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国文化杂志

中国文化杂志

发布时间:

中国文化杂志

应该是皮日休吧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皮日休著作 唐‧皮日休,《文薮》,明正德庚辰(15年)吴门袁表刊本。 唐‧皮日休,《文薮》,明万历戊申(36年)吴门许自昌校刊本。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日本享和二年刊。 唐‧皮日休着,萧涤非、郑庆笃校注,《皮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唐‧皮日休、陆龟蒙撰,《松陵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皮日休诗文选注》唐 皮日休着 申宝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皮日休诗歌研究》王盈芬 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皮日休、陆龟蒙二三事迹新考〉尹楚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88:1 〈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1955:2 〈论皮日休〉郑庆笃,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1

姓名: 皮日休 又名: 后改袭美 字逸少 性别: 男 生卒年: 公元前834?-公元前883? 所属朝代: 唐代 所属文学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 所属流派: 皮陆 同时期作家: 罗隐 陆龟蒙 作家生平作家生平皮日休 皮日休(834?-883?),晚唐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鹿门子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出为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巢败,不知所终。皮日休为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陆龟蒙并称"皮陆",有唱和集《松陵集》。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他和陆龟蒙、罗隐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唐末"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有《皮子文薮》。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皮日休著作 唐‧皮日休,《文薮》,明正德庚辰(15年)吴门袁表刊本。 唐‧皮日休,《文薮》,明万历戊申(36年)吴门许自昌校刊本。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日本享和二年刊。 唐‧皮日休着,萧涤非、郑庆笃校注,《皮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唐‧皮日休、陆龟蒙撰,《松陵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皮日休诗文选注》唐 皮日休着 申宝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皮日休诗歌研究》王盈芬 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皮日休、陆龟蒙二三事迹新考〉尹楚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88:1 〈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1955:2 〈论皮日休〉郑庆笃,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1 期刊论文 (一) 皮日休相关研究论文 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二期,页123–136。 萧涤非,〈校点《皮子文薮》说明—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文史哲》,1958年一期,页1–6。 唐玲玲,〈皮日休简论〉,《华中师院学报》,1978年四期,页39–41。 郑庆笃,〈论皮日休〉,《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年一期,页175–184。 郑庆笃,〈皮日休〉,《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页713–731。 刘扬忠,〈皮日休简论〉,《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页186–205。 李庆年,〈关于皮日休的一些问题〉,《唐代文学论丛》(九),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页114–134。 缪钺,〈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历史研究》,1958年二期,页71–78。 郭义淦、郭义涛,〈皮日休籍贯考〉,《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五期,页115–122。 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学术月刊》,1979年八期,页69–70。 袁宏轩,〈皮日休死因探考〉,《山西师院学报》,1985年二期,页51–54。 吴松泉,〈〈题同官县壁〉非皮日休作〉,《南充师院学报》,1982年四期,页71–75 。 黄保真,〈论皮日休的文学思想〉,《学术月刊》,1982年五期,页57–60、69。 邵传烈,〈晚唐的抗争和激愤之谈—略论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杂文〉,《江海学刊》,1990年六期,页173–176。 颜玲,〈警世醒俗、剥非补失—读皮日休的箴、铭〉,《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六期,页47–50。 沈开生,〈皮日休同情人民和人民起义吗?〉,《北方论丛》,1982年二期,页35–40。 步近智,〈唐末五代皮日休、无能子、谭峭的进步思想〉,《历史教学》,1980年十二期,页7–10。 许苏民,〈一场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论皮日休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江汉论坛》,1987年六期,页63–67。 王国轩,〈皮日休与晚唐儒学〉,《孔子研究》,1989年一期,页43–47。 王煜,〈晚唐皮日休的哲思〉,《中国文化月刊》,1989,页93–101。 (二) 其它论文 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文史知识》,1988年四期,页9–16。 四、 学位论文 王盈芬,《皮日休诗歌研究》,国立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3。 杨妙燕,《皮日休与陆龟蒙的散文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王怡心,《皮日休在晚唐文学中的地位》,国立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5。 江正宽,《皮日休的生平与思想—兼论其在唐宋之际思想变迁中的角色》,国立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1995。 刘翔飞,《唐人隐逸风气及其影响》,国立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78。 以上是台湾的两篇关于皮日休的硕士论文所提供相关资料。

十二生肖.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中国文化》杂志

刘梦溪早年研究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同时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史;后转入文化史、学术史和近现代学术思想的研究,并关注当代文化建构和文化批评。刘先生素以学风严谨、思想明通著称,所涉猎的学术领域均有著作出版,是当代有影响的文史学者和文化学者。其研究范围主要见诸以下一些学术领域和问题面向。第一,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重建的研究。这是刘先生近十年致力较多的学术领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价值取向》、《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特性》、《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文化自觉”和“美美与共”》等数十篇专题论文发表。并以此方面的选题多次为部级领导干部及多个省市的文化讲坛作学术演讲。《传统的误读》、《大师与传统》、《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三联书店2012年出版的刘先生的专著《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打开了思想文化研究的新领地,一年内两次印刷,成为学术类畅销书。第二,国学研究。刘先生系统探讨了国学的渊源、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以及国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主张国学“瘦身”,反对国学虚热,重新阐发国学定义,认为国学应该以经学和小学为主干,认同马一浮先生关于国学是“六艺之学”的学术理念;建议小学、中学和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以“六经”为主要内容的国学课程,从《论语》、《孟子》入手,循序渐进,长期熏习,使“六经”的精神义理,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国学》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国学与红学》两书,是此方面研究的代表著作。另有《国学辨义》、《国学和“六艺之学”》、《国学与诗学》、《国学与国民教育》、《马一浮与国学》等二十多篇专题论文在《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政协报》、《上海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建立了独家的国学论说。第三,关于文化价值重构的研究。鉴于当前社会存在的价值缺失和价值紊乱,以及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如何在今天发用,刘先生对此方面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他重新阐释“敬”、“恕”、“和”、“耻”等价值理念的文化内涵,提出“敬”是社会人伦的具有终极意义的道德价值,已经进入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而且研究了敬、诚、信的价值关联,认为“六经”及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义理是敬、诚、信。发表《“敬”是中华文化的终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如何在今天发用》等多篇论文和演讲。2012年8月23日上海《社会科学报》刊载的《如何填补时代的价值缺失——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和《中国文化报》2013年2月22日刊载的《重建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文化报记者对话刘梦溪》(《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对这方面的思想作了深入阐述。此项研究为恢复与重建中华文化的精神传统,做了学者个人的努力。第四,学术史和思想史研究。这是刘先生多年致力的领域。《学术思想与人物》、《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学术访谈对话录)等,属于这方面的著作。另有《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白鹿洞书院访学记》、《汉译佛典与中国的文体流变》、《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角色意义》、《王学的意义》、《晚清新学叙论》、《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等专题论文数十篇。第五,晚清民国以来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研究。此项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刘先生以七年之力主持编纂《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收20世纪人文学术大师的著作,44家,35卷,2500万字,1997年出版,获中国图书奖。刘先生撰写的总序,长6万言,以《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为题首发《中华读书报》,连载四个整版。因李泽厚提议,专门开了一次研讨会,戴逸、庞朴、汤一介、李泽厚、李慎之、余敦康等著名学者出席,讨论热烈。《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后经增订,三联书店出版,成为刘先生第一部学术史专著。对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傅斯年、张荫麟、陈梦家等学术个案的研究,也有专题论文发表。另有《文化托命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中国现代学术的四重疑问》、《大师与传统》、《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等综论性论文多篇,在现代学术研究领域,形成内容充实的一家之言。第六,陈寅恪研究。刘先生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研究陈寅恪的专家,已持续二十余年,发表论文30多万字,包括《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研究方法》、《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陈寅恪的阐释学》等。季羡林先生九十年代初看了梦溪先生长文《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研究方法》,认为是一篇“至文”。刘先生研陈,一是连同王国维一起研究,学术界一位长辈称之为“王陈并治”;二是重视陈学的家学传统,和晚清史一起研究,不久前出版的专著《陈宝箴和湖南新政》,是他研究陈寅恪家学渊源的最新成果。第七,马一浮研究。刘先生集中研究的现代学术个案,一是王国维,一是是陈寅恪,一是马一浮。对陈、马尤其情有独钟。已发表的研究马一浮的论文,有十多万字,有《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马一浮的学术精神和学问态度》、《马一浮和“六艺论”》、《马一浮与复性书院》、《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熊十力和马一浮》等,提出儒学和佛学是马的两根并立的学问支柱并终身以之的观点,对马的国学论作了新的阐发。其《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一文,称马先生是“儒之圣者”,是“高人逸士”,从学术史的角度论述了马一浮在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第八,红学研究。这是刘先生早年涉猎的领域,他的第一篇红学论文是连载于1964年《光明日报》上的《探春新论》,当时二十三岁。后来常欲“告而别之”,但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并未少出,计有《红楼梦新论》、《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情问红楼》、《牡丹亭与红楼梦》等,并编选《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三册,180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及《红楼梦十五讲》等。《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29万字,有河北教育出版社版、中央编译出版社版及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版,是从现代学术史的角度研究红学一科的史论著作。说刘先生在红学界自成一家,应没有异议。他研红的一个特点,是态度宽容,置身于红学界的派系之外,立说比较客观。因此自称喜欢《红楼梦》,不喜欢红学。但对红楼人物,不无“偏见”,过分喜欢林黛玉,过分不喜欢薛宝钗,以致怀疑薛姨妈“别有用心”。第九,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化》杂志,以“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为宗旨,在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同时出版。1988年开始筹办以来,二十五年坚持不懈,海内外硕学鸿儒鲜有不在此刊发表文章者。《中国文化》邮局发行,刊期准时,订数增加。第十,“家国情怀”。关心当代文化走向,关心人类的命运,熟悉刘先生的人无不留有深刻印象。《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在伯克利大学中美文化论坛上的即席演讲)、《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人类未来大趋势:“将无同”》等论文,从学理层面阐述人类的“同”远多于“异”,认为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跨文化沟通”,差异不必然发展为冲突,人类最终应该走向“仇而解”,而不是“斗而亡”。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中国文化》杂志为延安时期的刊物,创刊号毛泽东撰写重要历史性文章。.........这些不对的话。。。你也可以理解成酱缸文化。。。或YY文化。。。。

还在。截至到2022年12月24日,《中华文化》杂志是由中华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主管、中华文化杂志社主办的中文期刊,旗下的复兴月刊杂志还在更新。更新是指除旧布新或改过自新,已引申为旧的去了,新的来到的意思,有着广阔的含义。

是指中国源源流长的历史兴衰文化文明。你每天做的载入历史也是一种文化文明。望采纳。

中国化学杂志

国内化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吉林省长春市柳条路13-2号(130061) 2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09号(130022) 3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200032) 4 物理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大学化学楼(100871) 5 化学通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00080) 6 应用化学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09号(130022) 7 中国科学.B辑,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07) 8 色谱 中国化学会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161号(116012) 9 催化学报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大连市100信箱(116011) 10 有机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枫林路345号(200032) 11 高分子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2709信箱(100080)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会光谱学委员会、冶金部钢铁研究院总部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100081) 13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南京大学(210008) 14 化学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化学化工应用 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610064) 16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号(100088) 17 结构化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福州西河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50002) 18 分析试验室 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北街口外大街2号(100088) 19 化学试剂 化工部化学试剂科技情报中心站 北京市235信箱(100022)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上海市邯郸路99号(200437) 21 分子催化 中国化学会 兰州天水路236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730000) 22 分析测试学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广州先烈中路100号(510070) 23 分析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等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

SCI和SCIE(SCI 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包括2000多种外围刊。化学属于自然学科。

期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出版周期: 月刊 中科院杂志分区 化学综合分类下的 4 区期刊 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 2012年度 2011年度 2010年度 被收录情况: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Current Contents - Physical, Chemical & Earth Sciences 出版社或管理机构 杂志由 WILEY-V C H VERLAG GMBH 出版或管理。 ISSN号:1001-604X 杂志简介/稿件收录要求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in English by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with its editorial office host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publishes original research work in all fields of chemistry, . physical chemistry, inorganic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and analytic chemistry, etc., in the forms of Accounts, Articles, Notes and Communications.

第一是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然后有;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分子催化

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

中国科学无机化学学报。

就这八个。

中国文化杂志社

就是一个公司。大陆无业游民在香港花钱注册的一个连办公地址都没有皮包公司,然后回大陆从事非法出版活动。所出版的图书大陆一概不认可,香港也不认可,不信你可以看他们出的书都不可以在书店发行,都是小印刷厂印的,在国家出版广电总局也查不到此公司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下属机构

你当这个新闻媒体受控的国家,出版社是随便能开的,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冒充或者虚构出版社,好让你去上当?

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裴闯)记者从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香港特区政府支持,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创建的教育网站《灿烂的中国文明》2日正式开通中文简体字版。 据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理事会主席李业广介绍,《灿烂的中国文明》最初是为了加强香港青少年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而设立的。 这个网站结合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近千位专家学者的力量,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编纂成18个系列200个专题。网站力求以新兴信息手段全方位展示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自2003年8月发布以来,浏览人数已经超过3400万人次。 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便内地民众浏览网站,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经过长期筹备、耗资数百万港元制作了网站的中文简体字版。在推出简体字版过程中,网站删除了部分香港地方地理和粤语内容,并对与内地表述习惯不同的用词进行了修正。 据悉,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正在与各国文化协会等相关机构合作,探讨在合适时机推出《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的英、法、西、日、韩等多种文种版本,以使更多的外国朋友和华裔子弟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完)(责任编辑:朱彦荣) 相关新闻/图片: · 2005年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单项奖榜单出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杂志中国知网

共有12个:

1、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生物学教学杂志。

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4、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5、上海医学杂志。

6、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7、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8、军事医学杂志。

9、神经解剖学杂志。

10、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11、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2、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理论上也就是六月之前出刊发表的还可以正常上网,之后的就不算核心期刊了。新晋刊物也是一样的,目前知网还没有更新请耐心等待。

什么是核心刊物: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它被用于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心刊物

不是核心期刊。但刊物很不错,双月刊。这类的刊物都不太好发你发文章是做什么用

截止2014年7月,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三级实验室、1个中药二级实验室,29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学校于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项目,该综合平台是唯一由地方院校承建的国家综合平台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 国家级 国家级综合性新药研发平台:辽宁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 序号名 称负责人批准部门批准时间1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袁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底重新换证评估)2中药药理实验室邹莉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底重新换证评估)3中药化学实验室宋少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底重新换证评估)4中药分析实验室于治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底重新换证评估)5中药制剂实验室陈大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情志病中医实验模型吴春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辽宁省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毕开顺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新药安全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二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吴春福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创新药物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程卯生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何仲贵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中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毕开顺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天然药物现代分离与工业化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余庆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邸 欣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新药药效评价重点实验室吴春福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现代药物制剂研究重点实验室王思玲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抗感染药物小分子合成重点实验室宫平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药用微生物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怡轩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中药文化和中药标本科普基地贾景明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微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夏焕章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东北道地药材资源研发重点实验室殷 军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植物多酚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吴春福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创新药物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吴春福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毕开顺辽宁省教育厅药物剂型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王思玲辽宁省教育厅中药资源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殷军辽宁省教育厅中药神经药理证治重点研究室吴春福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质量控制重点研究室毕开顺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重点研究室裴月湖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 2006-2011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亿元,发表学术论文6480篇,其中SCI收载论文1684篇。截至2013年5月1日ESI数据库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沈阳药科大学入选ESI全球前1%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三个学科排名明显提升。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世界前100名。 2006年-2013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85项次,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市级奖励31项、各类学会奖、学术成果奖224项。 2009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环糊精包合物技术2010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葡萄多酚中功效因子的发现、活性评价及开发应用201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固定剂量复方抗结核药物 2013年9月27日至30日,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的首届药物分析国际论坛在沈阳丽都索菲特酒店隆重召开。会议特邀了15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并得到了国内外5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200余名药物分析工作者的支持和参与。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第十一次全国药物分析教学交流会。2013年5月24日至26日,在沈阳药科大学举行了以“药学领域新视野、新方法、新进展”为主题的首届北方药学研究生论坛暨第三届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来自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的16所高等医药院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学校还于2014年5月承办了第三届亚洲药剂学论坛暨第三届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编委会扩大会议。 馆藏资源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90余万册(件),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余种,电子出版物近1000种(册)。近十种大型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30000多册,以及SciFinder,ADIS,EBSCO,Thieme,SD,Springer,ACS,RSC,Thomson Integrity,中文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学位论文库和中文中科院联合目录等近20种中外文数据库。形成了以药学科学文献为主体,以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基础学科为支柱,以工程技术、企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相配合,以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六个研究学科文献为重点的具有药学科学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成为东北地区药学文献的收藏中心。 学术期刊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类科技期刊。创建于1957年,1987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刊物,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中国药学文摘等文摘性杂志所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核心期刊(2008年版)。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一等奖,辽宁省一级期刊。此外,学校还出版《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亚洲药物制剂学杂志》、《亚洲传统药学》和《亚洲社会药学》等五种期刊。

每月25日出版。《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创刊于1990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药科大学与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的专门反映药物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及科技信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 索引序列
  • 中国文化杂志
  • 《中国文化》杂志
  • 中国化学杂志
  • 中国文化杂志社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杂志中国知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