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财税一体对国企的影响研究论文

财税一体对国企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财税一体对国企的影响研究论文

浅谈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忽视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的现象及造成的结果,阐述了财务管理在搞好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意义,并提出一些了建议。1、在改革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国企改革给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国企通过调整管理机构、职工构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使企业走出困境,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企业内部管理显得相对落后,滞后于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尚未根除,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面对困难与挑战较多考虑外部因素,加强内部管理的观念淡薄。当前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1缺乏企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题,而部分企业却不注重竞争策略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技术经济信息和市场预测,没有长远的发展思考;对新产品的开发、质量的保证、市场的定位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实质问题重视不够;企业领导只注重任期内的功绩政绩,造成企业领导的短视行为。这都与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极不相称。忽视基础管理厚实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目前许多企业对基础管理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容陈旧,脱离企业的实际;信息资料管理混乱,利用效果差;定额不全或水平落后,班组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概念技能不强概念技能是一个管理人员尤其是较高高层管理人员对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进行战略决策等等方面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相当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必然影响管理效能的发挥。资金运用效率低当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由此引发的诸如贪污、挪用资金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不够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的素质和企业员工的素质。从企业的人员构成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当前很多国有企业一方面在喊着“缺乏人才,需要人才”的口号,另一方面,本身企业的人才却在不断的流出。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并不能真正给他们一个发挥的空间,不能让他们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一方面改革促进管理,为企业管理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又能够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际上企业管理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改革内容。这就要求企业在坚持原有那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努力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赋予企业内部管理以新内容、方式和手段,实现制度创新和管理尝新并重。必须把深化改革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2、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务体制中,企业政企不分,没有任何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管理运作只是执行国家制定好的几条规章制度,企业财务成果的好坏,与经营者、职工没有多大的厉害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因此更要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合理有效地组织、控制和监督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财务管理就是要使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企业理财能力、资金运筹能力。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进行了根本性的企业财务管理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营自主权的扩大,特别是现代制度的建立将使得企业终于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资金运筹的主体,通过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等,使企业的价值和财富达到最大。在商品经济下,财务管理历来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经济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社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也由单一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显示出来并被人们所认识接受。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有利于企业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有利于企业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财务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当前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困扰许多企业正常运转的主要障碍,这说明了加强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理财能力,资金运筹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财务管理在观念上统帅各专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首先体现在观念上统帅各专业管理。包括计划管理、资产管理、生产管理、销售收入管理等,都应树立财务观念,即效益观念、成本观念和资金观念。(1)计划管理。企业制定计划,要树立资金观念、效益观念。如果不考虑资金约束,不进行效益分析,就会造成计划半途而废,造成资源浪费;如果计划只以产量为中心,不讲经济效益,就会造成产品积压,资金沉淀。(2)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以及递延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破除只讲满足需要,不讲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的观念。要树立低价少储的观念,使得储备的物资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节约占用资金;要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流失,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使其保值增值,给企业带来效益;要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形象与信誉,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极强的经济意识,让企业的资产活起来,流动起来。(3)生产管理。包括产品开发、生产组织、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等。这些部门容易出现重技术,轻效益的现象,更应树立财务观念:产品开发要适销对路;工艺安排和原料配比上不能只讲质量不讲成本;工序配合不能只讲速度,不讲半成品资金占用;质量管理上要谋求质量收入大于质量成本。(4)销售收入管理。销售是经营成果的实现,是生产消耗的补偿,是资金周转的结束。销售收入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步入市场经济后,产品的销售工作遇到了难题,于是,销售工作出现了只管产品发运,不考虑产品成本、售价和货款回收,结果是产品销售出去了,企业资金却难以周转,效益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在销售工作中一定要把销货和收款结合起来,树立效益观念。财务管理在制度上制约各专业管理所谓制度上制约就是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要求各项专业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树立效益观念、成本观念和资金观念。比如可以要求重大决策必须有财务分析,否则无效。要形成制度上的约束,一方面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制定企业自己的财务制度体系,并监督执行。财务管理在利益上奖惩各专业管理财务管理对各专业管理的业绩评价最终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显示出来的,即最终通过各专业部门制订的责任指标在经济利益上奖惩各专业管理部门,来促进各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基本形式就是建立和实施管理会计制度。3、结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在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千万不能忽视企业管理,而在企业管理中,更要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论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竞争力无疑是企业所有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的核心能力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理论,对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竞争力无疑是企业所有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的核心能力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理论,对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能力单元是对企业进行的基本单位,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各能力单元的培育与整合。企业核心能力由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组成,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能力理应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讨论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一、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哈默尔(Gary Hamel)认为:“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的学识”。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角度,可将财务管理能力概括为: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特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独特性是指财务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环境,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所创造的本企业特有的财务管理,这些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升华,最终形成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通常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以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例:邯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生存下来,而且经济效益不断大幅度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邯钢独特的财务管理能力。邯钢在市场中的成功表现是因为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在当时是稀缺的,多数竞争对手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在全国学邯钢的过程中,“邯郸学步”的企业不在少数,这说明邯钢经验是邯钢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深深地印上了邯钢特殊经历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是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创造性运用。目标成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并不是新事物,多数企业财务管理者对此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创造性运用的却并不多见,财务管理能力的缺乏由此可见一斑。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常认为财务能力是对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筹资能力、投资能力、获利能力的综合评价。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的区别表现为:财务能力是有形资源,财务管理能力是无形资源。财务能力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集中体现,通过财务分析的财务比率予以评价;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所积累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集中表现,在评价方法上更多的是以定性的方式并结合模糊评价法来反映。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的内在联系表现为:财务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能力在过去经营活动中共同作用的结果,财务管理能力是形成财务能力的基础之一,其最终价值体现在企业未来的财务能力之中,财务管理能力的直接目标在于形成良好的财务能力。二、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以及分配利润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三、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1、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独有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财务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包括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战略的失败都发生在其实施阶段。战略决策过程的实质就是控制,而企业内部能够从全局角度进行控制的只能是财务控制。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盈利1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作出及时的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万元;如果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赚到10万元,反而亏损了1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万元。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划分出来的,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型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本身,它既可能是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过去,国有企业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的老首长的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500万元,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又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10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成功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了。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自己又不懂经济规律而拍脑袋作出的决策。第二,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第三,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第四,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之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2、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与安全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也存在偷税漏税的违规操作。资金使用“四个到位”原则:一是材料费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这个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可见,搞好资金管理也完全是办得到的。3、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重在课题。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国有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实行财务主管下管一级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直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由上一级主管部门、企业直接委派,其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在上一单位,这样他就能无后顾之忧地行使财务监督作用。诸如这一类的财务监督机制,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逐步完善起来。4、新形势下的利润分配管理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四、财务管理的培育和应用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是一种观念与过程的结合,没有财务管理能力的观念,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过程就不会出现。因此,企业管理部门要认识到财务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使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培育的过程是资源不断投入与整合的过程,尤其是知识资源的积累过程。因此,这一过程往往漫长而复杂,需要企业持久的努力。应用是财务管理能力的价值所在,也是评判财务管理能力的最好尺度。财务管理能力的应用过程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延伸到各个部门、员工,最大限度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同时,应用的过程使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不断转移、扩散,全体员工思想与经验的交流有利于财务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既要认识财务管理能力的独立性,更要注意其与企业核心能力的联系。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之一,企业核心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的目标。这种联系要求财务管理能力的管理过程必须与企业的其他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并维持企业核心能力。参考文献1、Gary Hamel ,《启动革命》(Leading the revolution) 2001年版2、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3、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企业的业务、财务管理体制、流程及其管理都会对财务业务一体化产生影响,使企业在财务业务-体化方向中出现了极大的阻碍。(一)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许多企业设置有财务、统计、营销、采购、生产、行政、人事及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等部门,除财务部门外,许多部门都或多或少的行使着企业财务、业务系统的基本职能。而财务部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并未参与管理工作。受传统的企业财务影响,企业很难及时处理信息,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和决策,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二)软件应用不协调的影响使用软件的企业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软件,无法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工作。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自采用一套软件处理其数据,不能及时沟通信息和协同更正信息。(三)信息孤岛的影响由于业务软件系统局限于业务部门,形成信息孤岛,数据共享性差,有些看似复杂却很普遍的问题都是由很多细节或经验来支撑的。随着企业业务发展,业务流程、单证手续日趋复杂,对于不同产品品种、战略品种或不同区域,其业务处理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企业在适应这些需要时,要经常处理不同的特殊业务,因此需要有一套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都认可的正规程序、规定,以协同处理这些不同的特殊业务。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研究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实质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宏观经济管理控制目标,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共同富裕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愿望。本文针对当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财税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提出具体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财税机制的优化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

充分利用区域天然优势,改革优化财税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快速发展与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区域优势存在差异是区域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失调的基础性原因。而财税制度作为外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区域优势不明显地区产生有效的弥补作用,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根据对欧美等发达地区相关资料的调查,发现创新与优化财税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方式。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有关财税机制的问题解析

财税分配机制存在缺陷

财税分配机制涉及范围广阔,主要包括财税收入在地方政府、经济圈与中央之间的具体比例关系。财政收入大量税收项目中,主要支柱性税收占比近90%,这些支柱性税收也就是较为常见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三个方面,其余非税收财政收入主要是对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我国财税分配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区域产业税成果微弱。对2015年三种产业的税收供给量展开分析,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为,第二产业税收贡献了为,第一产业则为,产业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合理。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财政收入的关键内容,具有极为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有些地区过于依赖非税收作为财政收入来源,这将对税收宏观调控作用造成负面影响,征税结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

财税权限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的财税权限机制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支配、财税政策拟定发布、财税执行管理等权限。将地方和中央财政支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依照固定比例将财政支出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地方主导型、中央主导型以及地方责任型。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23种财政支出项目当中,用于国防军事、国际外交、燃油物资储备等工程的财政支出占比,中央主导型财支的一半以上;用于公共设施、安全、设备运营等17种项目的财政支出占比地方主导型财支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地方财政支出支配权相对更大,但也同时肩负着更多的公共事业责任。这种财税权限机制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主要问题体现在地方财政权限和公共事业责任匹配度不足。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比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3:7的局面,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比重逐渐上升至55%。2006年以前,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同样是3:7,2013年到2016年地方财政支出一度超过80%,大幅高于总财政收入。当今,地方事权与中央事权在法律层面并没有具体界限,通过二者财政支出比例可知,中央将大量支出任务交付于地方,例如上述23种财政支出项目中,就有2种为地方责任型、17种为地方主导型。地方政府肩负大量本应由中央承担的教育、交通、农林、国土等公共事业的建设,引发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公共事权偏移错位现象,使地方经济发展陷入窘境。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策略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必须对相关财税机制、政策加以优化和完善,放宽我国大量欠发达地区财税管理权利,为其供应接二连三的优惠措施,进而从国家层面对经济发展形成促进作用,提升公共事业和人民生活均衡水准,不断减小东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进而良好完成协调稳定发展的根本目标[2]。

优化财税分配

优化财税分配机制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共享税比例。在我国营改增战略事业的驱使下,地方政府能够在短时间保有地方财政实力,但就长远角度来讲,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应在完全取消营业税以后,重新构建增值税具体分享占有比例,使地方政府分配比例达到40%。同时,为加速我国大量欠发达地区经济进步,提高对此类地区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应对偏远山区、产业优势严重欠缺、资源干枯、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欠发达或困难地区进一步增加五到十个百分点的分成。此外,还应逐渐取消城建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项目以企业、行业为基础进行税收分享的现行方式,应给予省级以下立法部门或地方政府自行规定增值税划分规则的权利。

第二,优化或重塑地方税收系统。国家应尽快推出资源税整改措施,例如将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归纳为征税体系,以从量定额、从价定率的角度实现从价计税,从根本上提高自然资源负税能力。然而,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传统资源城市应依照具体情况实施减免赋税的政策;优化个人所得税,根据具体行业和普适性计税方法,拓展综合所得税内容;深化房地产税收项目改革优化,使传统土地使用税与房产税合二为一,由地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税率。

改革财税权限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对现行财税实施全方位改革。一方面,将地方和中央之间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具体划分,让其界限清晰。例如,中央应负责九年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事业,负责国家安全、外交、消防、警察等安全类事业支出,而地方政府应负责地方区域内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公共环境建设等事业的支出,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大型交通运输事业,水利、电网建设等大型工程建设事业设定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支出,并根据我国目前国情,明确比例;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中央占有、支配财政的权利相对较大,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适度放宽该区域政府的财权。例如,以科学、客观、合理的形式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确定权、解释权、减免权等。

在分税制度背景下,地方和中央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独立税收,应给予地方政府关于固定税收的管理权限,并且该权限必须以独立自主的模式存在,将非全国性征收的税收立法权、减免权交予地方,在中央制定全国性征收的个人房产税、资源税等地方主要税收法律的同时,给予地方适当的减免权和细微调整权,进而为地方财政实力增加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3]。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对财税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完善。例如,明确协调发展标准,构建以国家为主体,省级、地方政府相互配合的绩效评价规则。其中,财税评价的主体机构应包括审计部门、立法部门、税务机关以及财政机构等,将责权制度应用于财税评价工作上,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制约合理的新局面,扩大评价的内容范围,将财政分配的整体过程全部划分到评价体系当中,加大力度对税收管理、财政收入等工作的绩效评价。

3、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科学、符合我国国情的财税制度是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现行财税机制而言,在制度、权限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和改革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中央和地方应立足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我国财政机制,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奠定基础。

4、参考文献

[1]马万里.中国式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导向型特征分析-兼论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体制约束[J].社会科学,2014(09):32-42.

[2]徐丽媛,王胜伟.借鉴“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创新生态补偿财税责任制度及其立法完善[J].兰州学刊,2014(08):136-142.

[3]陈厚义.后发地区财税制度改革的特征问题、动力体系与应对策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30(05):3-9.

英国对中企的影响研究论文

浅谈西方侵略者对中国的影响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先进文明”“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 , 现代化进程” , “中国只有像香港那样 300 年殖民地才能发展” , “租界是中国大漠中的一块绿 洲”“没有租界,哪有中国共产党”等。 , 在 1840 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由于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英国极需要对外进行商 品输出,和掠夺原材料.也由于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阻碍重 重,和林则徐在虎门进行虎门销烟,因此为英国进鸦片战争制造了借口. 由此可见,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进行商品输 出和掠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而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 则徐的虎门销烟则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即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它却在客观上使中国打开近代化 的大门.所以说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有利也有弊. 鸦片战争的炮声,把当时较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忧国忧 民, 寻找救国救民之路, 产生了从抵抗侵略出发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从而发出 “外抗强敌, 内求改革”的呼声,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股新思 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习西方、 “师夷长技以制夷” ,认识世界和走向世界;寻求强国御海之 道,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实现民族振兴。客观地说,鸦片战争对新思想的萌发是具有积极 的意义的。 客观上来讲,西方殖民者的确把中国从一个封闭自大的状态带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圈,但是,这是否加速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有待斟酌。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的,低效 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下,中国当时的经济具有强烈的封建性质,而这种性质 与资本主义经济可谓是格格不入。在当时的条件下,西方殖民者没有半点过渡,没有半点缓 冲,而是把中国硬生生地拽入那个经济圈,导致了中国经济更加畸形,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 环境,使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加深,社会经济更加难以调整。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进入资 本主义世界,是以一种被剥削的身份,自然没有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而是通过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的方式被残酷压榨, 何以见得西方殖民者在加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殊 的贡献呢? 有一种观点是:如果列强不侵略中国,中国会进入新一轮的改朝换代,而新统治者将会 采取更加有力的手段来保护小农经济。那么,我想问的是:如何断定中国的新一轮改朝换代 一定又是一个封建朝代呢?这很显然是没有理由的。我承认,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清王 朝正在走着一条急速的下坡路,清王朝的覆灭也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明朝末 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一代手工业主和新兴的贵族整形为中国资产阶级的雏形。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一定时期内并不是 不可能的。而且,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在经过雍正乾隆时期的巅峰之后,也在急剧的衰落,封 建制度从一种历史潮流的角度来讲,正走在一条一去不复返的道路上。 西方殖民者纵使对中国的经济有所刺激帮助, 但是走什么样的路, 怎样来走这条路这都 是中华民族自己的选择,轮不到西方国家蛮横无理的介入。实际上,这剥夺了中华民族对自 己道路的选择权。如今,西方国家张口闭口都是人权,而他们近百年来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对 亚非国家做出的种种侵略行为则是对人权的蔑视。 按照人类人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进入资本 主义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且,在 19 世纪的中国,其实自身就具 备了许多打破封建主义的因素。所以,从社会自然进化的角度看,中国完全可以自己进入新 的社会阶段,这仅仅只是时间问题。并且我们相信,如果没有殖民者的入侵,这个阶段的到来也并不遥远。同时,殖民者的到来给一些中国人民带来了价值观上的偏差。1895 年清政 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 台湾人成为法律上的 “日本人” 1930 年代的日本教科书描述 。 “大 日本帝国”时说: “大日本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主体的大和族以外,还有朝鲜族, 汉族等少数民族。 ”日本对台湾的统治,给台湾灌输了大量的属于日本的价值观念,而且造 成了台湾归属于日本的认识。如今,台湾地区的部分皇民化现象和亲日现象,不可以说和当 年殖民统治没有关系。 从主观上看,殖民者对中国的政策终极目的是为了剥削中国,从而增强他们自身的资本 积累,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只不过把中国当作一种工具,而非真正的为中国着想。 历史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一件事物而改变的,就算没有鸦片战争,也会有另一个事物顶替他 的位置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没有鸦片战争,中国还是会革新,还是会强大,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周 期性,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事物到了一个极端都会向另一个极端走的. 在中国社 会在清朝积贫积弱到了极致的情况下, 急需变革, 而这场变革的导火索恰恰是鸦片战争而已。 而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红色思想传到了中国,没有租界,中国共产党就不就不能存在了吗? 共产党面对并克服的困难,又何止是没有租界那么简单!而所谓的中国需要变成殖民地 300 年才能发展的观点,更是大谬。观美国,是欧洲殖民者入侵的结果吧?在殖民者入侵后,非 但没有让印第安人发展,反而造成了种族灭绝。是不是说中国也该成为下一个美国,中华民 族要成为下一个印第安民族,中国才叫发展起来了?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耻辱,一种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对于一个国家来 说, 主权永远是构成国家的核心要素。 如果连主权都不完整, 何以谈中国, 何以谈中华民族, 如果连主权都不完整, 就算经济发展了又怎样?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一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一 国的理由。抛弃了国家的概念来谈任何东西都是肤浅可笑的。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给我邮箱,给你传一份我论文的,你自己改吧,很简单的,我用了一个小时就弄出来了.

人民网伦敦3月2日电(武一丹、许晨)近日,由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与英国中国商会(CCCUK)、中国日报英国公司合作的“《2021年投英跟踪调查报告》发布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活动采用云会议的形式,吸引中英工商界及学术界人士近200人在线观看。据介绍,这是致同连续第九年发布中资企业在英投资最新趋势的调查报告。报告分析了845家符合本年度投英跟踪调查标准的在英中资企业。调研结果显示,在英中资企业为英国本地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资企业投资领域分布广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投资和并购交易活动仍然强劲。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在英中资企业经营现状,展现了中资企业与英国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对英国社会的重要贡献。发布会上,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包玲对投英活力榜的成功发布以及上榜企业表示祝贺。包玲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中英贸易和投资克服疫情影响逆势增长,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1100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中英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478亿美元,比疫情前增长超50亿美元。2021年进入投英活力榜统计范围的中资企业数量为845家,连续4年保持增长,在英国创造或支持了近万个工作岗位。在金融、基础设施和新能源等领域,双方都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包玲指出,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希望中资企业借此契机,再接再厉,继续推动中英经贸合作稳定向前。坚定信心,推进合作共赢。中英优势互补,两国工商界合作意愿强烈,开展务实合作基础深厚,希望企业积极落实不久前两国元首通电话达成的共识,对中英两国经贸合作前景保持信心,积极挖掘合作潜力;二是顺势而为,共谋绿色发展。希望两国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把握经济向低碳清洁绿色模式转变的大势,找到更多战略契合点;三是积极作为,构建合作桥梁纽带。希望积极发挥作用,展示中资企业良好形象,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与理解,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包玲发表主旨演讲英国中国商会会长、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行长方文建对报告发布表示祝贺。他表示,报告调研结果再次印证了中英经贸关系的紧密相连,并充分地展现了在英中资企业的经济韧性及为英国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中资企业对英国市场仍充满信心和投资热情,且正为英国区域平衡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中英两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两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合作也将成为新时期的合作新亮点。伴随中英关系回暖,我们坚信两国的贸易投资将持续繁荣,中英工商界的互利合作也将继续切实造福于两国人民。英国中国商会会长、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行长方文建致辞致同英国会计师事务所首席执行总裁大卫· 邓科力(Dave Dunckley)、中国日报欧洲分社社长、中国日报英国公司总经理于熠镭等嘉宾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与会企业表示,将一如既往地齐心协力努力促进中英互利合作,不断打造新合作亮点,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中国企业良好风貌,在新的起点上持续为中英经贸合作的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新能量。

日媒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日本的BL小说对中国影响挺深的,特别是女性朋友们!!!

日媒称本田正考虑降低对中国依赖,此事会产生蝴蝶效应包括降低日本方的效益。减少其市场规模。对于各个产业之间联合发展也有非常重要影响。日本媒体根据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所影响,将会减少本田在中国的供应链,也会减少对中国依赖。基于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美国也会加紧,唯独中国的各种企业,日本也因此受到的影响为了减少风险和损失,很多西方企业不断与中国的企业相互挂钩,本田企业也将会考虑新建一条供应链,降低对中国依赖。这种做法对中国而言并没有更多损失,但是对日本而言就会减少自己的市场规模。不管任何企业,都不会短时间内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出去,因为中国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其他国家的相应产建工厂等多种需求一定让中国带给其很多经济效益,此种政策调整需要得到支持,日本政府曾经出台各种政策来鼓励日本企业将生产线迁回到日本。但是最后都没有获得积极响应40%都是在中国生产。

对于华生产这条生产线,如果消失之后在日本而言会带来具有损失。任何角色的事物都可以给一个企业带来毁灭,所以应该进行深远考虑。如果选择与中国脱钩之后想要找一个另外的合作合办是非常困难。与中国而言,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具有用工成,所以才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但是中国自身有着非常优越的各种建筑。资源和技术含量。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缺乏也让他们无法进行正常运行。

中国有着非常稳定的商业环境,外国企业如果选择遵纪守法,保障双方合法权益,中国将一定会始终保持对外开放政策。如果想要拓开中国市场,我们也不会做出其他的政策支持

台湾比较强项的部分是零部件,我们从进出口的观点来看台湾汽车零部件出口。进口零部件的部分,94年有650亿台币的进口,640亿往下掉到550亿。日本进口量从94年的75%到2002年三分之二。零部件已经在十年之内由10%替代了完全从日本的进口。苏锦夥说:十年之内台湾零部件的出口提高了一倍,从450亿提高到900亿台币。出口像美国是主要的对象,一直维持美国市场40%。从零部

日本汽车出口中国的量虽然少,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却相当大。回想起 80年代日本车汹涌的进口势头与国产车生产状况形成的强烈反差,不能不令中国人深思。 丰田汽车公司一直倾心于开发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早在 1964年就首次向中国出口,那时中国 85号以上汽油货缺,丰田就在大部分商用车上装有能使用 70号汽油的发动机,以避免可能会发生的故障。 改革开放以后,当中国汽车需求市场启动时,有着丰富的国际营销经验的日本商家立即做出反应。从 1988年起,丰田开始与沈阳金杯汽车厂合作生产金杯牌面包车,1994年达到年产 5000辆的生产能力。9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为了扩大对中国的汽车销售,按照中国国内的使用环境和路面状况,设计推出了中国规格的丰田汽车。 为了提高丰田汽车的市场竞争能力,丰田公司采用多元化配件供给方式,通过由世界各地相互提供价廉物美的零部件进行生产。零部件制造和车辆生产不是以国度为界限,而是通过建立国际规模的生产网络,最大限度地追求高质量和低成本。同时,他们通过设在中国各地的 33家特约维修服务中心,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以此来争夺中国市场。丰田汽车公司的经营专家神谷正太郎说的好:“生产必须先投资,销售也要先投资。如果只是全力挖掘当前社会的需求,企业马上就会走上绝路。如果考虑到 5年、10年后的长远情况,即使牺牲眼前利益,也在所不惜。” 正是有这样可靠而及时的市场信息反馈,使丰田汽车公司能够不断开发研制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税收收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论文

税收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影响分析论文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不但要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还要受到税收的约束。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中之重,其中税收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应市场竞争发展需求的,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财务政策,就必须重视对税收政策的关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首先从税收和企业财务政策概念入手,进而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税收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影响,希望对相关企业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 税收  企业财务政策  影响

一、简介税收与企业财务政策

税收是在社会体制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其定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其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基本职能包括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监督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保持经济稳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共同富裕、促进对外开放等。

财务政策是指为达到特定的财政、经济、社会等目的,用以调节财务行为、高速财务关系而制定的有关政策的总称。企业财务政策是其中的一种,企业管理包括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管理,所以相对应的财务政策就是融资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税收政策对企业的财务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做好税收筹划有助于实现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税收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影响

1、税收对融资管理政策的影响

企业融资决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而税收的`差异就会影响到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企业资本结构具体是指公司以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为代表的融资方式组合比例。首先是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率是指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与计税基数之间的比率,我国法律规定企业所得税一般是按25%的比例收取。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在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那么利息抵税效用与企业负债额是成正比的,所以企业所得税税率越高,企业偏向于负债资本的筹集;反之则偏向于权益资本的筹集,从而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其次是股利和利息的个人所得税差异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债权人获得利息收入,股东获得股利收入,但都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我国税法规定公司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允许在公司所得税前扣除,而支付给股东的股利则是在所得税后进行,所以在利息和股利支付方面存在着差异,两种投资者获得的价值不一样,所以说股利和利息的个人所得税也会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

2、税收对投资管理政策的影响

筹资政策属于企业投资管理,因为企业的生产运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需要及时筹措资金,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力。企业筹资有两种方法,即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而不同的筹资方式所获取的资金列支方法不同,有税前列支和税后列支,这对企业资金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说利息作为费用列支,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应当扣除,所以企业可以少缴一部分所得税;而股息不作为费用列支,是在税后净利润中分配,所以增加了企业所得税。所以当在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企业应提高负债比例从而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税收对股利管理政策的影响

股利是在企业税后净利润中进行分配,所以股利的分配方式以及分配股利与否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发展一般会经过初创阶段、高速增长阶段、稳定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这些过程,所以在初创阶段,企业需规避财务风险,选择剩余股利政策;当发展到高速增长阶段时,有很多投资机会,需要的资金增多,最好不要分派股利;到了稳定增长阶段时,企业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所以可以选择支付较高股利;在成熟阶段,企业各方面以及市场方面都接近饱和持续稳定的状态,所以可以考虑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当到了衰退阶段时,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应采取剩余股利政策。各个阶段的股利政策都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市场的状况来决定的,要制定好合理正确的股利政策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制定和选择财务政策时,都会考虑到的因素就是税收,因为其对资本结构、投资政策、筹资政策和股利政策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企业管理者需要时刻了解税收政策,制定好企业财务政策,规范和优化企业的财务行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不如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熊彩虹.税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J].经济视角,2010,(02).

[2] 诸星龙.税收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研究[J].2008,(03).

[3] 曾琼.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铁林.试论创意产业的财务会计特征与税收扶持政策[J].税务研究,2010,(07).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大,财政收入质量就高。税收收入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据法定标准,从单位和个人无偿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拓展资料:税收收入: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中国税收收入按照征税对象可以分为五类税,即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其中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流转税是中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的60%多,主要的流转税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国家已经开证的所得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是指以各种财产(动产和不动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国家开征的财产税有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资源税是指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中国的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等。行为税是指对某些特定的经济行为开征的税收,其目的是为了贯彻国家政策的需要,中国的行为税类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的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国债收入: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国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收费收入:收费收入是指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入形式。具体可以分为使用费和规费两种。使用费是政府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一定标准收取费用,如对使用政府建设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的车辆收取的使用费。规费是政府对公民个人提供特定服务或是是特定行政管理所收取的费用,包括行政收费(如护照费、商品检测费、毕业证费)和司法规费(如民事诉讼费、出生登记费、结婚登记费)。收费收入具有有偿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宜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大,财政收入质量就高。税收收入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据法定标准,从单位和个人无偿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主要国家的税收,一般都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例如美国税收收入总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90%。中国在1950~1984年间,由于国营企业除向国家纳税之外,还上交利润,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仅为50%。从1985年以后,由于先后分两步实行利改税,原来国营企业向财政上交的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上升,1985~1990年都达到90%以上。

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债、政府收费等。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国家都占到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长水平和分配结构及分配顺序对税种分布、税负水平、税基宽窄其制约作用。如果收入水平很低,所得税收入很少,只能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分配格局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所得税的比重则会有所上升。

增值税对利润影响研究论文

500元一篇论文,保证你通过,101010

论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内容摘要: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立法层次不高、优惠方式欠科学、优惠力度偏小、功能缺陷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必须从税收政策体系着手,规范自主创新税收立法,完善所得税制,建立鼓励风险投资、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关键词: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研究与开发,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原始创新是指通过完全自主的研究与开发,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已有的技术的集成(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模仿创新是指在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创造出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成功的标志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实现。 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三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形式,适宜于具有不同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创新主体。一般地说,与技术基础与目标技术的差距愈大,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愈大,所需要投入资金愈大,而获得引进技术相对容易(因技术输出阻力小),进而实现模仿创新的可能性愈大,资金投入量也较小。因此,对科技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必须对其所辖地区总体技术水平有一个准确把握,明确创新激励导向,以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选择技术创新策略。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选择必须符合企业实际。技术创新通常有率先型策略、追随型策略、吸纳型策略、合作型策略、创新孵化型策略、能力移植型策略、产业协作型策略等。以上不同类型的策略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三种自主创新类型的适用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 重视技术扩散的效用。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企业的技术进步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关联就是技术扩散。社会总体技术进步必须依靠技术扩散。技术扩散是技术的传播过程,是创新技术采用者通过各种途径从扩散源处获得创新技术,同时获得技术能量补充,然后通过消化吸收进而再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创新技术的采用都会获得技术进步,技术扩散面愈广,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程度愈高。因此,技术扩散必定促使社会总体技术进步。 加强对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税收政策是指税收主权国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或经济目的,通过制定倾斜性的税收政策法规来豁免或减少经济行为或经济结果的税收负担措施。 当前,世界呈多极化发展的新格局,世界各国都不断谋求在高技术、尤其在高端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这些国家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运用税收经济杠杆调整产业,促进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谋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各国共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十一五”以及更长时间内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到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税收政策功能作用深刻的认识,预示着税收政策将在更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科学地设计政策措施、实施范围和实施步骤,使政策切实可行,并落到实处。 我国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自主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对推动高科技产业化,特别是外资和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纵观整体税制结构和我国自主创新税收政策,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制订的立法层次不高 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在各种税的税法、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中的规定都不是很多,且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更多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以通知、规定等形式下达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况且,这种通知、规定由于不能广泛、有效的进行宣传,而有些税收政策的条款规定过于简单,弹性甚大,给税收政策的操作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效用的发挥。 (二)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方式欠科学 1.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单一。目前,我国激励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主要是采用税收直接减免,优惠方式单一。税收直接减免固然有操作简便,易为纳税双方把握等优点,但它属于短期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缺乏有效持续的激励。况且,税收直接减免作为一种投资后的鼓励,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效用不显著,且容易引发税收流失。 2.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偏小,且有失公平。尤其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方面支持力度不够。例如,我国为了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活动,对盈利的工业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发生数增长达到10%(含)以上,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在税前扣除外,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税所得额。我们认为,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规定研究开发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必要的,也符合多数国家的做法。然而,这种优惠只限于盈利在一定规模的企业,大大缩小了优惠范围,对于非盈利企业或盈利但研究开发费用的增长未比上年超过10%的企业,显然是有失公平,容易引发人们误解为税收歧视,并可能会导致其陷入“亏损—不能得到税收优惠—缺乏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亏损加剧”的恶性循环。 3.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对象针对性不强。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是以企业为主而不是以具体的项目为对象。这种税收优惠规定使得一些企业的非技术性收入也享受了税收优惠待遇,造成税收优惠泛滥,而且使得一些经济主体的有利于技术进步的项目或行为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造成税收优惠政策缺位,最终降低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 (三)现行增值税制中的税额抵扣不彻底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高新技术产业比一般加工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其无形资产和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占高新技术产品成本的绝大部份,但这些投入,以及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这就导致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负担偏重。显然,这种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适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妨碍企业技术装备进步。更重要的是,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重复征税。况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时,不能实行彻底退税,从而削弱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挫伤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四)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存在功能缺陷 现行企业所得税制都实行33%的比例税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率为30%,地方所得税税率3%),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收优惠条款多,实际执行差异甚大,造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负不尽公平合理。例如,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新办内资高科技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只能二年内减免企业所得税。事实上,许多高科技企业是难以享受到这项税收优惠。因为高科技项目从研究开发、批量生产,到开辟市场,其周期一般较长,大多要超过二年。另一方面,我国执行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功能缺陷。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区内企业和区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尽相同,其弊病越来越为明显。在区内有些企业,并不是高新技术企业但也能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而某些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却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五)需要税收政策扶持的领域存在着政策真空 1.税收政策设计没有考虑到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风险。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然而,在税收政策设计上却忽略了其风险性。事实上,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开发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而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只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利润予以一定的税收减免,对企业用于科研开发的投资以及开发过程中可能的失败,在税收政策上没有给予更多的考虑。 2.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缺位,高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我国的投资规模是有所减缓,但总量还是在不断的加大。相对来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明显不足,自我发展资金积累能力低,在技术密集程度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OECD成员因高技术产业研发投资强度超过20%,而2001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仅为,各个领域均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02年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投入研发资金约为137亿元(亿美元),不及一家跨国公司。 运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在国家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年至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到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税收政策功能作用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预示着税收政策将在更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科学地设计政策措施,实施范围和实施步骤,使政策切实可行,并落在实处。 (一)加快税收法制建设 我国现行的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通过对一些税收法规的某些条款进行修订、补充形成的,散见于各类税收单行法规或税收文件之中,且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为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国家应制定《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法》,从总体上考虑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财税政策,制定专门的《财政激励自主创新政策法规》、《税收激励自主创新政策法规》。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研究和判定予以鼓励的自主创新及产业标准;明确财税优惠政策的目标和具体受益对象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方式;加强对自主创新税收优惠的管理与分析评估。 (二)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对从事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即不应按所有制性质,也不应按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确定优惠标准。即不论内外资企业,也不论企业是否有盈利,对符合自主创新企业条件的研究与开发,在初始年度都实行据实税前列支。 2.加大企业对自主创新投入的税收优惠。为了激励企业对自主创新投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可以考虑按近几年来的平均数计算增长基数,从激励企业对自主创新投入持续增长的目的出发,只要近5年的平均投入比为每年增长10%以上,均可按150%的比例扣除,当年不能全部扣除的余额结转下年抵扣,办法可参照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的做法。 3.实行加速折旧办法。明确规定用于自主创新活动的新设备、新工具可以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办法;还可考虑对技术先进的环保设备、国产软件的购置和风险资本的投资实行“期初扣除”的折旧方式,允许在投资当年能扣除50%-100%,以利于提高投资回收速度,促进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形式。 4.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企业的税收政策体系。为了与世贸组织规划相适应,需注意实现税收优惠范围内特定高新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从支持产品向支持竞争前技术研究转变,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重,改变过去以区域为标准确定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范围的做法。 (三)对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增值税转型 我国已在东北地区试行增值税转型并取得一定成就与经验,可以考虑在高新技术产业试行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即在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中,可对购进固定资产支出额进行抵扣,也可充分考虑高新技术研究投入巨大而原材料消耗少的行业特点,同时允许抵扣外购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和技术设备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金,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加入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企业研制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开发的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创汇且对本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产品,其缴纳的增值税可依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先征后退”的照顾。 (四)建立规避投资风险的税收政策体系 高风险是制约企业扩大自主创新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应在税收法规中制订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并允许费用列支。即允许企业特别是有科技发展前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并规定科技开发准备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更新和技术培训等,对逾期不用或挪作他用的,应补缴税款并给予一定的处罚。 2.制订有关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风险投资公司将资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并对其实行较低的所得税税率;对法人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公司获得的利润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居民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公司获得的收入免征或减征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将资金投入高新技术获得的利润若再用于高新技术投资的,不论其经济性质和所有制形式,都退还其用于投资部分利润所对应的企业所得税。 (五)健全税收优惠体制 众所周知,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说到底也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因此,税收政策应推动包括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和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教育的发展,制定鼓励民间办学、社会捐资办学的税收政策,对社会各界向教育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捐赠准许不受最高捐赠限额的限制。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鼓励企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的税收政策。同时,税收优惠政策适度向个人倾斜,进一步修订个人所得税政策。在基础扣除方面,充分考虑现代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因素,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等,鼓励个人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多种途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六)依靠关税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运用进出口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逐步从对进口整机设备的优惠,转变到对国内企业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装备所需的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的优惠上来;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国内制造业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研究提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逐步缩小内外资企业在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上的差距,利用进口税收政策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环境保护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领域中去;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对国家鼓励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投资;鼓励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并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崔文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投资风险.财经问题研究,2004 2.王国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发展思路.中国科技论坛,2005

8:41-----9:41 8:45-----9:45 11:41----12:41 11:45---12:45 14:41----15:41 14:45----15:45 17:41----18:41 17:45----18:45 20:41----21:41 20:45---21:45 23:41----00:41 23:45----00:45 2:41-----3:41 2:45-----3:45 5:41-----7:41 5:45-----7:45

这些都是关于“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相关资料,看看有你需要的吗?

  • 索引序列
  • 财税一体对国企的影响研究论文
  • 英国对中企的影响研究论文
  • 日媒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 税收收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论文
  • 增值税对利润影响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