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蘑菇罐头工艺研究论文

蘑菇罐头工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蘑菇罐头工艺研究论文

一、杏鲍菇的干制杏鲍菇含水率高,采摘后的保存时间较短,因此在收获旺季,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将杏鲍菇进行干制加工或盐制加工,能够延长产品的保存期,便于贮存和运输。在干制前对杏鲍菇进行非硫护色处理,能够显著减轻干制杏鲍菇的褐变,改善产品的色泽,其中以柠檬酸和维生素C 护色效果最好。采用较低的干燥初温,并进行逐渐升温干燥的方法有利于杏鲍菇的脱水以及色泽的保持。二、杏鲍菇多糖的分离提取研究多糖的提取时,菌丝体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20的加水量,100℃的提取,24h的提取时间,提取的多糖成分比较完全。不同的提取剂提取得多糖,其成分是不同的。杏鲍菇多糖较粘稠,过滤时较困难。采用乙醇沉淀所获得的多糖,常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需要除去。在杏鲍菇多糖分离的方法上也在不断创新。传统方法提取杏鲍菇多糖耗时长,提取率低。超声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三、杏鲍菇产品的开发杏鲍菇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品种,由于其生产季节在秋冬两季。鲜品上市时间集中,供需矛盾很难协调,开发生产系列营养套餐。不仅能促进产品加工升值,解决供需矛盾,实现周年供应,同时能满足不同层次对杏鲍菇产品的需求。(一)杏鲍菇软罐头1、原料验收杏鲍菇必须采自原料基地的新鲜、色泽正常、无发黄、异味、霉变、死菇、烂菇,无重大机械伤和病虫害污染,无开伞、生长良好、无畸形。选择肉质结实、菌盖小于或等于菌柄的杏鲍菇。采摘后必须先将菇脚修削干净,并在最短时间内(最好3~5h内)运至加工厂加工。若采摘时气温高于20℃,最好先放于3~6℃的冷库保鲜,经试验表明在此条件下保鲜2d的杏鲍菇,加工成软罐头后对产品质量基本没有影响。2、预煮主要软化组织,钝化酶的活性,杀死表面微生物和驱除组织中的气体。预煮时间为8~15min/100℃。3、冷却漂洗预煮好后的杏鲍菇必须尽快冷却漂洗,以去除一些残留的杂质。冷却漂洗用流动水,以菇体中心全部冷透为准。4、分检分检时按菇的大小、长短及形态较一致的归为同一类以备装盒;注意漂洗到分检中途露空滞留时间不得太长,尽量将菇浸泡在洁净的水中,分检好的菇未及时装罐时亦要浸泡在洁净的水中。5、称量装盒先将电子称校正好,然后按不同罐型规格要求进行称量装盒;尽量将菇的大小、长短较一致的装在同一盒内,且菇盖朝同一方向,以确保密封杀菌完后产品美观大方,称量时注意确保每罐固行物重不得超过最大装罐量。6、充填封口先将封口机二道封口的温度升至预定温度,开启空压机,使空气压力达到使用要求。将热汤汁加满整个已装入菇并称量好的塑盒,并允许溢出少许,以排除盒内空气,然后进行密封剪切。注意随时检查封口质量。7、杀菌经密封好后的杏鲍菇软罐头经检查无破、漏及汤汁不满者,须及时进行杀菌,封第一罐到杀菌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h。杀菌公式为15′—30′—20′/121℃,杀菌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杀菌温度和时间符合工艺要求,恒温及升降温度过程中温度压力波动不得太大。(二)杏鲍菇酸奶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经杀菌后接种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然后再加入以杏鲍菇为原料提取的菌汁以及香精、蔗糖、稳定剂等经调制后制成的保健酸奶。杏鲍菇酸奶除具有普通发酵乳的特点外,还具有杏鲍菇独特的清香气味和营养功效,使产品更易消化吸收;同时,对提高杏鲍菇附加值具有现实的意义。(三)杏鲍菇发酵酒以杏鲍菇为主要原料生产发酵酒,经破碎、发酵、贮藏、杀菌等工艺获得较高品质的产品。工艺流程:新鲜杏鲍菇→洗涤→破碎→压榨→静置澄清→调整成分→前发酵→后发酵→分离→贮藏管理→调配→过滤→装瓶→杀菌→成品→稳定性检验。

在罐头产品的加工工艺中,热杀 菌是最常见的工艺过程。由于大多数低酸性罐头制品的腐败菌都是耐热微生物,因此通常需要高温高压杀菌处理,但是高强度热杀菌容易导致产品色泽、质构劣化, 营养成分的损失,致使产品的市场接受性下降。本论文针对这个罐头加工的难点问题,试图通过研究低酸性罐头食品中腐败菌的耐热性影响因素,探索罐头食品杀菌 工艺改良的途径。论文以典型腐败菌之一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为对象菌,详细研究不同酸碱度、食品各组分、食品防腐剂和常见天然具有抑菌性的食品添加剂单独 或相互作用下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的影响,为合理改善罐头食品杀菌工艺条件提供了途径,也为提升罐头食品品质提供了思路。 论文研究了pH、NaCl、乳清蛋白、蔗糖以及上述因子相互作用时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指标D值和Z值的影响。结果显示,pH对芽孢D值影响有 阶段效应,以下芽孢D值发生显著下降,另外低温对芽孢D值的影响要明显大于高温时的影响,而z值则随着pH降低而增大。蛋白质对芽孢耐热性影响 随pH、温度和蛋白浓度而异,时,高浓度乳清蛋白(8%)在115℃和118℃条件下对芽孢有保护作用,但在121℃时无显著保护性;在 和时,不同浓度乳清蛋白对芽孢耐热性均无显著作用。食盐对芽孢耐热性影响随浓度而异,低浓度的NaCl对芽孢耐热性有保护作用,但高浓度 的NaCl会降低其耐热性。蔗糖在条件下对芽孢的耐热性无显著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较复杂,一方面对芽孢有保护效应,另一方面则增加了芽孢对升温 的敏感性。 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乳酸钠、乳酸链球菌素(Nisin),蔗糖酯和卵磷脂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 的D值和Z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蔗糖和乳清蛋白分别与Nisin复合作用时,对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D值和Z值的影响。结果显示, 时, mg/mL及以下浓度的EGCG和4%及以下浓度的乳酸钠对芽孢耐热性无显著影响,而Nisin则可以显著降低芽孢D值,而且随着浓度提高,对芽孢D值的 降低效果越明显,同时Z值明显增大。时,山梨酸钾可以显著降低芽孢D值,但浓度增大时效果增加不显著;时,苯甲酸钠几乎没有影响。表 面活性剂蔗糖酯与卵磷脂单独存在时对芽孢耐热性无显著影响,但是在乳状液体系如牛奶中时能显著性降低芽孢D值。Nisin与不同食品体系共同作用效果时对 芽孢耐热性影响不同,在高糖浓度食品中会减弱,而蛋白影响相对却较小。最后,论文采用实际体系肉汤罐头进行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实验,结果显 示,添加 Nisin的肉汤可以显著降低各个杀菌温度下芽孢的D值。 上述结果暗示,在食品中综合利用食材本身特征、pH、组分配合以及抗菌成分,可以降低低酸性罐头食品杀菌温度或者缩短杀菌时间。这为罐头杀菌工艺杀菌强度 的调整和改善、提升罐头食品的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知道对你是否有用

蘑菇的营养健康研究论文

1蘑菇里的营养有助心脏健康,并能增强免疫力。每餐蘑菇的热量概况只有20大卡,比吃年糕之类的热量少多了2蘑菇不同于其他的蔬菜和果品,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很是丰富,有益于骨骼健康3蘑菇所含蛋白质高达30%以上,每100克鲜菇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毫克,而且蘑菇中的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因此蘑菇又有“维生素A宝库”之称。有的蘑菇中纤维素含量也超过一般蔬菜,能有效防止便秘4如果人们每餐用100克蘑菇代替炒饭之类的主食,并且坚持一年,就算饮食结构不做任何变动,可以少摄入万大卡的热量,相当于两公斤脂肪。要知道,减去两公斤体重不难,但要减掉两公斤脂肪,可能需要你在健身房苦练几个月5通便排毒:蘑菇中含有人体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可保持肠内水分平衡,还可吸收余下的胆固醇、糖分,将其排出体外,对预防便秘、肠癌、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一:益气开胃,久病虚羸及老人小儿体弱者;二:托痘疹;三:抗癌;四:降血糖。五:与葱白儿同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新鲜蘑菇的营养价值

新鲜蘑菇的营养价值,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营养搭配。蘑菇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蔬菜,那么,新鲜蘑菇的营养价值有什么,一起看一看吧。

营养价值

一、蛋白质含量高

蘑菇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比一般的蔬菜和水果要高出很多。有些蘑菇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甚至比牛肉更好。研究发现,蘑菇的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

二、维生素含量高

每100克鲜蘑菇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毫克,比富含维生素C的番石榴、柚子、辣椒等水果、蔬菜还要高出2—8倍。它还具有解毒作用,帮助如铅、砷、苯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同时也有良好的抗癌功效。蘑菇还有“维生素A宝库”之称,并且维生素D含量非常丰富,能够很好地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骨骼健康。

三、纤维含量高

蘑菇中的纤维素含量远远超过一般蔬菜,可以防止便秘,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蘑菇的营养功效

蘑菇富含营养。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被列为上等佳肴,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而且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协调人体对其他食物的吸收、转运,增加食物的营养效率。

蘑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对人体摄取维生素D、维生素A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蘑菇中都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因此蘑菇还有“维生素A宝库”之称。

蘑菇富含18种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研究发现,蘑菇的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人们一般认为,肉类和豆类食品中才分别含有较高的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其实蘑菇中的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

最好吃新鲜蘑菇。在超市或商场里出售的.蘑菇有时会用水浸泡以保证质量。这样浸泡在水中的蘑菇,会有很多营养成分被溶解在水中,所以建议消费者最好还是购买新鲜的蘑菇。

蘑菇的常见种类

1、香菇——滋养皮肤

香菇之所以有美容抗老之功效,原因在于它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和皮肤滋养都十分有益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维生素B、钙、磷、铁、硒以及多种酶等。尤其对于女性来说,”菇”中含有的”驻颜王牌”——硒,它不仅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还可以抗衰老,经常食用可以使皮肤保持润滑细嫩同时还能令秀发乌黑亮泽。

2、猴头菇——抗衰抗癌

猴头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一种优良食品。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血液循环,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可延缓衰老。

猴头菇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糖体,能助消化,对胃炎、胃癌、食道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疗效令人瞩目。

3、双孢蘑菇——降低血脂

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经常食用双孢菇,可以防止坏血病,预防肿癌,促进伤口愈合和解除铅,砷,汞等的中毒,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双孢蘑菇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蘑菇不但味道鲜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植物不能比拟的,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热能量相对较低,其不饱和脂肪酸比肉类和啤酒都高。

蘑菇论文的题目

去这个网址看看吧,非常全面的,什么问题和技术都有的~!

第一章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自古以来,菌类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被誉为“山珍”,与海味一样都是席上珍品。它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并具有独特的、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风味。它又具有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更是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向前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正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正成为现代人开始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正源于此,正确全面认识食用菌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膳食食用菌,才能真正利用好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作为优质的绿色食源,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作用是很突出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种食用菌的性质、功能及作用,现将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介绍如下。1、食用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材料,而且是机体合成多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原料。人体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水,约占体重的16%。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体内有10-11公斤的蛋白质。对蛋白质的需求,以一个成人为例,每天所需蛋白质平均量为,推荐摄入量每天平均为体重。蛋白质还是一种产能营养素,蛋白质供给的热量约占人体总热能的1/10(发育中的青少年占到1/6)。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为其干重的13%-46%,远高于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可与肉、蛋类食物媲美,营养价值高。比如常见食用菌干品中,猴头菇蛋白质含量为,香菇为20%,金针菇含量为162%,黑木耳为,而鲫鱼,鸡193%,土鸡蛋,猪肉,牛肉。同时,食用菌蛋白质的质量优于肉类。食用菌不含胆固醇,但含丰富的类甾醇(麦角固醇),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而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虽高,但是鱼、肉类均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吃多了容易增加胆固醇的摄入量,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蛋白质由主要的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并且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为人体所吸收。考察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氨基酸配比是否与人体代谢的需要平衡是判定蛋白质是否优越的另一个指标。谷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但谷物中的氨基酸配比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尤其缺乏赖氨酸。禾本科作物种子常缺乏其中的1-2种氨基酸。食用菌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平均含17-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18种氨基酸的总量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为30%-50%。同时食用菌所含氨基酸主要是L型氨基酸,70%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是极好的营养保健食品。2、食用菌的糖类糖类是生命的主要能源物质,人类膳食中约40%-80%的能量来源于糖类。膳食的糖类有淀粉、双糖、单糖,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的则主要葡萄糖,在体内可以合成糖原。研究表明,摄入糖以多糖的形式为好。因为摄入多糖(主要是淀粉)的同时,能获得其他营养素,以及膳食纤维,而摄入单、双糖(主要是蔗糖)过多,能诱发龋齿、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食用菌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如平菇类的多糖含量是,双孢蘑菇干重的60%为多糖。随着食品营养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食用菌中多糖对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是很多的。例如香菇、黑木耳、银耳、灵芝、茯苓、猴头菇、竹荪、灰树花等真菌中的某些多糖成分,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刺激抗体产生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生理功能。同时,这些真菌有些多糖还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用菌抗脂肪肝、抗衰老、抗病素等生理作用不断地得到报道。3、食用菌的脂类脂类是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的总称。脂肪是人体得要的供能营养素,也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人体合理膳食的总能量约有20%-30%是由脂肪供给。磷脂和胆固醇是细胞的构成原料,与蛋白质构成生物膜,以及血液中的脂蛋白。胆固醇还是人体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脂肪的摄入过多,易导致摄取热能超过身体所需,引起超重肥胖。肥胖者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动肪硬化、糖尿病及胆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高脂肪膳食与肠癌、乳腺癌等发病率有一定关系。摄入脂肪酸的种类、胆固醇的量等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和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取自食物,故称“必须脂肪酸”,缺少它们就会产生一系列缺乏症状,如生长迟缓、皮炎等。动物性食物蛋白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而服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比例平衡。但是,脂肪含量也大大高于植物性食物,且饱和脂肪酸占较大比例。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但会引起发胖,还易引发某些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而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可与肉类相媲美,但是脂肪含量却极低,仅为干重的,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能值食物。在其很低的脂肪含量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体血液中的垃圾,延缓衰老,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血液粘稠度、预防高血压、动肪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健美减肥者的首选食品。4、食用菌的维生素维生素不是构成人体的原料,也不供给热能,但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使人体物质代谢发生故障,甚至造成疾病,即“维生素缺乏症”,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很少但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的种类很多,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四大类。它们溶于脂肪和脂溶剂,不溶于水,再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人体摄入这类维生素以后,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因此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但缺乏时症状出现缓慢。另一类为水溶性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B12及维生素C、烟酸、叶酸、生物素等。顾名思义,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在满足了人体的需要后,多余的将由尿排出,因此摄入过量时不易出现毒性,但缺乏时症状出现较快。维生素A是视紫质的组成部分,视紫质与夜盲症有关,故缺乏维生素A可以发生夜盲症。蜜环菌、羊肚菌、鸡油菌以富含维生素A著称,多食此类蘑菇可以防止视力失常、夜盲症、眼角膜硬化以及皮肤炎症,还可促进性腺功能。食用菌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B12的含量比肉类还要高。它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一般说,人体相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B1,双孢蘑菇、大红菇、黑木耳中所含的维生素B1比一般植物性食品都要高,对提高食欲、恢复大脑功能、增加乳汁有一定好处,心脏病、神经炎、胃肠功能障碍、脚气症患者多食此类蘑菇有助于身体康复。维生素B2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可提高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能有效防止各种粘膜及皮肤炎症;还能和烟酸协调进行各种解素作用。一般的食用菌都含有维生素B2,大红菇、松茸、香菇、羊肚菌中含量更为突出。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因具有高度还原性而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是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胶原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并具有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动作性食物和牛奶等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很少,但平菇、香菇、草菇、四孢蘑菇中富含维生素C,一般食用菌中也均含有。维生素D是菇类中最常见的维生素,以香菇的含量最高,每克干香菇含128个国际单位,是以营养价值高见称的大豆的21倍,紫菜的8倍。一个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D为400个国际单位,这样每天食用3-4克香菇就可以满足对维生素D的需要。维生素D是钙质成骨的必须因素。所以,多是香菇可防止儿童因钙代谢障碍所致的佝偻病,妊妇、产妇的骨软化症,并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与精子生成和繁殖能力有关。其中最突出的化学性质是抗氧化作用。它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利于维持各种细胞膜的完整性。研究认为,维生素E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譬如:抗衰老作用、抗凝血作用、增强免疫力、改善未梢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等等。灵芝、黑木耳、栗菇等菌中维生素E含量较丰富。以玉米和高梁为主食的人群中,有可能出现由于维生素PP(烟酸、尼克酸)引起的癞皮病,表现为皮炎、腹泻及痴呆。四孢蘑菇、口蘑、香菇等食用菌中的含量丰富,多食有助于促进消化,保持皮肤和神经系统的健康。5、食用菌中的矿物盐人体已发现有20余种必需的无机元素,约占人体重量的4-5%。其中含量较多(>5g)的有钙、磷、钾、钠、镁、氯和硫7种,每天膳食需要都在100mg以上,成为常量无素。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微量元素含量虽微,但与生长、发育、营养、健康、疾病、衰老等生理过程关系密切,是重要营养素。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确定制定山石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微量元素种类为铁、锌、硒、碘、铜、锰、铬、氟、钼共9种。通常,衡量食物中无机盐的质量,主要看钙、磷、铁等元素的含量,而食用菌是人类膳食所需矿物质的很好的来源。食用菌含有丰富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其灰分一般占干重的2%-15%,除钙、镁、铁、钾、磷、铜、锌、锰含量较高外,并且富含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防治心脑血管病等现代疾病的微量元素硒和锗等。(1)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约占体重的2%。钙不仅是构成骨骼组织的重要矿物质成分,而且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活许多重要的酶,参与血液的凝固。缺钙可导致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18-50岁成年人的钙每天适宜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后的中老人年为1000mg。常见食用菌中含钙量较的多的有:黑木耳、口蘑、香菇、草菇、羊肚菌、冬菇和银耳。(2)磷 磷占成人体重的1%,常与钙结成“搭挡”,成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磷又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的各项能活动。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成年人的磷每天适摄入量为700mg,合理膳食的磷含量往往超过人体的需要,所以人体的磷缺乏很少见。常见的含磷量较高的食用菌有:羊肚菌、口蘑、冬菇、大红菇、黄菇、香菇、黑木耳、银耳和楱蘑。(3)铁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铁与人体的生命及其健康有密切的关系。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在呼吸中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又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酶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且对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由于食物中最常见的铁形式是不溶的。且肠道内吸收很差。故缺铁性贫血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营养问题。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男性和女性铁的每天适宜摄入量分别是15和20mg,孕妇晚期最高到每天35mg。常见含铁丰富的食用菌有普中红菇、珍珠白蘑、香杏白蘑、黑木耳、松蘑和香菇。它们的含铁量是一般蔬菜的数十倍。(4)锌 锌具有促进生长发肓,促进组织修复再生,保护皮肤健康,促进免疫功能,促进食欲、正常的物质代谢及多种内分沁腺功能等作用。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肩不良;孕妇缺锌可导致婴儿脑发肓不良、智力低下,即使出生后补锌也无济于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男性每天锌的适宜摄入量为,女性。双孢蘑菇、口蘑、楱蘑、羊肚菌和松蘑等食用菌中含锌量相当高,就连最为常见的平菇含锌量也比牛奶高。(5)硒 硒在人体内绝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是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酶的合成。硒在体内起着抗氧化功能,某些含硒酶通过消除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充硒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硒和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解除体内重金属的毒性作用,是一种天然的对抗重金属的解毒剂。有研究指出每天硒摄入量250-300微克对致癌作用有着化学预防作用,这一剂量对硒摄入量低或不足的人群较为明显。我国已证实硒缺乏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食用菌中含硒最高的是双孢蘑菇,美味牛肝菌、候头菌、珍珠白蘑和松蘑中含量也较为丰富。(6)锗 锗目前还未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许多名贵中药材的独特医疗保健作用被认为是与其含有丰富的有机锗有关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消炎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多重功能。锗化合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抗癌药物具有抗癌谱广、毒性极低的特点、如锗-132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灵芝中的有机锗被认为是灵芝防癌抗癌能力的有效成分,其含量是人参的3-6倍。主要参考文献:[1]黄年来主编: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蔡美琴主编,医学营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201、[4]邵俊杰主编,保健食品,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陈士瑜主编,菌类谈荟,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张树庭,,食用蕈菌及其裁培,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徐锦堂主编,中国药用真菌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吃太饱的才稀罕你的一百分,2500字划不来

一、小拱棚建造 1.场地选择 大面积栽培双孢蘑菇时,建棚应选在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利于冬季保温),排灌方便,场地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且要远离鸡棚禽舍和垃圾场所,避免引发病虫害。 2.小拱棚的规格与建造 小拱棚宽,长40~60m,中间高。棚内纵向做成2个畦床,床面宽1m,中间留50cm作走道,下挖40cm深,挖出的土放在床上。两小拱棚中间留50cm作为走道或排水沟,用直径2~3cm的竹子或竹片作拱形骨架,间隔1m,中间和两侧分别纵向连接以加固棚架,恶劣天气严重的地区,中间可在走道两边各设高的立柱。拱架上覆厚薄膜,覆膜时应注意采用三块膜法,两侧底部各先覆1m宽的膜,下部埋入土中20cm,上面30cm和中间宽的膜呈覆瓦状压紧。通风时,可打开底部通风口通风和打开两块膜间缝隙通腰风。棚两端分别用三块薄膜封口,可分别打开上部、中部、下部薄膜进行通风。棚外两侧站立玉米秸或高粱秸,中间盖麦秸遮荫。 二、栽培技术要点 1.生产季节的安排 小拱棚内气象因子变化比较快,很容易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所以选择好栽培季节既能省工、省时,还能高产、稳产。根据周口市气候状况:堆料应在7月底~8月底,播种应在8月中旬~9月底,收菇在10~12月。此期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双孢蘑菇生长后期对温度的需求,栽培时应选择低温品种。 2.二次发酵法堆料 培养料是双孢蘑菇生长好坏的前提,选择好的配方,进行科学堆制,提高其转化率,是双孢蘑菇高产、稳产的基础。培养料的配方最好选择天然的粪草培养料配方:麦草或稻草1000kg,粪(鸡粪和猪粪)1000kg,过磷酸钙20~25kg,石膏粉15~20kg,生石灰20kg,尿素10kg,草木灰20kg。 (1)第1次发酵(前发酵) 先将麦秸淋湿或浸泡,使含水量达70%左右,粪肥要晒干,提前打碎、堆闷2~3天,并喷药杀虫。一般将料堆成长方形,宽~,高~,顶部为龟背形。先堆一层麦秸,厚20cm,再撒一层粪肥及辅料,以后一层麦秸一层粪肥及辅料,建堆至所需高度。从第3层起,视水分情况,边堆边加足水分,一般下层少加,上层多加。最上层用干麦秸或草帘盖好,遇雨天要盖上塑料薄膜,雨后揭掉,以利通风。建堆第6天,进行第1次翻堆,再过5天进行第2次翻堆,以后每3~4天翻堆1次,共4~5次。翻堆时一定要把上层、外层和底层的料翻到中间,把堆中间的翻到上层、外层和底层,每次翻堆时还要视料情况补足水分,以保证发酵的质量。 (2)二次发酵(后发酵) 为防止棚内存在病菌、虫卵,引发大量病虫害,进料前应先对棚内消毒1~2次。首先对棚内喷洒800倍的辛硫磷乳油杀死地下虫卵,然后按每20m2用甲醛溶液薰蒸杀菌。方法是在棚内放煤火,每1kg甲醛加1kg水加热薰蒸,结束后打开通风口通风,无甲醛气味即可进料。第1次发酵后,将原料迅速移入棚内一个畦床上(应在一天内完成),利用这个季节的高温,再加上塑料棚的升温,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到50~55℃,保持此温度并维持3~5天,进行二次发酵。结束后,进行大通风换气降温,待温度降至28℃以下时,调节pH值及含水量至适宜,即可把原料在畦床上铺开,料厚20~25cm,待播。 3.播种及播后管理 播种,采用麦粒菌种。撒播方法为:每m2用2瓶菌种,把1/3菌种撒在培养料表面,然后用干净粪叉轻轻抖动,让菌种落入培养料中层,再把2/3的菌种撒在表面,把料面整平,适当压实,接着床面覆盖报纸或塑料膜。播种后要加强温湿度管理,促使快速发菌。可通过增加覆盖物、洒水、通风等措施,把料温控制在20~26℃,空气相对湿度60%~80%,pH值控制在7左右(可喷稀石灰水进行调节)。当菌丝吃料1/2时,应将料撬动一下以便通气,促进菌丝生长。20天后菌丝可基本长满培养料。 4.覆土及覆土后管理 覆土材料按下述配方进行:肥土4m3,加入~1m3煤渣,过磷酸钙17kg,石膏17kg,发酵麦糠50kg,石灰15kg,加水适量。在覆土前3天把各种材料拌匀,用800倍敌敌畏边喷洒边堆放,用塑料薄膜覆盖24h,然后用石灰预湿,调节pH值为~8。当菌丝长满料的2/3时及时选晴天覆土,用簸箕盛粗土在2%石灰水中浸泡一下,待土粒表面晾干后,以3cm厚度铺盖于料上。3~4天内用轻喷勤喷的办法调湿,5~7天后菌丝爬上粗土时覆细土厚,2~3天用轻喷勤喷方法调湿,喷水后要及时大通风。保持温度22~25℃,空气相对湿度80%~85%。 5.出菇及出菇期管理 覆土后15~20天,应控制菌丝生长,促进原基形成。温度控制在14~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此时应重喷结菇水,每天2~3次,每次每m2喷水为宜。夜间连喷2次,喷水后大通风。温度应控制在15~20℃,3~5天后子实体形成。待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再喷1次保质水。喷保质水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保持覆土粒能捏扁、不粉碎、不粘手为准。子实体长到2~4cm时即可采收。采后停水1~2天进行清床补土,然后调湿,喷转潮水。为使子实体生长健壮、高产稳产、增强抗病性,在子实体生长期间要适当追肥,以蘑菇健壮素1号、2号为好。 三、效果与分析 采用小拱棚栽培双孢蘑菇,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生产的灵活性,使蘑菇提前上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菇农的经济效益。据调查:在我市用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每m2成本大约为25~30元,产量为15~20kg,效益45~60元;用塑料大棚栽培双孢蘑菇,每m2成本大约为10~15元,产量为10~15kg,效益为30~45元;用小拱棚栽培双孢蘑菇,每m2成本大约为6~8元,产量为8~10kg,效益为24~30元。三种比较来看,以小拱棚栽培方法效益转化率最高。同时小拱棚的气象因子易于调节、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使双孢蘑菇生产更具实效性、普遍性。是一项适合于农户分散生产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鸡腿菇工艺研究论文

食材明细鸡腿菇3个鸡蛋2个面粉一小碗淀粉三勺辣椒面适中面包糠适中黑胡椒三勺咸盐一勺鸡精一勺咸甜口味炸工艺半小时耗时普通难度香酥鸡腿菇的做法步骤1准备鸡蛋,鸡腿菇,面粉,面包糠,淀粉。2鸡腿菇洗好,用手撕成条。3用开水浸泡10分钟,泡软蘑菇。4泡好以后控水,撒上黑胡椒,咸盐,鸡精。腌制10分钟。5两个鸡蛋大撒,加入面粉和淀粉,均匀搅拌。加一小勺咸盐。6用手把腌好蘑菇挤出水,准备鸡蛋糊,面包糠。7先裹上面糊,在裹上面包糠。如果炸制金黄。8开小火炸制,金黄出锅。9炸好放在控油纸上,撒上辣椒粉。就可以吃了。小窍门1,蘑菇不要煮,而是要用开水浸泡,这样使蘑菇不至于软。也很有嚼劲。2,腌制完了用手挤出水分。不用剂的太干。这样可以锁住水分,吃起来外酥里嫩。使用的厨具:不粘锅、平底锅

主料鸡腿菇 半斤辅料尖椒 一个葱花 适量调料豆油适量生抽适量老抽少许鸡精适量十三香 少许盐适量详细步骤1、鸡腿菇洗干净2、鸡腿菇,泡一小会,洗干净3、撕成小块儿4、锅里烧热水,开了之后,放入鸡腿菇,焯一下5、多煮一会,让鸡腿菇熟透6、炒好的鸡腿菇,过下凉水,投干净浮沫7、一个尖椒,洗干净,切滚刀块8、大葱切葱花9、锅内放适量油,烧开10、锅内放适量油,烧热11、放入葱花爆香12、放入处理好的鸡腿菇,翻炒13、放入适量盐,鸡精,十三香,少许老抽上色,适量生抽,继续翻炒14、放入尖椒块,翻炒片刻

鸡腿菇怎么做?鸡腿菇改成刀丝,蒜爆香下菇炒香,加入生抽耗油,然后再加入青椒和红椒,炒均匀就可以出炉了.。

腌渍加工是利用高浓度食盐、糖等溶液来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破坏菇体本身的活力及其酶的活性,达到防止菇体腐败变质的最简便的有效方法之一。腌渍加工食用菌,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它具简单易行和实用的特点,一直被普遍采用。

(1)腌渍原理

食用菌在生长和采收过程中,菇体表面存在各种微生物。收获后的鲜菇,若保存不妥或加工不及时,就会发生腐败变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致。若能杀死这些微生物,则菇体可免遭腐烂。腌渍是杀死微生物的一种好方法,因为一切生物都在一定渗透压条件下生存,只有在合适的渗透压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繁殖,超过其能承受的渗透压范围,生物将会死亡。腌渍技术就是根据此原理操作的。

食用菌腌渍的汁液浓度一般在饱和浓度左右,因此,具有很高的渗透压。许多微生物在此高渗腌渍液中是不能存活的,细胞内的水分会渗出胞外,产生质壁分离;细胞蛋白质凝固,新陈代谢停止,生命消失,细胞死亡。腌渍的食用菌可较长期保存。

(2)鸡腿菇为例的盐渍技术

工艺流程:

鲜菇修整→护色→漂洗→漂烫杀青→冷却→盐渍→包装→外运

①修整 待鸡腿菇长至圆柱形或钟形,颜色由浅变深,菌盖与菌环未分离时采摘。采摘后除去病菇、虫菇与老菇,用工具削去基部培养料和泥土。

②护色与漂洗 用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冲洗鲜菇,并放于护色液(焦亚硫酸钠+柠檬酸)中浸5 分钟(时间不要过长),之后用流水漂洗干净;或先用的精盐水洗去菇体泥屑杂质,再用柠檬酸液()漂洗。

③杀青 其目的是杀死菇体细胞,抑制酶活性,防止后熟与开伞;迫使菇内水分排出,利于盐分渗入。向不锈钢锅或铝锅内加入5%盐水或柠檬酸水,沸腾后放菇煮7~10分钟。合格的杀青菇菇心无白色,放入冷水中沉底。杀青不彻底将会变色、腐烂。

④冷却 杀青后立即用自来水或井水流水冷却,冷却要快速、彻底,否则易变褐发臭。

⑤盐渍 按水∶盐=10∶4的比例置于杀青锅中烧开,至盐不能溶解,盐水浓度为波美23°,过滤后即为饱和食盐水;按柠檬酸50%、偏磷酸钠42%、明矾8%的比例混均并溶于水后即为调酸剂,配好备用。

盐渍容器要洗刷干净,将冷却菇控水称重,按每100千克加 25~30千克盐的比例逐层盐渍:先在缸底放一层保底盐,接着放一层菇,依次直至满缸,并盖一层封顶盐,上面铺打密孔的薄膜,其上再加一层盐,最后加饱和盐水和调酸剂,漫过封顶盐,用柠檬酸调pH至3~。缸口加竹片盖帘,压上鹅卵石使菇完全浸入盐水,盖好缸盖。盐渍过程中要经常用波美计测量,当盐渍液浓度下降到波美15°以下时,就要立即倒缸:把菇捞出,移入另外盛有饱和盐水的缸中,加封顶盐、压石、封盖。

盐渍过程中要严防尘土、头发、草虫等落入。如盐渍菇冒泡、上涨是杀青不彻底、冷却不彻底、加盐不足或气温过高四种原因造成的,一旦发现,及时倒缸。一般盐渍10~15天,盐水浓度保持波美20°~22°时,即可装桶外运。

⑥包装及放盐水 装桶外运时,将菇从盐渍缸内捞出、控水,称重。外运时一般用国际标准的塑料桶分装。清洁桶内,套上软包装,加1千克保底盐,装上菇,晃动顿实,加足饱和盐水,并用调酸剂调 pH为 左右,加上1千克封口盐,扎紧袋口,盖好内盖,拧紧外盖。

成品菇在运输途中会有一定失重,故应在50千克标准桶内多装千克盐渍菇。

巴西蘑菇越冬管理研究论文

巴西蘑菇也叫做姬松茸。是一种很好的食药兼用菌。具体栽培技术可以登录江苏食用菌网。在里面查看姬松茸栽培技术资料和视频就可以了。

一般播种后20小时菌丝开始萌发,48小时开始向料内蔓延。2~4天内不揭膜(保温、保湿),7天后将薄膜用竹片弧形撑起,并检查发菌情况。对于没有萌发、不蔓延的应及时补种。以后可视气温高低每天揭膜通风1~2次,早晚进行,每次30~60分钟,控制膜内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若面料干燥可适当喷水调节。

姬松茸栽培技术 江苏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 Tel: 又称小松菇、巴西蘑菇,原产北美南部和南美北部,每平方米采收鲜菇7~10公斤。 一、原料准备� 栽培100平方米需稻麦草1500~2000公斤、畜禽粪(干)1000~1500公斤、菜籽饼75~100公斤、石膏粉35~40公斤、石灰30~35公斤。� 二、堆制发酵� 1.预湿 在播种前15~20天,将草料浸泡吸足水分,预堆10~20小时,干畜禽粪也需同时淋水调湿预堆。 2.建堆 先在地面上按2米宽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湿草料,接着再铺一层湿畜禽粪,如此一层草料、一层畜禽粪直至铺完为止。堆高米,堆顶呈龟背形,料堆四周与顶部须盖好草帘,下雨时或低温天气加盖薄膜,避免雨淋,同时又有利于保温、保湿,促进发酵。� 3.翻堆 共翻堆3~4次。翻堆时要求把底部的料翻到上部,边缘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边缘,同时充分拌松、拌和,适量淋水,使其干湿均匀。发酵好的培养料色泽为茶褐色,手抓有弹性,用力一拉即断,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三、选地做床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及近水源处整成宽1~米、长度不限的菇床。床边筑10~15厘米宽的土埂,中间留20厘米宽的小土埂,畦与畦间留40~50厘米宽的走道,四周挖排水沟。并按常规搭设2米高的简易遮阳棚,床四周悬挂草帘,防止烈日照射。 四、进料播种� 姬松茸一年可播2次。春季,3月底至4月初播种,5~6月采收;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9~11月采收。播种前,料堆四周喷洒敌敌畏等药液,杀灭害虫,菇床内撒少许石灰粉消毒。料要趁热运至菇床内,去除杂质后堆20厘米厚,等料温降到28℃以下时再进行播种。播种时,先把菌种掰成小块,然后均匀地撒在培养料的表面,轻轻拍平后覆盖地膜。每平方米需菌种4~6袋。播后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播种后2~4天,当料面呈现白色绒毛状的菌丝时,需适时揭膜通风,促使菌丝向原料下层蔓延。发现有毛霉、绿霉等杂菌侵染,应立即挖掉被污染部位销毁,以防传染扩散。随着菌丝生长量逐渐增大,每天要揭膜通风2~3次,保持空气新鲜,促菌丝蔓延生长。� 五、适度覆土� 正常情况下播后10~15天,料面菌丝洁白浓密,并已向原料下层延伸1/3或2/3时,便可进行料面覆土。在揭去料面地膜后,先用粗土后用细土(均需经严格消毒)进行覆盖,覆土厚3~厘米,其中粗土厚2~厘米,细土厚1厘米。覆土后喷水,表土湿度以手捏成形而不散开、不粘手为宜。� 六、出菇管理� 覆土后10~15天,拨开泥土见大量洁白的索状菌丝时,便可定量喷水催菇,保持料面泥土含水量22%。当泥土缝中已形成米粒大小的白色菇蕾时,可适当通风。菇蕾长至大豆粒大时,每天喷水2~3次,掌握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停喷的原则;切忌向幼菇淋大水,以免枯萎死亡。此期床内温度保持22~24℃,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尽量避免昼夜温差太大。高温期间严禁中午前后淋大水。当子实体长到2~3厘米大小时,停止喷水,定期通风,以利菇体健壮生长。� 七、适时采收� 姬松茸从播种至采菇需35~45天,现蕾后持续出菇2~3个月。姬松茸子实体生长迅速,容易开伞与变色,因此要适时采收。高峰期每天采收2~3次。

  • 索引序列
  • 蘑菇罐头工艺研究论文
  • 蘑菇的营养健康研究论文
  • 蘑菇论文的题目
  • 鸡腿菇工艺研究论文
  • 巴西蘑菇越冬管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