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社论文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社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社论文

何明属于第3个作者何明,男,1959年6月出生,浙江义乌人,毕业于云南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核心期刊《思想战线》杂志主编,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文名何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59年6月21日毕业院校云南大学社会任职研究重点学术成果专著介绍出版图书教学获奖所获荣誉突出贡献科研成果TA说参考资料社会任职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期刊学会社会科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边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民族学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荣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1]研究重点研究重点集中于艺术人类学、民族志方法、文化变迁和文化多样性四个领域。近年来,以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精准的文化解释为基础,担当起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翻译”和各方诉求“调停人”的角色,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云南大学民族学的水平提升和学科建设。[1]学术成果学术研究视野开阔,涉及文化人类学、哲学、美学、宗教学、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创见性的丰硕成果。迄今为止,在《民族研究》、《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月刊》、《思想战线》、《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报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登;出版《中国竹文化研究》、《竹与云南民族文化》、《诗性逻辑与诗化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结构》等学术专著10部;为辑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主编;主编与副主编教材和其它论著5部,科研成果多次获云南省、国家部委及国家级奖励,先后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教育部民族学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持与参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课题7项,曾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专著介绍竹文化研究,是何明学术研究的一个极具创新与开创意义的研究领域。他与人合作,并运用文化学、价值学和符号学的理论,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及其表现的文化特征,从而填补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有助于人们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为竹产业的开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因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和学术反响。[2]第一,独特的选题,构成了此项研究特殊的学术魅力和文化品味:第二,恢宏的理论视野和多维的研究方法,构成了此项研究深刻透彻的阐释能力和方法论意义:第三,在通过具体事相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方面,做出有益而较成功的努力和尝试;第四,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积极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观点和文化资源。[2]不仅如此,此项研究受到有关全国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的关注。1995年5月,湖南益阳举办第二届国际竹文化节,组委会聘请何明作为特约专家,到会作专题报告;1997年4月,北京第四届竹文化组委会聘请何明为文化节顾问和活动组织者,为文化节展览“中国竹文化史,确定总体思路与撰写说明文字:四川省青神县农民企业家陈云华以何明的研究成果为基本材料和总体思路,开发建设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文化旅游景点“中国竹艺城”,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中国古典美学和少数民族艺术,是何明另一重要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何明撰写了《诗性逻辑与诗化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结构》专著及系列论文,产生了较大学术反响。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何明所关注的另一重要领域.他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调查研究,并发表了系列论文。[1]出版图书中国竹文化作者名称 何明作品时间 2007年8月1日《中国竹文化》是2007年8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明、廖国强。本书主要讲述了竹在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作用。中国竹木牙角器收藏鉴赏百问百答—收藏馆¥156来自京东去购买中国竹文化¥来自京东去购买教学获奖主持的“民族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于2013年获云南省省级教学团队,排名第一;[1]主持《民族学通论》获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排名第一;[1]主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获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排名第一;[1]主讲《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智慧》于2013年获全国精品视频公开课,于2014年被列为“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并被教育部相关部门批准上传至“爱课程”(icourse)等网站,排名第一;[1]牵头申报民族学特色专业于2010年获准为省级特色专业,排名第一;[1]主讲《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课程于2009年获省级精品课程,并2014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排名第一。[1]所获荣誉2014年12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1]2014年4月,云南省学位委员会、云南省教育厅颁发“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导师指导奖;[1]2013年4月,云南省学位委员会、云南省教育厅颁发“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导师指导奖;[1]2010年11月,红云红河烟草有限责任公司颁发“红云园丁奖”;[1]2009年10月,云南大学颁发“伍达观教育基金第十三届优秀教师奖杰出奖”。[1]突出贡献2014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2013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013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颁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突出贡献社科专家”;[1]编辑传视频TA说目录在

政治史1.《地方意识与地方政治:政治区域化场景下的边疆治理——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2.《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机构述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 《民国政府的边政内容与边政特点——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思想战线》,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历史学报》2011年1期全文转载。4.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治边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5.《杨增新与科布多事件及阿尔泰并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合著)。6.《西南边疆的内部差异及南京国民政府治策的调整》,《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7. 《从边缘到内地化的进程:封建时期西南边疆屯田的线性考察》,《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8. 《论杨增新的政治思想》,《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9.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西南边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10.《民族国家构筑的同质异向: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地方实力派关系的考察》,《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制衡与牵制: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边疆的政治策略——以边疆行政区域的新规划为中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合著)。12.《从两则档案史料管窥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省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云南档案》,2011年第1期。13.《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得失及其影响因素》,《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2期。15.《论杨增新的经济思想》,《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6.《论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认识》,《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5期(合著)。17.《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及民族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民国春秋网》全文转载。18.《论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合著)。19.《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7期(合著)。20.《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1.《民国前期新疆现代化的历史审视——以杨增新统治时期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2.《论杨增新开发新疆的思想》,载《文山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另载鲁刚主编:《人文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3.《边疆与边政——以〈边政公论〉为中心》,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4.《辛亥革命与云南边疆的早期现代化》,《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重九起义100周年研讨会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5.《隋唐开发西部政策述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著)。26.《秦汉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合著)。27.《魏晋南北朝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张海鹏等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商务印书馆,2007年(合著)。28.《宋、西夏以及大理诸政权开发西部的政策述评》,《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合著)。29.《清代开发西部述评》,《文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30. 《论历朝的西部经营》,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边疆研究学术史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1期。2. 《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近代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疆研究》,《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 ;《历史学报》2013年第1期。3. 《30年来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西藏网》摘转西藏治理部分。4. 《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2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民族理论》、《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中国民族宗教网》2010年5月28日摘 转部分内容。5. 《近代中国的边疆社会政治及边疆认识的演变》,《社科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6.《边疆研究与近代民族国家之构筑——以1941年〈边政公论〉发刊词为中心的考察》,《烟台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边政公论〉有关云南研究述论》,《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内容与特点——以〈边事公论〉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0.《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以〈边政公论〉为中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11.《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合著)。12.《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3.《关于近年来盛世才研究现状的考察》,《文山师专学报》,2008年4期。书评、报刊文章:1.《近代英国与新疆关系研究的力作——读许建英著〈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2.《读王劲教授著<邓宝珊传>——兼谈历史人物研究的魅力》,载《天水师范学报学报》,2005年第4期。3.《辛亥革命:云南近代转型的催化剂》,《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4月11日。4.《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的成立》,《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10月10日。5.《1944年的滇西战略大反攻》,《团结报·文史周刊》2014年5月15日。6.《“新疆富力,必埒全国”——近代国人关于开发新疆的认识》,《中国民族报·民族理论》2010年5月28日。

1、《试论南诏多源与多元的文化格局》,《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2、《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社会功能》,《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3、《西南民族聚落的背景分析和功能探究》,《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4、《关于民族社会生活史方法论的探讨》,《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5、《稻作农耕技术的演进——以云南稻作为例》,《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6、《民族的环境取向与地方性的生态认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7、《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功能》,《四川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8、《论隋炀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经略》,《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9、《中国古代狩猎岩画的民族学解读》,载《民族学报》(第八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10、《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历史教学》,2001年第8、9期。11、《论〈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地理学研究价值》,《辽宁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12、《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3期转载)。13、《礼仪圈中的西南民族服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4、《唐初西洱河蛮的原始习惯规范》,《民俗研究》,1991年第1期。15、《头饰与人生礼俗》,《民俗研究》,1995年第1期。16、《略论民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5年第9期转载)。17、《西南民族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18、《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素》,《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19、《西南交通古道考》,《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20、《稻作农耕祭祀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神灵观念》,《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21、《谷魂信仰:稻作民最普遍的信仰形式》,《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22、《简论隋文帝的治边思想与治边措施》,《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23、《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24、《南诏社会生活史管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25、《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多维属性》,《中南民院学报》,1995年第3期。26、《民族头饰发生的思维基础与社会基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27、《西南民族饮食的社会层次与饮食观念》,《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28、《西南民族聚落的基本特性探微》,《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转载)。29、《西南民族的住宅类型与建筑结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30、《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以中国古代民族迁徙为考察的重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31、《少数民族头饰中的图腾遗迹》,《云南民院学报》,1995年第3期。32、《关于民族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相关概念的辨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33、《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34、《试论苗族头面服饰及其文化意义》,《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35、《中国少数民族发髻说略》,《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36、《略论瑶族头饰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2年第6期转载)。37、《民俗学与民族社会生活史》,《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第2期。38、《关于民族地理学的概念及其实用价值》,《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2期。39、《唐朝与边疆民族政治联系的两种主要途径:册封与和亲》,《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40、《南诏商业交换关系简论》,《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41、《民族学与地理学的历史亲缘关系》,《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转载)。42、《民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6年第9期转载)。43、《试论南诏的军事制度》,《思想战线》,1992年第2期。44、《民族聚落分类散论》,《思想战线》,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转摘)。45、《佛教禅宗兴盛于大理的复合因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46、《南诏文化积淀中的一种积极因素——拟唐试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47、《明清大理僧人类型及其心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年第1期转载)。48、《南诏经济文化类型探微》,《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49、《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地理的考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50、《地名与民族的地理分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51、《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民族头饰艺术的美学特色》,《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52、《民族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53、《民族社会生活史基本理论要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54、《中国各民族首饰物概说》,《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55、《中国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民族论坛》,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7年第1期转载)。56、《美洲民族构成及地域分布》,《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57、《禄村农民的消费心理和忧惧心理》,《楚州今古》,1989年第2期。58、《南诏饮食文化简论》,《云南学术探索》,1992年第3期。59、《南诏对爨地的征服及其别都拓东的设置》,《昆明社科》,1991年第2期。60、《简述唐对边疆民族事务的管理》,《昆明社科》,2006年第4期。61、《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晋阳学刊》,1992年第4期。62、《试论南诏官制》,《中国民族史论文集》(3),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63、《民族头饰与舞蹈艺术》,《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第4期。64、《中国少数民族头饰艺术美论》,《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第6期。65、《“巢居”与“穴居”:西南民族住宅形成与演进的两种途径》,《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66、《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南方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与侵入》,《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67、《中日稻作文化比较研究——以照叶树林文化为分析框架》,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2003年4月。68、《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载樱井龙彦编《东北アジア朝鲜民族の多角的研究》,ユニテ出版社,2005年。69、《隋唐以前的云南稻作》,载罗贤佑等编《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70、《失地农民上访: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长春、吉林、延吉三市为例》(与张时飞、段启增、闫雷合作完成),《河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71、《中国拔河的起源及其流变》(中、日、韩文),收入韩国灵山大拔河保存委员会编:《灵山纲的足迹》,韩国,2007年3月。72、《中国古代的水崇拜及其文化内涵》,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编《亚细亚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韩国,2006年7月。73、《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祈雨仪式及其水神信仰》,韩国江原道民俗学会编《亚细亚江文化的多样性与口碑文学》,韩国,2007年7月。74、《中国山地民族的狩猎祭祀习俗及其所反映出来的神灵观念》,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编《亚细亚山间民俗与狩猎文化》,韩国,2007年2月。75、《历史民族地理学视域下的舆地图研究——以两宋时期传世地图为考察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已发 请查收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杂志社

国家民委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为正部级单位,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

国家民委的主要职能为:

1、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政策建议。

2、负责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履行民族工作相关职责,促进民族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有关领域的实施、衔接,对政府系统民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3、起草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负责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联系民族自治地方,协调、指导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

4、研究提出协调民族关系的工作建议,协调处理民族关系中的重大事项,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5、负责拟订少数民族事业等专项规划,监督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参与拟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促进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综合评价监测体系,推进实施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和民族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6、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特殊政策建议,协调或配合有关部门处理相关事宜,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有关工作。

7、负责组织指导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承办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组织协调民族自治地方重大庆典活动。

8、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

9、负责组织协调民族工作领域有关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涉及民族事务的对外宣传工作。

10、参与拟订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联系少数民族干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工作。

11、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家民委的下设机构为:

一、机构设置

1、办公厅

2、政策法规司

3、监督检查司

4、经济发展司

5、文化宣传司

6、教育科技司

7、国际交流司(港澳台办)

8、财务司

9、人事司

10、机关党委

11、离退休干部局

12、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

13、舆情中心

14、古籍整理研究室

15、机关服务局

二、直属高校

1、中央民族大学

2、中南民族大学

3、西南民族大学

4、西北民族大学

5、北方民族大学

6、大连民族大学

三、直属事业单位

1、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2、中央民族歌舞团

3、民族出版社

4、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

5、民族文化宫

6、民族团结杂志社

7、民族画报社

8、中国民族博物馆

9、中国民族报社

扩展资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中央部委之一。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简称中央民委。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1970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被撤销。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决定恢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此后一直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8年7月29日,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经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机构定性调整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民委官网—民委介绍

《中国-民族网》简介 一、 网站的主办者《中国-民族网》是由国家民委机关刊《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的。《民族团结》杂志是中国唯一的专门报道少数民族的中央级新闻月刊,有汉、蒙古、朝鲜、维吾尔、哈萨克、英文六种文版。二、 网站的性质 1、《中国-民族网》是民族类专业网站。网站的主要内容都与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有关。2、《中国-民族网》将发展为民族类门户网。网站除自己的内容外,还将汇集内容与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关的各类网站,并按内容分类,提供索引。三、 《中国-民族网》的目标 。1、《中国-民族网》将建设成为中国民族类信息数据库 。2、《中国-民族网》是中国民族类信息走向世界之路,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民。。。族的窗口。3、《中国-民族网》将努力探索民族地区的电子商务之路。4、《中国-民族网》将力争成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的科技杠杆。5、《中国-民族网》愿意成为中国56个民族温馨的网上家园。四、 域名、网址、开通时间1、域名 中文域名:中国-民族网 英文域名:56-CHINA·COM·CN2、网址 、开通时间 2000年10月联系方式:北京和平里北街14号《中国民族》杂志《中国-民族网》电话:58130830、58130812传真:64255496E-mail: 网络资料室主管 :刘小洋 斑 竹 :乌兰图雅

中国民族网杂志

继续教育中国民族教育中国培训中国职工教育少年儿童研究中华家教老年教育课外阅读少先队活动中学生技术物理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高中数理化中文自修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中学生英语(高中版)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班主任数学教学考试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生数学数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国校外教育基础教育参考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德育中国教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世界教育信息中国考试华夏教师语文世界小读者小学语文中小学教师培训体育博览运动田径中国学校体育游泳冰雪运动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收藏投资导刊中国收藏文物天地中华武术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文化遗产生物学教学中学物理物理教学紫禁城中国文物科学研究外国文学动态中国韵文学刊日语学习与研究中国俄语教学中国钱币中国电影市场青年文学民族文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总编辑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国家新闻或出版单位为司局级行政职务。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方针,组织领导编辑部日常业务工作。

呵呵,你可到中国荐稿撰稿资讯网看看。

有事找BAIDU!

民族学研究杂志社论文

试论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马清福 韩明安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它属于社会历史的范畴,是民族学和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就已经非常重视民族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更把民族理论作为唯物主义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早就清楚地看到了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者,研究民族理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认识自己民族的特征,用以指导自己民族的发展;或者是为了认识各民族间的区别,用以加强对本民族和异民族的统治;也有的是为了认识民族发展的历史规律,用以帮助统治者进行民族的侵略;只有为数不多的进步学者是为了弄清民族的政治、经济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用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这些立场、目的全然不同的民族理论研究中,多数人的观点是很狭隘的,表现出为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鲜明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阶级社会里理论研究的必然现象。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 《〈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民族理论的研究属于一定历史时代的“精神”范围,受到该时代阶级斗争的影响是不足为怪的。同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相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研究绝不是从狭隘的阶级目的或民族目的出发的,而是从最终在地球上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这个伟大目标出发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在民族理论研究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充分看到了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这些重要性大体表现在:首先,民族理论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定民族的具体状况和特点,从而帮助和推动民族的发展。民族做为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其状况和特点是非常复杂的。用马克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民族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一定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素质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并能帮助各民族人民群众克服自己民族发展中的短处,发扬民族特有的长处,推动整个民族更快地进步。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民族理论的研究工作。无论是民主革命阶段或者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无论是在处理一般的国家事务或者是处理民族事务时,都充分重视民族特征,充分考虑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心理素质。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和措施,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帮助和推动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为目的的。其次,民族理论研究是民族历史研究的基础。各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研究民族的发展史已经和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各民族的专家学者和各方面人士所注重。

刊名: 传承 Inheritance & Innovtion 主办: 广西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9086 CN 45-1357/D 曾用刊名:广西党史 创刊年:199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收录网站:新闻出版总署、知网、维普、万方《传承》杂志是由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月刊,国际大16开本,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5—1357/D,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86。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主要的栏目:领导论坛、执政镜鉴、红色经典、档案揭秘、魅力广西、先锋礼赞、历史记忆、传承视野、党史文库等找不到杂志社的联系方式,黑龙江的杂志简介本刊是民族学专业学术类期刊。旨在交流民族工作经济,促进民族学研究。发表有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民族文学、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 有英文目次及文摘。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主编:沃岭生ISSN:1004-4922CN:23-1021/C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186号邮政编码:150081如果要在其他杂志发表可以和我联系

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2、前人有研究过,或者阐述过但阐述论证的不全面和有不足的地方,作者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就是,所写论文研究的意义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的新意。次也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是用什么理论证明此观点的,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西南边疆杂志

《兵王》,长篇军旅小说。内容提要兵王,士兵中的王者,这是在任何一部字典上都查不到的词,士兵创造这个称呼仅是为了表达对他们喑绝对佼佼者的敬佩和尊敬。他们仅仅是士兵中的王者,也许我们永远也成不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军,但他们永远是那道保卫着共和国安宁最坚强的基石! 作品讲述了一个18岁男孩鸿飞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小男孩变成一个成熟的兵王得过程。作品详细而缜密地描些了军营的生活,从老兵对新兵的歧视到真挚地教育;从老兵与新兵的争执到相互理解;从新兵对老兵的厌恶到感激,以及新兵与新兵之间的不服气而逐渐转化为相互团结,共同进步,逐步真实地描绘出军旅生活中的战友情。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嘻笑怒骂,交织着血汗和泪水,燃烧着青春激情的挚热,给人生岁月中增添了特殊的回味。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气概,在部队中尽然显示,纵然万般险恶却不失勇气和热度。作者用全新写作手法和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军旅生涯,将其在军队中成长的艰辛,将生死置之度外,有着坚定信念的人生观叙述得淋漓尽致。在军人的信念里只有骨气,志气,,不可退缩,义无反顾,在危难重重的环境里,有血,有肉,有情的战士们悲欢离合,英勇报国,震撼人心,他们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走进,成为不同于普通人的兵王! 《兵王》让读者真正地了解一个军人的生活体验。其中所包含的坚韧、顽强,更是启发了读者,一个人应该学会独立,学会坚持。做人中兵王! 《兵王》是所有人值得一读的经典好书。它将带给人意想不到的价值和意义!《我是特种兵》,原名《子弹上膛》是央视迎新春大戏编辑本段剧情梗概《我是特种兵》剧照(20张)《我是特种兵》——根据刘猛红遍网络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改编。 导演刘猛自己的从军经历始终贯穿着此作品,可将这部作品看作“刘猛的自恋版自传”。本剧揭开最精锐部队的神秘面纱,缔造属于青春的军旅传奇。该剧全景式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最精锐的战士——狼牙特别突击队残酷悲壮、铁血精诚的训练和生活的长篇画卷。如果祖国需要,他们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时刻准备着! 一曲凄美缠绵的军营恋歌,一份血与泪水的成长记录。19岁的大学新生小庄,为了追随初恋女友而开始了一段迷彩军营生活,但两个少年都没有料到,当命运的子弹穿过爱情的心脏时,面对着喷涌而出的梦想和鲜血,这无常荒诞的人生又有几许承担之重? 一段激情昂扬的热血青春,一部与众不同的军旅励志剧。从一个桀骜不驯的艺术青年,到一个骁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合格特种兵,小庄在绿色的军营中一遍一遍经历着蜕变、感召和洗礼…… 小庄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偶遇了以前的老班长老炮,不能忘却的回忆如同子弹般呼啸着击中了他,带着风声带着影子从四周擦身而过。三十岁的小庄,坐在电脑前,开始用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讲述了那段关于爱,关于军队,关于战友的如梦岁月—— 十九岁的小庄,在青梅竹马的小影鼓励下,考入了戏剧学院导演系。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小影病倒了,没能去参加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艺术专业考试,她选择了参军。为了追随青梅竹马的初恋女友小影,为了不能在战争爆发时让小影独自上前线,小庄毅然选择了休学去参军。就这样,小庄和农村兵喜娃等人被稀里糊涂地拉到了新兵连。 在新兵连,倔强个性的小庄和“冷面无情”的班长老炮格格不入,成为了不守规矩的模范。刺头兵小庄被苗连看上了,他成了苗连的文书,开始了他的侦察兵生涯。军区年度对抗大演习开始,小庄、老炮和陈排潜入了蓝军大后方,出奇制胜地捣毁了蓝军的导弹旅,给侦察连争了脸。演习结束以后,小庄作为一个合格侦察兵得到了全连的公认。为了苗连的期望,小庄报名参加了特种兵集训。 全军区侦察部分队选送的100多名侦察兵骨干在仅仅五天的地狱周训练里,就只剩下47个菜鸟。地狱周的目的,就是筛选那些不能忍受痛苦、疲惫和精神虐待的淘汰者,留下可以继续受训的种子选手——这就是特种部队选拔当中的‘除锈’。紧接着,第二阶段的训练又开始了,小庄和其他学员们要学习和掌握非常规和秘密作战的特定技能——轻武器和重武器使用、爆破和工程建设、密码密语通讯、战地急救甚至是截肢手术,如何审讯和反审讯、如何侦察和反侦察等等。夜老虎侦察连的陈排、小庄、喜娃、老炮,钢铁八连的强子,尖刀侦察连二排排长耿继辉,海军陆战队侦察连的卫生员史大凡,空降兵雄鹰师侦察连狙击手邓振华,共同组成了菜鸟A队。高中队告诉他们,只有强者当中的强者,才能成为特种兵。强者的概念,不光是体能,更重要的是智商。特种部队要的,不是超级战士,不是兰博,而是——智商和体能、聪明和智慧、忠诚和狡诈等一系列的完美结合,加上严格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所以称之为——特种兵。 《我是特种兵》剧照(20张)喜娃和陈排先后被淘汰了。小庄、耿继辉、老炮、强子、邓振华、史大凡通过了各种测试,被分到了孤狼特别突击队——特种部队当中的特种部队,一支高度保密的精锐别动队,对外番号是026后勤仓库。首战告捷,他们成功地击毙了三名犯罪分子,顺利地解救了被劫持的七岁小女孩丫头,并用巧妙的方式,给了她满车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保留了一个小女孩童年的天真烂漫…… 在和中国陆军黑虎特种大队对抗的实战演习中,他们一夜之间毁坏了“敌方”空降师和物流中心,并鸡犬不留地破坏了陆航团……而小庄更是大难不死,化险为夷,最终孤身一人挺进蓝军纵深,夜袭蓝军心脏,一次漂亮的斩首行动,使得敌人司令部所有的军事主官和参谋人员通通报销……群龙无首的敌人各自为战,狼牙特种大队开始了大反攻,彻底将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敌军歼灭。小庄做梦也没想到,仅凭他们几个人,便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小庄十九岁生日那天,军区总院的小影抱着蛋糕,走了双脚的血泡,来到了小庄所在的营区,蓝天白云之下,两位少年共同吹灭了生日蜡烛,甜蜜相依,心心相印。而当小影得知小庄等人会开赴西南边境为大规模的边境缉毒战役做前期渗透侦查行动时,为了和小庄并肩战斗,不顾一切的主动申请调往边境武警部队,奔赴了战斗第一线…… 孤狼特别突击队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边境山寨朗德,和武警情报参谋夏岚会合。他们和当地的老乡一起,组织和训练民兵,筹建防御工事,扶助山村教育……很快,几个派别的贩毒武装联合起来,准备围攻朗德寨。孤狼特别突击队带领全寨民兵,采用卫星通信器材和麻雀战术,打退进攻,然而,为了救出一个和孩子相依为命的小狗,六名队员再次冲进危机四伏的丛林…… 朗德战斗,武装毒贩遭到全歼,朗德毒品走廊从此不复存在,而孤狼特别突击队的队员们却因此多数负伤…… 在武警野战拉练医院,小庄再次见到了成为武警上等兵的小影,二人悲喜交集。小庄又得知,自己一向敬重的苗连转业成为了缉毒警察,并被边境的马家贩毒集团所扣,生死不明。又一次单独行动开始了,伪装后的小庄通过毒枭马世昌的女儿马绮彤打入了毒枭家族的内部,里应外合,剿匪远山镇,一举清除了盘踞在祖国西南边境的毒瘤。 胜利后的孤狼特别突击队员和小影所在的卫生队员们兴高采烈,但未曾预料的悲剧却紧随而至:被审讯的毒枭马世昌之子马云飞用计自残,绑架了小影——当小庄果断的扣动扳机时,也成为了小庄军人生涯的最后一颗子弹…… 《我是特种兵》剧照(20张)小说就此结束,然而生活还在继续。《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引起了网络的点击热潮,无数的人争相阅读:图书出版人、导演、强子、耿继辉、邓振华、陈排……在无数读者中,有一个二十岁女孩子找到并爱上了小庄,原来她就是被救的第一个人质——喜欢米老鼠唐老鸭的丫头。然而,小庄却震惊地发现,她竟然是小影的影子…… 老炮退伍后,受马世昌之托前来照顾新任毒枭马云飞,强子为了帮助老炮,而双双成为了毒枭马云飞的杀手……耿继辉、史大凡、邓振华等孤狼特别突击队的现任队员们再次准备围剿远山镇,相亲相爱的手足间,竟然开始了自相残杀……然而,这究竟是真是假?孰是孰非? 小庄开始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的电视剧筹拍。他来到026后勤仓库,请耿继辉等加入剧组,演回自己,而他亦重回到训练场上,重拾了以往的激情。很快,电视剧在远山镇正式开机了,首拍的场景便是“围剿远山镇”。特种兵们以刺猬战术快速冲向马家别墅,抢声连连,杀声震天。原来,拍戏只是幌子,老炮也只是卧底,毫无防备的马家别墅被顺利剿除,而特种部队预备役少校小庄,也开始了他与众不同的新的征程……《弹痕》向读者们展现的是一支神秘特殊的第五类部队。这是一群悍不畏死的绝密尖兵,原始丛林、高原戈壁、冰山雪地、荒凉大漠是他们与死神决斗的战场,咸水鳄鱼、孟加拉猛虎、毒蛇野猪、密林蟒蛇时常如影相随……《第五部队》是一部描写中国第五特殊部队创始人传奇一生的小说,作品贯穿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血雨腥风。 当国破家亡,当山河破碎,当强敌入侵,当一个民族面对生死存亡,我们需要的是最血腥,最狂放,最张扬,最能激发起每一个士兵不屈、不败战魂的铁血英雄! 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以坚攻坚,以强克强,强大的可以让任何强敌为之却步的铁血雄师!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第五特殊部队创始人传奇一生的小说,这是一部贯穿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再现战火飞扬的血之篇章。请每一个中国军人,牢牢记住那个时代的英雄,留给我们的两句话: 宁为战场亡魂,不做亡国之奴! 《第五部队1》描写的是主角雷震的出世和成长历程,成为孤儿的他,开始只是一个小山村里不学无术,又被家人宠坏了的孩子,直到日本军人打到了那个偏远的小山村,直到他家破人亡,雷震终于懂得了反抗…… 强敌入侵之际,雷震有幸结识了马兰、谢晋元这些当时最优秀的中国军人,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雷震成了护旗的英雄,而带领众将士冲出重围后的谢晋元,随后却被困孤军营。 《第五部队2》的故事从谢晋元被困孤军营开始,雷震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也将陆续展开。 《第五部队》是一本重新激起男人血性的铁血小说,纷舞妖姬的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永远都是真实、细节带来的震撼!每个读者都将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英雄梦想。 《第五部队3(终结篇):特种军旅经典作品弹痕前传》主要内容:当国破家亡,当山河破碎,当强敌入侵,当一个民族面对生死存亡,我们需要的是最血腥,最狂放,最张扬。最能激发起每一个士兵不屈、不败战魂的铁血英雄!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以坚攻坚,以强克强,强大得可以让任何强敌为之却步的铁血雄师!这是一部描写中国第五特殊部队创始人传奇一生的小说,这是一部贯穿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再现战火飞扬的血之篇章。这是一群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战士,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英雄。《第五部队3(终结篇):特种军旅经典作品弹痕前传》是一部激动人心、精彩绝伦的铁血小说,在《第五部队3(终结篇):特种军旅经典作品弹痕前传》中你将看到远征军缅甸战场上名将之间的强强对决,你将看到中国军人与日本侵略者的激烈对抗!纷舞妖姬用饱含激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段用滚烫的鲜血浇铸的悲壮历史!这是用滚烫的鲜血浇铸的伟大历史,这是力破千军的强悍力量,这是一部场眉吐气的胜利史诗!《士兵突击》是反映现代我军军旅生活的作品,有同名小说、电视剧、话剧。此外,还有关于战争内容名为《士兵突击》的网页游戏,以及同名教材。内容简介在任何困难和灾难前,像士兵一样突击,像许三多一样,不抛弃不放弃,钢七连,老A本来就是这么得比电视剧更生动、更丰富。 这真的不是一部小说,它是哲学、是人生,是我们成长的历史。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许三多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许三多像是两个人,可根子里的他还是让你佩服、让你回味,甚至是他的“傻”,也足以让你去喜欢。你会觉得:“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冷峻;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而执着,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 因为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团战士为之骄傲。虽然他的家乡祖屋在爆炸声中变成一堆瓦砾,却无法阻止他坚毅的军人步伐;善良的怜悯,并未使他忘记军人的职责,枪杀毒犯……他在种种困厄和磨难中百炼成钢。他的名字——许三多。还有:终身制职业国之利刃愤怒的子弹狙击生死线狙击王狼群历史的天空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夜色中国兄弟连兄弟连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猎杀红十月号彩虹六号冰是睡着的水最后一刻子弹留给我如临大敌危机四伏上面的都还行,楼主自己看看,有喜欢的就好~O(∩_∩)O哈哈~

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作家。河南杞县人。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人事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谷》,长篇小说《结婚》、《马兰》。 ==========作家简介: 师陀(1910.3.10—1988.10.7)原名王长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河南祝县人。192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九一八事变发生,即参加反帝大同盟,进行救亡宣传工作。最初的小说《请愿正篇》,发表于《北斗》。1932年与汪金丁等创办文学杂志《尖锐》。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1937年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遂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写于这个期间。他还写有长篇小说《结婚》等。1946年后相继任过上海戏剧学校教员、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辑,写过电影剧本。 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到河南、山东、东北各地访问,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石匠》集中。1957年 后一直是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 著作书目: 《谷》(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里门拾记》(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黄花苔》(散文集)1937,良友 《落日光》(短篇小说集)1927,开明 《野鸟集》(短篇小说集)1938,文生 《江湖集》(散文集)1938,开明 《无名氏》(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 《看人集》(散文集)1939,开明 《上海手杞》(散文集)1941,文生 《无望村的馆主》(中篇小说)1941,开明 《果园城记》(短篇小说集)1946,上海出版公司 《结婚》(长篇小说)1947,晨光 《马兰》(长篇小说)1948,文生 《大马戏团》(剧本)根据安特烈夫《一个挨耳光的人》改编,1948,文生 《夜店》(剧本)与柯灵合著,根据苏联高尔基《底层》改编,1948,上海出版公司 《历史无情》(长篇小说)1951,上海出版公司 《春梦》(短篇小说集)1956,香港艺美图书公司 《石匠》(短篇小说集)1959,作家 《保加利亚行记》(散文)1960,上海文艺 《山川.历史.人物》(散文、小说等合集)1979,上海文艺 《恶梦集》(短篇小说集)1983,香港文学研究社 《芦焚散文选集》1981,江苏人民 《芦焚短篇小说选集》1982,江西人民 《上海三札》(散文集)1984,宁夏人民

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研究兴趣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民俗学 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影视人类学 摄影基础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民族服饰 民间艺术 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4); 科研情况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1、民俗学:《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1998)、《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5,中、英文版)、《访灵札记》(2000)、《鼓灵》(1999)、《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2、视觉人类学研究:《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 《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

邓启耀: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和视觉人类学。主要著作有《宗教美术意象》(1991)、《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1991)、《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1998)、《访灵札记》(2001)等。 更详细请见参考资料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研究兴趣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民俗学 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影视人类学 摄影基础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民族服饰 民间艺术 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4); 科研情况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1、民俗学:《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1998)、《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5,中、英文版)、《访灵札记》(2000)、《鼓灵》(1999)、《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2、视觉人类学研究:《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 《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

  • 索引序列
  •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杂志社论文
  •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杂志社
  • 中国民族网杂志
  • 民族学研究杂志社论文
  • 西南边疆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