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江南创办的杂志

江南创办的杂志

发布时间:

江南创办的杂志

作者: 江南,笔名。真名杨治,男,巨蟹座,安徽合肥人。

武侠小说杂志有:《今古传奇武侠版》、《武侠故事》、《九州幻想》、《武侠小说》《今古传奇·武侠版》:今古传奇报刊集团是湖北省批准的一家期刊集团,总社期刊月发行总量达到180万册,年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该集团旗下的《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办于2001年,创刊当期销售超过11万份,后一年上一个大台阶,现已改为旬刊,销量逼近百万,叙写了我国期刊史发展上一个独特的“传奇故事”。它提出“全新江湖杂志书”的理念,集杂志与图书之长,凝练成“今古传奇体”的杂志模式,即独特的题材、精彩的故事、明晰的结构、传奇的人物、特定的手法、雅致而简洁的语言、优美的包装,将传奇性、通俗性、大众性和稀缺性熔于一炉。《武侠故事》:由《热风》杂志改版而来,2002年10月创刊,第一期即为《热风》总第106期.2005年改为半月刊.2006年改为旬刊,增加了长篇专号。《武侠故事》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宗旨,以高格调、高质量的办刊方针,成为我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武侠文学期刊。在国内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期刊发行量连年下降的情况下,《武侠故事》发行量不断攀升,现月发行量已达50余万册。该刊主要辟有“霜刃映红”、“迷案侠踪”、“笑傲江湖”、“精短武侠”、“剑网情丝”、“江湖连环画”、“江湖寓言”、“十面埋伏”、“新概念武侠”、“烽火狼烟”、“三十六计”、“天黑请闭眼”等栏目,以大中学生和武侠文学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武侠故事》创刊不到五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以其荟萃精华、雅俗共赏、品位超群而深受海内外读者的青睐, 在我国武侠文学届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九州幻想》:是中国七位较有影响力的奇幻作家们创造的一个幻想平台。《九州幻想》经常性的不定期将杂志中的部分文章集结成书出版。最初九州的部分在《科幻世界·奇幻版》以及后来的《奇幻世界》刊载过一段时间,后与《奇幻世界》分开。江南、潘海天、今何在于2005年夏创刊《九州幻想》,发行了两期试刊号后,从2005年九月正式发售,每月一期。2007年,九州创始人之一的江南,与另两位创始人今何在、潘海天,因在理念上产生分歧,江南离开《九州幻想》杂志,而创办《幻想1+1》(后改为《幻想纵横》)。《九州幻想》由潘海天、今何在编辑,继续发行。2008年九州幻想杂志出版出现新的变化,与国内著名游戏开发商完美世界合作,归属于其旗下的纵横中文网之前九州幻想的所有内容都有可能在上面看到。后因金融危机,完美放弃该计划,《幻想纵横》停刊,江南带领团队开始打造以历史设定为主的《九州志》。《武侠小说》:湖北省长江出版集团主管,湖北大家报刊社《大家故事》杂志社主办的武侠文学月刊。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曾以刊名《新武侠》出版过6期,为了刊物更好的发展,现更名为《武侠小说》。该刊面向海内外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在办刊宗旨上坚持武侠文化传统与现代侠义精神相结合,坚持雅俗共赏,坚持可读性、娱乐性、艺术性和文学品位。其目标是,不求是发行量最大的,但求是最好的、最有特色的武侠期刊。

《九州志》杨治,笔名江南。中国作家、小说家、内地幻想文学家,《九州志》主编,媒体公司总经理。1977年7月13日生于安徽舒城,就读北京大学,留学于美国名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师从质谱科学代表人物Michael L. Gross,凭借回忆北大生活的小说《此间的少年》踏入文坛。2013年,凭着幻想小说《龙族》,登上了作家富豪榜第一名。望采纳

之前是九州志今年新出的刊是 龙文漫小说

诗江南杂志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渲泄。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李白、杜甫以外事名最大的唐代诗人,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妇女和獐都能欣赏。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而且很快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忆江南》就是一首词。 ①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②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 ④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江南(汉乐府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②,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注释】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②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作者小传】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1、《江南》古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江南》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青年杂志谁创办的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青年。《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杂志是:《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刊后,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青年杂志》同青年会创办的刊物《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改名,省得犯冒名的错误”。

为避免混淆两本杂志并突出《青年杂志》的新意,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正式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通过积极宣传倡导科学和民主,也就是“赛先生”和“德先生”,以及新文学来进行民众思想启蒙,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1921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再次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查抄《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等人惨遭拘押,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后被保释。经此,《新青年》一度停顿。

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逐步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恢复出版并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彻底停刊。

1、《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2、《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5、扩展资料: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同时陈独秀还是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6、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青年杂志的创办者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先生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杂志》。《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扩展资料:

《新青年》的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扩展资料:《新青年》的重要文章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青年。

《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简要介绍: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yes杂志是谁创办的

截止到2021年10月,周慧敏的老公是倪震。

1989年,周慧敏与媒体人倪震因参加节目而相识,后来联系渐多发展为恋人关系。1993年,两人协议分手。1996年两人复合。1997年,周慧敏宣布退出娱乐圈,和倪震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2004年,两人返回香港定居。2008年12月18日,倪震发表声明,宣布已和周慧敏注册结婚。2009年1月5日,两人举办婚宴。

部分演绎经历:

1993年1月,周慧敏获得了日本NHK最受欢迎外国女歌手奖;1月7日,发行粤语专辑《冬日浪漫》,该专辑包括同名主打歌在内的11首歌曲;2月26日,出演的喜剧电影《风尘三侠》上映;9月,发行粤语专辑《最爱》;同年,获得劲爆女歌手大赏铜奖。

1997年下半年,周慧敏先后在美国大西洋城和拉斯维加斯各举行了一场告别演唱会,随后她宣布退出娱乐圈。2005年5月,周慧敏为宠物猫撰写的成长日记《我的猫儿子周慧豹》出版。

周慧敏的老公是倪震。倪震,生于1964年,英文名Joe Nieh,祖籍浙江宁波,是香港作家、电台节目主持,《Yes!》杂志创办人之一。曾就读高主教小学、华仁小学、香港华仁书院、苏浙公学;大学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倪震是香港科幻小说家倪匡的儿子,亦舒的侄儿。1986年,倪震加入黄沾的广告公司任撰稿员。后来签约为艺人,参与电影有《奇迹》、《义胆群英》、《虎胆女儿红》、《妖魔道》等。1989年,倪震与邵国华、梁继璋开始主持电台节目《三个寂寞的心》,探讨爱情问题,深受欢迎,其后又主持了商业二台节目《无字头八九十》。1991年,倪震与邵国华创办《Yes!》杂志,是当时少数以青少年为对象、报道娱乐、偶像和时尚潮流的刊物。创刊不久即突围而出,深受年轻人欢迎,发行量不断上升,最高销量曾达14万本,是倪震事业的一个高峰。与此同时,倪震还为《东周刊》、《城市周刊》和《东方新地》等刊物撰写专栏。倪震和周慧敏于2008年12月11日曾宣布分手,但在同月18日却改口宣布与周慧敏结婚,并在隔年1月5日低调举办婚宴,完成终身大事。

周慧敏的老公是倪震。

倪震(1964年4月26日—),英文名Joe Nieh,祖籍浙江宁波,香港作家、电台节目主持,《Yes!》杂志创办人之一。

曾就读高主教小学、华仁小学、香港华仁书院、苏浙公学;大学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倪震是香港科幻小说家倪匡的儿子,亦舒的侄儿。

人物经历

2003年,倪震复出,先后与张燊悦和谷祖琳主持香港商业二台《绝情谷》节目,探讨爱情问题,在有关两性关系的问题上作风开放深入,很受欢迎,听众遍及全球华人圈子。节目到2005年9月30日终止。

2006年9月,倪震为亚洲电视主持50集节目《诗游记》,内容以现代的语言介绍不同年代的中国诗人及词人。

于2008年12月11日曾宣布分手,但在同月18日却改口宣布与周慧敏结婚,并在隔年1月5日低调举办婚宴,完成终身大事。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 索引序列
  • 江南创办的杂志
  • 诗江南杂志
  • 青年杂志谁创办的
  • 青年杂志的创办者
  • yes杂志是谁创办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