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心理健康c证论文2000字

心理健康c证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心理健康c证论文2000字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可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心理健康2000字结业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 文化 与自我的 方法 ,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关键字:新环境 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 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 爱好 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 人际交往 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 毕业 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心理健康2000字结业论文篇二: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健康心态 铸就精彩人生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仅剩下了八分之一,这不禁让我感慨时间的流逝,更让我懂得深思这几年大学生活的收获。本学期开设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让我受益良多。生活中发生的小 故事 更是让我对健康的心态有了深刻的解读,真可谓是“健康心态,铸就精彩人生啊!” 一、健康的心态就是拥有一份难得的自信 在我看来,健康的心态就是要有自信的心态。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充足的社会经验,但如果缺乏了自信,那么他也不会有多大的作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能让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能让自己更有把握取胜。但是自信是建立在你确实存在此能力,因此实力是你的基础,自信是你的砖石。当然,如果你想做某件事时,即使没有足够的实力,只要你拥有自信,你付出过,努力过,那么即使没有真正成功,你也会有意外的收获。自信是成功的垫脚石,它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自信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的生命里除了父母,有一个人一直陪伴着我,她照顾我,呵护我,那就是我的姐姐。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健康的都市女性”的自信。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的价值是不同的,那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感悟自然是不同的。我的姐姐是一位教师,在我看来,现在的教师除了一年有暑假和寒假,剩下的就都是辛酸史了。因为我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的不容易。每天无休止的批改,写各种作业,应付各种检查,负责各种档案的整理,工作内容是如此繁杂的,带给人的压力是巨大的,心理是无比憔悴的。在我这个旁观者的眼中,丝毫感受不到,她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每个月都干着超负荷的工作却拿着固定一样的工资。但是,今年她已经是工作的第六年了,却依然对她的工作抱有热情,每天都神采奕奕地走出家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整个人都是那么自信。这一切的一切,通过对本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我有了正确的解读,也找到了内心一直困惑已久的答案。姐姐就是凭借着这份乐观健康的心态,用“自信”在书写她的美丽人生,今年年仅27岁的她,已经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后备干部,可见,自信对一个人来讲多么重要。健康的心态就是一份自信,一份源于心底的自信,这份自信可以为你的精彩人生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健康的心态就是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 人生在于拼搏,在于不断奋斗。在这搏斗中有些胜出,有些败退。有些人败了又胜,胜了又败???而有些人败了就一蹶不振。在这搏斗中没有谁是绝对的强者,没有谁能一直战而不败;只有绝对的弱者和一直战而不胜的人??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的人,即使他失败了,他也一定会 总结 经验,下次取得胜利,如此循环。他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他在失败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升华自己,不断完美自己。这样他就成为搏斗中的强者,但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有许多像他们这样的人,正因他们的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使其世界变得如此光彩。而与他们相反的一类人就碌碌无为,凡事顺其自然,虚度此生。因此积极进取的心态必不可少。 有时候想想,人生就犹如一条不知尽头的路,这条路上充满了坎坷,充满了黑暗,充满了孤独。而健康的心态就犹如一盏长久不眠的灯,永远点亮我们的人生。它让我们能够轻松地越过坎坷;让我们能够在黑暗来临之际保存一丝光辉;能够在孤独之时感到温馨。 三、健康的心态就是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健康的心态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份。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它,释放它,人生旅途中充满坎坷,难免会感到孤独寂寞,或者迷失方向。但拥有了健康的心态就犹如拥有了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人生。 曾经有一个故事让我的感受很深刻。在两个人的面前,各放着半块面包。一个人看了以后,心想:“我还有半块面包。”另一个人看了后,心想:“我只有半块面包了。” 对待同样的半块面包,为什么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呢?这主要是心态在起作用。乐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满足,看到的是希望;而悲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不满,看到的是绝望。这恰好印证了“境由心造”的道理。 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找到乐观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住在五楼,搬起东西来颇为不便。但他却说五楼好,可以免受底楼的潮湿之苦。后来他的住处从五楼搬到了一楼,地面经常湿漉漉的,但他却说一楼好,可以免去搬东西的辛苦。因此,不管苏格拉底处在如何不利的情况下,他永远是满足的、快乐的。尤利乌斯用2马克买的一注彩票,却中了50万马克。他用这50万马克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并添置了许多高档的家具。想不到这一切在他的一个烟头中化为灰烬。朋友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我只不过损失了2个马克。”正是他的乐观心态化解了50万马克家产损失的巨大痛苦。这样,尤利乌斯注定终生要与快乐为伍。 如果你用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很小的挫折与痛苦,你也会觉得它是天大的灾难,由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杞国,这个国家的人总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一整天地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后人流传下一句话:“杞国无事忧天倾。”后来又由此造出了“杞人忧天”的 成语 。杞国人为什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用消极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这样,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不可收拾。据一份调查显示,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寻烦恼,把很小的挫折和点滴的痛苦想象成了巨大的灾难,因而感到心理难以承受所致。 四、健康的心态就是学会宽容 健康的心态就是学会宽容他人。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回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出人预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儒家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地势柔顺,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所以人要经常抱着宽容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感化人,教育人。于是我们要学会开开心心活到老,轻轻松松过一生。要有这样的心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应该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过的好一点,虽然不能从物质上满足自己,但是要学会弥补自己心灵上的空虚。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内在的思想,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只要自己有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所以人要有理想,要有志向,一旦发现要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你就一定抓紧时间把它做好,尽量做得更完美,让自己满意,也要让别人满意,这才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关键。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切莫把精力投错地方,那就会一事无成,终生遗憾。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吧!这样,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原野上,你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 假如你拥有了一份难能可贵的自信,积极进取的心,学会宽容他人的平常心,相信健康的心态一定可以帮你铸就精彩的人生! 心理健康2000字结业论文篇三: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自军区重新划分一来,我国部队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基层官兵的军事训练愈发严格。这意味着基层官兵需要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必然会影响到官兵的心理。因此有必要做好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本文中笔者主要阐述目前基层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给出可行性 措施 ,最终实现促进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目的。 二、衡量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认为心理健康应该具备四个方面:心理适应能力良好、自我接受、理想追求及保持常新状态。[1]军人与普通人不同,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具备普通人心理健康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才能保证自身战斗力。一般情况下有以下要求:智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确保良好的工作状态;适应军事生活,对军事事件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具备健全的人格,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对部队集体生活充满喜爱;价值观正确,乐于奉献;坚强的意志,有毅力恒心,做事果决,对自身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情绪乐观,具备一定应急能力;明确奋斗目标,将自身发展与部队实际结合起来;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战友保持良好的情谊;学习能力强,快速掌握战斗技能。这些条件都是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必须具备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基层官兵心理健康,进而提升自身战斗力,最终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三、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原因 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存在问题除了受到军事训练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地措施。 (一)受到生活环境影响 实际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基层官兵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恶劣,要么处在与城市隔绝的偏远地区,要么就是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的地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基层官兵除了军事训练活动外,其余时间不能与外界接触,也没有相应的娱乐休闲活动,造成官兵感觉生活枯燥无聊,产生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情绪。再加上一些环境中特殊训练让官兵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长时间得不到放松,让基层官兵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发挥战斗力。[2] (二)受到家庭环境影响 通过调查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情况发现,独生子女官兵成长中家庭环境良好,独自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偏弱。自小受到父母亲朋的照顾,参军后独自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能力偏弱,长时间下来会积压负面情绪,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前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发现官兵中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未婚军人相比,前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3]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已婚者日常生活内容复杂,夫妻两人长期处于异地分居状态,生活问题、子女问题以及父母问题等方面的困扰,对基层官兵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长久下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不奇怪了。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结合基层官兵心理特点、家庭环境等内容,判断出官兵真实的需求。 (三)受到生活实践的影响 基层官兵大多由青年官兵组成,这部分人刚开始独立生活与工作,这个阶段是形成自我实现、自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处理一些生活事件的时候受到心理不成熟因素的影响,造成事件处理效果不是很好,只考虑到一些片面的因素,现实的障碍造成对自我认知判断出现问题,出现心理应激增加,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时间一长,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基层官兵的训练及工作效率,严重的话会对基层部队的战斗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提高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具体对策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状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因素的变化就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基于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工作 需要做好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这需要了解官兵的实际情况,并给出具体的方法。例如,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挫折、处理人际关系及婚恋关系等。要做好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观察工作,一旦发现有不正常心理出现,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可以设置基层官兵心理门诊,同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同时还要配备好软硬件设备,做好心理档案建设及__。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个体的战斗力。因此开展日常心理辅导工作,有助于减少基层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可以提高官兵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二)做好官兵“三观”教育 各级领导应该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疏导是相辅相成的,应加强军人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从思想上重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重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保持部队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军事计划及年度功能 工作计划 结合起来,进行统一安排。基层单位医务人员要配合军事领导做好人格教育工作,注意开展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在对基层官兵的性格、脾气、气质、爱好等进行了解后,有的放矢,充分提高我国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4] (三)丰富官兵的娱乐活动 在军事训练和工作之余对个别患有心理疾病的官兵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短期的培训和外派学习及请专业心理医师讲座等方式,从而培训基层的兼职心理医师和心理卫生骨干,以便及时地发现和消除官兵的心理疾患。加强官兵之间的协作性和心理相容性训练,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基层军营氛围,让广大官兵在紧张的生活和严格管理和高强度训练中自行解压,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鼓励官兵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培育其 兴趣爱好 ,缓解因社会、心理、身体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以及对心理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刚入伍的新兵和即将退伍的老兵在军事演习和抢险救灾中集中组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通过单位的宣传橱窗和 黑板报 等 渠道 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官兵积极掌握调控自我心理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确保部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作用。 五、结语 相比于普通人,军人是相对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的基础要比地方人群高。军人本身就需要面临高风险,同时还需要承受来自各个层面的问题。因此,军队日常工作中需要增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确保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猜你喜欢: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500字 2.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5.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谢谢你的信任。不过今天写不完了。明天我给你写。谢谢你的支持。

大学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是他们一生的重大转折点。有些大一新生对大学环境容易出现种种不适应,对此,高校应重视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对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要:从目前高校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出发,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结合新生的心理特点,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创造美好人生。

关键词:大学新生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大学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是他们一生的重大转折点。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面临着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学习方法、思想观念、人生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改变,心理将发生急剧的变化,稍有不慎,大学新生就会陷入心理困惑的泥潭,无法自拔。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乎其一生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对入学新生都曾做过心理普查等测试,并提出了新生心理问题的各方面表现。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表现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而神经症、人格问题等是不同社会体制、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的大学生都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荷妮曾提出“追求理想化自我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国内有研究认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适应能力高度相关,适应能力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就会提高。而产生休学以及退学、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低年级适应不良的学生。有学者将此称为“新生综合症”。

结合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可以总结新生主要心理问题有:第一,强迫症状。如对任何事情不经反复确认不放心。第二,人际关系障碍。如总注意周围的人、在乎别人的视线等。第三,情绪性格问题。主要症状为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缺乏决断能力、情绪易被破坏、情绪起伏较大、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

在我国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新生此前较少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普及,过多接收了强化的智力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防微杜渐,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应该是大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工作:

1 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对学分和学时进行合理设置。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最根本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危机预防知识。在后续的学期开设系列相关的选修课程,提高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系列相关的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及应对、大学生自我规划、大学生人格发展、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以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挫折与危机处理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等。

根据大学新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可以在每年9-10月或3-4月开展心理健康各方面主题教育活动,给大学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帮助他们顺利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顺利实现大学生“第一个过渡”。活动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心理健康日活动、心理话剧展演活动等。活动内容强调要“抓落实、重实效”,以其安然度过心理危机高发期。

2 心理危机干预与人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分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受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于干预心理危机学生,而对大部分普通学生,缺少发展心理学的积极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采用分级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在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审查时,对大学新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健康状况进行逐一摸底,结合心理普查数据,为各类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以及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心理危机预警学生,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校级、院(系)级、班级和宿舍的“四位一体”网络,明确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施办法,建立心理危机一级和二级预警学生档案。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成员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朋辈心理互助。

3 师资建设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增强队伍的技能力量

要提高大学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的教育氛围,建立统一协调并且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美好氛围。成立以主管校领导为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每个院(系)设置心理工作站,在各级学生会设立心理发展部,学生社团中设立相关协会,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普遍偏少,多数学校未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按照师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比1:3000-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标准,也因此而无法开设各项心理健康课程。可以鼓励获得相应资格的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按时接受专业培训和专业督导;提供专业设备和资料,如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系统和音像教学资料等;配备必须的教学场所,如个案咨询室、减压放松室、心理图书阅览区等;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进行更加深入专业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启先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37-238.

[2]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3](美)卡伦・荷妮著,陈收等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15.

[4]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09,(4).

作者简介:刘小丽(1978-),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问题应对,湖北省武汉科技大学学工处,湖北武汉 430025

你都建议自己写了,那你自己写啦,这个要亲力亲为才有成就感的,而且抄回来作弊是不好的。范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可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心理健康2000字结业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 文化 与自我的 方法 ,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关键字:新环境 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 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 爱好 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 人际交往 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 毕业 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心理健康2000字结业论文篇二: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健康心态 铸就精彩人生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仅剩下了八分之一,这不禁让我感慨时间的流逝,更让我懂得深思这几年大学生活的收获。本学期开设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让我受益良多。生活中发生的小 故事 更是让我对健康的心态有了深刻的解读,真可谓是“健康心态,铸就精彩人生啊!” 一、健康的心态就是拥有一份难得的自信 在我看来,健康的心态就是要有自信的心态。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充足的社会经验,但如果缺乏了自信,那么他也不会有多大的作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能让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能让自己更有把握取胜。但是自信是建立在你确实存在此能力,因此实力是你的基础,自信是你的砖石。当然,如果你想做某件事时,即使没有足够的实力,只要你拥有自信,你付出过,努力过,那么即使没有真正成功,你也会有意外的收获。自信是成功的垫脚石,它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自信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的生命里除了父母,有一个人一直陪伴着我,她照顾我,呵护我,那就是我的姐姐。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健康的都市女性”的自信。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的价值是不同的,那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感悟自然是不同的。我的姐姐是一位教师,在我看来,现在的教师除了一年有暑假和寒假,剩下的就都是辛酸史了。因为我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的不容易。每天无休止的批改,写各种作业,应付各种检查,负责各种档案的整理,工作内容是如此繁杂的,带给人的压力是巨大的,心理是无比憔悴的。在我这个旁观者的眼中,丝毫感受不到,她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每个月都干着超负荷的工作却拿着固定一样的工资。但是,今年她已经是工作的第六年了,却依然对她的工作抱有热情,每天都神采奕奕地走出家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整个人都是那么自信。这一切的一切,通过对本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我有了正确的解读,也找到了内心一直困惑已久的答案。姐姐就是凭借着这份乐观健康的心态,用“自信”在书写她的美丽人生,今年年仅27岁的她,已经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后备干部,可见,自信对一个人来讲多么重要。健康的心态就是一份自信,一份源于心底的自信,这份自信可以为你的精彩人生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健康的心态就是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 人生在于拼搏,在于不断奋斗。在这搏斗中有些胜出,有些败退。有些人败了又胜,胜了又败???而有些人败了就一蹶不振。在这搏斗中没有谁是绝对的强者,没有谁能一直战而不败;只有绝对的弱者和一直战而不胜的人??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的人,即使他失败了,他也一定会 总结 经验,下次取得胜利,如此循环。他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他在失败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升华自己,不断完美自己。这样他就成为搏斗中的强者,但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有许多像他们这样的人,正因他们的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使其世界变得如此光彩。而与他们相反的一类人就碌碌无为,凡事顺其自然,虚度此生。因此积极进取的心态必不可少。 有时候想想,人生就犹如一条不知尽头的路,这条路上充满了坎坷,充满了黑暗,充满了孤独。而健康的心态就犹如一盏长久不眠的灯,永远点亮我们的人生。它让我们能够轻松地越过坎坷;让我们能够在黑暗来临之际保存一丝光辉;能够在孤独之时感到温馨。 三、健康的心态就是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健康的心态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份。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它,释放它,人生旅途中充满坎坷,难免会感到孤独寂寞,或者迷失方向。但拥有了健康的心态就犹如拥有了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人生。 曾经有一个故事让我的感受很深刻。在两个人的面前,各放着半块面包。一个人看了以后,心想:“我还有半块面包。”另一个人看了后,心想:“我只有半块面包了。” 对待同样的半块面包,为什么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呢?这主要是心态在起作用。乐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满足,看到的是希望;而悲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不满,看到的是绝望。这恰好印证了“境由心造”的道理。 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找到乐观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住在五楼,搬起东西来颇为不便。但他却说五楼好,可以免受底楼的潮湿之苦。后来他的住处从五楼搬到了一楼,地面经常湿漉漉的,但他却说一楼好,可以免去搬东西的辛苦。因此,不管苏格拉底处在如何不利的情况下,他永远是满足的、快乐的。尤利乌斯用2马克买的一注彩票,却中了50万马克。他用这50万马克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并添置了许多高档的家具。想不到这一切在他的一个烟头中化为灰烬。朋友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我只不过损失了2个马克。”正是他的乐观心态化解了50万马克家产损失的巨大痛苦。这样,尤利乌斯注定终生要与快乐为伍。 如果你用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很小的挫折与痛苦,你也会觉得它是天大的灾难,由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杞国,这个国家的人总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一整天地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后人流传下一句话:“杞国无事忧天倾。”后来又由此造出了“杞人忧天”的 成语 。杞国人为什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用消极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这样,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不可收拾。据一份调查显示,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寻烦恼,把很小的挫折和点滴的痛苦想象成了巨大的灾难,因而感到心理难以承受所致。 四、健康的心态就是学会宽容 健康的心态就是学会宽容他人。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回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出人预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儒家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地势柔顺,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所以人要经常抱着宽容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感化人,教育人。于是我们要学会开开心心活到老,轻轻松松过一生。要有这样的心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应该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过的好一点,虽然不能从物质上满足自己,但是要学会弥补自己心灵上的空虚。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内在的思想,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只要自己有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所以人要有理想,要有志向,一旦发现要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你就一定抓紧时间把它做好,尽量做得更完美,让自己满意,也要让别人满意,这才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关键。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切莫把精力投错地方,那就会一事无成,终生遗憾。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吧!这样,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原野上,你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 假如你拥有了一份难能可贵的自信,积极进取的心,学会宽容他人的平常心,相信健康的心态一定可以帮你铸就精彩的人生! 心理健康2000字结业论文篇三: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自军区重新划分一来,我国部队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基层官兵的军事训练愈发严格。这意味着基层官兵需要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必然会影响到官兵的心理。因此有必要做好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本文中笔者主要阐述目前基层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给出可行性 措施 ,最终实现促进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目的。 二、衡量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认为心理健康应该具备四个方面:心理适应能力良好、自我接受、理想追求及保持常新状态。[1]军人与普通人不同,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具备普通人心理健康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才能保证自身战斗力。一般情况下有以下要求:智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确保良好的工作状态;适应军事生活,对军事事件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具备健全的人格,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对部队集体生活充满喜爱;价值观正确,乐于奉献;坚强的意志,有毅力恒心,做事果决,对自身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情绪乐观,具备一定应急能力;明确奋斗目标,将自身发展与部队实际结合起来;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战友保持良好的情谊;学习能力强,快速掌握战斗技能。这些条件都是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必须具备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基层官兵心理健康,进而提升自身战斗力,最终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三、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原因 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存在问题除了受到军事训练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地措施。 (一)受到生活环境影响 实际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基层官兵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恶劣,要么处在与城市隔绝的偏远地区,要么就是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的地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基层官兵除了军事训练活动外,其余时间不能与外界接触,也没有相应的娱乐休闲活动,造成官兵感觉生活枯燥无聊,产生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情绪。再加上一些环境中特殊训练让官兵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长时间得不到放松,让基层官兵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发挥战斗力。[2] (二)受到家庭环境影响 通过调查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情况发现,独生子女官兵成长中家庭环境良好,独自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偏弱。自小受到父母亲朋的照顾,参军后独自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能力偏弱,长时间下来会积压负面情绪,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前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发现官兵中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未婚军人相比,前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3]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已婚者日常生活内容复杂,夫妻两人长期处于异地分居状态,生活问题、子女问题以及父母问题等方面的困扰,对基层官兵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长久下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不奇怪了。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结合基层官兵心理特点、家庭环境等内容,判断出官兵真实的需求。 (三)受到生活实践的影响 基层官兵大多由青年官兵组成,这部分人刚开始独立生活与工作,这个阶段是形成自我实现、自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处理一些生活事件的时候受到心理不成熟因素的影响,造成事件处理效果不是很好,只考虑到一些片面的因素,现实的障碍造成对自我认知判断出现问题,出现心理应激增加,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时间一长,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基层官兵的训练及工作效率,严重的话会对基层部队的战斗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提高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具体对策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状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因素的变化就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基于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工作 需要做好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这需要了解官兵的实际情况,并给出具体的方法。例如,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挫折、处理人际关系及婚恋关系等。要做好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观察工作,一旦发现有不正常心理出现,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可以设置基层官兵心理门诊,同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同时还要配备好软硬件设备,做好心理档案建设及__。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个体的战斗力。因此开展日常心理辅导工作,有助于减少基层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可以提高官兵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二)做好官兵“三观”教育 各级领导应该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疏导是相辅相成的,应加强军人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从思想上重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重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保持部队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军事计划及年度功能 工作计划 结合起来,进行统一安排。基层单位医务人员要配合军事领导做好人格教育工作,注意开展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在对基层官兵的性格、脾气、气质、爱好等进行了解后,有的放矢,充分提高我国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4] (三)丰富官兵的娱乐活动 在军事训练和工作之余对个别患有心理疾病的官兵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短期的培训和外派学习及请专业心理医师讲座等方式,从而培训基层的兼职心理医师和心理卫生骨干,以便及时地发现和消除官兵的心理疾患。加强官兵之间的协作性和心理相容性训练,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基层军营氛围,让广大官兵在紧张的生活和严格管理和高强度训练中自行解压,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鼓励官兵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培育其 兴趣爱好 ,缓解因社会、心理、身体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以及对心理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刚入伍的新兵和即将退伍的老兵在军事演习和抢险救灾中集中组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通过单位的宣传橱窗和 黑板报 等 渠道 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官兵积极掌握调控自我心理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确保部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作用。 五、结语 相比于普通人,军人是相对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的基础要比地方人群高。军人本身就需要面临高风险,同时还需要承受来自各个层面的问题。因此,军队日常工作中需要增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确保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猜你喜欢: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500字 2.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5.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了不少教育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一个粗浅的梳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对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在适应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挫折、自我认知等方面存在的心理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强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求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更高,使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障碍、性格障碍、性意识困惑等。正确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加之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1.难以适应环境

求学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在新的环境中,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会产生忧虑、郁闷、恐惧等负性情绪。

2.自我认知失调

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处在快乐的氛围中。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严重受挫,易产生自我否定思想。

3.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可能就此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环境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又加深了这一矛盾。

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生活挫折,容易影响他们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多数大学生之前较少遭到过严重的挫折,更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痛苦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5.择业的难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择业机遇和自由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对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较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就加重了他们的恐惧、焦虑、烦躁心理。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原因分析

以上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的竞争机制,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挑战时,一遇到挫折,便抱有消极心态;同时,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一些大学生的心灵,对政治不感兴趣、冷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道德出现滑坡等。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管教严格的大学生易表现出敌对、羞怯、自卑等心理。父母过分溺爱、保护的大学生,依赖性强,遇事退缩,以自我为中心等。父母对其行为放任的大学生多自由散漫,缺乏社会经验,等等。

学校因素主要有:一是环境、地理位置的改变,进入大学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地域,遇到实际困难易唤起他们的思乡情绪。二是教育理念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淡化了他们参与各种有益社会活动的意识。三是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使人们心情舒畅,生活愉快。紧张的人际关系就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烦恼、痛苦的情绪体验。四是不良文化风气滋生了不健康现象。如追星、追时髦、醉心于牌桌酒楼或流连于花前月下等。

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太浅,理智性差,容易出现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调等问题。

三、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1.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让心理学走进广大大学生们的课堂,多开设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心理课程,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使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得到增强。

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改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是领导要重视。保证机构、编制、经费、场所等。二是要提高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补充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心理学方面工作的人员要补充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知识。三是开展适应性咨询。开辟一些心理咨询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通热线电话,组织心理测试,开展交流,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来推动。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氛围

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培育心理文化、优良的校风、学风,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大学生心灵,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4.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题目

健康论文题目有很多,这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去做出题目,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成果过程来定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去概括这样的心理健康的题目,一般是关于心理健康,尹如何引导人走出阴影?动能方面的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出合理的题目

认为心理健康的认为题目,无论有哪些,但最终的一定要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才能体现你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对心理健康的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挥属性,可以从人的思想上去写,可以从人的外在形象的健康,也可以成人的外在形体的健康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或者可以从人的器官感官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从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篇2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 方法 ,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 自我评价 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 心理 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篇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是他们一生的重大转折点。有些大一新生对大学环境容易出现种种不适应,对此,高校应重视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对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要:从目前高校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出发,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结合新生的心理特点,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创造美好人生。

关键词:大学新生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大学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是他们一生的重大转折点。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面临着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学习方法、思想观念、人生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改变,心理将发生急剧的变化,稍有不慎,大学新生就会陷入心理困惑的泥潭,无法自拔。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乎其一生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对入学新生都曾做过心理普查等测试,并提出了新生心理问题的各方面表现。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表现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而神经症、人格问题等是不同社会体制、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的大学生都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荷妮曾提出“追求理想化自我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国内有研究认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适应能力高度相关,适应能力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就会提高。而产生休学以及退学、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低年级适应不良的学生。有学者将此称为“新生综合症”。

结合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可以总结新生主要心理问题有:第一,强迫症状。如对任何事情不经反复确认不放心。第二,人际关系障碍。如总注意周围的人、在乎别人的视线等。第三,情绪性格问题。主要症状为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缺乏决断能力、情绪易被破坏、情绪起伏较大、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

在我国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新生此前较少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普及,过多接收了强化的智力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防微杜渐,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应该是大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工作:

1 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对学分和学时进行合理设置。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最根本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危机预防知识。在后续的学期开设系列相关的选修课程,提高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系列相关的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及应对、大学生自我规划、大学生人格发展、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以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挫折与危机处理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等。

根据大学新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可以在每年9-10月或3-4月开展心理健康各方面主题教育活动,给大学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帮助他们顺利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顺利实现大学生“第一个过渡”。活动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心理健康日活动、心理话剧展演活动等。活动内容强调要“抓落实、重实效”,以其安然度过心理危机高发期。

2 心理危机干预与人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分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受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于干预心理危机学生,而对大部分普通学生,缺少发展心理学的积极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采用分级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在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审查时,对大学新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健康状况进行逐一摸底,结合心理普查数据,为各类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以及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心理危机预警学生,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校级、院(系)级、班级和宿舍的“四位一体”网络,明确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施办法,建立心理危机一级和二级预警学生档案。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成员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朋辈心理互助。

3 师资建设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增强队伍的技能力量

要提高大学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的教育氛围,建立统一协调并且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美好氛围。成立以主管校领导为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每个院(系)设置心理工作站,在各级学生会设立心理发展部,学生社团中设立相关协会,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普遍偏少,多数学校未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按照师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比1:3000-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标准,也因此而无法开设各项心理健康课程。可以鼓励获得相应资格的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按时接受专业培训和专业督导;提供专业设备和资料,如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系统和音像教学资料等;配备必须的教学场所,如个案咨询室、减压放松室、心理图书阅览区等;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进行更加深入专业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启先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37-238.

[2]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3](美)卡伦・荷妮著,陈收等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15.

[4]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09,(4).

作者简介:刘小丽(1978-),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问题应对,湖北省武汉科技大学学工处,湖北武汉 430025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大专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如下: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精英人才的增多,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并没有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相反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考验。这一系列的现实背后,会给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个方面入手分析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 压力

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有才无德。一个人的学历是代表他学习经历,反映了他知识教育一方面的成果。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

其次,功利主义。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价值渐渐淡薄。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整个教育会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第三,漠视生命。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潜在的心理危机值得我们关注。

综合分析来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同危机

大学生活与以往的生活不一样,在面对学习、生活、爱情等方面纷繁复杂的选择时,易陷入内心与外界环境的不平衡与不稳定之中,人格处于自我矛盾的状态,压抑了自我的积极性,出现了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2、意义世界的缺失

由于大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在大学生生活中体现出的空虚与混乱、冷漠与消极。大学生在经历心理失衡后必将以消极的形式追寻本真的存在。当所珍视的意义缺失产生心灵空寂时,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信心也将消失殆尽。

3、应对机制的不当

通常大学生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机制能帮助他们平安地度过危机,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机制虽暂时能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

但是,却为心理危机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危机发生时采取“聚焦式”的思维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消极归因时,都不利于行为的坚持性进展,所表现的是头脑中形成的一片暗区,形成无可奈何的消极、失落心态。

二、反思背后的举措

从外部环境看,高等教育的普及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但其骨子里的自视甚高却没有因此减少,除此之外,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学校的考试压力也是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很多悲剧的产生一方面来自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偏差,没来得及调试自身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社会等方面没有及时的引导。因此,如何妥善的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所引发的悲剧再次发生,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

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作为学校

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的课,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识,同时完善学校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一些心理的问题,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救助。

帮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可以引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大学生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自由度,帮助其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2、作为家庭

父母应该把学生作为是未成年的社会公民对待,应该建立起平等沟通的关系。

3、作为大学生群体自己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

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三、结束语

有心理危机并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界力量帮助大学生群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够“安全着陆”,用一颗成熟,从容的心态面对处理自身的心理危机。

这其中要反思和行动的不仅仅是外界,大学生群体自身也应该开始重新定位自身是否拥有正确的,积极地,向上的人身观,价值观,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认清自身,走出心理健康危机,走上真正属于大学生群体自己的阳光校园道路。

心理学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人解决疑虑的学科,要学好心理学专业并非易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一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毽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 教育 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毽球运动在学生中的盛行,大部分小学已经将毽球教学作为了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心理学对小学毽球教学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从促进小学毽球教育出发,对心理学在小学毽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心理学 ;体育教学;小学毽球;应用 毽球运动是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毽球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然而多数学生虽喜欢毽球但不代表喜欢毽球课,为了能更好地在小学中实施毽球教学,需将心理学应用到毽球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从根本上促进毽球教育的有效实施,并且与心理学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毽球教学的现状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身体,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毽球运动作为一项很受学生欢迎的运动,已经被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在小学毽球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对毽球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毽球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毽球教学是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游戏,并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与毽球教学的初衷同步,但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往往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二是毽球 教学 方法 及组织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都是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优秀的组织形式是毽球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效果的有利保证,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依旧采取的是传统模式,缺乏多样性;三是对毽球基本技术的学习缺乏兴趣,如前面所诉,目前大部分学生虽喜欢毽球,但不代表喜欢毽球课,小学毽球教学主要采取的是集中传授基本技术形式,对于本就爱玩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导致在基本技术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毽球教学的效果。 二、心理学在小学毽球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为体育心理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专门条件下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而毽球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必然与心理学有着一定的关联。实际上亦是如此,将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毽球教育中,对其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意义。那如何将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毽球教育中去?就此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 毽球教学的实施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行为,无论是毽球方面的教育还是思想方面的教育,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共识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两者间的心理关系都会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将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而如何在毽球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与学生间的心理关系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加强与学生间的心理沟通,保持教学热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小学毽球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贪玩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制定。如采用游戏学练法,将毽球基本技巧作为游戏来进行,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这种所谓的游戏玩具产生良好的感觉,激发其兴趣;又如采用竞赛学练法,将毽球基本知识与竞赛结合起来,营造有趣的学练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能促进毽球教学的实施。 3.消除学生在毽球学习中的胆怯心理 对于毽球的学习,有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如由于学习毽球网上进攻需要难度更高的动作,担心自己在运动过程中会受伤;由于自身运动能力和别人相差较大,怕受到老师责怪等等都是学生对其产生胆怯心理的原因,并且还易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等问题的出现。因此,为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教师应对各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耐心指导,时常鼓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能应对自如, 4.加强心理学的理论应用 学生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毽球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而需进一步加强心理学在其中的理论应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毽球教学,只有学生对其产生了好的学习动机,才会真正去积极进行学习,因而教师需采取各种有效 措施 来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心理特点不同,教师应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毽球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松生.小学生毽球训练8法[J].体育师友,2007(5) [2]范传加.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教学改革[J].东疆学刊,1988(4) [3]王武.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2) 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二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 作文 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作文创作的过程是学生们把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转化为自己主观感受的过程,是需要写作者主观心理为条件的,因此心理学知识在学生们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是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的。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作文教学中,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心理学;作文教学;观察;真情实感 作文是语文素质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以掌握知识并形成技能的动态的、内在的、心理的运动过程,也是令学生头疼、教师费心的一个教学难点。作文课上,学生经常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常常是找不到灵感,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好 文章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过程语文学科四个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具体应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们把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转化为自己的感知然后具体的表达出来,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动机、兴趣、情感等非认知活动,引导学生们心理和情感的合理表达,来调动学生们写作的热情与灵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为写作提供素材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要首先打好腹稿,然后在此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成为写作的基本框架,这样学生们写起作文来相对才会顺手。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往往对于需要写作的题目没有什么话可说,就是常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无从下笔,要不就是三言两语的写了,内容空洞,情感虚假。这一问题的出现是与学生们缺乏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知密切相关。从常规来看学生们觉得有话可说的作文往往是自己关注过的,这样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所谓观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事物去感知。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能够看到一点就写。”这事实上说明了日常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那就是既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走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主观动机对于做事情的态度和过程的影响非常大,学生们感兴趣的他们往往才会主动去做,喜欢去做,学习的效果才会优化。 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在日常学习中有目的去引导学生主动去写作,对于一些 热点 话题和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小作文的练习,通过布置周记来慢慢的使学生们习惯写作,这样学生们内心的畏难心理才能够慢慢的消除。另外,教师要抓住一些重要的写作契机,如每年的 清明 节扫墓、春游、运动会等学生们喜欢参加的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就可以在活动前给学生针对性的布置一些写作的任务,这样学生们在参加的过程中留心体会和观察,自己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 心得体会 ,写出作文来就方便了许多。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会像涓涓流淌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永远常新。 二、调动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 心理学认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亢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情和欲望的契机,及时加以引导,教学生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在作文中把自己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最深的地方真实地写出来,能以情动人。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创作创设恰当的情境,也就是提供写作的平台,让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习作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特点;也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动物王国;或者是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这些动物,然后再进行习作。这样课堂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创造力也油然而生。 总之,在 小学作文 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感情脉搏,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状况,如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现实,以学生为主体,加以科学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进科.立足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深化新课改对策浅探【J】.吉林教育,2011(22) 【2】周健.网络让作文教学从“有限”到“无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Z1) 【3】孙秀萍.抓好作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5) 【4】李翠.谈谈心理学原则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金田(励志),2011(06) 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三 《浅谈运用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心理学主要分析和了解人们内心的想法,以便更好地引导人们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就是简单的数字组合,除了数字计算,还是数字计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单一呆板,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以至于放弃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是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思维意识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能极大限度地挖掘人们潜意识里的积极思想,从而使人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心理学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能力,使人们以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小学数学最大的教学缺陷就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 学习态度 消极。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运用心理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自控能力非常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基本是待在教室中,不太了解外界的信息,教师成为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 渠道 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上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好奇、爱玩的特性,开展数字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彻底改观,爱上数学。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能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在积极、轻松地氛围中学习,极大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积极的环境下,人们能有效地去完成事情;反之,在消极的环境下,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变得非常低。如在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霸”,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霸”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渣”,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渣”的方向发展,消极对待学习。因此,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有效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给学生营造愉快、乐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三、结语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的存在是为了使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学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因此,把心理学科学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让小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转变学生的消极心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1. 心理学方面的论文2000字 2.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有关心理学的相关论文2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就当学心理课程胃病的两片字

这里可以去百度去找百度要什么有什么应有尽有啊!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模板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如下: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精英人才的增多,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并没有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相反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考验。这一系列的现实背后,会给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个方面入手分析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 压力

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有才无德。一个人的学历是代表他学习经历,反映了他知识教育一方面的成果。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

其次,功利主义。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价值渐渐淡薄。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整个教育会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第三,漠视生命。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潜在的心理危机值得我们关注。

综合分析来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同危机

大学生活与以往的生活不一样,在面对学习、生活、爱情等方面纷繁复杂的选择时,易陷入内心与外界环境的不平衡与不稳定之中,人格处于自我矛盾的状态,压抑了自我的积极性,出现了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2、意义世界的缺失

由于大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在大学生生活中体现出的空虚与混乱、冷漠与消极。大学生在经历心理失衡后必将以消极的形式追寻本真的存在。当所珍视的意义缺失产生心灵空寂时,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信心也将消失殆尽。

3、应对机制的不当

通常大学生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机制能帮助他们平安地度过危机,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机制虽暂时能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

但是,却为心理危机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危机发生时采取“聚焦式”的思维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消极归因时,都不利于行为的坚持性进展,所表现的是头脑中形成的一片暗区,形成无可奈何的消极、失落心态。

二、反思背后的举措

从外部环境看,高等教育的普及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但其骨子里的自视甚高却没有因此减少,除此之外,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学校的考试压力也是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很多悲剧的产生一方面来自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偏差,没来得及调试自身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社会等方面没有及时的引导。因此,如何妥善的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所引发的悲剧再次发生,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

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作为学校

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的课,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识,同时完善学校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一些心理的问题,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救助。

帮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可以引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大学生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自由度,帮助其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2、作为家庭

父母应该把学生作为是未成年的社会公民对待,应该建立起平等沟通的关系。

3、作为大学生群体自己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

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三、结束语

有心理危机并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界力量帮助大学生群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够“安全着陆”,用一颗成熟,从容的心态面对处理自身的心理危机。

这其中要反思和行动的不仅仅是外界,大学生群体自身也应该开始重新定位自身是否拥有正确的,积极地,向上的人身观,价值观,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认清自身,走出心理健康危机,走上真正属于大学生群体自己的阳光校园道路。

大学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是他们一生的重大转折点。有些大一新生对大学环境容易出现种种不适应,对此,高校应重视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对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要:从目前高校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出发,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结合新生的心理特点,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创造美好人生。

关键词:大学新生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大学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是他们一生的重大转折点。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面临着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学习方法、思想观念、人生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改变,心理将发生急剧的变化,稍有不慎,大学新生就会陷入心理困惑的泥潭,无法自拔。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乎其一生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对入学新生都曾做过心理普查等测试,并提出了新生心理问题的各方面表现。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表现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而神经症、人格问题等是不同社会体制、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的大学生都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荷妮曾提出“追求理想化自我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国内有研究认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适应能力高度相关,适应能力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就会提高。而产生休学以及退学、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低年级适应不良的学生。有学者将此称为“新生综合症”。

结合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可以总结新生主要心理问题有:第一,强迫症状。如对任何事情不经反复确认不放心。第二,人际关系障碍。如总注意周围的人、在乎别人的视线等。第三,情绪性格问题。主要症状为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缺乏决断能力、情绪易被破坏、情绪起伏较大、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

在我国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新生此前较少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普及,过多接收了强化的智力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防微杜渐,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应该是大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工作:

1 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对学分和学时进行合理设置。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最根本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危机预防知识。在后续的学期开设系列相关的选修课程,提高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系列相关的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及应对、大学生自我规划、大学生人格发展、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以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挫折与危机处理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等。

根据大学新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可以在每年9-10月或3-4月开展心理健康各方面主题教育活动,给大学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帮助他们顺利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顺利实现大学生“第一个过渡”。活动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心理健康日活动、心理话剧展演活动等。活动内容强调要“抓落实、重实效”,以其安然度过心理危机高发期。

2 心理危机干预与人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分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受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于干预心理危机学生,而对大部分普通学生,缺少发展心理学的积极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采用分级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在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审查时,对大学新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健康状况进行逐一摸底,结合心理普查数据,为各类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以及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心理危机预警学生,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校级、院(系)级、班级和宿舍的“四位一体”网络,明确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施办法,建立心理危机一级和二级预警学生档案。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成员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朋辈心理互助。

3 师资建设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增强队伍的技能力量

要提高大学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的教育氛围,建立统一协调并且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美好氛围。成立以主管校领导为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每个院(系)设置心理工作站,在各级学生会设立心理发展部,学生社团中设立相关协会,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普遍偏少,多数学校未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按照师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比1:3000-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标准,也因此而无法开设各项心理健康课程。可以鼓励获得相应资格的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按时接受专业培训和专业督导;提供专业设备和资料,如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系统和音像教学资料等;配备必须的教学场所,如个案咨询室、减压放松室、心理图书阅览区等;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进行更加深入专业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启先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37-238.

[2]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3](美)卡伦・荷妮著,陈收等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15.

[4]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09,(4).

作者简介:刘小丽(1978-),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问题应对,湖北省武汉科技大学学工处,湖北武汉 430025

心理健康 教育 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更新和 经验 方法 的改善。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是我们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是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我们求知和成长,实际上是一种持续不断地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综合素质提高很多程度上是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其次,心理健康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部仅能够引导一个的发展,而且使人格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发挥人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当代社会中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例如:无端苦闷,懒惰不思进取,自卑,没有了嗜好,反应迟钝,不愿与人交流,多疑,长期失眠等等,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些症状。

就我而言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平时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生活方式,空余时间增多等多方面的变化,进入社会后出现了目标不明确,学习松懈,变得懒惰甚至不思进取,缺少生活兴趣,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据我个人看来,压力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存在,假如社会上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竞争,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创新,没有了动力。社会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是倒退。所以压力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一种形式。既然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改变它,那我们就应该学会去适应它,懂得合理地运用它。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

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下面我 总结 了几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到老,学到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己的融入知识的海洋,拼命地吸取新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息和希望。

3 多看些心理书籍,正确引导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

4 充分发挥学习的心理咨询作用,如果认识到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能够解决,应该多寻求帮助,多与朋友沟通,谈心,直到彻底解决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任何小的错误,往往会导致不可收拾的残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们应该好好地去学习,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大影响的。

心理课让我认识了以前一直没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客观评价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能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更实际的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确地评估 个人的价值。为什么要认识自我呢?因为只有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做到自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摆好心态。在素质教育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已俨然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门课,不仅利于己,其实也利于社会的建设,毕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摘要: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 文化 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心理、健康、调整、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被受关注的话题,如今对于以踏入大学生活的我们来说,如何正确的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人生也许可以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心理都有着不同的转变。 心理健康是一种想法上的、观念上的健康。在这里我对大学生活的 人际交往 问题以及大学生恋爱心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记得上课时老师讲过“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私有的小空间,逐步的向社会这个大的空间融入,如何可以更好的融入这张大的人际关系网成我们前进的潜在问题。正因如此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交往中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在大学中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呢?首先在大学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学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与成熟、热情、坦率、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2、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心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长久以来恋爱心理问题就是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来说,恋爱所带来并不一定是快乐和幸福,往往有些人体会到的是烦恼和苦涩。对这样的人来说,还需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则匆忙进入恋爱,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学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时间很有限,如果为了处理恋爱中的矛盾、烦恼而花去很多时间、精力,影响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于己于国都不利的,也是违背恋爱心理健康的。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涉足恋爱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果恋爱双方都不成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看,恋爱中的矛盾纠纷多产生于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现状。

1、自卑现象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并学着变换一下 思维方式 ,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

2、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缺乏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3、“试婚”现象

“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结束语:

通过大学里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让大学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了,他能给我的也很有限,但是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自己去领悟,去体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他给我的生活带了很多改变。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陪我走过这一学期的心理学,更要感谢我们的心理学老师的精彩讲授,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学心理健康论文”

  • 索引序列
  • 心理健康c证论文2000字
  •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题目
  •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大专
  •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