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螺杆钻具的研究现状论文

螺杆钻具的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螺杆钻具的研究现状论文

1.液动螺杆钻具的应用

液动螺杆是目前施工定向井中造斜段、稳斜段、水平钻进段的常用钻具。液动螺杆以钻井液作为动力介质,底部输出动力,推动钻头工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钻具可以不转动,减少了井下钻具磨损及钻杆折断事故,可精确控制井眼轨迹。

螺杆钻具分为直螺杆、弯螺杆和可调螺杆3种,水平定向钻进一般采用单弯螺杆钻具钻进,其角度有1°,°,°,°等多种,可依据具体情况选用,并配合无磁钻铤和测斜仪器组成定向钻具组合。通过液动钻进方式实现增斜、降斜,通过复合钻进方式稳斜,即达到连续钻井目的,又可随时调整井眼轨迹。

2.定向测斜仪的应用

定向钻进主要控制的井身轨迹参数包括:井斜角、方位角、工具面和斜深。在钻进过程中必须及时测得井眼轨迹参数。应用单点照相测斜仪,有线随钻测斜仪和无线随钻测斜仪可确定上述参数,水平对接井连通时,还需强磁连通工具。

(1)单点照相测斜仪

这类仪器在国内应用已很普遍,这类仪器在螺杆钻具上部工作面方面设有定位座,单点照相测斜仪下到定位座位置时,在设定的时间内胶片曝光,胶片上留有该点的井斜角、方位角。适当转动钻具可实现工作面的调整,按设定井身轨迹钻进。单点照相测斜仪操作简单、性能稳定,但每次测量时需停钻静止等待,测出的轨迹不连续,适用于倾斜角不太大的定向井、丛式井施工。

(2)有线随钻测斜仪

此测斜仪通过电缆将信号从孔底输到地表,此种方法传输信号衰减小,数据可靠,但需把测量探管的电缆从钻杆中送入井底,在回次终了需提升仪器,需要专门的水龙头和电缆绞车。有线随钻测斜仪实现了井身轨迹在钻进时的连续测量,进而随时控制钻进轨迹。有线随钻仪器使用缺点在于每次加尺时需将探管提升和下放,影响作业时间,在水平段钻进时,有时依靠钻井液的冲力使探管下到井底。有线随钻适合于井斜较大、井身轨迹要求精度高的井,在地层稳定情况下,在水平段也有应用,但由于煤层的不稳定性,不适合在煤层中水平钻进。

(3)泥浆脉冲无线随钻测斜仪———PMWD

PMWD系统(图2-1)可将测量的井斜、方位、工具面、井深等数据通过泥浆脉冲介质传递到地面,还可在PMWD系统中按放伽马探管进行随钻判层,这点在煤层气水平钻井中非常重要。

图2-1 PMWD井下安装示意图

PMWD系统将采集数据通过确定的编码方式转化为电磁铁动作,当泥浆脉冲泵打开时,电磁铁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阀的开关模式,从而产生泥浆脉冲压力变化。泥浆脉冲压力信号传到地面,经过滤波、译码等处理后,转化为定向测量数据和伽马电阻率等数据。PMWD 测斜仪不用电缆,只需用泥浆流作为传输介质,钻进过程中可随时读取井眼的空间要素和岩层信息,对水平井井身轨迹可随时控制,达到了真正意义上随钻目的。PMWD的工作原理依赖于泥浆,泥浆性能的好坏对 PMWD 工作影响很大。当泥浆中固相含量高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堵塞PMWD 系统,由于泥浆流长时间冲刷PMWD系统,有些部件容易损失,影响水平井钻井进程;煤层气钻井中常常采用欠平衡钻井,PMWD 系统将不能应用。目前,PMWD已做到国产化,但伽马探管需引进。

(4)电磁波无线随钻测斜仪———EM-MWD

电磁波无线随钻系统(图2-2)利用低频电磁波经过地壳将信息传送到地面,通过地面天线接受,然后由计算机解码和处理,发布到司钻的显示屏上。EM-MWD系统采用连续传输方式,能够在钻杆连接的时候传输静态测量值。

以美国国民油井生产的 Blackstar EM-MWD 为例,它测量的关键数据点包括:①磁力、重力、工具面,②井斜,③近钻头井斜,④方位角,⑤高边伽马,⑥低边伽马,⑦定向伽马和360度伽马,⑧环空压力。

EM-MWD适合:①欠平衡钻井,②低压地层,③循环损失地层,④受污染的泥浆系统。

EM-MWD目前国内无生产,应用依赖国外引进。它的应用受电阻率限制,若地层电阻率低,信号容易发散损失,地面将接收不到传输信号。

(5)强磁连通仪器

图2-2 EM-MWD结构图

两井连通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为近钻头电磁测距法———RMRS。RMRS技术的硬件构成报包括强磁短节和强磁探管。强磁短节的长度约为40cm,由横行排列的多个强磁体组成。它主要用来提供一个恒定的待测磁场,电磁信号的有效传播距离为40m。探管由3部分组成:扶正器、传感器组件、加重杆,其长度约为3m。当旋转的强磁短节通过另一井洞穴附近区域时,洞穴中的探管可采集强磁短节产生的磁场强度信号,最后通过采集软件可准确计算两井间的距离及当前钻头的位置。RMRS必须与 MWD和螺杆马达等配合使用,钻具组合通常为:钻头+强磁短节+马达+无磁钻铤+MWD+钻杆。目前强磁连通仪器国内无生产,依靠国外引进或国外提供租赁服务。

涡轮钻具是一种井底水力发动机。里面装有若干级涡轮(定子和转子),定子使液体以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冲动转子,而转子将液体动能转变成带动钻头旋转破碎地层的机械能。

涡轮钻具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1873年,在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涡轮钻具的概念,随后,德国的Max Blumerreich和对的钻具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翻开了涡轮钻井的新篇章。

20世纪50年代以前,前苏联、美国、法国都开展了涡轮钻具的研制和开发,并有部分产品在钻井现场得到了应用。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放弃了涡沦钻具的研究,而前苏联则大力发展涡轮钻具,涡轮钻井逐渐成为前苏联基本的钻井方法,井下动力钻具(主要是涡轮钻具)的年进尺量达到总进尺量的80%。法国则研制出能耐170℃高温的Neyrfor涡轮钻具成为市场上功率最大的涡轮钻具,其转速和扭矩参数能够较好地与PDC钻头匹配。20世纪80年代,由于适合石油钻井应用的螺杆钻具的研制成功,西方国家的涡轮钻具的发展有所放慢,但研究一直在进行。90年代以来,由于油气勘探的深度和难度不断加大,涡轮钻具在深井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国外的涡轮钻井技术发展迅速,涡轮钻具越来越受到石油钻井界的重视,这段时间,涡轮钻井方法仍然是独联体国家钻井的最主要的手段,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涡轮钻井也快速发展,一向不太重视涡轮钻井技术的美国也大力发展涡轮钻具,并且和俄罗斯一起成为当今世界涡轮钻具技术最发达的两个国家。

纵观涡轮钻具的发展过程,其研究工作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开展涡轮钻具本身技术研究,即是通过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处理、关键部件优化等方面,提高涡轮钻具的寿命、功率、可靠性等性能指标;另一方面,涡轮钻具的匹配技术研究,即按照不同类型钻头的工作钻速与扭矩匹配要求,开展不同类型的涡轮钻具研究,以克服涡轮钻具的缺点,最大程度发挥其适用性。

目前,西方国家、独联体国家、中东和中国等国家地区是应用涡轮钻具和涡轮钻井技术的热点地区。涡轮钻具的更新和发展与钻井工艺、其他辅助设备的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不断提高井下涡轮钻具在钻井过程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以适应钻井工艺和钻井技术的进步,是各国在涡轮动力钻具发展中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

涡轮钻具按照其结构和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单式涡轮钻具、复式涡轮钻具、短涡轮钻具、弯壳体涡轮钻具、带减速器的涡轮钻具、带滚动轴承的涡轮钻具、高速涡轮钻具。

各国涡轮钻具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品种类型趋于统一,性能参数基本一致。随着涡轮钻具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产品的性能越来越稳定,通过对国外涡轮钻具输入输出参数和使用功能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发现各国开发制造的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互有差异,但却有产品类型逐渐趋于统一、性能参数基本相近的趋势。产品可分为如下3种类型:①低速大扭矩的井下动力钻具;②中高速大功率的井下动力钻具;③中高速短长度的井下动力钻具等几种常见类型。

各国涡轮钻具划分产品规格的特征标志相同、产品系列化的形式相近。根据钻井工艺的不同,一定的井身结构对涡轮钻具的最大允许外径有严格的限制。因此,以外径作为划分井下涡轮钻具尺寸规格的基本特征是最恰当的,具有实用性。前苏联和西方各国均采用了外径作为形成产品系列化的特殊标志。

对于前苏联涡轮钻具,根据其国家标准POCT23115-78《涡轮钻具型式、直径系列》,外径在120mm以上的涡轮钻具有127mm、164mm、172mm、195mm、215mm和240mm六种尺寸规格。为了满足~大口径井眼的钻井工艺要求,1988年又增补了260mm的尺寸规格。西方国家井下动力钻具以单独生产厂家为经营核心独立发展,产品规格按外径划分,单位都是英寸(in)。通过对美、法、英、德四国12家大公司82种规格的涡轮钻具进行了统计,涡轮钻具产品的直径系列集中在、这5种尺寸规格范围内。相当于前苏联直径系列中的127mm、172mm、195mm、240mm和260mm。美国涡轮钻具的最大直径为349mm,单式结构长度为12m,复式结构长度为26m,输出功率为220kW。

独联体国家近年来对涡轮钻具的研究重点在降低涡轮钻具转速、提高输出扭矩,尽量降低压力降,最大程度提高涡轮钻具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模块化。在此指导思想下,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独联体国家,主要研制低速大扭矩涡轮钻具,如减速器涡轮钻具和复式涡轮钻具等。

俄罗斯在涡轮钻具的主要研制机构是全苏钻井技术科学研究院,在减速器涡轮钻具方面发展了TPM-195,TPⅢ-195和TPO3-195三款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这种涡轮钻具外径均为195mm,表中列出了3种不同型号的减速器涡轮钻具的主要技术参数,这些涡轮钻具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表 俄罗斯195系列减速器涡轮钻具主要技术参数

TPM-195减速器涡轮钻具是前苏联研究和生产的第一代减速器涡轮钻具,直到现在它的使用仍最为广泛。世界第一深井——KoLa超深井就使用了这种减速器涡轮钻具,目前该涡轮钻具在西西伯利亚油田每年的进尺已经超过500000m。

西方研究涡轮钻具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主要的制造商有美国的Eastman、Redi-Drill,西欧则主要有Neyrfor、Trauzl、Salzgitter等公司。产品系列从普通涡轮钻具、低速涡轮钻具、高速涡轮钻具,以及全直径规格的涡轮钻具,产品齐全,技术水平高。

国内主要研究涡轮钻具的单位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江汉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国产涡轮钻具形成了Φ240、Φ195、Φ175、Φ165、Φ152等外径系列,可以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正朝多品种、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国产涡轮钻具实验的最大井深为5700m,井底温度135℃,井底压力80MPa(西南石油局川西地区),国内还未开展万米深井的高温高压工况的涡轮钻具研究;带减速器的涡轮钻具成为国内涡轮钻具发展的主流,但行星齿轮减速器基本依靠进口;涡轮钻具的关键部件与薄弱部件,如长寿命独立支承节的出现、独立悬挂涡轮节的发明、可调节型同步减速器的出现,使涡轮钻具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内涡轮钻具整机寿命可达120~200h,而定、转子的寿命可达600~1000h,无任何橡胶件,理论上具有适应200℃井下环境温度的工作能力。

涡轮钻具的特点是高转速低转矩,而与涡轮钻具配合的钻头类型多样,适应于不同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工作转速与转矩要求,如何根据钻头高效破岩的需要,克服涡轮钻具的缺点,提高涡轮钻具的适用性,逐渐成为涡轮钻具发展的热点。钻井工艺发展的需要,对涡轮钻具的设计理念、型式、结构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实践证明,涡轮钻井可以取得较高的机械钻速,高速牙轮钻头配合涡轮钻具钻井的机械钻速通常比转盘钻井提高3~5倍,但作为主要破岩工具的牙轮钻头不能适应涡轮钻具较高转速的要求,钻头轴承的寿命很短,在深井段导致起下钻时间增加、行程钻速降低,从而使钻井成本提高,这限制了涡轮钻井技术的应用。新型金刚石钻头(包括PDC钻头、TSP钻头及新型孕镶金刚石钻头)和新型高速三牙轮钻头等的发展,为涡轮钻井技术展示了发展前景。

目前涡轮钻具配合金刚石钻头钻井技术主要朝着三个匹配方向发展,分别是高速涡轮钻具配合表镶金刚石钻头、中高转速涡轮钻具配合PDC钻头和高速涡轮钻具配合新型孕镶金刚石钻头。

各类新型涡轮钻具满足了不同钻头类型、钻井地层和钻井技术条件对涡轮钻具特性和结构的要求。涡轮钻具的使用寿命特别是轴承的使用寿命有了大幅度提高,达到200~300h,最高连续使用时超过350h。涡轮钻具在其结构及性能方面的改进,提高了钻具定向轨迹控制能力及钻具功能的多样性,在常规直井、水平井、定向井、丛式井及欠平衡等钻井技术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

螺旋藻的研究现状论文

螺旋藻是一种微藻,由于其高营养价值和假定的健康效益,已经被食用了几个世纪。如今,流行的生活方式人士都把螺旋藻视为一种秘密的、有效的“超级食物”和一种“来自海洋的奇迹”,

“螺旋藻”听起来比“池塘浮渣”好多了,但这正是流行的补充剂真正的意义——一种在亚热带气候的海洋和咸水湖中自然生长的蓝绿藻。阿兹台克人在墨西哥中部的德克斯科湖收获了螺旋藻,它仍然从非洲中西部的乍得湖收获并变成干蛋糕。“KDSPE”“KDSPs”螺旋藻曾经被归类为一种植物,因为它富含植物色素和光合作用能力。根据发表在《心血管治疗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其遗传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的新认识促使科学家将其转移到细菌界和蓝藻门。最初被归为节螺旋体属,后来又归为螺旋藻属。根据这项研究的作者,有三种螺旋藻、螺旋藻和螺旋藻具有高营养和潜在的治疗价值。“KDSPE”“KDSPs”螺旋藻在微螺旋中生长,它们倾向于粘在一起,使它容易收获。它有强烈的蓝绿色,但味道相对温和。除了补充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允许制造商在口香糖、糖果和其他包装食品中使用螺旋藻作为色素添加剂。

许多人提倡螺旋藻作为一种治疗一系列新陈代谢和心脏健康问题的药物,包括减肥,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称,糖尿病和高胆固醇。人们还可以推荐螺旋藻作为各种精神和情绪障碍的辅助手段,包括焦虑、压力、抑郁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据说,“KDSPE”“KDSPs”螺旋藻有助于治疗包括月经前期症状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Lou Gehrig氏病)在内的一系列折衷性健康问题。据国家卫生研究所称。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锌和螺旋藻的结合可能有助于人体清除饮用水中砷含量异常高的人群。

然而,营养与营养学学会发言人、营养检查负责人Heather Mangieri说,一个人必须全天服用螺旋藻补充剂,才能接近每天所含营养素的推荐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这并不是超级食品补充剂的唯一问题。

“有很多食物,是的,它们含有很多营养素,但我们不一定知道它们的生物利用度,所以我们不知道你实际摄入了多少营养素,Mangieri说,

的生物利用度描述了你吞下的营养物质实际上有多少被身体利用。在某些情况下,同时吃两种不同的食物会比单独吃的人更好地帮助身体吸收营养。曼吉里举例说,如果你和西红柿一起吃油,西红柿中的亮氨酸会更好地被身体吸收。科学家仍在研究人体内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双重食物,以及营养素如何帮助预防疾病。

作为注册营养师,我强烈建议人们从健康饮食的食物中获取营养素,因为营养素协同工作,从而提高生物利用率,曼盖里说:

鉴于其营养状况很高,科学家们研究营养不良的螺旋藻已经显示出兴趣。根据《国际医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7年发表的一篇评论,

其中一篇研究报告称,有几项研究关注了在营养不良人群中补充营养不良的影响,包括贫困率高的发展中国家贫血的孕妇和儿童,2016年发表在《妇幼营养》杂志上,涉及来自加沙的87名5岁以下营养不良和贫血儿童。研究人员给一半的孩子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一半服用螺旋藻补充剂,为期三个月。接受螺旋藻治疗的儿童比接受常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的儿童在体重和身高增加、铁蛋白和铁水平以及血红蛋白体积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作者指出,这项研究规模较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营养学杂志》(Nutrition Journal)2015年发表的一项长达一年的研究

在喀麦隆近200名营养不良的艾滋病病毒阳性患者中观察了螺旋藻补充剂的效果,结果同样呈阳性。参与者主要是女性,接受标准护理、均衡饮食和螺旋藻补充剂,或标准护理和均衡饮食(不含补充剂)。在接受螺旋藻治疗的受试者中,由于艾滋病毒而大大减少的免疫系统细胞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也增加。

在2016年,印度卡纳塔克邦 *** 与日本制药业能源公司(JSW Energy)联合制定了一项全州范围的计划,为营养不良的儿童提供螺旋藻补充剂,根据印度企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网络。JSW网站报道,在儿童、孕妇和哺乳期的母亲中营养不良病例减少了46%,科学研究正在进行中,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计划的效果。“KDSPE”“KDSPs”“KDSPE”螺旋藻作为抗氧化剂“KDSPs”抗氧化剂是有助于对抗细胞和DNA损伤的化合物。对癌症,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病。人体制造了一些抗氧化剂,其他食物也存在于食物中。根据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尽管服用额外抗氧化剂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但广泛的研究并未表明服用抗氧化剂补充物会降低癌症风险。据《糖尿病评论》发表的2011篇文章“服用抗氧化补充剂可能不会有助于糖尿病等疾病”,“KDSPE”“KDSPs”虽然抗氧化补充剂未能在研究中延缓疾病的发生,但可能是“临床研究中的缺乏益处可以通过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说法,被测试的抗氧化剂被用作纯净化学物质,而不是食物中含有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复杂混合物,因为螺旋藻被认为是一种食物,螺旋藻的抗氧化作用对螺旋藻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印度喀拉拉邦87人定期咀嚼帕恩烟草进行了补充。Paan是由槟榔树的叶子和各种香料制成的,通常在饭后和婚礼、招待会等仪式后咀嚼。帕恩咀嚼烟草的人患口腔癌的风险增加,称为口腔白斑。在一年的时间里,45%每天服用螺旋藻补充剂的烟草使用者看到病变完全消退。在安慰剂组中,只有7%的人在同一时期肿瘤完全消退在《营养与癌症》杂志上发表的1995篇摘要:“KDSPE”“KDSPs”抗氧化剂可以帮助运动员从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中恢复,这有助于肌肉疲劳——螺旋藻碰巧含有几种具有抗氧化特性的化合物,包括酚类化合物、藻蓝蛋白。根据2010年发表在《运动与锻炼医学与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研究人员调查了9名男性休闲跑步者在4周内螺旋藻可能的运动益处。他们发现跑步者在服用螺旋藻后的运动表现和抗氧化剂水平比没有服用补充剂或服用安慰剂时更大。虽然这些初步的发现是有希望的,但是他们太小,不能得出螺旋藻对运动疲劳的影响的结论,根据研究的作者,

一些研究螺旋藻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或降血脂作用)的影响,发现螺旋藻是有益的。然而,大多数研究这些影响的人体试验仅限于不到100人的研究,许多人没有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

2008年的一项研究测试了螺旋藻对78名60岁和87岁的成年人的降脂作用。志愿者每天服用8克螺旋藻补充剂或安慰剂,持续16周。根据发表在《营养与代谢年鉴》上的摘要,研究结束时,接受治疗者的胆固醇显著降低。另一项针对52名年龄在37岁到61岁之间的成年人的研究

检查了螺旋藻对最近发现的高胆固醇人群的影响。研究参与者每天服用1克螺旋藻补充剂,持续12周,并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提供空腹血液样本。实验结束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潜在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下降。然而,根据2013年7月发表在《食品与农业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血压、体重和体重指数读数没有改变。

医生现在认识到心脏病不仅是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紊乱,而且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根据2010年7月发表在《心血管治疗学》杂志上的螺旋藻降血脂作用的评论。螺旋藻可以通过抗氧化性来帮助管理和预防心脏病,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据NIH报道,目前正在进行的螺旋藻“KDSPs”医学研究的“螺旋藻”对螺旋藻病毒感染、肿胀、伤口愈合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螺旋藻治疗眼睑痉挛是有效的,而眼睑痉挛是一种慢性抽搐。“KDSPE”“KDSPs”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螺旋藻补充剂是否有助于消化或减轻体重,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螺旋藻是否治疗记忆问题、焦虑或抑郁。据国家卫生研究所称。研究还没有证明螺旋藻对能量水平和慢性疲劳有任何影响。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称,研究尚未表明螺旋藻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或经前综合症(PMS)是否有显著影响。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应避免食用螺旋藻,因为这类药物缺乏安全性研究。据国家卫生研究所称,患有苯丙酮尿症的人也应该避免使用螺旋藻,因为它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由于没有足够的研究来确定螺旋藻的安全剂量范围,因此最好咨询医生并遵循所有补充剂的说明以避免不安全的剂量。

Jessie Szalay的附加报告,生命科学贡献者。

附加资源

螺旋藻的特性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韦文珍 孔蜀祥 螺旋藻俗称蓝藻.是一种嗜热性蓝色光合自养赦细藻类。原产于非洲和中美洲,于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生长.尤其是干旱的热带地区,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7"C。自60年代以来, 全球范围内对螺旋藻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螺旋藻在食品、医药和保健美 容方面有着极大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 一 、 螺旋藻的组成及性能 · 天然螺旋藻是丝状螺旋形多细胞体。长大约200—300 m宽5—10 l是一种原棱生物。 它的营养成份丰富而且均衡。其蛋白质含量高达 60%以上,甚至超过了鸡肉和牛肉等动物蛋 白.与其他藻类相比,螺旋藻的显著特点是蛋白质含量很高.形成细胞壁结构的纤维素却很少, 这一点是其他藻类和植物无法相比的。而且螺旋藻的氨基酸组成十分理想,与联合国粮农组 织公布的人类食品最佳氨基酸组成的标准基本一致。此外,螺旋藻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物、矿物 质和类脂化合物。所有这些成份,都是人体皮肤和毛发所需要的。 在护肤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螺旋藻能明显提高皮肤的光泽和弹性.改善皮肤的手感,使皮肤 柔软简湿润;并具有防晒增自和抗皱的功效。同时,对皮肤皲裂,脂溢性皮炎单纯性糠疹及皮 肤燥痒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将螺旋藻舔加于护发品中.可明显改善头发的感觉,增加头发的 光泽和粗壮度,并使头发易于梳理。以下功效性试验充分证明了螺旋藻的优异性能。 =、螺旋藻对皮肤、头发护理作用的功效试验 1、营养性功效试验 根据喂鼠试验.螺旋藻的消化率(1D)是 95.5%±1.3%.生物学价值(Bv)为 68.0%±1. 6%.蛋白质净利用事(Mv)为52.7%±1.7%.这证明螺旋藻的生物体消化利用率是相当高 的。另外,螺旋藻中赖氨酸的含量也很高.其可利用的部分高达 85%以上。所以将螺旋藻经 过加工处理,添加于护肤护发品中,其营养性是肯定的,它可有效地披皮肤和毛发吸收并同化, 参与体内酶的活动.为皮肤和毛发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成份。 2、小鼠背伤愈合试验 选取健康的小鼠若干,将其分为两组,对其背部进行局部脱毛并施以刀伤。一组涂以添加 5%螺旋藻的护肤化妆品,一组涂以未加螺旋藻的护肤化妆品作空白对比试验,在同样条件下. 其状况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见表 1。 表1 小鼠背部刀伤意台情况对照表0 样品 小鼠精神状况 是否发炎症 结痴期 愈合期 愈合状况 含螺旋藻 较好,有轻微苦闷状 无 1天 1天 平复,略有疤痕 】 空白 一般,有一定苦闷状 轻微发炎 超过 l天 2l天 平复.有轻微疤痕 — — 49 ——表1说明小鼠背部的伤I:1涂以添加含螺旋藻的护肤化妆品后,其愈合状况、愈合期、结痴 期及小鼠的精神状况均比那些没有涂抹含螺旋藻护肤品,而让其自然结痂、愈合的效果好。因 此.将螺旋藻加入护肤品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皮肤病变发炎。 3、头发吸收比较试验 将一束新鲜健康的头发.去掉发梢和发根,经净化处理后,均匀分成4份,分别将其浸在总 浓度为3.0%的①螺旋藻蛋白水解液;②丝蛋白水解液;③大豆蛋白水解液 ④动物蛋白水解 液中。10分钟后捞出.浸于0.296的中性肥皂水中洗涤 1分钟,以清水冲净沥干水份.烘干到 恒重,分别计算其增重率,结果见表2。 表2 头发吸收率比较试验0 样品 螺旋藻水解液 丝蛋白水解液 大豆蛋白水解液 动物蛋白水解液 重W1 1 2642 1 1453 1.34 0 9954 量12 1 . 3216 1.1918 1.3968 1.0341 增重AW 0.05l1 0.O465 0.O506 0.0387 增重率 Aw/wl 4 04% 4.06% 3.67% 3.89% 表2结果表明,螺旋藻易于被毛发吸收.在相同浓度下.人的头发对螺旋藻的吸收率远远 超过大豆蛋白和动物蛋白,几乎与丝蛋白一致。所以螺旋藻对人体的皮肤和毛发来说是一种 优异的营养性添加剂。 4、皮肤护理分项效果试验 按完全相同的基本配方和工艺分别制成两份O/w型护肤膏体,向其中一份加入5%的螺 旋藻.另一份不加做空白对照,用双盲法试测其对皮肤护理的各项指标,结果见表3。 表3 皮肤日常护理分项效果0 分 项 效 果 样品 计量 口 光泽 湿润 弹性 柔软 抗皱 保湿 美白 防晒 效果 N 93 92 92 91 61 86 78 82 94 加螺M 94 94 94 94 94 94 94 94 94 旋藻 A% 98.94 97.87 96.81 96.81 64 89 91.49 82.98 87.23 100 空N 33 31 38 39 15 29 15 26 40 白M 47 41 47 47 47 47 47 47 47 对 照A% 70 . 21 65.96 80.25 82 98 31.91 61.70 31.91 55.32 ’85.11 表3结果说明在护肤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螺旋藻,能明显提高皮肤的光泽和弹性,使皮肤柔 软湿润。并具有保湿美白、抗皱及防晒功效。 5、头发护理分项效果试验 按完全相同的基本配方和工艺分别制成 O,w型护发乳液两份,一份添加5%的螺旋藻, 另一份不加做空白对照.用双盲法测定其对头发护理的各项指标.结果见表4。 一 50 — 表4 头发护理分项效果0 分 项 效 果 计 样品 光 变粗 变 黑 梳理 去头 防分 量 弹性 柔软 泽 感 感 感 屑 叉 加螺0 45 47 48 44 40 46 48 45 P 49 49 49 49 49 49 49 49 旋藻 B% 91.84 95.92 97.96 89.80 81.63 93.58 89.80 91.84 0 17 16 12 9 l0 l6 15 15 空白 P 21 21 2l 2l 21 21 21 21 对照 B% 80.91 76.19 80.99 42.80 47.62 76.19 71.43 71.43 表4结果表明:护发品中添加螺旋藻,可增加头发的光泽,粗壮度、使头发柔软、有弹性易 于梳理。 6、黑色素抑制试验 分别在蚕血稀溶液中加入蒸馏水,2%,4%,5%.6%,8%的螺旋藻水解液.测定其黑色素 生成的抑制率(以蒸馏水的抑制率为0),结果见表5。 表5 黑色素抑制率试验0 样品l蒸馏水l 2% { 4% l 5% 6% 8% 抑制率 1 0 l 54 l 66 l 71 73 76 表5结果说明:螺旋藻具有抑制黑色亲生成的性能,添加于护肤品中.具有美白性能。 7、防紫外线试验 以同样的基本配方和工艺制成 o/w型乳化膏体两份,一份加入 5%的螺旋藻.另一份不 加做空白对照,分别测定其 E值.其结果加螺旋藻的样品 E值为15.对照空白样品的 E 值为12。,说明螺旋藻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效果,若添加于护肤品中,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 伤害,具有防晒功效。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螺旋藻在护肤护发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能明显改善皮肤。头发的原有效 果,达到异想不到的目的。 三、螺旋藻的应用展望 天然螺旋藻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源.自其被发现以来,全球范围内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停 止。我国的螺旋藻产业始于80年代末,于90年代初得到较大的发展,国家科委一直十分重视 螺旋藻及其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已有三十多个螺旋藻养殖基地,广逻分布于广 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等地。年总产量达500吨以上.已成为世界上螺旋藻的生产大 国。长期以来,螺旋藻的开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品和医药方面,但近年来螺旋藻在 日化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螺旋藻中提取有效的护肤成份,护发成份及 化妆品色素的技术正在趋于成熟,以天然螺旋藻作为主要功能添加剂的护肤护发品已开始进 入化妆品市场.并逐渐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注释: ①②@④⑤⑥数据均出自张许昌,“天然螺旋藻的性能研完”,(日用化学工业)1997、4 (第一作者:讲师 兵团教院/石大师院) 一

1 螺旋藻的药物鉴别及营养价值 螺旋藻的特性 螺旋藻藻体呈丝状螺旋形,极易与其他微藻区分开来。一般为多细胞、呈圆柱形。藻体由于藻红素和藻蓝素的含量不同而呈不同颜色,如蓝绿色、黄绿色、紫红色等。成品呈均匀墨绿色,手感细腻润滑,闻起来腥香、尝起来腥甜,无异味。 螺旋藻的营养价值 螺旋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其中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RDA值(人体需要量)极其相似,分别为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另外,螺旋藻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色素、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B12是现在已知的所有生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2];含有铁、锌、钙、镁、钾、钠、硒等微量元素,而对人体有害的铅、汞、砷含量极低,适于长期服用[1]。由于其细胞壁结构的特殊性,它容易被人体吸收消化,消化率达86%,堪称最佳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2 螺旋藻的药理作用 增强免疫力作用 螺旋藻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3],促进淋巴细胞的转换,增加淋巴细胞的数目,增强其活性。能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螺旋藻能促进血清蛋白合成,提高血清溶血素的含量。螺旋藻多糖能解除由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动物胸腺、脾脏萎缩,T淋巴细胞减少和血清蛋白溶血素降低等症状。藻蓝蛋白可提高患癌症动物的存活率。 抗癌、防癌作用和癌症的辅助治疗 螺旋藻多糖和藻胆蛋白能抑制癌细胞,增强激光对癌细胞的杀伤力[4]。其抗癌作用是通过提高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而间接实现的,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或抑制并不起主要作用[5]。螺旋藻是含β 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食品,β 胡萝卜素用于治疗动物口腔癌变肿瘤,可使其数量和大小减少或完全消失。另外,螺旋藻对身体虚弱的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其特点是:维持放疗、化疗过程中白细胞及红细胞、血小板、血色素水平的稳定;改善放疗、化疗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均衡补充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效缓解射线对骨髓细胞增殖的毒性抑制作用;有效减轻化学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降血脂作用 螺旋藻内所含的螺旋藻多糖和γ 亚麻酸,均具有调节人体血脂的功能,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抑制中性脂肪值上升,因此适用于高血脂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辅助治疗。 抗氧化、抗疲劳作用 螺旋藻多糖能降低心、肝、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全血、肝脏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提高红细胞和脑组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螺旋藻还能增强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运动后血乳酸值,延长负重游泳时间。 抗诱变、抗辐射作用 螺旋藻能减少特异性肠致癌物1,2 二甲肼引起的小鼠和大鼠肠癌前期病变和变性隐窝灶的数量。螺旋藻多糖能增加辐射引起的DNA损伤的切除修复活性和程序外DNA合成,加快损伤DNA的切除反应。 抗胃溃疡、抗疮疡作用 螺旋藻能较强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加速疮疡的愈合。 抗过敏、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螺旋藻多糖具有抗被动皮肤过敏及过敏性休克等作用。可提高肝素辅助因子Ⅱ的抗凝血活性,诱导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产生,减少血栓形成。 毒副作用 螺旋藻营养胶囊灌胃给药8 g/kg×7 d,未发现小鼠死亡,其呼吸均匀,大小便及分泌情况正常,此剂量为成人推荐剂量的333倍。大鼠在慢性毒性实验期间其形态、体重、病理切片检查均正常,生长发育良好。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给小白鼠最大耐受量的药液后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6]。 3 螺旋藻的保健作用 保健作用的动物实验 建造健康的乳酸杆菌群,肠内健康的乳酸杆菌为人类带来了3个好处:消化吸收更好,免受传染,增强免疫系统活力。喂饲螺旋藻的老鼠,体内乳酸杆菌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3倍。在老鼠饮食中加5%的螺旋藻,饲喂100 d,结果为:盲肠的重量增加了13%,乳酸杆菌增加327%;盲肠内维生素B1增加43%。螺旋藻没提供这额外的维生素B1,而是改善了整个维生素B1的吸收。试验表明:食用螺旋藻可使人体内的乳酸杆菌增多,并使人体从整个饮食中吸收维生素B1和其他维生素的效率提高。 提高铁的生物有效性和调理贫血症 由于螺旋藻以含铁量高著称,10 g干粉相当于450 g菠菜或320 g小牛肝所含的铁量,因此与一般补铁物质 硫酸铁对比,喂食螺旋藻的老鼠铁的吸收量比喂硫酸铁高60%,这表明螺旋藻中的铁有效性更高,可用来预防或治疗急、慢性或恶性贫血。 有清除体内毒素和清洁直肠的功效 由于现代低纤维饮食,废物可在直肠内堆积,不再移动,这些废物可能导致便秘,使消化能力变弱,营养吸收不佳,从而导致直肠癌出现。这些随着年龄增加,现在许多老龄人的状况证明了这点,而酵母和螺旋藻对直肠癌形成良好的预防作用。 螺旋藻的美容作用 螺旋藻所含的大量叶绿素、β 胡萝卜素、γ 亚麻酸和多种维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脂肪代谢障碍所致的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排泄,并有排除体内毒素和清除肠毒素等作用。螺旋藻还能有效地纠正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因此,螺旋藻可减轻皮肤黄褐斑、痤疮、老年斑,促进头发生长,并能防止毛囊角化,皮肤干燥,使皮肤保持弹性,光泽和红润。 理想的健美食品和减肥食品 螺旋藻是高蛋白、低热量的全营养食品,含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β 胡萝卜素、γ 亚麻酸等均衡营养物质,可调节脂肪代谢。螺旋藻富含铁,具有高营养、低热量、低脂肪等性能。因此,在健美、减肥过程中不会发生缺铁造成的贫血现象,又因其所含丰富的蛋白质易被吸收,含脂肪量极少,因而产生的热量也少,故可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 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的保健食品 螺旋藻所含营养成分丰富而均衡,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并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减轻妇女经前综合征,长期服用还能延缓老年人的衰老过程。 运动员的最佳营养食品 螺旋藻属碱性食品,对保持人体血液正常呈弱碱性,消除疲劳有特效,对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促进运动员机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美国、墨西哥、中国等国家已指定它作为运动员的必用或专用营养品。 4 讨论 螺旋藻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方面的医疗保健作用,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人类21世纪的最佳保健品”。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能合理利用螺旋藻的医疗保健作用造福于人民,必将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从它的产地、起源2.螺旋藻含有的营养成份3.螺旋藻的功效4.螺旋藻市场价值,发展前景……

灯具论文研究现状

浅析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专业 2009-12-23 21:47 阅读468 评论1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属室内环境中的艺术造型和精神功能范畴。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和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和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和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例如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一词及其含义,最早是起用于西班牙的文学著作中,而“风格派”则是具有鲜明特色荷兰造型艺术的一个流派。可见,建筑艺术除了具有与物质材料、工程技术紧密联系的特征之外,也还和文学、音乐以及绘画、雕塑等门类艺术之间相互沟通。 风格的成因和影响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 20-30年代早期俄罗斯建筑理论家M? 金兹伯格曾说过,“风格”这个词充满了模糊性……。我们经常把区分艺术的最精微细致的差别的那些特征称作风格,有时候我们又把整整一个大时代或者几个世纪的特点称作风格“。当今对室内设计风格和流派的分类,还正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章后述的风格与流派的名称及分类,也不作为定论,仅是作为阅读和学习时的借鉴和参考,并有可能对我们的设计分析和创作有所启迪。 室内设计的风格 在体现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同时,相对地说,可以认为风格跨越的时间要长一些,包含的地域会广一些。 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等。 一、传统风格 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传统风格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其中如仿欧洲英国维多利亚或法国路易式的室内装潢和家具款式。此外,还有日本传统风格、印度传统风格、伊斯兰传统风格、北非城堡风格等等。传统风格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二、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鲍豪斯学派,该学派处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鲍豪斯学派重视实际的工艺制作操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鲍豪斯学派的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对现代建筑的观点是非常鲜明的,他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建筑没有终极, 只有不断的变革”。“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当时杰出的代表人物还有Le?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等。现时,广义的现代风格也可泛指造型简洁新颖,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 三、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四、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此外,也有把70年代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如砖墙瓦顶的英国希灵顿市政中心以及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室内采用木板和清水砖砌墙壁、传统地方门窗造型及坡屋顶等称为“乡土风格”或“地方风格”,也称“灰色派”。 五、混合型风格 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的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于一体,例如传统的屏风、摆设和茶几,配以现代风格的墙面及门窗装修、新型的沙发;欧式古典的琉璃灯具和壁面装饰,配以东方传统的家具和埃及的陈设、小品等等。混合型风格虽然在设计中不拘一格,运用多种体例,但设计中仍然是匠心独具,深入推敲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总体构图和视觉效果。 室内设计的流派 流派,这里是指室内设计的艺术派别。现代室内设计从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分析,也有多种流派,主要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派等。 一、高技派或称重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二、光亮派 光亮派也称银色派,室内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锈钢、磨光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作为装饰面材,在室内环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折射、折射等各 类新型光源和灯具,在金属和镜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 三、白色派 白色派的室内朴实无华,室内各界面以至家具等常以白色为基调,简洁明确,例如美国建筑师R?迈耶设计的史密斯住宅及其室内即属此例。R? 迈耶白色派的室内,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化装饰、选用白色等表面处理上,而是具有更为深层的构思内涵,设计师在室内环境设计时,是综合考虑了室内活动着的人以及透过门窗可见的变化着的室外景物,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室内环境只是一种活动场所的“背景”,从而在装饰造型和用色上不作过多渲染。 四、新洛可可派 洛可可原为18世纪盛行于欧洲宫廷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以精细轻巧和繁复的雕饰为特征,新洛可可仰承了洛可可繁复的装饰特点,但装饰造型的“载体”和加工技术却运用现代新型装饰材料和现代工艺手段,从而具有华丽而略显浪漫、传统中仍不失有时代气息的装饰氛围。 五、风格派 风格派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以画家P? 蒙德里安等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强调“纯造型的表现”,“要从传统及个性崇拜的约束下解放艺术”。风格派认为“把生活环境抽象化,这对人们的生活就是一种真实”。他们对室内装饰和家具经常采用几何形体以及红、黄、青三原色,间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风格派的室内,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与个性。建筑与室内常以几何方块为基础,对建筑室内外空间采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穿插统一构成为一体的手法,并以屋顶、墙面的凹凸和强烈的色彩对块体进行强调。 六、超现实派 超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室内空间。 七、解构主义派 解构主义是本世纪60年代,以法国哲学家J?德里达为代表所提出的哲学观念,是对本世纪前期欧美盛行的结构主义和理论思想传统的质疑和批判,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派对传统古典、构图规律等均采取否定的态度,强调不受历史文化和传统理性的约束,是一种貌似结构构成解体,突破传统形式构图,用材粗放的流派。 八、装饰艺术派或称艺术装饰派 装饰艺术派起源于20年代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后传至美国等各地,如美国早期兴建的一些摩天楼即采用这一流派的手法。装饰艺术派善于运用多层次的几何线型及图案,重点装饰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檐口及建筑腰线、顶角线等部位。上海早年建造的老锦江宾馆及和平饭店等建筑的内外装饰,均为装饰艺术派的手法。近年来一些宾馆和大型商场的室内,出于既具时代气息,又有建筑文化的内涵考虑,常在现代风格的基础上,在建筑细部饰以装饰艺术派的图案和纹样。 当前社会是从工业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时候,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物质功能之外,更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室内设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既是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丰富人们与之朝夕相处活动于其间时的精神生活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设计-控制驱动模块 学 院 名 称: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通信工程 班级: 080423 学号: 20 姓名: 龙光平 评分: 教师: 陈琼、刘敏 20 10 年 4 月 2 日模拟电路 课程设计任务书2009-2010学年 第 2 学期 第 1 周- 2 周 题目 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设计内容及要求1. 设计要求:①光照度强(白天)路灯不点亮,光照度暗(夜晚)路灯可由声音控制;②有声音时路灯点亮,否则不点亮。2. 电路组成框图 3. 组织安排:6人一大组,每2人一小组完成框图中的一个独立部分。进度安排1. 布置任务、查阅资料、选择方案,领仪器设备: 2天; 2. 领元器件、制作、焊接:3天3.调试+验收: 天4. 提交报告: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3~7周学生姓名:刘帅、李星、龙光平、徐帮帮、陈健刚、冯希龙指导时间:第1~2周 指导地点:E楼610室任务下达 2010年 1 月16 日 任务完成 2010 年 3 月 13 日考核方式 1.评阅 √□ 2.答辩 √□ 3.实际操作√□ 4.其它√□指导教师 陈琼、刘敏 系(部)主任 陈琼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共场所照明控制手段也将逐步更新,除现在已有的声光控开关外,还有微波感应开关和热释远红外感应开关。目前,微波感应开关的抗干扰性能尚不理想,红外感应开关在性能上较为理想,但安装复杂,比较娇气,价格也偏高,比较适合在一些管理完善的场所如宾馆、大饭店楼道及家庭走廊应用,在普通住宅楼、办公楼道等场所的照明控制考虑到价格、管理及安装方便等因素,根据我国国情,可以预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声光控路灯将是首选的主流产品。本次课题是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设计,此控路灯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模块组成,即声音检测放大模块、光照度检测放大模块和控制驱动模块。在设计此控制系统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使设计起来更加简单、容易、条理清晰。同时调试起来也更容易。此电路是通过对外界信号的选择而使灯泡亮的功能。本电路利用LM324对信号进行放大,LM393构成比较电路,筛选信号主要用到与门7408,和继电器控制驱动,实验中灯泡用发光二极管串联一个10k的电阻代替。该声光控路灯初步评测使用还比较方便,应用也相对比较广泛。该系统在白天或者是亮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不会亮,在光照度比较小的条件下遇到声响就会亮,并且持续一段时间然后自动熄灭。该电路可应用于商品房、公司等走道上,能满足这些特定场合的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加强了我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以及对模拟电路的应用经过初步分析、准备和老师指导,本次课题设计除在美观方面处理得不够得当之外,本次电路设计基本完成了全部的设计要求。关键字: LM324 LM393 7408 延时 目 录第一章设计要求…………………………………………………………………… 基本要求…………………………… …………………………………… 设计任务及目标 ………………………………………………………… 主要参考器件 •••••••••••••••••••••••••••••••••••••••••••• 2第二章 电路设计原理及单元模块•••••••••••••••••••••••••••••••••••• 设计原理••••••••••••••••••••••••••••••••••••••••••••••••• 设计方案••••••••••••••••••••••••••••••••••••••••••••••••• 单元模块••••••••••••••••••••••••••••••••••••••••••••••••• 与门7408信号筛选模块 ………………………………………… multisim仿真图…………………………………………………6 三极管放大模块 ……………………………………………… 继电器驱动模块………………………………………………… 8第三章 安装与调试••••••••••••••••••••••••••••••••••••••••••••••• 电路的安装••••••••••••••••••••••••••••••••••••••••••••••• 控制驱动电路的调试•••••••••••••••••••••••••••••••••••••••• 系统调试…………………………………………………………………11第四章 实验小结•••••••••••••••••••••••••••••••••••••••••••••••• 心得与体会 •••••••••••••••••••••••••••••••••••••••••••••• 结论………………………………………………………………………13参考文献•••••••••••••••••••••••••••••••••••••••••••••••••••••••••14附 录一••••••••••••••••••••••••••••••••••••••••••••••••••••••••• 15附 录二••••••••••••••••••••••••••••••••••••••••••••••••••••••••• 16第一章 设计要求 基本要求:(1)白天由于光敏电阻或其它器件控制,不受声音的影响,不工作。(2)晚,正常受声音控制,拍手之类的声音灯亮,亮后30秒熄灭; 设计任务及目标: (1)根据所学知识画出设计原理图。(2) 分析各模块电路的功能。(3)按原理图焊接好电路,然后调试,直到达到设计要求。(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主要参考器件: LM324 LM393 与门7408第二章 电路设计原理与单元模块2.1 设计原理声光控路灯的控制驱动系统总体参考方案图如图2-1所示。它包括声音信号和光照度信号的筛选模块、三极管放大模块、继电器控制驱动三个模块组成。从外界进行信号混合筛选和驱动控制系统,从而达到灯泡发亮的功能。 图 声光控路灯控制驱动系统设计框图声音信号和光照信号筛选模块主要依靠与门7408对信号进行筛选只有都是高频信号才能通过。三极管放大模块是对进来的信号进行放大。继电器控制驱动模块是使信号达到灯亮的目的,从而达到实验设计要求。2.2 设计方案该课程设计的是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将该装置安装在楼道、走廊或卫生间等场所,在夜间或光线不足时,有人走动或发声时,灯会自动点亮,延时30S秒后自动熄灭。在白天,控制开关不通,有光时,即使有声音也不能亮。该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其主要工作方法是由声控和光控传感器来感应四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关的动作,从而控制照明灯的开关。白天当光线照射到光敏电阻上时,其通过感应使电路封锁声音通道,使声音脉冲不能通过,则灯泡不受声音控制,即声控传感器暂时失去作用,灯泡不亮。夜间或光线较暗时,光敏电阻因无光照呈低阻,经感应使声音通道开通,当有人走动或有人谈话时,通过声控传感器的感应,使得灯泡自动点亮,经过内部设定的时间后,灯泡自动熄灭。2.3 单元模块 与门7408模块与门又称“与电路”。执行“与”运算的基本门电路。有几个输入端,只有一个输出端。当所有的输入同时为“1”电平时,输出才为“1”电高,否则输出为“0”电平。 与的含义是∶只有当决定一件事的所有条件都具备时,这个事件才会发生。逻辑与也称逻辑乘。图 与门工作图一个与门芯片一般有14个管脚,其中分四个分块工作每个分块工作图如图2-1,其中7管脚接地,14管脚接5V的电压。信号从两个输入端输进,经信号筛选看是否出来信号。图 与门14管脚图与门表达式:F = A * B表 与门电路状态表A B F0 1 01 0 01 1 10 0 与门信号Mutisim2001的仿真图注:输入为一个高电平信号和一个低电平信号时,经过与门没有信号出来。如图所示图:低电平信号注:当输入的都是低电平信号的时,经过与门后没有信号出来。如图所示图:低电平信号图注:当输入的都是高电平信号时,经过与门后出来一个高电平信号。如图所示图:高电平信号图 三极管放大模块为了使进来的信号达到固定要求,必须对信号进行放大,所以本模块采用的是三极管9013来放大。晶体三极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锗管和硅管。而每一种又有NPN和PNP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锗PNP两种三极管,两者除了电源极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本次试验使用的事NPN硅管。 对于NPN管,它是由2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所组成,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结称为发射结,而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PN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 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放大器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通过电阻转变为电压放大作用。图 三极管工作原理图 继电器控制驱动模块该实验设计的最后一个驱动控制模块是继电器。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该实验设计采用的是电磁继电器。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图 继电器原理图第三章 安装与测试 电路的安装一.电路安装要注意几个原则:1.先装矮后装高、先装小后装大、先装耐焊等等;2. 布线尽量使电源线和地线靠近实验电路板的周边,以起一定的屏蔽作用;3. 最好分模块安装。此外焊接时不能出现虚焊、假焊、漏焊,更不能出现过焊,因为有些器件,不能耐高温,比如焊接三极管时,电烙铁绝对不能停留太久。 控制驱动电路的调试 本实验调试分三部分,首先给电路一个高频信号和一个低频信号,和两个低频信号,用示波器检测与门过后是否有信号。若没有信号则说明与门工作正常。再输入两个高频信号,看输出是否有信号,若有信号则说明与门工作正常,否则就是芯片有问题需更换芯片。若有信号进来,但灯泡未亮,则可能是信号太小没有达到继电器闭合的电流限度。这是应调整三极管,增加放大倍数。 系统调试 将三个模块连接好,附上电源。看实验是否达到预定效果。若没有,则用示波器逐个检测信号,再检查是否存在虚焊的问题。直到达到实验效果。调试过程中如果发现电路不是怎么灵敏,可以调节声音检测放大系统的电位器,增加它的灵敏度。此外,还需要多次上电调试,观察电路是否有其他状况,是否有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在调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电路中的虚焊,如果电路不稳定,很有可能是虚焊引起的。在调试电路过程中,电路就出现了不稳定的问题,主要是灯时亮时不亮,最后发现时由于电源线虚焊了,经过重新检查和焊接,问题的得到解决。图 驱动模块实物图第四章 实验小结 心得与体会在这两周的电子技术设计中,完成了“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设计”的课题。这是一种声音和光照双控照明灯,它可以用于楼梯、过道、库房的场合。白天光照好,不管过路者发出多大声音,都不会是灯泡发亮。夜晚光暗,电路的咪头只要检测到有碎发声响,就会自动亮为行人照明,过几分钟后又自动熄灭,节能节点。由于此电路在光线较暗时是否接通取决于声音的强弱,因此为加强其工作效应,设计了信号放大整形电路,微弱的信号经过此电路加工也能使开关工作。本次的声光控路灯的设计实践将平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深化了对模拟电子设计的认识,在设计的实践中获得新知。学习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不仅仅得到的是课本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独立动手,老师和同学的耐心指导,学会了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步骤以及仿真焊接等。在此设计中利用到了三极管的放大 、光敏效应,温习了LM324的知识与应用, 进一步空固和掌握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加深对了对模拟电路的理解,对元器件的使用更加深刻。设计一开始不知如何下手,经过查阅资料和老师指导,终于成功的完成了设计。懂得了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离不开外界的力量,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努力,老师说:“做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要自己动手去做,认真思考。”这次的设计有很多的不足,做得比较辛苦效果却不是很好,很多东西平时学得也不透彻,觉得做一次课程设计从每一个细节都是在锻炼。从中收获良多,能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结 论本设计主要通过模块化思想,逐步实现设计所需达到的功能要求:声音检测放大模块是对外界信号的感应系统。光照度检测模块主要是感应外界光照度。继电器控制驱动模块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外界光信号和声音信号的感应,从而筛选出高频信号,达到灯亮的功能。此次课程设计采用的电路原理基于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是此次设计的亮点。对于信号的放大可以用LM324做,再经过延时比较出来一个感应信号。对于光照信号,采用桥式电路可以更好的采取光信号,再经过放大比较出来一个感应信号。然后由与门检测感应信号,从而达到驱动的目的而使灯发亮。该设计虽然比较粗糙,但随着能源的供应紧张化,节能的目的显得越来越重要。该设计的目的就是节能。因此该设计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而且控路灯相对长明灯来说方便、廉价,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该设计的前景非常美好。参考文献〔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高吉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邓谦.低频线路指导书[M].南昌: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9[5] 胡斌.图表细说电子元器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 郑步生.Multisim2001电路设计及防真入门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附录一 元器件清单序号 类型 型号 数量1 芯片 LM324 22 LM393 23 CD7408 14 MIC 15 继电器 9V 16 电容 104 47 47uF 18 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19 4148 210 三极管 9013 111 电阻 200k 112 47k 113 10k 1214 2k 215 1k 116 电位器 20 117 10k 318 2k 1附录二 方案总原理实物图

你好 你有完整的论文么? 有的话可不可以给我发一下 急需的 谢谢啊!!

住宅应急照明设计及施工常见问题论文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急照明设计已经成为了各类建筑中的标配。作为建筑内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急照明系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应急照明系统来看,在设计与施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人们的解决。本文将简要分析应急照明的供电电源以及控制方式,探讨住宅应急照明中的具体设计,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应急照明;设计;施工;常见问题

为了保障照明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人们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和生活,避免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做好应急照明是十分关键的。应急照明就是指当正常的照明出现故障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照明功能,保障人们的安全。因此,在住宅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按照规范要求安装应急灯,做好应急照明系统,以保证应急照明系统的正常使用。

1应急照明的供电电源

在应急照明系统中,供电电源是设计中的主要部分,是关系到应急照明能否正常使用的关键。在正常供电电源不能够使用时,需要转换到应急照明系统的供电电源,主要可以分为如下的几种。

蓄电池电源

利用蓄电池作为电源,是将蓄电池放置在灯内。当线路出现故障时,灯内可以提供电源,对其照明没有影响。这种电源的优点在于供电方式安全可靠、转换速度高,缺点是投资大、耗费资金多、蓄电池出现故障后影响面积大等问题。

柴电发电机组成电源

利用柴电发电机组成供电电源,一般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供电电源的优点在于运行的时间较长,缺点在于启动时间较长,应急照明设备启动大约需要15s。因此,这种供电电源大多数作为后备照明或者是疏散照明,不能够单独的用于安全照明系统。

电网回路分开的电源

这种供电电源是来自与电网、正常电回路分开的电源,其优点在于转换时间短、能够满足各种转换情况、工作时间长、供电安全可靠。缺点在于设置较为复杂,一般只用于大中型工厂中的应急照明,普通住宅不适用此种供电电源。

组合电源

组合电源是指以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供电方式进行组合。根据不同的建筑物使用一种供电电源不能够满足实际情况,往往会选择组合的方式。不仅仅可以节约资金,而且还可以提高线路的安全可靠性,以此来提高应急照明的效果。

2应急照明的控制方式

应急照明系统需要得到相应的控制,才能够在正常照明发生故障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急照明的控制方式主要有集中控制和非集中控制,下面将简述这两种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是指把所有应急照明灯的蓄电池放在一起,做一个控制转换系统,对应急照明灯进行统一的控制。在一些公共场合中,如商场的地下停车库、住宅建筑等等的公共场合内,应急照明的控制方式往往选择集中控制。对于此类的控制方法,需要在值班室或者配电间内部设置一个照明配电箱,配置出若干个回路统一控制应急照明系统,这既能够满足火灾时的强制电量要求,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

非集中控制

非集中控制可以分为单联单控开关控制以及单联双控开关控制。在使用单联单控开关控制时,电源线如果接线不合理,十分容易造成自带蓄电池应急灯断开蓄电池,开始照明工作,在蓄电池耗完电后,不能够进行充电。一旦发生火灾,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不能够发挥自身的功能。因此,在使用单联单拍开关控制时,需要保证电源线不会因为开关的断开或者合上而引发发电。采用单联双控开关控制时,可以和火灾自动报警的系统进行联动。能够在火灾的状态下,实行强启切换,使应急灯处于打开的状态。

3住宅应急照明中的具体设计

在安装应急照明系统之前,需要对其制定具体详细的设计方案,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安装管理工作。

应急照明的灯具

应急照明的常见方式有如图几种,其中的灯1、灯2、灯3、灯4、灯5、灯6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常见类型的应急照明的灯具。其中的灯1代表着发生意外事故时,强制性点亮的.疏散指示灯。这一种类型的灯平常并不点亮,只有在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时,才被强制点亮,常常用在高层住宅的楼梯间。灯2代表着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同时兼顾的灯,在平常的时候可以正常的进行工作,在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时,也会持续点亮工作,经常用在住宅楼的楼梯间。灯3代表着常亮性的应急照明灯,此类应急照明灯无论是在事故状态还是在平时状态始终处于点亮的状态。灯4代表着暗型的应急照明灯具,由于平时有自然光,不需要进行点亮。当发生事故时,需要通过消防灯信号强行点亮,此类灯具一般用于楼梯间、电梯间。

应急照明的设置

应急照明可以分为三类照明,备用照明、疏散照明以及安全照明。备用照明属于正常照明系统中的一部分,在使用时,其配电线路以及控制开关应该进行分开设置,并且线路上不能设置插座。备用照明仅仅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工作,即为当正常照明断开时,备用照明系统自动投入工作。疏散照明是指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让人员从室内能够安全撤离至室外的一种应急照明系统,疏散照明平时就处于点亮的状态下。安全照明一般用于正常照明突然中断会导致人员安全的危险场所。

4住宅应急照明设计中的问题

住宅应急照明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指引人们逃离的方向的作用,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很重大的影响,但是,目前的住宅应急照明设计中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不能使应急照明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设置位置不合理

住宅建筑内部的封闭式楼梯间、疏散走道等等的位置,都应该设置应急照明灯。在安全出口外,还应该设置疏散照明灯。疏散照明灯的安装位置应该在安装距地面相差1m地方的墙上,灯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0m。住宅地下车库的疏散标志,也应该按照合理的指导,进行设计。按照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的原理。但是,在部分的住宅建筑内,应急照明灯以及疏散照明灯的位置设置的不合理,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应急照明系统的功能。一旦发生了火灾之类的意外事故,人员疏散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应急照明不能够发挥作用,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住宅建筑内部的疏散走道、封闭楼梯间、地下车库等地方,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设置合理的、符合规则的应急照明位置。

设置安装方式不合理

应急照明的安装方式应该按照规定要求中的进行安装,如果住宅的面积较大,应急照明安装位置不宜超过。安全出口灯的安装位置应该在安全出口距离地面小于的位置,疏散照明的装置一般安装在墙上或者是吸顶,其灯具都是单面灯,疏散指示灯在走道中的安装距离为,安装方式为暗装或者为挂墙明装。但是,在实际安装的情况中,许多安装队伍的安装应急照明系统都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安装,草草了事,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安装方式,可能会导致灯具的使用寿命过短,发生事故时应急照明系统无法发挥作用。

设置控制方式不合理

应急照明系统一般是按照楼层、防火分区设置一组应急电源的装置,但是在设计中常常忽略了楼梯之间应急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应急照明系统中的控制方式一般分为集中控制以及非集中控制两种方式。在实际住宅的应急照明系统控制方式中,有的将应急照明的设置跨越了不同的防火分区,有的将楼梯间的应急照明接入了本层楼梯中的应急照明的电源。楼梯间作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也是一个重要的疏散渠道,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配电箱,专门用来供应楼梯间的应急照明。一旦发生火灾时,应急照明系统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影响楼梯间的应急照明,便于人员疏散,提高住宅内部的安全指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急照明作为住宅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应该给与高度的重视,防止出现设置位置不合理、设置安装方式不合理以及设置控制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住宅内部的使用特点、其他应急电源的分布情况等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选择应急照明电源。施工人员则需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保障住宅内应急照明系统的正常使用,提高人们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新武.住宅应急照明设计和施工中常见问题[J].科技传播,2011(6):176+178.

[2]于兰.浅谈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

[3]李贺礼,谭健平,袁俊刚.探析高层住宅火灾应急照明设计的优化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

[4]杨斌.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9x):15~16.

[5]薛旭培.建筑电气应急照明在住宅设计中的功能与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00065.

[6]陈青松,李博闻.高层住宅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用房建筑中火灾应急照明的设计和应用[J].重庆建筑,2014(11):50~51.

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论文

论文题目同时应鲜明醒目,能吸引读者,向读者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和对论文主题作准确的说明。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医学相关专业硕士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微生物学论文题目参考

1、PCR 方法 快速检验HBV

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

3、肠道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4、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5、基于血凝素的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6、肠道菌群影响宿主行为的研究进展

7、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认识埃博拉

8、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9、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效果

10、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11、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新进展

13、大肠杆菌生物膜的筛选及生长曲线测定

14、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5、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标准菌种管理

16、马尔堡病毒形态特征研究

17、乙型脑炎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18、5种病毒性脑炎相关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

19、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的研究进展

20、适用于分离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21、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2、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23、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24、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2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26、细菌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及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8、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29、人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30、浅析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31、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32、抗生素对小鼠菌群失调腹泻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3、白念珠菌凋亡诱导研究进展

34、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36、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7、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条件优化

38、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

39、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40、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概述

41、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42、双歧杆菌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43、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

44、军团菌检测方法概述

45、噬菌体治疗中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

46、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分布及毒力基因特征分析

47、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48、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传播力研究

49、空肠弯曲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分型技术研究

50、冠状病毒附属基因功能研究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探讨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4、健康 教育 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分析

6、预防接种薄弱区量化甄别与考核效果分析

7、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现状分析

8、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研究

9、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

11、研究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12、探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效果

13、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14、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5、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16、职业性中毒性肾病的危害和预防

17、靖江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18、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观察

19、于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分析

20、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2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22、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

2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25、瑞昌市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6、20_-20_年禽流感流行情况及其监测和预防

27、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8、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9、常见肾脏疾病儿童的预防接种

30、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

31、芬吗通在临床中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

32、一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33、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医学相关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 医学类硕士论文(2)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2)

幽门螺旋杆菌,因为和胃癌的发生有关又被称为癌症细菌,同时它也是跟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平均感染率已超过50%。因此,国内外专家都建议大部分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好根除它。

一直以来,幽门螺旋杆菌一线的治疗需要吃4种药物,也就是传统的四联根治疗法:2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药。四联疗法总体疗效不错,但也有一些患者由于吃的药物过多或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就没有坚持吃够疗程造成根除效果不佳。

在2020年12月的第二届上海陆家嘴国际消化内镜高峰论坛上,有专家分享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高剂量二联疗法,认为2个药物高剂量服用就同样能达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那么这个高剂量二联疗法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高剂量二联疗法?

目前指南[1]推荐的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案就是四联方案,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和一种铋剂。

这种方案比三联疗法耐药率低,根除率高,但是成本较高,而且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更高。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治疗方案,也一直在尝试二联疗法(亦称双联疗法)最佳剂量和配比。目前主要研究的就是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阿莫西林的二联疗法。所谓的高剂量二联疗法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大剂量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首选抗生素,它的耐药性低,杀菌效果好,而且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安全范围高,即使增加剂量,不良反应也比较少。

所以阿莫西林作为高剂量疗法的抗生素是大多数研究的选择,目前研究证明可以提高阿莫西林每日剂量到2克到3克,或者增加阿莫西林的给药频次到每天3次到4次。

2)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pH 6时是处于非复制但存活的状态,而阿莫西林需要依靠微生物复制机制来杀死细菌。

所以增加质子泵抑制剂的剂量或者增加用药频率都可以使胃内pH值维持在中性状态,让阿莫西林更能发挥杀菌的效果。目前,大部分的专家认为,二联疗法中的质子泵抑制剂 首推艾司奥美拉唑 (40毫克,一天2次)。

总结

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目前大部分研究都认为高剂量二联疗法的安全性和根除率高,不良反应低,但是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这个2联疗法还未正式推广临床应用 ,只是一个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希望未来能够研究出耐药率更少,不良反应更少,根除率更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05:397-402.

[2] 冯心怡,张云,邓彬.高剂量双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方案的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17):847-851.

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论文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先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并提出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以来,国内外广大学者对此竞相开展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HP感染上亦取得一定成绩,其优势已初见端倪,现将见诸报端抗HP感染治疗作一综述:

大量的体外实验和临床验证发现许多中药具有抑杀HP,抗HP感染的功效。

张琳等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HP对 三七、厚朴敏感,对乌梅、元胡 中度敏感,对 黄连、大黄 高度敏感;

宋希仁等用精制醇提大黄片(每片,相当于生药1g),3粒~4粒,1日3次治疗,HP转阴率为36 .9%;

马凤友以单味蒲公英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91例,治愈率为,并认为蒲公英对HP有较强杀灭作用;

邓世友等用槟榔治疗HP感染胃病321例,二周后HP清除率为,四周至半年后的根除率为,HP阴转病例中胃炎和溃疡病治愈率;

徐州、周德端 、段国勋 、王瑛 、梁凤凌 、汪俊林 、杨晓华 选治疗脾胃病常用中药70味,进行体外幽门螺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抑菌杀菌浓度测定及联合药敏试验等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 幽门螺杆菌对17味中药敏感: 其中,对 黄连 高度敏感; 对 大黄、黄芩、丹参、玄胡、生地、牙皂、甘草 中度敏感; 对 白花蛇舌草、陈皮、柴胡、石斛、白芨、吴茱萸、熊胆、连翘、知母 低度敏感; 大黄、黄连、丹参、黄芩、甘草、玄胡、生地 等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而其余药物只有抑菌作用; 敏感药物相互配伍,其抑菌作用多为协同或相加;而 白芨、生地 与它药配伍则多为无关,甚至拮抗。

袁佩英用 鸦胆子乳剂 治疗HP相关胃病,HP转阴率为,说明许多单味中药具有良好的抗HP感染作用。 此外,据研究证实,中成药三九胃泰、猴菇菌片对慢性胃炎之所以有效,可能与其能抑制和杀灭HP有关。

对幽门螺杆菌有效中西药物筛选的实验研究姚希贤,王丙信,李仲兴,白文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石家庄050000)摘要本研究经药敏试验从20种清热解毒中药中筛选出 丹皮、乌梅、大黄、黄柏、三七、丹参、白芍、黄连 8种对幽门螺杆菌有效。

许多学者认为清热解毒药有杀灭HP的作用,常用药物有蒲公英、半枝莲、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连等,但各家配伍不同。

张伯平用“胃炎宁”( 蒲公英、地锦草、蓬莪术、广木香、吴茱萸、生甘草 )治疗HP阳性胃炎,发现HP转阴率为;

吴滇等用“清热解毒养胃汤”( 龙胆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乌梅、甘草、全当归、杭芍随症加减 )治疗HP相关胃炎31例,结果治愈22例,总有效率;

张琳等采用清热解毒化瘀为主,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本方,参照中药对HP抑菌试验,组成了“活胃号方”( 黄连、大黄、白花蛇舌草、三七、丹参、黄芪、党参、桂枝、白芍、厚朴、葛根、乌梅、鸡内金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0例,结果发现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8. 1%,胃镜有效率,病理有效率为 %,HP清除率;

张立营等用“二黄三七汤”( 大黄、黄连、三七、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芪、丹参、砂仁、半夏、枳壳、甘草 )治疗HP相关胃病130例,HP清除率为96%;

龚琼模采用中药“胃炎煎”( 川黄连、川厚朴、吴茱萸、蒲公英、虎杖、丹参、生甘草 )治疗HP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80例,总有效率,HP阴转率;

王吉伯拟“苦参益胃汤”( 蒲公英、苦参、黄连、干姜、半夏、黄芪、甘草)治疗HP相关性胃病,HP转阴率为;此外,类似上述报道很多,故而不难看出,清热解毒法抗HP感染是确有疗效的。

有些学者以扶正祛邪法为治则,采用黄芪、党参等组方,加入清热解毒之品治疗HP感染。

徐建国等拟“清幽汤”( 党参、白术、白芍、吴茱萸、半夏、当归、枳壳、木香、砂仁、川连、黄芩、地锦草、炙甘草 )治疗HP阳性胃炎及溃疡,发现HP阴转率;

朱日学用益气活血法( 党参、黄芪、白芍、丹参、仙鹤草、白术、红花、黄芩、山楂、神曲、木香、甘草 ) 治疗50例气虚血瘀证HP相关性胃炎,HP转阴率;

房静远以补益脾气、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为治则,药用 黄芪、白术、白芍、藿香、公英、白花蛇舌草、炙甘草 为主,中虚气滞加 党参、半夏 ;肝胃不和加 佛手、枳壳 ;肾阴不足加 沙参、麦冬、乌梅 治疗HP感染性胃病,HP 抑杀有效率为80%,HP阴转率30%;

陈芸芸等用“胃乐号”( 黄连、大黄、黄芩、川厚朴、柴胡、鹿衔 草等)和“胃乐号”( 党参、黄芪、白术、黄连、广木香 等)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HP总抑杀率为……。

上述治法均提示中药在祛邪的同时,注重扶正,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变HP赖以生存的条件,提高HP的清除率和根除率。

此外,日本香川医科大学寺田总一郎等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汤、六君子汤和黄连汤有较好的抗HP作用。

目前,中医药治疗HP感染虽然报道很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中医药对HP感染治疗尚处于临床观察、临床验证总结阶段,许多研究工作处于低水平重复,可信度不高。故今后在研究工作中,还需进一步从病理、药理、动物模型方面深入研究,以求对中药的作用机制有新的阐明,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用公认抗HP效果较好的黄芪、苦参、蒲公英、黄连、生甘草五味药作研究对象,对由不同剂量的这五种药物组成的三组优化组方抗HP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耐药性诱导反应实验研究探讨其耐药性,从而为中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拓宽中药的应用范围。

制备培养基及培养皿的,激活并鉴定幽门螺旋杆菌,制备菌液,实验分组分为实验组(中药诱导组、甲硝唑诱导组、克拉霉素诱导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

采用多步诱导法进行HP的体外耐药试验,另选临床耐药率很高的甲硝唑和目前抗HP疗效好的克拉霉素作同步试验;

观察在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的培养基上转种的HP 最低抑菌浓度(MIC) 的变化;

将诱导出的耐药菌株连续转种10次后测定MIC,以判断耐药是否稳定;

将敏感性下降的诱导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转种3次后检测M1C值,测定三组优化组方对甲硝唑敏感性下降诱导株的M1C值。

近年来,由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加,研究新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已开始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新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物质,希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如 大蒜、茶叶、葡萄酒、蜂蜜、多刺揽仁、人参 等多种天然产物均有较好的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

以往研究已证实中药 黄芩、黄连、大黄、金银花、蒲公英、黄柏、乌梅、虎杖、厚朴、苍术、桂枝、高良姜、紫花地丁、秦皮、玄胡、板兰根、诃子、白果 等中药皆有很好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复方中药体外实验显示, 猴头菇口服液 能抑制Hp刺激TNF— 产生,对该菌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具有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保护胃上皮细胞,促进胃炎愈合的作用。

此外,该口服液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淋巴细胞的作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最终起到抗Hp感染的作用。

徐艺等对脾胃常用方剂及清幽养胃方做抑菌试验

高度敏感为左金丸,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是1:320, 中度敏感为香连丸和清幽养胃方,MIC分别为1:80和1:20。

刘波等用中药经方 逍遥散、黄芪建中汤 进行了抗Hp的试验,中药制剂浓度分别为40、50、55mg/rnl。结果,在所选浓度范围内,这两种中药制剂对Hp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谭圣娥、于文清、楚敏、杜平华、谢振家等19--23均用中成药进行抑Hp的实验。 结果表明这些中成药物: 疡必愈止痛片、胃康胶囊、胃治灵、胃灵索及胃康胶丸 都有较强的抑杀Hp的作用,提示抑杀Hp可能是治疗Hp相关性胃病的重要作用机制。

王芳等24位探讨四黄调胃汤对Hp黏附环节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显示: 四黄调胃汤 既可以有效地抑杀Hp。又能阻断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过程;既是治疗Hp相关胃病的优良方剂,也能有效地预防Hp的感染及复发,为探讨中药抗Hp的机制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蒋振明等中药复方抑Hp的试验显示, 清胃冲剂和双黄连口服液 在一定浓度下(1:1、1:2、1:4)对Hp均具有抑菌作用。两个以清热药为主的中药复方均有抑菌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展抗Hp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80年代初,对胃炎、胃癌及上消化道溃疡的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被一种只有在显微镜下才看得到的幽门螺旋杆菌所冲击。既往传统的“无酸无溃疡”的观念被质疑,原来用抗酸、抑酸和保护胃粘膜来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现在用抗菌素亦能有效。回顾这一微生物的发现简史,或许对今后医学研究有所帮助。一、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发现前期在上消化道溃疡者的胃粘膜中发现有细菌,可以一直追溯至1874年。翻开历史,在19世纪70代,正是医学界开始重视和推广奥地利医师Semmelweis的发现的时候。他在1861年完成凝结他心血的著作《产褥热的病因、认识及预防》中,指出细菌是产褥热的病因。由于他的发现,产褥热引起的产妇死亡率由18%下降至2-1%,在当时无疑是一个轰动。可是,显然是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当时的发现未被承认,自那以后很长时间,只是时有不甚完整的零星报道。1865年Semmelweis去世时,正是Pasteur开始为法国养蚕业效力之日。Pasteur对细菌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微生物学,至今仍是现代医学的基础。1893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首次报告在哺乳动物胃内发现螺旋形微生物(spiral organisms),他在研究各种动物胃肠道上皮的微观形态过程中,在6只狗的胃腺和壁细胞内观察到螺旋体(spirochaetes)。1896年,Salomon证实了狗胃内螺旋形微生物的存在,并在猫和大鼠的胃内也发现了类似的生物。1906, Krienitz首次证实在人胃癌患者中的溃疡表面坏死物和胃内容物中存在螺旋体(human gastric spirochaetes)。9年之后,Rosenow在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中发现螺旋形微生物,但认为这些微生物来自口腔的污染。1938年,Doenges报道了在恒河猴和人类尸解的胃腺体内发现一种螺旋体样的生物体。1940年,Freedberg和Barron通过长期研究,用银染色在35例胃切除术的标本中,发现有13例存在螺旋体。在无溃疡的地方,几乎没有微生物,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植入良恶性溃疡周围组织中的细菌是非致病性的(non-pathogenic oppontunists)。1954年,Palmer检查了1140例胃活检标本,发现“没有任何理由证明是螺旋体的特质引起结构改变”。他认为在靠近溃疡和幽门的螺旋体是多源的,可能是口腔污染。此后,除了好奇所至,偶而提提,螺旋体几乎很少有人再提及。十分遗憾的是,Pelmer没有用银染色。这一遗漏,使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后移了近30年。60年代后期的一些重要研究,如1967年Gray和Shiner关于《胃及空肠菌群对胃pH值的影响》的研究和1969年Drasar等人《健康人及酗酒人胃肠道菌群的研究》均未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其原因可能是该菌培养时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及其生长缓慢所致。在这一时期,可以说人类对这一细菌所知略微。二、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1975年,Steer描述了胃炎患者的胃粘膜层存在一种与胃粘液紧密相关的细菌,在正常人的胃中无法找到。Steer发现这种细菌通常“粘附着胃粘液分泌细胞,一头至少有一个丝状突起”。Steer进一步在胃溃疡患者中对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发现这种细菌呈螺旋形。他虽未详细描述它的形态学特征,但却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些细菌不是活检时污染的,并强调中性白细胞通过胃粘膜的迁移,可能是对这种细菌的反应。遗憾的是,当时对这些内窥镜活检标本均未能培养出结果。Steer宣称它是一种“假性铜绿染色(Pseudomonas aeruginosa)",而非螺旋形微生物。几乎完全肯定它是种间接的污染。1979年,Fung等人在研究慢性胃炎的上皮组织和超微结构时,亦发现了它的踪迹,观察到上皮细胞之间的沟内及胃小凹内有细菌存在,可惜未做深入研究。1983年,Steer显然一直未忘怀几年前的研究,用电子显微镜扫描发现这种螺旋菌大量存在于胃幽门前区的变形组织和十二指肠根部的胃型上皮细胞表面。在肠型上皮细胞表面找不到它;在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有73%可以看到。可以说,Steer比前面任何人都更接近于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但他却没有确定它。在Steer用电镜来进一步探讨他1975年的发现前,世界各地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加紧这方面的研究。1980年,西澳大利亚皇家朴茨医院病理科医师Warren在患有胃炎和上消化道溃疡患者内窥镜活检标本上观察到曲形和S形的细菌,紧密地粘附在表面上皮细胞上,在胃小凹之内或之间可存在。细胞可以被Warthin-Starry方法(银染色)所染色,在常规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下难以见到。到1982年,Warren已发现了135例,与他的同事Marshall将它们培养存活。研究结果不是以论著形式发表,而是以书信形式发表在英国著名杂志,《柳叶刀》中给编辑的书信栏目中。第一封是Warren的信,谈及这一细菌的发现。另一封是Marshall的信,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学的描述。这种研究的发表形式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撰写者急欲发表,还有一种是反映了作者与编者在公布这一发现时的谨慎态度和生怕出错的心态。很显然,当时作者和编者都意识到,这一发现一旦被肯定,将对医学界有一重大冲击。 Marshall在信中最后写道:“如果这些细菌真的象Warren描述的那样,伴生于幽门胃炎,那么,它们可能对我们目前只有很少了解的胃炎相关疾病(即上消化道溃疡和胃癌)承担部分角色”。Warren写道:无炎症的地方,则很少发现细菌,经常在慢性胃炎时发现它们。曲菌几乎总是多发于活动性慢性胃炎,常常是大量的,经常生长在表面上皮细胞之间,曲菌和伴随而来的组织等改变可能表现在胃的任何部分,但绝大多数发生在胃幽门部。无细菌的炎症,发生在局部损害附近,诸如癌或上消化道溃疡的粘膜。在这些例子中,白细胞通过厚厚的粘膜层迁移,伴随着细菌的表面浸润形成鲜明对比。细胞和典型的组织改变常常在未被局部损害影响的粘膜层发现。Marshall的信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以前未被发现,它们是病原菌还是在被损害的粘膜中罕见的共生现象,它们是弯曲菌(Campylobacters)吗?Marshall以幽门活检标本用弯曲菌隔离技术进行培养,最初的34例活检标本在标准的弯曲菌和非选择性介质中按常规培养48小时,均告失败。第35例标本是在1982年复活节那天开始接种的,放入孵箱后,便开始了度假。5天后检查时,发现在非选择性的培养基中,有一层厚厚的细菌样的弯曲菌生长。多亏了这个假期,否则,不知何时才能发现它。生长期较长,是这一细菌的一大特性,也是许多人不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在37℃的巧克力培养基上,3-4天可以长成一层半透明层,短螺旋体直径,长度约。该细菌有平滑的外膜,一端可以长出大约5个左右的带鞘鞭毛。在某些情况下,鞭毛可发生在两端,这些细菌在胃以外的任何器官都分离不到,在自然界中也无法培养出来,而且不能归类于当时已知的任何一种形态和生化学的菌种。1984年,Marshall将其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1985年这一命名在《国际系统微生物学杂志》上,被学术界认可。1987年,因语法有误,这一命名被改为Campylobacter pylori。1984年,Rollasen等人通过内窥镜活检,对人胃中的这一微生物进行研究并指出,这一细菌是与组织性胃炎明确相关的,但与胃癌、上消化道溃疡和胃的抽吸物的高pH值无关。同年,Jones等人对它们进行组织学和血清学研究。他们发现:在革兰氏片上(gramfims),细菌的生长呈典型的弯曲形状。90%的异常组织均可培养出它来。更重要的是Jones发现它们有血清学上的意义。他们用兔血清免疫,同时用对已被公认的人体共生菌C jejuni抗血清做交叉试验。结果发现,在34例阳性血清中,只有6例17%对C jejuni起反应。与Warren和Marshall不同的是,他们发现该细菌不仅发生在活动性胃炎,而且在非活动性胃炎上,也能发现它,两者无明显区别。实际上,在1980年以前,世界上至少有3个不同的实验室看到了胃的螺旋菌,他们是:Steer所在的英国南安普敦实验室,Rollasen所在的美国伯明翰实验室及Warren和Marshall所在的西澳大利实验室,但只有后者最先培养成功。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他们要以书信形式抢先在《柳叶刀》上发表他们的研究。到1986年,英格兰、荷兰、德国、加拿大、日本、秘鲁及中国等地的实验室纷纷从胃炎和胃溃疡患者身上分离培养成功幽门弯曲菌,一时间,世界各地的临床病理学家、胃肠病学家将注意力转向这一小小的微生物。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如快速尿素酶试验,14c、 13C呼吸试验,Giemsa染色法以及PCR技术被广泛用于Hp的感染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1988年Leunk发现不同来源的Hp菌株有58%可分泌直接使细胞空泡变的物质VacA,并发现与其同时表达的相关蛋白CagA,认为两者是Hp的主要致病因素。随后,人们还发现Hp感染时宿主出现胃泌素/生长抑素分泌紊乱、炎性介质释放、氧自由基形成、免疫损伤、胃上皮增殖与凋亡失衡、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改变等诸多变化。1989年,Goodwin等人从超微结构及形态学、细胞脂肪酸、基因序列、生长特征和酶功能等5个方面研究指出,幽门弯曲菌原来分类命名的根据不足,它的基因序列既不属于弯曲菌,也不属于弯曲菌所属的Wolinella菌属。所以,他们建立了一个新属,将这一新发现的细菌命名为一个新的名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这一命名很快就被学术界承认。Helicobecgter一词反映了这种细菌的两个形态学特征,在体内呈螺旋形,在体外呈杆状。自此,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可以告一段落,1997年美国的基因研究所成功地完成Hp全基因序列的测定,使人们对它的认识更趋完整。

幽门螺杆菌介绍

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1984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专业刊物《螺杆菌》杂志应运而生,世界螺杆菌大会定期召开,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 所以应该是1979年发现的。

  • 索引序列
  • 螺杆钻具的研究现状论文
  • 螺旋藻的研究现状论文
  • 灯具论文研究现状
  • 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论文
  • 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