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马克思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马克思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

参考文献格式是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3] Almarza,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扩展资料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

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

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一)专著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二)论文集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三)报纸文章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四)期刊文章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五)学位论文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六)报告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七)、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这个都很简单的

参考文献后面的字母代表的是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示:

专著--[M]

会议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除了文献外,电子文献也有相对应的字母标识,例如:

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以下是参考文献完整格式范例

1、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4、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

[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5、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6、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锦聚,陶得麟等。本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有以下这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导读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案例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是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3] Almarza,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扩展资料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

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

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与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 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通过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其生态思想,并将其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是促进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绿色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系统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当代价值

如今生态恶化已滋长蔓延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遭遇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生态保护进行的物质变换,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自我调整达到人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绿色的物质变换,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在我国的新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对象性活动原理科学理论的提出为标志的萌芽期、以实践主导原则的提出为标志的形成期和以“物质变换”理论概念的提出为标志的成熟期。

(一)萌芽期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著作中,马克思把著作的一个重点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及其异化的哲学探讨上。他明确地指出人是“自然存在物”,并且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在此基础上透彻地讨论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辩证法,将共产主义社会设想为一个“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社会。这一阶段,其生态思想还是雏形,正处于萌生阶段。

(二)形成期

1845年,在与恩格斯一起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这段时期,他提出了实践主导原则,他认为人是在实践中生成又受实践规定,自然自从人类产生后就成为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人化自然,人和自然统一于实践中。“在实践中理解自然”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正式形成。

(三)成熟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物质变换”这一理论概念,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到经济制度中阐述,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转化为资本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导致了由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的巨大变化引发的生态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合理途径是奠定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形式的调整。“物质变换”理论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完全确立,已经形成成熟的理论。

二、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资源约束加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投资拉动和大量消耗的能源资源,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后续资源严重不足,加之自然灾害影响,资源约束加剧,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当今困扰百姓的雾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过度开发资源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

(二)环境污染严重

一是水体污染问题严重。2014年,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国控断面中,Ⅰ类和Ⅱ类水质断面共占,Ⅲ类及以下断面水质共占。二是大气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014年,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占。470个监测降水的城市(区、县)中,酸雨频率均值为。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为,酸雨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比例为。三是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201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

(三)生态系统退化

一是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2014年,我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的物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的高等植物占,文昌鱼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自2002年以来到2014年栖息密度降到历史最低,活珊瑚盖度下降明显。二是土地荒漠化严重。局部地区如新疆南疆地区、甘肃民勤等地,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人民币。三是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速。目前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万km2,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四是土壤污染严重。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无机型污染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

三、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利润至上的资本运行逻辑

为了追逐利润而出现的只顾生产,不顾生态,盲目开发和过度索取等缺乏生态理性的短期行为,部分“政绩工程”和轻群众长期利益的盲目投资,破坏了全社会理应共享成果的和谐之美。同时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也比较薄弱,信息和经济成本较高。所以,当前在我国需要一次最广泛的生态启蒙,确保生态理性在全社会的确立。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滞后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耗能高、污染重的传统工业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而生态环保措施却停滞不前。从产业布局来看,我国企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低、技术基础差、技术创新能力不高,而且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及地区结构的趋同,导致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四、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运用

从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和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与趋势的认识,深入地体悟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对立统一观点的基础上,打破并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僵硬对立,实现了马克思生态环境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生态系统建设任务

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资源保护。通过总量控制、结构优化、促进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二是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发展生态经济。淘汰“三高”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四是注重生态空间建设。通过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整治等实现生态空间建设合理布局;五是生态社会建设。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和国际合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二)完善生态保护政策与制度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分别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明晰资源产权主体,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污染排放权、能源交易市场等,使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强制性约束制度、强有力监管制度和最严格的问责制度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三)增加生态保护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基础。应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定位,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融资”的投入机制;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总量,并向生态建设、生态治理领域倾斜;将生态预算全额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生态资源纳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建立健全资金安全运行和绩效评价机制。

(四)强化生态环境发展的科技支撑

用现代科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进绿色发展现代化建设。构建以“国有为主、民间参与”为特征的科技源头创新体系、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新型生态产业服务与推广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系统标准化体系。同时,加快生态保护的国际化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锦聚,陶得麟等。本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有以下这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导读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案例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要交的论文主题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题研究都可以研究额主题有:

中国现阶段主要问题和出路、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论劳动与价值创造等都可以。

【摘 要 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 键 词】背景/根本观念/发展/比较研究【 正 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仅对专业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如此,对从事其他哲学学科、特别是西方哲学研究者也如此。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意义的准确理解,我们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很难有顺利的发展,更难充分发挥这些研究的现实作用。为了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它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从各方面做出努力。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怎样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这种变革的主要意义或者说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怎样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过程,怎样从与同时代的西方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意义,这些都是应当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些个人想法。一、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以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继承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继承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正如许多专家早已指出的,这种说法虽然符合事实,但并不全面。在西方哲学中,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不只是德国古典哲学,更不只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而是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所有重要的优秀思想遗产。就马克思哲学产生的更为广义的理论背景来说,还包括马克思对其他思想文化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所作的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其实,在理论来源上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和科学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只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有着根本性区别的新哲学,从而超越(本文所谓超越都是指超出界限,并非全盘否定)了这些遗产。这种超越不只是对他以前的个别哲学家、个别哲学流派或者个别国家和个别时代的超越,而是对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个西方哲学的超越;这种超越也不只是个别哲学观点和哲学理论的超越,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根本性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超越,我们才能说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变更是革命性的变更。而这种变更又适逢其时地适应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换言之,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科学地体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客观趋势。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西方哲学已陷入了深刻的困境和危机之中,为了得以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更。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由笛卡尔肇始的近代哲学所实现的认识论转向被公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向。这一转向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不同哲学家和哲学流派那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经验论和唯理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都各有其特点,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就一直很是激烈,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社会阶级背景说都有不同的内涵。但它们又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三点上。第一,它们都撇开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信仰主义限制,肯定人本身具有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认知其所面对的世界的能力,后者就是广义的人的理性。对理性和理性能力的肯定和倡导,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的转向的前提。第二,它们都把心灵和身体、自我(主体)和对象(客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明确区分开来(这就是所谓主客二分),并由此出发而把主体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认识客体(人所面对的世界)当作它们的哲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以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的主体性原则由此得以建立,哲学基本问题更是突出地表现为主客、心物、思有的关系问题,它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以及科学反对宗教开辟了道路。第三,它们把在理性的旗帜下,从主客二分出发建立一个完整的认识论体系,并进而建立一个关于整个世界图景的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当作其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这种体系、特别是认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人的认识、特别是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验自然科学的发展。上述近代哲学的三个突出特点可以说是近代哲学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在哲学发展的一定历史时代都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然而,由于三者在后来的发展中都越来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都被绝对化而转向其反面,以致以之为特征的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成了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例如,对理性的倡导转化成了对理性的迷信或者说绝对理性主义,似乎不仅一切认识问题、而且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在理性的光环下获得解决。最可靠的科学是理性的科学、最理想的社会是理性社会。实际上,这种绝对理性主义从认识论说反而堵塞了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进一步获得真知的道路;从社会上说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成了社会进步的障碍。又如,主客的区分导致主客分离的二元论,而二元论本身就蕴含着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无法解释人的认识中主客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也无法使人获得真知,最后必然倒向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是彻底发挥二元论的必然结局。笛卡尔以来的唯理论者外表上肯定知识和真理的可靠性,但那不是依据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而是依据所谓万能的上帝所赋予的观念(天赋观念)或者作为上帝的理念化的绝对观念的保证,因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独断论。一旦排除了上帝或抽象的绝对观念,独断论同样必然转向怀疑论。再如,近代哲学家在理性主义前提下从二元分立出发所建立的哲学体系,由于被绝对化由促进科学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变成了凌驾于科学之上的思辨形而上学,即所谓科学的科学,而这就成了科学发展的阻力了。这种体系本来是由人所建立的,然而由于体系被绝对化,人就成了体系中的一个次要环节,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也就消融于封闭的体系之中了。怀疑论、独断论和思辨形而上学的内涵当然有所不同,但它们又是密切相关的。思辨形而上学内在地蕴含着独断论,而独断论如失去上帝或绝对观念的支撑就必然倒向怀疑论,反过来说,在脱离现实生活和实践的条件下,为了克服怀疑论,必然走向独断论。因此,近代西方哲学在其发展中所陷入的根本性的局限性集中地表现于其思辨形而上学性。西方哲学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其思辨形而上学性发展到了其顶点。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体系可谓集西方近代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之大成,他的哲学中尽管有丰富的辩证法,但终究被其唯心主义的体系所窒息了。西方哲学为了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克服独断论和二元论、特别是将二者包容在内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我们平常所说的唯心主义和反辩证法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也包含在这种局限性之内。但是,这种局限性并非唯心主义所特有。一切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唯物主义、或者说纯粹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同样有这样的局限性。因此,克服近代哲学中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既集中地表现为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体系的批判,但其意义远不局限于黑格尔,它同时应当是对全部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中的以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为特征的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换言之,这不只是对个别流派、个别哲学家的哲学理论的变更,而应是对一切具有上述局限性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的理论的变更,或者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正是在上述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的这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其实,与马克思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也在寻找实行某种程度的变更,以超越近代哲学的困境和危机的道路。不过由于他们与马克思有着完全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社会阶级背景,因而在实现哲学变更的社会目标和理论取向上也与马克思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念和基础理论西方近代哲学因思辨形而上学等片面性而陷入困境和危机既然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因此批判和超越思辨形而上学等片面性必然成为这一变更的前提和出发点。事实上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实现这种变更时,就把他的哲学批判的主要矛头指向以思辨性、独断性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所作的哲学批判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也正是在这样的批判中形成和阐释他的哲学的根本观念的。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包括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但马克思不是体系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最为关注的不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架构去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而是针对他以前的哲学发展陷入困境和危机的症结所在、并按照他所代表的革命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要求,使哲学摆脱思辨形而上学等的束缚,回到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来。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念由此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对已陷入困境和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他所追求的哲学的解放与人的解放(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基础正是现实生活和实践。马克思哲学中的各个部分的丰富的内容也正是通过现实生活和实践而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关于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念,马克思本人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实现他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时所写的上面提到的那些著作中、特别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已有明确的阐释。

没有叙述清楚,我先理解为两个题目二选一。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补充一下问题我再帮你。我与哲学:第一大段先叙述什么是哲学,就是你课本上哲学的定义,然后叙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派别与党性,关于哲学的根本问题(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而划分的学派(历史唯物,形而上学,主观唯心,客观唯心)以及基本思想,认识论划分的哲学分派(可知论,不可知论)及其基本思想。这些在你课本的前面一两章抄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定可以找到,基本上所有课本都是照我这个顺序写的。上一段可长可短,几百字可以,详细点几千字也不成问题。第二大段说明作者现在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信仰(无产阶级唯物论),然后说明你的认识过程。例如在入学前你是唯心的,对世界认识是不清晰的,怕鬼神等等。接受了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后,逐渐建立了信仰,但是世界观的系统化不够,举一些例字,比如有了比较科学的善恶观,拾金不昧,为人民服务等。然后说你接受中学教育以后,思想更加坚定,与唯心主义的界限更加分明,举一些例子说明,比如逐渐认识到共产主义才是王道等。最后说明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后,世界观完全系统化了,在深刻了解到第一段的那些分别之后,完全建立了自己的信仰等等。每一个例子都可以套到第一大段的哲学派别进行分析。第三大段感谢国家,感谢党给你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逐渐把你教育成社会主义好青年(可以多发挥一下)。第四大段是精髓,感谢老师无私的奉献和亲切的教诲,非常感谢老师一年来对你的关心和帮助,老师的教导和所学的哲学提升了你的思想水平,你的一生都谨记老师这一年的指导,你所学的哲学课程将会永远对你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一定要好好发挥,这一段写好了就亮了) 在这里找代笔真不如你直接搜一篇打印出来交上,50分也不可能找到代笔的,分数高了也没什么用。只要求1500字的话你按我说的抄完课本就差不多一半了,剩下那几个字自己写还不会?该充电了,编都编不出来你以后还怎么学习和工作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第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第三、 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些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第四、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产生的一般规律。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研究它们提供了条件。第五、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预见未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静止状态。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五种其他哲学并不包含或不全面包含的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理论不仅仅应该是理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这就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最深体会。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有将近百年奋斗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在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30年中,形成了这样一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社会主义能够充满活力从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经长期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这实在是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关节点上,仍然能够以自己的奋斗来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前途,并且能够凝聚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奋斗来代表这个伟大前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获得的伟大成就,说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其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离开中国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论体系,而去另外寻求和依傍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没有前途,没有意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3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 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4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 160年的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 90多年的发展 ,和平、 发展、 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深入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 ,我们要联系国际、 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 ,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了 ,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 ,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 ,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写马克思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经济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经济学(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历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7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8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9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朱善利:微观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黄亚均、郁义鸿:微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黄亚均、袁志刚:宏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梁诣远: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

16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年

17宋承先、尹伯成:微观经济学习题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8〔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

19霍尔、泰勒: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0[美] Mankiw(曼昆):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第三版.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1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2曼斯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3[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和经济学小品和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4加尔布雷斯: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5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1994

26凯斯与费尔:经济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与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 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通过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其生态思想,并将其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是促进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绿色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系统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当代价值

如今生态恶化已滋长蔓延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遭遇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生态保护进行的物质变换,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自我调整达到人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绿色的物质变换,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在我国的新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对象性活动原理科学理论的提出为标志的萌芽期、以实践主导原则的提出为标志的形成期和以“物质变换”理论概念的提出为标志的成熟期。

(一)萌芽期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著作中,马克思把著作的一个重点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及其异化的哲学探讨上。他明确地指出人是“自然存在物”,并且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在此基础上透彻地讨论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辩证法,将共产主义社会设想为一个“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社会。这一阶段,其生态思想还是雏形,正处于萌生阶段。

(二)形成期

1845年,在与恩格斯一起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这段时期,他提出了实践主导原则,他认为人是在实践中生成又受实践规定,自然自从人类产生后就成为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人化自然,人和自然统一于实践中。“在实践中理解自然”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正式形成。

(三)成熟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物质变换”这一理论概念,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到经济制度中阐述,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转化为资本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导致了由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的巨大变化引发的生态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合理途径是奠定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形式的调整。“物质变换”理论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完全确立,已经形成成熟的理论。

二、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资源约束加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投资拉动和大量消耗的能源资源,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后续资源严重不足,加之自然灾害影响,资源约束加剧,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当今困扰百姓的雾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过度开发资源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

(二)环境污染严重

一是水体污染问题严重。2014年,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国控断面中,Ⅰ类和Ⅱ类水质断面共占,Ⅲ类及以下断面水质共占。二是大气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014年,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占。470个监测降水的城市(区、县)中,酸雨频率均值为。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为,酸雨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比例为。三是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201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

(三)生态系统退化

一是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2014年,我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的物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的高等植物占,文昌鱼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自2002年以来到2014年栖息密度降到历史最低,活珊瑚盖度下降明显。二是土地荒漠化严重。局部地区如新疆南疆地区、甘肃民勤等地,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人民币。三是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速。目前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万km2,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四是土壤污染严重。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无机型污染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

三、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利润至上的资本运行逻辑

为了追逐利润而出现的只顾生产,不顾生态,盲目开发和过度索取等缺乏生态理性的短期行为,部分“政绩工程”和轻群众长期利益的盲目投资,破坏了全社会理应共享成果的和谐之美。同时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也比较薄弱,信息和经济成本较高。所以,当前在我国需要一次最广泛的生态启蒙,确保生态理性在全社会的确立。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滞后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耗能高、污染重的传统工业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而生态环保措施却停滞不前。从产业布局来看,我国企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低、技术基础差、技术创新能力不高,而且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及地区结构的趋同,导致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四、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运用

从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和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与趋势的认识,深入地体悟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对立统一观点的基础上,打破并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僵硬对立,实现了马克思生态环境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生态系统建设任务

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资源保护。通过总量控制、结构优化、促进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二是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发展生态经济。淘汰“三高”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四是注重生态空间建设。通过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整治等实现生态空间建设合理布局;五是生态社会建设。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和国际合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二)完善生态保护政策与制度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分别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明晰资源产权主体,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污染排放权、能源交易市场等,使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强制性约束制度、强有力监管制度和最严格的问责制度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三)增加生态保护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基础。应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定位,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融资”的投入机制;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总量,并向生态建设、生态治理领域倾斜;将生态预算全额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生态资源纳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建立健全资金安全运行和绩效评价机制。

(四)强化生态环境发展的科技支撑

用现代科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进绿色发展现代化建设。构建以“国有为主、民间参与”为特征的科技源头创新体系、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新型生态产业服务与推广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系统标准化体系。同时,加快生态保护的国际化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锦聚,陶得麟等。本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有以下这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导读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案例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论文参考文献马克思书

路过的顶一下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与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 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通过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其生态思想,并将其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是促进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绿色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系统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当代价值

如今生态恶化已滋长蔓延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遭遇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生态保护进行的物质变换,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自我调整达到人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绿色的物质变换,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在我国的新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对象性活动原理科学理论的提出为标志的萌芽期、以实践主导原则的提出为标志的形成期和以“物质变换”理论概念的提出为标志的成熟期。

(一)萌芽期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著作中,马克思把著作的一个重点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及其异化的哲学探讨上。他明确地指出人是“自然存在物”,并且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在此基础上透彻地讨论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辩证法,将共产主义社会设想为一个“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社会。这一阶段,其生态思想还是雏形,正处于萌生阶段。

(二)形成期

1845年,在与恩格斯一起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这段时期,他提出了实践主导原则,他认为人是在实践中生成又受实践规定,自然自从人类产生后就成为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人化自然,人和自然统一于实践中。“在实践中理解自然”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正式形成。

(三)成熟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物质变换”这一理论概念,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到经济制度中阐述,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转化为资本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导致了由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的巨大变化引发的生态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合理途径是奠定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形式的调整。“物质变换”理论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完全确立,已经形成成熟的理论。

二、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资源约束加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投资拉动和大量消耗的能源资源,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后续资源严重不足,加之自然灾害影响,资源约束加剧,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当今困扰百姓的雾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过度开发资源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

(二)环境污染严重

一是水体污染问题严重。2014年,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国控断面中,Ⅰ类和Ⅱ类水质断面共占,Ⅲ类及以下断面水质共占。二是大气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014年,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占。470个监测降水的城市(区、县)中,酸雨频率均值为。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为,酸雨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比例为。三是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201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

(三)生态系统退化

一是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2014年,我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的物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的高等植物占,文昌鱼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自2002年以来到2014年栖息密度降到历史最低,活珊瑚盖度下降明显。二是土地荒漠化严重。局部地区如新疆南疆地区、甘肃民勤等地,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人民币。三是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速。目前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万km2,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四是土壤污染严重。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无机型污染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

三、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利润至上的资本运行逻辑

为了追逐利润而出现的只顾生产,不顾生态,盲目开发和过度索取等缺乏生态理性的短期行为,部分“政绩工程”和轻群众长期利益的盲目投资,破坏了全社会理应共享成果的和谐之美。同时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也比较薄弱,信息和经济成本较高。所以,当前在我国需要一次最广泛的生态启蒙,确保生态理性在全社会的确立。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滞后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耗能高、污染重的传统工业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而生态环保措施却停滞不前。从产业布局来看,我国企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低、技术基础差、技术创新能力不高,而且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及地区结构的趋同,导致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四、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运用

从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和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与趋势的认识,深入地体悟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对立统一观点的基础上,打破并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僵硬对立,实现了马克思生态环境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生态系统建设任务

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资源保护。通过总量控制、结构优化、促进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二是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发展生态经济。淘汰“三高”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四是注重生态空间建设。通过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整治等实现生态空间建设合理布局;五是生态社会建设。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和国际合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二)完善生态保护政策与制度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分别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明晰资源产权主体,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污染排放权、能源交易市场等,使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强制性约束制度、强有力监管制度和最严格的问责制度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三)增加生态保护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基础。应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定位,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融资”的投入机制;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总量,并向生态建设、生态治理领域倾斜;将生态预算全额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生态资源纳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建立健全资金安全运行和绩效评价机制。

(四)强化生态环境发展的科技支撑

用现代科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进绿色发展现代化建设。构建以“国有为主、民间参与”为特征的科技源头创新体系、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新型生态产业服务与推广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系统标准化体系。同时,加快生态保护的国际化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主义的书最经典和核心的当然是《资本论》啦,其他的通俗点的可以看看高中以及大学的基础课程 马克思主义 或者政治课本,里面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的,高深点的还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都可以用于了解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受唯物史观思想的指导有一点请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谁也不是谁的一部分,但二者关系很密切 马克思没有专门写过哲学著作,但他的哲学思想都贯穿在《资本论》的写作之中。辨证唯物主义的很多重要范畴,如矛盾,质量互变等等都在《资本论》中有所体现;很多经济学概念,如劳动二重性,资本的循环等等,马克思都用了辨证唯物论来阐述。恩格斯后来将散布在经济学著作中的哲学思想整合起来,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锦聚,陶得麟等。本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有以下这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导读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案例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 索引序列
  • 马克思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
  • 马克思论文的参考文献
  • 马克思要交的论文主题是什么
  • 写马克思论文参考文献
  • 论文参考文献马克思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