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 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下面我通过本论文为大家介绍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论文摘要: 新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新媒体营销的优势,把握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对营销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 新媒体;新媒体营销;微博;微信;客户端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工具不断的增加以及迭代更新,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交活动已离不开新媒体,包括微博、QQ、微信等等,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移动用户不管有事没事,每天都会习惯性地打开那些社交工具,可见,用户对新媒体工具的依赖正是营销者看中的一大客户群。由此,每个聪明的营销者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肥腻的市场,做移动互联网的营销首选新媒体是再正确不过,哪怕最初只是以社交为目的,通过这些平台去认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主动关注你,这也将是营销资源的累积。
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在1967年就被提出了,那个时候新浪、腾讯还没有博客、微博,更没有微信,百度正准备上市,优酷土豆还没成立……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当前,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多样化及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客户端成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营销是在新媒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这种渠道开展的营销活动。
传统的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或者叫到达率),在报刊杂志上的体现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的体现就是收视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
与传统的营销相比,新媒体的营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仅能够精确的获取访问量,甚至能够收集整理出访问的来源、访问的时间、受众的年龄、地域、以及生活、消费习惯等等。这样比传统营销更精准、更有效、更节省时间。而且事实表明,采用新媒体营销将会使企业能够由单极向多极发展,选择更多;企业更有效收集客户资料,针对目标客户营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快更好的进行企业品牌宣传。
总的来说,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2 新媒体营销的优势
信息公开透明
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一则轰动的消息又或者一篇有趣的内容在社交圈中分享出去,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他们会选择主动转发和传播,不但成本小,而且营销效果好。
在此之前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所发布的信息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若你只是一个普通企业或者营销者,本来就没有基本的公信力度,如果一开始就在为做营销而做内容得话,所谓的广告不断刷屏,你的用户也将拒而远之。因此,做好内容是关键,让用户自然地认可和接受,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主动去关注你,营销效果也就水到渠成。
另外,抓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机会,以关注热门事件刺激营销内容的传播为例子,最常见的是事件营销。就如前几天发生的.“优衣库试衣间”事件,短短的时间内引发的转载量已达数亿,可见新媒体营销的力量,这种借势营销的方式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对于一些不那么正当的炒作或者是营销策划,在达到营销效果的同时也担负着一定的风险,炒得好便是营销,炒的不好将会自毁,在善于创造的同时更要量力而行。
用户目标精准
在新媒体平台上,营销者可根据用户的资料信息、发布内容和显示出来的地理位置判断哪些是自己的目标用户,对于用户的喜好,兴趣方向一目了然,从而可加强对这部分用户的有可能关注的内容进行分享,当他们需要的时候也就会自动找上门。
假设你的营销产品是关于旅游业的,在你的社交圈中,多多关注那些经常晒旅游照片,各种吃喝玩乐内容分享的用户,研究他们的需求方向,分析得出他们的购买力,对于自身产品的定位定价都有一定的帮助,适时营销,必然会有收获。
用户互动性强
新媒体最初是以社交互动为主要目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发展成营销。以微信微博平台为代表,营销性质最强烈,对于发布的每一篇内容,用户可通过点赞评论给予商家一种反馈,在获得这种信息之后,营销者便可对自己的营销方式作出调整,可见,每一次互动都可看作是营销的成果。
当然,除了商家不愿错失新媒体的营销机会以外,新媒体也不愿错失给商家带来营销的机会,QQ近期新增的公众号服务功能,也是为营销而生,起初QQ只有空间、邮件、群消息推送可称为营销途径,局限性较大造成用户对营销的反感,如今开启公众号,将营销更加正规化。
3 新媒体营销的方式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发布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微信营销
微信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方式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精准推送信息的同时更能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基于微信的种种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客户服务营销也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兴营销渠道。微博的天然特性更适合品牌传播,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微博的传播广度和速度惊人,但是传播深度及互动深度不及微信。微博好比一个人下面有几万人听众的演讲场合,更有广度,而微信好比两个好友冬日下午在茶楼泡上一壶普洱茶席地而坐,更有深度。
APP客户端营销
APP营销即应用程序营销,是指通过定制手机软件、SNS及社区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称,其中APP亦即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而当前的APP营销多指第三方智能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营销。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APP客户端,这宣示着中国的移动营销时代已经“燎原”。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的时代背景下,营销企业必须适应新的传播时代,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对广告进行精准有效的投放,从而使广告发挥更大的传播效果。
3 态度
互联网与其他营销手段之间的影响非常强烈。Brigitte Muller和Jean-Louis Chandon 在2004年6月出版的《营销传播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消费者在访问某品牌网站后将更倾向于对该品牌产生正面联想。
信任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研究。Hong-Youl Ha在《产品及品牌管理期刊》(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2004年版中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信任度问题。他指出,在互联网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信任建设策略都能发挥作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品牌名称、口碑、消费者上网经验以及广告信息质量,这些因素都对建立品牌信任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只有当这六个因素同时具备时,才能够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互动性
Wendy Macias在2003年秋季版的《当今热点与广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 Research in Advertising)发表文章,研究网站的互动程度对消费者理解网站内容的影响。经过研究,她指出,越高的互动程度越有利于消费者理解网站的内容。
娱乐性
Arthur Raney, Laura Arpan, Kartik Pashupati 和 Dale Brill在2003年秋季版的《互动营销期刊》(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上发表文章,考察了网站上娱乐和互动内容的效果。研究表明,娱乐元素中加入更多的品牌特征,将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回忆度。此外,网站越有趣,消费者再次访问的机会也就越大。
正当互联网通过电脑不断延伸的同时,手机也逐渐成为营销者建立品牌资产的一项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你去知网上看撒 上面好多论文的
创新问题,我知道更完整的说明了
给你2篇:(第一篇):什么是广告?从字面儿上来讲,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广告就随着商品的交换而诞生了,商品交换最初是从摆地滩儿开始的,商品的主人用一张纸写上自已商品的名称、功能、功效、价格等信息,以招睐顾客,就算是一则商品广告了。江湖郎中手举一杆幡,上书“赛华陀”,走乡串户,算是广告;算命先生手持一面旗,上书“活神仙”,走街串巷,算是广告;衣衫滥缕的小女孩儿头上插一根稻草标,出卖自己,也算是广告。 还有的艺人,肩扛一条长板凳,满街行走,口中吆喝着“磨剪子罗,镪菜刀!”,也算是广告;大街小巷的酒店、客栈门前的“晃子”也算是广告。 现代的,报纸、杂志上刊登的图文并貌的“商品信息”是广告;广播电台上昼夜不停,循环播放的“好消息……”是广告;高楼大厦上的彩色招牌、巨幅广告牌、灯箱、霓红灯、射灯看板等等都是广告。 而电视台上播放的多媒体视频节目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广告;互联网上展示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网页则是覆盖面最广、作用时间最长、最经济高效的广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科技手段的更新,广告的形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要给“广告”定义一个准确的概念确实很困难。 简单的说,“广告”是由广告主通过付费取得可控制形式的非个体传播,以劝说的方式向目标市场推销产品、服务或观念的工作。 广告创意,对于广告人来说是最具挑战,最兴奋,也最刺激的事情。虽然许多人都认为广告创意是广告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是“将广告赋予精神和生命”的环节,但却很少有人能对广告创意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广告策划的程序 广告策划作为一种科学的活动,其基本程序可理解为:广告把握自身;通过对广告环境和广告主体的综合分析,进入广告目标分子和广告创意分析;然后进入广告策略分析,包括广告对象,广告媒介,广告形式,广告时机,广告区域等方面的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广告决策,指定具体的广告计划和步骤,方法,措施,并加以实施.在广告决策做出之后,还要通过不断检验广告效果,及时反馈检验结果,来适时地修正广告决策. 重点: 广告策划的作业流程 广告策划的作业流程分为 a. 客户信息阶段: 重点:与客户充分沟通,详细了解,研究客户信息,召开客户说明会,签订合同,成立项目作业小组 b. 作业准备阶段: 重点:确定作业执行进度,小组成员分工,确定调查目标,拟订调查计划并实施,撰写调研分析报告 c. 策划作业阶段:项目小组召开策划策略会议,具体分析市场调研数据,起草广告策划书 d. 广告表现阶段;e. 执行作业阶段 广告要有创意是为了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促进行动既是广告活动发挥效用的三个步骤,也是广告创意展现其独特魅力三个要点 1、吸引消费者注意 2、保持消费者兴趣 3、使进消费者行动 一个成功的创意应该具备1、创意必须切中主题 ① 什么是广告主题 ② 广告为什么要有主题 ③ 如何使创意切中主题 ⒉ 创意必须易于理解 ① 广告信息的传播模式 ② 广告创意的易读性及可理解性 ③ 广告信息易于理解的“度” ⒊ 创意必须有独创性 ① 何谓创新 ② 怎样才能使创意具有创新性 广告创作中最重要 ,并且将影响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就是广告创意这一环节。它是一个广告创作的开端,并决定了广告其他因素的选择。尽管广告创意需要考虑诸多综合因素,但是它也具有一般创意思维的许多重要特点,比如:它也需要发散性思维,而且这种思维在创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现实的生活中,一个好的创意可以创造出一个经典的广告,可以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广告创意的探讨研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 现如今,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广告理论学者,对于广告创意的关注和研究都是非常的重视,不时有精彩的广告创意以及指导性很强的理论著作出现。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卫军英所著《广告策划创意》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该书不仅从理论的层面上剖析了广告创意的各种要素、要点,而且以精妙的笔调前瞻性地提出了不少能运用在实践中的方法、技巧。不但如此,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也成为广告创意的试验田与战场。 下面就广告创意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展开论述。 一、广告创意定位策略 (一)市场营销决定着广告创意的定位 在社会营销观念已经形成的今天,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不能单单满足部分消费者的一时需要,而应考虑符合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广告创意也必须与之相配合。因而着眼于塑造长远的利益和目标,在内容上体现出对社会的一种真诚地关注,将是现代广告创意的正确方向。 (二)受众的欲求制约着广告创意的策略 广告创意的策略是在创意的内容定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如今广告仅仅作为商品信息诉求的载体已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它必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尽管广告需要达到促销的目标,但并不仅仅为了促销去广而告之,因为广告肩负了重大的社会功能。在策划、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忽略广告作为人们审美和文化艺术形态的独有特性。广告创意的策略必须顺应此种趋势。 二、广告创意过程 广告创意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构成部分,是广告方案成功的基础。这两个部分分别是:①战略,即:消费者想要听些什么;②执行,即:广告应该表现出什么。这两个部分都必须非常出众,而且缺一不可。制定战略是一个漫长、沉闷的推理和发掘的过程,因而是没有捷径可以取得好的战略的。因此战略如果没有对其最重要的对象——消费者加以透彻分析的话,这个战略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即使有一个杰出的创意作品,也挽救不了失败的战略。反之,如果发展出一个理论上非常完美的战略,但却用一种单调、毫无新意的方式去执行,同样也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因为单调的执行方式很可能引不起消费者的注意。 三、广告创意设计要点 成功的广告创意设计主要有以下要点: ① 需要广告创作人员发挥天赋,利用积累的实践经验。 ② 需要广告创作人员摆脱旧的观念,运用联想思维,捕捉灵机一动的思想火花,营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 ③ 需要使其主题新颖、鲜明,品位高尚,意境深厚,视觉表现及文字表达优良。 ④ 需要其表现形式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概念、构想、点子、意想和形象。 ⑤ 需要达到概念的视觉化、感觉的视觉化和情感的视觉化。 ⑥ 需要把握新世纪、新经济目标消费群体,注意世界市场高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 四、广告创意设计法则 (一) 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法则 广告创意作为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知识体系,应该树立“科学为始,艺术为终”的思想观念。所谓“科学为始”,是指广告前期的工作,如营销目标的落实、广告策略的确定、广告对象的选择和生活形态的描绘,以及广告创意概念的得出都是依据科学的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得来的。所谓“艺术为终”,就是将广告的诉求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可能创作出吸引消费者的广告。杰出的广告创意不是夸大,也不是虚饰,而是要竭尽创意人员的智慧使广告信息单纯化、清晰化、戏剧化,使它在消费者脑中留下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策划人与消费者互动的法则 在进行广告创意中,策划人必须深入社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确定一个创意的概念,强化广告与消费者的“互动性”。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是通过对广告创意的满意度、对广告宣传商品的选择性来参与广告活动的。因此,优秀的广告作品既能导致促销,又受到广告界、消费者和广告客户的广泛好评。 (三) 技术独特性法则 依据国际惯例,广告创意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应该具有创造性。并且广告是一种充分运用想象力、直觉力、洞察力,以任何一种有效的方式,以全身心的智慧和思维来进行说服和说明的过程。因此,广告创意是广告诸要素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劳动,广告创意最终的劳动成果应该具有独创性、独特性。或者是创意思想的独特,或者是表现手法的独特,或者是传播方式的独特,或者是销售主题的独特。总之,必须要有一个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主题。 (四) 市场实效性法则 所谓实效性,就是能带来现实的广告效果,能给广告主带来实际的收益。广告创意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去说服。广告创意是与广告的目的和主题相一致的,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让想象力漫无目的。创意人利用他的想象力,挖掘他的想象力,使他的主题或他解决传达的信息更生动、更可信、更有说服力。 (五) 科学合理性法则 广告创作活动充满了不同事物之间、现实与虚幻、真理与荒诞、幽默与讽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碰撞、交融、转化、结合,并且需要发挥策划人的想象力,用最大胆、最异想天开的方法去创造广告精品。但是,广告的本质是一种商品,而商品的属性就决定创意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不是无节制的、荒谬的,它还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分寸。 五、广告创意设计阶段 (一) 准备期 主要是指发现问题、筛选问题以及从中确立准备优先解决的问题的准备阶段。其中,发现问题的准确性、有用性、鲜明性及独特性是关键。只有选准了问题,才能避免盲目性。另外,当选中某一问题后还要进一步从各种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审视,以准确地捕捉适于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准备相关的知识,收集有关的经验,分析有关的事项,创造有关的条件,并预见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后果。这个阶段,往往是心理高度紧张和全神贯注的时期。 (二) 酝酿期 其主要特点是“松弛”下来,使心理状态从紧张的“动态”到解脱式的“静态”,亦即将活动的重点从意识区转向无意识区。这时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一切无意识的障碍,恢复潜意识的自由、舒展的活动状态,促进多样化因素的相互提携、相互渗透、相互合作,使潜意识和有意识的相互作用获得强化。这是孕育灵感和激发顿悟的时期。 (三) 顿悟期 主要是指经过酝酿之后,创造性思路如“柳暗花明”似地豁然开朗。常以突发式的醒悟,偶然性地获得,无中生有式的闪现或戏剧性的巧遇为其表现形式。如果说酝酿期是创造过程中“量”的积累和循序渐进,那么,顿悟期就是创造过程中“质”的突破和循序渐进。顿悟期是创造过程中的质的转折点,使整个创造过程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四) 完善期 在这个阶段,有意识的功能又开始发挥其主导作用,从扩散的思维状态恢复到集中的思维状态。这一阶段需要对最初闪现的出色的思想、崭新的观念、奇异的构思立即捕捉,及时甄别,迅速追踪和抓紧完善。这时,稍微的迟疑和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得而复失的后果。完善期也是论证期,是对创造成果及其价值的鉴定期。包括逻辑上的论证和实践价值的论证。这时还要提出可行的明确解决问题的实践方式或方向,以免使好的创意沦为空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观念与受众的心理欲求的变化发展不仅意味着广告创意者必须从以前的传统的推销商品去满足受众的物质需求的框架中跳出来,而且要求广告创意者必须在新的研究思路的导引下,以一个创造者、艺术家的胸怀与韬略去施展才华,自觉地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广告神话。同时我们也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幅广告救活一个工厂”只是昨天的理想。现代的营销仅有广告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场立体化的整合促销运动,广告在其中只是扮演了自己特有的“沟通”宣传作用。因而,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在“引起注意,增加兴趣”上的功能是肯定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在“加深理解,促进购买”上其作用则是相当有限的。这是对以前的广告只强调增大物质实用价值而忽视其精神审美价值的一种拨正;在当前,则是对广告的本质与价值的一种回归。 (第二篇):广告策划书,又称广告企划,是在市场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广告整体活动或某一方面活动的预先设想和策划。广告策划书把在广告活动中所要采取的一切部署都列出来,指示相关人员在特定时间予以执行,它是广告活动的正式行动文件。 广告策划书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表格式的。这种形式的广告策划书上列有广告主现在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金额、广告目标、广告诉求重点、广告时限、广告诉求对象、广告地区、广告内容、广告表现战略、广告媒体战略、其他促销策略等栏目。其中广告目标一栏又分为知名度、理解度、喜爱度、购买愿意度等小栏目。一般不把具体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广告目标。因为销售量或销售额只是广告结果测定的一个参考数值,它们还会受商品(劳务)的包装、价格、质量、服务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广告策划书比较简单,使用的面不是很广。 另一种是以书面语言叙述的广告策划书,运用广泛。这种把广告策划意见撰写成书而形式的广告计划,又称广告策划书。人们通常所说的广告策划书和广告策划书实际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一份完整的广告策划书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1、前言; 2、市场分析; 3、广告战略或广告重点; 4、广告对象或广告诉求; 5、广告地区或诉求地区; 6、广告策略; 7、广告预算及分配; 8、广告效果预测。 当然,广告策划书可能因撰写者个性或个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内容大体如此。下面简述撰写时主意的问题。 1、前言部分,应简明概要地说明广告活动的时限、任务和目标,必要时还应说明广告主的营销战略。这是全部计划的搞要,它的目的是把广告计划的要点提出来,让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者或执行人员快速阅读和了解,使最高层次的决策者或执行人员对策划的某一部分有疑问时,能通过翻阅该部分迅速了解细节,这部分内容不宜太长,以数百字为佳,所以有的广告策划书称这部分为执行摘要。 2、市场分析部分,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2)产品分析; (3)市场分析; (4)消费者研究; 撰写时应根据产品分析的结果,说明广告产品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优点。再根据市场分析的情况,把广告产品与市场中各种同类商品进行比较,并指出消费者的爱好和偏向。如果有可能,也可提出广告产品的改进或开发建议。有的广告策划书称这部分为情况分析,简短地叙述广告主及广告产品的历史,对产品、消费者和竞争者进行评估。 3、广告战略或广告重点部分,一般应根据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结果,阐明广告策略的重点,说明用什么方法使广告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深刻的印象 。用什么方法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兴趣,用什么方法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使消费者选购和使用广告产品。用什么方法扩大广告产品的销售对象范围 。用什么方法使消费者形成新的购买习惯。有的广告策划书在这部分内容中增设促销活动计划,写明促销活动的目的、策略和设想。也有把促销活动计划作为单独文件分别处理的。 4、广告对象或广告诉求部分,主要根据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来测算出广告对象有多少人、多少户。根据人口研究结果,列出有关人口的分析数据,概述潜在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和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5、广告地区或诉求地区部分,应确定目标市场,并说明选择此特定分布地区的理由。 6、广告策略部分,要详细说明广告实施的具体细节。撰文者应把所涉及的媒体计划清晰、完整而又简短地设计出来,详细程度可根据媒体计划的复杂性而定。也可另行制定媒体策划书。一般至少应清楚地叙述所使用的媒体、使用该媒体的目的、媒体策略、媒体计划。如果选用多种媒体,则需对各类媒体的刊播及如何交叉配合加以说明。 7、广告预算及分配部分,要根据广告策略的内容,详细列出媒体选用情况及所需费用、每次刊播的价格,最好能制成表格,列出调研、设计、制作等费用。也有人将这部分内容列入广告预算书中专门介绍。 8、广告效果预测部分,主要说明经广告主认可,按照广告计划实施广告活动预计可达到的目标。这一目标应该和前言部分规定的目标任务相呼应。 在实际撰写广告策划书时,上述八个部分可有增减或合并分列。如可增加公关计划、广告建议等部分,也可将最后部分改为结束语或结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写广告策划书一般要求简短。避免冗长。要简要、概述、分类,删除一切多余的文字,尽量避免再三再四地重复相同概念,力求简练、易读、易懂。撰写广告计划时,不要使用许多代名词。广告策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不在意是谁的观念、谁的建议,他们需要的是事实。广告策划书在每一部分的开始最好有一个简短的摘要。在每一部分中要说明所使用资料的来源,使计划书增加可信度。一般说来,广告策划书不要超过二万字。如果篇幅过长,可将图表及有关说明材料用附录的办法解决。 在撰写过程中,视具体情况,有时也将媒体策划、广告预算、总结报告等部分专门列出,形成相对独立的文案。随后分而述之
浅谈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前景一、广告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广告学研究溯源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注:何猛修编:《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广播与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以来专业广告公司的形成、普及与发展,加速了广告研究的进程。1812年,世界第一家广告专业公司在伦敦开业;1869年,美国费城成立了艾尔父子广告公司。(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这些都说明, 人类对广告的研究,已从静止的文字、图案,发展到动态的广告活动过程,并促成了广告学的产生。 广告实践与广告学理论是互动发展的。广告是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而广告学则是关于广告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广告学最早产生于经济发达的美国。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瓦尔特?狄尔?斯科特在芝加哥的一次集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把现代广告活动和广告工作的实践发展成为科学。1903年,他编著了《广告原理》一书,第一次把广告当作一种学术理论来探讨,“任何一次重要的实际事业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1908年, 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心理学》一书,他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了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开始了对广告理论的较为系统的探索。此外,1902~1905年期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经济系都开始讲授有关广告学方面的课程。上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可以说是世界广告学研究的开端,为广告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广告学研究的起步 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当推由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该书1918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至1925年11月已出至第7版。它译自美国的《How To Advertise》一书,全书篇幅不大,其中第14章《稿本为广告之魂魄》中认为广告是:“将有关发卖品之事实,布告于公众,并宣传其价目也。”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它把广告作为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组成部分。1919年12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所聘的导师之一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全书共14章,其中把《新闻纸之广告》列为第10章,予以专章探讨。(注:邓白云主编:《中国广告实用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3页。)作者认为“求一报广告之发达,应先求其销路之推广”。1920~1925年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京国际大学、燕京大学和上海南方大学等。当时广告学课程只是作为新闻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限于报纸广告的研究。 早期对广告学的研究做过贡献的还有新闻界名人戈公振。他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中,利用丰富的广告史料,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广告学的理论和观点,并着重论述了广告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他认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他还指出:“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于繁荣与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作者深刻认识到广告除了推销商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宣传文化、指导人生和教育群众的功能,这种看法颇具远见卓识。他还强烈抨击了“不道德与不忠实之广告”,“不但为我国实业界之大忧,亦广告界之大耻”。稍后出版的广告学专著还有1929年出版的蒯世勋的《广告学ABC》、1930年出版的刘葆儒的《广告学》、 1931年出版的孙孝钧编的《广告经济学》、1933年出版的王贡三的《广告学》等。但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告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从五四以来开始的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比较缓慢。广告理论研究还很肤浅,体系还不完善。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1983年6月, 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标志着我国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和广告理论研究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随后,广告学成了一门热门学科,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广告学专业或广告学系。至1998年止,全国已有近90所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开办,促进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和广告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广告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广告理论界度过了仅靠译介海外广告读物的“拿来主义”的日子,开始进入广告理论建树的发展期。这期间出版了广告理论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一批著作,如傅汉章、邝铁军《广告学》,杨荣刚《现代广告学》,赵育冀《现代广告学》……这些广告理论研究和著作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正从浅表向深层发展。他们尝试着把广告理论探讨与广告教育、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外来的广告理论与国内的实际结合起来。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广告业的空前繁荣,广告理论研究也向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方面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广告系列丛书,为不断完善广告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告学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广告事业跟前,广告理论工作者面对着更多的无法回避的广告学理论中的新课题。例如,对广告学原理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学范畴,而是更加深入到社会、文化、政治、伦理、科技、教育等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广告不单是推销商品的工具和手段,它还承担着社会生产、生活以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广泛的沟通职能。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发展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从广告发展的历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告业拓展了新天地,同时也为广告理论研究带来新的课题。 展望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趋势,今后将更加集中在广告文化学、广告传播学、广告信息学、广告社会学、广告美学等更加宏观的领域和更加相互融合的范畴。在研究重点上也发生了转移,将从理论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从分离的研究,到综合、交叉的研究;从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其核心是从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总之,要不断探讨建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广告学理论,使广告学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贴切性。 二、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索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广告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和抽象,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理论体系,构成了广告学。广告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但其侧重点在市场经济信息的传播方面。因此,广告学本质上属于信息传播学科的范畴,与众多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对于广告学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80年代以来,我国广告学理论经历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其相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方面。如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有关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广告学的社会学思考等。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明确了广告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一)关于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 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由来已久,目前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类。 第一,认为广告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持这种看法的人多是海外的广告学者,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广告学者认为:广告乃是一种艺术,它是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用艺术的手法去塑造产品的形象。他们还认为没有艺术性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告。我国广告界也有人认为,广告学涉及的学科很多,既无规律可循,又无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表现主要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是一门艺术科学。 第二,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杨荣刚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现代广告概论》中,认为“广告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有自己固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在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假设。因此,广告必须是事实。”(注:杨荣刚:《现代广告概论》,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程春先生1994年在《电视广告效果初探》一文中也指出“广告是科学,而不是艺术。”(注:程春:《电视广告效果初探》,《94’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他认为广告是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但两者有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对事物进行总结的规律性知识,艺术是对事物进行加工和提炼的某一典型形象。广告是从属于信息传播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只有从本质上弄清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广告学的内涵。 第三,广告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我国广告界的老前辈、原中国广告学会顾问徐百益先生。他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 提出如下看法:“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和劳务的科学和艺术。”(注:陈培爱:《广告原理与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我国广告理论研究者持这种看法者居多,认为广告学不仅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且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广告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广告创意和表现方面都离不开艺术的加工,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产品或企业信息,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 综观上述几种提法,我们认为,广告学应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广告学是将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并能达到特定目的的综合体。人们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通过科学的抽象的总结,逻辑的推理,逐步把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升为理论知识。从广告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已组成了系统化的结构,从而形成了现代广告学这门科学。而艺术仅仅是表现广告科学原理的一种手段。科学与艺术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应当克服片面追求广告的“艺术效果”,而忽视广告科学观念的倾向。 (二)关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以来有过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其理论基础应是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广告是推销产品的手段,其应用范畴主要在市场经济领域。二是认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是信息传播,市场只是广告发挥其作用功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认为广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以传播学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广告学研究中涉及到多种学科门类,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是一种大杂烩,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事实非常明显,广告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从经济优先的观点出发,而是从传播信息的立场出发。广告实际上做的是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宣传一种信念。而传播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大众传播手段,传播学的许多理论完全适合广告学的研究。 广告学应隶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畴。随着对理论问题探讨的深入,绝大多数人对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本质特征深信不疑,并认定传播学是广告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广告学应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这种认识也被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同。国家教委在90年代初组织对“文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经专家多方论证,草案中在八大类学科净减1/3专业时,却在新闻大类下增加了“广告学专业”,把原有个别学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上升为“专业”,这是很有远见的正确决定。1997年,教育部又一次大规模削减专业目录时,却把新闻类从文学中独立出来,以“新闻传播类”的名称升格为一级学科,并保留了广告学专业。据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1997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广告学专业不仅设在综合性大学、商学院、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类学院,而且艺术学院、师范学院、印刷学院、民族学院也有,几乎所有类型的院校都对广告这一新兴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设在新闻院系所占的比例最高(占%)。这些充分说明,把广告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的认识居大多数。 现代广告学的综合性、边缘性与交叉性的学科特性,表面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规范性、科学性,我们完全可以为广告学科体系正名界定:广告本质上是属于信息传播活动,它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其运用重点在于经济活动的社会实践。在这种基本认定之下,去建立富于完整而稳健体系的广告学。在给广告学准确的定位后,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在探索与国际广告接轨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广告的现状,去建构现代广告学的体例框架。 (三)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 90年代以来,广告学的研究开始往纵深发展。一些理论工作者不满足于现有的研究状态,提出要把广告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1995年,陈宏军在《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中敏锐指出:“学术界对广告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广告学所涉及的信息传播原理去研究广告活动的内在规律,二是从广告与市场的关系中去研究广告的外在因素。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研究广告学,都应把广告放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与分析,以便从全新的角度(人、社会、广告)去进行系统的研究。”(注:陈宏军:《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95’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页。 )欧阳康在1996年也提出把社会学融入广告学研究的必要性。他在《现代广告》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学与广告学的关系:“社会学总是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它认为任何脱离整体的个体都是不存在的。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原理,对广告活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注:欧阳康:《现代广告》,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广告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不仅传递商品信息,而且还传递各种政治信息、社会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因此,从广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广告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性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如果从狭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商业广告或经济广告活动,也必须以广大的社会为背景,以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等为依据,才能创作出符合特定社会条件的广告作品。 广告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各种社会现象必然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广告不仅遵循着广告学的准则和规律,同样也遵循着社会学的准则和规律。只有运用社会学的整体原理,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去研究广告的活动,才能够找到广告活动的内在特征。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是在引进与借鉴西方广告学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广告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经过长期探索、积累、深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广告学理论建设的繁荣,提升了中国广告业的整体水平,从而使广告事业与广告学科得到共同发展
呵呵,我也是学广告的,不过我建议你自己写,可以参考下网上的!
关于广告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广告设计概念性分析
广告设计是指从创意到制作的整个中间过程,包括广告的主题、图形文字、创意、形象衬托等多个要素构的集合。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广告来达到吸引人们专注度及眼球的目的。
二、广告设计起源性分析
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的一张发现于埃及古城底比斯遗址的三千年前的寻人启事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其实是中国宋朝时一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是中国最早的广告。而国外最早的印刷广告则发现于1471年的英国一家售书海报。
广告发展到今天,供其发布的媒体更加丰富,形形色色的广告随处可见,只要人们所在之处、所经之地,无论是看到、听到的,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没有一种传播手段能像广告这样,在画面中迅速而有效地传达具有丰富个性化的思想内涵。以往“广而告之”的初级阶段广告已经不复存在,现今的广告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告知”,它受到了广播、报纸、电视、杂志、数字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运用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特有的大小画面,卓越的创意构思,形成了现代广告的主要特征。广告设计的灵魂离不开彰显个性的构思,出奇制胜的手法,使结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创意,没有创意的广告只是简单的告知,只是没有生气的信息堆积。例如,某些房地产广告盲目跟风、概念雷同、翻版随处可见,这种举措让原本非常注重创新的行业导致形象渐渐模糊。
三、新时期广告设计思维分析
首先,横向思维的产生。横向思维有助于我们通过众多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思路入手,能使我们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它可作为纵向思维的对立方式,给人以新的启迪。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不同构图方法的表现、不同题材内容的选择、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横向思维来创作。
其次,求异思维的产生。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众多创造性思维成果诞生的重要运思策略。这也是相对于常规思维来说的,从而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禁锢,其思维活动的要诀在于不受任何框架、模式的约束,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难题,创造更美好的东西。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分析,假如把花的生长或凋谢过程完美的呈现出来,可以把正视、仰视、俯视等多种角度效果向结合的展示在作品中等等,这些形式都是要运用求异思维来创作完成的。
最后,想象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想象思维的出现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使其形象思维更加具体化。想象思维主要由再造想象思维、创造想象思维两部分构成。在头脑中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是指的再造想象思维,创造想象思维更加丰满,再现现成事物的同时,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假如在美术创作的角度上分析,如过要创作人在飞翔,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地球被人握在掌心,也可以创作动植物组合成新的生物等等,这些形式都是要运用无尽的想象思维空间来创作。
四、市场经济下广告设计方法分析
首先,市场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广告设计要适应产品市场宣传,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整个市场的需要,企业要高度重视市场的调查研究,产品市场宽广多样,依据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宣传手段和宣传策略,找准目标市场,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特征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获得最佳广告效益。
其次,一件好的广告作品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要了解产品消费者心理,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状况,依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制定不同特色的广告,使消费者在接受产品信息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欣赏商品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加深对广告的印象,提升广告的效果。因此,从广告审美角度分析消费者接受心理,对于广告效果研究很有好处。
另外,为了使广告效果更加形象具体、更加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合乎情理的情况下,广告设计要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夸张、象征、对比、幽默等手法来渲染和烘托主题,提高观众对广告的认知和感悟程度,广告设计往往追求奇特和标新立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因此,广告创意是整个广告的灵魂,它体现了创意者的审美境界与价值取向。所谓广告创意就是对广告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和新颖性的文化构思,广告人通过想象、组合和缔造对广告创作对象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广告对象的潜在现实属性升华为社会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具体形象。创意有时是一句能打动消费者的广告语,有时会是一个能唤起消费者愉悦心理的眼神或笑容,创意有时候又是一个既能反映广告主要经营理念和产品特色,又为品牌树立独特风格的标志等等,创意看似简单,其实好的创意更为复杂。
最后,杰出的广告创意需要付出艰苦的思维劳动,有些广告创意以有趣的搞怪的甚至出人意料的方式来达到表达、传递广告诉求的目的。众所周知,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一系列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所呈现的所有广告信息都只阐述一个“美味”。麦当劳的几版电视广告都十分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性的广告创意哲学。其中一版广告片中,婴儿躺在摇篮时而欢笑,时而哭闹,令人感到费解。答案在片尾部分出现:原来每当摇篮晃到麦当劳拱门标志时,婴儿就高兴,拱门离开婴儿视线,他就啼哭。这部短短几秒钟的广告看似简单,却给人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创意,对麦当劳标志发自本性的喜爱,使观众看完后,在惊叹叫绝的同时又会开心地乐意接受,从中我们领略到了广告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就是广告体现出来的自然的创造性,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人意想不到却又都在情理之中。因此,一个成功的广告创意设计是否能抓住观众的视线,并使观众对其内容情节或者画面,或者背景音乐念念不忘,深深记在心里,多产品本身记忆更加深刻。
结束语:
言而总之,一个好的广告设计师在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自己的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突破以往固定思维,要与时俱进,在保留自己的特色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才可以保证屹立在广告设计的浪潮中。
参考文献:
[1]贾雯鹤,陈书杰.广告文化解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
[2]柳礼泉,刘社瑞.广告文化的负效应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潘向光,张殿宫,崔绍忠,马姝.国际广告文化与国际商标的翻译[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4]李玉进,李成增.广告文化对广告活动的影响及其负面效应分析[J].新学术,2008,01.
[5]高芳英,李庆春,邱冬梅.传播改造交流整合――谈商业广告的文化功能[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6]赵华,米彦泽,陈爽,李明.论电视广告中的人文关怀[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7]周至禹着.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
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我整理了媒体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文献
[1]刘扬。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影视剧传播与本体美学特征 [J]民族艺术研究 .
[2]陈共德。 我国新媒体电影发展路径分析 艺术评论 [J] .
[3]陈思羽,姜东波。 论影视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型[J] 艺术百家 .
[4]宁翔。 论新媒体广告的现在与未来 [J] 电影评介 .
[5]权亚楠。 微电影流行性成因分析 [J] 电影评介 .
[6]姜燕。 新媒体对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 [J] 现代传播 .
[7]陈吉。 一场失却了灵魂的杂耍--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影批判[J] 探索与争鸣.
[8]石磊。 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5.
[9]郭宇靖,张家正。 微电影:商业色彩下的电影梦 [J] 中国传媒科技 .
[10]齐伟。 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 [N]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11]刘瑞红,梁锐。 影视领域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J] 电影文学 .
[12]未知作者。 从影视到影像--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新视像·新媒体艺术节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3]吴徐君。 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电影文学 .
[14]孔彬。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广播与电视技术 .
[15]未知作者。 上海电影节巴塞罗那首度跨界举办新媒体论坛 [J] 互联网天地 .
[16]李鹏。 互联网--第二媒介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纪元 [J] 电影评介 .
[17]甘美忠。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18]唐乘花,肖凭。 浅论微电影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J] 消费导刊 .
[19]刘新业。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 [N] 沈阳大学学报 .
[20]张名章。 网络剧的'艺术生成与美学特征 [J] 民族艺术研究 .
[21]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 .
[22]林三芳。 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电影的平民化路线-兼论新媒体对国产电影平民化的影响[J] 当代文坛 .
[23]韩学周,马萱。 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以《失恋 33 天》为例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4]谷国庆。 电影发行的新媒体渠道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5]黄凌子。 影像、网络与大众--以《11 度青春》为例看”新媒体电影“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J] .
[26]卢志强,张丽。 新媒体冲击下的影视与音乐产业 [J] 电影评介 .
[27]秦翼。 新媒体时代电影趣味的多元化转变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8]柳婷婷。 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概析 [J] 电影评介 .
[29]向勇,李天昀。 试论新媒体电影的版权保护问题 [J] 艺术评论 .
[30]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2011(6)Christina Fan. Twitter Used to Predict Box Office Revenues. [OL]
[31]Seung-Bo ParkKyeong,Jin OhGeun-Sik Jo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 movie using character-net. [J]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32]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33]Delon, J. Movie and video scale-time equalization application to flicker redu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34]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 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浅谈新媒体广告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出现的新特点,并详述了新媒体广告的营销模式。
关键词 新媒体 广告 第五媒体
新媒体,不是指一种具体的风格或流派,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一般认为“新媒体”是指基于已存在并相对成熟的传统形式条件和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形态、新技术、新观念等,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电子菜谱、手机媒体、IPTV(交互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博客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也叫做“手机媒体”或者“移动网络媒体”。
新媒体广告,是新媒体传播方式下的一种具体广告形式,新媒体广告的兴起,对传统的媒体广告环境造成了冲击,为传统广告的传播与营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告的形式、内容、呈现方式也都与以往大不相同。
一、新媒体广告的新特点
1、颠覆了时空的限制
传统媒体广告是让你知道什么,你才能知道什么,让你什么时候知道,你才能什么时候知道。新媒体广告的诞生突破了传统媒体地域、版面、时段的局限性,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快捷时效性,延伸了传播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公开性和无国界性。受众无论登录哪个级别的网站,甚至个人博客,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网络,就能迅速将信息发布到网上,真正实现了全面、彻底的无国界、无地域限制。
2、服务多元化、交互性
新媒体广告几乎承载了传统媒体广告所能承载的各种形式,诸如文字、图片、音频、视屏等,凭借其完全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几乎可以同时送达无数的人,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单项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播、多向传播。新媒体广告密切了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关系,受众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如在手机报、杂志、手机微博、二维码等应用中,用户在“消费”这些内容的同时,如浏览观看等,还可以与这些内容进行互动,如参与活动、对内容进行评价、进一步的点击深入、转发等,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大大激发了消费者的兴趣,传播效率呈几何倍数上升。
二、新媒体广告营销模式探析
1、“终端推广”是新媒体广告的主要营销模式
与传统模式下受众被要求在固定的时间接触固定的内容相比,新媒体与受众的接触方式却是“每小时、全天候”,受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目标受众出现在某个媒体终端,广告便会自动投放到面前,受众在获取了相应内容后,又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内容信息的分享,即新媒体的营销方式借助于新媒体中受众的广泛性,深入地进行信息发布,让受众卷入具体的营销活动中。
CTR媒介智讯最新的广告主研究调查显示:2012年后,“终端推广”正成为中国广告业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广告内容传播不再受媒介形态的限制,受众可以从任一终端设备获取某一媒介上的内容,至此,媒介与终端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目前来看,媒体已通过多种方式转向终端化发展,媒体间的优势内容可以相互输送,例如网络与广播电视台之间节目的输出与互动、平面与网络媒体的内容合作等;例如电视节目不再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专属,IPTV、视频网站也都占据了电视的一席空间;同时媒体开始移植可与受众能有效互动的新方式,例如YOHO!有货,这个定位在在线潮流购物商场的网站,配套的每期《YOHO潮流志》杂志中都有其型录别册,向读者推荐现下YOHO!有货最应景、最具特色的商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该商品的详情页进行下单购买。此举带给消费者的最大新鲜感是“分享和互动”,它能够让用户从普通的线下体验上升到线上传播渠道。因此,广告营销必须多终端整合,而广告的形式或创意最好能适合多终端传播,将受众分散的注意力聚焦在统一的营销核心上。
2、新媒体广告更注重“情感营销”
基于传播模式的变化,新媒体时代营销的主体发生了位移,广告的营销方式将更加注重情感到达,即“情感营销”。情感营销如同“水”一样,看似柔弱,却无处不流,无坚不摧。在分化的受众中,要想进行群体的传播,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为其提供与自己心理需要更为契合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有效打动消费者。
让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整个过程,甚至变成“活动中的主角”,这就意味着相对于传统模式,新媒体营销中的广告创意也已经不仅仅是对相关传播信息进行包装和美化,更多的是从宏观、全局层面考虑策略性的大创意,把创意运用于新媒体平台商业资讯的整合化营销运作中,将各视觉要素加以融合并合理利用,激发受众参与的兴趣,从而引发受众的病毒式传播。其中,注意力、传播力、转化力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传播的范围和深度等。比如现下的电子杂志广告,其时效性、可读性、交互性、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性,在满足受众认知需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的体验感和视觉享受方面都是传统印刷类媒体无法比拟的,杂志的内容信息也更加集中更加精粹,再辅以动态效果和接近真实的音效,大大增强了受众对实物的切身感受。
三、结语
新媒体发展势头不可抵挡,它的出现使得广告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引人瞩目的是,新媒体的互动性,激发出了所有传统媒体的互动性,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介都可以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创造出新的传播价值。在它与人们的行为活动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广告人只有充分意识并把握这些特点,才能适应时代特征,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让广告的投放更精准、更有效,使其发挥更大的传播效益。
参考文献:
[1]CTR媒介智讯.中国广告市场进入变局前夜[J].市场研究,2012,(3) .
[2]晋雅芬.中国广告市场营销呈现三大趋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3) .
范文二
摘要: 新媒体广告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和数字媒体交互广告。在其发展的阶段中,新媒体广告类型丰富多彩,复杂多样,但大体可以分为硬广告和软广告两种形态,硬广告即以生硬露出,强迫接受的所有新媒体广告形式的统称,软广告即以与受众互动的、非强迫内容植入的所有交互式新媒体广告形式的统称。
关键词 :新媒体广告发展阶段;新媒体广告形态;硬广告;软广告
Abstract : The new media advertising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the Internet advertising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rich media advertising and digital media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In the phase of its development, new media advertising types of colorful, complex and diverse, bu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hard advertising and soft advertising two forms, hard advertising that is blunt exposed forced to accept all of the new media forms of advertising is referred to, soft advertising that is the audience interaction, unforced content implantable all interactive new media advertising collectively.
Keywords: new media advertising development stage; a new form of media advertising; hard advertising; soft advertising
新媒体因其承载信息量大,表现形式丰富,多渠道接受,便捷互动等特点,倍受广告主与其他营销组织关注。依附新媒体的广告自然成为新媒体营销传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一、新媒体广告发展阶段
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和数字媒体交互广告三个阶段。
1.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广告。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广告是指广告主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在互联网媒体上的各种广告宣传的营销活动。受到技术和媒体平台的限制,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广告的特点是:广告形态比较单一(以文字标注及链接、图形视频展示为主);广告信息承载量小,传播单向、强制接受、互动性差等。
2.富媒体广告。网络带宽的扩展及技术的成熟催生了富媒体广告形态的出现。富媒体广告(rich media),并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网络媒体,它是网民不需要安装任何插件的,整合了视频、音频、动画图像等介质、能够实现双向信息通讯和与用户交互功能的新一代网络广告解决方案。它具有信息内容丰富,表现形态多样;互动性强,精准度高等优势。在富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原本豆腐块大小、出现在网络版面中的分类广告(也称需求广告)摆脱了已有的传播局限,它因信息量大、主动性强、规模庞大,表现丰富、无限容量、检索便捷、高效传达、传播广泛、时效长、数据统计方便等优点受到广告主和其他营销组织的关注。
3.交互广告。交互应用技术促使交互广告的发展。所谓交互广告,就是指由确定的广告发起人利用可即时参与和修改的、可实现个人快速交易和支付功能的数字交互媒介,促使消费者对其宣传的产品、服务或观点进行反馈,从而增加产品销售和品牌资产的双向循环交流的营销传播活动[1]。交互广告具有受众体验度高、即时性强、互动交流便捷、交易支付方便等特点。如日本本田(Honda)为其一款新型环保柴油机Grrr做的广告《Hate篇》以FLASH动画的形式在数字互动媒体(网络、数字电视)等平台上投放,用户根据需要随时交流,参与体验活动[1]。
二、新媒体广告类型
一般而言,新媒体广告与其他传统媒体广告一样,有硬广告与软广告两大类型。
1.硬广告。硬广告是指企业或品牌把纯粹的带有产品/品牌信息的内容直接的、强制的向受众宣传。其特点是目的的单一性,传播的直接性和接受的强制性。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广告和富媒体广告都应属与硬广告这一大类别。目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新媒体硬广告的目的与效果来分。新媒体广告可分为品牌广告(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为目的)、产品广告(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品牌和产品认知度、驱动购买为目的)、促销广告(利用新媒体以刺激消费者购买、提高市场渗透率为目的)、活动信息广告(利用新媒体以告知消费者促销信息为目的)。
其中,品牌图形广告是品牌在新媒体营销传播的重要形式,主要投放在综合门户网站、垂直类专业网站上,其功能是增强品牌广告的曝光率。品牌图形广告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定义,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其位置、形式分为横批广告、按钮广告、弹出广告、浮动标示/流媒体广告、“画中画”广告、摩天楼广告、通栏广告、全屏广告、对联广告、视窗广告、导航条广告、焦点幻灯广告、弹出式广告和背投广告等多种。
按照广告表现形式划分。由于在形态、像素、尺寸、位置、声音、视频等方面的不同,新媒体广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以网络视频媒体平台上的广告形态为例,新媒体硬广告的形式有:(1)网页图文广告/视频图文弹出;(2)图片对联广告+视频超链接;(3)复合式视频超链接广告;(4)视频贴片广告;(5)半透明的活动重叠式(Overlay)广告;(6)Videoegg公司指示器(Ticker);(7)爬虫式(Bugs)广告形式;(8)播放器桌面式(Player skins)广告形式;(9)角标等广告形式;(10)插件广告;(11)为商家提供在线视频公告……其他新媒体平台的硬广告形态也大体如此,因此不再赘述。
2.软广告。软广告是指企业将产品/品牌信息融入到诸如新闻宣传、公关活动、娱乐栏目、网络游戏等形式的传播活动中,使受众在接触这些信息的同时,不自觉的也接受到商业信息。软广告具有目的的多样性、内容的植入性、传播的巧妙性、接受的不自觉性等。
新媒体中的软广告主要以植入式广告为主。按照广告植入平台类型的.不同,新媒体广告可分为视频植入广告、游戏植入广告等。
视频植入广告。视频植入广告的手段运用最为纯熟。在视频中最常见的广告植入物有产品植入(包括产品名称、标志、产品包装)、品牌植入(包括品牌名称、LOGO、品牌包装、专卖店或者品牌广告语、品牌理念等)、企业符号植入(包括企业场所、企业家、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员工、企业行为识别等)。
视频植入广告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道具植入:这种方式是产品作为影视作品中的道具出现。(2)台词植入:即产品或品牌名称出现在影片台词中。(3)场景植入:即在画面所显示的、容纳人物活动的场景中,布置可以展示产品或品牌信息的实物。比如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户外广告牌、招贴画等带有广告信息固定场景。(4)音效植入:即通过旋律和歌词以及画外音、电视广告等的暗示,引导受众联想到特定的品牌。(5)剧情植入:剧情植入包括设计剧情片段和专场戏等方面。(6)题材植入:即为某一品牌专门拍摄影视剧,着重介绍品牌的发展历史、文化理念等,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7)文化植入:这是植入营销的最高境界,它植入的不是产品和品牌,而是一种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宣扬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产品。
在新媒体视频营销,尤其是网络视频媒体营销中,为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视频植入广告往往以多种植入形式配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营造多维品牌内容接触点。最为典型的案例有优酷视频为贵人鸟品牌量身打造的网络视频连续短剧《天生运动狂》以原创的方式,将贵人鸟“我运动,我快乐”的品牌理念、丰富的产品线以道具、场景、台词、理念、文化等多种形式植入到剧情当中,以娱乐化的方式悄无痕迹的与受众进行品牌沟通。
游戏植入广告。游戏植入广告(in game advertising,简称IGA),是在游戏中出现的商业广告。它以游戏的用户群为目标对象,依照固定的条件,在游戏中在某个适当的时间和某个适当的位置中出现的广告形态。
新媒体游戏一般以视频方式呈现,因此游戏植入广告物与植入方式与视频植入广告方式相似,但因游戏的交互性等特点而具有其他特殊的植入方式。具体来讲,游戏植入广告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常规植入:(也称品牌植入),即将品牌作为植入信息的核心,以品牌标志的展示、品牌价值的传递、品牌文化的推广为目的,将企业品牌植入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中,实现品牌在虚幻世界里与玩家接触、使玩家对品牌产生深刻的印象,并培养玩家更加密切的关系的营销传播方式。品牌在网络游戏中一般以文字、静止或动态图片、视频、程序、音乐等为植入形式,在不同的场合产生相应的广告形态。按照附着媒体的不同,可将网络游戏广告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游戏环境品牌广告,即品牌在游戏场景内、画面背景、游戏内人物衣装、游戏物品陈设处等位置以为静态的方式植入。如久游《劲乐团》、《劲舞团》、《超级舞者》等三款音乐网络游戏中植入匡威运动品牌信息;游戏《实况NBA 08》的广告牌中植入巴马竞选总统竞选广告“提前投票已开始”等。第二类是游戏道具广告,品牌成为游戏玩家不可缺少的道具。如《魔兽世界》中可口可乐作为提升体力的魔水;《大唐风云》中绿盛食品牛肉干作为QQ能量枣虚拟道具,耐克在《街头篮球》中以“耐克战靴”的道具形式植入;李宁与网易合作,将李宁强化符作为游戏中达到道具,可使游戏人物具有某种能量等。第三类是游戏内置音频或视频广告;即将带有品牌广告信息的音频或视频作为游戏背景的一部分。如《传奇世界》中的电台配合活动、《完美世界》中的完美主题曲等。第四类是关卡情节广告,即将品牌内容与网游故事的情节关联起来,使玩家在过关实时持续的与品牌联系,从而建立对品牌的深度认知。如2007年《灵游记》为周笔畅量身定制“icoke积分兑换能量大征集同周笔畅‘畅爽’灵游记”任务即属于该种广告模式。
(2)品牌广告游戏:与品牌游戏广告不同,它是以游戏的方式承载品牌广告信息,与受众沟通,使游戏完全成为品牌宣传的载体,受众在玩游戏时能够获取对品牌价值观、品牌文化等多方面的体验。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当麦当劳推出广告游戏《模拟麦当劳》,玩家在玩游戏时,可从原料生产、产品加工、提供服务、财务预算等各个环节体验麦当劳文化;与此同时,汉堡王为与其竞争,也连续推出三款广告游戏,他们分别为动作类《汉堡王:碰碰车》、竞技类游戏《汉堡王:单车手》、动作类游戏《汉堡王:鬼崇王》),由于汉堡王游戏制作精美、风格各异,采用专业游戏平台X-BOX和X360,以线下促销、盒装购买的付费模式,采用终端店内推广的方式,很快赢得了受众群中建立美誉度。
(3)虚拟实境双向交互植入:即品牌整合现实资源和虚拟资源,将现实(Reality)与虚拟(Virtuality)相互融合;品牌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虚拟(即线上)和真实(即线下)双维空间的营销传播,从而达到虚拟真实并存的营销效果。
最常见的手法是在线上游戏中植入与现实生活一般无二的各种场景、物品道具、活动,使人在虚拟游戏中感受到品牌的真实。最为经典的案例是可可可乐携手魔兽世界以“可口可乐魔兽世界夏日嘉年华”为主题,在杭州黄龙体育馆为魔兽迷们打造一座真实的“魔兽世界”。
三、小 结
软广告和硬广告的广告形态两分法,其实揭示了广告暴露规律,即硬广告是直接生硬的与受众建立关系,软广告是间接隐晦的与受众沟通。尽管新媒体广告发展迅速,广告类型层出不穷,上文中对新型广告类型表述未尽,但依然脱离不了软广告和硬广告的划分范围。
参考文献:
[1] 梁峰.交互广告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东明.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周晓璐.浅谈新媒体广告[J].中外企业家,2009(12).
[4] 谭可可.新媒体广告传播形态及表现拓展[J].新闻导刊,2009(4).
[5] 刘沐.新媒体广告形态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0(19).
作为一种依托数字技术平台进行传播的现代化媒介,新媒体仅用了数十年的时间便获得了传统媒体近百年才慢慢拥有的受众。也正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为我们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也变得不容忽视起来。一、新媒体的定义(一)新媒体的产生与界定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这一时髦单词提出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新媒体?如何界定新媒体?时至今日,可以说仍旧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对于这种学术畏途的产生,英国学者理查德?厄豪尔斯曾分析过这样三个原因:“首先,这是一个极具变化的领域,即使最时兴的研究,到它成熟时就已经可能过时了;其次,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已经树立起来的重要文本和经典文本还很少;第三,甚至是‘新媒体’的定义还有待解决”[1]。事实上,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它的的发展历程经由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这样三个阶段,不过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和以往通过数百年时间才完成几个阶段发展的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新兴领域。在这样的发展速度面前想要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度分析立言,找出符合其现在乃至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义,是必须要再过一些时日,一方面观察其发展变化,一方面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虽然“新媒体”至今为止还并未存在一个确定的概念,但却已有了对于其相对准确的认识,而本文更倾向于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石磊博士的观点,即“相对论”的观点。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2]”同时,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天府早报》副总编石磊博士在《新媒体概论》中也对新媒体做了界定,他指出:新媒体一词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3]。(二)新媒体的构成要素新媒体虽然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对于现阶段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构成要素却有以下共识:1.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的,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二、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与优势关于新媒体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对于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业界与学术界则有以下几点共识:1.交互性与及时性尼古拉·尼葛洛交庞帝曾经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当中中对“被动的旧媒体”与“互动的新媒体”进行了比较,认为交互式传播是新媒体的一种常态传播,这与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是具有很大区别的。以伦敦火车相撞案为例:1999年10月初,伦敦发生40年来最严重的火车相撞事件,事发清晨,正是当天报纸出版之后,而下一次报纸出版还要十几个小时。这时,《卫报》网站立刻将现场照片、事发目击等报道送到网上,在第一时间告诉了受众发生的一切。可见,早在1999年,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已无可比拟。时至今日,发展中的互联网的传播时效已远远超过了报纸,仅需要第一现场的民众一条微博便可以广而告之。在拥有及时性的同时,新媒体也拥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交互性。在传统媒体的互动中,新媒体则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制约,只要所处区域内有信号覆盖,便可以高速传播和更新信息,在网络中所发表的评论都立即生效,可以直接与编者进行在线交流,几乎做到了与新闻事件同步。同时的,网络平台对于信息门槛的降低,使信息接收方和传播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一平等的平台上的交流和对话,使得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至此,信息传播才逐渐真正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草根”话语权获得的前所未有的尊重。2.海量性与共享性进入微博,我们可以看到大到社会热点、小至好友心情的众多信息,而云盘的使用则使得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可以汇聚共享。依托数字化平台,新媒体克服了报纸版面的容量限制使信息得以海量传播,冲破了广播电视的单方传播与不可重复性,使资源得以下载共享,这种“天涯若比邻”式的区域覆盖使受众在随时输录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便捷获得世界各地的讯息,而空间与时间上的开放性也促成了讯息的海量性,受众在汲取所需的同时也成为的信息的传播者,使受众在海量信息与讯息共享中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3.多媒体与超文本新媒体使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是一种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相同的,新媒体的传播也是以是超文本、超链接为依托,以结点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的。面对不同受众的需求,信息通过这些结点的不同链接,构成特定的信息网络,提供不同事物信息媒体形式。网络将传统媒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最终以何种媒体形式出现,是文字、图片、声音还是图像,完全由用户根据信息的内容、自己的爱好以及接收条件自行决定”[5]。4.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出现后,虚拟社区、网络群团相继出现,受众不再受播出流程和内容的限制;各种网络平台尤其是博客微博的蹿红,使新媒体个性化与社群化这一特点便更加显著起来。以博客为例,对于博客最形象的比喻应该是公开性与私密性并存的“对外开放的私人闺房”。在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的书写自己具有倾向性的个性化愿望,收看你的受众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的回复。在具备这种个性化的同时,受众也在这个社群化的平台上拥有一群特定的观看者和收听人群。通过以上特点不难看出,以互联网为代表新媒体其优势在于:网络培养了人们的平等价值观念,淡化了人们的地位和身份意识;网络传播是一种注重个性创新和个性文化的传播,它拒斥千人一面,崇尚文化多元;网络传播营造出人们通过自由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网络传播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的跨地域的“虚拟社区文化”,使人类文化的交流真正突破了时空的边界[6]。而这些,也正是新媒体能够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新媒体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了必要性。三、新媒体所存在的问题新媒体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它也暴露诸多问题(一)网络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信息良莠不齐,低俗虚假信息泛滥新媒体发展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便是信息量的绝对增加。根据美国学者弗莱德里克曾经做过的推算,即使以5年为周期来计算,也意味着,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7]。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网络克服了报纸的版面限制,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栏,使信息得爆炸式的增长。然而正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使得信息良莠难辨,低俗淫秽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则不惜捏造虚假新闻。据悉,2010年2月20日至21日,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级地震。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这些网络大V,利用网络的快捷传播与迅速扩散,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成为网络“大谣”,在误导民众判断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二)市场利益驱使供应商传播不良信息,法律法规却未能跟上中新网曾发表消息称:“传媒与出版业是现在乃至新世纪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受新媒体广大的受众市场与几何倍的利润回报的驱使,一些供应商便甘心以“人为财死”的方式追求眼前利益,无视法规法纪,向网络中大量投放、传播不良信息。以楼宇电视为例,由于户外广告媒体的不断增多,加快了户外广告投放额的上涨幅度。北京、上海、广州的楼宇电视与电梯平面媒体发展空间广阔,成长环境优越,面向的高、中收入消费群体相对集中,与其他市场相比,增幅显著,提升了一级市场的户外投放份额。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目前尚无播发新闻信息的资质,广告是其惟一内容,侵害了人们的公共空间,单一地播发商业广告,造成了“视觉污染”[8]。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的管理中,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从而使牟取暴利的营运商罔顾社会责任,导致市场经营秩序无法得到维系。(三)网络平台在提供便捷言论的同时产生网络暴力,使公民隐私难以维护网络是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平台,人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很容易形成网络暴力,即: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非理性、大规模的、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9]这样的行为使得言论自由产生异化,“人肉搜索”成为一些人泄愤的途径,公民的隐私权变得难以维护。以胡伊萱案为例,由于孕妇谭培培诱杀送其回家的善良少女的行为,导致满腔怒火的网民曝光了谭培培父母以及妹妹等不涉案者的个人信息进而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虽然这是大多数网民处于“公愤”与的行为“正义感”希望替枉死少女出气,但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仍旧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而这案例并不是个案。可见,网络暴力影响着公民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甚至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侵害。(四)网络制度尚未完善,侵权抄袭现象难以遏制版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就是法律赋予创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表达、复制、传播及利用的控制权。它不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在因特网中的微博、博文等,只要是首次公开表达的创造性表达,都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10]然而,由于网络上信息流通量大,审核能力有限,再加之在这个虚拟平台上通过网民的注册账号很难追查到本人,使得版权的维护变得举步维艰。大多数时候,人们仅仅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任意复制、抄袭他人的言论,并在未经作者允许的情况下任意转播他人作品。这样的行为已然侵权,却由于提供了大量可供免费快捷下载的资料,使得很多网民也乐于接受这样的 “免费午餐”,从而形成了既有抄袭者复制,又有传阅者下载的网络环境,也使侵权现象在网络上成为了一种大家“默认许可”的行为。(五)政府监督困难,网络公信力有待提高2008年6月,中国已大幅超过美国,跃居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达到亿。面对这样庞大的网民人数,要做好统计监督,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统计与规范过程。现今,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督引导难度较大,仍然缺乏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监督力与审核力,一些希望借助谣言来博得眼球的网络媒体便不顾职业道德,大量散布谣言假新闻,造成了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缺失公信力的局面。(六)网络中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麻醉作用”与“数字鸿沟”的扩大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曾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中针对现代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提出了“麻醉作用”一说,认为:大众媒介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占用人们的时间,使人们沉浸在虚幻的自我满足中,从而丧失社会行动能力;所传递的浅俗、煽情化的内容,使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使人们成为不假思索顺从现状的单面人。本文认为,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所阐述的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同样也是网络所存在的问题。网络具有信息海量传播的特点,然而,在这些成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低俗表层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新异性与刺激性,在吸引人们去点击阅读的同时也侵占了人们思考与学习的时间,人们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零碎肤浅的八卦娱乐之中,加之网络上缺乏深度的评论对人们的误导,很容易使人们沉溺在虚拟信息中难以自拔,失去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此外,网络在带来信息量增大的同时也产生了“数字鸿沟”。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提出了一种“知沟”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1]。随着新媒体发展中信息量的进一步增大,由于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与接受数字技术的机会的差异,便很可能会造成比大众传媒时代“知沟”更大的“数字鸿沟”产生。(七)负面舆论堆积造成“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网友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匿名的情况下毫无顾忌的发表偏激言论,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从“郭美美”、“干露露”到“天价月饼”、“豪华跑车”,由一点进而延伸到各个领域的负面信息五花八门,充斥全屏。就连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网络上也更多的表现成为了一种异化与奢侈,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认为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法律,长久如此,将会造成整个社会诚信缺失,投机主义已及社会风气恶化。四、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新媒体在带来言论繁荣的同时也在带来言论失控与社会动荡的风险。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研究有效解决对策,对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上述几点问题,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一)借助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健全信息审核平台信息审核是筛选网络信息是否适合传播的第一道门槛,在网络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健立健全相信息审核机制这一关卡,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大面积传播,将不良信息扼杀在初始阶段。然而,在数量巨大的网民面前这样的审核并不好开展,因此,应借助广大受众的力量。由于受众是网络信息的直接受传者同时,是网络低俗虚假信息的第一受害人,因此,受众具有对媒介活动进行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可以通过个人信息反馈等手段建立民间信息审核平台,由“公众利益”来制约网络虚假信息的发展。(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法律规范应当如期而至。但是,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关于网络规范方面的立法资料还相对较少,在网络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法条法规。因此,应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建设,依法治网,建立健全网络规范与监督,注重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与著作权。使民众在享受自己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至于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罔顾他人的合法权力,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以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三)加强国家政府的舆论管控,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传播学教授郭庆光在《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这一章节中认为:“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12]。国家与政府强作为强力的管理者,在解决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上也居于主导地位。2007年中共中央新年伊始的第一次学习就是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2008年,前总书记胡锦涛开与网民交流之先河,大力发展媒介和文化产业,在每个五年计划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可以看到,国家正在重视和支持着新媒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将对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与舆论的正确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只有国家和政府站出来指导的舆论方向,切实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崭新阵地,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四)依托政府支持,加大技术监控治理力度从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过程来看,新媒体传播是产业链式的传播。整个传播过程需要涉及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移动平台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终端提供商、渠道合作伙伴等诸多环节。因此,新媒体的内容安全,也同样需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针对有害内容源、有害内容传播渠道、以及最终目标(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的全生态系的防护体系,才能对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保障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以政府为依托,研究不良信息传播的演化机制,加强对网络通信软件、网络传输内容的管理。规范应用商店对通讯软件的检验和测试流程,使用户,尤其是抱有新异心理的未成年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受到一定的合理制约,使互联网的网络信息体系更加干净与安全。(五)媒体人增强自身自律感,坚守职业道德提高“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于媒体人的自律与其对于职业道德的坚守,作为一个媒体人,其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便是在威胁与利益面前,坚守媒体从业者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信赖。面对问题深入调查,客观负责的评论,促进积极信息的传播,这是网络媒体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自律”换“自由”,以自律公约的形式强化自我约束和管理力度,才能在获得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使网民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六)提高网民素质,实行网络实名制在网络普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网民的思考与辨别能力,使网民具备对事件的基本的辨别能力,正确对待真实客观的负面信息报道,以避免将谣言信以为真而产生情绪激化。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也是网络存在大量谣言的重要原因,虚拟身份使得一些网民认为自己可以摆脱法律的规范而大肆造谣散布非法信息,在一些主要领域实行实名制则可以辅助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民的行为,也为网络安全与“清网”行动提供了便捷。找出解决新媒体存在问题的对策是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未来,新媒体会将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发展,新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将与日俱增。如何良好地解决新媒体存在问题,是需要国家、政府、媒体人乃至每一位公民共同努力的,也只有这样,新媒体才能健康发展,社会也才能的构建和谐。
摘要 目前,作为第五大媒体的国际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广泛、迅速地发展和普及,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促使传统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厂商在互联网上实施新的服务方式,网络广告因此成为促使消费者接受新的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众多的优越性,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而仍然有一些不可忽视又难以逾越的障碍 网络广告一般是指在Internet 上发布、传播的广告,它是Internet 问世以来广告业务在计算机领域的新的拓展,也是Internet 作为营销媒体最先被开发的营销技术。网络营销管理系统正是在最初的网络广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Internet 在美国问世之后,就引起了嗅觉灵敏的广告人的注意,自1999 年10 月14 日,Wired 杂志在其网络版首次发布网上广告以来, Internet 就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广告媒体的新宠,成为与传统广告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齐名的第五大媒体。面对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或“网络经济”,网络广告未来的发展空间远比传统媒体要大。如何开发网络资源,发展网络广告,充分挖掘其中的商业机会,这不仅是网络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而且对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Internet和电于商务的发展,网络营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网络营销的主要有效手段——网络广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掌握并合理运用网络广告对于实现新环境中网络营销策略和整体营销战略都至关重要。Internet作为一种新媒体,有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基于Internet的广告和传统广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广告的分析方法,结合Internet和网络营销的特点,并借鉴目前有关网络广告的主流观点,对网络广告的理论和现实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网络广告,互联网,网络营销 一、当今网络广告的格局 近年来,网络广告市场发展迅猛,进入2006年更是全面爆发,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兴的如视频广告、富媒体广告、窄告等广告形式。2006年8月1日,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联告在青岛的公开亮相引起了业界的密切关注。这是一种面向中小企业、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广告服务,它联合了网易、中华网、Tom、21cn等门户搜索网站推出的结合搜索引擎关键词和Button广告的新型关联性定费网络广告形式。同时该产品也获得了国内13个地区的网络营销公司的支持,将通过他们的渠道商加以推广。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研究表明,网络广告市场细分广告类型构成已有显著变化,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46亿元,比2005年增长。其中品牌图形广告由于其广告表现力相对较弱等因素,呈现下降的态势;而新媒体广告和新形式广告的市场比重有所加大,其中富媒体广告市场份额从2004年的上升为2005年的,2006年预计将超过5%。艾瑞分析认为未来三年,随着网络媒体形式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多,网络广告市场发展将从单纯量的增长转移到质的提高的新阶段。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广告形式和投放选择,广告主显然更关心广告的目标投放人群、广告投放成本及广告效果。 iResearch艾瑞咨询研究认为,在网络广告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联告”的推出,开创了门户网站合作的新模式,也符合当下精准营销的发展理念,由于其价格低廉和覆盖范围广等特性,将会吸引到一定数量中小企业进行尝试。但是,由于都是基于搜索引擎的营销方式,与搜索巨头百度、谷歌的按点击付费相比较,如何完善联告体系、增加覆盖面、提高广告的精准定向及点击效果将是联告发展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广告的特点 (一)网络广告的互动性 与传统广告媒体相比,互动性是网络广告最显著的优势。首先,网络广告可实现多种交流功能:消费者除了可以自由地查询信息外,还可以通过E - mail 向该公司进一步咨询、订货,从而在单一媒体上实现了整个购买过程,这一点是传统媒体难以做到的。其次,网络广告趣味性强:网络广告的内容完全控制在浏览者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按动屏幕上的按钮,连接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浏览者成了广告的“主宰”,这成为吸引众多消费者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网络广告提高了目标顾客的选择性:与传统广告不同,网络广告的启动,需要目标群体的主动搜寻和连接,属于“软件广告”。而主动搜寻本公司广告的消费者往往带有更多的目的性,提高了广告的促销作用。 (二)消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大众媒介,包括报纸、电视等,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传播,要想把国内刊播的广告在国外发布,则涉及到经过政府批准,在当地寻找合适的广告代理人,洽谈并购买当地媒体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同时,广告刊播时间受购买时段或刊期限制,目标群体容易错过,并且广告信息难以保留,广告主不是不频繁地刊播广告以保证本公司的广告不被消费者遗忘。而网络则是以自由方式扩张的网状媒体,连通全球,只要目标群体的计算机连接到因特网上,公司的广告信息就可以到达,从而避免了当地政府、广告代理商和当地媒体等问题。同时,网上广告信息存储在广告主的服务器中,消费者可在一定时期内的任何时间里随时查询,广告主无须再为广告排期问题大伤脑筋。 与电话、电传之类的个体媒介相比,网络广告的沟通双方无须同时在通道两端固定的时间、空间出现,在时间上更自由。同时,由于个人的通信地址不是与某台计算机连接,而是与一个密码相连的网络使用权,可在任何一台联入因特网的计算机上使用,相当于一个随手携带的邮箱,不受地点的限制。 (三)网络广告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传统广告的投入成本非常高,其中广告媒体费用要占到总费用的近80 % ,他们空间有限且价格昂贵,不论购买空间多大,均按宣传的成本和时间计费,空间越大,广告篇幅越大,收费就越高。而网络广告的平均费仅为传统媒体的3 % ,并可以进行全球性传播。因此网络广告在价格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四)网络广告效果的可测评性 运用传统媒体发布广告的营销效果是比较难以测试、评估的,我们无法准确测算有多少人接收到所发布的广告信息,更不可能统计出有多少人受广告的影响而做出购买决策,网络广告则可以通过受众回的E - mail 直接了解到受众的反应,还可以通过设置服务器端的Log 访问记录软件随时获得本网址的访问人数、访问过程、浏览的主要信息等记录,以随时监测广告投放的有效程度,从而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五)网络广告的目标性、针对性强 传统广告的受众为大众人群,由于缺少目标性,只适合品牌的推广,而网络广告受众则具有高针对性。一份调查表明,网民年龄20~30 岁之间的为75 % ,月收入1000 元以上的占70 % ,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85 % ,从这些数据看,网民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极富购买潜力的群体。网络广告的受众基础好,可以根据这部分群体的特点,发布针对性高的广告如IT、通信等,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求采纳
康师傅旗下重庆顶津食品公司企划部主管陈世陵在领奖时表示:“‘传世新饮’营销活动的成功,在于其精准地定位了目标消费者,系列好玩有趣的移动营销模式的整合,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都很好地吸引消费者自主地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当然,它与康师傅前瞻的营销理念、积极开放的心态、以及勇于创新的营销魄力也有着必然的关系.据介绍,结合当下经济热、国学热、养生热的流行主题,康师傅“传世新饮“饮品的产品理念是倡导健康与时尚融合,把传统养生理念与饮品新工艺结合,希望让年轻人们畅快地喝出‘新未来’,提升他们的品牌的忠诚度。而手机是连结年轻族群的最佳载体,是他们接受信息、即时通讯和互动娱乐的重要载体,他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甚至比用PC互联网的时间都长。“这意味我们要实现对年轻族群精准的广告投放,营销思路就必须转型,变得更加活跃、互动、即时参与、充满乐趣,”陈世陵表示。为了更好地覆盖康师傅的目标用户,国内领先的全方案移动广告服务提供商——百分通联在服务于康师傅“传世新饮“的过程中,选择了将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手机位置化“签到”与APP互动小游戏相结合,融入暑期营销活动。消费者接受“签到玩游戏创饮新流行”任务后,通过手机在活动现场和户外广告投放地点签到,就可获得相应的勋章并赢得抽奖机会。除此之外,一款为“传世新饮”量身定制的“传世寻宝”小游戏,也让消费者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酸梅汤制作的工艺以及生津止渴的功效。 在传播方式的选取上,此次活动的精彩之处在于打通了微博、论坛、彩信手机报刊广告、彩信等方式,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广,巧妙的展示出康师傅传世新饮 “经典口味 创新发展”的品牌内核。以上一系列的创新整合的移动营销手段,配合LBS站内推广、微博转发、SNS软文传播、BBS论坛传播的推波助澜,增强了活动的曝光率和参与度,将一次地面活动的营销效果放大到了极致。据康师傅数据统计,在西南地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本次活动的超过十多万人,其中参与LBS签到的就有5万,3万人在微博上转发和分享本次活动。
时光胶囊apps不错.
广告学,独立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到现在为止,广告知识仍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
浅谈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 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下面我通过本论文为大家介绍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论文摘要: 新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新媒体营销的优势,把握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对营销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 新媒体;新媒体营销;微博;微信;客户端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工具不断的增加以及迭代更新,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交活动已离不开新媒体,包括微博、QQ、微信等等,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移动用户不管有事没事,每天都会习惯性地打开那些社交工具,可见,用户对新媒体工具的依赖正是营销者看中的一大客户群。由此,每个聪明的营销者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肥腻的市场,做移动互联网的营销首选新媒体是再正确不过,哪怕最初只是以社交为目的,通过这些平台去认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主动关注你,这也将是营销资源的累积。
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在1967年就被提出了,那个时候新浪、腾讯还没有博客、微博,更没有微信,百度正准备上市,优酷土豆还没成立……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当前,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多样化及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客户端成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营销是在新媒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这种渠道开展的营销活动。
传统的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或者叫到达率),在报刊杂志上的体现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的体现就是收视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
与传统的营销相比,新媒体的营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仅能够精确的获取访问量,甚至能够收集整理出访问的来源、访问的时间、受众的年龄、地域、以及生活、消费习惯等等。这样比传统营销更精准、更有效、更节省时间。而且事实表明,采用新媒体营销将会使企业能够由单极向多极发展,选择更多;企业更有效收集客户资料,针对目标客户营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快更好的进行企业品牌宣传。
总的来说,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2 新媒体营销的优势
信息公开透明
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一则轰动的消息又或者一篇有趣的内容在社交圈中分享出去,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他们会选择主动转发和传播,不但成本小,而且营销效果好。
在此之前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所发布的信息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若你只是一个普通企业或者营销者,本来就没有基本的公信力度,如果一开始就在为做营销而做内容得话,所谓的广告不断刷屏,你的用户也将拒而远之。因此,做好内容是关键,让用户自然地认可和接受,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主动去关注你,营销效果也就水到渠成。
另外,抓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机会,以关注热门事件刺激营销内容的传播为例子,最常见的是事件营销。就如前几天发生的.“优衣库试衣间”事件,短短的时间内引发的转载量已达数亿,可见新媒体营销的力量,这种借势营销的方式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对于一些不那么正当的炒作或者是营销策划,在达到营销效果的同时也担负着一定的风险,炒得好便是营销,炒的不好将会自毁,在善于创造的同时更要量力而行。
用户目标精准
在新媒体平台上,营销者可根据用户的资料信息、发布内容和显示出来的地理位置判断哪些是自己的目标用户,对于用户的喜好,兴趣方向一目了然,从而可加强对这部分用户的有可能关注的内容进行分享,当他们需要的时候也就会自动找上门。
假设你的营销产品是关于旅游业的,在你的社交圈中,多多关注那些经常晒旅游照片,各种吃喝玩乐内容分享的用户,研究他们的需求方向,分析得出他们的购买力,对于自身产品的定位定价都有一定的帮助,适时营销,必然会有收获。
用户互动性强
新媒体最初是以社交互动为主要目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发展成营销。以微信微博平台为代表,营销性质最强烈,对于发布的每一篇内容,用户可通过点赞评论给予商家一种反馈,在获得这种信息之后,营销者便可对自己的营销方式作出调整,可见,每一次互动都可看作是营销的成果。
当然,除了商家不愿错失新媒体的营销机会以外,新媒体也不愿错失给商家带来营销的机会,QQ近期新增的公众号服务功能,也是为营销而生,起初QQ只有空间、邮件、群消息推送可称为营销途径,局限性较大造成用户对营销的反感,如今开启公众号,将营销更加正规化。
3 新媒体营销的方式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发布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微信营销
微信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方式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精准推送信息的同时更能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基于微信的种种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客户服务营销也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兴营销渠道。微博的天然特性更适合品牌传播,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微博的传播广度和速度惊人,但是传播深度及互动深度不及微信。微博好比一个人下面有几万人听众的演讲场合,更有广度,而微信好比两个好友冬日下午在茶楼泡上一壶普洱茶席地而坐,更有深度。
APP客户端营销
APP营销即应用程序营销,是指通过定制手机软件、SNS及社区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称,其中APP亦即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而当前的APP营销多指第三方智能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营销。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APP客户端,这宣示着中国的移动营销时代已经“燎原”。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的时代背景下,营销企业必须适应新的传播时代,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对广告进行精准有效的投放,从而使广告发挥更大的传播效果。
3 态度
互联网与其他营销手段之间的影响非常强烈。Brigitte Muller和Jean-Louis Chandon 在2004年6月出版的《营销传播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消费者在访问某品牌网站后将更倾向于对该品牌产生正面联想。
信任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研究。Hong-Youl Ha在《产品及品牌管理期刊》(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2004年版中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信任度问题。他指出,在互联网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信任建设策略都能发挥作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品牌名称、口碑、消费者上网经验以及广告信息质量,这些因素都对建立品牌信任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只有当这六个因素同时具备时,才能够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互动性
Wendy Macias在2003年秋季版的《当今热点与广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 Research in Advertising)发表文章,研究网站的互动程度对消费者理解网站内容的影响。经过研究,她指出,越高的互动程度越有利于消费者理解网站的内容。
娱乐性
Arthur Raney, Laura Arpan, Kartik Pashupati 和 Dale Brill在2003年秋季版的《互动营销期刊》(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上发表文章,考察了网站上娱乐和互动内容的效果。研究表明,娱乐元素中加入更多的品牌特征,将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回忆度。此外,网站越有趣,消费者再次访问的机会也就越大。
正当互联网通过电脑不断延伸的同时,手机也逐渐成为营销者建立品牌资产的一项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你这个文章很简单啊
论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前景及发展对策摘要:网络媒体与网络广告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及传统广告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网络广告已成为广告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它的出现使得整个广告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宽带网的进一步普及,新的广告形式还将层出不穷,网络广告的优势特点也将更加明显,网络广告的发展前途将是无可限量的。不过,网络广告既有时空自由、灵活互动等优势,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乏客户针对性等弊端,因此,应扬长避短,变革广告形式,提高网络广告的质量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下去。关键词:网络广告;广告形式;发展对策1网络广告的特点促使广告主使用互联网做广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电视转向互联网,这必然给广告主带来更多接触目标客户的机会。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如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网络广告所具有的特点显而易见。交互性:可以使消费者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信息,而且传播快速,发布和接收基本上是同步的。广泛性:互联网的全球性,使互联网上发布的广告也是全球性的;针对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可以分析网站访问者的喜好,精确定位投放广告的技术。形式的多样性:网络广告在尺寸上可以采取旗帜广告、巨型广告,在技术上还可以用动画、flash、游戏方式,在形式上可以网络收听、收看、试玩、调查等,可以集各种传统媒体形式的精华,从而达到传统媒体无法具有的效果。易于统计性:网络广告的发布次数和效果均可以有技术手段精确统计。2网络广告的优势覆盖范围广泛:据美国的大众传播专家研究,在今天的多种媒介中,电台媒介争取到5000万听众,花费了约38年的努力,电视媒介达到5000万观众,花费了13年时间,有线电视用了10年时间,而互联网络从1993年对公众开放到拥有5000万用户只花了4年时间。从广告用户市场看,用户市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即使是一家小企业上网,都可能一夜成为国际性公司;其次,信息受众的广泛性,目前全球网络用户已接近2亿,网络用户包括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和不同种族的人,其中年轻人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大多数的网络用户比较富有思想性;从广告媒体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覆盖面宽,信息受众广,是企业树立国际国内形象,进行广告宣传的具有较高选择价值的媒体。内容丰富详细,声色并茂,可视性强:广告内容不受版面和时段的限制,可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网络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空间、全真图像相结合,将产品全面、真实地提供给网络用户。电脑屏幕的精确度越来越高,广告画面的可视性越来越强。购买行为直接引入广告:网络广告可按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经营决策的变化可以及时地实施和推广,随时向消费者传达最新的产品信息;网络广告在宣传产品的同时也允许消费者在线购买,购买行为可及时发生。3网络广告的发展历史追溯网络广告的起源,应当提及奇迹商业公司(Prodigy)。在互联网还没有实现商业化之前,Prodigy就开始尝试网络广告。1990年网络广告这项服务刚开始时,Prodigy只是这项领域的一个“孤独试验者”,因为它期望广告能作为自己的一项收入来源,但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在此之前,计算机服务公司(CompuServe)在1979年就有在线服务,但是直到1995年才卖出了它的第一则广告。美国在线AOL直到1995年开始真正开始它的网络广告运作。最初的网络广告就是网页本身。当越来越多的商业网站出现后,怎么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网站就成了一个问题,广告主急需要一种可以吸引浏览者到自己网站上来的方法,而网络媒体也需要依靠它来赢利。第一种网络广告形式就是网幅广告(banner),它和传统的印刷广告有点类似。但是有限的空间限制了网幅广告的表现,它的点击率不断下降,目前平均的网幅广告点击率已经不到1%。面对这种情况,网络广告界发展出了多种更能吸引浏览者的网络广告形式。今天,无论我们是否喜欢网页上的Flash广告,或是邮箱中不计其数的广告信息,但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网民已经处于网络广告的包围之中。4网络广告的形式旗帜广告(Banner):是指出现在网站主页的顶部(一般为右上方位置)的网幅广告。以GIF,JPG等格式建立的图象文件,定位在网页中,大多用来表现广告内容,同时还可使用Java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强表现力。漂移广告:此类广告不停地在网页上漂浮,以引起网页浏览者的注意。弹出广告:称画中画广告。这种广告也被称之为“画中画”广告。全屏广告:这种广告覆盖全屏,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像乐百氏在新浪网上所作的全屏广告和联众游戏中263免费邮箱的全屏广告。虽然这些广告醒目、具有感召力,但是由于过分地刺激了网民,而且有强迫之嫌,反而引起网民的不满。按钮广告(Button):也叫图标式广告,是旗帜广告的特殊形式,其制作方法、付费方式和自身属性与旗帜广告没有区别,仅在形状和大小上有所不同。声音广告:2001年7月1日下午4:00,因特网上第一个自动声音广告正式亮相。只要登上新浪、搜狐、网易、人民网、中华网、FM365、、中国网、光明网、千龙网等10家网站,网民就会听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声音。这是上述网站联合推出的“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公益广告。与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不同,这一公益广告首次采用网络自动声音广告的全新方式播出,只要一打开网页,广告就会自动播放。关键字广告:(Key Word)关键字广告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关键字搜索结果页面上方的广告横幅可以由广告主买断,这种广告针对性强,品牌效应好,点击率高;二是在关键字搜索结果的网站中,广告主可以根据需要购买相应的排名,以便提高自己网站被搜索者点击的机率。当广告主买下流行搜索引擎的流行关键字,凡是输入这个关键字的用户都可以被吸引到他的网站上去。5网络广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供选择的广告位置及创意空间少:一般来讲,只有在网站首页网络广告的效果才有所体现,而首页的空间是相当有限的。旗帜广告的广告效果不错,但旗帜广告就要占据相当的位置,因此,页面上的旗帜广告可算是屈指可数。网络广告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的单向推拉战略,既揭示了网络广告有悖人性的一面,又凸显了当前网站经营者赢利模式的高度趋同性,为了追求广告效果,他们牺牲了网络的效率,损害了网民的利益。网民的购买力不高: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网民群体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多数,这部分网民的商业价值不高,其消费能力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而且消费结构不稳定,消费意愿不强,难以形成一个购买力较强的群体。从网民上网的目的来看,绝大多数网民上网限于阅读新闻,获取信息,聊天和玩游戏。对网络广告较冷淡,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说点击广告和在线购物。这样,广告信息在传者和受者之间的流动受到阻滞。结语:中国网络广告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网络媒体和网络广告将随着宽带网的普及而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网络广告运作的理论和规范“将新观点与新科技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广告的优势,扬长避短,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网络广告。参考文献[1]陈致烽,江少英.数字电视引发广告变革[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5).[2]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3]王唯茵.浅析网络广告[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277-279.[4]曾革楠.网络广告繁荣背后待规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5]王国明.治理网络广告要立法[N].中国工商报,2003.
太慢人家都开始采运病毒营销了
由于互联网媒体的特质,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但受制于通路、带宽、终端设备等诸多客观因素,网络广告的制作和运用也有所局限。在相关技术条件得以实质性改善之前,网络广告的内容创意和形式创新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尽管如此,仍然有的用户认为网络广告是最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广告媒体。57%的用户表示网络广告对他们个人消费行为有影响。有62%的人认为在浏览过相关的网络广告后会促使其购买。 2004年采用最多的网络广告形式是长横幅大尺寸广告,占32%; 其次是普通按钮广告,占18%; 普通网幅广告占13%列第三。iResearch的调查报告还表明,有75%的用户浏览完网络广告后会点击网络广告。有30%的用户倾向于点击网络广告后出现的是Flash动态页面,有23%的用户倾向有小游戏等带有互动功能的网页。而有64%的用户认为最吸引人的网络广告形式是图片形式的网络广告,其后依次是分类广告、搜狐引擎广告、文字链接广告、电子邮件广告及其他广告。用户认为在图片形式的网络广告中,最吸引人的网络广告形式是视频广告,有30%的支持率,其次是大尺寸广告,有17%,传统Banner广告有16%,悬浮广告有15%,弹出广告有11%,全屏广告有9%。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关于用户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弹出式广告窗口,是仅次于网络病毒最让网民反感的,再次是网络入侵攻击。网络病毒和网络入侵攻击都可看作是对上网电脑的严重侵害,而弹出式窗口与垃圾邮件主要是增加用户的麻烦程度才引起用户反感。 目前,中国超过60万家企业使用过或者正在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营销,这个数字远远大于在主流网络媒体上投放广告的4000余家网络广告主的数量。而调查中,用户回答“在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时,“重复信息太多”以的比例占到了第一位。 对比近几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直以来,获取信息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但其所占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 而以休闲娱乐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民所占比例稳步上升,并且在此次调查中首次超过以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民比例,休闲娱乐成为网民上网的最主要目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广告也必须随势应变,重点致力于提升受众的接受度和好感度,而不能过分追求强制性注意力。否则,广告主最在意的“广告效果”将无从谈起。虽然受到了技术条件的一定限制,我们还是看到不断有网络广告新形式的出现,而创意表现精彩的富媒体视频广告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网民所接纳和喜爱,其中的一些精品甚至被广为流传。或许,符合受众心理要求的新型网络广告,应成为网络广告领域最值得开采的“金矿”。 (资料来源 iResearch、CNNIC) 现今,在国内除了CPM和CPA外,还有两个指标是国内广告主衡量互联网广告效果的重要参考--CPC(点击成本)和CPT(每广告位时间成本,譬如包天、包时等)。 通过CPC的广告点击数及点击率,广告主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投放的网络广告到底带来了多少宣传效果,大大满足了广告主对广告效果评估的需求。 而CPT(每广告位时间成本,譬如包天、包时等)则是目前国内互联网广告计费形式的主导,CPT是传统媒体广告购买模式的延续,它使得网络广告的计费模式更趋近于和传统媒体的购买模式一致。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特定时间段选取特定广告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换言之,CPT在技术上可以看作是CPM的变形,以适应国内广告主在广告购买上的方便,但由于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可记录性,CPT无法精确体现互联网便于衡量广告效果的优势。 由于各大媒体尚未能实时地公布其每天的不同页面的日访问量(Daily Pageview)和日不重复访客数(Daily Unique User),因此,广告主在衡量广告投放效果时只能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进行估算,这种评估方法难以体现互联网广告所应有的精确性和实时性,而只是根据经验估算出广告所能传达到的用户数量及相应所需付出的费用。同时,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随着媒体页面访问量的不断变化提高,媒体却缺乏有力的第三方数据向广告主证明这种页面访问量增长的准确可靠性,只能被动地每半年或每一年调整一次价格,以提高自己的收入。 CPT沿用几年,广告主渐渐发现这种计费形式缺乏说服力,或者说,广告主们越来越需要系统的分析互联网广告所产生的效果,对这一变化体会最深刻的是网络广告代理公司的客户服务人员。在提供的互联网广告监测预测数据和报告中,以往客户服务人员只是提供CPC(广告点击成本),但很显然,广告点击率并不是解释广告效果的唯一指标。对于将树立品牌为广告目的的企业,广告位置和广告语言的优劣所导致的广告支出和用户对广告的印象数才是他们的最终需求,而这等同于传统媒体告知效果的需求。在过去的2004年,不少网络广告代理公司为了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也已经将CPM(千人印象成本)作为一种广告效果来进行评估。事实上,在国内网络广告市场不够成熟的环境下,CPM作为一种计费形式未被国内广告主接受和理解,一方面是由于CPM的计费方式与传统的包版位的购买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也由于权威的第三方监测系统并未能广泛地应用,CPM尚未能获得足够的公信力。目前,这种情况仍然存在,却期待改变。随着权威调研机构介入,CPM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广告效果监测的指标提供给广告主。 广告主的实际需求与点击后行为分析的意义 广告主在拥有CPM和CPC后并不满足,他们在不断的营销推广中积累了更多与互动有关的需求。他们想知道谁关心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在哪里、消费者的习惯是什么、消费者关心产品和服务的哪些部分、消费者为什么没有购买、消费者参与品牌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等等,广告主们希望了解消费者在从认知到购买的整个思维和行为特征,希望了解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消费者反映特征,更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指导营销体系的完善。遗憾的是,过去没有一个媒体可以实现这一点,但广告主们知道互联网应该可以帮助他们实现。 互联网是一个互动的媒体,是点对点宣传的实现,这种传播特征使互联网的推广不仅停留在广告印象(用户被动看到广告)或者广告点击(用户主动点击广告)上,而且可以渗透到企业的营销全过程,这可以通过了解用户点击网络广告后行为的分析得以实现。目前,针对广告主的这些需求,一些代理公司已开发出相应产品。 简单的说,用户点击网络广告后行为分析的指标是CPA(效果成本),其中的"行动"(ACTION)可以由广告主进行自定义,譬如化妆品公司可以定义为试用装申请、银行广告主可以定义为信用卡申领、销售公司可以定义为购买、网络媒体公司可以定义为注册、电子商务公司可以定义为页面浏览数等等。并且当评估广告效果时,"行动"的定义可以是多方面的,譬如可以定义页面到达、注册、浏览页面数、购买四种行为,分别根据转化成顾客的机率来综合分析广告效果,以了解广告对哪些人产生了影响,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对产品感兴趣、他们对什么产品感兴趣、他们一般购买什么产品,一系列的指标加以分析,便可以优化广告主的广告计划,实施方向。 网络广告价值的综合衡量 无论CPA、CPC、CPM,单独来看都不能很准确的体现网络广告投放的真正价值,但是当广告主或者广告公司明确了其广告效果的评估体系,比如主要是考虑对广告信息的传递还是对直接销售效果的促进等等,就可以综合上述因素进行整合的效果评估。所以,体现网络广告投放价值的最佳衡量方法是CPM、CPT、CPC、CPA综合衡量。广告主越来越聪明的发现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广告及互联网营销的互动性,才是互联网推广的真谛,这同时也给网络媒体和网络广告代理公司以至于网络营销策划咨询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今,在国内除了CPM和CPA外,还有两个指标是国内广告主衡量互联网广告效果的重要参考--CPC(点击成本)和CPT(每广告位时间成本,譬如包天、包时等)。 通过CPC的广告点击数及点击率,广告主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投放的网络广告到底带来了多少宣传效果,大大满足了广告主对广告效果评估的需求。 而CPT(每广告位时间成本,譬如包天、包时等)则是目前国内互联网广告计费形式的主导,CPT是传统媒体广告购买模式的延续,它使得网络广告的计费模式更趋近于和传统媒体的购买模式一致。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特定时间段选取特定广告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换言之,CPT在技术上可以看作是CPM的变形,以适应国内广告主在广告购买上的方便,但由于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可记录性,CPT无法精确体现互联网便于衡量广告效果的优势。 由于各大媒体尚未能实时地公布其每天的不同页面的日访问量(Daily Pageview)和日不重复访客数(Daily Unique User),因此,广告主在衡量广告投放效果时只能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进行估算,这种评估方法难以体现互联网广告所应有的精确性和实时性,而只是根据经验估算出广告所能传达到的用户数量及相应所需付出的费用。同时,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随着媒体页面访问量的不断变化提高,媒体却缺乏有力的第三方数据向广告主证明这种页面访问量增长的准确可靠性,只能被动地每半年或每一年调整一次价格,以提高自己的收入。 CPT沿用几年,广告主渐渐发现这种计费形式缺乏说服力,或者说,广告主们越来越需要系统的分析互联网广告所产生的效果,对这一变化体会最深刻的是网络广告代理公司的客户服务人员。在提供的互联网广告监测预测数据和报告中,以往客户服务人员只是提供CPC(广告点击成本),但很显然,广告点击率并不是解释广告效果的唯一指标。对于将树立品牌为广告目的的企业,广告位置和广告语言的优劣所导致的广告支出和用户对广告的印象数才是他们的最终需求,而这等同于传统媒体告知效果的需求。在过去的2004年,不少网络广告代理公司为了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也已经将CPM(千人印象成本)作为一种广告效果来进行评估。事实上,在国内网络广告市场不够成熟的环境下,CPM作为一种计费形式未被国内广告主接受和理解,一方面是由于CPM的计费方式与传统的包版位的购买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也由于权威的第三方监测系统并未能广泛地应用,CPM尚未能获得足够的公信力。目前,这种情况仍然存在,却期待改变。随着权威调研机构介入,CPM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广告效果监测的指标提供给广告主。 广告主的实际需求与点击后行为分析的意义 广告主在拥有CPM和CPC后并不满足,他们在不断的营销推广中积累了更多与互动有关的需求。他们想知道谁关心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在哪里、消费者的习惯是什么、消费者关心产品和服务的哪些部分、消费者为什么没有购买、消费者参与品牌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等等,广告主们希望了解消费者在从认知到购买的整个思维和行为特征,希望了解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消费者反映特征,更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指导营销体系的完善。遗憾的是,过去没有一个媒体可以实现这一点,但广告主们知道互联网应该可以帮助他们实现。 互联网是一个互动的媒体,是点对点宣传的实现,这种传播特征使互联网的推广不仅停留在广告印象(用户被动看到广告)或者广告点击(用户主动点击广告)上,而且可以渗透到企业的营销全过程,这可以通过了解用户点击网络广告后行为的分析得以实现。目前,针对广告主的这些需求,一些代理公司已开发出相应产品。 简单的说,用户点击网络广告后行为分析的指标是CPA(效果成本),其中的"行动"(ACTION)可以由广告主进行自定义,譬如化妆品公司可以定义为试用装申请、银行广告主可以定义为信用卡申领、销售公司可以定义为购买、网络媒体公司可以定义为注册、电子商务公司可以定义为页面浏览数等等。并且当评估广告效果时,"行动"的定义可以是多方面的,譬如可以定义页面到达、注册、浏览页面数、购买四种行为,分别根据转化成顾客的机率来综合分析广告效果,以了解广告对哪些人产生了影响,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对产品感兴趣、他们对什么产品感兴趣、他们一般购买什么产品,一系列的指标加以分析,便可以优化广告主的广告计划,实施方向。 网络广告价值的综合衡量 无论CPA、CPC、CPM,单独来看都不能很准确的体现网络广告投放的真正价值,但是当广告主或者广告公司明确了其广告效果的评估体系,比如主要是考虑对广告信息的传递还是对直接销售效果的促进等等,就可以综合上述因素进行整合的效果评估。所以,体现网络广告投放价值的最佳衡量方法是CPM、CPT、CPC、CPA综合衡量。广告主越来越聪明的发现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广告及互联网营销的互动性,才是互联网推广的真谛,这同时也给网络媒体和网络广告代理公司以至于网络营销策划咨询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