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幼儿园大班创造力研究论文

幼儿园大班创造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大班创造力研究论文

关于幼儿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不利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幼儿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不利因素及对策的研究---幼儿教育论文--天天婴幼儿教育网 关于幼儿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不利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21世纪需要高智力,高创造力和高情感的人才。心理学研究成果说明,如果错过了创造力的开发关键期,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将成为空谈。因此,创造力的开发要从儿童抓起,幼儿时期,有意识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可以为孩子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不仅对幼儿当前的认知和发展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为将来的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力训练活动涉及各个教育领域。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幼儿园教育体制中存在着制约幼儿创造力培养的不利因素:(一)教师的创造意识不强。(二)教育内容不利于促进幼儿发展。(三)幼儿缺少动手机会。其表现如下:(一)教师的创造意识不强幼儿创造力思维的培养,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而一些教师只在需要的时候,才想到让幼儿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在平时,对于幼儿的创造思维表现置之不理。(二)教育内容不利于促进幼儿发展也有些教师对创造性思维活动认识比较片面,为了培养创造思维而设计活动,不去考虑此活动是否适合本班 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教育内容对本班幼儿来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三)幼儿缺少动手机会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幼儿去凭空想象,利用表象去回忆、想象,限制了幼儿思维。二、 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不利影响1、限制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教师的创造意识直接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培养不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孩子;具有创造意识的教师,会把培养幼儿创造思维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有很强的随机性、观察能力,使幼儿养成爱观察、爱发现、爱思考的好品质。2、影响儿童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教育内容是否促进幼儿发展是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关键。如果内容选得超过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幼儿思维达不到思路狭窄,幼儿不感兴趣慢慢就不去思维了。如果内容选得过低,幼儿不用思考便能达到,对幼儿毫无发展之说。所以,教师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3、影响幼儿主动参与水平幼儿缺少动手机会,没有亲身体验,就不能很好去思维,更谈不上创造。 幼儿的思维是通过各种感官(听、看、做、说、嗅等)来刺激大脑进行的。所以幼儿在折一折、搭一搭、摆一摆、拼一拼活动中去探索、发现、创造。三、 我们的对策及做法(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创造意识 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儿童,必须有创造性的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所谓创造性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1、加强学习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教师创造力的高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平时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幼儿创造思维培养理论,对创思培养的方法、途径、内容有所了解,互相讨论,与自己实际工作结合,找出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创造教育活动富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教师具有创造力,直接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爱问为什么。比如:幼儿看到彩虹,他已不再满足成人告诉他“这是彩虹”,而是进一步问:“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表明幼儿已经有了探究活动的思维。教师要保护幼儿积极探求知 识的愿望,支持他们因好奇而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可因孩子的想法荒唐怪异,不着边际,不去理会,甚至批评讽刺,应尽量提供方便使其求知欲得到满足,所以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及时观察到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现象;老师也要具有随机性,抓住教育机会给予肯定、引导。如:有一次,在户外活动后,我与小朋友坐在墙边石阶上休息。我一扬手忽然发现地上有影子,开始摆出不同的手势,请孩子们看像什么、那像什么。孩子们兴致很高,自己也摆弄着小手,这像小鸟、孔雀、飞机、手机等。(二) 教育内容要促进幼儿发展 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实施幼儿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而教师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内容的选材、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运用、如何因材施教,都是教师实施创造性教育所必备的教育技能。首先,教师要熟悉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如:在学期初我们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初测。在此基础上实施创造性教育,使教师工作起来有目的性、计划性。其次,要选择合适发展幼儿能力的教材。应把创造思维渗透进去,而不是一味为了培养创造思维而去选择教材内容。其实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的一些活动的目标就是训练创造思维的。如:大班的语言领域《自编而歌》,先让幼儿去观察某一物体的主要特征,然后创造性地编出儿歌;中班的健康领域《报纸游戏》,通过幼儿感知报纸的特性创造出多种玩法;小班的自然领域中《认识圆形》在认识圆形特征后,启发幼儿想一想,圆形像什么?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启发幼儿去想象、思考。再次,老师的问题也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老师要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而提出的问题 的难度要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使幼儿要想一想,动动脑筋能回答问题。过难过易对幼儿都不利。如:一节语言教学《小红伞.》活动,我们可以在中、大班进行此活动。在大班我们可以问:“这是什么时候?”,因为幼儿对时间的认识提高了。在问:“小兔子出门干什么去?”。幼儿展开思考去想象。“小兔子拿雨伞干什么?”让幼儿去发散、想象后来发生什么事情。这个问题对幼儿很有挑战性。因为后来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图上没有的,是图以外的内容,需要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去思考的。而把此内容给中班进行,这种问题就过难了。因为他们受已有知识经验所限制,所以形式上提问要简单一些,形象一些。给的图上要有辅助想象的内容,像大树、像蘑菇地等等。可以这样提问:“小兔可以用伞干什么?”。让幼儿先观察图上的辅助画面想象。看见大树,可以用伞把儿勾树枝上摘果子;看见蘑菇地可以用伞当篮子装蘑菇等等。在老师给的潜在提示下,发展幼儿思维说出图片以外的内容,很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三)多给幼儿动手提供机会活动是推动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智力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动作,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活动恰恰是一种直观的动作思维,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活动本身使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活动中也接受了许多新的信息,幼儿接受教育活动有许多种。如:游戏、制作、音乐、美术、讲故事等。但在这些 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准备丰富的、能帮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思考想象的材料。 如:在数学活动“分类”中,给幼儿提供图片每人一套,其图片内容是汽车、火车、小推车、汽船、木船、飞机让幼儿分类。孩子们一边摆卡片一边想,大部分幼儿按天上、地上、水中交通工具或按颜色分 。也出现了不同于别人的分法:一个小朋友按是马达还是人力为动力来分的。可见,材料的投放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工区中,我们也投放了许多材料。有一天,杜文楚在用泥捏猪八戒,在捏钉耙时,发现用泥捏钉耙总爱掉。他想了想,看见旁边放着牙签,他灵机一动,把牙签折成所需的长度,插在钉耙上。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所以,教师投放大量材料,是幼儿动起来的基础。通过试验,我班幼儿在各方面均有很大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同时,观察事物比较细致,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班中有几名胆小、不爱说话的幼儿也变得自信起来。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表现在请求老师帮忙和告状现象减少了。以上是我对幼儿园传统教育不利因素对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些对策研究。需要得到重视,培养幼儿创造力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课题。

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对幼儿来说不是一定要有创造发明,而是每个孩子都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幼儿的创造潜能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语言、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更为显露,游戏与幼儿的创造发展密不可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见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创造性于一体,和幼儿好奇、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幼儿每天在游戏,但游戏的内容、层次,每天都有变化,知识技能和创造力也在游戏中提高,游戏是幼儿的学习也是幼儿的工作,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永远是积极参与,大胆尝试,他们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头脑和肌肉,主动获取各种经验、能力,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归纳了以下几点:一、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好奇心能促使人去思考,激发对未知事物的兴趣,从而增强开展创造力活动的动力。幼儿面对缤纷复杂的社会,对周围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和疑惑,由于受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又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而幼儿理解事物的过程正是他创造的过程,即创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同化或顺应了未知的知识、经验。 比如玩色游戏,孩子们一边玩水粉颜色,一边口中念念有词:“黄的、蓝的……”有些孩子把黄色盖在未干的蓝色上面,黄的不再是纯色的黄,蓝的也不在是纯色的蓝,颜色变绿了。幼儿的好奇心开始激发,创作的欲望开始强烈,他又把红色盖在黄色上,颜色又有了变化,奇怪真奇怪,颜色会“变”的。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对此活动的兴趣,促使他继续探究,一会儿他又创造出紫色、灰色等好几种颜色。幼儿一边玩一边创造出了他未知的色彩,丰富了对色彩的认识。二、在游戏中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探索了了解周围事物,同时在自身参与操作,摆弄玩具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认知,完善自己的能力,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尽情发挥。因此,可以让幼儿探索的活动,应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大胆操作,使幼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又可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玩沙时,他们“筑城堡”“挖河”“拦篱笆”主动探索着沙的特性,平常的沙孩子们却能千变万化地玩,他们新颖独特地创造着一件件佳品。在“沉浮”的科学游戏中,幼儿主动探索把各种材料投放到水中,看到有些物体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沉入水中,发现了水是有浮力的,然后给他们一块橡皮泥,怎样让它浮在水面上。幼儿在反复地摆弄、操作中终于创造了把橡皮泥做成了船形浮在上面上。在这过程中,幼儿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解决了问题,从而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性思维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共同参与下实现的,要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既要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幼儿多向思考,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集中思维。角色游戏“饮食店”中,给幼儿一堆橡皮泥,小小服务员们做汤圆、油条、大饼,又做肯得鸡腿和面包,孩子们兴奋地揉着、搓着,有的还借助其他辅导材料,如:“盒子、小棒等做成精美的蛋糕、可口的点心,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不断表露。户外游戏玩绸带时,幼儿四人一组,每人各持绸带的一角,创造性的变换玩法玩“气球伞”上升、降落、旋转、翻浪等幼儿创造性的一物多玩,不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吗?一次体育游戏玩纸,怎样才能不用手帮忙让纸贴在胸前不落下来?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效果不是最佳。发现有个孩子把纸放在胸前拼命往前跑,结果纸真的没落下来;而且他继续奔跑,发现跑得越快,纸在胸前贴得越紧。在这一游戏中,幼儿的集中思维又经历了一次锻炼,同时也正是游戏促成了他的创造。四、在游戏中支持幼儿的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幼儿的创造萌生于天真烂漫的想象中,轻松愉悦的游戏是幼儿现象的自由王国。因此,支持幼儿的现象,甚至是异想天开,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次角色游戏玩“开汽车”。一位幼儿大声叫喊:“汽车着火了,汽车着爆炸了!”一位老师听到了,不假思索地批评:“你怎么玩的,好好地开汽车。”可另一位教师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她认为这是幼儿游戏的意愿性、创造性的充分体现,是孩子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她马上引导孩子:“汽车着火了,怎么办?”孩子们创造性地提议把“乘客”转移,再派“消防车”控制失火现场,游戏的情节转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里,正是教师支持了孩子的大胆想象,才创造出“救火”这一轰轰烈烈场景,孩子们的想象不正体现了孩子的“创造”吗?在进行“快乐的轮子”活动后,幼儿理解了给汽车装上轮子可以提高速度、省力,由此展开想象,要给笨重的电器、家具装上轮子,使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少一份辛劳,更有的设计了“轮子房子”,想上哪儿就上哪儿。孩子们的想象真是独特,牛顿不也看到苹果落地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不也看到茶壶的蒸汽顶开了茶壶盖,才发明了蒸汽机吗?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让我们正确认识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在想象王国里自由驰骋,才是对幼儿创造力的最大支持。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的培养对未来孩子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让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进一步创造吧!

摘要: 幼儿故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与知识传授的重要形式。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展开故事创编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原有故事中进行情节创编,促进想象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发展;通过扩充情节的方式让幼儿学会联想,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讲述故事,学会将生活经验进行迁移。

关键词: 故事创编;创造力;幼儿教学;情节创编

在幼儿教学中,故事创编是语言活动中的常见形式,指的是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并积累了一定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故事续编、扩编或自主创编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展开有意义的创造活动,能让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性格、能力等设计教学项目,促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添加人物,辨识真假美丑

添加人物指的是让幼儿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人物,促使该人物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添加人物的过程中思考该人物的所作所为,并用具有褒贬性的词句进行评价。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幼儿清晰地分辨真假美丑,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给幼儿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以原有的故事为基础,尝试添加一些人物形象,并体现出对该人物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如:“不同的小动物看到小蝌蚪找妈妈,会不会有不同的反应呢?有的小动物很热心,但是不是也有的小动物很冷漠呢?你对这样的行为怎么看呢?”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道德观进行人物添加,如有的幼儿添加了热心的小田螺:“田螺姑娘虽然背着重重的壳,可还是忙前忙后,将小蝌蚪要找妈妈的消息告诉了其他小动物。”该幼儿表达了自己对于热心行为的赞赏。也有幼儿提出:“水蛇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事情,躲到水底,不去理睬,大家都说它太冷漠了。”该幼儿表达了对于这种行为的批判。在添加人物的故事创编活动中,幼儿不需要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太大的改动,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添加。这对于幼儿来说难度并不大,因此适合表达能力不强、处于感知理解的语言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添加感兴趣的人物,鼓励其大胆地进行创造。

二、扩充情节,学会合理联想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围绕故事情节进行创编,积极展开合理想象,让故事情节得以扩充。教师可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创编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幼儿不只是简单地添加角色对白,还要侧重于故事情节的编写。如在阅读《动物职业介绍所》时,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该故事,然后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大家想一下,自己在动物园中还看到过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具有什么特点?如果要大家给这些动物介绍工作,大家会如何选择呢?”这个活动促使幼儿积极展开想象,将故事创编和动物形貌、习性等特点联系在了一起。如有的幼儿提出:“水獭是一种会捕鱼的动物,鸬鹚也是,可以介绍他们去捕鱼。水獭跳进水中抓小鱼,抓住之后就放在鸬鹚的粗脖子里。”这个故事创编围绕动物的习性展开。还有幼儿提出:“长颈鹿有着长脖子,它可以当消防员,让小猴子拿着水枪爬到它的脖子上,这样就能更好地灭火了。”这样的表述围绕动物的形貌展开,也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展开积极引导,设置一些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展开想象的问题,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考虑到幼儿能力发展层次不同,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发展。

三、联系生活,讲述生活话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幼儿不仅喜欢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积极地观察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得故事创编的素材。教师要利用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关心生活,并给幼儿设置一些生活话题,让幼儿围绕该话题展开故事创编。这样的创编要求幼儿根据某些现象和事物自主展开,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是一项综合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学生,了解一下小学生的生活情况,找到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点,并尝试将其编成有趣的故事讲述出来。可以鼓励幼儿先展开小组讨论,进行集体创编,大家先说出自己对小学生活的了解,然后再从中找出有趣的故事编写出来。如有的幼儿在整合了大家的观点后提出小学生要学习很多种课程,其中不少课程是幼儿园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渴望。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小学生,想象第一天到学校后的感受,并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讲述小学生评选班干部的故事,并将自己想象成班干部候选人。联想生活展开故事创编,能让幼儿对未来充满向往。

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创编、分组创编、个别创编等多种故事创编方法,给幼儿创设更为自由的创编环境,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故事创编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教师要注意幼儿创编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故事情节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合乎情理。如果能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汲取有用的养分,展开故事创编,幼儿的创编能力则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发展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彩芳.在创编故事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J].广西教育,2003(10).

[2]季碎妹.培养大班幼儿故事创编能力的路径设计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论文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要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它是我国学制中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和各级的关怀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长足进步。

一、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造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养成的前期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养成。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表扬。因此,要培养幼儿是先有目的,努力实现目标,自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并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会提高。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然而,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着喂饭,生怕孩子饿着,或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样只能造成营养失衡;合理、科学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说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从小培养;

②从小事抓起;

③不能有例外;

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制定规范并合理运用强化机制;

⑤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借用英国的一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

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三、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动力。责任心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学校里,教师是幼儿的领路人,应做到真心与他们做朋友,善于倾听,启发他们热爱生活和社会,关爱家人和朋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谐的处世习惯,从而产生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一方而,锻炼承担责任的能力。每一种能力的锻炼都应该来自于实践,因此,给予幼儿适当的承担责任的机会。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作业,如分发玩具、收交作品、整理书桌等,或者通过游戏、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让孩子逐渐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养护、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负有许多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而一个不会做事、无能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欢迎的。要鼓励孩子从小融入集体,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从而生出自豪感和责任心。

四、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们建立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经过数学学习,感受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亲自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得出的相关结论在幼儿的脑海里会留下深刻印象,然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补充和说明,知识便会扎实牢固地被幼儿接收。数学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和整理习惯,从而提高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幼儿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民族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期待着幼教事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进行教育,它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关键词: 游戏;智慧;兴趣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助其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主动分辨事物,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主动地体验社会生活。幼儿在玩游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挥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增强自信心,借助游戏认识周围的事物。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游戏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幼儿天性好动,不宜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姿态,否则他们会感到疲劳和厌倦。游戏能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掌握教学常规,乐于与人交往,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1、常规游戏,增强体质

常规游戏形式简单、取材随意、灵活多变,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丰富了幼儿的童年生活,其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也给幼儿带去了无限欢乐。在常规游戏中,幼儿能反应敏捷、记忆准确,集中全部注意力,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积极参与活动,使眼、耳、手、脚和腰协调一致。如跳绳、接力跑、打溜溜球、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游戏。在活动中,幼儿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骨骼生长,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锻炼体能。

2、竞争游戏,培养个性

幼儿年龄小,做事缺少思维,但是好胜心很强。教师在幼儿做游戏时,采用积极鼓励、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游戏表现,运用赏识的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赞一声“你最棒”或轻轻抚摩一下幼儿的头,给予一个微笑,伸出大拇指。如:在玩石头、剪子、布或跳绳比赛游戏时,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胜利时,就会心花怒放;失败时,就会闷闷不乐。教师及时开导,让幼儿继续努力,找到自己的不足,改变方法,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样在竞争游戏中能够培养幼儿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良好个性也会逐渐养成。

二、游戏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教师以“发展幼儿多元智能”为价值取向,依托游戏资源整体设计幼儿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使幼儿的情绪在游戏中积极高涨,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乐而不厌。

1、数学游戏,开拓思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幼儿不爱学习。如果数学教学与游戏巧妙结合,就能减少幼儿的疲劳,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欲望,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学到应有的数学知识。如:教学《2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参观动物园”的游戏。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认真观察:“有几只野鸡呀?”(2只野鸡)教师设计爬台阶游戏,谁能说出野鸡身上有关“2”的事物,就可以爬上一个台阶,谁先爬上最高的台阶,谁就获得胜利。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2”的事物。野鸡有2只脚,2个翅膀,2只耳朵,2只眼睛。幼儿们兴致勃勃地玩着,很怕老师没听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游戏中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数字“2”,突出了生活中数学的意识,调动了幼儿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唤起了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使幼儿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语言游戏,张扬个性

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又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活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掌握语音词汇和口语形式。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如: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朋友等不同角色。吃早饭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给爷爷、奶奶夹菜的,他们会说什么?小朋友在吃饭时是怎样挑食的,妈妈、爸爸会说什么?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幼儿们扮演得惟妙惟肖,语言也很精彩,幼儿们体验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尊老爱幼,了解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幼儿带来了快乐,也使幼儿学会了换位思考,增加了表达的机会,从而促使其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夯实了基础。

总之,幼儿人小心不小,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教师要巧用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其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幼儿创造力研究现状论文

关于幼儿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不利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幼儿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不利因素及对策的研究---幼儿教育论文--天天婴幼儿教育网 关于幼儿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不利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21世纪需要高智力,高创造力和高情感的人才。心理学研究成果说明,如果错过了创造力的开发关键期,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将成为空谈。因此,创造力的开发要从儿童抓起,幼儿时期,有意识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可以为孩子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不仅对幼儿当前的认知和发展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为将来的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力训练活动涉及各个教育领域。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幼儿园教育体制中存在着制约幼儿创造力培养的不利因素:(一)教师的创造意识不强。(二)教育内容不利于促进幼儿发展。(三)幼儿缺少动手机会。其表现如下:(一)教师的创造意识不强幼儿创造力思维的培养,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而一些教师只在需要的时候,才想到让幼儿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在平时,对于幼儿的创造思维表现置之不理。(二)教育内容不利于促进幼儿发展也有些教师对创造性思维活动认识比较片面,为了培养创造思维而设计活动,不去考虑此活动是否适合本班 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教育内容对本班幼儿来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三)幼儿缺少动手机会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幼儿去凭空想象,利用表象去回忆、想象,限制了幼儿思维。二、 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不利影响1、限制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教师的创造意识直接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培养不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孩子;具有创造意识的教师,会把培养幼儿创造思维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有很强的随机性、观察能力,使幼儿养成爱观察、爱发现、爱思考的好品质。2、影响儿童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教育内容是否促进幼儿发展是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关键。如果内容选得超过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幼儿思维达不到思路狭窄,幼儿不感兴趣慢慢就不去思维了。如果内容选得过低,幼儿不用思考便能达到,对幼儿毫无发展之说。所以,教师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3、影响幼儿主动参与水平幼儿缺少动手机会,没有亲身体验,就不能很好去思维,更谈不上创造。 幼儿的思维是通过各种感官(听、看、做、说、嗅等)来刺激大脑进行的。所以幼儿在折一折、搭一搭、摆一摆、拼一拼活动中去探索、发现、创造。三、 我们的对策及做法(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创造意识 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儿童,必须有创造性的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所谓创造性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1、加强学习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教师创造力的高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平时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幼儿创造思维培养理论,对创思培养的方法、途径、内容有所了解,互相讨论,与自己实际工作结合,找出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创造教育活动富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教师具有创造力,直接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爱问为什么。比如:幼儿看到彩虹,他已不再满足成人告诉他“这是彩虹”,而是进一步问:“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表明幼儿已经有了探究活动的思维。教师要保护幼儿积极探求知 识的愿望,支持他们因好奇而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可因孩子的想法荒唐怪异,不着边际,不去理会,甚至批评讽刺,应尽量提供方便使其求知欲得到满足,所以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及时观察到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现象;老师也要具有随机性,抓住教育机会给予肯定、引导。如:有一次,在户外活动后,我与小朋友坐在墙边石阶上休息。我一扬手忽然发现地上有影子,开始摆出不同的手势,请孩子们看像什么、那像什么。孩子们兴致很高,自己也摆弄着小手,这像小鸟、孔雀、飞机、手机等。(二) 教育内容要促进幼儿发展 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实施幼儿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而教师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内容的选材、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运用、如何因材施教,都是教师实施创造性教育所必备的教育技能。首先,教师要熟悉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如:在学期初我们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初测。在此基础上实施创造性教育,使教师工作起来有目的性、计划性。其次,要选择合适发展幼儿能力的教材。应把创造思维渗透进去,而不是一味为了培养创造思维而去选择教材内容。其实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的一些活动的目标就是训练创造思维的。如:大班的语言领域《自编而歌》,先让幼儿去观察某一物体的主要特征,然后创造性地编出儿歌;中班的健康领域《报纸游戏》,通过幼儿感知报纸的特性创造出多种玩法;小班的自然领域中《认识圆形》在认识圆形特征后,启发幼儿想一想,圆形像什么?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启发幼儿去想象、思考。再次,老师的问题也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老师要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而提出的问题 的难度要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使幼儿要想一想,动动脑筋能回答问题。过难过易对幼儿都不利。如:一节语言教学《小红伞.》活动,我们可以在中、大班进行此活动。在大班我们可以问:“这是什么时候?”,因为幼儿对时间的认识提高了。在问:“小兔子出门干什么去?”。幼儿展开思考去想象。“小兔子拿雨伞干什么?”让幼儿去发散、想象后来发生什么事情。这个问题对幼儿很有挑战性。因为后来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图上没有的,是图以外的内容,需要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去思考的。而把此内容给中班进行,这种问题就过难了。因为他们受已有知识经验所限制,所以形式上提问要简单一些,形象一些。给的图上要有辅助想象的内容,像大树、像蘑菇地等等。可以这样提问:“小兔可以用伞干什么?”。让幼儿先观察图上的辅助画面想象。看见大树,可以用伞把儿勾树枝上摘果子;看见蘑菇地可以用伞当篮子装蘑菇等等。在老师给的潜在提示下,发展幼儿思维说出图片以外的内容,很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三)多给幼儿动手提供机会活动是推动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智力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动作,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活动恰恰是一种直观的动作思维,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活动本身使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活动中也接受了许多新的信息,幼儿接受教育活动有许多种。如:游戏、制作、音乐、美术、讲故事等。但在这些 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准备丰富的、能帮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思考想象的材料。 如:在数学活动“分类”中,给幼儿提供图片每人一套,其图片内容是汽车、火车、小推车、汽船、木船、飞机让幼儿分类。孩子们一边摆卡片一边想,大部分幼儿按天上、地上、水中交通工具或按颜色分 。也出现了不同于别人的分法:一个小朋友按是马达还是人力为动力来分的。可见,材料的投放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工区中,我们也投放了许多材料。有一天,杜文楚在用泥捏猪八戒,在捏钉耙时,发现用泥捏钉耙总爱掉。他想了想,看见旁边放着牙签,他灵机一动,把牙签折成所需的长度,插在钉耙上。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所以,教师投放大量材料,是幼儿动起来的基础。通过试验,我班幼儿在各方面均有很大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同时,观察事物比较细致,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班中有几名胆小、不爱说话的幼儿也变得自信起来。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表现在请求老师帮忙和告状现象减少了。以上是我对幼儿园传统教育不利因素对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些对策研究。需要得到重视,培养幼儿创造力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课题。

2、以美术的要素为纲,遵循幼儿美术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系统、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美术教育活动美术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形象,美术的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整体结合;② 目标有序;③适度新颖;④ 引导思考;⑤活动操作;⑥交往合作。在长期的美术教育活动实践中,美术教育往往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原有功能,究其原因在于对美术教育的实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往往把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相分离。比如,我们往往满足于儿童图画内容是否丰富、主题是否鲜明,忽视美术形式的教育,甚至教法不得当,以临摹为手段,因而造成儿童画过早地步人“模式画”的局面。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把线、形、色、构图等最基本的要素作为美术教育内容的核心,培养儿童对形状结构特征的知觉把握,对色彩性质和设计构思表现美的法则的了解和体验。(1)对形状结构特征的知觉把握对形状结构特征的知觉把握,始终是整个学前期儿童需要不断练习掌握的,我们指导较小的幼儿是从学习线条开始,从涂鸦开始,通过那些杂乱无序的线条,逐渐意识到线条的上、下、长、短,从而出现直线和有弧度的曲线,例如小班美术活动《毛线团》、《汽球》、(11-,鸡吃米》、《草地上的小羊》都是通过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线条的长度(长、短)以及线条的变化来表现的,幼儿在练习中是无意识的,但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线条美的因素贯彻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去。(2)对色彩性质的了解色彩造型艺术是美术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儿童对色彩反应是强烈的、敏感的,他们具有某些天赋能力,即使如此,对色彩性质的了解,还需教师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开展辨别不同色彩的艺术活动。①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红、黄、蓝开始。如我们设计的《生日蛋糕的烛光》一课题可让幼儿认识红色和黄色,《蓝色的天空和大海》一课题可让幼儿认识蓝色。② 对于黑、白、灰等无彩色的辨别。黑、白对于幼儿来说比较容易辨别,灰色的掌握一般放在大班后期,如:下雨时天色灰朦朦的,有时用灰色做底,色彩的效果会很好。③ 年龄较大的幼儿就应学会辨别冷色和暖色、深色和浅色等。如课题“暖烘烘的太阳”、幼儿会用黄、橙等暖色调,而“寒冷的冬天”则会选用绿、蓝等冷色调。④问色的认识。如花朵、蔬菜、水果几乎都渗透了充盈的色彩,像蕃茄、青椒、西瓜都具有鲜明而透明的颜色,就可以让幼儿认识和描绘。比如:我们的课题“色彩游戏”就是用“陀螺的填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问色的。中班幼儿对颜色已有了基本的定位,我们的课题主要有“阳光下的肥皂泡”、“三棱镜的色彩”、“雨后的彩虹”、“黄昏的太阳”、“春天的花园里”、“拾落叶”、“大海和鱼”、“煎蛋”等等。在幼JLH}期应充分利用儿童本能自发的感情冲动,提供给他们更多的颜色、工具、纸张,训练他们使用工具的必要技能,让幼儿在早期就获得丰富的色彩经验和表现潜力的机会。这样的课题设计与实施,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中,实验班的儿童表现出了对各领域共同审美要素的敏感性、情感的丰富性,艺术活动空前地活跃,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他们在其它领域的学习中也表现出色,并能将审美法则及情感融于生活,使班级氛围温馨有序。参考文献[1]杨黎明;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危机与挑战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03期[2]张建国!410005; 幼儿园开放性绘画教育活动探索 [J];学前教育研究; 2000年05期[3]虞永平; 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 [J];学前教育研究; 2004年05期[4]易晓明; 激活儿童缪斯本性的艺术教育 [J];幼儿教育; 2005年Z2期[5]裘指挥; 来自瑞吉欧理念的思考——关系和谐中建构幼儿教育 [J];学前教育研究; 2003年Z1期[6]张金梅; 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2002年01期[7]秦元东,唐淑; 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论陈鹤琴关于幼稚园环境创设的思想 [J];学前教育研究; 2002年06期[8]侯莉敏; 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J];学前教育研究; 2006年01期

论文摘要 :当前,在中小学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儿童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当然,这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最初场所,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

论文关键词 :创造力发展 培养对策 儿童成长 家庭因素 新课程改革 创新型人才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有关创造力的概念,在心理学上一直存在着争议。有的研究者强调主观创新,有的则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将其看作个体活动的产品或思维过程所具备的特征。我们认为,所谓创造力就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其中,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一、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因素

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种: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娇宠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娇宠型的教育方式不能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易使儿童养成依赖、顺从的习惯,做事无主见,思维懒惰,缺乏创新性,创造力水平低。而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营造一种十分宽松、平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可激活儿童的创造动机,让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应努力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让儿童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地、轻松随意地与父母交流、沟通,自由表达思想,这样父母也会更容易发现儿童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和行为,并及时加以挖掘和培养。

(二)家长期望

儿童创造力的提高与家长的期望有密切关系。当家长具有较高的期望时,即使儿童表现较差,家长也会提供各种机会,并鼓励他们,肯定儿童的每一点进步,这种乐观主义的教育态度,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充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曾对极具创造力的著名数学家和作曲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些数学家和作曲家的童年时期,他们的父母通常都对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不仅给孩子以热情的鼓励,而且给他们寻找最好的教师,自己也充满激情地参与这些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家长的良好期望会极大地促进儿童向他们期望的方向努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三)父母的行为特征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者,是儿童仿效最早和最多的榜样。在家庭中,父母本身的行为特点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如果父母长期沉湎于赌博,过分讲究穿着,爱说脏话,处理事情简单粗暴,儿童便容易形成贪图享受,说话粗俗,不爱动脑,行为不顾后果等个性特点;如果父母对人文明热情,每天读书看报,关心与议论时事,儿童就可能同样富有同情心,喜欢阅览书籍,思考问题。

另外,如果父母对儿童的行为有错必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妨碍儿童本身创造性潜质的发挥与发展。其实,父母认为儿童做“错”了,基本都是按照成人的眼光和标准作出的判断。假如父母在儿童每一次犯点小错的时候都大动干戈,严加指责,那么就很容易挫伤儿童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堵塞儿童的探索途径,其结果必然是扼杀儿童的创造力。

许多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儿童的父母往往兴趣爱好广泛,母亲能平等对人,父亲很少专断,允许儿童与外界发生联系,不僵硬,不恪守教条。儿童在父母这种良好的榜样作用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习得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总之,家庭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保障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可能性。正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个体具有被人关注的需要,他需要温暖、被人喜欢、同情、尊重和认可,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同样需要尊重和赏识。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成长环境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这种信心和力量会极大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不当又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的父母因自己的失败而望子成龙,这样父母的失败和严格训练的压力,可能使儿童智力早熟,使他们没有机会去获得一些非智力的能力,而这些非智力的能力却往往是儿童创造力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另外,父母过分关注儿童可能导致不良结果。神童的父母可能不会理解,许多个人必须具有的品质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如果为获得特别技巧和知识而在非正常的“真空”氛围中抚养儿童,儿童就很少有机会去获取这些品质。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家庭教育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应该从何处着手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呢?

(一)营造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家庭环境

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知识文化环境。知识是滋润智慧的养料,是创造的.具体内容和源泉,没有知识便不会有创造的产生。因此,家长应首先注重家庭中的知识文化氛围的营造。另外,家长还应注重加强自身对知识的学习,以实际行动为儿童树立榜样,努力形成以读书、阅报、参观科技博览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业余生活。再者,家长应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图书和资料,并耐心、认真地回答儿童的提问,重视亲子间的互动。这种做法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儿童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更能为儿童树立追求创新的榜样。儿童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便会养成获取知识、渴求知识的良好习惯,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力地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可以说,儿童的内心具有更为自由和开放的空间,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的禁锢,更少顾忌,敢想、敢做,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创造状态。所以,家长应该从外部为儿童提供一个同样自由的空间,即营造一种自由、开放、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这对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保护儿童的发问精神和好奇心

好奇、探索、发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力的源泉,要予以尊重和保护。

创造来自于对问题的大胆质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我们应该鼓励、启发和诱导儿童学会质疑,因为这是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我们应该赏识儿童的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不“唯上”、不“唯书”的自主创新型人才。

好奇心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起点。正是出于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儿童才可能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激发起创造的动机。家长应该加倍珍惜、保护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倾向,这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三)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主张

家长不能要求儿童做一个“言听计从”的“好孩子”,而是要做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思想和愿望的人,这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儿童发言的机会。比如,做事情时征求儿童的意见、鼓励他们与家长辩论等。当然这种辩论并不是胡搅蛮缠,随心所欲,而是通过辩论让儿童弄清是非曲直,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但营造了民主的家庭气氛,还会使儿童学会自立、自强。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话语权力,鼓励他们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主张。

(四)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表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流畅性强的儿童,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概念,即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比如,家长可以通过陪儿童玩成语接龙等游戏,来培养他们的思维流畅性。

第二,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思维变通性好的儿童具有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例如,家长可以让儿童尽可能说出报纸的用途(像“学习用”、“包东西”、“用来引火”、“折玩具”、“剪成碎片扬着玩”等),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变通性。

第三,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思维具有独特性的儿童善于打破常规,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比如,父母可以给儿童提供一个一般的故事情节,鼓励他们打破常规,按照自己的意思给出一个适当的题目。

(五)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被心理学家誉为智慧的翅膀,它能使儿童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广阔的认知世界,使儿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地去翱翔。儿童是富于想象的,家长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尊重儿童的想象。

在有意识地开发儿童的创造力之前,家长首先应该允许儿童“离谱”的想法。儿童的幻想世界绝对不是成人眼里的“儿戏”,它是儿童创造力发育的摇篮。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事情是不可能的。面对儿童不切实际的大胆设想,家长如果嗤之以鼻,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浇灭他们的热情;相反,如果家长对他们离奇的想法表示惊喜,则会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的思绪飞得更高、更远。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与锻炼:

“画”:绘画是儿童较为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它可以诱发儿童的想象力。儿童虽然画技不高,却能通过简单的绘画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家长对于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们“想”得越多越好。

“编”:续编故事结尾与仿编创造诗歌,是创造力的高标准体现。为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训练儿童续编故事结尾,如“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他怎么样了?”等等,以引导儿童展开想象,从多角度续编。

“戏”:游戏对儿童来讲,是发展想象力最好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多种活动,凭借想象扮演多种角色,表现多种生活情境,自己动手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儿童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游戏的情节具体化了,他们的创造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所以,家长应帮助儿童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六)提升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提高儿童关于创造力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将有助于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以及对创造性活动的坚持性,进而有助于其创造性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与欣赏儿童的创造性表现,带着欣赏的目光去肯定儿童的发现、创造,以提升儿童对自身创造力的自我效能感。

可以说,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创造欲望最活跃的阶段,也是创造力有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它为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创造的大门,由于这扇门开启的时间十分短暂,如果错失良机,或许它就会永远关闭。所以,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积极发现儿童刚刚萌发的创造意向,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对策来呵护、激发和发展这种金子般的心理品质,教会他们如何打开创造之门。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研究论文

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少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少儿 想象力 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及家长的关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析美术 教育 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欢迎阅读!

绘画从涂鸦起就是一种满足 儿童 自我表现的需要,这个时期儿童会十分自然地进行“表达”,按照自身的愿望和需求去表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不断的创造。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更侧重技法的训练,用“像”与“不像”来点评孩子们的作品。在这样的模式中,孩子不需要开动脑筋,只需要机械的模仿老师的画法。在培养少儿美术的艺术才能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技法”还是“创造力”?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然而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开放性绘画,发展健康的心理

绘画活动能充分表现儿童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因为对颜料好奇,在那儿随意地涂画,虽然并不一定成为颜色鲜艳、成功的绘画作品,但却能感受到孩子的真情实感。譬如,在《小鸟的家》一课,学生用综合材料表现,在这个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儿童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进入艺术活动中,像交朋友一样交流意见,尤其要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孩子。如:《奇妙的撕纸添画》这一课,我们先让学生任意的撕纸,撕完再仔细观察的纸的形象像什么,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构思作品,把它添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二、引导观察,培养发现的乐趣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欣赏和感知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观察。如在《微观世界》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微观”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可以马上让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感受微观世界的魅力。再如:《寻找美的踪迹》这一活动,在没有观察实践前大多数学生塑造树干时只会做出光溜溜的树干。后来我们组织学生走到室外去观察大树,并用双手触摸大树。这时,他们明白原来树干是这样的粗糙和丰富。于是,他们尝试用各种形状和线条表现出树干的粗糙质感,有的用指印表现,有的用笔来压印大树干的纹理,还有甚至在树干上挖出了树洞进行表现。

三、有效评价,树立自信

一节课孩子们的想法最终都会落实到纸上,作品展示的是每一个孩子个性的表达。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孩子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美术活动时,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审美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虽然这个阶段他们完成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会有特别之处。因此,作为教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他们不同,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他们遇到困难,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参考性、建议性的支持,目的是帮助他们自主地表现,让美术真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努力让他们通过绘画宣泄情感,发展健康的心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让美术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

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能够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是每一位善良的父母和有责任心教师的心愿,因此,我们希望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诸如勇气、独立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塞德兹指出:创造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潜在动力。而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则是在幼儿时期。成人对幼儿的态度和处理相关的事情的做法,不但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而且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增强或减弱,幼儿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因此影响极大。幼儿到四岁左右,在行动的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自信心的差异。以美术活动为例,有的孩子作品尚未完成,就迫不及待的拿给老师和小朋友看;有的则用小手边画边捂,生怕被别人看到,有的则自始至终一笔不画,宁愿坐到活动结束,这样的孩子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这些外部表现体现出了孩子自信心存在差异,并且孩子美术作品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在同等教育前提下,第一种表现的孩子通常画得又快又好,级富情感和创造成分进步也大,接受能力强;第三种表现的幼儿则代表另一个极端,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孩子最终会一无所获。经过对这三种孩子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与孩子以往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对现在的教育活动,包括美术教育活动,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尤其是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对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美术活动的效果,已成为现实教育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我们借助于美术活动的独有魅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措施 ,使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观,美术教育活动的效果也相应得到很大的提高。现把我们的教学 经验 和心得 总结 如下:

一、尊重孩子:利用美术活动本身的独特魅力,吸引孩子自愿参与活动,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孩子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美术教师首先应该懂得尊重幼儿,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愉悦、优美的环境,使美术活动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

美术活动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更为贴切。美术材料、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的多样性,较之于 其它 活动更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时也给予孩子表现自我的广阔空间:剪纸、彩泥、印刻粘贴、绘画等等形式任孩子们挑选。兴趣是成功的源泉,从孩提时起,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美术活动的。假如某一美术活动没有激发起孩子足够的兴趣,那就请教师首先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你是否真正利用好、发挥好活动的特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假若大多数孩子被你感染,起码说明教师的表现不错;若大部分孩子反映不太好,部分幼儿拒绝参与你设计的活动,那教师就要深刻 反思 一下自己了。建议教师此时不要强求孩子必须参与此次活动,在保证安全与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进行其他活动的权利:大学生不是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吗?幼儿同样有拒绝的权利。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把教师的“要你画”转化为孩子的“我要画”。活动效果也因为孩子主动性的参与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成功率高了,孩子的自信也因此被一次次增强。反之,教与学必然形成对立,教学效果和幼儿心理都不会达到最佳状态。

二、抓住点滴进步和表现出来的创造点,及时鼓励孩子,肯定自我

卡尔。威特说过:“我对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儿子,你真棒!在我看来,你真棒,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他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肯定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大多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百折不挠的把事情坚持下去,常常半途而废,因而也较难成功。在教育过程中,帮助自卑孩子建立自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倾注更大的耐心、精力和热情,用各种方法引导、激励、鼓励表扬孩子尽力把活动推向深入,尽可能超越自我,从中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喜悦:富有创新精神,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勇者胜。其中内涵对于幼儿美术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样适用。

在我曾经接的新中班里,有一个叫天星的孩子,很不和群,对于各项活动都没兴趣参与,他总是怯怯的说:“我不会”。在后来的深入接触中,我们了解到,他其实很自卑,凡事不敢去做,“我真的不会”“我不行”,渐渐的也对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人也孤僻起来了。了解情况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美术活动中,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曾画一个线条,我就经常走到他面前,鼓励他:“天星,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画的很好,是不是?”,“天星,老师相信你,试一试好吗?”有时,我会拿起他的画笔在他的小本本上画几笔,告诉他:“天星,你的小画笔多神气啊!能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来,你也来试一试。”“看,一个小圈圈上长出两只长耳朵……一只可爱的小兔乖乖就画好了,看,他正朝我们天星笑呢……”开始时,他无动于衷,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渐渐的,他开始犹豫起来,坐在小椅子上不再象以前那样心安理得了,而是时不时的盯着画纸发愣,并且用手拿着画笔转来转去。当他终于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圈时,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天星,你真棒!多有趣的小圆圈呀。我说吗,天星一定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的。老师和天星一起把一只小鸡‘请’出来,好不好?”天星没说话,但是他的眼神中透出内心的喜悦。当我帮他把不会的部分画完后,我心平气和的对他说:“天星,你知道吗?你画的圆,其实很漂亮的。老师看你画的这么好,真的非常高兴!天星,你还能画出更多的小鸡和这只小鸡作游戏吗?”天星用力点了点头。接下来,他画了“一纸的圆圈,然后,又把它们变成了一只只让大人看来非常怪异的小鸡。但是,孩子却画得津津有味。活动结束后,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天星,并郑重的把他的作品展览在作品栏中。

横向比较,天星的这张“处女作”自然称不上是班中的好作品,但是,纵向比较,对于天星个人发展来说,却是他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内心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迈出的艰难一步,也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不停的重复着同一内容的练习,并且也越画越好。许久以来,他第一次对妈妈说:老师表扬我了!作为教师,我继续关注着天星,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他。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帮助他共度难关,让他更多体会成功的喜悦。天星的进步越来越快,由只对画小鸡赶兴趣,发展到对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其他事物赶兴趣。四个月后,他的画作连同班内其余十九幅作品,一起参加了全国幼儿绘画比赛,并获二等奖。现在的天星,已经和其他孩子一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是一名自信而乐观的小学生了。

幼儿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他们非常需要支持帮助和鼓励,任何不负责任的打击、批评、嘲讽只能更多带给孩子自卑自弃。由于经验的缺乏,孩子做的不理想很正常,教师应该学会等待,给予孩子必要的时间反思、探索、失败、尝试。当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夸奖时,这种良性行为就会不断的重复而得到巩固。教师的夸奖,不仅表明教师的信心,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丑陋的东西总是令人胆战心惊的。”“夸”可以使孩子产生美好的心境,留下美好的回忆,从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对孩子进行表扬一般有两种方式:情感方式和物质方式。情感方式往往比物质方式更有效。情感方式,有称赞,亲吻,爱抚等口头或身体行为。这种行为取之于教师而无穷,千万不要吝啬。物质方式是一种补充方式,如: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幼儿每次得到表扬,大都会欢欣鼓舞,而并不会在乎物质的多少。只要及时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给予明确的夸奖,就会强化这种行为的不断重复出现,自信心也会随之不断增强。

教师在夸奖孩子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夸奖要明确

孩子不明白自己的哪些方面出色,夸奖也就失去了说服力。在美术活动中,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应明确指出:“你的某方面画的非常出色”,“想法很巧妙”,“某某方面有进步了”……这样孩子才会有意识的在这方面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而类似于“你最棒”“最聪明”“真是我们班的小画家”等这样故意抬高孩子,而又同时贬低其余孩子的说法尽量避免,因为这不但无形中助长了被赞赏孩子的虚荣心,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孩子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老师偏心,不喜欢自己。使师生关系发生不和谐。

2、夸奖不能泛滥

老师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之初,应及时给予孩子鼓舞,帮助孩子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孩子已基本稳定,则渐渐有意识的拉长夸奖时间间隔,以免人为打断幼儿思考,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避免了部分一味的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断向老师炫耀的孩子的虚荣心的膨胀。

下一页更多精彩“浅析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 幼儿故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与知识传授的重要形式。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展开故事创编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原有故事中进行情节创编,促进想象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发展;通过扩充情节的方式让幼儿学会联想,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讲述故事,学会将生活经验进行迁移。

关键词: 故事创编;创造力;幼儿教学;情节创编

在幼儿教学中,故事创编是语言活动中的常见形式,指的是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并积累了一定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故事续编、扩编或自主创编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展开有意义的创造活动,能让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性格、能力等设计教学项目,促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添加人物,辨识真假美丑

添加人物指的是让幼儿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人物,促使该人物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添加人物的过程中思考该人物的所作所为,并用具有褒贬性的词句进行评价。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幼儿清晰地分辨真假美丑,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给幼儿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以原有的故事为基础,尝试添加一些人物形象,并体现出对该人物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如:“不同的小动物看到小蝌蚪找妈妈,会不会有不同的反应呢?有的小动物很热心,但是不是也有的小动物很冷漠呢?你对这样的行为怎么看呢?”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道德观进行人物添加,如有的幼儿添加了热心的小田螺:“田螺姑娘虽然背着重重的壳,可还是忙前忙后,将小蝌蚪要找妈妈的消息告诉了其他小动物。”该幼儿表达了自己对于热心行为的赞赏。也有幼儿提出:“水蛇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事情,躲到水底,不去理睬,大家都说它太冷漠了。”该幼儿表达了对于这种行为的批判。在添加人物的故事创编活动中,幼儿不需要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太大的改动,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添加。这对于幼儿来说难度并不大,因此适合表达能力不强、处于感知理解的语言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添加感兴趣的人物,鼓励其大胆地进行创造。

二、扩充情节,学会合理联想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围绕故事情节进行创编,积极展开合理想象,让故事情节得以扩充。教师可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创编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幼儿不只是简单地添加角色对白,还要侧重于故事情节的编写。如在阅读《动物职业介绍所》时,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该故事,然后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大家想一下,自己在动物园中还看到过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具有什么特点?如果要大家给这些动物介绍工作,大家会如何选择呢?”这个活动促使幼儿积极展开想象,将故事创编和动物形貌、习性等特点联系在了一起。如有的幼儿提出:“水獭是一种会捕鱼的动物,鸬鹚也是,可以介绍他们去捕鱼。水獭跳进水中抓小鱼,抓住之后就放在鸬鹚的粗脖子里。”这个故事创编围绕动物的习性展开。还有幼儿提出:“长颈鹿有着长脖子,它可以当消防员,让小猴子拿着水枪爬到它的脖子上,这样就能更好地灭火了。”这样的表述围绕动物的形貌展开,也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展开积极引导,设置一些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展开想象的问题,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考虑到幼儿能力发展层次不同,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发展。

三、联系生活,讲述生活话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幼儿不仅喜欢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积极地观察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得故事创编的素材。教师要利用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关心生活,并给幼儿设置一些生活话题,让幼儿围绕该话题展开故事创编。这样的创编要求幼儿根据某些现象和事物自主展开,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是一项综合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学生,了解一下小学生的生活情况,找到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点,并尝试将其编成有趣的故事讲述出来。可以鼓励幼儿先展开小组讨论,进行集体创编,大家先说出自己对小学生活的了解,然后再从中找出有趣的故事编写出来。如有的幼儿在整合了大家的观点后提出小学生要学习很多种课程,其中不少课程是幼儿园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渴望。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小学生,想象第一天到学校后的感受,并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讲述小学生评选班干部的故事,并将自己想象成班干部候选人。联想生活展开故事创编,能让幼儿对未来充满向往。

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创编、分组创编、个别创编等多种故事创编方法,给幼儿创设更为自由的创编环境,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故事创编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教师要注意幼儿创编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故事情节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合乎情理。如果能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汲取有用的养分,展开故事创编,幼儿的创编能力则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发展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彩芳.在创编故事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J].广西教育,2003(10).

[2]季碎妹.培养大班幼儿故事创编能力的路径设计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幼儿园论文大班幼儿

一、 对孩子进行引导,向孩子灌输诚实的品德观念。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和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在结束时附带性的说明一下诚实的好处以及说谎话的`坏处。二、 对孩子进行观察和分析,强化幼儿诚实的品质。发现孩子说谎后,观察孩子的言行,冷静地找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根据找对纠正的方法。如果孩子诚实,则表扬他,叫他继续发扬这种品质。三、幼儿园和家庭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让孩子知道不诚实无所遁形,不能隐瞒任何人;让幼儿自觉说实话,并且对孩子继续予以信任,教育并鼓励孩子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改了就是好孩子的道理。当然,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也一样,面对各种各样的幼儿不诚实情况要灵活地处理。只要我们坚持将幼儿的诚实教育进行到底,幼儿的明天一定灿烂。

幼儿园的常规 教育 是指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天的生活安排和行为准则,特别是在大班教育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摘要:幼儿的常规培养主要包括了以下若干方面;如行为以习惯以及个人习惯的常规培养、卫生方面的常规培养、学习及其体育活动的常规培养等等。 关键字: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可以更好的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过程,同时,幼儿的常规培养也是一个班级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为大班幼儿常规培养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一、爱的奉献、心的引导 作为教师要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用心去引导他们,提升教师在幼儿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孩子能充分的去信任老师。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一言一行,不要盲目的批评孩子,觉得幼儿哪里做的不对、不好,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的去询问,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做。当得到答案后,我们要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当幼儿在一个问题上表现的比较好,比如;对其他小朋友以及老师有礼貌、可以独立把饭菜都吃干净、能自己独立的整理自己的物品或是自己叠被子等等。这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老师要常对孩子说:“你真棒,做的真好,你是最棒的。”对于幼儿在任何方面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使孩子能更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们有意识的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比如:我给班里每个孩子安置了一个“小书柜”,自从有了这个小书柜,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们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带领下能如实执行了,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 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们,我们教师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以自己为孩子们的榜样,要以良好规范的行为感染孩子,给予孩子们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果幼儿每天都在一个清洁的教室进行学习和游戏,老师的仪表整洁、物品摆放整齐,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亲切友好。正如“孟母三迁”的 故事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样好的影响。因为老师可以说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和幼儿的感情也比较深厚,很多幼儿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为模仿的对象,这个时候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方式、生活的方式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榜样的激励法,就是当幼儿在老师或父母身上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们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肯定,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比如;奖励幼儿小红花、小图章或是一些糖果等等。让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是自己要学习的,这样使其不断的在这样的反复中改掉自己不良的个人习惯。因为这时候幼儿对是非的辨别还非常的模糊,只是对大人们的表扬以及奖励很重视。我们的老师恰恰就是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点,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遵守常规纪律的小朋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以此为其他幼儿树立小榜样,用这样的 方法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对于幼儿良好行为的肯定和表扬,是巩固其良好的个人行为最好的方法。被人重视、喜欢、肯定和表扬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孩子也是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最好的方式。 三、反复巩固、贵在坚持 (一)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讲求适当的方式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简单到复杂,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幼儿良好的习惯渐渐的养成。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的稳定性不强,对于新的行为习惯或事物的接受、理解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指导,要多与幼儿交流,要耐心的指导。 (二)一旦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以后,需要不断的去巩固和加强。这种巩固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点评,从而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养成和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巩固的基础上,教师更要鼓励孩子坚持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比如;在洗手、外出的时候,常常会发生拥挤、吵闹的情况,此时老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提醒,但是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反复的提醒和规范,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行为习惯表现比较差的个别孩子要进行个别的批评教育。一段时间后大班的孩子就可以养成并遵守相应的规则。 (三)要使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坚持。个人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师要制定出一套有限的常规培养的方法,结合每天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使大班的幼儿达到要求的水平。一套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执行力度,不能一个课程的老师严格遵守,另一个课程的老师就不严格遵守,使幼儿松松紧紧,不利于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只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执行力度,才能使幼儿的常规培养保持稳定的状态。 四、结语 幼儿的常规,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促进幼儿良好的个人习惯的养成,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幼儿的各项常规教育培养以及良好的个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做为一名幼师,对于幼儿的培养我们要从点滴做起,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对幼儿进行常规的培养。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受用终生;相反,习惯养的不好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不良的个人习惯不仅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幼儿管理中要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常规培养,处处做个有心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当然,这些并不是只单靠老师一个人,而是需要全社会、家庭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幼儿做起,从老师、父母做起,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摘 要:常规教育说得通俗点就是习惯教育,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基于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具有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的特性,所以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应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即从情感培养和行为练习入手,通过树立榜样、正面鼓励、持续教育等方式,教育方法要针对幼儿特点,抓住幼儿教育这一关键时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师;常规教育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一名记者追问爱因斯坦人生哪个阶段的教育为其取得如此大成就奠定了基础。爱因斯坦说既不是中学教育,亦不是大学教育,而是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他认为正是幼儿园的教育教会了他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更重要的是让他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对其最终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爱因斯坦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常规教育,才能够让中国的花朵能够更加灿烂的开放,才能让其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指幼儿在任何情况,都以自己为主,做事只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会考虑他人,且与伙伴之间的交往存在不合群、任性等诸多的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喜欢某一样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一切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所有规矩靠边站。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家长要对其正确引导,否则长此以往就可能会造成幼儿自私自利的性格。 2.自闭行为 幼儿的自闭行为是指一些幼儿经常独来独往,对幼儿园的规矩、教师的要求也不怎么服从,也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大多数幼儿都能坐着听讲并且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而有自闭行为的幼儿却常常沉默不语,独自一人做自己的事情。 3.自理能力差 现在的独生子女,皆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所有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正是这种无条件任从致使幼儿养成了不懂自理的恶习。鞋子掉了找老师、裤子下滑不会拉,甚至鼻涕流出来了也不会擦。就餐毛病更是多,在家里,这些孩子“粒粒皆辛苦”,家长为能让孩子“吃上一口”想尽办法,使足“计谋”,加剧了幼儿形成这种“陋习”。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养成战略 1.以爱为名构筑起幼儿常规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平等和尊重、关爱和宽容、支持和引导中教育幼儿,满足幼儿的内在心理需要,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像妈妈一样关注幼儿的整体成长,支持幼儿的探究发现,鼓励幼儿尝试新鲜事物,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等。 (2)做到严爱有度 教师的表情或动作往往会牵制到幼儿的心情,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要做到张弛有度。教师应该明白,一味欣赏、赞扬和放弃要求,后果会使幼儿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过于严厉,也会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2.多种 渠道 促成幼儿常规的养成 (1)用儿歌让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行为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常规行为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幼儿听,幼儿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就记住了相应的行为准则要求。 例如,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刷牙,入睡、穿衣服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达不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基于儿歌通俗易懂,幼儿很快就能在大脑中记住和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并且能熟练地掌握其中要领。如,在幼儿进餐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就可以运用儿歌:小椅子,拉拉近,小小手,护饭碗,小调羹,舀一勺,低下头,张开嘴,大老虎,啊呜啊呜来吃饭!小鞋子,出洞子,小裤子,乘电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基本的步骤。 (2)在故事中让幼儿理解常规 故事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抗拒性的,教师可以把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习惯故事化,让幼儿从 童话故事 中来理解日常生活学习的内容。既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与幼儿一起阅读时,可以用手指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幼儿的目光直接追随着成人手指所指向的画面部分,也可以提出一些诸如“画面上有谁”“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等观察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在故事中理解常规的含义。在幼儿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后,进行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用手点读一些简单的、幼儿常见的字,使幼儿在阅读故事中将图文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教育,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遵守常规 幼儿年纪小,自制能力相对还不是很好,容易遗忘自己的行为,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适应幼儿成长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认真地进行提醒。 比如,为了引导刚入园小班幼儿午睡时的小鞋子该如何摆放,我就事先剪了一对对“小脚丫”,把它们一一贴在每一张小床的右下角,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摆放鞋子这一规则;盥洗室的水龙头墙上贴了如何洗手的步骤图,又为幼儿正确洗手作了指引。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头帮助幼儿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随着幼儿一天一天的长大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把直观形象的标记图慢慢过渡过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这些创造性的形象标记不仅便于幼儿更好地学会和遵守规则,开发幼儿的大脑,也便于教师的常规管理,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水到渠成。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 儿童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78.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三:《试谈幼儿园常规教育和学前教育》 常规教育指的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日的生活安排和行为准则,它是幼儿从家庭融入社会集体这一阶段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和方法中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改革中幼儿发展为本的内容出发,提出了幼儿常规教育的创新举措。 一、幼儿发展为本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体现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教育目标重回幼儿本身,坚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并注重知识技能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结合。 1.注重幼儿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幼儿却是存在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从小就树立创造意识。在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涂画中通过造型的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去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情感表达。他们在对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教学中常常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过视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光美景,通过艺术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的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往往是由教育者决定,但各种因素常常导致教育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意向,反而造成幼儿的不情愿。比如某些教育者认为幼儿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在常规教育中只要以服从教师的管理为主,长时间后,幼儿的常规行为便失去了发自内心需要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 2.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的幼儿常规教育的影响,许多教育者在幼儿常规教育中经常教导幼儿说“不听老师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坐在自己座位上不许动来动去”等话语,这是因为许多教育者对幼儿的评价只用“好”与“坏”两个角度。所以常规教育内容也比较刻板,意在将幼儿打造成为教师言听计从的规规矩矩的人,抹杀了幼儿的灵性。 3.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性,这样才能多方位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实际的教育中,教育者常用的日常教育方法便是让幼儿玩游戏,首先讲解游戏规则和提醒注意事项,对违反规则的要求表演节目或讲故事。这种默守常规式的游戏特点不利于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忽视了幼儿 其它 方面的发展。 三、幼儿常规教育创新举措 1.让幼儿参与常规教育内容构建 常规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也参与内容的构建中,以幼儿需要为导向,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比如在我是解放军的游戏中,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做才能使动作更加标准,形象更接近解放军,让幼儿自己表达这一游戏需要注意的要点,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加以修正。 2.教育方法要多样性 幼儿常规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游戏,还要采用更多的教育方法去促进幼儿发展,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幼儿的情趣,增长他们的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方面的启发、以及情感方面的感染和影响。另外,还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方法让幼儿融入角色中,让他们在角色的扮演中去感知社会和体验生活。 3.加强教育者在常规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幼儿的 言行举止 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重教育者良好形象的树立,教育者一身作则的同时,幼儿家长也必须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 索引序列
  • 幼儿园大班创造力研究论文
  • 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论文
  • 幼儿创造力研究现状论文
  •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研究论文
  • 幼儿园论文大班幼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