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析农村经济的发展 》
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和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农村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不但使我国用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使农民奔向小康,走向富裕。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增长迅速。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农村 经济 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源自农民的自发选择,但在这一制度变迁的力量释放之后,市场为什么没能引导农民进行新的发展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中国城乡分割的体制是导致市场无法起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还是从农民自身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三十年来的乡村发展 经验 更为恰当,即农民在其所卷入的农业生产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规则安排及其相关控制权问题才是至为关键的,而这一点显然是需要在国家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去理解和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变化的起点和背景是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农民控制政策的放松与农民群体的行业分化,农民从主要从事粮食 种植 业、畜牧业的传统中逐步分化拓展到经济作物、科学畜牧以及非农产业的各个部门领域之中,并且深深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中国的农业改革过程正是一个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变动过程中农民应对上述自然 、经济、社会与政治风险的能力及其相关权利变化的过程。以农民权利扩张及其面临的调整作为线索,重新评估中国农业与农村改革的历程显然是值得尝试的。
系统地展现几十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文献还不多。具有代表性文献如林毅夫(1994)的论文集研究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对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了出色的研究;科林•卡特、钟甫宁等人(1991)系统地描述了经济改革中的中国农业经济全貌。但是,总体而言,现有的文献还缺乏一个对中国农村三十年以来经济社会变迁做出系统的和逻辑一致性的解释。
2农村经济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1)中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市场农业的发育以及市场机制对农业的调节作用大为增强,传统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受社会需求和市场价格的作用,畜牧业、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与2008年相比,其比重分别由和8%上升为和。粮食作物种植中,高产优质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明显增加。
(2)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稳定增长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高速增长,对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和农村工业总产值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交通运输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总产也增长较快值。农村非农行业发展规模日益增大,科技进步作用大大提高,特别是全国各区域农村非农企业增长推动因素不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加大了农村非农行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中西部地区农民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企业使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资源潜力不断被挖掘,形成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民从事家庭经营生产活动仍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乡镇企业职工报酬收入继续增长;三是农民低收入比重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3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
改革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必由之路。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必由之路,不改革就要落后。目前,农村和你们仍然占我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农村和你们没有得到大发展,其他发展也最终难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农村的土地和金融等一系列的改革,我农村经济快速、持速、稳定、高效、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努力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 措施 ,帮助农村加快发展。
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非经济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当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正成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人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而不断取得可喜变化。实际上,在经济运动过程中,除了经济因素本身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外,还有大量的非经济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非经济因素作为一种隐性因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各地区,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成为阻碍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顽固积瘤。以非经济因素作为分析视角充分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消费
把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农村消费的关键举措。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去年以来,国家实施的多项政策在农村地区初见成效,尤其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农村快于城市局面,这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战果。农村市场的新变化,反映 出国 家实施的强农、惠农、扩大农村消费等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也表明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大有可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起到了拉动内需、繁荣经济的作用。
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按照统筹兼顾原则,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社区股份合作等 “三大合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机械化 ,尽快改变农村抗灾能力弱的局面。加快高标准农 田建设 ,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农村 教育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 文化 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 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代替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生产力的过程,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农村金融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的核心,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增加涉农贷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满足率,扩大覆盖面,健全服务功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没有高素质的村民,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按照“农民提需求、部门供资源、远教来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涉农部门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展农村远程教育覆盖面,广泛开展集中学习、专题培训、课件下载、光盘刻录、现场指导、基地示范等培训活动。要强化农村中学初、高中 毕业 生劳动技能课程的安排和学习,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续力量打好基础,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多 渠道 就业
要做好农民种养结构调整的引导工作和服务工作,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农村经济和技术的服务指导工作,解决农村和农民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从城市下到农村和农民家里去服务。同时,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卫星传输宽带网,扩大村民组播放点建设规模,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和农村市场开拓提供信息保障。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8亿人属于“农民”的范畴,农民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状态。2010年,国家为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能力,将继续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劳务输出、稳定企业促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同时,要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城乡之间的差别。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小康[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强化干部队伍,夯实执政基础
有一支领导能力强、工作业绩好、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加大农村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领导、发展和管理农村经济的能力。继续搞好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与管理工作。完善村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奖惩结合,解决好干部“沉下去”的问题,让基层干部真正为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发展尽到应有的职责。
借鉴先进经验,壮大本地经济
过去几十年,我们向沿海输送了大批年轻劳动力,包括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劳动力。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多数已经掌握了技术和管理,以及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希望回来创业当老板。这应该是我们利用他们发展内地农村经济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联系他们,并且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包括办农民工创业园,农民工创业一条龙服务等,让他们回家开厂、办公司,这将是内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赵德余.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业改与农村经济社会之变迁.学术月刊.(42).
[2]黎东升,马敬桂.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04-O1.
[3]谭芝灵.新时期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问题研究进展.经济纵横.2010(5)24-28.
《 农村科技协会的发展 》
摘要:充分发挥农技协自身优势,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村科技协会农民致富领头雁
温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与甘肃代表团的代表一起审议政府 工作 报告 时,谈到对甘肃惦记的事情很多,重点讲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努力改善民生四件,这四件事都是与“三农”有关,其核心是老百姓的生活,盼望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的好起来,他“真心希望经过5年的努力,使甘肃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现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温对甘肃惦记的事情不难看出,一方面,我们甘肃还很落后,特别是农牧民的生活还很困难,迫切需要加快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这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艰巨任务,要积极谋划出台促进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不论何种有效措施都必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要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来实现,要切实调动农民积极参与。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来担当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的重任呢?本人认为,不论从历史发展,还是从实践来看,在甘肃这个欠发达的省份,其重任只能由农村科技协会等服务组织来承担。
甘肃自1984年在天水以农民为主体,依托“土专家”和“田秀才”,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我省第一个农技协会――武山县洛门镇蔬菜协会以来,依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科技工作者发展形成的农村科技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全省各级农技协会已有5117个,拥有会员41,6万人,并实现了由单项农技协会向甘肃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的跨越,涌现出了“临洮县花卉协会”等全省十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榆中县洋芋营销协会”等五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会在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仅2000年至2005年,全省农技协会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1640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118期,受训农民228万人。因为这些协会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农技协会是改革开放新形式下,农村广大群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而组建的新型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其特点: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组织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广泛;三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因此,必须把加快农技协发展,做好农技协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措施,真正抓出成效。具体将做好如下五项工作:
1、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协会。积极探索加快农技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扶持引导,鼓励有技术、有经济实力、有开拓能力的农民牵头创办农技协:要依托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创办农技协;要引导乡镇机构发挥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领办农技协;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兴办农技协。其发展模式可以是能人带动型、民办官助型、中介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经济实体型等。通过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切实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的服务,建立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
2、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范化建设。农技协作为农民的自发组织,要坚持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引导,适时加以规范,使之逐步走上机制完备、管理科学的轨道。农技协要建设好班子,完善协会章程和 规章制度 ,明确组织的宗旨、任务、体制和会员权利义务。要实行组织会员制、民主办会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真正把农技协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对协会的登记注册、整顿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成立联合会,发展团体会员,走联合之路,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网络体系。
3、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扶持指导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支持农技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农业、科技、财政、计划、扶贫、民政、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对农技协给予大力支持。在贷款、科技开发、项目、经营销售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政策优惠,优先帮助解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办技术经济实体、发展专业化生产、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等方面的资金困难,帮助争取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各级星火计划等科技、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对农技协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科研单位的扶持政策。对于条件具备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工商管理部门取得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要求其依法经营,按章办事,并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侵犯,使他们在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农技协乱摊派、乱集资,不得干预农技协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县科协作为农技协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支持农技协工作,做农技协的坚强后盾,推动农技协健康发展。
4、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支持。要向专业技术协会选派科技特派员,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及有关部门向农技协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帮助农技协挂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农技协的科技水平,促进农技协与市场的对接。要发挥农技协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中的作用,支持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协骨干和会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技协骨干力量。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技术、 市场营销 知识、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信息灵、跑市场的经纪人、懂民主管理的农技协骨干队伍。农业、科技、劳动人事部门要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进度,由试点向全省推进,并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5、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不断提升协会档次。为了适应专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除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外,还要将服务范围向资金融通、销售供应、加工储藏等领域延伸,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进传统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市场空间,依靠卓有成效的服务,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面,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向合作制经济组织、集团化方向等高层次发展,培育地方特色典型群体。
总之,通过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使广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担起农村科学普及、信息传播、成果推广、科技服务、技术交流、销售服务、发展经济、政策宣传、法律普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牵引点,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的依托点,带动农民走致富道路的支撑点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有关浅谈农村发展的论文推荐:
1.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2. 浅谈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3.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4. 浅谈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5.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
6.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条件,有好有坏。而贫穷会让一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若要扶贫,那么就要先给他们送志气,先改变他们的陈旧思想。时代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不方便,教育水平也低下,当地的人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导致当山区外的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内部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让当地的生活无法得以改善。回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若想要群众脱贫,那么应该对处在贫困中的群众进行思想引导,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但“不怕穷”的陈旧观念和习俗,犹如一道“文化的枷锁”,很大力度地压制一些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与动力。在那些贫困地方的人,以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难过上山区外界的好日子。并且有人会安于现状,很是满意当前的生活,并不想做出改变。这样的想法让贫困地区内部人员动力不足,毫无志气可言,给扶贫增加了难度。虽我们有扶贫的想法,但他们“不怕穷”的想法让他们不愿去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一消极的想法让人早已缺乏了“人穷志不穷”的信念,缺乏活力。所以若要真正实现脱贫就要先扶志,之后再扶智。若只是扶贫而不扶志,即使通过我们的资源改变了他们现状,但最终没有志气的他们还是会回到原状,并没有达到真正扶贫的效果,只是昙花一现。在扶贫的过程中,应先给他们灌输志气和信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精准扶贫这一项目可以更深入地展开全面的工作,去感化他们,在无形中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观点,慢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其过程中,让他们明白所谓的命运不可能一开始就注定的,后天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改变的。让他们明白幸福不可能空降,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也是改变成年人的陈旧观念的有效途径。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这一代是穷的,但让自己的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会让自己的孩子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之后的生活也会改变很多。要让贫困人民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撕掉贫困的标签。
近两年来,“建档立卡户”已成了乡民们议论的一个热点,因为一旦评上“建档立卡户”的人家,看病不出钱,建房补助高,老人吃低保,孩子上学补助高,县乡党委政府还送给鸡猪羊等,并帮着发展各种产业。其实,“建档立卡户”都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真正体现了扶贫的人性化和人文化,既扶弱,又扶志。每一次我回到老家,村委会的墙壁上都写着“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等等一些醒目的标语。都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听爸爸说,我家旁边的李叔叔,他家在国家扶贫政策未到之前,因看病欠了别人钱,一向过着穷苦的生活,欠的债已经拖了五六年了,仍未还清,成为了村里的特困户。可党的扶贫政策来了以后,他家评上了“建档立卡户”,用政府补助的资金还清了债,却又揭不开锅了,住村扶贫工作组的干部得知后,给他家送去了救济物资,并帮助他家发展产业,养羊和种植茶叶。李叔叔一家也很勤劳,常常在茶地里忙到两头黑。现在李叔叔家的30多亩茶叶已经投产,每年茶叶长势都非常好,收入很高,羊也在李叔叔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发展到60多只了。今年,李叔叔家建盖了一幢漂亮的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脱贫的过程中,“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只有乡民配合,脱贫才会取得成效。我表哥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扶持,表哥也很争气,奋发读书,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及家人的期望,考上了他喜欢的大学,享受着教育扶贫的补助。现在许多农村人家都建盖了新房,有了舒适的坏境,过上了好日子,靠的就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村民们的勤劳致富。村民们都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恩情。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大恩大德。最近,在村子里,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就是脱了贫的人家,会帮助没有脱贫的人家,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免费给他们送猪,送牛,送茶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脱贫致富添砖加瓦。真是“农民走上致富路,幸福生活来得早。”让我们手拉手,团结协作,共同走出贫困。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引领下,一起进入小康生活吧!
如何扶贫才有效的议论文,这个可以在一些议论文网上去查询到有很多的势力范围的。
农民个人致富先进事迹:老刘的沼气生态农业园
安徽省歙县是养殖大县,在歙县郑村镇有这么个说法:到此地玩耍有两个地方绝对值得去看一看,一个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著名棠樾牌坊群;另一个就是连大生态农业公司已经运行3年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
2014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一天,笔者走进歙县连大生态农业公司的养殖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造型别致的徽派养猪大棚整齐林立,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商品猪长势喜人。在养殖场里,没有猪尿猪粪味道。山坡下是一片规划有序的猕猴桃有机果品基地。
笔者看到,猪场虽然面积大,但所有尿粪全部注入暗道直接排入沼气池内,且清水和污水分离,水和沼气也是分离的。粪污处理系统距离坡上的猪舍落差有10多米,粪污经过管道流入处理系统节省了大笔运费。一台发电机正欢快轰鸣着,墙上的值班表上清晰记录着当日发电量。
连大饲料加工厂工人小陈告诉笔者,饲料加工机功率61个千瓦,闸刀一合上整个设备立马运转起来,沼气电用起来和高压电一样平稳,一天加工20多吨饲料需要700多度电都是由沼气发电机内网输送的。连大生态农业公司老板刘秋星向笔者介绍道:“这些粪污每天流迸发酵大罐子有80吨,但出来的还不到10吨,大部分都化作沼气啦,然后沼气用来发电,整个链条循环起来。”
笔者在处理终端看到,黑色浓稠的沼液经管道注入水泥槽后,汇集到猕猴桃园里一条条小沟中。“这个肥料是最好的,它通过发酵了,还可以当农药来打,水稻什么的打了它都不生虫子。我现在的260亩猕猴桃园,虽然产量高、售价高,但种植业这块依然是亏本运作。
可即便花再多钱,我也要把这个果园经营好,好让乡亲们都看到,只有走环境良好之路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有机食品。”刘秋星介绍说。
爱折腾的刘秋星尽管已快60岁了,可他的心里还有一个雄伟的绿色梦想,“我还准备扩建沼气发电项目,建设一座以沼气能源为纽带的超级农业生态园,争取到2014年年底,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循环农业科普示范园区。”
写作点拨:可以写一些关于脱贫方面自己的想法,关于脱贫对于我国的意义,例文如下: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小康。
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情况。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也可摘选以下内容: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
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未脱贫,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实现共同富裕论文范文如下: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系统的思维谋划全局,促进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4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民生福达到新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主创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既要立足于做大,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目标。在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人民情怀、忽略人民关切、背离人民期盼,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人民事业更加积极有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借鉴关中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基层干部的创新和社会管理能力,2017年4月22-27日,由县委农工部、县委组织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带领各镇分管扶贫工作副镇长、扶贫专干、村支书、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致富带头人共计152人赴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培训。
我们先后观摩学习了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文化景区、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杨凌绿香安果蔬专业合作社、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创业工场及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区等点,聆听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涉农惠农强农政策解读、城乡发展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了宁陕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培训学习目标明确、安排紧凑充实,让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扶贫要解放思想,打牢思想基础。
脱贫攻坚战不是论持久战,而要通过过硬扎实有效的举措,摘掉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帽子。一是提高扶贫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坚决杜绝畏难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牢固树立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信念和信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二是切实改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意识,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同时,切实让贫困群众树立自身是扶贫的对象、更是扶贫的主体的意识,彻底改变等靠要思想,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切实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
二、扶贫要在精准上下力气
在开班式上,省农工办郑梦雄主任从现阶段脱贫攻坚新形势为我们做了精彩阐述。他强调,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精准即是指准确辨识真正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要立足群众实际、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使我认识到,扶贫首先要精确识别、精准帮扶,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我们乡镇干部处于带领群众脱贫的最前线,在扶贫路上一定要深入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资源禀赋、农民增收渠道和发展方向,了解涉农惠农各项政策法规、实用技农业技术,搞清农民在发家致富方面所缺少的知识和信息等。只有细致地了解了民心、掌握了民意,摸清了群众最期盼最迫切对脱贫的诉求,并经常进村入户,和他们认亲戚、结对子,带着感情和担当去帮扶他们,才能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抓住产业促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 以筒车湾镇为例,因为距西汉高速公路近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了筒车湾欢乐水世界4A级景区、苍龙峡、七里村美丽农家等一批旅游产业。有了旅游产业支撑,就有了造血功能与内生动力,就能够依靠自身努力和主动作为来摆脱贫困。
培训期间,王征兵教授就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上了生动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脱贫攻坚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支撑,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因势利导,在培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上下大力气,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让扶贫更有底气。
四、电商发展让精准扶贫更有方向
在4月25日的现场观摩中,杨凌创业工厂及电商物流园区负责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线上运营、线下服务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卖农产品,让我打开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电子商务已在全国扶贫路上遍地开花,现在宁陕县的农村电子商务也在全面铺开,让精准扶贫更有方向。我们镇村干部进行产业扶贫,完全可以用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让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有市场、卖得出、卖得远、卖出好价钱,让电商扶贫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总之,这次学习培训体现了省委农工办、西农大、县委县政府对宁陕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关怀与厚爱,今后,我们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善做善为、善做善成,带着感情与担当去扶贫,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宁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有关“脱贫攻坚”的作文范文: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借鉴关中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基层干部的创新和社会管理能力,2017年4月22-27日,由县委农工部、县委组织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带领各镇分管扶贫工作副镇长、扶贫专干、村支书、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致富带头人共计152人赴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培训。
我们先后观摩学习了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文化景区、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杨凌绿香安果蔬专业合作社、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创业工场及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区等点,聆听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涉农惠农强农政策解读、城乡发展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了宁陕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培训学习目标明确、安排紧凑充实,让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扶贫要解放思想,打牢思想基础。
脱贫攻坚战不是论持久战,而要通过过硬扎实有效的举措,摘掉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帽子。一是提高扶贫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坚决杜绝畏难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牢固树立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信念和信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二是切实改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意识,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同时,切实让贫困群众树立自身是扶贫的对象、更是扶贫的主体的意识,彻底改变等靠要思想,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切实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
二、扶贫要在精准上下力气
在开班式上,省农工办郑梦雄主任从现阶段脱贫攻坚新形势为我们做了精彩阐述。他强调,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精准即是指准确辨识真正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要立足群众实际、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使我认识到,扶贫首先要精确识别、精准帮扶,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我们乡镇干部处于带领群众脱贫的最前线,在扶贫路上一定要深入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资源禀赋、农民增收渠道和发展方向,了解涉农惠农各项政策法规、实用技农业技术,搞清农民在发家致富方面所缺少的知识和信息等。只有细致地了解了民心、掌握了民意,摸清了群众最期盼最迫切对脱贫的诉求,并经常进村入户,和他们认亲戚、结对子,带着感情和担当去帮扶他们,才能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抓住产业促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 以筒车湾镇为例,因为距西汉高速公路近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了筒车湾欢乐水世界4A级景区、苍龙峡、七里村美丽农家等一批旅游产业。有了旅游产业支撑,就有了造血功能与内生动力,就能够依靠自身努力和主动作为来摆脱贫困。
培训期间,王征兵教授就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上了生动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脱贫攻坚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支撑,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因势利导,在培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上下大力气,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让扶贫更有底气。
四、电商发展让精准扶贫更有方向
在4月25日的现场观摩中,杨凌创业工厂及电商物流园区负责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线上运营、线下服务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卖农产品,让我打开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电子商务已在全国扶贫路上遍地开花,现在宁陕县的农村电子商务也在全面铺开,让精准扶贫更有方向。我们镇村干部进行产业扶贫,完全可以用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让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有市场、卖得出、卖得远、卖出好价钱,让电商扶贫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总之,这次学习培训体现了省委农工办、西农大、县委县政府对宁陕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关怀与厚爱,今后,我们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善做善为、善做善成,带着感情与担当去扶贫,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宁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扶贫工作作为党的富民政策的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全党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因此,如何搞好扶贫工作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家垭村的剖析,找出贫困地区贫困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南漳县薛坪镇宋家垭村是一个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4元的贫困村,辖7个村民小组,1 2 5户,586人。 过去这里传着一句顺口溜,是对这个地方的一个真实写照:“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粮靠救济,油盐靠鸡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宋家垭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经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l来了,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里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据统计,宋家垭村年人均纯收入19 8 9年只有156元,经过市民政局两年的扶持,1990年为187元,1991年达到了214元,仍比全县年人均纯收入493元的水平低。一、成因浅析调查表明,造成贫困地区长期贫困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从宋家垭村贫困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1、自然资源贫乏。宋家垭村地处山区,位于南漳县西部,平均海拔800多米,耕地面积678亩,人均耕地只有亩。这里资源贫乏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山上没有砍的。这里虽然山场面积大,但是山上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没有土层,长不成大树,只有一些灌木生长在石缝之中。二是地下没有挖的。据地质技术人员勘探,这里没有重要的矿藏可挖。三是耕地贫瘠。这里的耕地一部分在山沟里(当地叫冲),大部分分布在半山坡,是用石块垒起来的梯田(当地叫架子田),土层很薄。这种耕地既不保墒,也不保肥,更不保温,粮食产量极低。尽管近年来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良种、化肥,地膜,但年亩产粮食一直在700斤左右徘徊。四是水源十分缺乏。宋家垭村无水源,庄稼需水和人畜饮水全凭老天恩泽。近年来我市民政局拿出2万多元帮助村里建了近百口蓄水池,缓解了人畜饮水的矛盾,但对庄稼旱期灌溉却无能为力。若是风调雨顺年成尚好,若是遇到灾害,粮食就会减产或绝收。前几年曾多次在玉米扬花压米的关键时期出现“卡脖子旱”,致使好端端的庄稼大量减产。2、交通运输不便。产品能不能转化成商品,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交通运输。如果交通运输不发达,产品运不出去,永远实现不了它的商品价值。宋家垭村恰恰是在这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这里地势高、山多,125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几十座山坡上和14条沟沟洼洼里,往往是一座山一个洼就是一户人家。通往各家各户的路都是羊肠小道,行走十分不便。1组3户农民住在海拔1200米的高岭寨,那里山高坡陡,道路更难行,全村农民运输全靠肩挑背驮。最远的几户,到村委会交售定购任务粮或买化肥,要用背篓背三、四公里,翻越六、七座山,走两个多小时。冬、春大雪封山后,农民们不能出门,只能呆在家里。由于交通不便利,这里山上生长的柿子、核桃、白果、樱桃、香椿、薪柴等土特产无法运出上市,白白地被烂掉或自己消耗了另一方面,外面的商品信息也很难传播到这里,使这里变成了"世外桃源"。3、商品意识淡薄。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品意识淡薄。他们没有经商或从事商品生产的欲望,总是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鸡弄几个油盐钱,种田求个肚儿圆”这个旧观念的圈子里,不敢大胆突破。如宋家垭村有这么两个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各家各户每年杀猪以后,不是拿一部分到市场上去销售,变成现金,然后用于生产投入,而是分割成若干块,用松烟熏一熏保管起来,留着自家慢慢吃。宋家垭村每户每年平均熏猪肉200多斤,最多的户有400多斤,使资金不能快速周转,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二是农忙以后,青壮年劳力不是出去找活路,跑生意,搞副业,而是呆在家里享清闲,好端端的劳力和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4、产业结构单一。 贫困地区农民往往不注意因地制且调整产业结构,传统的种田顾肚子观念很难改变,这是造成其贫困的一条重要内因。据统计,宋家垭村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毛收入)为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占;林、牧、副业收入万元,占。集体有一个由市民政局扶持的粮油加工房和一个小商店,个体加工和商店是个空白。桑蚕生产按说是宋家垭村一个占地少、收益大、见效快的经济项目,但在这里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各家各户只是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栽了少部分桑树。全村今年春、夏、秋三季养蚕才60张,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今年市民政拿出资金4430元,购买了万株桑树苗和320棵速成白果树苗,让村里发展桑园和白果园。开始农民们还不乐意接受,舍不得拿好田,后经工作队员反复宣传,部分农户才算拿出了5分当家田种植桑树和白果树。5、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这是造成贫困的一条外部原因。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由过去的集体经营,变为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这就要求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化服务与之相配套。但目前贫困地区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不能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据调查,目前少数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向农民群众征收过多,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较少。如宋家垭村每户每年向镇兽医站交5元钱家畜家、禽防疫费,但兽医站却不发防疫药,不打防疫针。农户的家畜、家禽生了病,兽医站从不过问或治疗,即使费力把他们请来,还要交医疗费。一组农民刘高峰家养有一头80多公斤重的肥猪和一头老母猪,由于畜医站未发防疫药,未打防疫针,生病后又无人治疗,结果今年上半年得病后杀了一头,下半年另一头只差三天就要下仔的老母猪又病死了。刘高峰今年仅此一项就损失700多元,他的爱人还大哭了一场。另外,农民急需的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也很难买到,出售粮食、蚕茧不能完全领到现钱,存在打白条现象,农业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6、文化教育落后。文化教育落后是贫困地区的一个通病,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即人起着掌握生产工具、改造劳动对象的重要作用。人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只有依靠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目前贫困地区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和富裕的农村。这里农村没有电影、电视看,没有收音机和广播听,书报杂志也很难看到,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村办小学师资和教学条件也差,一、两个民办教师带七、八十个学生,一、四年级合一个班,二、三年级合一个班,两个老师既带语文,又带算术,其它课程只有砍掉。由于教学条件差,学生升学率极低,大部分只能读个小学。据统计,宋家垭全村586人中,高中毕业钩有14人,初中毕业的有45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80人,文盲、半文盲为216人,占总人口的。村干部的文化结构也极不相称,全村6名干部中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名,另4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很难想象,象这样文化教育状况的地区,怎能快速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二、对策展望如何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道难题。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联结民政、财政、科技、供销等众多部门,并且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企于短期内即达目标。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实践证明,搞好扶贫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进一步体现党的宗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大事;是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稳定农村局势的实际步骤,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重要的经济任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具体讲,其一,要成立扶贫工作常设机构,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组织协调扶贫工作,研究、交流扶贫工作方法和经验。其二,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采用派驻扶贫工作队和工作组的有效形式;实行对口承包,不脱贫不脱勾,并具体规定一些奖惩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其三,要组织和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帮助扶贫工作。2、制定扶贫规划,确立扶贫目标。要想使贫困地区改变贫困面貌,首先必须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规划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划,即通过扶贫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达到的总的目标;二是年度规划,即每年所应实观的目标;三是各项具体规划,如人才培养规划,科技兴农规划等。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地实践证明,凡是制定了一个好的规划的地方,那里的扶贫效果就明显。反之,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人一套搞法,其结果只会是年年扶年年贫,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给党和人民造成损失,贻害无穷。3、扶本、扶智,增强造血功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有两条: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长期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扶贫工作,国家拔出了大批救灾、救济款物,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但一个值行注意的问题是,在扶贫过程中,由于对人才与技术的开发与扶持不够,其结果是:“救济年年搞,年年不温饱,专靠钱和物,穷根断不了。”这说明光靠输血只能维持生命,只有传授技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健康成长。扶贫工作必须抓住“扶本扶智”这个根本。扶本扶智就是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苦干实干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发展教育,输入信息,更新观念,改变人的愚昧状况;就是要向广大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传授一技之长,发展生产,使他们获得脱贫致富的实际能力。4、分清贫困户类别,因人施扶。我们在调查中发观,虽然一个村是贫困村,但穷衬里也不乏富裕户。为什么在相同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下,却有穷有富呢?这就需要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再分析原因,最后因人施扶。目前农村贫困户按其原因来分,大致有如下十种类型:(1)缺劳力型,(2)缺资金型,(3)缺技术型,(4)缺门路型,(5)经营无方型,(6)痴呆傻弱智型,(7) 孤老(小)型,(8)懒惰型,(9)家大口阔型,(10)天灾人祸(包括疾病)型,等。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扶持办法。如对缺劳力型户,我们就要发动同村同组农民义务帮工,并减免其义务工,帮助他们发展食用菌,桑蚕、家禽等轻体力、技术型、收益大的生产项目。对懒惰型户,一是要扶志,即帮教立志,使其克服好逸恶劳的恶习。二是制度约束,防止其外出乱跑。三是诚心帮助,解决其具体困难。对天灾人祸和患病致贫型户,政府和集体要及时扶持资金和物资,给予救济,使其增强抗灾自救的能力,尽快恢复生产。5、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控制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最终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在贫困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要尽快控制住。不能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要采取措施,克服近亲生育、人口素质下降的倾向,避免痴呆傻和弱智等新的贫困因素再生。如果贫困地区不把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抓好,即使我们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但有相当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吃掉,结果仍旧摆脱不了贫困,达不到小康。特别是我们农村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要把好第一关,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为控制人口做出积极的努力。6、跳出“以粮为纲”的圈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病根。贫困地区要彻底摆脱贫困,普遍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的艰巨任务。以选择发展具有当地优势的产业为目的的调整,是扭转贫困地区经济恶怀循环的一大工程。如宋家垭村人平只有亩地,种粮食充其量只能混个肚儿圆。若充分利用当地荒山坡地,大力发展优质烟叶,茶叶、桑蚕、板栗、核桃,白果、杜仲、枣皮等收益大的经济项目,再辅之以其它工付业项目,尽快脱贫致富是不成问题的。7、发挥上级和基层两个积极性,启动内在活力。区域贫困、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许多扶贫的优惠政策,上级每年把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投放到贫困地区。这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即从客观上助长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此,扶贫工作必须注意把上级政府扶贫的积极性与当地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农民脱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那种把扶贫工作单纯看作是上级政府的事,而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和部门处于应付被动地位的状况。当地政府及其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向农民及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社会化服务,同时应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杜绝乱摊派,减少不合理的收费,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形势任务与战略部署目录一、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成就和基本经验二、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三、“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四、当前脱贫攻坚进展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目前我国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20多万人用不上电上千万家庭喝不上干净水环境恶劣1000万人待搬迁精准脱贫标志我国进入脱贫攻坚的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精准扶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论文开头?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3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2012年底,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3年后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贫济困的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写作点拨:可以写一些关于脱贫方面自己的想法,关于脱贫对于我国的意义,例文如下: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小康。
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情况。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也可摘选以下内容: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
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未脱贫,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论文开头?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3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2012年底,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3年后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贫济困的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扶贫工作作为党的富民政策的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全党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因此,如何搞好扶贫工作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家垭村的剖析,找出贫困地区贫困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南漳县薛坪镇宋家垭村是一个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4元的贫困村,辖7个村民小组,1 2 5户,586人。 过去这里传着一句顺口溜,是对这个地方的一个真实写照:“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粮靠救济,油盐靠鸡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宋家垭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经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l来了,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里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据统计,宋家垭村年人均纯收入19 8 9年只有156元,经过市民政局两年的扶持,1990年为187元,1991年达到了214元,仍比全县年人均纯收入493元的水平低。一、成因浅析调查表明,造成贫困地区长期贫困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从宋家垭村贫困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1、自然资源贫乏。宋家垭村地处山区,位于南漳县西部,平均海拔800多米,耕地面积678亩,人均耕地只有亩。这里资源贫乏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山上没有砍的。这里虽然山场面积大,但是山上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没有土层,长不成大树,只有一些灌木生长在石缝之中。二是地下没有挖的。据地质技术人员勘探,这里没有重要的矿藏可挖。三是耕地贫瘠。这里的耕地一部分在山沟里(当地叫冲),大部分分布在半山坡,是用石块垒起来的梯田(当地叫架子田),土层很薄。这种耕地既不保墒,也不保肥,更不保温,粮食产量极低。尽管近年来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良种、化肥,地膜,但年亩产粮食一直在700斤左右徘徊。四是水源十分缺乏。宋家垭村无水源,庄稼需水和人畜饮水全凭老天恩泽。近年来我市民政局拿出2万多元帮助村里建了近百口蓄水池,缓解了人畜饮水的矛盾,但对庄稼旱期灌溉却无能为力。若是风调雨顺年成尚好,若是遇到灾害,粮食就会减产或绝收。前几年曾多次在玉米扬花压米的关键时期出现“卡脖子旱”,致使好端端的庄稼大量减产。2、交通运输不便。产品能不能转化成商品,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交通运输。如果交通运输不发达,产品运不出去,永远实现不了它的商品价值。宋家垭村恰恰是在这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这里地势高、山多,125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几十座山坡上和14条沟沟洼洼里,往往是一座山一个洼就是一户人家。通往各家各户的路都是羊肠小道,行走十分不便。1组3户农民住在海拔1200米的高岭寨,那里山高坡陡,道路更难行,全村农民运输全靠肩挑背驮。最远的几户,到村委会交售定购任务粮或买化肥,要用背篓背三、四公里,翻越六、七座山,走两个多小时。冬、春大雪封山后,农民们不能出门,只能呆在家里。由于交通不便利,这里山上生长的柿子、核桃、白果、樱桃、香椿、薪柴等土特产无法运出上市,白白地被烂掉或自己消耗了另一方面,外面的商品信息也很难传播到这里,使这里变成了"世外桃源"。3、商品意识淡薄。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品意识淡薄。他们没有经商或从事商品生产的欲望,总是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鸡弄几个油盐钱,种田求个肚儿圆”这个旧观念的圈子里,不敢大胆突破。如宋家垭村有这么两个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各家各户每年杀猪以后,不是拿一部分到市场上去销售,变成现金,然后用于生产投入,而是分割成若干块,用松烟熏一熏保管起来,留着自家慢慢吃。宋家垭村每户每年平均熏猪肉200多斤,最多的户有400多斤,使资金不能快速周转,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二是农忙以后,青壮年劳力不是出去找活路,跑生意,搞副业,而是呆在家里享清闲,好端端的劳力和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4、产业结构单一。 贫困地区农民往往不注意因地制且调整产业结构,传统的种田顾肚子观念很难改变,这是造成其贫困的一条重要内因。据统计,宋家垭村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毛收入)为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占;林、牧、副业收入万元,占。集体有一个由市民政局扶持的粮油加工房和一个小商店,个体加工和商店是个空白。桑蚕生产按说是宋家垭村一个占地少、收益大、见效快的经济项目,但在这里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各家各户只是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栽了少部分桑树。全村今年春、夏、秋三季养蚕才60张,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今年市民政拿出资金4430元,购买了万株桑树苗和320棵速成白果树苗,让村里发展桑园和白果园。开始农民们还不乐意接受,舍不得拿好田,后经工作队员反复宣传,部分农户才算拿出了5分当家田种植桑树和白果树。5、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这是造成贫困的一条外部原因。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由过去的集体经营,变为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这就要求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化服务与之相配套。但目前贫困地区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不能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据调查,目前少数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向农民群众征收过多,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较少。如宋家垭村每户每年向镇兽医站交5元钱家畜家、禽防疫费,但兽医站却不发防疫药,不打防疫针。农户的家畜、家禽生了病,兽医站从不过问或治疗,即使费力把他们请来,还要交医疗费。一组农民刘高峰家养有一头80多公斤重的肥猪和一头老母猪,由于畜医站未发防疫药,未打防疫针,生病后又无人治疗,结果今年上半年得病后杀了一头,下半年另一头只差三天就要下仔的老母猪又病死了。刘高峰今年仅此一项就损失700多元,他的爱人还大哭了一场。另外,农民急需的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也很难买到,出售粮食、蚕茧不能完全领到现钱,存在打白条现象,农业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6、文化教育落后。文化教育落后是贫困地区的一个通病,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即人起着掌握生产工具、改造劳动对象的重要作用。人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只有依靠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目前贫困地区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和富裕的农村。这里农村没有电影、电视看,没有收音机和广播听,书报杂志也很难看到,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村办小学师资和教学条件也差,一、两个民办教师带七、八十个学生,一、四年级合一个班,二、三年级合一个班,两个老师既带语文,又带算术,其它课程只有砍掉。由于教学条件差,学生升学率极低,大部分只能读个小学。据统计,宋家垭全村586人中,高中毕业钩有14人,初中毕业的有45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80人,文盲、半文盲为216人,占总人口的。村干部的文化结构也极不相称,全村6名干部中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名,另4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很难想象,象这样文化教育状况的地区,怎能快速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二、对策展望如何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道难题。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联结民政、财政、科技、供销等众多部门,并且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企于短期内即达目标。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实践证明,搞好扶贫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进一步体现党的宗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大事;是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稳定农村局势的实际步骤,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重要的经济任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具体讲,其一,要成立扶贫工作常设机构,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组织协调扶贫工作,研究、交流扶贫工作方法和经验。其二,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采用派驻扶贫工作队和工作组的有效形式;实行对口承包,不脱贫不脱勾,并具体规定一些奖惩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其三,要组织和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帮助扶贫工作。2、制定扶贫规划,确立扶贫目标。要想使贫困地区改变贫困面貌,首先必须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规划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划,即通过扶贫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达到的总的目标;二是年度规划,即每年所应实观的目标;三是各项具体规划,如人才培养规划,科技兴农规划等。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地实践证明,凡是制定了一个好的规划的地方,那里的扶贫效果就明显。反之,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人一套搞法,其结果只会是年年扶年年贫,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给党和人民造成损失,贻害无穷。3、扶本、扶智,增强造血功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有两条: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长期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扶贫工作,国家拔出了大批救灾、救济款物,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但一个值行注意的问题是,在扶贫过程中,由于对人才与技术的开发与扶持不够,其结果是:“救济年年搞,年年不温饱,专靠钱和物,穷根断不了。”这说明光靠输血只能维持生命,只有传授技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健康成长。扶贫工作必须抓住“扶本扶智”这个根本。扶本扶智就是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苦干实干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发展教育,输入信息,更新观念,改变人的愚昧状况;就是要向广大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传授一技之长,发展生产,使他们获得脱贫致富的实际能力。4、分清贫困户类别,因人施扶。我们在调查中发观,虽然一个村是贫困村,但穷衬里也不乏富裕户。为什么在相同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下,却有穷有富呢?这就需要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再分析原因,最后因人施扶。目前农村贫困户按其原因来分,大致有如下十种类型:(1)缺劳力型,(2)缺资金型,(3)缺技术型,(4)缺门路型,(5)经营无方型,(6)痴呆傻弱智型,(7) 孤老(小)型,(8)懒惰型,(9)家大口阔型,(10)天灾人祸(包括疾病)型,等。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扶持办法。如对缺劳力型户,我们就要发动同村同组农民义务帮工,并减免其义务工,帮助他们发展食用菌,桑蚕、家禽等轻体力、技术型、收益大的生产项目。对懒惰型户,一是要扶志,即帮教立志,使其克服好逸恶劳的恶习。二是制度约束,防止其外出乱跑。三是诚心帮助,解决其具体困难。对天灾人祸和患病致贫型户,政府和集体要及时扶持资金和物资,给予救济,使其增强抗灾自救的能力,尽快恢复生产。5、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控制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最终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在贫困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要尽快控制住。不能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要采取措施,克服近亲生育、人口素质下降的倾向,避免痴呆傻和弱智等新的贫困因素再生。如果贫困地区不把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抓好,即使我们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但有相当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吃掉,结果仍旧摆脱不了贫困,达不到小康。特别是我们农村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要把好第一关,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为控制人口做出积极的努力。6、跳出“以粮为纲”的圈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病根。贫困地区要彻底摆脱贫困,普遍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的艰巨任务。以选择发展具有当地优势的产业为目的的调整,是扭转贫困地区经济恶怀循环的一大工程。如宋家垭村人平只有亩地,种粮食充其量只能混个肚儿圆。若充分利用当地荒山坡地,大力发展优质烟叶,茶叶、桑蚕、板栗、核桃,白果、杜仲、枣皮等收益大的经济项目,再辅之以其它工付业项目,尽快脱贫致富是不成问题的。7、发挥上级和基层两个积极性,启动内在活力。区域贫困、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许多扶贫的优惠政策,上级每年把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投放到贫困地区。这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即从客观上助长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此,扶贫工作必须注意把上级政府扶贫的积极性与当地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农民脱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那种把扶贫工作单纯看作是上级政府的事,而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和部门处于应付被动地位的状况。当地政府及其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向农民及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社会化服务,同时应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杜绝乱摊派,减少不合理的收费,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写作思路:把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写下来,重点阐述帮扶力量,产业帮扶。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
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形势任务与战略部署目录一、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成就和基本经验二、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三、“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四、当前脱贫攻坚进展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目前我国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20多万人用不上电上千万家庭喝不上干净水环境恶劣1000万人待搬迁精准脱贫标志我国进入脱贫攻坚的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精准扶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写作思路:把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写下来,重点阐述帮扶力量,产业帮扶。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
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扶贫工作作为党的富民政策的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全党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因此,如何搞好扶贫工作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家垭村的剖析,找出贫困地区贫困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南漳县薛坪镇宋家垭村是一个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4元的贫困村,辖7个村民小组,1 2 5户,586人。过去这里传着一句顺口溜,是对这个地方的一个真实写照:“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粮靠救济,油盐靠鸡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宋家垭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经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l来了,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里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据统计,宋家垭村年人均纯收入198 9年只有156元,经过市民政局两年的扶持,1990年为187元,1991年达到了214元,仍比全县年人均纯收入493元的水平低。一、成因浅析调查表明,造成贫困地区长期贫困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从宋家垭村贫困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1、自然资源贫乏。宋家垭村地处山区,位
写作思路: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这既是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殷殷期望。2020年,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之年,青年干部更要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坚定信念,夯实脱贫攻坚之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有必胜的决心,要坚定信仰、鼓足干劲、强化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苦干实干,承担起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担。
所谓青年心中才有阳光,脚下才更有力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青年干部的精神才会富足不“缺钙”,才不会得“软骨病”,从而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时刻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调动一切力量扶真贫、真扶贫,为群众解难事、办成事,夯实基础,才能更好的建筑大厦。
开拓进取,筑好脱贫攻坚之厦。脱贫攻坚作为近年来举国上下最受瞩目的重大民生工程,越往后难度越大,越需要青年干部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青年干部是践行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要在各个岗位上不断历练成才,练就过硬本领,熟悉和掌握精准脱贫方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全面发力补齐扶贫短板,把每个措施抓扎实、把每个问题解决彻底,才能突破“中梗阻”,切实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脱贫攻坚的大厦建筑好。
创新发展,装好脱贫攻坚之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是脱贫的最佳途径。青年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与贫困群众谈心,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把扶贫政策和村情村貌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才能和优势,带头思考;
把改革创新与扶贫结合起来,把扶贫与扶智和扶志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之路,真正的脱贫之路就是引进淡水扶贫,使扶贫工作有成效,使扶贫不返贫、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将脱贫攻坚的成果变的更加美好。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年干部定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每一项脱贫攻坚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华章。
扶贫工作作为党的富民政策的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全党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因此,如何搞好扶贫工作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家垭村的剖析,找出贫困地区贫困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南漳县薛坪镇宋家垭村是一个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4元的贫困村,辖7个村民小组,1 2 5户,586人。 过去这里传着一句顺口溜,是对这个地方的一个真实写照:“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粮靠救济,油盐靠鸡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宋家垭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经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l来了,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里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据统计,宋家垭村年人均纯收入19 8 9年只有156元,经过市民政局两年的扶持,1990年为187元,1991年达到了214元,仍比全县年人均纯收入493元的水平低。一、成因浅析调查表明,造成贫困地区长期贫困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从宋家垭村贫困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1、自然资源贫乏。宋家垭村地处山区,位于南漳县西部,平均海拔800多米,耕地面积678亩,人均耕地只有亩。这里资源贫乏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山上没有砍的。这里虽然山场面积大,但是山上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没有土层,长不成大树,只有一些灌木生长在石缝之中。二是地下没有挖的。据地质技术人员勘探,这里没有重要的矿藏可挖。三是耕地贫瘠。这里的耕地一部分在山沟里(当地叫冲),大部分分布在半山坡,是用石块垒起来的梯田(当地叫架子田),土层很薄。这种耕地既不保墒,也不保肥,更不保温,粮食产量极低。尽管近年来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良种、化肥,地膜,但年亩产粮食一直在700斤左右徘徊。四是水源十分缺乏。宋家垭村无水源,庄稼需水和人畜饮水全凭老天恩泽。近年来我市民政局拿出2万多元帮助村里建了近百口蓄水池,缓解了人畜饮水的矛盾,但对庄稼旱期灌溉却无能为力。若是风调雨顺年成尚好,若是遇到灾害,粮食就会减产或绝收。前几年曾多次在玉米扬花压米的关键时期出现“卡脖子旱”,致使好端端的庄稼大量减产。2、交通运输不便。产品能不能转化成商品,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交通运输。如果交通运输不发达,产品运不出去,永远实现不了它的商品价值。宋家垭村恰恰是在这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这里地势高、山多,125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几十座山坡上和14条沟沟洼洼里,往往是一座山一个洼就是一户人家。通往各家各户的路都是羊肠小道,行走十分不便。1组3户农民住在海拔1200米的高岭寨,那里山高坡陡,道路更难行,全村农民运输全靠肩挑背驮。最远的几户,到村委会交售定购任务粮或买化肥,要用背篓背三、四公里,翻越六、七座山,走两个多小时。冬、春大雪封山后,农民们不能出门,只能呆在家里。由于交通不便利,这里山上生长的柿子、核桃、白果、樱桃、香椿、薪柴等土特产无法运出上市,白白地被烂掉或自己消耗了另一方面,外面的商品信息也很难传播到这里,使这里变成了"世外桃源"。3、商品意识淡薄。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品意识淡薄。他们没有经商或从事商品生产的欲望,总是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鸡弄几个油盐钱,种田求个肚儿圆”这个旧观念的圈子里,不敢大胆突破。如宋家垭村有这么两个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各家各户每年杀猪以后,不是拿一部分到市场上去销售,变成现金,然后用于生产投入,而是分割成若干块,用松烟熏一熏保管起来,留着自家慢慢吃。宋家垭村每户每年平均熏猪肉200多斤,最多的户有400多斤,使资金不能快速周转,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二是农忙以后,青壮年劳力不是出去找活路,跑生意,搞副业,而是呆在家里享清闲,好端端的劳力和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4、产业结构单一。 贫困地区农民往往不注意因地制且调整产业结构,传统的种田顾肚子观念很难改变,这是造成其贫困的一条重要内因。据统计,宋家垭村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毛收入)为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占;林、牧、副业收入万元,占。集体有一个由市民政局扶持的粮油加工房和一个小商店,个体加工和商店是个空白。桑蚕生产按说是宋家垭村一个占地少、收益大、见效快的经济项目,但在这里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各家各户只是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栽了少部分桑树。全村今年春、夏、秋三季养蚕才60张,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今年市民政拿出资金4430元,购买了万株桑树苗和320棵速成白果树苗,让村里发展桑园和白果园。开始农民们还不乐意接受,舍不得拿好田,后经工作队员反复宣传,部分农户才算拿出了5分当家田种植桑树和白果树。5、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这是造成贫困的一条外部原因。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由过去的集体经营,变为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这就要求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化服务与之相配套。但目前贫困地区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不能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据调查,目前少数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向农民群众征收过多,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较少。如宋家垭村每户每年向镇兽医站交5元钱家畜家、禽防疫费,但兽医站却不发防疫药,不打防疫针。农户的家畜、家禽生了病,兽医站从不过问或治疗,即使费力把他们请来,还要交医疗费。一组农民刘高峰家养有一头80多公斤重的肥猪和一头老母猪,由于畜医站未发防疫药,未打防疫针,生病后又无人治疗,结果今年上半年得病后杀了一头,下半年另一头只差三天就要下仔的老母猪又病死了。刘高峰今年仅此一项就损失700多元,他的爱人还大哭了一场。另外,农民急需的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也很难买到,出售粮食、蚕茧不能完全领到现钱,存在打白条现象,农业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6、文化教育落后。文化教育落后是贫困地区的一个通病,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即人起着掌握生产工具、改造劳动对象的重要作用。人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只有依靠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目前贫困地区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和富裕的农村。这里农村没有电影、电视看,没有收音机和广播听,书报杂志也很难看到,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村办小学师资和教学条件也差,一、两个民办教师带七、八十个学生,一、四年级合一个班,二、三年级合一个班,两个老师既带语文,又带算术,其它课程只有砍掉。由于教学条件差,学生升学率极低,大部分只能读个小学。据统计,宋家垭全村586人中,高中毕业钩有14人,初中毕业的有45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80人,文盲、半文盲为216人,占总人口的。村干部的文化结构也极不相称,全村6名干部中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名,另4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很难想象,象这样文化教育状况的地区,怎能快速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二、对策展望如何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道难题。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联结民政、财政、科技、供销等众多部门,并且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企于短期内即达目标。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实践证明,搞好扶贫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进一步体现党的宗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大事;是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稳定农村局势的实际步骤,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重要的经济任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具体讲,其一,要成立扶贫工作常设机构,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组织协调扶贫工作,研究、交流扶贫工作方法和经验。其二,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采用派驻扶贫工作队和工作组的有效形式;实行对口承包,不脱贫不脱勾,并具体规定一些奖惩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其三,要组织和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帮助扶贫工作。2、制定扶贫规划,确立扶贫目标。要想使贫困地区改变贫困面貌,首先必须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规划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划,即通过扶贫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达到的总的目标;二是年度规划,即每年所应实观的目标;三是各项具体规划,如人才培养规划,科技兴农规划等。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地实践证明,凡是制定了一个好的规划的地方,那里的扶贫效果就明显。反之,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人一套搞法,其结果只会是年年扶年年贫,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给党和人民造成损失,贻害无穷。3、扶本、扶智,增强造血功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有两条: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长期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扶贫工作,国家拔出了大批救灾、救济款物,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但一个值行注意的问题是,在扶贫过程中,由于对人才与技术的开发与扶持不够,其结果是:“救济年年搞,年年不温饱,专靠钱和物,穷根断不了。”这说明光靠输血只能维持生命,只有传授技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健康成长。扶贫工作必须抓住“扶本扶智”这个根本。扶本扶智就是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苦干实干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发展教育,输入信息,更新观念,改变人的愚昧状况;就是要向广大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传授一技之长,发展生产,使他们获得脱贫致富的实际能力。4、分清贫困户类别,因人施扶。我们在调查中发观,虽然一个村是贫困村,但穷衬里也不乏富裕户。为什么在相同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下,却有穷有富呢?这就需要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再分析原因,最后因人施扶。目前农村贫困户按其原因来分,大致有如下十种类型:(1)缺劳力型,(2)缺资金型,(3)缺技术型,(4)缺门路型,(5)经营无方型,(6)痴呆傻弱智型,(7) 孤老(小)型,(8)懒惰型,(9)家大口阔型,(10)天灾人祸(包括疾病)型,等。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扶持办法。如对缺劳力型户,我们就要发动同村同组农民义务帮工,并减免其义务工,帮助他们发展食用菌,桑蚕、家禽等轻体力、技术型、收益大的生产项目。对懒惰型户,一是要扶志,即帮教立志,使其克服好逸恶劳的恶习。二是制度约束,防止其外出乱跑。三是诚心帮助,解决其具体困难。对天灾人祸和患病致贫型户,政府和集体要及时扶持资金和物资,给予救济,使其增强抗灾自救的能力,尽快恢复生产。5、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控制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最终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在贫困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要尽快控制住。不能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要采取措施,克服近亲生育、人口素质下降的倾向,避免痴呆傻和弱智等新的贫困因素再生。如果贫困地区不把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抓好,即使我们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但有相当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吃掉,结果仍旧摆脱不了贫困,达不到小康。特别是我们农村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要把好第一关,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为控制人口做出积极的努力。6、跳出“以粮为纲”的圈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病根。贫困地区要彻底摆脱贫困,普遍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的艰巨任务。以选择发展具有当地优势的产业为目的的调整,是扭转贫困地区经济恶怀循环的一大工程。如宋家垭村人平只有亩地,种粮食充其量只能混个肚儿圆。若充分利用当地荒山坡地,大力发展优质烟叶,茶叶、桑蚕、板栗、核桃,白果、杜仲、枣皮等收益大的经济项目,再辅之以其它工付业项目,尽快脱贫致富是不成问题的。7、发挥上级和基层两个积极性,启动内在活力。区域贫困、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许多扶贫的优惠政策,上级每年把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投放到贫困地区。这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即从客观上助长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此,扶贫工作必须注意把上级政府扶贫的积极性与当地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农民脱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那种把扶贫工作单纯看作是上级政府的事,而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和部门处于应付被动地位的状况。当地政府及其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向农民及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社会化服务,同时应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杜绝乱摊派,减少不合理的收费,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