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西游记论文的文献

关于西游记论文的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西游记论文的文献

西游开篇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选自第一回)水帘洞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选自第一回)花果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通天河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 千层汹浪滚,万迭峻波颠。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茫然浑似海,一望更无边。【章回目录】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注:明朝版本没有这一回,自《西游记证道书》方有之,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改本回为附录——江东逆客)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宝贝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附]《西游记》全文阅读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周末作业是《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学术论文写作,这个任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很大的挑战性的,第一次接触就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格式规范且有内容有思想的论文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好在他们对西游记的内容比较熟悉,平时还喜欢跟我讨论其中的内容,很有思想深度。周五我利用早读课给孩子们讲了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从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再到参考文献,细致到字体、字号和行距等。此次我们练习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透过文字去多角度理解《西游记》中的任务,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性,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有序,思考更加深入。 在指导孩子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几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第一,自己在读文本的时候已经有明确的写作对象,且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可以把这几条想法以提纲或草稿的方式写下来备用; 第二,要了解自己写作的内容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一般我们可以借助知网、万维等权威论文网站查询相关研究成果,先要读他们的研究内容,这也是自己的参考资料的来源,甚至可以打印出来读,划出与自己相近的,或者你觉得有新意的解读。 第三,开始写作正文,不要去管格式,如果要引用原文,建议用识别软件,又快又准确,但引用原文太多会有抄袭的风险,所以不宜大量引用原文。正文写作一般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第四,调整标题,撰写摘要和关键词,整理参考文献,最后对照格式要求一一修改。 第五,查重,选择免费的查重软件,输入文章和作者,很快会得到查重结果,这次要求查重率在30%以下,如果高于30%,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软件有降重的功能,自动的。 等查重结束,一篇完整的属于你的学术论文就这么诞生了,是不是人生的第一篇标准学术论文呢?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论文都会写的你,难道还会怕区区几百字的作文吗?

西游记参考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个虽是历史文献。但包含一定神话情节。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有些就带点神话情节。这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的持戟大神,就是沙和尚的原型。西游记母本还有很多。但其他有些不是历史文献。比如西游原旨。西游和三国演义的黄巾没关系。只是西游记里面提到过一下神化的关羽。

关于西游记的论文参考文献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周末作业是《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学术论文写作,这个任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很大的挑战性的,第一次接触就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格式规范且有内容有思想的论文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好在他们对西游记的内容比较熟悉,平时还喜欢跟我讨论其中的内容,很有思想深度。周五我利用早读课给孩子们讲了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从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再到参考文献,细致到字体、字号和行距等。此次我们练习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透过文字去多角度理解《西游记》中的任务,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性,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有序,思考更加深入。 在指导孩子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几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第一,自己在读文本的时候已经有明确的写作对象,且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可以把这几条想法以提纲或草稿的方式写下来备用; 第二,要了解自己写作的内容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一般我们可以借助知网、万维等权威论文网站查询相关研究成果,先要读他们的研究内容,这也是自己的参考资料的来源,甚至可以打印出来读,划出与自己相近的,或者你觉得有新意的解读。 第三,开始写作正文,不要去管格式,如果要引用原文,建议用识别软件,又快又准确,但引用原文太多会有抄袭的风险,所以不宜大量引用原文。正文写作一般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第四,调整标题,撰写摘要和关键词,整理参考文献,最后对照格式要求一一修改。 第五,查重,选择免费的查重软件,输入文章和作者,很快会得到查重结果,这次要求查重率在30%以下,如果高于30%,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软件有降重的功能,自动的。 等查重结束,一篇完整的属于你的学术论文就这么诞生了,是不是人生的第一篇标准学术论文呢?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论文都会写的你,难道还会怕区区几百字的作文吗?

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 毕业论文对很多没写过论文的同学来说,可是件难事。下面为大家收集了一篇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西游记》不但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官场小说。然而,把它作为官场小说来研究的较之甚少。本文试就把《西游记》作为一部官场小说来论述,描写出了封建官场的虚伪与罪恶,以及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冷酷。 【关键词】西游记 官场 百态 前 言 熟读《西游记》之后,从原本的对僧徒四人以及众仙、妖的爱憎中超脱出来,隐约看到了它的另外一个牵着全文的脉络,那就是“官场”两字。 对《西游记》的研究,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对书中人物的研究,如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甚至是对各个神仙菩萨的研究,可谓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有的专家学者说《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官场小说,之前我总是将信将疑,好端端的一部神魔小说,凭什么要硬生生地和官场扯上关系呢!偶尔浏览的几个专家的观点也觉得未免有点牵强附会。可是,当自己真正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时,以超脱普通的爱憎情感来重新细读《西游记》之后,隐隐约约中,也看出来书中所描绘的僧徒与神妖之间的关系确乎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自古以来,官场,就是一个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又敬畏的地方,里面总是有很多的故事和丰富的内容。同样,《西游记》也是如此,书中描写的神灵妖魔,与封建社会的愚昧迷信思想以及“家天下”的封建官场制度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且畏惧。 然而,官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曾经看到一本书中这样描述官场:官场没有裁判,谁叫得最响,谁就是歌唱家;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冠军。然而,叫得最响的,未必是唱得最好的;得了冠军的,未必是跑得最快的。官场永远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不分春夏秋冬①。 这段关于对“官场”的定义,可谓是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官场的本质。我曾经看过许多官场小说,里面都是赤裸裸地描述权钱、权色交易以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西游记》中的官场,却写得相当隐晦,在封建官僚的高压下,作者高明地把抨击封建官场制度转化为神魔之间的斗争,今人读《西游记》,只有通过透视,才能看出其中描写的官场百态。 作者是高明的,他的《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关系很简单,不外乎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与众多神仙、鬼怪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情节脉络也很清晰,就是写师徒四人如何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可就是在这如此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却透视出了另一种文化——官场文化。 官场是错综复杂的,百态横生。从《西游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官场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官员之间互相踢皮球与官官相护、贿赂与腐朽丛生、凡事都讲究后台靠山、关系网复杂以及官场中的怀恨报复等。 注:①选自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 编著的《官场文化》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第1页 一、踢皮球与官官相护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有时候碰到的妖怪太过邪乎,凭己之力无法降服,只好上天请道行更高的神仙帮忙。在请求援助的过程中,我们便有机会看到神仙们的另外一番面目:不是互相踢皮球就是互相包庇。这种处事的态度与方法,我们现在俗称为关系学,是官场上的一种关系学。有人这样给“关系”一个说法:看不透人情世故,做什么都不灵;深谙关系之道,方能处处游刃有余。 且看《西游记》书中这样的一个例子: 那人(乌鸡国王的魂灵)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三藏道:“陛下,你阴司里既没本事告他,却来我阳世间作甚?”那人道:“师父啊,……夜游神……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从下划线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神界的政治关系,和人世间的政治关系是一样的,打官司,讲得是亲戚朋友的关系,自古衙门一个口,有理没钱莫进来,有钱没关系也免谈!官与官结亲,官与官是友,那些地位低下、没有人事的人要打官司,要想扳倒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谈何容易!只有两个字:没门! 这种情况不但在神界鬼界,人间照样也存在。在封建社会,一个人一旦进入了官场,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结识比自己官大的、地位高的人,并与之或称兄道弟,或沾亲染故,总会绞尽脑汁地攀上点关系,为自己的仕途铺好路子,甚至是一旦自己出了问题,上面也好有人担保庇护。这种现象,即为“官官相护”。平民百姓以及那些小官们被这些人侵害,莫想讨回公道,也无从告起,只能是忍气吞声,含冤饮泣。再看衡阳峪黑水河神的遭遇,讲的就是这种现象: 只见那下湾里走出一个老人,远远的跪下叫:“大圣,黑水河河神叩头。”行者道:“你莫是那棹船的妖邪,又来我么?”那老人磕头滴泪道:“大圣,我不是妖邪,我是这河内真神。那妖精旧年五月间,从西洋海趁大潮来于此处,就与小神交斗。奈我年迈身衰,敌他不过,把我坐的那衡阳峪黑水河神府,就占夺去住了,又伤了我许多水族。我却没奈何,径往海内告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状子,教我让与他住。我欲启奏上天,奈何神微职小,不能得见玉帝。今闻得大圣到此,特来参拜投生,万望大圣与我出力报冤!”(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弱势群体来说,如上面划线的语句,黑水河神伸冤无门,自身又无力报仇,结果往往是会寻找另一条出路:找个英雄替自己出气。于是乎,孙大圣便成为他伸冤昭雪的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可以寄托的希望。在封建社会,这种打抱不平的事常有发生,源头就是为官者的踢皮球或官官相护,不能为民排忧解难,使得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冤屈难申,只好另谋出路。英雄也就应运而生。正所谓官逼着民反,为官者不作为,只顾一己之私,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西游记》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官场的本质上来讲,这种踢皮球或官官相护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又不得罪于人,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想因为一点在他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事而影响自己的前程,所以明哲保身。我们再看书中这样一段情节: 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二回) 如来明明知道青牛是什么妖怪,与何人有关,可是他就偏偏不点破,只叫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如此看来,这个如来佛祖的城府是何等的深!他深谙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学,懂得领导之间要“官官相护”,不要互相拆台,更是不超越彼此的管辖范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清理门户也不需要由他来强出头,况且说不定人家是“故意”放青牛下界去考验唐僧师徒来着,何必为这事去得罪于人呢!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踢皮球”现象了。一个“皮球”, 一个有点刺头的皮球,踢来踢去,谁也不接招,谁也不想也不敢接招,从哪里来的,踢回哪里去,甚至是踢给别人,迂回包抄,往来反复,就是得不出一个结果,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上级安排任务踢皮球,下面出事情了踢皮球,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处理问题上踢皮球,谁也不想多干活,谁也不想自己吃亏让自己的利益受损,更不因为自己多做了事情出了风头结果招来人家的嫉恨报复,却又得不到上级的赞许和提拔。 二、“潜规则”原来是“显规则” 曾经有一位官员这样定义“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 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把潜规则的本质揭露了出来。在封建社会,要想在官场上混,要想混出个名堂,不懂得一些“道道儿”是行不通的,是迂腐的表现。“道道儿”就是潜规则,不需要别人点破,但一定是彼此间心知肚明,无师自通。 在《西游记》中,也有不少故事情节反映了“潜规则”的存在。不过,有这么一个情节是这样写的: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二尊者开口便把话说得很白,伸手向唐僧要人事。然而唐僧师徒欲取真经,沿途跋涉,一路化缘而来,亦不受人家的赠送,哪里会有什么“人事”相送?阿傩、伽叶见捞不到好处,便把无字经蒙师徒四人。后来事情暴露,仍是厚着脸皮讨要“人事”,嘴里还振振有词:“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说得多么理直气壮!就连如来也如是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如此看来,在如来佛祖那里取真经,是有规矩的,不过这规矩并不是“潜规则”,而是成了名正言顺的“显规则”了。没好处费就想来讨要东西,只能是白纸相送,还谎称“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由此折射出的封建统治阶级蒙百姓的手段是多么的不要脸!伸手要贿赂,赤裸裸地刻画,绝妙的讽刺。 让“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的缘故也。 三、背景是保护伞 一个人在官场上混,混得如意不如意,前景能不能被看好,有没有出头,很大程度上得看这个人有没有背景,背景深不深,后台硬不硬。平步青云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落千丈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也得归功于“背景”二字。 我说“背景”是一个人在官场上混的保护伞,是因为背景既可以保前程,也可以保性命。有了好背景,前途一片光明,提拔有望;有了好背景,出了问题也可以弄个“保外就医”,就算丢职也能保命。 在《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跟随唐三藏上西天取经途中,数次遭遇邪乎的妖怪,不得已到天竺请如来帮忙解决。我们暂且来看这两次孙悟空上西天请如来降魔的情节: ⑴、孙悟空遭遇大鹏精,如来如是说:“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大鹏金翅雕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我们来分析这个故事情节,大鹏金翅雕和如来有沾亲带故的渊源,所以即使这妖怪之前如何折磨欺侮唐僧师徒,仍然会得到赦免,得到法外开恩,甚至如来还说:“跟我去,有进益之功……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看看,这就是有背景的好处!犯了法,又如何?!!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另外一次请求如来帮忙的情节: ⑵、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六耳猕猴死于孙悟空的金箍棒下。同样是妖怪,同样是孙悟空对付不了而求救于如来,可是为什么六耳猕猴的命运和大鹏金翅雕的命运竟如此不同?一个犯了罪不但能够赦免,还能够“有进益之功,可以先祭汝口”;而另一个犯了罪,却只能就地正法,毫不足惜。 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就是有无背景的缘故。一个是如来的娘舅,一个是不入类的化外之猴,其命运当然会不同!大鹏金翅雕作难,如来是好言劝慰,许下诺言;而六耳猕猴作难呢,如来先是明知故问地询问观音谁真谁假,继而恼羞成怒地下令大伙动手,待妖精被悟空打死时,又假惺惺地不忍道:“善哉善哉!”面对这两种结果,旁人作何感想呢?就连孙悟空如此叛逆,也不多言语,返身继续保唐僧去了。 如来佛祖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法力无边。他所说的话就是圣旨,所作出的`决定人人都必须服从,心不服也得口服,没人敢反抗。这就是权力的好处,权力可以使一个人欲望膨胀,为所欲为。如来想赦免谁想打死谁,就在于他的一张嘴。正事有这等利害关系,谁不想拼了命和他结交攀关系呢!有了如来作背景做靠山,即使下界为妖害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神界犹如此,人间何以堪! 四、关于山神土地与妖怪 那行者打了一会,打出一伙穷神来,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跪在山前,叫:“大圣,山神土地来见……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行者道:“汝等乃是阴鬼之仙,有何钱钞?”众神道:“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万望大圣与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灵。”(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回) 山神土地本是一方管理治安的官员,可是在《西游记》里,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旦一座山头有了妖魔入住,那这里的山神土地就一个个变得畏畏缩缩,不要说管治抵抗,就连上告的勇气都没有了,甚至是任由妖魔欺凌宰割,天天忍气吞声,颜面扫地,只一味地企盼有人来搭救。如上面材料中的山神土地,被红孩儿百般ling辱,连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了。虽说自身的力量不足与红孩儿抵抗,可是也不懂上天入地寻求帮助,只是愚昧地等待有人搭救。好不容易来了个孙悟空,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在我看来,作者在书中反复多次地安排这样的情节是有深意的。山神土地就好似人间的地方官员,妖魔鬼怪就犹如地方上的黑恶势力。有多少的地方官打黑除恶不力,不但没法保境安民,连自个儿也被那些黑恶势力的操纵了,任由恶魔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更有甚者,有些官员还助纣为虐,充当这些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不肯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害人毒瘤,采取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黑道横行,天天只盼望上级会派人来处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办法解决。这样的态度,虽不似那些与之同流合污为虎作伥的官员,但这种“不作为”的为官态度照样也没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五、你犯我一尺,我犯你一丈 唐僧师徒上西天取经目的是为了救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南赡部洲的人民,是一种纯粹的义举。根据如来的说法,取经路上所有的妖怪,都是他们故意设置的,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的取经的诚心,也为了凑足九九八十一难。然而,就是这样纯粹的义举,为了解救南瞻部洲的人民的动机,在我看来,却是一场政治,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报复。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几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 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甚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菩萨由于一己之仇,便要教一国之民受苦难。俗言一人做事一人当,乌鸡国王将菩萨浸入河水,理应由国王一人承担此罪过,可是,我佛慈悲,却教妖怪篡了国王的位,霸占了他的后宫,害了不知多少百姓!更有甚者,有天竺国凤仙郡一案: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节选自《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玉帝因凤仙郡侯三年前的一次过失,触犯天颜,惩罚凤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结果呢?受苦的当然是黎民百姓,使得当地“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 百姓有何罪?因为皇帝郡侯的过失,却要老百姓来承担痛苦,天理何在?就是这样残害百姓的作为,却还要美其名曰“考验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考验固然需要,却为何要搭上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其实不然,考验是假,报复是真。考验只是一个借口,报复一己之仇方才是目的。官场险恶,为了达到目的而玩弄手段权术,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此乃“权”之过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领导要惩治下属,总会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即使是莫须有罪名。在封建社会,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多了,统治者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处罚下属,完全没有法理可言,就像上面例子中的玉帝、菩萨,为了报私仇,便纵容自己的爪牙胡作非为,报的私仇之快,也陷百姓于苦难之中。 六、尾声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也是一部官场小说。冷眼看书中各色人物的乖张举止,影射的是封建官场的险恶,人世的炎凉,社会的腐朽。小说运用象征主义以及暗喻的手法,讽刺了为官者的虚伪与冷酷,口口声声说是救民於水火之中,仔细分析开来,却是为了一己的利益,才无故生端些是非出来而已。所以说,在官场上,神亦是鬼怪,鬼怪也可以是神。 一部《西游记》,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参考文献: [1] 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等。 《官场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2] 陆 钦。名家解读《西游记》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西游开篇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选自第一回)水帘洞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选自第一回)花果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通天河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 千层汹浪滚,万迭峻波颠。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茫然浑似海,一望更无边。【章回目录】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注:明朝版本没有这一回,自《西游记证道书》方有之,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改本回为附录——江东逆客)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宝贝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附]《西游记》全文阅读

关于西游记的毕业论文

在我读过的书里我最喜欢《西游记》,因为这是明代着名的文学家吴承恩写的.我不仅仅喜欢里面精彩绝伦的神魔武打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喜欢这本书给我们做人的启示.自从我读懂这本书的时候,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人处于社会该如何做人的方法. 要想剖析这本书的内涵,就要找到一只眼睛——分析故事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他们的性格特征以及面对危难时的不同态度. 在这部书里有四个主要人物,转世的金蝉子唐僧,美猴王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僧. 唐僧是取经队伍里的领导人物.但是在四个人中他是能力最弱的,甚至还是个累赘.在吴承恩的笔下并不是要褒奖他,而对他是大大的批评了.取经路 上,他显得十分窝囊,每次遇到妖魔鬼怪侵袭,他总是束手无策,吓得滚下马鞍来,次次遇险都需要徒弟来救.只要一离开徒弟,便寸步难行.他没有一双慧眼,即 使妖怪站在他面前他也认不出来.在徒弟正要打死妖怪的时候,他横加阻拦.便酿成了白骨精一战气走悟空的悲剧.唐僧就这样是非不分.但是作为领导人物,他也 有自己的优点——坚定不移,始终坚守信念.明知前方路途危险重重,也要走过去.勇往直前是他最严谨的态度.面对女色的诱惑,他也不动心.对于徒儿,他有时 也能十分细腻的关心.在西天取经的重任上,他是最坚定的人. 唐僧我们是要为他翘起大拇指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坚忍不拔,始终如一.对于一件事应该至始至终的做下去,不应该半途而废.即使遇到了危 险要学会勇敢,永不言退缩和放弃.唐僧的缺点是值得警醒的,应该学会自立,不能事事依赖他人的帮助,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面对坏人,要有一双亮 眼,看清他们的面目,不能轻易的相信他们.不能感化的要勇于消灭他们. 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神话人物,他有“斗战胜佛”的称号,说明他十分的英勇善战.是的!取经队伍里他是斩妖除魔的主力.我喜欢他的嫉恶如仇,他的勇敢正直,顽皮与热爱自由的品格.还有他的一双火眼金睛. 孙悟空我们是一定要学习的.我们要有他那样的精神风貌,面对敌人的进攻,勇于挑战,而且是他那样的智慧挑战.斩尽一切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坏人. 做事情,要有孙悟空的果断,说做就做,不要明日复明日般的堕落.以后我们长大了,总要立足社会,就需要一双“火眼金睛”.要看清人心险恶,看清自己的路该 如何走,如何选择正确的路,避免误入歧途,悔恨终身. 猪八戒缺点十分多,好色,贪吃贪睡,逃跑的时候很多.不过他也是一个心地不坏的人,取经路上一些脏活累活他都干.与妖精作战的紧要关头,他总会有责任心的留下来顽强作战.他也十分聪明,师父被抓走了,他演绎了一幕精彩的“义激美猴王”,最终救了身陷囚笼的师父. 猪八戒我也要翘起大拇指,对于自卑的人来讲是该好好学习的.在我看的西游记里猪八戒尽是缺点,但是细细看来,优点也很多嘛!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 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像猪八戒一样自信的做人,展现自信的笑容,到最后,因为自己的努力得了个净坛使者.所以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终究会取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功. 沙僧我是比较喜欢的,喜欢他的正直憨厚,老实勤恳,任劳任怨,他就像老黄牛一样的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为取经立下了汗马 功劳.我还欣赏他的胸怀与集体的责任感,在取经队伍遇到内讧时他总是当着润滑油的角色,尽力解除师兄弟的误会.尽管他在《西游记》里的戏份很少,但是我我 也要送给他主角一样的掌声. 沙僧的品格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我们这浮夸的一代少年.我们要学沙僧做人的低调,他的谦虚.因为在这个社会,张扬的人总是会翻船的.与此同 时做人也要像沙僧一样的厚道.因为人与人需要的是信任和坦诚,而不是勾心斗角,只有对别人有一颗真诚的心,自己才会受到众人的欢迎.即使像沙僧一样并不显 眼,但是却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形象. 在《西游记》里衬托正义的当然还有邪恶了.那些形形色色的妖魔都想吃掉唐僧,但是到最后都被消灭了,这告诉我们邪恶的力量总是胜不过正义的力量.即使再强大,也会被镇压.这同样告诉我们遇到邪恶的力量,只要一直勇敢的斗争下去,到最后,一定会取得一片光明的蓝天. 不过看透了《西游记》,细细品味这些妖怪的的内心与它们的行为,便会与鲁迅先生有同感——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感情.令 我感受最深的是铁扇公主.她为了被擒的丈夫牛魔王,放下了心中的仇恨,把芭蕉扇借给了孙悟空.纵看妖魔,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在亲人面对危险时甘愿舍弃一 切,这就是亲情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眼里的那些毫无人性的妖怪其实同人一样也是情感动物,只不过殊途同归,走的路不同罢了! 这是《西游记》里隐藏的最深的一点.当我读懂它时,便能知道这个世界最广阔的是人性,是人的情感,是本质最美好的亲情.亲情能够战胜一切,就像 铁石心肠的铁扇公主为了亲情能够放下妖魔的仇恨.这告诉我们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纵然还有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但他们的本性并不坏,不能一味 的用强制手段来使他们变好.要用人类最美的情感去感化他们的心,才能把我们这个社会建设得更好,更和谐. 读了《西游记》感慨颇深,有勇敢顽强的正义者,有普度众人的神佛,也有一些妖魔鬼怪.其中一些有血有肉的东西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的.一本书的 灵魂就是能否给人读书的启迪.而我最喜爱的《西游记》给了我最大的人生启示,让我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存下去,既不影响他人,也不伤害了自己.我 相信这本流传了几百年的《西游记》,经过我的不断阅读还会给我带来新的人生启示呢!

四大名著的毕业论文是最好写的,因为角度很多,视角也不少。比较麻烦的就是因为研究的人多,论文也多,要经过原创性检测的时候很麻烦。所以建议你只看名著,对于自己喜欢、疑惑或者和你擅长领域相关的东西着手,写论文,不要去搜别人的论文。

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 毕业论文对很多没写过论文的同学来说,可是件难事。下面为大家收集了一篇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西游记》不但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官场小说。然而,把它作为官场小说来研究的较之甚少。本文试就把《西游记》作为一部官场小说来论述,描写出了封建官场的虚伪与罪恶,以及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冷酷。 【关键词】西游记 官场 百态 前 言 熟读《西游记》之后,从原本的对僧徒四人以及众仙、妖的爱憎中超脱出来,隐约看到了它的另外一个牵着全文的脉络,那就是“官场”两字。 对《西游记》的研究,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对书中人物的研究,如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甚至是对各个神仙菩萨的研究,可谓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有的专家学者说《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官场小说,之前我总是将信将疑,好端端的一部神魔小说,凭什么要硬生生地和官场扯上关系呢!偶尔浏览的几个专家的观点也觉得未免有点牵强附会。可是,当自己真正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时,以超脱普通的爱憎情感来重新细读《西游记》之后,隐隐约约中,也看出来书中所描绘的僧徒与神妖之间的关系确乎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自古以来,官场,就是一个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又敬畏的地方,里面总是有很多的故事和丰富的内容。同样,《西游记》也是如此,书中描写的神灵妖魔,与封建社会的愚昧迷信思想以及“家天下”的封建官场制度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且畏惧。 然而,官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曾经看到一本书中这样描述官场:官场没有裁判,谁叫得最响,谁就是歌唱家;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冠军。然而,叫得最响的,未必是唱得最好的;得了冠军的,未必是跑得最快的。官场永远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不分春夏秋冬①。 这段关于对“官场”的定义,可谓是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官场的本质。我曾经看过许多官场小说,里面都是赤裸裸地描述权钱、权色交易以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西游记》中的官场,却写得相当隐晦,在封建官僚的高压下,作者高明地把抨击封建官场制度转化为神魔之间的斗争,今人读《西游记》,只有通过透视,才能看出其中描写的官场百态。 作者是高明的,他的《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关系很简单,不外乎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与众多神仙、鬼怪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情节脉络也很清晰,就是写师徒四人如何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可就是在这如此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却透视出了另一种文化——官场文化。 官场是错综复杂的,百态横生。从《西游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官场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官员之间互相踢皮球与官官相护、贿赂与腐朽丛生、凡事都讲究后台靠山、关系网复杂以及官场中的怀恨报复等。 注:①选自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 编著的《官场文化》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第1页 一、踢皮球与官官相护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有时候碰到的妖怪太过邪乎,凭己之力无法降服,只好上天请道行更高的神仙帮忙。在请求援助的过程中,我们便有机会看到神仙们的另外一番面目:不是互相踢皮球就是互相包庇。这种处事的态度与方法,我们现在俗称为关系学,是官场上的一种关系学。有人这样给“关系”一个说法:看不透人情世故,做什么都不灵;深谙关系之道,方能处处游刃有余。 且看《西游记》书中这样的一个例子: 那人(乌鸡国王的魂灵)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三藏道:“陛下,你阴司里既没本事告他,却来我阳世间作甚?”那人道:“师父啊,……夜游神……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从下划线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神界的政治关系,和人世间的政治关系是一样的,打官司,讲得是亲戚朋友的关系,自古衙门一个口,有理没钱莫进来,有钱没关系也免谈!官与官结亲,官与官是友,那些地位低下、没有人事的人要打官司,要想扳倒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谈何容易!只有两个字:没门! 这种情况不但在神界鬼界,人间照样也存在。在封建社会,一个人一旦进入了官场,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结识比自己官大的、地位高的人,并与之或称兄道弟,或沾亲染故,总会绞尽脑汁地攀上点关系,为自己的仕途铺好路子,甚至是一旦自己出了问题,上面也好有人担保庇护。这种现象,即为“官官相护”。平民百姓以及那些小官们被这些人侵害,莫想讨回公道,也无从告起,只能是忍气吞声,含冤饮泣。再看衡阳峪黑水河神的遭遇,讲的就是这种现象: 只见那下湾里走出一个老人,远远的跪下叫:“大圣,黑水河河神叩头。”行者道:“你莫是那棹船的妖邪,又来我么?”那老人磕头滴泪道:“大圣,我不是妖邪,我是这河内真神。那妖精旧年五月间,从西洋海趁大潮来于此处,就与小神交斗。奈我年迈身衰,敌他不过,把我坐的那衡阳峪黑水河神府,就占夺去住了,又伤了我许多水族。我却没奈何,径往海内告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状子,教我让与他住。我欲启奏上天,奈何神微职小,不能得见玉帝。今闻得大圣到此,特来参拜投生,万望大圣与我出力报冤!”(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弱势群体来说,如上面划线的语句,黑水河神伸冤无门,自身又无力报仇,结果往往是会寻找另一条出路:找个英雄替自己出气。于是乎,孙大圣便成为他伸冤昭雪的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可以寄托的希望。在封建社会,这种打抱不平的事常有发生,源头就是为官者的踢皮球或官官相护,不能为民排忧解难,使得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冤屈难申,只好另谋出路。英雄也就应运而生。正所谓官逼着民反,为官者不作为,只顾一己之私,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西游记》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官场的本质上来讲,这种踢皮球或官官相护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又不得罪于人,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想因为一点在他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事而影响自己的前程,所以明哲保身。我们再看书中这样一段情节: 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二回) 如来明明知道青牛是什么妖怪,与何人有关,可是他就偏偏不点破,只叫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如此看来,这个如来佛祖的城府是何等的深!他深谙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学,懂得领导之间要“官官相护”,不要互相拆台,更是不超越彼此的管辖范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清理门户也不需要由他来强出头,况且说不定人家是“故意”放青牛下界去考验唐僧师徒来着,何必为这事去得罪于人呢!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踢皮球”现象了。一个“皮球”, 一个有点刺头的皮球,踢来踢去,谁也不接招,谁也不想也不敢接招,从哪里来的,踢回哪里去,甚至是踢给别人,迂回包抄,往来反复,就是得不出一个结果,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上级安排任务踢皮球,下面出事情了踢皮球,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处理问题上踢皮球,谁也不想多干活,谁也不想自己吃亏让自己的利益受损,更不因为自己多做了事情出了风头结果招来人家的嫉恨报复,却又得不到上级的赞许和提拔。 二、“潜规则”原来是“显规则” 曾经有一位官员这样定义“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 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把潜规则的本质揭露了出来。在封建社会,要想在官场上混,要想混出个名堂,不懂得一些“道道儿”是行不通的,是迂腐的表现。“道道儿”就是潜规则,不需要别人点破,但一定是彼此间心知肚明,无师自通。 在《西游记》中,也有不少故事情节反映了“潜规则”的存在。不过,有这么一个情节是这样写的: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二尊者开口便把话说得很白,伸手向唐僧要人事。然而唐僧师徒欲取真经,沿途跋涉,一路化缘而来,亦不受人家的赠送,哪里会有什么“人事”相送?阿傩、伽叶见捞不到好处,便把无字经蒙师徒四人。后来事情暴露,仍是厚着脸皮讨要“人事”,嘴里还振振有词:“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说得多么理直气壮!就连如来也如是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如此看来,在如来佛祖那里取真经,是有规矩的,不过这规矩并不是“潜规则”,而是成了名正言顺的“显规则”了。没好处费就想来讨要东西,只能是白纸相送,还谎称“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由此折射出的封建统治阶级蒙百姓的手段是多么的不要脸!伸手要贿赂,赤裸裸地刻画,绝妙的讽刺。 让“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的缘故也。 三、背景是保护伞 一个人在官场上混,混得如意不如意,前景能不能被看好,有没有出头,很大程度上得看这个人有没有背景,背景深不深,后台硬不硬。平步青云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落千丈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也得归功于“背景”二字。 我说“背景”是一个人在官场上混的保护伞,是因为背景既可以保前程,也可以保性命。有了好背景,前途一片光明,提拔有望;有了好背景,出了问题也可以弄个“保外就医”,就算丢职也能保命。 在《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跟随唐三藏上西天取经途中,数次遭遇邪乎的妖怪,不得已到天竺请如来帮忙解决。我们暂且来看这两次孙悟空上西天请如来降魔的情节: ⑴、孙悟空遭遇大鹏精,如来如是说:“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大鹏金翅雕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我们来分析这个故事情节,大鹏金翅雕和如来有沾亲带故的渊源,所以即使这妖怪之前如何折磨欺侮唐僧师徒,仍然会得到赦免,得到法外开恩,甚至如来还说:“跟我去,有进益之功……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看看,这就是有背景的好处!犯了法,又如何?!!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另外一次请求如来帮忙的情节: ⑵、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六耳猕猴死于孙悟空的金箍棒下。同样是妖怪,同样是孙悟空对付不了而求救于如来,可是为什么六耳猕猴的命运和大鹏金翅雕的命运竟如此不同?一个犯了罪不但能够赦免,还能够“有进益之功,可以先祭汝口”;而另一个犯了罪,却只能就地正法,毫不足惜。 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就是有无背景的缘故。一个是如来的娘舅,一个是不入类的化外之猴,其命运当然会不同!大鹏金翅雕作难,如来是好言劝慰,许下诺言;而六耳猕猴作难呢,如来先是明知故问地询问观音谁真谁假,继而恼羞成怒地下令大伙动手,待妖精被悟空打死时,又假惺惺地不忍道:“善哉善哉!”面对这两种结果,旁人作何感想呢?就连孙悟空如此叛逆,也不多言语,返身继续保唐僧去了。 如来佛祖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法力无边。他所说的话就是圣旨,所作出的`决定人人都必须服从,心不服也得口服,没人敢反抗。这就是权力的好处,权力可以使一个人欲望膨胀,为所欲为。如来想赦免谁想打死谁,就在于他的一张嘴。正事有这等利害关系,谁不想拼了命和他结交攀关系呢!有了如来作背景做靠山,即使下界为妖害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神界犹如此,人间何以堪! 四、关于山神土地与妖怪 那行者打了一会,打出一伙穷神来,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跪在山前,叫:“大圣,山神土地来见……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行者道:“汝等乃是阴鬼之仙,有何钱钞?”众神道:“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万望大圣与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灵。”(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回) 山神土地本是一方管理治安的官员,可是在《西游记》里,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旦一座山头有了妖魔入住,那这里的山神土地就一个个变得畏畏缩缩,不要说管治抵抗,就连上告的勇气都没有了,甚至是任由妖魔欺凌宰割,天天忍气吞声,颜面扫地,只一味地企盼有人来搭救。如上面材料中的山神土地,被红孩儿百般ling辱,连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了。虽说自身的力量不足与红孩儿抵抗,可是也不懂上天入地寻求帮助,只是愚昧地等待有人搭救。好不容易来了个孙悟空,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在我看来,作者在书中反复多次地安排这样的情节是有深意的。山神土地就好似人间的地方官员,妖魔鬼怪就犹如地方上的黑恶势力。有多少的地方官打黑除恶不力,不但没法保境安民,连自个儿也被那些黑恶势力的操纵了,任由恶魔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更有甚者,有些官员还助纣为虐,充当这些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不肯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害人毒瘤,采取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黑道横行,天天只盼望上级会派人来处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办法解决。这样的态度,虽不似那些与之同流合污为虎作伥的官员,但这种“不作为”的为官态度照样也没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五、你犯我一尺,我犯你一丈 唐僧师徒上西天取经目的是为了救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南赡部洲的人民,是一种纯粹的义举。根据如来的说法,取经路上所有的妖怪,都是他们故意设置的,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的取经的诚心,也为了凑足九九八十一难。然而,就是这样纯粹的义举,为了解救南瞻部洲的人民的动机,在我看来,却是一场政治,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报复。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几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 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甚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菩萨由于一己之仇,便要教一国之民受苦难。俗言一人做事一人当,乌鸡国王将菩萨浸入河水,理应由国王一人承担此罪过,可是,我佛慈悲,却教妖怪篡了国王的位,霸占了他的后宫,害了不知多少百姓!更有甚者,有天竺国凤仙郡一案: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节选自《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玉帝因凤仙郡侯三年前的一次过失,触犯天颜,惩罚凤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结果呢?受苦的当然是黎民百姓,使得当地“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 百姓有何罪?因为皇帝郡侯的过失,却要老百姓来承担痛苦,天理何在?就是这样残害百姓的作为,却还要美其名曰“考验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考验固然需要,却为何要搭上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其实不然,考验是假,报复是真。考验只是一个借口,报复一己之仇方才是目的。官场险恶,为了达到目的而玩弄手段权术,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此乃“权”之过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领导要惩治下属,总会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即使是莫须有罪名。在封建社会,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多了,统治者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处罚下属,完全没有法理可言,就像上面例子中的玉帝、菩萨,为了报私仇,便纵容自己的爪牙胡作非为,报的私仇之快,也陷百姓于苦难之中。 六、尾声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也是一部官场小说。冷眼看书中各色人物的乖张举止,影射的是封建官场的险恶,人世的炎凉,社会的腐朽。小说运用象征主义以及暗喻的手法,讽刺了为官者的虚伪与冷酷,口口声声说是救民於水火之中,仔细分析开来,却是为了一己的利益,才无故生端些是非出来而已。所以说,在官场上,神亦是鬼怪,鬼怪也可以是神。 一部《西游记》,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参考文献: [1] 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等。 《官场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2] 陆 钦。名家解读《西游记》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

关于西游记主题的论文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作者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生动具体的体现出了他们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使读者身如其境,仿佛沉浸在这本书中。  也许在许多人眼里,猪八戒是贪婪好色,懒惰自私的一个人,总之许多的贬义词都在他身上了。但其实他也是有很多优点的。   卷上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   手执钉耙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观点:猪八戒身上有为师父和师兄关心。的优点。   依据1:在第二十一回中  讲述孙悟空与老妖怪作战。其中一段——却说猪八戒见那黄风大作,天地无光,牵着马,守着担,伏在山凹之间,也不敢睁眼,不敢抬头,口里不住的佛念许愿,又不知行者胜负何如,师父死活何如。   分析:假如猪八戒不关心师父和师兄,那他就不会口里不住的佛念许愿。假如猪八戒不关心师父和师兄,那他就不会为  “又不知行者胜负何如,师父死活何如。”而担心。从中可以体现出猪八戒对师父和师兄的关心。   依据2:在第二十一回中  讲述孙悟空与老妖怪作战。其中一段—— 正在那疑思之时,却早风定天晴,忽抬头望那洞门前看处,却也不见兵戈,不闻锣鼓。呆子又不敢上他门,又没人看守马匹,行李,果是进退两难,怆惶不已。忧虑间,只听孙大圣从西边吆喝而来,他才欠身迎着道:“哥哥,好大风啊!你从哪里走来?”   分析:为什么猪八戒要对孙悟空尊称“哥哥”?为什么猪八戒要问孙悟空:“好大风啊!你从哪里走来?”就是因为猪八戒对师兄的关心。从中可以体现出猪八戒对师兄的关心。   总结:虽然猪八戒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但是他对师父和师兄很关心。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很丰富,也很有趣。                                       张子琳  704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满意吧,给分哦,谢谢~!

在我读过的书里我最喜欢《西游记》,因为这是明代着名的文学家吴承恩写的.我不仅仅喜欢里面精彩绝伦的神魔武打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喜欢这本书给我们做人的启示.自从我读懂这本书的时候,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人处于社会该如何做人的方法. 要想剖析这本书的内涵,就要找到一只眼睛——分析故事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他们的性格特征以及面对危难时的不同态度. 在这部书里有四个主要人物,转世的金蝉子唐僧,美猴王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僧. 唐僧是取经队伍里的领导人物.但是在四个人中他是能力最弱的,甚至还是个累赘.在吴承恩的笔下并不是要褒奖他,而对他是大大的批评了.取经路 上,他显得十分窝囊,每次遇到妖魔鬼怪侵袭,他总是束手无策,吓得滚下马鞍来,次次遇险都需要徒弟来救.只要一离开徒弟,便寸步难行.他没有一双慧眼,即 使妖怪站在他面前他也认不出来.在徒弟正要打死妖怪的时候,他横加阻拦.便酿成了白骨精一战气走悟空的悲剧.唐僧就这样是非不分.但是作为领导人物,他也 有自己的优点——坚定不移,始终坚守信念.明知前方路途危险重重,也要走过去.勇往直前是他最严谨的态度.面对女色的诱惑,他也不动心.对于徒儿,他有时 也能十分细腻的关心.在西天取经的重任上,他是最坚定的人. 唐僧我们是要为他翘起大拇指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坚忍不拔,始终如一.对于一件事应该至始至终的做下去,不应该半途而废.即使遇到了危 险要学会勇敢,永不言退缩和放弃.唐僧的缺点是值得警醒的,应该学会自立,不能事事依赖他人的帮助,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面对坏人,要有一双亮 眼,看清他们的面目,不能轻易的相信他们.不能感化的要勇于消灭他们. 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神话人物,他有“斗战胜佛”的称号,说明他十分的英勇善战.是的!取经队伍里他是斩妖除魔的主力.我喜欢他的嫉恶如仇,他的勇敢正直,顽皮与热爱自由的品格.还有他的一双火眼金睛. 孙悟空我们是一定要学习的.我们要有他那样的精神风貌,面对敌人的进攻,勇于挑战,而且是他那样的智慧挑战.斩尽一切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坏人. 做事情,要有孙悟空的果断,说做就做,不要明日复明日般的堕落.以后我们长大了,总要立足社会,就需要一双“火眼金睛”.要看清人心险恶,看清自己的路该 如何走,如何选择正确的路,避免误入歧途,悔恨终身. 猪八戒缺点十分多,好色,贪吃贪睡,逃跑的时候很多.不过他也是一个心地不坏的人,取经路上一些脏活累活他都干.与妖精作战的紧要关头,他总会有责任心的留下来顽强作战.他也十分聪明,师父被抓走了,他演绎了一幕精彩的“义激美猴王”,最终救了身陷囚笼的师父. 猪八戒我也要翘起大拇指,对于自卑的人来讲是该好好学习的.在我看的西游记里猪八戒尽是缺点,但是细细看来,优点也很多嘛!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 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像猪八戒一样自信的做人,展现自信的笑容,到最后,因为自己的努力得了个净坛使者.所以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终究会取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功. 沙僧我是比较喜欢的,喜欢他的正直憨厚,老实勤恳,任劳任怨,他就像老黄牛一样的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为取经立下了汗马 功劳.我还欣赏他的胸怀与集体的责任感,在取经队伍遇到内讧时他总是当着润滑油的角色,尽力解除师兄弟的误会.尽管他在《西游记》里的戏份很少,但是我我 也要送给他主角一样的掌声. 沙僧的品格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我们这浮夸的一代少年.我们要学沙僧做人的低调,他的谦虚.因为在这个社会,张扬的人总是会翻船的.与此同 时做人也要像沙僧一样的厚道.因为人与人需要的是信任和坦诚,而不是勾心斗角,只有对别人有一颗真诚的心,自己才会受到众人的欢迎.即使像沙僧一样并不显 眼,但是却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形象. 在《西游记》里衬托正义的当然还有邪恶了.那些形形色色的妖魔都想吃掉唐僧,但是到最后都被消灭了,这告诉我们邪恶的力量总是胜不过正义的力量.即使再强大,也会被镇压.这同样告诉我们遇到邪恶的力量,只要一直勇敢的斗争下去,到最后,一定会取得一片光明的蓝天. 不过看透了《西游记》,细细品味这些妖怪的的内心与它们的行为,便会与鲁迅先生有同感——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感情.令 我感受最深的是铁扇公主.她为了被擒的丈夫牛魔王,放下了心中的仇恨,把芭蕉扇借给了孙悟空.纵看妖魔,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在亲人面对危险时甘愿舍弃一 切,这就是亲情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眼里的那些毫无人性的妖怪其实同人一样也是情感动物,只不过殊途同归,走的路不同罢了! 这是《西游记》里隐藏的最深的一点.当我读懂它时,便能知道这个世界最广阔的是人性,是人的情感,是本质最美好的亲情.亲情能够战胜一切,就像 铁石心肠的铁扇公主为了亲情能够放下妖魔的仇恨.这告诉我们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纵然还有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但他们的本性并不坏,不能一味 的用强制手段来使他们变好.要用人类最美的情感去感化他们的心,才能把我们这个社会建设得更好,更和谐. 读了《西游记》感慨颇深,有勇敢顽强的正义者,有普度众人的神佛,也有一些妖魔鬼怪.其中一些有血有肉的东西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的.一本书的 灵魂就是能否给人读书的启迪.而我最喜爱的《西游记》给了我最大的人生启示,让我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存下去,既不影响他人,也不伤害了自己.我 相信这本流传了几百年的《西游记》,经过我的不断阅读还会给我带来新的人生启示呢!

最近好多人问《西游记》里面的内容。你可以再去重新看一遍《西游记》,回忆一下经典。

西游记论文文献

可以去读秀找找

《西游记》和《罗摩延书》 吴晓铃 文学研究 1958.l 期悟空姓车不姓孙 布谷 新民晚报1958.6.2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吴承恩年谱》、《交游考》、《论著杂事考》) 刘修业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8.5玄奘法师二三事 上官红 天津日报 1968.11.16中国小说史料(《西游记》部分) 孔另境 中华书局 1969.6漫谈《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形象 李希凡 人民文学 1959.7期《西游记》中的金光寺 陈鸣钟 光明日报 1959.12.13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 李希凡 新港1959.12孙悟空并非光棍汉 山鹰 新民晚报 1960.2.19猪八戒的世界观 吴方 辽宁日报1960.3.17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神话剧——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东海 1960.16期谈《西游记》浪漫精神的时代特色 李希凡 光明日报 1961.1.1校订《西游记•胖姑》折书后 俞平伯 戏剧报1961.1-2期孙悟空的神通 林放 新民晚报 1961•2•5论《西游记》的浪漫主义 南开大学中文系《西游记》研究小组 光明日报 1961.2.5、12漫谈孙悟空和《西游记》的时代特色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1961.1期人参果的幻想和现实 劲草 北京晚报 1961•6•14孙悟空的性格是怎样的? (学术动态) 必胜等 羊城晚报1961.6.20谈《西游记评话》残文 赵景深 文汇报 1961•7•8伟大的学者、旅行家、翻译家玄奘 中国青年报 1961.7• 30唐三藏取经 向达 北京日报 1961. 8•24唐三藏在尼泊尔 兰雯 新民晚报 196l.10•3吴承恩咏杨柳青诗 王树村 天津晚报 1961•11•5《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苏兴 江海学刊 1961.11期奇妙的神话世界——谈动画片《大闹天宫》 马克 人民日报1962.5.31吴承恩 紫荆 雨花1962. 5期关于《西游记》的几个问题 苏兴 文学遗产增刊10辑玄奘取经 张习孔 工人日报 1962.7•13取得“真经”首在一个“诚”字 戈弩 北京日报1962•8•9改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体会 王顾明 光明日报 1962.10.16。《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钟凤 天津晚报1963•3.17吴承恩和《西游记》 兆明 中华书局 1963.3( 1981.3第二版)从“过火焰山”看吴承恩对情节的处理 陈毓罴 光明日报 1963.5.12、19孙悟空为什么用金箍棒 毛瓜 天津晚报1963.6.16关于《西游记》中难的性质的分析 李国生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63.1期吴承恩《禹鼎志》的下落 陈留 新民晚报1963.12.11《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宗教迷信、神仙鬼怪思想的批判 刘大、张碧波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64.2期齐天大圣的“家谱” 杨柳岸 羊城晚报1964.7.5省图书馆发现一部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 河南日报 1964.12.8《西游记》小议 陈推之 光明日报1965.12.19关于孙悟空反抗的性质和目的 殷光熹 光明日报 1966.4.17读《西游记》随笔 何惠云 图书评论1972.8期《西游记》评介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试刊)1973.1期。《三打白骨精》分析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1973.1期论《西游记》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论<西游记>》写作小组《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7瓷枕与《西游记》 郁博文 光明日报1973.10.8吴承恩和《西游记》 王俊年 北京人民出版社白骨精“斋憎”小议 侯定乾 开封师院学报1975.2期吴承恩撰书的《先府宾墓志铭》在准安出土 南波 文物 1975.10期今日欢呼孙大圣——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周启成 语文战线1976.1期关于“火眼金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笔记 章启迪 语文战线 1976.3期花果山游记 来俊华 连云港文艺 1977.1期(江苏文艺 1978.1期)论孙悟空 朱彤 安徽师大学报1978.1期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季羡林 世界文学1978.2期孙悟空是“新兴市民”的典型形象吗?——与朱彤同志商榷 赵明政 安徽师大学报1978.3期孙悟空形象剖析 邢治平 开封师院学报1978.3期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 李洪甫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8.3期(群众论丛1980.1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赵星景 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开封师院)1978.3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析 霍旭东 甘肃师大学报 1978.3期孙悟空形象的阶级属性 简茂森 安徽师大学报1978. 4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埝任 四川师院学报 1978.4期孙悟空形象谈略 郝世峰 南开大学学报1978. 4-5期孙悟空与印度史诗 顾子欣 人民日报1978.11.13试论《西游记》的思想政治倾向 朱式平 山东师院学报 1978.6期论孙悟空 刘烈茂 中山大学学报1978.6期浙江发现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人民日报1979.2.6十年沉碑重放光彩——长兴县展出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黄福根、谢文柏 光明日报1979.3.21吴承恩书写的扇面 章里 文物1979.3期。从孙悟空看《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苗壮 辽宁师院学报 1979.1期孙悟空形象与《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殷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文学) 1集 1979. 1追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行考察报告 苏兴吉林师大学报1979.1期采拓吴承恩书写的碑文散记 高子 书法 1979.4期评《西游记》 徐应佩、周溶泉 书评 1979.4期无支祈传说考 叶德均 戏曲小说丛考 中华书局 1979.5西游记研究的资料 同上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罗东升 华南师院学报 197 9.2期孙悟空形象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严云受 安徽师大学报 1979.2期浅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陈宏遂 教学与进修(南京师院镇江分院) 1979.2期长兴县所藏赵孟、吴承恩书写的碑刻 黄福根、谢文柏 文物1979.5期论吴承恩的思想 朱彤 学习与探索1979.2期悟空可能不姓孙 蒋星煜 随笔1979.1集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 刘毓忱、杨志杰 南开大学学报 1979.4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王志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1979.8期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西游记》部分) 袁珂 文艺论丛 1979. 7辑《罗摩衍那》浅论 季羡林 外国文学评论1辑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追访吴承恩的踪迹 苏兴 随笔 1979.3集《西游记》里的花果山 李洪甫 新华日报1979.12.5吴承恩及所写碑文 夏星南 新华日报1979.12.5吴承恩《西游记》典型人物论 苏兴 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吉林师大社会科学丛书2辑) 吉林师大学报编辑部 1979.12《西游记》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胡光舟 江汉论坛 1980.1期也谈《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罗东升同志商榷 朱继琢 华南师院学报 1980.1期谈谈《西游记》注释中的问题 娄书武、于蕴生 淮阴师专学报1980.1期“大闹天宫”新探 罗宪敏 郴州师专学报1980.1期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 陈澉 求是学刊1980.2期吴承恩在长兴县书写的两块碑文 夏星 南吉林师大学报 1980. 2期从唐玄奘和孙悟空的籍贯问题看淮海民间传说对《西游记》的影响 张传藻、颜景常 淮阴师专学报 1980• 2期孙悟空的故乡 夏振亚 文汇报1980•6.28试论《西游记》前七回的思想倾向 陈澉 北方论丛 1980.3期国内发现明刊李卓吾评《西游记》 蓼南 文学遗产 1980.2期《西游记》琐谈 苏兴 文学遗产 1980•3期《西游记》外文译本概述 王丽娜 文献辑从儿童喜欢模仿孙悟空想起的 任大星 东海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吴承恩《西游记》部分) 聂石樵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6漫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手法 蒋松源 语文教学通讯 1981. 1期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简介 古丁 今昔谈1981.2期孙悟空是进口货吗? 孙红芮 广州日报1981•2.22谈《西游记》中的一种对偶句 张成材 青海师院学报 1981.1期孙悟空的血统 蔡国梁 学林漫录2集 中华书局1981.3美的历程(第十章第二节“浪漫洪流”) 李泽厚 文物出版社 1981.3孙悟空与印度猴王的亲缘关系 朱采荻 文文化娱乐 1981.4期吴承恩的一篇佚文——《准安路医学教授古逸先生潘公讳思诚传》 蒋文野、丁乃迟 群众论丛1981.2期儿童文学园地开新花——介绍改写本《西游记》 徐宗才 人民日报 1981.5.26陆西星、吴承恩事迹补考 [澳大利亚]柳存仁 中华文史论丛 1981.2辑中国古典小说讲话(《西游记》部分) 吉林大学中文系编写组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2鲁迅与胡适关于《西游记》的通信及争论 顾农 晋阳学刊 1981. 3期谈谈《西游记》的一些问题 严敦易 文献1981.8辑孙悟空不是印度侨民——与朱采荻同志商榷 向明 文化娱乐1981.8期《西游记》里的神魔问题 高明阁 文学遗产1981.2期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问题 苏兴 北方论丛1981•4期关于孙悟空“国籍”问题的争论和辨析 刘毓忱 作品与争鸣1981.8期浅谈《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佘德余 绍兴师专学报 1981.4期吴承恩 江山 湖南日报1981.9.6论《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 陈澉 文史哲 1981.5期《西游记》的历史背景 刘蕙孙 古典文学论丛2辑 齐鲁书社1981.9《西游记》作者之谜的揭晓 柳和城 书林1981.5期人物安排与故事情节——从“调芭蕉扇”谈故事情节的构成 罗宪敏 名作欣赏1981.5期《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季羡林 文学遗产 1981.3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探源 谭家健 文学遗产 1981.3期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主旨 储大泓 读《中国小说史略》札记(第五章)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0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 赵国华 社会科学战线 1981. 4期中国文学古籍选介(《西游记》部分) 魏凯、阴通三、石林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2说苑珍闻(《西游记》部分) 陈汝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2评《真假美猴王》 冯立三 光明日报1981.12.10喜笑悲歌气傲然——访吴承恩“射阳簃”遗址 秦九凤 文学报1981.12.31吴承恩和《西游记》的创作 刘泽球等 江苏教育(中学版) 1981.12期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故事 姜威等 民间文学1982.2期谈谈《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蓼南 今昔谈1982.2期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刘远达 思想战线1982.1期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刘怀玉 东北师大学报1982.1期读《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苏兴 同上为什么说《西游记》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曹础基、陈新璋、罗东升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答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1人民群众为什么喜爱孙悟空 同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举要(《西游记》部分) 黎宏基编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罗摩衍那》在藏族地区的流行和发展 洛珠加措作 曲将才让译 青海日报1982.2.14线索错综 对比鲜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 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5跋吴承恩书《甲午中秋宿金山寺》诗 徐沁君 扬州师院学报 1982.1期吴承恩与淮安 陈民牛 新华日报1982.3.28猪八戒与孙悟空——谈小说中“灵与肉”的对偶形象 扬江柱 芳草1982.4期阶级分析与道德分析——关于评价古典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标准问题(《西游记》部分) 张春树 社会科学辑刊 1982.2期论《西游记》的神奇性 裴树海 雷州师专学报1982.l期《大唐西域记》的民间文学价值 刘守华 民间文艺集刊2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4一个并不虔诚的佛教徒——谈孙悟空的形象并和刘远达同志商榷 何思玉 想战线1982.3期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 李遵义、刘明 历史知识 1982.3期鲁迅论《西游记》 王永生 天津社会科学1982.3期《西游记》研究 袁珂神话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7吴承恩与水帘洞 李洪甫 文汇报1982. 7.26《西游记》不是“破心中贼”的“政治小说”——云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会讨论综述 曾明 思想战线1982.4期三段法——《西游记》的重要表现手法 潘寿全 学术论坛 1982.4期略谈吴承恩的文艺思想 钟扬 安徽师大学报1982.3期“酌奇而不失其真”——从《西游记》谈到《格列佛游记》 王季深 新民晚报1982.9.13论《西游记》的宗教批判 朱彤 北方论丛1982.5期无支祁哈努曼孙悟空通考 肖兵 文学评论 1982.5期从神魔关系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丁黎 学术月刊 1982.9期也谈《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关系——兼答陈澉同志 赵明政文史哲 1982.5期我对《西游记》的一些看法 傅继俊 文史哲1982.5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 李时人、蔡镜浩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3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写作时代蠡测 刘坚 中国语文 1982.5期也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兼评研究《西游记》的方法刘士昀 思想战线1982.5期关于《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刘远达同志商榷 彭荣生 思想战线1982.5期闲话猪八戒 旷源 山茶 1982. 5期印度文学在中国 季羡林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5《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同上玄奘与《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城记》前言 同上中国小说史(第三编第七章“《西游记》”)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1中国小说史简编(第六章“《西游记》”) 南开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罗摩衍那初探 季羡林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吴承恩和西游记 胡光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梵语文学史(第二编第四章“‘最初的诗’《罗摩衍那》”) 金克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吴承恩年谱 苏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12吴承恩小传 苏兴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8(刘耿大编)《西游记》人物分析 李辰冬 畅流 6卷10期 1953台北《西游记》与明代社会 李辰冬 畅流6卷11期1953评《西游记》 高小阳、顾阳 文学月刊3卷8期1955台北评《西游记》 高小阳 文学月刊3卷9、10. 11期 1955《西游记》图谱 广智书局1956香港《西游记》本事考 罗锦堂 学粹2卷3期1960台北谈《西游》寓意 谢云飞 文海 3期 1963台北说《西游》 赵聪 文学世界43期1964香港中国四大小说之研究 赵聪 友联书店 1964香港《西游记》的明刻本——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之一 柳存仁 新亚学报5-2 1963香港《西游记》祖本考的再商榷 杜德桥 新亚学报6-2 1964陆西星之参同契测疏 清华学报 新7卷1期1968台北中国的水神传说和《西游记》 陈炳良 国语日报 1971.12.25明清小说研究论文集续编 香港 中国语文学社 1970《西游记》研究 夏志清、夏志安 现代文学 4 5期 1971.12我国俗文学与印度文学之关系 卢元骏 书目季刊7卷 2期1972 台北英雄诗——《西游记》的另一个观察 余国藩 中国时报 1973.12. 13、14 台北《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萨孟武 三民书局1974台北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 台静农 东方文化12卷1期 1976香港中国古典小说论集 林以亮等 幼狮文化公司1975台北《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 傅述先 竹轩时语 水芙蓉出版公司 1976 台北印度的两大史诗 糜文开 香港商务印书馆 1961《罗摩衍那史诗》与我国小说《西游记》 糜文开 印度文化十八篇 台北东大 1977《西游记》的象征世界 黄庆萱 幼狮月刊46卷3期 1977 台北陆西星传 和风堂读书记 香港龙门书店 1977论沙僧 张静仁 中外文学 9卷 1期 1980 台北《西游记》韵文部分的修辞手法 苏其康 新亚学术集刊 1期 1978 台北笑谈《西游记》 姚永萼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1980《西游记》中若干情节本源的探讨——读慈恩传记 曹仕邦 中国学人 1期 1970(幼狮月刊 41卷 3期1975)罗摩衍那在中国(Rāmāyana in Chna) 罗怙•毗罗(Dr.Rashu Vira)、山本(Dr.Chikyo yam amoto) 1938、1955同源的传说(The KaPPa Legend)石田英一郎 民间文学研究(Fo1klore Studies) No.9 1950真实的三藏及其它(The Real Tripitaka and other Pieces) 阿瑟•韦理( Arthur Waley)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 伦敦艾伦与昂温出版社 1952远东猿猴传奇(Far Eastern Monkey Lore)卡萨尔(U.A.Casal)日本纪念文集(Monumenta Nipponica) No. 12 1956评路易•艾维诺尔的法译本《西游记》德米耶维勒(P.Demi..ville)通报(Toung Pao)XIV13-5荷兰中国小说(The chinese Novd)福伊尔沃克尔(Fener-Werker,yi-tse Met)东方古典文学探研( Approaches to the Oriental Classics)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9中国神话(CBinese Mythology)吴益泰(Du-I-Tai)拉鲁斯神学百科全书 纽约普罗米修斯出版社 伦敦巴奇沃思出版社 1959中国文学的历史导论(Chinese Aiterature: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陈绶颐(Chen Shou-yi)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61佛教道教影响中国小说考(Buddhist nd Taoist Influences on Chinese Novels)柳存仁(Liu Ts’un--yan)威斯巴登奥托•哈拉索维茨(Wiesbaden,Otto Harrassouwitz)出版社1962西游记的原型(The Prototypes of Monkey)柳存仁(Liu Ts’un-yan)通报(Toung Pao) 51:1 1964荷兰关干猴与奥德赛的比较解说(Notes for a Comparison of the Odyssey and Monkey) 哈里特•戴伊(Harriet Dye)东西万文学(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8:1 1964吴承恩评传(Wu Ch’eng-en:His Life and Career)柳存仁 莱顿E.J.布里尔出版社 1967两部明代小说的新透视:西游记和西游补(New Perspecfi-ves on two Ming Novels:Hsi-yu Chi and Hsi-yu Pn) 温玲(Wenlin)中国仁道之研究美国麦迪逊出版社 密尔沃基出版社 英国伦敦出版社 1968中国古典小说评介(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A Critical Introduction) 夏志清(Hsia Chih-is’iug) 纽约、伦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68中国小说研究论著目录(Chinese Fiction:A Bibliography of Books and Artic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李田意(Li Tien-yi) 纽黑文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 1968(126-132页有评介《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 16世纪中国小说前史之研究(The Hsi-yu Chi A Study of Antecendent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Chinese NoveL) 杜德桥(Glen Dubridge) 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70 1979对此书的评介文章,有以下各篇:①夏志清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XXX,4②王安布罗西奥《Wang Ambrosio》西班牙东方学会会报(Boletin de la Asociacion Espano la de OdeientaliSt8S)Vll③安德烈•莱维(Andr在Levy)通报(Toung Pao,Leiden)LVll 5④多尔比(W.Dolby) 亚洲要闻(Asia Major) 伦敦⑤肯尼思•佩(Kenneth Pai) 美国东方学会会志(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sl Society)XCll 2巴尔的摩⑥杨•温斯顿(Yang Winston L.Y.杨联升) 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安阿伯⑦赫罗纳莫瓦--诺沃特纳(z.Heronamova-Novotna)东方学会录(Archiv Orienta1ni)XLI 4 布拉格罗摩衍那——印度与亚洲历史联系和文化传播的媒介(Romayana-An Instrument of Historical Cantact and Cultural India and Asia)德塞•N•桑托西(Santosh N. Desai)亚洲研究杂志(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0:1 1970评阿瑟•韦理(Arthur Waley)译《猴》(Monkey) 利昂内罗•兰西奥蒂(Lione11o Lanciotti)东西方杂志(East & West)XXlll 3-4吴承恩:生平与经历(Wu Ch’eng-en:His Life and Career)和风堂读书记(Selected Papers ftom the Hall of Harmonious Wind)香港龙门书店 1977《西游记》成书的新研究(A New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Hsi-yu Chi)东方文化学院学报(Acta Asia: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astern Culture )32 1977 东京评波兰塔杜什•兹比科斯基《西游记》译本《猴子造反》拉勃卡——科切罗瓦东方学评论( Przeglad Orienta-listyczny)4《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寓言(Allegory in Hsi-yu Chi and Hung-Lon Meng) 蒲安迪(A.H.Plaks) 中国叙事体文学评论集(Chinese Narrative: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1977有关“探索”的神话和喜剧——从唐•吉诃德和哈克贝里•费恩看《西游记》( Mythic and Comic Aspects of the Quest:Hsi-yu Chi as seen through Don Quixote and Huckleberry Finn) 新加坡大学出版社1977于国藩英译本《西游记》书评:①波拉德(D.E.Pollard)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ontal and African StndinS,LOndon)XLI,3 1978 伦敦③王靖宇(Wang,John C.Y.) 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Ann Arbor)XXXVⅡ,4 1978中国《譬喻经》中的罗摩故事( La Legende de Rama dans sun Auvdana Chinois)西特莱•勒维(Sytlain Lervui)中国小说的改编技巧——谈《西游记》第九章 阿尔萨斯•严 中国文学一卷2期 1979大家一起来来来:既然是要研究,就要尽可能地多一点。

荒原行走的回答太繁琐。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吴承恩年谱》、《交游考》、《论著杂事考》)( 刘修业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8.5 ), 《<西游记>: 16世纪中国小说前史之研究(The Hsi-yu Chi A Study of Antecendent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Chinese NoveL)》 (杜德桥(Glen Dubridge) 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70) 《印度文学在中国》( 季羡林) 这几本不错。

  • 索引序列
  • 关于西游记论文的文献
  • 关于西游记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西游记的毕业论文
  • 关于西游记主题的论文
  • 西游记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