈现形式:

1、论文和专著

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

4、发明专利

5、实用新型专利

6、外观设计专利

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

8、基础软件

9、应用软件

10、其他

扩展资料:

学术成果的分类:

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阐明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某些定理、定律、理论和学说,主要表现为论文、专著(不包括基础课教材、科普读物、文艺著作、译文等) 或经逻辑思维加工整理的观察、实验、采集、分析的数据资料等知识形态的产物。

2、应用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法、路线、解释,以及得出的试验性样品、流程、原理性样机等。

3、发展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提出实用的、新的或改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新设计、新方案等。

课例研究属于论文吗

一、什么是课例1、课例的定义课例又叫教学课例。一般对课例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一:“课例”是一节具有示范性的课。其二:以一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文本性材料叫做“课例”。如果写得较为完整,还可以叫做“课例研究报告”。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课例”等同于“课例研究报告”的说法,也并不影响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规范一点说,课例是什么: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课例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为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2、课例与几种常见教育文体的比较第一、课例与论文的比较。在写作方式上,论文的写作通常采用严密推理和事实论证来支撑个人的论点,强调理性思辩和论述,一般运用演绎推理;课例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议论、说明等)客观描述课堂中发生的教育事实,提出疑问,引发思考,通常采用归纳方式,从具体到抽象。从目标上讲,论文以建立某种理论观点为指向,追求教育理论上的贡献;课例以事实陈述为主,旨在解决某种问题,改善教育实践。事实上,课例和论文常常联系在一起,为了论证某些论点成立,作者也常常利用具有某种明确倾向的课例作论据,而课例的撰写,特别是教师研究和反思时经常运用论文的手法。课例可以成为论文的一部分,而论文并不一定包含课例。第二、课例与教学设计的比较。从内涵上讲,教学设计都是事先构想的教学思路和具体的教学措施、步骤,写在“教”之前,涉及到“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而课例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或事件的记录和反思,写在“教”之后,包括“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等。从写作上看,教学设计更倾向于说明,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课例通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一般情况下,课例与教学设计具有一致性,课例描述的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状态,包括对教学设计实施流程及其变更、突发事件的处理、施教中的体悟等。先有教学设计,后有课例;教学设计在课之前,课例在课之后。第三、课例与教学实录的比较。二者在体例上非常相近,但教学实录强调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教学过程,不包括反思和评价;而课例是有所选择的,而不是有闻必录,还可以有反思、评价和结论。在写作方法上,教学实录已叙述教育事实为主,不发表个人议论;课例在写作上讲究夹叙夹议,表明作者的观点或思考。教学实录保持价值中立;课例表达写作者立场。第四、课例与教学案例的比较。课例: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案例: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它主要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它是围绕包含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主要目的是组织案例教学,或为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提供基础材料。不仅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本课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运用于本学科其他课,或者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教学案例则又是课例的特殊化,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和开发。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问题的产生背景

1、现状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动手操作让师生获益匪浅,但在反思中也发现大家的课堂上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为操作而操作,动手操作不注重实效,动手操作有时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低下。

(2)指导力度不够,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摆放现象。

(3)有的动手操作在热热闹闹中失去它真实点内涵。

(4)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结果分析

(1)教师缺乏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难度的调控的技巧,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忽视了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时间的调控。课堂上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操作混乱,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

(3)教师不能全面有效的调控操作过程,致使学生操作没有方向,思维没有目标,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

(4)学生对操作的流程、方法生疏,操作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在操作上的主次不分、目标不明、兴趣转移、手脑不能并用等现象。

因此,我校数学教研组针对以上问题确定以“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为小专题的研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开展了同课异构小专题研究活动。

二、理论支撑

1、生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所谓“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上的。”

2、教育学家认为,让孩子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能帮助孩子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符合孩子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精辟地论述了“心”与“手”、“智慧”与“动作”的密切关系。

4、《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教研活动主题

以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为抓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

四、小专题目标

1、搭建乐于实践、善于研究,敢于探索的教研平台,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

2、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

4、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方法的了解和操作水平及能力培养。

5、在专题研究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使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6、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大发展。

通过课例研究,达到积累经验、提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反思、形成教师独特教学特色的目的。为我校“科研兴校”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五、教研形式

1、通过专家引领、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校本研修方式,达到提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反思的目的。

2、通过“教师独立备课——一课三研、同课异构——说课辩课、案例研讨——再设计再观摩——总结反思提升”为径,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之路。

3、变封闭的校本教研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使校本教研专题化、系统化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以实地教研为基础、网络教研为平台,让全体教师积极在网校、博客之中发表评论、跟帖。

六、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发现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开学初,教务处召开数学教研组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了本学期开展以动手操作为核心的课例教研活动,分工明确,初步研究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安排同课异构教学的执教教师和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中共同关注的焦点 “ 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 因此,数学教研组计划实施课例研究,以“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为中心,围绕“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方式来进行开展校本教研。具体分工如下:

教研活动主持部门:教务处

教研活动主要成员:教导处、各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数学教师。

课例执教教师:焦如琴、裴小雨

(二)准备阶段

1、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提升理论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教师非常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使校本教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使专业引领成为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校本教研阶段,邀请专家、教研员非常重要。特别是专家的“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耐人寻味的指导,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为新课改奠定了基础。因此积极邀请县级教研员、优秀教师来校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加强青年教师和名师培养,为教师业务学习、水平提高和才能展示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确定课例,撰写设计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九册《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的内容,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明确了课例的文本后,教研组保证参与研究的教师手中均有实施课例研究的方案、教材等,使全体参与者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规定在一周之内2位数学教师按要求撰写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实施阶段

1、独立备课

做出研究方案,并确定授课教师,通知2位教师准备教学设计。

2、一课三研、同课异构

4月3日第一次磨课。

4月4日第二次磨课,集体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交流,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构思、意图进行交流、讨论,同时2位做课教师认真听取建议,取其精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定稿。

4月5日课例观摩。

由2位执教教师同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把握和处理,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并写好评课记录,由焦园园老师负责录课。

3、说课辩课、案例研讨。

听课后,教务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通过教师的评课、辩课、质疑,使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进步。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在研讨中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环节回放录像,将自我反思和评议研讨相结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

4、思维碰撞

观摩了2位老师的课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反思,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等等。将这些收获放在网校中,供授课教师再设计时参考。每一阶段都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提高”三个基本步骤。由教师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听课、观察,然后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反思,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设计,再观察,再反思。

5、以网络教研为平台,让全体教师积极在网校、博客之中发表评论、跟帖。随着我校教师队伍的扩大,实地教研活动很难准确、高效地开展,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把小专题研究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空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随时都可以探讨、交流共同切磋讨论、质疑。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把平时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下来为日后整理打下基础,并可以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通过回复与交流,汲取他人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通过“对话、合作与共享”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使教师变成有心人,能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思考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6、再设计观摩

由两位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课后反思,对所授内容进行再次设计,设计好后借班第二次观摩课,然后进行第二次反思、研讨。

(四)总结提升阶段(反思课堂,形成策略)

1、听课教师使用执教教师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进上课。

2、组织听课教师围绕 “ 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 这一展开辩论,形成策略。

3、由执教教师认真反思小专题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通过课例研究把形成的策略进行概括、总结、提炼。

4、教师总结提升。课例研究结束后,由承担教师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如果不及时的总结,这种收获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及时总结,或是一篇反思,或是一篇论文,或是一篇研究报告,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就会成为自己今后成长的一面镜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

5、主持人小结,明确专题研究成果。

当我们谈到“课例”,其实有两种潜在的对象指代:一种认识是指“课例研究”中的载体,即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那个实例被称之为“课例”。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一种认识是指“课例研究”的成果、结果,表达为“课例”。本文中提到的“课例”,潜在假设明显是把课例研究的结果、成果称之为课例,而课例研究看作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

课例研究的步骤:

1、发现问题。

记得国外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想要将课题研究做好,选题是关键,而如何选到适合的课题呢?与教师平时的积累离不开,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一定要多发现,多反思。

2、制定研究方法。

问题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新-轮的关键所在, 教师做小课题研究要充分谦虚的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在其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3、按照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确定后,就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教师所针对的对象可能存在很多个体,研究方法不见得适用于每个个体,所以教师要在反复试验后才能找到做适合的研究方法。

4、总结研究过程。

对小课题结果的总结形式没有大课题那样严格的要求,小课题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说白了就是将研究的实践过程转化为理论文字形式。

5、实践运用。

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论文属于教学研究报告吗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属于学位论文报告。学位论文是作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尤以博士论文质量最高,是具有一定独创性的科学研究著作,是收集和利用的重点。学位论文代表不同的学识水平,是重要的文献情报源之一。不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只能通过学位授予单位、指定收藏单位和私人途径获得。

一、性质不同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2、研究报告包括多个行业,网站评价分析报告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及网站建设专业水平等等。

二、分类不同

1、学术论文

(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2、研究报告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扩展资料

学术论文主要特点

1、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5、专业性

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

6、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区别是:

1.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内容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一般来说,论文比较简洁精炼,它仅仅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论文含有新的见解或形成新的解释、新论点、新理论,没有一般研究过程的叙述,也没有过多的具体材料;而科研报告则可以将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写进去。

2.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创新性方面存在差别

在创新性方面,学术论文必须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以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而研究报告则注重陈述研究过程的.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不一定必须要有创新性观点的形成。

3.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差别

就论证过程来说,学术论文是以“论”成文的,论文作者要运用严谨规范的科学语言、形式和专业的术语概念,来论说所持的观点见解,论证所提出的理论模式,做到就事论理、以理服人,论述深刻、充分,论证严密、透彻,论断精当、公允,论据可靠、确凿,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推理成分,具有较强的论理性;而研究报告则注重用事实与数据来说明和揭示某一问题或现象,主要凭事实和数据说话。

理论性报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教育研究专著等研究报告以理论内容偏多,属于理论性报告。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 索引序列
  • 教学与研讨属于课题研究吗论文
  • 课程内容研究属于教学论文吗
  • 竞赛属于课题研究吗论文
  • 课例研究属于论文吗
  • 论文属于教学研究报告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