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乌参健脑胶囊研究论文

乌参健脑胶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乌参健脑胶囊研究论文

有一种氨基酸口服液,当时喝了以后,确实感到记忆力提高了,但是停了以后,感觉又回到老样子了!

这个一般不吃药呀,药一般都有副作用的。可以多吃,牛奶。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可以多吃鸡蛋。大脑活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密切相关。可以多吃鱼类。它们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引起血管硬化,对脑动脉血管无危害,相反,还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活动有促进作用。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该药品宜饭前服用。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该药品不能长期或反复服用,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要吃药。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吃这些食物,比如鸡蛋,牛奶,核桃及水果和锻炼身体,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就提高了。

复方地龙胶囊治脑梗塞研究论文

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即适用于脑血栓、脑梗塞、肺栓塞、心肌梗塞、冠心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的患者。

复方地龙胶囊(恒生)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 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乏力,心悸气短,流涎,自汗等。下面是我整理的复方地龙胶囊 说明书 ,欢迎阅读。复方地龙胶囊商品介绍 通用名:复方地龙胶囊 生产厂家: 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1007 药品规格:*12粒 药品价格:¥元 复方地龙胶囊说明书 【通用名称】复方地龙胶囊 【商品名称】复方地龙胶囊 【拼音全码】FuFangDiLongJiaoNang(HengSheng) 【主要成份】地龙(鲜品)、川芎、黄芪、牛膝。 【性状】复方地龙胶囊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微甜。 【适应症/功能主治】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乏力,心悸气短,流涎,自汗等。 【规格型号】*12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28天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2~3天后出现胃部不适感。 【禁忌】不宜用于痰热证、火郁证、瘀热证等有热象者。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包装】铝塑包装,12粒/板×1板/盒。 【有效期】24月 【执行标准】WS3-569(Z-114)-2002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1007 【生产企业】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 复方地龙胶囊(恒生)的功效与作用复方地龙胶囊(恒生)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 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乏力,心悸气短,流涎,自汗等。 复方地龙胶囊使用常见问题 复方地龙胶囊是一个安全性较高的药物,是一个纯天然的中药制剂。复方地龙胶囊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有显著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那么,复方地龙胶囊的禁忌是什么? 复方地龙胶囊的禁忌是不宜用于痰热证、火郁证、瘀热证等有热象者。复方地龙胶囊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乏力,心悸气短,流涎,自汗等。复方地龙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微甜。主要成份是地龙(鲜品)、川芎、黄芪、牛膝。 复方地龙胶囊成份中的地龙清热定惊,痛经活络、平喘利尿;用于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中风,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症等病症。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瘾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复方地龙胶囊成份中的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复方地龙胶囊在临床上的适用范围广泛,不但疗效可靠,且对人体的副作用少。但是,复方地龙胶囊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的,患者服用时,应先仔细的阅读说明书,对症下药。 复方地龙胶囊说明书相关 文章 : 1. 复方蚂蚁胶囊说明书 复方蚂蚁胶囊功效 2.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说明书 3. 心脑康胶囊说明书 4. 地骨降糖胶囊说明书 地骨降糖胶囊主治功能

黄芩胶囊制备论文研究

黄芩胶囊的组成:1.黄芩素    黄芩毒性极低,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在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脑膜炎带菌者亦有效,并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即使对青霉素已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属敏感。2.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lum) ,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明矾中的铝离子可以杀死脑细胞,使人提前出现脑萎缩、痴呆等症状,影响人们的智力,对生命影响不大。所以在正常剂量和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黄芩,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C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胎动不安。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湿热黄疸。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肺热咳嗽气喘,肺热咳嗽痰多。3、血热吐衄:本品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及其他出血证,崩漏。4、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热毒壅滞痔疮热痛。5、胎动不安:本品具清热安胎之功,用治血热胎动不安,气虚血热胎动不安,肾虚有热胎动不安。有一次我家宝宝拉肚子,吃了很见效

黄芩苷胶囊为从中药黄芩1中提取的黄芩苷制备的胶囊。本品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也有抑制作用;用药后能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对肝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卡托普利胶囊研究论文

卡托普利胶囊【功能主治】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症。【用法用量】缓慢静脉注射。成人一次25mg溶于10%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随后用50mg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注射1小时。【不良反应】本品口服起效后血药浓度较平稳,无血药浓度过度升高现象,一般不良反应少见,偶可引起:①皮疹,可能伴有瘙痒、发热、嗜酸性细胞增多,抗核抗体阳性等;②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胸痛等;③味觉异常;④咳嗽;⑤眩晕、头痛、昏厥等;⑥蛋白尿;⑦血管性水肿等。上述现象一般可于停药后自行消失,严重者可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并停服本药。

lài nuò pǔ lì

Lisinopr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estr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赖诺普利

Lainuopuli

Lisinopril

C21H31N3OS·2H2O 

本品为1[N2[(S)1羧基3苯基丙基]L赖氨酰]L脯氨酸二水合物。按无水物计算,含C21H31N3O5应为~。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溶解,在甲醇中略溶,在乙醇或三氯甲烷中几乎不溶。

取本品,精密称定,用的醋酸锌溶液(取醋酸锌,加冰醋酸150ml,水600ml,搅拌使溶解,然后加浓氨溶液150ml,放冷,用浓氨溶液调节pH值至,加水至1000ml,混匀,即得)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至°。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676图)一致。

取本品,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4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倍(),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

取本品约,精密称定,置1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溶液5ml使溶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乙醇、二氯甲烷、甲苯各适量,精密称定,用二甲基甲酰胺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乙醇、二氯甲烷30mg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贮备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氢氧化钠溶液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含乙醇、二氯甲烷60μg和甲苯89μg的混合溶液,精密量取5ml,置10ml顶空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二法)试验,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起始温度为40℃,维持5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50℃,维持1分钟;进样口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5℃,平衡时间为20分钟;取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各成分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再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均应符合规定。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应为~。

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钠溶液,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乙腈(9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柱温为50℃。取赖诺普利与2氨基4苯基丁酸适量,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含1mg与的混合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赖诺普利与2氨基4苯基丁酸的分离度应大于,理论板数按赖诺普利峰计算不低于700。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的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赖诺普利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药。

遮光,密封保存。

(1)赖诺普利片  (2)赖诺普利胶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赖诺普利

Lisinopril

苯丁赖脯酸;苯丁赖普酸;捷赐瑞;利压定;麦道欣心宁;利斯普利;利生普利;利辛普利;赖脯酸;Carace;Liprene;Prinivil;Zestril;Tersil

循环系统药物 > 心血管扩张药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片剂:,5mg,10mg,20mg。

赖诺普利长效、强效,系依那普利的赖氨酸衍生物,含羧基(COO),为水溶性,非前体药物,药理作用基本同依那普利。

口服起效时间为1~2h,降压最大作用为6~8h,生物利用度为25%,不受胃肠道食物的影响。在体内不经肝脏代谢转化,亦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全部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病,尤其适用于伴有糖尿病、肾性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为抗高血压病的一线治疗药物。 并可用于治疗24hr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心肌梗塞。

1.对赖诺普利过敏、儿童、孕妇、哺乳期、主动脉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双侧肾动脉狭窄、血液或骨髓疾病的患者禁用。

2.因以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病人。

1.(1)粒细胞减少,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疾病、骨髓抑制,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胶原性血管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者。(2)高血钾症。(3)脑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可加重缺血,血压如大幅下降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4)肾功能障碍,可致血钾增高,白细胞减少,并使赖诺普利潴留。(5)低血压,严重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缺钠的患者,应用赖诺普利可能突然出现严重低血压与肾功能恶化。(6)肝功能障碍。(7)严格饮食限制钠盐或进行透析治疗者,首剂可能出现突然而严重的低血压。(8)在进行膜翅目昆虫脱敏时可出现过敏。(9)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性心肌病。(10)咳嗽。(11)外科手术/麻醉。

2.药物对老年人的影响:年龄对赖诺普利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影响。但年老而伴有肾功能衰退者,应减少用量。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血尿素氮、肌酐浓度增高,常为暂时性,在患有肾病或严重高血压而血压迅速下降时易出现。(2)偶有血清肝酶增高。(3)血钾轻度增高,尤其在有肾功能障碍者。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用药前应检测血压,血电解质(血钠、血钾、总二氧化化碳)、血尿素氮和肌酐,并定期复查。(2)肾功能障碍或白细胞缺乏的患者,在最初3个月内应每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1次,此后定期检查。(3)尿蛋白检查,每月1次。

5.在ACE抑制药治疗过程中,使用某些高流量膜(如聚丙烯腈膜)进行透析时可出现危及生命的类过敏样超敏反应,在使用硫酸葡聚糖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分离过程中也可观察到同样的反应。

6.给药剂量须循个体化原则,按疗效予以调整。

7.原用利尿药治疗者在开始赖诺普利治疗前应停用利尿药2~3天,但严重或恶性高血压例外,此时赖诺普利剂量宜小,在严密观察下小心增加剂量。

8.如出现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浓度升高,应减小赖诺普利剂量和(或)停用利尿药。

9.已用强心苷与利尿药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有水、钠缺失,赖诺普利的开始剂量宜小。

10.如发生血管性水肿应停用赖诺普利,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溶液~,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

11.接受大手术的患者或使用易引起低血压的 *** 时,如发生低血压可通过补液改善。

12.赖诺普利过量时可用扩容纠正低血压。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

不良反应轻,可有低血压、皮疹、眩晕、头痛、咳嗽、腹泻、乏力、恶心、心悸及胸痛等。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出现时应停药,并使用抗组胺药。另外,赖诺普利尚可引起血红蛋白轻度降低,血肌酐和血钾升高,但停药后在短期内可恢复。

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每次~5mg,每天1次,2~4周后逐渐增至每天5~20mg。用于高血压,开始剂量为5mg,每天1次,可增至每天20~80mg。肾功能不全或使用利尿剂者初始剂量5mg或更低。随后根据血压调整。

1.与其他降压药同用时降压作用加强,其中与引起肾素释放或影响交感活性的药物同用呈较大的相加作用,与β受体阻滞药同用不会加强降压效应。

2.与利尿药同用降压作用增大,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在开始赖诺普利治疗前原利尿药应停用或减量,赖诺普利开始剂量宜小,以后再根据血压情况逐渐调整。

3.与其他血管扩张药同用可致低血压,如拟合用,应从小剂量开始。

4.卡托普利与布比卡因合用,由于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甚至意识丧失。赖诺普利如与布比卡因合用,也应严密监测。

5.与含钾药,潴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同用,可能引起血钾过高。

6.其他ACE抑制药如卡托普利与别嘌醇同用可引起超敏反应。使用赖诺普利时也应注意。

7.硫唑嘌呤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合用,可加重骨髓抑制。

8.与环孢素合用可使肾功能下降。

9.与锂盐合用可降低锂盐的排泄,故应密切监测血锂浓度。

10.非甾体抗炎药尤其吲哚美辛可抑制肾前列腺素合成,引起水、钠潴留,减弱赖诺普利的降压效果。阿司匹林使用抗炎剂量(1~2g)时也可明显降低赖诺普利的降压作用,同用时应注意。

11.洛非可司与赖诺普利同用可降低抗高血压疗效。使用赖诺普利治疗的患者在加用或停用洛非可司时应注意监测血压。

12.麻黄含麻黄堿和伪麻黄堿,可降低抗高血压药的疗效。使用赖诺普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含麻黄制剂。

你好! 卡托普利只是降压药,能防止复发? 脑梗塞后期治疗需要综合康复,才能减少病灶坏死,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最佳康复期是三个月内,请不要耽误有利康复机会,病灶坏死后是不可能恢复的。 第一,控制原发病,血压、血脂、血糖等; 第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加重; 第三,结合中药溶栓,疏通血管,减少病灶坏死,恢复相应功能。《脑血通口服液》(中医处方药)纯中草药组成;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缓解动脉硬化,恢复动脉弹性,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血液中的杂质,有效预防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发生。 第四,加强功能训练,促进功能恢。 第五,定期复查,做到早防早治。有需要直接咨询。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医世家.中医基础理论

[2]中国中医基础医学199812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补肾强身胶囊研究论文

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做动作前,全身宜放松。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唿气,且力不宜过大、过勐。这种动作可活动筋骨、畅达经脉,同时使气归于丹田,对年老、体弱、气短者有缓解作用。

补肾强身胶囊,补肾强身。用于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

而且泥鳅能够调节人体的性功能,因为在泥鳅里面含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蛋白质,这种物质能够促进精子的形成。了解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到男人要补肾的方法有哪些。

版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说明:补肾强身胶囊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01月31日国食药监注[2007]54号《关于公布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发布。【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补肾强身胶囊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 补肾强身。用于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 【规格】 每粒装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 【禁忌】 儿童、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生产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 址: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 索引序列
  • 乌参健脑胶囊研究论文
  • 复方地龙胶囊治脑梗塞研究论文
  • 黄芩胶囊制备论文研究
  • 卡托普利胶囊研究论文
  • 补肾强身胶囊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