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寻根论文格式

寻根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寻根论文格式

有一种植物叫沙漠玫瑰,它没有根,却能在干枯后吸水而保持原本灿烂的笑容,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根,那坚强的信念,永恒的追求,沉稳的意志便是它的根。落叶归根,心力憔悴的它仍念着那一片炽热的土地;鲑鱼洄游,弱小单薄的它仍挂念着那一方散发故乡味的水域;乌鸟私情不也是寻求乡情的举动吗?根,就是心底的那份执着的追求与信念,所以李白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根,屈原有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根,陶渊明有了“采菊东篱”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根,艾青有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根……他们是不败的勇士,他们或追求名山大川的飘逸,或归宿汩罗的英魂,或纵情山水的隐逸,或深藏祖国的眷念。他们的根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永远是盛开在祖国大地上的鲜花。有些人的心是被古诗渗透过的而不会轻易凋谢,也有许许多多的心生长在清泉甘霖中同样不会枯萎。看那鞠躬尽瘁的孔明,你会明白他的根永远是盛开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甘泉中;瞧那拥着梦想的马丁·路德金,你会懂得为自由而战是他永恒的根;再看那音容永存的丛飞,你会听见那首爱心的歌才是他的根……人生在世,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为了人类事业而奋斗。然而,不幸的是,现代人已丧失了许多根。昔日的二十四桥的清风冷月已变成高速与残月;昔日香炉峰上的日照紫烟已化为络绎不绝的游人;昔日鹦鹉洲上的芳草萋萋已变成繁华商铺;甚至“人民公仆”的实质也在慢慢蜕化,以集资兴企作幌子来诈取百姓的钱,打着献爱心的旗号来促销伪劣商品……无数的古典文化与文化遗迹遭到破坏,许多中华传统美德正在成为历史。这是否应该让我们觉悟:是该重拾文化,找回自己的根的时候了。慢慢地,我明白:姜女的哭诉,雷锋塔下的呻吟,天河间的叹息也是根;我懂得:在曲径通幽处,古朴的被暖阳照射的禅房是我们共同的根,还有那寺庙中清响的钟音和那黄河中会发光的金子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余光中说:“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阳光回去夹在唐诗中。”而我说:“折数不尽阔些的荷叶,包下数不尽的根放在心中。”简评:没有根的民族,需要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回到自己所归属的文化河流里,获得再生和再造。这就是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中心内容。文章从自然界的根,谈到民族的根;从为了民族的根而为人类事业奋斗终身,谈到现在很多文化之根被破坏、很多人渐渐忘记自己的民族之根的现象,内涵丰富,也折射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全文文字凝练,意蕴深刻,留给人无尽的思索。

在外人回乡寻祖

你到哪里怎么问的佛?我的答案是:人为表现自己而活,因为你不管怎么活着,都是一种表现。知道了这点,就可以回答你心中的问题:人该怎么活?那就是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既然总是要表现,何不按自己的意愿来表现呢?

母亲的爱树有根,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有根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母亲对我的关爱是我成长的“根”。我的母亲虽然不怎么伟大,也没别人的母亲长得漂亮,但母亲对我的爱是不比任何母亲少的。小时候,我在班里是一个十分顽皮,学习很差的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常常把母亲叫去,说我在班里十分顽皮,学习差,母亲当时听了心里是十分的难受的。而一般的家长回来都会责骂自己孩子,而我的母亲回到家中微笑高兴地对我说:“老师说叫我把你看紧点,你的学习会提上去的。”这次考试没考好,老师找我的母亲又去谈话,老师对我的母亲说:“你孩子的学习再提不上去,以后很难考上好的成绩。”回到家中,母亲对我说:“老师说你这次有进步,不过下次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考得更好的成绩。”此时我知道母亲在欺着我,我明明考得十分差,而说我有进步,我知道是母亲在安慰我,激励着我。到了六年级,我虽然没有以前这么顽皮了,但是我上课有时喜欢贪玩,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又把我的母亲叫去了,老师笃对母亲说:“你的孩子要是再这样子,很难考上重点中学。”而母亲回到家中却对我说:“老师说了,你再努力一点,一定能考上好的中学。”小考来了,我考出了优秀的分数,考进了实中双语班,我的母亲十分地高兴,当时我十分激动,抱着母亲对她说:“其实我知道老师次次叫你去,都是骂我说我,而你却次次鼓励着我。”母亲当时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抱住我。我知道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自己的根的。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呵护,就是我们成长的“根”。 评:以爱子(女)为感情线索,层次清楚地叙述了一位母亲三次与会的经历以及对子(女)的教育鼓励,行文不蔓不枝,主旨明确而集中。如此行文,理应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构思,但得分不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文章开头照搬作文提示语,稍显生分冗杂;二是文章第三段语意重复和句式杂糅太扎眼;三是叙述角度的误选导致了叙述内容的严重失真。从行文内容看,“我”并没有陪同母亲与会,如何对师长间的谈话听得如此真切?既已陪同,回家后,母亲又何必重声老师的“鼓励”呢?我们不是神仙,也没有特异功能,明显这种“耳达千山”、“视通万里”的离奇叙述,不能使人信实。为使文章归真感人,我建议你要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从公正和责任的角度出发,我只能判你68分而不是80分。根,就在脚下蒲公英失去了心爱的根,纷飞着,难免遭遇无尽的风吹雨打。一粒弱小的种子得到了根,它才终能结出硕大的果实。你不要嘲笑那粒干瘪的稻穗,因为它刚寻觅到自己的根。你也不要讥讽长满尖刺的苞果,因为它终会扎土生根。其实,根就是腾飞的风筝下那双牢固的手,永远牵挂你飞扬的心。正如游子高飞时母亲踮起的双脚,遥望的双眼,根是有双眼的;正如第一次让小鸟们独自觅食时,背后那尾随的飞翔,根也是追寻你的;正如阳光下,我们难以割舍的影子,根也是伴随你的;正如纷飞的蒲公英下满是肥沃的土地,根其实——就在脚下。根是你心房里最坚固的堡垒,永远守固你纯洁的领土。也许你还在犹豫是否该向朋友伸出你友爱的双手,也许你还在徘徊面对眼前沉重的打击,自己是否应该“金盆洗手”;也许你还在苦想怎样处理好家庭的关系。但当你有根,你就永远不会迷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了根,你会永远清楚自己下一步的方向;有了原则,你心中就会有一块不容侵犯的净土;有了根,你将能抵制住纷飞的大雪,只要你有了根,任何的艰难险阻也无法牵制你片刻的脚步。此时,你仍会想到:根,就在心里。根更是你登山时手中一把坚硬的拐杖,让你在旅途中留下更结实的脚印。当你遇到一堆横在眼前的重石,你也许会痛苦,但根会教会你找到一条轻易通行的小径。当你在大海中遭遇狂风暴雨,你恐怕会绝望,但当你的根出现,他会像罗盘一样教会你,找准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地驶下去,最终到达的将永远是你成功的彼岸。还当你落入无尽的深渊无法自拔时,根还是会教会你:我们不怕失败,爬上去后,我们依然有无限阳光……根,在我们心底绽放出无限的光彩,我们的心房里,将会结出我们硕大的果实。 评:以成功的排比句、排比段谋篇布局,是本文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优点还表现在贯诸全文的优美词汇、灵活的倒装句以及奔放的情愫。这些无不展示出小作者较好的文学修养和写作功底。若用心读文,也不难发现其中有三个意义层,即根是堡垒,根是原则,根是拐杖。也就是说,区区几百字中,竟涌现了三个互无关联的意旨层,犯了散文“忌散”的大忌。从关心与鼓励的角度出发,我与阅卷教师一致判你82分;同时送你一句话:作文忌贪多求全,因为多而乱,全难透。 山路幼时,别人问我:“谁是你的根呀?”“爸爸”。我总会一脸稚气地回答。别人便笑了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等我大了点后,我也就懂了。在生活中,母亲是我的根,父亲也是我的根。母爱已人人皆知,可父爱也同样值得我们致敬。有人说过:“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如果说父亲是座山,想必那是座无言的山。山路崎岖,走山路很累,更没有走平路的舒适感。可是人生却有许多条。有平路,就必定有山路。有人宁愿走平路,可是他的视线永远在最低层。只有走山路的人,视线才会一步步上升。人生有陡有平,有高有低,这才叫人生。父亲喜欢爬山,他去过许多地方,他总会零碎地讲给我听。他告诉过我:“人,上下山时都要弯腰。”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可我明白,父亲已经开始老了。当我出生时,父亲就有36岁,现在都50了,双鬓都白了。父亲的背很驼,脸上布满了斑斑点点,说起话来有一些不利索,为人也不圆滑。他的为人和他那光滑的额头成反比。现在我大了,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就算在一起,大多的时候也是沉默。顶多说着一些毫无关系的话,父亲也明白,可他似乎喜欢这种沉默。父亲回到家里,总像是刚走完山路,腰杆直不起来。对于父亲的话我也有一些感悟了,但这却显得微不足道,毕竟我还是一个孩子。和父亲坐在一起,我感觉到了山的“温暖”,我觉得他似乎是座山,可它驼着背的身形只有山的万分之一,可它驮着山一般的重量。挺着腰上山的人,到不了山顶;挺着腰下山的人,到不了山脚;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我们都弯腰。只有走平路的人才无需弯腰。父亲弯着腰。因为他的背上驮了一个人。 评:类似于一篇哲理散文,它能够将读者凝重感人的意境中:佝偻的父亲,为着生计,为着家庭,为着子女终日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其实是一座无言的山!其次,文章立意含蓄新颖,把父爱的无私、博大、广袤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语言幽默,富有哲理。如“他的为人和他那光滑的额头成反比”让人读后忍俊不禁;又如“挺着腰上山的人,到不了山顶;挺着腰下山的人到不了山脚”等,意蕴深厚,让人把玩不已。综上所述,你的文章似乎可以得满分了。但你行文不太谨慎,造成内容冗繁,如能将父亲的感人事迹,哪怕是一两个片断穿插其中,则内容就翔实得多,感情就强烈得多。除此以外,本文与话题“根”相距较远,一则表现在扣题不自然,点题不到位;二是父亲的事迹与“我”的成长缺乏根源关系。基于此,给你70分有埋没人才之虞,给你90分又有揠苗助长之忧。还是阅卷老师说了算吧,84分。寻根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立。万事万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他的根源,都必须有一点什么去支撑着他。真诚是交友的“根”,是走向友谊的通行证。人生在世,每天都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所以我们往往把亲人隔在了一边,努力在学习工作中追求一份真挚的友谊,找到自己的一份寄托。追求友谊,追求那“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安慰,追求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赏识,追求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厚谊……然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朋友间的理解与真诚,少了这一点,任何友谊之树都不可能开花。故土是游子的“根”,是走出大山的后盾。回望那一片土地吧,那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云都蕴含着你童年的欢笑和青年的誓言。也许你一年到头都难以回到老家,但至少要在每年年关将至之时,紧张起来,放下一切杂念,去探寻你生命的本源。和佝偻的爷爷干一杯酒,同瘦弱的奶奶漫语桑麻,然后毫无顾虑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故土,一个与自己的姓名紧紧相连的词,纵然你树高千尺,也永远无法离开根的滋养。母语是民族的“根”,是走遍祖国的本钱。身为炎黄子孙,如果你说不得一口流利的母语,写不得一手漂亮的汉字,便枉存世间,一切都无从谈起。想到那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哪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不升腾起一股冲动与自豪,不激动得手舞足蹈?那可都是千余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都是母语的灵魂啊!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母语,那她将永远成为一个不可救药的奴隶之邦!寻根,寻得高山流水,寻得生死之交;寻根,寻得桑梓繁荣,寻得衣锦还乡;寻根,寻得浅吟低唱,寻得翰墨流芳。让每个人都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每个人都生一双慧眼,去寻找根系吧! 评:虽然与《根,就在脚下》一样,在很短的篇幅中出现了“真诚是交友的‘根’”、“故土是游子的‘根’”、“母语是民族的‘根’”三个意旨层。但一点也不显得冗杂,相反它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首先,从文题《寻根》来看,它允许了选材的广泛性、灵活性,既可以天上人间,亦可精神物质。其次,就文章的整体而言,没有几个意旨层互相支撑着就不能体现万事万物皆有根源的主题。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首尾圆合,布局严谨;语言表达如行云流水,毫无雕凿之痕迹,其中的“漫话桑麻”、“翰墨流芳”更是凝聚之致。所有这些无不使阅卷老师“龙颜大悦”。稍感遗憾的是,文章末段,理应接住“让每一个人都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将寻根的空间拓宽。文章虽有些许不足,但毕竟是瑕难掩瑜,作为考场作文,你不得满分,谁得满分?2005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树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开花落。人有根吗?有人说,亲人的关爱呵护,师长的培养教育,同学的切磋琢磨,是成长的“根”。有人说,家庭、学校、家乡都留下了我们美好的记忆,是我们情感的“根”;还有人说,追求、合作、奋斗、尊重、诚实、谦虚是安身立命的“根”……“根”的含义太丰富了。如果“穷根究底”、“追本溯源”,你还会发现,今天是明天的“根”,真诚是交友的“根”,执著是事业的“根”,祖国是游子的“根”,母语是民族的“根”……请你以“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 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根与叶任岩松中学学生在春天温暖阳光的照耀、甘爽春雨的滋润下,柳树的树叶张开了他们的眼睛和身体。“多美的柳叶啊!”人们纷纷被这奇妙的景观吸引了,他们驻足观看,在树叶下游玩,一边赞赏着。在春风地拂动下,叶子们高昂地抬起头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动人舞姿,更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纷纷与其留影。渐渐地,树叶开始骄傲自满起来,沉醉在人们对他们的喜爱中,在他们眼里,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因此他们对其他东西不屑一顾。一群小鸟在空中飞累了,并落在了枝头上休息。“走开,你们这些麻雀,小心你们的脚弄脏了我们!”叶子厌恶说道,并不时地抖抖身体,老麻雀平和地道:“叶子,你怎么这么说,难道你以为你很漂亮吗?”“不是吗?”叶子迎风跳起了舞,“的确,你很漂亮,但你知道吗,是根给了你这些,如果没有他,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说完,麻雀们飞走了。叶子好奇地问树枝:“根是什么啊!”“根是我们这棵树的另一半,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叶子听了,依旧不信。“怎么可能,难道有谁比我更重要!”叶子依旧迎风起舞,全然忘记了根。一天,一阵大风把树吹倒了,树被连根拔起,根露了出来。叶子从来没见过这种丑的东西,不禁露出了鄙夷的目光:“你就是根,你这么丑,怪不得埋在地下!”根无力地回答:“是,我很丑,可是没有我,就没有今天的你,相信我,要是我不吸收水分,你就会死去了!”叶子“嘘”的一声,不再理睬,他打心眼里看不起这种丑东西。正如根所说的,叶子一天比一天憔悴,叶子低着头,无力地望着根寻求帮助,终于城管处把这棵柳树又重新栽到土里,叶子又恢复了以前的模样,他不再那样高傲了,因为他知道,他的一生是根给予的。秋天来了,风带走了叶子,在落地之时,叶子心里默念着:“让我来为你提供营养吧”! 寻根任岩松中学学生鱼儿可以忘记那一簇簇绿油油的水草,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畅游的大海;鸟儿可以忘记沿途见过的山川,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自由的天空;花儿可以忘记那些给它带来快乐的蝴蝶,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安定的大地……而我们人类,岂不是如此吗?我们可以为忘记金钱,忘记荣誉,忘记朋友们的音容笑貌,但是我们能忘得掉我们的根,那块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陌生人,他们穿着家乡的衣服,这样的装束让我们感到欣慰;人声鼎沸时,我们都在寻找那些熟悉的家乡土话,听着那些与标准普通话格不入的家乡方言,我们觉得安心;去书店的时候,我们都在寻找有关描写家乡的书籍,读着那些朴素干净的话语,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细节,无时无刻都不体现着人类最本能的归宿感。寻根,不错的,自始至终……伟大的音乐天才肖邦每到一个国家演出,他总喜欢带一瓶装着自己国家的泥土。他说:“闻着这泥土的芬芳,让我无时无刻地想到我的祖国波兰。”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旅居异国多年的俄罗斯太太托她的一位回乡探亲的朋友带一份家乡的报纸。当她看到这些多年不见的熟悉的俄罗斯文的时候,她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此刻,那种根的归属感,在她心中猛然爆发。每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去很多地方旅游或者居住,但他们的心中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家乡的。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那最初的原点,根的起点,也是终点……记得一位在巴黎留学的朋友,他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在心里给自己的家乡道晚安。然后才能入睡,尽管法国的时间和中国的相差8个小时,然而这却是一种在他心底生长出来的情愫,一种寻根的思念,一种可以横跨时间与空间的力量,使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路在我们的脚下一直延伸,寻根,从我们背上行囊的那一刻起,在远方,在心里,抑或在梦境……家——永恒的根任岩松中学学生家就是人们年青时想尽方法要离开,而老了后不顾一切要回来的地方。——题记小的时候对家没概念,模糊的不去思考它的真谛。无法理解那么多思乡的感慨,那么多想念的眼泪。16岁以前,总是围着家转,没有新奇,没有感动,一切都只是本来的那样,仿佛太阳就应该从东边升起那么简单。渐渐懂事的时候,总是望着天边很远的地方发呆,想像太阳落下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于是渴望飞翔,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没有牵挂、没有束缚,一箫一剑走江湖一样潇洒地去流浪。对于家,只是想逃离,它的概念大概就好比一个鸟笼,锁住了我自由的翅膀。在紧张的中考之后,于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学校,逃离的欣喜远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终于盼来了开学,父母领着我来到这远地他乡。他们的叮咛嘱咐让我心里一下子有了一种悲伤,压在心头难以言喻,在他们转身的那一刹那,突然无意识地冒出一句话,“我想回家”!那一刻似乎多年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为什么人们总说“在家百事好,出门一事难”,“每缝佳节倍思亲”。原来那些思乡的感情真的可以浓到无法释怀,浓到了流泪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程度。高三的生活更加沉闷,更加辛苦,每每遇到挫折总是不由地想回家,仿佛到了家什么事都能解决,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害怕。放假了,回到家中,看着父亲的忙碌,听着母亲的念唠,不再心烦,反而有一种安宁的感觉,就像叶落归根般的踏实。我很抱歉因为只有当我受伤的时候才会想到家,但我想也许那就是家真正的含义,就像遭受狂风的树叶渴望回到根茎,感受大地的保护的温暖那样。家不是一杯浓烈的葡萄酒,它是一碗沁人心脾的粗茶,只为了在你口渴时给你滋润;家不是炫目的日光灯,它只是一盏简单的小油灯,只为了让你在黑夜中感受温暖;家不是繁华的树枝闪耀的翠绿,它是树底下最深处的根,只为了静静地护你成长,然后默默地等你回来。家,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根。寻根的孩子任岩松中学学生鸟儿在蔚蓝的天空快乐地飞翔,因为天空才是它的乐园;鱼儿在碧蓝的大海中幸福地遨游,因为大海才是它的故乡。是鸟儿就不要向往那无边的大海,是鱼儿,就不要羁恋无边的天空。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或许你和我一样,都是背着行囊流浪的孩子,去寻找幸福。我们不带走家乡的一抔黄土,一带走家乡的一丝气息,因为我们,故意屏弃家乡的土里土气,一心想摆脱家乡亲人的束缚。慢慢的,你融入了这个喧闹繁华的都市生活。你和城里人一样来去匆匆,享受高质量生活,你和城里人一样无时无刻不追求生命的潮流。可你发现,它的臭熏熏的空气让你窒息,它的摩天大楼让你重新审视“远亲不如近邻”,它的尔虞我诈让你惧怕。于是,在那寂静的夜晚,你在黑暗中啜泣,思索,你开始想念家乡那美丽的油菜花田,你开始留恋家乡那些淳朴的和你一起在田里捉泥鳅的朋友,你开始肆无忌惮地想念那些让你感动流泪的亲人……冥冥之中,似乎有人在黑夜中召唤:孩子,回来吧,这里才是快乐的源泉。哦,那是家乡的召唤,于是,你重新背起重整,踏上回家之路,你的背包鼓鼓的,因为那里有你无尽的思念。回到家乡,那一切都那么亲切,让人忍不住地亲吻它,你躺在田间的小道上,呼吸大自然的清香;你玩耍于快乐的池塘里,感受儿时快乐;你吃着妈妈的饺子,热泪盈眶。原来,我们是多么地留恋这里的一切。我们就像那在空中飘荡的风筝,无论你流浪到哪里,总会有一个绳子牵着你,那是令人流泪的亲情,那是令人平静的田地,那是令人快乐的鱼塘。当你试图想挣断这根绳子,可就在绳断的那一刻,我们迷失了方向,茫然而无知,最后重重地一摔结束了我们的自由。那时,我们开始后悔,拼命寻找那根断了的线。

寻根期刊

qd、汤老师r

80年代的长篇小说,比较重要的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古华的《芙蓉镇》、王蒙的《活动变人形》、贾平凹的《浮躁》等,在内在气质上都离不开80年代特有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沉重的翅膀》、《活动变人形》写出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当代生活,开始关注个人在历史环境下的心理体验;《芙蓉镇》、《浮躁》等则更是摆脱了之前的文学作品的死板格式和压抑情感,通过立足于“人道主义”的挖掘,像更深层面的“人性”探寻。可以说,80年代的长篇小说,虽然在纵向的历史维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横向的作品维度上,却不及中篇小说深刻,特别是以余华、莫言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试验,成为了80年代和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如何也不可忽视一点的文学现象,为文学道路的开拓和写作手法的探寻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像韩少功的《爸爸爸》、《火宅》等,在“寻根”的主张下,以先锋性的探索使得文本和小说精神在内省层面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而相比之下,他的长篇《马桥词典》,虽然在形势上看似更具探索性,但是仔细探究,其实不过是作者在“寻根”思路上的延伸;张炜的中篇小说《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等,对生活的复杂和矛盾刻画地如此到位,而他的长篇《古船》和《九月寓言》则陷入了混乱和无法梳清条理的境地不知道你是问80年代创作还是问写80年代的书我个人比较崇尚年轻在80年代的人 写的80年代的事所以看那个年代的书的话《北大往事一》、《一群特立独行的人》(关于诗的)都很不错小说有《兄弟》贾平凹的《浮躁》,古华的《芙蓉镇》,刘心武的《钟鼓楼》,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等另外强烈推荐《血色浪漫》不算是80年代的东西 但很值得一看

2001年6月,授权台湾牛顿出版股份公司发行《中国国家地理》台湾中文繁体版。2001年8月25日与日本Asia Ceo公司在北京鉴定版权合作合同。2002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中国地理纪行》创刊,这是全国期刊界第一次对外版权输出的杂志。2008年7月,港澳繁体版诞生,主要发行香港、澳门以及台商密集的沿海地区。2009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创刊,面向欧美市场以及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2004年1月,《博物》正式发行,定价10元。它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其发刊词为: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2009年6月《博物》杂志入选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第一名。2008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华书局合办《中华遗产》杂志,该杂志办刊宗旨为: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 宗旨: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每月1日出版,定价:人民币10元 作为中国大陆首开先河走向国际的主要期刊之一,《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聚焦中国地理和文化,面向渴望寻根的海外华人、频繁往来于中国的国际商业精英,以及所有热衷于中国丰富多彩文化和地理的人群。该月刊为权威杂志《中国国家地理》的衍生产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畅销中国大陆,每月发行量达80万份。1949年以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直是中国地理和文化信息的权威来源。该杂志于2005年推出的《选美中国》特别版迄今累计销量超过200万份。杂志编辑团队来自中国最优秀的研究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他们是声誉卓著的科学家,在地理和文化领域撰写独特、权威的文章。自1978年以来,这批科学家共获得231项国家、省或部级奖项。杂志创刊号于2009年1月1日问世,首次发行量6万册,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美国等主要市场发行。另外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中国台湾和泰国等地区也将有销售。 透过这本杂志让台湾民众不仅了解中国5000年的历史,而且了解祖国大陆、以及帮助分析中国的未来。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夏铸九认为,过去台湾对大陆地理知识了解不足,透过这本杂志,可以打开台湾民众的视野,认识大陆甚至全世界的资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说,这本杂志在台湾的出版,能以中国人的角度介绍这类人文地理资讯,无疑会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中文版创刊号主要内容包括世界九大奇迹“三星堆”专题报道和难得见到的布达拉宫艺术宝藏图片、以及展现黄山之美的各种照片。 2008年7月8日,《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香港隆重上市。作为一个对外传播中国及其品牌的平台,该杂志覆盖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来华经商居住的港商、台商、华商等具有繁体字阅读习惯的人群,从地理人文的角度诠释中国,淡化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差异,分享中国地理自然景观之大美,感知人文历史之博大,填补港澳地区自然、人文类时尚杂志的空缺,为港澳人士、海外华人华侨提供一个认识中国的起点。中文繁体版现每月发行量为万册,每本杂志平均传阅10人,每期抵达79万人。覆盖香港3300个零售点,海外地区40间书店有售,100多间五星级酒店展示。自创刊以来,该杂志便成为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地理学会及观鸟会的推荐读物。2009年,中文繁体版更闪亮亮广州国际旅游展、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深港澳车展及香港国际旅游展,广受与会嘉宾欢迎。2009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携手中国移动、香港PEOPLES,隆重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香港繁体版。多年来,《中国国家地理》引领与推动大中华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香港版与大陆版一样,也是以每天一条彩信的形式下发,立足於人文地理的大视野,深入地理科学、自然风光、中外民俗、历史军事、旅行探险等多个领域,结合热点事件的地理及社会背景,以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为读者奉上鲜活精致的地理资讯。由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团队精心打造的手机报,2012年在大陆手机报高端用户订阅排行榜上独占鰲头。香港版上市後,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将一如既往地以创新、发现为理念,为全球华人提供掌上阅读盛宴。结合多种形式的广告及中国国家地理特有的科学考察、地理大讲堂和品牌户外线路等,通过中文繁体版所打造的宣传平台,使广告客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覆盖至集中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东南亚及欧美等城市的华人小区,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商业发达的城市的读者群,有效起到品牌宣传的目的。鉴于杂志的品牌优势,中文繁体版成功与国内移动公司、银行、政府机构及各地旅游局成为合作伙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日文版分期介绍中国国家风土地貌、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物产资源等情况。对于日本人民而言,这本图文并茂的杂志不仅能够引领他们领略一衣带水的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更能够引领他们认识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的腾飞。文章除了可以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进行修改外,其他全部将遵循杂志的原貌。

2004年以前,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下属的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出版中心负责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印制和发行工作。河南出版集团成立以后,按照政事、政企分离原则,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出版中心业务职能划归河南出版集团。2007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在原河南出版集团的基础上改制设立,直接承继了由河南出版集团承担的中小学教材出版、印制和发行工作。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内设教材出版部,负责中小学教材业务的具体经营。中小学教材的出版业务模式分为原创出版和代理出版印制两种。原创出版是出版社自己组织编写教材,自行出版印制;代理出版印制是代理出版单位与教材原创出版社通过签订代理协议方式取得原版权的代理权,由代理出版单位出版印制。集团公司教材出版部的出版业务模式属于代理出版印制模式。 教材出版部在岗职工20人,其中,出版印制人员10人,市场推广和教材培训人员10人;负责教材市场推广、教师培训、教材印制、质量控制等工作。按学历结构及职称,硕士3人,高级职称2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教材出版部不从事教材研究开发,而是采用代理或代印代发的形式取得教材原创出版社的代理权,主要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印刷单位负责印制,通过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新华书店发行,向河南省各地中小学校供应教材。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建立代理关系的教材原创出版单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中小学教材代理出版业务的主要市场为河南省内;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占有河南省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高中教育阶段教材占有河南省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拥有主要包括河南省内131家新华书店和1家外文书店组成的图书发行系统,拥有河南省内最大的印刷企业,为河南省各地中小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材产品和售后服务。相对于一般图书出版,中小学教材出版具有特殊性,对经营单位在管理水平、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业务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教材出版部所经营的中小学教材出版业务在河南省内中小学教材市场中处于重要地位。 经营范围: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科学理论学术著作、《寻根》(凭许可证经营);从事社会科学、教育内容互联网出版业务;国内广告代理、制作、发布。 大象社的前身为河南教育出版社。经文化部文出字(83)第2399号《同意成立河南教育出版社》文件批准,河南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12月28日。经新闻出版署新出图[1996]708号《关于同意河南教育出版社更名为大象出版社的批复》文件批准,河南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0月10日更名为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25日,大象社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大象社现拥有《图书出版许可证》[新出图证(2004)字HN03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豫批字第SZ00007号);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豫)003号];拥有《期刊出版许可证》(豫期出证字第1209号),期刊名称:《寻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1-1209/K;拥有《广告经营许可证》,以自有的《寻根》为载体发布广告;拥有《商标注册证》(证书编号:第1448812号)。 大象社设有尚品和高等教育两个图书分社,考试、北京两个图书事业部,教材、教辅两个编辑中心,以及市场营销中心、图文设计工作室、质检校对科、出版科等12个业务和经营部门,6个职能部门。大象社在岗职工182人;其中:编辑111人,管理人员19人,财务人员7人,销售人员45人。按照学历和职称,硕士14人,本科140人;高级职称 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 根据大象社最新经备案的《章程》,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持有大象社100%股权。 为保证大象社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次交易前后,大象社的主要高管人员不发生重大变化。大象社拥有图书、互联网、期刊出版经营资质。拥有三报两刊。已经基本形成书、报、刊、网络、数字出版良性互动的跨媒体运营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业务以大中小学各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读物及教育理论著作、工具书等教育类出版物为主,以学术著作、大众读物等图书出版为辅。主要产品包括教材、教辅、学术理论著作、大众读物等。大象社相继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出版社。《寻根》杂志获得第二届国家优秀社科期刊奖,进入全国社科期刊百强。 大象社自成立以来,共出版图书8,000多种,印数超过20亿册,有400多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其中《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中国音乐文物大系》、《走向海洋丛书》等获国家图书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获中国图书奖,《河南人口环境资源丛书》、《邓亚萍》、《当今博物馆丛书》等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天边的彩虹》获中国最美图书奖。大象社推出的《基础训练》、《学习指导》等教辅类图书已经成为畅销全国的知名品牌,除教材、教辅外,逐步在大众读物和学术专著方面形成了以现代文化名人系列、国际汉学研究系列、科技史系列、博物考古系列和收藏系列等为代表的出版品牌。 大象社积极参与国际出版市场,与多家海外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参加有影响的国际书展,版权贸易活跃。截至2009年底,共引进海外图书50余种;向海外出版机构输出图书40余种。 2007年—2009年,大象社分别出版图书794种、834种、927种,其中新版图书分别为302种、425种、381种,重印图书分别为492种、409种、546种;出版图书重印率分别为62%、49%、58%。 2006年,全国图书出版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从反映出版社的五种能力(生产力、销售力、盈利力、组织力、资源力和成长力)对全国572家出版社进行综合排名,大象社在全国出版社竞争力排名中列第40位。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大象社不存在对外担保,也不存在即将到期的大额负债。 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80)出版字第602号《同意成立河南科技出版社》文件批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8月30日。科技社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社现拥有《图书出版许可证》(新出图证(2004)字HN02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豫批字第ZZ00254号)。 科技社设有医卫、农业、工业、教材、生活、高教一、高教二、对外合作八个编辑室及其他职能部门。科技社在职职工137人;其中:编辑52人,管理人员14人,销售人员56人。按照学历和职称,博士1人,硕士15人,本科45人;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0人。 根据科技社最新经备案的《章程》,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持有科技社100%股权。 为保证科技社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次交易前后,科技社的主要高管人员不发生变化。科技社拥有图书出版经营资质。业务以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工业技术、各类科普读物、中小学教材、高职高专教材等出版物为主,主要产品包括科技类图书、教材、大众读物等。 科技社自成立以来,共出版图书近4,000种,印数达 亿册,有400多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其中《中国蝶类志》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鸟类图鉴》、《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中国瑚珀昆虫图志》、《中国大型真菌》、《中国蝶类志(修订版)》等获中国图书奖。参与组编的普通高中新课标教材《通用技术》(一套14册)已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由广东、江苏、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北京等地教育部门选用;已经出版了护理、医学、畜牧、机电、艺术、旅游等十几套200余种高职高专教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科技社在医学、情趣手工等方面形成了出版品牌特色。科技社多次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 1998年以来,科技社积极开展对外版权贸易,与英国、日本、美国等30家海外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固的业务联系,引进了医学类、时尚生活类、情趣手工类共计上千种图书。 2007年—2009年,分别出版图书 379种、443种、458种,其中新版图书分别为202种、219种、289种,重印图书分别为177种、224种、169种;出版图书重印率分别为47%、51%、37%。 截至2010年12月31日,科技社不存在对外担保,也不存在即将到期的大额负债。 经营范围:国内广告业务;计算机图文设计;企业管理策划;销售;办公设备、文教用品、其他化工产品(除危险化学品)、电子产品、感光材料。 2009年7月8日,通过股权收购,该公司成为科技社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成立以来,主要从事纸张销售、版面设计、排版制版等业务。科技社持有该公司的100%股权。公司拥有印刷许可证,从事封面设计,图书、杂志、报纸的排版制版。 经营范围:少年儿童读物,少年儿童辅导读物,少年儿童刊物;国内版图书、电子出版物零售(限分支机构凭证经营)。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国内广告业务。海燕社前身为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经文化部文出字(82)第1493号《同意成立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文件批准,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1月16日。经文化部文出字(85)第744号《同意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改名为海燕出版社》文件批准,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85年5月14日更名为海燕出版社。经河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联席办公会议[2008]19号《关于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改制总体方案的批复》文件批准,2008年12月25日,海燕社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海燕社现拥有《图书出版许可证》(新出图证(2004)字HN04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豫批字第SZ00215号);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豫)002号。 海燕社内设学前儿童读物、学龄儿童读物、动漫读物、教育读物、综合编辑、市场销售、储运部等七个编辑出版业务部门和综合管理、计划财务、总编室、出版等四个管理部门。海燕社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设有《故事世界》、《金色少年》、《理财》、《幼儿智力开发画报》4个期刊编辑部。 海燕社在岗职工141人;其中:编辑、校对56人,管理人员13人,财务人员8人,生产、销售人员43人。按照学历和职称,硕士9人,本科48人;高级职称23人。根据海燕社最新经备案的《章程》,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海燕社100%股权。 为保证海燕社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本次交易前后,海燕社的主要高管人员不发生变化。海燕社的主营业务为中小学教材、教辅、幼儿读物、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类知识读物、科幻及少儿文艺类图书的出版,主要产品有教育类读物、各类未成年人读物、国内外儿童文学名著、电子类图书等。海燕社多次被评为国家良好出版社。海燕社成立以来,共出版图书、电子出版物万余种,出版物发行数量达亿册(张、盒),有500多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中国婴幼儿百科》等获国家图书奖,《彩图版中国通史》等获中国图书奖,《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指南》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抗震救灾特别奖,《小巴掌童话》获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海燕社推出的《中国通史(少年版)》、《中国科学家探险手记》、《棒棒仔品格养成图画书》、《笨笨熊学成语故事》、《小学生校园派》、《家有儿女》、“漫画国学系列”、“小女生系列”、“文学大师经典绘本”、“小学生工具书系列”等图书和丛书已经成为畅销全国的知名品牌,并逐渐形成了以低幼读物和适应青少年需求的科普、科幻、文艺作品类图书为主的产品特色。 海燕社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市场日渐活跃,与瑞典、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数十家出版社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输出图书版权五十余种,引进图书版权一百余种。其中,《非常名人》、《小兔汤姆》等获得引进版优秀社科类图书奖。 2007年—2009年,海燕社分别出版图书591种、688种、758种,其中新版图书分别为294种、256种、238种,重印图书分别为297种、432种、520种;出版图书重印率分别为、、。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海燕社不存在对外担保,也不存在即将到期的大额负债。

寻根杂志征稿

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做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寻根小说在向传统文化回归时表现出对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这种原始情结的出现既有作家自身的原因,也与外来文学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寻根小说在具体作品中对原始或半原始文化表现出批判、认同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三种倾向。纵观整个寻根小说潮流,发现寻根小说在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时,很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那些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比如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小说描写了黑龙江“野蛮女真人使犬部”,韩少功的《爸爸爸》和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则描写了充满神秘色彩的穷乡僻壤和闭塞山寨中人们的生活,其中结合了大量的神话、传说、野史、祭仪等非现实和超现实内容;另外还有乌热尔图笔下的马嘶、篝火和暴风雪,张承志笔下的蒙古草原,邓刚《迷人的海》中的老海碰子,《盐柱》中原始生命的图腾等等。总之,这些原始或半原始的社会生活形态是寻根派作家们擅长的题材领域,这既构成了寻根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成为应当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首先,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文化讨论热潮,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要受到文化讨论的影响,由此引发文学领域的文化寻根思潮。寻根派作家们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从另一方面来看,“寻根”者也有触及到了文化之根的。譬如陈忠实《百鹿原》。陈忠实虽本意欲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进行反思。但由于他本人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痴情注定了他在彷徨失望的今天要对民族之“根”进行一番善意的挖掘。他对百嘉轩的矛盾性人格的塑造就反映了他这一“寻根”倾向。他希望找到那种挺拔坚韧的人格和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来为新的社会注入一剂兴奋剂。但是传统道德高标和人性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百嘉轩身上表露无遗。我们对百嘉轩形象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百嘉轩的坚韧人格魅力就必须承认他的“伪”的合法性,肯定他的道德要求就是否定其人性,也必然走向“伪”,走向鹿子霖,也就是倡导寻求传统文化中阴暗之根了。这种“寻根”过程中所遇到的二律背反式的困境足以给“寻根”者们当头棒唱。他们自己也不知所措。显然,“寻根”者们需要对他们所寻求的“根”进行大的调整。从而才有可能从形而上的高度来把握民族文化之“根”的实质。 如果我们撇开流派意义来看“寻根”小说。它们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整个浮躁的当代文学中的“精品”。一方面它们从“失语”状态的当代小说中脱颖而出。拓宽了其本不甚宽的题材,也间接地给人以自信,即使这种自信没有经过理性论证,很难站得住脚。另外它们所塑造的一些艺术形象和语音张力也可以说是矮子里的将军,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中,特别是小说界的一个小高潮。不从历时角度分析,忽略无情的时间的冲洗,仅只置于当代中国文学中,它无疑有它的生命力。这些已有很多相关论证,就不赘述。但是显然整个当代中国文学的成就是难以与世界文学相提并论。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不追究寻根文学作为文学流派的价值,寻根者们的在前文已有提及的硬模硬仿也的确是他们文学创作本身的一处硬伤。文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唯一性”。在前面一旦有人用过某种技法,后边的人就会有意识地回避。否则,第一个写“林妹妹”的人固然是一种艺术创作,而后面仿效的人却只能是效率的东施,学步的邯郸客人。如果说扎西达娃的小说与《百年孤独》的相似性可以找到理由或借口的话——两个民族的文化乃至心理结构等方面都有某些相似性。那么在地域文化与民族心理上与拉美有着天渊之别的汉民族中,这种模仿则显得幼稚无比!像红高粱模仿其打破时空的叙事方式《归去来》、《古里——鼓里》对小说的单纯的陌生化处理,小说环境气氛神秘的设置的模仿。《古里——鼓里》所描述的那个地方“周遭总象有一道屏障,人走到一定的界限再折转回来,鸟飞到一定的界限再折转来,连太阳和月亮也如出一辙。周而复始,一切终在循环往复,也没有新的东西进来,……”。人们像蒙在鼓里,对科学置若罔闻。这种麻木不仁的生活状态,正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那个百年仍“贫穷”、“孤独”、“毫无变化”的马孔多镇的翻版。人们在不停地回忆往事,由现在到将来又回到过去,一切的一切都在往返不断地循环往复。小说与其说是借鉴还不如说是照搬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手法。即使“移植”的手术高明,但毕竟心虚。两个民族的差异太大了,在文学上的刻意模仿总让人恶心。“民族性是文学艺术具有世界性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一点,寻根小说家们似乎是铭记在心的,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又往往不自觉地照搬西洋文学,尤其是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模仿。不明白的人一看:哟,怎么中国民族文化全带上了拉美的印迹,莫非是同源?或者是厉害的鸟儿衔来了远隔重洋的文化种子? 这样讲倒关不是反对他们口口声声的“借鉴”、“借鉴”甚至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吃什么拉什么”的不消化的“借鉴”只能是模仿。“越写越像某大师,后来干脆连大师的也懒得模仿了”,于是还乎自恋地“不断地复制自己的成功之作”。“寻根”小说家们用他们的创作实践在为当代中国文学添枝加叶的同时,也为这个时代抹了一笔黑:这是怎样的一个毫无创意和浮泛的时代!郭熙志说:“这是来自一种模仿的冲动,拉美魔幻文学的爆炸,使寻根者们觉得有类似的‘国情’。以更深的心态来讲,寻根还有一种长期锁闷之下的突变。这种心态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念牵引下急于得到外界承认,所谓‘走向世界’。”他们既已功底不厚,又无心加强自身理论素养,更无法静下心去真正思索“寻找民族的东西”,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更谈何冲上世界? 总而言之,“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们及其实践者们由于自身对文化断裂带的认识偏差,对传统文化中他们要寻觅的“根”定位不准,再加上其在吸收时又不能消化和自笛才情的缺之,更重要的是其对自身价值定位的模糊和既急于超越,又无法超越的浮躁造成了他们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的越位和混乱。“寻根”文学作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颇有影响的一派显然名不副其实,更没有起到作为文学流派应有的作用。同时其作为散乱无章的当代文学群体中一员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痼疾。这样,“寻根”文学只能是文学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这对于急于走上世界的当前中国文学无疑是一个提醒。今天再来分折它,倒并非怀旧或没话找话,希望方家们能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对待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落差问题。

快餐文学,不必咬文嚼字,一笑而过

掌阅文学创作大赛对参赛者的参赛文章数量不限,但同一作品稿件不可重复投稿,否则将视为无效。

一、掌阅文学创作大赛征稿要求:

1、作品征集日期:2017年8月21日起至2018年1月4日止。

2、大赛分两个赛区:“侠世界赛区”和“自由赛区”

(1)“侠世界赛区”——创作背景必须依托在“侠世界”的大世界观框架下,分武侠、玄幻、科幻、言情、悬疑五大类别投稿。(具体“侠世界”大世界观设定请看近期《今古传奇·武侠》杂志及“侠世界”官方微信)

(2)“自由赛区”——创作背景&主题不限,仅限类型小说,分都市职场、校园纯爱、悬疑推理、热血幻想、现实生活、体育竞技、乡土寻根、历史演义八大类别投稿。

3、大赛分为长篇组、短篇组和系列篇组同时进行。

(1)长篇15万字以上,须附加作品大纲和人设。

(2)短篇1万~5万字。要求完本,否则将视为无效。

(3)系列篇,单篇4万字以上,须提交同系列的2篇或2篇以上作品参赛,同时附加该系列作品大纲和人设。(系列篇是系列关联小说的合集,不分开投稿,统一归纳在同一本书内进行投稿。)

4、参赛作品数量不限、但同一作品稿件不可重复投稿,否则将视为无效。

二、掌阅文学创作大赛投稿方式:

1、登陆电脑版掌阅征文平台

2、点击“报名参赛”。

3、点击“报名参赛”后将进入作品提交页面,仔细填写作品名称、简介,选择赛区,并根据作品字数选择合适的篇幅。投稿“系列篇”分类的作者请查看“系列篇投稿须知”。

4、选择封面,勾选已“阅读并同意《大赛声明》”后即可提交作品信息。

5、作品信息提交后,进入添加新章节页面,此时可以填写作品正文。可选择“发布”或“保存为草稿”,选择“发布”后提交的章节将不能修改。

6、等待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参赛成功。

三、掌阅文学创作大赛赛程安排:

(一)海选

1、海选期: 2017年8月21日起至2018年1月4日,选出入围作品进入决赛。海选评选方式:大众评委人气值 + 组委会评选。

2、大赛共设13个类别榜。海选期结束时,每个类别榜的人气值前3的作品,直接成为入围作品进入决赛。即人气值可以直接决定部分入围作品!

3、每位大众评委所投人气值=所投票数*(1+该大众评委星级数)

4、入围作品其它名额由组委会评出。所有入围作品名单会在 2018年1月5日起至2018年1月10日陆续公布。

备注:

★如何成为大众星级评委:评论参赛作品,每被选为一次精评,星级加1。上限10级。

★票数:系统每天发放投票,当天不使用将清零。用户等级越高每日可投的票数越多。

★抽奖:用户每天首次对大赛作品投票、发评论、分享成功后可各参与1次抽奖,有机会获得超值大礼哦!

(二)决赛

1、决赛期:2018年1月11日起至2018年3月5日

2、决赛评选方式:评分制(评委打分70+人气值得分10+评论得分10+分享得分10)

评委打分:满分70分,由专业评委打分。

人气值得分:满分10分,作品按人气值由高到低排名,每10%为一个区间,得分为10分、9分、8分……1分。

评论得分:满分10分,作品每满2个精华评论得1分,10分封顶。

分享得分:满分10分,作品被分享的次数由高到低排名,每10%为一个区间,得分为10分、9分、8分……1分。

3、决赛期所有榜单人气值清零,重新进行投票。

《印迹》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濠江》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南方诗人》投稿邮箱: 《零度》诗刊投稿邮箱: 《国酒诗刊》投稿邮箱: 《诗刊》投稿邮箱: 《橄榄叶》香港诗报投稿邮箱: 《藕塘村诗刊》投稿邮箱: 《海燕》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世界诗人》投稿邮箱: 《钟音诗报》投稿邮箱: 《水镜文艺》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诗汇》投稿邮箱: 《泾河》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领悟》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竹乡》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蒲江》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泛》诗刊投稿邮箱: 《大西北诗刊》投稿邮箱: 《守望》诗刊投稿邮箱: 《远方》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南麂诗刊》投稿邮箱: 《巫山》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西南作家文学》小说、散文投稿邮箱: 《中山文艺》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新诗人》投稿邮箱: 《琴台文艺》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中联文学》诗歌投稿邮箱: 《西凉文学》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西部时报》文化随笔投稿邮箱: 《索桥》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阵地》诗报投稿邮箱: 《阅读与写作》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阅读》美文投稿邮箱: 《光雾山文学》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天天》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文学与人生》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大地文学》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青年作家》文学投稿邮箱: 《岛》诗刊投稿邮箱: 《超然》诗刊投稿邮箱: 《潮白河》诗刊投稿邮箱: 《草原》诗歌投稿邮箱: 《酉水》诗歌投稿邮箱 《辽西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当代》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荒原》乡土文学投稿邮箱: 《天马》诗刊投稿邮箱: 《陶风》文学投稿邮箱: 《文萃》文学投稿邮箱: 《中国文学》文学投稿邮箱: 《溪源》文学投稿邮箱: 《百家诗社》投稿邮箱: 《洈水》文学投稿邮箱: 《橄榄梦》文学投稿邮箱: 《珠海传媒》文学投稿邮箱: 《赤水魂》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吹麻滩》诗歌投稿邮箱: 《海外诗刊》投稿邮箱: 《海南歌词》投稿邮箱: 《符力海拔》诗歌诗歌投稿邮箱: 《紫蓬诗歌》投稿邮箱: 《大别山》诗刊投稿邮箱: 《江门文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旅馆诗刊》新派旅馆主题诗歌投稿邮箱: 《雷公山诗刊》 投稿邮箱: 《静海作家》网刊投稿邮箱: 《雨花石》诗歌投稿邮箱: 《末代诗人》投稿邮箱 《南楼丹霞》文学投稿邮箱 《山东文学》文学投稿邮箱: 《柔刚》诗歌投稿邮箱: 《情感咖啡屋》诗歌投稿邮箱: 《诗印象》投稿邮箱: 《诗红河》 投稿邮箱: 《新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新都市文学》投稿邮箱: 《有巢》诗刊投稿邮箱: 《湖北诗词》投稿邮箱: 《现代诗人》投稿邮箱: 《甘肃文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丽江》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西王母文艺》投稿邮箱邮箱: 《祁山》文学投稿邮箱: 《茉莉花》文学投稿邮箱: 《开拓文学》文学投稿邮箱: 《东京文学》文学投稿邮箱: 《意林》文学投稿邮箱: 《安徽文学》文学投稿邮箱: 《中国文学》文学投稿邮箱: 《小小说月刊》投稿邮箱: 《小说月刊》投稿邮箱: 《锦州晚报》职场文章投稿邮箱: 《辽河》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野草》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红豆》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广州文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小说林》投稿邮箱: 《中国铁路文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百花洲》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石岩文艺》诗歌投稿邮箱: 《渠县文艺》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中国报告文学》纪实投稿邮箱: 《栖居》诗投稿邮箱: 《诗江南》投稿邮箱: 《羊台山》小说投稿邮箱: 《国际日报》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今日火炬》美文报投稿邮箱: 《语文学习》美文投稿邮箱: 《嵩山风》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小拇指》诗刊投稿邮箱: 《爱情故事》故事投稿邮箱: 《家家乐》纪实、情感情故事投稿邮箱: 《家庭》纪实、情感情故事投稿邮箱: 《当代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草地》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秦柳》散文美文投稿邮箱: 《好故事》故事投稿邮箱: 《鞍山文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中国绿色时报》生态美文投稿: 《故事报》故事投稿: 《家庭之友》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喜剧世界》文学投稿邮箱: 《邯郸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灵感》女性情感投稿邮箱: 《椒江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地址: 《华东诗坛》散文随笔、诗歌投稿邮箱: 《流年》青春派小说、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爱客》通俗青春派小说、故事投稿邮箱: 《玄色》散文随笔、诗歌投稿邮箱: 《雪窦山》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妇女》女性纪实、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皖风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绿野》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川菜》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川菜天地》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广东烹饪》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中国徽菜》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烹调知识》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中国调味品》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四川烹饪-食家》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百家湖-生活》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湘菜研究》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餐饮世界》美食文章投稿邮箱: 《散文选刊-下半月》投稿邮箱: 《农民日报》副刊乡土文章投稿邮箱: 《贵港日报》小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农民文学》乡土文学投稿邮箱: 《小散文》投稿邮箱: 《人民代表报-副刊》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贵州乡村文学》乡土文章投稿邮箱: 《作家导报》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散文世界》投稿邮箱: 《寻根》散文随笔: 《攀枝花日报》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东莞日报-百味》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当代生活报》副刊投稿邮箱: 《河南日报-农村版》文学投稿邮箱: 《中国艺术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儿童文学》小说、散文投稿邮箱: 《三门峡日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鞍山文艺》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衡水晚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清远日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人民文学》散文投稿邮箱: 《汕头特区晚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通乡文艺-好故事》故事投稿邮箱: 《中国电视报-闲情偶记》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河南日报-农村版》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井冈山日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当代生活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长江日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散文时代》散文投稿邮箱: 《中华新闻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 《福建日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今晚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美文》文学投稿邮箱: 《齐鲁晚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燕赵晚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镇江日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华西都市报-副刊》散文、随笔诗歌投稿邮箱: 《银川晚报》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城事-大学版》文学投稿邮箱: 《苏北》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陶风》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燕赵老年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 《天门副刊》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天目》散文投稿邮箱: 《长沙晚报-橘洲》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文苑》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呼和浩特晚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华商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幽默与笑话》投稿邮箱: 《皖江晚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法制文萃报-副刊》乡土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闽北日报-副刊》散文、随笔投稿邮箱: 《家长里短》家庭美文投稿邮箱: 《大地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首先文学》文学投稿邮箱: 《家庭之友》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长江诗歌》投稿邮箱: 《长江诗词》投稿邮箱: 《初雪报》文学投稿邮箱: 《中国花卉报》美文投稿邮箱: 《分忧》纪实、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长安文学》文学投稿邮箱: 《百家故事》故事投稿邮箱: 《境界》小说、散文、诗歌投稿: 《布谷文学》投稿邮箱: 《白塔湖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爱人》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北极光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中国校园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百花园》文学投稿邮箱: 《北方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诗歌投稿邮箱: 《做人与处事》美文投稿邮箱: 《蓼城诗刊》投稿邮箱: 《白杨诗报》投稿邮箱: 《秋实》投稿邮箱: 《女报-生活志》纪实、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诗歌月刊》投稿邮箱: 《文锋》杂文、故事投稿邮箱: 《天下诗歌》投稿邮箱: 《天岳》文学投稿邮箱: 《幸福-情爱版》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柏枫》诗刊投稿邮箱 : 《闺房》女性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故事作文》投稿邮箱: 《关东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诗红河》投稿邮箱: 《赣西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福建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飞鸟》诗刊投稿邮箱: 《佛顶山》新诗投稿邮箱: 《芳草》小说、诗歌、散文投稿邮箱: 《演讲与口才》美文投稿邮箱: 《恋爱婚姻家庭》纪实、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都市》小说、诗歌投稿邮箱: 《第三岸》投稿邮箱: 《东方故事》故事投稿邮箱: 《敦煌》诗刊投稿邮箱: 《大河》诗歌投稿邮箱: 《东风文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登封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腊子口》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大文豪》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当代故事》故事投稿邮箱: 《大家》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花溪》小说投稿邮箱: 《麒麟》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山西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文学与人生》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骏马》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雪花》诗歌投稿邮箱: 《几江》诗报投稿邮箱: 《西江月》文学投稿邮箱: 《幽默讽刺-精短小说》投稿邮箱: 《婚姻与家庭》纪实、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一首诗》投稿邮箱: 《花城》诗歌投稿邮箱: 《汉水》投稿邮箱: 《文艺生活-精品小小说》投稿邮箱: 《通肯河》小说、散文投稿邮箱: 《攀枝花》投稿邮箱: 《青年作家》文学投稿邮箱: 《蒲江》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牡丹》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高度》文学投稿邮箱: 《南方作家》小说、诗歌、散文投稿邮箱: 《通山文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南安文学》投稿邮箱: 《蓝野》文学投稿邮箱: 《南风》文学投稿邮箱: 《芒种》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岷州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满族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泸州文艺》文学投稿邮箱: 《天目湖》文学投稿邮箱: 《芙蓉》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东方女人》女性故事投稿邮箱: 《蓝点文学》校刊投稿邮箱: 《零度》诗歌投稿邮箱: 《辽宁青年》美文、诗歌投稿邮箱: 《香河文艺》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男生女生》校园文学诗歌、散文投稿邮箱: 《文艺生活-精品故事汇》故事投稿邮箱: 《经典美文》美文、诗歌投稿邮箱: 《九香村》文学投稿邮箱: 《巫山文艺》小说、诗歌、散文投稿邮箱: 《五泉文学》校园文学投稿邮箱: 《闻如是》诗歌投稿邮箱: 《完美女人》女性故事投稿邮箱: 《雪莲》小说、散文、诗歌投稿邮箱: 《人生与伴侣》纪实、情感故事投稿邮箱

寻根电影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现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现代文学论文题目

1. 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2. 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

3. 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4. 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5.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6. 、《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

7. 、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

8.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

9. 、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

10. 、莎菲女士之我见

11. 、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12. 、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

13.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14. 、论莫言的小说

15. 、 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16.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17. 论《凯旋在子夜》

18. 论琼瑶的小说

19. 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20. 论《鸡洼窝人家》

21. 论《棋王》

22. 论老舍的戏剧观

23. 论张贤亮的小说

24. 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25. 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26. 舒婷的诗歌创作

27. 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

28. 谈莎红的抒情诗

29. 秦似的杂文创作

30. 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

31. 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

32. 李准的小说创作

33. 秦牧的散文特色

34. 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35. 论《钟鼓楼》

36. 论《北方的河》

37. 论王安忆的小说

38. 论高行健的探索剧

39. 论新诗潮

40. 论北岛的诗

41.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42. 论王蒙的小说

43. 港台文学研究

44. 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

45. 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46. 论柯岩的创作

47. 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48. 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49. 论刘绍棠的小说

50. 论刘索拉的小说

51. 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52. 周梅森小说论

53. 方方小说论

54. 余华小说论,

55. 苏童小说论

56. 格非小说论

57. 新生代诗歌研究

58. 金庸小说论

59. 席慕蓉现象研究

60. 论谌容的小说

61. 广西三剑客

62. 东西小说研究

63. 凡一平小说研究

64. 鬼子小说研究

65. 新生代小说研究

66. 新生代诗歌研究

67. 新生代女性散文研究

68. 余秋雨的散文

69. 毕飞宇小说研究

70. 池莉小说研究

71. 张抗抗小说研究

72. 迟子建小说研究

73. 王安忆小说研究

74. 铁凝小说研究

75. 残雪小说研究、

76. 贾平凹小说研究

77. 新时期的军事题材小说

78. 论样板戏

79. 十七年“重放的鲜花”小说论

80.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

81. 老舍的戏剧

82. 新时期戏剧

83. 通俗小说论

84. 台湾现代派诗歌

85. 白先勇的小说

86. 陈映真的小说

87. 李昂的小说

88. 台湾乡愁诗

89. 台湾乡土小说

电影最早是因为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紧接着大众需要的娱乐产物。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电影插曲与时代怀旧情怀的表达

一、《夏洛特烦恼》――一个时代,一首金曲

《夏洛特烦恼》作为2015年的一部票房黑马影片,不但吸引了时下的观影主流―90后群体,还吸引了更多曾经处在影片主体年代的80后、70后。影片的故事主线从90年代一直发展至今,围绕着男主人公夏洛的梦中人生进行叙述,然而,其中贯穿时间点的方法就是运用故事发生当年的流行歌曲,从描述剧中男女浮夸爱情表演的《一剪梅》到充满了文艺气息的《那些花儿》,再到1998年大街小巷广为传唱的由港台音乐天后王菲和内地音乐天后那英演唱的《相约九八》,再到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的经典名曲《冰雨》,以及成为80后、90初时代记忆的周杰伦早期的脍炙人口的歌曲,都向观影者展现了每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点,展示了当时的人们对社会、对人生、对爱情的认识。这些歌曲勾起了各个年龄层对青春、逝去的岁月的追忆。

在观影过程中,当影片中响起《一剪梅》的前奏音乐时,不少观影的60、70后都坐直身体仔细聆听,对于部分80、90后来说,这仅仅是一首听起来有些耳熟的歌曲,看着片中人物的浮夸演技哈哈大笑,但是对于60、70后而言,《一剪梅》代表着一个时代,代表着伴随他们的青春追剧岁月的琼瑶剧时代。片中人物浮夸的表演方式,在琼瑶早期的电视剧中,曾经感动了很多当时还是青年男女的60后、70后、80后们,伴随着这首歌,让很多人开始追忆自己的似水年华。

本片中还有另一首歌曲让人印象深刻,是1985年由新加坡拍摄后被中国引进的同名电视剧中的主题曲《人在旅途》。由于当时社会逐渐开放,港台以及东南亚电视剧在中国大陆曾经风靡一时,以其鲜明的节奏感和歌手极具时代特征的演唱方式勾起了人们对港台剧、引进剧精良的制作和丰富的故事情节的回忆。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而言,这首歌让他们回忆起了充满家族勾心斗角的家族伦理剧情以及现在依然在港台剧中常见的商战戏码。这首歌的歌词具有时代特点,突出了当时中国的新兴思想和新的精神追求,让观影者伴随着极具节奏感的音乐回想起了70、80、90年代的舞厅。

当然影片是不可能不照顾到80后、90后这些主流观影人群的怀旧情怀的。周杰伦,就是编剧和导演送给他们最大的怀旧大礼。周杰伦的歌曲随便哪个80 、90后都能唱上几首,那时的人们想到周杰伦,就是略带忧郁的眼神加上吐字不清的奇怪唱法。对于学生们而言,周杰伦是他们学生时代的一个纪念碑,在这个纪念碑上刻满了他们懵懂时期对爱情、音乐的理解,嘻哈风格也成了当时年轻人争相模仿的时尚潮流。当片中前奏响起的时候,很多人开始伴随着影片的画面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回忆那些曾经在自己懵懂时期经过的他、她。

“夏洛”就这样以他独特的诠释,带着观影者一点点回忆他们的青春疯狂岁月,而徐峥导演、编剧的《港?濉吩蚴峭ü?直白的、大量的香港影视金曲带领大家走近那个曾经在很多人眼中十分神秘、令人向往的HongKong。

二、对香港影视金曲的致敬

很多看过本片的观众都认为,徐峥将整部影片的插曲都献给了香港经典影片中的歌曲,只要看过、钟情于香港电视剧、电影的人都可以在本片找到可以勾起回忆的歌曲,这些歌曲让观影者伴随着香港本地的画面和粤语,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四大天王、劲歌金曲的时代。在本片题目出现之前,男女主人公徐来和杨伊青涩的爱情中就插入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香港经典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曲,两个人在剧中不停地换著香港影片的海报。而《偏偏喜欢你》这首歌就成了两人大学爱情生活的主题曲,这首歌中的歌词和曲调是典型的香港80年代情歌模式,表现两个人浓烈的爱情,导演用这首歌配合著两位演员的表演,将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带回了他们的初恋时代。紧接着由于杨伊的离开,一直默默付出的蔡波出现在徐来的视线里,蔡波的付出感动了徐来,两个人结婚过起了正常但略感乏味的生活。在这部分,徐峥用了谭咏麟的《谁可改变》,这首歌就像是叙述徐来和蔡波的故事一样,日久生情、顺理成章、平平淡淡、白头偕老,非常形象的展示男主人公的初恋和婚姻,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一生爱情的写照,他们都曾经经历过不顾一切的爱情,然后在进入婚姻之后回归平淡。影片的片头部分则是用了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张学友的《饿狼传说》,这是非常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香港歌曲,配合香港街景,导演就这样引领观影人走进了香港。

影片中的另一首歌的出现让观影者回忆起了一个充满热血和兄弟情义的时代,这首歌就是陈小春演唱的《乱世巨星》,也许很多人对这首歌的歌名不熟悉,但是只要旋律响起,80、90后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经典系列影片《古惑仔》,这个系列作为香港电影的代表作,对很多热血青年们都有着很深的影响,里面的歌曲代表着香港电影的全盛时代,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对曾经共患难的朋友、兄弟、姐妹的情义。

影片很多影视金曲的应用是为了迎合影片突出节奏感,并制造环境的代入感,例如《拒绝再玩》《真的汉子》都是运用在长镜头或男主角的运动过程中,这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不仅仅可以让观影者回忆过去,还可以将观众通过音乐和香港老街的画面带入到剧情中,促使观众将自己融入剧情。

三、影视金曲――一个人一首金曲,一首金曲一段人生

其实很多电影导演都在用他自己的方式通过音乐来讲述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引用了多首90年代流行音乐,与《夏洛》和《泰?濉凡灰谎?的是,贾樟柯用观众看起来土的掉渣的画面和人物配合音乐向人们传递著对故乡、故人的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在影片中《go west》这首迪厅音乐出现过两次,分别在开头和结尾,影片开头一群年轻人伴随着这个音乐跳舞,影片结尾年老的女主人公一个人在老家跳起了当年的舞蹈,就像贾樟柯本人说的一样:“他是一段青春的记忆,有一些解读会过度的诠释这首歌,但是我觉得他能代表时间和漂泊。”贾樟柯用诸如此类的插曲像人们展示了他对时间、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的触及观影者内心深处的那些对前尘往事的追忆和感慨。

要说为什么这么多电影开始通过音乐怀旧,其实原因并不难猜测。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不知不觉就失去了对时间流逝的注意,当人们放松思绪的时候,就很容易回想起自己的过去,那些在不经意间失去的时间和人,然而电影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一个追忆和安慰的作用,可是直观的画面和故事内容不能够叙述每一个人的生活故事和时间轨迹,然而影视金曲的加入就可以将画面和观影者融为一体,观影者听到熟悉的音乐就可以回忆起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种种。如果说画面是在叙述故事,那么加入了这些音乐之后,观影者在观看这些画面的时候就可以轻易地将自身故事带入其中,毕竟歌曲相比较画面更加的宽泛,每个人都可以对一首歌做出自己的理解,这时候在结合画面去看就像是人生MV一样,那些有关友情、亲情、爱情的事情一点点浮现在他们的眼前,这些画面对于观影者而言,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是情绪的抒发,是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让他们在这个高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那一份感动和美好。

事实上,无论是电影也好,音乐也罢都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对那些经历过那些年代的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这些影视主题音乐、插曲以及每个时代的流行歌曲都诉说著每个人的人生故事和情感经历,时隔多年,也许这些画面、歌曲早已经被人们淡忘,当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再一次被表达出来的时候,于观影者而言,这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内心尘封了多年的箱子,让人们带着眼泪回忆曾经的种种,珍惜现在。

<<<下页带来更多的

电影欣赏与英语学习,看电影学英语,美剧与英语学习,电影之于大学英语学习,论英语原声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从欣赏英语原版电影谈高中生的英语学习

可以帮你搜 文 wang 看 看 额

寻梦者论文格式

寻梦者在整体上,诗歌使用了分段排比的格式,描绘了一个寻梦的过程。同时作者通过每一句的层层递进,深化了每一句每一段的主题。最终的关于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这一段,通过重复回旋,让读者重温主题。达到再次深化主题的效果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先后出版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以上两种又合为《望舒诗稿》出版)、《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曾以“雨巷”诗人著称于世。他写诗“不借重音乐”而借重“诗情”生发的“韵律”,注重意象的叠加、具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暗示(联想)的融合,以及对传统诗歌某些手法情调的“现代式”回归。《寻梦者》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著),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这首诗艺术构思的特点是: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地交织为一体。《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做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这个数字本身等一连串的意象,都习见于古典诗歌之中,也与民族审美的心理积淀相契合。诗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这些色彩,来写人生(大海)的深沉、获得理想与价值的美丽,也容易引起民族心理的呼应。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三行中大体取aab的韵脚,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读起来,不仅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从诗的情与境,神与形的创造中,完全有理由说,《寻梦者》是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的阴影的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

寻梦者不是议论文。《寻梦者》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唱出寻梦者美丽灵魂的歌。诗中,诗人以寻梦者自喻,通过做梦到寻梦到再次入梦的描述,唱出了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诗歌运用象征手法,以金色的贝作为象征喻体,描摹出了寻梦者追逐理想的过程,意境丰富,美轮美奂。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先后出版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以上两种又合为《望舒诗稿》出版)、《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曾以“雨巷”诗人著称于世。他写诗“不借重音乐”而借重“诗情”生发的“韵律”,注重意象的叠加、具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暗示(联想)的融合,以及对传统诗歌某些手法情调的“现代式”回归。 《寻梦者》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著),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这首诗艺术构思的特点是: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地交织为一体。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 《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做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这个数字本身等一连串的意象,都习见于古典诗歌之中,也与民族审美的心理积淀相契合。诗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这些色彩,来写人生(大海)的深沉、获得理想与价值的美丽,也容易引起民族心理的呼应。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三行中大体取aab的韵脚,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读起来,不仅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从诗的情与境,神与形的创造中,完全有理由说,《寻梦者》是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的阴影的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 寻梦者 作者: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寻梦者》 这是戴望舒的一首抒情名篇,它以美丽的意象,展示了一个寻梦者的精神苦旅。“梦”在此诗中的具体形象为“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那深藏在青色的大海底里的珠贝,沐浴日月精华,聆听天雨海风,非人间凡物。为了获得这神秘美好之物,寻梦人须去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寻找的路途无比艰难和遥远,可是那金色的光芒始终诱惑着寻梦人,直到将贝捧在手上。但这并非梦的终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寻梦人还要继续赶路,去将那“金色的贝”放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执著地寻找,获得后再精心地呵护,虔诚地滋养,终于在一个暗夜里,它绽放了,金色的贝终于吐出了“桃色的珠”。当寻梦人泪眼朦胧中,终于看到这神奇瑰丽的梦之花绽放时,他已鬓发斑斑,疲惫衰老了。寻梦人或许因生命的衰老而辛酸落泪,更可能是因梦想的终于实现而含泪微笑,诗人所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复杂的人生况味。 诗中的“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以及一连串的“九年”当然都不是实指,而是一种象征,它隐喻着人生历程中的种种磨难。而这样一些意象,大多见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用在这里,似乎加重了寻梦的传奇色彩。寻梦人所经历的似乎是一条漫长的朝圣之路,也似乎是一条浪漫的传奇之路,整首诗描述的好象是一个现代的传奇故事。 由于运用了意象、象征和隐喻的表现手法,诗歌在呈现朦胧美的境界的同时,也表现出主题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如“梦”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神圣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美好的理想;甚至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越现实苦难的自由生命形态。寻梦人或许是为了心中至真至圣的爱情而浪迹天涯;或许是不满于现实的颓败而航行在理想的海洋中;再或者是在生命的苦难中寻求诗意的栖居之地,总之,此诗给了我们多重阐释的空间。 还有,戴诗中抒情主人公常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出现,而此诗则是以第二人称“你”作为抒情主体,“你”其实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这一人称的变化,使其表达的情感内容突破了诗人个我的局限而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也同样拓宽了其表现空间。 《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全诗接受西方象征诗的影响,但在许多方面表现了诗人接受传统诗歌的意蕴,寻找和构建中西诗歌艺术契合点的努力。 摘自孙玉石:《去寻求无价的珍宝吧——读戴望舒的〈寻梦者〉》,孙玉石主编《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寻梦者》一诗,内容上写寻梦者的心灵之路,寻梦者的欢悦辛酸,寻梦者的迷惘感伤。在表现技巧上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作者运用亲切的日常口语,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极有法度地表达出来。……这首诗深刻而精妙地概括了20世纪中国民族奋斗的心灵历史。 摘自龙泉明:《戴望舒:新诗的第二次整合——在对立统一中实现艺术秩序的新建构》,《中国新诗流变论》,第345、3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简析戴望舒《寻梦者》的艺术构思。 戴望舒是30年代的现代表诗人,以《雨巷》而闻名。《寻梦者》、《雨巷》都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的情绪。可联系专科的学习,联系戴望舒的创作特色,朗诵他的《寻梦者》,探讨其艺术构思。 ①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 ②诗人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 一 生 追 寻 的 梦 ——赏析《寻梦者》 这首诗歌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 我 起始句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来的。”“开出花来”,已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艳”一词,就更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向往之情了。然后又总结梦的特点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两句话意思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啊!所以寻找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艰难了。即使找到了美梦又怎样呢?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爱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在“暗夜里”,可见梦的来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当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守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我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又如何!“桃色”是一种非常艳丽与神秘的色彩,“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如果在我们衰老时,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再让我们看看诗人是怎样写这个美丽的梦的。 开篇写梦的美丽、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又用了这样的句子,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很难遗忘了。递进的句子又很有层次地渲染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开出花来,开出妖妍的花来”,像画家在画一幅妍丽的画,泼洒色彩时一层层的涂上去,色彩便一层层的浓丽起来。“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句话中,又给人一种纵深感,一层层地潜下去,越来越深。这样简洁、反复的句子造成了波浪状的美感,让人赞叹。 色彩的运用使诗美不胜收。“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涌起,非常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诗人如此用心的运用色彩,想见对美的追寻是非常刻意的。 用字的精练,产生丰厚的内涵。全诗两百余字,却叙述了一个寻梦的过程。梦的美,寻梦的艰难,找到梦后的幸福感,已经非常完整、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四个“九”字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渲染了寻梦的艰难。“它有天上的云雨声”,“云雨声”一词写出了梦的飘渺、多彩。“放在你的怀里,放在你的枕边”,“放”是有声音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好象生怕弄破了、弄疼了梦。细细推敲一个一个的美词,深厚的意味就浓浓地涌上来了。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人心底最深处的一种渴望,它与生俱来,永不熄灭。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方向,是一支火炬,指引着人前进。努力追寻它,追寻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就像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在前方,追到他之前,必定有剧烈的心跳,这种甜蜜的感觉,一生难忘。追到梦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幸运者,有多少的人一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心灵中留下永久的伤痛;他又是一个努力者,在努力耕耘的时候,充实的生活使他的心灵充满欢悦,整个人产生了一种美感。而能写出《寻梦者》这样诗歌的诗人,是能深深体会到梦的魅力的。对于他来说,捕捉、感受到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闪光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日 *记下这内容,同时也记下了一个相处十多年的朋友阿芳。她的善良、热情、睿智总让我想起她的种种好来。看到她将要做妈妈的样子,心里非常高兴。好人有梦,希望总能圆 ( 二 ) 梦是天边飘浮的一朵悠悠的黄云 ,梦是山凹里升起的一束淡淡的青烟,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三月绚丽的风染绿了秃枝,拂开了红桃白李银梨粉杏的芳裙,梦是一道伸向河里的若隐若现的彩虹,现到最美的时候亦将消逝,梦是罩着面纱的美人儿,挑起追梦者灼热的心火,燃烧追梦者圣洁的精魂。梦,挑拾起拾梦者灼热的心火,燃烧追梦者圣洁的精魂。有梦相拌,所以我们不孤独。 在追梦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理想。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它不像梦一样唾手可得,又遥不可及。理想,只要迈出,距离就缩短一截。有理想支持,所以我们不空虚……于是,我们不仅拥有了梦,还收获了理想,一举两得。

  • 索引序列
  • 寻根论文格式
  • 寻根期刊
  • 寻根杂志征稿
  • 寻根电影论文题目
  • 寻梦者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