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优化政府职能的关系研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发展,不仅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 首先,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子政务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 机。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不断提高其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的集成化,使传统垂直型的模式转变为现代扁平服务型、透明度高的新型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绩效。尤其是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 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其次,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迫切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全面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行政信息共享化、标准化、政 府服务的电子化成为新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必然有利于大大简化我国行政运行的环节和程序,更好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建立更加廉洁、开放透明和更加负责任的依法行政的政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在更广泛、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竞争力。 再次,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是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当今世界,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加快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相关领域的带动必然会成为我国信息化实现的重要支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产生巨大的综合性效益,主要表现是:在电子政务建设 及发展过程中,各类政府部门硬件、软件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对IT行业的带动,以及政务活动电子化对于电子商务、家庭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刺激和拉动作 用。加快发展和建立我国电子政务系统,能够不断提高政府利用电子政务带来的高效率公共服务,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政府部门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必然从基础层面有效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提升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第四,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实施电子政务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为人民服 务,为老百姓服务的,才有意义,有生命力。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我们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其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政府实现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手段,电子政务有利于提供公平、便捷的服务。在电子政务中,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 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国实际出发,广泛借鉴发达国家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积极推进其发 展。一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要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网络的普及,尤其是要提高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要加强对信息资源重要 性的认识,十分珍惜和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要认识到电子政务是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为人民服务,使人民能方便、充分地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公务员培训,努力提高国家公务员应用和开发电子政务的能力。应用电子政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网络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应用和开发 电子政务的能力,包括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处理能力、网络处理能力、程序语言能力和对一些软件的理解、处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公务员才能自如地应用电子政务。成为一名熟悉业务的公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电子政务的关键在于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在于公务员电子政务的相关培训。同时,要在新的电子政务框 架下,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系统,按照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提高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应用和开发电子政务的能力。三要加强全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务信息化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由于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还相对 滞后,因此,要加快有关网络安全、政府信息的加密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以保证电子政务走上安全、规范的良性发展轨道。
给你点资料参考参考: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 基于ActiveX的电子图章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 论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法律保护 深圳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探讨 电子政务及我国发展战略研究 简论“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电子政务——面向党政机关的办公自动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电子商务的探讨 向电子政府前行——浅议电子政务的几个问题 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浅析 电子政务发展中非技术问题的对策分析 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管理的进步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 论电子政务与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 网络经济与电子政务初探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 电子政务 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若干思考 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构建信息时代的高效政府——浅谈我国电子政务(E-Government) 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的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与网络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论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的保护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几个宏观问题探讨 信息化中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探析 基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 建设电子政务 创新政府管理 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创新研究 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几个技术问题 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反思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的探析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电子政务法律问题探析 电子政务与中国的政府管理创新 发展电子政务 创新政府管理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 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新型知识管理中间件平台 试论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探索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集成 电子政务建设要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PK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电子政务及其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电子政务在中国 电子政务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思考 整合与互动:电子政务发展前瞻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变革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电子政务 试析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电子政务通用安全中间件——电子政务内网系统建设的安全保障 软件重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流程再造 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与行政文化和行政决策 PKI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系统中动态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为方式的革命 安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面向电子政务的公文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电子政务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论电子政务中的数据库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策略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 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若干问题 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展望 试论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环境的建立 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 电子政务系统在信息工作中的应用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问题、思路与启示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 电子政务、信息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讨论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四大矛盾 实施电子政务的利与弊 UML的活动图及其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应用 适用于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种基于角色网络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及其实现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流的控制 加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中国电子政务的多维透视 电子政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中美电子政务比较 电子政务——中国商业环境的深刻变革 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分析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 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与趋势 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公务员的挑战 我国电子政务的市场预测分析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 电子政务管理模式探析 试论电子政务一卡通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希望对你开拓思维有点作用!
参考: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基于ActiveX的电子图章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论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法律保护深圳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探讨电子政务及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简论“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电子政务——面向党政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电子商务的探讨向电子政府前行——浅议电子政务的几个问题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浅析电子政务发展中非技术问题的对策分析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管理的进步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论电子政务与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网络经济与电子政务初探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电子政务 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若干思考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影响构建信息时代的高效政府——浅谈我国电子政务(E-Government)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的解决方案电子政务与网络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解决方案论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的保护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几个宏观问题探讨信息化中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探析基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建设电子政务 创新政府管理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创新研究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几个技术问题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反思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的探析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电子政务法律问题探析电子政务与中国的政府管理创新发展电子政务 创新政府管理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新型知识管理中间件平台试论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探索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集成电子政务建设要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PK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电子政务及其对电子商务的影响电子政务在中国电子政务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思考整合与互动:电子政务发展前瞻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变革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电子政务试析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影响电子政务通用安全中间件——电子政务内网系统建设的安全保障软件重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流程再造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与行政文化和行政决策PKI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中动态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电子政务与政府行为方式的革命浅析电子政务的模型和发展公安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试论电子政务外包及其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技术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中国电子政务的功能定位与政府治理创新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搞好电子政务建设 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电子政务中安全域和网络划分与控制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的探讨浅谈当前电子政务建设韬略建立有效组织结构 促进电子政务持续发展网络计算机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电子政务机房一体化解决方案电子政务及其法律问题电子政务与标准化——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变革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研究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系统的JSP技术电子政务:21世纪中国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再造在电子政务中实现分布式知识管理对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与政府上网的多视角思考电子政务是改变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国电子政务实施中的难点与解决思路加速电子政务发展 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浅谈电子政务的廉政意义防范电子政务的技术风险与管理误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浅析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平台设计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构筑信用管理基础基于MPLS-VPN构筑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平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关于电子政务实施中制度和观念因素的思考电子政务与依法行政论云南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若干问题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浅议加强办公自动化,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基于代理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研究与设计面向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大力推行电子政务,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电子政务的安全审计研究环保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认真构筑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中网络划分与安全保密安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面向电子政务的公文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电子政务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番禺电子政务建设浅探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的研究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有关技术问题探讨论电子政务中的数据库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策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若干问题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展望试论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环境的建立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电子政务系统在信息工作中的应用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问题、思路与启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电子政务、信息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讨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四大矛盾实施电子政务的利与弊UML的活动图及其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应用适用于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一种基于角色网络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及其实现研究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流的控制加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中国电子政务的多维透视电子政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电子政务——中国商业环境的深刻变革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分析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与趋势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浅析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公务员的挑战我国电子政务的市场预测分析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电子政务管理模式探析试论电子政务一卡通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电子政务管理是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下面是我整理的电子政务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它可以产生“自动的动作”,使电子政务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自适应”政务活动。文章提出了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方式,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政务活动;自适应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01-0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建立起各种内部信息的办公网络,为电子政务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三金工程”实施的推进阶段,实现基础设施信息化,为重点部门和行业传输数据及信息;“政府上网工程”的发展阶段,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内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外部政府站点为便民服务,其功能和服务内容逐渐多样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方针指导下的高速发展阶段,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内容、功能和互动性等方面都有突破,政府部门的网上业务办理更具有实效性和实用性。但在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是经历了“起步”和“互动”阶段,正步入“互动”阶段,为了适应范围庞大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任务以及日益增长的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就必须保障各级政府间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全面,真正集成政务信息流、工作流和服务流。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重要而迫切,为了建立起深层次级别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自动的动作”非常重要。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涵义和作用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涵盖了从公共管理、信息通信科学、系统工程乃至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借助互联网实现政府为社会服务。由于互联网的集中管理,将工业化模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根本宗旨,适应性强,与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系。在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施构建电子政府的国策,其目的是实现“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决策质量,增加办公透明度,实现无人工干预的、自助式的、个人化的服务方式。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事实上,在社会现象乃至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迅速地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指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方式和过程及其运行原理。它是约束和引导电子政务决策并与人、物、财相关的各项电子政务活动的相应制度及基本准则,是影响电子政务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作用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产生的动力和作用应该带有显性或隐性的指向性,可以产生“自动的动作”的作用。电子政务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自适应”政务活动,而网络向电子政务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网络化、扁平化、分权式的运行模式。由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相关建设还仅停留在对原有政府运作模式的模拟阶段,为了摆脱低层次级别的办公自动化,建立起深层次级别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自动的动作”非常重要,因此,优化电子政务管理模式和机制,在制度、体制、规则和方法等因素作用下发挥机制的“自动的动作”作用,就成了提升电子政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体制、规则和方法在人作用的情况下执行、运行、实施,还会发生动态的改变,乃至偏移和异化。因此,机制及其作用也会是相应变化的。”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方式
国内外政府大多数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至地方政府的建设路径,这种传统的政务呈现的是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命令要从最高一层传递到最低一层,这个过程逐步削弱了下级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政府管理中,中间环节的增加意味着人浮于事,重复设置,互相推诿,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降低,还意味着浪费和腐败的机率增大。
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即每一个工作部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程度决策权,通过“分散智慧”的方式将信息分散至整个组织中,让辅助决策层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信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执行,并跟其高一级甚至高多级的决策层做出信息反馈,从而修善或改变对其发放信息的内容,这就是一次政府“自动的动作”的完成,以点及面推广,就实现了整个政府的自适应活动。这一系列信息流动的状况又检验了管理机制是否合理,从而各级决策层之间、之内做出适应性调整,管理机制相应发生变化。这种运行模式可以实现随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逐步增强辅助层决策的能力,在决策层指导下发挥出辅助决策层的活动和创造能力。因为最低一级辅助决策层是政府接触社会现实需要的机会和程度最大的“政府触手”,它们就如同生命体的神经末梢,数量多,接触面大,对外界变化敏感,对自身需要感受确切,具有强大生命力,是政府活动实现“自适应”的基础和动力。同时同层级间相互联通,根据实际各自实际情况和需要,交流信息,如此情况下,形成了网络化的联系,又由于不同层级决策层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就实现了扁平化的结构。这种运行模式强调了政府管理的原则、内容、程序、过程、结果公开透明,在公众的视线下可监督、可反馈、可参与,体现了政府管理的服务宗旨,从而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从强势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致力于社会共同治理。
三、对现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意见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各类应用在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也影响了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但由于电子政务自身管理机制不够完备,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建设无规划的粗放发展状态。从以下五个方面思考,提出完善意见:
1.建立有效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的决策功能,对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共性问题实行科学、及时的集体决策,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多层次跨部门视频会议,发挥集体智慧,从而避免多头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合理性。
2.在加强执行机制方面,首先,应理顺信息化主管部门与相应部门信息化工作机构的关系,形成协调统一的执行主体,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各方分工协作;其次,要做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建立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机制。在资金管理方面,把电子政务财政经费和其它信息化财政经费分开,实行归口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
3.加强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随着不断增加的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领域的建设是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如网络运营商、网络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商等)提供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金支持。例如,目前黑龙江省政府负责建设电子政务网络的各级中心平台,提指挥各级政府,与通信公司、集成运营商协同工作。这种模式下,政府只需负责交互中心建设以及中心平台各种服务器的管理。有了运营商为设备维护、系统优化和软件升级提供专业技术保障,政府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应用,为人民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
4.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我国电子政务网络需要在统一制定的安全标准,统一建设的安全管理模式下运行。但我国关于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还没有相关法律保障。可以通过建设完全物理隔离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国产化内网建设设备和应用软件,来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
5.建立电子政务建设监督、评估机制,以一个科学有效的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为基础,对各类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而客观绩效度量,用科学的方法、原理来监督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从前期的必要性、可行性评估开始,对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量化评定,分析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保证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能够顺利有效进行。同时可以将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专家乃至社会公众用户设计到绩效评价体系中,从专业和实际用户的角度对电子政务建设效果进行监督评估,根据监督评估结果调整、改变相应流程,这是实现政府“自适应”活动的关键一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子政务管理论文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优化政府职能的关系研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发展,不仅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 首先,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子政务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 机。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不断提高其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的集成化,使传统垂直型的模式转变为现代扁平服务型、透明度高的新型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绩效。尤其是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 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其次,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迫切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全面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行政信息共享化、标准化、政 府服务的电子化成为新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必然有利于大大简化我国行政运行的环节和程序,更好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建立更加廉洁、开放透明和更加负责任的依法行政的政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在更广泛、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竞争力。 再次,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是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当今世界,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加快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相关领域的带动必然会成为我国信息化实现的重要支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产生巨大的综合性效益,主要表现是:在电子政务建设 及发展过程中,各类政府部门硬件、软件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对IT行业的带动,以及政务活动电子化对于电子商务、家庭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刺激和拉动作 用。加快发展和建立我国电子政务系统,能够不断提高政府利用电子政务带来的高效率公共服务,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政府部门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必然从基础层面有效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提升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第四,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实施电子政务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为人民服 务,为老百姓服务的,才有意义,有生命力。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我们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其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政府实现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手段,电子政务有利于提供公平、便捷的服务。在电子政务中,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 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国实际出发,广泛借鉴发达国家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积极推进其发 展。一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要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网络的普及,尤其是要提高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要加强对信息资源重要 性的认识,十分珍惜和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要认识到电子政务是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为人民服务,使人民能方便、充分地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公务员培训,努力提高国家公务员应用和开发电子政务的能力。应用电子政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网络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应用和开发 电子政务的能力,包括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处理能力、网络处理能力、程序语言能力和对一些软件的理解、处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公务员才能自如地应用电子政务。成为一名熟悉业务的公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电子政务的关键在于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在于公务员电子政务的相关培训。同时,要在新的电子政务框 架下,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系统,按照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提高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应用和开发电子政务的能力。三要加强全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务信息化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由于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还相对 滞后,因此,要加快有关网络安全、政府信息的加密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以保证电子政务走上安全、规范的良性发展轨道。
给你点资料参考参考: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 基于ActiveX的电子图章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 论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法律保护 深圳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探讨 电子政务及我国发展战略研究 简论“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电子政务——面向党政机关的办公自动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电子商务的探讨 向电子政府前行——浅议电子政务的几个问题 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浅析 电子政务发展中非技术问题的对策分析 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管理的进步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 论电子政务与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 网络经济与电子政务初探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 电子政务 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若干思考 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构建信息时代的高效政府——浅谈我国电子政务(E-Government) 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的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与网络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论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的保护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几个宏观问题探讨 信息化中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探析 基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 建设电子政务 创新政府管理 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创新研究 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几个技术问题 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反思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的探析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电子政务法律问题探析 电子政务与中国的政府管理创新 发展电子政务 创新政府管理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 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新型知识管理中间件平台 试论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探索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集成 电子政务建设要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PK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电子政务及其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电子政务在中国 电子政务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思考 整合与互动:电子政务发展前瞻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变革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电子政务 试析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电子政务通用安全中间件——电子政务内网系统建设的安全保障 软件重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流程再造 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与行政文化和行政决策 PKI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系统中动态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为方式的革命 安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面向电子政务的公文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电子政务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论电子政务中的数据库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策略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 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若干问题 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展望 试论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环境的建立 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 电子政务系统在信息工作中的应用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问题、思路与启示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 电子政务、信息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讨论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四大矛盾 实施电子政务的利与弊 UML的活动图及其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应用 适用于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种基于角色网络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及其实现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流的控制 加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中国电子政务的多维透视 电子政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中美电子政务比较 电子政务——中国商业环境的深刻变革 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分析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 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与趋势 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公务员的挑战 我国电子政务的市场预测分析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 电子政务管理模式探析 试论电子政务一卡通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希望对你开拓思维有点作用!
[摘要]目前, “电子化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自1999年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地政府电子化已有所推进,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较低,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政府电子化的发展。21世纪是资讯时代,“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政府发展的方向,面对世界各国兴建电子政务的浪潮,中国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说明,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应对来自多领域、多层次的挑战。通过对我国“电子化政府”的涵义、特征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子化政府”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和网络技术两个大方向上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公众参与;网络技术“电子化政府”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一、“电子化政府”的概述 (一)何谓“电子化政府”? “电子化政府”(E-government),简单地说就是用电子方式提供政府服务,其主干建基于Internet,类比于电子商务(E-commerce)。世界银行组织认为,电子政府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G2C);政府和商业间的互动(G2B);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动(G2G)。 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曾把推进发展中国家政府信息化作为1999年的重点,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其它四个领域分别是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中国有学者认为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本人认为,“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络)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 (二)中国电子化政府历史 从世界范围看,“电子化政府”的历史其实非常短,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1996年全球的政府网页不少于50个,但到2001年,政府网页已经超过5万个。就电子政府发展阶段而言,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是电子政府发展的早期较为普通的一种 形式,表现为政府发布法规、指南、政府机构等种种静态资讯,政府与用户在网上互不联系。此时,政府上网除了提供取得资讯的电子渠道之外似乎并没有给公民什么好处;第二阶段是单向互动阶段,是政府提供某种程度的服务,用户可以下载一些政府表格等,并向政府提出建议或发出询问,但政府部门不一定要通过电子方式与用户沟通。第三阶段是双向互动阶段,是政府与用户在网上完成互动。例如,在网上下载表格,撰写后将表格发送到相关部门、企业和居民还可以与政府在网上沟通。第四阶段是成熟阶段,是网上事务处理,政府与用户在网上完成一切事务处理的全过程,俗称“无缝隙政府阶段”,政府和用户可能跨越行政边界完成一体化的操作。 中国政府于1999年1月22日宣布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和导向站点()也正式开通。至此,我国的“电子化政府”实现从计划酝酿到走向全面实施阶段,我国的各级政府相继走向网络化之路。以结层的政府域名总数从1998年145个,剧增到2002年初公布的5864个,8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了办事窗口,这标志着我国电子化政府的发挥开始转入第二阶段,即可以开始实现政府与用户的单向互动。如地方政府通过互联网发布政务通告,提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电话,提供各种办事程序以及问题解答;进行在线“一站式”服务;外经贸部门通过互联网办理进出口资格申请,申报出口退税,三资企业审批;人事部门进行网上公务员考试录用,劳动人事政策公开等。 二、中国电子化政府存在问题 日前浏览了国内部分政府网站,发现大多数网站在1个月中没有更新更有甚至还是建站时的新闻。有数据表明:国内政府70%的网站只有部门介绍等“死”栏目和少量的活动发布,基本上可以说是以宣传为主的简单页面构成,很少涉及政府日常公务活动。其中也有一些部门机构进行了网上办公或民众参与的尝试,例如海关的网上报关、“两会”期间的网上讨论等。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电子化政府”实质性内容缺乏,对原有组织机构和办事方式的改革触动不大。 (一)政府自身的问题 1.与“电子化政府”相关的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利用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前提。目前,由于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的资源整合力量不足,为建立政务信息数据库建设所需要投入的人、财、物不充分,导致了政府信息采集渠道不通畅、信息利用效率不高、信息管理复杂的现状。同时,因为缺乏建立统一信息化标准(信息化标准主要涉及到信息编码、网络通讯协议、操作系统、网络结构等),造成众多部门各开小灶——闭门造车。电子化政府发展急需加快基础投入,规范统一标准。否则,一方面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无法真正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大网”不见有,“小网”遍地开花的现将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2.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和政务资讯平台发展严重不足 导致资讯的“公开”如同资讯的“空开”。 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独立分割到共享集成,从“一站式”到“一网式”、“一表式”。网络硬件设施和政务资讯平台是电子政务的资讯载体和资源.....
电子政务管理是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下面是我整理的电子政务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它可以产生“自动的动作”,使电子政务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自适应”政务活动。文章提出了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方式,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政务活动;自适应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01-0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建立起各种内部信息的办公网络,为电子政务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三金工程”实施的推进阶段,实现基础设施信息化,为重点部门和行业传输数据及信息;“政府上网工程”的发展阶段,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内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外部政府站点为便民服务,其功能和服务内容逐渐多样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方针指导下的高速发展阶段,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内容、功能和互动性等方面都有突破,政府部门的网上业务办理更具有实效性和实用性。但在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是经历了“起步”和“互动”阶段,正步入“互动”阶段,为了适应范围庞大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任务以及日益增长的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就必须保障各级政府间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全面,真正集成政务信息流、工作流和服务流。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重要而迫切,为了建立起深层次级别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自动的动作”非常重要。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涵义和作用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涵盖了从公共管理、信息通信科学、系统工程乃至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借助互联网实现政府为社会服务。由于互联网的集中管理,将工业化模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根本宗旨,适应性强,与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系。在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施构建电子政府的国策,其目的是实现“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决策质量,增加办公透明度,实现无人工干预的、自助式的、个人化的服务方式。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事实上,在社会现象乃至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迅速地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指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方式和过程及其运行原理。它是约束和引导电子政务决策并与人、物、财相关的各项电子政务活动的相应制度及基本准则,是影响电子政务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作用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产生的动力和作用应该带有显性或隐性的指向性,可以产生“自动的动作”的作用。电子政务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自适应”政务活动,而网络向电子政务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网络化、扁平化、分权式的运行模式。由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相关建设还仅停留在对原有政府运作模式的模拟阶段,为了摆脱低层次级别的办公自动化,建立起深层次级别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自动的动作”非常重要,因此,优化电子政务管理模式和机制,在制度、体制、规则和方法等因素作用下发挥机制的“自动的动作”作用,就成了提升电子政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体制、规则和方法在人作用的情况下执行、运行、实施,还会发生动态的改变,乃至偏移和异化。因此,机制及其作用也会是相应变化的。”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方式
国内外政府大多数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至地方政府的建设路径,这种传统的政务呈现的是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命令要从最高一层传递到最低一层,这个过程逐步削弱了下级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政府管理中,中间环节的增加意味着人浮于事,重复设置,互相推诿,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降低,还意味着浪费和腐败的机率增大。
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即每一个工作部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程度决策权,通过“分散智慧”的方式将信息分散至整个组织中,让辅助决策层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信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执行,并跟其高一级甚至高多级的决策层做出信息反馈,从而修善或改变对其发放信息的内容,这就是一次政府“自动的动作”的完成,以点及面推广,就实现了整个政府的自适应活动。这一系列信息流动的状况又检验了管理机制是否合理,从而各级决策层之间、之内做出适应性调整,管理机制相应发生变化。这种运行模式可以实现随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逐步增强辅助层决策的能力,在决策层指导下发挥出辅助决策层的活动和创造能力。因为最低一级辅助决策层是政府接触社会现实需要的机会和程度最大的“政府触手”,它们就如同生命体的神经末梢,数量多,接触面大,对外界变化敏感,对自身需要感受确切,具有强大生命力,是政府活动实现“自适应”的基础和动力。同时同层级间相互联通,根据实际各自实际情况和需要,交流信息,如此情况下,形成了网络化的联系,又由于不同层级决策层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就实现了扁平化的结构。这种运行模式强调了政府管理的原则、内容、程序、过程、结果公开透明,在公众的视线下可监督、可反馈、可参与,体现了政府管理的服务宗旨,从而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从强势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致力于社会共同治理。
三、对现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意见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各类应用在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也影响了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但由于电子政务自身管理机制不够完备,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建设无规划的粗放发展状态。从以下五个方面思考,提出完善意见:
1.建立有效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的决策功能,对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共性问题实行科学、及时的集体决策,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多层次跨部门视频会议,发挥集体智慧,从而避免多头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合理性。
2.在加强执行机制方面,首先,应理顺信息化主管部门与相应部门信息化工作机构的关系,形成协调统一的执行主体,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各方分工协作;其次,要做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建立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机制。在资金管理方面,把电子政务财政经费和其它信息化财政经费分开,实行归口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
3.加强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随着不断增加的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领域的建设是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如网络运营商、网络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商等)提供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金支持。例如,目前黑龙江省政府负责建设电子政务网络的各级中心平台,提指挥各级政府,与通信公司、集成运营商协同工作。这种模式下,政府只需负责交互中心建设以及中心平台各种服务器的管理。有了运营商为设备维护、系统优化和软件升级提供专业技术保障,政府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应用,为人民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
4.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我国电子政务网络需要在统一制定的安全标准,统一建设的安全管理模式下运行。但我国关于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还没有相关法律保障。可以通过建设完全物理隔离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国产化内网建设设备和应用软件,来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
5.建立电子政务建设监督、评估机制,以一个科学有效的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为基础,对各类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而客观绩效度量,用科学的方法、原理来监督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从前期的必要性、可行性评估开始,对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量化评定,分析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保证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能够顺利有效进行。同时可以将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专家乃至社会公众用户设计到绩效评价体系中,从专业和实际用户的角度对电子政务建设效果进行监督评估,根据监督评估结果调整、改变相应流程,这是实现政府“自适应”活动的关键一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子政务管理论文
去搜一篇啊``要不就自己写``搜的怕老师不过关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优化政府职能的关系研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发展,不仅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 首先,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子政务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 机。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不断提高其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的集成化,使传统垂直型的模式转变为现代扁平服务型、透明度高的新型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绩效。尤其是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 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其次,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迫切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全面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行政信息共享化、标准化、政 府服务的电子化成为新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必然有利于大大简化我国行政运行的环节和程序,更好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建立更加廉洁、开放透明和更加负责任的依法行政的政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在更广泛、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竞争力。 再次,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是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当今世界,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加快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相关领域的带动必然会成为我国信息化实现的重要支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产生巨大的综合性效益,主要表现是:在电子政务建设 及发展过程中,各类政府部门硬件、软件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对IT行业的带动,以及政务活动电子化对于电子商务、家庭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刺激和拉动作 用。加快发展和建立我国电子政务系统,能够不断提高政府利用电子政务带来的高效率公共服务,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政府部门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必然从基础层面有效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提升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第四,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实施电子政务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为人民服 务,为老百姓服务的,才有意义,有生命力。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我们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其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政府实现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手段,电子政务有利于提供公平、便捷的服务。在电子政务中,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 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国实际出发,广泛借鉴发达国家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积极推进其发 展。一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要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网络的普及,尤其是要提高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要加强对信息资源重要 性的认识,十分珍惜和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要认识到电子政务是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为人民服务,使人民能方便、充分地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公务员培训,努力提高国家公务员应用和开发电子政务的能力。应用电子政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网络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应用和开发 电子政务的能力,包括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处理能力、网络处理能力、程序语言能力和对一些软件的理解、处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公务员才能自如地应用电子政务。成为一名熟悉业务的公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电子政务的关键在于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在于公务员电子政务的相关培训。同时,要在新的电子政务框 架下,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系统,按照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提高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应用和开发电子政务的能力。三要加强全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务信息化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由于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还相对 滞后,因此,要加快有关网络安全、政府信息的加密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以保证电子政务走上安全、规范的良性发展轨道。
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摘要〕电子化政府是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的整合概念。其内涵在于建立一个虚拟政府,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电子化政府对于提高政府回应力、政府政策能力、政府效率,实现开放政府和责任政府,最终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是故,建构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再造的新趋势。电子化政府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政府服务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与政府再造的整合等。〔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化政府; 政府再造一、前言自1960年开始萌芽发展的新兴信息科技-电子计算机,与1990年代初期开始普及的通讯科技-国际互联网相结合,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效率。电脑科技的优势在于信息处理的速度快、正确性高、而且存贮能力强,因此可以增加人的生产力、支援决策、降低成本。而互联网更是消弥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国界、疆界的藩篱,将人类生产力与价值带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信息与通讯技术正在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巨大的影响,促使整个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盘据二十世纪已久的工业社会型经济逐渐为全球化的信息经济所取代,在信息社会之中,信息已取代传统的其它资源,成为战略性资源;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加工与处理已成为创造财富的基础;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已成为社会和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已成为各行业核心的管理领域;社会经济走向全球化。诸如此类的变化证明了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是真实存在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欲取得竞争上优势的动机正驱动各国政府去了解、适应、开发正在形成的全球性信息经济,推动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在整个社会走向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信息化处在关键和核心的位置。这是由政府在推动国家信息化的主导地位和特殊角色,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处理组织”,以及政府管理对信息的广泛依赖所决定的。是故,为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各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发展国家信息通讯基础建设(NII),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化政府。本文探讨了电子化政府的意涵及其意义;说明了电子化政府在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探讨了电子化政府的实现问题;二、电子化政府的意涵与特征对于电子化政府,时下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电子化政府就是办公室自动化,有人认为电子化政府就是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人认为就是“政府上网”,也有人借用电子商务的概念,将其称为电子政务。“电子化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则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概念。事实上,电子化政府的意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而不断变化和扩展的。在20世纪70-80年代,人们提出办公自动化,其主要是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处理办公室内部业务,偏重于文件的制作、传送和贮存。从8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统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管理信息系统是适应管理者决策和有效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建立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系统,重点是支援决策和满足政府管理职能对适时、准确、相关信息的需求。从90年代以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人们又提出电子化政府或网络化的政府管理这一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信息与通讯技术,连接政府各单位以及各资料库,进一步对各系统进行整合,并建立其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政府网络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公民提供信息和其它服务。从目前的发展 来看,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强调:(1)倡导科技领先。政府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政府管理中去,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电子化政府,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以更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3)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回应机制。电子化政府的目的在于建立起跨越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了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性。(4)更有效率。电子化政府的目标之一,在于透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全文地址: 更多: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是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增多,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如:政府领导、IT 行业以及社会公众。近些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各种问题的产生,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发展的脚步。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学术界各学者关注的焦点。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简而言之就是将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是通过运用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重组政府的工作流程以及组织结构,使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在网络上得到实现。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规范的管理与服务。是一项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二)电子政务的特点电子政务与传统行政方式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是一项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总体来讲,电子政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务工作无纸化,即电子政务的出现,变更以往传统的行政工作方式,全部流程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其次,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是指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可以通过政府建立的独立的网页网站来完成,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进一步减少了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障碍。最后,电子政务实现了行政法律关系电热虚拟化。电子政务对政府本身而言不仅强化了其信息服务的职能,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化,政府自身也能通过网络获取资源、信息。对促进政府管理及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发展现状我国电子政务的开端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从时间上来讲,比西方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起步要晚得多。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相对滞后,信息化水平偏低。我国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主要是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与需求的"拉动"关系之上,因此最开始电子政务是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建立起来的。近些年,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重要性突破。三金工程是指金桥、金关、金卡工程,是我国政府我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实施的计划。以金桥工程为例,金桥工程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是天网、地网一体化结构,天网即卫星网络,地网即光纤网络。天网与地网互联互通,具有互操作性,互为补充,互为备用。金桥工程的建立不仅为建设电子信息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经济、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各个地区网络工程的建设初具规模,在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全国各区域政府部门都展开了上网工程的建设,在网上建设属于政府的专门的网站和主页,通过网站、主页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务信息,提供相关资讯及信息服务,逐步将政务电子化、公开化。有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能够提供在线服务,这是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 2006 年《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发布,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推向新的阶段,我国重要地区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随即进入过渡阶段,即从覆盖政府业务阶段向与政府业务全面融合、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过渡。站在网络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外网的投入以及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的联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横向电子政务与纵向电子政务的相互联通。站在应用的角度来说,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的专门的网站、网页对外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网络化的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的政务信息体系,涵盖了各个领域,对政府部门本身而言,更有利于其的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等服务职能。此外,在信息安全方面,近几年相关政府部门也加大了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建设力度,不仅出台了相关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还逐步健全、完善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央、省级等重要层面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县级以下的电子政务发展速度较慢,政府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的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经济发达区域与次发达区域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差距较为明显。笔者认为要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上,应将重点放在核心数据、重点业务层面上的基础战略规划上。(二)基础建设投入力度薄弱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直接关系着国家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的高低。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报告显示,截止 2014 年 12 月30 日,我国网民规模达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其中,手机旅行预订以的年度用户增长率领跑移动商务类应用,世界排名第 78 位。虽然我国互联网在整体环境、互联网应用普及和热点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标准化、规范化是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得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坚实基础,我国2005年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09 年发布了《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从网络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共享、信息安全以及支撑技术等不同方向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新办法的确立,表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正在不断的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立法体系及标准化体系,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度仍然不够,需进一步细化,进而使电子政务更具操作性。(四)重建设,轻应用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软件投入力度薄弱,与整体投入相比低于 30%.在硬件配置上过于追求高性能,与其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形成资源浪费。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当前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于 5%.各级政府将对电子政务的应用重点大多放在内部事务的处理及自我服务上,政府决策及对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偏低。(五)规划不统一,资源无法共享,出现"信息孤岛"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有不少地区政府部门都没有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也缺乏统一规划及技术标准作指导,地区与地区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构建的网络无法达到资源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各级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时选取的企业、技术、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格式、应用软件等都存在差异,使得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掌握数据库达 3000 个,其中有 80%属于社会资源,但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的这些数据库中能够做到共享的资源仅30%,严重减慢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三、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一)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及标准化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划、标准,实施具体的项目建设。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应以政府整体利益为中心,强化领导各部门信息化工作。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个人和集团利益的实现的坚实基础,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部门的协调,积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电子政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二)加大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力度,广泛应用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平衡与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但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政府对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薄弱,因此笔者认为,要使电子政务在我国有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各级政府首先应加大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我国互联网普及程度。此外,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理性的选择硬件设施,加大软件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决策及社会公众服务职能。(三)积极开展资源整合工作"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笔者认为要消除此弊端,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开展资源整合工作,包括:政府管理结构的整合、电子技术手段及产品的整合、电子政务框架的整合。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提升电子政务的资源共享程度,使电子政务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四)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科学高效的政务队伍政府要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必不可少。如前面分析得知,目前专业人才匮乏,导致政府电子政务总是处于不被群众认可的状态。主要原因是电子政务发展太快,相关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电子政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其相关专业知识过硬,并且实时的进行培训新知识以达到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让电子政务服务能满足群众需求。对非电子政务从业人员也要加大电子政务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打破传统的办公模式,让大多数政府人员都能一定程度的应对当前社会对电子政务的需求。电子政务与传统行政方式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是一项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经过笔者的研究,笔者认为,要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应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其次,加强对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力度及应用力度,加强对电子政务的应用。为了使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更为顺利,最大限度的使用社会资源,各级政府还应积极开展资源整合工作。此外,人才是每个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还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科学高效的政务队伍,使电子政务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为政府管理者来讲:现在的主要问题是:1、如何以公众满意度为原则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以电子政务为手段,建设服务性政府2、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施中要认识到信息资源的价值,资源共享应在有偿的前提下提供资源。
电子政务管理是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下面是我整理的电子政务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它可以产生“自动的动作”,使电子政务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自适应”政务活动。文章提出了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方式,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政务活动;自适应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01-0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建立起各种内部信息的办公网络,为电子政务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三金工程”实施的推进阶段,实现基础设施信息化,为重点部门和行业传输数据及信息;“政府上网工程”的发展阶段,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内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外部政府站点为便民服务,其功能和服务内容逐渐多样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方针指导下的高速发展阶段,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内容、功能和互动性等方面都有突破,政府部门的网上业务办理更具有实效性和实用性。但在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是经历了“起步”和“互动”阶段,正步入“互动”阶段,为了适应范围庞大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任务以及日益增长的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就必须保障各级政府间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全面,真正集成政务信息流、工作流和服务流。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重要而迫切,为了建立起深层次级别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自动的动作”非常重要。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涵义和作用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涵盖了从公共管理、信息通信科学、系统工程乃至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借助互联网实现政府为社会服务。由于互联网的集中管理,将工业化模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根本宗旨,适应性强,与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系。在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施构建电子政府的国策,其目的是实现“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决策质量,增加办公透明度,实现无人工干预的、自助式的、个人化的服务方式。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事实上,在社会现象乃至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迅速地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指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方式和过程及其运行原理。它是约束和引导电子政务决策并与人、物、财相关的各项电子政务活动的相应制度及基本准则,是影响电子政务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作用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产生的动力和作用应该带有显性或隐性的指向性,可以产生“自动的动作”的作用。电子政务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自适应”政务活动,而网络向电子政务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网络化、扁平化、分权式的运行模式。由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相关建设还仅停留在对原有政府运作模式的模拟阶段,为了摆脱低层次级别的办公自动化,建立起深层次级别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自动的动作”非常重要,因此,优化电子政务管理模式和机制,在制度、体制、规则和方法等因素作用下发挥机制的“自动的动作”作用,就成了提升电子政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体制、规则和方法在人作用的情况下执行、运行、实施,还会发生动态的改变,乃至偏移和异化。因此,机制及其作用也会是相应变化的。”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方式
国内外政府大多数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至地方政府的建设路径,这种传统的政务呈现的是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命令要从最高一层传递到最低一层,这个过程逐步削弱了下级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政府管理中,中间环节的增加意味着人浮于事,重复设置,互相推诿,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降低,还意味着浪费和腐败的机率增大。
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即每一个工作部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程度决策权,通过“分散智慧”的方式将信息分散至整个组织中,让辅助决策层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信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执行,并跟其高一级甚至高多级的决策层做出信息反馈,从而修善或改变对其发放信息的内容,这就是一次政府“自动的动作”的完成,以点及面推广,就实现了整个政府的自适应活动。这一系列信息流动的状况又检验了管理机制是否合理,从而各级决策层之间、之内做出适应性调整,管理机制相应发生变化。这种运行模式可以实现随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逐步增强辅助层决策的能力,在决策层指导下发挥出辅助决策层的活动和创造能力。因为最低一级辅助决策层是政府接触社会现实需要的机会和程度最大的“政府触手”,它们就如同生命体的神经末梢,数量多,接触面大,对外界变化敏感,对自身需要感受确切,具有强大生命力,是政府活动实现“自适应”的基础和动力。同时同层级间相互联通,根据实际各自实际情况和需要,交流信息,如此情况下,形成了网络化的联系,又由于不同层级决策层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就实现了扁平化的结构。这种运行模式强调了政府管理的原则、内容、程序、过程、结果公开透明,在公众的视线下可监督、可反馈、可参与,体现了政府管理的服务宗旨,从而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从强势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致力于社会共同治理。
三、对现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意见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各类应用在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也影响了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但由于电子政务自身管理机制不够完备,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建设无规划的粗放发展状态。从以下五个方面思考,提出完善意见:
1.建立有效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的决策功能,对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共性问题实行科学、及时的集体决策,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多层次跨部门视频会议,发挥集体智慧,从而避免多头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合理性。
2.在加强执行机制方面,首先,应理顺信息化主管部门与相应部门信息化工作机构的关系,形成协调统一的执行主体,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各方分工协作;其次,要做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建立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机制。在资金管理方面,把电子政务财政经费和其它信息化财政经费分开,实行归口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
3.加强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随着不断增加的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领域的建设是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如网络运营商、网络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商等)提供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金支持。例如,目前黑龙江省政府负责建设电子政务网络的各级中心平台,提指挥各级政府,与通信公司、集成运营商协同工作。这种模式下,政府只需负责交互中心建设以及中心平台各种服务器的管理。有了运营商为设备维护、系统优化和软件升级提供专业技术保障,政府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应用,为人民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
4.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我国电子政务网络需要在统一制定的安全标准,统一建设的安全管理模式下运行。但我国关于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还没有相关法律保障。可以通过建设完全物理隔离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国产化内网建设设备和应用软件,来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
5.建立电子政务建设监督、评估机制,以一个科学有效的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为基础,对各类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而客观绩效度量,用科学的方法、原理来监督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从前期的必要性、可行性评估开始,对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量化评定,分析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保证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能够顺利有效进行。同时可以将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专家乃至社会公众用户设计到绩效评价体系中,从专业和实际用户的角度对电子政务建设效果进行监督评估,根据监督评估结果调整、改变相应流程,这是实现政府“自适应”活动的关键一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子政务管理论文
去搜一篇啊``要不就自己写``搜的怕老师不过关
从目前国内电 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自从“金”字工程和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纵观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但是从十六大精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及国家计委颁布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等来看,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是我们国家“十五”期间一项重点工作,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就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将会奋力追赶世界主要国家政府信息化步伐,逐步缩小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根据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程以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将会显著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领头羊”的角色,政府先行,带动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 我国政府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特殊地位,是由我国政府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从国家一系列的指导精神和规划路线来看,未来数年内我国将继续延续一条“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和社区家庭信息化,促进社会整体信息化发展,同时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人才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路线,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的“领头羊”的角色。 趋势二:客户关心管理思想将逐步渗透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并将最终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引导理念。 客户关系管理源于盈利性的企业组织,其应用初衷在于通过了解和深加工客户信息,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以挖掘、维护以及争夺客户资源,从而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非以盈利为其生存目标,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也将是决定政府命运的一个主要因素,于是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服务提供的高效性及主动性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未来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其次,政府另外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的监管,对社会公众和企业信息的掌握和深加工,也将是决定政府监管高效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因此,客户细分、把握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客户满意等等客户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电子政务建设中,并随着政府监管能力的提升,最终会成为引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理念。 趋势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从注重引入先进思想和理念的“务虚”阶段,走向注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阶段。 电子政务是一个新鲜事务,全球都在探索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和新经济带来的变革,电子政务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涵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们认知程度的加深在不断拓展,因此电子政务概念在我国诞生之日起,首先被关注的是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涵义以及国外主要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的情况。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没有清晰的阶段,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引入其它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用到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探索我国电子政务的定位问题,于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公共管理的变革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便应运而生。而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酝酿和摸索,对于电子政务如何在中国本土生殖和成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逐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近几年中国电子政务将朝着以应用促发展、注重提供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路线发展。 趋势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在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也将从品质上和提供模式上得以巨大创新。 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目标,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创新将逐步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下一个中心目标。公共服务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内容本身上,而且还表现在服务的供给模式上。电子政务将创新传统政府服务的供给形式和手段,使政府部门逐渐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转变,如图所示。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再孤立,而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互动网络;其次,服务供给手段多样化,除了基于web的传统政府柜台服务以外,主要的服务都将以多样化的电子渠道进行在线供给。一些政府服务还可以通过私人或者非政府组织进行价值增值后间接提供给公众。第三,整合服务供给方式,供给方式不再独立,所有的政府服务均通过单一的政府入口面向公众。第四,服务供给实现“一站式”。公众只需在单一窗口,便能一步到位获得涉及多个机构的服务。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你的要求: 一、电子政务的作用(略写,不要超过1500字)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建设存在的问题三、加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正文: 一,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有很多,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主流的有一下几个观点:1),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供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2),世界银行则认为电子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可以减少腐败、提供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减少政府运行成本。因此我们可以将电子政务界定为: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我们的电子政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它的优越性也在凸显,简单介绍下电子政务的作用和特点. 第一,提高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第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发布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第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第四,提升政府竞争能力。电子政务改造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的。第五,开辟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渠道。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政府官员经常看这些批评建议非常有好处。可以广开言路. 电子政务的特点包括虚拟化,无纸化,即时性,技术性等等. 当然我们看到这些特点和优越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都是值得深究的.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电子轻服务.我国在实现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中,不能回避的突出问题是:政府信息化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具体到电子政务建设上,是“电子”与“政务”的关系问题。所谓“电子”,泛指技术手段的实现。所谓“政务”,泛指政务变革的实现。数年来,我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突出的特点是:建设单位各自为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电子型”的建设项目越做越多,越做越大。我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始阶段,对电子政务概念和内涵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引用,政府处于被动位置,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必然。可以说,重“电子”轻“政务”,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近几年,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信息孤岛”、“重复建设”、“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网站沉睡”等现象。尤其在“政务”的实现方面,遇到了主客观方面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基本能够保证建设需求,技术手段的实现并不困难,而难点是“政务”方面的实现。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型”建设模式已经显现出问题和弊端,因为拥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绩效。2),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远远低于东、中部,但被调查者中有更高比例的西部人认为电子政务“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3)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根基不稳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对互联网上的我国电子政务站点进行进一步审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机。于是,这些网站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很快便成为遗忘的角落,用户访问量少,网站缺乏维护,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4)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目前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电子政务立法滞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大量问题:首先是内容有限,相当多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其次,政府信息网络比较重视网页的介绍宣传和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缺乏动态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三,加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1),借鉴国外经验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得到国家高层的立法、资金和资源支持;第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府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离开企业界(尤其是信息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应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由国家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积极实施;第四,电子政务的实施应与我国当前的各项改革措施紧密配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要密切联系我国实际情况,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面对未来发展需要。2),加强宣传吸引参与和互动电子政务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广为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并接受电子政务,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应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以更亲民、便民的形象吸引群众。3),电子政务不应排斥网民批评网络本身只具有技术性价值,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府”则意味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意味着政务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特有优势,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由的平台,以便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监督政府行政,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民意的无缝对接。政府建立官方网站,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诉求并及时回应,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与增进公民福利。4),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5),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由国务院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是目前比较合适的领导机构,这对于克服地区与部门利益的限制、建设电子政务是非常必要的。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和管理机构则可先从部门之间协调开始,成立相关小组。6),加快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培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切,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只有开展有效的针对广大公务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子政务进一步向前发展。7),建议“中国政府网”设永久性“总理信箱”建议在“中国政府网”上为公民设立永久性的“总理信箱”。这样,老百姓可以与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在国家“大政方略”上继续献计献策,以便让今后的历届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能及时倾听到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开放的政府应当有开放的观念,现代领导应有现代作风。现代网络也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了解社情民意的资源,如果善于利用,对资政、辅政、廉政,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大有好处。民情、民议、民怨、民困、民需、民权,都是领导人需随时了解的问题和信息。建立畅快的民意机制,可以大大提高执政党的民意知情度,同时增加群众对政府的民信度。参考文献:1,职称论文发表网 2, 3,胡广伟,仲伟俊,梅姝娥.中国政府网站建设现状研究[J].情报学报,2004,23(5):537~546.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优化政府职能的关系研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发展,不仅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 首先,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子政务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 机。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不断提高其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的集成化,使传统垂直型的模式转变为现代扁平服务型、透明度高的新型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绩效。尤其是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 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其次,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迫切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全面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行政信息共享化、标准化、政 府服务的电子化成为新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必然有利于大大简化我国行政运行的环节和程序,更好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建立更加廉洁、开放透明和更加负责任的依法行政的政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在更广泛、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竞争力。 再次,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是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当今世界,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加快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相关领域的带动必然会成为我国信息化实现的重要支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产生巨大的综合性效益,主要表现是:在电子政务建设 及发展过程中,各类政府部门硬件、软件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对IT行业的带动,以及政务活动电子化对于电子商务、家庭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刺激和拉动作 用。加快发展和建立我国电子政务系统,能够不断提高政府利用电子政务带来的高效率公共服务,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政府部门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必然从基础层面有效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提升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第四,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实施电子政务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为人民服 务,为老百姓服务的,才有意义,有生命力。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我们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其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政府实现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手段,电子政务有利于提供公平、便捷的服务。在电子政务中,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 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国实际出发,广泛借鉴发达国家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积极推进其发 展。一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要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网络的普及,尤其是要提高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要加强对信息资源重要 性的认识,十分珍惜和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要认识到电子政务是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为人民服务,使人民能方便、充分地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公务员培训,努力提高国家公务员应用和开发电子政务的能力。应用电子政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网络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应用和开发 电子政务的能力,包括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处理能力、网络处理能力、程序语言能力和对一些软件的理解、处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公务员才能自如地应用电子政务。成为一名熟悉业务的公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电子政务的关键在于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在于公务员电子政务的相关培训。同时,要在新的电子政务框 架下,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系统,按照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提高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应用和开发电子政务的能力。三要加强全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务信息化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由于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还相对 滞后,因此,要加快有关网络安全、政府信息的加密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以保证电子政务走上安全、规范的良性发展轨道。
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摘要〕电子化政府是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的整合概念。其内涵在于建立一个虚拟政府,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电子化政府对于提高政府回应力、政府政策能力、政府效率,实现开放政府和责任政府,最终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是故,建构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再造的新趋势。电子化政府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政府服务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与政府再造的整合等。〔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化政府; 政府再造一、前言自1960年开始萌芽发展的新兴信息科技-电子计算机,与1990年代初期开始普及的通讯科技-国际互联网相结合,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效率。电脑科技的优势在于信息处理的速度快、正确性高、而且存贮能力强,因此可以增加人的生产力、支援决策、降低成本。而互联网更是消弥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国界、疆界的藩篱,将人类生产力与价值带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信息与通讯技术正在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巨大的影响,促使整个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盘据二十世纪已久的工业社会型经济逐渐为全球化的信息经济所取代,在信息社会之中,信息已取代传统的其它资源,成为战略性资源;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加工与处理已成为创造财富的基础;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已成为社会和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已成为各行业核心的管理领域;社会经济走向全球化。诸如此类的变化证明了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是真实存在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欲取得竞争上优势的动机正驱动各国政府去了解、适应、开发正在形成的全球性信息经济,推动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在整个社会走向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信息化处在关键和核心的位置。这是由政府在推动国家信息化的主导地位和特殊角色,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处理组织”,以及政府管理对信息的广泛依赖所决定的。是故,为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各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发展国家信息通讯基础建设(NII),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化政府。本文探讨了电子化政府的意涵及其意义;说明了电子化政府在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探讨了电子化政府的实现问题;二、电子化政府的意涵与特征对于电子化政府,时下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电子化政府就是办公室自动化,有人认为电子化政府就是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人认为就是“政府上网”,也有人借用电子商务的概念,将其称为电子政务。“电子化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则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概念。事实上,电子化政府的意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而不断变化和扩展的。在20世纪70-80年代,人们提出办公自动化,其主要是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处理办公室内部业务,偏重于文件的制作、传送和贮存。从8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统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管理信息系统是适应管理者决策和有效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建立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系统,重点是支援决策和满足政府管理职能对适时、准确、相关信息的需求。从90年代以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人们又提出电子化政府或网络化的政府管理这一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信息与通讯技术,连接政府各单位以及各资料库,进一步对各系统进行整合,并建立其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政府网络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公民提供信息和其它服务。从目前的发展 来看,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强调:(1)倡导科技领先。政府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政府管理中去,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电子化政府,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以更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3)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回应机制。电子化政府的目的在于建立起跨越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了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性。(4)更有效率。电子化政府的目标之一,在于透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全文地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