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春江花月夜论文题目

春江花月夜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春江花月夜论文题目

春江花月夜赏析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犹如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浓郁的情感,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至倾倒。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该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细腻的情感。但是,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情感中也渗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面对如此美丽的图画,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而许真的是“乐极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是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是谁站在江畔,第一个惊诧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耀到人间呢?恐怕已无人能说的清楚。毕竟,人的一生太短暂,太短暂了!人要和时间赛跑,终究是要失败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人类一代代永无穷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暂的表现吗?而明月却年年相似,这江月为什么会年年依旧呢?可能象世上的离人一样,也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到来吧!“不知江月照何人”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的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看到大江东流。这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多么象消逝着的光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青春感伤的情思贯穿全诗,创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 但是全诗的关键还在后文对思妇的描写,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但她仍相信,虽然两人相隔异地,不能声息相闻,但此时一定会共对明月寄托相思。南朝《子夜四时歌*秋歌》中有过这样的名句: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说托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给远方的亲人。而在这首诗里,把托月寄情变成“愿逐月华流照君”,感情更为强烈,要求也更为迫切。这里的“逐”字把思妇那种深沉,执着,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更形象,更具体,更传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动感。由此可见,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体现出初唐的时代之音。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首诗也有一定的缺憾,没有完全脱尽六朝形式主形式主义的影响。但该诗中从众多色彩鲜明的形象中所抒发出的棉邈深挚的情感,同样使人产生心灵的惊悸,特别是对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赏析,更能引发读者的一番深思和感悟。这也正是诗人技高一筹的表现,使景情理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番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理解和感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燕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关于古筝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古筝作品《夜深沉》演奏赏析2、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3、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4、古筝启蒙教学中技法训练探讨5、浅谈新时期高师古筝教学与发展6、浅析当今中阮的表现形式及在乐队中的发展前景7、浅谈古筝技巧"摇指"的运用与发展8、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9、新时期古筝艺术普及和传承的思考10、一点二角三发力--浅析何宝泉古筝演奏教学艺术理念11、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12、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联曲体结构分析13、对古琴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思考14、从现代筝曲追溯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15、分析我国传统茶艺中筝艺表演的民乐艺术特色16、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7、浅析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训练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论文主题

《春江花月夜》是诗人仅存的两首名诗之一,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

我帮你找!求你把手机开开吧! 臭臭

结合《牧童短笛》、《梁祝》、《春江花月夜》, 例析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博大精深的。而西洋音乐的发展也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从近代以来,有很多中国音乐家致力于将中国民乐的元素融入西洋音乐中,即用西洋乐器演奏出中国民族乐曲、用西洋音乐表现手段演绎民族风格。钢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歌曲《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我愿意这三部作品为例,谈一下我对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的理解。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有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曲式、力度、速度、节拍、音区、调式、调性、织体等。这些表现手段通常被作曲家综合利用,用以达到某些效果,营造某些意境。在钢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歌曲《春江花月夜》三部作品中,作曲家对这些表现手段的灵活的运用使我叹为观止。以下分别作以详细分析:一 钢琴曲《牧童短笛》作为学钢琴者,我很早就接触并演奏过钢琴名曲《牧童短笛》,近日又听过石叔诚和郎朗的现场演奏版,不禁有意分析之。1 综述《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根据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而定名。全曲为ABA’三段体。呈示部(A)、再现部(A’)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明媚的春光,绿色的原野,清澈的溪流,欢乐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起笛子,悠扬的笛声,使我们仿佛看见了天真可爱的牧童,闻到了乡野泥土沁人心脾的芬芳。发展部(B)是一首比较欢快活泼的舞曲,以节奏和弦为背景,旋律犹如笛声,明亮高昂,活泼跳荡,音乐描绘了牧童伴着清脆的笛声在嬉戏,情绪轻松活泼。“牧童短笛”既运用了西洋音乐的技法,又展示了民族音乐的特点。从它问世至今70多年来,以其浓郁的清新的乡土情令国人欢欣感动,惊奇赞叹。乐曲描绘了美丽的江南田野,上有浮云,下有流水,牧童和老牛,笛声和歌声。它是一首听得见的抒情诗,也是一幅看得见的风景画。以下就各个部分逐一分析。2 呈示部(A),旋律如下:(曲谱略)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复调风格。3发展部(B),旋律如下:( 曲谱略)显然,发展部(B)活泼欢愉,呈示部(A)中的复调定法改变为和声音型伴奏的主调音乐。这一部分中,调式转成了G大调。右手高声部乐句间较大幅度的音区跨越,以及每一个乐句内轻快的节奏,大量32分音符以及16分音符的应用……展现出迥然不同与前面的另一种情境。最后说一下结束句。渐弱和渐慢使听众眼前浮现出牧童渐行渐远的景象。自然地收束了全曲,带给人“余音绕梁”的意境。二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陈钢、何占豪于1959年写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乐曲是以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唱腔为音乐素材写成的。全曲以故事具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和化蝶为主要内容,分成3部分。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西洋音乐中,并且用抽象的音乐去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 1呈示部(相爱)《梁祝》引子和爱情主题如下:(曲谱略)突然,音乐急转而下,以散板、快板来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这里变化地运用了京剧中的倒班和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哭灵投坟在小提琴奏出了最后一句绝唱之后,锣鼓管弦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高潮。3 再现部(化蝶)长笛和竖琴将音乐带入了仙境,加上了弱音器的小提琴重新奏出爱情主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华为一对蝴蝶,从墓中飞出,双双翩翩起舞,永不分离。三 歌曲《春江花月夜》全曲如下:(曲谱略)此曲由古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来。由于加上了歌词,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歌曲想表达的意境。全曲中速、从容而有韵味。首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正如歌词所述,旋律虽然有较大幅度的跳跃,但还是有“袅袅娜娜”的感觉。在音乐的中部,节奏缓急相间,富有歌唱性;旋律起伏较大,具有分明的层次和韵律。在音乐的尾声,再现前面的主题,再辅以悲伤的调子,令人听后久久不能释怀。 以上我对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力度、速度、节拍、音区和调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旋律、节奏、音色、曲式、力度、速度、节拍和织体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歌曲《春江花月夜》进行了综合简略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可以很明显地看见作曲家在综合利用这些表现手段“达到某些效果,营造某些意境”。

罗马雕刻家除了表现统帅、英雄人物、全家群像、夫妇合像、单人墓碑像外,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历史上一般称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中世纪”,艺术史上把古罗马以后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的西方艺术称为“中古世纪的艺术”,它延续了1200年左右。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因此,欧洲中世纪的雕塑主要为基督教服务。中世纪盛期的文化艺术,经历了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教堂建筑成为当时主要艺术载体,许多优秀雕刻家从事教堂建筑的装饰雕塑和内部陈列的圆雕工作。法国的安高莱姆教堂,康城的三圣教堂,德国盖因拉德的圣基列阿教堂中的许多雕刻,都具有代表性。 罗马式教堂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体显示教会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灵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观者的精神感情。教堂建筑中彩色玻璃窗画的明暗变化,各色各样轻巧玲陇的雕花图案和壁上的雕塑,都有助于加强宗教神秘的气氛。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沙脱尔教堂、理姆斯教堂等,都是哥特式教堂。而哥特式雕塑则基本上代表了中世纪保守落后的宗教艺术。 14世纪的法国雕塑中,哥特式艺术反映现实倾向增强,对人物姿态、表情、形体等方面开始夸张强调,为宗教服务的哥特式雕塑开始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艺术的萌芽。中世纪的雕塑有精华有糟粕,许多作品中充满迷信、荒诞的宗教内容,但从艺术遗产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雕塑家们也创造了不少属于人民的、有积极因素的好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16世纪,文艺复兴文化在欧洲许多国家产生和形成。在欧洲的许多先进国家里,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文艺复兴文化是反对封建宗教的文化,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起领导作用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传统,使雕刻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最先出现的雕刻大师是季培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扇青铜大门上的装饰浮雕是他的代表作。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把这两扇大门赞誉为“天堂之门”。同一个时期的伟大雕刻家还有多那泰罗、委罗齐奥等。而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期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 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多有于取材古希腊神话(及其发展--古罗马神话)的,而在西方雕塑发展史上,古希腊雕塑代表着一种美学高度。希腊艺术家确立规范和原则,对后世西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和新古典主义的雕塑艺术就以其为标杆。古希腊的艺术家确定了最美的人体的原则。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古艺术家波利克里托斯是第一个“规范”了“美”的艺术家,他从纯数学理论角度,计算出一个做为人类身材范本的男士应该具有的身材比例。他是“黄金分割律”的鼻祖。并且,评判他人、修炼自己的身材仪容也成为古希腊人的习惯。“苏格拉底一贯认为:凡是身材不佳、仪容不整的人都是没有公共精神、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人。在苏格拉底的眼里,公民身材肥硕问题属于公共事务的范畴,而肥胖也是政治问题。”尼采就曾说过,要在“身体上做一个古希腊人”。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印度,将雕塑艺术带到恒河流域,恐怕流传到东方各国的佛教也就不会有后来繁荣不已的造像艺术(云冈,龙门,莫高窟,巴米扬大佛...),甚至在佛教、道教(借鉴了佛教的传教形式)的寺庙里也不会供奉着偶像。因为,古印度的宗教传统里是不崇尚偶像崇拜的。坦胸露乳的佛像,恐怕也只能来源于古希腊的文明吧!

春江花月夜论文素材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

李白友情之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国破之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李煜国破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闲情之愁: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爱情家国之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方法,多种多样。一、从“愁”的内容来看的。(1)有思念故乡的愁,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周邦彦《点绛唇》“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诗(词)人分别将自己绵绵的思乡之情,寄托在那淼淼的江水、点点的渔火和悠悠的白云以及声声异响里,诉说着心中无尽的愁思苦念。再如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春深愁苦更深,借酒方可消愁,抒写了词人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思乡难归之愁。(2)有思亲怀友的愁,如韦应物“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友人不在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万千感慨。思念丈夫愁绪深重莫过李清照。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抒写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丈夫所受的煎熬愁苦;《凤凰台上忆吹箫》“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倾诉了夫妻离别的旧愁新苦和无尽思念之情;《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托了对夫君似红花飘落、如河水闲流、绵绵无绝、遥遥无期的浓浓相思和深深眷恋,真可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朋友遭贬,心情沉重,就让清风明月带去对友人思念思念和牵挂吧。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世事难料,心情沉重,愁绪满怀,因而思念友朋而独自难眠。再如黄庭坚《好事近》“一弄醒心弦,情在两山斜叠。弹到古人愁处,有真珠承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与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张元干《清平乐》“兰桡飞取归来。愁眉待得伊开”, 田为《南柯子》“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不论是知心好友,还是知己红颜,无论在天涯海角,还是在路途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感慨万千,愁肠百结,绵延不断。(3)感时伤己之愁。陆游《卜算子》“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黄昏暗淡时,凄风苦雨中,独自一人,这是孤寂的愁;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子规鸟在空旷的秋山黑夜凄凄啼叫,冷漠悲凉,这是凄苦的愁;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成追忆,眼前空余孤独的自己,这是无奈的愁;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夜不成寐,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愈感凄清,这是寂寞的愁;李白《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时光飞逝,青春难再,岁月染白了鬓发,空怀报国之志,这是伤感的愁,王昌龄《龙标野宴》“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歌声低回,曲调低沉,明月当空,山河依然。这是远谪之愁,也是旷达之愁。再如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杨万里《伤春》“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欧阳修《蝶恋花》“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史达祖《湘江静》“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葬花词“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都是诗(词)人被眼前时景所触动,被花草春色所触发,伤时叹己的不胜悲愁。(4)别离苦恨之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人虽别离,但情深不断,情感越深,诗人之愁情更令人吁唏不已。房舜卿《忆秦娥》“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羌管呜咽,暗云悠悠,愁绪尽在天地之间,似诉无尽离别愁苦。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情人多情善感,更苦对别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哽咽难言。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友人一别,天各一方,举目四望,寸断愁肠。李颀《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诗人怅惘凄切失意,迷茫彷徨,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直抒离别之苦,凄凄愁情。(5)忧国忧民之愁。辛弃疾《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国运渺茫,人已见老,无处挥洒报国情,难以施展鸿鹄志,“闲愁”让人心忧,词人的爱国情怀日月可鉴。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涕泪涟涟悲伤哀叹,忧国忧民愁苦不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世上疮痍哀伤悲叹,民间疾苦经年忧愁。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则是诗人借用传说表达自己化鹃啼归的眷眷心愿,表明自己虽然不得已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依然如故,至死不渝,可谓哀苦忧愁之至。(6)有伤春的愁,如杨万里“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伤春》)。春色已了然,但无心赏玩,只有愁病,真让读者也伤情。(7)有思春的愁,如欧阳修“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蝶恋花》)。柳絮翻飞的梦里,风细天远的危楼上,思春的心顿生出漫漫的愁。(8)有相思的愁,如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玉簟秋》)。夫君远在天边,长长的思恋让花飘,让水闲流,一切都在浓浓的相思之中。二、从愁的范围来看的。(1)众多而无尽的愁。以水喻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国愁家恨如滚滚东流满江春水。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贺铸《木兰花》“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他的《千秋岁》“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浣溪沙 》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都是用江海或雨丝比喻,极写诗人的千愁万苦。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用夸张对偶写出刀砍不断,酒浇不完的绵绵愁情。章丽贞《长相思》“吴山秋,越山秋,吴越西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李涉《再宿武关》“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范成大《南柯子》“欲凭江水寄离愁,江水已东流,那肯更西流?”夏完淳《采桑子》“万里长江一带愁”,王士褀《浣溪纱》“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贺铸《临江仙》“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都是用拟人手法写出词人的绵绵不尽的苦愁,诗人借用浩淼无穷的江河之水,化无形之愁为有象之形,突出了绵绵愁情。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用江岸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飞舞的杨花柳絮和江南梅子成熟时的连绵霪雨来博喻纷繁的闲愁,乃千古绝唱,贺铸也因此被称人们为“贺梅子”。(2)漫长而悠远的愁。夸张手法写愁,如李白《横江词》“一水牵愁万里长”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万里”“三千”,极言愁多。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万古愁,愁悠远,思接千载,愁情万年,这是用呼告手法直抒愁情。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蒋捷《梅花引》“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姜白石的《探春慢》“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张炎《八声甘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愁如漫天飞雪,又像点点梅花,更似遍地落叶,不仅多而广,而且悠远绵长,这是用雪和花喻愁。(3)宽广而厚重的愁。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万里凝成愁云,在空间上显得十分宽广,这是用对偶和夸张写愁。谢逸《鹧鸪天》“愁满眼,水连天”,举目都是愁情,宽广可与天接;向子湮《水龙吟》的“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这些都是用比喻和夸张写愁。贺铸《怨三三》“对梦雨廉纤。愁随芳草,绿遍江南”,这是用拟人手法写愁。张炎《齐天乐》“登临休望远,都是愁处”,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朱敦儒《沙塞子》“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这都是用夸张手法写愁。李文山《雨夜呈长官》“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中的“愁”,似乎可以斗量;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道出愁苦之长;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写出别愁之广。(4)深入而沉重的愁。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用夸张手法表现别离使人忧,愁情深似海。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浓,重得船都载不动,写出诗人愁情之深重。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人醒而愁情不醒,可见愁情深沉。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随酒进了肚肠,其愁苦之深之苦可见一斑”,都用拟人手法写愁。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借写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抒发羁旅异乡的感慨忧愁,倾吐思乡望归的感伤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突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也是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同样道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忧伤。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和亡国的恨,都被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愁此恨何其深重。⑸真假而难言的愁。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阙写了少年附庸风雅,故作多情的假愁,下阙吐露中年报国无门、忧国伤时的真愁,这假愁与真愁的对比,真是愁煞了人;然而愁到深处,苦至极处,却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和倾诉的深沉苦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被贬谪的滋味,不济的人生,沦落的身世,多舛的命途,都在这无声无言的世界里,这是用映衬烘托手法写愁。蒋捷《虞美人》“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概括地抒发了自己一生难言的悲愤和愁绪,有少年的憧憬,有中年的悲哀,更有晚年难堪而孤凄的现实,实属无可奈何难以言说之愁。三、从愁的程度上来看的。(1)有深入的愁,如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愁进了肚肠,其体会之深之苦可见一斑。(2)有绵绵的愁,如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愁绵绵,刀砍砍不断,酒浇浇不完,把愁写得生动形象。(3)有沉重的愁,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重呀,重得船都载不动,诗人的情写活了。四、从愁的情味上来看的。(1)有沦落的愁,如白居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被贬谪的滋味,人生的不如意,身世的沦落,都在这无声的世界里。(2)有凄凉的愁,如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子规鸟的夜啼,在空空的秋山显得冷寂,凸显凄凉。(3)有孤独的愁,如陆游“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卜算子》)。黄昏人一个,风雨中更让人有孤独之意。(4)有寂寞的愁,如陆游“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钗头凤》)。爱人已离去,留下孤独的自己,回想几年的时光,只有眼前的寂寞挥之不去。五、从写愁的技法上看1、直接将愁当作物来写,把愁写得具体形象。或把愁写成可用船载之物:“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宋·陈与义《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或把愁写成可用酒、长江水浇洗之物:“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何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宋·赵鼎《满江红》“惨结秋阴”);或把愁写成可放在水里飘流之物:“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或把愁写成可用刀剪之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使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愁苦之情。文人们大量使用的这种方法,使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景中含情,情中有景,这样就把愁苦情渲染得更加浓郁,从而感染读者。2、以景来渲染愁情,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手段。像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用乐景衬悲情的一例。“春花秋月”是美好的景致,人人向往,可对李煜这个亡国之君来说却易勾起往事而伤心,从他烦厌春花秋月之无尽休可见其绝望悲苦之极。又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里的曲词,“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即用“美景”写出秦淮河畔的萧条凄冷,表达出深沉的亡国之痛。以悲景衬悲情的“正衬”如柳永的《雨霖铃》,开篇即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样的凄清景物给人一种浓浓的离愁感伤。像这样融情于景的写法,在戏曲中也随处可见,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等曲词即是以这种手法来渲染崔莺莺与张君瑞之间的离愁别恨的。而且,中国的文人还特别注意用特定的意象来加强愁苦情的宣泄,这些特定意象如“寒蝉”“长亭”“残月”“西风黄叶”“夕阳古道”“瘦马空壕”“疏林”“烟波”等等,它们本身就给人一种萧瑟衰败冷寂之感,结合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人很容易身同感受,为之动情。同时,文人们又用“虚实相济”的手段来抒发愁苦情。“实”即实景,“虚”即虚景,幻想之景。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西厢记》里莺莺遥想别后情景“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即是用虚幻之景和眼前实景结合来抒发悲苦情的。3、借助于比喻、拟人等法把愁写得有长度,有重量。唐代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其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及宋代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候馆梅残”),均以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说愁思如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就把无形的愁苦化为有形的江水,而且渲染出愁的深厚、强烈、久长等特点,对这种手法,清代学者王国维也赞叹不绝:“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相同的手法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在与赵明诚阴阳两隔后所写,对亡夫的怀念、自己孤苦、漂泊无依的感伤,都充分表现了出来。其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把愁苦化为有重量的实物,与李煜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清照的《一剪梅》又把相思离愁变成了变幻的东西(“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一来,“愁苦”真可谓是绵绵不绝、无法消融了。宋代黄庭坚的“我只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用拟人法生动地传出愁情含满川风月。4、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愁写深写透。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之十五),于夸张中强烈地抒写了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愁作秋浦客”的悠悠愁情。也有将夸张与其他技法结合起来,以求得最佳艺术效果的。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将夸张与比喻结合起来咏愁的;唐代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于夸张与对比的统一中表现闲愁的;石孝友的“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木兰花》“寻春误入桃源洞”)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则都是于夸张、比较中衬出愁之多、愁之重的。5、在对比、烘托中咏愁,更见其愁。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于欢乐与忧愁的对比之中突出了愁之深重;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将如今饱尝愁苦与少年不知愁的滋味加以对比,鲜明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远大抱负难以实现的愁闷。不难看出,以上两例咏愁,用的都是对比技法,却同中有异。至于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以春日美景反衬思妇寂寞忧愁之情(其中也有对比),也写得极有情致。6、运用双关之法,委婉咏愁,含蕴深远,耐人寻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语双关,含蕴深远,表面上是写浮云遮住了太阳,使人不见长安而生愁情,实际上,这是委婉地写佞臣在皇上面前摆弄是非,皇上不明,致使诗人不得重用,有志无法展、有才无处施而生愁怨。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词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既道愁之组成,又言愁之原因,构思巧妙。7、描摹、铺陈人物的情态动作。例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李清照的“日晚倦梳头”(《武陵春》),《西厢记》中崔莺莺的“见安排着车儿,不由人煎煎熬熬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作重重叠叠的泪”以及张生的“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这些描写都非常真实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情态动作,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愁苦。8、语言的特殊运用也能增强愁苦情的抒发。第一,巧妙化用古诗词和引用典故。如《西厢记》中【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未饮心先醉,”其中,“红泪”和“青衫”都含典故,各有所指。而“未饮心先醉”则化用柳永的《诉衷情近》里的“未饮心如醉”,且比原句意蕴更浓厚。第二,将生动的口语融入典雅的词句中,使愁苦情的抒发更加朴实自然、真切浓烈。例如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其中,“怎生”“此第”“了得”便是当时的口语词,它们的加入令词情大大增色。第三,叠词的运用,既富有音韵美,又加强了情感的抒发。例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当然,上文所列古诗词中愁之内容与技法,并非已囊括全部,仅仅是常见的,希望能给我们中学生鉴赏愁情诗词一点启发,以便由点推及面,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事实上,古人咏愁,也有不少是多种技法兼而用之的。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宋代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的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设问,但又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以比兴作答,正如《鹤林玉露》卷七所言“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不仅如此,它还以“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来烘托“闲愁”。如此兼用多种技法,便含蓄地写深写透了闲愁。古人咏愁,不用说不同诗人词家采用的技法有别,就是同一诗人词家采用的技法也不尽相同。这固然跟诗人们的生平遭际、思想方法、对愁的感受及创作风格相异有关,也与其具有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不无关系。就南唐后主李煜而言,其词善于咏愁。或以一江春水喻愁,或化虚为实,变抽象的愁为具体可感之物,或如《捣练子令》(“深院静”)通篇不著一“愁”字,却意在言外,写尽了离愁别恨。其词虽然同是表现真挚动人的愁情,却无似曾相识之感,个中原因固然在于李后主后半生沦为“阶下囚”,备尝亡国之苦,“日夕以泪洗面”,对“愁”有着深切的感受。

梧桐更谦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处相思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国内对筝曲春江花月夜的研究论文

背景资料:《春江花月夜》,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箫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队组合形式,由排箫、笳和鼓等乐器组成,汉代已流行.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号济汾河,横中流兮扬清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棹歌即船歌(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汪县庭传谱的《浔阳夜月》改编成丝竹合奏(乐队由琵琶、筝、二胡、箫组成.后又加入了扬琴、弓胡、阮、双铃、木鱼、海螺等乐器。),由大同乐会会长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重拟了十个小标题。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犹如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浓郁的情感,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至倾倒。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该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细腻的情感。但是,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情感中也渗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面对如此美丽的图画,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而许真的是“乐极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是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是谁站在江畔,第一个惊诧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耀到人间呢?恐怕已无人能说的清楚。毕竟,人的一生太短暂,太短暂了!人要和时间赛跑,终究是要失败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人类一代代永无穷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暂的表现吗?而明月却年年相似,这江月为什么会年年依旧呢?可能象世上的离人一样,也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到来吧!“不知江月照何人”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的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看到大江东流。这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多么象消逝着的光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青春感伤的情思贯穿全诗,创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 但是全诗的关键还在后文对思妇的描写,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但她仍相信,虽然两人相隔异地,不能声息相闻,但此时一定会共对明月寄托相思。南朝《子夜四时歌*秋歌》中有过这样的名句: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说托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给远方的亲人。而在这首诗里,把托月寄情变成“愿逐月华流照君”,感情更为强烈,要求也更为迫切。这里的“逐”字把思妇那种深沉,执着,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更形象,更具体,更传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动感。由此可见,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体现出初唐的时代之音。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首诗也有一定的缺憾,没有完全脱尽六朝形式主形式主义的影响。但该诗中从众多色彩鲜明的形象中所抒发出的棉邈深挚的情感,同样使人产生心灵的惊悸,特别是对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赏析,更能引发读者的一番深思和感悟。这也正是诗人技高一筹的表现,使景情理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番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理解和感受。早在140多年前就以《夕阳箫鼓》之名流传在民间。1895年李芳园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此曲易名为《浔阳琵琶》;以后由浦东派汪昱庭先生等人对“浔阳琵琶”作了加工整理,易名为《浔阳古曲》或《浔阳夜月》。小标题大致与李氏相同,后经郑觐文等人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他把每段小标题定为较形象易懂的五个字,突出了“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一江春水,一轮孤月,几多思绪 ——走近《春江花月夜》中文摘要:关于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研究历来并不少见,普遍认为这首曲子分为10段,描绘了春江花月之夜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而很少涉及乐曲的意境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因而本文旨在挖掘乐曲中展现的对人生的领悟,对宇宙的思考。关键词:琵琶 哀而不伤 艺术特点 意境才子张若虚写在长江上的一篇《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流入了多少人的心。春,江,花,月,夜,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每个字都浸透着美的体味。醉人的明月,滟滟的湖水,洁净的天空,汀上的白沙。这一美景,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这个虚拟的场景,沉醉于这春江花月夜。同名名曲借用原诗的意境进行演绎,一唱三叹,不激越,也不豪放。温柔的弦音撩拨起宁静的空气,一幅人生至美的山水画渐渐展开:在暮鼓送走夕阳,萧音圆月的傍晚,人们驾起轻舟,在平静的春江上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南的秀美与诗句的隽永,柔柔地融入委婉质朴的旋律和流畅多变的节奏之中。音乐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配器晶莹剔透,使人回味无穷。[1] 1.曲子的背景及地位:乐曲原是一首琵琶大曲,名为《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的传抄琵琶谱以及清光绪元年(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收录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1925年后上海大同会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更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完善。[2]此曲曾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2.聆听乐曲:琵琶声起,一幅幅精致的画面将春、江、花、月、夜的韵味如流动的音符一样地弹出;琵琶啊,你身拂着的是古人的风吗?诗的气息氤氤氲氲地弥漫;你手叩着是典故的门吗?门开处那惊鸿一瞥的,是女子伴月盼君归的双眸?乐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核心音调为基础的旋律展开手法,它以两个核心音调为基础环节进行模进或变奏,构成旋律的呈示与展开。各段音乐在发展变化后往往用一个共同的素材作为小段的合尾,把全曲贯穿起来,使乐曲听起来十分和谐。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上的欣赏习惯与运用特点,在宁静中不断有新的表现和流动,这个流动又淹没在中庸与典雅的秀美之中。[4]全曲十一段结构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二至五段,是主题的呈示部分。第二部分为第六段,它是以第一主题素材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一个略有对比性的段落,旋律在低音区出现,音调含蓄深沉。第三部分为七至十一段,第十段是全曲的高潮,主要运用快速和各种模进的手法,形成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迂回旋律线上下起伏两次,形象地描绘出橹声急促,船水相拍,波浪起伏,轻舟近岸时的欢乐情景。具体分析如下:(1)引子:采用了自由散板节奏,由琵琶模拟远处江上传来的隐隐约约的鼓声,萧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涟的景色。(2)《江楼钟鼓》乐队奏出优美如歌的全曲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由萧和琵琶奏出的尾句是一个循环贯穿于每一个段落的固定终止型乐句,好似人们在耳闻目睹萧鼓、明月、花影、云水、渔歌等景色时,由衷的发出“春江月夜美如画”的赞叹之声。(3)《月上东山》主题移高四度作自由模进,旋律有一种徐徐上升的动感,呈示出明月升空的景色。(4)《峰回曲水》这是乐曲的第二个变奏的部分。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呈示出水波涟漪的景色。生动表现了江风拂水和泛舟江上的人们的欢快心情。(5)《花影层叠》这是乐曲的第三变奏的部分。在七小节徐缓的旋律之后,琵琶以四组先紧后宽的音型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颇具气势。情绪陡然起伏,然后仍接合尾,犹如水中花影摇曳、纷乱叠层,与前所描绘的恬静画面形成鲜明对比。(6)《水云深际》在浑厚中低音区,琵琶、筝和萧齐奏回旋,接着八度跳跃,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效。音区和音色的对比,不禁使人联想起那江天一色、空旷朦胧的江中晚景。(7)《渔歌唱晚》本段音乐非常有特色,它在每一句的第三小节都用休止半拍起板,显得风趣、生动。萧和琵琶在木鱼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如歌的递降旋律,好似渔夫一边摇橹,一边唱歌,而其他乐器在每句长音后的齐奏,又如船上的人应声合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跃的气氛。(8)《洄澜拍案》这是乐曲的第五变奏部分。先由琵琶以轮指、扫等技法奏出一串由慢渐快顿挫有力的模进音型,然后乐队全奏,恰似渔舟破水、江水拍案、波涛飞溅之意境。(9)《桡鸣远籁》运用流水声、摇橹声等,来刻画众多的渔船在回家的路上。因与第九段有重复,常删去不奏。(10)《唉乃归舟》这是全曲的高潮段落,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音如流水,速度由慢而快,由弱至强,旋律紧凑有力,激动人心。生动的勾画出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画面。当音乐推向高潮以后,即转慢恢复原速。古筝自低向高划奏,紧接着转入第十一段的尾声。(11)《尾声》当二胡与箫先后奏出悠扬的主旋律,音乐又回到乐曲开始时的诗情画意中。结尾处轻而缥缈的一声大锣,使音乐更具有深远、悠长的意境。好似轻舟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3]3.感悟乐曲:曲子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听众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有人说,这首曲子 “哀而不伤”,在展现春江花月之夜迷人景色的同时,又带有一丝丝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考;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哀而不伤,怨而不乱。一方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而在这感叹之中也包含着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无穷生命力的体悟。明月长存,江流不尽,相比之下,人生是渺小而短暂的,然而也正是这渺小而短暂的人生,面对这无穷的宇宙,便有了一份超越于生存局限之外的沉思与梦想。另一方面是对生命的顾慕与流连。漫步于江畔,春夜静谧,玉兔东升,江面荡舟,花影摇曳。耳边琵琶弦动,丝丝入扣……最后的最后,散了,静了,离去了,只剩无尽的江水和皎洁的明月。春江花月之夜的良辰美景,渺茫的江天,无穷深邃的宇宙,这样的情景总能勾起人渺茫而又低回不已的思绪。耳边的乐声有些沉重,犹如长着的低吟,深厚凝重的乐声,不需要言语,却仿佛在向世人发问:“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不知是谁第一个惊诧月色的皎洁,更无人能知晓,这光照春江的明月,是从何时开始洒遍人间。短暂的生命总是过于脆弱,岁月总是那样的无情,琵琶演绎的沧桑诉说着人世变幻的道理:人生如此渺小短暂,哪及宇宙之深邃永恒。抬头仰望明月,不知今夕是何夕。结束语:名曲《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株奇葩。在欣赏的时候我们不但要从其曲调、韵律、节奏等方面综合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借助张若虚同名诗歌的意境,来领悟其欢悦后的沉思。人生代代无穷更替,唯独不变的,也只留下江月的年年依旧了;但从另一方面看,生命固然短暂,宇宙万物却生生不息,拥有无穷生命力。哀伤,但却不乏希望。注释: [1].《音乐欣赏教程(上册)——中国部分》[2].《音乐基础知识及名曲欣赏》[3].《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4].《音乐与音乐赏析》参考文献:【1】张丽民.《音乐欣赏教程(上册)——中国部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2007年3月第3次印刷【2】李亮.《音乐基础知识及名曲欣赏》,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3】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2007年1月第2次印刷【4】张俊,郭爱民,李岳庚主编. 《音乐与音乐赏析》,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5】钱仁康,胡企平主编.《音乐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2次印刷【6】余丹红主编.《大学音乐鉴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7】张又弛,张富岩编著.《中国器乐作品赏析》,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8】刘承华著.《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而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则见于鞠士林(约1736- 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陇菲按: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清代嘉庆己卯年即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道光壬寅年即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光绪乙亥年即1875年吴婉卿的手抄本、光绪戊戌年即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中之《夕阳箫鼓》一曲,已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七个小标题。(陇菲按:对于此曲之源流的考证,最近的一篇论文是1993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表之王霖《<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索》。根据此文,在江苏崇明《县志》中,有清咸丰年间宋珩“自出新意为《夕阳箫鼓》曲”的记载。)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并易其名为《浔阳琵琶》。此后,又有人将这首乐曲名之为《浔阳月夜》、《浔阳曲》。李芳园之《浔阳琵琶》已有“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1920年由郑觐文创立)柳尧章、郑觐文根据汪庭昱的琵琶独奏谱《浔阳月夜》,把它改编成为多种民族乐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易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标题与李芳园所拟有所不同,是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 * * * *对于这首乐曲之某种“意象内涵”,人们历来有不同的视点和诠释。当然,所谓“音乐”的“意象内涵”,并不是引发作曲家创造心态的“对象事件”,也不直接等同于作曲家的“创作心态” ;而是存在于引发作曲家创作心态之“对象事件”、由此“对象事件”转换而来的作曲家“创作心态”、以及由此“创作心态”转换而来的“比音之乐”之间的某种“法式”性质之、“乐式”性质之抽象的“异质异构同态同行”的“行运态势”。( 参笔者《新的音乐艺术模型 —— “自同态转换群集”概说》,载广州1992年第2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又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6音乐舞蹈研究》1992年第8期;《音乐哲学札记三则》,载北京1994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哲学之视角与论域》(1996年5月3日西安音乐学院专题讲座提纲),载西安《交响》1997年第3期第9-13页,又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J6 音乐舞蹈研究》1998年第2期第16-20页。)对于《春江花月夜》而言,其所谓“意象内涵”者,也并非可以直接诉诸“语言”、“文字”之“对象事件情节”、“创作心态观念”等等。(参笔者《器与道 —— 兼评“音乐批评”》,载1994年第2期《黄钟》。)但是,所谓“音乐”者,并非可以完全脱离其它文明事象之真正的“纯粹艺术”。作曲家、演奏家、欣赏者之文化模式、哲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天资悟性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音乐艺术实践行为,并对所谓“音乐艺术”之存在于“信源”域界之内的“内涵”、存在于“信道”域界之内的“信息”、存在于“信宿”域界之内的“意义”,产生程度不同的反馈作用。(参笔者《音乐哲学札记三则》,载1994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因此,对于乐曲“标题”的理解和阐释,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制约着“音响动态模型”的“演奏成型”;并或多或少地改变乐曲的“行态”、“情调”、“韵味”。本文宗旨,乃是研究《春江花月夜》之“标题”的“文本”;揭示此“标题文本”之某种“应有”、“可有”的“内涵”;并进一步根据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学传统,比较深入地探索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乐师对自然、历史、人生之感受的特点所在,以便提供一种与当前占主流地位之诠释有所不同之对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的另外一种可能的诠释。* * * * * *本来 ,《夕阳箫鼓》这个标题 ,不禁使人想起了马致远小曲《天净沙》中的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不禁使人想起了汉武帝《秋风辞》中的名句“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并引发我们深沉的人生感慨。即使是《浔阳琵琶》、《春江花月夜》这两个标题,也暗示着李芳园等人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白居易《琵琶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句仍不无联系,依然有某种“触景伤情”的意味。。正所谓“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正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陇菲按:李芳园《浔阳琵琶》之“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以及柳尧章、郑觐文改编的《春江花月夜》之“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等十个小标题,均为“客观情景”的描述,而较少特殊的“情绪”、“心态”、“价值”、“观念”意味。)如果我们把《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与另一首更具超然物外、明朗清新之意境的中国古典名曲《渔舟唱晚》对照比较;那么《夕阳箫鼓》之某种深沉寥廓、波洄九折的情调,应当能使我们接受如上所述之对于此曲标题的理解。但是,到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这首乐曲之“标题”的理解以至对于这首乐曲的诠释,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诸如:“此曲很可能是描写傍晚在船上演奏箫鼓的情形,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军驰、李西安《民族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出版社1964年6月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江水中月影、人影、花影重叠,夜静中,鸟儿扑翅飞去”(见游惠海《喜看几个民族舞蹈》,载《人民画报》1978年第8期);“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湖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这是隋人写下的诗篇《春江花月夜》。它尽情咏叹着‘暮江’、‘春花’、‘流波’、‘星月’等具有诗情画意的江南一带的美好景色。近人柳摇章又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丝竹管弦乐曲,也易名为《春江花月夜》,这样就使我们从诗章联想到乐章,又从乐章回味到诗章”;“这首乐曲不仅象所描写的那样,有着‘唉乃一声山水绿,风回水曲夕照红’的意境,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抒发对于自然景色的咏叹 、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高厚永《美不胜收 简谈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载1978年11月28日《新华日报》);“优美抒情的文曲,有着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味。它完美地表现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江山多娇,风景如画’的意境,抒发了人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眷恋之情”(见沙汉昆《<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与旋法》,载《音乐艺术》1980年第3期);“各派标题有的比较朴实,有的则更追求幽雅避俗。……虽然两者都或多或少地表现了文人诣趣 ,但后者则更流露出自得的避尘情调”(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出改编者(陇菲按:指柳尧章、郑觐文)的寓意和对乐曲的解释。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形象地描绘江南地区春江月夜的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赏和喜爱”(见周宗汉《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一文,载《民族器乐广播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8月版,第37页);“描绘了中国秀丽的山川景色,音乐飘逸潇洒,风格新颖别致,是一首富于东方情调的夜曲”;“它以田园诗般的意境和脉脉深情,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李西安《钢琴曲<夕阳箫鼓>音乐分析》,1982年第1期《中国音乐》)。“赞美祖国锦绣河山,描绘春风和煦,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交辉,渔舟晚归的情景交融 ,似诗似画的大自然景色”(见许光毅《谈谈优秀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载《人民音乐》1983年第2期);“通过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描绘,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叶栋《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2月版)。“本曲以写意手法,描述人们郊游于山水之间。声有箫鼓啸歌,意在江山如此多娇。”(林石城《养正轩琵琶谱》之《曲情赘语》,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9月版。)“乐曲通过夕阳西下,江上归舟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和热爱”;“展现出傍晚时刻水滨的一派优美景色”(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版)。此,正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著之《民族音乐概论》一书所说:“原来的琵琶曲《夕阳箫鼓》在改编成丝竹合奏乐曲之后,被换上了《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可能改名者是按照‘春江花月夜’的想象来解释这首乐曲的(至少今天的演奏者是这样解释的)。”(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版)《民族音乐概论》一书还说:“从曲调上说,两者基本上是一样;从色彩上说,自然会因乐器的不同而有些变化。这种标题的更换,看来并不是音乐有多少变化,而是解释有所不同。它并不造成对于原作品的歪曲,所以也就能够为大家所接受。”然而在笔者看来,受这种审美价值取向的支配,此曲演奏的速度较前加快,风格日趋浮靡,完全失去了原来那种“人生局限”的感悟,和“哀而不伤”的韵味。(案:此正所谓“消费古典”,即“雅乐俗化”。)* * * * * *《文心雕龙·物色》有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一般而言,人们的心理与自然的物色是同步同态的。如《文心雕龙·物色》所言:“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然而 ,人们的心灵又是超越物象 ,超越时空的 。“物有恒姿” ,“心无定检”(《文心雕龙·物色》)。人们的心理,并非一成不变的“对应”于自然的物色。因其遭遇、经历、价值取向、文明模式等等的不同,对于同样的物色,不同时空中的不同主体,有其相异、相别、甚至截然相反、相对的反应。* * * * * *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并非只有“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之类的肤浅之感。对于情深感锐的文人、乐师,美好的春天,更容易触动他们心中那根高张在似倾危柱上的哀切急弦!此正如苏轼《水龙吟》所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叶嘉莹先生曾说:“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而尤以春日之纤美温柔所显示着的生命之复苏的种种迹象,最足以唤起诗人内心中某种复苏着的若有所失的茫茫追寻的情意”(《迦陵论诗从稿·旧诗重演》,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第162页)。早在《诗经·七月》之中,便有“春日迟迟,……女心伤悲”的佳句。《传》曰:“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淮南鸿烈·缪称训》中也有“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也”的说法。)“伤春”、“悲秋”,可说是中国古典艺术中一个亘古的主题。此,正如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所说:“送春而血泪满腮,悲秋而红颜惨目。”这个亘古的主题,在屈原的《招魂》之中,以其伤极而怨,哀深转恨的激情,更加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正所谓“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其所哀恸的,正是“众芳之芜秽”,正是“遍地之落红”!自古以来,“伤春”、“叹花”之诗咏,业已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笔者过览并随手载录的,除上所引之外,还有如下之例:游客芳春林,春其伤客心。 (晋·陆士衡《悲哉行》)春鸟一啭有千声,春花一丛千种名。旅人无语坐檐楹,思乡怀土志难平。……(隋·柳 《阳春歌》)愁心伴杨柳,春尽乱如丝。 (唐·刘希夷《春女行》)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唐·刘希夷《代白头翁》)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唐·王昌龄《西宫春怨》)燕语如伤旧日春,宫花欲落旋飞去。(唐·李 益《隋宫怨》)借问春光为谁丽?万条丝柳翠烟深。(唐·薛 涛《和李书记席上见赠》)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唐·薛 涛《春望词》四首之一)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鸣。 (唐·薛 涛《春望词》四首之二)东风又染一年绿,楚客更伤千里春。(唐·李 冶《柳》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 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晏几道《临江仙》)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宋·冯延巳《鹊踏枝》二首之一)嗟怨,自古风流误少年,那堪暮春天。料应是春负我,我非是辜负了春,为着我心上人,对景越添愁闷。 (明·《金瓶梅词话》)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江南春尽愁肠断”(寇准《江南春》),“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花落随流去,何见著流还”(古《前溪曲》)。春如流水,逝而远去。“春江”之川流,更使人嗟叹不已。李煜《虞美人》词所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正是以其超越古今的口吻,滔滔无尽的气象,震憾着无数骚人墨客的心灵!叶嘉莹先生说得好:“这首词开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二句,如果不以恒言视之,就会发现这真是把天下人全都‘一网打尽’的两句好词。‘春花秋月’仅仅四个字就同时写出了宇宙的永恒与无常的两种基本的形态。套一句苏东坡的话,‘自其变者而观之’,则花之开落,月之圆缺,与夫春秋之来往,真是‘不能以一瞬’的变化无常;可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年年春至,岁岁秋来,年年有花开,岁岁有月圆,却又是如此之长存无尽。”可以说“上一句之‘春花秋月何时了’,乃是写宇宙之运转无尽,”而下一句之“‘往事知多少’,乃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是去者之不可复返。”(《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附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436、438页。)“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蝶恋花》)。满目春江,在诗人眼中,是离人泣血之泪汇成的无尽哀愁;遍地落红,在诗人眼中,是雨横风狂之夜摧杀的狼籍尸骸。李后主《相见欢》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思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在中国文人、乐师看来,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叶嘉莹《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载《迦陵论诗从稿》,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之黛玉《葬花辞》,正是有感于此伤极而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 * * *“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辛弃疾《木兰花慢》)、“忧来如其何,凄怆摧心肝”(李白《古朗月行》);“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之“惆怅”,不仅因“花开花落”而陡起,尤其因“月圆月缺”而倍增。“月夜”是美好的。然而正因“月夜”的“美好”,反而使得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月叹夜、触景伤情。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眼中,“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二)的“月色”、“夜景”,却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 。正所谓“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张子容《春江花月夜》) ;正所谓“可怜歌吹明月中,此夜不堪肠断绝”(权德舆《秋闺月》);正所谓“时物供愁,夜景伤情”(曾瑞《双调·折桂令·闺怨》)。自古以来,“叹月伤情”之诗咏,也已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笔者过览并随手载录的,除上所引之外,还有如下之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宋·谢庄《月赋·歌》)今夜月光来,正上相思台,可怜无远近,光照悉徘徊。(梁·简文帝《望月诗》)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梁·庾肩吾《和徐主簿<望月诗>》)如何当此时,怀情满胸臆。 (梁·刘孝绰《望月有所思》)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流,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佚名《客中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蒲,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唐·张九龄《望月远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唐·孟郊《古怨别》)行宫见月伤心色,夜月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唐·卢纶《晚次鄂州》)拜新月,新月不胜情;庭前风露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生。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华,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忆却红闺年少时。(唐·吉中孚妻张夫人《拜新月》)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唐·李冶《明月夜留别》)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路长。(唐·薛涛《送友人》)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唐·薛涛《月》)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宋·范仲淹《御街行》)月解团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宋·朱敦儒《临江仙》)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宋·蔡 仲《苍梧谣》)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在此春江之畔,花红时节,月圆之夜 ,多少人“有明月 ,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又有多少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 * * * * *中国古代哲人、诗人,正是在此“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之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中,渐渐从“忧患意识”中超脱出来,开始自觉人类的“局限”,开始自觉人类局限之绝对的制约,并升华到“达观洒脱”的崇高境界。如果说,有些诗人的“清怨”之中,不无“辛酸尖刻”的话;那么,有些诗人,则已有超脱之心,而无超脱之力;而只有那些心灵博大到足以容纳“苍茫无尽之天上人间的空间”和“悠远漫长之古往今来的时间”的诗人,只有那些对此时间和空间都各相绵延连接之大生命有更深层体验的诗人,才能以哲人之心,悟出“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哀江头》)的至理。如果说,白居易之《上阳人》所谓“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计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还只是从一个固定的视点,在一个有限的时空构架中,自我麻痹着“忧患意识”,企图忘却的话;那么,李白之《把酒问月》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则已“通古今而观之”(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在一个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的时空构架之中,企图超越“忧患意识”。只是这种“超越”的企图,本不可能实现。李白诗中最后“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两句,便是“超越”之“企图”未能实现,而又堕入自我麻醉之中的明证。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不仅知其局限,知其不可;而且深知其局限之不可超越,知其超越之企图的定然不能实现。此深度的“局限意识”,便升华成为“达观洒脱”之崇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境界。张若虚之“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语)(1)的《春江花月夜》,便是如此。《春江花月夜》全诗如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悠悠去,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全集·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8月北京第1版第21页)。诗人如上帝一样,他怀抱一切,洞见一切,理解一切,同情一切;但没有怨恨、没有尖酸、没有诅咒、甚至没有伤感。此正如闻一多所说:这是一个“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同上,第20页)。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所有的,并非“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并非“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的伤感;而是“凄婉而不哀伤”(高尔太《论美·中国山水画探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第309页),深情而不沉溺的情调。正如英国诗人沃兹华斯(Wordsworth)所说:“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但却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2)。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一唱三叹的《春江花月夜》,等待着它与当今某种“知音”有所不同的另外一种知音!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它源自琵琶曲《夕阳箫鼓》。上世纪2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等人最早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根据乐曲表现的诗情画意起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几经加工整理,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风格清晰、恬淡、细腻、流畅、富于诗章,音乐结构为自由变奏曲式。它由十个乐段组成,每段都贯有小标题: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风回曲水;④花影层叠;⑤水深云际;⑥渔歌唱晚;⑦洄澜拍岸;⑧桡鸣远濑;⑨欵乃归舟;⑩尾声。这十个乐段有着同样的结尾乐句。

这样的形式被称作“合尾”。

乐曲的第一段起到了引子的作用,琵琶、箫、古筝在这里描绘出晚霞映于水面、钟鼓声声的景象。全曲的主要旋律在此段出现。

它优美而富于歌唱性,乐逗的一头一尾音用同度音贯穿连接,使曲调在轻盈中见平稳,清新中见古朴。乐曲的第二段“月上东山”和第三段“风回曲水”都是主旋律上四五度的自由模进,动人的音乐,极易让人联想到穿梭于云中的明月及碧波荡漾的江水,景致之美,令人凝神。以后的几个段落中,有以主题旋律进行发展的,也有的加入了新材料,总之在配器手法上各种民族乐器尽其所能,描绘的景色同小标题十分贴近。在第九段时,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欵乃归舟”中的“欵乃”是摇橹时发出的声音,由古筝琶音衬托着乐队合奏,摇橹声从弱到强,由慢渐快,曲调紧凑而振奋人心。

不久,音乐从热烈的气氛转至平静。归舟终于远去。进入尾声时,琵琶、大胡演奏出了优美、寂远的曲调,春江一片宁静、安详。

花火杂志2019三月目录

主要是写青春校园爱情故事的 4元钱一本 好象是一月一刊

第一辑《若我离去,后会无期》第二辑《谁曾和你一起靠近童话》第三辑《当你转身牵我的手》第四辑《你的笑容如繁花》第五辑《仰望幸福的角度》第六辑《你比夏天更遥远》第七辑《路过心上的柔软时光》第八辑《你是我心里的一首歌》第九辑《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第十辑《成全你我的碧海蓝天》第十一辑《月色荒凉了天明》第十二辑《可是你,早已远去》第十三辑《最爱我的那个天使睡着了》第十四辑《下辈子换我走向你》七日霜飞《抢个山贼做王妃》语笑嫣然《萧瑟流光》《公主的21枚无泪 指环》《红楼别夜》《爱如指间砂》水阡墨《春雨如酒柳如烟》《梅子青时雨 》《乱花飞过秋千去》《星星流浪的城市 》《九国·伽蓝之羽》独木舟《深海里的星星Ⅰ》《深海里的星 星Ⅱ》《你是我的独家记忆》《月亮说它 忘记了》《我亦飘零久》夏七夕《后来我们都哭了》《我和你的笑 忘书》《妖孽只在夜里哭》小狮《锦夜》《锦夜Ⅱ》《积木城池》《 狮·绯闻记》《积木城池Ⅱ》乐小米《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2》《凉生 ,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3》《梧桐那么伤 》《美人如玉剑如虹》《谁教白马踏梦船 》《天已微凉》《苍耳》晓丹叮咚《穿越时空之绝色神偷Ⅰ》《穿 越时空之绝色神偷Ⅱ》《穿越时空之绝色 神偷Ⅲ》《翩翩不嫁你》星空飘雨《年华何日不离伤》蒹葭苍苍《糖果的子弹》纯白《每个少年都会远去》校长《燕归来熙》《与大神JQ的日子》《 玛丽在隔壁》舒暖朝《安之若素,宁之如春》王晓露《暮光薄凉,夏了夏天》童馨儿《我等你,永远为期》 《如果不 能永远在一起》七色夭夭《琼心醉》破破《盛夏流年朝朝》微酸袅袅《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是你 路过我的倾城时光》《半夏锦年》《樱花 落海洋》莫争《吾家小眉弯弯画》南绫《老板是妖孽》桃子夏《再见,薄雪草少年》《蔷薇的第 七夜》《初吻的左脸颊》《布拉格红人馆 》桑雪裳《公子,赖上不要逃》枝上梢《童养小男友》合集《花一开就相爱吧》早安夏天《小心他的眼睛》夜礼服蒙面《冤家路宰》花火白色忧伤白色忧伤系列1《亲爱的永远亲爱》白色忧伤系列2 《海是倒过来的天》白色忧伤系列3 《带着眼泪去流浪》白色忧伤系列4 《当赤道留住雪花,你会 珍惜我吗》白色忧伤系列新锐版《岛屿云烟》2005纪念特辑上《当这个世界还小的时 候》花火微凉文学微凉文学系列《小熊座少女》水阡墨著微凉文学系列《蔷薇色尘埃》水阡墨著微凉文学系列《薄荷双生》水阡墨著微凉文学系列《云朵上的歌》张芸欣著微凉文学系列《未见萤火虫》张芸欣著微凉文学系列《天使消失在街角》江筱旭 著微凉文学系列《忧伤漫过星星夜》夏小绿 著花火一爱倾城文学第一季一爱倾城系列01《苍耳》乐小米著一爱倾城系列02《微光迷失的尘夏》赤焰 冷著一爱倾城系列03《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 》子夜初著一爱倾城系列04《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 起老》唐扶摇著一爱倾城系列05《全世界为你唱这小情歌 》紫鱼儿著一爱倾城系列06《晨光搁浅》那焉著一爱倾城系列07《如果不能够永远走在一 起》童馨儿著一爱倾城系列08《月时有圆缺》月上无风 著一爱倾城系列09《暮雪上的晨星》清音墨 影著一爱倾城系列10《蔷薇纪年静谧时》连城 雪著第二季一爱倾城系列01《向日葵开过旧夏天》阮 绵绵著一爱倾城系列02《杯具女王》暖宝著一爱倾城系列03《日光沉寂,豆蔻彼年》 艾小图著一爱倾城系列04《荆棘花向晚》薄荷枝著 一一爱倾城系列05《我在千寻之下等你》子 夜初著一爱倾城系列06《花满枝桠》关就著一爱倾城系列07《如果坠落时也有星光》 暖风十里著一爱倾城系列08《良时景归来》吕亦涵著一爱倾城系列09《后来春眠不觉晓》梅吉 著一爱倾城系列10《夏墨》青苏著一爱倾城系列11《如果还能回到从前》寒 雨吹梦著一爱倾城系列12《萤火寂寂流年伤》何处 听雨著一爱倾城注定系列一爱倾城注定系列01《青墨之年,狭路 相逢》宅晓七著一爱倾城注定系列02《候鸟与暖风终年 相遇》吾无敌著一爱倾城注定系列04《用一生换你一次 初相遇》不二家水水著一爱倾城注定系列05《薄荷烟花凉》乐 碗碗著一爱倾城注定系列07《思慕无期》则慕 著一爱倾城注定系列04《好时光都该被宝 贝》萝小萝著全城热恋第一季全城热恋系列01 《大神》容九著全城热恋系列02 《小白驾到,请多关照 》路筝著全城热恋系列03 《桃花天里熊熊过》啦 乱著全城热恋系列04 《贼船,等等我》居筱 亦著全城热恋系列05 《撞南墙,请用力》昕 杨著全城热恋系列06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 苏落著全城热恋系列07 《船撞桥头自然沉》落 跑的娘子著全城热恋系列08 《忘兔丝蕊,跑》扁莜 离著全城热恋系列09 《郎骑南瓜来》啦乱著全城热恋系列10 《月光相伴小星球》深 几许著第二季全城热恋系列01《淳香花木缓缓开》戚悦 著全城热恋系列02《扑倒,不要拐弯抹角! 》末尚尚著全城热恋系列03《只取一瓢祸水饮》舒言 著全城热恋系列04《和萌主斗狠的JQ岁月 》红线盗盒著全城热恋系列05《桐花朵朵开》虫小扁著全城热恋系列06《不好意思,劫个色》九 尾著第三季全城热恋系列01《深深不爱你》洛尘蝶野 著全城热恋系列02《当时我就震惊了》五 月微末著全城热恋系列03《必须爱,鉴定完毕》卫 玛著全城热恋系列03《兔子急了,不咬人》小 香颂著全城热恋系列05《一起围观驯夫秀》立誓 成妖著全城热恋系列06《亲,前男友不包邮》青 衫风流著全城热恋系列07《腹黑诱惑不打烊》冷漠 然著第四季全城热恋系列01《关门,放boss》四月 著全城热恋系列02《如果萌,请深萌》爱喝 水著全城热恋系列03《相贱恨晚》灭绝著全城热恋系列08《命饭逃花》孤钵著全城热恋系列09《偶不是纯良美男子》宅 包著全城热恋系列10《Loli反扑计划》拉拉大 人著全城热恋心动全城热恋心动系列01《共君一醉》天如玉 著全城热恋心动系列02《神马都是浮云》梦 魇殿下著全城热恋心动系列04《狐狸出没,请注意 》瑜霜著全城热恋心动系列05《逃花翩翩为璟开》 堂暖米著相贱恨晚相贱恨晚系列01《相“贱”恨晚》灭绝著相贱恨晚系列02《奈何萌徒是大神》囡囝 囚团著相贱恨晚系列03《双“贱”合璧》灭绝 著相贱恨晚系列04《招妖过市》绿里凉桑 著相贱恨晚系列05《花妖新娘》墨青城著相贱恨晚系列06《同学两亿岁》疯丢子 著蓝色伤痕文学蓝色伤痕系列01 《青藤之凉》梅吉著蓝色伤痕系列02 《北极星下落不明》短 发夏天著蓝色伤痕系列03 《默歌尽微凉》陌墨著蓝色伤痕系列04 《听说每一颗星球都会 哭泣》短发夏天著蓝色伤痕系列05 《月光漫过珍珠夏》张 芸欣著蓝色伤痕系列06 《天使吻过这片海》陌 墨著蓝色伤痕系列07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紫鱼儿著蓝色伤痕系列07 《如果记忆不说话,流 年也会开出花》张芸欣著蓝色伤痕系列08 《海豚之森夏不眠》沐 小弦著蓝色伤痕系列09 《风筝有风,海豚有海 》辜妤洁著蓝色伤痕系列10 《情若覆流年》慕年著青色记忆文学青色记忆系列01 《蒲公英的半海》梅吉 著青色记忆系列02 《十二盛夏Ⅰ》墨小芭 著青色记忆系列03 《十二盛夏Ⅱ》墨小芭 著少年蓝文学第一季少年蓝系列01《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籽月著少年蓝系列02《唱情歌的少年请别忧伤》 居尼尔斯著少年蓝系列03《九月少年蓝》月下箫声 著少年蓝系列04《积木城池》小狮著少年蓝系列05《逆夏》 紫鱼儿著少年蓝系列07《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叶微 著少年蓝系列08《谁把风声听成离别歌》络 络著少年蓝系列10《夏有乔木,雅望天堂2》 籽月著第二季少年蓝系列01《南国的雪已流成了泪》春 熙著少年蓝系列02《我有相思不可言》橙子 著少年蓝系列03《衣染天光蓝》任昌珉著少年蓝系列《咖啡少年不加糖》居尼尔 斯著花火陌上花开系列陌上花开系列01《驸马非马》李惟七著陌上花开系列02《闲花弄影》苏非影著陌上花开系列03《鸢鸢相报》赵乾乾著陌上花开系列04《天作之合》赤焰冷著陌上花开系列06《玄月弯弯》杨千紫著陌上花开系列07《君许三生雪》燃水若子 著陌上花开系列09《老爷有喜 凤凰劫》《 老爷有喜凤还朝》《寡人有疾》随宇而 安著陌上花开系列10《步步娇情》轻影著第二季陌上花开系列01《云仙血》池灵筠著陌上花开系列05《相公,请隐身》草很离 谱著陌上花开系列02《废柴也是宝》终朝采蓝 著第三季陌上花开系列06《小生多妖娆》言氏小六 著花火三生三世三生三世系列01《一只小妖出墙来》赤焰 冷著三生三世系列02《三千鸦杀》十四郎著三生三世系列03《天作之合》赤焰冷著三生三世系列04《乱世迷迭兰》橘文冷 著三生三世系列05《芙蓉骨》苏特著三生三世系列06《春日宴》扣子著三生三世系列07《脱骨香》fresh果果 著三生三世系列08《妖路芳菲》暮兰舟著三生三世系列09《千山暮雪梦里红妆》布 温柔著三生三世系列10《为君衔来二月花》月 殇著花火绝色宫廷绝色宫廷系列01《兰陵王妃(上)》杨千 紫著绝色宫廷系列02《兰陵王妃(下)》杨千 紫著绝色宫廷系列03《深宫·美人夜来》语笑 嫣然著绝色宫廷系列04《深宫·花落晚妆》语笑 嫣然著绝色宫廷系列05《素颜繁花梦》晓丹叮咚 著花火暗夜惊心暗夜惊心系列01《黑色记事本·血衣餐厅 》管卉著暗夜惊心系列02《家长会》早安夏天著暗夜惊心系列03《我的高中①——迷失课 室》七根胡著暗夜惊心系列04《我的高中②——魔班生 》七根胡著暗夜惊心系列05《小心它的眼睛》早安夏 天著蔷薇岛屿第一季蔷薇岛屿系列01 《日光微暖爱倾城》清 幽淡雅著蔷薇岛屿系列02 《遇见你,是我一世的 春暖花开》提拉米苏著蔷薇岛屿系列03 《何以烟波照明蓝》任 影著第二季蔷薇岛屿系列01 《金鱼莫与流年错》亚 末著蔷薇岛屿系列02 《未及相顾年华里》清 幽淡雅著蔷薇岛屿系列03 《若到青阳盛开时》风 间花谢著沙漏校园此间沙漏校园系列01《日安,浅岛成人礼 》蓝碎碎著此间沙漏校园系列02《一路到夏天的尾声 》然澈著此间沙漏校园系列03《蒲公英少年带我走 》天琴著此间沙漏校园系列04《我只能陪你到这里 》陆宝著花火情歌荒芜情歌荒芜系列01《如果没有你,情歌也荒 芜》云吉锦绣著情歌荒芜系列02《尘埃万里路,你待我如 花》那时翩然著情歌荒芜系列03《我只是练习和你说再见 》雅畈著情歌荒芜系列04《繁花盛开的森林》苏释 著情歌荒芜系列05《匪君匪恋》花艳无蝶 著花火黯淡星黯淡星系列01《独家星劫》荧之光著黯淡星系列02《爱在尘埃堆积的角落》微 木著黯淡星系列03《爱暮冷夏》韩三三著花火星光纯美星光纯美系列01《把淡蓝色星星说成一颗 糖》四夕若若著星光纯美系列02《来不及流泪的亲吻鱼》星光纯美系列《云朵里的花期》花火恋习册恋习册系列01《记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赵 乾乾著恋习册系列02《原谅这世上没有童话》安 小漠著恋习册系类04 《初夏蔷薇涩》路筝著恋习册系类05《恰樱花少年》漩沐著恋习册系类06《我听过太多未央歌》漩沐 著恋习册07《可以幸福就好了》池小凡著花火为你钟情为你钟情01《蝴蝶注定飞不过沧海》为你钟情《月歌斑驳》山今著为你钟情《经年已别,薄荷未央》虫儿飞 著为你钟情05《我要偷偷靠近你》戚悦 著为你钟情06《等不到天亮等时光》投我木 瓜著花火大明星大明星系列《我曾用爱雕刻时光》大明星系列《爱你是我孤单的心事》大明星系列《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大明星系列《请你悄悄念一念我的名字》大明星系列《全世界忧蓝成伤》花火踏错时空踏错时空系列01《皇上,臣妾知罪了》踏错时空系列02《蓝缕》郑乔伊著踏错时空系列03《皇夫不在线》阿荧著花火2011幸福满格01《最好的时光》独木舟著02《烟火之吻》语笑嫣然著03《时光恰如年》陈艾瑾著04《南溪淙淙》唐扶摇著花火恋之迷藏01 《季凉川,爱了你这么多年》左瞳著02 《我们说好的》妖十三著03 《写信给林夏》静悠著异国情缘01 《吻不到的恋人》佩灵著

花火一爱倾城系列《苍耳》、《微光迷失的尘夏》、《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

应该是一月3刊把.最先发花火A版 然后是花火B版..最后是飞魔幻...我经常买花火啦..很喜欢上面的文字..

  • 索引序列
  • 春江花月夜论文题目
  • 春江花月夜论文主题
  • 春江花月夜论文素材
  • 国内对筝曲春江花月夜的研究论文
  • 花火杂志2019三月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