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组织行为学论文主题有哪些

组织行为学论文主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论文主题有哪些

组织行为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行为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从中西方两个方面,探讨了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并且就近年来出现的新领域、新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组织行为学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和研究空间。

关键词: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名称在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是一门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们的行为规律的综合科学,其中心理学是最主要的基础学科,当然和行为科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一、管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学派。针对当时大多数工厂缺乏组织,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创立了科学管理学派。该理论关于如何对组织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设计了一个详细而具体的理论框架。但有两个根本的缺陷,首先是寻找最完美的工人以及工作方法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其次是把工人当成机器一样对待,未考虑到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动物。

(二)人际关系学派。针对科学管理学派的理论缺陷,人们开始考虑环境以及对待工人的态度与提高生产率的关系,于是在1926年,霍桑实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派的产生。但不幸的是,该学派忽略了影响生产效率的其他因素,简单的认为只要对工人好一些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三)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家在斯金纳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创立了管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提倡使用奖罚制度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但是没能考虑到此制度会使工人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反而减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管理科学学派。二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打败德国将数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了管理领域,于是诞生了管理科学学派。其贡献在于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管理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定量分析的,而且此方法需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

(五)社会系统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应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并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这种管理理论被后人称作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但是这些要素只包括人,他认为经理人员没有对财物管理的职能。

二、西方的组织行为学

二战以后,西方管理领域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分别是管理科学学派和以人为中心的行为学派。现在西方国家的管理院校都把它列为必修课,并且在工业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和一般的管理科学不同,它考虑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其理论存在着“合理内核”的成份,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其中很多的理论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共同要求,因此比传统的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中国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的组织行为学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已涉及到有关的领域,比如早在60年代初都开始重视人——机关系的研究,我们当时称之为工业心理学或工程心理学。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组织行为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对中国组织行为学贡献最大的还是心理学家们,但国内多采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虽然我们的管理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在西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但我们也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行为科学,把西方的经验和本国的传统与实践相结合,发展自己的管理科学。

四、组织行为的新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转向。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传统的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体系受到置疑和挑战。强调外部有用性的体系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注重内部逻辑一致性的方法论体系,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案例比较法。这次转向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乃至整个管理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组织行为学研究早在霍桑实验时代就认识到员工的积极感受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研究者开始研究快乐、幸福、满意以及士气等积极的心理课题。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塞利格曼就积极倡导“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并与席克珍特米哈依(2000年)指明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在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其矛头直指在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

(三)计算机实验法。社会组织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比如说一个企业,它就是由许多个体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和其它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而且系统中的复杂性的动态变化通常都是非线性的。因此我们要研究社会组织系统,就必须要进行复杂性科学研究,也就是要研究这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动态演化中所涌现出的特性。

我们需要探讨复杂的管理问题背后的运行机制,通过系统的分析给这些复杂现象加以解释,并且应该能够根据个人的行为推断其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是根本无法解答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才使得利用计算机实验方法研究复杂系统成为可能。

(四)自我效能感研究。随着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提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心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都纷纷开始研究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出现了研究更加细化的趋势,表现出社会对工作人员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渴望。

目前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和测评研究,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已有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

【摘要】

论文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展开分析,探讨组织行为学对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使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长期有利地位,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企业;激励;人力资源管理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就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它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客观规律。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预知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企业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所有企业的发展除考虑人才状况、行业特征、资金状况、产品特点外,还必须兼顾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必需及时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即长期盈利,必须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协调互动。企业在发展中要受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国内国际整体的经济形势变动影响,如质量等级、价格变化、人力资源状况、环保要求等,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发展只有注重对人的开发,因为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第一要务,是最重要的因素,发挥企业内部的人才潜能和优势,才能提高企业发展绩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以及人的`潜能,即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职工个人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各类现实性问题,如企业可控制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休假等,甚至企业不可控的,如子女入学、就医需求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职工的需求和对工作的态度。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职工个人的实际需求,主要是企业的可控制需求。

3.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提高职工工作满意度,创新组织行为学激励机制

社会中的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企业都离不开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人,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热忱,“人”是企业最主要因素,从职工的发展实际出发对职工的业绩、行为进行激励,引导职工的思想行为、开发职工的潜能。积极的组织行为学,即通过肯定职工的工作行为、业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企业荣誉感和满足感,保证实现其最基本的权益需求。

企业在激励机制的设计时要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职工的实际工作出发,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定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每个制度规定提前进行细致化的研究,多想些可能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解决制度出现的缺陷,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效果。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越发展,越要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管理人员应关心职工,从小事做起,采取奖惩制度,激励引导等。企业要获得发展,应使职工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将企业的发展同职工的追求融为一体,使企业与职工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奋斗目标。

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中要把握机制的动态化发展,充分留出激励机制变动的空间,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定期修改。激励机制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又在创新上注重对职工实际情况的考虑,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性的发展目标。制度的建立要先讨论、发布,再执行。

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形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发展,如首钢公司“开拓进取、当家作主、顽强拼搏”的“首钢精神”;攀钢公司“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第一汽车制造厂“争第一、创新业”的“一汽精神”。这些精神都是这一思想在企业实际当中的应用。

落实组织行为学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性安排,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即企业标准化体系,如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等。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成果正好可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其理念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并加强落实,提高管理的效果。另外,应认真执行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同时强调对职工个体积极心理、合理需求以及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题目: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想内容: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的关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意识,齐心协力应付经济危机。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同时学好组织行为学可以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目前在做些什么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方式了解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第二,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第三,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善这种适应性。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这方面的例子有:在员工群体中,改变所使用的设备、重新安排任务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新员工中,也可应用于现任的在职者中。对于后者,还可以采取培训方式,使其在时间和条件变化时,依然有足够充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自己修改一下 觉得长可以把案例去掉~!

多媒体可以使培训者产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以往的培训只是为了拿到学历的心态,使得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起到了培训的目的。 (3)在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中加开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

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论文

公共组织学论文

公共组织学相关论文怎么写?各位同学,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公共组织学论文,欢迎各位阅读借鉴!

公共组织学论文: 公共组织变革阻力因素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的快速多变使得变革成为组织的首要任务,成为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过程。

但是变革中的种种阻力导致许多组织变革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对于公共组织来说,认识变革失败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去应对至关重要。

关键词: 公共织变革 阻力 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含义

公共组织变革过程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自然会面临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的较量。

组织变革中的阻力是指人们反对变革、阻挠变革甚至对抗变革的制约力量。

组织变革的来源多种多样,阻力的存在意味着组织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求组织中的管理者分析组织变革阻力的因素,拟定变革方案,因应管理对策,推进变革的顺利进行。

二、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表现

1.个体阻力

(1)固有的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同样组织中员工个体也有自己固有的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员工工作中渐渐形成的行为习惯是比较稳定的,不易打破的,变革意味着要打破他们的惯性,员工肯定不会适应也不容易一下子就接受,所以组织变革会遭到员工个人不可避免的惯性阻力。

(2)员工就业安全的需要导致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组织变革是组织对自身的改造和创新,一些新的机制或者技术机器的引进会导致一部分人失去工作,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员工会有就业安全的需要,来保障他们的生活,安全需要较高的人或者因技术进步而将导致一些员工失业的人就会抵制变革的进行。

这还会使人们变得恐慌,对未知的恐惧是人之常情,人都喜欢稳定,不喜欢冒险。

(3)员工个人能力的不足

变革会引进新的思想,新的技术设备,组织结构也会进行新的调整,这些会对员工现有的工作能力提出挑战,面对组织的变革,员工的工作能力可能会与变革中的组织不相适应。

2.群体阻力

(1)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是群体对变革常见的一种阻力。

公共组织变革会使组织固有的关系结构有所改变,群体中原有的人际关系会因变革而受到破坏。

非正式团体的存在使组织中人际关系的调整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组织成员之间在新的人际关系没有形成之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这就会对变革产生抵制。

(2)变革与团体利益的冲突

变革可能会造成团体利益的损失,与团体利益相冲突。

组织中的利益集团最看重变革对其团体的利益的影响,利益群体本就是因某种共同利益或者目标而结成群体旨在达成共同的目标,自然会对组织变革可能影响其利益有所顾虑,也会对变革造成阻碍。

3.组织阻力

(1)组织结构的制约

组织固有的结构及其规范具有稳定性和惯性,组织结构的变革会打破原有的职能机构,减少组织层次。

打破组织结构的稳定性,触及某些个体员工或者团体的利益和权力,组织结构的规范性就会成为组织变革自身的阻力。

(2)对现有责权利关系和资源分配的威胁

组织变革定会对组织中现有的责权利造成破坏,资源也会重新分配,控制资源和权力的员工,群体和管理者们会视组织变革为自身的威胁,对未来变革后资源和权力的分配感到恐惧和担忧,因此也会极力阻止变革的发生和进行。

(3)组织文化的阻力

组织文化一旦确定很难改变,稳定于组织系统中,任何组织系统,其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依赖和牵制的`关系。

对一个子系统的文化变革必然要影响对其他系统的变革,所以如果对一个子系统变革不成功自然会导致其他子系统变革的失败。

4.外部环境的阻力

(1)缺乏竞争性的市场

如果外部环境市场缺乏竞争力和动力,组织成员也会没有动力和压力,造成安逸的心态,会想着要得过且过,这就对具有先进性和追求竞争力组织变革的目标背道而驰,束缚组织变革的进程。

(2)社会的舆论和行动

外部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全社会对变革形成舆论,甚至可能会采取行动去推动或阻碍组织的变革。

如果社会的舆论是不支持甚至抵制,那么组织变革将会举步维艰甚至无法进行而导致变革无效。

三、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一)重视领导支持与领导参与

进行任何一项组织活动和变革都需要上层领导者的管理和支持,对组织进行的变革,领导者应该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决策,应该以言论和行动加以参与,以充分的物质资源加以支持。

良好的领导决策是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领导充分的重视和参与也能调动组织变革的积极性,增强变革的动力,减少变革的阻力。

(二)加强对成员的沟通

沟通是管理的基础,对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也不例外。

无论是怎样的变革都需要广泛的认同,所以必须在变革之前进行有效的沟通。

首先要在高层管理者中达成共识,其次对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最后还要对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对组织变革强烈抵制者进行有效沟通,促使他们认同变革。

(三)进行教育和培训

成员对变革的认识不足,自身能力的缺乏阻碍着变革的进程,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应该对成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培训。

教育培训能针对性的对组织变革的阻力进行管理,减少阻力。

教育和培训的对象包括组织员工、组织中的管理者以及对组织变革极力抵制或者不认同的人员等。

(四)革新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的认知和行为规范、价值观。

组织变革是对组织一系列的结构、程序包括组织文化的变革,如果组织变革中旧的、保守型的组织文化阻碍的变革的进程,那么就需要重新建立创新、富有弹性的组织文化与组织相匹配,组织变革才能更稳固的进行。

(五)开展广泛的标杆学习

标杆学习是企业以一流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为标杆,将自己的业绩与其相对比,并学习标杆企业的模式,持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业绩。

在变革学习对象上集团持续开展全面立体的标杆学习运动,把组织培养成学习型的公共组织。

四、结语

当今世界,环境复杂多变,对于公共组织来说,变革不可避免,也成为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和途径。

变革中的阻力也不可避免,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等都会对组织变革形成阻力,关键在于能迎难而上,尽可能消除阻碍变革的各种因素,科学地管理变革。

只要能科学客观的分析阻力,找到管理对策并采取行动消弱阻力,使得变革稳固有序的进行,那么公共组织就能顺利实现组织变革的目标,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7-77.

[2]王凤彬,李东.管理学[M].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5-140.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3-225.

[4]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4-119.

[5]赵忠营,郑岐.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的探讨[J].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2012,(02) :13-20.

[6]任风铃.组织变革的阻力:组织惯性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3,(10) :47-51.

[7]肖智星,陈春花.系统科学与组织变革研究[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01) :44-48.

[8]段盛华,于凤霞.变革的障碍分析[J].理论学习,2001,(01) :63-72.

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基本能力,但是,是不是具备了这几个能力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呢?也不尽然。合格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具有优秀品德的人。优秀品德的首要体现是诚实,对人真诚,对企业要忠诚。诚实的主要表现是: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与员工沟通敞开心扉,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出现失误勇于面对。如果你是一直这样做了,你就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只有诚实才会认真工作,才敢于承担责任。诚实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如果一个管理者连诚实的品德都不具备,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以所谓聪明的“管理技巧”蒙员工来取得工作绩效,那么“狼来了”的故事的主人公可能就成了你。要充分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并经常向员工宣导。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企业文化来管理,就像武侠小说中最高的武功是以无招胜有招。关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有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文化就好像炒着辣椒的屋子,满屋子的辣椒味,只要你走进这间屋子,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闻一闻。”企业文化是决策层人格魅力和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员工在企业中无形的行为准则。作为管理者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经常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宣导并且要做到以身作则,身正为范。要理解并坚决贯彻“目标清晰、责权明确、计划周详、实施快捷、考核公正”的工作方针;要经常强调“诚实、勤勉、坚韧、敬业、协作、创新”是员工最基本的品德;要充分理解“敢为人先、诚信永远”的企业精神;要清楚“无微不至、宾至如归”是我们永恒的服务宗旨,等等。要通过宣导让员工明白我们公司是干什么的,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去做;我们提倡什么,干些什么。当员工都接受并把它融会到工作当中时,你就拥有了一批优秀的员工,你也就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了。希望我们的管理者不仅要擅于“闻辣椒味”,还要擅于“炒辣椒,制造浓重的辣椒味”。要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在某些“有权人”的心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意识像顽疾一样无法根除。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还是“私利”在作怪,有对“私利” 的渴望,加之有“权”作保障,“以权谋私”就顺理成章了。管理者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个权力是管理者永恒的主题。首先,权力是公司给的,是与责任休戚相关的,“责权明确”不是让你只要权不要责,而是告诉你责任比权力更重要。从这一点来讲,你要对权力负责,对公司的利益负责,这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的。其次,权力也是员工给的。员工赋予你一定的权力是希望你能够率领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使公司更快地发展,公司发展了员工才能得到发展,因而你的权力还包含着员工的希望,对于管理者本身应当自觉接受员工的监督。第三,给你权力是为了让你树立管理的威严,并不意味着你凭此可以向公司索取更多的“装备”来招摇过市,随意炫耀。关键在于你要创造更多的绩效,展现迷人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才干。武装到牙齿的稻草人依然是稻草人,再靓丽的枕头还是枕头。总之,运用好权力可以理解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公司的话多说,有利于公司的事多做,有利于公司的权多用。要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我们的工作可以用“规范、流程、程序”来概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协作。相反,对于我们这种资源整合型的服务性企业更应当加强在“责权明确”之上的协作精神。“协作”是我们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对部门之间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合作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更应注重整体能力的提高,只有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上去了,企业才会获得持续发展力。而团队素质的提高除了作为个体的管理者或员工本身素质要提高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协作能力。没有协作,由最优秀的个体组成的团队也是散沙一盘,毫无竞争力可言。因而,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是一个合格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随着各行各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之一,优质服务水平也成为企业重要的市场准入证。不仅对我们的外部客户要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且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因为互为客户关系也同样需要强烈的服务意识。有浓厚的服务意识做基础,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就会通畅,就可以有效避免所谓的山头主义、本位主义。作为一个管理者,除了你本身要具备服务意识,还要不断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如果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都自觉地强调服务意识,并成为我们公司鲜明的企业文化,我们将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管理者学习提高的过程。学习没有止境,提高也没有止境。你能成为一个管理者与你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是分不开的,当你已经成为一个管理者时是不是不需要学习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我们的部分管理者却更愿意在休闲中度过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书,似乎没有时间去看;上网,可能有比知识更能让人快乐的东西;培训,或许更多的是注重它的形式。我们强调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但是我们的管理者连最基本的“学习”都不屑一顾时,又怎么都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呢?其实很多人都明白.

有人说:“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难,做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管理者更难,做一个完美的、有效的管理者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要说的是,管理者只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把握好自己做事的尺度和原则,发现和找到下属身上的闪光点,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下属,组合一个完美的团队。管理的素质也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是指这种管理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天赋、智力等因素都来自于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了领导素质的先天性,而后天性的管理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和锻炼的结果,是由有需要、有目的培养而产生的,并且能够在社会的实践当中不断的得到强化和发展。大多数的管理者所具备的是后者,并且后天性的管理素质是可以进行修炼的。做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先天性的管理素养,并且要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要想与企业共同成长,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榜样”,这对于树立管理的权威非常有必要。要想在下属的心目中建立起权威,首先要在他们的心中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那么,就要修正自身的个性,由于每个人来到企业中,都具备不同的学历、个性及经历等等,所以若要融入公司的正常运行轨道,必须要学会适应,管理者的个性要随公司的发展及企业文化的建设而有所改变,不能够依自身的想法而为,更不能够自己重新塑造。首先,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1、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定位要高,心态要端正,思想要积极,并且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2、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做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做无用功。3、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不断的完善自己,学习的速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在有利的平台之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其次,管理者要管理好下属。1、 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必须让每个人或每个部门设定自己的目标,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特定的目标,那么这项工作就很难做好。2、正确运用绩效管理工具,提升部门、下属的业绩。 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即按实现目标的程度实施考核,由此决定升降奖惩和工资的高低。3、 科学动用激励的手段。不仅仅要在薪金待遇方面给予他们鼓励,更多的还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给他们一定的精神上的激励,诸如:适当的表扬,在员工中树立典型,晋升的空间等等。4、 领悟先进团队的管理理念,恰当的运用管理的技巧。一个团队代表一种企业文化,先进的团队中必然有一种适用的管理方法在其中,我们要学习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方案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荣誉感。管理者不但要经历诸如以上几项修炼,而且还要取得下属的信任,当下属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管理者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和付出,当有员工出现异类的思想时,要用亲和力来感染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听从安排。管理者还要掌握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把人才当做是最宝贵的资源,本着因事择人、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各种充分开发和利用人才,尽量避免人才的浪费。以上几点是我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先天的管理素养,再加上后天的修炼,我相信做到优秀不是件难事。

组织行为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行为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从中西方两个方面,探讨了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并且就近年来出现的新领域、新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组织行为学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和研究空间。

关键词: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名称在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是一门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们的行为规律的综合科学,其中心理学是最主要的基础学科,当然和行为科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一、管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学派。针对当时大多数工厂缺乏组织,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创立了科学管理学派。该理论关于如何对组织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设计了一个详细而具体的理论框架。但有两个根本的缺陷,首先是寻找最完美的工人以及工作方法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其次是把工人当成机器一样对待,未考虑到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动物。

(二)人际关系学派。针对科学管理学派的理论缺陷,人们开始考虑环境以及对待工人的态度与提高生产率的关系,于是在1926年,霍桑实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派的产生。但不幸的是,该学派忽略了影响生产效率的其他因素,简单的认为只要对工人好一些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三)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家在斯金纳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创立了管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提倡使用奖罚制度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但是没能考虑到此制度会使工人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反而减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管理科学学派。二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打败德国将数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了管理领域,于是诞生了管理科学学派。其贡献在于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管理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定量分析的,而且此方法需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

(五)社会系统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应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并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这种管理理论被后人称作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但是这些要素只包括人,他认为经理人员没有对财物管理的职能。

二、西方的组织行为学

二战以后,西方管理领域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分别是管理科学学派和以人为中心的行为学派。现在西方国家的管理院校都把它列为必修课,并且在工业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和一般的管理科学不同,它考虑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其理论存在着“合理内核”的成份,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其中很多的理论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共同要求,因此比传统的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中国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的组织行为学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已涉及到有关的领域,比如早在60年代初都开始重视人——机关系的研究,我们当时称之为工业心理学或工程心理学。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组织行为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对中国组织行为学贡献最大的还是心理学家们,但国内多采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虽然我们的管理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在西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但我们也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行为科学,把西方的经验和本国的传统与实践相结合,发展自己的管理科学。

四、组织行为的新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转向。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传统的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体系受到置疑和挑战。强调外部有用性的体系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注重内部逻辑一致性的方法论体系,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案例比较法。这次转向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乃至整个管理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组织行为学研究早在霍桑实验时代就认识到员工的积极感受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研究者开始研究快乐、幸福、满意以及士气等积极的心理课题。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塞利格曼就积极倡导“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并与席克珍特米哈依(2000年)指明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在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其矛头直指在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

(三)计算机实验法。社会组织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比如说一个企业,它就是由许多个体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和其它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而且系统中的复杂性的动态变化通常都是非线性的。因此我们要研究社会组织系统,就必须要进行复杂性科学研究,也就是要研究这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动态演化中所涌现出的特性。

我们需要探讨复杂的管理问题背后的运行机制,通过系统的分析给这些复杂现象加以解释,并且应该能够根据个人的行为推断其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是根本无法解答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才使得利用计算机实验方法研究复杂系统成为可能。

(四)自我效能感研究。随着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提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心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都纷纷开始研究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出现了研究更加细化的趋势,表现出社会对工作人员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渴望。

目前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和测评研究,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已有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

【摘要】

论文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展开分析,探讨组织行为学对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使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长期有利地位,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企业;激励;人力资源管理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就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它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客观规律。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预知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企业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所有企业的发展除考虑人才状况、行业特征、资金状况、产品特点外,还必须兼顾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必需及时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即长期盈利,必须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协调互动。企业在发展中要受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国内国际整体的经济形势变动影响,如质量等级、价格变化、人力资源状况、环保要求等,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发展只有注重对人的开发,因为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第一要务,是最重要的因素,发挥企业内部的人才潜能和优势,才能提高企业发展绩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以及人的`潜能,即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职工个人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各类现实性问题,如企业可控制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休假等,甚至企业不可控的,如子女入学、就医需求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职工的需求和对工作的态度。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职工个人的实际需求,主要是企业的可控制需求。

3.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提高职工工作满意度,创新组织行为学激励机制

社会中的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企业都离不开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人,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热忱,“人”是企业最主要因素,从职工的发展实际出发对职工的业绩、行为进行激励,引导职工的思想行为、开发职工的潜能。积极的组织行为学,即通过肯定职工的工作行为、业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企业荣誉感和满足感,保证实现其最基本的权益需求。

企业在激励机制的设计时要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职工的实际工作出发,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定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每个制度规定提前进行细致化的研究,多想些可能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解决制度出现的缺陷,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效果。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越发展,越要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管理人员应关心职工,从小事做起,采取奖惩制度,激励引导等。企业要获得发展,应使职工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将企业的发展同职工的追求融为一体,使企业与职工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奋斗目标。

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中要把握机制的动态化发展,充分留出激励机制变动的空间,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定期修改。激励机制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又在创新上注重对职工实际情况的考虑,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性的发展目标。制度的建立要先讨论、发布,再执行。

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形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发展,如首钢公司“开拓进取、当家作主、顽强拼搏”的“首钢精神”;攀钢公司“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第一汽车制造厂“争第一、创新业”的“一汽精神”。这些精神都是这一思想在企业实际当中的应用。

落实组织行为学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性安排,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即企业标准化体系,如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等。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成果正好可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其理念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并加强落实,提高管理的效果。另外,应认真执行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同时强调对职工个体积极心理、合理需求以及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有什么

题目: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想内容: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的关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意识,齐心协力应付经济危机。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同时学好组织行为学可以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目前在做些什么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方式了解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第二,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第三,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善这种适应性。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这方面的例子有:在员工群体中,改变所使用的设备、重新安排任务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新员工中,也可应用于现任的在职者中。对于后者,还可以采取培训方式,使其在时间和条件变化时,依然有足够充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自己修改一下 觉得长可以把案例去掉~!

以《组织行为学》为依据,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论文领导的实质

论文选题参考:××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研究

二、选题建议:

1、要求选此论题的必须是从事会计工作或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收集到相关数据资料者;

2、论述对象可以是本人工作的企业,也可以是能够收集到相关数据的其他公司(包括上市公司)。

三、设计内容:按照如下任务书的框架,进一步细化二级,论文范文目录。

第一章、引言

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论文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财务预算控制理论概述

一、预算控制理论简介

二、财务预算的概念和内容

三、××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重要性

(注:只要求介绍论文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应用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第三章、××公司财务预算的现状分析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现状

(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收集本公司财务预算近两年控制现状的详细原始)。

扩展资料:

论文标题及其写法:

1、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2、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3、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

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4、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

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5、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你是怎么考上大学的?中国的大学看来不咋地啊。

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

多媒体可以使培训者产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以往的培训只是为了拿到学历的心态,使得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起到了培训的目的。 (3)在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中加开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

论文选题参考:××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研究

二、选题建议:

1、要求选此论题的必须是从事会计工作或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收集到相关数据资料者;

2、论述对象可以是本人工作的企业,也可以是能够收集到相关数据的其他公司(包括上市公司)。

三、设计内容:按照如下任务书的框架,进一步细化二级,论文范文目录。

第一章、引言

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论文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财务预算控制理论概述

一、预算控制理论简介

二、财务预算的概念和内容

三、××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重要性

(注:只要求介绍论文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应用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第三章、××公司财务预算的现状分析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现状

(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收集本公司财务预算近两年控制现状的详细原始)。

扩展资料:

论文标题及其写法:

1、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2、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3、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

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4、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

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5、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4、组织行为学:-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5、组织行为学模型:组织行为学中,从低到高的以自变量——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为变量,影响由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以及工作满意度所成的因变量;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1、传记特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任职时间传记特点对行为的影响:传记特点与生产率不存在关系;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流动的可能性越低;已婚员工相比未婚员工缺勤率更低,流动率更低,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又进一步可分为:心理能力;体质能力;能力-工作的匹配3、学习: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行为塑造方法:如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三章 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1、2、态度(Attitude)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态度的三个组成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价值观是稳定持久的,态度则缺乏稳定性;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总体态度。工作参与: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个人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组织承诺:员工对特定组织目标的认同,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人的态度与行为有的时候不一致,但是人们追求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以显得理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的心理挑战性;报酬的公平水平;工作环境的支持程度;融洽的同事关系;工作和人格的匹配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与生产率-个体水平上生产率高的员工满意度更高,组织水平上正相关;与缺勤率-负相关;与流动率-非常高的负相关;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四章 人格与情绪1、人格(personality) ,个性,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受到遗传、环境和情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2、人格测量和人格特质“大五”模型 外倾性(extroversion) 随和性(agreeableness)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情绪情感:一种通称,它包括了人们体验到的所有范围的感情,包含了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情绪:一种强烈的情感,直接指向人或物。心境: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情绪感受与情绪表达情绪感受:个体的实际情绪;情绪表达:那些组织要求的并被视为符合特定工作的情绪。情绪感受与情绪表达的不一致情绪维度多样化: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连续体--快乐-惊奇-害怕-悲伤-愤怒-厌恶”强度频率和持久性情绪的外在限制因素:(1)组织影响(2)文化影响五章 知觉和个体决策 知觉:个体为了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的特点:(1)知觉(注意)的选择性:即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时,能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2)知觉(编排)的整体性:人们可以根据经验,来按照事物的局部特征和个别属性去感知事物的整体。(3)知觉的理解性: 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做出解释。(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晕轮效应:人们往往用一些明显的品质和特点,去掩盖其他品质和特征,以致影响对知觉对象本质的了解全面正确评价,产生偏见性。定型效应(社会刻板印象):定型作用,往往使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形成脸谱化,妨碍人们对事物特殊性的理解,而导致偏见。对比效应: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投射效应:即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按照自己所设定的知觉标准评估他人,对人群进行分类,形成固定形象。归因理论: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来推测人的内在动机,意图和属性。Review Extra——归因理论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当我们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区别性-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一致性-个人面对相似情境有相同反应; 一贯性-无论时间怎样变化,人都表现出相同行为。3、决策与管理 决策的模型①最优化决策模型 步骤 1 弄清决策需要2 确定决策标准3 给标准分配权重4 开发备选方案5 评估备选方案6 选择备选方案 提高个体创造性的三个要素: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技能;内在任务动机。②有限理性决策 步骤 1. 弄清决策需要2. 熟悉的决策标准、过去的成功经验3. 列举有限的选方案4. 选择“第一个”、 “足够好”的方案 ③知觉模型 “不确定性”很高时使用 决策中的心理偏向:风险损失厌恶偏向;可得性偏向;基本比率偏向;升级投入偏向决策中的影响因素 决策的个人风格;决策与组织限制;决策中的道德因素;三种标准:功利主义/注重人权/注重公正决策中的文化差异六章 激励理论与实践1、激励(motivation):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 三个要素:需要和努力、组织目标2、早期的激励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假设每个人内心都存在五种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会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1.由低到高级需要顺次上升;2.需要并存与优势需要;3.未满足的需要才能成为激励因素;4.存在因人而异的可能。】Extra-质量圈:P:计划D:行动落实C:检查A:效果—— [戴明环]※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激励—保健理论,由心理学家费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人们对工作满意时所作出的回答和他们对工作不满意时所作出的回答大相径庭。其中一些特点始终与工作满意有关,而另一些因素则总是与工作不满意有关。根据赫茨伯格的观点,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是截然不同。管理者若努力在工作中消除不满意因素,则只能给工作场所带来和平,却未必具有动机作用,这些因素只能安抚员工,却不能激励他们。赫茨伯格把管理质量、薪金水平、公司政策、工作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和工作稳定性这些因素概括为保健因素。他还提出,要想激励人们积极从事工作,必须重视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或是可以直接带来结果的因素,如晋升机会、个体成长机会、认可、责任、成就。 X理论-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一种基本上是消极的,成为X理论;另一种基本上是积极的成为Y理论。 成就激励理论(麦克利兰)该理论主要关注三种需要:成就、权利和归属。他们的界定如下:•成就需要:追求卓越、达到标准、争取成功的内驱力。•权利需要:控制别人以某种方式行为而不以其他方式行为的需要。•归属需要:建立友好的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目标设置理论(洛克()) 公平理论(亚当斯())员工把自己的投入(如努力、经历、教育、能力)和产出(如薪水水平、提升、认可)与其他人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我们考察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与其他相关人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比较。如果我们感到自己的比率与比较对象额比率相同,则公平状态。消除不公平感的办法:1、改变自己的投入;2、改变自己的产出;3、歪曲对自己的认知;4、歪曲对他人的认知;5、选择其他参照对象;6、离开该领域 期望理论(弗鲁姆())效价:人们对某一行动所产生的结果的主观评价期望:人们对某一行动导致某一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期望理论认为,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采取活动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该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某种结果的期望程度,以及这种结果对个体的吸引力。从更实用的角度来说,期望理论指出,员工会在以下情况中受到激励从而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当员工相信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良好的绩效评价又会带来组织奖励,如奖金、加薪和晋升等,并且,这些奖励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目标时。因此,该理论主要关注三种关系:努力——绩效关系:个人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水平绩效水平的可能性。绩效——奖励关系:个人相信达到一定绩效水平后即可获得理想结果的程度。奖励一个人目标关系:组织奖励可以满足个人目标或个人需要的程度,以及这些潜在的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M = V × E 激励力=效价×期望 强化理论(斯金纳())①对行为的改造通过四种方法实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衰减②强化方式的选择要视员工行为情况而定员工参与管理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员工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1) 员工参与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员工参与管理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必须同时发生作用。①权力。即员工拥有足够的用以做决策的权力。这样的权力是多种多样的,如工作方法、任务分派等。授予员工的权力可大可,从简单地让他们为管理者要做出的决策输入一定的信息,到员工自己做决策。 ②信息。组织应该保证必要的信息能顺利地流向参与管理的员工处,如运作过程和结果的数据、业务计划、竞争状况等。 ③知识和技能。员工参与管理必须具有做出好的决策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应提供训练和发展计划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④报酬。报酬能有力地吸引员工参与管理。有意义的参与管理的机会一方面提供给员工内在的报酬,另一方面提供给员工外在的报酬,如工资、晋升等。 (2)员工参与管理的主要形式 :①分享决策权。指下级在很大程度上分享其直接监管者的决策权。管理者与下级分享决策权的原因是,当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他们常常无法了解员工所做的一切,所以选择了最了解工作的人来参与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更完善的决策。各个部门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促使员工需要与其他部门的人共同商议。这就需要通过团队、委员会和集体会议来解决共同影响他们的问题。共同参与决策还可以增加对决策的承诺,如果员工参与了决策的过程,那么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就更不容易反对这项决策。②代表参与。指工人不是直接参与决策,而是一部分工人的代表进行参与。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公司实行代表参与。代表参与的目的是在组织内重新分配权力,把劳工放在同资方、股东的利益更为平等的地位上。代表参与常用的两种形式是工作委员会和董事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把员工和管理层联系起来,任命或选举出一些员工,当管理部门做出重大决策时必须与之商讨。董事会代表是指进入董事会并代表员工利益的员工代表。③质量圈。(1) 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 小组,一般6人左右);(2)由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7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3) 质量圈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领导、技术人员、员工三结合。④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属于一种特殊的报酬计划,是指为了吸引、保留和激励公司员工,通过让员工持有股票,使员工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享机制和拥有经营决策权的参与机制.员工持股计划本质上是一种福利计划,适用于公司所有雇员,由公司根据工资级别或工作年限等因素分配本公司股票。九章 沟通1、沟通: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2、沟通的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信息;3、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模型包括7个部分:信息源、编码、信息、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十章 领导1、领导: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3、领导行为理论 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20世纪30年代)三种作风:专制作风(权力定位于领导);民主作风(权力定位于群体);放任自流作风(权力定位于个人) 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型①密执安大学领导行为的研究:最终确定两种领导行为的独立维度,来描述领导行为的绝大部分内容结构维度(即对自己和下属的角色进行界定和建构)关怀维度(尊重和关怀下属的看法与情感,建立信任关系) 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Blake)莫顿(mouton)1964年《管理方格》]费德勒动态领导理论运用LPC问卷对领导者分类:任务取向型 关系取向型三种情景因素是:①领导者和成员的关系;②任务结构——明确与程序化程度;③职位权力路径—目标理论(豪斯(R•House))领导者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各自的目标与群体组织的目标相一致。下图表明,两类情境或权变变量对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是环境因素决定了需要补充的领导行为类型,而下属的个人特点则决定了个体对环境和领导者的行为特点的解释。(环境领导行为不一致或多余时,不佳)四种类型领导:①指令型领导:职工素质低,任务模糊不清,群体内部存在冲突,由领导完全决策。②参与型领导:职工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决策时可以采纳下级意见。③支持型领导:任务明确,程序化管理,职工自觉性强,领导者侧重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如员工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改善)。 ④成就型领导:职工存在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领导者侧重为下属设置挑战性目标,鼓舞员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布兰查德)有效的领导行动,取决于职工的成熟度。随着职工由不成熟→成熟,领导行为应做出如下改变。

组织行为学课题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行为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从中西方两个方面,探讨了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并且就近年来出现的新领域、新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组织行为学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和研究空间。

关键词: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名称在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是一门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们的行为规律的综合科学,其中心理学是最主要的基础学科,当然和行为科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一、管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学派。针对当时大多数工厂缺乏组织,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创立了科学管理学派。该理论关于如何对组织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设计了一个详细而具体的理论框架。但有两个根本的缺陷,首先是寻找最完美的工人以及工作方法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其次是把工人当成机器一样对待,未考虑到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动物。

(二)人际关系学派。针对科学管理学派的理论缺陷,人们开始考虑环境以及对待工人的态度与提高生产率的关系,于是在1926年,霍桑实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派的产生。但不幸的是,该学派忽略了影响生产效率的其他因素,简单的认为只要对工人好一些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三)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家在斯金纳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创立了管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提倡使用奖罚制度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但是没能考虑到此制度会使工人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反而减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管理科学学派。二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打败德国将数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了管理领域,于是诞生了管理科学学派。其贡献在于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管理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定量分析的,而且此方法需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

(五)社会系统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应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并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这种管理理论被后人称作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但是这些要素只包括人,他认为经理人员没有对财物管理的职能。

二、西方的组织行为学

二战以后,西方管理领域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分别是管理科学学派和以人为中心的行为学派。现在西方国家的管理院校都把它列为必修课,并且在工业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和一般的管理科学不同,它考虑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其理论存在着“合理内核”的成份,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其中很多的理论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共同要求,因此比传统的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中国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的组织行为学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已涉及到有关的领域,比如早在60年代初都开始重视人——机关系的研究,我们当时称之为工业心理学或工程心理学。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组织行为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对中国组织行为学贡献最大的还是心理学家们,但国内多采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虽然我们的管理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在西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但我们也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行为科学,把西方的经验和本国的传统与实践相结合,发展自己的管理科学。

四、组织行为的新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转向。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传统的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体系受到置疑和挑战。强调外部有用性的体系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注重内部逻辑一致性的方法论体系,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案例比较法。这次转向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乃至整个管理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组织行为学研究早在霍桑实验时代就认识到员工的积极感受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研究者开始研究快乐、幸福、满意以及士气等积极的心理课题。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塞利格曼就积极倡导“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并与席克珍特米哈依(2000年)指明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在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其矛头直指在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

(三)计算机实验法。社会组织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比如说一个企业,它就是由许多个体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和其它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而且系统中的复杂性的动态变化通常都是非线性的。因此我们要研究社会组织系统,就必须要进行复杂性科学研究,也就是要研究这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动态演化中所涌现出的特性。

我们需要探讨复杂的管理问题背后的运行机制,通过系统的分析给这些复杂现象加以解释,并且应该能够根据个人的行为推断其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是根本无法解答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才使得利用计算机实验方法研究复杂系统成为可能。

(四)自我效能感研究。随着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提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心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都纷纷开始研究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出现了研究更加细化的趋势,表现出社会对工作人员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渴望。

目前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和测评研究,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已有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

【摘要】

论文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展开分析,探讨组织行为学对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使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长期有利地位,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企业;激励;人力资源管理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就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它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客观规律。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预知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企业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所有企业的发展除考虑人才状况、行业特征、资金状况、产品特点外,还必须兼顾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必需及时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即长期盈利,必须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协调互动。企业在发展中要受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国内国际整体的经济形势变动影响,如质量等级、价格变化、人力资源状况、环保要求等,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发展只有注重对人的开发,因为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第一要务,是最重要的因素,发挥企业内部的人才潜能和优势,才能提高企业发展绩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以及人的`潜能,即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职工个人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各类现实性问题,如企业可控制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休假等,甚至企业不可控的,如子女入学、就医需求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职工的需求和对工作的态度。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职工个人的实际需求,主要是企业的可控制需求。

3.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提高职工工作满意度,创新组织行为学激励机制

社会中的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企业都离不开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人,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热忱,“人”是企业最主要因素,从职工的发展实际出发对职工的业绩、行为进行激励,引导职工的思想行为、开发职工的潜能。积极的组织行为学,即通过肯定职工的工作行为、业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企业荣誉感和满足感,保证实现其最基本的权益需求。

企业在激励机制的设计时要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职工的实际工作出发,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定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每个制度规定提前进行细致化的研究,多想些可能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解决制度出现的缺陷,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效果。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越发展,越要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管理人员应关心职工,从小事做起,采取奖惩制度,激励引导等。企业要获得发展,应使职工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将企业的发展同职工的追求融为一体,使企业与职工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奋斗目标。

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中要把握机制的动态化发展,充分留出激励机制变动的空间,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定期修改。激励机制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又在创新上注重对职工实际情况的考虑,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性的发展目标。制度的建立要先讨论、发布,再执行。

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形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发展,如首钢公司“开拓进取、当家作主、顽强拼搏”的“首钢精神”;攀钢公司“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第一汽车制造厂“争第一、创新业”的“一汽精神”。这些精神都是这一思想在企业实际当中的应用。

落实组织行为学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性安排,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即企业标准化体系,如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等。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成果正好可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其理念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并加强落实,提高管理的效果。另外,应认真执行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同时强调对职工个体积极心理、合理需求以及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题目: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感想内容: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的关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意识,齐心协力应付经济危机。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同时学好组织行为学可以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目前在做些什么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方式了解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第二,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第三,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善这种适应性。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这方面的例子有:在员工群体中,改变所使用的设备、重新安排任务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新员工中,也可应用于现任的在职者中。对于后者,还可以采取培训方式,使其在时间和条件变化时,依然有足够充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自己修改一下 觉得长可以把案例去掉~!

组织行为学的论文在中国论文网找。在中国论文网中包含优秀免费组织行为学论文2000方面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文献9946章下载,开放性实验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所以组织行为学的论文在中国论文网找。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 索引序列
  • 组织行为学论文主题有哪些
  • 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论文
  •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有什么
  • 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
  • 组织行为学课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