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发布时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主要论文:1. 多恩诗歌的巴罗克褶子与早期现代性焦虑。《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2. 《洛丽塔》中的大众文化与纳博科夫的文本生成策略(合作)。《外语研究》2015年第2期。3.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清教哀诉叙事与文化身份焦虑(合作)。《求索》2015年第3期。4. 白色菲利斯统治下的黑人:《宠儿》的身体叙述(合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5. 含混的文化民族主义:叶芝早期文化取向的症候式分析(合作)。《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5期。6. 英国巴罗克时期诗歌的时间内在化构建。《外国文学》2014年第3期。7. 爱伦坡小说中的裹尸布评析(合作)。《外国语文》2014年第2期。8. 巴罗克文化与17世纪英国诗歌的文体生成。《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9. 神圣与世俗之间:克里斯托弗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欧洲巫术文化传统(合作)。《外国语文》2013年第4期。10. 艾米莉狄金森与英国巴罗克文学传统。《世界文学评论》2013年5月第15辑11. 早期现代英国巴罗克文学的现代性(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月)12. 17世纪英国诗歌的巴洛克视觉化特征。《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转载(第63-65页)。13. 从舞台到页面:琼生与英国戏剧经典生成(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14. 奥尼尔戏剧的身份主题(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月)。15. 神性、理性与知性: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光的圣经隐喻(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第2期(6月)。16. 身体不能沉受之重:<圣经旧约>中的女性身体焦虑(合作)。《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17. 品特戏剧《归家》中的背叛主题及其宗教解读(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2期。18. 何时待到牧人归(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1期。19. 文明面具与权力疯癫:品特政治剧《送行酒》的福柯式身体解读(合作)。《前沿》2011年第20期。20.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性别空间叙事探究(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4期。21. 迷惘一代身体的伤残与放逐(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2期。22. 宇宙之轴:T. S.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合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6期。23. 想象的身份寻求之旅(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24. 荒野、先知与十字路口:艾略特《情歌》的新英格兰叙事图景(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2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观念与文学发展形态(合作)。《外国文学》2011年第3期。26. 文如画:《喧哗与骚动》的视觉化与空间化叙事(合作)。《外语教学》2011年第2期。27. 艾略特与巴罗克文学传统。《华中学术》第3辑,2011年5月。28. 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第3期。29. 《等待戈多》:信仰和理性真空状态下的等待行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十二辑(2010年春)(2010年6月)(CSSCI集刊)。30.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综述(合作)。《外国文学》2010年第4期(2010年7月)。31. 规训辩证法: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福柯式解读(合作)。《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2010年10月)32. 天父神话的断裂处(合作)。《美国文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33. 马维尔诗歌中的巴罗克时间主题(合作)。《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34. 变形的鱼王:艾略特《荒原》的身体叙述。《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35. 艾略特《荒原》时空主题研究(合作)。《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6月。ISBN 978-7-5600-8396-4。36. 读诗和读园的诗学探索(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37. 情、才、艺的统一--王富强散文诗论。载《他从新的地平线上走来--阅读王富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4月。ISBN 978-7-5059-6029-9。38. 《荒原》的身体叙述及其诗学旨趣。《美国文学研究》第四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9.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三峡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8年第6期。40. 艾略特《荒原》的时空主题研究(合作)。《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41.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身体叙述(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3期。42. 美国经典诗歌的立体性和综合性研究(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43. 末世论与斯宾塞诗歌中的宇宙时间观。《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44. 个人主义与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45. 时间意义的生存机制(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46. China's Reception of T. S. Eliot (International Reception of T. S. Eliot. London: Continuum 2007).47. A Neglected Author: Ba Jin (, , Winter 2006, Newsletters of ALSC).48. 宇宙时间和斯宾塞《仙后》的叙事时间。《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49. 叶芝象征主义戏剧的伦理理想。《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50. 品特戏剧的伦理学批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51. 《四个四重奏》的文体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52. 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嬗变。《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53. 《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拯救主题。《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54. 《四个四重奏》引语解读。《国外文学》2002年第3期。55. 作为话语形式的诗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56. 弥尔顿的诗学观。《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57. 弥尔顿早期诗歌的神秘主义倾向。《国外文学》2001年第2期。58. 弥尔顿两首早期诗歌的宗教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59. 《时间与存在》的后现代意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60.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合作)。《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61. 英语创造教育的目的、范畴和方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62. 《四个四重奏》主题结构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63. 康拉德:听众与谎言:《黑暗的中心》的叙事结构与阅读效应。《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64. 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的超语义特征。《外国语》1996年第4期。65. 现代诗歌的叙述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66. 乌托邦的经验秩序与嬉戏的语言指归:英语后现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外语与翻译》1996年第2期。67. 《四个四重奏》的象征主义机制。《中外诗歌研究》1995年第2-3期。68. 语境结构和诗歌语义的扩散。《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69. 生命哲学的诗化耗损:有关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新探述评。《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70. 文本死亡自我:艾米莉迪金森死亡诗歌结构形式解读(合作)。《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71. 生命流程的深层意蕴(合作)。《名作欣赏》1993年第2期。72. 马克吐温的《苦行记》及其喜剧特色(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73. 泥土深处的语言芳香--略评陈笑海组诗《远方柔情》。《石首文艺》1992年第3期。 专著、教材等:1.《生命的和谐:斯宾塞〈仙后〉内在主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2.《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撰写第14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高级文学翻译》(副主编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4.《综合大学英语(英语专业精读)》第五册(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5.《CET-4作文辅导》,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6.《莎士比亚故事全集》(合编),重庆出版社,1998年7.《加拿大百科全书》(参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8.《英语教程》(合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要论文:1. 多恩诗歌的巴罗克褶子与早期现代性焦虑。《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2. 《洛丽塔》中的大众文化与纳博科夫的文本生成策略(合作)。《外语研究》2015年第2期。3.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清教哀诉叙事与文化身份焦虑(合作)。《求索》2015年第3期。4. 白色菲利斯统治下的黑人:《宠儿》的身体叙述(合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5. 含混的文化民族主义:叶芝早期文化取向的症候式分析(合作)。《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5期。6. 英国巴罗克时期诗歌的时间内在化构建。《外国文学》2014年第3期。7. 爱伦坡小说中的裹尸布评析(合作)。《外国语文》2014年第2期。8. 巴罗克文化与17世纪英国诗歌的文体生成。《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9. 神圣与世俗之间:克里斯托弗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欧洲巫术文化传统(合作)。《外国语文》2013年第4期。10. 艾米莉狄金森与英国巴罗克文学传统。《世界文学评论》2013年5月第15辑11. 早期现代英国巴罗克文学的现代性(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月)12. 17世纪英国诗歌的巴洛克视觉化特征。《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转载(第63-65页)。13. 从舞台到页面:琼生与英国戏剧经典生成(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14. 奥尼尔戏剧的身份主题(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月)。15. 神性、理性与知性: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光的圣经隐喻(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第2期(6月)。16. 身体不能沉受之重:<圣经旧约>中的女性身体焦虑(合作)。《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17. 品特戏剧《归家》中的背叛主题及其宗教解读(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2期。18. 何时待到牧人归(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1期。19. 文明面具与权力疯癫:品特政治剧《送行酒》的福柯式身体解读(合作)。《前沿》2011年第20期。20.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性别空间叙事探究(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4期。21. 迷惘一代身体的伤残与放逐(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2期。22. 宇宙之轴:T. S.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合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6期。23. 想象的身份寻求之旅(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24. 荒野、先知与十字路口:艾略特《情歌》的新英格兰叙事图景(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2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观念与文学发展形态(合作)。《外国文学》2011年第3期。26. 文如画:《喧哗与骚动》的视觉化与空间化叙事(合作)。《外语教学》2011年第2期。27. 艾略特与巴罗克文学传统。《华中学术》第3辑,2011年5月。28. 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第3期。29. 《等待戈多》:信仰和理性真空状态下的等待行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十二辑(2010年春)(2010年6月)(CSSCI集刊)。30.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综述(合作)。《外国文学》2010年第4期(2010年7月)。31. 规训辩证法: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福柯式解读(合作)。《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2010年10月)32. 天父神话的断裂处(合作)。《美国文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33. 马维尔诗歌中的巴罗克时间主题(合作)。《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34. 变形的鱼王:艾略特《荒原》的身体叙述。《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35. 艾略特《荒原》时空主题研究(合作)。《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6月。ISBN 978-7-5600-8396-4。36. 读诗和读园的诗学探索(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37. 情、才、艺的统一--王富强散文诗论。载《他从新的地平线上走来--阅读王富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4月。ISBN 978-7-5059-6029-9。38. 《荒原》的身体叙述及其诗学旨趣。《美国文学研究》第四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9.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三峡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8年第6期。40. 艾略特《荒原》的时空主题研究(合作)。《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41.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身体叙述(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3期。42. 美国经典诗歌的立体性和综合性研究(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43. 末世论与斯宾塞诗歌中的宇宙时间观。《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44. 个人主义与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45. 时间意义的生存机制(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46. China's Reception of T. S. Eliot (International Reception of T. S. Eliot. London: Continuum 2007).47. A Neglected Author: Ba Jin (, , Winter 2006, Newsletters of ALSC).48. 宇宙时间和斯宾塞《仙后》的叙事时间。《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49. 叶芝象征主义戏剧的伦理理想。《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50. 品特戏剧的伦理学批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51. 《四个四重奏》的文体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52. 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嬗变。《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53. 《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拯救主题。《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54. 《四个四重奏》引语解读。《国外文学》2002年第3期。55. 作为话语形式的诗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56. 弥尔顿的诗学观。《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57. 弥尔顿早期诗歌的神秘主义倾向。《国外文学》2001年第2期。58. 弥尔顿两首早期诗歌的宗教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59. 《时间与存在》的后现代意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60.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合作)。《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61. 英语创造教育的目的、范畴和方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62. 《四个四重奏》主题结构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63. 康拉德:听众与谎言:《黑暗的中心》的叙事结构与阅读效应。《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64. 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的超语义特征。《外国语》1996年第4期。65. 现代诗歌的叙述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66. 乌托邦的经验秩序与嬉戏的语言指归:英语后现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外语与翻译》1996年第2期。67. 《四个四重奏》的象征主义机制。《中外诗歌研究》1995年第2-3期。68. 语境结构和诗歌语义的扩散。《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69. 生命哲学的诗化耗损:有关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新探述评。《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70. 文本死亡自我:艾米莉迪金森死亡诗歌结构形式解读(合作)。《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71. 生命流程的深层意蕴(合作)。《名作欣赏》1993年第2期。72. 马克吐温的《苦行记》及其喜剧特色(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73. 泥土深处的语言芳香--略评陈笑海组诗《远方柔情》。《石首文艺》1992年第3期。 专著、教材等:1.《生命的和谐:斯宾塞〈仙后〉内在主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2.《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撰写第14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高级文学翻译》(副主编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4.《综合大学英语(英语专业精读)》第五册(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5.《CET-4作文辅导》,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6.《莎士比亚故事全集》(合编),重庆出版社,1998年7.《加拿大百科全书》(参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8.《英语教程》(合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不是211。

学校类型:理工类。

属性: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大学 ,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展开。

所属地区:浙江杭州。

知名校友:王东升、戴珊、刘体斌、郑钧。

主管部门:浙江省。

学校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办、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1年,1988年批准为公开发行(季刊),1999年批准为双月刊(综合),2005 年更改为现刊名(双月刊),2014 年变更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计算机与控制、机电工程、材料与仪器、环境与生命、数理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见刊

杭电学报容易发表。杭电学报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2014年变更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计算机与控制、机电工程、材料与仪器、环境与生命、数理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栏目设置有:综述评论、学术论文、技术论文、科技简讯。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栏目设置有:经济与管理、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法律、哲学与政治、文化与教育。杭电学报由于征稿范围广,栏目多,是容易发表的。所以杭电学报容易发表。

好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在电子界、教育界广泛征稿。机会是很多的,所以还是比较好投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有健全的编委会,有较强的编辑力量,向广大科技爱好者推荐和传播最新科研。

这是国家级的期刊,高校学报的刊物质量都比较高,虽然不是核心,但影响因子还可以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刊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主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1-9146CN: 33-1339/T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曾用刊名: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1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

看了下影响因子,比其它好多牛逼大学学报都牛逼。厉害

当然是核心期刊。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中文核心期刊,更是 CSCD核心期刊。属于 一类核心期刊。--------来自品 优 刊*网*

当然是的!!既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又是 中文核心期刊、同时更是 CSCD核心期刊。算是 A类核心期刊了。

当然是核心期刊。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中文核心期刊,更是 CSCD核心期刊。

属于 一类核心期刊。

电子科大学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于1959年创刊,是中国最早的电子类期刊之一,是以电子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刊登:电子通信、电子测量、生物电子学、雷达、电子对抗、遥控遥测、信息论、电子材料与元件、电子机械、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总结;新技术、新工艺的论述;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述;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等。阅读对象主要是从事上述学科、专业类的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及工程技术人员。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外审专家不申论不可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外审通过率通常是百分之八十左右,安全与环境学的外审通过率,一般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外审是学报审稿的一个主要环节,外审不是盲审,外审多是由学报杂志社外部审稿专家来完成的。

若已被录用并缴费大约一到两个月可以见刊。论文发表接收后多久能够见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在1个月或者1年内见刊都是有可能的,具体要根据作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根据期刊投稿的流程来说,确定论文被杂志社录用后,需要付清论文发表费用,邮寄用稿通知单原件,大概需要1个月到2个月时间不等,之后还要看杂志社把你的论文安排在哪一期。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9年,是全国最早的电子类期刊之一,本学报是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的自然科学类期刊,是集创造性、学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电子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电子通信、电子测量、电视技术、生物电子学、雷达、电子对抗、遥感遥测、信息论、电磁场工程、天线、微波理论与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材料与元件、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电子物理与器件、激光与光纤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系统工程、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总结;新技术、新工艺的论述;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述;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等。荣获两次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教委“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没有被踢出北大核心期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于2022年11月19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没有被踢出北大核心期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于1959年创刊,是中国最早的电子类期刊之一,是以电子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 索引序列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见刊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
  • 电子科大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