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茶主题论文

茶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茶主题论文

茶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写作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传统音乐共通性探究

第一篇:茶文化与传统音乐共通性探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和千年来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品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寻找知己思考人生陶冶情操甚至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又一大瑰宝,集合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各自特点,再以两者的共通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最后以茶文化中传统音乐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美妙结合。

关键词:

茶文化;传统音乐;共通性;应用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在我国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更是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点缀。其所代表的文化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千年以来茶文化的结晶。品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寻找知己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又一大瑰宝,集合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是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根基。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各自特点,再以两者的共通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最后以茶文化中传统音乐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美妙结合,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共通性。

1茶文化与传统音乐

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茶在《诗经》里面就已经出现,据《诗经》记载,茶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野生型植物。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中也出现过对茶的描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国以前,茶一直作为一种药材在民间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开始萌芽,文人雅士开始将茶作为一种饮品,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唐代,陆羽著书《茶经》,标志着唐朝茶文化的兴起。从唐朝开始,茶道盛行。宋元时期,随着茶业的发展和推动,茶文化也随之越发繁荣。产茶开始规模化批量化,各种品茶社开始兴起。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日益普及,茶业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行业,各种茶诗、茶室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现当代,茶行业作为大家熟知的行业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叶销售,茶社,茶饮料,茶餐厅等。饮茶更是成为了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特殊存在方式。不仅如此,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传到国外,并广受欢迎。比如日本,将茶道发扬光大,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瑰宝。在法国人眼中,茶代表着浪漫诗意,是一种温柔的饮品,英国人将茶看作是美容养颜的特殊饮品。

传统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瑰宝,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形式和表演模式,是现当代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根基。与茶文化一样,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据相关史料记载,传统音乐始于夏商周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为钟鼓乐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中国的传统音乐得到发展,其音乐形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音乐开始慢慢走向世界,比如日本和朝鲜。宋明清开始,中国的传统音乐走向成熟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加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无论是演出人员还是听众都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既继承了上一时期的优秀音乐成果,也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现当代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继承。传统音乐中的各大流派日渐成熟和固定化,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大众化。随着一系列传统音乐的对外演出,我国的传统音乐也越来越被外国友人所接纳,成为当代世界音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共通性

悠久的历史

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被认为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诗经已有记载,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后在唐朝开始兴起。陆羽所著《茶经》,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茶文化走向世界。宋朝以后更是将茶文化发扬光大,茶业成为一个兴盛的行业。明清更是将我国的茶文化推向顶峰,茶文化盛行,各种茶诗、茶市、茶社等不计其数。传统音乐和茶文化一样,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产生于夏商周时期,以钟鼓乐为代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具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唐宋元明清,传统音乐得到了发扬和继承,也逐渐走向成熟。现当代,传统音乐以各种方式开始走向世界。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很多时候能够相结合的一大重要原因。

信息的载体

茶文化,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在本质上与音乐一样,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茶香的传递,不需语言不限形式,更不问品茶人的高低贵贱。它传递出一种人们只需品味只需意会就能感受的信息,其美好其含蓄其优雅为人所知所称赞。这种信息的传递是美妙的。同理,音乐的传递也是如此,品乐之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从音乐中品味到自己的人生百态。无论创作音乐的人还是欣赏音乐的人都能从这音律中体会自己的情感,并感同他人的境界。由此可见,无论是茶文化还是传统音乐,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传递着绵延的情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娱乐与艺术相结合

不言而喻,传统音乐尽管艺术性非常强,但是从其产生开始就被当做娱乐工具的一种。夏商周时期的钟鼓乐,是皇亲贵族们用来饮酒配乐和歌舞配乐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古代的古筝还是琵琶,都是为文人雅士助兴所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传统音乐被继承和发扬,将娱乐化和艺术形式相结合。茶文化也和传统音乐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有其娱乐成分,在古代,饮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方式,和饮酒一样。现当代,茶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缓解生活工作压力、交朋结友的一种有效方式,饮茶时品音,不失为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的共生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文人雅士总是将茶与自身的情操相结合,是一种高雅生活方式的典范。古诗词中,关于茶的诗句也是不少。陆羽的“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和杨万里的“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等等诗句都道出了茶的美妙与高洁,从而表达了自身品茶的快乐。传统音乐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种投射,以音乐来传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也让听众了解这种情绪和情感,以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文人雅士描写传统音乐的诗句也是不少,如白居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琵琶行》以及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小重山》等诗句都是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从古至今,茶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是情感表达、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精神世界具有共生性。

3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点

以茶品音

在现当代,茶文化和传统音乐越发相结合。例如,很多民族音乐的音乐馆设有品茶坊,让你在品茶的同时能够欣赏到优美的传统音乐。茶和音乐都是信息载体,当传统音乐表达的情绪和某一种茶传递出来的信息相一致时,听众便能够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同时也更能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这种寓教于茶的传统音乐欣赏方式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结合到了一起,更加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以音说茶

越来越多的茶馆会出现传统音乐的表演,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有利于品茶者的情绪渲染,也增添了不少高雅气氛。在很多大型优质的茶馆,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传统音乐。为了表现不同茶的不同风格,背景音乐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铁观音甘甜品茶时可配洞箫和玉笛,普洱茶醇厚可搭配一般的戏曲,乌龙茶清幽一般配上古筝的《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见,因为茶的品种,品茶人的性情不同,传统音乐的搭配也随之改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仅茶多种多样,传统音乐更是种类繁多。不同的茶搭配不一样的传统音乐,使得两者相互融合,让品茶人和品音人都能得到更完美的审美体验。

茶音相溶

从古代开始,就有说书人在茶馆说书,也谈琵琶者在酒楼卖唱。现当代,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更是紧密。不管是茶楼、茶馆还是茶社,传统音乐随处可见。琵琶二胡古筝各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层出不穷,品茶者在品尝茶的同时,还能聆听优美且旋律动听的曲子,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烦恼。由此可见,为了让茶艺活动表现得更加尽善尽美,让品茶者更加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情调,传统音乐的加入变得更加重要和具有意义。

4结语

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极其深刻的文化底蕴。茶文化与传统音乐有着很多的共通性,比如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传递出来的信息都能表达传递者的人生态度和感悟,都能陶冶人的情操等等。在现代社会,通过传统音乐在茶文化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传统音乐。在生活压力如此大的现代社会,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结合应用对于城市白领的减压和放松有着良好的效果,两者的结合更加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流传和扩散,使人们更加了解茶文化了解传统音乐,从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娟.茶艺活动与传统音乐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6(2):218-219.

[2]刘娜.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5(6):195-197.

[3]尹艺蓓.传统音乐以阮为例与茶文化在审美层面的共通性[J].福建茶叶.2015(6):240-242.

[4]庄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融入与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93-194.

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茶文化与茶室,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茶室设计与茶文化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大国,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自然需要场所,茶室、茶楼、茶馆以及茶亭等修建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室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茶室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设计风格方面过于平俗,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间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困扰众多茶室设计人员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与茶室简介

茶文化简介。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公元前200年的史书《尔雅》中记载了野生茶树,《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等。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与理解,经过大量的移植、繁殖与生产,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神农,闻与鲁周公,兴与唐而盛于宋”,随着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才有了如今的程度,并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茶室简介。茶室始于我国唐代,盛唐时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渐开始钟情于茶文化,并建造了独特的茶事,为中国茶礼、茶艺、茶道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设计中不断引入风景,为了防止出现室内风景冲突的问题,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独特的室内环境,以便于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饮茶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事文娱活动。

2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分析

空间设计。茶室空间设计应该包括服务台、展示厅、茶庭、水池、庭院、长廊、茶室、储物室以及大厅等等,为了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的问题,应该严格规范所有茶室的空间大小,既可以利用简单的空间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营造一种清静、简单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复杂的几何形体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体现出室内空间的不稳定因素,对茶室整体空间进行协调与制约。同时,还可以根据饮茶者的爱好,对茶室空间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人偏好露天饮茶,特别是在回廊、庭院中。

功能设计。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应该根据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设计,主要包括品茗区、煮茶区、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区设计为例,泡茶席也称之为茶席,是举办茶会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区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饮茶以及泡茶的场所,泡茶席设计时应该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举办茶会时,如果客人围绕在茶桌边,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环节;如果客人众多,则应该将茶座设计在距离泡茶席较远的位置,此时需要设计奉茶环节。现阶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应该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场所,例如,采用大炕床、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将椅子改成坐墩、蒲团。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方便移动,应该采用收纳方便、具有折叠功能的茶桌。为了实现泡茶的目的,泡茶席应该具备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盖置、壶垫、茶盅、茶碗、茶壶以及奉茶盘等;其二,储茶器,用于存放茶粉或者茶叶的器具,例如茶瓮、茶罐等;其三,备水器,用于弃置茶水、茶渣以及准备泡茶用水的设备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辅茶器,为了方便泡茶的辅助器具,例如计时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时,还应该在泡茶席挂适当的字画,摆放适当的饰品、雕塑,熏点适当的香料等,为品茶之人营造宁静、沉静的氛围。

茶室交通设计。茶室交通应该根据茶室建筑户型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水池、服务台、展览室、庭院、茶室、大厅以及入口等,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应该重视不同空间的结合,防止出现空间组合重复的问题,以此提高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的独特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为了营造自然、现代感以及力度感,应该采用竹格栅进行顶棚设计,用于大厅、廊道顶部,还可以用竹子建造幕墙,营造茶室空间的现代感。在进行开敞式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结合,并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服务设计。现代茶室服务设计指的是各功能区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储物室、员工室、经理室以及卫生间等,在进行上述服务设施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茶室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冲突的状况,同时还应该重视服务设计与茶室整体氛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此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至于对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整个茶室的环境氛围,因此,在进行茶室照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应该根据茶室的整体环境选择合适光源、颜色、尺寸的灯具,自然光照应该在茶室设计不同形状的采光口,通过门窗、侧面开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设计中灯具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灯具设计时应该选择与茶室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的灯具造型,并重视灯光颜色、发光方式的选择。现阶段,最常用的灯具形式包括台灯、地灯、壁灯、投光灯以及吊灯等,照明方式包括侧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体照明等。茶室内不同区域灯具的选择也不同,在大厅应该选择白炽灯进行漫射照明,尽可能的应用暖色光源;在服务台应该采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灯,以此起到展示柜展示产品和服务台服务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应该采用投光灯,将投光灯镶嵌在水池内壁,用透明玻璃将表面封住,在夜间灯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场合的指示灯,通常分为走廊道路指示灯、室内通路指示灯以及应急避难指示灯。指示灯应该选择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装饰设计。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应该重视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插花、挂画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间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其一,插花设计,插花是美化茶室环境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能够清静身心、回归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禅茶花、文人茶花两种,禅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讲究自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称现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条、叶子、果实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现场插花也是茶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茶室时也可以自己到林间寻花觅枝,这样既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够增加了回归自然的意境;其二,挂画,挂画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装饰品,在选择挂画时应该选择值得鉴赏或者表达心意的挂轴,例如,在重阳茶会上,可以悬挂墨菊图,这样能够增加茶会的趣味和意蕴;其三,焚香,茶道点香的气味不能含有杂气,在迎客时焚迎客香,客人在门口能够闻到清新、若有似无的气味,能够使茶席更加宁静、安详,如果让可燃鉴赏香具,则应该摆设与整个茶室风格相匹配的香具。

家具设计。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室家具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风格、休闲式风格、田园风格、日式风格以及中式风格,在选择家具时应该选择和茶室风格相匹配的家具,茶室中的家具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盘、茶沙发、茶凳、茶几等,家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茶人的喝茶习惯等选择。同时,家具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材质进行搭配,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塑料家具、皮质家具、竹藤家具、钢材家具、木质家具以及玻璃家具等,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选择相应的材料。例如,田园式风格,应该选择竹藤家具、木质家具等。

地面设计。茶室地面设计应该重视简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与亲和力,受到广大设计师和茶客的青睐,采用人工亚光木,不仅能够呈现材料的本色材质,还能够呈现随意、自然的形态,呈现一种洒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设计应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根据室内的环境氛围采用相应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砖材、木材、玻璃等,综合应用上述材料,进行别具匠心的拼贴,能够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质、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进行地面形状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状,给人一种韵律美、节奏感以及层次感。地台空间是抬高部分室内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展现主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间是下沉室内地面,在茶室内分割出一个富有变化、界限明确的空间环境,给人以宁静感隐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别是在繁华的都市环境,下沉空间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回归自然、恬静、休闲的地面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为体现、传播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为茶客营造充满茶文化的茶室氛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茶文化,创造宁静、恬淡的环境,让人们在吃茶、品茶的过程中领悟与体会到传统茶文化,借助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放松精神,在喧嚣的现代城市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6):160-161.

[2]马平.茶座的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福建茶叶,2016(1):75-76.

[3]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6):38-41.

[4]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阳,刘毅,沈化林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80-81.

茶文化 名字: 学号: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也发展了几千年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海内外的各界人士。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极具特色,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世界各国都把研究茶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项很好的佐证。本文通过茶叶的历史发展,茶与道,饮食,文学,哲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关键词: 茶 文化 历史 发展正文:一 茶文化的历史 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发乎神龙,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的鼻祖是中国。中国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是比较重的。有传说故事:“上古三皇时,炎帝神农氏,作《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据历史文献,我国茶叶和茶文化初兴于巴蜀,自秦入收蜀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交流的加强,我国茶文化不但在巴蜀其它地区,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步发展和传播,两汉三国则是我国茶文化由巴蜀渐次向外传播的阶段。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茶由两湖进一步传到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这一时期,南方茶文化逐步发展。先秦早期,茶文化从文化归属的角度说,只是巴蜀的一种区域文化内涵。由汉至南北朝,茶的饮用和茶业在我国南方一步步发展,始出于巴蜀的茶文化扩展为南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江正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中国的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二 茶的发展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 4.六朝说: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打磨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三 茶与健康 1、 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2、 茶能降低胆固醇:根据医学研究资料显示,胆固醇过多的人,若服用适量的维他命C,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中性脂肪。其次,维他命C除了可预防老化之外,还可预防胆固醇过高,对维持身体健康与器官功能的正常,颇具效果。3、 茶能净化血液:种种实验与分析表示,茶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若每天适度冲泡饮用,必可补充人体所不足的碱性矿物质,降低血液酸性值,达到预防血液酸性中毒的目的。其次,若长期适量饮用,除了可净化酸性血液外,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平衡人体的各项机能。4、茶能达到减肥目的:茶除了含有丰富高碱性矿物质外,还含有各种维他命,相当有益健康。茶还有强力消化作用,分解脂肪及去除脂肪的明显功能,既可防止肥胖又能长期饮用,对于那些喜食西洋料理、肉食者,是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5、茶可治疗便秘:根据实际的临床试验发现,茶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提神醒脑、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有益大便等良好功效,这些功能对当前生活往往过于紧张的现代人而言,的确是一帖治疗便秘的偏方。 6、茶香可去口臭:茶叶的叶绿素含有芳香成份,具有消除口臭的作用,除了可以消除饭后食物渣屑所引起的囗臭外,同时也能够去除因胃肠障碍所引起的囗臭;其次,对于因维他命C不足,引起牙龈出血所产生的囗臭也有效。 7、抑制细胞突变及防癌:儿茶素能有效抑制细胞突变及防癌,这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且最广泛的主题,已有太多研究报告证实,儿茶素可以有效抑制细胞突变。即使在很低浓度下,儿茶素亦可藉阻断癌细胞之磷酸化作用,而使致癌过程中之「引发」及「促进」作用被阻断。目前已证实儿茶素可以透过很多机制而达抗癌及抑制细胞突变之效果,如透过抑制癌细胞增殖酵素ODC活性而达抗癌作用,抑制DNA合成癌细胞及增殖,及对最终致癌物之生合成的阻断作用……等等,总之,确实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常饮茶确可抑制细胞突变及防癌之功效。四、茶的其它知识简介 1、易茶 易茶主要特点:1)、茶道、易道、医道三者融合;2)、儒、释、道三家之精华发挥;3)、把茶叶的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扶正、祛邪之功能发挥到极致;4)、阴阳五行的时空科学现代应用。 2、茶道 茶道有很多种:中国茶道、日本茶道等。还有红茶馆。3、茶艺品茶论诗、茶与对联、茶与书法、茶与美术、茶歌茶舞等都是茶艺。4、茶具装饰茶壶渲染创意陶土茶具流露韵致瓷器茶具张扬风格玻璃茶具茶具有茶壶、茶船、茶杯、杯托、茶盅、盖置。 参考文献: 《茶之历史》 《各国茶道》 《茶艺东西》 《茶文轶事》 《巫氏易茶》 《茶具鉴赏之茶具分类》

安溪,茶叶网,有这方面的资料。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服设计与茶文化研究

摘要:饮茶具有很多好处,比如安神、静心和陶冶情操,可以抛除一切杂念,与禅宗美学所表达的宁静、自然和简约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蓬勃发展,时代文化符号的再度兴起和回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茶服饰文化正是在这种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衍生并发展起来,同时,茶艺服饰已经成为急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茶艺服饰的演变进行探讨,以期为现代茶服饰设计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现代茶服;设计;系统化;科学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出现了质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在浮华的都市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追求,茶艺师穿戴的服饰已经成为茶艺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茶礼服饰要想真正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中国的茶服文化才能发展壮大,进而向世界传播。

1茶文化通过茶服进行着动态传播

现代社会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追求,在品茶和茶艺展示的时候,需要通过服饰将茶道、茶境等结合成统一的整体。茶道、茶文化和茶服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都将以回归自我、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当今社会,私人茶事交流、茶俗文化交流以及茶道文化礼仪演示的时候,都需要由茶服饰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将其独具特色的视觉美感真实地进行展现,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动态呈现内容之一也是通过茶服饰来展示的。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着中国传统特色的、包含着丰富茶文化的现代茶服饰。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茶服饰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将茶文化所具备的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完全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同时,一款极具视觉形态美、传承文化内涵的茶服饰对传播茶文化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款新兴的日常着装和职业装,我国现代茶服饰目前在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设计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现代茶服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2当代茶文化服饰设计理念

茶道合一

道家是最早了解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的门派,同时道家也是最早重视茶的精神功能的门派,他们认为茶可以较好地修身养性,道士们在修炼时,往往要有茶相辅助。道家之所比较喜欢饮茶,与他们的思想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通过喝茶、品茶可以脱胎换骨,因此传说中的黄山君和神仙丹丘子都比较喜欢饮茶。道家茶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素雅、干净的,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空灵、清逸,所以道家茶服所营造的内心世界是自然、纯净的。在《中国茶谣》中,道家茶服传承了道家传统道袍的形式,道家思想中比较崇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实相生”,比较注重自然、流畅的气韵,道家茶服是从道家八卦图形中演变而来的,服饰的主要色彩为浅灰蓝色,外面还要罩上一层白色袍衫,领口处使用的是交领设计的元素,外袍追求的是自由、宽松。道家茶礼的表演者通常会选择青灰色的袍服,整件服饰给人随意、飘逸的感觉,比较符合道家茶文化的意识特点,丝棉混纺是道袍主要使用的面料,这样穿着比较舒适,线条比较柔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比较符合人的身体曲线,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禅茶一味

茶与中国佛教禅宗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禅宗越来越盛行,佛门中饮茶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在中唐时期,百丈怀海创设了《百丈清规》,从此后在寺院中茶礼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禅堂中,必须用茶来供奉各位大佛,用茶来接待所有的信徒,茶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对那些僧人而言,饮茶已经成为他们每日的必修课,茶可以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到打坐的状态中。在《中国茶谣》中,男性居士的茶服与僧袍的款式比较接近,使用的颜色为偏深砖红色,给人以雄浑、质朴的感觉,茶服的层次比较多,且非常紧密,从而展现了敬慕、虔诚的心态,使用莲花暗纹刺绣图案来装饰衣领,佛教中认为莲花是比较吉祥的花,非常的圣洁。柞蚕丝面料来制作外袍,感觉比较质朴,同时搭配缎面交领来修饰,整款服饰给人清雅、大气的感觉。女性居士的茶服是比较传统的长衫,将领口设计成立领的形式,使用双色双层真丝纱质面料制作,整款茶服具有较强的垂荡感,比较细腻、自然,服饰的特点与禅定的理念相融合,从而使茶服文化与茶礼形式的美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茶儒同礼

儒家茶礼严格遵循儒学经典理念,崇尚“仁”的思想观点,这也是儒家茶礼最核心的内容,儒家文化和茶道礼仪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借助茶的冲泡过程将儒家教义精神进行了不断的升华。在进行茶服设计的时候,服饰的灵感来自于汉服,儒家文化比较推崇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孔子比较维护周朝建立的规章制度,他认为正色应该是黑、白、青、黄和红,其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间色,同时将正色和间色附加上尊卑贵贱的等级象征,服饰的色彩非常明确,不可以存在颠倒和混淆的情况,比如《论语》中就比较明确的记载“恶紫之夺朱”,使用“礼”来保持单色的纯正位置,因此服饰全是纯正的黄色调或者是大红色调。服装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不对称的配色进行搭配,整款服装给人的感觉为看上去比较完整,但是仔细分析又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儒家服饰将儒家的精神理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每一款茶服都有着不对称的元素在其中,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尚性,服装制作的材料为真丝软缎和真丝织锦缎,将儒家茶道的正统经典视觉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3将茶文化融入现代茶服饰设计中

在廓形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在设计茶服方面,立体透视与平面透视对比而言,更注重后者,根据茶艺的有效性、实用性要求,也就是饮茶者、泡茶者不会由于服饰的原因而影响茶艺的顺利进行。在设计廓形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两方面得以充分彰显:一方面,我国服装市场中服装类型、服饰样式都是很稳定的,大多数服装都是上衣下裳的类型,这种审美特征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国内传统服装廓形都在追求工整、对称,在宽大舒松的包裹中,人们大部分肢体都被包裹起来。根据这一情况,在茶服设计中,可以根据竹子外形高挑、严谨、稳重和对称的特征来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以泡饮龙井茶为例,在泡饮时,幽香满溢、色泽翠绿,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忍不住想品尝的冲动。所以,在设计茶服廓形上,结合龙井茶泡饮中灵动飘逸、香飘四溢的特征,通过至少两层的搭配,注重服装和人的立体空间形象,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对称形式,以体现出一种飘逸、自如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人们在服装穿着中所产生的光泽、曲线、动静节奏的掌握,在设计茶服饰轮廓中发展自然、宽松的款式,与形式美要求相符,也能在不自然间体现出古典高雅的气质。

在设计面料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亚麻布是国内特产之一,具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触感、手感都是极好的。制作亚麻布需要通过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仔细,一道工序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亚麻布的整体质量。品茗也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品茶者身着亚麻制作而成的面料,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平衡、舒适感,也能体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味,体现出别样的雅致美、简约美、整体美。欧根纱是一种半透明的轻纱,与真丝产品相类似,但价格要比真丝产品便宜很多。欧根纱通过染色之后,呈现出一种鲜艳的颜色,面料材质轻、柔、软,但它必须要悬垂挂置,避免出现褶皱。在设计茶文化服饰中可利用欧根纱面料的特征,尤其是其褶皱,这种不着痕迹的、自然形成的褶皱,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在光线的折射下会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光,给品茶者营造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气氛。在方案设计时,应利用两件套设计形式,在外罩绿色的欧根纱面料中,面料丝滑、垂坠、唯美凉爽,给品茶者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在内里上利用亚麻朴实的天然面料、视觉上的粗糙,为品茶者创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氛围。将两种材质完全不同的面料搭配在一起,起到相互映衬、互补缺点的效果,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在服装肩部和下摆之处,将纺织颜料绘画茶文化元素置于其中,其整体布局与水墨画中“留白”效果有相同之处。纺织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类型多样等特征,卷草纹、荷花等部分代表着茶文化的元素,都被描绘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制作过程却是很复杂的,每一块图案都需要多次推敲,其位置和大小都要和茶服统一、协调,穿在身上有一种整体的对称美感。但要注意整体格调的协调和统一,防止过度堆砌茶文化元素,避免给品茶者造成视觉累赘。既可以直接选取面料使用,也可以在面料上展现传统手绘。

在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对于一整套服饰来讲,其色彩是很关键的,色彩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整体设计中最为重要,具有先发制人的作用。在设计茶文化服饰色彩中,应考虑到当代饮茶环境的特征,禁止胡乱搭配,追求典雅、素朴之美。一是,从宗教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推崇“礼”的思想,孔子构建起色彩典章制度,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包括红、白、黄、黑和青五种,其余颜色为间色,正色与间色代表着主仆、贵贱之分,在定义服装色彩中不能将正色与间色混为一谈。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推崇“顺其自然”的思想,主张平淡素净之美,将青色、黄色、白色、皂色、红色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结合道家和儒家所划分的正色,在设计茶文化服装上进行整体规划。从茶叶本色而言,可以将绿色作为整体设计的基本色调,茶叶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环境中,给人一种绿色、清新的感觉,绿色代表大自然、代表环境,是全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的自然色彩,与偏冷色彩、不同明度的颜色对比而言,绿色不但不会打破空灵感,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清爽感,丰富了饮茶的整体意境。在设计色彩中,将绿色和白色两种自然色彩相融合,白色的雅致、简朴特征弥补了空灵意境的不足,在整体意境中凸显出一种朦胧美。另外,也可以在设计主色调时,选用白色这种素净、平淡之色,清新淡雅的鹅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融合,色系简洁、柔和,给人一种简约美。而普洱茶、红茶这类型的茶叶,在冲泡后,颜色呈现出棕色、红色,醇厚深沉、稳重,整体上具有磅礴的气势。在茶服廓形、面料和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品,在渗透茶文化元素中,突破具体形象的限制,对其进行创新和提炼,体现出一种独特、别致的美感,为品茶者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感觉,让他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品茶,进而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4结语

茶服在进行设计时,将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为底蕴,同时接受现代文明的改造和影响。茶礼服饰要想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茶服文化传遍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斐.生态茶服秀———茶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动态呈现[J].农业考古,2013(5):67-69.

[2]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54-57.

[3]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89-92.

[4]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92-95.

当代中国茶文化和茶服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传播。茶服成为一个全新的茶元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呈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茶文化;茶服;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代发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5]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0.

[6]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158.

茶席主题论文

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论文

摘要: 茶文化,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之一,在历史的传承中,茶文化经过了千锤百炼,正所谓风掠窗台色,茶逸自然香。我国的茶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且代表了相当多的文化精神内涵,同时,其中也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并以这些基础的美学特征作为基础,形成了全新的茶文化美感。本文主要对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茶文化的独特美学价值进行了优化,以期提升其现有的文化韵味。

关键词: 茶文化;艺术;美学特征

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中国推崇的主要文化之一,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的美感,更是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艺术体现。现如今,国内的茶文化已然成为了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和熟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茶文化的艺术美感,尤其对于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是一种无稽之谈,只是对茶艺的一种渲染而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茶文化艺术,确实有其独特的美感,而且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并不是简单的表面美感,如果仅仅对茶艺的表面进行研究,所发现的美学特征是十分浅显的,而且并不是茶文化艺术的真正美学特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呢?笔者认为,茶文化的艺术美感,其实是一个过程的升华,也是一种意境。但是,不得不承认,茶文化艺术也有着浓厚的现实艺术美感,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特色和精神最为直接,而且经常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修身养性功效。

1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介绍

对于茶文化艺术的认识,大多数人的第一直觉都是简单的品茶文化,因为这是最为直观也是最为切实的感受所在。但是茶文化艺术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等艺术特色共同形成的品饮艺术,同时,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茶艺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如今,艺术领域对于茶文化的评价是一种综合文化的代表,能够与多种艺术特色实现深层次的融合,而且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不仅仅有茶香的味道,还有一定的意境感受。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当中,经常可以见到文人墨客,在吟诗作对的过程中,总要以茶作伴,将茶作为双方品赏的主要内容,同时很多人更是以茶为主题进行诗歌的即兴创作。而且,当有亲朋好友上门拜访的时候,主人为客人准备的,往往都是简单的茶。为什么一定要准备茶品呢?主要原因在于品茶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其对客人身份以及和主人关系的一种认可。通常,在相互入座以后,主人会邀请客人共同品茶,双方的品茶过程一模一样,都是简单的品尝即可,没有进行完全的饮用,否则会冲淡茶的味道,难以正确地品析出来。而这样的品茶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感的彰显呢?茶虽简单,却代表了尊重,代表了友好,并给予了品茶双方一定的精神美感。

2茶文化艺术的美学表现

茶文化的综合美体现

我国的茶文化艺术,本身便是一种美的彰显,而其中的美学价值,也在人们的推崇下获得全面的提升。但是,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否有着明显的表现呢?答案是肯定的。茶香本随风,入口香三分。很多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单纯地认为茶文化的美感主要体现在茶的味道上,味道佳的茶便是美的茶,味道较差的茶,则没有品的必要性,其本质已然缺乏一定的美感。但是茶文化艺术的美感并不止步于茶的味道上。它的整个过程,都是一种美的体现。因而,茶文化艺术的美,也被视为一种综合美。而其中的美学便体现在多样的文化艺术特征上,如音乐、书法、绘画上,都有着一定的茶文化美感,而且能够与品茶的过程衔接起来,形成综合的美。通常人们在进行品茶的过程中,还会对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凝练和升华,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学文化,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宁静、平和,还有着现代文化中的流畅、静然,其中着重体现了中华文化当中的独特审美观念,凸显了中国人民最为诚挚的审美追求。

茶文化的创造美体现

除了茶文化的综合美之外,茶文化通常还被人们视为一种创造性的美。而这一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茶叶技师的表演,也就是冲茶泡茶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这里的冲茶泡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需要对茶叶进行一定的筛选,还必须进行一定分量的调配,整个过程十分的细腻流畅。即使是在后期的冲茶过程中,也存在一种形式美的表现,也就是长嘴的茶壶,将其最为实际地倒入杯中,需要具有较高的平衡能力,而且不能随意的晃动。同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技艺精湛的茶艺师傅,在冲茶的过程中,茶水进入杯中的速度一直没有变化,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现如今的社会当中,茶文化也衍生出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美学特征,并且不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性质学科,开始有了以实践为主的表演形式,其中所产生的趣味十分高尚,而且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的精神追求。茶文化的创造美是一种全新的美感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意境的升华。

3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

茶文化艺术的基础美学特征

在当代的茶文化艺术当中,包含了较多的美学特征,而归纳起来总共可以分为五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形式美,指的是茶文化的杯具以及茶壶等物件,细细观赏起来有着独特的美感。其次是动作美,它指的是冲茶泡茶的师傅在整个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一些动作,十分的优雅自然,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向往。然后是结构美,它指的是茶文化在展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与其他的特色文化艺术产生一定的交流与融合,整体的结构十分的富有美感。再之是环境美,在品茶的过程中,双方选择的环境一般都较为优雅,而且十分美观,与茶香进行了美妙的结合。最后是神韵美,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指的是一种意境的升华,人们在品茶的时候,茶香会由口中进入神经,给人一种全身的意境美感。

茶文化艺术表演四要素

茶文化艺术的美感形成,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茶文化艺术韵味作为基础,还需要表演的四要素进行充实细化。而这四要素的内容主要有最为基础的茶席布置、深层次的茶艺程式、高素质的茶艺师素养以及茶文化的主体内涵构成。在一个完善的茶文化表现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茶席进行布置,也就是对品茶环境的布置,如果整体的布置过于平淡,也会给品茗茶香造成一定的阻碍。而如果整体的布置具有一定的优雅风格,将会在无形之中深化品茶的意境。茶艺程式是一个选茶、泡茶、冲茶、品茶的过程,其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美感。而茶艺师的修养,也可以称为茶文化艺术的灵魂,它对于茶艺的美感表演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最后,茶文化内涵本身存在于品茶的过程中,其中的美感不言而喻。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并不是浅显的停留在茶艺的表面,许多时候还更深的存在于品茶的过程当中以及整个茶艺的展现,人们在对茶文化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审视茶文化带来的独特文化韵味,加以合理的优化,进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美感。

参考文献

[1]佘艺玲,杨秋娜.闽茶文化英译的美学意蕴[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02):42-46.

[2]宋小娟,颜粲.茶文化中茶服的美学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6,(06):39.

[3]丁玉霞,艾美华.纪录片:茶文化传播的美学意蕴[J].今传媒,2016,(02):110-111.

[4]董晓.中国茶文化的审美观照[D].山东农业大学,2012.

[5]孙妮娜.江南地域文化的美学特征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城市公共艺术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9):256-257.

茶席的布置一般由茶具组合、席面设计、配饰选择、茶点搭配、空间设计五大元素组成。其中茶具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其余辅助元素对整个茶席的主题风格具有渲染、点缀和加强的作用,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主题要求,选择全部或部分辅助元素与茶具组合配伍。此外,还进一步可以添加音乐、表演者服饰设计、表演流程设计等活动因素,使静止的茶席动起来。

茶席的布置主题先行,确定主题后,陆续选择相应的茶席元素:首先是茶具,这是整个茶席中的焦点,往往茶具的特色有启发主题的作用。根据功能区分,有泡茶壶、饮茶杯、贮茶罐和辅助用具(茶则、茶炉、茶船、茶荷等);根据材质选择,常见的有陶瓷、紫砂、玻璃器皿和金属、竹木类。

配饰选择的余地相当大,插花、盆景、香炉、工艺品、日用品运用得当,都能起到不凡的效果,对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配饰的选用宜简不宜繁,选用同色系或互补色系的配饰不容易出错;而属于跳跃或反差强烈色系的配饰虽然装饰效果好,但对布置者的美术要求比较高。

席面设计的色调通常奠定了整个茶席的主基调,布置时常用到的有各类桌布如布、丝、绸、缎、葛等,竹草编织垫和布艺垫等;也有取法于自然的材料,如荷叶铺垫、沙石铺垫、落英铺垫等;还有不加铺垫,直接利用特殊台面自身的肌理,如原木台的拙趣、红木台的高贵、大理石台面的纹理。

茶点搭配根据主题、茶类、茶具的质感来定,普通的原则是红配酸、绿配甜、乌龙配瓜子;水果、干果、糖食、糕饼、瓜子等都可以。也可以试验新颖的配合,可中可西,如配手指三明治、小姜饼等。好的茶点搭配,做工精致的点心本身还能成为茶席布置的一个亮点。

空间设计是上述席面布置元素之外的装饰,主要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茶席微环境。目前常用到的素材有:大型盆栽、装饰画、传统风格字画挂轴、屏风、工艺美术品,如竹匾、民族乐器、博古架、剪纸和软装饰布帘等,这些都能为茶席的空间营造出一份别致的韵味和闲趣。

能说下这个普洱茶茶席是什么?_?没概念!

茶树主题论文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民间向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三茶":旧时在江浙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有将"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三道茶":举行婚礼时,还有行"三道茶"的仪式。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为"莲子或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叶",都取其"至性不移"之意。吃三道茶时,接第一道茶要双手捧之,并深深作揖。尔后将茶杯向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依旧如此。至第三道茶时,方可接杯作揖后饮之。浙西地区,媒人于男女双方之间说合也俗称"食茶"。媒人说媒后,倘女方应允则泡茶、煮蛋相待。在浙江德清地区婚姻中的茶俗,则更为丰富多彩,列举如下:"受茶":男女双方对上"八字"后,经双方长辈同意联姻,由男方向女方赠聘礼、聘金,如女方接受,则谓之"受茶"。"订亲茶":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后即举行定亲仪式。这时双方须互赠茶壶十二把并用红纸包花茶一包,分送各自亲戚,谓之"定亲茶"。"大接家茶":女子结婚后,由娘家备发芽蚕豆、茶点分送双方亲邻,谓"大接家茶"。"毛脚女婿茶":未出"阁",待字闺中的姑娘家里,来串门的小伙子特别多。因此姑娘家往往要备上好茶,以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即俗称"毛脚女婿")。"亲家婆茶":女子出嫁后第二天,父母看望女儿时,要随身携带一两茶叶(最好"雨前"茶),并半斤烘豆、二两橙子皮拌野兰麻,称之谓"亲家婆茶"。"新娘子茶":望朝之后,新媳妇的婆婆要至女方家请"亲家公"、"亲家婆"及亲家面上的近亲至自家喝"喜茶",称为"新娘子茶"。在我国湖南地区,男子去女方上门相亲,姑娘需给男子递上清茶一杯。男子饮后,置贵重物品或钱钞于杯中回赠姑娘,如姑娘当即接受,即示"心许"。在结婚入洞房前,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再拌以冰糖以招待宾客,寓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合枕茶:新人入洞房前,夫妇要共饮"合枕茶"。这时,由新郎捧茶,用双手递一杯清茶,先给新娘喝一口,再自己喝一口,意味着完成了人生大礼。婚礼过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需捧着盛满香茶的茶盘,向长辈们"献茶"行拜见礼。长辈们喝了茶,即摸出红包放于茶盘上作为"见面礼"。闹茶:在我国云南地区举行婚礼时,有"闹茶"的习俗。"闹茶"于新婚三天内,每天晚上,由新郎新娘在客堂的中间,向亲朋好友们敬茶。茶内必须加放红糖,取其"甜蜜"之意。闹茶时,可由宾客出题,要新郎新娘以绕口令、猜谜语、咏诗歌等形式回答考题。若新郎新娘不从,宾客们则不饮茶,而若文不对题,众皆哄堂大笑。闹茶取"越闹越热"之意。开门茶:江苏地区旧俗,大户人家联姻,新郎至新娘家迎亲,进女家的一重门,要作揖一次,一直至堂屋见岳丈岳母时止。然后再饮茶三次后,才能暂至岳母房中歇息,耐心地等待新娘上花轿,谓之"开门茶"。谢媒茶:男女举行婚礼后,新婚夫妇或双方家长要用茶来谢媒,因在诸多谢礼中,茶叶是必不可少之物,故称"谢媒茶"。

1、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2、茶文化与养生: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 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茶文化(中华茶道)与日本茶道有着本质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明代中期,经绍鸥、利休等人总结和倡导,逐渐演变成为既具宗教哲理(所谓“和、敬、清、寂),又有着严格繁琐的程序的文化体系,被誉为“宗教的美学”。而中华茶道则因时代不同,茶类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茶道和仪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而是着意于品尝和发挥各种茶类的色香韵味,追求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和仪式与科学饮茶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把茶的保健价值、养生价值和欣赏价值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实在是一种精神和物质和谐结合的活动。这正是中华茶道兼有健身与养生功能的道理所在,又是中华茶道能够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到僧侣,从中原到边疆流传不息,并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主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年也不允许。天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秀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期待你的满意啊~~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年也不允许。天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秀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总之,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茶道论文的主题

建议自己写这样深刻枪手要钞票的就是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健康幸福!!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2、在不了解和了解不详的领域中寻找课题。3、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4、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5、征询导师和专家的意见。6、善于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为读者选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1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唐元春 中国质量报 2008-01-19 报纸 0 212 茶陵派研究 司马周 南京师范大学 2003-05-01 博士 1 1183 千两茶记 陈晓阳 茶叶通讯 2008-06-25 期刊 0 04 茶联三幅 陈奇志 茶叶通讯 2008-06-25 期刊 0 25 老树与花茶 牧村 思维与智慧 2008-03-15 期刊 0 06 祝贺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诗三首 洪源枝; 许添源; 王家缙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7 茶心 菊夫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8 当代茶散文创作谈 王梦石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9 论《歧路灯》中的茶事描写及其意义 刘畅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110 两首宋人茶词所记茶事考 黄杰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1 从茶诗词看宋代品茗风尚 罗春兰; 潘永幼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112 元代的茶俗 茶品 茶艺——元曲里所见的茶文化 陈旭霞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413 茶诗词十一首 欧阳勋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4 茶与戏 周春兰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5 跳茶(中篇小说) 刘志桂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6 山谷茶情 刘盛龙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7 论《茶花女》对《断鸿零雁记》创作的影响 齐瑞成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7-10 期刊 0 118 凉茶 王悦民 躬耕(天下豫商) 2008-04-15 期刊 0 019 黄裳散文与“苦茶庵法脉” 汪成法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25 期刊 0 020 茶的力量 蒋光成 今日新疆 2008-07-20 期刊 0 0上页 下页共有记录1376条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服设计与茶文化研究

摘要:饮茶具有很多好处,比如安神、静心和陶冶情操,可以抛除一切杂念,与禅宗美学所表达的宁静、自然和简约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蓬勃发展,时代文化符号的再度兴起和回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茶服饰文化正是在这种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衍生并发展起来,同时,茶艺服饰已经成为急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茶艺服饰的演变进行探讨,以期为现代茶服饰设计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现代茶服;设计;系统化;科学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出现了质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在浮华的都市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追求,茶艺师穿戴的服饰已经成为茶艺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茶礼服饰要想真正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中国的茶服文化才能发展壮大,进而向世界传播。

1茶文化通过茶服进行着动态传播

现代社会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追求,在品茶和茶艺展示的时候,需要通过服饰将茶道、茶境等结合成统一的整体。茶道、茶文化和茶服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都将以回归自我、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当今社会,私人茶事交流、茶俗文化交流以及茶道文化礼仪演示的时候,都需要由茶服饰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将其独具特色的视觉美感真实地进行展现,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动态呈现内容之一也是通过茶服饰来展示的。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着中国传统特色的、包含着丰富茶文化的现代茶服饰。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茶服饰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将茶文化所具备的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完全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同时,一款极具视觉形态美、传承文化内涵的茶服饰对传播茶文化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款新兴的日常着装和职业装,我国现代茶服饰目前在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设计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现代茶服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2当代茶文化服饰设计理念

茶道合一

道家是最早了解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的门派,同时道家也是最早重视茶的精神功能的门派,他们认为茶可以较好地修身养性,道士们在修炼时,往往要有茶相辅助。道家之所比较喜欢饮茶,与他们的思想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通过喝茶、品茶可以脱胎换骨,因此传说中的黄山君和神仙丹丘子都比较喜欢饮茶。道家茶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素雅、干净的,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空灵、清逸,所以道家茶服所营造的内心世界是自然、纯净的。在《中国茶谣》中,道家茶服传承了道家传统道袍的形式,道家思想中比较崇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实相生”,比较注重自然、流畅的气韵,道家茶服是从道家八卦图形中演变而来的,服饰的主要色彩为浅灰蓝色,外面还要罩上一层白色袍衫,领口处使用的是交领设计的元素,外袍追求的是自由、宽松。道家茶礼的表演者通常会选择青灰色的袍服,整件服饰给人随意、飘逸的感觉,比较符合道家茶文化的意识特点,丝棉混纺是道袍主要使用的面料,这样穿着比较舒适,线条比较柔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比较符合人的身体曲线,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禅茶一味

茶与中国佛教禅宗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禅宗越来越盛行,佛门中饮茶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在中唐时期,百丈怀海创设了《百丈清规》,从此后在寺院中茶礼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禅堂中,必须用茶来供奉各位大佛,用茶来接待所有的信徒,茶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对那些僧人而言,饮茶已经成为他们每日的必修课,茶可以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到打坐的状态中。在《中国茶谣》中,男性居士的茶服与僧袍的款式比较接近,使用的颜色为偏深砖红色,给人以雄浑、质朴的感觉,茶服的层次比较多,且非常紧密,从而展现了敬慕、虔诚的心态,使用莲花暗纹刺绣图案来装饰衣领,佛教中认为莲花是比较吉祥的花,非常的圣洁。柞蚕丝面料来制作外袍,感觉比较质朴,同时搭配缎面交领来修饰,整款服饰给人清雅、大气的感觉。女性居士的茶服是比较传统的长衫,将领口设计成立领的形式,使用双色双层真丝纱质面料制作,整款茶服具有较强的垂荡感,比较细腻、自然,服饰的特点与禅定的理念相融合,从而使茶服文化与茶礼形式的美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茶儒同礼

儒家茶礼严格遵循儒学经典理念,崇尚“仁”的思想观点,这也是儒家茶礼最核心的内容,儒家文化和茶道礼仪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借助茶的冲泡过程将儒家教义精神进行了不断的升华。在进行茶服设计的时候,服饰的灵感来自于汉服,儒家文化比较推崇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孔子比较维护周朝建立的规章制度,他认为正色应该是黑、白、青、黄和红,其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间色,同时将正色和间色附加上尊卑贵贱的等级象征,服饰的色彩非常明确,不可以存在颠倒和混淆的情况,比如《论语》中就比较明确的记载“恶紫之夺朱”,使用“礼”来保持单色的纯正位置,因此服饰全是纯正的黄色调或者是大红色调。服装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不对称的配色进行搭配,整款服装给人的感觉为看上去比较完整,但是仔细分析又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儒家服饰将儒家的精神理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每一款茶服都有着不对称的元素在其中,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尚性,服装制作的材料为真丝软缎和真丝织锦缎,将儒家茶道的正统经典视觉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3将茶文化融入现代茶服饰设计中

在廓形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在设计茶服方面,立体透视与平面透视对比而言,更注重后者,根据茶艺的有效性、实用性要求,也就是饮茶者、泡茶者不会由于服饰的原因而影响茶艺的顺利进行。在设计廓形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两方面得以充分彰显:一方面,我国服装市场中服装类型、服饰样式都是很稳定的,大多数服装都是上衣下裳的类型,这种审美特征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国内传统服装廓形都在追求工整、对称,在宽大舒松的包裹中,人们大部分肢体都被包裹起来。根据这一情况,在茶服设计中,可以根据竹子外形高挑、严谨、稳重和对称的特征来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以泡饮龙井茶为例,在泡饮时,幽香满溢、色泽翠绿,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忍不住想品尝的冲动。所以,在设计茶服廓形上,结合龙井茶泡饮中灵动飘逸、香飘四溢的特征,通过至少两层的搭配,注重服装和人的立体空间形象,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对称形式,以体现出一种飘逸、自如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人们在服装穿着中所产生的光泽、曲线、动静节奏的掌握,在设计茶服饰轮廓中发展自然、宽松的款式,与形式美要求相符,也能在不自然间体现出古典高雅的气质。

在设计面料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亚麻布是国内特产之一,具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触感、手感都是极好的。制作亚麻布需要通过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仔细,一道工序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亚麻布的整体质量。品茗也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品茶者身着亚麻制作而成的面料,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平衡、舒适感,也能体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味,体现出别样的雅致美、简约美、整体美。欧根纱是一种半透明的轻纱,与真丝产品相类似,但价格要比真丝产品便宜很多。欧根纱通过染色之后,呈现出一种鲜艳的颜色,面料材质轻、柔、软,但它必须要悬垂挂置,避免出现褶皱。在设计茶文化服饰中可利用欧根纱面料的特征,尤其是其褶皱,这种不着痕迹的、自然形成的褶皱,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在光线的折射下会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光,给品茶者营造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气氛。在方案设计时,应利用两件套设计形式,在外罩绿色的欧根纱面料中,面料丝滑、垂坠、唯美凉爽,给品茶者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在内里上利用亚麻朴实的天然面料、视觉上的粗糙,为品茶者创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氛围。将两种材质完全不同的面料搭配在一起,起到相互映衬、互补缺点的效果,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在服装肩部和下摆之处,将纺织颜料绘画茶文化元素置于其中,其整体布局与水墨画中“留白”效果有相同之处。纺织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类型多样等特征,卷草纹、荷花等部分代表着茶文化的元素,都被描绘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制作过程却是很复杂的,每一块图案都需要多次推敲,其位置和大小都要和茶服统一、协调,穿在身上有一种整体的对称美感。但要注意整体格调的协调和统一,防止过度堆砌茶文化元素,避免给品茶者造成视觉累赘。既可以直接选取面料使用,也可以在面料上展现传统手绘。

在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对于一整套服饰来讲,其色彩是很关键的,色彩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整体设计中最为重要,具有先发制人的作用。在设计茶文化服饰色彩中,应考虑到当代饮茶环境的特征,禁止胡乱搭配,追求典雅、素朴之美。一是,从宗教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推崇“礼”的思想,孔子构建起色彩典章制度,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包括红、白、黄、黑和青五种,其余颜色为间色,正色与间色代表着主仆、贵贱之分,在定义服装色彩中不能将正色与间色混为一谈。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推崇“顺其自然”的思想,主张平淡素净之美,将青色、黄色、白色、皂色、红色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结合道家和儒家所划分的正色,在设计茶文化服装上进行整体规划。从茶叶本色而言,可以将绿色作为整体设计的基本色调,茶叶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环境中,给人一种绿色、清新的感觉,绿色代表大自然、代表环境,是全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的自然色彩,与偏冷色彩、不同明度的颜色对比而言,绿色不但不会打破空灵感,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清爽感,丰富了饮茶的整体意境。在设计色彩中,将绿色和白色两种自然色彩相融合,白色的雅致、简朴特征弥补了空灵意境的不足,在整体意境中凸显出一种朦胧美。另外,也可以在设计主色调时,选用白色这种素净、平淡之色,清新淡雅的鹅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融合,色系简洁、柔和,给人一种简约美。而普洱茶、红茶这类型的茶叶,在冲泡后,颜色呈现出棕色、红色,醇厚深沉、稳重,整体上具有磅礴的气势。在茶服廓形、面料和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品,在渗透茶文化元素中,突破具体形象的限制,对其进行创新和提炼,体现出一种独特、别致的美感,为品茶者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感觉,让他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品茶,进而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4结语

茶服在进行设计时,将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为底蕴,同时接受现代文明的改造和影响。茶礼服饰要想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茶服文化传遍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斐.生态茶服秀———茶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动态呈现[J].农业考古,2013(5):67-69.

[2]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54-57.

[3]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89-92.

[4]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92-95.

当代中国茶文化和茶服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传播。茶服成为一个全新的茶元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呈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茶文化;茶服;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代发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5]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0.

[6]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158.

茶席设计主题论文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论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6]朱永兴,王岳飞.茶医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茶文化与茶室,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茶室设计与茶文化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大国,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自然需要场所,茶室、茶楼、茶馆以及茶亭等修建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室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茶室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设计风格方面过于平俗,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间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困扰众多茶室设计人员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与茶室简介

茶文化简介。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公元前200年的史书《尔雅》中记载了野生茶树,《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等。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与理解,经过大量的移植、繁殖与生产,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神农,闻与鲁周公,兴与唐而盛于宋”,随着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才有了如今的程度,并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茶室简介。茶室始于我国唐代,盛唐时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渐开始钟情于茶文化,并建造了独特的茶事,为中国茶礼、茶艺、茶道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设计中不断引入风景,为了防止出现室内风景冲突的问题,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独特的室内环境,以便于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饮茶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事文娱活动。

2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分析

空间设计。茶室空间设计应该包括服务台、展示厅、茶庭、水池、庭院、长廊、茶室、储物室以及大厅等等,为了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的问题,应该严格规范所有茶室的空间大小,既可以利用简单的空间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营造一种清静、简单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复杂的几何形体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体现出室内空间的不稳定因素,对茶室整体空间进行协调与制约。同时,还可以根据饮茶者的爱好,对茶室空间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人偏好露天饮茶,特别是在回廊、庭院中。

功能设计。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应该根据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设计,主要包括品茗区、煮茶区、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区设计为例,泡茶席也称之为茶席,是举办茶会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区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饮茶以及泡茶的场所,泡茶席设计时应该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举办茶会时,如果客人围绕在茶桌边,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环节;如果客人众多,则应该将茶座设计在距离泡茶席较远的位置,此时需要设计奉茶环节。现阶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应该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场所,例如,采用大炕床、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将椅子改成坐墩、蒲团。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方便移动,应该采用收纳方便、具有折叠功能的茶桌。为了实现泡茶的目的,泡茶席应该具备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盖置、壶垫、茶盅、茶碗、茶壶以及奉茶盘等;其二,储茶器,用于存放茶粉或者茶叶的器具,例如茶瓮、茶罐等;其三,备水器,用于弃置茶水、茶渣以及准备泡茶用水的设备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辅茶器,为了方便泡茶的辅助器具,例如计时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时,还应该在泡茶席挂适当的字画,摆放适当的饰品、雕塑,熏点适当的香料等,为品茶之人营造宁静、沉静的氛围。

茶室交通设计。茶室交通应该根据茶室建筑户型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水池、服务台、展览室、庭院、茶室、大厅以及入口等,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应该重视不同空间的结合,防止出现空间组合重复的问题,以此提高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的独特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为了营造自然、现代感以及力度感,应该采用竹格栅进行顶棚设计,用于大厅、廊道顶部,还可以用竹子建造幕墙,营造茶室空间的现代感。在进行开敞式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结合,并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服务设计。现代茶室服务设计指的是各功能区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储物室、员工室、经理室以及卫生间等,在进行上述服务设施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茶室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冲突的状况,同时还应该重视服务设计与茶室整体氛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此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至于对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整个茶室的环境氛围,因此,在进行茶室照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应该根据茶室的整体环境选择合适光源、颜色、尺寸的灯具,自然光照应该在茶室设计不同形状的采光口,通过门窗、侧面开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设计中灯具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灯具设计时应该选择与茶室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的灯具造型,并重视灯光颜色、发光方式的选择。现阶段,最常用的灯具形式包括台灯、地灯、壁灯、投光灯以及吊灯等,照明方式包括侧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体照明等。茶室内不同区域灯具的选择也不同,在大厅应该选择白炽灯进行漫射照明,尽可能的应用暖色光源;在服务台应该采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灯,以此起到展示柜展示产品和服务台服务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应该采用投光灯,将投光灯镶嵌在水池内壁,用透明玻璃将表面封住,在夜间灯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场合的指示灯,通常分为走廊道路指示灯、室内通路指示灯以及应急避难指示灯。指示灯应该选择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装饰设计。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应该重视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插花、挂画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间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其一,插花设计,插花是美化茶室环境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能够清静身心、回归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禅茶花、文人茶花两种,禅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讲究自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称现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条、叶子、果实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现场插花也是茶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茶室时也可以自己到林间寻花觅枝,这样既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够增加了回归自然的意境;其二,挂画,挂画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装饰品,在选择挂画时应该选择值得鉴赏或者表达心意的挂轴,例如,在重阳茶会上,可以悬挂墨菊图,这样能够增加茶会的趣味和意蕴;其三,焚香,茶道点香的气味不能含有杂气,在迎客时焚迎客香,客人在门口能够闻到清新、若有似无的气味,能够使茶席更加宁静、安详,如果让可燃鉴赏香具,则应该摆设与整个茶室风格相匹配的香具。

家具设计。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室家具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风格、休闲式风格、田园风格、日式风格以及中式风格,在选择家具时应该选择和茶室风格相匹配的家具,茶室中的家具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盘、茶沙发、茶凳、茶几等,家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茶人的喝茶习惯等选择。同时,家具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材质进行搭配,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塑料家具、皮质家具、竹藤家具、钢材家具、木质家具以及玻璃家具等,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选择相应的材料。例如,田园式风格,应该选择竹藤家具、木质家具等。

地面设计。茶室地面设计应该重视简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与亲和力,受到广大设计师和茶客的青睐,采用人工亚光木,不仅能够呈现材料的本色材质,还能够呈现随意、自然的形态,呈现一种洒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设计应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根据室内的环境氛围采用相应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砖材、木材、玻璃等,综合应用上述材料,进行别具匠心的拼贴,能够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质、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进行地面形状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状,给人一种韵律美、节奏感以及层次感。地台空间是抬高部分室内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展现主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间是下沉室内地面,在茶室内分割出一个富有变化、界限明确的空间环境,给人以宁静感隐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别是在繁华的都市环境,下沉空间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回归自然、恬静、休闲的地面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为体现、传播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为茶客营造充满茶文化的茶室氛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茶文化,创造宁静、恬淡的环境,让人们在吃茶、品茶的过程中领悟与体会到传统茶文化,借助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放松精神,在喧嚣的现代城市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6):160-161.

[2]马平.茶座的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福建茶叶,2016(1):75-76.

[3]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6):38-41.

[4]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阳,刘毅,沈化林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80-81.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茶室内设壁龛、地炉。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用心,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相信你行的。

1、设计理念:西晋杜毓的《荈赋》,茶文学开山之作。引"挹彼清流"题名;以"兰亭修禊"设境;取《流水》清音,跹想当年"清风徐来,茶风初起"---魏晋时期是茶文化萌芽期,七贤竹林酒狂,问醉复醒;名士清谈玄远,求仙论道,茶烟悄然而生。至东晋茶风己蔚然,义之、渊明,随伴雅集玄谈,品茗成为了士人诗性人生和审美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世易时移,岁月变迁,而今,器未尝择陶简,人未必可安闲!魏晋之风流虽己不再,然、乐生之天性不泯,审美之本心依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且陶陶、乐尽自然之深情,一任逝者如斯夫。挹彼清流成席,酌之以匏,烟云水气中,见茶性、明人心、达世情---候茶甦醒。 2、器具选择及用意:烘托主题、冲瀹茶汤。 3、结构方式:茶席采用多元结构式安排。背景为《溪山平远图》挂幅,瓶中插竹枝置于边侧,虚实掩映。桌面左侧设《兰亭修禊图》座屏,图中溪流恰与背景图相应。更用带褶皱湖绿绸布铺陈出溪流,随形木材和天然石子铺设水岸,上置兰花瓷绘既作品茗杯又成溪岸一景。 4、结构图示(略)。 5、茶品选择:晋人崇尚"越名教而任自然",茶性亦自然,而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制作工艺最为接近天然,故茶品选择政和野生银针。政和白茶,历史悠久,是被宋徽钦赐年号的北苑灵芽。此茶蕴山野兰香,清芬幽扬。 6、奉茶语:"佳茗己备,请君品饮,祝您万事如意、福寿延年。"

  • 索引序列
  • 茶主题论文
  • 茶席主题论文
  • 茶树主题论文
  • 茶道论文的主题
  • 茶席设计主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