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对中医美容的理解论文

对中医美容的理解论文

发布时间:

对中医美容的理解论文

医学整形美容论文

医学美容是如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1《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以人为本”健康理念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著作《管子霸言》中原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国学大师张岱年[7]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因此,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西方传统文化也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8](公元前490—421)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惊讶,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充溢着以人为本精神的哲理。十四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重新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现在理论界认为:Humanism(英文)译为汉文可译为人文主义,也可译为人道主义,还可译为人本主义[9]。以人为本弘扬了人性与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开始全面考虑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经济、家庭、社会交往、精神状态等方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人和生物人两者结合起来解决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再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形成了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孙秀珍提出,以人为本的内涵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10]。因此,今天的医学伦理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医疗中为患者提供精神、感情和文化等各方面服务,旨在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和更有尊严的幸福人生,避免科学技术过度在医学中的滥用。覃红等[11]认为,医学必须充分体现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医学中的和谐与统一。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不仅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了中医美容学理论的源头,而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医学和美学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2《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多元化审美理念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充满医学人体美学思想的经典医籍,阐发了人体美的多元标准,对今天中医美容实践仍然产生重要影响。李红阳指出,《黄帝内经》不仅较详细的阐述人活体测量,还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体质人类学基础、形态特征及气质要素等医学人体美学思想[12]。同时,中医体质学说,正是起源于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体质差异是有差异的,比如人的性情性格有刚柔之分,体格有强弱之别,寿命有长短,阴阳有偏颇。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体质又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结果,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节的[13]。这种承认并关注人体健康及美感状况各有特色的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浸润下产生的以人文本的中医美学思想,它为尊重不同风格的美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审美标准多元化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3《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健康之美

中医美容的健美之象

一般来说,中医美容所关注的形之美主要在人的容貌美,尤其是面部皮肤美方面。从人体美学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和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具有感觉、表情功能,能传递人体美感信息,是人体审美的第一观照对象[14]。虽然维护和创造人体容貌之美是美容医学领域共同的审美行为与审美要求,但与西方美容医学模式注重外形美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文化框架下的中医传统美学,是在中国文化之哲学、美学和医学层面上概括形成的,因此中医美容同时注重人的健康维护和促进。中国医学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气血盛衰,常常从面色显示出来。中医认为,人体面部皮肤作为美容的重要美感元素,虽然肤色可青、赤、黄、白、黑等有所偏重,但都需具备“光明、润泽”的健康征象。《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云:“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此段话以比象之法,阐述了容貌色泽美与五脏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黄帝内经》形容健康而美的面色叫作“白绢裹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而且,《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关加鼓、座、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爪枯等皮肤病症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充分说明了人体容貌与健康关系重要性。

中医美容生理及病理规律

《内经》将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人体外表特别是面部。《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其卷华在面”“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主在骨”“肝者,其华在瓜,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素问五藏生成篇》也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瓜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对于五官容貌与内脏功能关系的生理机制,《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明确指出气血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即脏腑化生的气、血、津液通过经络系统源源不断输送到头面,发挥温煦、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只有气、血、津液上荣皮毛,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滋润,皮肤才会红润、水嫩、光滑细腻。人体病理状态会导致容貌失美,《黄帝内经》首先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五官、皮肤以及形体之美的衰退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上古天真论》阐述了人体在发育成长衰老过程中人的容貌变化,其中尤以皮肤毛发的变化最为典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阴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颈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下,面焦,发须颁白,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则齿发去。”另外,《灵枢天年》亦云:“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特别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最早确定了“天癸”这一重要的物质,认为它与人的增龄衰老直接相关。在体外表现于头发皮肤牙齿等美感损减。另外,《内经》还讨论了造成容貌失美的不良生活方式,认为不当饮食,是容貌损伤的重要原因。《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劳逸得当,助生容貌,劳逸不当,容貌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则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逸不当,则气机郁滞,升降失司,少阳之气不得宣发,气失和畅,身呆人乏。虚者清阳不升,神怠抑郁;实者郁浊不降,扰神逆乱。表明饮食劳逸过则伤气,阳伤而形貌损。据此,《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初步的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体系,当时称抗衰老为《摄生》《道生》和《养生》等。该著作将养生之道的论述《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等三篇列于《素问》之卷首,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延年益寿的理论和实践,并明确提出“治未病”,来维护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保持美好容颜。当今世界文化范围内,人们对葆有青春的追求日益强烈。赵雅妮提出,现代社会中抗拒衰老,保持青春,已被赋予了类宗教式的道德律令[15]。所有这些,正与当下医疗美容保健的总原则一致。

4《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形神之美

中医美容形美与神美的统一

整体思维是中医最根本的思维特点。它把人的形与神有机结合,把研究对象人作为身心如一的存在——即全人来考虑,在中医美容的思维模式,包括人体形美和神美,二者共同作为中医美容学核心研究对象。中医美容强调的神之美,在中医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风度等,无不包括在神的范围;狭义的神是指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过程,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黄帝内经》作为生态医学经典,《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口,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同时,“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更表现出思维模式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辩证性特点,把人置于与自然和社会的密切关连当中。《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这些思想一方面引导人们在生活中“法天则地”,通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教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注意与他人和社会规范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生活氛围,达成身心愉悦状态,提升人的幸福指数和容貌美感。

中医形神美的生理及病理原理

人体之形、神与气血、五脏功能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互相影响。《素问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而对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内经》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以心统帅,分属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同时,对于其中的情感过程,或说五脏藏神的不同状态可以导致气机的不同运动和后果,《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所以,神之动必然最终导致人体气血变动,当变动幅度过大时,就会引起气血阴阳偏颇之症。可见,神之状态导致人体气血运动失衡,与人体容貌美关系密切。对于不同情致对五脏功能的伤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等;而《灵枢本神》也提出:怵惕思虑伤心、忧愁伤脾、悲哀伤肝等思想。以上论述,说明神志过激或情志过于强烈即会伤害人体脏腑功能,导致人体健康和容貌美感下降。因此,《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了五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不仅如此,林俊华研究提出,作为中医理论巨著的《黄帝内经》,除了为中医美容理论提供了全面深刻的美学和医学理论依据,还贡献了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16]。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治疗皮肤疾病,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总之,《内经》通过阐发人体形、神与气血、五脏之间的互动关系,倡导人们从自然、社会、心理、生活、体质等方面获得和谐自然的健康感、幸福感和容貌美感。这种观念虽历经几千年,不但没有被其他观念替代,反而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契合。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保健大宪》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这充分说明了《黄帝内经》巨大的经典价值和现代价值,值得人们研究借鉴。这也是中医美容理论和实践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处。

5结语

通过考察发现,《黄帝内经》诸多篇章对人体生理病理所阐发的中医美容思想十分丰富可贵。首先,对于美容的理念和原则,《黄帝内经》具有全面而辩证的美容多元化观念,充分反映了中医美容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中国医学以人为本的美学理念。同时,《黄帝内经》中的美容机制阐述,不仅包括外形之美的肌肤层面,还包括内在神气之美感,二者的共同基石乃是人体气血平衡和五脏功能的健康,以及人体身心健康与社会关系的健康和谐,这种认识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吻合,有助于避免西方美容过度追求表面化、过度依靠整形化妆技术,对人体健康有所忽视的不利倾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服用中药,信奉中医是保健的途径之一。而养生,应顺四时之变,应天时之感。食有定,作息衡。我所欲行而行之,我所不愿则笑而置之,顺心而为。美容,自然则为美。不外涂合成之糟粕,不内服不和之杂药。以人体自身精气美者,为最美。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中医在美容保健的应用 中医美容保健是中医美容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还重视内、外调治相结合,在内通过中药内服或是食疗的方法调整人的阴阳气血,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延缓衰老,在外施用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固密肌腠,防止外邪入侵,或调整局部气血或美化局部。根据美容保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中药、饮食、按摩、气功、针灸等多种方法。 1 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及临床应用 1.1 中药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内服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类药物整体调理人的阴阳、气血、脏腑,进而达到抗衰驻颜目的,以整体健康来保证局部之美,同时外用中药或中药化妆品,直接作用于体表,以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作用。内、外同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朱晓薇等选用白芷、丹参、川芎、大黄四味药制成养肤洁肤保健涂膜剂,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李刚玉用祛斑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2g,川芎15g,益母草18g,泽兰10g,浮萍10g,白芷12g,白鲜皮12g,当归10g,合欢皮10g)治疗黄褐斑45例,治愈、好转率达%。贾丽亚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1例,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羌活、防风各10g,细辛4g。制成霜剂用做面部按摩,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 1.2 药膳美容:食膳美容之理根于“药食同源”,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碍容性疾病并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保健方法。食膳因存在味美、色美、形美、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偏胜之弊、易于接受又能保护胃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美容药膳的配制和剂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食物和药物熔于一炉,既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具有食物性和味淡、可口宜人、兼补脾胃的特长。如《宫廷美容长寿方》的“山药粥”为行之有效的美容药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美容药膳的各种药物或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蛋白质类等营养成分,且这些成分大多数为天然结合状态,更有利于调节或补充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失衡或缺乏,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 1.3 针灸美容:采用针刺、艾灸等各种方法疏经活络、消肿散结、调理气血,调整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保健的目的,是中医美容保健的重要方法。针灸美容方法对酒渣鼻、面部皱纹、斑秃、肥胖、面部色斑等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增加肌肉弹性,消除眼角处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可除去色素斑和暗疮,且它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引起国内、外美容界的极大关注。皮肤针扣刺腿部三阴经的皮部区域可防治面部皱纹;脾肾阳虚型黧黑斑选用附子隔神阙穴灸之。沈明瑛等采用大椎及双侧合谷穴刺络拔罐配合三棱针耳穴(耳尖、肺、内分泌、肾上腺)放血治疗48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达100%。魏波等用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者105例(占%),显效15例(占%),总有效率为100%。 1.4 按摩美容:属外治范畴,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头、面及全身,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功能,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达到美容保健及治疗的作用,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按摩可以使皮肤组胺分泌增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循环,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功能增加,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营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的目的。按摩擅长于泽颜、除皱、疏导气血,如《千金翼方》的“彭祖浴面法”能使面部气血流通,又除面上色素,令人面光泽。在面部口周、眼周等处按摩可达到防皱除皱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能通过按摩法得到治疗及矫正,如黧黑斑、油风、肥胖症等。按摩疗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防治结合的特点,易被人接受。胥秀琴探索总结了一套穴位美容按摩的方法,在临床美白嫩肤、祛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苏彦林等。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经1~2个疗程(每个疗程12天)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100%。 1.5 气功美容:通过调形(动作)、调神(意念)、调息(呼吸)的调练,使人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平心静气,锻炼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状态,避免情绪刺激对人体脏腑气血及面容的影响,是达到治病强身、养颜驻容目的的一种自我整体修炼方法。其特点是易学易用,适用范围广。常用的美容气功有驻颜功、明目功、健美减肥功等,通过修炼可达到驻颜、明目、健美及减肥等作用。 2 中医美容保健临床应用的优势 中医美容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书中已有大量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食物美容的记载,为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保健从整体出发,既注重从内疏通经络、补益气血、调节脏腑、调节情志,又注重外部用药及局部手法来祛除疾病及保健皮肤。从根本上保证机体的健康,达到自然美的目的,因此其疗效确切、持久,它是经过无数医学家、美容专家的反复实践、筛选,去粗取精,才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因此其安全可靠。中医美容保健也十分重视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它强调治未病,主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痤疮是损容性皮肤疾病,年轻男女进入青春期好发,若能在此期间合理运用中医美容保健方法,注意内外调理,既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整,又注意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同时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等,就可能有效预防痤疮的发生。 中医美容保健以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优势在医学美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方法有效地预防或延缓人的衰老,使人们保持健康基础状态下的美丽,因此逐渐得到众人的青睐,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

对医德的理解论文题目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医生的医术差一点,病人还可以原谅,如果医生没有职业道德,没有对病人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才是最可怕的。

文章题目大医仁心理解如下:

意思是真正的名医不仅医术精湛,同时还应该具备一颗仁慈善良的心。

拓展内容:

1、小说三要素:

1.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2.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情节各部分的作用: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3、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4、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1.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2.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3.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4.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作用: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5.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5、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深入践行“养医德、优服务、强管理” 主题活动心得体会 西充县义兴中心卫生院 王文树 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服务的期盼越来越强,国家对医疗行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时刻。在这种背景情况下,我们作为医院,作为医护人员不禁要思考:自己本本职工作是否让老百姓满意?为达这一目标我们深入践行“养医德、优服务、强管理”主题活动。 一、养医德 养医德,就是要加强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医德,是卫生工作者在执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包括卫生工作者执业活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医疗卫生工作者相互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把“一切为了病人”视为从医精神,以“慎始敬终 厚德自强”为院训贯彻始终,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严格职业操守,完善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医疗质量,全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它需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不索取的奉献精神。医务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热爱医疗事业的精神,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视病人如亲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面对需要理解、帮助的病人,必须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应在语言、态度、行动上体现出高尚深厚的情感,取得病人的信赖和配合。 二、强医能 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优,还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不然空有满腔壮志,却手无缚鸡之力,所以强医能也是刻不容缓的。 要强医能,还要建立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广泛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基础医护质量;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努力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同时,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注重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提高,不断提升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与技术水平。因此,建议我们做好如下几个措施:一是开展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加强对培训情况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考核,可每季或半年进行一次“三基”考试考核,落实奖惩制度。二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搭建医疗技术学习平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的医院。积极配备各种学习资料,开放图书室。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派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送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撰写学术体会、进修心得并在院会上演讲交流。三是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及考核,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为可持续发展营造激励机制和强大动力。在科室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落实会诊制度,加强科室横向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四是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奖励机制,根据实际制定科研和引进新技术项目计划,年内完成科研项目,并做好推广实施。五是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举办各类专业技能比赛,评选出不同岗位的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形成“人人讲学习,个个比技术”的深厚氛围。 三、铸医魂 医德是我们的鲜血,医能是我们的肉体,我们要有血有肉还要有灵魂。医魂可指医者之魂或医学之魄。魂,便是核心主导,无论医者或医学,一旦离了魂,便若行尸走肉尔。医魂,每个白衣战士精神的汇聚,每个医务工作者共同的信念。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的人们,我们敬仰,我们赞扬。用我们的双手,消除了病痛;用我们的思考,解决了医学难题;用我们的智慧,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健康和幸福。 建议如下措施:一、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会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修铸高尚医魂的努力方向;二、组织广大卫生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倾听百姓呼声,反思自身言行,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达到高尚医魂升华;三、要进一步加强卫生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论坛演讲、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书法绘画摄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1下载券 1人已下载下载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影展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认同和遵循卫生行业和本单位的核心价值观和各种应用理念,规范行为,提高文化素养,凝聚发展力量,彰显医魂大德,弘扬高尚精神。 医之灵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由你们维护;医之灵魂,献身医学,救死扶伤的信念,由你们坚守;医之灵魂,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由你们实现。用不灭的医魂,写下生命绚烂的篇章。 我们要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及“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努力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多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开创医院建设新局面。

文章题目大医仁心的理解如下:做医生的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

所谓“医者仁心”就是说,凡是做医生的人,都应该具有一颗仁爱正义慈悲之心,需要心怀天下的老百姓,悲天悯人宅心仁厚,精益求精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医疗病痛。

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亦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在我国古代向来十分重视从医者的品德,提出了医学必须关注人的本身,要求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古代最著名的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等典故,名医扁鹊、华佗、李时珍等高尚的医德和感人的故事等等,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

对美学的研究和理解论文

我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这是一门非常深奥而又纯粹的学问。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爱美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研究美的能力和天才。审美和美学根本就是两回事,审美本质上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现象,而美学则是对这种生活现象作哲学的追问。美学最初隶属于哲学,后来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美学是跨学科,涉及到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种学术门类,作为研究,它需要深厚的学术修养,特别是哲学的功底。但现状却是,到处都有美学,美学研究的队伍之庞大和美学著作以及文章之多,让人望洋。有服饰美学、建筑美学、音乐美学、教学美学、文化美学、装饰美学、体育美学等,各种大的美学门类中又可以划分为更为具体的小的美学门类,如体育美学中又具体有足球美学、篮球美学、舞蹈美学、围棋美学等。现在似乎只差“吃饭美学”、“解溲美学”之类的了。但读这些美学论著,我们除了看到一些美学的术语和概念以外,根本就看不到哲学。我们看到,有些甚至写了多本美学专著的学者,对哲学其实一无所知。有的美学论著谈的根本就是一些简单现象以及对现象的体会,不过借用了美学的外表,实际上根本就无深度可言。这里附带谈一下我对实践美学的认识。我认为,实践美学最大限度地发展了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与国内其它美学派别相比,最具有理论阐释功能,但它同样存在严重缺憾。弥补实践美学缺憾的关键,我认为并不是宣布要“超越”或“否定”它——任何想超越和否定它的美学学者,尽可去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而不必靠“超越”、“否定”的舆论迫使实践美学的“引退”——而是实践美学自身的学科定位:它究竟是给审美实践以指导的社会科学美学还是建立在实践哲学基础上的人文思辨美学。目前的实践美学是具有科学品格的,譬如,在对审美发生规律的揭示上,实践美学的科学性是无可替代的;在文化审美价值生成的阐释上,也是有阐释力的,当然需要对“本质力量对象化”所造成的“泛美主义”加以适当限定(详见后文)。但就实践美学的整体学科特征来看,我个人认为,它更接近于思辨美学。实践美学中不仅有“积淀”、“有意味的形式”等难以证真或证伪的思辨概念,而且,“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然的人化”也成为以实践为本体思辨展开揭示“美的本质”与“规律”的逻辑起点或理论基石。这使实践美学所揭示的美的本质与规律,同样具有极大的审美阐释盲区。 当然,对于思辨的实践美学来说,这并不是缺陷,或许正是其纯正学术品格的体现。譬如说视觉对称美,只是源自人的两眼结构,显然毫无学问深度可言,而如果用思辨的语言,将其解释为“有意味形式”、“自然向人生成”或“实践劳动创造”等等则显然深奥的多。但对于要走向科学的实践美学来说,这却是严重的缺陷,但它并不能靠对现有体系的修补来解决,而是要靠新的体系建构和对“美的规律”的充分揭示来实现。这却是很难的。笔者从事社会科学美学研究,自知才疏识薄,用了几乎15年时间也没有穷尽对“美的规律”的把握。因此,看到有些先生能在一篇论文揭示美的规律,而且附带将真、善、美规律统统网尽,我只有像当年福楼拜对乔·治桑所表示的那样,羡慕之余,只能自愧弗如[7]。 从价值属性谈审美价值 从价值学角度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正如朱立元先生指出的,的确不是美学新说;但引进价值概念后对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是事实。究其原因,我想大半不在美学自身,而在价值学。数十年来,哲学界对价值学深入研究后,竟得出几乎与二千前年柏拉图“美是难得”的同样的结论:价值是哲学理论中“最深奥、最烦难的领域之一”[8]。我这样说,也决没有否定价值学美学的意思,而只是说,美学学者在运用价值概念时要多一些谨慎。像陆梅林先生认为价值是“物的物质属性”的观点,今天在价值学研究中便已被大多数学者所否定。否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不符合马克思的“说法”,而是因为其学说本身难以自圆。像商品价值,它“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9],怎么能说成是“物的物质属性”呢?朱立元先生认为价值是“关系范畴”,是目前哲学界较为普遍的观点。我则认为价值的存在论本质是一种系统属性,是一种结构性和获得性系统质,如商品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系统中才存在。当然,不同的价值理论可以共存,彼此间的论争也不属于美学范畴;无论我们引进怎样的价值理论,关键是要能解决美学的理论困境。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之中同样不应当有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马克思生前虽然在一般语义上用过“价值”概念,但他从未从哲学角度研究过“价值”;马克思著作中的“价值”,主要是经济学的价值。这与西方学术史上哲学“价值学”较经济学“价值学”诞生较晚的轨迹是基本一致的。因此,陆先生所谓“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看来”云云,是欠严谨的。而朱立元先生引用的马克思那段论“价值”的“经典语录”也有误,“‘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这也是‘价值’的种概念”[10],并不是马克思原话,而恰恰是马克思转述他所要批驳的瓦格纳的观点。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这一“误读”,是十多年前郝晓光先生首先发现并更正的。其后,李德顺先生在他的《价值论》中又有详尽的考证。马克思不同意把“商品价值”作为这种“价值”属概念的原因很清楚,因为这种作为种概念的“价值”实际上是从“使用价值”演绎出来的等值概念,瓦格纳企图用这种推演将“商品价值”变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派生物,以抹煞“商品价值”的特殊社会本质。因而,无论这一表述多么合乎我们对价值的理解,也不能拿来作为马克思对“价值”概念的定义[11]。但十多年来,由于学科隔阂,美学界经常有人将其作为马克思的“价值”定义习惯性地转引,这里顺便更正,以免继续误读下去。 其实,这段话是不是马克思的原话,并不影响它的真理性。李德顺先生自己也认为哲学价值更接近于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他的“价值”定义也是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属于价值“效用”说。因此,上述“误读”,也不影响朱立元先生对价值和审美价值论述和他对陆梅林先生的批评。而正如朱先生指出的,陆先生同样也认同价值“效用”说,陆先生甚至直接把“使用价值”概念作为“价值”的定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价值“效用”说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既无法涵盖作为价值“特殊”的“商品价值”,更无法充分解释审美价值,尤其是文化审美价值。一些学者在运用效用价值探讨审美价值时,甚至陷入了阐释的循环:客体具有审美价值,所以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求;而客体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则是因为它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求。这样的“美学研究”,确如赵汀阳先生所说,“没有用处”。同时,审美应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超功利性,这也是各派美学的共识,而效用价值恰恰是指物的功利价值。尽管效用价值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审美价值,但毕竟不应成为审美价值尤其是文化审美价值的主体。正因如此,价值“效用”说使我的审美价值系统研究,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我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观点中受到启发,提出了文化价值与文化效用价值共存的“价值二重性”观点。 大家知道,人类区别于动物本能的文化实践活动,都是自觉的意志行为,都有着既定的实践目的;人类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客体、创造客体的文化效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和对象的文化价值。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创造力合目的性的付出,体现出主体的文化效应价值;作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创造出客体的千差万别的文化效用价值。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从另一方面看,则是对人类创造力本身的确证,它体现出主体的文化价值;作为性质相同的人类创造性活动,它对象化形成客体的文化价值。客体的效用价值不完全等同于主体的效用价值,更不完全等同于主体或客体内含的文化价值。而主体的文化价值对象化为客体的文化价值,并由客体文化价值加以对象性确证,因此,这两者是完全等值的。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我这里所谓的“文化价值”,就是客体所“对象化”、“物化”的“人的本质力量”,它同样源自《巴黎手稿》,而且应当成为科学的实践美学中应有的概念,因为它既是对“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价值描述,又可以解释文化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的确,人们欣赏实践创造文化客体时,主要并不是欣赏它的效用价值,而是欣赏它所内含的主体创造性——人类的力量、技术、学识和智慧。尽管离开效用价值,很多文化客体将失去审美价值,但客体的审美价值却与其效用价值没有直接关系。那些模仿名家足以乱真的赝品,并不影响对外行观众的审美效果,但在行家眼中,它却一文不值,因为其中缺少人类最宝贵的文化独创性。当然,引进“文化价值”概念,并不能完全克服实践美学固有的理论阐释盲区和误区,这不仅因为前文化审美价值和社会审美价值[12]无法由它阐释,而且因为,所有的文化客体皆具有文化价值,但显然并不都具有文化审美价值。这的确是实践美学的一大理论缺憾,甚至连坚持实践美学的杨恩寰先生在承认“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确有混淆“物质生产实践与审美实践”弊端的同时,也认为“这个命题不完全适合表述实践和审美实践”[13]。其实,正象现实的物质实践和审美实践之间并不存在堑沟一样,文化价值与文化审美价值之间也不存在质的绝对差异。差异只存在于文化价值的量的或程度的方面。这个量或程度方面的差异,也就是制约文化价值向文化审美价值转化生成的一种价值差距或价值尺度。 我们知道,人类的文化实践在创造水平上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主体、同一专业领域中的实践活动,主体每次的文化价值创造或实现水平也是绝不相同的。象同一木匠制作的家俱,其工艺难度和技术发挥水平总是有高下之差异的;象同一作家创作的小说,其形象塑造与语言表达水平也是有优劣之区分的。这些客体所物化的主体创造本质或客观实现的文化价值水平显然是不同的。文化审美价值作为对人的创造性本质的肯定,显然只能以其中价值实现水平最高的客体为审美对象。而作为创作者本身,无论木匠还是作家,通常也是知道这种差异的,他们自己也总是将那些水平最高的作品作为“代表作”,以其为美。而那些大路货、大流作品,寻常价值实现水平的客体,创作者自己也不会宣耀,也不以为美。由“本质力量对象化”所产生的“泛美主义”,便可由这一概念所消除

第一章 美学,从何而谈 (一)美学与美感的概述 什么是美学?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1]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是更加广泛地和独立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应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美学,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而美感人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美或内在美的特征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在客观存在事物的美的特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音韵、谐调、鲜艳、匀称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基础。2、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力量。美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审美对象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审美就是对美与丑进行鉴赏,只有通过认识、评价、鉴赏活动,才可能产生美感。由于每个人的审美需要、观点、标准、能力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而对同一对象的美感体验也不相同,不仅对美与丑的评价鉴赏能引起人的美感,而且对善恶的评估也会影响人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二)美与美感 什么是美?尼采的理解,除“外观的幻觉”[2]说和“生命力的丰盈在对象上的投射”说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什得注意的提法: 第一、美是强烈欲求之所系。尼采认为,自康德以来,一切美学理论都被“无利害关系”这个概念败坏了。他厌恶所谓“无欲的静观”,而主张:“美在哪里?在我须以全意志意欲的地方;在我愿意爱和死,使 意象不只保持为意象的地方。爱和死:永远一致。求爱的意志:这也就是甘愿赴死。” 第二、美是强力的形象显现。“当强力变得仁慈并下降为可见之时,我称这样的下降为美。” 尼采对美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 第一,联想说。美的判断“赋予那个少许发它的对象以一种魔力,这种魔力是以各个美的判断之间的联想为条件的,却与那个对象的本质完全无关。”把一个对象感受为美的,是因为这个对象激活了主体无意识中对以往种种美好体验的回忆,所有这些体验相互少激励,集结在这个对象周围了。所以,美感是以无意识联想为基础的一种错觉。 第二,动物性快感混合说。我们身上存在着性部动、醉、残酷等动物性快感状态,当一个对象少许起这些快感状态所寓区域的兴奋之时,“动物性的快感和欲望的这些极其精妙的细微差别的混合就是审美状态。” 第三,同感说。在远古时代,人受恐惧的训练,在一切陌生者身上看到危险,于是学会了在心中迅速领司和模仿对主感情的本领,即学会了同感 。人甚至把这种看法从人、动物推广到了自然事物,以为一切运动和线条都蕴含着意图。由恐惧而练习同感 ,由同感而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美感,包括对自然的美感。此说相当于移情说,不过尼采指出了移情起源于原始人的恐惧。 第四,距离说。美感有赖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距离。 (三)由美感而产生的美学构想 由费希纳开始的“自下而上”[3]的美学所提供的所有启发就在于此。 我们既然已经有了人类真实的审美体验作为美学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作为讨论一切美学问题的最本原的基础,那么关于美的客观存在的假说,立即就成为一种奢侈,而且绝对是一种碍手碍脚的奢侈。从美感出发的美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也不复是美的所谓本质,不复是关于美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是美感的本质,美感过程的本质,是人类主体审美地感知和把握对象的过程本身。这就意味着美学已经从一门关于“美”的科学转化成了一门关于“美感”和“审美”的科学,美学的立足点也就从本体论层面上迅速地转移到了认识论层面,从对本体的形而上的研究转化为对认识的形而下研究。 有位哲人说过,当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某个对象很“美”时,他们说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而且同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之中。更何况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用以判断对象的价值标准不同,面对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将它放到整个审美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不同个体的审美体验的差异,甚至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持的价值标准的不同。我们在观照一片清淡平和的风景时产生的怡然自如的愉悦固然总是被美学家们称之为“美感”,然而我们在剧院里观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时心灵有可能经受到的巨大震撼也可以称之为“美感”吗?还有,我们在阅读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经历的怪诞无比的复杂心情,应该不应该也称之为“美感”呢? 这样的问题,我们从历代美学家们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根本就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人们总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美感,却似乎很少来谈论那些被称之为“美感”的人类的具体感受本身。 第二章 由美学而发的审美感受 (一)审美感受 审美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是一种给活动主体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并且还是一种通过这些主体的心理感受而获得其意义的活动。因而研究审美,首当其冲应该研究的,就是人类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人们将这种感受称之为“美感”。 研究“美感”,我们却很难直捷地用一两句话给出“美感”的定义。这不仅是因为在漫长的美学发展史上,就此曾经有过许多的争论与异议,而且还因为美感的定义其实也与美的定义一样,涉及到美学领域里几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问题。对“美感”的理论界定,与此前美学家们致力于对美的界定一样,实际上正是美学中有限的几个最核心的问题中的一个。 美学中所有不同理论、不同观点的争辨,只要是具有理论意义的争辨,大致只能出于两种最基本的分歧。其一是缘于各人欣赏趣味的不同,其二,则是缘于理论出发点的差异甚至对立。 不同风格与流派的代表人物经常互相攻讦。古典主义者看不起罗可可风格,现实主义诋毁流漫主义,托尔斯泰极不喜欢莎士比亚,其间的是是非非,更不能一言而尽。纵然我们能够找出许许多多理论上的根据,来证明某一种艺术风格比起另一种风格来更有生命力,或者说某种风格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显得更加适合时宜,我们亲身的审美感受却好象并不受这些理性的证明的左右,它似乎超越于理性的思考之外,而直接在心灵中与对象产生碰撞。面对这样一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审美感受,如果我们不想变成为感性领域里的暴君就只能这样说,因趣味不同而产生和出现的感受的不同之间,恐怕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要是真实的而非虚伪的审美体验,就是正确的。在真正的审美感受领域里,没有错误可言。正因为此,休谟才说“趣味无争辨”,因为在审美的领域里真正值得争辨的不是感受的真伪,而是某种感受是否属于审美的范畴,应该将哪些心理感受归之于审美的范畴之内,而又应该将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剔除出审美的领域。然而这样的讨论,早就已经超出了趣味的差异。 这样的分歧与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美学分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用一个也许不那么恰当的比喻,出于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美学争辨,就象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人为了打破回教徒对东西方贸易的封锁,四处寻找通向东方的海路,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行的他们始终都未能真正到达传说中那个神秘而诱人的黄金之都,然而在这个探险过程中,从每个方向前进的人们却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财富;而因为理论基点的不同出现的争论,则象是那个古老的盲人摸象的传说所描述的那样,那位摸到腿的盲人说大象是柱子形的,那位摸到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就象一把蒲扇,那位摸到大象腹部的人说它就象是一块平板……不同的摸索者都会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推导出他们不同的理论,于是难免会从中产生出关于大象形状的“柱子学说”、“蒲扇学说”,甚至可能更振振有辞的“平板主义”。 然而就像要解决摸象的盲人们的争论,我们有可能做到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出他们各自的理论出发点之后,比较这样几种不同的出发点对于完整的大象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就象某个三段论如果最终推导出了荒唐的结论,而它的推理过程本身又正确无误的话,我们就应该到它的前提中去发现与寻找错误的根源。一个自完备的理论体系如果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那么很有可能其错就在它的理论出发点。 (一)审美价值与评价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三、)对美学的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后,曾占中国美学主流的实践美学话语开始衰落,美学界或是拒斥形而上学而转向审美文化的实证研究,或是仍在传统模式内以生命本体置换实践根基从而倡导生命美学或后实践美学。然而,美学基本理论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最终还在于思想范式的转换。曹俊峰的《元美学导论》就是这一转换的初步成果,它无疑是90年代以来最有创造性的美学原理著作之一。在批判传统和当代美学的缺陷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它们共同的病因在于语义含混、概念不清,对于美学陈述的性质认识不够准确,在讨论美学问题时缺乏自觉的逻辑意识。由此,他提出以语言分析作为对美学痼疾的“较好的诊疗术”,其所谓的“元美学”(metaaesthetics)实质上就是语言分析美学,“它以一般的美学陈述为对象,以更高层次的语言对美学陈述作语义和逻辑分析”。根据他提出的诊治方案,首先要从审美和美的分析转变为用语的分析,从而把美学陈述或语句作为解析对象,进而还要考察美学陈述的内在逻辑问题。显然,这一方法论来自于欧美的从弗雷格、罗素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它体现出将这一思维范式具体落实到美学领域的本土化的努力。在具体操作中,作者先是从美学概念的分层(对象描述层、心理描述层、艺术技巧的评价层、审美评价层和美学原理层)入手,考察了这种鉴赏性概念的语义上的模糊性多义性、不可定义性,以及随审美心理而不断创新的开放性。接着,又着手对不同的审美命题分别进行语义分析,从而推导出一系列的结论:所有审美对象描述句都带有主观情感性,都非客观准确描述,越是不可证实就越有审美特性;审美心理描述句不能把个人的内省经验的描述普遍化。如此等等。 毋庸质疑,《元美学导论》深受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它突破了以往美学原理研究(深受黑格尔主义浸渍)仅囿于人文主义一脉相承的传统,力图在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构建出元美学的理论轮廓,为中国美学的多元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结论:千百年来人们很少真正从具体的人的真实的感受出发来研究美学,从人性的角度来研究美学。离开了人的感受,离开了人性及其人性的发展变化过程,美就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这样的研究,永远不可能看到随着人本身的变化,随着人类所赖以生活其中的自然与社会背景的变化,随着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艺术与人的审美感受本身都在发生着不停顿的变化。所以我只能说,我们既然生在这个人们思想境界还不高的年代,我们就只能通过相当的定义来结实我们所谓的美学,可是,我多么希望,我们所说的美学,不仅仅是艺术家眼中的美丽,它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入平常百姓啊!审美活动则是象征地面对世界、超越世界.

中医美容学论文驻美

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日期:2009-01-18 04:35:05 点击:5 好评:0 【摘要】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坚持...

医学整形美容论文

医学美容是如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1《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以人为本”健康理念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著作《管子霸言》中原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国学大师张岱年[7]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因此,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西方传统文化也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8](公元前490—421)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惊讶,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充溢着以人为本精神的哲理。十四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重新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现在理论界认为:Humanism(英文)译为汉文可译为人文主义,也可译为人道主义,还可译为人本主义[9]。以人为本弘扬了人性与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开始全面考虑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经济、家庭、社会交往、精神状态等方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人和生物人两者结合起来解决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再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形成了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孙秀珍提出,以人为本的内涵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10]。因此,今天的医学伦理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医疗中为患者提供精神、感情和文化等各方面服务,旨在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和更有尊严的幸福人生,避免科学技术过度在医学中的滥用。覃红等[11]认为,医学必须充分体现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医学中的和谐与统一。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不仅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了中医美容学理论的源头,而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医学和美学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2《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多元化审美理念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充满医学人体美学思想的经典医籍,阐发了人体美的多元标准,对今天中医美容实践仍然产生重要影响。李红阳指出,《黄帝内经》不仅较详细的阐述人活体测量,还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体质人类学基础、形态特征及气质要素等医学人体美学思想[12]。同时,中医体质学说,正是起源于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体质差异是有差异的,比如人的性情性格有刚柔之分,体格有强弱之别,寿命有长短,阴阳有偏颇。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体质又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结果,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节的[13]。这种承认并关注人体健康及美感状况各有特色的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浸润下产生的以人文本的中医美学思想,它为尊重不同风格的美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审美标准多元化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3《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健康之美

中医美容的健美之象

一般来说,中医美容所关注的形之美主要在人的容貌美,尤其是面部皮肤美方面。从人体美学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和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具有感觉、表情功能,能传递人体美感信息,是人体审美的第一观照对象[14]。虽然维护和创造人体容貌之美是美容医学领域共同的审美行为与审美要求,但与西方美容医学模式注重外形美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文化框架下的中医传统美学,是在中国文化之哲学、美学和医学层面上概括形成的,因此中医美容同时注重人的健康维护和促进。中国医学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气血盛衰,常常从面色显示出来。中医认为,人体面部皮肤作为美容的重要美感元素,虽然肤色可青、赤、黄、白、黑等有所偏重,但都需具备“光明、润泽”的健康征象。《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云:“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此段话以比象之法,阐述了容貌色泽美与五脏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黄帝内经》形容健康而美的面色叫作“白绢裹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而且,《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关加鼓、座、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爪枯等皮肤病症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充分说明了人体容貌与健康关系重要性。

中医美容生理及病理规律

《内经》将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人体外表特别是面部。《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其卷华在面”“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主在骨”“肝者,其华在瓜,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素问五藏生成篇》也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瓜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对于五官容貌与内脏功能关系的生理机制,《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明确指出气血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即脏腑化生的气、血、津液通过经络系统源源不断输送到头面,发挥温煦、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只有气、血、津液上荣皮毛,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滋润,皮肤才会红润、水嫩、光滑细腻。人体病理状态会导致容貌失美,《黄帝内经》首先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五官、皮肤以及形体之美的衰退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上古天真论》阐述了人体在发育成长衰老过程中人的容貌变化,其中尤以皮肤毛发的变化最为典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阴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颈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下,面焦,发须颁白,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则齿发去。”另外,《灵枢天年》亦云:“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特别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最早确定了“天癸”这一重要的物质,认为它与人的增龄衰老直接相关。在体外表现于头发皮肤牙齿等美感损减。另外,《内经》还讨论了造成容貌失美的不良生活方式,认为不当饮食,是容貌损伤的重要原因。《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劳逸得当,助生容貌,劳逸不当,容貌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则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逸不当,则气机郁滞,升降失司,少阳之气不得宣发,气失和畅,身呆人乏。虚者清阳不升,神怠抑郁;实者郁浊不降,扰神逆乱。表明饮食劳逸过则伤气,阳伤而形貌损。据此,《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初步的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体系,当时称抗衰老为《摄生》《道生》和《养生》等。该著作将养生之道的论述《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等三篇列于《素问》之卷首,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延年益寿的理论和实践,并明确提出“治未病”,来维护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保持美好容颜。当今世界文化范围内,人们对葆有青春的追求日益强烈。赵雅妮提出,现代社会中抗拒衰老,保持青春,已被赋予了类宗教式的道德律令[15]。所有这些,正与当下医疗美容保健的总原则一致。

4《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形神之美

中医美容形美与神美的统一

整体思维是中医最根本的思维特点。它把人的形与神有机结合,把研究对象人作为身心如一的存在——即全人来考虑,在中医美容的思维模式,包括人体形美和神美,二者共同作为中医美容学核心研究对象。中医美容强调的神之美,在中医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风度等,无不包括在神的范围;狭义的神是指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过程,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黄帝内经》作为生态医学经典,《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口,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同时,“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更表现出思维模式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辩证性特点,把人置于与自然和社会的密切关连当中。《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这些思想一方面引导人们在生活中“法天则地”,通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教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注意与他人和社会规范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生活氛围,达成身心愉悦状态,提升人的幸福指数和容貌美感。

中医形神美的生理及病理原理

人体之形、神与气血、五脏功能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互相影响。《素问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而对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内经》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以心统帅,分属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同时,对于其中的情感过程,或说五脏藏神的不同状态可以导致气机的不同运动和后果,《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所以,神之动必然最终导致人体气血变动,当变动幅度过大时,就会引起气血阴阳偏颇之症。可见,神之状态导致人体气血运动失衡,与人体容貌美关系密切。对于不同情致对五脏功能的伤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等;而《灵枢本神》也提出:怵惕思虑伤心、忧愁伤脾、悲哀伤肝等思想。以上论述,说明神志过激或情志过于强烈即会伤害人体脏腑功能,导致人体健康和容貌美感下降。因此,《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了五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不仅如此,林俊华研究提出,作为中医理论巨著的《黄帝内经》,除了为中医美容理论提供了全面深刻的美学和医学理论依据,还贡献了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16]。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治疗皮肤疾病,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总之,《内经》通过阐发人体形、神与气血、五脏之间的互动关系,倡导人们从自然、社会、心理、生活、体质等方面获得和谐自然的健康感、幸福感和容貌美感。这种观念虽历经几千年,不但没有被其他观念替代,反而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契合。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保健大宪》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这充分说明了《黄帝内经》巨大的经典价值和现代价值,值得人们研究借鉴。这也是中医美容理论和实践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处。

5结语

通过考察发现,《黄帝内经》诸多篇章对人体生理病理所阐发的中医美容思想十分丰富可贵。首先,对于美容的理念和原则,《黄帝内经》具有全面而辩证的美容多元化观念,充分反映了中医美容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中国医学以人为本的美学理念。同时,《黄帝内经》中的美容机制阐述,不仅包括外形之美的肌肤层面,还包括内在神气之美感,二者的共同基石乃是人体气血平衡和五脏功能的健康,以及人体身心健康与社会关系的健康和谐,这种认识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吻合,有助于避免西方美容过度追求表面化、过度依靠整形化妆技术,对人体健康有所忽视的不利倾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中医在美容保健的应用 中医美容保健是中医美容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还重视内、外调治相结合,在内通过中药内服或是食疗的方法调整人的阴阳气血,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延缓衰老,在外施用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固密肌腠,防止外邪入侵,或调整局部气血或美化局部。根据美容保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中药、饮食、按摩、气功、针灸等多种方法。 1 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及临床应用 1.1 中药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内服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类药物整体调理人的阴阳、气血、脏腑,进而达到抗衰驻颜目的,以整体健康来保证局部之美,同时外用中药或中药化妆品,直接作用于体表,以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作用。内、外同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朱晓薇等选用白芷、丹参、川芎、大黄四味药制成养肤洁肤保健涂膜剂,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李刚玉用祛斑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2g,川芎15g,益母草18g,泽兰10g,浮萍10g,白芷12g,白鲜皮12g,当归10g,合欢皮10g)治疗黄褐斑45例,治愈、好转率达%。贾丽亚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1例,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羌活、防风各10g,细辛4g。制成霜剂用做面部按摩,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 1.2 药膳美容:食膳美容之理根于“药食同源”,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碍容性疾病并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保健方法。食膳因存在味美、色美、形美、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偏胜之弊、易于接受又能保护胃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美容药膳的配制和剂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食物和药物熔于一炉,既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具有食物性和味淡、可口宜人、兼补脾胃的特长。如《宫廷美容长寿方》的“山药粥”为行之有效的美容药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美容药膳的各种药物或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蛋白质类等营养成分,且这些成分大多数为天然结合状态,更有利于调节或补充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失衡或缺乏,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 1.3 针灸美容:采用针刺、艾灸等各种方法疏经活络、消肿散结、调理气血,调整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保健的目的,是中医美容保健的重要方法。针灸美容方法对酒渣鼻、面部皱纹、斑秃、肥胖、面部色斑等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增加肌肉弹性,消除眼角处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可除去色素斑和暗疮,且它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引起国内、外美容界的极大关注。皮肤针扣刺腿部三阴经的皮部区域可防治面部皱纹;脾肾阳虚型黧黑斑选用附子隔神阙穴灸之。沈明瑛等采用大椎及双侧合谷穴刺络拔罐配合三棱针耳穴(耳尖、肺、内分泌、肾上腺)放血治疗48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达100%。魏波等用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者105例(占%),显效15例(占%),总有效率为100%。 1.4 按摩美容:属外治范畴,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头、面及全身,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功能,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达到美容保健及治疗的作用,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按摩可以使皮肤组胺分泌增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循环,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功能增加,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营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的目的。按摩擅长于泽颜、除皱、疏导气血,如《千金翼方》的“彭祖浴面法”能使面部气血流通,又除面上色素,令人面光泽。在面部口周、眼周等处按摩可达到防皱除皱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能通过按摩法得到治疗及矫正,如黧黑斑、油风、肥胖症等。按摩疗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防治结合的特点,易被人接受。胥秀琴探索总结了一套穴位美容按摩的方法,在临床美白嫩肤、祛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苏彦林等。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经1~2个疗程(每个疗程12天)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100%。 1.5 气功美容:通过调形(动作)、调神(意念)、调息(呼吸)的调练,使人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平心静气,锻炼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状态,避免情绪刺激对人体脏腑气血及面容的影响,是达到治病强身、养颜驻容目的的一种自我整体修炼方法。其特点是易学易用,适用范围广。常用的美容气功有驻颜功、明目功、健美减肥功等,通过修炼可达到驻颜、明目、健美及减肥等作用。 2 中医美容保健临床应用的优势 中医美容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书中已有大量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食物美容的记载,为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保健从整体出发,既注重从内疏通经络、补益气血、调节脏腑、调节情志,又注重外部用药及局部手法来祛除疾病及保健皮肤。从根本上保证机体的健康,达到自然美的目的,因此其疗效确切、持久,它是经过无数医学家、美容专家的反复实践、筛选,去粗取精,才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因此其安全可靠。中医美容保健也十分重视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它强调治未病,主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痤疮是损容性皮肤疾病,年轻男女进入青春期好发,若能在此期间合理运用中医美容保健方法,注意内外调理,既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整,又注意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同时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等,就可能有效预防痤疮的发生。 中医美容保健以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优势在医学美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方法有效地预防或延缓人的衰老,使人们保持健康基础状态下的美丽,因此逐渐得到众人的青睐,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中医美容论文2000

着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美容健康服务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美容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要遵循(细部观察及不断询问客人的感觉及反应,客人极度不适,要停止观察)、专心照顾(一面护肤,一面专注观察过程的变化,一有肤变,立即停止)、小心使用护肤品(选择护肤用品要有专业常识,并小心使用,刺激性较弱的保养品为优先考虑)的“三心”原则,避免护肤过程中引发刺激产生类敏感的不适。

关键字:敏感、皮肤、保养、生活细节

敏感性皮肤就是容易因饮食、情绪或所用的护肤用品,导致皮肤表面干燥、发红、起斑点、眼肿、脱皮或生暗疮等。 敏感性皮肤最直接的定义就是“易受刺激而引起某种程度不适的皮肤”,易受刺激是主要关键,这种皮肤一般都比较白,毛孔也较细小。敏感性皮肤一般很脆弱,遇到外在环境出现变化,肌肤无法调适。而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皮肤类型。

要遵循(细部观察及不断询问客人的感觉及反应,客人极度不适,要停止观察)、专心照顾(一面护肤,一面专注观察过程的变化,一有肤变,立即停止)、小心使用护肤品(选择护肤用品要有专业常识,并小心使用,刺激性较弱的保养品为优先考虑)的“三心”原则,避免护肤过程中引发刺激产生类敏感的不适。敏感性肌肤在换季的季节最易发生,热温由热变冷,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由高变低,很多平常自觉皮肤较脆弱的人,在秋冬时期,无论护肤的选择方式以及护肤用品的选择,都是配合专业秉持“三心”的原则,逐渐改善肤质,让美丽的肌肤臻于至善至美。

一、敏感性皮肤主要具有下列特征表现:

1. 皮肤表皮薄,细腻白皙,皮脂分泌少,较干燥,微血管明显,皮肤呈现干燥机能减退,角质层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肌肤表面的皮脂膜形成不完全。

2. 接触化妆品或季节过敏后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痒。皮肤缺乏光泽,脸颊易充血红肿。

3. 因季节变化而使皮肤容易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搔痒、烧灼感、刺痛、皮肤发痒和出小疹子。

4. 容易受冷风、食物、水质、紫外线、合成纤维、香味、色素等外在环境或物质的影响。

5. 当接触到刺激性物质就会引发肌肤的问题。对阳光、气候、水、植物(花粉)、化妆品、香水、蚊虫叮咬及高蛋白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过敏。

二、敏感肌肤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干燥性敏感肌肤

无论什么季节,肌肤总是干巴巴且粗糙不平,一搽上化妆水就会感到些微刺痛、发痒,有时会红肿,有这几种症状的人属于干燥性敏感肌肤。肌肤过敏的原因是因为肤持干燥,导致防卫机能降低,只要去除多余的皮脂和充分种保湿即可。

B.油性敏感肌肤

脸上易冒出痘痘和小颗粒,会红肿、发炎,就连脸颊等易干燥部位也会长痘痘,专家称有这些症状的人应属于油性敏感肌肤。敏感原因为过剩附着的皮脂及水分不足引起肌肤防护机能降低,只要去除多作的皮脂和充分保湿即可。

C.压力性敏感肌肤

季节交替及生理期前,化妆保养品就会变得不适用,只要睡眠不足或压力大,肌肤就会变得干巴巴,有这几种症状的人应属于压力性敏感肌肤。原因在于各种外来刺激或荷尔蒙失调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

D.永久性敏感肌肤

如同过敏性皮肤炎或阳光、香料、色素等异常敏感来源。特定的刺激物(过敏源)引起过敏反应,如果依然按照自己日常的保养方式会很危险,最好公平是马上到皮肤科诊所求诊,并用医师所建议的保养产品。

三、注意护理

成为敏感性肌肤后,皮肤会变得非常脆弱,外界轻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肌肤过敏,因此在平常的养护中一定要注意小心呵护。

1.保持皮肤清洁。春天多风沙,这些灰尘与分泌旺盛的皮脂相混合,易造成皮肤粗糙,故应时刻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和的洗面奶及柔肤水,帮助杀菌、清洁、柔软肌肤。皮肤在冬季多因干燥缺水而异常敏感,因此在选择护理用品时,应选不含香料、酒精、重防腐剂的成分。

2、洁面剂方面,不要选太浓太刺激的碱性产品,由于碱性太强,会伤害皮肤,因此应以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为佳。 此外,洁面时亦不应使用洁面刷、海绵或丝瓜络,以免因摩擦而造成敏感。使用天然植物制成的护肤品,如用蔬菜水果制成的护肤品或面膜。不宜使用含有药物或动物蛋白的营养护肤品及面膜,因皮肤对其易发生过敏。

3.不要随意更改往日用惯的化妆品品牌,因为皮肤需要适应新的气候,正处于一种抵御、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为薄弱的时候,随意更改品牌的话,很容易出现过敏。

4.随时注意皮肤的保湿,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可选用清爽型、亲水性护肤品,原来冬季使用, 的含油多的护肤品应尽量少用。跟夏季不同,在干涸的秋冬,敏感性皮肤在使用粉底时,除要顾及防敏感的作用外,也应选择含高水分的湿粉底,以减少因干燥而造成的痒痛。

5.对寒风和紫外线过敏的皮肤,外出应保护好皮肤。如冬天戴好防寒帽及口罩,防止寒风侵袭。夏天应撑伞或戴遮阳帽,面部皮肤涂防晒霜,防止日光曝晒。

注意风沙对皮肤的影响,平时皮肤较敏感的人外出时要注意这些。

6.饮食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刺激性强、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笋类等。多补充维他命C ,缺乏维他命C,容易令皮肤粗糙枯干,从而引致皮肤炎、脱皮等敏感症状。在含丰富维他命C的蔬果中,梨与奇异果是首选,多吃可以加强皮肤组织,有助对抗外来敏感。

7、晚上护理皮肤时,应用水果汁或蔬菜汁护肤。既起到营养皮肤的作用又防止皮肤过敏。

8、定期到美容院做皮护,对改善皮肤的条件,增加皮肤的抗敏性有较好的作用。

四、注意化妆品的选择

1.洁面产品

我们的皮肤通常在秋冬季会因缺水干燥而异常敏感,因此护理品应以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剂等成分为准。对于敏感性肌肤者而言,洁面产品不能太刺激,可选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这里要强调的是,洁面时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更不能用肥皂和香皂洗脸等含碱性物质的洁面乳洗脸,那样会加重皮肤过敏的症状。另外,敏感性皮肤不宜使用磨砂膏、去死皮膏等。这是因为皮肤的角质层薄和角质层损伤是造成敏感的主要原因,因而保养的首要原则就是维护角质层不受伤害。像尚赫的海洋活肤洁颜露和蓝希活性金洗面乳就是两款不错的洁面品。前者集卸妆和清洁为一体,能彻底清除肌肤表面彩装及深层污垢,同时对皮肤进行滋养保护;后者由于其独特的成分,能让用者在彻底清洁面部污垢的同时使肌肤得到滋养并增强肌肤自身免疫机能。

2.爽肤水

洗完脸后涂上爽肤水能使面部有清爽及光滑的感觉,一般的爽肤水都含有酒精,除容易令敏感皮肤发红外,当酒精挥发后还会令皮肤感觉很紧绷。所以皮肤敏感的朋友应该选择性质温和又不含有酒精,香料的爽肤水。涂时应用手指指腹轻弹,不宜大力拍打。具有海洋高密度锁水分子,海洋粘多糖等成分的尚赫海洋活肤水,是爽肤水中的好品牌,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柔软平滑的保湿屏障,活化肌肤细胞,具有辅助、提高保养品吸收的功能。

3.日霜

皮肤敏感的朋友不宜选用带刺激性而浓度高的修复霜,偏微酸性而无香料或标明敏感皮肤专用的最好。由于秋冬阳光不如夏季强烈,日霜中便不需要使用油光控制的成分,但应以能着重锁紧肌肤水分的活性粒子成分为主. 比如内含海洋高密度锁水因子,锁水磁石的尚赫海洋活肤精华霜,它能在表皮形成3D保湿水网,平衡油水,超强保湿,同时修复受损细胞。

4.面膜

敏感性肌肤浅薄的角质层常常不能保持住足够的水分,无论是在夏天的冷气房中,或是在冬天干燥的气候中,具有这种肤质的人,会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感觉到皮肤缺水、干燥,因而日常保养中加强保湿非常重要。除使用含保湿成分的化妆水、护肤品外,还应经常性地定期做保湿面膜。海洋活肤面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能提高细胞活力、达到油水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将清洁,补水、美白一次完成。

5.隔离乳

敏感性肌肤者比非敏感性肌肤者更易在日常生活中对刺激性物质产生反应,因此外出或者上彩妆之前,涂上一层隔离乳就显得尤为重要。尚赫海洋活肤隔离乳,能隔离紫外线,粉尘等有害物质,提供全天候的保湿作用,抗自由基及氧化物质,防止皮肤衰老。它清爽透气,不油腻,同时修饰肤色,为肌肤增添光彩。

对于敏感性皮肤我们既要注重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又要注重保养。希望每个人对自己的皮肤负责,还自己一个美丽。

参考文献:

1、农牧岗,梁作裕,覃君良,曹烁;中成药药理实验 方法 的探讨——美容中成药药理实验方法初探[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2、吴琰瑜,王学民;敏感性皮肤的测试及其评定[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年04期

3、胡晋红,朱全刚,范国荣;皮肤药理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4、王旭平 ,任道凤 ,金锡鹏;皮肤屏障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6期

【摘要】所谓“一白遮白丑”,亚洲女性对于美白有执着的追求。果蔬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维生素,有一种人体皮肤内表层易于吸收的褪色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功用也多种多样。它们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素,而且是美容的重要物质,通过食用以及外敷都可提高皮肤的光泽及亮度。

【关键词】美白、维生素、果实美容。

现在市场上各种美白产品琳琅满目,对于美白肌肤很多女生都喜欢使用昂贵的美白产品,有时候用得多还比不上内服的效果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很多可以美容的食物,省钱又有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果蔬中主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维生素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素,而且是美容的重要物质。人体一旦严重缺乏维生素,会影响到美容与健康。

一、影响肤色的因素

人类的肤色因种族不同而不同。在同一种族的人中,皮肤颜色的深浅也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体中,皮肤的颜色也可受年龄,环境、季节、食物、皮肤状态,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皮肤的颜色与下列因素有关。

(1)皮肤表皮角质层的厚薄。表皮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厚薄、真皮层内血管的充血程度及皮肤表面的光洁度都与肤色有关。若角质层厚,皮肤偏黄色;颗粒层和透明层厚,皮肤显白;真皮层血液循环充足,皮肤红润;皮表若不平整,有凹陷,可使皮肤发青。

(2)黑色素 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它是使毛发和皮肤着色的黑褐或黄褐色色素,其数量与分布影响皮肤黑色调的深浅,是引起皮肤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3)内分泌 内分泌对肤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黑色素的影响来实现的。例如肢端肥大症患者因为垂体分泌的促黑素激素增加,所以黑素的形成增加,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也能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孕激素则促进黑素的转运和扩散,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就使妊娠妇女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妊娠斑。

(4)营养 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包括色素代谢在内均与营养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酪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在黑素形成中是必需的。泛酸、叶酸、生物素、对氨苯甲酸等也可参与黑素形成。维生素C在黑素代谢中可使深色氧化型酿式产物还原,从而使色素转淡。维生素A缺乏引起毛囊角化过度而使流基减少,引起色素沉着。烟酸缺乏可对光敏感而出现色素沉着。微量元素在黑素代谢中也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铜离子和锌离子较为重要。身体中若缺少了铜离子和锌离子,毛发就要变白。此外,一些重金属,如砷、钮、银、金等,可以通过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而使黑素生成增加,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美容与健康论文”

中医在美容保健的应用 中医美容保健是中医美容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还重视内、外调治相结合,在内通过中药内服或是食疗的方法调整人的阴阳气血,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延缓衰老,在外施用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固密肌腠,防止外邪入侵,或调整局部气血或美化局部。根据美容保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中药、饮食、按摩、气功、针灸等多种方法。 1 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及临床应用 1.1 中药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内服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类药物整体调理人的阴阳、气血、脏腑,进而达到抗衰驻颜目的,以整体健康来保证局部之美,同时外用中药或中药化妆品,直接作用于体表,以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作用。内、外同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朱晓薇等选用白芷、丹参、川芎、大黄四味药制成养肤洁肤保健涂膜剂,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李刚玉用祛斑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2g,川芎15g,益母草18g,泽兰10g,浮萍10g,白芷12g,白鲜皮12g,当归10g,合欢皮10g)治疗黄褐斑45例,治愈、好转率达%。贾丽亚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1例,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羌活、防风各10g,细辛4g。制成霜剂用做面部按摩,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 1.2 药膳美容:食膳美容之理根于“药食同源”,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碍容性疾病并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保健方法。食膳因存在味美、色美、形美、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偏胜之弊、易于接受又能保护胃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美容药膳的配制和剂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食物和药物熔于一炉,既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具有食物性和味淡、可口宜人、兼补脾胃的特长。如《宫廷美容长寿方》的“山药粥”为行之有效的美容药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美容药膳的各种药物或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蛋白质类等营养成分,且这些成分大多数为天然结合状态,更有利于调节或补充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失衡或缺乏,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 1.3 针灸美容:采用针刺、艾灸等各种方法疏经活络、消肿散结、调理气血,调整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保健的目的,是中医美容保健的重要方法。针灸美容方法对酒渣鼻、面部皱纹、斑秃、肥胖、面部色斑等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增加肌肉弹性,消除眼角处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可除去色素斑和暗疮,且它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引起国内、外美容界的极大关注。皮肤针扣刺腿部三阴经的皮部区域可防治面部皱纹;脾肾阳虚型黧黑斑选用附子隔神阙穴灸之。沈明瑛等采用大椎及双侧合谷穴刺络拔罐配合三棱针耳穴(耳尖、肺、内分泌、肾上腺)放血治疗48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达100%。魏波等用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者105例(占%),显效15例(占%),总有效率为100%。 1.4 按摩美容:属外治范畴,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头、面及全身,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功能,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达到美容保健及治疗的作用,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按摩可以使皮肤组胺分泌增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循环,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功能增加,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营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的目的。按摩擅长于泽颜、除皱、疏导气血,如《千金翼方》的“彭祖浴面法”能使面部气血流通,又除面上色素,令人面光泽。在面部口周、眼周等处按摩可达到防皱除皱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能通过按摩法得到治疗及矫正,如黧黑斑、油风、肥胖症等。按摩疗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防治结合的特点,易被人接受。胥秀琴探索总结了一套穴位美容按摩的方法,在临床美白嫩肤、祛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苏彦林等。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经1~2个疗程(每个疗程12天)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100%。 1.5 气功美容:通过调形(动作)、调神(意念)、调息(呼吸)的调练,使人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平心静气,锻炼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状态,避免情绪刺激对人体脏腑气血及面容的影响,是达到治病强身、养颜驻容目的的一种自我整体修炼方法。其特点是易学易用,适用范围广。常用的美容气功有驻颜功、明目功、健美减肥功等,通过修炼可达到驻颜、明目、健美及减肥等作用。 2 中医美容保健临床应用的优势 中医美容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书中已有大量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食物美容的记载,为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保健从整体出发,既注重从内疏通经络、补益气血、调节脏腑、调节情志,又注重外部用药及局部手法来祛除疾病及保健皮肤。从根本上保证机体的健康,达到自然美的目的,因此其疗效确切、持久,它是经过无数医学家、美容专家的反复实践、筛选,去粗取精,才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因此其安全可靠。中医美容保健也十分重视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它强调治未病,主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痤疮是损容性皮肤疾病,年轻男女进入青春期好发,若能在此期间合理运用中医美容保健方法,注意内外调理,既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整,又注意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同时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等,就可能有效预防痤疮的发生。 中医美容保健以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优势在医学美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方法有效地预防或延缓人的衰老,使人们保持健康基础状态下的美丽,因此逐渐得到众人的青睐,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

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日期:2009-01-18 04:35:05 点击:5 好评:0 【摘要】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坚持...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 索引序列
  • 对中医美容的理解论文
  • 对医德的理解论文题目
  • 对美学的研究和理解论文
  • 中医美容学论文驻美
  • 中医美容论文20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