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探究实验论文范文

探究实验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探究实验论文范文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还是必要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一、取材分析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三”)中,选取的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择。二、药品与试剂分析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三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3、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这一实验对蔗糖的纯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蔗糖放置时间过长会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那么用斐林试剂检验时也会出现砖红色的沉淀。三、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压片一步也容易漏掉。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四、显微镜的分析需要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操作的失误,或显微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显微镜的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有的学生不按程序操作,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例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这些学生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眼睛看着物镜,同时下降镜筒,让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物像。此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有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生物实验的“四步分析法”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掌握;同时也便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而且经过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高中生物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挖掘实验全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愈显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生物专业大学阶段开设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对他们后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在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与专业方向的衔接以及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专业;实验教学

生物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现代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建立的生物学,而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大化学革命是生命科学革命的重要基础[1]。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对于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内外农学、生物、环境等一些近化学专业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系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2]。由于这些基础课程大部分是由化学学院讲授这门课程,所以在课时、实验内容和衔接方面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时少,目前只有24个学时实验,同类院校最少也是32学时,这样短的实验安排并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考核方法有待探讨;针对性不强,目前无法做到实验操作与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对接[3]。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讲授经验,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探索。

1注重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

任何一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本身,更关键的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渐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这些非智力性的科学实验思维对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大有裨益[4]。但大一新生刚刚告别中学学习阶段,"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根深蒂固,笔者为新生讲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课:预习报告按部就班的抄袭实验教材,实验过程中追求实验速度不注重实验细节,实验报告数据涂改和杂乱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端正他们的实验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素养,这对于大一新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尤为关键。在学期开始前,开设的每个实验项目以书面形式传达到每个实验小组,上课前,每位学生要按照要求写好预习报告,实验原始数据要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验完成后老师签字确认后才能离开。有些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操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实验细节的操作需要注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要亲自示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讲解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个别实验的操作在实验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而对实验成败非常关键的地方,我们在化学实验的教育理念中,更注重从细节处入手。如预习报告,数据处理时要养成正确的“有效数字”概念;在化学试验中,不但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实验操作,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对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2整合实验内容,注重与专业方向有所衔接

目前我校针对生命科学系学生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沿袭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目的是使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化学实验内容与生物专业的衔接还显得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填鸭式实验课,整个实验课程结束了,前面的实验内容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问"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实验能够解决什么生物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开设的实验课原先是针对化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并没有很好地考虑专业衔接和融合。笔者认为加大化学实验项目与生物专业融合的方法是开设一些化学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性的实验项目。如根据课时和教学计划可以选择性开设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银量法),禾本植物叶子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缓冲溶液的配置等这些既有化学应用又有生物因素的实验项目。

3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建立具体可行的成绩评定规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既要关注对基础实验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体现出对于日常实验过程的重视。所以,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有两个方面的加权:所学实验基础知识笔试占4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占6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操作、实验态度等因素。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更加看重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心得和感受总结实验过程,如果只是参考学习资料的答案而没有结合自身实验去写讨论部分将影响实验报告最终成绩。另外,特别注重平时的实验过程也是非常必要的,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求真实;实验完成以后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并签字后才能离开实验室。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态度有很大程度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新生的第一门实验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有示范作用。通过端正学生实验态度,整合实验内容以及建立激励性考核办法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光宪.大化学与技术革命是第六次科技革命最主要的核心内容[J].科技导报.2013,31(25),3.

[2]谢建平,陈春华,谢东坡,等.化学生物农学类院系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管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44-9445.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158.

[4]陈东莲,黄润均,袁爱群.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92-93.

摘要: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代替传统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化学的四大分支学科之一的无机化学是以无机化学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实验是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跨入大学校园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相结合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无机化学实验具有独特性:一是所用仪器设备、药品种类等都很多;二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多样化;三是实验现象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多练习实验操作,必须对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实验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让学生开展多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后,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比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单一的讲解式,而且所讲内容也是沿用了好多年的陈旧内容;教学课件使用多年,没有一点创新;学生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照方抓药,没有一点学习热情,也没有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创造性思维了;实验中能力培养差;实验设备利用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能达到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综合素质人才需要越来越多,那么,还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培养不出当今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这种扼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尽快实现改革创新,以便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发展空间。

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课题组对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一年级学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

实验内容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都是由老师指定的单一的基础类实验,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教学改革后,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师将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提出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类、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等等。基础类和验证类实验是每位学生必须做且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奠定基础的。综合类和设计类包括必选和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在教师提出的必选实验项目中,学生自己选择若干个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任选实验模块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创新思维。自主类实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题,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自主完成的实验,很具有个性化发展。

实验时间的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分为定时开放和预约性开放:定时开放是指学生在工作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预约性开放是指周末和寒暑假时学生采用集体预约和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教学组织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指导教师的组织。具体方案是:首先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成员并分配任务。各小组查阅大量文献后提出问题,接着同小组讨论问题,最后自拟题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交由老师审核。老师审核如果实验方案没新意就不能通过,学生将重新立定方案;如果有新意,审核通过,学生再与老师预约实验时间并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整个组织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有一点是老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教学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考试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实验成绩的评定不再是单一的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总评,而是平时成绩和每次项目考核相结合。具体的评价方式是:学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考核总成绩(80%)。平时成绩按统一标准从实验态度、出勤情况、预习等方面进行评定。每次项目考核成绩由实际操作、数据记录、回答问题、实验结果、完成书面报告等方面评定。每次项目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毕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问题情况和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即时给出每次项目操作成绩。书面报告成绩给出以实验报告为依据。所占分值为:每次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操作成绩(60%)+书面报告(40%)。项目考核总成绩等于多次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3结语

通过对2012级,2013级,2014级连续三年的各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改革过程学生是最大的收益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机械式的操作者,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协作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好的培养了大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期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越,让学生明白了学习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同时也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以后学习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锐,成冰.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206.

[2]曹高娟,蒋文静.农林院校《实验化学》教学改革初步建议[J].教育改革,2011,9(24).

[3]赵新华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化学实验探究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 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合肥市教委教研室蒯世定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 2、【板书】学习气体实验室制作法的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该气体实验室的化学反应原理;(2)需要研究制取该体所采取的实验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该气体。3、【引题】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比较可知:制取气体的人口选择取决于化学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该气体扔物理性质。下面我们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来研讨。【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讨论】已经的能够着重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石灰石;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讲述】以上这些化学反应虽然都有二氧化碳产生,但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不采用,为什么?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去探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3页内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阅读后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为什么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下?回顾一下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二氧化碳?【实验】先由教师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再请丙名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做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后及时讨论和讲评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操作。6、【小结】仍以表格方式用小黑板拼续在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比较表的右面。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瓜原理,写化学方程式(此处是否介绍复分解反应,酌情掌握)要过细分析。7、【板书】泡沫灭火器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由教师演示泡沫灭火器实验,简要介绍人口装置。(若时间允许,最好能将一只报废的泡沫灭火器实物边拆边讲,以满足学生兴趣。)8、【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碳酸钙?在泡沫灭火器里能不能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稀盐酸?(2)习题:课本96页2、3、4题:(3)酌情做家庭小实验。五、教学策略:综合运用讨论、启发、实验、联想、回忆等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兼顾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在时间分配上要灵活掌握。六、教学评价:本节内容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教学中能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动、最喜欢观看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特点引导思考和讨论,对“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药品”和采用的是实验装置加深了理解。

很多花瓣撒下来,刚刚上传这张是,很多小圆球在环绕旋转!

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3000字,每篇小论文须在首页(单独)注明论文题目、作者学校、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征文另起一页,依次是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正文中不得出现学校、学生、指导教师姓名。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挖掘实验全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愈显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生物专业大学阶段开设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对他们后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在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与专业方向的衔接以及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专业;实验教学

生物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现代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建立的生物学,而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大化学革命是生命科学革命的重要基础[1]。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对于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内外农学、生物、环境等一些近化学专业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系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2]。由于这些基础课程大部分是由化学学院讲授这门课程,所以在课时、实验内容和衔接方面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时少,目前只有24个学时实验,同类院校最少也是32学时,这样短的实验安排并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考核方法有待探讨;针对性不强,目前无法做到实验操作与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对接[3]。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讲授经验,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探索。

1注重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

任何一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本身,更关键的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渐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这些非智力性的科学实验思维对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大有裨益[4]。但大一新生刚刚告别中学学习阶段,"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根深蒂固,笔者为新生讲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课:预习报告按部就班的抄袭实验教材,实验过程中追求实验速度不注重实验细节,实验报告数据涂改和杂乱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端正他们的实验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素养,这对于大一新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尤为关键。在学期开始前,开设的每个实验项目以书面形式传达到每个实验小组,上课前,每位学生要按照要求写好预习报告,实验原始数据要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验完成后老师签字确认后才能离开。有些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操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实验细节的操作需要注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要亲自示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讲解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个别实验的操作在实验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而对实验成败非常关键的地方,我们在化学实验的教育理念中,更注重从细节处入手。如预习报告,数据处理时要养成正确的“有效数字”概念;在化学试验中,不但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实验操作,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对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2整合实验内容,注重与专业方向有所衔接

目前我校针对生命科学系学生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沿袭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目的是使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化学实验内容与生物专业的衔接还显得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填鸭式实验课,整个实验课程结束了,前面的实验内容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问"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实验能够解决什么生物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开设的实验课原先是针对化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并没有很好地考虑专业衔接和融合。笔者认为加大化学实验项目与生物专业融合的方法是开设一些化学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性的实验项目。如根据课时和教学计划可以选择性开设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银量法),禾本植物叶子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缓冲溶液的配置等这些既有化学应用又有生物因素的实验项目。

3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建立具体可行的成绩评定规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既要关注对基础实验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体现出对于日常实验过程的重视。所以,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有两个方面的加权:所学实验基础知识笔试占4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占6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操作、实验态度等因素。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更加看重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心得和感受总结实验过程,如果只是参考学习资料的答案而没有结合自身实验去写讨论部分将影响实验报告最终成绩。另外,特别注重平时的实验过程也是非常必要的,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求真实;实验完成以后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并签字后才能离开实验室。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态度有很大程度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新生的第一门实验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有示范作用。通过端正学生实验态度,整合实验内容以及建立激励性考核办法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光宪.大化学与技术革命是第六次科技革命最主要的核心内容[J].科技导报.2013,31(25),3.

[2]谢建平,陈春华,谢东坡,等.化学生物农学类院系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管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44-9445.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158.

[4]陈东莲,黄润均,袁爱群.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92-93.

摘要: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代替传统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化学的四大分支学科之一的无机化学是以无机化学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实验是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跨入大学校园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相结合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无机化学实验具有独特性:一是所用仪器设备、药品种类等都很多;二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多样化;三是实验现象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多练习实验操作,必须对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实验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让学生开展多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后,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比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单一的讲解式,而且所讲内容也是沿用了好多年的陈旧内容;教学课件使用多年,没有一点创新;学生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照方抓药,没有一点学习热情,也没有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创造性思维了;实验中能力培养差;实验设备利用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能达到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综合素质人才需要越来越多,那么,还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培养不出当今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这种扼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尽快实现改革创新,以便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发展空间。

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课题组对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一年级学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

实验内容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都是由老师指定的单一的基础类实验,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教学改革后,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师将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提出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类、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等等。基础类和验证类实验是每位学生必须做且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奠定基础的。综合类和设计类包括必选和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在教师提出的必选实验项目中,学生自己选择若干个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任选实验模块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创新思维。自主类实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题,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自主完成的实验,很具有个性化发展。

实验时间的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分为定时开放和预约性开放:定时开放是指学生在工作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预约性开放是指周末和寒暑假时学生采用集体预约和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教学组织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指导教师的组织。具体方案是:首先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成员并分配任务。各小组查阅大量文献后提出问题,接着同小组讨论问题,最后自拟题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交由老师审核。老师审核如果实验方案没新意就不能通过,学生将重新立定方案;如果有新意,审核通过,学生再与老师预约实验时间并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整个组织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有一点是老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教学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考试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实验成绩的评定不再是单一的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总评,而是平时成绩和每次项目考核相结合。具体的评价方式是:学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考核总成绩(80%)。平时成绩按统一标准从实验态度、出勤情况、预习等方面进行评定。每次项目考核成绩由实际操作、数据记录、回答问题、实验结果、完成书面报告等方面评定。每次项目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毕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问题情况和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即时给出每次项目操作成绩。书面报告成绩给出以实验报告为依据。所占分值为:每次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操作成绩(60%)+书面报告(40%)。项目考核总成绩等于多次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3结语

通过对2012级,2013级,2014级连续三年的各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改革过程学生是最大的收益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机械式的操作者,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协作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好的培养了大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期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越,让学生明白了学习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同时也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以后学习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锐,成冰.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206.

[2]曹高娟,蒋文静.农林院校《实验化学》教学改革初步建议[J].教育改革,2011,9(24).

[3]赵新华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化学实验探究性论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挖掘实验全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愈显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生物专业大学阶段开设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对他们后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在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与专业方向的衔接以及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专业;实验教学

生物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现代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建立的生物学,而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大化学革命是生命科学革命的重要基础[1]。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对于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内外农学、生物、环境等一些近化学专业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系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2]。由于这些基础课程大部分是由化学学院讲授这门课程,所以在课时、实验内容和衔接方面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时少,目前只有24个学时实验,同类院校最少也是32学时,这样短的实验安排并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考核方法有待探讨;针对性不强,目前无法做到实验操作与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对接[3]。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讲授经验,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探索。

1注重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

任何一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本身,更关键的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渐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这些非智力性的科学实验思维对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大有裨益[4]。但大一新生刚刚告别中学学习阶段,"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根深蒂固,笔者为新生讲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课:预习报告按部就班的抄袭实验教材,实验过程中追求实验速度不注重实验细节,实验报告数据涂改和杂乱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端正他们的实验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素养,这对于大一新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尤为关键。在学期开始前,开设的每个实验项目以书面形式传达到每个实验小组,上课前,每位学生要按照要求写好预习报告,实验原始数据要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验完成后老师签字确认后才能离开。有些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操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实验细节的操作需要注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要亲自示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讲解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个别实验的操作在实验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而对实验成败非常关键的地方,我们在化学实验的教育理念中,更注重从细节处入手。如预习报告,数据处理时要养成正确的“有效数字”概念;在化学试验中,不但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实验操作,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对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2整合实验内容,注重与专业方向有所衔接

目前我校针对生命科学系学生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沿袭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目的是使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化学实验内容与生物专业的衔接还显得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填鸭式实验课,整个实验课程结束了,前面的实验内容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问"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实验能够解决什么生物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开设的实验课原先是针对化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并没有很好地考虑专业衔接和融合。笔者认为加大化学实验项目与生物专业融合的方法是开设一些化学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性的实验项目。如根据课时和教学计划可以选择性开设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银量法),禾本植物叶子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缓冲溶液的配置等这些既有化学应用又有生物因素的实验项目。

3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建立具体可行的成绩评定规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既要关注对基础实验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体现出对于日常实验过程的重视。所以,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有两个方面的加权:所学实验基础知识笔试占4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占6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操作、实验态度等因素。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更加看重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心得和感受总结实验过程,如果只是参考学习资料的答案而没有结合自身实验去写讨论部分将影响实验报告最终成绩。另外,特别注重平时的实验过程也是非常必要的,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求真实;实验完成以后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并签字后才能离开实验室。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态度有很大程度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新生的第一门实验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有示范作用。通过端正学生实验态度,整合实验内容以及建立激励性考核办法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光宪.大化学与技术革命是第六次科技革命最主要的核心内容[J].科技导报.2013,31(25),3.

[2]谢建平,陈春华,谢东坡,等.化学生物农学类院系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管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44-9445.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158.

[4]陈东莲,黄润均,袁爱群.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92-93.

摘要: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代替传统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化学的四大分支学科之一的无机化学是以无机化学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实验是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跨入大学校园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相结合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无机化学实验具有独特性:一是所用仪器设备、药品种类等都很多;二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多样化;三是实验现象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多练习实验操作,必须对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实验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让学生开展多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后,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比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单一的讲解式,而且所讲内容也是沿用了好多年的陈旧内容;教学课件使用多年,没有一点创新;学生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照方抓药,没有一点学习热情,也没有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创造性思维了;实验中能力培养差;实验设备利用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能达到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综合素质人才需要越来越多,那么,还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培养不出当今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这种扼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尽快实现改革创新,以便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发展空间。

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课题组对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一年级学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

实验内容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都是由老师指定的单一的基础类实验,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教学改革后,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师将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提出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类、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等等。基础类和验证类实验是每位学生必须做且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奠定基础的。综合类和设计类包括必选和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在教师提出的必选实验项目中,学生自己选择若干个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任选实验模块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创新思维。自主类实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题,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自主完成的实验,很具有个性化发展。

实验时间的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分为定时开放和预约性开放:定时开放是指学生在工作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预约性开放是指周末和寒暑假时学生采用集体预约和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教学组织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指导教师的组织。具体方案是:首先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成员并分配任务。各小组查阅大量文献后提出问题,接着同小组讨论问题,最后自拟题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交由老师审核。老师审核如果实验方案没新意就不能通过,学生将重新立定方案;如果有新意,审核通过,学生再与老师预约实验时间并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整个组织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有一点是老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教学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考试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实验成绩的评定不再是单一的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总评,而是平时成绩和每次项目考核相结合。具体的评价方式是:学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考核总成绩(80%)。平时成绩按统一标准从实验态度、出勤情况、预习等方面进行评定。每次项目考核成绩由实际操作、数据记录、回答问题、实验结果、完成书面报告等方面评定。每次项目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毕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问题情况和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即时给出每次项目操作成绩。书面报告成绩给出以实验报告为依据。所占分值为:每次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操作成绩(60%)+书面报告(40%)。项目考核总成绩等于多次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3结语

通过对2012级,2013级,2014级连续三年的各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改革过程学生是最大的收益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机械式的操作者,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协作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好的培养了大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期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越,让学生明白了学习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同时也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以后学习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锐,成冰.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206.

[2]曹高娟,蒋文静.农林院校《实验化学》教学改革初步建议[J].教育改革,2011,9(24).

[3]赵新华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探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教材,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实际问题.格式:依次是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

我也不会啊,我现在急需一篇3000字的化学探究性小论文{学生角度}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 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合肥市教委教研室蒯世定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 2、【板书】学习气体实验室制作法的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该气体实验室的化学反应原理;(2)需要研究制取该体所采取的实验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该气体。3、【引题】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比较可知:制取气体的人口选择取决于化学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该气体扔物理性质。下面我们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来研讨。【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讨论】已经的能够着重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石灰石;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讲述】以上这些化学反应虽然都有二氧化碳产生,但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不采用,为什么?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去探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3页内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阅读后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为什么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下?回顾一下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二氧化碳?【实验】先由教师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再请丙名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做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后及时讨论和讲评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操作。6、【小结】仍以表格方式用小黑板拼续在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比较表的右面。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瓜原理,写化学方程式(此处是否介绍复分解反应,酌情掌握)要过细分析。7、【板书】泡沫灭火器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由教师演示泡沫灭火器实验,简要介绍人口装置。(若时间允许,最好能将一只报废的泡沫灭火器实物边拆边讲,以满足学生兴趣。)8、【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碳酸钙?在泡沫灭火器里能不能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稀盐酸?(2)习题:课本96页2、3、4题:(3)酌情做家庭小实验。五、教学策略:综合运用讨论、启发、实验、联想、回忆等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兼顾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在时间分配上要灵活掌握。六、教学评价:本节内容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教学中能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动、最喜欢观看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特点引导思考和讨论,对“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药品”和采用的是实验装置加深了理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投稿经验

谈谈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性探索

实验室管理离不开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支持。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是做好实验室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高校决策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创新的重要意义,将实验室管理创新纳入财务预算,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实验室人员设备经费充足,为高校人才培养及科研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摘要: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发挥实验室作用,确保高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的重要功能所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应该充分借助实验室,发挥积极作用,创新管理工作,保障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在新形势下,只有切实创新高校实验室管理思路、理念、方式与手段,大胆实践与创新,提高管理效益,才能培养出更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一)管理理念陈旧,模式单一呆板

从思想理念上来看,有的管理者仍然用传统的思想指导实验室工作。在传统模式下,注重纵向层级和单线条管理,影响了实验室的横向互动,难以充分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影响了团队运行效率。从管理模式来看,主要是注重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对科研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二)管理制度缺乏,实验创新不够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尤其是缺乏能力培养、岗位设置、激励竞争、培训考核等内容。对实验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不利,正、副高级职称所在比例比教学科研人员要低。待遇不够高,影响了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很多优秀的实验室人员纷纷流失,导致实验队伍技术力量、实验能力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实验创新不够,综合统筹欠缺

不少高校实验内容比较陈旧,实验形式单一,重程式而轻创新,一般都是按照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来设计实验的,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正因如此,影响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致使有的学生在实验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经费保障不力,直接影响了实验室建设。有的高校实验室设备老化,损坏现象严重,但是因为经费投入不够而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新实验器材设备等,对师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效果都产生了制约。特别是统筹协调规划不够,导致实验资源配置不够均匀。有的仅仅考虑本学科的需要,而没有从整体需要出发,造成不同学科之间的实验资源不均衡,出现重复购置现象。

二、创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管理理念

高校实验室应坚持以能力为本的管理理念,最大可能地调动所有人力,实现目标最大化,并合理配置资源和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实验室人员是进行教学、科研、人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当前,在进行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中,应高度重视对实验室人员知识、智能、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并将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考评依据。坚持能本管理,从根本上明确责任清单,细化分解责任,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科学设置岗位,做好差别化、分级化管理。根据实验室人员的实际情况,捕捉和开发每个人的潜力,切实做到扬长避短,各尽所长,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注重统筹管理

坚持团队化模式的管理理念,减少纵向组织层次,让更多的团队参与进来,更加广泛地凝聚人心和力量,增强所有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度,强化目标的执行力,确保各项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发掘他们的创造潜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和教学科研。故此,在实验室团队建设中,应树立分享理念,按照共享的管理思路,实现实验仪器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开放共享,达到各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使设备的利用率更高,资源实验的有效性更强。从当前来看,应着力提升精密仪器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

(三)创新管理机制

根据实验室实际需要,要完善和改革相关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坚持奖优罚劣,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实验人员的工资待遇、奖金福利等,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实验室的队伍中来,增强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最大可能地调动其实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设置多种创新奖项,如实验室创新管理工作创新奖、教学创新奖、研究创新奖、实验成果优秀奖、管理团队奖等,完善科研立项、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等,最大可能地支持与鼓励实验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

(四)改进实验教学

第一,科学规划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实验教学大纲及方案制定等进行整体规划和修订,增强实验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根据不同专业,分阶段实施计划,对实验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狠抓过程管理,注重创新、实践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对规范性实验操作的专业化训练。第二,改进教学体系。对实验课程进行独立设置,改变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模式,形成比较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从验证性实验为主改变为以设计性、创新性、研究性、开放性为主的实验模式,着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尤其应注重跨学科、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发展需要。第三,提升综合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入手,将与生产实际相近、实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作为重点,将科研课题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好科研型实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五)加强文化建设

实验室管理离不开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支持。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是做好实验室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实验室人员的水平、思想、素质、态度、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故此,必须着力优化实验室环境,打造一个规范、有序、团结、奋进、和谐的实验环境。师生在这样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激励,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不畏艰难、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如,在实验室的墙上粘贴名人名言、科学巨匠画像、重大科技发明成果、最新研究动态等。实验室人员要坚持以德育人,用自己高尚的品德、规范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用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用积极进取、知难而上的精神鼓舞学生,用奉献科学、不计得失的个人魅力去感化学生。此外,大力推动实验改革与创新,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实验交流等方式,用丰富多彩的实验业务活动激发实验工作的创造力。加强日常文体活动的开展,以此打造素质高、凝聚力强的实验团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实验氛围,增强高校实验室队伍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创新后勤保障

经费保障是高校实验室顺利开展实验的重要基础,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物质保障,是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前提。加大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发挥仪器设备优势,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变“守株待兔”为主动服务,增强实验的自主性。高校可以适当拓宽实验服务的经费来源渠道,盘活实验资源,增强实验项目的经济效益。实验室需要整合多种资产优势,加大与各个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目的。由此可见,实验室管理创新是形势发展所需,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高校决策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创新的重要意义,将实验室管理创新纳入财务预算,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实验室人员设备经费充足,为高校人才培养及科研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要顺应高校改革和发趋势,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采用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新模式,不断提高实验管理工作水平。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切实注重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71-273,288.

[2]赵阳.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探索与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2):54-57.

[3]王鑫.浅析如何落实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创新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141-142.研活动结合在一起[5]。

月刊,快的话1个月,着急可以帮你安排

发稿简单的理解就是发某篇文章在某个地方,在近几年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多的,就像我们公司以前也没注重这方面,只知道竞价,信息流等,但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有点伤不起啊,所以在去年开始我们也是不定时的发文,但市场上发稿的也比较多,也是做了不少的对比,结合实际情况让锦随推发的,目前首页还有相关信息。

这两个都是核心期刊,是实验类的权威。

实验探索研究发展论文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探析论文

【 摘要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开放性实验教学是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研究和探讨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开放性”的体现进行了探讨,然后分析了其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 关键词 】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问题;建议

实验教学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得到较快普及。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指高校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相关经济管理理论之后,借助由电脑、教学软件等组成的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师指导下或自行开展的诸如建立模型、仿真模拟、自主开发等形式的教学活动。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和综合实验等多层次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具体开展经济软件操作、数理统计、金融工具模拟、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模拟、企业运行管理、会计电算化实验操作、证券期货外汇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外贸综合模拟、电子商务等内容的实验实训教学活动。开放性实验教学是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它把学生置于实验教学主体地位之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监测实验过程的作用,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和自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放性实验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创新能力和意识等非常有益。但是目前对于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很多认识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层面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于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体现予以探讨,对其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体现

(一)实验教学对象的开放

可以面向学校不同层次、专业、年级的学生开放,有助于他们摆脱课堂和实验室的限制,弥补校内实训课时不足的缺陷,实现校内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也可以开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面向校内外师生、企业以及社会开放实验、实习、培训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教学对象的全方位开放,达到经济管理学科师资、资金、设备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等各种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共享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网上提前公布实验课程名称、实验内容及开出时间,提供可查询的实验课程菜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课,修满相关课时或学分。实验过程中需要减少经济管理学科规定性、验证性的实验科目,在实验模式设计、内容安排、方法使用等方面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发挥空间,适当增加自由发挥、自主设计的项目。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并开展具有研究性、创新性内容的实验,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创新科研等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验教学时空的开放

全天24小时开放相关服务器和网络实验平台。实验指导教师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提供在线指导,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均可访问服务器和网络,通过账号登录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经济管理学科专用实验室的需求压力。在正常教学时间和课后时间,可以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放实验室。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不同学校及社会开放实验室。

(四)教学形式和评价的开放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讲授、课堂演示、现场指导答疑外,老师可以通过录制好的.视频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指导,与学生在网上开展互动。对传统教学成绩考核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变革,注重实验的最终效果。

二、高校经济管理学科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需要通过实验教学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及练习,培养学生的具体专业技能。近年来,各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现代化技术不断更新,原有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环境与条件等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所以,经济管理学科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非常必要。通过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开展,经济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不断得到更新,实验条件得到保障,学生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时代变化相适应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开展实验活动的环境。经济管理学科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将把学生放到实验主体位置,学生的实验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主动探索”。这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开展实验的热情,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优化实验资源配置的需要

经济管理学科各个专业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许多专业基础课设置大体相同,各个专业选修课存在着很多交叉课程。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自由选课,实现经济管理类各实验课程资源的共享。经济管理学科各个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大体上都是计算机、服务器、网络等组成,差异仅仅体现在授课软件的不同。因此,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资源一般是可以共享的。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可以做到实验室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动态调配,实现实验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能通过合作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也有助于学生摆脱课堂和实验室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

(四)提高教师业务实战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需要

开放性实验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而且也倡导教师开展校内、校际交流,倡导教师与企业、社会进行互动。经济管理学科教师在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准备、授课、辅导及研究过程中,可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经济管理学科各个专业的相互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三、高校经济管理学科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按照课程分别设置在不同院系,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小,人员、经费、设备分散,实验资源紧缺与闲置状况并存,跨学科的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的实验难以开展。追求仪器、设备、软件的“小而全”,但结果是“小而不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验室使用率低,仪器、设备、软件更新慢,致使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滞后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从事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专业知识、实验操作技能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人认为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相比而言专职实验教师的薪酬较低,职称晋升较为困难。非专职的实验教师一般往往不大关注也不大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因此,影响到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实验教师队伍难以稳定。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不大有老师愿意潜心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

(三)开放模式和运行机制尚需探索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师尤其是提供即时在线指导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管理学科涉及的专业面广,出于经费、编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一般经济管理学院难以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中心,致使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缺乏独立性,没有或不能对实验教学予以整体设计。开放性实验教学还会带来学生实验管理、实验效果评价、成绩考核评定等多种新问题,缺乏现成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用以借鉴,需要不断地探索、宽容、创新、完善。

(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尚需完善

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着目标单一、方法简单的问题。很多实验课时数量少,并且多为熟悉流程的验证性实验,操作较为机械,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实验课程在前后内容衔接、时间安排等方面没有能够做到与专业理论课程的高度融合。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更多依靠自觉,因此难免出现学习进度、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最终成绩核定等都会带来挑战。

四、推进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建议

(一)做好实验教学顶层设计

一是提高实验教学在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彻底改变对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歧视性看法。二是对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的建设需要做的统筹规划、集中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避免和减少一些不必要低水平重复建设,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三是建成集成化、共享式、开放性实验平台,来满足经济管理学科更多专业学生开展实验实训教学需要。

(二)建立国家级、省市级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省市和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可以探索建立国家级、省市级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其他高校在平台构建、实验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提供借鉴。同时国家级、省市级教学示范中心可以为其他高校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指导。

(三)整合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资源

先在全校范围内优化整合,条件成熟时可在区域范围内整合。开展校际实验资源的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平台来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加强经济管理学科各个专业实验室硬件、软件的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

(四)探索经济管理学科开放性实验教学制度建设

重视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地位和待遇,大力引进、培养实验教师队伍。开展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业务实战水平,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日常管理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和考核评分办法、实验教师教学激励分配制度等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立国.基于经管类开放性实验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

[2]赵婉鹛.高校经管类开放性实验课程建设及管理方法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4).

[3]汤青慧,郭平.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来源[J].科技资讯,2015(10).

[4]李海英.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风,2016(19).

[5]袁定喜,吴艳.关于高校国贸综合模拟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传承,2010(24).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都被赋予了新鲜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被推到了重要位置。为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各科教师纷纷对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力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技能和提升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技能对科学教学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几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探究活动;

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科学的教学中,将课本上的内容和实验充分融合,既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克服教学困难、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另外,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初中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正好与这一素质教育理念契合。因此,分析初中科学实验的作用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技能对科学教学的重大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技能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任何学科都有核心素养、技能,且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是学生学好该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做实验,需要一定的实验思维能力做支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各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进而为提升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技能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科学潜能

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技能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才能使学生将各项潜在的科学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初中科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思维体系,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就必须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思维体系。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及其初始状态,了解每个实验装置的作用、功能,全面认识实验仪器、装置,为学生完成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1]。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熔化与凝固”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做实验前让学生掌握关于熔化与凝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再在进入实验室后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良好的科学观察能力是学生完成实验的关键。这样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实验的信心,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实验步骤,做好实验。

(二)初中科学教师可以建议学校改进实验器材,积极启发学生科学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或多或少在改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建议学校改进相关实验器材,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例如,在以往教学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太阳和月球”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只能用地球仪或书上的图片给学生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现在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太阳、月球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

(三)初中科学教师可以优化实验过程,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其中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完善和优化课本涉及的实验,或进一步探索课本以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验[2]。例如,在开展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这部分知识的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填写实验报告单,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预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3],也符合学生与家长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验方式,构建严谨的思维体系,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促使学生科学观察、实际操作和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

四、参考文献

[1]夏兆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Z2):101-105.

[2]陈玲玲.匠心小细节汇聚大精彩: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实验细节教学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4):26.

[3]周安.提升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2017:6.

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积极作用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积极作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探究性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有促进作用。探究性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交流合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也有积极作用。文章针对目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探究性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与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物理教学;积极作用;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选择正确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师物理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部分教师还用传统教育理念去进行教学,导致目前物理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普遍现象:重理论讲授,轻实验探究;重实验结果,轻发现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启发引导。造成了中学生科学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已知论断进行实验来加以验证,达到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因其实验步骤固定,结果已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创新能力。而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实验探究,按照发现问题、寻找方法、动手实践、最后得出结论的顺序来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对于实验内容、原理、过程与方法都要充分理解,因其过程的探究性,结果的未知性,加强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①。

一、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一)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不同,是将问题作为实验的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可以将他们的想法付诸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困境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得出实验结果,并分析出结论的时候,学生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功感,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求知欲无比强烈,因此学生需要这种探究训练,使他们保持探究习惯,形成探究能力,这不仅会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人类的发展需要对未知不断地探索,而探究性实验可以提升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学习兴趣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前提,探究能力是终身学习的手段,前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积极思考和拓展创新。

(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与探究实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述,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实验的内容、原理、过程、方法和结论进行提问,也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错误方法、错误思想,在师生的交互与讨论之间,学生的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解答,这样学生在实验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与思想得到了交流。同时它也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讨论,学生要主动地提出自己对实验的想法,也要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既对自己的不足要进行反思,也要对他人正确的意见加以吸收,从而不断地完善实验。这个过程使学生可以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认识“独木不成林”的道理。探究性实验通常是分小组进行的,每组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也可以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发展,从而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它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探究性实验因其自身特征,需要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所需的资料。通过自己判断、归纳、整理相关信息,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实验原理与所学的物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理解运用信息的能力。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每种实验仪器都有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②。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将知识融入生活,从生活中的事例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③。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可以使知识真正地转化为一种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实验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功能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的学校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述教学法,将书本上的知识复述出来,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对于教师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作为教师应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言传身教。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套用书本知识,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教师的思考过程也会被学生效仿,养成思考习惯。学生在跟随教师的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实现“盐溶于水”,在无声中训练学生的技能。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可以看到榜样的力量,这也可以构建良好、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氛围变得融洽和谐,减少师生间的冲突。

三、物理探究性实验实施策略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探究性实验更具开放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质疑精神,锻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科学的设计探究实验。在探究性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做好领路人的工作,放大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思维不可以过多地约束,要使探究性实验真正在成为学生的探索行为,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其次,学校需要对培训人员进行科学选择,通过邀请学校内部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与一线教师合作,或者邀请校外专家及管理人员,在这些人员作用下,负责对学校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现阶段,在高校中青年教师数量比较多,所以,学校需要把其当作重点培养对象,在对高层次人才进行组织教育时,应该采用探究式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职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对于后勤人员或者行政人员,在组织培训活动时,需要明确其工作能力和服务对象,保证培训的针对性。高校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需要定期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除了要吸引大量管理人才之外,还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便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开展。

(三)科学构建人力资源考核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能够对学校教职人员工作状况和水平进行全面考核,并以此为依据,获得真实的考核结果。对于工作表现好的教职人员,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调动教职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职人员工作水平。对于工作表现差的教职人员,学校可以提出相应的处罚制度,以示警戒,规范教职人员工作行为,避免不必要问题出现。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不但要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考核,还要对其他内容给予高度重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制定考核指标过程中,需要科学配置科研和教学之间的比重,完善考核指标。对于科研能力强和高级别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提高科研考核指标比重,对其考核指标进行适当更改。

对于后勤管理及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根据其工作状况和工作效率对其进行考核,制定一系列奖罚政策,将考核价值全面发挥。在奖罚激励和绩效考核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人力资源岗位差别和需求,对各个岗位和不同人员建立不同的考核机制,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价值,从中获得满足感,以后更好地完成上级下发的工作任务,发挥个人价值,给学校创造更多的效益。除此之外,高校在开展考核工作时,需要保证自身执行能力,在创建良好绩效考核环境下落实,将考核工作实施到具体位置。学校应对现有教职员工进行科学考核,也就是结合每个员工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机制,对学校整体运营状况有深入了解,提高学校效益。在对教师员工考核过程中,不可过于注重某一环节考核,而是需要把绩效考核贯彻到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活动中,根据考核结果总结反思,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家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为了能够更好迎接国际市场提出的考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国家需要给予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挥教育重要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无法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地提高,影响教育效果。所以,学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对策,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分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五、参考文献

[1]杨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36):34-36

[2]罗静.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8):16-17

[3]陈晓婧.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8):224-225

  • 索引序列
  • 探究实验论文范文
  • 化学实验探究论文
  • 化学实验探究性论文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投稿经验
  • 实验探索研究发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