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企业管理沟通方法研究论文

企业管理沟通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企业管理沟通方法研究论文

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这两者都遵从沟通固有的步骤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企业沟通管理

[提要] 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企业的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前者与组织目标密切相关,后者则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士气和组织凝聚力,管理者应根据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特点来分别制定不同的沟通管理办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沟通管理效果。

关键词:沟通过程;正式沟通;非正式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5日

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这两者都遵从沟通固有的步骤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但正式沟通往往是利用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来传递信息,且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企业的组织目标。非正式沟通则往往与企业的正式要求无关,它是以个人或者非正式组织为渠道来进行信息的传递的,传播的是职工关心或者与他们利益相关的信息。两者对于企业有效率的运营都不可或缺。下面从沟通过程管理、正式沟通管理、非正式沟通管理等角度来分别进行阐述。

一、沟通过程的管理

沟通过程可以分为七个步骤。一是“信息”,即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观点、想法,这是沟通的起始点,这些观点和想法也必然是沟通的对象;二是“表现”,指的是将想法、观点用一定的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媒体形式可能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录像等一切可以承载信息的载体,这些载体必然方便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三是“传递”,指的是发送者将文字传输给接收者,将图形展示给接收者,或者播放动画、录像等;四是 “接受”,接收者接受这些媒体,相应的接收形式可能是认真聆听、仔细阅读、或者观看;五是“翻译”,接收者一边聆听、阅读、观看,一边试图理解发送者发送的媒体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这是一个过程;六是“理解”,这是一个状态,表示接收者已经聆听、阅读、观看完毕相应的包含观点、想法的媒体,表示翻译阶段的最终结束;七是“反馈和噪音”,反馈是指接收者将自己理解得到的想法观点等传递给信息发送者,以便信息发送者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的接收。反馈是“信息的发送-接收”的逆过程;“噪音”是指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切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如难以辨认的字迹、录像播放过程中的噪声和强光干扰、信息接收者的理解能力等,这些所有影响接收者充分理解发送者想法的因素,称为噪音。

为了保证各个员工可以获得清楚和明确的信息,应该对沟通的七个步骤加以管理和控制。比如在翻译阶段,应该根据沟通信息的内容、接收对象、事情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信息承载介质。如果是涉及到企业的业务相关的信息,用文字和数字的形式无疑更加符合现实,一方面文字性的内容可以留下今后查阅的依据;另一方面,文字性的内容有助于人们仔细反复阅读和加深理解。而那些与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的沟通,用语音等形式可能比较适宜,这种沟通方式拥有沟通速度快,信息量大,反馈速度快等优势。对于接收者的翻译阶段,员工应该仔细阅读收到的文件,认真观看播放的视频资料,这样才可以深刻理解信息中包含的真实意图和观点。对于反馈的管理,企业中的人员在理解完毕收到的信息后,应该及时将自己理解的含义反馈到信息发送者那里,以查看自己是否真正把握了信息发送者的意图。而在信息沟通的任何阶段都应该避免噪音的干扰,如果是纸质版的文件,尽量要用电脑的文档资料,而避免用手写的文件,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字迹不清楚而带来的沟通干扰,工作场所应该保持一定的安静,这样在进行口头沟通时,就不会有噪声的干扰。而强光的干扰也是要避免的,企业在播放录像动画的时候,应该避免阳光或者强烈灯光干扰收看者。

二、正式沟通的管理

正式沟通即是以组织的正式沟通渠道进行的沟通,比如上下级的意见交流、日常会议、市场调查、组织间的访问等。正式沟通是围绕组织的正式目标展开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企业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消除于无形之中;企业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协调各个个体、要素、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企业也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获取目标市场、国家法律政策、先进技术、竞争者的竞争策略等信息,并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因此,正式沟通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应该加强对正式沟通环节的管理。方法如下:

1、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上下级之间根据业务的需要定期进行信息的交换,交换的信息内容必然是有关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自己所管辖的部门范围内应该定期召开部门全体员工会议,在会议上,一方面员工之间可以加强对工作的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群策群力的解决。建立总经理信箱,该信箱的存在是为了鼓励普通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通过该信箱,总经理可以很容易地了解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设立总经理接待日,在该接待日,任何人都可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进行问题的反映,提出自己对于整个企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或者对企业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映。上述这些内容应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落实下来,认真执行,而不是仅仅出现在书面的文件上。

2、沟通双方应该有真诚的态度。企业的正式沟通可能是上下级之间对于工作进行信息交流;可能是上级对下级进行工作安排,命令发布;可能是下级在工作遇到挫折感到沮丧时,领导者对其进行鼓舞使其恢复信心;也有可能是同事之间就工作经验或者在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沟通的双方有一个正确的沟通态度,即应该明确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协作一致共同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努力。领导者应该真心实意地对下属进行关心和爱护,在其工作上出现困难的时候,予以工作方法上耐心的指导,在其出现沮丧等情绪时,对他进行鼓励,在他工作做出了成绩的时候,上级应该对其进行奖赏和肯定。在工作上有来往的同事之间应该树立互相帮助的氛围和习惯,这样才可以减少协作成本,才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团结一致共同解决该问题,而不是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当然,这种沟通过程中的真诚应该来源于组织文化的建设,企业应该树立健康、积极、团结的组织文化,并使得这种价值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拥有这种组织文化的企业更加容易建立畅通、有效的正式沟通渠道。 3、企业与外界环境的沟通管理。外界环境与本企业也在发生着信息的交流和交换。外界环境包括的要素有供应商、竞争者、政府机关、顾客等。企业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密切注视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变化,即供应商供应原材料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本企业产品的影响。供应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产品价格。如果供应商的价格提高,那么企业应该及时寻找替代的供应商或者考虑对供应商进行并购来减少自己的供应链风险。企业也应该密切注意获取竞争者的信息,因为竞争者的市场策略会影响到本企业的市场策略,如果竞争对手采取了降价策略,本企业是否跟随降价或者干脆价格不进行变动,而是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如果竞争对手开发了新产品并且投入市场,本企业是否应该对这种新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而考虑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化,这些变化要么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带来影响,要么干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国家准备对本行业提高税收,企业是否应该拿出相应的降低成本的策略?如果国家准备投入替代产品的行业,本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企业应该密切注意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人的消费欲望总是无止境而且喜新厌旧的,企业应该多做市场调查,关注消费偏好的转移,设计和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消费欲望。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市场情报的获取、国家法律政策的获取,这些都涉及到企业的正式沟通。企业应该重视本组织与上述因素的沟通。

三、非正式沟通管理

非正式沟通是企业以个人或者非正式系统为渠道进行的沟通,传播的是职工感兴趣的信息或者是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毕竟人们的活动不仅存在于工作之中,也存在于生活和情感之中。而非正式沟通的对象往往与上述内容相关。

非正式沟通有如下特点:非正式沟通信息传播速度快,由于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是与职工利益相关,因此传播速度要大大快于正式沟通,因为正式沟通的信息传播要经过一些正规的程序。通常,企业内部信息都是通过组织内部的正式沟通渠道,或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地进行书面的或口头的传播。这势必造成信息传递的速度较慢,由此会导致一个时间差,即人们需要适当的信息的时刻和信息最终到达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而非正式的信息传播渠道,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由于它是一种多方位的信息传递方式,即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是垂直的,还可以是横向的、斜向的甚至是跳跃的,信息通道全方位发散,使信息的传递更迅速。此外,这种信息由于是个人之间的私人交流,所以信息传递也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24小时内全天候进行有效传播,这无疑也加快了它的传递速度。

非正式沟通有一定的片面性,其中的信息内容往往会被夸大和曲解。这是由于每个传播信息的人都会加入自己的理解,甚至会掺杂个人的情感评价,如此信息的片面和扭曲都是容易产生的;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当一个员工传播别人感兴趣的信息时,该员工自然而然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完成了与人打交道的行为,与他人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从而满足了社交需求。

非正式沟通和谣言有着本质的区别。虽说两者在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一致,即谣言和非正式沟通都是依靠个人或者非正式组织来进行信息的传递的,传播的都是与职工利益相关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但是非正式沟通大多是在传播以真实性信息为基础经过夸大的或者片面的信息,而谣言则完全是无中生有,是与事实的真实性完全背离的。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会很准确,研究表明,非正式沟通中信息的准确性高达80%。一些信息适宜从非正式沟通渠道获得,如公司的背景、内部明争暗斗的人际关系、上司的喜好、公司内部一些未成文的约定俗成的做法等等,是根本无法从正式渠道获得的,而这些有时却是员工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必须了解的。

无论管理者喜爱还是厌恶非正式沟通,它都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于组织之中,并且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管理者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非正式沟通。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呢?

1、非正式沟通作为伴随着人类生活而产生的一种沟通方式,不是管理者通过消灭打击否认就可以阻止其传播的。如果管理者试图消灭阻止打击非正式沟通,势必在组织人群中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会在暗示组织人群,正在传播的非正式沟通信息非常可能是真实的,有一句俗语来形容这种逆反心理就是,解释就意味着掩饰。但是,也并不是说管理者对非正式沟通就无计可施,堵不如疏,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正式沟通渠道,各种标准如工资标准、人事变动等方面信息完全透明化、公开化,就可以打消人们的疑虑和议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关于这方面的非正式沟通的信息。

2、对于非正式沟通中产生的错误信息,可以考虑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加以修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可以考虑通过正式沟通渠道予以澄清。双管齐下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纠正非正式沟通产生的错误信息,由于新的非正式沟通信息是完整的,更加真实的,更加具有可信性的,因此可以很快替代原先的错误信息。如果问题很严重,组织内的士气和凝聚力已经被非正式沟通的错误信息所影响,此时还可以通过召开全体职工会议、下达文件指示等方式予以澄清和纠正。

3、管理者可以将自己想传递但是又不便于从正式沟通渠道传递的信息从非正式沟通渠道传递出去,从而达到某种管理效果。如管理者可能要面临人事选举,他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向他的员工表示未来他的计划和打算,从而赢得这些员工的支持。管理者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听到从正式沟通渠道听不到的信息,从而可以在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依据之一。如管理者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了解到某个员工性格特征和优缺点,以及从事的其他社会活动是什么,从而为将来的人事调动和工作分配决策打下基础。管理者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了解到员工的主导需求是什么?如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这样管理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员工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坚,王妙,甘敬东.社会沟通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刘美芬.管理沟通:再造企业凝聚力[J].阶梯,2010.

[3]张翔,赵燕.企业内部有效沟通障碍的分析及其改善[J].宜春学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

企业内部沟通方式探究

代企业,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互相理解、互通信息。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企业内部沟通方式探究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沟通困难是现代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了解组织内部的沟通方式、领导的沟通风格以及企业运行中存在的沟通问题,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 内部沟通;有效沟通;沟通方式;沟通风格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

一、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互相理解、互通信息。如果沟通的渠道长期堵塞,信息不通畅、感情不融洽、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工作,甚至使企业效益每况愈下。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做出的决策

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广泛地从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建议有关人员做出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做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信息,增强了判断能力。

(二)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

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了解也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完成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

(三)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士气

除了技术性和协调性的信息外,企业员工还需要鼓励性的信息。它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离不开沟通。思想上和感情上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理解,至少也可取得谅解,使企业有和谐的组织氛围,所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二、四种组织内部沟通方式

组织内部的信息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也可以是多向的。沟通渠道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沟通渠道是指信息在沟通时流动的通道。这些渠道应该涉及整个组织纵向的上下层次之间,横向的各个职能部门、职能人员之间以及体系和产品的前后过程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沟通。组织的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下列几种形式。

(一)下行沟通

下行沟通是指组织中信息从较高层级流向较低层级的一种沟通渠道。这是组织的最主要的沟通渠道。这种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递工作指示,包括向下级和员工提供关于顾客要求、产品要求、程序与实务的资料;向下级通报组织的工作业绩;向职工阐明组织的目标;发布组织的规章、制度等,促使下级和员工对工作和任务的了解。

(二)上行沟通

上行沟通是指组织的成员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层、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这种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将现场发生的大量的正常或异常的信息、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各种报表、请示汇报材料、申诉意见、改进建议、问题反馈等等,传递给上一级直至最高层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职能人员。下级人员及员工可以通过有效渠道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向上级反映,既能激发员工改进的参与热情,又能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管理者则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企业的状况,提高管理水平,分析、处理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横向沟通

横向沟通是指组织中同一层级的部门和职能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现代管理的矩阵式管理理论提倡这种沟通。组织对各个层次制定的工作职责,要规定“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这里的“相互关系”就是指规定横向沟通的内容和方式。这种沟通能够加强组织内部同级单位之间的了解与协调,减少各部门之间的阻隔、矛盾与冲突,提高运行效率。

(四)斜向沟通

斜向沟通是指在正式组织中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管理学是不主张运用“斜向沟通”的,因为这种沟通和“横向沟通”一样可能会破坏统一指挥。但是由于这种沟通常是业务性的,可以缩短沟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综合职能部门和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沟通掌握全面情况,综合协调处理问题,做出流程调整或改进的建议,因此进行这种沟通还是有必要的。

三、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和误区

就组织内部沟通而言,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以下问题与误区。

(一)无视或轻视感情式沟通的重要作用

这是为数不少的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感情交流。所谓的沟通也仅限于基于工作的行政指令、工作任务或是公司政策的上传下达。管理者担心和员工打成一片会有损自己的形象、有失自己的身份、危及自己的权威,不愿主动与员工进行沟通;员工因对管理者存在敬畏心理,害怕在管理者面前说错话、办错事,或是担心被误认为是与管理者套近乎,不敢主动与管理者交流,致使组织内部人情冷淡、独立工作、各管其事,没有充分认识到交流的作用、沟通的力量。员工之间不能对本企业的现状、发展目标等达成共识,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正常运作。

(二)管理者或员工缺乏最起码的倾听与反馈的技巧或者忽视二者的均衡运用

企业中的每个成员在信息沟通过程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风格,这便是所谓的沟通风格,它体现了管理者人际关系的基本结构与面貌。它不仅与组织的凝聚力、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而且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其绩效水平。沟通及沟通风格不良,是目前许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许多西方应用心理学家对沟通风格进行了大量研究。罗伯特(1977)提出的“管理者行为评价模型”将管理者的沟通活动分为封闭、隐秘、盲目和开放四种典型风格。

1.封闭型管理者的典型特征是既很少进行自我披露,也很少运用反馈,好像一只与世隔绝的乌龟呆在甲壳之中。焦虑和没有安全感是封闭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他们疏于进行上下沟通,员工既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激励,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因此,员工对这类管理者怀有敌对和失望情绪。

2. 隐秘型管理者的沟通特征具有单一性和防御性,即一味追求他人的反馈信息,却很少披露自我。猜疑和寻求社会认同是隐秘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他们认为保持团队的表面和谐或一致是管理工作的宗旨,为达此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大事化小。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他们倾向于只讲员工优点、少谈缺点。

3.盲目型管理者更多地进行自我披露,却忽视了反馈的运用,其管理行为具有“独断”色彩,过分自信是他们的典型心理。他们更多地看到员工的缺点,忽视其优点和潜力。员工对其心怀不满,很少将自己视为组织的一员,生产率下降;员工也可能采取强制性反馈手段,如提意见、向上级告状,或者隐瞒重要信息来报复管理者。4.开放型管理者既重视自我披露,又注意运用反馈,能在团队中营造出宽容互信的开放气氛。他们敏于体察员工需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组织事务。因此这种沟通风格不仅营造了健康融洽的人际氛围,而且提升了团队的工作绩效。

(三)组织结构对沟通的影响与沟通缺口

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信息沟通,多层次庞杂繁冗的组织结构不仅会影响信息传达的及时性,还容易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流失,给企业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制造极大障碍,最终影响工作效率。沟通缺口指沟通的正式“网络”中所存在的缺陷或漏洞。正式沟通网络是沿着组织的权责路线建立的,随着组织的成长和扩大,这些“网络”便倾向于变得大而复杂,同时又缺乏计划工作,沟通“网络”中便开始出现缺陷。过分依赖正式沟通而不利用其他来源和方法,将会导致沟通系统产生缺口。

(四)沟通渠道的选择及媒介没有被恰当的利用

信息沟通有多种渠道,各种渠道又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不考虑本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随便选择沟通方式和渠道,也会造成信息沟通的障碍。如一个管理人员设计了一个极好的方案,但是如果没能选择好合适的方式予以沟通表达,那么他的时间和精力就可能白费了,企业投入的沟通成本也可能白费了。

(五)信息量过大和负载过重影响有效管理沟通

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信息过量会造成沟通的障碍,重要的是要有用的、优质的信息。当人们负载的信息过度时,他们就倾向于业绩完成得不好,其工作绩效比接收信息量少的员工的绩效还要低得多。

(六)管理者与成员之间信任感的缺乏

信任障碍主要与下级和主管相处的经历有关。一方面,如果下级把坏消息报告给上级来为自己谋私利,如为了提升职位、显示功劳以及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些都会损毁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另一方面,态度、观点、理念的差异也是有效沟通的障碍。由于人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传递或者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容易掺进自己的主观态度,会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

四、完善内部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良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已经注意到了企业内部沟通不当和缺乏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优化企业的内外部沟通,尤其是内部沟通应受到每个企业的重视。改善企业内部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内部培训

强化培训是为了在企业的内部构建一种统一的沟通风格和行为模式,减少因沟通形式不一而造成的摩擦。通过培训可以将一些概念性的语言定下来,形成大家一说出口就能被理解的企业话语。而不必再挖空心思地去弄清楚一句话从不同老板口中说出有何区别。

(二)建立沟通标准

任何沟通只有在有了标准的情况下才有意义,那么企业内部的沟通标准何在?作为营利性的组织,企业的存在就是以经营业绩为依归。衡量任何沟通活动的意义,都会最终追溯到业绩目标。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组织首先必须要构建好自身的业绩管理体系,通过设立明确、科学的业绩目标,用以指导企业行为,包括沟通行为。

(三)转换领导意识

从实际来看,我国企业的领导人还有不少出身“草莽”,思想中没有羁绊,对自身的能力极度自信,事事唯我独尊。虽然目前有很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由于没有形成上下一致的管理理念和风格,同样一句话在不同阶层管理者口中讲出来往往让人领会到不同的意思。因此,企业的高层必须转变过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不能让所有的员工都围绕自己的想法转,企业各级管理者都应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要求担负起责任,员工各司其职,明确自己该向谁负责。

(四)设立等级制度之外的沟通渠道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下级员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减少甚至回避与上级的沟通。因此,设立专门的意见收集系统,建立包括总经理接待日、总经理信箱在内的等等有关制度,设专人负责接收、处理有关的意见、建议以及投诉等有关信息,保持沟通渠道的通畅,也是企业改善内部沟通有效性的一个措施。

五、结语

沟通困难是企业的症状而不是原因,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面临沟通困难的问题,企业不应该回避沟通困难的问题,更不应当以沟通困难掩饰其内部运行机制出现的问题。同时企业应谨防沟通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应将信息渠道的建设和完善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计划,并谨防“信息过载”和信息与权利的同化,处理好组织规模与组织机构设置以及集权和分权的配比关系,减少因沟通渠道过多可能导致的效率减损。

沟通不是结果,而只是一个过程,强调企业内部沟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沟通是组织活动的核心,是管理的动力和有效方法,它可以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只有那些熟谙沟通策略和技巧的管理者,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的光环只会闪耀在那些沟通高手的头上。要十分重视沟通,选择适当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渠道,进行有效沟通,实现组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春花.管理沟通[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8.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雷转运.沟通——管理的基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0).

[4]兰红.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J].石油教育,2007,(1).

[5]李云青.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J].青海经济研究,2006,(2).

所谓沟通,是指使两方面能连通。朴实易懂的词语,要把它使用好,达到有意义,并非容易。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沟通,沟通是架起友谊桥梁,通向彼岸的重要方式,它涵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独自一人时,也存在与自己沟通,与环境沟通。沟通二字在现代社会中,显得特别珍重,特别能提得起。我要论的沟通就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因。与同事、朋友、亲人或家人相处,与领导、客商、市场交往相处,关系良好,工作顺顺当当,我认为这人有外在技巧,也有内在动因。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难题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各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时,很快就有回音的。人际互动中,善于掌握他人情感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感情状态将受其摆布。事实上,人际沟通能力是建立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社交能力好的人一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情感,因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表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品性不好,态度粗暴,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断章取义,偷梁换柱,自高自大,不尊重人,脱离实际,脱离环境,能搞好沟通吗?我认为是不能的。要搞好沟通必须具备给人的印象是个有良好品性基础的人,有知识,有礼貌,有规矩,能善于判断善恶和强弱的人。全新的沟通理念一是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二是有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高他人。既能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能力和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他在某一方面是你不具备的。三是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必须倡议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互相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就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念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因自私而表现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在社会现实中,有种人总认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认为能够说服,猫用舌头舔辣椒,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意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真正的意思,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要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误解。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舍去自己的执着,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他人也愿意接纳你。如何沟通,如何做到良好沟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不管沟通条件多么恶劣,都要控制自己,不可情绪化地负气而中伤他人。2、耐心地和他人沟通。3、以事情为主。4、悄悄地帮助。提供帮助而不求他人回报是个性富足、宽容的表现,让他人有信任感。5、主动型沟通。6、信守承诺。能够承诺和信守承诺,正是你的信心和诚意的绝佳表达。信守承诺的个性,别人会主动来受你波及。7、对自己要有把握。在自己能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让个性波及他人。8、要有爱心。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人,缺乏爱心的人,就算有点金术,也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9、先理解人,再让人理解。10、别乱下评断。11、让别人辩明真相。12、既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又能掌握时机去纠正他人的错误。13、尊重他人的现状,不放弃个性。14、邀请他人参与有意义的事。15、用情、理结合,指点迷途羔羊,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沟通时二者要分别对待,要合情合理。对重大抉择,不要凭一时冲动,要理智地考虑各咱可能的场景,不妨帮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来。站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的人一般都是急需帮助的人,不妨指点一二。所以准确把握沟通技能对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一个社会来说非常有意义,它能促进队伍和谐,经济发展,百姓富足,人们健康,事业兴旺,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谁掌握了沟通技能,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沟通带来的最大利益。企业管理中,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各种研究表明,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发现,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面对面和电话)沟通。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二、激励的需要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三、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西蒙提出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对决策的执行的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顾客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新经济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新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而管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就是管理向沟通管理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必须致力于借助现代网络和网络技术,在广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创造一种平等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其员工、企业与供应商等社会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忠诚和持久的支持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企业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管理沟通论文研究方法

此文章来源与网络 请误照搬 参照修改 贴近自己的想法 方可使用 如出现纠纷 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有人真不厚道 原地照搬我的答案 原地回答 真的是很有一套 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战略管理沟通设计必须与企业的基本组织结构与日常管理架构重合或整合在一起,即三者互相配合,融在一体,而不是互相分离。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主要是指管理沟通模式的沟通渠道结构设计。二是企业管理沟通的方式、方法设计。企业有了正常和顺畅的沟通渠道,并不能保证管理沟通顺利进行。在具体的管理沟通活动中,方式、方法不同,会造成沟通效果差异。如果我们想要保证必要的沟通效果,必然要对每一类比较大的具体沟通进行沟通方式、方法的设计。三是企业管理沟通内容的设计。本论文已经对管理沟通的内容做了较为详细的区分,详细的沟通内容的设计有助确保所有应该沟通的信息都各有自己的渠道与方式在沟通,从而避免企业管理沟通设计有所残缺。四是管理沟通的目标与原则设计。管理沟通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管理沟通也一定要遵循必要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没有沟通目标与沟通原则,企业的管理管理沟通活动无法正常有效地进行。五是企业管理沟通模式设计还应当包括企业管理沟通的监督、支持体系,与管理沟通的效果考评体系。这也就是企业对企业管理沟通模式的维护、管理。一,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渠道设计 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的设计,首要的工作是要进行与企业管理目标相匹配、相适应的管理沟通渠道的设计。而正如上所述,管理沟通渠道的设计又必须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相融合,三者合而为一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而精练,全面而高效能的管理沟通系统。 笔者以最简单的采用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的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沟通渠道设计为例来进行说明。关于直线型企业应当如何构建完善的管理沟通模式,笔者在上面已有初步论述。从前面的论述笔者可以看出:企业的规模与业务模式决定了企业应该采取的基本组织结构与日常管理结构,而企业基本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又构成了企业企业管理沟通渠道结构的主干部分。抛开或缺少这些主干部分,企业完整的管理沟通渠道体系也就失去了基础和骨架,犹如空中楼阁,无法建立。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企业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构成了企业管理沟通渠道结构的主干部分,但如果没有别的更多的管理沟通渠道的设置,则管理沟通渠道体系也不完整,无法充分实现管理与管理沟通的目的,最终无法实现企业生存发展、获取预期利润的根本目标。因此,管理沟通渠道设计,一方面一定要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相重叠;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企业基本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仍然无法全面覆盖企业管理所应该覆盖的管理沟通范围。要形成和达到完整的企业管理沟通渠道结构,必须在它们之中之外,适当加入某些新的沟通渠道才行。 企业管理沟通渠道结构的设计、设置,决定了整个企业进行管理沟通的基本地图或路径,它是企业成员对内对外能够进行沟通的”基础设施〃与必要前提。沟通渠道体系的完整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沟通的完整性、适当性与可实施的程度与可实现的沟通效率、效益。比较复杂的大规模的企业虽然采用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各不相同,但其战略性管理沟通渠道的设计原理与简单企业是一样的,它们的管理沟通模式都必须遵循管理沟通的十大基本原理和十大基本原则,它们的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也都必须包含并融合组织结构、管理架构于其内,并且根据每个企业自己具体的特点及其管理的需要,补充不同的管理沟通渠道设置,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个性化的企业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二,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方式设计 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设计的具体沟通方式、方法的设计也不可或缺。事实上,不同的沟通内容与沟通目的,会要求和形成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有时沟通的具体方式必须是命令式的,发布指令者必须表意准确、斩钉截铁,而接受者也明白该指令必须接受,没有商量或讨论的余地。而在另一些时候,管理沟通所采用的方式又必须是间接与迂回的,如果采用的是直接,尖锐的沟通方式,沟通就要失败,导致结果达不到进行管理沟通的目的。 管理沟通的方式、方法规定的是管理沟通形式的一些具体细节。如企业规定,部门经理向总经理汇报工作的渠道是一个月开一次部门经理工作会议,这是管理沟通的渠道设置问题。但具体的会议时间、地点、方式等则属于管理沟通方式、方法的范围。如,企业可以规定每月的部门经理会议均在该月的3号举行,会议的时间为三小时,各部门必须每次派出经理或经理代理人开会,每个部门经理开会时必须提交上月工作小结与当月工作计划,并规定其发言时间为十五分钟……,等。所有这些方式、方法问题都应该在设计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时加以规范。没有这些规范的方式、方法,设置良好的管理沟通渠道也无法保证管理沟通活动正常进行。如开工作会议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部门经理发言滔滔不绝,而有的部门经理根本没有履行进行必要沟通的意识或机会。这是因为企业对于会议沟通的方式、方法缺乏规定所造成的沟通不灵。每一种沟通方式、方法上的设计缺乏或设计错误,都会使本可有效进行的管理沟通渠道损害或失去其有效性。 一个企业对于每一种管理沟通行为过程的方式细节应该,而且完全可以一一祥细规定。而且在企业中,许多主要的管理沟通活动的发生是重复性的,它们应采取的具体沟通方式、方法完全有规则可循。因此,只要企业坚持不懈地细化、完善各种管理沟通行为过程的方式细节,必能在花很少成本的前提下,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沟通方式体系,如部门经理每月例会会议制度,等等。沟通方式方法正确与规范,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沟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能切实提高管理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三,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内容设计 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包括对企业管理沟通必须进行管理沟通的内容进行设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当中,会产生和接受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管理信息。一般说来,有实力与能力的企业与管理者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而一些小的企业或较弱的管理者则由于资源、能力有限,并非对所有有用的信息都能予以及时分析处理。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力、能力情况,对企业管理沟通所必须进行处理,传送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公布明确。 事实上,管理沟通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层次,由最基本的情感信息、日常操作性业务信息,一直到企业战略信息与企业文化、哲学与使命,每一个层次的内容都需要相应的管理沟通。有的企业只注意日常操作性业务信息的沟通,但却严重忽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沟通;或者只注重企业战略的沟通,而忽视企业成员间情感的沟通,等等。管理沟通内容在某个层次上的沟通内容的缺少,都会影响到企业管理沟通的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企业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事实上,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沟通内容,是任何企业要进行管理都必不可少的。但另有一些重要性稍弱的管理沟通内容,则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当前的实际需要加以取舍处理。如以企业对外沟通中的顾客关系管理为例。当你的洗衣机卖给了你的顾客后,你理应免费送货上门,但你现在的销售价格是如此低,边际利润是如此的小,以致于你根本无力负担送货费用。在这种情形下,你决定舍弃这种服务,从管理沟通学的角度讲,也就是忍痛舍弃送货上门以满足顾客经济、便利与情感需要的有益沟通,转而只能用几句礼貌语言加以代替。又如在某些企业中,由于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企业未来三五年或十年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内外均严格保密,企业中,也只有几个领导者掌握着这一秘密,目的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模仿或提前做出应对准备。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内容即不在企业全员范围的管理沟通内容之列。四,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目标设计 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自然不能没有明确的目标。企业管理沟通的目标与管理沟通的内容一样,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层次性。企业整体的管理沟通应该达到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而各个具体、局部的、琐细的管理沟通也应该具有各自明确的沟通目标。从理论上讲,每一个管理沟通行为过程的设计,都必须有一个或多个管理沟通目标与其相对应。 如,企业之所以要设立总经理信箱,是为了让那些平时根本没有机会和渠道向总经理提出各种工作、管理意见的员工,能够有一个直接的沟通渠道向总经理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企业总经理室就应收款管理下达一个正式文件,是为了让全体业务人员精确列误地理解公司要求他们在三个月内切实加紧应收款管理,降低坏帐率为1%;而公司规定人事部必须向每个过生日的员工送只蛋糕,并附上热情洋溢的贺卡,是为了表达公司对员工生活的关心,等等。企业管理沟通的渠道、内容、方式等等的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与目的性,这是为了防止企业为了沟通而沟通的沟通形式主义,而最终偏离了企业管理沟通的根本经济与社会目的。五,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原则设计 无论如何,对于具体的现实中的企业而言,管理沟通的原则确实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企业在进行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设计时,应该首先明确设计管理沟通模式应该遵循的管理沟通原则。虽然管理沟通设计不能一次性完成,或永远不变,管理沟通模式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综合条件下,需要不同的管理沟通模式,但其发展变化并非随心所欲,而是仍然有一些基本的相对比较稳定的普遍性的管理沟通原则可遵循。这些原则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处理好管理沟通中设计中的许多问题。 所有企业的管理沟通无疑都应该遵循笔者在前文已论述过的十大管理沟通原则。但在具体企业管理实践中,这十条原则仍然还没有将具体企业个性化的沟通原则一一穷尽。不同的企业还可以具备它自己的某些小的沟通原则.这些原则公开或体现在企业管理沟通模式设计与管理沟通行为过程里。从理想化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明确公开自己的管理沟通原则,务必使企业成员人人皆知,以可以避免在管理沟通模式发生变化时,有些成员违反沟通原则,谋取或保护私利。六,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支持设计 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设计里面,还不应该缺少对于企业管理沟通模式的支持、维护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所有参与沟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行为规范,以及企业设计的管理沟通模式的维护要求所组成。企业中人人都有责任遵守管理沟通制度所规定的沟通职责,维护好正常的管理沟通活动秩序。尤其是总经理与企业人力资源部,他们分别作为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管理权威与制度制定、执行权威,对企业管理沟通系统的维护、支持负有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 目前,在西方有些先进企业,已经率先设立了专门负责监督、管理企业正常沟通的沟通专员。无疑,这是一项在企业管理与管理沟通中十分重要的管理创新。虽然目前沟通专员的职责可能只限于员工关系与劳资分歧的处理,但随着管理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沟通专员必将负担起监管整个企业所有管理沟通行为的职责,负责所有管理沟通的制度设计与改进、维护事宜。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在人力资源部或直接在总经理之下,设立一个专门职位,如沟通专员或沟通总监,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七,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考评设计 与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设计的支持设计相对应的是,企业的管理沟通行为过程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沟通绩效考核体系,来对管理沟通效果即效率与效益进行评估分析。此项研究目前尚未起步,但在前文已经论述过,以某一种或多种方式来量化测评管理沟通的单个或整体效率、效益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是完全可能与可行的。随着管理沟通研究的深入细致,如同对业务工作建立起一套绩效考核体系那样,对管理沟通也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考核体系的日子已经日益迫近。 当企业已经设立了沟通专员或沟通总监,沟通考评体系的设计与考评执行就可以交给他去制定、完善、实施与完成.对企业管理沟通模式的考评,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一是考核管理沟通的效率,包括管理沟通速度、管理沟通数量与管理沟通质量三个细分指标;二是考核企业管理沟通的效益,即考核管理沟通的产出与成本及其对比关系;三是考核管理沟通模式的适应性与可变性即弹性,与可发展的成长性。企业管理沟通模式应该是个动态发展的模式,它也应当随着企业发展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构成。 企业管理沟通的考评,以及管理沟通与企业目标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无边界行为、学习型组织等等最新管理理论的紧密联系,与其它众多的管理沟通问题一样,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成绩,但要取得更丰富、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仍然有待于笔者及有志于深研管理沟通学科的学者继续共同努力。 总之,管理沟通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行为,是企业成员交换信息、交流情感、共享智慧的根本途径。对管理沟通的深入理解和透彻把握,的确能极大促进企业成员对于企业管理哲学、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方法及管理原理等等一系列管理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对改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生产率、协调企业内外关系等多方面具有极大帮助和启迪。 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对于管理沟通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应该从沟通技术和单个的沟通事件来研究和应用管理沟通,更应该从管理的哲学、战略、战术、技术、实践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和实践管理沟通,更应该从现代企业管理所处的内外部管理环境及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等的变化来总揽全局,牢牢把握现代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新的管理与沟通的关系:沟通就是管理的核心和实质。 企业管理沟通作为一般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既又一般沟通的共性,又有企业管理的特殊性,管理沟通的根本目标均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即促使企业成长和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而管理沟通要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必须管理沟通应当遵循管理沟通的十大沟通原则和十大沟通原理。并且对管理沟通的不同层次的内容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方法进行有效沟通。管理沟通的目标不是一方说服或征服另一方,而是双方达成共识,化冲突与矛盾为融合。 企业全部的管理沟通活动应该围绕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职能来设计和展开。为了使企业的管理沟通产生最大效益,企业必须进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全局的高度出发,根据各个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制定企业的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设计。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至少应该包括:沟通渠道设计;沟通方式设计;沟通内容设计;沟通目标设计;沟通原则设计;沟通支持设计;沟通考评设计。良好的战略性企业管理沟通模式是企业管理能产生高效益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所谓沟通,是指使两方面能连通。朴实易懂的词语,要把它使用好,达到有意义,并非容易。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沟通,沟通是架起友谊桥梁,通向彼岸的重要方式,它涵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独自一人时,也存在与自己沟通,与环境沟通。沟通二字在现代社会中,显得特别珍重,特别能提得起。我要论的沟通就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因。与同事、朋友、亲人或家人相处,与领导、客商、市场交往相处,关系良好,工作顺顺当当,我认为这人有外在技巧,也有内在动因。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难题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各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时,很快就有回音的。人际互动中,善于掌握他人情感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感情状态将受其摆布。事实上,人际沟通能力是建立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社交能力好的人一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情感,因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表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品性不好,态度粗暴,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断章取义,偷梁换柱,自高自大,不尊重人,脱离实际,脱离环境,能搞好沟通吗?我认为是不能的。要搞好沟通必须具备给人的印象是个有良好品性基础的人,有知识,有礼貌,有规矩,能善于判断善恶和强弱的人。全新的沟通理念一是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二是有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高他人。既能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能力和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他在某一方面是你不具备的。三是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必须倡议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互相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就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念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因自私而表现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在社会现实中,有种人总认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认为能够说服,猫用舌头舔辣椒,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意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真正的意思,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要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误解。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舍去自己的执着,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他人也愿意接纳你。如何沟通,如何做到良好沟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不管沟通条件多么恶劣,都要控制自己,不可情绪化地负气而中伤他人。2、耐心地和他人沟通。3、以事情为主。4、悄悄地帮助。提供帮助而不求他人回报是个性富足、宽容的表现,让他人有信任感。5、主动型沟通。6、信守承诺。能够承诺和信守承诺,正是你的信心和诚意的绝佳表达。信守承诺的个性,别人会主动来受你波及。7、对自己要有把握。在自己能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让个性波及他人。8、要有爱心。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人,缺乏爱心的人,就算有点金术,也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9、先理解人,再让人理解。10、别乱下评断。11、让别人辩明真相。12、既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又能掌握时机去纠正他人的错误。13、尊重他人的现状,不放弃个性。14、邀请他人参与有意义的事。15、用情、理结合,指点迷途羔羊,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沟通时二者要分别对待,要合情合理。对重大抉择,不要凭一时冲动,要理智地考虑各咱可能的场景,不妨帮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来。站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的人一般都是急需帮助的人,不妨指点一二。所以准确把握沟通技能对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一个社会来说非常有意义,它能促进队伍和谐,经济发展,百姓富足,人们健康,事业兴旺,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谁掌握了沟通技能,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沟通带来的最大利益。企业管理中,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各种研究表明,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发现,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面对面和电话)沟通。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二、激励的需要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三、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西蒙提出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对决策的执行的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顾客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新经济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新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而管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就是管理向沟通管理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必须致力于借助现代网络和网络技术,在广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创造一种平等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其员工、企业与供应商等社会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忠诚和持久的支持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企业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可以去周思敏老师的微博看一下

关于企业管理有效沟通的探讨【摘 要】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正确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企业管理有效沟通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如何实现组织有效沟通提出了见解。【关键词】沟通;有效沟通;沟通过程和要素;沟通障碍;有效沟通方式一、沟通概述沟通的简单定义是指信息和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有效沟通是指通过沟通的过程,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企业的运作如同人体的行动,需要各个部位很好地协作才能完成预定的动作,达到思想所要求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拿起一个杯子,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眼睛(视觉)、手臂(传达)、手(触觉)的信息收集确定杯子位置、大小等信息,大脑得到反馈信息后制定行动方案,身体各部位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人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互相传递,使思想力和行动力得到了统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其中一个部位没有进行协调作业,比如眼睛突然失明或者手臂抽筋,导致没有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无效沟通。企业的各个部门也如同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很好地进行协作与协调,所以只有信息良好、充分地传递和有效的沟通,互相一致协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确地了解了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沟通过程包含信息传送者编码、接收者译码、信息反馈、沟通背景、沟通噪音,信息通(渠)道等六个要素。信息传送者必须把他所需要传送的信息1进行适当编码,通过沟通通道进行信息传递。接收者收到信息代码后进行译码,即正确还原成信息2,然后进行必要的反馈。在反馈中,接收者和传送者的角色进行了对换,因此,管理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闭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简单的信息传送过程。同时,在管理沟通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沟通背景及沟通噪音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一) 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也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将符号还原,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其中,代码体系和信息背景的一致性值得注意,沟通主体在编码、译码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经验背景、注重内容、符号的可读性等等。(二) 沟通通(渠)道。沟通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通(渠)道,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一些新渠道。(三) 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反馈,发送者就无法确认发送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译码、理解和执行。(四) 沟通背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管理沟通,都会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五) 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发送噪音、传输噪音、接收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沟通的过程是信息正确传达、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有效沟通的过程则是:沟通过程 达成共识 产生对策并达成沟通的目标。有效沟通是在保证沟通闭环过程完成的条件下,还要用沟通的结果来评估,看是否达成了共识,同时产生对策并达到沟通的目标。企业有效沟通的障碍基本就是由管理要素的各个阶段发生选择或者实施的不合理,以及沟通噪音的干扰等造成。如果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前提是沟通要素在沟通过程中的合理控制运用。三、影响企业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因素沟通看起来不难,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实际沟通中会发生很多沟通障碍和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从沟通范围来分有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信息的态度、知觉选择偏差、个体基本沟通能力等。1.个性差异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等因素,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2.个体的心理素质所引起的障碍。比如下级的畏惧感、上级的权威影响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也会造成沟通障碍。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方面是认识的差异,沟通主体忽视信息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利益观念,不同的组织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很多组织成员只关心与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忽视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4.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客观因素如发送的信息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接收人的价值也不同,致使部分信息容易为人接收,另一部分则被忽视。由于主观因素与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收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自然容易被接收;而对自己不利的、或者与己无关的,则往往容易被忽略。5.个体基本的沟通能力如记忆不佳、口齿不清、沟通技巧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二)人际因素。1.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同一事件当信息来源不同时,信息接收者通常会对来源的信息所产生的信赖程度不一。2.沟通双方的相似程度。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差距太大,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三)组织结构因素。1.组织地位高低、信息传递链设置、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都会对有效沟通产生影响。2.组织机构庞杂、层次太多、业务流程混乱、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因人设事、人浮于事,不仅容易使信息传递出现失真现象,也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效率。3.组织中、部门间沟通的障碍。在一个企业里,设有若干职能部门,诸如生产部、销售部、研究开发部、财务部等。市场导向要求企业所有部门承担起信息传递的不同任务,形成整体作战,但在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部门很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各部门的决策差异,甚至不认同其他部门的决策。同样,在长期固化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自然会产生占地为王的潜意识,形成部门间沟通壁垒。四、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方法途径阐述了沟通过程和沟通障碍的因素后,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企业管理要达到有效沟通必须对沟通过程中的六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排除。实现组织有效沟通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培训。培训是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基本可以使个体和组织对沟通过程的六大要素产生有意识的控制,也能对沟通障碍中的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进行预防。1.沟通技巧的培训。如语言、行为信息的输入输出技巧,可以使信息有效地表达和倾听。通过调整个体的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心理素质、沟通心态等因素培养个体的沟通能力,使个体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发送、接收、反馈信息,控制噪音干扰。2.企业文化培训。对沟通而言,它能整合沟通要素中的信息背景,减少背景噪音,形成沟通主体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保证良好的沟通背景,也使人际因素中的信任度、相似性、认同感增强。(二)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越来越影响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1.扁平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少层次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避免信息传递链过长而失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2.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沟通环境,统一人员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例如实行“走动管理”、“Open Door”等,给予成员鼓励、信任、勇气,营造健康、平等、轻松的沟通环境。3.清楚的沟通体制保证企业的运作,其方式以下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程序》(已简化)为例:非正式沟通,满足组织成员感情的需要,企业需要建立员工对话机制、员工建议制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内部共享数据库、高层沟通机制、会议管理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各种沟通方式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会议管理制度,就必须制定会议准备、主持,保证会议沟通的有效。(三)沟通渠道的选择。渠道的选择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体选择。现如今,有非常多的信息沟通渠道都可以选择,企业管理要注重分析沟通目的和内容,以选择合适的渠道来达成有效沟通。1.书面或口头采用书面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保存记录,处理大量细节问题,采用精确用词的时候,如文稿、邮件等。采用口头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丰富的表达效果,在严谨度不高,并不须记录时,如面谈、电话等。2.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沟通适用于条款、制度的商议,事实的表达,如备忘录、建议书、通告、正式文件、合同等。非正式沟通适用于获取新的观念和知识的场合,如电子邮件、互动研讨会、即时通讯工具等。3.个体或群体个体沟通适用于个人关系的构造,获知他人的反应,交流属于隐私和机密的信息。个别谈话,沟通双方可以发掘出对方许多不知道的信息,也是双方协商工作方式、共同订立工作目标的机会。沟通方式可选择面谈、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群体沟通则适用于团体关系或形象构建,取得团体的反应,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同时接收、理解、共享相关的信息。可选择会议、通告、即时通讯的聊天组群、电子邮件群发等来完成。五.结语沟通在各种组织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递,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畅通有效的沟通过程。如同神经系统将各种知觉在各个部件间快速的传递,组织的各个单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使各种信息与思想在组织中迅速地传送,形成整体的灵活、敏锐、协调及统一。管理和沟通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体。沟通是管理的实现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各种资源能够综合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组织、组织成员、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培煊.管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张玉静.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N].市场报,2000.

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研究论文

所谓沟通,是指使两方面能连通。朴实易懂的词语,要把它使用好,达到有意义,并非容易。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沟通,沟通是架起友谊桥梁,通向彼岸的重要方式,它涵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独自一人时,也存在与自己沟通,与环境沟通。沟通二字在现代社会中,显得特别珍重,特别能提得起。我要论的沟通就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因。与同事、朋友、亲人或家人相处,与领导、客商、市场交往相处,关系良好,工作顺顺当当,我认为这人有外在技巧,也有内在动因。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难题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各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时,很快就有回音的。人际互动中,善于掌握他人情感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感情状态将受其摆布。事实上,人际沟通能力是建立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社交能力好的人一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情感,因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表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品性不好,态度粗暴,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断章取义,偷梁换柱,自高自大,不尊重人,脱离实际,脱离环境,能搞好沟通吗?我认为是不能的。要搞好沟通必须具备给人的印象是个有良好品性基础的人,有知识,有礼貌,有规矩,能善于判断善恶和强弱的人。全新的沟通理念一是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二是有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高他人。既能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能力和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他在某一方面是你不具备的。三是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必须倡议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互相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就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念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因自私而表现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在社会现实中,有种人总认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认为能够说服,猫用舌头舔辣椒,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意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真正的意思,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要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误解。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舍去自己的执着,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他人也愿意接纳你。如何沟通,如何做到良好沟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不管沟通条件多么恶劣,都要控制自己,不可情绪化地负气而中伤他人。2、耐心地和他人沟通。3、以事情为主。4、悄悄地帮助。提供帮助而不求他人回报是个性富足、宽容的表现,让他人有信任感。5、主动型沟通。6、信守承诺。能够承诺和信守承诺,正是你的信心和诚意的绝佳表达。信守承诺的个性,别人会主动来受你波及。7、对自己要有把握。在自己能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让个性波及他人。8、要有爱心。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人,缺乏爱心的人,就算有点金术,也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9、先理解人,再让人理解。10、别乱下评断。11、让别人辩明真相。12、既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又能掌握时机去纠正他人的错误。13、尊重他人的现状,不放弃个性。14、邀请他人参与有意义的事。15、用情、理结合,指点迷途羔羊,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沟通时二者要分别对待,要合情合理。对重大抉择,不要凭一时冲动,要理智地考虑各咱可能的场景,不妨帮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来。站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的人一般都是急需帮助的人,不妨指点一二。所以准确把握沟通技能对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一个社会来说非常有意义,它能促进队伍和谐,经济发展,百姓富足,人们健康,事业兴旺,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谁掌握了沟通技能,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沟通带来的最大利益。企业管理中,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各种研究表明,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发现,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面对面和电话)沟通。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二、激励的需要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三、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西蒙提出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对决策的执行的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顾客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新经济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新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而管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就是管理向沟通管理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必须致力于借助现代网络和网络技术,在广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创造一种平等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其员工、企业与供应商等社会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忠诚和持久的支持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企业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企业管理沟通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管理沟通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企业的管理沟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沟通能力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叙述了管理沟通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管理沟通;问题;对策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不是员工个人生产效率的简单加总,而是取决于企业内部决策层、管理层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因此企业内部良好的管理沟通不仅能够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着激励作用,还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绩效。因此,研究分析企业沟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一个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管理沟通的表现

企业的管理沟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沟通。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制定企业决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制定决策的依据在于企业内部经营信息的有效反馈。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市场外部经营环境的管理沟通。通过与外界高效的沟通,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客户需求,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满足客户要求,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

2.企业管理沟通的重要意义

管理沟通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数据、多信息的时代,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内部高效的信息沟通。良好的沟通氛围不仅能够提升公司文化,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还能够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克服企业遇到的困难。因此,管理沟通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良好的沟通是融入市场的关键

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这就要求企业的内部管理不能守旧,应对企业管理不断创新。而创新的前提就在于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由于管理沟通具有全面性、多维性,它使企业正确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判断市场走向,从而使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

3.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管理沟通的不重视

由于受阶层观念的影响,许多管理者认为领导的思想就是最高思想,只重视高层领导的意见,而忽略员工的想法,这就导致决策者不能够听到基层的声音,决策质量不高。再者,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员工没有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积极性就会降低,不利于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普遍

沟通效率的低下主要体现为沟通不够及时、不够深入。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沟通渠道造成的。由于缺乏良好的双向沟通,企业员工的建议不能上传到领导者的耳中,领导者的决策信息不能准确及时下达,导致企业决策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中,由于领导者不够重视,管理者不作为,缺乏系统的管理沟通体制已是常态。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的沟通管理没有重点。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组织领导,员工缺乏积极性,不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同时,沟通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一整套的信息反馈机制,这就导致沟通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不能达成沟通共识,不利于企业发展。第二,管理者缺乏沟通技巧。管理者本身缺乏专业的沟通能力,通常只凭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择沟通的方式。由于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倾听能力,再加上不同岗位之间的.专业差异性以及员工知识经历的不同,企业的内部沟通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4.针对管理沟通问题的对策

增强管理沟通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管理沟通的重要性,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更加人性化地与员工进行平等交流,注重员工的建议。同时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积极鼓励员工发表看法和意见,让员工真正融入企业中。管理者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技能,掌握沟通技巧,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企业内部沟通的积极性,不断优化沟通管理过程。

成立专门的管理沟通机构

为了高效进行企业内外部的沟通交流活动,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协调。这一部门应当配备专门的管理沟通人才,定期对其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还应当对整个企业的信息情报具有整体把握能力,组织和控制企业全部的沟通活动,根据各种信息的整合为决策者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沟通机构,大大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能够权责分明,奖惩分明,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建立健全完整的沟通机制

健全完整沟通机制的关键在于有着一整套沟通制度提供支持。企业应当了解自身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企业应当保证内部的沟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方面纵向沟通,而应是横跨整个企业整体的纵、横向相结合的沟通。建立员工、管理者、领导者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沟通交流机制,使得下面的声音传上去,上面的决策传下来。奖惩分明,鼓励员工多提建议和意见,让员工明白基层的建议对企业的发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加强管理沟通制度的执行力,企业领导和员工应当严格按制度办事,确保制度得到有力执行。

参考文献:

[1]要仲华.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4(12):99.

[2]蒲玉,武亚斌.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3(48):234.

关于企业管理有效沟通的探讨【摘 要】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正确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企业管理有效沟通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如何实现组织有效沟通提出了见解。【关键词】沟通;有效沟通;沟通过程和要素;沟通障碍;有效沟通方式一、沟通概述沟通的简单定义是指信息和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有效沟通是指通过沟通的过程,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企业的运作如同人体的行动,需要各个部位很好地协作才能完成预定的动作,达到思想所要求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拿起一个杯子,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眼睛(视觉)、手臂(传达)、手(触觉)的信息收集确定杯子位置、大小等信息,大脑得到反馈信息后制定行动方案,身体各部位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人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互相传递,使思想力和行动力得到了统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其中一个部位没有进行协调作业,比如眼睛突然失明或者手臂抽筋,导致没有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无效沟通。企业的各个部门也如同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很好地进行协作与协调,所以只有信息良好、充分地传递和有效的沟通,互相一致协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确地了解了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沟通过程包含信息传送者编码、接收者译码、信息反馈、沟通背景、沟通噪音,信息通(渠)道等六个要素。信息传送者必须把他所需要传送的信息1进行适当编码,通过沟通通道进行信息传递。接收者收到信息代码后进行译码,即正确还原成信息2,然后进行必要的反馈。在反馈中,接收者和传送者的角色进行了对换,因此,管理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闭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简单的信息传送过程。同时,在管理沟通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沟通背景及沟通噪音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一) 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也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将符号还原,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其中,代码体系和信息背景的一致性值得注意,沟通主体在编码、译码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经验背景、注重内容、符号的可读性等等。(二) 沟通通(渠)道。沟通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通(渠)道,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一些新渠道。(三) 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反馈,发送者就无法确认发送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译码、理解和执行。(四) 沟通背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管理沟通,都会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五) 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发送噪音、传输噪音、接收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沟通的过程是信息正确传达、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有效沟通的过程则是:沟通过程 达成共识 产生对策并达成沟通的目标。有效沟通是在保证沟通闭环过程完成的条件下,还要用沟通的结果来评估,看是否达成了共识,同时产生对策并达到沟通的目标。企业有效沟通的障碍基本就是由管理要素的各个阶段发生选择或者实施的不合理,以及沟通噪音的干扰等造成。如果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前提是沟通要素在沟通过程中的合理控制运用。三、影响企业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因素沟通看起来不难,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实际沟通中会发生很多沟通障碍和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从沟通范围来分有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信息的态度、知觉选择偏差、个体基本沟通能力等。1.个性差异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等因素,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2.个体的心理素质所引起的障碍。比如下级的畏惧感、上级的权威影响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也会造成沟通障碍。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方面是认识的差异,沟通主体忽视信息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利益观念,不同的组织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很多组织成员只关心与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忽视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4.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客观因素如发送的信息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接收人的价值也不同,致使部分信息容易为人接收,另一部分则被忽视。由于主观因素与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收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自然容易被接收;而对自己不利的、或者与己无关的,则往往容易被忽略。5.个体基本的沟通能力如记忆不佳、口齿不清、沟通技巧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二)人际因素。1.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同一事件当信息来源不同时,信息接收者通常会对来源的信息所产生的信赖程度不一。2.沟通双方的相似程度。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差距太大,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三)组织结构因素。1.组织地位高低、信息传递链设置、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都会对有效沟通产生影响。2.组织机构庞杂、层次太多、业务流程混乱、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因人设事、人浮于事,不仅容易使信息传递出现失真现象,也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效率。3.组织中、部门间沟通的障碍。在一个企业里,设有若干职能部门,诸如生产部、销售部、研究开发部、财务部等。市场导向要求企业所有部门承担起信息传递的不同任务,形成整体作战,但在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部门很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各部门的决策差异,甚至不认同其他部门的决策。同样,在长期固化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自然会产生占地为王的潜意识,形成部门间沟通壁垒。四、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方法途径阐述了沟通过程和沟通障碍的因素后,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企业管理要达到有效沟通必须对沟通过程中的六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排除。实现组织有效沟通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培训。培训是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基本可以使个体和组织对沟通过程的六大要素产生有意识的控制,也能对沟通障碍中的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进行预防。1.沟通技巧的培训。如语言、行为信息的输入输出技巧,可以使信息有效地表达和倾听。通过调整个体的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心理素质、沟通心态等因素培养个体的沟通能力,使个体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发送、接收、反馈信息,控制噪音干扰。2.企业文化培训。对沟通而言,它能整合沟通要素中的信息背景,减少背景噪音,形成沟通主体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保证良好的沟通背景,也使人际因素中的信任度、相似性、认同感增强。(二)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越来越影响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1.扁平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少层次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避免信息传递链过长而失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2.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沟通环境,统一人员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例如实行“走动管理”、“Open Door”等,给予成员鼓励、信任、勇气,营造健康、平等、轻松的沟通环境。3.清楚的沟通体制保证企业的运作,其方式以下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程序》(已简化)为例:非正式沟通,满足组织成员感情的需要,企业需要建立员工对话机制、员工建议制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内部共享数据库、高层沟通机制、会议管理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各种沟通方式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会议管理制度,就必须制定会议准备、主持,保证会议沟通的有效。(三)沟通渠道的选择。渠道的选择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体选择。现如今,有非常多的信息沟通渠道都可以选择,企业管理要注重分析沟通目的和内容,以选择合适的渠道来达成有效沟通。1.书面或口头采用书面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保存记录,处理大量细节问题,采用精确用词的时候,如文稿、邮件等。采用口头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丰富的表达效果,在严谨度不高,并不须记录时,如面谈、电话等。2.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沟通适用于条款、制度的商议,事实的表达,如备忘录、建议书、通告、正式文件、合同等。非正式沟通适用于获取新的观念和知识的场合,如电子邮件、互动研讨会、即时通讯工具等。3.个体或群体个体沟通适用于个人关系的构造,获知他人的反应,交流属于隐私和机密的信息。个别谈话,沟通双方可以发掘出对方许多不知道的信息,也是双方协商工作方式、共同订立工作目标的机会。沟通方式可选择面谈、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群体沟通则适用于团体关系或形象构建,取得团体的反应,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同时接收、理解、共享相关的信息。可选择会议、通告、即时通讯的聊天组群、电子邮件群发等来完成。五.结语沟通在各种组织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递,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畅通有效的沟通过程。如同神经系统将各种知觉在各个部件间快速的传递,组织的各个单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使各种信息与思想在组织中迅速地传送,形成整体的灵活、敏锐、协调及统一。管理和沟通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体。沟通是管理的实现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各种资源能够综合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组织、组织成员、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培煊.管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张玉静.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N].市场报,2000.

管理沟通研究论文

管理沟通与团队合作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而在高校等事业单位同样需要提高管理的水平,有效地与部门之间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高校外部沟通而言,为了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距离,加强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高校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的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服务于整个社会,处理好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公众、高校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常识。逐渐养成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让每个教职员工去做最擅长的事情,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我们在很多时候并不能作到这些。了解教职员工,不但要观察教职员工的工作行为,还要注意多与他们进行沟通,特别是管理沟通,认真听取广大师生员工对高校管理和部门管理的建议,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并让教职员工自己对自己进行工作评价,以便统一教职员工与直接上级对工作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团队合作的目标,完成日益复杂的高等教育工作,实现宏伟目标。一一、管理沟通的成效管理沟通既是指组织信息的正式传递,又包括人员、群体间的情感互访。组织内部的沟通可以使得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意见倾向、价值观和劳动结果,他们的积极性源泉和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管理的效率等,可以及时控制、指挥整个组织的运转,为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信息。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沟通,实现组织的目标。沟通不仅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效率,而且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组织内部各部门、人员也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沟通还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而通过沟通建立起来的那种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使彼此能坦率讨论个人感情和个人问题的信心和信任正是管理者求之不得的,以此提高组织内部员工士气,增进人际关系和谐,为组织的顺利发展创造“人和”的条件。充分的沟通既可以促进管理者改进管理。又可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员工提高信心,积极主动地为本组织和本部门地发展献计献策,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使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组织能够蓬勃发展。二、高校人才的特点首先,高校的人才队伍与别的行业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更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个体。他们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上级的遥控指挥,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有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这种自主也表现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工作方法方面的灵活性要求以及有宽松的组织气氛。其次,高校中广大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的成果往往是长期智慧和努力的结果,这给短期的衡量个人的绩效带来了困难。而且成果的本身有时也是很难定性定量度量的。教学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样性的。再者,高校的人才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所以他们有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价值。三、沟通的前提是合理使用人才沟通的前提是人才的使用,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人才,就谈不上什么有效的沟通。要用好人才,首先必须识人,应该通过日常的工作和有意识的考验,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做到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招聘引进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把一流人才和一点五流的人才区别开来使用。对待一流的人才,必须给他一流的待遇、一流的岗位,并给他充分的授权,因为作为一流人才,一般已经被社会所认同,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各种各样的机会,在他没有对新单位建立深厚的感情之前,只有通过给他与能力相适应的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管理职务,才能使他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同,才能对单位建立感情,为教学科研全心全意的工作,否则的话,就不能轻易录用,以免他今后因为抵挡不住其他巨大的诱惑而辞职,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备既然请出了诸葛亮,如果不让他当军师,诸葛亮也早晚要离开。对于一点五流的人才,是我们构建团队的主要力量。那么,何谓一点五流人才呢?所谓一点五流人才,就是指那些在原来单位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人才,他们具有很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原来的单位或被忽视、或被压制,个人的才能不被充分认同,如果我们在发现他的才能后,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赋予重大的责任,他们往往能够全力以赴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业务的中坚力量,而且由于他们的个人能力是到新的岗位后才被充分的挖掘出来,只有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所以对新的岗位有很强的知遇感和归属感,而一旦离开此岗位,就很难被其他单位所认同,因此,这些人是所在的单位的核心力量。在我们以往招聘的人员中,有很大一批人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人才。对这些一点五流人才的使用,必须讲究方法,一般的程序是:培训一信任一授权一约束一考核一奖励。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和充分沟通,使他们能够迅速地透彻了解新岗位的工作任务,发展方向,认同学校的理念和价值观,让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内容统一起来,从内心进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的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当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认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就高等教育而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极为重要,但如何来考察教职员工对高校的忠诚度呢?这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区别对待。对于引进的一流人才,通常都自视甚高,工作的选择范围较广,他们的忠诚度是很低的,刚开始的时候一般是通过较高的薪水和职务来吸引他,只有通过时间的磨练才能逐步建立忠诚度,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于一点五流人才,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把他们当作一流的人才使用。对于教职员工的个人品质,也只有通过时间和重大事件来检验,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声誉、职务、金钱等问题时,才是检验一个人品质的最好时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我们使用~ 个人时,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授权,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当然,信任和授权也不是没有约束的,必须建立在较为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上,让每个人都非常清晰的了解业务活动的界限,认识到违反原则的后果。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如何充分调动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往往比个人的能力更加重要, 因为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但团队的集体智慧却是可以无限拓展的。而团队合作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各种流程,首要的是管理流程的建立。

所谓沟通,是指使两方面能连通。朴实易懂的词语,要把它使用好,达到有意义,并非容易。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沟通,沟通是架起友谊桥梁,通向彼岸的重要方式,它涵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独自一人时,也存在与自己沟通,与环境沟通。沟通二字在现代社会中,显得特别珍重,特别能提得起。我要论的沟通就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因。与同事、朋友、亲人或家人相处,与领导、客商、市场交往相处,关系良好,工作顺顺当当,我认为这人有外在技巧,也有内在动因。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难题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各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时,很快就有回音的。人际互动中,善于掌握他人情感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感情状态将受其摆布。事实上,人际沟通能力是建立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社交能力好的人一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情感,因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表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品性不好,态度粗暴,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断章取义,偷梁换柱,自高自大,不尊重人,脱离实际,脱离环境,能搞好沟通吗?我认为是不能的。要搞好沟通必须具备给人的印象是个有良好品性基础的人,有知识,有礼貌,有规矩,能善于判断善恶和强弱的人。全新的沟通理念一是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二是有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高他人。既能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能力和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他在某一方面是你不具备的。三是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必须倡议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互相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就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念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因自私而表现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在社会现实中,有种人总认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认为能够说服,猫用舌头舔辣椒,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意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真正的意思,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要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误解。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舍去自己的执着,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他人也愿意接纳你。如何沟通,如何做到良好沟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不管沟通条件多么恶劣,都要控制自己,不可情绪化地负气而中伤他人。2、耐心地和他人沟通。3、以事情为主。4、悄悄地帮助。提供帮助而不求他人回报是个性富足、宽容的表现,让他人有信任感。5、主动型沟通。6、信守承诺。能够承诺和信守承诺,正是你的信心和诚意的绝佳表达。信守承诺的个性,别人会主动来受你波及。7、对自己要有把握。在自己能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让个性波及他人。8、要有爱心。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人,缺乏爱心的人,就算有点金术,也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9、先理解人,再让人理解。10、别乱下评断。11、让别人辩明真相。12、既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又能掌握时机去纠正他人的错误。13、尊重他人的现状,不放弃个性。14、邀请他人参与有意义的事。15、用情、理结合,指点迷途羔羊,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沟通时二者要分别对待,要合情合理。对重大抉择,不要凭一时冲动,要理智地考虑各咱可能的场景,不妨帮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来。站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的人一般都是急需帮助的人,不妨指点一二。所以准确把握沟通技能对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一个社会来说非常有意义,它能促进队伍和谐,经济发展,百姓富足,人们健康,事业兴旺,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谁掌握了沟通技能,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沟通带来的最大利益。企业管理中,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各种研究表明,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发现,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面对面和电话)沟通。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二、激励的需要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三、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西蒙提出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对决策的执行的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顾客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新经济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新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而管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就是管理向沟通管理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必须致力于借助现代网络和网络技术,在广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创造一种平等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其员工、企业与供应商等社会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忠诚和持久的支持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企业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关于企业管理有效沟通的探讨【摘 要】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正确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企业管理有效沟通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如何实现组织有效沟通提出了见解。【关键词】沟通;有效沟通;沟通过程和要素;沟通障碍;有效沟通方式一、沟通概述沟通的简单定义是指信息和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有效沟通是指通过沟通的过程,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企业的运作如同人体的行动,需要各个部位很好地协作才能完成预定的动作,达到思想所要求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拿起一个杯子,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眼睛(视觉)、手臂(传达)、手(触觉)的信息收集确定杯子位置、大小等信息,大脑得到反馈信息后制定行动方案,身体各部位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人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互相传递,使思想力和行动力得到了统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其中一个部位没有进行协调作业,比如眼睛突然失明或者手臂抽筋,导致没有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无效沟通。企业的各个部门也如同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很好地进行协作与协调,所以只有信息良好、充分地传递和有效的沟通,互相一致协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确地了解了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沟通过程包含信息传送者编码、接收者译码、信息反馈、沟通背景、沟通噪音,信息通(渠)道等六个要素。信息传送者必须把他所需要传送的信息1进行适当编码,通过沟通通道进行信息传递。接收者收到信息代码后进行译码,即正确还原成信息2,然后进行必要的反馈。在反馈中,接收者和传送者的角色进行了对换,因此,管理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闭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简单的信息传送过程。同时,在管理沟通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沟通背景及沟通噪音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一) 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也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将符号还原,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其中,代码体系和信息背景的一致性值得注意,沟通主体在编码、译码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经验背景、注重内容、符号的可读性等等。(二) 沟通通(渠)道。沟通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通(渠)道,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一些新渠道。(三) 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反馈,发送者就无法确认发送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译码、理解和执行。(四) 沟通背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管理沟通,都会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五) 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发送噪音、传输噪音、接收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沟通的过程是信息正确传达、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有效沟通的过程则是:沟通过程 达成共识 产生对策并达成沟通的目标。有效沟通是在保证沟通闭环过程完成的条件下,还要用沟通的结果来评估,看是否达成了共识,同时产生对策并达到沟通的目标。企业有效沟通的障碍基本就是由管理要素的各个阶段发生选择或者实施的不合理,以及沟通噪音的干扰等造成。如果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前提是沟通要素在沟通过程中的合理控制运用。三、影响企业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因素沟通看起来不难,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实际沟通中会发生很多沟通障碍和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从沟通范围来分有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信息的态度、知觉选择偏差、个体基本沟通能力等。1.个性差异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等因素,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2.个体的心理素质所引起的障碍。比如下级的畏惧感、上级的权威影响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也会造成沟通障碍。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方面是认识的差异,沟通主体忽视信息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利益观念,不同的组织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很多组织成员只关心与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忽视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4.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客观因素如发送的信息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接收人的价值也不同,致使部分信息容易为人接收,另一部分则被忽视。由于主观因素与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收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自然容易被接收;而对自己不利的、或者与己无关的,则往往容易被忽略。5.个体基本的沟通能力如记忆不佳、口齿不清、沟通技巧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二)人际因素。1.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同一事件当信息来源不同时,信息接收者通常会对来源的信息所产生的信赖程度不一。2.沟通双方的相似程度。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差距太大,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三)组织结构因素。1.组织地位高低、信息传递链设置、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都会对有效沟通产生影响。2.组织机构庞杂、层次太多、业务流程混乱、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因人设事、人浮于事,不仅容易使信息传递出现失真现象,也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效率。3.组织中、部门间沟通的障碍。在一个企业里,设有若干职能部门,诸如生产部、销售部、研究开发部、财务部等。市场导向要求企业所有部门承担起信息传递的不同任务,形成整体作战,但在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部门很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各部门的决策差异,甚至不认同其他部门的决策。同样,在长期固化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自然会产生占地为王的潜意识,形成部门间沟通壁垒。四、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方法途径阐述了沟通过程和沟通障碍的因素后,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企业管理要达到有效沟通必须对沟通过程中的六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排除。实现组织有效沟通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培训。培训是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基本可以使个体和组织对沟通过程的六大要素产生有意识的控制,也能对沟通障碍中的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进行预防。1.沟通技巧的培训。如语言、行为信息的输入输出技巧,可以使信息有效地表达和倾听。通过调整个体的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心理素质、沟通心态等因素培养个体的沟通能力,使个体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发送、接收、反馈信息,控制噪音干扰。2.企业文化培训。对沟通而言,它能整合沟通要素中的信息背景,减少背景噪音,形成沟通主体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保证良好的沟通背景,也使人际因素中的信任度、相似性、认同感增强。(二)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越来越影响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1.扁平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少层次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避免信息传递链过长而失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2.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沟通环境,统一人员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例如实行“走动管理”、“Open Door”等,给予成员鼓励、信任、勇气,营造健康、平等、轻松的沟通环境。3.清楚的沟通体制保证企业的运作,其方式以下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程序》(已简化)为例:非正式沟通,满足组织成员感情的需要,企业需要建立员工对话机制、员工建议制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内部共享数据库、高层沟通机制、会议管理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各种沟通方式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会议管理制度,就必须制定会议准备、主持,保证会议沟通的有效。(三)沟通渠道的选择。渠道的选择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体选择。现如今,有非常多的信息沟通渠道都可以选择,企业管理要注重分析沟通目的和内容,以选择合适的渠道来达成有效沟通。1.书面或口头采用书面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保存记录,处理大量细节问题,采用精确用词的时候,如文稿、邮件等。采用口头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丰富的表达效果,在严谨度不高,并不须记录时,如面谈、电话等。2.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沟通适用于条款、制度的商议,事实的表达,如备忘录、建议书、通告、正式文件、合同等。非正式沟通适用于获取新的观念和知识的场合,如电子邮件、互动研讨会、即时通讯工具等。3.个体或群体个体沟通适用于个人关系的构造,获知他人的反应,交流属于隐私和机密的信息。个别谈话,沟通双方可以发掘出对方许多不知道的信息,也是双方协商工作方式、共同订立工作目标的机会。沟通方式可选择面谈、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群体沟通则适用于团体关系或形象构建,取得团体的反应,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同时接收、理解、共享相关的信息。可选择会议、通告、即时通讯的聊天组群、电子邮件群发等来完成。五.结语沟通在各种组织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递,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畅通有效的沟通过程。如同神经系统将各种知觉在各个部件间快速的传递,组织的各个单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使各种信息与思想在组织中迅速地传送,形成整体的灵活、敏锐、协调及统一。管理和沟通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体。沟通是管理的实现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各种资源能够综合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组织、组织成员、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培煊.管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张玉静.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N].市场报,2000.

企业风险管理方法研究论文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战略、经营效果、财务报告、资产评估等基本目标的控制活动,究其本质是保证企业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企业基本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及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一书中,提出风险管理的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等。由此可知,任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气压应该在掌握客观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制定控制流程和措施,以期能达到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关系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防止风险、及时地发现风险、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并设法把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是由风险甚至完全由风险因素(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来决定的。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创造新的价值是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作为企业制度组成部分的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济欺诈,保护财产安全,同时保护企业名誉,以免造成经济损失等。而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的风险管理来说,内部控制推动了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风险的管理,当企业进行风险运营时,内控系统就成为了必要的、高效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因此,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该达到的状态就是能够满足企业内控系统的要求。换句话说,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概念的自然延伸,新技术和市场推动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总而言之,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

三、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现代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风险的表现就越明显,可以说,企业风险是时时在,处处有。

企业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外部存在的诸多因素,如国家法律、正常变动、市场供求状况或竞争力等。内部风险主要指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业地位、业务流程、财务能力以及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岗位职责、激励机制和团队精神等。

四、针对主要风险企业可采取的内控管理措施

无论企业自身发展或和迎接风险与挑战来说,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已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只有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加以严格执行,才能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标。本文所指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人、财、物与信息。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素,确保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是指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内部环境要素(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风险评估要素(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付),控制活动要素(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与沟通要素(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内部监督要素(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时刻检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要求等是否符合四原则和五要素的内涵,有利于确保风险管理的成效。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用人制度

企业在管理时较容易出现缺乏相关制度和流程,人员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流程,或人员业务能力、自身素质不高的现象,这将导致提升企业的用人风险。因此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把好进口关;其次要定期组织理论和实践培训,把好素质关;最后应制定较为合理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把好分配关。

(三)强化财产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利润

强化财产管理,即指强化对存货、能源及固定资产的物化管理。存货风险主要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存货损坏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一旦存货出现危机,那么也将影响企业经营方向或现金的流向。有部分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过于宋笋,制度得不到落实,因此造成库存物资的损毁、报废、短缺等情况,致使单位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想降低企业风险必须健全物资财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应加强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登记明细、财产保险、监控监管等工作,从而确保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其次应严格执行资金授权批准制度,在做好节约资源的基础上,能够有的放矢的运用资金。企业的资金流动主要用于采购、付款、销售、收款等,应制定刚性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各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和责任,确保能够职工按照相应管理条例予以执行,以保证资金安全。

(四)职工各司其职,完善落实风险管理

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国家出台了细分为十八项的规范指引,是对五要素的进一步细化,为企业的规范运作起到了十分详细的指导作用,每个指引明确了风险点,如何控制潜在的风险等,是企业建立内控体系的重点参照内容,也是企业必须坚持执行的规范内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的实施最主要的是人的执行力,所以企业实施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最关键因素是参与意识和全员素质的提高。

在 企业管理 中,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风险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案例的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联想并购IBM等并购案例中发生的财务风险带给我们的启示。最后,结合相关案例,从全面系统的并购战略设计、充分详实的尽职调查和灵活多样的交易架构设计等方面对规避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案例研究;风险管理

一.我国跨国并购的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基础上,国家积极鼓励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1],即通过积极的并购(包括兼并与收购)等资本运作活动,以一种较为简洁的方式获得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所拥有的先进 经验 ,并通过上述关键竞争要素的获取推动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纵观我国跨国并购的主要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2002年)是我国海外并购的高速发展期,以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代表;第二阶段(2003年—2008年)是我国海外并购的震荡推进期,这一阶段既有京东方成功并购韩国HYNIX半导体株式会社从而介入国际高端 显示器 领域的成功经验,也有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的阻碍下未能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案例;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是我国跨国并购的理性回归期,这一阶段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调整期,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造成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估值的降低,也为推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企业在能源、汽车、机械等领域不乏成功案例。在积极推进跨国并购的同时,这一阶段的企业并购行为趋于理性,从简单的思考“走出去”逐渐向“并购的意义何在”、“并购的协同效应在哪里”、“如何实施并购后的跨 文化 管理”等跨国并购的现实问题转变。

并购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企业提供发展的难得机遇的同时,又形成了一系列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并购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拓展了市场的范畴,同时带来了竞争的全球化,通过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尽快介入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布局,也是企业应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由之路;第二,通过并购可以获得目标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品牌效应、销售网络、研发团队等关键竞争要素,可以延伸收购企业的产业链条、缩短企业在培育上述能力方面的时间,尽快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通过跨国并购,可以拥有境外资源的所有权,从而为企业后续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但是,在积极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并购的过称也危机四伏。据统计,我国目前70%的跨国并购案例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于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外汇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财务风险始终是是否能够成功实施跨国并购的关键,有效地识别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形成财务风险的集成管理体系是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拟通过典型的跨国财务风险及其管理案例揭示跨国并购的主要财务风险点,进而提出规避风险的几点思考。

二.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典型案例分析

在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诸如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联想并购IBM等典型并购的过程也是发生财务风险以及应对财务风险的过程,通过对上述并购案例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1)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北欧小国瑞典拥有以其安全性享誉世界的沃尔沃汽车,1999年,处于全盛时期的美国汽车FORT以64亿5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福特拟出售沃尔沃的股权。彼时,2009年10月28日,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吉利汽车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作为在中国市场处于中低端定位的吉利汽车,试图通过跨国并购成功运营沃尔沃这一世界知名品牌,这段跨国姻缘由于在企业匹配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并不为业界看好。按照交易结构的设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价格为18亿美元,后续运营资金投入约9亿美元,而吉利的自由资金仅仅占到整个交易的25%左右,为了成功实施并购,吉利动用了5倍杠杆进行融资。此次并购为吉利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其中吉利集团的负债总额由2008年86亿元人民币和2009年的160亿元人民币剧增到2010年的700多亿元人民币,相比吉利集团年均15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净利润水平,此次跨国姻缘给吉利集团带来的财务负担和财务风险可想而知,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是否能够成为跨国汽车并购除“雷诺——日产并购”案例后的第二例成功案例仍需要时日加以验证[2]。

(2) 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集团案例

2007年11月29日,中国平安 保险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平安人寿出于实现业务的全球布局以及学习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目的,决定启动对主营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富通集团的股权收购工作。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以及荷兰政府和比利时政府在关于富通集团股权处置以及资产分拆等环节的介入,中国平安人寿最初设计的通过并购富通集团股权实现其在资产管理、保险等业务领域的全球布局和业务互补的设想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中国平安人寿的股权收购失败案例可以归结为美国次贷危机等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恶化,或者可以归结为政治力量在并购过程的介入,但是,在并购决策的过程中草率的尽职调查或许才是平安人寿并购失败的根源。在进行并购前的尽职调查环节,对富通集团的财务这一并购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平安人寿仅仅通过目标公司公开发表的数据分析并购的可行性,这一做法也导致富通集团得以成功隐瞒其高达57亿欧元的债务抵押债券。因此,缺乏详尽的尽职调查工作,无法有限识别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导致错误的并购决策,才是中国平安人寿并购失败的最大教训。 (3) 联想并购IBM案例

联想集团是我国最大的IT服务供应商,IBM是世界知名的信息服务供应商。由于个人电脑事业部在IBM中持续亏损,IBM拟作价出售其个人电脑事业部。为了在与戴尔、惠普等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获得IBM的品牌效应和技术实力,联想集团决定对IBM的个人事业部实施并购。联想并购IBM案例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启示在于:第一,在并购战略的总体设计和尽职调查阶段,联想聘请了麦肯锡作为其并购的战略顾问,聘请高盛为其并购顾问,聘请安永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并购的财务和投资银行顾问;第二,为了规避并购的融资风险,联想集团采取了混合支付的形式,并通过引入泛大西洋等财务集团的形式有效化解了高负债率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第三,为了规避并购的支付风险,联想集团采取了现金支付和股权支付相结合的支付方式,通过合理的现金和股权支付比例的确定,既规避了过度依赖现金支付导致的现金流风险,也规避了过度依赖股权支付导致的控制权稀释风险[3]。

三.规避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策略性思考

通过上述跨国并购过程中主要财务风险的分析不难发现,全面识别并且有效防范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也是我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过程中亟待提升的核心能力之一。结合本文的研究成功,提出以下规避跨国并购过程中规避财务风险的策略性思考:

(1) 全面系统的并购战略设计。我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终极目标不在于通过控制权的获取成为目标企业的股东,而在于通过成功的并购运作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管理、品牌和 渠道 资源。因此,中国企业在实践“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并购的战略性设计,需要认真分析并购的战略协同效应、详细制定并购的整合运作方案。全面系统的并购战略设计的意义在于:第一,跨国并购的战略设计是并购方式遴选的重要依据。概括而言,跨国并购可以采取资产并购、股权并购和企业合并等主要形式,不同的并购形式为并购方带来的税务负担、连带责任等各不相同,例如基于关键技术获取的并购战略设计可以选择资产并购的方式,基于资源获取或者产业链整合目标的并购战略设计可以选择股权并购的方式。因此,并购方需要预先清晰界定并购的终极目标,从而选择合理的并购模式,规避因并购方式的不当导致的财务负担;第二,跨国并购的战略设计是确定融资安排的重要基础。现代并购由于交易标的较高,仅仅依靠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满足交易需求,为此,并购方通常通过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募集资金。资金募集的方式和额度需要充分匹配并购的战略设计,在并购融资方面,既需要考虑交易的标的额,也需要根据并购战略的需要预测并购后的资金安排,从而充分评估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与并购战略的匹配性,防止在成功实施并购后由于后续整合阶段资金无法保证而导致的并购失败。

(2) 充分详实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指法律、会计、资产评估、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目标企业的协助下,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数据、运营状况、法律纠纷等进行独立、客观、公允的评判,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目前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对企业预期盈利水平进行预测,为跨国并购决策、并购的交易结构设计、并购相关协议关键条款的设计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尽职调查是了解目标企业真实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本文所述的中国平安并购富通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中,恰恰是由于尽职调查工作的不充分,导致中国平安需要为草率的并购决策承担巨大的财务负担。为了有效规避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尽职调查工作首先需要关注目标企业内部的资产完整性、真实盈利能力、资产抵押和质押情况,从而为合理的交易价格的确定提供依据;其次,尽职调查工作需要关注目标国的劳动关系法律、养老法律、税务法律、环境保护法律等与企业运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从而充分估计后续运营模式可能导致的资金需求;最后,财务尽职调查工作需要与技术评估等工作密切联系,从而有效识别企业潜在的或有负债,以预先实施财务安排。

(3) 灵活多样的交易架构设计。交易架构设计包括交易标的的决策、交易关键条款的设计、交易支付方式的确定等内容,合理的交易架构设计是有效规避跨国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交易标的的决策环节,与国内通常根据资产评估价值确定交易对价的方式不同,跨国并购的过程中通常根据目标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和合理的市盈率确定交易对价,由于并购双方在市盈率倍数认识的差异,估值调整技术(或称为“对赌协议”)是解决并购双方价值差异的常用对策。为了降低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并购方可以在初始交易对价进行一定让步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较为苛刻的企业利润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企业盈利增长率指标等估值调整方案对初始投资进行调整,从而防止交易对价过高导致的财务风险;在交易支付方式的确定方面,可以考虑设计交易支付的关键节点,使得标的对价的分步骤支付与并购的战略意义相匹配,以此适当的延长交易对价的支付期限,通过支付期的设计,使得目标企业的真实状况进一步呈现,从而降低并购方的财务风险;在交易关键条款的设计方面,为了降低直接成为目标企业股东而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债转股等交易结构的设计,为并购方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债权人安排后拥有是否成为目标企业股东的选择权,从而在经过债权人期间对目标企业的了解和考察后进一步降低并购过程的信息非对称程度,降低并购的财务风险。(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兰 天,郭有钦,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 财经 ,2009,12:82-86

[2]杨 玲,叶 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财会通讯,2013,3:121-122

[3]张琳若,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与管理——以联想并购案为例[J].知识经济,2012,19:124-12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一、引言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风险为业务的金融机构,风险贯穿于其产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实质意义上来讲,商业银行自身就是以“经营风险”为业务类型的特殊单位,它以“经营风险”为特征,获得盈利为目的,没有风险商业银行也无从盈利。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及意愿,以及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截至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万亿元,同比增长,负债总额万亿元,增长;不良贷款余额万亿元,不良贷款率。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较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从总体信贷状况来讲,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例如,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分析得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不良贷款而言,第二季度的不良贷款有略微增长,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相对于第一、第二季度增长幅度较大。总体来说,这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度在2013年各季度逐渐增多,只有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略微有些减少,而在第四季度不良贷款却也在逐渐的上升。各类商业银行中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所占的比例最高,一直是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隐患。损失类的不良贷款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可见,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仍不容忽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信贷风险判断标准差异大。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分支的县级分公司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贷款审批权限。数以百计的贷款审批和决策机构,根据不同的风险判断标准,近千人在贷款审批和决策的权利,贷款决策过于分散。与此同时,由于总行缺乏对各个行业、不同地区、和各类客户信用分析的经验和技能。他们需要的信息不足以做出决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同样的一个银行分支机构做出的信贷决策差异很大,在不同的领域造成更大的差异,很难形成内部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和风险管理理念。

2.信用评级基础薄弱。在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信用评级基础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客户的财务数据真实性有待提高,企业信用评级情况很难得到真实反映;另一方面,由于核心的信用评级结果没有影响到贷款决策和贷款定价;此外,一线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用评级系统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有关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的评级系统,很难正确地反映信用风险。

3.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积累不足。一方面,贷款客户的最基本财务信息数据来源不充分。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信息取得渠道不畅通,导致银行进行客户评级、信贷数额确定等分析受到限制,分析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客户非金融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收集和其他定性信息收集渠道、收集方式等的标准不够完善,执行缺乏标准的规程。

三、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一)信贷业务强调个人责任

为了明确责任,将信贷责任及风险承担明确到个人,国外商业银行创新采用了将信贷审批决策权限授权于个人的做法。于此同时,赋予个人相应的责任,“有权必有责”“权责对应”,这种 方法 有利于明确责任,达到了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实现了将“业务风险”与“个人风险”联系在一起,实现风险责任到人,大大降低了风险集中程度,增强了个人的风险意识,有利于风险的分散与控制。

(二)实施授权分类管理

国外商业银行分类授权的管理方式是值得借鉴的,国内商业银行在进行授权时应充分考察各分支机构所处的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好坏、自身资产规模大小、盈利水平高低、资产质量状况以及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小,再对各分支机构授权权限进行有依据得调整,过程中体现“分类管理”的原则。在对分支机构授权权限设置的过程中,参考分行绩效考核和风险监测结果,对授权权限实行动态调整。

(三)确立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

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指导业务的开展。对于市场定位、业务规划、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应紧密围绕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各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应分解、细化、明确、落实,要发挥风险政策审查评议功能,避免各自为政、目标含糊不清甚至相互推脱责任的事情发生。

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加快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没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不能科学的风险识别、计量、预警和预防,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为了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第一步是设计符合条件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就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现状来看,应该首先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数据库,数据库除现有商业银行数据外,还应该包括贷款、金融公司、零售和信贷业务的相关数据,各类金融机构还应该包括所有子系统或分支机构,整个数据相关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其次还应该建立相关风险数据库查询和相关技术,如早期预警和分析工具,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提高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进一步的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量化信贷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信贷风险以定量分析技术的合理性存在缺陷,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与衡量技术的关键是应用信贷风险计量模型。在借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之外,我国要逐步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并且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的配套 措施 。

(三)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以影响借款人宏观经济状况、微观主体的财务状况、主体非财务状况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计量及统计学方法建立风险预警模型。要建立较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必须从建立全面的预警数据库着手。这个数据库包括三个层面的信息:一是宏观经济层面的信息,如宏观经济发展、消费、进出口贸易政策信息;二是中观水平层面的经济信息,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产业结构、投资和经济发展数据的信息;三是微观层面的信息,如贷款企业的财务信息,现金流条件下,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等;四是商业银行信贷级别的信息,如行业及其改变信贷资产的库存数据等等。完善预警数据库建立之后,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运用分析模型等作技术分析,进行相应的预警分析。

  • 索引序列
  • 企业管理沟通方法研究论文
  • 管理沟通论文研究方法
  • 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研究论文
  • 管理沟通研究论文
  • 企业风险管理方法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