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药理学的杂志有哪些

药理学的杂志有哪些

发布时间:

药理学的杂志有哪些

有很多,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晦洋药物杂志,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告诉你几个药学核心期刊: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1中国新药杂志12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3中国药房14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5华西药学杂志16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2011年核心期刊目录

排名不分先后: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华西药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药品杂志有哪些

医药杂志旬刊有《中国医药导报》、《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全科护理》、《当代医学》等。

《中国医药导报》,科技核心作者评价:杂志编辑部态度非常好,修改论文非常细致,就是版面费比较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RCCSE-投稿方式:邮箱投稿。刊内邮箱:。

《全科护理》RCCSE+杂志不收取审稿费。

《当代医学》RCCSE(A)30天内如果没有收到用稿通知,请尽快联系杂志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临床康复现代康复)》北大中文核心。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种学科,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一种专业。医学研究类论文的发表有很多,其期刊的选择也最为重要。

《中国实用医药》(旬刊)创刊于200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经验丰富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吉林医学》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吉林省医学会承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医药前沿》(旬月)创刊于1979年,是国家新闻总署正式批准,河北省卫生厅主管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医学类综合期刊创办的国家医学类综合期刊。

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新发现、新突破,竭诚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学研究单位、医药管理部门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为其总结实践经验、发表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中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本刊容量大,发表快,具有学术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当代医学

《中国招标》、《中国药品流通》、《中外医药采购指南·招商词典》。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订阅期刊,或是前往图书馆或书店购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指多个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组织,以招投标的形式购进所需药品的采购方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从源头上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工作,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

国内关于医药的期刊杂志有200多个,这里我只能给你列举核心期刊了,如下(后面的数字是影响因子):1 中药药理与临床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2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3 中药材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中国中药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半月刊 6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7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8 中国药学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半月刊 9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中国药理学通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13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4 中国药房 核心 旬刊 15 中国新药杂志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半月刊 1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核心,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17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核心 双月刊 18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20 中国海洋药物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中成药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22 中草药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23 药学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24 药物生物技术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25 药物分析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26 西部药学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27 天津医药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28 时珍国医国药 核心 月刊 29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30 上海中医药杂志 核心 半年刊 31 山东医药 核心,Р.Ж. 32 农药学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季刊 33 农药 核心,CA 月刊 34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核心,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35 江苏中医药 核心 月刊 36 江苏医药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37 火炸药学报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38 华西药学杂志 核心,CA 双月刊 39 重庆中草药研究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半年刊 4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医药杂志有哪些

国家一级医学刊物中没有医学院的院刊。国家一级医学刊物有以下:

1、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血液学与输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包括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血液病临床病理、输血血液制品、代血液研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2、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消化专业医学学术期刊。1981创刊,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的中高级医学科学工作者。主要报道泌尿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且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4、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5、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我国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专业性的学术性期刊。前身为《显微外科》,1985年更名为《显微医学杂志》,1986年改为现刊名。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遵守科技道德和编辑道德,严守国家机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为办刊方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消化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血液学杂志

医学杂志期刊有:1、《中国社区医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2、《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3、《吉林医学》:创刊历史久远,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4、《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6、《内蒙古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旬刊、万方收据库收录期刊,职称晋升认定期刊。7、《按摩与康复医学》: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万方数据库收录、职称晋升认定期刊。8、《中国卫生产业》: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月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9、《中国当代医药》: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0、《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1、《中国药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2、《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制药药检专业期刊如下:

1.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7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其前身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期刊《中华药学杂志》(1936年创刊)。本刊为报道我国药学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

2.中国药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在医药卫生界赢得较高的声誉,连续获得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共同主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等。主要栏目设置:专题笔谈、综述、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临床药学、药品质量及检验、科研简报。

3.药物分析杂志,创刊于1981年,由始创于1951年的《药检工作通讯》发展而来,1981年更名为《药物分析杂志》,2005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作者、读者为从事科研和应用,以及高等教育的药物分析学科专业技术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

4.中国新药杂志,期刊的特色是突出“新”字,反映新内容;其次突出“两个结合”,即医与药结合、技术性与学术性结合;再是突出“实”字,有很强的实用性。杂志兼具权威性、前沿性、学术性、创新性、时效性、实用性的特点,深受广大医药工作者喜爱,读者已遍布20个国家和地区。

地理杂志有哪些

人文地理杂志,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世界地理杂志,华夏地理杂志。

历史个人不推荐看杂志,看看百家讲坛就好。

生物我看过《大自然探索》有动物植物地理等,每期一个话题,主要与自然探索有关。

但符合我的口味,后来就退了。

地理强烈推荐《中国国家地理》!新闻类,个人觉得《看天下》不错,新闻信息量大,语言通俗,号称做最好看的新闻杂志。

如果你仅仅为了了解时世信息,不要深度只要广度,建议你看这个。

如果要深度,评论的精析,看《南方人物》等南方报社的,《环球人物杂志》《新周刊》都不错。

不过我觉得中学生看《看天下》最合适,关键是不那么深奥,很有意思。

我们班传看的就是这个。

南风窗。

世界博览。

中国国家地理。

人与自然。

历史方面不太清楚。

追问人与自然是杂志吗?

回答既有电视节目,也有杂志。

网上可以搜到。

我们学校在订,有点贵。

国家地理、天文爱好者、咬文嚼字、我们爱科学

格言、博物、少男少女,学校要求订读者

青年文摘、读者---看短文

地理杂志

科学探索

家里现在给孩子订的《快乐历史地理》我有时间也会拿出来看看。

觉得这本杂志现在的侧重点不在历史和地理方面了,还会介绍很多动物、植物等其他学科的东西。

我就想起我曾经看过的《历史大观园》了,今天上网一查,《历史大观园》已经停刊了。

但是还有2种关于历史的杂志不错《看历史》和《文史知识》请问谁看过这两种,或者有更好的推荐呢。

似乎现在这样的学术性强一些的杂志都维持不下去了

记得很久以前还有一本杂志较 中国现代史

现在只有娱乐八卦的杂志还比较有市场 悲哀

《看历史》我一直没买过,不过前两年还订《文史知识》的,感觉不错。

---------------------------------------------------------

我已经把网址那些发给你了,你自己看看。

还得有自己主见。

不错的有《中国国家地理》,这本杂志比较权威,前身是《地理知识》,创刊于1960年,内容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在学生,青年,白领,地理学者的圈子里比较受捧,我已经订了三年了,力荐哦!还有《国家人文地理》,标志有点像模仿中国国家地理的。还有《人与自然》,《环球》,还有美国的《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定价20元/本,每月7日出刊 《博物》,专门面向学生群体,定价10元/本,每月1日出刊 这两本杂志是出得最好,最出名的,与地理相关性最大杂志,都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

药用菌杂志期刊有哪些

金蝉虫草花可以直接泡水饮用,煮鸡汤,熬粥等,其药用价值很高。

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而原产于横断山脉、天目山脉感染虫体为竹蝉的野生蝉花称之为金蝉花或大蝉草。最早在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

宋代唐慎微的《征类本草》,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记载功效。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野生金蝉花更稀奇珍贵,这限制了蝉花大量使用。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蝉花抗肿瘤、阻止癌细胞扩散与转移等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实现的,《中国癌症治疗保护网》吕迪主任及国内外肿瘤专家认为,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免疫力下降。

2、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天然蝉花或人工培养品稀醇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其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所致睡眠时间,提高阈下催眠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入眠率;延长中枢兴奋药士宁和戊四氮所致辞小鼠惊厥的潜伏时间。

3、毒副作用:毒性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天然蝉花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60g/kg,观察72h,20只小鼠无1只死亡,给药后动物仅活动减少,24h后均恢复正常。腹腔注射的LD50为±,毒性反应表现为扭体、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蝉花

金蝉花是多年生虫生真菌,是苦竹蝉感染蝉拟青霉后而形成的“虫”“花”复合体,又称为“大虫草”,含有的药物活性成分、功效和冬虫夏草相似,仅有药性的差别,金蝉花为寒性,冬虫夏草属温性,适宜人群基本相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金蝉花应用于蛋白尿、慢性肾病、肾虚肾亏而致的男性功能障碍;胰腺癌、宫颈癌、胃癌、白血病;失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等领域。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Miquel.) Samson即我国传统名贵中药蝉花,原产于横断山脉、天目山脉感染虫体为苦竹蝉的野生蝉花又称之为金蝉花或大蝉草(见百度文库 吕迪《 金蝉花》);金蝉花属虫生性药用真菌,是蝉拟青霉菌寄生在某种同翅目蝉科昆虫蝉若虫上所形成的虫菌复合体。蝉花的有性型为麦角菌科大蝉草(Cordyces cidadae shing.)。自然界中的大蝉草比较少,主要是蝉拟青霉寄生的虫菌复合体。金蝉花 - 形态特征它的根是 蝉蛹或山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2-3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开花分枝。子囊座单个或2-3个成束地从寄主体前端生出。长,中空,其柄部呈肉桂色 ,干燥后呈深肉桂色,直径,有时具有不孕的小分枝,其头部呈棒状 ,肉桂色,干燥后呈浅腐叶色,长7-28mm,直径2-7mm。子囊壳埋生在子囊座内,孔口稍突出,呈长卵形,约600μm×200μm。 子长圆柱状,200-380μm×6-7μm。子囊孢子线形,具有多横分隔,后断裂成8-16μm×μm大的单细胞节段。晒干后冷藏,用时取出浸泡洗净 据有关研究提出, 蝉花属于生物病态现象,是一种虫菌复合体。实际上,蝉拟青霉寄生蝉若虫并最终导致蝉死亡,蝉完全成为蝉拟青霉生长的培养基质,最终蝉的营养被蝉拟青霉吸收殆尽,因而,人们所说的 “蝉花”是蝉拟青霉菌丝体、子实体以及蝉若虫被消耗后的剩余物。金蝉花 - 蝉花生成过程蝉的生长:蝉产卵于树枝上,导致树枝死亡,经过一定的时间卵孵化为蝉若虫,蝉若虫经过一段时间就转移到地下取食植物根部汁液,蝉若虫一般要在地下生活数年才能爬出土面,爬到较高的位置,羽化为蝉的成虫。 蝉花的形成:蝉若虫在羽化前被蝉拟青霉孢子侵染寄生,当生活条件适宜时,菌丝开始大量生长,并吸收虫体的营养,经过一定时间蝉若虫就会死亡,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而只剩下一个空壳。气候适宜时,蝉拟青霉从营养阶段转化为生殖阶段,渐渐从整个菌丝体顶端生出蝉花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表面长出很多孢子粉,蝉拟青霉子实体常常长出地面形状似花,故而得名蝉花。金蝉花 - 蝉花的功用蝉花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名贵中药材,天然蝉花(或金蝉花)主要用于各种配伍用药材、滋补药膳或作为保健品。研究显示,蝉花(蝉拟青霉)含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氨基酸、多种生物碱、麦角甾醇和糖原等多种有效成分[3,4,5]。 宋玉良等[6]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大约含腺苷为135mg/g。俞滢等[7]对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Cordyces cidadae(蝉拟青霉的有性型)测定含量,结果显示其含蛋白质总量为,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主要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并含有多糖、脂肪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以Mg元素为最高。 朱英等[8]应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蝉花中的多糖含量为 mg/g。温鲁等[9]测定了蝉花的虫草活性成分,并与冬虫夏草和蛹虫草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蝉花的虫草酸和腺苷含量均高于冬虫夏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均高于蛹虫草,具有和虫草相近的医疗保健功效。医学研究表明,蝉花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肿瘤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对肿瘤、慢性肾病、肾衰等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疗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以平教授及 吕迪主任等认为,金蝉花对阻止慢性肾功能进一步损害、恢复肾功能,治疗蛋白尿等临床疗效较好10,11]。金蝉花抗肿瘤、阻止癌细胞扩散与转移等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实现的,《中国癌症治疗保护网》吕迪主任及国内外肿瘤权威专家认为,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天然屏障,可产生抗癌症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接受放、化疗患者可提高对放化疗治疗毒性的耐受性,能消除癌症特有的剧痛,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引起的 白细胞减少,脱发,食欲减退,呕吐等副作用,能改善恶病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3. 王春雷,芦柏震, 侯桂兰. 中国蝉花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4):244-247. 4. 刘波.中国药用真菌(第2版)[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27. 5. 王海颖, 陈以平.陈以平教授巧用蝉花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0):71. 6. 宋玉良,宋捷民, 严建伟.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腺苷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6):367. 7. 俞滢, 顾蕾,陈启琪等.蝉花的化学成分分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6):61-63. 8. 朱英,宋捷民,忻家础.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蝉花中多糖的含量.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1,18(6):441-442. 9. 温鲁, 唐玉玲, 张平.蝉花与有关虫草活性成分检测比较.江苏中医药,2006,27(1):45-46. 10. 王琪,刘作易.药用真菌蝉花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4(4):469. 11. 芦柏震,姜志明,牟翰舟.蝉花粗提物对肺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9(13):328-329.

(岳德超)

药用真菌,是指能作为药物治疗疾病以及具有滋补作用的一类真菌。我国利用真菌作为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50年前,就有用“神曲”治疗饮食停滞、胸膈满闷、消化不良,用豆腐上生长的霉治疗疮痈等记载。我国最早的药物书《神农本草经》(公元100—200年)及历代其它本草书中就记载有茯苓、猪苓、雷丸、马勃、灵芝、香菇、蝉花、冬虫夏草、木耳等真菌药物。这些药用真菌经历了上千年的医疗临床实践的考验,至今仍在广泛应用。据初步统计,全世界约有真菌25万种左右,已知有药效的约300余种。而人工培育作为药物使用的,只有其中很少部分。

近30年来,我国药用真菌事业在不断发展,尤其是1980年首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以来,药用真菌事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真菌类中草药,已从真菌中发掘和开发出约30余种真菌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真菌类药物安全有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一、药用真菌培育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药用真菌最早的国家。如早在800多年前,王祯(元)《农书》中就记载有香菇(蕈)的简易栽培方法。主要是人工在树杆上砍出花口,随野生香菇孢子自然飘落接种感染长出香菇。这种方法曾传至日本,约在300多年前,日本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大约60多年前,被改用孢子水接种方法所代替。现今已发展到采用纯菌种全人工栽培方法。浙江省的龙泉、景宁、庆元是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

1957年陈梅朋等,为了节约木材和克服产区的局限性,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开始采用木屑栽培香菇的研究,并于1960年初步获得成功。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作为栽培香菇及其它多种药用真菌的原料,其栽培方法也多种多样,如野(室)外有坑道、荫棚、溪沟等段木栽培,室内有瓶栽、袋栽、菌砖栽、盆栽等栽培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质量也远比老法栽培的要好。目前,江苏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福建古田已建成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栽培生产量较大,我国香菇产量达世界产量的40%,已跨入世界香菇生产大国的行列。

茯苓在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如在《癸辛杂志》内就记载有“茯苓生于大松之根上矣。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液渗入于内。然后择地之沃者,坎而瘗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这种掘根后用原苓引种方法,现今在某些山区还常采用。在苏颂(宋)《图经本草》(公元1062年)上就记载有茯苓的采收方法:“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拔,于是掘土取之”。这与现今采挖茯苓的“钻场法”是一致的。

1970年以来,湖北、福建等地改革了用茯苓作种(肉引)培育的老方法,而采用纯菌种菌丝(菌引)接种的新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正大力推广人工接种(菌引)栽培法。

现今,全国已有许多省区进行茯苓的人工栽培,其中以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产量较大。

我国栽培银耳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据记载,银耳的栽培于1894年始于四川省通江县,其后传至贵州、湖北、陕西、福建等省。后来日本也仿效栽培。过去也是采用自然接种的老法栽培,产量低。现今不仅分离出优良的银耳纯菌种,而且还掌握了栽培银耳的新技术。如在接种银耳纯菌种以后,还需接种适当比例的银耳伴生菌——香灰菌丝,一般比例为1000∶1较好。其栽培方法除段木栽培外,还研究成功并大量推广瓶栽、菌床栽、塑料袋栽等方法,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银耳栽培。不仅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亦为药理、化学等研究创造了条件。

灵芝的栽培,首载于清《花镜》(公元1688年)一书内。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从事灵芝的瓶栽和段木栽培,并已发展至固体和液体发酵培养。

猪苓过去全靠野生资源提供药用,山西古县、陕西秦岭有关单位,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野生变家栽的初步经验,云南省近几年在开展室内人工分离培养菌核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并研制出猪苓的水培法,1980年初步获得成功。

1956—1959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麦角菌的人工接种栽培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又曾先后研究成功固体及液体培养麦角菌的方法,同时也曾对茯苓菌进行发酵培养的探索性研究,在瓶内培养形成菌核。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虫草的人工培养技术、工艺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0年日本矢秋信夫报道了虫草属中80个种的人工培养,对含虫草菌素成分的蛹虫草的人工培养已获成功。但对我国的虫草(含虫草酸),日本研究很少。近年来我国对虫草蝙蝠蛾幼虫的饲养与虫草菌的分离培养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983年沈南英曾报道,于1981年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1根冬虫夏草的子座,随后青海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野生的子囊孢子,培育出菌株已在试管中长出了不成熟的子座。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福建清流县医院、海军医学研究所等单位,都相继从野生虫草菌上分离出不同菌株,并进行了发酵药理化学及临床疗效等的研究已通过成果鉴定,投入生产。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江西国药厂于1987年第一个获得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的准产证书。但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完成其全部生活史。

除培养上述几种药用真菌外,近30年来,还成功地培养出紫芝、薄盖灵芝、雷丸、猴头、构菌、云芝、树舌、蜜环菌等多种药用真菌的子实体或菌核,并应用发酵工程技术大量培养出上述各种真菌以及亮菌、安络小皮伞、木耳、层卧孔菌、竹黄菌、白僵菌(或僵蚕蛹)等多种真菌的菌丝体供医药用。

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将多种真菌作为药物,并载入历代医药书籍中,它们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医疗实践的考验。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培育药用真菌最早和生产真菌类药物制剂较多的国家。尤其是近30年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用真菌,使药用真菌事业发展迅速。一些药用真菌经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且疗效安全可靠。

我国真菌资源极为丰富,而被发掘作为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的仅是其中极少部分。由于野生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用药的需要,因此,进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药源,亦可发掘和开发利用祖国医药学宝库,寻找新药以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现状

我国近30年来,药用真菌培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一些传统培育的真菌如麦角、香菇、银耳、茯苓等进行了方法改革,采用纯菌种全人工接种培育的新方法,代替了过去自然接种的半人工培育的老方法,获得很大成功。现在所有药用真菌的培育,都采用纯菌种人工培育的新方法,并已普及推广,发展迅速。在江苏江阴县夏港乡,于1985年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长江香菇场投入生产。1986年在福建古田县已建成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目前,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正为实现工厂化、自动化而努力。而更多的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则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层发酵方法进行培育。此种方法不仅可大大缩短生产周期(4—15天),并可在工厂内有计划地、大规模培育生产,或应用此方法生物合成具有医疗价值的药物,如麦角新碱、银耳孢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等,其质量易于控制,成本低,可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成发酵生产真菌类药物的工厂或车间,全国约有30多个,而从事药用真菌研究的单位则更多,生产出的真菌类药物制剂约有30余种。

四、药用真菌的培育方法

利用发酵法培育药用真菌,可以大大缩短生长周期,适合工厂化生产,培养条件容易控制,生产潜力大,为广泛地研究、开发和利用药用真菌开辟了新途径。

人工栽培,是一种传统的生产方法,我国自古有宝贵的经验,尽管它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但对一些野生药用真菌,还应试行人工栽培。

(一)人工栽培

1.段木栽培

是模仿野生药用真菌生长的一种方法。即利用人工栽培,在段木上生长出子实体或菌核。此法适合于山林栽培。山林栽培要根据药用真菌的生长特性因地制宜选择场地和树种,采用适当的栽培工序,其过程为:准备段木,选择栽培场所,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如在选地方面,木耳要选高山的半山腰,有适当的树木遮荫,背风而湿度大的地方。茯苓喜温暖,故选通风干燥的地方。对树种的要求,木耳以阔叶树为主,茯苓则选针叶树松木。木耳和银耳虽然生长环境及栽培工序相近,但也各有其特性。银耳生产要求砍“发浆树”,也就是抽出新树枝,树液流动时砍,而木耳却要求砍“收浆树”,即树叶枯黄,树干养料积累时砍。段木栽培,除木耳、银耳和茯苓广泛应用外,在香菇、灵芝上也在大力推广。

2.木屑瓶栽

主要原料为锯木屑,麦麸或糠皮。因为锯木屑是木材加工厂的副产品,所以发展药用真菌的瓶栽生产,是木材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一个途径。木材种类繁多,质地不同,成分不同,如果不了解树种,盲目使用,会直接影响药用真菌的培养效果。一般阔叶树的木屑,特别是壳斗科的树种,最适于药用真菌的生长,它不仅质地较硬耐腐,而且配制的培养基营养充足,在接种后菌丝生长过程中营养消耗慢。含有杀菌物质的樟木和含油脂的松柏树种不适作瓶栽的原料(茯苓的培养除外)。一般木屑瓶栽,多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室内,而壳斗科树材在平原地区来源困难,故也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通过试验,选择来源方便的其它阔叶树锯木屑进行栽培。如果不知锯木的种类,应先晾晒,待油脂类物质及挥发性物质分解散失后再用。在培养料中掺入一些麦麸或糠皮增加氮源成分更利于菌丝生长。目前河南南阳应用棉籽壳代木屑作培养基,经过试验效果也较好。

(二)发酵培养

经化学分析及临床实践证明,以子实体入药的真菌,在它们的菌丝体中也含有与子实体相同的有效成分,同样具有疗效。凡属这类的药用真菌,均可采用发酵的培养方法。发酵培养可分固体发酵培养及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1.固体发酵培养

是以固体物质做培养料来培养菌丝体,再经提取加工进行制药的一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高超的操作技术,投资也较少,更适合基层单位使用。凡适合栽培用的培养料皆可用于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生产是把长满菌丝体的培养料与菌丝体一并入药,因此要求培养料绝不能含有对人有毒及有害的成分。适合作固体发酵的材料有玉米粉、米糠、黄豆粉、麦麸等。用于生产的容器有浅盘(曲盘)扁瓶(柯氏瓶或茄瓶)、蘑菇瓶等。目前用此法生产的有猴头菌、蜜环菌、云芝、麦角菌及白僵菌等。

2.液体深层培养

其特点是将菌丝体接种于培养基中,给以适当的通气搅拌,使菌体大量繁殖的同时,产生和积累有效物质。培养过程一般在发酵罐中进行。因此需要发酵罐和压缩空气的设备以及过滤、浓缩、提取等设备。先在摇瓶中培养种子,再扩大到罐中培养。具体生产工艺为:斜面菌种→小摇瓶种子(一级)培养→大摇瓶种子(二级)培养→繁殖罐(种子罐)(三级)培养→发酵罐培养。培养基成分一般比较简单,可用豆饼粉,芝麻饼粉、蚕蛹粉、鱼粉等动植物性原料作有机氮源,适当加些糖类补充碳源再给少量无机盐类即可。深层培养的优点是培养量大,易于人工控制,培养周期短,不受气候、季节限制,常年可以生产。如培养灵芝子实体在栽培条件下需一个半月时间,而菌丝体深层培养下5—7天即可完成发酵生产周期。适于工业化生产,前途广阔。

  • 索引序列
  • 药理学的杂志有哪些
  • 药品杂志有哪些
  • 医药杂志有哪些
  • 地理杂志有哪些
  • 药用菌杂志期刊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