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国学经典诵读研究的论文

国学经典诵读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国学经典诵读研究的论文

现今小学教学中,国学进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了解与熟悉经典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观的渗透。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现今小学教学中,国学进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了解与熟悉经典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观的渗透。教师应当形成明确的历史观教育意识,使国学经典诵读更有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历史观

[作者简介]袁英(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教师,小教一级。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万物可用一理贯通。一个义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国,还可以用于处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现今,各地中小学纷纷打出“国学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经典国学教育进入课堂。《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如此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在小学教育中占50%以上的比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进入学生的课本。对于学校来说,授课教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校内有学习国学的氛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国学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础。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典诵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或鞭挞、或记录、或幻想,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情感重现和代代相传警示恒言。作为教师,面对国学经典教材,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含义。随后便开始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但是,做到这几步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已经充分完成一堂国学课的准备过程,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进行引导。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促使少年儿童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是国学诵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来看,他们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沥出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查阅资料,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将文字的背景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随着文字的律动体会到数千年前古人提笔时心中激荡的情怀。

以我校(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国学教材《国韵书香》第五册宋词部分李煜的《乌夜啼》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布置学生查阅词作者李煜的资料,同时教师也翻阅资料,把握住李煜人生中几个重要拐点及事例,并且搜集其不同时期的词作。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后,上课伊始,教师请学生欣赏李煜的另一首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配乐朗诵,之后提问:“李煜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能不能从词中找一个字来概括李煜此时的心境?”学生经过阅读能够准确把握住“愁”这一词眼。此时,教师顺势继续发问:“李煜作为南唐皇帝,为何会有这样的愁思呢?在你们看来,皇帝应该有怎样的情怀?”学生踊跃发言,将自己搜集的李煜生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汇报,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完善了对李煜的了解。教师适时出示课件,将李煜不平凡的一生简约而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作者简介部分便交代了五代十国末期与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更交代了李煜由得意到失意直至阶下囚,最后因赋词而死的命运,这为学生的读词做了情感铺垫。解决好历史和人物背景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诵读品味《乌夜啼》,此时,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也极为自然地感受到词中那份浓浓的悔恨与愁苦,学生的诵读声也随之低沉起来。尤其读到“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时,看到学生们微蹙眉头、轻轻摇头的样子,笔者知道这节课不仅仅教会了学生欣赏词作的韵律美,更让词作中包含的治乱兴衰的感慨深入学生心灵,也使学生在熟读成诵这首词后得到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人生留下人为的遗憾。

国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和讲解的地方颇多。教师在讲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和设问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并乐于主动地品读典籍。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例如笔者在为一年级学生讲解《弟子规》时,考虑到学生年幼,喜欢用丰富多彩的历史小故事来理解文字,在“入则孝”部分,笔者分别讲了“黄香温席”“闵子骞留后母”“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冬则温,夏则�”“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而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人后都在历史上有所成就,芳名远播。学生听得非常入神,也纷纷表示要向先贤们学习,孝顺父母。而为二年级学生讲解《悯农(二首)》时,学生一脸疑惑地发问:“既然农田丰收了,为什么农夫还会饿死呢?”笔者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了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对平民百姓的剥削压迫,学生听后都很震惊,也不禁对当时的农民伯伯产生怜悯之情。如果不给学生深入讲解历史背景,恐怕这个疑问会持续多年,是让学生简单背诵还是使其彻底理解?笔者选择后者。三年级教材的宋词部分接连收录了李清照的四首词作,分别是李清照人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学生先是读词,然后由笔者来发问:“这四首词风格是否相同?”学生很快便发现词风由明快到阴郁。笔者从词风变化入手,讲述了李清照一生的轨迹,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文学即人学”,“我笔写我心”,李清照将一己之家的离散和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听了这样一节课,学生不仅诵读了四首词,也明白了为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年级教材的宋词部分――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社》则讲述了一个文人被贬南下的痛楚心情,教学时要给学生简要讲解新旧党争使得秦观接二连三惨遭贬谪的背景,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秦观千年前凄苦愤懑的心情。五年级的教材中收录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备课前,笔者想到了陆游的另一首诗――《示儿》。学生对这首诗是非常了解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陆游盼望“王师北定”的那一天,那么在陆游临终前的十数年里,人们是怎样期盼“王师”的呢?那种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引导学生从《示儿》的场景里倒退十几年,品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通过熟悉的诗作展开思考,将已知的知识点和历史背景作为基础去理解新的诗作,一样的心境、一样的遗憾,教师虽然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反而仍将诗眼抓得非常准确。中、高年级的国学教学就应该这样适时放手,用同类作品引导学生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国学诵读,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有所积累、出口成诵,更应该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古代先哲的经典不但能够教会后人仁、义、礼、智、信,也能够使后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总之,我们的国学教育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启蒙学生的历史观,使晦涩的古文立体生动起来。让学生热爱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所有国学教育工作者的更高目标,也是国学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进校园,滋兰树蕙育新人

摘要:文章基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就新形势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校园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课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诵读 经典 责任 学校教育

中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中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中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中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加大实践性与研究力度,并适当使用考核机制,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渗透融合。基于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我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与大家商榷共勉。

一、诵读经典,落实责任,培育一代新人

我校从2005年起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针对当代中学生思想单纯却又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却又兴趣广泛,心理脆弱却又欲望颇强,现代知识丰富却又传统文化缺乏,接受新事物快却又抵御外来诱惑能力差,有远大理想却又普遍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等特点,我们把经典诵读当作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尝试。

(一)从入学教育抓起,认真诵读经典,体味经典韵味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狠抓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针对学生年龄较小,心灵纯洁,记忆力强,对新学校有新鲜感等特点,在入学前,我们组织教师编印《弟子规》、《千字文》(有拼音、有解释)等,并作为新生入学前的假期作业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背诵相关篇目段落,入学后检查,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要求。为了巩固背诵的成果,我们要求学生课前(预备铃响后)背诵,每周再加读一个早自习,采取齐背、对背、领背、接力背、分组背诵等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兴趣。当然会背经典未必理解经典的真谛,学校在开学初就专门安排时间,由班主任老师宣讲《弟子规》,召开经典诵读主题班会,举办读经明责学习园地,校团委举行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硬笔书法比赛等。入学教育以通过背诵营造氛围为主,有了背诵的基础,就保证了以后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校读经诵典的文化氛围。

(二)从课堂解读抓起,仔细品味经典,感悟经典真谛

我们在前期背诵的基础上,让经典诵读进课堂,并纳入教学计划,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经典诵读课程,由专人负责编写教材并授课。教学中,我们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育养强烈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浓厚的民族情感,提高丰润的人文素养为目的,对背诵篇目逐句讲解,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四忌四要”原则,即忌空洞的说教,要通俗易懂,忌枯燥乏味,要形象有趣,忌照搬教条,要批判吸取,忌满堂灌输,要教学相长。力求深入浅出,通俗形象,生动有趣。同时课堂讲析中做到了六个结合:即经典讲读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学习“八荣八耻”相结合,与社会各种良莠现象相结合,与《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与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相结合。我们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说起,列举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人事迹,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典型事例印证经典之理,使学生觉得先哲的经典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我们要求学生定期写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后交给老师批阅并写出评语。为了使学生充分重视经典诵读,我们将其作为政治课考试的一项内容,占政治课总分值的百分之十。我们从学生的周记本和作文中欣喜地看到,经典语录已进入他们的记忆库,经典之理在滋润他们稚嫩的心灵,有的同学不但在作文中灵活引用经典,而且能借题发挥。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我们真切地感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教育效果是良好的,我们高兴地看到校园环境卫生、课堂纪律、日常用语、行为礼貌等各方面均发生很大变化。

(三)从开展活动抓起,真情演义经典,感受经典魅力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她有着丰富的内涵、智慧的光芒、精深的哲理和语言艺术的韵味。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丰富多彩,新颖生动、形式活泼才是他们所爱。我们为了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感受经典的魅力,深刻理解经典的博大精深,在背诵经典,解读经典的同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大力开展各种诵读活动,折射经典光芒,追慕先哲风范,熏陶一代学子。几年来,我校党政工团、教研室通力合作,教师积极参与,先后组织举办了“成大事者是否应拘小节”学生辩论会,“孝心、爱心”感动校园演讲比赛,“忠心、孝心、爱心、关心、信心”五心英语手抄报比赛,“牢记八荣八耻,争做文明少年”法制报告会,“养良好遵纪习惯,做明理向善公民”短剧小品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己选材组材,自己设计。我们以前期背诵为手段,以各种活动为依托,以课堂解读为主渠道,以营造氛围为背景,以养成教育为目的的经典诵读是十分必要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同春风化雨、滋兰树惠一般,对学生身心的成长,思想的成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格品性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三、开展经典诵读对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经典诵读是培养良好品质的奠基工程。一个人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个性品质。

启示二:经典诵读是完善学校教育的必要途径。学校教育是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而现行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和教育方式的单一,导致了教育的不完善,也阻滞了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入现代教育之中,才能有效发挥教育职能,使教育效益最大化。

启示三:经典诵读是培养爱国情怀的有效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党一贯倡导的德育工作主旋律,开展经典诵读无疑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重要内容,同时使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必然会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应当教育学生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又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既有现代文明意识,又有民族传统美德,既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又保持独树一帜的民族本色,这是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

引导语:“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学智慧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融儒、道、释为一体,互补相融。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炼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一项共同的挑战和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认为发掘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瑰宝,寻求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是十分有益的。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 营养 ,特别是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中国人生智慧关注的第一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与义理之学、会通之学并称为三大学问。天人关系是研究知天的问题,也是探索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若从历史的跨度进行比较: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人类的文明史约有60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约有2500年,近代科学的历史约400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还不到100年,然而有学者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所发生的变化相当于上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3000年内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学者们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对策。戴利(H·Daly)等经济学家提出了“稳态经济”理论,他们把传统的不考虑生态影响的经济模式称为“增长经济”,而把根据生态和社会相结合观念而形成的经济称为“稳态经济”,主张在必要时应该不惜放弃短期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以维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个无限期保持下去的较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英国经济学家史密斯(G·Simith)及一些自然科学家提出了“生态蓝图”理论,他们指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带来的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无穷的灾难,必须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压缩生产,提倡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各有差异,但主张天人和谐是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摘要:“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阶段诵读优秀国学经典,学习前人在修身养性,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智慧和 经验 ,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国学 经典 传承 文化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 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 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 武术 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 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强、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研究论文

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绝大多数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的知识,欢迎阅读。

1.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绝大多数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老师和家长反映,在进行国学教育和经典诵读前,校园和家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教育效果非常的明显。

2.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三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3.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大人都读不通的内容,小孩子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会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背诵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于是,在学生中读上三四遍甚至一两遍即可背诵者已非个别现象。而其他学生也对背诵不再视为畏途,而是当作追求快乐的精神享受。不管在什么地方谈起孩子的经典诵读,他们都会显得无比地自豪与骄傲,因为孩子记忆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了。

4.国学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同学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同学们的至爱。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对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习作方面,以前一到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现在,学生没有怕写作文的,每周都是盼着写作文,有的还不时提醒老师这周还没写作文呢?当然,这里面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有些特别优秀的学生,《三字经》、《千字文》、《老子》等不但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活用于各种习作之中,用得恰当处,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5.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

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经典诵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上的成功,使得国学教育从学校唱独角戏,逐步演化成了一个“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文化工程,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自觉地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来。

6.国学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著名经典学教授钟积成先生在他的讲座“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的报告中指出: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法宝。钟教授进一步指出,经典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即教育孩子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经常让孩子观看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经常聆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的确,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现在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得出,靠的就是我们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是她们教会我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由此看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的确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本学期,经典诵读的馨香时时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浓浓的书香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现将经典诵读实验工作总结如下: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校园内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了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1、每日一读。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从8点起,各班进行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2、每周一节课。纳入课程计划,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每周一节讲读经典课,由各班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内容的温故与知新,难点解惑,活动延伸。3、每周一播。与校广播室配合,利用广播时间开辟一个 “国学经典欣赏”栏目。二、“国学经典诵读”特色活动锦上添花1. 创新诵读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本学期各班继续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时间灵活组织学生开展 “看谁背得好”,“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诵读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2、“在家10分钟,亲子诵读”。继续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在家和家长一起诵读10-15分钟,作为一项课外阅读任务布置。3、初步拟定在六月份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要求全员参与。三、存在的不足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诵读水平有待提高。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讲究巧记,避免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3. 虽然每天都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家和家长一起诵读诵读10-15分钟,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是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诵读活动中。4、由于教材是用满一年的,一小部分学生的教材已弄丢,导致给上课、背诵带来不便。四、改进的措施1.加强对学生诵读活动的有效指导,加大对学生诵读活动的检查力度,保证诵读活动顺利、长期、有效开展。2.增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鼓励家长积极和孩子共同参与经典诵读活动。3.精致管理,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相关诵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在中华民族六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成就。而博大深邃的国学,作为中华 文化 的代表,凝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适价值的思想智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 国学经典 诵读征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篇一 在中华民族六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成就。而博大深邃的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凝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适价值的思想智慧。 然而国学的沉淀并不是一朝之事,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接受着外界各种文化风气的考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厚的民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作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之一,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自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体现了国家对思想层次的追求与向往;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对思想统一的要求;至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出现,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专制领域的又一大创举。至此,儒家思想被放在一个核心的地位,儒家思想文化也从此名扬天下、名扬千古。然而在明清之际,由于诸多的因素,中国社会没能完成适时的转型,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也逐渐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如果说国学是一把双面刃,那么西方思想文化就是是刃变利的磨刀石。自鸦片战争失败后,国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无数志士仁人为救国于危难,有意无意的把寻找救世良方的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西学。这使国学遭遇到空前的冷落甚至是猛烈的抨击,国学一度沦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被斥责为近代衰落与灾难的罪魁祸首。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民族复兴的伟大潮流势不可挡。但是当西风吹来之时,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动。当好莱坞大片被热捧,哈韩哈日风与日俱增之时,屈原、司马迁蜗居墙隅。莘莘学子们的托福、雅思的高分令命题者为其咋舌,而浅显的文言文却翻译的啼笑皆非。长期以来忽视传承中华文化的恶果日益显露。 多少青少年走上了哈韩哈日之路,嘴上挂着"卡哇伊"、"欧尼桑"等词汇,然而对于中华的母语却不甚了解;多少青少年眼中崇拜着国外的电影,却对祖国的 教育 片呲之以鼻;多少青少年向往国外的自由名主,殊不知我们的祖国正在积极向上的发展。 国学拥有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名为邦本的政治哲学等等,都是开启今人智慧、滋润今人心灵的营养。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长青。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篇二 品读国学经典 感悟国学精粹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自从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我们也开始了对国学经典——《论语》的理解与诵读。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学生的淳淳教诲,每一句都饱含哲理。我们学的第一句《论语》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句告诉我们: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们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是最经典的一句。随后我们又学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明白了世上没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识,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才会有学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诫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不能空想,要付诸学习,而学过的东西必须经过思考,细细咀嚼,才能真正吸收。我最喜欢这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才是明智的表现。这一句在千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它是一句至理 名言 。就像老师上完一堂课,假如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就做一些习题巩固;如果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我们就不能浑水摸鱼了,应该立刻去请教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当没有人理解自己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给你以安慰;当自己排斥别人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给你敲响警钟;当自己失信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给你教训;当你想要抓住过去的事不放手时,“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给予你提醒…… 《论语》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他将一生的感悟都传给了学生。他的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他的格言收录下来,编成《论语》流传后世,孔子的思想从而传承下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后人起着醒世的作用。想当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论语》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在至情至性的格言面前,在博大精深的真理面前。三天新学一条《论语》,同时每天复习一遍从前学的几条《论语》,真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一部《论语》,受益终生。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篇三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它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而在当今,他好似一个知识宝库,点亮了我们的心灵 。 刚读小学时,我就一直跟着老师读国学,国学就和普通的书没什么两样。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读国学很好,而且初中以后也要考这些问题。那时我特别不耐烦。心里想:反正初中还早呢!再说了 ,读国学有什么好的,不就是叽里呱啦地读下去吗?为什么老师还强烈我们去读国学呢?算了,还是听老师的话去读国学吧,可能真的对我们有帮助。随着读国学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对国学有点了解,对国学的看法也有了些改变 。 奶奶正和楼下几位邻居聊天,其中一位邻居说:“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什么东西都干得有模有样。”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想:国家这些年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断推出和改进各项政策,让人民拥有更大的权利,使我们收到了更好的教育。奶奶突然说道:“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我听后连忙纠正道:“奶奶 ,现在这句话不适合了,现在流行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她们听了我的话,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国学,是你让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 看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征文”的人还看了: 1. 国学经典诵读征文范文 2. 国学经典诵读征文 3. 感受国学诵读经典征文范文 4.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范文 5.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作文 6. 国学经典小学生朗诵稿 7.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推荐 8. 小学国学经典演讲稿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论文

总结 是对自身 社会实践 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 反思 ,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下面是我给大家精心挑选的 工作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一

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 传统 文化 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 经验 ,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 儿童 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 教育 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 国学经典 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 文章 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述 故事 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 典故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 武术 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 唱歌 、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二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

活动形式:表演,诵读,读书交流会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班长)讲话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我们的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 文明礼仪 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但环顾我们的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然频繁地出现:课间,一些同学大声喧闹,不时还夹带着难听的脏话甚至做着不雅观的动作;下课后有的同学在走廊上、教室里追逐打闹;教室内同学间不是轻声地交流,而是声嘶力竭地叫喊;地面上经常可以看到随手丢弃的垃圾和垃圾的污迹;课堂上,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有的同学却低着头窃窃私语……

......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文明校园极不协调,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我做起,来改变这一现状。那么,现在,让我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改掉那些不文明的 言行举止 ,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儒雅、文明的学生吧!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吧!让云浮市第一小学成为文明之花遍地盛开的花园吧!

二、同学展示——诵读、表演国学经典

……我们启动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正是要从现在开始,让文化经典进入我们的视野,滋润我们的心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诵读竞赛,请卢老师当我们的评委。

1、张玉婷领读:《三字经》

同学:表演诵读。

2、邓百成领读:《弟子规》

同学:表演诵读。

3、林嘉涛领读:《千字文》

同学:表演诵读。

4、全班同学《千字文》诵读接龙

三、同学谈收获

主持人:“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琅琅上口,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好书。我们每个同学不仅应该熟读能诵,更应该处处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

现在,我们就来分享同学们的收获吧!

(同学谈收获……)

四、老师总结、颁奖

同学们,看到你们诵读国学经典后有这么大的收获,并且有了实际行动,老师真的感到很欣慰。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多诵读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做守信诚实的人,做爱学习的人,做讲礼貌的人,远离污言秽语,做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做爱护公私财物的人,做遵守纪律的人,做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懂得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颁奖……

五、活动结束,老师推荐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的书籍有很多:《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是我国古代少年儿童的普及读物,也是我国古代少年儿童的 百科 全书。是中国古代蒙学系列著作的代表。老师特别向同学们推荐。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三

开幕词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棕溪中心学校20__ 年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今天终于拉开了帷幕。

女:在这里我们希望每个参赛班级都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也预祝本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男: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厦源远流长的经典美文,是文化艺苑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中华经典犹如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

女: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

男: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女: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国学经典,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华夏文明,

女:弘扬民族气概,展示自我风采。

合: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

男:棕溪中心校20__ 年“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首先,请允许我先来介绍本次比赛的评委:陈校长、包校长、张校长、赵主任、陈主任、华晓涛老师

男:赵宗英老师、王丽丽老师、陈章明老师、卢继富老师、邹忠琴老师。

有请评委入座。

女: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全体起立。

男:现在比赛正式开始,有请————

一年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每位同学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可谓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经典作品,每位中国人都能背出一段,现在有请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给大家朗诵《三字经》

二年级: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大家已经猜到了吧?没错下面是二年级的小同学带来的《快乐的节日》。请欣赏。

三年级一班: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教我们呀呀学语,教我们学走路,为了我们青丝换白发。你是最值得我们歌颂最值得我们感恩的人。现在有请三年级一班同学们带来的《献给爸爸妈妈的歌》

三年级二班:一生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感恩的人,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命,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 学画画 ,同学陪我快乐的长大。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去对待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现在有请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朗诵《常怀感恩之心》。

四年级一班:赤壁之战成就了三国鼎立,自此赤壁变成了重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倾诉对象,今天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就选择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大家欣赏。

四年级二班: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它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有名的词人,下面有请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为大家朗诵红色经典——毛泽东诗词。请欣赏。

五年级一班: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今天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给大家带来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请欣赏。

五年级二班: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骄傲我们拥有的黄皮肤黑眼睛。我要自豪的告诉世界:我们是中国人!有请五年级二班,他们带来的是《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六年级一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千里共婵娟。下面有请六年级一班给大家带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年级二班:我是中华少年!这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这是中华少年庄严地誓言!下面有请六二班同学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朗诵《中华少年》

闭幕词

女: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

男: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

合: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女:同学们,棕溪中心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刚才同学们感情激昂的诵读,表达了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由衷赞美,也证明了我们棕溪中心校学生热爱学习,传承文明的坚定信念。

合:最后祝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祝我们棕溪中心校的明天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四

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武术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走进我们__ 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鎏金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们惠小的校园变得熠熠生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缕缕阳光把我们稚嫩的童心照亮。

侧耳听一听,你会听到每班琅琅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三字经》,让我们学会了用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够;“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读《弟子规》,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对人性深处的撞击与激发;“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增广贤文》,让我们学会了取舍得当,人格光亮。正如我们可敬的朱校长在国学经典这套校本课程里所写的那样:“国学经典让我们热爱春花秋月,热爱人间喜悦,能唤醒我们生活中的优美与飞扬,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柔软!”这一席话,如一缕阳光让我们孩童的心变得温暖无比。

升入五年级后我们每周都要诵读《增广贤文》,它就像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的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些不都是《增广贤文》带给我的启示吗?它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们照例举行升旗仪式。我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我听到了校领导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颁奖仪式,请获奖的同学上来领奖……”“我会获奖吗?那次诵读,我背得应该是100分吧,为了能够诵读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广贤文》这本书,开始给妈妈读,给弟弟读。听妈妈说,我晚上睡觉做梦时,还背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听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终于念到我们五年级的名单了,当我听到”刘新萌“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高兴地跑到升旗台前,从陈丽芳老师的手里接过奖品,此时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脑海里想到了那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 名言 ,读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读国学经典更是如一缕阳光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愿我们的同学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愿我们都以经典为伴,将国学精粹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国学这一经典成为照亮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小孩不明白什么是经典,他们处于一种感性的知觉的状态,就是把古书背会了,也是不能知道其中的意义的,好比鹦鹉学舌说:我爱你。听上去是这个音。难道鹦鹉说了这话,它就真的爱你?没有意义的。幼儿最需要的是按着他们的本性去玩,接触这个世界,让他们慢慢的成长。长到一定时候才能在树枝上挂上果实,如果在一个小树苗上给挂上一个红苹果,有什么意义呢,除了让大人觉得惊奇外,对小孩有什么意义呢?先要让小孩子在游玩中长出脑力的“面团”,面团越大,今后越有发展潜力,在长面团的好年华,就急不可耐地去做成包子,诚然,比那些正在迅速长面团的孩子,看着更有出席更让人刮目相看,岂不知这是以损失那面团最终大小来实现,那损失多年后才显现出来,到时悔之晚已!试想想,让一个9岁的小孩就去结婚,除了伤身之外,能有什么好处?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经典诵读。普遍的模式是在幼儿园内部开展国学班(也有社会上开办的国学馆),国学班或国学馆从布置上营造了一个古色古香文化氛围,以三字经、千字文等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典籍以及唐诗为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主要模仿古代书塾教育的模式,要求幼儿以安详的态仪来进行学习。也有的幼儿园没有单开国学班,但引进了一部分典籍读物作为常规课程。经典诵读的作用是让幼儿通过熟读和记忆,达到内容与内心的融合,然后在日常生活的某个情境中,得到不自觉的唤醒,从而达到道德情感与习惯的教育。比如,有一次我带大班的孩子们到公园寻春,有一个女孩忽然发现了角落里一株樱花树开出了一枝艳丽的花,她张口就说:“墙角数枝梅啊!”虽然说的不正确(不是梅花),但其意境用的恰到好处。还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我和小朋友们对他进行了了批评并鼓励其改正,有一个孩子就忽然在后面喊道:“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至于“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等等以学习、交往、孝悌,励志等社会层面的内容,则分别从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但经典诵读未免有些古板,甚至死气沉沉。有时候难免拘于形式。对于3---6岁这些活蹦乱跳,自制力很差的孩子来说,我们一定要从教学时间上做好安排,并在教学手段上辅以图片,多媒体等,以便幼儿容易接受。二、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区别于经典诵读的,以游戏为主展开的,有目标的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其教育内容涉及面很广泛,体现在幼儿基础课程五大领域以及文化学习的各个方面,形式活泼多样,不拘一格,一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操作,交流讨论,肢体表演,游戏等方式,达到对传统文化美学及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行为规范的理解。比较多的是做社会领域的集体教育活动,比如《有趣的生肖》通过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引导幼儿了解出生与生肖的有趣结合,体验十二生肖轮回的现象;《美丽的衣裳》向小朋友展示了我国多民族的不同服饰风采,并引出主题:我们的衣服岁不一样,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艺术方面也可以生成活动,比如大班艺术《画脸谱》,通过观察帮助幼儿了解脸谱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脸谱,从而了解我国的戏曲文化,同时发展了幼儿大胆创新的能力。另还有外健康领域如《中华美食》,语言领域如成语故事等。集体教育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泛,能够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园指导纲要》及《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与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三、环境创设。有很多幼儿园把中国特色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形式上有墙饰,吊饰,展览架摆放,楼梯贴等,其内容包括文化艺术,饮食,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我园楼道墙体悬挂或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戏曲脸谱、文化扇、剪纸、国画等;楼道吊饰则装饰成了中华瓷器的造型,小主题命名为《中华瓷韵》;展览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摆放一些以石头、瓶子、粘土为载体的中国元素的装饰。吊饰以中国戏曲,中国瓷艺,中国剪纸,中国扇艺,十二生肖,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绘图等作为题材。这些装饰首先从视觉上给人以浓重的中国味,使幼儿置身于中国元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体验

国文经典诵读文章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诗经》、《史记》、《论语》等。

读文学经典对意义:

1、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2、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

3、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4、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如下: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

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总结 是对自身 社会实践 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 反思 ,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下面是我给大家精心挑选的 工作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一

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 传统 文化 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 经验 ,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 儿童 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 教育 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 国学经典 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 文章 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述 故事 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 典故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 武术 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 唱歌 、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二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

活动形式:表演,诵读,读书交流会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班长)讲话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我们的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 文明礼仪 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但环顾我们的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然频繁地出现:课间,一些同学大声喧闹,不时还夹带着难听的脏话甚至做着不雅观的动作;下课后有的同学在走廊上、教室里追逐打闹;教室内同学间不是轻声地交流,而是声嘶力竭地叫喊;地面上经常可以看到随手丢弃的垃圾和垃圾的污迹;课堂上,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有的同学却低着头窃窃私语……

......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文明校园极不协调,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我做起,来改变这一现状。那么,现在,让我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改掉那些不文明的 言行举止 ,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儒雅、文明的学生吧!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吧!让云浮市第一小学成为文明之花遍地盛开的花园吧!

二、同学展示——诵读、表演国学经典

……我们启动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正是要从现在开始,让文化经典进入我们的视野,滋润我们的心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诵读竞赛,请卢老师当我们的评委。

1、张玉婷领读:《三字经》

同学:表演诵读。

2、邓百成领读:《弟子规》

同学:表演诵读。

3、林嘉涛领读:《千字文》

同学:表演诵读。

4、全班同学《千字文》诵读接龙

三、同学谈收获

主持人:“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琅琅上口,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好书。我们每个同学不仅应该熟读能诵,更应该处处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

现在,我们就来分享同学们的收获吧!

(同学谈收获……)

四、老师总结、颁奖

同学们,看到你们诵读国学经典后有这么大的收获,并且有了实际行动,老师真的感到很欣慰。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多诵读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做守信诚实的人,做爱学习的人,做讲礼貌的人,远离污言秽语,做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做爱护公私财物的人,做遵守纪律的人,做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懂得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颁奖……

五、活动结束,老师推荐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的书籍有很多:《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是我国古代少年儿童的普及读物,也是我国古代少年儿童的 百科 全书。是中国古代蒙学系列著作的代表。老师特别向同学们推荐。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三

开幕词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棕溪中心学校20__ 年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今天终于拉开了帷幕。

女:在这里我们希望每个参赛班级都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也预祝本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男: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厦源远流长的经典美文,是文化艺苑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中华经典犹如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

女: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

男: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女: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国学经典,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华夏文明,

女:弘扬民族气概,展示自我风采。

合: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

男:棕溪中心校20__ 年“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首先,请允许我先来介绍本次比赛的评委:陈校长、包校长、张校长、赵主任、陈主任、华晓涛老师

男:赵宗英老师、王丽丽老师、陈章明老师、卢继富老师、邹忠琴老师。

有请评委入座。

女: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全体起立。

男:现在比赛正式开始,有请————

一年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每位同学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可谓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经典作品,每位中国人都能背出一段,现在有请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给大家朗诵《三字经》

二年级: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大家已经猜到了吧?没错下面是二年级的小同学带来的《快乐的节日》。请欣赏。

三年级一班: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教我们呀呀学语,教我们学走路,为了我们青丝换白发。你是最值得我们歌颂最值得我们感恩的人。现在有请三年级一班同学们带来的《献给爸爸妈妈的歌》

三年级二班:一生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感恩的人,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命,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 学画画 ,同学陪我快乐的长大。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去对待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现在有请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朗诵《常怀感恩之心》。

四年级一班:赤壁之战成就了三国鼎立,自此赤壁变成了重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倾诉对象,今天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就选择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大家欣赏。

四年级二班: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它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有名的词人,下面有请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为大家朗诵红色经典——毛泽东诗词。请欣赏。

五年级一班: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今天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给大家带来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请欣赏。

五年级二班: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骄傲我们拥有的黄皮肤黑眼睛。我要自豪的告诉世界:我们是中国人!有请五年级二班,他们带来的是《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六年级一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千里共婵娟。下面有请六年级一班给大家带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年级二班:我是中华少年!这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这是中华少年庄严地誓言!下面有请六二班同学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朗诵《中华少年》

闭幕词

女: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

男: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

合: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女:同学们,棕溪中心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刚才同学们感情激昂的诵读,表达了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由衷赞美,也证明了我们棕溪中心校学生热爱学习,传承文明的坚定信念。

合:最后祝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祝我们棕溪中心校的明天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四

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武术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走进我们__ 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鎏金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们惠小的校园变得熠熠生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缕缕阳光把我们稚嫩的童心照亮。

侧耳听一听,你会听到每班琅琅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三字经》,让我们学会了用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够;“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读《弟子规》,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对人性深处的撞击与激发;“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增广贤文》,让我们学会了取舍得当,人格光亮。正如我们可敬的朱校长在国学经典这套校本课程里所写的那样:“国学经典让我们热爱春花秋月,热爱人间喜悦,能唤醒我们生活中的优美与飞扬,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柔软!”这一席话,如一缕阳光让我们孩童的心变得温暖无比。

升入五年级后我们每周都要诵读《增广贤文》,它就像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的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些不都是《增广贤文》带给我的启示吗?它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们照例举行升旗仪式。我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我听到了校领导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颁奖仪式,请获奖的同学上来领奖……”“我会获奖吗?那次诵读,我背得应该是100分吧,为了能够诵读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广贤文》这本书,开始给妈妈读,给弟弟读。听妈妈说,我晚上睡觉做梦时,还背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听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终于念到我们五年级的名单了,当我听到”刘新萌“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高兴地跑到升旗台前,从陈丽芳老师的手里接过奖品,此时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脑海里想到了那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 名言 ,读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读国学经典更是如一缕阳光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愿我们的同学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愿我们都以经典为伴,将国学精粹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国学这一经典成为照亮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国学经典有很多,但要是给小学生看道德经、论语是不太行的。难度高的国学不适合孩子,会抹杀孩子的兴趣。对还再来首,太枯燥乏味,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教材。在小学阶段,培养兴趣、养成看古文的习惯比别的重要多了。我之前就给孩子买的论语,但孩子不爱读,说看不懂。后来买的(小学生小古文200课)他就能看下去。其实,小学生还是喜欢生动有趣的书籍,古文国学也是一样的,像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些,琅琅上口,里面包含很多学问的,也很有趣。但是我觉得最好是买一套包含万千又适合孩子读下去的,比如刚才说的(小学生小古文200课)就很好,一共四册,选材还不错,涵盖所有经典的古文、诗词,还有有趣的插图,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加强记忆,孩子也真的喜欢看。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才是最关键的,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哦。

经典诵读途径研究论文

经典诵读进校园,滋兰树蕙育新人

摘要:文章基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就新形势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校园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课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诵读 经典 责任 学校教育

中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中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中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中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加大实践性与研究力度,并适当使用考核机制,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渗透融合。基于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我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与大家商榷共勉。

一、诵读经典,落实责任,培育一代新人

我校从2005年起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针对当代中学生思想单纯却又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却又兴趣广泛,心理脆弱却又欲望颇强,现代知识丰富却又传统文化缺乏,接受新事物快却又抵御外来诱惑能力差,有远大理想却又普遍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等特点,我们把经典诵读当作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尝试。

(一)从入学教育抓起,认真诵读经典,体味经典韵味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狠抓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针对学生年龄较小,心灵纯洁,记忆力强,对新学校有新鲜感等特点,在入学前,我们组织教师编印《弟子规》、《千字文》(有拼音、有解释)等,并作为新生入学前的假期作业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背诵相关篇目段落,入学后检查,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要求。为了巩固背诵的成果,我们要求学生课前(预备铃响后)背诵,每周再加读一个早自习,采取齐背、对背、领背、接力背、分组背诵等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兴趣。当然会背经典未必理解经典的真谛,学校在开学初就专门安排时间,由班主任老师宣讲《弟子规》,召开经典诵读主题班会,举办读经明责学习园地,校团委举行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硬笔书法比赛等。入学教育以通过背诵营造氛围为主,有了背诵的基础,就保证了以后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校读经诵典的文化氛围。

(二)从课堂解读抓起,仔细品味经典,感悟经典真谛

我们在前期背诵的基础上,让经典诵读进课堂,并纳入教学计划,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经典诵读课程,由专人负责编写教材并授课。教学中,我们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育养强烈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浓厚的民族情感,提高丰润的人文素养为目的,对背诵篇目逐句讲解,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四忌四要”原则,即忌空洞的说教,要通俗易懂,忌枯燥乏味,要形象有趣,忌照搬教条,要批判吸取,忌满堂灌输,要教学相长。力求深入浅出,通俗形象,生动有趣。同时课堂讲析中做到了六个结合:即经典讲读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学习“八荣八耻”相结合,与社会各种良莠现象相结合,与《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与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相结合。我们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说起,列举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人事迹,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典型事例印证经典之理,使学生觉得先哲的经典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我们要求学生定期写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后交给老师批阅并写出评语。为了使学生充分重视经典诵读,我们将其作为政治课考试的一项内容,占政治课总分值的百分之十。我们从学生的周记本和作文中欣喜地看到,经典语录已进入他们的记忆库,经典之理在滋润他们稚嫩的心灵,有的同学不但在作文中灵活引用经典,而且能借题发挥。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我们真切地感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教育效果是良好的,我们高兴地看到校园环境卫生、课堂纪律、日常用语、行为礼貌等各方面均发生很大变化。

(三)从开展活动抓起,真情演义经典,感受经典魅力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她有着丰富的内涵、智慧的光芒、精深的哲理和语言艺术的韵味。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丰富多彩,新颖生动、形式活泼才是他们所爱。我们为了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感受经典的魅力,深刻理解经典的博大精深,在背诵经典,解读经典的同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大力开展各种诵读活动,折射经典光芒,追慕先哲风范,熏陶一代学子。几年来,我校党政工团、教研室通力合作,教师积极参与,先后组织举办了“成大事者是否应拘小节”学生辩论会,“孝心、爱心”感动校园演讲比赛,“忠心、孝心、爱心、关心、信心”五心英语手抄报比赛,“牢记八荣八耻,争做文明少年”法制报告会,“养良好遵纪习惯,做明理向善公民”短剧小品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己选材组材,自己设计。我们以前期背诵为手段,以各种活动为依托,以课堂解读为主渠道,以营造氛围为背景,以养成教育为目的的经典诵读是十分必要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同春风化雨、滋兰树惠一般,对学生身心的成长,思想的成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格品性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三、开展经典诵读对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经典诵读是培养良好品质的奠基工程。一个人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个性品质。

启示二:经典诵读是完善学校教育的必要途径。学校教育是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而现行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和教育方式的单一,导致了教育的不完善,也阻滞了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入现代教育之中,才能有效发挥教育职能,使教育效益最大化。

启示三:经典诵读是培养爱国情怀的有效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党一贯倡导的德育工作主旋律,开展经典诵读无疑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重要内容,同时使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必然会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应当教育学生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又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既有现代文明意识,又有民族传统美德,既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又保持独树一帜的民族本色,这是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问题及意义探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问题及意义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扩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各个学校应积极将经典诵读这件事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已实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义;策略;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篇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文章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说,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读经热”的出现还比较短暂,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实施效果不理想,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1、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实施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识字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深入的体现。但是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小学生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每年新学的生字也不过两三百而已,但是这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记东西最扎实的阶段,若是在这一时期让他们多多朗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等经典,能够在诵读的时候无形中扩充他们的识字量,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若是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飞速的提升和发展。就像人们常说的:“英语学习要在12岁以前,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在学生小学阶段借助其优秀的记忆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否为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语言精辟,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逐步净化心灵、感受生活。

2、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师对经典诵读不够重视或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虽然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始逐渐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些经典诵读的时间,但由于学校的重点还是在教学上,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太重视经典诵读的时间,只是让学生草草了事的读一读,然后就把这些有限的时间拿来进行语文教学了,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少有人会回家后还主动去读,这就使得经典诵读在小学生身上根本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

另一面,与不够重视相反,有些教师对经典诵读过于在意,以至于在认识上造成了偏差,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诵读都当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对每一篇文章都过分的剖词析意,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而,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要让诵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诵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经典诵读方式过于单一且没有相应的评价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都还是采取朗读加简单讲解的传统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很难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段时间之后还会产生诵读的惰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诵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让形式多样化。同时,由于经典诵读还未正式纳入语文教学之中,所以至今还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评价和检验几乎还是空白,这就容易使学生不重视经典诵读,使诵读效果大打折扣。

3、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学生营造出书香校园的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经典诵读的开展,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创建书香校园,让校园氛围弥漫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读经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将学生课本中学过的《游园不值》《题西林壁》《望洞庭》等诗歌或《劝学》《龟虽寿》《论语四则》等文学佳作中的经典名言名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学校走廊、教室、宣传栏、学校墙壁上,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都能看到这些经典佳作中的精华,以便进行潜移默化的经典文化的熏陶,逐步激发他们对诵读的热爱。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诵读

虽然诵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之中,但由于学生年龄水平各不相同,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教学,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内容的经典诵读,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说话和识字,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时候应选取内容简单、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去认字、识字,去学会语言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更应注重经典对学生习作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所以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学完《列子》《论语》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诵读《庄子》《大学》《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经典佳作,并背诵其中的经典句子,为后续的写作和阅读打下基础。

通过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还未成熟,所以比较活泼好动,充满童趣和好奇心,也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诵读,也可以使诵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开设“经典诵读课堂”,每天30min进行经典晨读和讲解;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经典活动,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品悟经典;定期开办“校园读书节”活动等,以便通过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进而加深对经典诵读的热爱,使其一直坚持下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熏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并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015(1):31.

[2]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2015(23):54.

[3]王恒云.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J].新校园,2016(12):163.

【摘 要】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励志明德。教师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它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励志明德、启迪童蒙,指引其终生发展的方向。而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的大量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只有通过亲身诵读才能深刻体会,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的不言之教。把国学经典引入校园,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诉求的研究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绕于耳――听读

听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校园内,国学声声不绝于耳,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感知逐渐由模糊到清晰,通过反复巩固,达到诵读的目的。①学校设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站,内容包括国学经典朗读、赏析及轶闻趣事等;②校园音乐融入国学经典歌曲和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③将配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陶冶学生心灵,点燃学习热情。

二、溢于眼――默读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正是寓教育于无声无息之中,潜移默化,论道而不说教,让学生于举手投足间与古代先贤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对话。①门口: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 “一分钟课程”,精选国学经典,每天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②院墙:在校园周围院墙上装饰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大理石浮雕;③墙壁:镌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14字校训;④楼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设置 “中华经典浸润人生”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精粹长廊、“诗味书香弥漫校园”的书法艺术文化长廊;⑤教室:班级文化板块、在黑板报中开辟国学文化知识专栏;⑥校报:在学校创办的《春华秋实》月刊彩印校报上,开辟国学教育专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学经典知识。

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学生课间驻足浏览、欣赏,既对五千年的文明有初步的了解,其中涉及的修身、求学、创造等知识又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吟于口――诵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不同的国学课程: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论语》《孟子》,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老子》,六年级《史记》《资治通鉴》。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

1. 低年级:故事代讲,熟读成诵

3~15岁是记忆力的高峰期,对儿童来说,记忆方法至简,无非是诵和背,在这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模仿。在每个班安装包括“神奇汉字”“国学故事”“水幕电影”等内容的国学资源库,国学经典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比如,讲李渔的《笠翁对韵》“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时,给孩子们讲一下卞和和杨震的故事;在讲“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时,讲一讲韩愈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教师以故事代讲,并且联系实际,学生不讲自通,也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很容易熟读成诵。

2. 中年级:自读自悟,导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语文教学中提出少讲、精讲或不讲,偏重于学生个人的感悟和体会。重读,能够让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或只对某些词句略加解释,或学生交流,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论语》中“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读这句话,伯夷、叔齐感悟到二人正是因为对过去仇怨的忘却,才能心胸坦荡,而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总是记着别人的不是,这样他自己也不得自由。所以,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总是心怀美好,不计前嫌,不怨天,不尤人,这样,不仅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怨恨少了,相对的,他人也受你宽容、博大心胸的影响,少生怨恨之情。

听懂与读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下功夫读懂的、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牢固的,才是真知。

3. 高年级:温故知新,情读成诵

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其中的情味和旨趣,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学知识积累和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已经能够大体读懂《庄子》中《濠梁观鱼》之类的国学经典,此时,要求学生诵读和精思同步进行,要仔细揣摩作品意义,以及作者境况和情志,将心比心,成为作者千古知音,情读成诵,正所谓“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四、归于心――品读

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而是要使学生的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活动化、生活化,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一种精神气场,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修养。结合下面的活动,力求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①话国学――国学经典演讲赛。说出你最喜欢的国学经典及喜欢的原因,对学生所掌握内容进行深化;②演国学――国学经典迷你剧表演赛。将国学经典小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校园剧进行展演,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积累进行完美演绎;③写国学――国学经典辩论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动于手――赏读

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结果,要把外在的、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变为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还要把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变为个体外显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外转化的关键是?惯。因此,学校将“启蒙养正,明理成人”作为办学理念,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高境界――赏读。

1. 寸草报春晖――我感恩

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也是爱心的原点。请在爱的天平上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重砝码。

爱的天平

父母为我做的事 我为父母做的事

写着写着,学生惊愕不已,有的学生甚至落了泪,在多数学生的天平上,“父母为我做的事”竟然写满了整张纸却依然没有写完,而“我为父母做的事”却空空如也。学生当场宣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放心,并制作感恩卡,制定感恩计划。随后,开展评选“班级十大孝子”“校园十大孝子”活动,让评选上的孝子在全校师生及家长面前讲一讲自己的“孝事”。家长动情地说:“孩子变了,变文绉了。”孩子们诵中悟,悟中用,真正使“孝”深入校园,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2. 《弟子规》力行表――我践行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对于经典的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培养良好情操和行为习惯的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弟子规》,制定实践《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把《弟子规》精神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并让学生详细登记,互相交流、监督,共同进步。

3. 座右铭――我能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会刻骨铭心。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来实现的。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是孩子们在学习《欹器》一文后得到的知识,而“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又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根据欹器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并将自己的座右铭及原因贴在欹器上,放在写字台的旁边用以鞭策自己。

我们来欣赏一下孩子们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总是要求同学们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等,但是我自己有时候却做不到,所以,我要以此来监督和鞭策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我的座右铭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次考试,我都会名列前茅,因此很是骄傲,也就瞧不起那些学习不如我的同学,通过这句话我知道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在活动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先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博爱尚贤、仁义礼智、诚信和平等美好的品格追求,经过国学经典的审美熏陶,学生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格教化当是经典诵读最大的价值。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校园生活带来一片生机。“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我们将在经典诵读的研究之路上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梁志斌.借鉴传统诵读法开展经典阅读[J].文学教育,2011,(16).

  • 索引序列
  • 国学经典诵读研究的论文
  •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研究论文
  •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论文
  • 国文经典诵读文章
  • 经典诵读途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