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论文研究契机

论文研究契机

发布时间:

论文研究契机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摘要: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普及,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由此,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成了当前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键字: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措施;方法;内部控制Abstract:Withthecomputerintheaccountingfieldofapplicationandpopularizationof,;controlmeasures;Ways;InternalControl绪论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帐、记帐、算帐、查帐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一、电算化会计特征(一)信息系统的特征所谓信息系统就是指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整体。电算化会计系统是指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结构,分别为不同管理层服务。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结构(ADPS)为操作层服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AMIS)为中层管理服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结构(ADSS)为高层服务。同时,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二)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而带来的弊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可从此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实现数据共享。(三)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征“电算化会计”可理解为一个由人、计算机、数据及程序组成的系统。因为它不仅具有核算的功能还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所以,它离不开人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不应该是一个“儍瓜型”的仿真系统,而应该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发展,它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学科。二、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分析(一)软件开发和设计中存在的风险现有的通用财务软件中,由于财务信息软件开发人员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在财务软件开发过程中,难以与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相吻合,开发的软件存在微小漏洞,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正是这一空隙,犯罪分子运用技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二)人为风险虽然企业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替代了陈旧落后、繁琐的手工核算,减轻了会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但企业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没能及时转变,严格而科学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犯罪分子利用内部防范制度的薄弱环节,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从而达到侵吞企业财产的目的。例如密码过于简单、电算主管授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办理、财务系统中的初始数据和记账凭证的修改没能按规定进行等。(三)计算机安全风险虽然企业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替代了陈旧落后、繁琐的手工核算,减轻了会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但企业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没能及时转变,严格而科学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犯罪分子利用内部防范制度的薄弱环节,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从而达到侵吞企业财产的目的。例如密码过于简单、电算主管授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办理、财务系统中的初始数据和记账凭证的修改没能按规定进行等。三、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控制方式发生改变,由单一制度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帐务的集中化处理,使会计部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例如昔日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昔日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由人员和计算机相结合来共同完成。(二)控制对象发生改变控制对象发生改变,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随着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三)加大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手工会计系统中,会出现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疲劳或处理环节过多等而产生的无意错误。会计电算化系统后,输入数据正确、计算机程序正确和设备正常运转三者具备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上述的任何一方出现差错,就会使处理结果错误。现实中,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加以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由于控制方法,对象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缓。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为:坚持明确分工、相互独立、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安全管理原则,建立系统的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控制机制,使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严密控制之中。四、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兼容性差由于各个系统都是自行开发,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二)系统内部衔接性差由于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帐务处理与报表管理,对于其他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较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先将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经人工核算后再重新输入,就是说从一个处理系统(模块)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模块),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直接使用基础数据。这不仅啬了工作量,而且因为由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增加出错机率,使得财会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在这种意义上,只能称它为“加电的帐本”。(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自下而上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处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从容恢复原来的数据。(四)实用性不强在某种程度上,财会软件因为只实现了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功能,以至于它的出现,仅是减少了会计的工作量,或者说减少了会计而已,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那末,它的风靡,或多或少就有“赶时髦”的嫌疑(五)开发者与使用者的矛盾早期的软件,是由程序员专门开发,它虽然能实现用户的数据处理的要求,但对财务工作的实质以及用户使用水平都没能准确定位,使这些软件很难使用;现在是程序员与会计专业人员共同开发,但也仅仅是从用户界面、系统平台、报表处理等问题上做文章,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在我国,计算机热起来大约不到十年,而且真正普及应用也不过三五年,或者说现在仍然没有达到普及水平。人们对它的认识,自然不尽相同。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也许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们来说,它怎么也不如算盘和笔好用,而且需要极端小心,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一)从控制的形式上看1、制度控制制度控制,即完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本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则,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也同样有自己独特运行规则,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来约束。2、组织机构控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会计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如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分为会计主管、出纳、核算、稽核和档案人员等。而电算化会计岗位则是操作员、电算维护员、电算主管。以上两种工作岗位不得兼任,还要明确软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不能兼任操作员。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各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权,并用密码控制,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这样各岗位人员互相制约和互相牵制,从而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和及时发现错误。3、程序的设计和操作控制软件的研制、开发一定要规范,开发、研制的软件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必须符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在投入运行前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软件的有关文档资料必须齐全。会计电算化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在会计软件中设置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4、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由数据整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通讯、数据保存,数据输出几个部分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分析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分析系统设计过程中是否在实现各个功能时嵌入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嵌入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发挥作用,对于一些潜在的可预见风险是否在系统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否对不可预见风险的处理留有系统空间等等。由此保证各个环节的数据准确、有效和全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完整。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电脑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确认后输入计算机内的,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原始数据输入时的准确性。会计资料是单位的绝对机密,一旦泄露将给单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磁性介质的可复制性又使会计资料极易泄露而不易发现。故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出不论是磁性文件还是打印资料,输出后均应立即受到严格管理,以防被人窃取和篡改。存载数据介质本身可能存在安全性能以及蓄意的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是危害数据安全的两大重要隐患。5、会计处理控制要健全企业内部定期检查制度,对会计资料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全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正确与否,看是否遵照会计法规行事,审核费用签字是不是符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要求,凭证附件是否完整等。审核计算机内部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输出的工资单与职工花名册进行对照检查,防止错发工资等。(二)从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内容来看1、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意识纯粹的制度建设,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也就等于没有了制度。我们一方面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的制度意识,保证执行力。当然,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是电算化正常运行的首要任务,包括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及软盘管理制度、网络维护和计算机病毒防治制度、电算化微机档案管理制度等。加强领导、组织和规划,加强财务人员有关制度意识的教育,不仅仅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安全、有效运行的保证。2、加强程序操作记录单位应建立日常操作记录制度,记录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另外,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应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3、加强会计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以相应的管理规章对系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严密分工。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职责分工首先是会计电算化使用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责相分离(业务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其次是财务部门电算化岗位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例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其岗位设置一般为会计主管、出纳、稽核、会计核算各岗等基本会计工作岗位。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成本核算工作,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及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人员负责资金的筹集,预算管理人员负责各项资金预算、成本预算以及工程预决算等,会计主管人员负责各项经济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审核,出纳人员负责资金的结算,以上各岗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在实行电算化后,各项职能分工均按照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有电算主管或系统管理员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上述电算岗位设置相应的功能权限、账套权限、操作时间权限等。在功能权限设置上负责审核人员,不赋予制证权限,不兼任出纳工作,对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负责。制证人员赋予审核权限,出纳人员不赋予除固定资产管理之外的其他工作,电算主管和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监督、系统安全运行、数据安全以及协调各工作人员关系等。会计档案人员负责数据光盘、系统光盘及各类纸制资料的保管工作,但系统光盘和数据光盘应分开保管。4、加强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开发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5、加强程序操作流程控制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相应的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规范程序操作。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对日记账和已结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6、加强安全管理和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证系统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具体包括:严格按照会计人员岗位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对不相容岗位进行严格分离。对电算主管、各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开发人员等的密码设置做严密规定,禁止设置简易的密码,防止不相关人员盗用。建立日常数据备份制度,采用两种以上方式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方式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双重备份、数据整体备份和分模块备份。定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采取应有的“病毒”防御措施,定期进行杀“毒”,防止“病毒”入侵。禁止财务工作站与互联网相连,切断“病毒”入侵系统可能途径,对数据的输入进行严格管理,输入数据时,应经过相关人员的检查无“病毒”后方可输入。各级操作人员发生变动时,除了按照规定做好会计人员交接工作外,还应对用户登录名称和密码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并防止用户名和密码被盗用。7、档案管理控制进行微机档案管理控制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可恢复性,在计算机系统受到损坏情况下,可以及时恢复财务数据,保证会计资料不会丢失,同时也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控制措施有: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制度,注册名、科目体系、报表数据来源、运算关系、勾稽关系等各种初始化资料应作为档案保存。每月所有的账簿、科目汇总表、清理账户清单、辅助账页应及时分类归档保存。所有光盘、软盘备份应贴好明细标签归档,妥善保管,作为档案资料保存。做好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于两个不同的地点。同时,定期对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8、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算化会计下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一种手段。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审计对象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首先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的高层次培训,如网络系统、电算化信息系统等方面培训,使审计人员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需要。其次,由于审计人员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对诸多领域全方位了解,故应在外聘请专家协助审计。比如参与软件的开发阶段的可能性分析,软件运行环节升级可靠性审计、日常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等。最后,我们在制定完备的控制制度的同时,如果没有有限的执行,是徒劳。从目前的国内形式来看,由于执行力不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时有发生,所以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应加强执行力建设。结论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会计风险的深入研究,必将使在会计电算化下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给企业创造良好的会计效益。参考文献:[1]张英明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2]王景新,郭新平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3]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M]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4]商新虹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1

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明确创新的含义

明确了毕业论文创新的含义,才能明确毕业论文创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创新(Innovotion)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创新,就字面而言,就是创造,做出新的东西。其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创新主体,就是指人,就是说,新东西必须是通过人的努力做出来的。二是这个东西必须是过去所没有的,即新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创新。创新主要以下面三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原来人类没有的, 有人研究了,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做出来了。这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二是前人虽然研究过、做过,但不成功,或是错了,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之成功了。第三类情况是,前人研究过、做过,也是正确的、成功的,有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的东西,把前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发展了。

毕业论文的创新,主要是一种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它对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原则、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进行新的论证和发挥,对其中错误的成分加以纠正,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重提或凸显前人提出的某些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理论原则和观点,并赋于其新的意义。

二、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同样也是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所以,写作毕业论文要想求得创新,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活动。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毕业论文创新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做学问是精研深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获得其一毛一毫成果的苦差事。做学问如果不讲究学术规范,心浮气躁,东拼西凑,想着用假功、虚功蒙混过关,就不能刻苦钻研,就不能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学术道德是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只能是“浊其源而欲流清, 伐其根而欲叶茂” 的空想。

四、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敏锐,关注社会现实,密切注意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善于抓住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才能写出创新的毕业论文

相反,如果一头扎进书本理论中,对现实社会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无所知,或知之不深不透,就不可能找到针对性较强的课题、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因此,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实践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五、选择创新课题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首先必须选择创新性的课题。

1、选择开创性研究课题

在各个专业领域内,都有一些本来未被研究,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了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条件进行研究、而现在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些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从事开创性研究,一般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利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因而困难较大。但同时,这类研究的意义又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 探索未知世界,是科研的使命,看到并提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现。研究这样的问题,最容易有所创造,而且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填补科学空白,或者及时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2、选择发展性研究课题

有些问题,尽管已经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选作创造性研究课题。

研究新课题,是进行科学创造的一种方式,研究旧课题(已经有人研究过的问题),也未必不能有所创造,关键是要看能否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研究的实践早已多次证明,研究同一课题, 人们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题目,能做出不同的文章来。

既然是发展性研究,就要比已有的研究有所深入、有所提高,要同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行发展性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这主要是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丰富或发展,使已有的理论观点得到深化或补充。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观点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的完善,都要经过一个从不够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够深入到比较深入的发展、演化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不会一下子就得到彻底的解决;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会一次就彻底完成。学术观点就是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最后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科学理论。

(2)赋于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生活,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用。有些问题虽然早已被探讨过,而且已经有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失去了重新研究的意义,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条件下,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重新强调某些已经非常明确然而又有些淡漠了的理论观点,以引起人们对某一现象和规律的重视,能够调整认识,纠正偏颇,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研究同一课题,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是很正常的现象。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现已成通说定论的观点有错误、有偏颇, 及时加以批驳、纠正。批驳、纠正通说的毕业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另一种情况是参加学术争论,就一个正在讨论、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同一课题研究中,不同的观点并存,就产生了学术争论。进行学术争论,能澄清问题,深化认识,使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加学术争论,容易使自己写出的毕业论文产生创新。

六、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的进行,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心理过程的核心,科学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发现问题、感知外界信息,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端,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一个人的感知力强,感觉灵敏,才能对外界信息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信息点。这是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必要条件。

集中精力、潜心思索,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思维成果的取得要以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题,即便是以灵感状态出现的思维成果的取得,也是如此。科学创造需要灵感,而突如其来的灵感,正是研究者潜心思索的结果。

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努力克服思维的从众倾向。科学研究要从资料出发,思维要在已有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缚;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社会观念、特定的文化氛围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摆脱束缚,排除干扰,真正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才会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二是努力避免思维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离不开对问题的潜心思索,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维完全定向运动,心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和明显的趋向性。当沿着一个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屡遭失败,久无突破时,就要主动考虑调整思路,变换思维的角度,谋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为了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同别人讨论,或翻阅新的资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启发自己的思想;另一种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使原有的思路逐渐淡化,使思维跳出原来的圈子, 走出“原地转”的境地。

三是努力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征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会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妨碍,因而要注意克服。

七、勤学多思

创新必须要有继承。要创新,就要学习,通过学习前人和别人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扬弃,这样才能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产生创新。

此外,思维必须以一定的信息内容为材料才行。新的思维产品的产生是各种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反复作用的结果,思维的灵感状态是人脑中的某些信息点的突发性联结,是信息所呈现出的一种较佳结合态。人脑中的适用信息的贮存量,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一般说来,研究者大脑中的关联信息越多, 信息间相互作用、信息点联结的机会也就会越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概率也就越大。加大信息的贮存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所以,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就要通过勤奋学习,来增加头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

作为思维材料的信息内容存贮于人脑的不同区域中,信息点的联结需要纽带,信息间的作用要以信息的运动为前提。而要使信息“动”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动地持久不断地“思考”。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还必须多思考,勤思考,边学边思考。

八、重视行文,提炼新颖观点,运用富有新意的材料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行文,不仅仅是对写作形式的谋求,更不是对研究成果的机械反映,行文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行文中,观点可能会得到加工、深化和修正;某些资料可能会被重新认识,或者新的东西被发掘出来,或者新的疑点产生,又被破除。可见,行文是使研究成果更加成熟,或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过程,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毕业论文的特点之一是独创性,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是科学创造的产物,同时也是构成毕业论文独创性的首要因素。撰写毕业论文,要“发前人所未发,言别人所未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看法,而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说法,因而必须注意提炼新观点。

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观点应该是新颖独特的,所用的材料也要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和确立,其实是同新鲜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选用富有新意的材料,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一是把新的事实、新的思想观念作为材料使用;二是把早已存在,但并未被发现或未引起人们普遍注意的事物作为材料使用;三是从新的角度使用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材料,把材料所包含的新内涵揭示出来,以使旧的材料产生新意,或者说使陈旧的材料成为有新意的材料。

一、论文创新的具体是什么?

论文的本质是创新,这个创新也不是大家认为的只有核心观点新才是创新,而是多层的.,大体上分为:敏锐地发现了其他人没有发现的问题;科学道出了其他人没能说出的论据;总结出来前人没能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体现在:论题选择新、核心观点新、使用材料新、写作手法新、论证方法新。

二、论文创新的方法

1、有创新意识。要做到论文创新,主要是写作者有创新意识,关键是需要批判意识或问题意识,生活和学习并不是为了安逸,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2、科研扫盲。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轨迹,即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学术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和没有成功的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等全部都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还能做哪些研究,千万不要重复或者相似,以免浪费时间。

3、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科研的基本功和转换科研思考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名师的讲座,观察分析讲师是怎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的,又是怎么用冷静理性客观的方式去思考和分解问题的。

4、加强积累。平常的学习注重上课的质量,注重课后看书的效率和效果,要做研究,要使论文有创新性,就一定多看文献,通过期刊和网络资源。随身杯一个好本子,将新的观点和某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

5、学科交叉进行。学生可以多方积累,这就包括看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杂志,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

创新是现代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要考察点之一。一个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懂得创新,创造自己的成功之路的。墨守成规,随大流很容易便会淹没在人群里。创新是一项优秀品质,也是学生的重要资本之一,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大流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今天和自己的毕业生见面了,一聊就是两个半小时。在帮助他们理清写作思路的同时也理清了自己的指导思路,顺便形成了以下写毕业论文的所需的思维 都在说万事皆项目,写毕业论文也不例外。那么写论文需要哪些项目思维呢? 1)结果导向 写毕业论文当然要搞清最后的结果,论文写出来是要进行答辩的,那么,我们就要明白在论文答辩中会遇到什么,有什么要求,以此才可以策划整个论文的过程。 2)分解分解再分解 工作分解结构(WBS)是项目管理中一个工具,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一个项目时要做的事就是做分解,将总目标(合格论文)分解成大目标(论文的组块内容)再分解成小目标(论文的各个章节)再分解成微目标(论文的每一个句子或图表),当我们把写毕业论文的总体目标分解到一个个句子和一张张图表的任务时,我们就会觉得轻松很多,所以写论文的关键诀窍就是分解。 3)系统整合各种 写论文过程中我们要用到各种的素材,接触到各种人员,碰到各种困难,如果我们能够像做项目一样,主动充分地整合各种资源,扬长避短,就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 4)兼具计划性和灵活性 写论文当然要做计划,准备素材要做写作素材制备计划,撰写内容要做内容计划(内容大纲),写作过程要做写作计划,各种计划就是我们的思路体现,也就是把自己的的思考呈现出来,这点非常关键。而在写作论文是我们一定也会遇到各种突发的变化,所谓“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当我们面对意外时我们永远要做到的是积极面对,做及时合理的变更。 写毕业论文当然是写作的一种,但你发现吗?我们写的不仅是我们看到的,更是我们想到的,而我们想到的就是在利用发散思维。 1)思考从问问题开始 今天当我在问“你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时”,大家的回答多数是这样说的“没有什么。”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这可能是大家的确还没有准备好,也更可能是自己的知识还不足以问出问题。而我的建议是大家要勇敢地多问问题,比如当我们觉得起升设备溜钩的问题现象没东西可写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溜钩发生在什么时候?提升多重的货物会溜钩?在起升的什么位置会溜钩?不同的人操作溜钩的发生情况相同吗?等等问题,当问题被我们自己问出后我们就会发现,能写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2)带逻辑的联想 在写论文时,我们会发现论文中某一个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好像只有一个答案或只有唯一的一个对策,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没有打开!若想打开思维,就要让自己的大脑动起来,使用联想的方式,想到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概念,在获得大量想法后,整理一下,满足于逻辑性的要求,具体就是看看分类是不是合理,是否有遗漏,是否有重复;另外,对应因果关系的逻辑一定要理清谁是根本,谁是表象。 3)关联性思考 写论文时我们也会遇到论文某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好像已经全部写出了,的确也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而这时我建议:用关联性思考去重新思考问题,看看问题在相反、相似或相关的的方面或领域的变化是什么?这里的关联性思考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 关联性思考技巧 )写论文的背后往往是对某一主题的研究,而研究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进行证明和证伪。 1)先假设再验证 一个研究首先就要对主题进行各种可能性的思考,也就是先进行假设,以假设作为一个前提,再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证明这个假设,以此得到研究的结论。 2)没有最好,只有合理 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纠结于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决方案好像都有道理,有解决问题最彻底的,有成本花费最少的,也有解决问题最快的,如何选择?我的答案是:将解决方案放在论文中的背景中去,去实际的验证一下。 3)实验为了验证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或仿真?”今天在问到这个问题时,学生们的反馈:实验就是验证前面的假设或分析设计是对的或错的。这让我很惊讶,因为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学生不多。在我看来,在论文的后段出现的实验和仿真也是辩证思维的一部分,我们设计的系统到底对不对?有没有一些bug?在不同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吗?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实验中解答,当然,做实验或仿真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 以上,就是我们在写论文时应该有的写作思维。今天的最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我的工龄和学生的年龄是相同的,所以又当了一回一个“爱说教的长辈”,真的有时感觉自己有些讨厌,我想改,你愿意帮我吗?下面的这个红色按钮就有这个作用。

契科夫研究论文

摘 要:安东・契诃夫一生短暂,著有大量短篇小说经典之作和《樱桃园》、《凡尼亚舅舅》、《海鸥》等不朽的名作。他幼时家境贫寒,没有快乐的童年,早年时期就需要通过写作来维持家庭的生计,在他的作品中,时而快乐,痛苦,时而希望,遗憾,都是契诃夫本人感情的真实流露。本篇论文分析《海鸥》的人物与契诃夫本人的关系,并研究海鸥怎样表达了契诃夫的愿望。安东・契诃夫,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语言精炼,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向内部意义进行探索,将人物的隐蔽心理和动机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的小说中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只是集中讲诉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可是却反而创造出了一种特别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或者是抒情氛围及其浓烈的情境。他采用简洁的写作风格,因此被认为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将自己贡献给了文学的发展,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就是通过描写语言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或者是日常生活,同时又没有特定的主要人物。此种写作方式看似无序但是却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海鸥》是一部短篇喜剧,主要讲诉了沙皇时代生活在一个大庄园中的年轻人之间的生活和爱。作者将自己写在人物里,每一个人物都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Terry Wave Lev是Arlkagina的儿子,他有点才华,他想学一些写作的技能但是周围的环境不利于他写作专研,相反还会制约他取得成绩。于是,他将自己与现实生活和人群隔离,专研写作,但是,他的作品因为脱离现实又不能抓住读者的心理,被他的亲生母亲嘲笑。他妒忌他妈妈的情人,Nina的仰慕者,Terry Groves。Nina是一名有活力的女演员,她对生活和爱情都充满憧憬与向往。Terry Wave Lev向Nina表达了爱意但是被拒绝了,导致了Terry Wave Lev自杀。爱情在这部小说中是个笑话。尽管在这部小说中有许多的爱情关系,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安东・契诃夫创造出Terry Wave Lev的目的在于指出写作应该围绕真实生活,写作灵感应来源于外面的世界和生活。契诃夫的童年时光暗淡,贫穷。是因为童年,以及童年带来的一生的挣扎,那种深入灵魂的困窘[1],使他的作品有种沉重和忧伤。他住在塔甘罗阁,他不喜欢那个地方,因此他想要离开。如果他不离开,他就不会有他需要的创作灵感。因此他创造出Terry Wave Lev这个悲惨人物暗指作家写作应结合现实生活,在这部作品中,契诃夫还描写了其他的职业,如演员,医生,仆人,他仅仅是描绘他们的生活,不做评论。这些职业都与契诃夫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他不仅仅是一名作家,他还是一名医生。一方面,他医治了很多病人,解除他们的痛苦,另一方面,他又嘲笑这个令人绝望的世界,因为他知道他无法医治人们面对真实生活时所受的创伤。因此他创造了这个滑稽的角色来表达面对现实生活他内心细微的但是柔软的同时又有些阴暗的态度,这些情感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感受,他深感疲惫,却无能为力。在依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所著的La vie de Tchekhov并由陈剑所译的《契诃夫的一生》中,提到契诃夫作品中用的句子“混合着玩笑、伤感和平静的失望”,“水晶一般的冷漠”[2]。这些感受都被倾注在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上,如同Terry Wave Lev一样,他的作品不被人理解,反而被母亲嘲笑,周遭环境也无法让他安心写作,加之他的爱情不顺利,没有人理解他,“即使在最亲近他的人当中,也没有一个人曾真正了解他灵魂深处的全部想法”[3],他感到孤独,契诃夫以及Terry Wave Lev的人生和写作是一样的进程:“开头总是满满当当的许诺……中间变得皱巴巴怯生生,到结尾……烟花一场。”[4]契诃夫喜欢写作,但是有一阶段他是在Galygvche的支持下才得以将写作进行下去,是Galygvche给他一些建议和意见,鼓励他继续写作,他才能写的越来越好。Doorn在《海鸥》中是医生,他在医学领域是个天才,很有才华,喜欢艺术,懂得享受生活。他对自然情有独钟,喜欢亲近自然哪怕自然中最偏僻荒凉的角落,对于他而言,也变化万千,生机盎然,所以心情自然很开朗,很乐观,他喜欢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富有同情心。他喜欢唱歌,这让我们想到了契诃夫的童年,他的父亲总是让他和哥哥们在唱诗班为上帝唱赞美诗,Doorn就是契诃夫,他把自己放到了这部戏剧中来描写,Doorn的很多性格特点都是契诃夫的写照,“很不幸,他的朋友太多了;他们总是打算到他这来,但没有人想到付钱。”[5]后来,契诃夫得了肺结核,但是他仍然带病坚持帮助需要他帮助的朋友们,他热爱生活,也愿意做农活,将自己真正的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为他的写作灵感奠定了基础。戏剧中的Nina是契诃夫妻子Olga的代表,她很漂亮,高贵,整个人又很热情。她给了契诃夫很多力量和年轻的活力,她对生活积极的态度也深深地影响着契诃夫,就如同《海鸥》中的Nina一样,心中有梦想,并且无论现实生活怎样她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始终如一的努力生活。Olga是一个戏剧院中的著名演员,在他们结婚后,她并没有放弃这一职业,仍然在舞台上演出,与契诃夫两地分居。契诃夫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他的Nina,又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他的Olga,尽管他不喜欢Olga做的这个决定,他也尊重了她的选择。Shamlayv是Solin和Arlkagina的管家,他似乎是契诃夫父亲的代表,他喜欢看戏剧,契诃夫的父亲喜欢唱诗,他俩都很爱财。契诃夫的父亲对契诃夫的影响很大,他这样描写父亲,“宽厚的肩膀,茂密的大胡子,粗糙都双手”[6]满满的都是父爱。他为此创造出了这样有趣的一个角色来怀念他的父亲。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其他的角色,从上面那几个人物的分析上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哪个角色都不能被代替,他们是契诃夫本人的写照,也是他身边人物的反应。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正是这样不同的人生构成了这部戏剧。举个例子, Arlkagina和Terry Groves, Terry Groves和Nina, Nina和Terry Wave Lev, Masia和Terry Wave Lev, 以及Masia和Doorn之间的爱情,可笑的是,没有一对恋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而Shamlayv呢,通常都是把注意力放在戏剧上,或者是他养的牲畜上,还有就是关注于生活中细微的小事。此时,契诃夫仿佛是一位看客,他站在别处观看别人的故事。他觉得“生活是乏味的”[7]“所有人都活的愁云惨雾……人生不过就是由丑陋,烦恼以及平庸所构成,相互交叠,接连而至……”[8]。这是契诃夫眼里的世界和生活,渐渐转向平庸

没有好想法的话一般先要把他的作品都读一读啊还有一点就是要读一读其他作家关于契诃夫的文章这样可以从名家的角度看看契诃夫

契诃夫的论文 可以和其他的 著名短篇小说家比较 像欧 亨利 福楼拜 或者从历史继承方面 写写 才疏学浅 只能说这些 希望你能写出好的论文!

契诃夫研究论文

没有好想法的话一般先要把他的作品都读一读啊还有一点就是要读一读其他作家关于契诃夫的文章这样可以从名家的角度看看契诃夫

契诃夫的论文 可以和其他的 著名短篇小说家比较 像欧 亨利 福楼拜 或者从历史继承方面 写写 才疏学浅 只能说这些 希望你能写出好的论文!

摘 要:安东・契诃夫一生短暂,著有大量短篇小说经典之作和《樱桃园》、《凡尼亚舅舅》、《海鸥》等不朽的名作。他幼时家境贫寒,没有快乐的童年,早年时期就需要通过写作来维持家庭的生计,在他的作品中,时而快乐,痛苦,时而希望,遗憾,都是契诃夫本人感情的真实流露。本篇论文分析《海鸥》的人物与契诃夫本人的关系,并研究海鸥怎样表达了契诃夫的愿望。安东・契诃夫,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语言精炼,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向内部意义进行探索,将人物的隐蔽心理和动机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的小说中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只是集中讲诉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可是却反而创造出了一种特别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或者是抒情氛围及其浓烈的情境。他采用简洁的写作风格,因此被认为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将自己贡献给了文学的发展,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就是通过描写语言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或者是日常生活,同时又没有特定的主要人物。此种写作方式看似无序但是却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海鸥》是一部短篇喜剧,主要讲诉了沙皇时代生活在一个大庄园中的年轻人之间的生活和爱。作者将自己写在人物里,每一个人物都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Terry Wave Lev是Arlkagina的儿子,他有点才华,他想学一些写作的技能但是周围的环境不利于他写作专研,相反还会制约他取得成绩。于是,他将自己与现实生活和人群隔离,专研写作,但是,他的作品因为脱离现实又不能抓住读者的心理,被他的亲生母亲嘲笑。他妒忌他妈妈的情人,Nina的仰慕者,Terry Groves。Nina是一名有活力的女演员,她对生活和爱情都充满憧憬与向往。Terry Wave Lev向Nina表达了爱意但是被拒绝了,导致了Terry Wave Lev自杀。爱情在这部小说中是个笑话。尽管在这部小说中有许多的爱情关系,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安东・契诃夫创造出Terry Wave Lev的目的在于指出写作应该围绕真实生活,写作灵感应来源于外面的世界和生活。契诃夫的童年时光暗淡,贫穷。是因为童年,以及童年带来的一生的挣扎,那种深入灵魂的困窘[1],使他的作品有种沉重和忧伤。他住在塔甘罗阁,他不喜欢那个地方,因此他想要离开。如果他不离开,他就不会有他需要的创作灵感。因此他创造出Terry Wave Lev这个悲惨人物暗指作家写作应结合现实生活,在这部作品中,契诃夫还描写了其他的职业,如演员,医生,仆人,他仅仅是描绘他们的生活,不做评论。这些职业都与契诃夫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他不仅仅是一名作家,他还是一名医生。一方面,他医治了很多病人,解除他们的痛苦,另一方面,他又嘲笑这个令人绝望的世界,因为他知道他无法医治人们面对真实生活时所受的创伤。因此他创造了这个滑稽的角色来表达面对现实生活他内心细微的但是柔软的同时又有些阴暗的态度,这些情感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感受,他深感疲惫,却无能为力。在依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所著的La vie de Tchekhov并由陈剑所译的《契诃夫的一生》中,提到契诃夫作品中用的句子“混合着玩笑、伤感和平静的失望”,“水晶一般的冷漠”[2]。这些感受都被倾注在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上,如同Terry Wave Lev一样,他的作品不被人理解,反而被母亲嘲笑,周遭环境也无法让他安心写作,加之他的爱情不顺利,没有人理解他,“即使在最亲近他的人当中,也没有一个人曾真正了解他灵魂深处的全部想法”[3],他感到孤独,契诃夫以及Terry Wave Lev的人生和写作是一样的进程:“开头总是满满当当的许诺……中间变得皱巴巴怯生生,到结尾……烟花一场。”[4]契诃夫喜欢写作,但是有一阶段他是在Galygvche的支持下才得以将写作进行下去,是Galygvche给他一些建议和意见,鼓励他继续写作,他才能写的越来越好。Doorn在《海鸥》中是医生,他在医学领域是个天才,很有才华,喜欢艺术,懂得享受生活。他对自然情有独钟,喜欢亲近自然哪怕自然中最偏僻荒凉的角落,对于他而言,也变化万千,生机盎然,所以心情自然很开朗,很乐观,他喜欢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富有同情心。他喜欢唱歌,这让我们想到了契诃夫的童年,他的父亲总是让他和哥哥们在唱诗班为上帝唱赞美诗,Doorn就是契诃夫,他把自己放到了这部戏剧中来描写,Doorn的很多性格特点都是契诃夫的写照,“很不幸,他的朋友太多了;他们总是打算到他这来,但没有人想到付钱。”[5]后来,契诃夫得了肺结核,但是他仍然带病坚持帮助需要他帮助的朋友们,他热爱生活,也愿意做农活,将自己真正的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为他的写作灵感奠定了基础。戏剧中的Nina是契诃夫妻子Olga的代表,她很漂亮,高贵,整个人又很热情。她给了契诃夫很多力量和年轻的活力,她对生活积极的态度也深深地影响着契诃夫,就如同《海鸥》中的Nina一样,心中有梦想,并且无论现实生活怎样她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始终如一的努力生活。Olga是一个戏剧院中的著名演员,在他们结婚后,她并没有放弃这一职业,仍然在舞台上演出,与契诃夫两地分居。契诃夫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他的Nina,又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他的Olga,尽管他不喜欢Olga做的这个决定,他也尊重了她的选择。Shamlayv是Solin和Arlkagina的管家,他似乎是契诃夫父亲的代表,他喜欢看戏剧,契诃夫的父亲喜欢唱诗,他俩都很爱财。契诃夫的父亲对契诃夫的影响很大,他这样描写父亲,“宽厚的肩膀,茂密的大胡子,粗糙都双手”[6]满满的都是父爱。他为此创造出了这样有趣的一个角色来怀念他的父亲。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其他的角色,从上面那几个人物的分析上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哪个角色都不能被代替,他们是契诃夫本人的写照,也是他身边人物的反应。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正是这样不同的人生构成了这部戏剧。举个例子, Arlkagina和Terry Groves, Terry Groves和Nina, Nina和Terry Wave Lev, Masia和Terry Wave Lev, 以及Masia和Doorn之间的爱情,可笑的是,没有一对恋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而Shamlayv呢,通常都是把注意力放在戏剧上,或者是他养的牲畜上,还有就是关注于生活中细微的小事。此时,契诃夫仿佛是一位看客,他站在别处观看别人的故事。他觉得“生活是乏味的”[7]“所有人都活的愁云惨雾……人生不过就是由丑陋,烦恼以及平庸所构成,相互交叠,接连而至……”[8]。这是契诃夫眼里的世界和生活,渐渐转向平庸

没有好想法的话 一般先要把他的作品都读一读啊 还有一点就是要读一读其他作家关于契诃夫的文章 这样可以从名家的角度看看契诃夫

契丹基因研究论文

在辽国灭亡之后,契丹族是到了西北地区 ,契丹族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为了金国的臣民 ;在最后的时候,契丹人又与汉人融合在了一起,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同化他们的身份已经完全汉化了。

关于辽朝灭亡后契丹族去哪儿的问题在史学界里面有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契丹族彻底灭亡了,当时辽国与英国的战争中辽国战败,几十万的契丹士兵死于战乱,剩下的契丹人归顺金国,并分散在金国的各地,与其他民族相融合,现在已经找不到契丹的族群了。

第二种观点认为除了战死的契丹士兵之外,还有不少契丹人在辽国灭亡后依旧在原来的地方生活,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赤峰通辽一带,因为当时已经是金国的统治,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契丹的文化和习俗从而接受金国统治,他们与蒙古人生活在一起,又随着历史变迁,他们已经跟蒙古族彻底的融合在一起。蒙古国曾经研究过自己的基因发现他们的基因和契丹族的基因非常相似。其实关于基因这个说法,我国确实做过关于契丹的基因研究,发现现在的斡尔族与契丹最为接近。

第三种观点是认为有一部分契丹族融入满族,现在满族的伊拉氏和舒穆禄氏就是来源契丹的两大姓氏耶律氏和萧氏。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过人口普查,发现云南有一批自称是契丹后裔,但是他们在上报民族的时候,因为但是没有契丹族所以不好上报,后来他们觉得历史上与他们与现在满族最接近,所以报的满族。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三种说法都与历史的民族大融合有关,总的来说契丹族其实没有消失,它只是融入了其他的民族,变成了契丹人的后代。契丹人的后代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就是历史上的老舍先生。但是资料记载老舍先生是满族人,他的满族姓氏是舒穆禄氏,舒穆禄氏这个姓氏来源于石抹氏,辽朝灭亡后,契丹大姓萧氏改为石抹氏,由此可见,舒穆禄氏是典型的契丹姓氏,老舍先生确实是契丹族的后人。

关于契丹族的去向并没有具体的历史文字记载,所以至今为止契丹族的去向在史学界里没有一个定论,只能靠口述相传历史了。

达斡尔族与契丹人基因序列相似度很高,也就是说契丹消失的150万人应该就是改名换姓隐居起来了。

契丹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被其他民族代替了,而且这个族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和其他的种族进行了通婚,所以就彻底消失了。

契丹人收继婚研究论文

契丹族明文规定贵族不能与平民通婚,导致契丹内部出现近亲结婚的乱象,有悖于人伦,经常会出现表兄妹联姻、姑侄配等乱象,这种方式生下来的孩子患病几率相当高。

一、契丹、女真等东北各族在东北各族中,以契丹与女真最具代表性,两者的婚姻制度与习俗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一)契丹辽朝建立前,契丹实行群婚与外婚(注:参看向南、杨若薇《论契丹族的婚姻制度》,载《历史研究》,1980(1); 程妮娜《契丹婚制婚俗探析》,载《社会科学战线》,1992(1)。)。《隋书》卷84 《北狄传》称:契丹“其俗淫”。所谓“淫”,换言之,即群婚。契丹“婚嫁不拘地里”(注: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3《族姓原始》。),并有此一说:“同姓可结交,异姓可结婚。”(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 》。)婚姻对象是否在本部落不受限制,但应在本氏族外。《东斋记事》卷5 载,“契丹之先,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八男子”,从而形成契丹八部落。传说中的这对契丹始祖,其住地相距甚远,不仅不同氏族,而且不同部落,可见契丹早已实行外婚制。辽朝建立后,辽太祖及其后继者就婚姻问题颁布过一系列法令。《契丹国志》卷23《族姓原始》对这些法令有简要概括:“番法,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族之人通婚;或诸部族彼此相婚嫁,不拘此限。”其主要内容有三:(1)实行王族、后族两姓世婚制,并且不计辈分, 以致表亲联姻、辈分混乱的现象较普遍。如太祖淳钦皇后之弟萧室鲁娶淳钦皇后之女为妻,系舅舅与外甥女结为夫妻;世宗是太祖淳钦皇后之孙,其怀节皇后竟是淳钦皇后胞弟阿古只之女,系外甥与姨姨成为配偶。(2)王族、后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由皇帝决定,不一概禁止。 圣宗在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规定王族显贵“不得与卑小帐族为婚,凡嫁娶,必奏而后行”(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 《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辽朝推行和亲政策,和亲高丽、大食、回鹘各1起、吐蕃2起。西夏更是其主要和亲对象,多达3起。(3)对于民间族际通婚,朝廷一般不干预。余靖《武溪集》卷 18《契丹官仪》称:“四姓杂居,旧不通婚。谋臣韩绍芳献议,乃许婚焉。”所谓“四姓”,专指契丹、奚、汉、渤海四族,泛指辽朝辖区各族。会同三年(公元940年),太宗“诏契丹授汉官者从汉仪, 听与汉人婚姻”(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 《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其实并不限于授汉官者。道宗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六月,下令“禁边民与蕃部为婚”(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太宗纪下》,卷25《 道宗纪五》。)。 时值辽朝末年,禁令难以执行。辽朝建立后,虽实行聘娶婚,但仍有群婚制残留,以下两种现象即是其例证。(1)叔接嫂。哥哥死后,弟弟有权利和义务接续其嫂子为妻, 又称收继或转房。《辽史》卷65《公主表》载,道宗第二女乣里丈夫死后,夫弟讹都斡依照习俗,将收继乣里为妻。讹都斡不久因犯法被处死,此事未遂。圣宗定要耶律宗政收继其继母秦晋国王妃,宗政“辞以违卜,不即奉诏”(注:《全辽文》卷7《耶律宗政墓志铭并引》, 卷9。)。秦晋国王妃死时,仍以夫妻名义,与宗政合葬。(2)妹续姊。群婚时代,兄弟共妻,姊妹亦共夫。 辽朝建立之初,演变为“姊亡妹续之法”,即丈夫在妻子死后必须娶妻子的未婚姊妹。《辽史》卷4《太宗本纪下》载,会同三年(公元940年)十一月,太宗“除姊亡妹续之法”。然而这一习俗并未消亡。由《萧仅墓志铭》(注:《阜新发现辽代萧仅墓志铭》,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7 (2)。)可知,他的两位夫人系亲姊妹。《萧裕鲁墓志铭》(注:《全辽文》卷7《耶律宗政墓志铭并引》,卷9。)载,他在其第二位夫人死后,娶夫人之妹为妻。当时有姊妹共夫利于生子之说,道宗将萧思坦立为皇后,又把其妹妹斡特懒纳入宫中。天祚帝的皇后萧夺里懒与元妃萧贵哥也是亲姊妹。(二)女真女真群婚时代的情形,现存文献缺乏记载。《金史》卷1 《世纪》载,函普来自高丽,留居完颜部。完颜部“两族交恶,哄斗不能解”。函普应邀“为部人解此怨,使两族不相杀”,因而“部众信服之,谢以青牛一,并许归六十之妇”。 (注:“六十之妇”, 《三朝北盟会编》卷18引苗耀《神麓记》作“室女年四十余”,比较接近事实。)函普“以青牛为聘礼而纳之,并得其赀产”。此后生下二男一女,遂为完颜部人,并被尊为始祖。可见当时妻从夫居,世系及财产继承均以父系计算,一夫一妻制已确立。夫妻之间有固定称谓:“夫谓妻为萨萨,妻谓夫为爱根。”(注:《金志·婚姻》。)女真实行氏族外婚制,本氏族外,同姓也可婚配。金朝建立后,才加以禁止。天辅元年(公元1117年)五月,太祖“诏自收宁江州以后,同姓为婚者,杖而离之”(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四月, 太宗诏“合苏馆诸部与新附人民,其在降附之后,同姓为婚者,离之”(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所谓“合苏馆诸部”,即熟女真。 这两道诏令表明此前同姓为婚相当普遍。下面四种女真婚俗,系群婚制残留,但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烙印。(注:参看宋德金《金代的生活、婚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收继婚。《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金志·婚姻》说:“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如颇刺淑在胞弟劾者死后,娶弟媳加古氏为妻;熙宗在胞弟常胜死后,将弟媳撒卯纳入宫中,并准备立为皇后;睿宗死后,贞懿皇后李氏不肯听人收继,只得削发为尼。收继婚的盛行是造成一夫多妻较普遍的因素之一。范成大《揽辔录》称:“虏宫内多宠,其最贵者有元德淑丽温恭慧明等十妃。臣下亦娶数妻,多少视官品,以先后聘为序。民惟得一妻。”这一婚俗影响到包括汉族在内的金朝辖区各族,世宗在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正月规定:“汉人、渤海兄弟之妻,以礼续婚者,听。”(注:《金史》卷2 《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2)放偷日。《虏廷事实·放偷》载, 女真把每年正月十六日定为放偷日,“俗以为常,官亦不能禁。”那天夜里,既偷财物,又劫闺女。“室女随其家出游,或家在僻静处,为男子劫去。”一月后,男子“方告其父母,以财礼聘之”。往往并不是劫,而是自由结合,早已私订终身。《松漠记闻》卷上称:“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这虽属群婚制的遗存,但“是日人皆严备”,人们对私有财产如此重视,表明个体家庭已形成。(3)抢掠婚。乌萨扎部美女罢敌悔被蜀束水人抢去,生二女, 取名达回、滓赛。完颜部勇、贤二石鲁率部众,攻取其赀产,并将达回、滓赛姊妹劫回,各纳其一为妾。此部落男子劫掠彼部落女子为妻,具有明显的群婚痕迹。劫掠女子与攻取赀产同时进行,抢来的女子属于一个固定的男子,并且不是做妻,而是做妾,这又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的时代烙印。(4)隶役婚。《金志·婚姻》载,举行婚礼时, “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成婚以后,“婿留于妇家执仆隶役,虽行酒食皆躬亲之,三年然后以妇归。”这一习俗颇有女尊男卑的意味,分明是母权制的残留。但私有制已形成,男子在女家服役三年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以此补偿女家养育女儿的辛劳与花费。金朝建立后,出于政治需要,女真统治者在婚姻方面有两大举措:(1)鼓励族际婚。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 为防备金朝境内的契丹人与西辽相呼应,起而反抗女真贵族,世宗下诏鼓励契丹人“与女真(即女真)人相为婚姻”,并把这称为“长久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 为了缓和移居中原的女真屯田户与当地汉族人民的矛盾,尚书省提出建议:“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为国家长久安宁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 《西夏传赞》。 )章宗当即予以批准。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十一月,章宗下诏重申:“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 《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2)实行世婚制。《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国朝故事, 皆徒单、唐括、蒲察、拿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金史》卷120 《世戚传赞》也说:“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金朝“昏因有恒族”,推行世婚制度,以便“贵贱等威有别”。(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 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由徒单等九姓与完颜氏所组成的世婚集团,其实便是金朝的最高统治集团。至于社会中下层,择偶及婚恋形式均较为自由。《三朝北盟会编》卷3引《女真传》载,年届婚龄的女真姑娘“行歌于途。其歌也, 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指腹为婚在女真人中尤其盛行,《松漠记闻》卷上称:“金国旧俗,多指腹为昏姻。既长,虽贵贱殊隔,亦不可渝。”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室韦实行隶役婚:“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亲迎其妇。役日已满,女家分其财物,夫妇同车而载,鼓舞共归。”(注:《旧唐书》卷199下《室韦传》。 )并盛行偷劫婚:“婚嫁两家相许,婿盗妇去,然后行聘礼。”其实“盗”以男女“相许”为前提,是一种自由结合的形式。其“妇人不再嫁”,并非出于贞节观念,而是因为迷信,“以为死人妻,难共居也。”(注:方凤:《夷俗考·北》。)二、党项、吐蕃等西北各族在西北各族中,党项与吐蕃虽然联系紧密,但其婚姻制度与习俗自有其特色。(一)党项党项“不婚同姓”。“同姓”即同一氏族,氏族内婚姻早已被严禁。党项有两种婚俗,值得重视。(注:参看史金波《西夏文化》,191 ~193页。)(1)收继。《旧唐书》卷198《党项羌传》称:“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淫秽烝亵,诸夷中最为甚,然同姓不婚。”《新唐书》卷221上《党项传》云:“妻其庶母、伯叔母、 兄嫂、子弟妇,惟不娶同姓。”这些记述含有汉族士大夫的偏见,其实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民族早期都曾实行收继婚,其用意在于防止本氏族的人口和财产外流。(2)多妻。宋人说:“蕃戎之俗,诸母众多。 ”(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宋史》卷485《夏国传上》载,党项首领李继迁“连娶豪族”;李德明“娶三姓”;元昊七娶。西夏王族拓跋氏与野利氏等党项豪族结为世婚集团。一夫多妻并不限于上层,《马可波罗行纪》讲到西夏旧境、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地区的情形:“其地之人娶妻致有三十。否则视其资力,娶妻之数惟意所欲。然第一妻之地位为最尊。诸妻中有不善者得出之,别娶一人。男子得娶从姊妹,或其父已纳之妇女为妻。然从不娶其生母。”(注:冯承钓译:《马可波罗行纪》,208~209页,商务印书馆,1936。)“娶从姊妹”之说有误,与党项风俗不符。党项迁居西北特别是西夏王朝建立后,婚姻观念与习俗有所变化。西夏号称“崇尚儒术”(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 《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并反映在婚姻关系上。如称结婚为男娶:“此者男娶也,结婚为之谓”,认为结婚意味着女子依附于男子。基于这一观念,党项盛行买卖婚。《文海》中有“婚价”一词并解释道:“结婚取女价,向亲属、叔、舅馈物之谓。”丈夫要求妻子单方面保持贞洁,《文海》对“杂种”一词有解释:“此者妇人处他人已往而生儿子,则故杂种之谓。”(注:《文海汉文译本》19·272,7·151,67·222,见史金波等《文海研究》,421、401、4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元昊就有这种观念,其妻米母氏“生一子,以类他人。杀之”。民族习俗毕竟具有稳定性,直到西夏建立后,党项婚姻性爱仍比较自由。《友会丛谈》卷下载,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一带的党项“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之不问。情之至者,必相挈奔于山岩掩映之处,并首而卧”。(二)吐蕃吐蕃民间一妻多夫,兄弟共妻。这一婚俗与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有关,并具有防止家族财产分散、避免妯娌相争、减少生育等用意。吐蕃还有两种婚俗引人注目。(1)僧人广置妻室。吐蕃这时处于佛教后弘时期,戒律废弛。 “其人知佛而不知戒,口腹纵而晕酣不厌。 ”(注:《陇右金石录》卷3《广仁禅院碑》。)僧人骄奢淫逸,公开娶妻生子。如担任唃厮啰政权论逋即相的僧人李立僧“娶蕃部十八人为妻”(注:《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7。)。(2)贵族一夫多妻。《宋史》卷492《吐蕃传》载,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有三妻。其子董毡的妻子除辽朝公主而外,另有二妻。在唃厮啰曾孙陇拶的妻子当中,有辽朝、西夏、回鹘三个政权的公主。吐蕃首领一夫多妻与其部众一妻多夫形成鲜明对照。当时居住在西北的回鹘对于族际婚无禁忌,其通婚对象除吐蕃外,还有辽朝。《辽史》卷70《属国表》载,兴宗以公主嫁阿萨兰回鹘即高昌回鹘王。当时回鹘上层受汉族婚俗影响,实行聘娶婚,因而唃厮啰 “欲娶可汗女而无聘财”,甘州回鹘可汗“不许”。(注:《宋史》卷490《回鹘传》。)至于中下层,保持原始婚俗较多。如从妻居, 回鹘男子婚后住妻家,生孩子后,才夫妻双双落户夫家。《松漠记闻》卷上载,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一带的回鹘“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可见回鹘女子婚前性爱较自由,婚后则受限制。“既嫁则加毡帽”(注:《文献通考》卷347 《四裔考二十四·回纥》。),以此作为标志。(3)抢掠婚。乌萨扎部美女罢敌悔被蜀束水人抢去,生二女, 取名达回、滓赛。完颜部勇、贤二石鲁率部众,攻取其赀产,并将达回、滓赛姊妹劫回,各纳其一为妾。此部落男子劫掠彼部落女子为妻,具有明显的群婚痕迹。劫掠女子与攻取赀产同时进行,抢来的女子属于一个固定的男子,并且不是做妻,而是做妾,这又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的时代烙印。(4)隶役婚。《金志·婚姻》载,举行婚礼时, “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成婚以后,“婿留于妇家执仆隶役,虽行酒食皆躬亲之,三年然后以妇归。”这一习俗颇有女尊男卑的意味,分明是母权制的残留。但私有制已形成,男子在女家服役三年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以此补偿女家养育女儿的辛劳与花费。金朝建立后,出于政治需要,女真统治者在婚姻方面有两大举措:(1)鼓励族际婚。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 为防备金朝境内的契丹人与西辽相呼应,起而反抗女真贵族,世宗下诏鼓励契丹人“与女真(即女真)人相为婚姻”,并把这称为“长久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 为了缓和移居中原的女真屯田户与当地汉族人民的矛盾,尚书省提出建议:“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为国家长久安宁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 《西夏传赞》。 )章宗当即予以批准。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十一月,章宗下诏重申:“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 《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2)实行世婚制。《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国朝故事, 皆徒单、唐括、蒲察、拿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金史》卷120 《世戚传赞》也说:“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金朝“昏因有恒族”,推行世婚制度,以便“贵贱等威有别”。(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 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由徒单等九姓与完颜氏所组成的世婚集团,其实便是金朝的最高统治集团。至于社会中下层,择偶及婚恋形式均较为自由。《三朝北盟会编》卷3引《女真传》载,年届婚龄的女真姑娘“行歌于途。其歌也, 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指腹为婚在女真人中尤其盛行,《松漠记闻》卷上称:“金国旧俗,多指腹为昏姻。既长,虽贵贱殊隔,亦不可渝。”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室韦实行隶役婚:“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亲迎其妇。役日已满,女家分其财物,夫妇同车而载,鼓舞共归。”(注:《旧唐书》卷199下《室韦传》。 )并盛行偷劫婚:“婚嫁两家相许,婿盗妇去,然后行聘礼。”其实“盗”以男女“相许”为前提,是一种自由结合的形式。其“妇人不再嫁”,并非出于贞节观念,而是因为迷信,“以为死人妻,难共居也。”(注:方凤:《夷俗考·北》。)二、党项、吐蕃等西北各族在西北各族中,党项与吐蕃虽然联系紧密,但其婚姻制度与习俗自有其特色。(一)党项党项“不婚同姓”。“同姓”即同一氏族,氏族内婚姻早已被严禁。党项有两种婚俗,值得重视。(注:参看史金波《西夏文化》,191 ~193页。)(1)收继。《旧唐书》卷198《党项羌传》称:“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淫秽烝亵,诸夷中最为甚,然同姓不婚。”《新唐书》卷221上《党项传》云:“妻其庶母、伯叔母、 兄嫂、子弟妇,惟不娶同姓。”这些记述含有汉族士大夫的偏见,其实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民族早期都曾实行收继婚,其用意在于防止本氏族的人口和财产外流。(2)多妻。宋人说:“蕃戎之俗,诸母众多。 ”(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宋史》卷485《夏国传上》载,党项首领李继迁“连娶豪族”;李德明“娶三姓”;元昊七娶。西夏王族拓跋氏与野利氏等党项豪族结为世婚集团。一夫多妻并不限于上层,《马可波罗行纪》讲到西夏旧境、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地区的情形:“其地之人娶妻致有三十。否则视其资力,娶妻之数惟意所欲。然第一妻之地位为最尊。诸妻中有不善者得出之,别娶一人。男子得娶从姊妹,或其父已纳之妇女为妻。然从不娶其生母。”(注:冯承钓译:《马可波罗行纪》,208~209页,商务印书馆,1936。)“娶从姊妹”之说有误,与党项风俗不符。党项迁居西北特别是西夏王朝建立后,婚姻观念与习俗有所变化。西夏号称“崇尚儒术”(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 《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并反映在婚姻关系上。如称结婚为男娶:“此者男娶也,结婚为之谓”,认为结婚意味着女子依附于男子。基于这一观念,党项盛行买卖婚。《文海》中有“婚价”一词并解释道:“结婚取女价,向亲属、叔、舅馈物之谓。”丈夫要求妻子单方面保持贞洁,《文海》对“杂种”一词有解释:“此者妇人处他人已往而生儿子,则故杂种之谓。”(注:《文海汉文译本》19·272,7·151,67·222,见史金波等《文海研究》,421、401、4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元昊就有这种观念,其妻米母氏“生一子,以类他人。杀之”。民族习俗毕竟具有稳定性,直到西夏建立后,党项婚姻性爱仍比较自由。《友会丛谈》卷下载,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一带的党项“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之不问。情之至者,必相挈奔于山岩掩映之处,并首而卧”。(二)吐蕃吐蕃民间一妻多夫,兄弟共妻。这一婚俗与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有关,并具有防止家族财产分散、避免妯娌相争、减少生育等用意。吐蕃还有两种婚俗引人注目。(1)僧人广置妻室。吐蕃这时处于佛教后弘时期,戒律废弛。 “其人知佛而不知戒,口腹纵而晕酣不厌。 ”(注:《陇右金石录》卷3《广仁禅院碑》。)僧人骄奢淫逸,公开娶妻生子。如担任唃厮啰政权论逋即相的僧人李立僧“娶蕃部十八人为妻”(注:《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7。)。(2)贵族一夫多妻。《宋史》卷492《吐蕃传》载,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有三妻。其子董毡的妻子除辽朝公主而外,另有二妻。在唃厮啰曾孙陇拶的妻子当中,有辽朝、西夏、回鹘三个政权的公主。吐蕃首领一夫多妻与其部众一妻多夫形成鲜明对照。当时居住在西北的回鹘对于族际婚无禁忌,其通婚对象除吐蕃外,还有辽朝。《辽史》卷70《属国表》载,兴宗以公主嫁阿萨兰回鹘即高昌回鹘王。当时回鹘上层受汉族婚俗影响,实行聘娶婚,因而唃厮啰 “欲娶可汗女而无聘财”,甘州回鹘可汗“不许”。(注:《宋史》卷490《回鹘传》。)至于中下层,保持原始婚俗较多。如从妻居, 回鹘男子婚后住妻家,生孩子后,才夫妻双双落户夫家。《松漠记闻》卷上载,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一带的回鹘“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可见回鹘女子婚前性爱较自由,婚后则受限制。“既嫁则加毡帽”(注:《文献通考》卷347 《四裔考二十四·回纥》。),以此作为标志。

“其数虽同,其物不等”,如何看待金代民族政策下的不平等秩序?想必读者们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的王朝更迭顺序一一定都是十分熟悉的,然而,我们平时一般记忆和背诵的主要是在历史上实现了统一的王朝的更迭顺序,而往往忽略了那些没有实现统一的王朝。最为明显的便是宋代,我们在记忆中往往将宋代作为统一的王朝来进行记忆,但实际上,宋代并不是当时唯一存在的政权,辽、金、西夏等政权都曾经与宋代并立,并且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传统上属于中原地区的土地。到了南宋时期,这一问题就更加明显了,南宋实际上已经不能算作是统一的王朝了,因为南宋的统治疆域已经被压缩到了淮河以南,远远小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南宋时期的地理一览图这样一来,讨论辽、金、西夏等政权便非常重要了,因为这些政权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在统治疆域上都已经对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能将之单纯地作为一种域外的少数民族政权来看待,而应该将之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本文所讨论的金朝,其范围不仅包括了今天的东北地区以及传统上所说的燕云十六州,后来还包括了淮河以北的许多地区,可以说其统治疆域已经深入中原地区,而且统治了大量的汉族人口,其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由于有大量的汉人生活在金朝的统治下,并且除了汉人之外还有其它民族的人口同样居于金朝的统治下,因此讨论金代的民族政策便有了意义。本文希望通过简单的介绍,令读者对金代的民族政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清楚汉人在金代统治下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大概是如何的。金人在视察中的场景图金代的民族等级金代与后来的元代一样,在王朝内部都有着明确的民族等级划分,稍有不同的是,元代是以法律的形式向这种民族等级划分规定下来,而金代则主要是留存于君主的谕令之中,这也就意味着,由于君主的统治风格不同,有的君主可能会强调这种民族等级,而在有的君主统治之下,这种民族之间的等级划分则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无论怎样,金代的民族等级划分是一直存在的。金代的民族等级与元代的类似,汉人以及所谓的南人都是处于最低的两个等级。金代所指的汉人是原本居住于辽朝统治的范围内的汉人,由于这些汉人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感到习惯,其生活习惯也已经与少数民族比较相似,因此相比之下更加受到金人统治者的信任。当时有宋人记载了他在北方地区所见到的汉人,认为这些汉人已经与少数民族没有什么区别,民族文化间的融合十分明显:"人物衣装,又非河北,北男子多露头,妇人多耆婆。把车人云:'只过白沟,都是北人,人便别也。'"而南人则是原来居住在北宋统治范围内的汉人,他们对于金代的统治认同感并不高,因此特别受到歧视对待。金人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而位于金代民族中最高等级的,自然就是金代的统治民族女真族。金代的统治者特别强调女真民族的本位意识,认为由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朝是中华王朝正统的继承者。而为了强调这一点,金代的统治者特别忌讳汉人将女真族视为或称为外来的统治者,而要求汉人将女真人视为中华正统的继承者。金代统治者就曾颁布过诏令,严厉禁止金朝的子民将女真族人称为"蕃",而"蕃"正是汉人常用来称呼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禁称本朝人及本朝言语为'蕃',违者杖之"。而为了巩固女真族的最高地位,金代的统治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给予女真族人以优待。例如,在政治上,女真族人为官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其它民族,《金史》中记载了金明昌四年的全国官员人数:"见在官万一千四百九十九,内女直四千七百五员,汉人六千七百九十四员"。《金史》封面图虽然汉族官员的人数看似比女真官员要多,但女真民族的人口在当时的金朝疆域内只占14%左右,而在官员中所占的比例则占到了40%左右,其比例可以说是要远远地高于其它民族。而在这些官员之中,女真族官员中的高官人数也要远远高于其它民族的官员。不仅如此,女真族官员的升迁之路也要比其它民族的官员更加迅速。总而言之,金代统治者采用了各种方法以确保女真民族在金朝内部的最高地位。在女真族之后的民族则是渤海族与契丹,而渤海族的地位又要高于契丹,仅次于女真族。渤海族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渤海族与女真族族源相同,两个民族来源于相同的祖先。因此,女真族的统治者一直将渤海族视为亲人。而渤海族在原来的辽朝统治下又受尽民族歧视,因而在女真族起兵反辽之后,渤海族也很快加入了女真族,两个民族之间建立了共同的反辽同盟。这样一来,渤海族便在金朝建立之后获得了优越的待遇。女真族人物形象金朝的民族政策有了这样的民族等级,金朝自然要实行相应的民族政策,而这种民族政策的根本目的便是为了维护这种不平等的民族等级,而其主要针对人群则自然是人数众多的汉族。这种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不论是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还是在汉族官员的政治生活中,都贯穿着这种民族不平等的政策。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感触最深的应当是金代统治者强迫其改变服饰风格,并且需要剪掉原有的长发。这种政策一方面是为了使广大百姓遵守新王朝的规范秩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建立新的王朝认同,放弃过去对宋朝的效忠。在金代的天会四年,金朝就发布了第一个要求汉人改变风俗的命令:"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犯,即是心怀旧国,当正典刑"。由此可见,金代的统治者是将服饰问题与民众的效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有人不愿遵守新的服饰规定,则将被视为仍然效忠宋朝,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金人的民族服饰而在政治生活中,首先在科举考试中,金朝便实行了区别对待的政策,甚至在长期居住在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北方汉人与原来居住在宋朝统治下的南方汉人之间也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所谓的"北人",也就是长期居住在北方的汉人只需要考一场诗赋即可,而所谓的"南人",即原来居住在宋朝疆域内的汉人则需要考三场,考试的内容要远远多于北方的汉人。不仅如此,在录取比例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北方汉人中有百分之六十可以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录取,而南方汉人则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录取率,差距十分悬殊。而在具体的政治、军事事务中,即便是所谓的北方汉人也会受到区别的对待,难以掌握到实际的权力,这实际上就体现出金代统治者对于汉族深切的防范心理。《燕云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兵权、钱谷,先用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汉儿虽刘彦宗、郭药师亦无兵权"。这里所谓的"汉儿"实际上就是北方的汉人,但这些汉人依然难以得到实际的兵权。即便是在金代朝廷的赏赐中,也存在这样的区别对待,在金代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自粘罕以下至于步卒,分朝廷所赐之绢,人得五十有五疋。……其数虽同,其物不等,金人得锦,渤海得绫,契丹得绢织之类,而九州所得者杂色而已"。这些实际上只是金代民族政策的一些方面,这种民族政策是贯穿于各个方面的,包括在税收中金代统治者针对不同民族亦有区别对待。可以说,这种区别对待的民族政策已经成为金代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骁勇善战的金人将领结语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代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充满着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贯穿于金朝的各个方面,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可以看出这种不平等的影子。金代以及随后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之所以要实行这种不平等的政策,实际上是出于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于汉族庞大的人口以及汉族士人的数量众多,导致少数民族统治者在统治过程中不得不任用汉族士人,并且将汉族人口视作其统治的主体;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担心庞大的汉族人口以及汉族士人会最终颠覆其政权,损害其民族的优先地位,因此又必须对汉族人口实行防范。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作用下,导致了这种政策的产生。这种不平等的政策自然是负面的,但同时也有着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对于这种历史上的政策,不能一味地在道德上持批判态度,而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才能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这段历史展开分析。

契丹婚俗规定贵族平民不能通婚,而且贵族是两姓通婚,所以内部就出现表亲联姻,甥舅、表姑侄婚配是很普遍的,辈分混乱。

  • 索引序列
  • 论文研究契机
  • 契科夫研究论文
  • 契诃夫研究论文
  • 契丹基因研究论文
  • 契丹人收继婚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