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彩票的毕业论文

关于彩票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彩票的毕业论文

《彩票营销学》作为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彩票营销业务入门教材,强调营销理论与彩票业务的结合,着重实用性。抽空该买本回来学习,它的作者叫胡穗华,09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我想你要的不是专业学术之类的词语。而是手上在写论文需要结尾总结对吧?。。。呵呵! “结束语主要是论文中体思想的概括,把简介中的意思说一下就可~ ”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详情文章点我名字进去看。1. 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被引次数:14次 唐煌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5年 第08期经济资本管理本文介绍了国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经济资本的分配与配置原理,阐述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深刻变革。[1]武剑 ... 2. 信息经济及其管理 被引次数:26次 乌家培 文献来自:经济学家 1998年 第02期并就如何研究信息经济及其管理问题,发表了若干意见。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乌家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100010)一、信息经济两种含义信息经济这个概念正在为更多的人士所接受和熟悉。继农业经 ... 3.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次数:16次 尹恩山 文献来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年 第05期4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点。由此构造的实验系统称为经济管理实验系统或者经济管理实验场景 ... 4. 循环经济与企业生态管理研究 被引次数:8次 谢钰敏 文献来自: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 第01期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由纯粹的经济型管理向生态型管理转变,在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生态与经济的两重性,其各项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 ... 5.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 被引次数:4次 符壮才 文献来自:中国卫生经济 2005年 第09期比万丢J公l、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符壮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570000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经营成本<正>2000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医院的补偿政策、价格政策、医药 ... 6.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被引次数:25次 刘军 文献来自: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1期互联网 (Internet)产业的迅速崛起 ,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 ,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临着自?... 7.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价值研究 被引次数:6次 周群 文献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1期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作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虚拟资本,对风险防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于银行灵活调度资本金、实施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度量体系及引导资产定价具有重要意义。[1] RobertoP ... 8.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 被引次数:4次 李敏樱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4年 第08期一、传统财务管理手段对网络经济的不适应性(一)难以防范网络中的新风险。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 9. 彩票经济与管理创新研究 被引次数:4次 王晔 张锦年 文献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01期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保证我国彩票经济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三、彩票经济管理创新 (一)体制创新 由财政部或者专门委员会对彩票的发行、资金使用等进行统一管理,不再按部门划分彩票的经营权。[6]这样至少有两个好 ... 10. 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初探 被引次数:4次 黄清亮 文献来自: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04期除现有四个经济特区外,我国各类开发区的开发,其专业性相对较强,管理对象单纯,应针对这一特定的经济管理对象而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在国外,如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采取行政管理机构一体化的体制,加工区管理局由七名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摘要】 战略联盟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新思维,然而因为多种原因,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却相当高。文章从剖析战略联盟失败背后存在的一些障碍性问题入手,对寻求解决办法进行系统性思考,通过清晰认识战略联盟基础性问题,合理完善战略联盟构建全过程,有效实现六个层面的整合,以此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相应的具体策略,以找到克服障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战略联盟 发展障碍 解决方法1【Title】Obstacle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And Systematic Solutions【Abstract】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a new strategical thinking tha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corporate competitive to verying reasons,the failure rate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very paper tries to seek solu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thinking by first analyzing obstacles behind strategical alliance by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improv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and integrating the six aspects,it identifies the fundamental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analyses,this paper develops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Key words】strategical alliances ;obstacles ;solutions【文献综述】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当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但企业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战略联盟体现了既竞争又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思想,它对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深远的意义[1]。然而战略联盟的构建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诸多障碍性问题的存在,使其失败率相当之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障碍性问题,成功构建并维持战略联盟,成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任何问题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网络,事物的发展都处在一个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2],因此对解决障碍性问题办法的思考绝不能局限于对几种简单策略的寻求,而必须以系统的思维方法,从整体上对影响战略联盟正常运作的诸多因素进行把握,从而实现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也就是该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所在,即以系统性思维模式寻求解决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方法,促使战略联盟成功运作,发挥其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大作用。二、理论研究动态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基本属于战略管理范围。 其概念由美国DEC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儿()最早提出。至今,并没有一个关于战略联盟的明确意义。事实上,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目前,在英文文献中,主要使用的概念有: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c linkage, Strategic partnering等等[3]。综合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意见,可以对战略联盟的基本概念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把其界定为: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4]。战略联盟的演进经历了传统战略联盟、现代战略联盟、新兴战略联盟三个发展形态。最早的战略联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工业化初期的卡特尔形式,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早期的联盟主要是指价格联盟,因为工业化初期,产品差异不明显,产品竞争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但这种联盟,被认为是共谋获取垄断的手段,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一般国家均有立法予以限制。二战后,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商品极大丰富,企业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无处不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以自身的资源往往无法达到战略目标,选择合作联盟成为必然,此时的战略联盟基本上是以产品为中心,包括合作研究与开发联盟,联合生产联盟,市场开拓与发展联盟三种。而此后出现的新兴的企业战略则是指知识经济到来的知识联盟以及相似的联盟形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取代了资本成为最重要且最稀缺的要素,企业通过联盟,可以使知识的交流在一种半内部化的状态下完成,解决企业无法高效获得自身稀缺知识资源的状态,并与其他组织合作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能力。目前知识联盟主要有虚拟企业联盟、动态联盟等形式[5]。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战略联盟的发展,其具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一些学者开始对其设立标准,进行合理界定。Yashino和Rangan(1995)给出了战略联盟三个必要和充分的特征条件[3]:(1)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致力于一系列目标,并在联盟后保持独立性;(2)合作企业分享联盟的收益并控制特定业务的绩效,这可能是联盟难以管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3)合作企业在一个或多个关键战略领域如技术、产品等方面持续作出贡献。按照这一标准,兼并、接管、收购、跨国公司的海外分部这些形式都不算是联盟。我们认为,这一限制对战略联盟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可以澄清在联盟概念上的含混不清的问题。战略联盟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市场的契约安排方面主要包括联合研究与开发、联合产品研制、长期供货合约、合作生产、联合营销、共享分销渠道和服务、标准检验;另一方面是产权安排,这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形成新的实体,这包括小股权投资或参股和交换股权,另一部分则是新建企业[3]。以上是针对战略联盟概念、演进过程、具体形式界定多数学者研究得出的较为统一的认识。然而由于视角不同,对战略联盟形成的机制至今说法不一,存在很多的理论,这里举出国外专家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理论以作简单的了解:1、价值链理论[7]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1988)一书中创建了价值链理论。波特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波特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一个企业的价值链蕴藏于范围更广的一连串活动中即价值系统中。它提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指最终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是因为各企业的价值链互不相同,即企业在价值链各环节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合作各方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从而共同获得竞争优势。波特定义的战略联盟为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既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它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销售协定和合资经营等形式。不同企业价值链中的合作与互补(如生产与营销方面的合资经营)为横向联盟。而发生于波特称之为纵向联系的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厂商、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联盟(如供货协定)为纵向联盟。两种形式,两种联系,结果都是通过协调和合作获得最优化及竞争优势[8]。2、企业能力理论[6]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能力理论得到瞩目,企业能力理论实际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的结合体。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力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这些理论认为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正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互补性,为使其在价值活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价值链各环节上相互合作,以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理论分析具体如下:(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沃纳菲尔特、格兰特、巴尔奈等学者的研究促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新流派——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这一理论认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企业的潜在能力。但各企业的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流动,所以战略联盟的构建成为一种需要。战略联盟可以使资源运筹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制,从而带来资源的节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2)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最终产品的竞争只是表面现象,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在于企业核心能力之争。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只有通过联盟合作关系才能相互学习与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大的竞争合力,这便导致了企业广泛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实现核心能力的创建。(3)帕维特、纳尔森、福斯和格兰特等人提出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生产的关键投入和企业价值最重要的来源是知识,社会生产是在知识的引导下进行的。以进行知识转移和共同创建新知识为目的的结盟通常被称为知识联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上的学习和交流成为企业合作的核心。博格、顿肯和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80年代初期,50%的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是为了对方知识,因此把这种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的联盟称之为知识联盟。3、交易费用理论[9]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总是伴随着交易而进行的,而交易过程又是有成本的,交易费用理论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研究经济组织和各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战略联盟被认为是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顺应了企业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通过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稳定双立交易,减少签约费用并降低覆约风险。80年代以来,专业化和分工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增加,引致了越来越高的交易费用,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战略联盟蓬勃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过高交易成本的自主模式。4、合作竞争理论[3]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不断变化的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观——合作竞争观。合作竞争理论认为,竞争并不排除合作,有时,合作更有利于提高竞争效率。战略管理研究因而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研究的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现代合作过程中产生了新型竞争者,构筑了新的行业体系,创造了新的竞争类型。战略联盟就是这样一种新型合作竞争团体,当共同创建一个市场时表现为合作,当进行市场分配时表现为竞争。战略联盟各方旨在创造并分享一个不断成长的更大市场的目标正是这一新竞争观的体现。由于战略联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近年来才传入我国,因此对它的研究,国内学者一般还是遵循国外一些知名学者的思路,不过在一些实际操作中,许多专家也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如在对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分析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王方华、赵昌平、葛卫华老师提出了战略联盟存在路径依赖性的问题[10],而具体有关这方面理论的阐述将在正文中进行。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创新观点和主要内容本文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战略联盟发展障碍解决方法的思考,不是从某个点着手,而是着眼于系统性分析。首先明确战略联盟的真正含义,在对基本性问题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把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寻求放到整个联盟构建过程中去,通过完善构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联盟的优化,并且提出六个层面的整合,以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从而通过这一系列系统的分析和实践找到克服战略联盟发展障碍的方法。而本文最大的创新就体现在这一系统性的思考过程中。一般出现问题后,人们都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方法,而缺乏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对过程的系统性思考,而本文克服了这一点,以系统思想指导全文。此外,本文还对一些知识点的内容作了增补以求更为全面,如在战略、战术、操作、人际关系、文化整合中创造性地加入了组织整合这一因素,构成六大层面的整合[2]。此外,在文章许多地方本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就不详述。以下来介绍本文大致框架,以求得对其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文章总体架构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依次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六种影响战略联盟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它包括:路径依赖性的形成及其引发的负效应;不合作行为的产生;组织管理的滞后性;文化冲突的发生;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和足够的沟通;联盟建设时间的难以掌控。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战略联盟对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大意义,指出尽管发展战略联盟困难重重,但是仍必须坚持这一组织创新,指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战略联盟的基本问题,包括其定义和分类的界定,为进一步深入剖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从战略联盟的构建过程中探询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且提出战略、战术、操作、组织、人际关系、文化六大层面的整合,不仅用它指导业务,也用它指导思想。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克服障碍的六种具体对策性方法。参考文献:[1] 于克信 . 论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1 , (3) : 78-81 . [2] 周健临 . 管理学教程[M].p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 135 -137. [3] 李新春 . 企业联盟与网络[M] .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 26-33 .[4] 郭昕炜 . 战略联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思路[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 001 ,(3) : 74-77 .[5] 史言信 . 论企业战略联盟形态演进 [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02 , (3) : 105-108 . [6] 陈耀 .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 , 2002 , (9):47-52 . [7] 黄丽薇 .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观点[J] . 企业研究 ,p2002 , (3) : 101-103 .[8]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 102-200 .[9] 芮明杰 .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 403-411 .[10] 赵昌平,王方华,葛卫华 . 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及其启示[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2 , (10) : 115-117 .【正文】当今世界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单独的企业已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去慢慢积累各种成功的要素,于是企业从战略的角度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构建起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这已形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联合的时代潮流。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很高。据估计战略联盟的失败率超过了60%〔1〕。当然导致战略联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高失败率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随着战略联盟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如何发掘出这些问题,并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将是构建好战略联盟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一、战略联盟的发展障碍分析(一)联盟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引发负效应企业在结成战略联盟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固化的关系,形成路径依赖性。所谓路径依赖性是指与决策和成果相关的承诺,它通常是以高变化成本为特性的,路径依赖性能放大那些管理者所熟知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位置锁定性偏袒和逐步增长的承诺效应[1]。前者指的是企业的决策制定者们通常倾向坚持当前的战略而不选择更有吸引力的战略的现象。这是因为采用新的战略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也会使机会成本增加。身为决策制定者的高层管理者人员为了减少自己可能承担的责任,降低推行新战略所冒的风险并且减少其工作量,一般倾向于维持现状,坚持现有的战略。而后者是指管理者在面对负反馈时,通常会感到一种证实投入到联盟中的时间和资金是明智的需要。当企业和别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高层管理者为了证实联盟决策的正确性,往往会支持现有联盟并给予其资源上的保障,即便有更好的战略出现,高层管理者一般也不会放弃这种思路,仍执着于现有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建立后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而一旦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战略的柔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外在动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或使企业放弃与最佳战略伙伴合作的机会等等,从而使战略联盟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战略联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战略联盟一般是以联盟各方企业签署的共同协议为基础,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与行动上都要合作,然而联盟本身的松散性,成员之间在战略、组织、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合作行为在战略联盟中极容易产生,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联盟各方竞争地位的失衡导致联盟不合作的产生[2]。企业竞争地位的平衡是维持联盟的一个关键要素,当联盟开展后,随着各方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可能会造成某一方竞争实力提高,而另一方相对竞争位势下降,平衡被打破,自然就容易造成不合作。2.联盟各方收益的不完全对称破坏企业的平等合作[2]。由于联盟所得收益构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联盟企业共享,另一部分按照各企业对联盟贡献的大小等指标加以分配。从而有的企业受短期利益影响,不惜损害共同利益而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视联盟的整体利益,从而破坏联盟的融洽,造成对方不满。3.联盟企业为保护自身的核心能力设置障碍,影响整个联盟的合作关系[1]。事实上,在战略联盟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又为防止核心知识不被联盟伙伴窃取而设置种种障碍,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彼此间一系列的不信任与不合作。4.联盟伙伴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联盟认识不同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1]。这是因为往往高层管理者认识到了联盟的好处与重要性,而中下层管理者从本部门出发,并不认同这一点,从而联盟的执行仅停留在战略层次,而中下层管理者并不合作。5.战略联盟伙伴具有文化、组织、战略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导致联盟运行中冲突的出现。总的来说,造成企业间不合作行为的因素是相当多的,而不合作本身就对联盟有着致命的打击,一旦产生而没有得到有效而及时的解决,将会使联盟走向解体或至少不能取得预期的效应而归于失败。(三)战略联盟增加了组织管理上的难度,使得一般的管理很难跟上联盟是一种非股权式的松散的合作体,其运作存在着行政与市场的双重机制,由于它不能单纯以行政命令来解决各方的利益与冲突,所以要求按市场规律建立并运行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2]。这对于单一企业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有不少联盟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组织管理没有跟上联盟发展的需要,在一些战略规划、执行协调等重大问题上由于缺乏组织保证而出现失误,从而导致联盟的失败。(四)战略联盟容易引发文化的冲突战略联盟不仅是业务上的联合,也存在文化上的融合与交流。然而不同组织的文化融合是很难的。由于各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会转化为经营管理上的差异,从而加大战略联盟的管理难度。当联盟企业各方的文化出现冲突而文化的交流并不能使它们有效融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弱化企业文化,降低联盟伙伴的文化凝聚力。并且如果文化上的冲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引发矛盾冲突的升级,威胁联盟的稳定。(五)联盟内部往往缺乏相互信任战略联盟通常以目标、任务、观念、经济以及文化的共同协议为基础,它要求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联盟与行动上积极合作,然而由于战略联盟伙伴是独立实体,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组织、战略目标来理解和看待联盟问题,从而容易对对方企业的行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另一方面,联盟各方在参与合作中,担心由于联盟而将企业机密暴露给对方,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和防范措施,有保留地进行合作,导致联盟各方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使联盟的效果受到极大的抑制。(六)战略联盟构建的时间难以掌握Spekman在1996年的调查表明大型复杂的联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其信任,通常联盟的建立与运转之间所耗时间为三年到四年[1]。这不仅因为单纯组织关系上的建设就耗费大量的时间,高层管理者建立起私人的关系网,联盟的信任等各方面的建设也需要更长的时间。长的时间周期虽有利于管理者有充分时间来解决联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它也同时延长了战略决策的时间,在快速变动的企业经营环境中,过长的时间会使战略归于失败。或者丧失一些良好的机会。所以不能合理的掌控时间,也会对联盟发展构成相当的威胁。由此可见,战略联盟的构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困难重重,但是否因此就放弃它呢?对这个问题,通过下一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二、战略联盟发展重要性分析pp战略联盟是许多谋求更多发展机会的企业所不可回避的,因为这种战略上的新思维对企业经营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pp从根本上说,战略联盟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加强和发展其核心能力,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2]。这是因为在动态环境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必须更多的依托于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核心能力,以及建立在这种能力基础上的竞争优势。然而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单靠企业自身发展和逐渐培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能迅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势。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正确地识别和选择符合企业竞争战略原则的资源和能力,并且对这些资源和能力加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并且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强投入,学习和积累,通过创新和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构建战略联盟正是企业为培育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而开辟渠道,创建环境,学习积累的路径之一。它能通过企业间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快速实现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竞争位势的提升。现在以资源互补或风险共担等为基础的产品联盟正逐渐向新型的知识联盟转变。这种知识联盟以向战略伙伴学习为主要目的,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获得新知识,同时将其与自身的核心能力连接,加速自身核心能力的开发与提升以创造价值。它在组织资源的运作形式上以松散的网络型为特征,又以长期互惠性为联结,赋予了企业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为企业在识别新的市场机会,增大企业的组织资本上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了有利于核心能力发育和提升的环境与条件。归根结底,战略联盟的意义最终就是体现在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创建上,作为组织创新,它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竞争战略手段[3]。若从具体的方面看,战略联盟在意义表现得更为突出鲜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获取先进技术或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拥有相同的优势,所以许多公司寻求建立联盟是为了找到具有互补性技术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联合,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向市场推出先进的产品,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此外对于本身技术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而言,通过与存在某些技术优势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不断的协作中学习和掌握对方优势的技术和技能,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速度,避免自己开发的极大风险与成本代价[4]。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就已采取了许多积极的行动,在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就与许多外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5]。2.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实现风险共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企业本身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缺乏国际经营的经验,无疑会增大这种风险。战略联盟的建立将有效的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通过合作,企业可以获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外部资源,而且可以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技术,通过提高企业自身实力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4]。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因为联盟各方共同承担风险,从而减小了意外情况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其中任一参与企业的冲击。3.拓展新的市场任何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都有自己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当它们计划拓展自己的市场时,都面临针对新市场建立一个销售网络的问题。如果相关企业能在竞争基础上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对手已有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拓展,则可以避免销售网络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销售竞争,而且还可分担彼此的固定成本。这尤其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时用的比较多。我国优秀的企业大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如果其产品想打入国际市场,却缺乏足够的营销力量,则可以寻找一家同样拥有优质产品当缺乏中国市场销售渠道的国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利用国内过剩的销售能力换取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6]。4.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汇集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资源,战略联盟通常可以提供从事一种特定经营的最有效的规模。如果能有效实现联盟的组合及整合,往往还能使企业发挥出整体大于个别企业加总的巨大协同效应。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义使尤其重大的。中小公司可以联合起来成功的与大型全球公司相竞争。试想,如果不联合组成商用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一些欧洲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投资水平以实现与波音公司进行同等规模和实力的竞争。即使像GE这样的世界最大的公司也与其他公司携手,以便更有效的生产产品。所以尽管实施战略联盟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性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

彩票毕业论文

摘要】 战略联盟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新思维,然而因为多种原因,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却相当高。文章从剖析战略联盟失败背后存在的一些障碍性问题入手,对寻求解决办法进行系统性思考,通过清晰认识战略联盟基础性问题,合理完善战略联盟构建全过程,有效实现六个层面的整合,以此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相应的具体策略,以找到克服障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战略联盟 发展障碍 解决方法1【Title】Obstacle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And Systematic Solutions【Abstract】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a new strategical thinking tha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corporate competitive to verying reasons,the failure rate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very paper tries to seek solu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thinking by first analyzing obstacles behind strategical alliance by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improv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and integrating the six aspects,it identifies the fundamental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analyses,this paper develops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Key words】strategical alliances ;obstacles ;solutions【文献综述】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当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但企业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战略联盟体现了既竞争又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思想,它对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深远的意义[1]。然而战略联盟的构建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诸多障碍性问题的存在,使其失败率相当之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障碍性问题,成功构建并维持战略联盟,成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任何问题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网络,事物的发展都处在一个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2],因此对解决障碍性问题办法的思考绝不能局限于对几种简单策略的寻求,而必须以系统的思维方法,从整体上对影响战略联盟正常运作的诸多因素进行把握,从而实现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也就是该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所在,即以系统性思维模式寻求解决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方法,促使战略联盟成功运作,发挥其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大作用。二、理论研究动态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基本属于战略管理范围。 其概念由美国DEC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儿()最早提出。至今,并没有一个关于战略联盟的明确意义。事实上,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目前,在英文文献中,主要使用的概念有: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c linkage, Strategic partnering等等[3]。综合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意见,可以对战略联盟的基本概念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把其界定为: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4]。战略联盟的演进经历了传统战略联盟、现代战略联盟、新兴战略联盟三个发展形态。最早的战略联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工业化初期的卡特尔形式,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早期的联盟主要是指价格联盟,因为工业化初期,产品差异不明显,产品竞争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但这种联盟,被认为是共谋获取垄断的手段,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一般国家均有立法予以限制。二战后,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商品极大丰富,企业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无处不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以自身的资源往往无法达到战略目标,选择合作联盟成为必然,此时的战略联盟基本上是以产品为中心,包括合作研究与开发联盟,联合生产联盟,市场开拓与发展联盟三种。而此后出现的新兴的企业战略则是指知识经济到来的知识联盟以及相似的联盟形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取代了资本成为最重要且最稀缺的要素,企业通过联盟,可以使知识的交流在一种半内部化的状态下完成,解决企业无法高效获得自身稀缺知识资源的状态,并与其他组织合作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能力。目前知识联盟主要有虚拟企业联盟、动态联盟等形式[5]。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战略联盟的发展,其具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一些学者开始对其设立标准,进行合理界定。Yashino和Rangan(1995)给出了战略联盟三个必要和充分的特征条件[3]:(1)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致力于一系列目标,并在联盟后保持独立性;(2)合作企业分享联盟的收益并控制特定业务的绩效,这可能是联盟难以管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3)合作企业在一个或多个关键战略领域如技术、产品等方面持续作出贡献。按照这一标准,兼并、接管、收购、跨国公司的海外分部这些形式都不算是联盟。我们认为,这一限制对战略联盟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可以澄清在联盟概念上的含混不清的问题。战略联盟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市场的契约安排方面主要包括联合研究与开发、联合产品研制、长期供货合约、合作生产、联合营销、共享分销渠道和服务、标准检验;另一方面是产权安排,这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形成新的实体,这包括小股权投资或参股和交换股权,另一部分则是新建企业[3]。以上是针对战略联盟概念、演进过程、具体形式界定多数学者研究得出的较为统一的认识。然而由于视角不同,对战略联盟形成的机制至今说法不一,存在很多的理论,这里举出国外专家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理论以作简单的了解:1、价值链理论[7]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1988)一书中创建了价值链理论。波特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波特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一个企业的价值链蕴藏于范围更广的一连串活动中即价值系统中。它提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指最终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是因为各企业的价值链互不相同,即企业在价值链各环节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合作各方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从而共同获得竞争优势。波特定义的战略联盟为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既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它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销售协定和合资经营等形式。不同企业价值链中的合作与互补(如生产与营销方面的合资经营)为横向联盟。而发生于波特称之为纵向联系的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厂商、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联盟(如供货协定)为纵向联盟。两种形式,两种联系,结果都是通过协调和合作获得最优化及竞争优势[8]。2、企业能力理论[6]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能力理论得到瞩目,企业能力理论实际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的结合体。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力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这些理论认为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正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互补性,为使其在价值活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价值链各环节上相互合作,以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理论分析具体如下:(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沃纳菲尔特、格兰特、巴尔奈等学者的研究促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新流派——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这一理论认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企业的潜在能力。但各企业的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流动,所以战略联盟的构建成为一种需要。战略联盟可以使资源运筹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制,从而带来资源的节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2)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最终产品的竞争只是表面现象,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在于企业核心能力之争。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只有通过联盟合作关系才能相互学习与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大的竞争合力,这便导致了企业广泛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实现核心能力的创建。(3)帕维特、纳尔森、福斯和格兰特等人提出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生产的关键投入和企业价值最重要的来源是知识,社会生产是在知识的引导下进行的。以进行知识转移和共同创建新知识为目的的结盟通常被称为知识联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上的学习和交流成为企业合作的核心。博格、顿肯和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80年代初期,50%的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是为了对方知识,因此把这种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的联盟称之为知识联盟。3、交易费用理论[9]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总是伴随着交易而进行的,而交易过程又是有成本的,交易费用理论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研究经济组织和各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战略联盟被认为是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顺应了企业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通过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稳定双立交易,减少签约费用并降低覆约风险。80年代以来,专业化和分工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增加,引致了越来越高的交易费用,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战略联盟蓬勃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过高交易成本的自主模式。4、合作竞争理论[3]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不断变化的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观——合作竞争观。合作竞争理论认为,竞争并不排除合作,有时,合作更有利于提高竞争效率。战略管理研究因而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研究的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现代合作过程中产生了新型竞争者,构筑了新的行业体系,创造了新的竞争类型。战略联盟就是这样一种新型合作竞争团体,当共同创建一个市场时表现为合作,当进行市场分配时表现为竞争。战略联盟各方旨在创造并分享一个不断成长的更大市场的目标正是这一新竞争观的体现。由于战略联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近年来才传入我国,因此对它的研究,国内学者一般还是遵循国外一些知名学者的思路,不过在一些实际操作中,许多专家也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如在对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分析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王方华、赵昌平、葛卫华老师提出了战略联盟存在路径依赖性的问题[10],而具体有关这方面理论的阐述将在正文中进行。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创新观点和主要内容本文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战略联盟发展障碍解决方法的思考,不是从某个点着手,而是着眼于系统性分析。首先明确战略联盟的真正含义,在对基本性问题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把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寻求放到整个联盟构建过程中去,通过完善构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联盟的优化,并且提出六个层面的整合,以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从而通过这一系列系统的分析和实践找到克服战略联盟发展障碍的方法。而本文最大的创新就体现在这一系统性的思考过程中。一般出现问题后,人们都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方法,而缺乏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对过程的系统性思考,而本文克服了这一点,以系统思想指导全文。此外,本文还对一些知识点的内容作了增补以求更为全面,如在战略、战术、操作、人际关系、文化整合中创造性地加入了组织整合这一因素,构成六大层面的整合[2]。此外,在文章许多地方本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就不详述。以下来介绍本文大致框架,以求得对其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文章总体架构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依次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六种影响战略联盟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它包括:路径依赖性的形成及其引发的负效应;不合作行为的产生;组织管理的滞后性;文化冲突的发生;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和足够的沟通;联盟建设时间的难以掌控。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战略联盟对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大意义,指出尽管发展战略联盟困难重重,但是仍必须坚持这一组织创新,指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战略联盟的基本问题,包括其定义和分类的界定,为进一步深入剖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从战略联盟的构建过程中探询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且提出战略、战术、操作、组织、人际关系、文化六大层面的整合,不仅用它指导业务,也用它指导思想。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克服障碍的六种具体对策性方法。参考文献:[1] 于克信 . 论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1 , (3) : 78-81 . [2] 周健临 . 管理学教程[M].p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 135 -137. [3] 李新春 . 企业联盟与网络[M] .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 26-33 .[4] 郭昕炜 . 战略联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思路[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 001 ,(3) : 74-77 .[5] 史言信 . 论企业战略联盟形态演进 [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02 , (3) : 105-108 . [6] 陈耀 .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 , 2002 , (9):47-52 . [7] 黄丽薇 .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观点[J] . 企业研究 ,p2002 , (3) : 101-103 .[8]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 102-200 .[9] 芮明杰 .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 403-411 .[10] 赵昌平,王方华,葛卫华 . 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及其启示[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2 , (10) : 115-117 .【正文】当今世界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单独的企业已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去慢慢积累各种成功的要素,于是企业从战略的角度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构建起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这已形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联合的时代潮流。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很高。据估计战略联盟的失败率超过了60%〔1〕。当然导致战略联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高失败率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随着战略联盟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如何发掘出这些问题,并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将是构建好战略联盟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一、战略联盟的发展障碍分析(一)联盟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引发负效应企业在结成战略联盟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固化的关系,形成路径依赖性。所谓路径依赖性是指与决策和成果相关的承诺,它通常是以高变化成本为特性的,路径依赖性能放大那些管理者所熟知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位置锁定性偏袒和逐步增长的承诺效应[1]。前者指的是企业的决策制定者们通常倾向坚持当前的战略而不选择更有吸引力的战略的现象。这是因为采用新的战略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也会使机会成本增加。身为决策制定者的高层管理者人员为了减少自己可能承担的责任,降低推行新战略所冒的风险并且减少其工作量,一般倾向于维持现状,坚持现有的战略。而后者是指管理者在面对负反馈时,通常会感到一种证实投入到联盟中的时间和资金是明智的需要。当企业和别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高层管理者为了证实联盟决策的正确性,往往会支持现有联盟并给予其资源上的保障,即便有更好的战略出现,高层管理者一般也不会放弃这种思路,仍执着于现有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建立后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而一旦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战略的柔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外在动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或使企业放弃与最佳战略伙伴合作的机会等等,从而使战略联盟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战略联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战略联盟一般是以联盟各方企业签署的共同协议为基础,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与行动上都要合作,然而联盟本身的松散性,成员之间在战略、组织、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合作行为在战略联盟中极容易产生,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联盟各方竞争地位的失衡导致联盟不合作的产生[2]。企业竞争地位的平衡是维持联盟的一个关键要素,当联盟开展后,随着各方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可能会造成某一方竞争实力提高,而另一方相对竞争位势下降,平衡被打破,自然就容易造成不合作。2.联盟各方收益的不完全对称破坏企业的平等合作[2]。由于联盟所得收益构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联盟企业共享,另一部分按照各企业对联盟贡献的大小等指标加以分配。从而有的企业受短期利益影响,不惜损害共同利益而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视联盟的整体利益,从而破坏联盟的融洽,造成对方不满。3.联盟企业为保护自身的核心能力设置障碍,影响整个联盟的合作关系[1]。事实上,在战略联盟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又为防止核心知识不被联盟伙伴窃取而设置种种障碍,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彼此间一系列的不信任与不合作。4.联盟伙伴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联盟认识不同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1]。这是因为往往高层管理者认识到了联盟的好处与重要性,而中下层管理者从本部门出发,并不认同这一点,从而联盟的执行仅停留在战略层次,而中下层管理者并不合作。5.战略联盟伙伴具有文化、组织、战略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导致联盟运行中冲突的出现。总的来说,造成企业间不合作行为的因素是相当多的,而不合作本身就对联盟有着致命的打击,一旦产生而没有得到有效而及时的解决,将会使联盟走向解体或至少不能取得预期的效应而归于失败。(三)战略联盟增加了组织管理上的难度,使得一般的管理很难跟上联盟是一种非股权式的松散的合作体,其运作存在着行政与市场的双重机制,由于它不能单纯以行政命令来解决各方的利益与冲突,所以要求按市场规律建立并运行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2]。这对于单一企业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有不少联盟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组织管理没有跟上联盟发展的需要,在一些战略规划、执行协调等重大问题上由于缺乏组织保证而出现失误,从而导致联盟的失败。(四)战略联盟容易引发文化的冲突战略联盟不仅是业务上的联合,也存在文化上的融合与交流。然而不同组织的文化融合是很难的。由于各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会转化为经营管理上的差异,从而加大战略联盟的管理难度。当联盟企业各方的文化出现冲突而文化的交流并不能使它们有效融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弱化企业文化,降低联盟伙伴的文化凝聚力。并且如果文化上的冲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引发矛盾冲突的升级,威胁联盟的稳定。(五)联盟内部往往缺乏相互信任战略联盟通常以目标、任务、观念、经济以及文化的共同协议为基础,它要求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联盟与行动上积极合作,然而由于战略联盟伙伴是独立实体,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组织、战略目标来理解和看待联盟问题,从而容易对对方企业的行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另一方面,联盟各方在参与合作中,担心由于联盟而将企业机密暴露给对方,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和防范措施,有保留地进行合作,导致联盟各方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使联盟的效果受到极大的抑制。(六)战略联盟构建的时间难以掌握Spekman在1996年的调查表明大型复杂的联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其信任,通常联盟的建立与运转之间所耗时间为三年到四年[1]。这不仅因为单纯组织关系上的建设就耗费大量的时间,高层管理者建立起私人的关系网,联盟的信任等各方面的建设也需要更长的时间。长的时间周期虽有利于管理者有充分时间来解决联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它也同时延长了战略决策的时间,在快速变动的企业经营环境中,过长的时间会使战略归于失败。或者丧失一些良好的机会。所以不能合理的掌控时间,也会对联盟发展构成相当的威胁。由此可见,战略联盟的构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困难重重,但是否因此就放弃它呢?对这个问题,通过下一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二、战略联盟发展重要性分析pp战略联盟是许多谋求更多发展机会的企业所不可回避的,因为这种战略上的新思维对企业经营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pp从根本上说,战略联盟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加强和发展其核心能力,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2]。这是因为在动态环境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必须更多的依托于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核心能力,以及建立在这种能力基础上的竞争优势。然而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单靠企业自身发展和逐渐培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能迅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势。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正确地识别和选择符合企业竞争战略原则的资源和能力,并且对这些资源和能力加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并且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强投入,学习和积累,通过创新和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构建战略联盟正是企业为培育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而开辟渠道,创建环境,学习积累的路径之一。它能通过企业间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快速实现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竞争位势的提升。现在以资源互补或风险共担等为基础的产品联盟正逐渐向新型的知识联盟转变。这种知识联盟以向战略伙伴学习为主要目的,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获得新知识,同时将其与自身的核心能力连接,加速自身核心能力的开发与提升以创造价值。它在组织资源的运作形式上以松散的网络型为特征,又以长期互惠性为联结,赋予了企业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为企业在识别新的市场机会,增大企业的组织资本上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了有利于核心能力发育和提升的环境与条件。归根结底,战略联盟的意义最终就是体现在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创建上,作为组织创新,它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竞争战略手段[3]。若从具体的方面看,战略联盟在意义表现得更为突出鲜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获取先进技术或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拥有相同的优势,所以许多公司寻求建立联盟是为了找到具有互补性技术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联合,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向市场推出先进的产品,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此外对于本身技术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而言,通过与存在某些技术优势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不断的协作中学习和掌握对方优势的技术和技能,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速度,避免自己开发的极大风险与成本代价[4]。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就已采取了许多积极的行动,在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就与许多外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5]。2.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实现风险共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企业本身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缺乏国际经营的经验,无疑会增大这种风险。战略联盟的建立将有效的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通过合作,企业可以获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外部资源,而且可以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技术,通过提高企业自身实力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4]。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因为联盟各方共同承担风险,从而减小了意外情况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其中任一参与企业的冲击。3.拓展新的市场任何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都有自己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当它们计划拓展自己的市场时,都面临针对新市场建立一个销售网络的问题。如果相关企业能在竞争基础上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对手已有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拓展,则可以避免销售网络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销售竞争,而且还可分担彼此的固定成本。这尤其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时用的比较多。我国优秀的企业大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如果其产品想打入国际市场,却缺乏足够的营销力量,则可以寻找一家同样拥有优质产品当缺乏中国市场销售渠道的国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利用国内过剩的销售能力换取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6]。4.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汇集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资源,战略联盟通常可以提供从事一种特定经营的最有效的规模。如果能有效实现联盟的组合及整合,往往还能使企业发挥出整体大于个别企业加总的巨大协同效应。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义使尤其重大的。中小公司可以联合起来成功的与大型全球公司相竞争。试想,如果不联合组成商用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一些欧洲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投资水平以实现与波音公司进行同等规模和实力的竞争。即使像GE这样的世界最大的公司也与其他公司携手,以便更有效的生产产品。所以尽管实施战略联盟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性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

《彩票营销学》作为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彩票营销业务入门教材,强调营销理论与彩票业务的结合,着重实用性。抽空该买本回来学习,它的作者叫胡穗华,09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我想你要的不是专业学术之类的词语。而是手上在写论文需要结尾总结对吧?。。。呵呵! “结束语主要是论文中体思想的概括,把简介中的意思说一下就可~ ”

我最近没事如果你不会做的话,师哥愿意代劳,助人为乐练练笔

彩票研究毕业论文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化妆品,即使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产业。当下中国 化妆品产业,被称为“美丽经济”、“朝阳产 业”,随着国内化妆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化妆 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 全国直接开设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一 共两所:分别是位于首都的北京工商大学和位于 魔都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是于2018年新增的本科专 业,以上这两所大学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也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化妆品专业已成为国 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工商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都在香料香精 工艺专业、精细化工工艺专业等专业有深厚的学 科功底和历史底蕴,名声在业界内享有盛名。 除此之处,以医药化工、医学美容为方向的部分 大学,也有该专业的研究方向:北京协和医学 院、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 大学、 暨南大学等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详情文章点我名字进去看。1. 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被引次数:14次 唐煌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5年 第08期经济资本管理本文介绍了国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经济资本的分配与配置原理,阐述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深刻变革。[1]武剑 ... 2. 信息经济及其管理 被引次数:26次 乌家培 文献来自:经济学家 1998年 第02期并就如何研究信息经济及其管理问题,发表了若干意见。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乌家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100010)一、信息经济两种含义信息经济这个概念正在为更多的人士所接受和熟悉。继农业经 ... 3.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次数:16次 尹恩山 文献来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年 第05期4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点。由此构造的实验系统称为经济管理实验系统或者经济管理实验场景 ... 4. 循环经济与企业生态管理研究 被引次数:8次 谢钰敏 文献来自: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 第01期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由纯粹的经济型管理向生态型管理转变,在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生态与经济的两重性,其各项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 ... 5.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 被引次数:4次 符壮才 文献来自:中国卫生经济 2005年 第09期比万丢J公l、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符壮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570000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经营成本<正>2000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医院的补偿政策、价格政策、医药 ... 6.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被引次数:25次 刘军 文献来自: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1期互联网 (Internet)产业的迅速崛起 ,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 ,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临着自?... 7.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价值研究 被引次数:6次 周群 文献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1期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作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虚拟资本,对风险防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于银行灵活调度资本金、实施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度量体系及引导资产定价具有重要意义。[1] RobertoP ... 8.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 被引次数:4次 李敏樱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4年 第08期一、传统财务管理手段对网络经济的不适应性(一)难以防范网络中的新风险。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 9. 彩票经济与管理创新研究 被引次数:4次 王晔 张锦年 文献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01期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保证我国彩票经济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三、彩票经济管理创新 (一)体制创新 由财政部或者专门委员会对彩票的发行、资金使用等进行统一管理,不再按部门划分彩票的经营权。[6]这样至少有两个好 ... 10. 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初探 被引次数:4次 黄清亮 文献来自: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04期除现有四个经济特区外,我国各类开发区的开发,其专业性相对较强,管理对象单纯,应针对这一特定的经济管理对象而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在国外,如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采取行政管理机构一体化的体制,加工区管理局由七名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资源的协同管理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体育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4、体育服装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5、体育用品制造业现金流管理研究6、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管理优化探讨7、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管理研究8、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9、基于PPP视角的重庆市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途径研究10、中高职融通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11、体育赞助营销的风险识别与管理分析12、探析体育教学纳入中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13、从体育用品企业高库存困局谈起--浅议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14、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15、论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法律保护

其实大学生活里毕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般满足毕业论文合格,毕业答辩通过和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学分修满就可以了。所以毕业与否其实和专业是否冷门的关系并不算太大。有的时候一些热门的专业比如计算机、大数据等等反而因为课程难度高而不好毕业。

关于发票的毕业论文

摘要: 一、增值税的一些常用避税方法 1、在兼营业务中合理避税 2、选择合理销售方式避税 3、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合理避税 4、出口退税避税法 二、合理避税的应用 1、利用挂靠避税筹划 2、利用混合销售避税筹划 关键词:财务;会计;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是企业减少支出、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从长远和整体来看,纳税人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合理避税筹划,促进了产业布局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涵养税源,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繁荣。以下就我国常用的一些避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增值税如何合理规避,利用各种手段提高企业综合收益,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增值税的一些常用避税方法 1、在兼营业务中合理避税 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项目,应该分别核算,按各自的税率计算增值税。否则按较高税率计算增值税。因此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项目,在取得收入后,应该分别如实记帐,分别核算销售额,这样可以避免多缴纳税款。 2、选择合理销售方式避税 税法规定,现金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其折扣额发生时应计入财务费用,不得从销售额中扣减;采用商业折扣方式销售,如果折扣额和销售额在同一张发票列示,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因此若单纯为了避税,采用商业折扣销售方式比采用现金折扣方式更划算。只是在操作中,应将折扣额与销售额注明,不能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否则要计入销售额中计算征税。 3、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合理避税 税法规定,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如果货物不能及时收现而形成赊销,销售方还需承担相关比率的税金。而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果纳税人能够准确预计客户的付款时间,采用签订合同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虽然最终缴税金额相同,但因推迟了收入确认时间,从而推迟纳税的时间。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效果4、出口退税避税法 即利用中国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合理避税的方法。中国税法规定,对报关离境的出口产品,除国家规定不能退税的产品外,一律退还已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产品,按照国家统一核定的退税税率计算退税。企业采用出口退税避税法,一定要熟悉有关退税范围及退税计算方法,努力使本企业出口符合合理退税的要求。至于有的企业伙同税务人员或海关人员取“出口退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以上方法,只是我们财务人员所了解到的部分方法与技巧。我们相信,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高明的规避税收的方法。但不论如何,避税必须是一种合法行为,纳税人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行避税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二、合理避税的应用 1、利用挂靠避税筹划 许多企业并非生来就具备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来达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合理避税的目的,这种方式称之为挂靠。例如某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原材料主要为废旧钢铁。原材料主要从本地的个体收废处收购。按现行税收政策,从个人收废处收购废旧物资,除专门的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按收购额的10%计提进项税额外,工业企业是不能按此办法处理的,因而该钢铁企业从个体收废处收购的废旧钢铁无法抵扣进项税额,给企业加重了负担。为了减轻该项负担,扩大进项税额,企业决策层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独立法人,独立核算,并经工商机关登记、公安机关批准,拥有废旧物资经营许可证,所有钢铁企业从个人收购的废旧物资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收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再按市场价格将收购的废旧钢铁销售给钢铁企业,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17%。经过机构处理,钢铁企业购进的废旧钢铁可以正常的手续抵扣进项税额,从而减轻了该企业的税收负担。 2、利用混合销售避税筹划 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称为混合销售行为。税法对混合销售的处理规定为:对于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包括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征收增值税;但其它单位和个人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所以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企业,应看自己是否属于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如果不是,则只缴纳营业税,不缴纳增值税。如果发生混合销售行为的企业同时兼营非应税劳务,应看非应税劳务年销售额是否超过总销售额的50%,大于50%不缴纳增值税,小于50%应缴纳增值税。 通过避税筹划对各种备选的纳税方案进行择优,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途径。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的税收宏观调控职能。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住院发票可以作为数据写进毕业论文。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住院发票可以作为数据写进毕业论文,但是必须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发票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发票具有合法性、真实性、统一性、及时性等特征,是最基本的会计原始凭证之一;2.发票是记录经济活动内容的载体,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3.发票是税务机关控制税源,征收税款的重要依据;4.发票是国家监督经济活动,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要内容:1.购销双方纳税人名称;2.购销双方纳税人地址、电话;3.购销双方纳税人登记号、开户银行及账户;4.销售货物或劳务的名称、计量单位和销售数量;5.不包括增值税在内的单位售价及货款总金额;6.增值税税率、税额;7.发票填开日期、发票号码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统一规定为四联,各联次必须按以下规定用途使用:第一联为存根联,由销货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购货方作付款的记账凭证;第三联为税款抵扣联,购货方作扣税凭证;第四联为记账联,销货方作销售的记账凭证。以上就是关于发票的作用和意义的相关内容,发票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四条 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负责全国发票管理工作。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以下统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依据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发票管理工作。财政、审计、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发票管理工作。第五条 发票的种类、联次、内容及使用范围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第六条 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举报。税务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酌情给予奖励。

关于票据的毕业论文

最好是自己写过论文的哦。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好的话加分!论文题目如下:序号 题目1 外贸企业利用网络营销开拓国际市场的途径与方法(可以以某地区或某企业为例)2 浅析电子商务对外贸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3 浅析江苏省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形式及对策4 浅析外贸企业客户风险管理(最好以某企业为例)5 江苏中小型外贸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6 xxx行业或企业应对xxx反倾销案分析(案例分析)7 江苏省家纺(或服装)出口现状及贸易趋势8 浅析当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9 浅析贸易摩擦给中国制造带来的积极影响10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特点及思考11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13 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及我国的对策14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及发展趋势15 绿色贸易壁垒对xxx外贸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16 道德壁垒对xxx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7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18 19 浅析配额取消之后的中美服装与纺织品贸易20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及应对策略21 浅析汇付方式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22 浅析托收方式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23 浅析信用证的风险及防范措施24 浅析信用证结算方式出口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25 软条款信用证的风险及防范26 海运提单的风险及其防范27 我国海上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8 浅析持票人对票据所拥有的权利29 浅析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趋势 30 浅析我国航空货运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31 金融危机对xxx地区外贸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1 我国出口企业定价策略研究2 海运提单与海运单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分析3 合同条款订立的几点思考4 包销与代理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比较5 信用证风险及防范6 托收与信用证在国际货款结算中的运用比较7 论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经营的影响8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品牌创建的几点思考9 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分析10 外贸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若干思考11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2 外贸企业应对新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13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4 我国纺织品出口品牌创建之我见15 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再思考16 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17 品牌创建与产品出口——影响与对策18 论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19 我国出口产品定价的现状与对策20 提高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若干问题探讨1 论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经营的影响2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品牌创建的几点思考3 外贸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若干思考4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5 外贸企业应对新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6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7 我国纺织品出口品牌创建之我见8 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9 品牌创建与产品出口——影响与对策10 论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11 我国出口产品定价的现状与对策12 提高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若干问题探讨13 论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1 高职毕业生如何尽快进入工作角色2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人员3 如何与口岸系统打交道4 报关员资格考试体会5 报关单填制在进出口业务中的重要性6 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7 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8 发现比较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9 品牌创建与产品出口10 跨国公司的价格转移策略研究11 招商引资理论基础12 提高江苏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若干问题探讨13 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对策研究14 抓住机遇,应对金融危机15 中美汽油价格比较研究16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汇率变动1 全球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2 出口商贸易术语的选择及风险防范3 信用证的独立性与当事人权利义务探讨4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5 国际贸易中不可转让海运单的应用及风险控制 6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7 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常见陷阱及对策8 出口企业审核信用证要领9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的价格策略10 论信用证结算风险与防范11 试论网络营销的手段1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3 江苏省主要出口产品分析及扩大出口贸易的对策14 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15 南京市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6 增强江苏省中小企业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对策研究17 新贸易环境下江苏轻纺产品对外贸易的对策研究18 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的外贸发展影响浅析19 江苏省出口型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研究20 外贸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及出口保付代理的应用及风险防范1 避免行业无序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2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壁垒原因与分析3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的思考 4 浅议我国玉米对外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对策5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6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小麦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7 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分析8 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9 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0 浅析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1 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的探析1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3 江苏省主要出口产品分析及扩大出口贸易的对策14 对进出口人员及国境卫生安全问题的思考15 对进出口玩具安全问题的思考1 1.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2 2.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3 3. 自由贸易与“绿色壁垒”——中国的外贸与环境保护 4 4. 绿色壁垒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5 5.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 6. 我国服装出口的优势与问题7 7. 无配额时代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8 8. 环境与绿色贸易壁垒9 9. “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10 10. “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11 11.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2 12. 我国外贸企业应如何防范L/C风险13 13. 浅析贸易自由与反倾销的关系14 14. 浅析贸易自由与保障措施的关系15 15. 浅析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16 16. 关于国际贸易中单证功能的思考。17 17. 结汇单证遭拒付的案例分析18 18. 国际货运代理责任义务的案例分析19 19. 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技巧分析20 20. 货代从业人员典型素质从业分析21 21. XX公司的报关业务操作重点22 22. XX公司进出口单证流转程序1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2 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对策分析3 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4 南通的纺织服装业困难与机遇并存5 我国加工贸易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成因及发展对策6 金融危机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7 纺织业构筑新型运行机制的对策思考8 浅谈电子商务下中小企业的发展9 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10 如何提高纺织品外贸竞争力11 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防范12 我国吸收外资的现状及如何优化13 长三角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14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影响15 浅谈我国保险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6 EDI在海关业务中的应用17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及其对策18 对农产品现代流通渠道的探索19 海尔集团跨国发展战略及启示20 浅谈信用保险1 2 江苏城镇就业问题研究3 如何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4 中美农业贸易现状与出路探讨5 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思考6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7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8 江苏省出口商品竞争力探讨9 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10 江苏国有企业改革现状与面临的问题11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12 经济型酒店在江苏地区的发展现状与营销策略13 现代企业用人理念的探究14 构筑现代企业文化的思考15 品牌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6 论江苏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7 浅析江苏国有企业管理中的激励因素18 江苏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19 论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20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应对措施1 1. 论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的产生及预防2 2.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3 3. 浅论信用证欺诈例外及银行相关权利义务4 4.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析5 5. 浅析海运提单的风险及防范措施6 6. 对发展江苏会展经济的一些思考7 7. 论国际保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8 8. 浅析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9 9. 江苏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10 10. 江苏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11 11. 浅谈教育服务与贸易12 12. 对外贸易中的商标战略问题13 13. 行业协会对出口竞争秩序的作用探讨14 14. 浅析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15 15. 论金融危机对外贸业的影响16 16. 江苏省服务外包发展研究17 17.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18 18. 浅析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19 19. 浅析国际货物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20 20. 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的预防与解决1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 浅谈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3 美国经济下滑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美贸易的影响4 浅析国际贸易中电子合同的订立5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 小议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7 FDI与江苏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8 试析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贸易和就业的影响9 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0 金融危机下如何应对和避免贸易保护主义11 隐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初步分析12 从一则案例看FOB条款下出口商的贸易风险防范13 CIF合同下卖方的保险责任14 FOB价格条件下出口商的风险及对策15 出口采用FOB条件下指定境外货代的风险防范16 试析FOB和CFR价格条件下卖方利益保障问题17 FOB卖方对承运人索赔问题探析18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19 浅析我国国际货运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0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竞争力的探讨21 中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一般竞争战略的选择22 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金融危机下的思考1 9、金融危机背景下新贸易保护的阻遏机制研究2 10、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思考3 1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应对策略4 12、浅谈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5 13、浅谈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原因6 14、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与中国的对策7 15、WTO如何遏止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1.江苏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研究2.经济全球化与企业跨国经营管理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4.试论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5. 非关税壁垒的最新发展趋势6.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7.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8.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9.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10.江苏出口商品竞争力分析 11. 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创名牌的重要性探讨12.绿色壁垒与江苏农业政.策的调整 13.新公司法的创新与启示14目前我省企业并购行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5.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国际营销影响及主要对策研究16.当前国际资本移动特点分析17.江苏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18.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分析19.公平贸易制度设计20.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的贸易损害及对策分析

财政票据的购领和核销1、符合使用财政票据的部门(单位),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购领省票据中心负责发放全省的财政票据。省级单位和各地级以上市财政票据监管机构以及驻粤的中央单位(除财政部有专门规定外)和驻各市、县的省级单位统一到省票据中心领购;地级市的部门(单位)和所属县(市、区)财政部门统一到地级市财政票据监管机构购领;县(市、区)部门(单位)和乡镇财政所到县(市、区)财政票据监管机构购领。2、符合使用财政票据的部门(单位),首次购领财政票据,除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编委批复的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定编文件(或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有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单位法人资格证、单位介绍信外,还应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要求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根据所使用的票据种类,到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所注册项目、标准调整变更时,应重新办理批文、注册登记或注销手续。(1) 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或教育、医疗收费)的,还需要提交国务院或省以上物价、财政部门批准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文件复印件、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2) 属于行政处罚的,还需提交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等复印件。(3) 属于征收政府性基金的,还需提交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政府性基金的文件复印件。(4) 属于教育经费的,还需提交教育部门核发的《办学许可证》、物价部门核发的《教育收费许可证》(属学历教育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5) 属于医疗收费的,还需提交卫生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收费许可证》、《广东省医疗机构诊疗科目核定表》。3、委托银行代收费的部门(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批准的委托银行代收批文到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办理《使用财政票据注册登记证》,并购领《收费缴款通知书》。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根据财政部门批准的委托银行代收批文和单位办理的《使用财政票据注册登记证》,通知委托的代收银行办理相关购领和核销财政票据衔接手续。代收费的银行不得擅自将财政票据交由第三者使用。4、经财政部门批准尚未实行委托银行代收费项目和水上、边远地区等需现场执收的部门(单位),财政票据实行分次“限量购领”和“验旧换新”的制度。(1) 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审查符合规定后,发给《使用财政票据注册登记证》和《财政票据购领手册》。单位凭证购领财政票据。(2) 再次购领财政票据时,除保留上次购领的少量票据备用外,应按照“验旧换新”的原则,出示《财政票据领购手册》和填写《财政票据核销表》一式三联(第一联用票单位留存,第二联票据监管机构核票,第三联财政主管处、科、室备查),内容包括已使用的票据名称、领购时间、册数、起止号码、收取资金的数额和已划缴财政金额、未缴财政金额等,并附已上划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银行入库凭证复印件,经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审核,原则上须确定其所收取的资金与已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相符后,方可继续购领票据。如票款不符或资金未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有权停止供应票据。的原则,出示《财政票据领购手册》和填写《财政票据核销表》一式三联(第一联用票单位留存,第二联票据监管机构核票,第三联财政主管处、科、室备查),内容包括已使用的票据名称、领购时间、册数、起止号码、收取资金的数额和已划缴财政金额、未缴财政金额等,并附已上划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银行入库凭证复印件,经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审核,原则上须确定其所收取的资金与已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相符后,方可继续购领票据。如票款不符或资金未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有权停止供应票据。5、使用财政票据的部门(包括委托银行代收),已开具的财政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五年。个别用量大的财政票据存放五年确实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适当缩短保存期限。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票据,经有关部门(单位)登记造册报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核准,省级单位的由省财政票据监管中心销毁,省以下单位的由各地级以上市财政票据监管机构负责汇总造册其本地区应销毁的财政票据,报省财政票据监管中心批准后进行销毁,核销委托银行代收的财政票据时须与财政专户进行核对帐目。6、使用财政票据的部门(单位)撤消、改组、合并、以及改变隶属关系的和收费、基金、罚没项目已被明令取消的,部门(单位)应在十五日内,向原登记购领财政票据的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办理《使用财政票据注册登记证》和《财政票据领购手册》的变更或注销手续,同时对已使用的和尚未使用的财政票据,有部门(单位)登记造册报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批准后核销。任何部门(单位)不得私自转让、销毁财政票据和《财政票据购领手册》。浅谈目前非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非税收入征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制改革、建章建制,非税收入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如:取消执收单位收入过渡户,统一财政专户;清理核实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建立收费项目库;健全财政票据管理体系,统一领销、专人管理;采用计算机技术、依托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并实施适合当地情况的资金管理核算模块等等。非税收入的运作模式基本上采取“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方式,以非税收入管理处(局)为主、其它科(局、股)室为为辅,分类操作、归口管理。缴入财政的各项非税收入除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外,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但非税收入的具体操作中,笔者认为部分地方还未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财政部门对非税资金的总体概貌和规模不清、管理意识不强、监督力度欠缺,表现在:一、征收力度不大,应收尽收不到位。1、缺乏过硬的征收手段,征收成本大,效果差。如: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因执收主体自已征收效果甚微,只能采取委托代征方式,按征收数超额累进支付代征手续费,代征手续费一般要超过国家规定标准。2、行政干预大,随意减免。执收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越权减免基(资)金收入,有的由领导出面批条子,随意减免或缓交,导致应收不收或少收。再加上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确保重点项目而颁布的一系列规费减免的非税优惠政策,收入流失较大。3、征管部门不重视、不跟踪问效,导致非税收入流失。部分征管部门对改制、转制和国有股本投资等国资企业无偿占有专营权、经营权及其他无形资产,擅自处置国有资产、降低国有股权比例、不同股同利分红等现象不及时关注、跟踪问效,致使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流失较大,有的甚至还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任意处置,谋取小集体利益。二、票据使用不规范。1、混用票据。少数单位对收费(基金)票据和内部往来结算收据的使用规定的政策界限分不清楚,收费不开具规定的收费(基金)收据,而是用内部往来结算收据和地税部门的服务性统一结算收据收费,人为混用、串用票据。2、自印票据。个别单位收费不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而是自印票据或从市场上买来的收款收据收费。3、票据填列不全。经抽查,相当部分票据未列明收费项目、代码、性质、标准等基本要素。三、统计工作未建全,非税收入核算过于笼统。1、未建立非税收入统计报告制度。财政部门对种类繁杂、管理分散的非税收入统计工作还未启动,没有形成专门的统计报告反映非税总体征管情况,对非税收入的总体概貌不清。2、对非税收入核算不具体,欠科学。目前开发的非税收入管理核算模块,对非税收入的核算没有分清具体的收入性质、管理方式及收费明细项目,从数据库中无法识别某个单项收费的入库及管理情况,整个非税收入核算体系比较笼统、粗放。四、资金管理分散,方式未定型。1、统管范畴不清,资金管理分散。由于财政部门对非税资金的统管主要采取分类操作、归口管理的方式,有些管理人员对非税收入管理的总体概念不清晰,整个非税资金未完全纳入财政预算及专户管理的总盘子,相当部分非税资金游离于归口部门或直接坐支。2、预算资金人为调剂。财政部门对国家规定要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不是依据资金性质划分确定管理范围,而是根据财政预算总规模和税负比重来确定非税收入的预算入库额,有意识地调剂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规模。五、使用结构不合理,专款专用落实不到位。1、用于投放生产性支出比例小,用于单位经费比例相对较高。所征收入基本用于养人,投放生产项目的比重很小。2、人员经费挤占了专项基(资)金。按规定,专项基(资)金应设专帐,专款专用,但有些单位人员经费和专项基(资)金捆梆使用,人为地挤占了专项基(资)金。以上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制度,规范资金管理行为:(一)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征收力度。1、加大宣传力度。各执收单位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非税收入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进—步增强缴费义务人的缴费意识,为依法执收创造良好的环境。2、全面推行非税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执收单位与市财政、代理银行联网,对非税收入征收过程中的票据填开、资金缴存、划解国库或财政专户的全过程,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实现财政部门与代理银行、执收单位之间的数获据共享和信息交换,以加强对非税收入征收监管,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3、规范执收行为,从严减免。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依法征收、依标准征收,规范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批程序,明确减免权限,坚决禁止随意减免、越权减免和收“人情费”、“关系费”的行为。未经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批准,执收单位不得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未经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执收单位不得减免政府性基金。4、对改制企业及重点项目进行一次专门的非税收入清理活动,对国有股权及资产进行评估确认,既要体现政策优惠,又要避免财政性资金流失,对恶意贱估国有资产价值的行为进行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浅谈目前非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自: 免费论文网(二)改进非税收入核算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核算行为。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库或统计台帐、报表制度。按照《<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释义》规定的分类口径,把税收之外的财政性资金都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畴,完善项目管理库和统计报告体系,提高收入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改进非税收入管理核算系统。通过系统升级,全面实现非税收入收缴、拨付、核算的信息化和具体化管理,改进收入明细核算和对账办法,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确保非税收入安全、公开、透明。3、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票据使用与核销的日常管理,票据的开具必须规范、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内容完整,严把票据核销关,及时纠正票据使用中的违规行为。4、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能锻炼,熟悉国家政策法规,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三)改进非税收入管理方式,进一步强化财政部门统管力度。1、将目前分散在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处(科、股)室管理的非税收入逐步归口集中非税收入管理处(局)统一核算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2、对照非税收入的有关政策法规,按规定要求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要严格实行预算管理,未明确纳入预算管理的要逐步纳入预算管理。3、结合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善“谁收谁用、多收多用、多罚多返”的分配格局,统一编制部门预算和财政预算、统一支出口径和标准核定单位支出,将财政专户直接返拨逐步转为国库集中支付,由国库按使用计划或进度拨款,真正做到缴拨分离。(四)合法使用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1、理顺财政体制,实行人事改革,定编定岗,将单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并予以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因财力不足,“以费养人”运行现状,预防征收单位合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2、加大专项资金生产性支出投放比重,规范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政府性基金统一由预算安排调配、按项目及其进度核拨,将资金真正用到实处。(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检查。1、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的举报、稽查、奖励、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依法征收,合法使用;2、加大对非税资金收支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执收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存在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进行查处,不得姑息迁就。

"三票一卡"巧融资康金红本文首先对"三票一卡"进行介绍,提出运用"三票一卡"进行融资的几种常用方式.其次,对"三票一卡"融资的积极作用,形成企业、银行和消费者多赢格局的原因与理论进行了探讨,说明其对于解决我国当前中小企...江苏科技信息 Ji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6年,第09期人民币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延展与提升柯路平199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支付结算办法>,同时推出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确定了我国支付结算方式是以"三票一卡三方式"为主的结算体系.几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以其...浙江金融 Zhejiang Finance 2003年,第05期上海地铁票卡相关问题研究 Discussions on Interrelated Problems of Shanghai Subway Ticket赵永旭 吕正昱 王伟雯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其相应的乘车凭证--票卡的流程管理还不够完善.据此在分析了票卡流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票卡管理流程的优化方案,并结合票卡销售和票务经营的现状明确了优化策略,提出了...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3年,第04期电子伤票研制进展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al medical tag郭琪 曹文献 吴志成伤票(medical tag)是战时记录人员负伤及救治处置情况,并随伤员后送的医疗文书[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卡技术、传感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在...东南国防医药 Journal of Southeast China National Defence Medical Science 2007年,第05期教育部办公厅铁道部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 The MOE office and MOR office notice on using the preferential card to buy train tickets by secondary VTE school's students教职成厅[200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铁路局: 自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使用火车票学生优惠卡(以下简称优惠卡)购票以来,给发售、查验学生票工作带来了方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2006年,第07期地铁Ultralight单程票安全解决方案研究 Subway Single Journey Ticket Security Solution for Ultralight Cards张宁 何铁军 余彦翔由于价格等因素,国内部分城市地铁自动售票系统选用Mifare Ultralight卡作为单程车票票卡.Ultralight为存储卡,无安全机制,存在容易伪造的隐患.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一种单程票安...交通与计算机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07年,第05期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卡的应用王永才 王群明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卡指的是为了防止继电保护"三误"事故,继电保护技术人员编制成的变电站具有危险点预控性质的继电保护装置典型安全措施卡,其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把它作为继电保护工作票里的安全措施并要求...电力安全技术 Electric Safety Technology 2005年,第03期IC卡在铁路客运系统的应用--关于我国铁路票制张革的相关探讨习群才 魏垂沛 王玉秋本文结合我国铁路客运票制的现状,提出发行非接触式IC卡的见解,重点论述了IC卡在铁路客运系统应用的必要性和总体构思,并对铁路发行IC卡车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2005年,第09期个人支票缘何 "热"不起来黄朱文 何宋平 赖奇志生活中当人们需要付款时,一般至少有三种方式选择:付现金、刷卡、开支票.这里所说的支票是指个人支票.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个人支票指的是在银行开设活期账户的居民,用个人信誉作保证,以支票为支付凭证的一...金融理论与实践 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2004年,第04期京城公汽售票员忆想 Memory of bus conductors in Beijing程春水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北京公共汽车上卖票.那时的公共汽车是没有售票台(座)的.售票员肩挎票兜子,手拿票板在车里来回打串卖票.每到一站,售票员要下车收验票,并要用脚卡着车门最后上车,以免车门夹着乘...城市公共交通 Urban Public Transport 2007年,第03期杭州市公交IC卡电子收费系统金宝顺为杜绝公交月票的假冒行为,为公司运营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自从在2001年9月1日进行的"简化月票票种,取消原市区、市郊月票分类,统一并轨为公交成人、学生通用月(期)票" 月票...金卡工程 Cards World 2003年,第04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 索引序列
  • 关于彩票的毕业论文
  • 彩票毕业论文
  • 彩票研究毕业论文
  • 关于发票的毕业论文
  • 关于票据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