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分析 [摘 要] 在设计供应商选择的分析指标体系时,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而要结合供应链的需要,对主要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因素集合,应用恰当的选择方法,才能形成供应链的有效竞争优势。 [关键词] 供应商 选择 因素 在供应链的重组与优化中,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采购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形成并保持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就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起点,也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确定决定了选择的结果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非常多。把哪一些因素纳入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供应商的最终选择结果,也决定着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否能长期稳固,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不断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最近的“铬胶囊”事件中,个别制药企业之所以会采用铬超标胶囊的重要原因实质上就是这些企业将价格这一因素当成了供应商选择的主因,而忽视了胶囊的质量因素。 因此,在设计一个分析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或将这些因素在供应商分析中设定过高的权重,否则很容易在最终的结果上产生一些企业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过去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奶制品企业将蛋白质含量作为收奶的决定性指标诱导而成的。企业在设定指标体系前,应先充分分析清楚哪些因素是在企业供应商选择时必须考虑的,这些因素的权重各为多少,优先集如何构成。 二、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常见因素 现今,企业处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需要被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将哪些因素纳入供应商选择分析是由企业本身的整体目标决定的。一般,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析时,主要会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供应商的价格和成本 单从采购的角度看,企业期望供应商能提供一个对企业来说有竞争力的价格,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市场上的最低价。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会对供应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并且这一因素会向下游传导,影响下游企业的成本,对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构成影响。因此,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通过共同的努力,从整个供应过程的时间、数量、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综合确定一个能保证交易双方互赢的价格是企业所期待的。特别是,在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后,通过供应链整体的调整,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共同协作,提高成本的控制水平,实现价格的下降。 2、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这是供应商选择中应放在首位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涉及产品的成份、设计、特性、技术规格、使用寿命、可维护性、耐用性等。供应商必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所供应的产品能长期稳定地达到企业的要求。在供应链中,质量应该是一个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核心企业不能只是对供应商简单的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应与供应商协同合作,帮助供应商克服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奶制品企业在发现奶源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时,不应是简单的拒收,而帮助奶农采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和进行资金的扶持,促使奶农形成生产优质奶源的能力。反过来,供应商也应积极配合企业生产的不断变化,具备产品升级的能力,形成具有柔性的供应体系。 3、供应商的可靠性 持续、按时的配送才能保证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不出现短缺,生产不出现中断。对这一指标,主要从供应商商誉的高低、经营的稳定性以及财务状况的良好等方面来考核,硬性的量化指标则涉及配送和货物性能的历史记录,一般以交货的准确率来体现。 4、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 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其生产设备的状态、技术团队的潜力、管理体系的健全度和有效性等。这些方面决定了供应商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确保供应商能按供应链进化的要求与企业共同进步,不断适应企业新需求的重因素。这样的供应商不仅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5、供应商的地理位置 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到企业间的距离和企业的库存量成正相关。当供应商距离近时,有利于及时配送、按时交货、履行加急订单、缩短采购周期、加快存货周转、减少运输成本。但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有时很难在较小的区域内找到满意的供应商,这就需要企业在距离与其他因素之间进行综合的权衡。 6、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 现今企业面对着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市场环境,必须能以最快的速度,至少是不慢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对下游需求及时做出响应。这种响应不是单个企业的响应,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对下游传递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这也对供应商的管理、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除以上提到的六个常见因素外,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设置其他一些因素,如售后服务、交货的提前期等。 三、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企业从自身经营目标出发,除了会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考虑因素外,还会在具体的因素上进行细化,构成独特的供应商分析因素集合,按照企业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在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中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和序化。 1、因素分类 一般在处理因素集合时,先要确定各个因素是定量性质的还是定性性质的,定量性质的因素容易采用模型处理,而定性性质的因素较难把握,在数据处理中也不便。目前对供应商选择的数据处理模式较多,如传统的直观选择法、招标法、采购成本法等,后来又提出了的层次分析法,包括应用多层次灰熵优选模型、QFD方法——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Kano模型等。在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个案时,由于其多目标组合不同,结合定量与定性因素的集合构成情况,所适用的算法也不尽相同。 2、因素序化 将各因素按定量和定性分类后,还需确定各因素的内在关联,不同要素组合的对比,确定最佳要素组合,以及在供应商选择分析中的优先级和权重。在此也可以对定性因素进行处理,将其量化,如不能量化也可采用决策树算法、模糊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进行建模处理。 一般来说,尽量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较为容易为企业接受,这样可以防止选择过程中出现过于主观、片面和模糊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郑玛丽,高丽丽,孙西超. 多目标决策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31-32. [2]欧阳华. 供应链下的供应商选择管理[J]. 科技资讯,2012(2):170-171. 作者简介: 许迅安,男,197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管理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 看了“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理论和应用研究的 热点 ,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研究更是成为影响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探析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引用,而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大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章 阐述了供应链下的供应商管理,分析了供应商选择的 方法 ,并提出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 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往往将有限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面,而将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交由供应商处理。选择正确的供应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可以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因此,供应商选择无论是从满足顾客需求方面,还是维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管理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提出了高产品质量、高水平服务、短交货期以及低成本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企业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供应链管理是迎接这种挑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传统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不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更强调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张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他们之间追求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其供应商选择也不单单考虑价格因素,供应商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也是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供应商选择的方法
1.定性选择法
定性选择主要通过招标、直观判断及协商选择来进行。招标法是指各招标人根据企业提出的招标条件进行竞标,从而由企业比较各招标条件并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招标法有公开招标与指定竞级招标两种形式。直观判断法是通过对采购人员的询问,结合对供应商的调查来评价、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协商选择法则是先确定几个供应条件比较好的供应商,然后分别同他们进行协商,找出并确定最佳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2.定量选择法
定量选择发主要包括采购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采购成本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各供应商的售价、采购费用及运输费用等各项成本支出,从而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是先将采购流程分解成作业,通过对各项作业的分析,找出各个作业活动的成本,从而确定最优的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方法
常见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法主要有神经网络算法,层次分析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网络神经算法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综合选择评价模型,从而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算法复杂,不易掌握,且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层次分析法是将思维过程层次化,然后将各层两两比较比较并检验,从而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实际是线性规模模型的一种应用,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
三、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1.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
市场调研与分析主要对客户市场与采购市场的调研。当前的顾客需求是一种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是其主要特征,因此,企业首先要通过客户市场的调研来确定企业自身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采购市场的调研,找出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确定是否有简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从而确认供应商选择的必要性。
2.确定供应商选择的目标
供应商的合理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但在不同情况下其选择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实质性的、实际的目标。在大多数情况,降低采购成本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目标。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优质的服务,优质的产品质量以及快速的交货期也有可能成为供应商选择的目标。总之,确立供应商选择目标是选择供应商的依据。
3.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评价指标提示是选择供应商的具体标准与依据,是供应商选择的关键。根据供应商选择目标的不同,以及具体的市场环境的不同,其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情况下,产品价格、供应能力及质量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指标。产品价格并不意味着是最低的价格,二是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在综合考虑供货时间、数量、质量及售后服务的基础上确定的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供应能力是指供应商是否能够保证供应所需数量的产品。产品质量则以适中为宜,过高的质量要求更高的价格,而高低的质量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4.成立供应商选择评估小组
供应商选择涉及到企业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财务、物流等部门。因此,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事,而是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讨论、共同决定的事,是一个集体决策。
5.确定候选供应商
在 市场调查 的基础上,分析潜在供应商是确定候选供应商的主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从现有的供应商中进行筛选,通过对采购人员的询问,从商业网站、行业杂志等媒介上筛选供应商也是确定候选供应商的重要途径。
6.综合评分并确定合格的供应商
不同的供应商在不同的供应条件方面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供应商选择上,一定要综合考虑。评估小组应根据指标体系给出综合得分以此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并将评审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首先进行小批量的试用试销,合格后批准成为合作的供应商。
四、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已得到了广泛的引用。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供应商的选择在其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上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因此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晚上供应商评价方法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文献
[1]刘斌.利用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1.
[2]王兵,徐小斌,郑洪贴.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J].商业研究,2002.
[3]仲维清,侯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4]丁传勇,张星臣.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J].现代物流,2007.
影响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实践与应用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企业的运营生产需要物资的及时保障和供应,如何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改进售后服务,迅速有效地对物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保障生产,促进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对合格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统一集中采购,特别是在大型设备和大宗材料的招标采购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供应商,有较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因素;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25-02
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需要高效快捷,有效节点效率的提高是决定企业利润和实现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作为重要节点之一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科学管理供应链的重中之重则是对物资供应厂家的选择与管理。针对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纷纷采取物资统一集中采购模式的趋势,结合工作中的不断实践与运用,下面就如何更好地选择供应商进行探讨。
一、科学选择供应商对企业安全和高效生产的重要性
从整个供应链来讲,科学选择供应商,对整个物资采购工作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首先,从专业采购角度分析,现在企业的规模采购基本上都采取竞争性采购,尽管竞争性采购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争取到更多订单,有的往往会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特别是对某些无法在使用前验证其性能的产品,从而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进而会影响到终端产品的质量,甚至会导致安全灾害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效益和利益。其次,从成本角度考虑,供应商的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采购成本构成的一部分,而供应商成本的增加,势必最终将附加的成本转移到下一环节中去。再者,从生产质量的角度看,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是下一环节 安全生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再生产的基础,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是下一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所以,加强对供应商选择的管理,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使供应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提高产品质量、合理降低成本的竞争状态,对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
2.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对计划需求反应的敏捷性。零库存管理、JIT(准时化采购)等采购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更逐步渗透到物流领域和管理领域。在采购方面,企业在希望越来越短的交货期的同时,也更看重供应商的快速满足计划需求的敏捷能力,为提高敏捷性,必须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供应商专注于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的利用其节点竞争优势,满足并适应计划需求。因此,只有加强供应商的选择管理,与各供应商建立相宜的合作关系,才能提高供应商对计划需求反应的敏捷性,最终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
3.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有助于构筑企业竞争力。在当前采购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而对供应商实施有效地选择并科学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降低采购费用,改善计划实现率,从而缩短采购周期,使采购富有灵活性,进而对企业物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缓解采购供应的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想打破传统的原有的采购观念、管理体制和旧的运行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质量、提升采购物资售后服务水平,就必须要认识到供应商选择管理在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就必须要对原有的采购管理体制进行设计和再造。
二、选择合格供应商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1.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资质要求。国家对各类物资生产都有严格规范的执行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矿用物资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实施物资采购过程中,要确保每件矿井所用物资都要达到质量标准和证件要求,这既是专业化煤炭物资采购公司供应的出发点,也是对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如所采购物资的煤矿安全标志、国家的强制3C认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TS认证)、防爆合格证、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印证以及各类检验合格 报告 等相关资质和证书都应按照国家规定一一具有。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没有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标准取得相应资质,则采购部门不准采购、仓库不准验收、使用单位一律不得领取和使用。对提供虚假资质的供应商应针对其欺诈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列入供应商管理黑名单,永远不发生业务往来,给企业生产造成损失和带来安全隐患的依法追究责任。
2.满足生产使用的质量要求。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质量的选择应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而定,并不是质量最好的就是最适用的。经济状况一般的企业在选择物资时有时是不会选择国内质量最好、价格最高的产品的,而是要根据本单位设备材料消耗定额等综合因素来量体选择,也就是要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适合本单位质量要求的产品,通过选择不同档次产品,以期达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煤矿来讲,一般要求矿用产品质量经久耐用,尤其井下设备和配件要尽量减少维修更换次数和增加使用寿命,才能保证矿井效益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因此质量也是选择供应商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3.公平合理的采购供应价格。虽然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价格是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美价廉的商品是企业采购时最想获取的,所以,价格的高低仍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针对价格除了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议标等形式,还应对供应商制定严格的约束 措施 ,比如,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应专款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价格必须确保在同一区域或者是全国范围内同一品质产品的最低供应价格,如果供应商违反这一承诺,应对其诚信度和欺性付出代价,为此应约定一定比例的违约赔偿金。这是采供双方建立相互监督信任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4.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在选择供应商时,服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大型设备的选型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供应商提供前期的咨询和可行性论证以及综合效益的评估等服务;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一旦掘进工作面和采区现场发生变化,就不可避免的要退换产品或延期交货,供应商就需要理解并配合现场生产作业的调整;在设备的安装验收过程中,供应商应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在设备的售后使用过程中,为防止出现运转故障,还需要供应商提供快捷的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以尽快恢复生产;而重要设备和大宗材料使用后的定期产品回访也应纳入售后增值服务的范畴。类似上述的一些服务,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特别是招标采购过程中应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定。
5.存货代储的后续保障。如果供应商的存货政策可以实现代销代储,即供应商在使用单位的自有仓库内提供一定数量的常用设备和配件库存,由使用单位代为管理,方便生产的随时领用和节约采购时间,月末再根据实际消耗数量与供应商据实结算,这样既可以有助于设备使用过程中突发故障的及时解决,又可以节约采购成本,确保矿井的24小时连续安全运转。同时,供应商根据消耗数量随时补充库存和远程管理库存的经营模式也是供应商现代销售模式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对供应商来讲又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与使用单位建立长久良好合作关系的有效基础和手段。
6.供应商的专业化研发和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时还应重点关注其生产规模和经营实力,包括注册资本、销售业绩、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反映供应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指标,要有专业的产品研发队伍,确保技术方面在同行业内的先进性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服务保证体系等。
总之,在现代采购业务过程中,正确选择供应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愈来愈重要,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筹码,规范科学有序的供应商选择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仅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的采购资金,还能提高采购效率,实现各方共赢和长久的合作关系。我们深信,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供应商选择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企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推荐:
1.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5. 浅谈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6.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7. 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论文
8. 浅谈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题目: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1.课题的研究内容;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3.预期达到的目标。) 1.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国内外最近几年采用的几种较为简单实用的选择供应商的模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供应商评价模型。我们认为,这一模型的建立应当采用的原理是供应链管理原理和生产运作模式,依此为基础来研究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开发内容涉及到对国内外供应商选择模型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对供应商的评价准则进行讨论。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制造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经典问题,随着制造方式的变化,该问题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从评价方法上看,供应商选择决策问题是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在多个供应商竞争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情况下,势必有一些供应商入选,而另外一些供应商被淘汰。造成入选或者淘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评价供应商选用的评价准则。评价供应商选用的评价准则视采购者对供应商的要求而定。因此本文立足于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来建立一套能指导大多数企业用以评价供应商的准则。 第二,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先进有效的选择供应商的方法。如DEA数据包络分析法,ABC成本分析法、AHP和LP模型、TOPSIS模型等。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考察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运行机理和所依据的经济学、决策论和数理等方面的理论。 第三,本文将结合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建立当前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实用的模型,并结合具体企业对模型进行检验。 附:本文大致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供应链条件下供应商选择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准则 第三节 目前的研究现状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国内外采用的供应商的选择方法 第三章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一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设置原则 第二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结构 第三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内涵 第四章 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及相关方法 第一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 第二节 几种最新模型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本文运用的相关方法介绍 第五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企业背景介绍 第二节 用TOPSIS模型对供应商进行综合排序 第三节 用ABC作业成本法对供应商进行优选 第四节 用ABC作业成本法对采购成本的改进 第五节 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 (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本文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对比研究和理论研究中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几种供应商的选择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并针对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实际运作情况,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和改进;实证研究中主要是通过数学建模来探讨供应商的选择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同时利用实证结果来提出对供应商的多目标选择问题和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建议。 (2)技术路线 本文拟实施的技术路线如下:
(3)研究难点 在复杂多变、动态的供应链环境下,怎样才能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难点,比如,在使用TOPSIS模型时,对哪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对供应商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核心企业选出具有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在运用成本分析法时,要将供应商的各个指标都精确地转化为成本也具有难度。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摘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普及,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企业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维系其环节完整、有效的内在因素仍然是质量问题,质量存在于这个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和维系供应关系的基本要素。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供应商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日渐普及使人们认识到:单个制造企业已不可能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而在市场上保持更多的份额,只有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市场竞争的形成已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说,谁拥有那些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通常把这种从供应商到制造企业之间的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网链构成及运作模式称供应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简称SM)。它强调的是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与最杰出上游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部分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业务重构,做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专业、更擅长的核心业务上,最终目标是系统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实现“双赢”。基于以上思想,需构建一种新的供应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核心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它形成于扩展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技术环境下,形成于企业应对不断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压力下,形成于供应双方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的一致认识上。因此,对供应商的选择也不再仅仅限于传统供应关系中所考虑的价格、物流两方面,而是更注重于选择能够提供优质产品、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数据与信息集成化水平、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也需要双方首先要改变观念,消除互相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沟通上的误解,这对于建立合作模式及以后相互接触、沟通、磨合至关重要。1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新的合作关系也意味着需重新修订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相互尊敬和合作。------订立合同之前,先有所了解。------一致同意的估价方法。------一致同意的处理争议事项的办法。------相互交换重要情报。------充分执行有关职能,如库存的控制。------供应商负责交付优质的产品,并供给附带资料。------要把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根据上述原则,许多企业基于TQM的管理思想,提出其SQM的基本目标。如西门子公司要求“供应商必须通过ISO900X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并达到西门子的质量标准及世界级质量标准,尽量降低失误率,并与西门子签订严格的质量保证协议”。为达到这一目标,西门子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做法,如:①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能促使其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契约关系;②与供应商之间共享物料质量信息数据,共担风险、共同决策;③使供应商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及创新过程中,从质量源头做起;④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高标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合作的、跨企业的团队型的虚拟组织。综合分析,SQM最理想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外购件不需要经过收货检验或矫正手续就直接可以投入到生产中”。这对于一般由几十、几百个零部件组成的产品来说,达到零缺陷的物料品质目标似乎过于奢望。然而朝这一目标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正是SQM所强调的、坚持的核心思想。对供应商品质推动的不断提升、不断改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和深化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过程,促进双方产品品质水平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总成本的下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和供应商进行全面、深层合作,共同行动,进行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改善活动。2确立一个合适的SQM的工作流程改善SQM首先要修订工作流程,评审、筛选合格供应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同供应商的磨合,当双方确定供应关系签订合同后,以后的大部分工作是围绕质量展开的,对物料质量的关注重点在于供应商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购方质量控制的大多数精力将转向对供应商的监督,把供应商生产过程看作企业质量体系中的一部分加以控制,不仅要了解供应商的过去和现在,更要准确把握它的未来,“将质量问题永远消灭在别人的工厂里”,保证物料质量的长期稳定。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采购方“STS”(免检入库)的比例,直至所有物料能够免检直接上线。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处理技术,对一些工作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详见表1,从表1看到,从最初供应商的调查、评审到样品的货源鉴定;从大批量一次供货到小批量翻滚订货;从批批检查到免检入库,每一步都有供应商的积极参与。采购方质量控制的重点转向针对性供应监督工作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和信息共享,保证采购、生产、设计等部门以及供应商的决策能得到及时、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3进行跨文化的沟通,确定双方责任面对众多的供应商,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价值观、心态和行动等方面都不十分一致,甚至出现与供应商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抵触、冲突。因此,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对于消除与供应商之间沟通误解、关系僵化甚至沟通无效等十分必要,也可促进合作关系的融合深化,提高合作效率,有利于在明确双方责任后能得到有效执行。不可否认,供需双方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坚持是合作关系有效进行的关键,由于他们对“双赢”合作模式的战略意义比较认同、合作观念及意愿趋于一致,所以沟通不难。通过对物料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相当部分的质量问题产生于双方企业的中、下层工作人员,影响供应链运行的效率和最终效果,因此,除了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还需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办法。找双方企业文化中的共同点:在实际的运作发现:随着质量认证、质量标准的普及,质量文化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有着很大的共性,如果以此为契机,提供和塑造一种适宜的文化环境,使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得到很好发展,又不与制造企业质量文化相抵触,使质量文化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员工价值观和信念的确立和校整而使新的质量合作意识得到发展和巩固,比如:认可接受并积极协助制造商的定期和不定期审核,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加以改正,而不是觉得已方没必要或因成本大而推诿,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影响新的供应管理的有效性。没有这些价值观和信念,没有自律的、习惯性的质量合作意识,供应双方在新的协作运作中将很难有效展开。进行跨文化的质量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培养双方长期合作关系。培训的内容有客户公司介绍、产品介绍、产品质量特性、质量要求、供应商管理的流程、质量管理的程序、检验的技术标准、工程改进的处理以及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等等。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供应商品质主管、检验员、设计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制造商派人与供应商一线人员进行接触,使他们了解客户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了解所生产的零部件哪些质量特性是影响产品的关键以及那些质量要求为什么重要,减少信息传递中的信息扭曲、删减,减少双方由于标准要求的不同而产生冲突,减少供应商员工对客户的经营理念和做法的误解,维持与供应商稳定的人际关系,促进企业间信息的畅通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加强团队协作。只有双方在协调观念趋于一致、认可对方的企业目标时,才会对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也就是说,必须使供应商感觉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战略合作能得到好处。详见表2。4联合执行的质量计划要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质量提高,前提就是让供应商清楚的了解采购方的质量目标、质量水平、质量管理程序等等,因此,编制一套外购件质量计划就非常必要,使供应商清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做什么?调动供应商的主动性。详见表3。5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质量管理运作过程提供自动化工具和手段,实现质量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对原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质量数据与信息的自动化、实时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质量信息共享,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质量数据。大体上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计算机对产品的检验、审核的质量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其目的是减少工作人员的繁重的但不是增值的工作,提高效率。②以质量信息化为契机,健全与优化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运行机制,以加强质量信息监管为手段,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促进与供应商之间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的接轨,为企业供应商管理模式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③由于质量管理的非结构化,既有定量管理,又有定性管理;既有程序性工作,又有非程序性工作,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系统来涵盖所有的质量工作,故大多信息化主要来解决程序性的质量管理问题。常见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以及对话系统构成,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外购件的加工、运输、检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同时,也通过网络与供应商进行交互式质量控制、信息沟通,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畅通,有利保证了供应商管理的有效执行。6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推动、不断提高的过程“质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同样,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推动、不断提升的过程。为此,要在日常的SQM中进行以下工作:①定期考核评价,综合各项指标对供应商业绩进行加权打分,进行优胜劣汰,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优化供应商网络。②树立标杆供应商,以其业绩指标作为高一级目标,通过向各供应商介绍最佳供应商的做法和经验,使其寻找差距,组织整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③建立联合的工作小组解决在供应过程和流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协助和指导,如采购方利用其丰富的信息和技术经验,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成本,达到企业柔性生产的标准;供应商凭借其专业技术水平,参与采购方的产品设计工作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协助进行零配件的创新等。④供应双方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和质量控制等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⑤要有必要的措施来监控实施状态,并且快速反馈各种信息,以此判断计划的执行情况,若有必要可及时调整战略,适应变化。⑥对供应商的激励,如对优秀的供应商给与一定的价格折扣、更多订单、商誉激励等,提高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综上所述,在新的供应环境下,保持与供应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倡一种“双赢”的机制,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物料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供应商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保证制造企业准时化生产,提高产品生产周期,最终赢得市场份额。参考文献:[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2]童利中,张优德,“供应商的竞争和发展策略”[J],《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3]宋立荣,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5月.[4]伍华、吴晓波,“外协创新运行模式”[J],《企业管理》,2001年第3期.[5]供应链管理,[EB/OL],http://,2007-09-21.[6]陶晓红,“供应商联盟:你们的成功既是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成功既是你们的成功”[J],《价值工程》,2000年第3期;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理论和应用研究的 热点 ,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研究更是成为影响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探析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引用,而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大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章 阐述了供应链下的供应商管理,分析了供应商选择的 方法 ,并提出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 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往往将有限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面,而将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交由供应商处理。选择正确的供应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可以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因此,供应商选择无论是从满足顾客需求方面,还是维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管理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提出了高产品质量、高水平服务、短交货期以及低成本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企业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供应链管理是迎接这种挑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传统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不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更强调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张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他们之间追求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其供应商选择也不单单考虑价格因素,供应商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也是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供应商选择的方法
1.定性选择法
定性选择主要通过招标、直观判断及协商选择来进行。招标法是指各招标人根据企业提出的招标条件进行竞标,从而由企业比较各招标条件并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招标法有公开招标与指定竞级招标两种形式。直观判断法是通过对采购人员的询问,结合对供应商的调查来评价、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协商选择法则是先确定几个供应条件比较好的供应商,然后分别同他们进行协商,找出并确定最佳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2.定量选择法
定量选择发主要包括采购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采购成本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各供应商的售价、采购费用及运输费用等各项成本支出,从而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是先将采购流程分解成作业,通过对各项作业的分析,找出各个作业活动的成本,从而确定最优的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方法
常见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法主要有神经网络算法,层次分析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网络神经算法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综合选择评价模型,从而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算法复杂,不易掌握,且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层次分析法是将思维过程层次化,然后将各层两两比较比较并检验,从而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实际是线性规模模型的一种应用,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
三、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1.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
市场调研与分析主要对客户市场与采购市场的调研。当前的顾客需求是一种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是其主要特征,因此,企业首先要通过客户市场的调研来确定企业自身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采购市场的调研,找出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确定是否有简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从而确认供应商选择的必要性。
2.确定供应商选择的目标
供应商的合理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但在不同情况下其选择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实质性的、实际的目标。在大多数情况,降低采购成本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目标。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优质的服务,优质的产品质量以及快速的交货期也有可能成为供应商选择的目标。总之,确立供应商选择目标是选择供应商的依据。
3.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评价指标提示是选择供应商的具体标准与依据,是供应商选择的关键。根据供应商选择目标的不同,以及具体的市场环境的不同,其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情况下,产品价格、供应能力及质量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指标。产品价格并不意味着是最低的价格,二是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在综合考虑供货时间、数量、质量及售后服务的基础上确定的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供应能力是指供应商是否能够保证供应所需数量的产品。产品质量则以适中为宜,过高的质量要求更高的价格,而高低的质量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4.成立供应商选择评估小组
供应商选择涉及到企业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财务、物流等部门。因此,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事,而是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讨论、共同决定的事,是一个集体决策。
5.确定候选供应商
在 市场调查 的基础上,分析潜在供应商是确定候选供应商的主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从现有的供应商中进行筛选,通过对采购人员的询问,从商业网站、行业杂志等媒介上筛选供应商也是确定候选供应商的重要途径。
6.综合评分并确定合格的供应商
不同的供应商在不同的供应条件方面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供应商选择上,一定要综合考虑。评估小组应根据指标体系给出综合得分以此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并将评审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首先进行小批量的试用试销,合格后批准成为合作的供应商。
四、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已得到了广泛的引用。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供应商的选择在其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上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因此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晚上供应商评价方法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文献
[1]刘斌.利用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1.
[2]王兵,徐小斌,郑洪贴.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J].商业研究,2002.
[3]仲维清,侯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4]丁传勇,张星臣.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J].现代物流,2007.
影响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实践与应用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企业的运营生产需要物资的及时保障和供应,如何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改进售后服务,迅速有效地对物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保障生产,促进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对合格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统一集中采购,特别是在大型设备和大宗材料的招标采购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供应商,有较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因素;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25-02
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需要高效快捷,有效节点效率的提高是决定企业利润和实现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作为重要节点之一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科学管理供应链的重中之重则是对物资供应厂家的选择与管理。针对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纷纷采取物资统一集中采购模式的趋势,结合工作中的不断实践与运用,下面就如何更好地选择供应商进行探讨。
一、科学选择供应商对企业安全和高效生产的重要性
从整个供应链来讲,科学选择供应商,对整个物资采购工作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首先,从专业采购角度分析,现在企业的规模采购基本上都采取竞争性采购,尽管竞争性采购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争取到更多订单,有的往往会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特别是对某些无法在使用前验证其性能的产品,从而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进而会影响到终端产品的质量,甚至会导致安全灾害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效益和利益。其次,从成本角度考虑,供应商的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采购成本构成的一部分,而供应商成本的增加,势必最终将附加的成本转移到下一环节中去。再者,从生产质量的角度看,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是下一环节 安全生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再生产的基础,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是下一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所以,加强对供应商选择的管理,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使供应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提高产品质量、合理降低成本的竞争状态,对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
2.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对计划需求反应的敏捷性。零库存管理、JIT(准时化采购)等采购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更逐步渗透到物流领域和管理领域。在采购方面,企业在希望越来越短的交货期的同时,也更看重供应商的快速满足计划需求的敏捷能力,为提高敏捷性,必须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供应商专注于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的利用其节点竞争优势,满足并适应计划需求。因此,只有加强供应商的选择管理,与各供应商建立相宜的合作关系,才能提高供应商对计划需求反应的敏捷性,最终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
3.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有助于构筑企业竞争力。在当前采购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而对供应商实施有效地选择并科学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降低采购费用,改善计划实现率,从而缩短采购周期,使采购富有灵活性,进而对企业物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缓解采购供应的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想打破传统的原有的采购观念、管理体制和旧的运行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质量、提升采购物资售后服务水平,就必须要认识到供应商选择管理在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就必须要对原有的采购管理体制进行设计和再造。
二、选择合格供应商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1.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资质要求。国家对各类物资生产都有严格规范的执行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矿用物资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实施物资采购过程中,要确保每件矿井所用物资都要达到质量标准和证件要求,这既是专业化煤炭物资采购公司供应的出发点,也是对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如所采购物资的煤矿安全标志、国家的强制3C认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TS认证)、防爆合格证、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印证以及各类检验合格 报告 等相关资质和证书都应按照国家规定一一具有。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没有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标准取得相应资质,则采购部门不准采购、仓库不准验收、使用单位一律不得领取和使用。对提供虚假资质的供应商应针对其欺诈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列入供应商管理黑名单,永远不发生业务往来,给企业生产造成损失和带来安全隐患的依法追究责任。
2.满足生产使用的质量要求。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质量的选择应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而定,并不是质量最好的就是最适用的。经济状况一般的企业在选择物资时有时是不会选择国内质量最好、价格最高的产品的,而是要根据本单位设备材料消耗定额等综合因素来量体选择,也就是要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适合本单位质量要求的产品,通过选择不同档次产品,以期达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煤矿来讲,一般要求矿用产品质量经久耐用,尤其井下设备和配件要尽量减少维修更换次数和增加使用寿命,才能保证矿井效益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因此质量也是选择供应商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3.公平合理的采购供应价格。虽然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价格是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美价廉的商品是企业采购时最想获取的,所以,价格的高低仍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针对价格除了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议标等形式,还应对供应商制定严格的约束 措施 ,比如,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应专款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价格必须确保在同一区域或者是全国范围内同一品质产品的最低供应价格,如果供应商违反这一承诺,应对其诚信度和欺性付出代价,为此应约定一定比例的违约赔偿金。这是采供双方建立相互监督信任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4.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在选择供应商时,服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大型设备的选型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供应商提供前期的咨询和可行性论证以及综合效益的评估等服务;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一旦掘进工作面和采区现场发生变化,就不可避免的要退换产品或延期交货,供应商就需要理解并配合现场生产作业的调整;在设备的安装验收过程中,供应商应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在设备的售后使用过程中,为防止出现运转故障,还需要供应商提供快捷的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以尽快恢复生产;而重要设备和大宗材料使用后的定期产品回访也应纳入售后增值服务的范畴。类似上述的一些服务,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特别是招标采购过程中应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定。
5.存货代储的后续保障。如果供应商的存货政策可以实现代销代储,即供应商在使用单位的自有仓库内提供一定数量的常用设备和配件库存,由使用单位代为管理,方便生产的随时领用和节约采购时间,月末再根据实际消耗数量与供应商据实结算,这样既可以有助于设备使用过程中突发故障的及时解决,又可以节约采购成本,确保矿井的24小时连续安全运转。同时,供应商根据消耗数量随时补充库存和远程管理库存的经营模式也是供应商现代销售模式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对供应商来讲又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与使用单位建立长久良好合作关系的有效基础和手段。
6.供应商的专业化研发和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时还应重点关注其生产规模和经营实力,包括注册资本、销售业绩、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反映供应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指标,要有专业的产品研发队伍,确保技术方面在同行业内的先进性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服务保证体系等。
总之,在现代采购业务过程中,正确选择供应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愈来愈重要,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筹码,规范科学有序的供应商选择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仅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的采购资金,还能提高采购效率,实现各方共赢和长久的合作关系。我们深信,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供应商选择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企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推荐:
1.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5. 浅谈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6.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7. 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论文
8. 浅谈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 要: 通过阐述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区别,系统介绍了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标准,并为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流;供应链;管理
Abstrac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main difference, the system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of proposed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corporat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rs suggested.
Keywords: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企业物流管理的使命是计划和协调所有活动,以便在达到期望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因此,物流管理必须作为连接市场和供应的基础。从原料管理到最终产品送货,物流深深渗透到企业中。从下图可以说明这点:
从系统的视角出发,物流管理它要求协调物流和信息流以扩充市场,也要求企业跨过供应商直接进行操作。与传统企业所遇到的典型问题相比,现代企业要想达成横向一体化的目标,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定位策略。举例说明,多年来营销和制造在企业中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单独存在。制造重视效率:大规模生产、较少的组织结构变化和产品标准化。而营销重视的则是:由多样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包括服务品质和多样化的产品。最好的状况也只能是两者并存,最坏的状况就是两者的矛盾难以调和。在当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营销被广泛地接受了,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制造和营销活动再各自为政,就无助于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并付诸实施。具体地说,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了新的内涵,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因此,从本质上讲, 物流管理就是一体化的概念,这一概念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审视企业。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后勤学管理。后勤学首先使用在军事方面。二战以后,美国公司为了高效地管理材料采购、储藏、交通和设施地点规划,首先将后勤学引进工业领域。在面临今天全球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重新审核进入和流出的供应渠道,以及相应的操作价值和管理策略。有多方面的原因促使企业投资改进供应链管理。高效管理供应网络是对全球市场的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的前提。
依照传统思想,大多数企业把自身看作一个独立整体,认为必须同其他企业竞争才能生存。这多是受到达尔文“适者生存”概念的影响,然而,如果因竞争反而导致相互间不可预见的合作,那么该理论就不攻自破了?这里因有一个不同的理论,即供应链一体化。
2、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必须认识到供应链的概念不仅是“物流”的简单扩展。物流管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则认为仅仅实现内部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下图说明了一体化是如何逐步达成的`。
第一阶段,各商业职能如制造、采购等彼此间是孤立的,它们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为了优化制造成本,制造部门在长期生产运作上下功夫,不考虑是否增加库存,不关心库存空间的需求状况,更不在意对运作资金的影响。 第二阶段,企业认识到了相关功能间最为基本的一体化要求,如配送和物料管理或采购和实物控制。很自然的,第三阶段就是要建立和执行端到端的计划框架。第四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是第三阶段的进一步扩充。在这一步协调好上游至供应商和下游至消费者的关系。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伴随供应链竞争时代的来临,出现了很多指导管理者的理论。总结起来,就是“4R”——快速响应(Responsiveness)、可靠性(Reliability)、弹性(Resilience)和互相关系(Reliationsships)。
快速响应:在这个要求“及时制”的世界,能以较短的时间窗响应客户需求是企业一项重要能力。为了企业必须以需求推动生产而不是依靠预测进行生产,及应依靠敏捷来进行交易。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的就不只是公司自身,而是整个供应链。
可靠性:提高物流可靠性的要点之一是提高供应链可视性。设法令供应链更开放,使端到端一路清晰可视。
弹性:当今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多变。商业和经济环境既不确定又不连续。结果是,供应链容易中断,商业的连续性受到威胁。以往,供应链的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成本最小化或服务最优,现在则是“弹性”。弹性具有更好应对不确定环境的能力。富有弹性的供应链有许多特征,其中最主要是在它最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互关系:竞争优势可以来自一种双赢的模式,既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相互之间的依存度越高,竞争者就越无法打破它们的链条。
快速响应、可靠性、弹性、互相关系的四个理论为成功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基础。
4、优化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这需要在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都选择最优秀的公司并与之合伙,还需要建立新的商业系统和流程以使得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更为有效。在公司的内部供应链关系被理顺后,被调查的公司将迅速与关键顾客和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建立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的评估体系,对服务与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计划与策略。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将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进行协调、集成。比如在企业内部,采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管理)等强调各部门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并与它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将顾客需求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内部,采用柔性制造系统(FMS),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全部目的在于,保证供应链成本增幅较小的,同时,按客户要求提供服务。以市场制定物流战略,要能够用持久的、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实现“服务完美度”。
只有事先确定好标准,才能有效地控制服务绩效。从根本上讲,服务标准只有一个,就是100%满足客户期望。为此供应商需要清楚、客观地理解客户需求,同时要使客户期望的服务形象化。也就是说,供应商所愿提供、所能提供的服务应与客户期望完全匹配。
由客户指定的标准最为有效。因此需要进行客户调查和竞争性标杆研究,以便设计出每一种市场细分的客户服务标准。某些重要领域必需制定标准:订单周期、库存可得性、订单规模限制、订单便捷性、送货频率、送货可靠性、文档质量、索赔程序、订单完美性、技术支持、订单状态信息。每一项标准都可定量衡量客户需求。不仅如此,它们也都用于与竞争性绩效比较。
5 对未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者的启示
要成为成功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应具备管理技能。下表列举了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所应具备的技能。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代表性的技能,但它也充分说明,在信息系统和变革管理等领域,企业建立正规的教育和培训已经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技能不是仅仅依靠经验和自身慢慢地融会贯通就可以获取的,而必须通过适当的管理教育项目的培训才能牢固掌握。
参考文献
[1]牛鱼龙.现代物流实用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英)马丁.克里斯托福着.何明珂等译.物流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
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题目: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1.课题的研究内容;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3.预期达到的目标。) 1.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国内外最近几年采用的几种较为简单实用的选择供应商的模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供应商评价模型。我们认为,这一模型的建立应当采用的原理是供应链管理原理和生产运作模式,依此为基础来研究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开发内容涉及到对国内外供应商选择模型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对供应商的评价准则进行讨论。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制造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经典问题,随着制造方式的变化,该问题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从评价方法上看,供应商选择决策问题是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在多个供应商竞争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情况下,势必有一些供应商入选,而另外一些供应商被淘汰。造成入选或者淘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评价供应商选用的评价准则。评价供应商选用的评价准则视采购者对供应商的要求而定。因此本文立足于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来建立一套能指导大多数企业用以评价供应商的准则。 第二,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先进有效的选择供应商的方法。如DEA数据包络分析法,ABC成本分析法、AHP和LP模型、TOPSIS模型等。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考察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运行机理和所依据的经济学、决策论和数理等方面的理论。 第三,本文将结合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建立当前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实用的模型,并结合具体企业对模型进行检验。 附:本文大致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供应链条件下供应商选择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准则 第三节 目前的研究现状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国内外采用的供应商的选择方法 第三章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一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设置原则 第二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结构 第三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内涵 第四章 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及相关方法 第一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 第二节 几种最新模型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本文运用的相关方法介绍 第五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企业背景介绍 第二节 用TOPSIS模型对供应商进行综合排序 第三节 用ABC作业成本法对供应商进行优选 第四节 用ABC作业成本法对采购成本的改进 第五节 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 (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本文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对比研究和理论研究中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几种供应商的选择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并针对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实际运作情况,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和改进;实证研究中主要是通过数学建模来探讨供应商的选择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同时利用实证结果来提出对供应商的多目标选择问题和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建议。 (2)技术路线 本文拟实施的技术路线如下:
(3)研究难点 在复杂多变、动态的供应链环境下,怎样才能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难点,比如,在使用TOPSIS模型时,对哪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对供应商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核心企业选出具有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在运用成本分析法时,要将供应商的各个指标都精确地转化为成本也具有难度。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摘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普及,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企业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维系其环节完整、有效的内在因素仍然是质量问题,质量存在于这个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和维系供应关系的基本要素。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供应商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日渐普及使人们认识到:单个制造企业已不可能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而在市场上保持更多的份额,只有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市场竞争的形成已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说,谁拥有那些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通常把这种从供应商到制造企业之间的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网链构成及运作模式称供应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简称SM)。它强调的是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与最杰出上游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部分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业务重构,做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专业、更擅长的核心业务上,最终目标是系统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实现“双赢”。基于以上思想,需构建一种新的供应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核心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它形成于扩展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技术环境下,形成于企业应对不断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压力下,形成于供应双方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的一致认识上。因此,对供应商的选择也不再仅仅限于传统供应关系中所考虑的价格、物流两方面,而是更注重于选择能够提供优质产品、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数据与信息集成化水平、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也需要双方首先要改变观念,消除互相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沟通上的误解,这对于建立合作模式及以后相互接触、沟通、磨合至关重要。1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新的合作关系也意味着需重新修订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相互尊敬和合作。------订立合同之前,先有所了解。------一致同意的估价方法。------一致同意的处理争议事项的办法。------相互交换重要情报。------充分执行有关职能,如库存的控制。------供应商负责交付优质的产品,并供给附带资料。------要把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根据上述原则,许多企业基于TQM的管理思想,提出其SQM的基本目标。如西门子公司要求“供应商必须通过ISO900X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并达到西门子的质量标准及世界级质量标准,尽量降低失误率,并与西门子签订严格的质量保证协议”。为达到这一目标,西门子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做法,如:①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能促使其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契约关系;②与供应商之间共享物料质量信息数据,共担风险、共同决策;③使供应商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及创新过程中,从质量源头做起;④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高标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合作的、跨企业的团队型的虚拟组织。综合分析,SQM最理想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外购件不需要经过收货检验或矫正手续就直接可以投入到生产中”。这对于一般由几十、几百个零部件组成的产品来说,达到零缺陷的物料品质目标似乎过于奢望。然而朝这一目标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正是SQM所强调的、坚持的核心思想。对供应商品质推动的不断提升、不断改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和深化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过程,促进双方产品品质水平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总成本的下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和供应商进行全面、深层合作,共同行动,进行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改善活动。2确立一个合适的SQM的工作流程改善SQM首先要修订工作流程,评审、筛选合格供应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同供应商的磨合,当双方确定供应关系签订合同后,以后的大部分工作是围绕质量展开的,对物料质量的关注重点在于供应商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购方质量控制的大多数精力将转向对供应商的监督,把供应商生产过程看作企业质量体系中的一部分加以控制,不仅要了解供应商的过去和现在,更要准确把握它的未来,“将质量问题永远消灭在别人的工厂里”,保证物料质量的长期稳定。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采购方“STS”(免检入库)的比例,直至所有物料能够免检直接上线。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处理技术,对一些工作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详见表1,从表1看到,从最初供应商的调查、评审到样品的货源鉴定;从大批量一次供货到小批量翻滚订货;从批批检查到免检入库,每一步都有供应商的积极参与。采购方质量控制的重点转向针对性供应监督工作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和信息共享,保证采购、生产、设计等部门以及供应商的决策能得到及时、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3进行跨文化的沟通,确定双方责任面对众多的供应商,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价值观、心态和行动等方面都不十分一致,甚至出现与供应商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抵触、冲突。因此,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对于消除与供应商之间沟通误解、关系僵化甚至沟通无效等十分必要,也可促进合作关系的融合深化,提高合作效率,有利于在明确双方责任后能得到有效执行。不可否认,供需双方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坚持是合作关系有效进行的关键,由于他们对“双赢”合作模式的战略意义比较认同、合作观念及意愿趋于一致,所以沟通不难。通过对物料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相当部分的质量问题产生于双方企业的中、下层工作人员,影响供应链运行的效率和最终效果,因此,除了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还需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办法。找双方企业文化中的共同点:在实际的运作发现:随着质量认证、质量标准的普及,质量文化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有着很大的共性,如果以此为契机,提供和塑造一种适宜的文化环境,使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得到很好发展,又不与制造企业质量文化相抵触,使质量文化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员工价值观和信念的确立和校整而使新的质量合作意识得到发展和巩固,比如:认可接受并积极协助制造商的定期和不定期审核,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加以改正,而不是觉得已方没必要或因成本大而推诿,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影响新的供应管理的有效性。没有这些价值观和信念,没有自律的、习惯性的质量合作意识,供应双方在新的协作运作中将很难有效展开。进行跨文化的质量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培养双方长期合作关系。培训的内容有客户公司介绍、产品介绍、产品质量特性、质量要求、供应商管理的流程、质量管理的程序、检验的技术标准、工程改进的处理以及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等等。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供应商品质主管、检验员、设计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制造商派人与供应商一线人员进行接触,使他们了解客户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了解所生产的零部件哪些质量特性是影响产品的关键以及那些质量要求为什么重要,减少信息传递中的信息扭曲、删减,减少双方由于标准要求的不同而产生冲突,减少供应商员工对客户的经营理念和做法的误解,维持与供应商稳定的人际关系,促进企业间信息的畅通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加强团队协作。只有双方在协调观念趋于一致、认可对方的企业目标时,才会对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也就是说,必须使供应商感觉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战略合作能得到好处。详见表2。4联合执行的质量计划要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质量提高,前提就是让供应商清楚的了解采购方的质量目标、质量水平、质量管理程序等等,因此,编制一套外购件质量计划就非常必要,使供应商清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做什么?调动供应商的主动性。详见表3。5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质量管理运作过程提供自动化工具和手段,实现质量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对原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质量数据与信息的自动化、实时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质量信息共享,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质量数据。大体上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计算机对产品的检验、审核的质量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其目的是减少工作人员的繁重的但不是增值的工作,提高效率。②以质量信息化为契机,健全与优化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运行机制,以加强质量信息监管为手段,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促进与供应商之间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的接轨,为企业供应商管理模式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③由于质量管理的非结构化,既有定量管理,又有定性管理;既有程序性工作,又有非程序性工作,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系统来涵盖所有的质量工作,故大多信息化主要来解决程序性的质量管理问题。常见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以及对话系统构成,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外购件的加工、运输、检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同时,也通过网络与供应商进行交互式质量控制、信息沟通,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畅通,有利保证了供应商管理的有效执行。6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推动、不断提高的过程“质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同样,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推动、不断提升的过程。为此,要在日常的SQM中进行以下工作:①定期考核评价,综合各项指标对供应商业绩进行加权打分,进行优胜劣汰,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优化供应商网络。②树立标杆供应商,以其业绩指标作为高一级目标,通过向各供应商介绍最佳供应商的做法和经验,使其寻找差距,组织整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③建立联合的工作小组解决在供应过程和流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协助和指导,如采购方利用其丰富的信息和技术经验,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成本,达到企业柔性生产的标准;供应商凭借其专业技术水平,参与采购方的产品设计工作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协助进行零配件的创新等。④供应双方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和质量控制等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⑤要有必要的措施来监控实施状态,并且快速反馈各种信息,以此判断计划的执行情况,若有必要可及时调整战略,适应变化。⑥对供应商的激励,如对优秀的供应商给与一定的价格折扣、更多订单、商誉激励等,提高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综上所述,在新的供应环境下,保持与供应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倡一种“双赢”的机制,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物料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供应商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保证制造企业准时化生产,提高产品生产周期,最终赢得市场份额。参考文献:[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2]童利中,张优德,“供应商的竞争和发展策略”[J],《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3]宋立荣,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5月.[4]伍华、吴晓波,“外协创新运行模式”[J],《企业管理》,2001年第3期.[5]供应链管理,[EB/OL],http://,2007-09-21.[6]陶晓红,“供应商联盟:你们的成功既是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成功既是你们的成功”[J],《价值工程》,2000年第3期;
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论文格式要求告诉我。。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理论和应用研究的 热点 ,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研究更是成为影响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探析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引用,而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大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章 阐述了供应链下的供应商管理,分析了供应商选择的 方法 ,并提出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 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往往将有限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面,而将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交由供应商处理。选择正确的供应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可以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因此,供应商选择无论是从满足顾客需求方面,还是维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管理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提出了高产品质量、高水平服务、短交货期以及低成本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企业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供应链管理是迎接这种挑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传统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不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更强调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张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他们之间追求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其供应商选择也不单单考虑价格因素,供应商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也是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供应商选择的方法
1.定性选择法
定性选择主要通过招标、直观判断及协商选择来进行。招标法是指各招标人根据企业提出的招标条件进行竞标,从而由企业比较各招标条件并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招标法有公开招标与指定竞级招标两种形式。直观判断法是通过对采购人员的询问,结合对供应商的调查来评价、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协商选择法则是先确定几个供应条件比较好的供应商,然后分别同他们进行协商,找出并确定最佳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2.定量选择法
定量选择发主要包括采购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采购成本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各供应商的售价、采购费用及运输费用等各项成本支出,从而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是先将采购流程分解成作业,通过对各项作业的分析,找出各个作业活动的成本,从而确定最优的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方法
常见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法主要有神经网络算法,层次分析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网络神经算法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综合选择评价模型,从而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算法复杂,不易掌握,且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层次分析法是将思维过程层次化,然后将各层两两比较比较并检验,从而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实际是线性规模模型的一种应用,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
三、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1.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
市场调研与分析主要对客户市场与采购市场的调研。当前的顾客需求是一种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是其主要特征,因此,企业首先要通过客户市场的调研来确定企业自身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采购市场的调研,找出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确定是否有简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从而确认供应商选择的必要性。
2.确定供应商选择的目标
供应商的合理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但在不同情况下其选择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实质性的、实际的目标。在大多数情况,降低采购成本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目标。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优质的服务,优质的产品质量以及快速的交货期也有可能成为供应商选择的目标。总之,确立供应商选择目标是选择供应商的依据。
3.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评价指标提示是选择供应商的具体标准与依据,是供应商选择的关键。根据供应商选择目标的不同,以及具体的市场环境的不同,其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情况下,产品价格、供应能力及质量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指标。产品价格并不意味着是最低的价格,二是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在综合考虑供货时间、数量、质量及售后服务的基础上确定的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供应能力是指供应商是否能够保证供应所需数量的产品。产品质量则以适中为宜,过高的质量要求更高的价格,而高低的质量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4.成立供应商选择评估小组
供应商选择涉及到企业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财务、物流等部门。因此,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事,而是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讨论、共同决定的事,是一个集体决策。
5.确定候选供应商
在 市场调查 的基础上,分析潜在供应商是确定候选供应商的主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从现有的供应商中进行筛选,通过对采购人员的询问,从商业网站、行业杂志等媒介上筛选供应商也是确定候选供应商的重要途径。
6.综合评分并确定合格的供应商
不同的供应商在不同的供应条件方面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供应商选择上,一定要综合考虑。评估小组应根据指标体系给出综合得分以此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并将评审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首先进行小批量的试用试销,合格后批准成为合作的供应商。
四、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已得到了广泛的引用。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供应商的选择在其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上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因此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晚上供应商评价方法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文献
[1]刘斌.利用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1.
[2]王兵,徐小斌,郑洪贴.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J].商业研究,2002.
[3]仲维清,侯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4]丁传勇,张星臣.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J].现代物流,2007.
影响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实践与应用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企业的运营生产需要物资的及时保障和供应,如何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改进售后服务,迅速有效地对物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保障生产,促进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对合格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统一集中采购,特别是在大型设备和大宗材料的招标采购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供应商,有较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因素;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25-02
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需要高效快捷,有效节点效率的提高是决定企业利润和实现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作为重要节点之一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科学管理供应链的重中之重则是对物资供应厂家的选择与管理。针对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纷纷采取物资统一集中采购模式的趋势,结合工作中的不断实践与运用,下面就如何更好地选择供应商进行探讨。
一、科学选择供应商对企业安全和高效生产的重要性
从整个供应链来讲,科学选择供应商,对整个物资采购工作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首先,从专业采购角度分析,现在企业的规模采购基本上都采取竞争性采购,尽管竞争性采购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争取到更多订单,有的往往会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特别是对某些无法在使用前验证其性能的产品,从而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进而会影响到终端产品的质量,甚至会导致安全灾害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效益和利益。其次,从成本角度考虑,供应商的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采购成本构成的一部分,而供应商成本的增加,势必最终将附加的成本转移到下一环节中去。再者,从生产质量的角度看,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是下一环节 安全生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再生产的基础,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是下一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所以,加强对供应商选择的管理,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使供应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提高产品质量、合理降低成本的竞争状态,对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
2.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对计划需求反应的敏捷性。零库存管理、JIT(准时化采购)等采购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更逐步渗透到物流领域和管理领域。在采购方面,企业在希望越来越短的交货期的同时,也更看重供应商的快速满足计划需求的敏捷能力,为提高敏捷性,必须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供应商专注于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的利用其节点竞争优势,满足并适应计划需求。因此,只有加强供应商的选择管理,与各供应商建立相宜的合作关系,才能提高供应商对计划需求反应的敏捷性,最终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
3.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有助于构筑企业竞争力。在当前采购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而对供应商实施有效地选择并科学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降低采购费用,改善计划实现率,从而缩短采购周期,使采购富有灵活性,进而对企业物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缓解采购供应的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想打破传统的原有的采购观念、管理体制和旧的运行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质量、提升采购物资售后服务水平,就必须要认识到供应商选择管理在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就必须要对原有的采购管理体制进行设计和再造。
二、选择合格供应商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1.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资质要求。国家对各类物资生产都有严格规范的执行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矿用物资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实施物资采购过程中,要确保每件矿井所用物资都要达到质量标准和证件要求,这既是专业化煤炭物资采购公司供应的出发点,也是对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如所采购物资的煤矿安全标志、国家的强制3C认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TS认证)、防爆合格证、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印证以及各类检验合格 报告 等相关资质和证书都应按照国家规定一一具有。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没有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标准取得相应资质,则采购部门不准采购、仓库不准验收、使用单位一律不得领取和使用。对提供虚假资质的供应商应针对其欺诈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列入供应商管理黑名单,永远不发生业务往来,给企业生产造成损失和带来安全隐患的依法追究责任。
2.满足生产使用的质量要求。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质量的选择应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而定,并不是质量最好的就是最适用的。经济状况一般的企业在选择物资时有时是不会选择国内质量最好、价格最高的产品的,而是要根据本单位设备材料消耗定额等综合因素来量体选择,也就是要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适合本单位质量要求的产品,通过选择不同档次产品,以期达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煤矿来讲,一般要求矿用产品质量经久耐用,尤其井下设备和配件要尽量减少维修更换次数和增加使用寿命,才能保证矿井效益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因此质量也是选择供应商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3.公平合理的采购供应价格。虽然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价格是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美价廉的商品是企业采购时最想获取的,所以,价格的高低仍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针对价格除了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议标等形式,还应对供应商制定严格的约束 措施 ,比如,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应专款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价格必须确保在同一区域或者是全国范围内同一品质产品的最低供应价格,如果供应商违反这一承诺,应对其诚信度和欺性付出代价,为此应约定一定比例的违约赔偿金。这是采供双方建立相互监督信任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4.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在选择供应商时,服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大型设备的选型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供应商提供前期的咨询和可行性论证以及综合效益的评估等服务;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一旦掘进工作面和采区现场发生变化,就不可避免的要退换产品或延期交货,供应商就需要理解并配合现场生产作业的调整;在设备的安装验收过程中,供应商应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在设备的售后使用过程中,为防止出现运转故障,还需要供应商提供快捷的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以尽快恢复生产;而重要设备和大宗材料使用后的定期产品回访也应纳入售后增值服务的范畴。类似上述的一些服务,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特别是招标采购过程中应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定。
5.存货代储的后续保障。如果供应商的存货政策可以实现代销代储,即供应商在使用单位的自有仓库内提供一定数量的常用设备和配件库存,由使用单位代为管理,方便生产的随时领用和节约采购时间,月末再根据实际消耗数量与供应商据实结算,这样既可以有助于设备使用过程中突发故障的及时解决,又可以节约采购成本,确保矿井的24小时连续安全运转。同时,供应商根据消耗数量随时补充库存和远程管理库存的经营模式也是供应商现代销售模式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对供应商来讲又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与使用单位建立长久良好合作关系的有效基础和手段。
6.供应商的专业化研发和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时还应重点关注其生产规模和经营实力,包括注册资本、销售业绩、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反映供应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指标,要有专业的产品研发队伍,确保技术方面在同行业内的先进性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服务保证体系等。
总之,在现代采购业务过程中,正确选择供应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愈来愈重要,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筹码,规范科学有序的供应商选择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仅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的采购资金,还能提高采购效率,实现各方共赢和长久的合作关系。我们深信,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供应商选择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企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推荐:
1.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5. 浅谈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6.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7. 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论文
8. 浅谈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变一般的买卖关系、竞争关系为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零售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
[摘要]对于产品采购价占销售价60%左右的零售业来说,供应商控制着其绝大多数的价值。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成了零售商的当务之急,而供应商关系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供应商对于零售企业的价值对其进行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出通过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并且与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来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供应商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70-03
1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任何一个连锁零售企业,都不可能与所有的供应商都建立起相同的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因此与供应商实施合作关系之前有必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行关系管理。
供应商的分类是指根据供应商对采购方的重要程度、交易金额的大小等因素,将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群体。供应商分类是供应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基础。只有在供应商分类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本文根据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和它的竞争实力对供应商做了分类,分类矩阵见下图:
上图中,纵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对于一个供应商来说,如果它不能对增值作出贡献,它对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就没有吸引力。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的区别。
各类供应商的特点如下:
普通供应商
此类供应商不仅对制造商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采购方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网。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无助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对零售商来说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比较弱,其特点为:或是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是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或是处于关键的地理或政治位置。由于此类供应商的产品通常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价值不大,因此合理的采购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需求形成采购规模,或者可以签订长期协议,重点在降成本或保证材料的可获性。
技术性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此类供应商,采购方的重点在于使采购这些产品所需的精力和交易尽量标准化和简单化,降低与交易相关的成本等。
战略性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采购方的需求,实现了高度个性化和独特化,能满足采购方需要的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适宜的采购方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从对不同类型供应商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零售商而言,战略性供应商是对其竞争力影响最大,也是管理复杂程度最高的供应商类型。实际运作中,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影响力的或竞争性胶术性的供应商)。
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合作关系,对供应商进行激励是很重要的。激励要充分体现公平、一致、公正的原则。强调激励机制是在将供应商作为零售商的战略伙伴的基础上,将供应商看成零售商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对战略伙伴关系加以强化和优化,降低合作风险,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根据我国零售商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激励方式比较具有可行性:
(1)价格激励。价格是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直接体现,它包括供应链利润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分配,也包括由于合作关系管理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各个企业间的均衡。价格对伙伴间的利润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关系的稳定和运行是否顺畅,所以零售商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过程中,应对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价格综合考虑。均衡调节不同产品利润,使供应商在每一个产品上都能认为是有利可图的,这样把利润加到一个产品上会给供应商产生更强的归属感,使他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同时,应意识到越低的价格意味着越高的风险,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不能一味强调低价策略。
(2)订单激励。供应商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一般地说,一个零售企业会拥有多个供应商。多个供应商竞争来自于零售企业的订单,多的订单对供应商是一种激励。零售商将订单下到哪一家企业,下到哪一种行为类型的供应商,这种行为本身对供应商就是一种引导。零售商在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供应商,就会引导供应商朝供应链健康发展的轨道发展。所以,订单激励是供应商观察制造商诚信程度的基本依据。
(3)股权激励。即和供应商相互参股、经理股票期权、效益赠股连动等方法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绩效奖励,以此实现降低道德风险、加强合作和相互监督等目的。股权激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使供应商的主动性提高。另一方面,稳定合作关系。股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尽管合作双方可能实力上并不完全对称,但顾及到合作的利益,双方都会在某些方面给予对方一定的优惠,使合作气氛更加和谐,从而使合作成功。股权激励帮助企业建立起与其供应商之间稳定而真实的合作关系,使双方今后都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4)淘汰激励。这是一种负面激励。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商应该对其供应商实施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一种危机激励机制,让所有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对优秀企业,淘汰弱者使其获得更优秀的业绩;对业绩较差者,为避免被淘汰,它必须努力求改进。这对防止短期行为给供应链群体带来的风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供应商实施绩效管理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供应商绩效的指标比较多,包括质量、价格、时间、服务水平等因素。质量指标是供应商绩效考评的最基本指标,还包括供应商是否和如何使用质量控制方法,是否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等内容。时间指标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有的零售商还将零售商必须保持的供应商供应的产品的最低库存量、供应商的物流体系水平、供应商采用的后勤系统、供应商是否采用准时供应作为考核指标。
另外,基于供应商在企业供应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供应商的进行绩效加以衡量:供应商是否遵守公司制定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供应商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供应商是否具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改进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供应商是否具有和制造商协同研发的意识和能力;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运作流程、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供应商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等。
提高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信息的畅通与否对零售业供应链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地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传递,就必须提高双方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很多零售企业都已经实施ERP系统,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相对比较完善,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与供应商系统对接方面尚不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实现零售商与其关键供应商系统直接联网,实现信息无缝交换和业务对接,充分加快信息流转,降低商务成本,降低缺货率,有效压缩全程供应链库存,避免消费顾客生意流失。
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由作为核心企业的零售企业来构建供应链协同系统来提高双方信息对接的水平,供应链协同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EDI数据交换、VMI关键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在线,依靠这三个子系统来规范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协同体系。
(1)EDI数据交换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从传统方式上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XML、HTML、FTP、MAIL等方式实现。EDI更应视为一种规范与协议:即供应商的订单以及其他单据文件协议、补货以及送货协议、结算协议等。EDI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基础数据对照系统:主要是提供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商品编码、规格等编码对照,从而实现供应商、物流商与连锁零售企业的编码识别。
第二,订单交换系统:主要是实现订单电子化,希望供应商都能使用电子订单系统EOS,而不是传真电话。
第三,结算对账系统:通过对账功能,连锁零售商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在开具增值税票之前保持双方成本价格文件同步的应用软件,每月(周)或者每批次(主要是针对经销方式)由供应商发送一个上一批商品的发货成本、价格的文件给财务中心,或者由财务中心将上一个月的销售成本、通道费用(代销方式)等发给供应商,这样可以减少对账成本与对账错误。
第四,ASN(预先发货通知)处理系统:即供应商(或者物流商)根据订单,在商品运输时发送有关货物出发时间、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货物提及、重量、包装类型等信息给零售商的配送中心或者门店(A供门店),以便于物流部门合理安排接受人员以及仓位。
(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供应链管理SCM中的一项针对关键供应商(初步目标30%的供应商)的运作模式或者管理策略,即供应商依据实际销售以及安全库存的需求,帮助零售商下订单或者补货,而实际销售的需求则是供应商依据由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库存与销售资料并以统计等方式预估而来的。如此操作可以降低大幅缩短供应商面对市场的回应时间,较早的得知市场准确销售情况,降低供应商与零售商应对市场变化的不必要库存,也可以提前引进、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商品,降低缺货率。
VMI的最终目标是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联盟,一起为消费者最大的满意度以及最低成本而努力,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流和高效的实物流在整个供应的有序流动。VMI是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转变供应商与零售商买卖、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供应与需求一整套流程转变方法的有效途径。
按常规,VMI系统将会把过去4到8周的销售资料(如果供应商特别需要可以分别发送更长时间的销售资料)以及目前的库存资料传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依据其过去的销售以及其在零售商的库存来直接下建议订单。如果遇到换季或者周年庆等促销活动,会有一定的修改。倘若有紧急订单时,不一定要遵循这一流程,可以采取一定的变通方式,如可以直接以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向供应商订货。另一个例外的情形是新产品的上市,由于没有过去的销售资料以及当前的库存资料可以供预测分析,所以也是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次订货。
零售企业要实施VMI系统必须应该能够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合作伙伴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IT系统,如宝洁、可口可乐。
第二,双方必须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否则直接由供应商产生建议订单将有比较大的风险。
第三,规范守时作业。双方必须建立规范标准,特别是要求双方守时,否则将在系统中会找不到相应责任人员而产生作业延迟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目标。
针对关键供应商实行VMI后,能够在降低库存的同时降低缺货率,通过规范操作、缩短物流送货花费的时间,从而对企业间的协同流程有比较大的改善作用。 (3)供应商在线系统SLK。供应商在线系统(Suppiler-LINK)是针对所有供应商,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建立业务协同的供应商,可以通过B/S方式,实现从网上发布的商品信息目录来查询其信息。
零售商可以将其各个门店的商品数据,主要是商品的销售、库存、结算等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让供应商能够通过互联网按权限查询。这种信息流一般是单向而不交互,技术实现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现在普遍流行的网站Java技术实现)。
作为供应商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商品在商场销售情况如何,供应商在线系统SLK应该能给供应商提供各种销售信息。系统对于商品销售情况是按时间进行分类的,可以以日为单位进行查询,也可以以月为单位进行查询。在选定的时间分类中又可以以单品和次分类进行查询,分为以下几种:日销售比较、单品日销售查询、供应商的日销售排名、月销售比较、十日销售分析、周销售分析、月销售单品排名、本月品牌日销售排名、月销售品牌销售排名。
目前,国际经济仍在底部徘徊。我国经济赖以高速成长的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冲击,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内需,作为消费三驾马车之一的零售业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向采购要利润是零售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郭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商务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系,2005.
[2]余玲莉.协同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3]唐晓波,黄媛媛.SCM协同管理战略及模型评价[J].情报方法,2005,8(21):23-29.
[4]彭建仿.协同:供应链的生命[J].经济师,2003,9(6):21-23.
[5]任金玉.浅议供应链协同管理[J].企业管理,2005,3(21):123-125.
[6]应可福,薛恒新.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协同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12(12):9-11.
[7]Cerveo Rail Transit and Urba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84,50(13):133-14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题目: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1.课题的研究内容;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3.预期达到的目标。) 1.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国内外最近几年采用的几种较为简单实用的选择供应商的模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供应商评价模型。我们认为,这一模型的建立应当采用的原理是供应链管理原理和生产运作模式,依此为基础来研究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开发内容涉及到对国内外供应商选择模型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对供应商的评价准则进行讨论。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制造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经典问题,随着制造方式的变化,该问题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从评价方法上看,供应商选择决策问题是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在多个供应商竞争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情况下,势必有一些供应商入选,而另外一些供应商被淘汰。造成入选或者淘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评价供应商选用的评价准则。评价供应商选用的评价准则视采购者对供应商的要求而定。因此本文立足于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来建立一套能指导大多数企业用以评价供应商的准则。 第二,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先进有效的选择供应商的方法。如DEA数据包络分析法,ABC成本分析法、AHP和LP模型、TOPSIS模型等。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考察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运行机理和所依据的经济学、决策论和数理等方面的理论。 第三,本文将结合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建立当前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实用的模型,并结合具体企业对模型进行检验。 附:本文大致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供应链条件下供应商选择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准则 第三节 目前的研究现状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国内外采用的供应商的选择方法 第三章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一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设置原则 第二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结构 第三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内涵 第四章 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及相关方法 第一节 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 第二节 几种最新模型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本文运用的相关方法介绍 第五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企业背景介绍 第二节 用TOPSIS模型对供应商进行综合排序 第三节 用ABC作业成本法对供应商进行优选 第四节 用ABC作业成本法对采购成本的改进 第五节 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 (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本文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对比研究和理论研究中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几种供应商的选择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并针对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实际运作情况,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和改进;实证研究中主要是通过数学建模来探讨供应商的选择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同时利用实证结果来提出对供应商的多目标选择问题和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建议。 (2)技术路线 本文拟实施的技术路线如下:
(3)研究难点 在复杂多变、动态的供应链环境下,怎样才能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难点,比如,在使用TOPSIS模型时,对哪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对供应商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核心企业选出具有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在运用成本分析法时,要将供应商的各个指标都精确地转化为成本也具有难度。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理论和应用研究的 热点 ,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研究更是成为影响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探析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引用,而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大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章 阐述了供应链下的供应商管理,分析了供应商选择的 方法 ,并提出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 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往往将有限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面,而将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交由供应商处理。选择正确的供应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可以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因此,供应商选择无论是从满足顾客需求方面,还是维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管理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提出了高产品质量、高水平服务、短交货期以及低成本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企业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供应链管理是迎接这种挑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传统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不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更强调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张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他们之间追求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其供应商选择也不单单考虑价格因素,供应商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也是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供应商选择的方法
1.定性选择法
定性选择主要通过招标、直观判断及协商选择来进行。招标法是指各招标人根据企业提出的招标条件进行竞标,从而由企业比较各招标条件并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招标法有公开招标与指定竞级招标两种形式。直观判断法是通过对采购人员的询问,结合对供应商的调查来评价、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协商选择法则是先确定几个供应条件比较好的供应商,然后分别同他们进行协商,找出并确定最佳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2.定量选择法
定量选择发主要包括采购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采购成本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各供应商的售价、采购费用及运输费用等各项成本支出,从而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是先将采购流程分解成作业,通过对各项作业的分析,找出各个作业活动的成本,从而确定最优的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方法
常见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法主要有神经网络算法,层次分析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网络神经算法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综合选择评价模型,从而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算法复杂,不易掌握,且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层次分析法是将思维过程层次化,然后将各层两两比较比较并检验,从而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实际是线性规模模型的一种应用,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
三、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步骤
1.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
市场调研与分析主要对客户市场与采购市场的调研。当前的顾客需求是一种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是其主要特征,因此,企业首先要通过客户市场的调研来确定企业自身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采购市场的调研,找出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确定是否有简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从而确认供应商选择的必要性。
2.确定供应商选择的目标
供应商的合理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但在不同情况下其选择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实质性的、实际的目标。在大多数情况,降低采购成本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目标。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优质的服务,优质的产品质量以及快速的交货期也有可能成为供应商选择的目标。总之,确立供应商选择目标是选择供应商的依据。
3.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评价指标提示是选择供应商的具体标准与依据,是供应商选择的关键。根据供应商选择目标的不同,以及具体的市场环境的不同,其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情况下,产品价格、供应能力及质量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指标。产品价格并不意味着是最低的价格,二是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在综合考虑供货时间、数量、质量及售后服务的基础上确定的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供应能力是指供应商是否能够保证供应所需数量的产品。产品质量则以适中为宜,过高的质量要求更高的价格,而高低的质量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4.成立供应商选择评估小组
供应商选择涉及到企业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财务、物流等部门。因此,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事,而是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讨论、共同决定的事,是一个集体决策。
5.确定候选供应商
在 市场调查 的基础上,分析潜在供应商是确定候选供应商的主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从现有的供应商中进行筛选,通过对采购人员的询问,从商业网站、行业杂志等媒介上筛选供应商也是确定候选供应商的重要途径。
6.综合评分并确定合格的供应商
不同的供应商在不同的供应条件方面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供应商选择上,一定要综合考虑。评估小组应根据指标体系给出综合得分以此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并将评审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首先进行小批量的试用试销,合格后批准成为合作的供应商。
四、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已得到了广泛的引用。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供应商的选择在其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上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因此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晚上供应商评价方法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文献
[1]刘斌.利用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1.
[2]王兵,徐小斌,郑洪贴.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J].商业研究,2002.
[3]仲维清,侯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4]丁传勇,张星臣.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J].现代物流,2007.
影响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实践与应用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企业的运营生产需要物资的及时保障和供应,如何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改进售后服务,迅速有效地对物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保障生产,促进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对合格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统一集中采购,特别是在大型设备和大宗材料的招标采购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供应商,有较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因素;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25-02
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需要高效快捷,有效节点效率的提高是决定企业利润和实现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作为重要节点之一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科学管理供应链的重中之重则是对物资供应厂家的选择与管理。针对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纷纷采取物资统一集中采购模式的趋势,结合工作中的不断实践与运用,下面就如何更好地选择供应商进行探讨。
一、科学选择供应商对企业安全和高效生产的重要性
从整个供应链来讲,科学选择供应商,对整个物资采购工作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首先,从专业采购角度分析,现在企业的规模采购基本上都采取竞争性采购,尽管竞争性采购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争取到更多订单,有的往往会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特别是对某些无法在使用前验证其性能的产品,从而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进而会影响到终端产品的质量,甚至会导致安全灾害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效益和利益。其次,从成本角度考虑,供应商的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采购成本构成的一部分,而供应商成本的增加,势必最终将附加的成本转移到下一环节中去。再者,从生产质量的角度看,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是下一环节 安全生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再生产的基础,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是下一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所以,加强对供应商选择的管理,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使供应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提高产品质量、合理降低成本的竞争状态,对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
2.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对计划需求反应的敏捷性。零库存管理、JIT(准时化采购)等采购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更逐步渗透到物流领域和管理领域。在采购方面,企业在希望越来越短的交货期的同时,也更看重供应商的快速满足计划需求的敏捷能力,为提高敏捷性,必须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供应商专注于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的利用其节点竞争优势,满足并适应计划需求。因此,只有加强供应商的选择管理,与各供应商建立相宜的合作关系,才能提高供应商对计划需求反应的敏捷性,最终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
3.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有助于构筑企业竞争力。在当前采购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而对供应商实施有效地选择并科学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降低采购费用,改善计划实现率,从而缩短采购周期,使采购富有灵活性,进而对企业物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缓解采购供应的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想打破传统的原有的采购观念、管理体制和旧的运行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质量、提升采购物资售后服务水平,就必须要认识到供应商选择管理在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就必须要对原有的采购管理体制进行设计和再造。
二、选择合格供应商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1.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资质要求。国家对各类物资生产都有严格规范的执行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矿用物资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实施物资采购过程中,要确保每件矿井所用物资都要达到质量标准和证件要求,这既是专业化煤炭物资采购公司供应的出发点,也是对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如所采购物资的煤矿安全标志、国家的强制3C认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TS认证)、防爆合格证、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印证以及各类检验合格 报告 等相关资质和证书都应按照国家规定一一具有。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没有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标准取得相应资质,则采购部门不准采购、仓库不准验收、使用单位一律不得领取和使用。对提供虚假资质的供应商应针对其欺诈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列入供应商管理黑名单,永远不发生业务往来,给企业生产造成损失和带来安全隐患的依法追究责任。
2.满足生产使用的质量要求。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质量的选择应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而定,并不是质量最好的就是最适用的。经济状况一般的企业在选择物资时有时是不会选择国内质量最好、价格最高的产品的,而是要根据本单位设备材料消耗定额等综合因素来量体选择,也就是要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适合本单位质量要求的产品,通过选择不同档次产品,以期达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煤矿来讲,一般要求矿用产品质量经久耐用,尤其井下设备和配件要尽量减少维修更换次数和增加使用寿命,才能保证矿井效益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因此质量也是选择供应商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3.公平合理的采购供应价格。虽然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价格是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美价廉的商品是企业采购时最想获取的,所以,价格的高低仍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针对价格除了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议标等形式,还应对供应商制定严格的约束 措施 ,比如,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应专款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价格必须确保在同一区域或者是全国范围内同一品质产品的最低供应价格,如果供应商违反这一承诺,应对其诚信度和欺性付出代价,为此应约定一定比例的违约赔偿金。这是采供双方建立相互监督信任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4.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在选择供应商时,服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大型设备的选型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供应商提供前期的咨询和可行性论证以及综合效益的评估等服务;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一旦掘进工作面和采区现场发生变化,就不可避免的要退换产品或延期交货,供应商就需要理解并配合现场生产作业的调整;在设备的安装验收过程中,供应商应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在设备的售后使用过程中,为防止出现运转故障,还需要供应商提供快捷的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以尽快恢复生产;而重要设备和大宗材料使用后的定期产品回访也应纳入售后增值服务的范畴。类似上述的一些服务,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特别是招标采购过程中应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定。
5.存货代储的后续保障。如果供应商的存货政策可以实现代销代储,即供应商在使用单位的自有仓库内提供一定数量的常用设备和配件库存,由使用单位代为管理,方便生产的随时领用和节约采购时间,月末再根据实际消耗数量与供应商据实结算,这样既可以有助于设备使用过程中突发故障的及时解决,又可以节约采购成本,确保矿井的24小时连续安全运转。同时,供应商根据消耗数量随时补充库存和远程管理库存的经营模式也是供应商现代销售模式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对供应商来讲又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与使用单位建立长久良好合作关系的有效基础和手段。
6.供应商的专业化研发和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时还应重点关注其生产规模和经营实力,包括注册资本、销售业绩、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反映供应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指标,要有专业的产品研发队伍,确保技术方面在同行业内的先进性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服务保证体系等。
总之,在现代采购业务过程中,正确选择供应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愈来愈重要,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筹码,规范科学有序的供应商选择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仅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的采购资金,还能提高采购效率,实现各方共赢和长久的合作关系。我们深信,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供应商选择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企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推荐:
1.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5. 浅谈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6. 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
7. 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论文
8. 浅谈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副标题#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商选择的因素分析 [摘 要] 在设计供应商选择的分析指标体系时,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而要结合供应链的需要,对主要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因素集合,应用恰当的选择方法,才能形成供应链的有效竞争优势。 [关键词] 供应商 选择 因素 在供应链的重组与优化中,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采购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形成并保持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就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起点,也成为了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确定决定了选择的结果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非常多。把哪一些因素纳入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供应商的最终选择结果,也决定着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否能长期稳固,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不断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最近的“铬胶囊”事件中,个别制药企业之所以会采用铬超标胶囊的重要原因实质上就是这些企业将价格这一因素当成了供应商选择的主因,而忽视了胶囊的质量因素。 因此,在设计一个分析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看重某些因素,或将这些因素在供应商分析中设定过高的权重,否则很容易在最终的结果上产生一些企业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过去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奶制品企业将蛋白质含量作为收奶的决定性指标诱导而成的。企业在设定指标体系前,应先充分分析清楚哪些因素是在企业供应商选择时必须考虑的,这些因素的权重各为多少,优先集如何构成。 二、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常见因素 现今,企业处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需要被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将哪些因素纳入供应商选择分析是由企业本身的整体目标决定的。一般,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析时,主要会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供应商的价格和成本 单从采购的角度看,企业期望供应商能提供一个对企业来说有竞争力的价格,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市场上的最低价。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会对供应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并且这一因素会向下游传导,影响下游企业的成本,对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构成影响。因此,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通过共同的努力,从整个供应过程的时间、数量、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综合确定一个能保证交易双方互赢的价格是企业所期待的。特别是,在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后,通过供应链整体的调整,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共同协作,提高成本的控制水平,实现价格的下降。 2、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这是供应商选择中应放在首位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涉及产品的成份、设计、特性、技术规格、使用寿命、可维护性、耐用性等。供应商必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所供应的产品能长期稳定地达到企业的要求。在供应链中,质量应该是一个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核心企业不能只是对供应商简单的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应与供应商协同合作,帮助供应商克服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奶制品企业在发现奶源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时,不应是简单的拒收,而帮助奶农采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和进行资金的扶持,促使奶农形成生产优质奶源的能力。反过来,供应商也应积极配合企业生产的不断变化,具备产品升级的能力,形成具有柔性的供应体系。 3、供应商的可靠性 持续、按时的配送才能保证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不出现短缺,生产不出现中断。对这一指标,主要从供应商商誉的高低、经营的稳定性以及财务状况的良好等方面来考核,硬性的量化指标则涉及配送和货物性能的历史记录,一般以交货的准确率来体现。 4、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 供应商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其生产设备的状态、技术团队的潜力、管理体系的健全度和有效性等。这些方面决定了供应商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确保供应商能按供应链进化的要求与企业共同进步,不断适应企业新需求的重因素。这样的供应商不仅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5、供应商的地理位置 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到企业间的距离和企业的库存量成正相关。当供应商距离近时,有利于及时配送、按时交货、履行加急订单、缩短采购周期、加快存货周转、减少运输成本。但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有时很难在较小的区域内找到满意的供应商,这就需要企业在距离与其他因素之间进行综合的权衡。 6、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 现今企业面对着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市场环境,必须能以最快的速度,至少是不慢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对下游需求及时做出响应。这种响应不是单个企业的响应,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对下游传递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这也对供应商的管理、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除以上提到的六个常见因素外,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设置其他一些因素,如售后服务、交货的提前期等。 三、对供应商选择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企业从自身经营目标出发,除了会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考虑因素外,还会在具体的因素上进行细化,构成独特的供应商分析因素集合,按照企业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在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中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和序化。 1、因素分类 一般在处理因素集合时,先要确定各个因素是定量性质的还是定性性质的,定量性质的因素容易采用模型处理,而定性性质的因素较难把握,在数据处理中也不便。目前对供应商选择的数据处理模式较多,如传统的直观选择法、招标法、采购成本法等,后来又提出了的层次分析法,包括应用多层次灰熵优选模型、QFD方法——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Kano模型等。在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个案时,由于其多目标组合不同,结合定量与定性因素的集合构成情况,所适用的算法也不尽相同。 2、因素序化 将各因素按定量和定性分类后,还需确定各因素的内在关联,不同要素组合的对比,确定最佳要素组合,以及在供应商选择分析中的优先级和权重。在此也可以对定性因素进行处理,将其量化,如不能量化也可采用决策树算法、模糊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进行建模处理。 一般来说,尽量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较为容易为企业接受,这样可以防止选择过程中出现过于主观、片面和模糊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郑玛丽,高丽丽,孙西超. 多目标决策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31-32. [2]欧阳华. 供应链下的供应商选择管理[J]. 科技资讯,2012(2):170-171. 作者简介: 许迅安,男,197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管理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 看了“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有关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 2. 有关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3.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论文 4. 有关采购供应商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