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

发布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都是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就是普通期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南京师范大学还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新型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培育点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国妇联研究基地: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地理环境演化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通信声频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社科类研究基地: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创新经济研究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研究概况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单位),8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该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自然科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八五"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学校共获得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居全省首位。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中。该校获批5项,全国并列第七。 由该校地理科学学院郑洪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于2014年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间,该校共申报218项,其中65项获立项资助,包括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立项总经费万元。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结果中,该校获批项目31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7项),立项数首次突破30大关,申报项目的立项率为,远超全国平均立项率的水平。获批立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国师范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仅次于南京大学)。其中,获批立项重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国师范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中,该校共获立项项目27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专项任务项目1项。 馆藏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基础上,调集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等单位所藏书刊资料组建而成。全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逾300万册,其中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2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1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32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31000种,各类数据库资源112个。敬文图书馆(总馆):敬文图书馆得益于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捐助,并以已故教育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献收藏的重点是为教学服务的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社科和理科中文样本图书、教学参考书和本校教师著作等。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随园图书馆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提供所需的中外文书刊,收藏的重点以文史为主,有古籍、工具书、文科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华夏图书馆原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得益于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捐助,建成中国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样本图书、港台版图书等,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馆藏以工科为主,同时藏有《中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文献》等文献资料。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设在该馆。生地图书馆:生地图书馆主要收藏生物、地理类中外文书刊资料约4万册。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社科图书馆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社会科学研究型文献约5万册。密集书库主要收藏用频较低的中外文书刊50万册。数理化图书馆:数理化图书馆位面向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理学研究型文献约6万册。 学术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010年已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二次文献转摘率,在全国高校学报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上海图书馆编制的《全国报刊索引》、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该刊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其论文每年的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中均排在20名以内。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优秀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获得社科类十佳期刊、优秀期刊的称号。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近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的评选中,分别获得了全国高校“双十佳”、“三十佳”学报和“全国社科学报名刊”荣誉称号。《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其中的数学、生命科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论文在中国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2002—2005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0、10、20、22、61。已被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数据库或文摘刊物收录。

《南京师大学报》是南大核心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都不是北大核心期刊,所以也就肯定不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了。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南京师范大学还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新型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培育点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国妇联研究基地: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地理环境演化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通信声频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社科类研究基地: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创新经济研究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研究概况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单位),8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该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自然科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八五"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学校共获得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居全省首位。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中。该校获批5项,全国并列第七。 由该校地理科学学院郑洪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于2014年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间,该校共申报218项,其中65项获立项资助,包括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立项总经费万元。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结果中,该校获批项目31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7项),立项数首次突破30大关,申报项目的立项率为,远超全国平均立项率的水平。获批立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国师范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仅次于南京大学)。其中,获批立项重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国师范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中,该校共获立项项目27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专项任务项目1项。 馆藏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基础上,调集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等单位所藏书刊资料组建而成。全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逾300万册,其中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2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1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32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31000种,各类数据库资源112个。敬文图书馆(总馆):敬文图书馆得益于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捐助,并以已故教育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献收藏的重点是为教学服务的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社科和理科中文样本图书、教学参考书和本校教师著作等。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随园图书馆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提供所需的中外文书刊,收藏的重点以文史为主,有古籍、工具书、文科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华夏图书馆原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得益于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捐助,建成中国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样本图书、港台版图书等,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馆藏以工科为主,同时藏有《中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文献》等文献资料。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设在该馆。生地图书馆:生地图书馆主要收藏生物、地理类中外文书刊资料约4万册。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社科图书馆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社会科学研究型文献约5万册。密集书库主要收藏用频较低的中外文书刊50万册。数理化图书馆:数理化图书馆位面向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理学研究型文献约6万册。 学术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010年已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二次文献转摘率,在全国高校学报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上海图书馆编制的《全国报刊索引》、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该刊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其论文每年的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中均排在20名以内。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优秀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获得社科类十佳期刊、优秀期刊的称号。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近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的评选中,分别获得了全国高校“双十佳”、“三十佳”学报和“全国社科学报名刊”荣誉称号。《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其中的数学、生命科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论文在中国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2002—2005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0、10、20、22、61。已被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数据库或文摘刊物收录。

《南京师大学报》,也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原名《南京师院学报》,创刊于1955年,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初为文理合刊,现分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自2013年1月1日起,《南京师大学报》开始启用期刊网络办公平台。

南师大学报工程技术版

《南京师大学报》是南大核心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都不是北大核心期刊,所以也就肯定不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了。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南京师范大学还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新型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培育点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国妇联研究基地: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地理环境演化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通信声频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社科类研究基地: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创新经济研究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研究概况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单位),8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该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自然科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八五"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学校共获得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居全省首位。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中。该校获批5项,全国并列第七。 由该校地理科学学院郑洪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于2014年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间,该校共申报218项,其中65项获立项资助,包括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立项总经费万元。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结果中,该校获批项目31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7项),立项数首次突破30大关,申报项目的立项率为,远超全国平均立项率的水平。获批立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国师范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仅次于南京大学)。其中,获批立项重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国师范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中,该校共获立项项目27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专项任务项目1项。 馆藏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基础上,调集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等单位所藏书刊资料组建而成。全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逾300万册,其中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2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1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32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31000种,各类数据库资源112个。敬文图书馆(总馆):敬文图书馆得益于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捐助,并以已故教育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献收藏的重点是为教学服务的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社科和理科中文样本图书、教学参考书和本校教师著作等。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随园图书馆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提供所需的中外文书刊,收藏的重点以文史为主,有古籍、工具书、文科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华夏图书馆原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得益于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捐助,建成中国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样本图书、港台版图书等,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馆藏以工科为主,同时藏有《中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文献》等文献资料。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设在该馆。生地图书馆:生地图书馆主要收藏生物、地理类中外文书刊资料约4万册。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社科图书馆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社会科学研究型文献约5万册。密集书库主要收藏用频较低的中外文书刊50万册。数理化图书馆:数理化图书馆位面向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理学研究型文献约6万册。 学术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010年已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二次文献转摘率,在全国高校学报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上海图书馆编制的《全国报刊索引》、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该刊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其论文每年的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中均排在20名以内。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优秀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获得社科类十佳期刊、优秀期刊的称号。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近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的评选中,分别获得了全国高校“双十佳”、“三十佳”学报和“全国社科学报名刊”荣誉称号。《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其中的数学、生命科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论文在中国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2002—2005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0、10、20、22、61。已被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数据库或文摘刊物收录。

南京工程信息大学学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2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于南京江北新区,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二个都不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211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属性是:全国重点大学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2010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2011计划(2012年)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等大学。

学校相关信息:

中文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英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称:南信大(NUIST)

创办时间:1960年

知名校友:郑国光,吴国雄,陈镜明,朱云来,李早航,宋英杰等

主管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

校    训:明德格物 立己达人

校    歌:《同心创辉煌》

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 [6] 人

主要院系: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理与遥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学校代码:10300

主要奖项: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2003年)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2002年)

学校论坛:南气风云

扩展资料:

学校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7年9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16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达40种,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68万种,电子期刊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59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核心期刊均有系统完整的收藏。同时藏有1951年以来全国和各地区大气科学类、水文气象类的资料和1956年以来的高空、地面历史天气图。

学术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在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办刊基础上改版,以论著、重大项目研究简报、学术论文、中国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等栏目为主阵地,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013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中国国外数据库,以及知网、万方、维普等中国国内数据库收录。

主要刊登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遥感与测绘技术,机械仪器仪表、电气工程,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生物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数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

《阅江学刊》:主要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观点新、信息新、角度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理论成果。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阅江论坛、经济观察、制造业研究、气象与人类社会、高等教育评论、三农中国、民国文化研究、审美文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及专题研究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高考后选择学校时,许多考生填报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那么该学校是双一流学校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学校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学校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四方共建的省重点建设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3万名、硕博研究生3000余名、留学生1500余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两次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气象装备、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等8个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学校还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3人、“四青”人才12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共40多人,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共400多人次,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4个,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达8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达46%。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集群计算机中心等27个实践教学平台,拥有一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规划教材;设有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创办有《大气科学学报》(中文核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16万余册,数据库总量40余种,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68万种,电子期刊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5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211。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

2、江苏的211大学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扩展资料:

1、“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设立气象类、理工科类、文管类三大创业教育学科群,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示范课评选。通过举办讲座、报告、沙龙、咨询等方式,丰富创业教育内容。

4、十二五”期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9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重大研究计划8项,优青2项,面上项目179项,青年基金248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7项,专项基金等项目18项;基金立项数分别于2013年、2015年突破百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百度百科_211

有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大气科学学报与阅江学刊,南京气象学院学报与大气科学学报是一脉相承的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转本专业有哪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转本去哪里报考?详情如下:点击查看:江苏专转本视频课程点击查看:江苏专转本题库试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转本专业有哪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转本可以报考的专业有:金融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转本去哪里报考江苏专升本报名入口官网网址: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报名注意事项:登录方式:考生进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在首页“招考业务”栏目下选择“普通高校专转本”点击进入。在报名期间会出现“江苏专转本报名入口”,考生直接点击进入,未在专升本报名期间报名系统不开放。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8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沃特福德学院(中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首席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为全国首批唯一入选省属高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设大气科学拔尖班、华为实验班、腾讯实验班、京东实验班、国科大联培班等。《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等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分析基础》《GIS气象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社区服务创新实践》《统计学》《红色经典与信仰史话》等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一批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江苏省智能气象探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地理大数据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其中《大气科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阅江学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47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中外电子图书199万余种,电子期刊226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15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本科组唯一“高教社杯”、中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众多竞赛最高奖项。2016年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50%。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我校名列第55位。近三年,研究生获省级以上竞赛获奖532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87项。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96%以上,升学率(含出国)达。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万余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社会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自“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含课题专项)178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7项、省部级项目303项,获授权专利363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85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立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为落地江苏首个。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学校教师还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全球环境变化职业中期奖、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奖项多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学校获批 “天气气候变化与预测技术”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外专项目27项,2名外籍专家荣获江苏省外专最高荣誉“江苏友谊奖”,5名外籍专家入选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名单。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学校积极推动海内外合作共建,着力汇聚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与全国各省市区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大气所、海洋所、遥感所、自动化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中船重工724所、716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社科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惠普企业服务集团(DXC)、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全面深化合作,与航天宏图、国睿科技、腾讯云、安徽金盾、象辑知源、中科三清、华风、中国电科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全信传输、太极计算机、旗云中天、富景天策、新华三、奇安信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联合成立校企研究院。建有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和安徽天长等校地联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江北新区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中国气象谷,开启“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建设新征程。与天长市签署战略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已正式启用,谱写学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莫纳什大学,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10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创办雷丁学院,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高校;与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沃特福德学院于2022年4月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开展面向信息工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江苏省唯一拥有两个本硕一体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高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南京市政府奖学金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创办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设在学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亚太经社会/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已为15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5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是全球学员覆盖范围最广、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多次获世界气象组织高度评价和嘉奖。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十四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永恒主题,以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办学宗旨,围绕“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国际”的服务面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推动大气科学学科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转本专业有哪些?由考生网收集整理,更多江苏专转本相关信息,请关注江苏专转本栏目页面。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211工程大学,是普通一本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海洋、信息、环境、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内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台,与中央气象台同等级硬件水平。拥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是新中国第一所气象高等学府,素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于1960年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前身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四方共建的省重点建设大学。

  • 索引序列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 南师大学报工程技术版
  • 南京工程信息大学学报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