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供应链创新论文题目

供应链创新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供应链创新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提供一些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提供一些供应链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某公司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试论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某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某企业物流模式的构建供应链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物联网+形势下的物流 物流生态链

现代供应链创新论文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摘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普及,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企业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维系其环节完整、有效的内在因素仍然是质量问题,质量存在于这个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和维系供应关系的基本要素。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供应商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日渐普及使人们认识到:单个制造企业已不可能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而在市场上保持更多的份额,只有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市场竞争的形成已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说,谁拥有那些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通常把这种从供应商到制造企业之间的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网链构成及运作模式称供应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简称SM)。它强调的是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与最杰出上游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部分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业务重构,做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专业、更擅长的核心业务上,最终目标是系统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实现“双赢”。基于以上思想,需构建一种新的供应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核心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它形成于扩展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技术环境下,形成于企业应对不断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压力下,形成于供应双方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的一致认识上。因此,对供应商的选择也不再仅仅限于传统供应关系中所考虑的价格、物流两方面,而是更注重于选择能够提供优质产品、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数据与信息集成化水平、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也需要双方首先要改变观念,消除互相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沟通上的误解,这对于建立合作模式及以后相互接触、沟通、磨合至关重要。1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新的合作关系也意味着需重新修订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相互尊敬和合作。------订立合同之前,先有所了解。------一致同意的估价方法。------一致同意的处理争议事项的办法。------相互交换重要情报。------充分执行有关职能,如库存的控制。------供应商负责交付优质的产品,并供给附带资料。------要把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根据上述原则,许多企业基于TQM的管理思想,提出其SQM的基本目标。如西门子公司要求“供应商必须通过ISO900X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并达到西门子的质量标准及世界级质量标准,尽量降低失误率,并与西门子签订严格的质量保证协议”。为达到这一目标,西门子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做法,如:①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能促使其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契约关系;②与供应商之间共享物料质量信息数据,共担风险、共同决策;③使供应商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及创新过程中,从质量源头做起;④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高标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合作的、跨企业的团队型的虚拟组织。综合分析,SQM最理想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外购件不需要经过收货检验或矫正手续就直接可以投入到生产中”。这对于一般由几十、几百个零部件组成的产品来说,达到零缺陷的物料品质目标似乎过于奢望。然而朝这一目标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正是SQM所强调的、坚持的核心思想。对供应商品质推动的不断提升、不断改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和深化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过程,促进双方产品品质水平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总成本的下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和供应商进行全面、深层合作,共同行动,进行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改善活动。2确立一个合适的SQM的工作流程改善SQM首先要修订工作流程,评审、筛选合格供应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同供应商的磨合,当双方确定供应关系签订合同后,以后的大部分工作是围绕质量展开的,对物料质量的关注重点在于供应商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购方质量控制的大多数精力将转向对供应商的监督,把供应商生产过程看作企业质量体系中的一部分加以控制,不仅要了解供应商的过去和现在,更要准确把握它的未来,“将质量问题永远消灭在别人的工厂里”,保证物料质量的长期稳定。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采购方“STS”(免检入库)的比例,直至所有物料能够免检直接上线。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处理技术,对一些工作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详见表1,从表1看到,从最初供应商的调查、评审到样品的货源鉴定;从大批量一次供货到小批量翻滚订货;从批批检查到免检入库,每一步都有供应商的积极参与。采购方质量控制的重点转向针对性供应监督工作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和信息共享,保证采购、生产、设计等部门以及供应商的决策能得到及时、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3进行跨文化的沟通,确定双方责任面对众多的供应商,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价值观、心态和行动等方面都不十分一致,甚至出现与供应商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抵触、冲突。因此,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对于消除与供应商之间沟通误解、关系僵化甚至沟通无效等十分必要,也可促进合作关系的融合深化,提高合作效率,有利于在明确双方责任后能得到有效执行。不可否认,供需双方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坚持是合作关系有效进行的关键,由于他们对“双赢”合作模式的战略意义比较认同、合作观念及意愿趋于一致,所以沟通不难。通过对物料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相当部分的质量问题产生于双方企业的中、下层工作人员,影响供应链运行的效率和最终效果,因此,除了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还需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办法。找双方企业文化中的共同点:在实际的运作发现:随着质量认证、质量标准的普及,质量文化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有着很大的共性,如果以此为契机,提供和塑造一种适宜的文化环境,使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得到很好发展,又不与制造企业质量文化相抵触,使质量文化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员工价值观和信念的确立和校整而使新的质量合作意识得到发展和巩固,比如:认可接受并积极协助制造商的定期和不定期审核,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加以改正,而不是觉得已方没必要或因成本大而推诿,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影响新的供应管理的有效性。没有这些价值观和信念,没有自律的、习惯性的质量合作意识,供应双方在新的协作运作中将很难有效展开。进行跨文化的质量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培养双方长期合作关系。培训的内容有客户公司介绍、产品介绍、产品质量特性、质量要求、供应商管理的流程、质量管理的程序、检验的技术标准、工程改进的处理以及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等等。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供应商品质主管、检验员、设计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制造商派人与供应商一线人员进行接触,使他们了解客户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了解所生产的零部件哪些质量特性是影响产品的关键以及那些质量要求为什么重要,减少信息传递中的信息扭曲、删减,减少双方由于标准要求的不同而产生冲突,减少供应商员工对客户的经营理念和做法的误解,维持与供应商稳定的人际关系,促进企业间信息的畅通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加强团队协作。只有双方在协调观念趋于一致、认可对方的企业目标时,才会对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也就是说,必须使供应商感觉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战略合作能得到好处。详见表2。4联合执行的质量计划要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质量提高,前提就是让供应商清楚的了解采购方的质量目标、质量水平、质量管理程序等等,因此,编制一套外购件质量计划就非常必要,使供应商清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做什么?调动供应商的主动性。详见表3。5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质量管理运作过程提供自动化工具和手段,实现质量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对原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质量数据与信息的自动化、实时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质量信息共享,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质量数据。大体上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计算机对产品的检验、审核的质量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其目的是减少工作人员的繁重的但不是增值的工作,提高效率。②以质量信息化为契机,健全与优化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运行机制,以加强质量信息监管为手段,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促进与供应商之间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的接轨,为企业供应商管理模式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③由于质量管理的非结构化,既有定量管理,又有定性管理;既有程序性工作,又有非程序性工作,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系统来涵盖所有的质量工作,故大多信息化主要来解决程序性的质量管理问题。常见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以及对话系统构成,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外购件的加工、运输、检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同时,也通过网络与供应商进行交互式质量控制、信息沟通,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畅通,有利保证了供应商管理的有效执行。6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推动、不断提高的过程“质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同样,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推动、不断提升的过程。为此,要在日常的SQM中进行以下工作:①定期考核评价,综合各项指标对供应商业绩进行加权打分,进行优胜劣汰,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优化供应商网络。②树立标杆供应商,以其业绩指标作为高一级目标,通过向各供应商介绍最佳供应商的做法和经验,使其寻找差距,组织整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③建立联合的工作小组解决在供应过程和流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协助和指导,如采购方利用其丰富的信息和技术经验,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成本,达到企业柔性生产的标准;供应商凭借其专业技术水平,参与采购方的产品设计工作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协助进行零配件的创新等。④供应双方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和质量控制等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⑤要有必要的措施来监控实施状态,并且快速反馈各种信息,以此判断计划的执行情况,若有必要可及时调整战略,适应变化。⑥对供应商的激励,如对优秀的供应商给与一定的价格折扣、更多订单、商誉激励等,提高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综上所述,在新的供应环境下,保持与供应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倡一种“双赢”的机制,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物料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供应商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保证制造企业准时化生产,提高产品生产周期,最终赢得市场份额。参考文献:[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2]童利中,张优德,“供应商的竞争和发展策略”[J],《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3]宋立荣,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5月.[4]伍华、吴晓波,“外协创新运行模式”[J],《企业管理》,2001年第3期.[5]供应链管理,[EB/OL],http://,2007-09-21.[6]陶晓红,“供应商联盟:你们的成功既是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成功既是你们的成功”[J],《价值工程》,2000年第3期;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摘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的商品类型选择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对功能性商品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对创新性商品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与商品类型的战略匹配。[关键词]零售企业 效率型供应链 反应型供应链作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的顾客所组成的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众多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运作层面上,没有将其看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战略性思考,结合商品类型来构建供应链以获取战略匹配,才能使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产生质的飞跃。一、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供应链主要有两类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供应链的物流功能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运送到另一个节点;供应链的商流功能是指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确保以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都需要一定成本,两者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其中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费用,商流成本则包括供过于求时的商品降价损失、供不应求时的缺货损失,以及由此而丧失的潜在顾客收入。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在物流和商流这两个功能间的权衡,即反应能力与效率、成本水平之间进行权衡。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趋向于尽量缩短响应时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在这种基于时间的竞争中,要求供应链运作模式与市场需求同步,不仅响应速度要快,而且要反应得柔性灵巧。供应链反应能力可用供应链完成以下任务的能力来度量:即是否能对需求的大幅度变动作出反应;是否能满足客户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是否能向客户提供较多品种的产品;是否能提供创新的产品;是否能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应链拥有的上述能力越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越强。然而反应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付出成本增加的代价。效率型供应链是以实现供应链的物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效率型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可以关注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运输、库存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反应型供应链则以实现供应链的商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或者产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很强。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供应链战略便是在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效率水平之间的平衡,零售企业一旦确定供应链战略之后,强调反应能力的供应链必须将其所有的职能战略设计用来提高其反应能力,而强调效率水平的供应链,则必须让所有的职能战略都用来为提高效率做贡献。二、零售企业商品类型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零售企业的商品类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特性划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性商品。功能性商品是指那些用以满足基本需求、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且边际收益较低的商品,例如超市销售的各种日用百货、冷冻冷藏食品、常温加工食品等。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并可准确预测,从而使供求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这使市场调节变得容易,其商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零售企业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精力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加速库存周转,及时补充存货,采取高效率低成本的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侧重成本和质量,根据市场预测保证均衡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显然,功能性商品要求效率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创新性商品是指在设计或者服务等方面创新的商品,这些商品能够带来较高利润,但是由于其生命周期短暂和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却很难准确预测,并且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会削弱创新商品的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更加新颖的创新,从而使需求更加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性商品具有的高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供求不平衡的风险,因此其主要成本是商流成本而非物流成本,需要零售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灵活地响应顾客需求。显然,创新性商品要求灵敏反应的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如果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是功能性商品却采用反应型供应链,或者经营的是创新性商品却采用效率型供应链时,其供应链战略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三、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首先,识别零售企业的商品需求特性。我们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周期、需求可预测性、商品多样性以及市场导入期与服务的标准等方面来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一般来说,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长(两年以上),创新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品种较少,创新性商品的品种较多;功能性商品的需求预测偏差较小,创新性商品的预测偏差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长,创新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高。利用这些判别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其次,实施零售商品类别管理。零售商品类别管理是指零售商以某一商品类别作为战略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集中精力传递和实现消费者的价值,以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具体来说,零售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并将商品类型区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型商品。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实现整个商品类别的整体收益最大化。最后,按照商品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供应链战略。对于功能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POS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对于创新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系统。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供应链创新相关文献论文

湖南烟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分析摘要: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提高湖南烟草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湖南烟草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湖南烟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湖南烟草;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策;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湖南烟草工业完成了湘烟的“创新式重组”战略。通过整合,湖南烟草生产企业由11变4,再由4变2,最后2变1,形成了资产、品牌、采购、销售、研发的五统一,湖南烟草产业也随之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湖南烟草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湖南烟草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开发利用中,对环境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湖南烟草产品的出口和在国际上的产品竞争力。同时,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国家环保法规也愈加严格,作为湖南烟草企业,如何把环境管理纳入到整个供应链管理之中,有效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真正实现湖南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在烟草行业的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烟草绿色供应链中包括多个环节,如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和分销、包装、销售和废物的回收等。(一)战略合作伙伴。烟草绿色供应链在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户、消费者、工业企业的上游企业、烟农等等。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共享关系,而且也是推行环境意识和要求标准的同步。(二)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后回收、重用以及处理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卷烟产品设计阶段要优先考虑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并将其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同时,再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三)绿色材料。烟草绿色材料(卷烟材料和辅助材料)是指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并在制备、加工、使用以致报废后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且易回收处理的材料。绿色材料是绿色设计的关键和前提,也是绿色设计选材的最终目标。因此,烟草企业有必要提前将环境观念纳入到材料的选用控制中,使烟草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四)绿色生产。卷烟绿色生产就是要根据制造系统的实际,尽量规划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低、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实现卷烟制造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最低。(五)绿色营销。烟草绿色营销是指烟草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和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而对其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的绿色策划与实施进行有机结合。烟草绿色营销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于烟草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要求将注意力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向在营销中注重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六)绿色物流。烟草绿色物流是指从环境的角度对烟草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在降低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破坏环境的产品。烟草企业应有意识地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增加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度。(八)绿色回收及处理。绿色回收是生态消费的最后环节。作为烟草企业的绿色回收主要是对丙酮、醋酸、包装物可以回收利用,对卷烟次品经再加工进行循环再用,对烟叶的等外品进行报废处理等。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湖南烟草的意义(一)符合环保政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与环境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协议及法律体系。例如《贸易与环境协议》(1994)、《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3)等,我国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防治法》(1995)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要求企业必须对造成的污染负相应的责任。因此,湖南烟草业应该尽早地构建相应的绿色供应链体系,积极支持社会采取的控烟措施,以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和违反法律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实现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促使湖南烟草企业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大力推进科技兴烟,增加烟草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强对降焦减害技术的研究,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不断提高卷烟产品内在质量,冲破国际社会的绿色壁垒,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三)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声誉度。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仅仅处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且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湖南烟草企业的声誉,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湖南烟草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对绿色管理缺乏重视。在企业层面上,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认为企业实施环境管理就是增加成本,浪费资金。在政府层面上,许多地方政府没有绿色供应链的观念,往往认为要发展经济,必须牺牲环境,先发展才能后治理。在执法部门层面上,许多执法部门“以罚代管,以罚代治”,甚至有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作祟,“明里治理、暗里纵容”,导致企业对绿色管理缺乏重视,更没有认识到长而久之不仅会危及企业生存,而且危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供应链主体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共享包含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和分销、包装、销售和废物的回收等过程的数据。湖南烟草的信息建设较为滞后,同时缺乏整体规划以及实际可操作性,没有完全发挥其对整体业务的支持作用。目前,湖南烟草行业还没有建立工商信息协作系统,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还不能通过网络来实现信息数据双向互动流动,对湖南烟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建设形成障碍。(三)面临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和管理壁垒。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湖南烟草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培育了享誉全国的芙蓉王、白沙等知名品牌,但同时也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开发滞后、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例如,2007年湖南收购烟叶285万担,收购等级合格率为85%左右,也就是说2007年有40多万担烟叶因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开发滞后而作废品处理。因此技术和管理壁垒将是湖南烟草企业顺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之一。除此之外,湖南烟草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存在严重的人才制约、供应链成员对绿色标准共同遵守及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四、湖南烟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一)树立绿色观念,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决策层对绿色意识的重视程度、认识程度、理解和支持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运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思想,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湖南烟草企业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环保意识,把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地同绿色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重视、理解和支持绿色供应链管理,不断提高湖南烟草以及相关产业有条不紊的发展。(二)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建立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国家烟草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逐步建设工商信息协同化系统,它包括各省、地市及18家工业企业的信息系统。全国460万零售户和上千家工业企业的上游供应商的信息动态也及时地纳入工商信息协同化系统。湖南烟草业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投入工商信息协同化系统工作中去,早日实现湖南烟草供应链成员企业信息数据共享,达到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的水平。(三)大力度推进科技兴烟、提高烟草科技含量。科技兴烟是湖南烟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在烟叶种植方面,选择科学种植方法,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烤烟技术,生产品种优、质量高的原烟。在烟草加工方面,加强科研配方研究,力争在烟叶组别选用、配方工艺开发和配方储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加强对降焦减害技术的研究,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四)加强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人才培养。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湖南烟草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营销策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要求面更广,要求层次也更高。因此,要实现湖南烟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民办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不断培养造就大批熟悉绿色供应链管理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并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人员和绿色供应链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深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拓宽绿色贸易壁垒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创新。(五)正确处理绿色供应链内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首先作为湖南烟草绿色供应链的各环节以及各环节内主体要有对保护环境的认同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其次,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对不顾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严惩。五、结束语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管理方法,已经在一些国际大企业中得到了成功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湖南烟草企业都必须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有效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已逐步成为湖南烟草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下转第106页)[1]汪波,白彦壮,李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1).[2]谢宁.浅议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问题[J].全国商情,2007,(7).[3]、M、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 Logis-作者简介:1·胡琳,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和统计。2·李智彬,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1.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2.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3.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4.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5.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6.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7.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8.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

供应链论文题目

物联网+形势下的物流 物流生态链

1、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策略研究2、基于供应链的煤炭产供销系统优化3、基于供应链的的连锁经营模式构建4、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研究5、基于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分析6、绿色供应链与循环经济7、电子商务在供应链中的应用8、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探讨9、供应链管理中不确定性问题研究10、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风险探析11、供应链视角下乳品加工企业风险管理研究12、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业务外包分析

提供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物流类可以创作的方向有很多,对于你要进行那方面的创作就要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实例等等。例如现在物流类可以创的论文方向有:物流经济与宏观管理类、企业物流管理类、物流技术管理类、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与扔哪里资源开发、物流行业发展与改革等等这些方向都可以以做为大家进行研究的标题方向等等。具体的大家可以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供应链的论文题目

关于物流的论文选题有很多,学术堂在此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指明集团企业采购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2、舟山台客隆超市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诸暨市鹏程电器企业物流网络优化研4、Eleven的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5、安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整车和零部件物流整合研究6、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及竞争对策分析-以某某德邦物流为例7、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某某驷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为例8、第四方物流发展策略研究—以传化公路港为例9、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分析——以京东商城为例10、电子商务条件下的逆向物流运作研究——以某某太平鸟物流为例11、东阳兴国红木家具有限公司采购管理现状与改进分析12、某某华商物流有限公司库存管理分析与改进13、某某丽轩服饰采购管理模式研究14、交运集团物流分公司库存现状分析及改进15、快递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实证研究16、某某北仑加贝超市配送方案优化研究17、某某德丰电机有限公司的物流外包决策分析及风险防范18、某某地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策略研究19、某某市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企业物流外包的决策分析——以金路达袜业为例

提供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提供一些供应链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某公司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试论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某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某企业物流模式的构建供应链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提供一些物流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xx物流改进方案(某行业或某物流企业)2、xxx供应链的改进策略3、XX公司的物流成本控制4、论XXX公司物流发展对策5、XXX公司物流采购的改进策略6、XXX公司公路运输服务的改进策略7、XXX公司货运业务改进方案8、条形码技术在连锁超市中的应用---XX应用条形码技术分析9、条形码技术在XX管理中的应用10、XX仓储与运输服务及改进策略11、XX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第三方物流改进建议---以XX公司为例13、XXX厂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14、XXX物流配送方案15、XXX公司的仓储管理及改进对策 16、X公司物料与仓储管理的解决方案17、商品条码在XXX连锁超市中的应用18、XXXX配送服务的调查分析19、二维条码在XXX中的应用20、XXX公司仓储管理系统改进策略21、XXX公司货物运输改进策略22、EAN储运单元码在XXX中的应用23、XXX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探讨24、条码技术在XXX超市中的应用25、XXX的物流改进方案26、XXX的业务流程改进27、汉信码在XXX中的应用28、关于XXX公司物流配送的探讨29、XXX公司物流发展策略30、XXX公司加工配送优化31、XXX公司仓库管理的流程优化32、JIT采购理论及其应用---以XXX为例33、XXX公司仓库现状与解决方案34、XXX仓储现状及改进措施35、XXX物流外包方案设计36、XXX公司仓库部流程分析37、XXX公司物流加工配送解决方案XXX公司仓储管理的流程优化38、XXX公司物流解决方案39、XXXX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探讨40、XX公司运输流程优化的建议41、XXXX公司仓储管理优化42、XXXX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3、浅析XXX公司散户库的发展状况44、XXX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5、传统XX行业仓储模式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思考---以XXX公司为例46、XXX产品追踪作业方案设计47、XXXX公司在物流业务上的优化48、如何有效地提高XXXX公司物流的运输合理性49、XX公司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50、XXXX产品在物流作业流程上的优化 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物流;运输;效率;因素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市场刚刚走出萌芽阶段,但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仍属于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找出影响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1.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的统计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 114亿元,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中运输费用为16 55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目前,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要比美国的商业企业多花费高达40% ~50%的成本用于物流运输。2007年,意大利调查机构“亚洲观察家”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高达2 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2.物流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 。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导致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较低,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分布从国有工业企业的1.2到国有商业企业的2.3不等,美国平均为15~20,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以实现30。3.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此外,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成本高、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二、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1.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的交通运输方面。目前我国最普遍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再次是铁路、海运、空运。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仍然是很多企业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可以控制发运时间及弹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的运送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用于升级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334公里,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四个经济中心省份已经连接起来,并将实现沿海岸线和长江的公路线,实现从兰州到连云港,北京至广州的公路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着超载运输,服务质量差,预防性维护不足,质量控制空缺,以及价格协议不合理,空载率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物流运输业每年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铁路运输在1997年以前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工作,但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零担货物基本上由公路运输代替,但是对于谷物、煤炭及大型的超重超长的设备等物资来说,采用铁路运输仍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现如今铁路运输方式很少被优先考虑,除了铁路运输经常存在着大量的货运能力短缺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单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埃森哲公司研究报告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大约存在25% ~30%的短缺,因为世界上大约2 000个城市没有铁路。这些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缺少铁路线路的铺设。举个例子,港口和工厂通常缺少联合运输的连接口和铁路支线,没有联合运输,集装箱不能从火车上直接转载到货车上,没有铁路支线,货物必须在装运点和卸货点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破损的几率,这就使选择铁路运输变得不可行。目前,海运运输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海运不适合时间敏感性货物和成品货物的运输,它适合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但这仍然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这种方式很难高效地发挥作用。空运运输成本比较高,但时间短,适合有较短时效的物品、急需使用的商用或救灾物品的运输。目前的航空货运行为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高价位、线路少、发货人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阻滞、航线的网络分布不均衡、航线凌乱、规划性差。2.物流管理部门我国物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运输合力难以形成,例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辖,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和资源,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不能做出物流运输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运输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阻碍了物流运输的社会化进程,不能发挥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3.物流运输观念在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目前仍有三种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种陈旧的观念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第一,“重利轻义”。在与客户进行方案议定时,总是从成本、价格方面考虑,而不从服务质量方面考虑,交易的一次性现象较多,缺乏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二,“闭关自守”。一些物流企业将业务信息看做是企业的机密、盈利的源泉,不轻易泄漏,也不进行信息共享。这种意识将导致有的物流企业因为运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暂时储存待运货物,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闲置大量的设备、人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各自为政”。目前,物流运输业中“单打独斗”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之间联合运输的思想非常薄弱,而往往正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联合运输的最大效用。4.物流专业人才在过去,人们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价值的增长,而忽视了由于物流运输的高效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致使国内有关物流方面的研究和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2l% ,高中及中专、中职学历的占了50% 以上。事实上,我国最缺的不是具体从事物流运输操作的人员,而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物流、运输理论基础,又懂得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 索引序列
  • 供应链创新论文题目
  • 现代供应链创新论文
  • 供应链创新相关文献论文
  • 供应链论文题目
  • 供应链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