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教育研究论文的具体作用

教育研究论文的具体作用

发布时间:

教育研究论文的具体作用

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2.教育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改革日趋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对许多学校而言,“科研学校”、“科研兴教”已不再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上,明智的学校领导人重视教科研工作,奖励教师写教育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无怪乎,时下媒体报道一所先进学校时,总少不了介绍教科研情况及论文发表了多少篇。 3.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是教科研能力。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4.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 目前,广大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如果论文发表在以学生为读者的报刊上,无异于对几万、几十万学生做了一次辅导。 概而言之,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在于社会受益、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教育研究的意义 这个周.我们学习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了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对教育研究意义的理解如下: 一、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在社会的进步的同时,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与社会连接这样才能进步。通过开展教育研究,确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把握正确方法,措施、途径。 二、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社会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 ,通过教学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 三、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设 ;一个学校的发展 必须重视学术文化的建设,形成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术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研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教育研究,不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使学校不断提升学术文化的水平。四、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要具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比较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教育专业化的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的素养和创造地实践的能力。参加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培训教师的有效途经,可以说是一种“校本培训” 。 简答题1.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教育学的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如桃花江小学就因此出了九位特级教师,益阳市一中更是由教科室主任带领12人团队参加这次培训),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惑。 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但要注意,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 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一般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阶段划分 课题研究一般是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选题——学习与查阅资料——课题申报与课题评审立项——开题论证——开展研究——中期评估检查——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评奖推广 (二)关于选题1、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2、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课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比如湖南的是“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安化县教育局的“微型课题研究”),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 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课题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 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 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 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课题 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例如,能不能采用写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三)关于方案设计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 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中小学教师教研的必要性? 其实很多制度的最初本意都是很好的,教师教研也是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但是当这个制度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相联系,间接的影响到了教师的收入,教研就变味了,变成了为教研而教研,不是为了成长而教研。更多的人为了能有教研,不得不出钱买来教研成果的发表,甚至买论文,真正专业成长的本意已经失去了。反倒变成更多的人评上职称后就不肯再教研了。倒是养肥了一批杂志社,呵呵呵。 我研究过教师的教研现状,大部分的研究层次很低,更多的是重复研究和教育总结,对教育科学的促进作用不大,更多的只是评职称的手段,但是反之,如果没有教研,是不是也会有很多弊端了,就像是没有压力的学习,不用考试的学习,更多的人就会放弃呢?而且不根据教研成果评职称的话,是不是走后门的人更容易评上职称呢?而真正能够有意识的促进自身成长的教师,是不是会在教研上有一定的成就的呢? 个人浅见,作为教师的共同的无奈吧,呵呵。

在写论文的研究意义的时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如下:

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前人有研究过,或者阐述过但阐述论证的不全面和有不足的地方,作者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就是,所写论文研究的意义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的新意。次也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是用什么理论证明此观点的,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而且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也要有详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作者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当然,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所以要从现实的方面去进行论述,要写的具体点。这里,作者可以了解一下数学教学论文研究有什么意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扩展资料

论文作用

所谓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就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

⑴、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

⑵、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撰写科研论文,不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也是个深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⑶、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教育科研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直接参加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和发展都是十分宝贵的。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现代自然科学已经把全部思维内容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加以扩展,以至把它的旧的形而上学的限制和公式完全推翻了。

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564页)可见,为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人们交流认识,承接认识成果,必须搞好论文撰写。

⑷、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

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写作的具体研究步骤

同学们在接到写论文的通知后一般都比较惆怅,不知道这几千字的论文该怎么写了,小编就是这样过来的,很能理解大家的心情。现在我们来谈谈写论文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按照这个步骤,其实并不难。

步骤一:确定好论文写作方向后再写论文,论文的题目的选择范围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太大容易导致文章内容没有中心意义,造成偏题,太小容易导致文章内容写得不够好,可能导致在文章结尾时,基本字数无法达标,后期如果需要删减修改,更是不方便。

步骤二:根据题目范围,收集写作材料,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实验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开展资料收集过程中,无论是书本上还是网上,均可进行收集。搜集资料后要仔细梳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步骤三:经过整理后,大致的论文思路就已经形成了,接着就可以对论文内容完善,完成好论文之后,需要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进行调整,把论文的框架结构、逻辑进行整理。完成以上内容后,我们可以先进行论文查重,查重后系统会给我们论文的重复率检测,根据检测报告可以看出文章中有什么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看完以上内容是不是觉得写论文也没有那么难了,这些都是小编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整理出来的方法和步骤,希望对正在写文章的你有所帮助。

写论文的基本步骤流程如下:

1、确定题目:

论文题目可以从专业知识中来,也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平常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便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加以甄别、优选,然后确定-个合适的论文题目,要精炼论文题目,使得一看题目就很具吸引力。

2、细列提纲:

确定题目后,要全面收集资料,最好是通过中国知网下载一些与所写论文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要花点时间精读文献,即便是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心中已有提纲,也必须再去阅读一些相关文献,这是列好提纲的基础,也是后面撰写论文的必要积累和热身。

3、全心撰写:

在一二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按计划撰写。要根据提纲内容,规定每天应该完成的撰写部分,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来,有些人喜欢不间断写,因为思想观点转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写时。

思想观点连续性强,写起来效巡高,有些,喜欢每天完成一点,这样不仅不要,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患考。

4、精心修改:

论文主体内容完成后,不意味着论文完成。这时可以放一放,过一两天再看论文,从头到尾阅读。

查看论文,有无错别字,有无不通顺,有无撰写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据自己对待论文的态度来,精益求精当然最好。

5、导入引言:

论文一般还需要一个引言。这是论文开头的部分,主要阐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等等,是进入正文的必备程序,如果直接从提纲进入,难免有所缺失,似乎没有开头。

这一部分可以在摆写正文前写,也可以正文完成后再写。建议是完成正文后再写,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全文,写好引言。

6、完善要素:

全文完成后,还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页码等要素。特别是摘要,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

毕业论文写作步骤:定课题、找资料、列大纲、查重降重。

1、定课题:查找论文题目库,找到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两三个方向,确定课题题目。比如:XX平台现状研究,这就是一个大方向,可细化写“XX平台营销策略现状分析”;财会的同学可以写“XX平台财务现状分析”,可以再细化。

2、找资料:确定课题后,查找参考文献,找资料,可搜索知网、万方等论文数据库,索引题目中的关键词,找上五到十篇参考文献,参考写作方法、思路创新和大纲构架。

3、列大纲:先梳理大纲,如从第一章开始的绪论或前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偏理论;第三章描述现状;第四章分析问题;第五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结语。

4、查重降重:毕业论文写完要查重,要提前查重修改。所谓修改就是斟酌论点,检查论证,调整结构,推敲文字;就是看内容是否充实,清楚;观点是否正确,有无术语陈旧现象;表达是否简洁、可读。修改要着眼于全篇文章,要注意运用各种知识,为改好文章服务。

平行研究具体作品论文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这实在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大奇迹。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两位戏剧大师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的戏剧作品如同“一座蕴藏着开采不尽的黄金和钻石的宝藏”,值得不断的挖掘和探索。本文采用平行研究和跨文明研究的方法,从梦的角度试图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进行较全面的比较研究:首先探讨两位大师的生平和社会背景,然后从“善情”、“恶情”、宗教和戏剧结构等四个方面论述梦在汤剧和莎剧中的作用。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身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莎士比亚(1564-1616)历经伊丽莎白时期和詹姆斯一世时期。他们所处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方面都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文主义的崛起对传统势力形成了挑战。在晚明时期的中国,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把人们的思想从程朱理学中解放出来,引发了追求自由的个人主义和博爱主义思潮。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洗礼下,重新审视和评价中世纪的传统,逐渐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伟大的梦者,在各自的国度试图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走过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却都成了不朽的戏剧家。 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汤显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试图在政治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刚正不阿,与日益腐败的社会格格不入,最后退出官场,回到家乡江西临川,专心从事诗文戏剧创作。而莎士比亚主要是一位戏剧家,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之梦。与汤显祖的政治活动相比,莎士比亚几乎与政治无涉。汤显祖满怀“治国平天下”的踌躇之志,梦碎之后在诗文和戏曲中宣泄愤懑;相比之下,莎士比亚英国的舞台上却左右逢源,名利双收。尽管境遇不同,两位天才仍有不少共同之处。 首先,他们的戏剧作品都穿越时空,为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欣赏。同时代的评论家已感受到了他们作品的不朽魅力。吕天成在《曲品》中称汤显祖“懒作一代之词匠,竟成千秋之诗豪”。本·琼森认为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时代”。四个世纪以来,他们的戏剧作品一直被人们阅读、上演和评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两位大师都能冲破当时的艺术教条,不落窠臼,走自己的路。汤显祖和沈璟在格律方面有不同的见解。沈璟是以研究声律闻名的理论权威,认为戏曲创作应“宁协律而不工”只要唱起来顺口,可以不管词藻是否优美、词句是否通顺。而汤显祖则以“曲意”为重,让创作的激情冲破格律的束缚,“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莎士比亚与本·琼森持有截然不同的艺术主张,与汤沈之争相映成趣。琼森认为戏剧创作应该严格遵守“三一律”,而莎士比亚作为“自然的诗人”,常常冲破“三一律”的限制。可以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不朽的戏剧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摈弃了当时的艺术教条,尽情地表现了时代精神。 其次,两位戏剧大师都在早期作品中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而在后期作品里展现了悲观失望的世界观。其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尔后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汤显祖在创作前两部戏剧作品期间,尽管对社会现状不满,但仍梦想着有一天能得到朝廷重用,大展宏图,对未来满怀希望;而后两部戏剧作品是在他对朝廷绝望、辞官回乡以后创作的,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对于莎士比亚来说,他初入伦敦剧坛之时,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历史剧和喜剧大多洋溢着乐观奔放的热情;后期以悲剧、浪漫剧为主,重在揭示人类的贪欲,流露着悲哀和无奈的心境。两位大师的作品先是讴歌人文主义、个人主义对传统的反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转而表现不受节制的欲望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除了社会原因之外,他们个人的悲剧一丧子之痛无疑也是他们由乐观转向悲观的重要原因。再次,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相同点:在各自的作品中运用了梦境。汤显祖的四部戏剧作品都包含梦境,被称为“四梦”;莎士比亚在其约四十部戏剧作品中有近一半与梦有关。两位大师通过表现梦幻,使自己的戏剧作品更加哀婉动人、荡气回肠、发人深思。 汤显祖云:“因情生梦”。情是梦的基础,梦是情的表现。情的内涵相当复杂,其最核心的内涵是男女之间的性爱之情。广义的情可分为“善情”与“恶情”。在本文中,“善情”主要指青年男女的爱情;“恶情”指淫欲以及对权力和财富的贪欲,淫欲具体表现为纵欲、乱伦、兽奸(人兽恋)。

,。这些,没,g啊是;的, 个,,啊是;的两个,

可以到学校论文库下些,估计可以搞定。

平行研究下的《玩偶之家》与《雷雨》 娜拉,易卜生笔下一个鲜活的女性。那“砰”的一声关门声,结束了全剧,也震慑了当时的欧洲舞台,震慑了无数个虚伪的“玩偶之家”,这场发生在玩偶之家的风波也引发了当时众多失去个性自由的女性毅然从家庭突围而出另找人生道路的大胆举动。当时作家们纷纷效仿《玩偶之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作出一系列《玩偶之家》型的小说和戏剧,塑造了一系列“娜拉型”的中国“新女性”。一时间,文化界掀起了“易卜生热”、“娜拉热”,盛况空前。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的《雷雨》,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玩偶之家》的影子。 一、 文本背景之比较 19世纪后期,挪威人民竭力想摆脱瑞典皇室和贵族的压迫,从1814年到1905年,他们从没有停止过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表面看,资产阶级社会繁荣、高尚体面,后却隐藏着许多腐朽丑恶的东西。社会上势利庸俗、贪婪拜金、虚伪欺诈的风气很盛,上流社会看重的只是名誉、地位、金钱,这些往往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甚至渗透到家庭成员,乃至夫妻关系当中。完成于1987的《玩偶之家》就是从剖析一个家庭出发来反映社会问题。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日盛,资本主义萌芽涌现,但是封建宗法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早已根深蒂固,在这环境下成长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就具有封建家长的专横跋扈,又有资本家的惟利是图。《雷雨》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并揭露了这个旧家庭的黑暗和罪恶。两个不同的国度,两个不同的时间点,似乎有着千差万别的社会土壤。但是,两部作品都将各自的社会风貌攘括在字里行间,是时代的写照。 二、 文本自身之比较 人物 娜拉和蘩漪 从我翻开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娜拉活泼可爱、天真善良的形象就在我眼前呈现。我心中的娜拉,不是一个固守成规的少妇而更像一位少女,一整天都欢乐得像一只小鸟。但是,娜拉也不是林丹太太眼中那个安逸的妻子。当海尔茂因工作劳累而得了重病,娜拉伪造了父亲的签字,借了一大笔款子,并陪同丈夫到意大利去疗养;为了还债,娜拉每天晚上躲在房子里一直抄写到后半夜,她为自己能像一个男子一样做事挣钱感到骄傲自豪;当柯洛克斯泰以冒名签字借款之事要挟时,娜拉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连累丈夫。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娜拉很单纯也很勇敢,她拥有和她柔弱的外表本不匹配的品质。 娜拉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富于反叛精神的觉醒者。她没有屈服于柯洛克斯泰的威胁利诱,勇敢地承担冒名借钱的罪名和责任,并且抗议不合理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当娜拉认清了以海尔茂虚伪的本质时,她毫不动摇地出走的决心任凭海尔茂的阻拦与乞求也无济于事。她决心奋起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和命运。因而娜拉喊出“首先我是一个人”的强有力呼声。 娜拉也是一个敢于直面生活困难的勇者。当她尚未知道冒名签字的严重后果和时候,命运已将她抛向经济漩涡之中,而以后的还清债务更磨砺了她生活的意志,她懂得了商业场中的生意经,知晓借贷后分期交款,按季付息的常识,并以严肃而非轻率的态度来承担签字后的一切后果,决不拖累丈夫,也不让丈夫为她分忧。 更难得的是,娜拉有不容侵犯的高贵人格。阮克大夫以金钱、物质来引诱娜拉,被她愤怒地拒绝,郑重地斥责他的卑鄙与庸俗。娜拉清白、自尊,表现了一颗洁白无瑕的灵魂,更透露出不求助于他人的独立性。 同娜拉相比,蘩漪所受的奴役和折磨更加深重。嫁给周朴园,她失去了希望,破灭了憧憬。她不爱周朴园,她不止一次地用各种方式反抗周朴园的专制,但都以她的失败而告结束,正是周家这种环境气氛的禁锢,使她既不能妥协,又不能忍受,最终使她性格变成乖决阴鹜的人。她内心苦闷,无法排解,因此,当周萍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就燃起了她已湮没的热情,于是她要抓住这根稻草,拼出一切力量要逃出这“残酷的井”,甚至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周萍也在所不顾。 同是以通过家庭悲剧反映社会悲剧的剧本,曹禺笔下的繁漪比娜拉更具有反抗性和斗争性,对旧制度对妇女的压迫更具破坏性。这是因为,娜拉具有随遇而安的思想,满足于丈夫儿女的生活乐趣,只为丈夫儿女而生活,而不敢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她的反抗性格经历了幸福平静—忧虑烦乱—幻想痛苦几个阶段,从一个“泥娃娃”式的玩偶逐渐形成反抗性格。而蘩漪对现实的认识要比娜拉清醒冷静得多,她从未对周朴园报过任何幻想,她在周朴园的重压下,采取特殊的反抗形式。可以说繁漪的反抗性格是贯穿全剧始终的,只是在最后犹如火山喷发,她“雷雨”式的性格才完全展现。这种“雷雨”的爆发,正是“妇女解放”的呼声。海尔茂和周朴园海尔茂和周朴园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视野当中似乎只有他们自己。他们藐视女性、轻视女性,他们是男权权威不可侵犯的拥护者,当妇女只是附属品。一个当女人是玩具,一个当女人是摆设,都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对女性进行精神和肉体的虐杀。他们也在一次次实施虐杀的过程中,暴露出他们本身虚伪可憎的面目。(三) 故事情节之比较 《玩偶之家》剧幕揭开,娜拉是作为幸福的妻子出现的,小家庭正在欢乐地准备圣诞节。丈夫海尔茂新年过后就可以上任,往后的日子似乎会很美好。海尔茂对娜拉也是十分地疼爱,经常亲昵地叫她“小鸟”、“小松鼠”。但是,当娜拉因为隐情而触犯法律的时候,丈夫海尔茂自私自利的本质就暴露无遗了。他指责娜拉的父亲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把坏德行都遗传给娜拉,并且辱骂娜拉是下贱的女子。而当矛盾解开的时候,海尔茂又变了一副嘴脸,又扮演起之前的好好先生。娜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当中只是一个玩偶,可以随意把玩,可以随意丢弃的玩偶。她再也不能跟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相处了,她必须出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蘩漪,一个因爱窒息而死的女子。她得不到周朴园的爱,她只能像一朵枯萎的玫瑰花边凋零边生存。直到有一天周萍出现了,周萍如同洪水淹没了蘩漪,而洪水一退就只剩下残羹冷炙。周萍的懦弱、胆小、不负责任,他给蘩漪的只是一次性的性爱,没有结果也没有承担。后来,周萍又爱上了四凤,企图和四凤远走高飞,却发现四凤是自己的妹妹。悲剧,就迅速地上演,惨不忍睹地呈现在你眼前。 我认为,无论是《玩偶之家》还是《雷雨》,都可以说是一部女性生存的血泪史。男性以自己的绝对权威,以自己的私欲驱使着女性,让女性无法呼吸即将窒息,要不就以柔弱的身躯挑战那所谓的权威,要不就在窒息的环境当中一辈子都得不到解脱。《玩偶之家》和《雷雨》的矛盾爆发都体现在“摊牌”,各方的冲突开始白热化,我看到了女性一旦觉醒便毫无畏惧反抗的力量,但是,我只能惋惜如果这样的反抗可以来得更早,或许就没有这么多美艳的身姿被体制所破坏,被传统道德压抑成畸形的人只剩下躯壳。(四) 总结 通过比较分析这两部作品,我更加喜欢中国的《雷雨》。第一,我觉得娜拉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变为一个果断决绝的女性,似乎变化得有点快。虽然海尔茂如同变色龙般的举动的确对娜拉看清事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总希望有更多的性格转变的过渡事件发生,让我比较乐意接受。第二,《雷雨》当中蘩漪的最后爆发和结尾的悲剧,在整个剧本当中都有层层递进的事件铺垫。作为一个读者,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蘩漪、一个缺爱的蘩漪、一个因压抑而扭曲的蘩漪、一个乞讨到爱的蘩漪、一个失落疯狂地蘩漪、一个最终爆发的蘩漪,我更乐于接受这样的人物刻画方式和情节发展进度。 当然,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无论是《玩偶之家》还是《雷雨》都是一部女性生存的血泪史,都通过描绘女性的生存状态去抨击着那杀人的体制,揭露着人性的丑恶,给人以警醒。

教育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论文

浅谈教育科学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和作用论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为了适应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各个国家在竞相展开各个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的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能够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占居主导地位,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只有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作依据,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基础教育的改革也不例外,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几年的过程中有许多可喜的收获和经验;也有一些有待探索、讨论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用所学的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总结自己和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从理论上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动力,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学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可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义概括如下:它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行为规则。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教育必须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要相应的变革,一靠政策、二靠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这一功能集中表现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从而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所谓教育观念,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见,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教育结构、过程及发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导向、调控的功能;而保守、落后的教育观却严重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面对21世纪我国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构建,首先必须有对传统教育中不合理因素的批判以及突破和超越的意识;而观念的转变,只能通过参与教育科学研究逐步实现。正是通过近年来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人们逐渐确立了新的教育观,这就是:强调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2.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不仅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涉及学校教学、德育、管理以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方方面面。比如,关于我国近十年来区域性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针对中国地域辽阔,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极不平衡的特点,如何构建合理的教育结构,学制、课程、教材教法应做什么样的改革来适应不同地区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又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微观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问题。通过教育科研,探索教育规律,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从而在教育科学中发挥出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为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快造就一代未来教育的改革家,他们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科学研究就是培养这样人才的途径。科研的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并趋向合理的过程。近年来,正是通过科学研究,我国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总结经验,认识、学习和运用教育规律,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新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新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逐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教材逐渐蜕去了“圣经”的外衣,成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材资源的组成;课堂也从教室扩展到校园、社会和学生生活的空间,紧紧根植于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从刻板、僵化、单一的传统模式与程序,逐渐走向民主、开放和富于个性的探索与创新,变得越来越鲜活和富有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改革出现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一是改革了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改革课程结构,以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具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六是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此次改地通过在一些地区的实验已取得可喜成绩。

三、用教育科研为指导,解决新课改中的问题,全面推进课改

1.课改中的问题及教师面对的挑战。

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精神内核,已基本获得广大教师的认同与理解,但新的困惑和问题逐渐浮现:学生“自主”带给教师更多的是“轻松”还是“挑战”?面对学生“自主”后序充满挑战性、开放性的多样化思维,教师如何引领?“讨论”就是“合作”吗?怎样创设并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学习”?“动手做”就是“探究”吗?如何解决动手“探究”与有限的“40分钟”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课改与“应试”的矛盾。如何解决课改与“管理”的矛盾。如何解决课改的热情与时间缺少的矛盾。等等。无疑,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知识结构不能只具备局部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教学能力也应能驾驭多种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对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课改的进行,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不须“先举手后发言”,教室里一片“热闹”,不能保证大家在一起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怎样组织才能既吸引所有学生,又做到活而不乱?因赏识,对犯错误的学生能不能给予惩罚(不是体罚)?课改后形成了良好的过程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老师的动力空前高涨,但期末考试却影响着学生和老师。考试的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方式),在现行机制下,高考、中考没有改革,考试就不可能取消,该注重过程还是结果?同时对老师的教学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才合理?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教师该如何应对?

首先,在课改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其次,面对新课程,教师间要紧密地合作,每位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如果原来形容“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则现在应比喻成“教师要有常流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再次,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新的技能,即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能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后,面对新课程,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应对挑战。

改革就是对旧观念的改革,对新观念的确立,而改革的往往是我们熟悉的东西。作为教师就是要改掉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所以教学改革是课改革的一场攻坚战,要求每位教师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科研课题要产生于课程改革实践,教育科研成果为课程改革实践服务;通过实验,让教师、教研人员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专家,围绕新课程实施中是教学问题、评价等问题,发挥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寻找对策,协同攻关。

为迎接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应大力开展学校教育科研。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教育科研,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同样,教师只有通过对自己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理解学生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些学习对他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我们应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在教师中掀起教育科研的热潮,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教育论文撰写的具体步骤

根据学术堂了解,教育论文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组成.1.论文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眼睛,要清晰明了地点明所要研究的问题.2.署名署名要写清楚作者单位、姓名等信息,以示文责自负.如有投稿需求,单位务必以官方单位名为准,避免出现错误.3.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4.关键词关键词是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是文章中涉及的核心概念.5.正文不同体例的论文,对正文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教育教学论文一般将正文分成若干板块,加以标题,标"一""二""三"区分,逐层展开论述.一般而言,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论点、论据、论证、结论都要十分明确.论证中要阐明作者的独特见解,求新、 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6.参考文献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论文最后注明作者姓名、题目名、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等信息.这有三个作用:一是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二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三是避免有剽窃之嫌.

教育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1.论文题目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拟定 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 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3)书写要规范。论文题目写在页首,通栏居中横写,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论文题目中间可加标点(或以一空格代标点),题目末尾不加标点,题目较长转行时,不要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割开,力求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2.论文作者作者单位、姓名写在论文题目下方,最好在单位后面写上邮政编码。3.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绝大多数报刊不作要求。4.论文正文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1)引论就是论文的开头话,或叫起始段。引论的内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论点或论题。开头话不太好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亦如此。引论要写得简洁明了、独具风格、引人入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论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两百字。(2)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理论论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科学性永远占主导地位。事实论据要可靠,要有说服力。论证中要特别详细阐明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求新、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以理论论据为主,论文的理论性就较强,可称为理论型论文,如果以事实论据为主,论文的经验性就较强,可称为经验性论文。篇幅较短的论文,其本论部分可以一气呵成,若篇幅较长,则可设大小标题。(3)结论部分必须概括论点,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字不宜过长,要特别精炼,要画龙点睛,而不可画蛇添足。5.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这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上述五个部分中,通常可省去内容提要和参考文献,正文中的结论亦可略去不写。一般情况下,作为论文至少要有题目,引论和本论。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教育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我们身在教学第一线,天天上课,天天与学生交往,只要做写作的有心人,题材多得很。讨论或争论一个问题、听其他教师的课得到的一点启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材教法的一种见解等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第二步:立意定题———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立意就是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它是论文的灵魂。主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就要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定题名。第三步: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具体操作就是列论文提纲。教育论文的结构等同语文中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是并列式。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前面已作了说明,这里再谈几点具体要求:(1)即事论理。教育论文毕竟属于议论文文体,议论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切忌停留在干巴巴的条文式列举中,也不可满足于教学现象的描述,要着力提升议论的层次,从理论高度阐明自己的论点。最忌论证不足而妄下结论。(2)突出主题。写论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于使材料更集中,主题更鲜明。初写论文者要防止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3)分清层次。论文不能繁琐冗长,东扯西拉。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逻辑严谨是论文的基本要求。(4)见解独特。高质量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矮子看戏曾何见,都是听人说短长”,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教育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主要检查有无科学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严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语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规范等等。恕我直言,大多数老师都不太注意行文的规范。那么,行文应符合哪些规范呢?主要有:(1)结构格式规范;(2)文字表达规范;(3)标号标题规范;(4)留空转行规范;(5)符号图表规范;(6)标点使用规范。这些规范的具体要求请参阅课本。要注意,平时写教案、写计划和总结、试卷编制等均要重视行文规范。论文完稿以后,最好请别人看看。“自古学者必有师”,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写教育论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1.调整心态,树立自信。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心怀厌倦,浮躁不安,何来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广大中青年教师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各种论文评比活动也很频繁,因此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多了。当然,重在实践,贵在参与,教育论文发表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2.持之以恒,必见成效。初写论文者,很难一下子就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也很难一投就中,这就需要恒心。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写稿和投稿的规律,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收获。3.加强学习,重视积累。文笔优美、句式整齐、结构严谨、见解独特的妙文佳作是靠不断地学习学出来的,是靠不停地练笔练出来的。“高山不弃杯土,故能就其大;江河不涓细流,故能成其长”。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样要靠平时悄声无息、天长日久的学习和积累。4.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古以来,做文章就是苦差事。曹雪芹写完《石头记》后叹曰:“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然而,苦中苦,乐中乐,没有苦就没有乐。要知道,苦和乐是推动人前进的两只轮子。当一篇论文完稿后,享受到的是创造之乐、成功之乐。在这种神圣的精神追求中,我们更能体味到人生的价值,又何乐而不为呢?

你可以从教学的方案,方法写,也可以从课堂创新的方向写,我觉得可以写的点还是有很多的呀,看看(职业教育)这些吧

教研论文是指围绕学科教学的某个点,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可资借鉴或值得推广的做(想)法的文章。它既可以是自己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其他老师做法的提炼,更多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老师的经验荟萃,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点。与纯理论性的教育论文相比,教研类论文的撰写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写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也绝非轻而易举的事。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也存在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这些“问题”、“方法”和“途径”就是教研论文写作的“源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写作的“选题”。只有挑选那些具有新意,又有实用推广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才适合作为论文写作的课题。为此,在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代性 : 所谓时代性,就是论文的选题要“与时俱进”。在职称申报和教师荣誉称号评选时,要求提供的论文都是近3—5年的,最初有些不解,难道教研论文也有“保质期”?后来,在翻阅自己撰写的一篇教研论文后,改变了这种想法。 这篇教研论文的题目是《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2000年10月参加江苏省初中生物教学与科学素养培养专题研讨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也是仅有的2篇一等奖论文之一。按理说,能够获得省一等奖的论文质量应该是比较高的,然而,10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篇论文,没有一点特别的地方,甚至有种“拿不出手”的感觉。由此感叹,撰写教研论文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只有具有时代性,教研论文才有生命活力。 新世纪之初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许多全新的研究课题,也为学科老师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乘着课改的“东风”,本人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关注新课改实验的同时,撰写了多篇有关新课改方面的教研论文,其中有11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课改实验已经开展了7、8个年头了,研究的内容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是课改初期无法比拟的。因此,现在老师在写有关课改方面的论文时,如果还是停留在“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等比较肤浅的内容上,就会给人一种脱离时代的感觉。为此,老师们一定要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动向,去研究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能够解决现实教育、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教研论文才具有时代性。2、新颖性 “文贵创新”,一篇论文有无创新,直接关系到本身的价值。因此,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论文写作,都必须求异创新。选题时,要避免与他人雷同。当然,由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是大家共同面对和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是大同小异(这也是许多老师看了别人发表的文章后经常会有“我也是这么做(想)的”感觉的一个原因),因此,刻意回避或远离他人选题的做法也有点不太现实。但是,相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落笔角度。选取独特的落笔角度,应该是论文撰写的一个追求。 教育、教学类杂志的作者群体十分的庞大,稿源极其丰富。据《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麻志文老师说,该杂志社仅中学生物学教学方面的论文,每天可以收到几十篇。在这些“堆积如山”的来稿中,题目和内容相近的肯定不少。如果你的论文了无新意,就很难引起编辑的青睐。因此,从发表的角度看,确定独一无二的落笔角度,让编辑看了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新意的写点有很多,主要可以关注这么几点: ⑴新热点:某种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被倡导之初,广大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针对某种(些)困惑开展解惑的研究和探索,再将这些研究和探索的具体做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就可能成为一篇具有新意的教研论文。当然,能够抓住新热点,并能够在别人研究之前先行一步,需要老师们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⑵交叉点:一般老师都将自己关注的视线投向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如果能够放眼到其他领域,寻找本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甚至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之处,也许会发现更多新的写点。比如,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经过消化、吸收,可以成为本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手段。前几年在高级教师申报论文鉴定时,发现一篇题为《由“疯狂英语”到“活力课堂”的思考》的论文就很有新意,这篇论文鉴定的等地为“优”。后来几经查询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华士高中王天宏老师的论文。 ⑶逆向点:在倡导推行某种理念或做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操作层面的“误区”。从反面事例进行总结、剖析阻碍这种理念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如《新课程教学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应该是寻找新的写点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反思意识,清晰地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摸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有可能成为一篇富有新意的教研论文。 3、适当性: 这“适当性”三个字,是想了好长时间才写上来的。虽然不是十分的适当,可除了“适当”外,暂时还没有想到更适当的词。 所谓“适当性”,就是选题的题目要适当。如果把题目定得太大,不是无从下手,就是泛泛而谈,这也是许多老师初次写教研论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把论文题目定为《试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属于选题切口过大。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涵极为丰富,里面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极其广泛。对于一般的学科老师来说,把它作为一个具体的论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般来说,学科老师教研论文的选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一些大课题中的“小问题”来进行研究。由于“小问题”的口子较小,研究起来容易将其深化、细化,写出来的论文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读起来让人觉得更实在。教学研究和论文选题的要求,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宁掘一口井,不挖一条沟”。例如,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大课题,可以进行“微格化”研究。如《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选题就比《试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来得适当。当然,选题的切口要小也不是越小越好。有些问题如果太小又过于具体的话,就会缺乏普遍意义,从而失去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由此可见,教研论文的选题要兼顾各种条件,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实用和推广价值。选择一个合适的教研论文课题,确实需要老师细细琢磨。

  • 索引序列
  • 教育研究论文的具体作用
  • 论文写作的具体研究步骤
  • 平行研究具体作品论文
  • 教育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论文
  • 教育论文撰写的具体步骤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