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题目在学术论文等文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论美术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类
2、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类
3、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关键
4、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
5、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6、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7、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8、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9、 《……》教学案例的启示
10、 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11、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2、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13、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14、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15、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16、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17、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18、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19、 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20、 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1.中国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类
2.中国现代花鸟画或山水画、人物画艺术类
3.中国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比较或花鸟、人物
4.中国当代人物画的创新与继承或山水、花鸟
5.论唐代中国画的变革类
6.对南齐“谢赫六法”的新释
7.中国人文画论 8.禅宗对中国画的影响
9.诗境与画境
10.中国画论新鲜
11.中国画的欣赏美学
12.中国画的意境美类
13.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融通类
14.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研究类
15.论中国画的寒荒境界类
16.论中国画的线类
17.现代中国画革新的美学反思类
18.中国画的空白艺术类
19.中国画色彩问题研究类
20.中国画的提款与题跋类
1.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2. 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3.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
4. 标志设计与图形艺术的结合
5. 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
6. 色彩设计与广告宣传效果融合
7. 艺术特性在广告中的把握
8. 造型设计与空间的利用
9.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0. 浅析家居装饰中的表现艺术
11. 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
12. 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
13. 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探讨
14.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5. 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
16.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17.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18. 设计风格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29. 中华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
20. 浅析品牌包装设计
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
导语: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有什么特色呢?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题目:试论水彩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
实际意义:
对水彩画家来说,作品中表现的物象与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在水彩画作品中,写意性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心理感官,强化着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作品的意图,以产生深刻的寓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写意性的运用也进一步触动了人们的潜意识,并感染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情绪。掌握水彩画中的写意性的规律和技巧,能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地描绘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的惟一途径就是时刻和大自然保持着联系,并且从自然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去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境界。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直接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创作体验,以此来表达他的情感内容。通过表现形式的运用,艺术家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写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可以追溯到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盛行于Memphie时期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水彩画是标志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水彩画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则主要是通过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努力来完成的。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但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 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然而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流派纷呈,画家众多,如大卫.理勒 .米勒得 (David Lyle Millard)、安德鲁.怀斯 (Amdrew Wyeth)、法兰克.韦伯 (Frank Webb )、查理斯.雷德 (Charles Reid)等。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水彩画组织——“美国水彩画会”建于1866年(前身为纽约水彩画会),每年举行一次画会年展,推动着水彩画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现在,水彩画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画种。
在国内研究动态: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组织创作活动。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水彩画、速写展览”。195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出水彩画一百多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深入生活,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写实风格得以确立,奠定了中国水彩画重写实的传统模式。李剑晨的《晨曦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古元的《延河饮马》、萧淑芳的《丁香花》都是当时影响广泛的佳作。
20 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 ” 的写实传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自己的见解:
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归纳。从近几年举行的几次大型美展来看,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水彩画作品中缺少画家内心活动的具体表现。现在画画的人大多都是靠临摹照片,缺少对事物的感触,缺乏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产生的独特的感觉。水彩画进一步发展,绘画形式的多元化与单纯的技法进一步影响着水彩画的意境。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开始被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甚至使用微喷技术,在专业的美展上这应该是受谴责的。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对水彩画中的写意性进步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提出了各种技艺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题材选择是水彩画创作的“质”
二、作画技巧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法”
(一)干画法和湿画法影响着画中的空间变化
(二)水分是水彩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1、时间问题
2、空气的干湿度
3、画纸的吸水程度
(三)“留空”为水彩画中的“点睛之笔”
三、构图方式是水彩画创作中的“形”
四、艺术内容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情”
(一) 静物水彩画
(二)风景水彩画
(三)人物水彩画
五、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近现代画家的调查,了解水彩虚实技法的发展进步过程。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水彩技法及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和状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于本研究课题,我们除了要掌握一些资料之外,更多的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了解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的虚与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
1、资料来源充足:现代网络设备,各种的期刊,报纸杂志都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2、导师的精心指导: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修改论文,查找相关资料,使论文研究更彻底;
3、准备及研究时间充足:我校开展论文写作的时间充足,从2010年7月份开始选题,到2011年5月中旬定稿,将近半年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写作和研究。
(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2010年7月10日——8月10日 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2010年9月1日——9月12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并按学校相关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3、2010年7月13日——12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2011年1月1日——3月10日 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2稿。
5、2010年3月11日——5月10日 完成第三、四稿,毕业论文中期考核。
6、2010年5月11日——5月20日 定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二)主要措施:
1、查阅有关文献,去期刊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相关资料;
2、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事实分析并解决问题;
3、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有关本题的相关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 蒋跃.水彩画艺术[J].美术杂志社,2000,(5).
[3] 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童丽莉.水彩画的当代视野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纪要[N],浙江美术在线-世纪美术
[6]关维兴.我和水彩,光明日报[J]1998,10,(25).
[7]于然.绘画色彩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8.
[8]中国水彩画(第六期)[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10]王伯敏.中国画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11]潘公凯,等.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课题名称:初中美术学生兴趣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美术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为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言及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问题。
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缺乏。象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初中,基本没得专业的美术师资,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美术训练。即使偶尔上了几节美术课,也只是"放羊"式的,让学生随便涂鸦,然后给个分数。
2.重视不够。虽然按部颁计划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美术课,但老实说,大都没上过,更谈不上认真上美术课。美术课的地位还不如生物、地理这些所谓的"豆芽课",它几乎全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给挤占了。
3.教育评价存在弊端。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没得对美术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细则。
4.社会认可率低。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主科成绩仍然是学生升学的最重要的筹码,艺术培养只是成绩差的学生和有背景的学生才愿意做的。美术成绩与上高中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着力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习惯,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毕业设计论文
美术专业的同学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会选择怎么开展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美术毕业设计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想。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创新,教学关键就在于教师把握这一个“活”字。事实确实如此,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难以想象课堂气氛过于拘谨,甚至死气沉沉,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思维能活跃起来?因此,教师要尽量从本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活跃学生的思维。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设置符合课程内容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个优秀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思维以及教学效果都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学科以其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更适合于开展情境教学。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教学情境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在上三年级《找果子的小刺猬》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场小刺猬出门找果子的旅行游戏。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地讲述小刺猬如何去找果子,找到了哪些美味的果子,这时大家仿佛置身于小刺猬的童话世界,他们联想翩翩,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呼之欲出。
绘画和音乐是姐妹艺术。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在美术课上运用一些音乐教材,将更好地辅佐美术教学。如在上五年级《江南民居》这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姑苏行》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就在这个背景音乐下欣赏江南民居的美,清新淡雅的乐曲在无形中牵引着同学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精神、画中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在绘画的时候,笔者又播放了几首古筝曲,让同学们在音乐声中作画。课后有同学悄悄告诉我:“老师,我最喜欢一边画画一边听音乐,我的手好像更灵活了。”
二、呈现多变教学形式
《美术课程指标》指出,“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变的教学形式并非只为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参与,因为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除了本课导入部分的猜谜语形式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形式。例如:实验不该成为科学课的专利,美术课同样可以进行。
在上《三原色和三间色》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三原色和三间色有深刻印象,笔者设计了一个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仔细地观察并发现问题。第一组学生到教室外面,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透明塑料纸实验。要求先对着太阳分别感受三种纸的色彩,然后再分别将红色的塑料纸和蓝色的塑料纸叠加;蓝色的塑料纸与黄色的塑料纸叠加;红色的塑料纸与黄色的塑料纸叠加,并对着阳光观察叠加后的色彩。最后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纸上,笔者发现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各个兴致勃勃、做着记录。第二组学生留在教室里进行水粉颜料的调和实验,学生把红、黄、蓝三种颜料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和,然后将每次调和的记录写在纸上。离下课的时候让两组不同实验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得出三间色。课后有好多学生问笔者:“这是不是美术课?太好玩了!”笔者反问他们:“你们觉得这节课上有没有学到什么美术知识呢?”,有学生说:“我知道红+蓝=紫,红+黄=橙,黄+蓝=绿。”笔者说:“在实验中你们能够自主地学习,懂得了颜色的调配,知道了紫色、橙色和绿色是三间色,是由三原色的`等比例调配而得的。你说这样的美术课算不算美术课?”这位学生高兴地说:“刘老师,我喜欢这样的美术课。”。这种通过实验方法学习颜色的调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美术课更应该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向学生提供让他们“感受美,热爱生活美以及表现生活美”的领地,这样才能与他们的经验相联系,触碰到他们的“兴趣点”,这种兴趣来自于他们的心底,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课的学习和研究中,激起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动力。
五年级《悠悠老街》这课以探访家乡老街的历史与文化的活动,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去感受、体会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学习用简洁的文字或速写等方法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的素材。教材选用了安徽的西屯老街、浙江的西塘老街、绍兴的老街等摄影作品,通过赏析,感受各地老街在岁月的沉淀中显露出浓郁而独特的古韵和人文气息。通过与现代城市建筑的对比,学会了解、欣赏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感受老街古建筑群所展现出来的线条韵律美、色彩简约美、构造节奏美、雕刻典雅美和意蕴和谐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老街风光照片的呈现,使学生犹如穿越时空。漫步老街,踏着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小路,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巷,在那些乌黑发亮的门板上,在写满岁月沧桑的街面店铺中感受昔日的繁华;拾阶而上,在拱桥上感受老街上特有的文化底蕴;临窗而倚,从白墙黛瓦中呼吸着老街浓厚的诗情画意。在学生凭吊古物、品玩老街、寻觅人文的活动中,激发他们探访历史文化活动的热情。一组反映老街传统风俗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正在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老行当。学生在探究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材还提供了一组同龄人作品,通过赏析,使学生学习用丰富的美术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拓宽思路,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个性、有思想、有活力、有创新意识、多能力的人。我们应该不懈努力,在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活动中探索一种更趋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更好的教学手段。
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的人为精神和审美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结合开放性的教学手段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趣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结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美术教学中我结合六年级美术课《我设计的服装》一课来谈一下怎样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一、 培养开放式的师生关系。
开放式的师生关系就是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教态,和学生保持一种谦虚合作的态度,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以关爱的心态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当学生不舒服时你能关心的摸摸他的额头及时陪她到卫生所就诊,冬天给每一位学生倒一杯热水嘘寒问暖,给困难学生买几个作业本、几枝画笔、几盒水粉,美术课帮学生铺铺纸、涮涮笔、调调色,学生都会投给你无限的感激之情。课外活动时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捉迷藏、搞运动、练舞蹈,成了学生中真正的孩子王,和学生无拘无束的相处、自由自在的交往才能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欢乐等,
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思想上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生活上成为学生的父母,学习上成为学生亲密合作伙伴,这种开放性的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他们在老师面前,心无所忌、事无所隐、敢想、敢说、敢争论、敢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二、 创设开放式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时我会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课件、范画、多媒体,甚至故事、游戏、音乐及小舞台剧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体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如《我设计的服装》一课,教师先播放“时装秀”片段,其中模特们形象生动的表演会把同学引入情景,教师适时拿出几块简单的布,几枚曲别针,把自己装扮起来,穿上“晚礼服”放音乐,走几遍模特步,学生观看并作出评价,自由发言如:教师的颜色搭配不合理,模特步应夸张些等。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能力为服装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同时模特人物的欣赏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能创新”的成功感。
教师不失时机的再出示十几块花布和其它装饰品,让学生现场设计,现场表演,从而过把“小设计师”的瘾。教师播放轻音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群体作用,自由选材,根据布料的颜色不同,
大小不一和人物形体特点装扮各组的“模特”。从中把死板的师“教”生“学”改为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此时在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服饰。教师的轻音乐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创作,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急于创作,此时奥特曼服,甜美服,淑女服,休闲服等构思出现在各小组中间。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并结合各自模特的特点,介绍服装设计的方案,这样同学之间有交流、有碰撞、有互助后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开放式的评价引导出开放式的拓展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学生设计完时教师及时播放模特走T台的音乐,让“模特”们不由自主的走起来展示自己,再走几趟模特步,秀出自己,让学生通过观看、鉴赏互相作评价,打破了过去教师只评价学生的一贯做法。在开放性的师生关系下,他们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审美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巧手的装扮下,短小精悍的肚脐装;温文尔雅的淑女装;个性张扬的休闲装;奇形怪状的时尚装等相继而出,“模特”们都身不由己的走起模特步,他们惟妙惟肖的表现让我赞叹不已。这样开放性的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学生自然而然被吸引过来。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的角色,激发了学生自求发展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开放性的美术教学是教师转变教学观,重视教材内容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有力措施;是努力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欣赏他人作品、合作交流的自由创作空间。
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
导语: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有什么特色呢?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题目:试论水彩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
实际意义:
对水彩画家来说,作品中表现的物象与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在水彩画作品中,写意性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心理感官,强化着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作品的意图,以产生深刻的寓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写意性的运用也进一步触动了人们的潜意识,并感染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情绪。掌握水彩画中的写意性的规律和技巧,能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地描绘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的惟一途径就是时刻和大自然保持着联系,并且从自然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去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境界。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直接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创作体验,以此来表达他的情感内容。通过表现形式的运用,艺术家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写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可以追溯到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盛行于Memphie时期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水彩画是标志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水彩画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则主要是通过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努力来完成的。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但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 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然而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流派纷呈,画家众多,如大卫.理勒 .米勒得 (David Lyle Millard)、安德鲁.怀斯 (Amdrew Wyeth)、法兰克.韦伯 (Frank Webb )、查理斯.雷德 (Charles Reid)等。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水彩画组织——“美国水彩画会”建于1866年(前身为纽约水彩画会),每年举行一次画会年展,推动着水彩画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现在,水彩画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画种。
在国内研究动态: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组织创作活动。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水彩画、速写展览”。195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出水彩画一百多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深入生活,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写实风格得以确立,奠定了中国水彩画重写实的传统模式。李剑晨的《晨曦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古元的《延河饮马》、萧淑芳的《丁香花》都是当时影响广泛的佳作。
20 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 ” 的写实传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自己的见解:
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归纳。从近几年举行的几次大型美展来看,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水彩画作品中缺少画家内心活动的具体表现。现在画画的人大多都是靠临摹照片,缺少对事物的感触,缺乏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产生的独特的感觉。水彩画进一步发展,绘画形式的多元化与单纯的技法进一步影响着水彩画的意境。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开始被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甚至使用微喷技术,在专业的美展上这应该是受谴责的。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对水彩画中的写意性进步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提出了各种技艺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题材选择是水彩画创作的“质”
二、作画技巧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法”
(一)干画法和湿画法影响着画中的空间变化
(二)水分是水彩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1、时间问题
2、空气的干湿度
3、画纸的吸水程度
(三)“留空”为水彩画中的“点睛之笔”
三、构图方式是水彩画创作中的“形”
四、艺术内容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情”
(一) 静物水彩画
(二)风景水彩画
(三)人物水彩画
五、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近现代画家的调查,了解水彩虚实技法的发展进步过程。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水彩技法及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和状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于本研究课题,我们除了要掌握一些资料之外,更多的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了解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的虚与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
1、资料来源充足:现代网络设备,各种的期刊,报纸杂志都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2、导师的精心指导: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修改论文,查找相关资料,使论文研究更彻底;
3、准备及研究时间充足:我校开展论文写作的时间充足,从2010年7月份开始选题,到2011年5月中旬定稿,将近半年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写作和研究。
(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2010年7月10日——8月10日 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2010年9月1日——9月12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并按学校相关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3、2010年7月13日——12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2011年1月1日——3月10日 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2稿。
5、2010年3月11日——5月10日 完成第三、四稿,毕业论文中期考核。
6、2010年5月11日——5月20日 定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二)主要措施:
1、查阅有关文献,去期刊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相关资料;
2、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事实分析并解决问题;
3、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有关本题的相关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 蒋跃.水彩画艺术[J].美术杂志社,2000,(5).
[3] 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童丽莉.水彩画的当代视野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纪要[N],浙江美术在线-世纪美术
[6]关维兴.我和水彩,光明日报[J]1998,10,(25).
[7]于然.绘画色彩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8.
[8]中国水彩画(第六期)[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10]王伯敏.中国画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11]潘公凯,等.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课题名称:初中美术学生兴趣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美术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为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言及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问题。
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缺乏。象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初中,基本没得专业的美术师资,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美术训练。即使偶尔上了几节美术课,也只是"放羊"式的,让学生随便涂鸦,然后给个分数。
2.重视不够。虽然按部颁计划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美术课,但老实说,大都没上过,更谈不上认真上美术课。美术课的地位还不如生物、地理这些所谓的"豆芽课",它几乎全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给挤占了。
3.教育评价存在弊端。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没得对美术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细则。
4.社会认可率低。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主科成绩仍然是学生升学的最重要的筹码,艺术培养只是成绩差的学生和有背景的学生才愿意做的。美术成绩与上高中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着力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习惯,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篇1 论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一直以来,民间美术在我国美术教育中便占有一席之地。当下,在视觉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艺术语境中,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愈加受到重视。 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双方来说是互惠互利的,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继承,可以避免在传承上断裂的命运,并且能够不断向前蓬勃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拙朴的造型、古朴的色彩、文化内涵、传统艺术观念等,对学校美术教学有着借鉴与启示作用。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学生能提高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开拓创造思维,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情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进而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1.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 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且能作为重要的协作因素,帮助完成人的德育、智育和体育。美术教育对人的精神的陶冶、提升,本身就是德育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美术教育肩负着审美教育之重任,审美性是美术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很多美术教育家一直致力于将民族的东西带入当代美术课堂。如董希文先生在教学中便坚持不懈地贯彻油画民族化,引导学生广泛地研究古今各种优秀艺术遗产和中国民间艺术,以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全面的艺术修养。在美术教育中引进民间美术可以避免美术教育中过于侧重技巧、美术技法、关注操作程式,忽略审美教育对学生精神层面陶冶与启迪的弊端。 对我国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是推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探求美术教育工作中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平衡、全球化背景下美术教育发展之关键所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美术教育资源,以新世纪的视角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时代内涵,又不失传统底蕴的中国的现代美术文化建构。林风眠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是固有的文化为基础,我们有5000年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其很好的时代感的创造,我们要保存我们固有的、很好的东西,吸收外面的东西。”[1]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将其转化为多元的美术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拓展视野,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的目的。 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质朴淳厚的美感,其中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老一辈民间艺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物质水平较为低下,可在艺术作品中却总是抒发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勃发的情怀。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着的真、善、美,给精神以满足,有助于净化心灵,无形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创作态度带来有益影响,使人们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创造思维的开拓 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可以民间美术作为美育的媒介,帮助学生寻找艺术的切入点。 有些美术院校聘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艺人的授课掌握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花纹等各具特色的塑造型技巧,以及造型轮廓形式和材料工艺特点,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积极的刺激,增强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性和选择性,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找到美的共性,从而获得自身审美情感的丰富和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寻求创作灵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民间美术系,将乡间艺术的研究与教学引进我国最高美术学府。并于当年组织了一次民间美术教学,邀请六位农民艺术家走上美术学院的讲台传授民间艺术,在教学总结会上,同学们纷纷说:“画出了几年来画不出来的东西,学到了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学到的内容。”而教师们也认为:“找到了自己多少年来苦苦求索的艺术真谛。这是一次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的教学。”[2] 3.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国传统美术来说,多元化的层次决不是简单并列的,而是在民间美术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因此,“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及其创作方法,完全应该与其他美术规律和创作方法并驾齐驱地存在于中国的美术学府里,只有这样,中国的美术教育才是名副其实的、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完整的面貌独立于世”。[3] 优秀艺术皆根植于自己所生长的土地,只有认清自己的根在哪里,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性,才能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当下有些青年艺术者不屑于民间美术,认为这些来自乡间的东西是粗俗的,土得掉渣,盲目崇尚西方所谓的一些主义或是样式,殊不知只有积累丰厚的传统文化涵养,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在借鉴别国优秀艺术形式的同时,更要明白我国的传统,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营养,把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民族文化精神融汇于现代艺术,才能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近些年,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除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表现法则和造型规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对描写对象的内心感受,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对象、把握对象的基础上满怀激情地把对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来,注重把自己的感受、意志融入作品中,准确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这些民族化的特色在民间美术样式上都有着深刻及鲜活的表达。在艺术界,在目前这种风格与形式大爆发与大融合的情形之下,通过对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特质、传统美学观念及独特造型方法的剖析与学习,美术教育可以摆脱原有美术教学体系中机械论与虚无论的缺憾,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灵性与自然的精华,造就出时代精神与文化底蕴交相辉映的审美教育风格。最终这种审美教育所形成的人格力量将渗透到个人的精神生活的潜意识层次,并跨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结语 当代美术教育应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把发展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优秀艺术作品无不根植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之中,民族精神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注入民间美术教育意识,思考中国美术发展战略,提高和强化全民族艺术素质培养的前瞻性,奠定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使其树立民族情感,为传承国家传统文化精粹,保障社会团结统一、进步发展而开展有意义的实质性工作,这也是当今乃至今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 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篇2 浅谈民间美术的发展 【摘 要】中国的民间美术遍布农村。在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与民间美术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或者是创造者,或者是享用者,无不置身其中。而民间美术的审美形态和形式种类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远丰厚,与远古的原始文化艺术观念遥相呼应,并且两者有着渊源嬗变的血缘关系。他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以上溯到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源头。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 【关键词】民间美术 装饰 艺术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其中绝大 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或作为副业生产, 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 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 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 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社火花会的戏具,庆贺元宵节 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钟馗像、五毒服装 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中秋节的月饼花模、 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少数 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歌舞集会中的服饰布置也用丰富的美 术品点缀。 藏族供神的酥油花,傣族泼水节男女互赠的 花荷包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全国各地区,由于中国地域 广阔,民族众多,在地理条件、风俗、感情、气质等互 有差异,又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采的风 格,这些美术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灯具、食器、家具), 有的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如年画、窗花),具有实用价 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纸、竹、土,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 思奇巧、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而是善于大胆想像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刚健清新活泼淳朴,带有鲜 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由此可见,民间美术正是沿着人类本源艺术一直发展延续到今天的。 中国的民间美术虽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它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从则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积极向上性。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乐感文化”,是一种欢乐的艺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出发点的大部分西方文化,认为生活目的只是为了赎罪,以获得原谅从而获得新生。这种思想观念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几千年来,以个体农业为基础而生存的庶民阶层,他们摆脱不了天灾人祸、饥寒和贫穷,他们只能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慰籍中求生,他们祈祷万物有灵,祈求生命和生殖繁衍,幻想着喜庆和吉祥。其哲学观念是轮回的――“今天不好,明天会好”,“今生修好,来世有报”,他们总是对将来、对来世充满着希望。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大多不表现现实生活的艰苦,而极力去表现理想中所期待的美好。 2.象征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 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 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3.教育性。 讲到教育性我们就要重点提到它的道德教化功能,可以说中国的民间美术在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教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美术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把思想理性内容融入艺术形象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于乐,对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以启迪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欣赏、审美和教育的意义,这也是其自身存在价值及相对独立发展的内驱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扬先烈事迹、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以及侠义行为等题材占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小说或戏曲人物等作为表现主题,借助审美力量和娱玩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扬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形式,这方面的作品在皖南徽派建筑中的木雕、砖雕及石雕中比比皆是,如:“岳母刺字”、“八仙过海”、“水泊梁山”、“武松打虎”等。 猜你喜欢: 1. 艺术方面的论文优秀范文 2.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3. 谈谈民间美术 美术研究学术毕业论文 4. 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论文 5. 艺术方面的论文
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一、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和利用资源
1.“走”向自然,让学生拓宽审美视野
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给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以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展示。在一节美术课中,主题是画“咱家的风景”,我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建议,为何不把它画出来展现给同学们看呢?学生立刻响应。一星期后,一幅幅生动的作品交上了。当一个同学提议办个画展时,我又把办画展的工作交给了他们,只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展板、展览场地等。整个过程,学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有条不紊。经过学生的努力,画展成功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美术的许多教材来源于大自然,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更具优越性。随处可见的各种树叶、树皮、树根,不同形式的瓜子壳、玉米皮、麦秸草、野草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果实等,经过学生的巧妙构思,精心制作,都能变成一件件富有童趣的工艺品。
2.融入民间,让艺术“走”向学生
山区学校可利用本地一些随处可得的自然材料,将民间的艺术形式融合到美术课上来。我在庆元县实习时,就利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兰氏根雕、双枪竹木作为一个现成的美术大课堂。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学习科技,让现代化农村理念“走”向学生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建设,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城市、农村一体化进程加快,涌现出很多科技示范园、种养殖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投入了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这些示范园和基地都是美术教育很好的自然课堂。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毫无生气。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方面,要注意方法的应用,让美术课越来越生动,学生越来越感兴趣。在教学中,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提倡因材、因人施教,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引起、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才是高水准的教学。
1.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课,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由于生活、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差距,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学生,尽管其美术能力优于普通学生,但我们勉为其难地让他画一幅与高科技有关的城市景观,结果绝对是不理想的。因而,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本身的规律,它毕竟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农村的孩子对于美的认识应该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环境,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2.美化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人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沉闷,影响学习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创作欲望
农村学生喜欢美术课,这也给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教好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就成了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课题。
学生的创作才能最初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每个学生所想的、所做的,以及所画的,有时候连做老师的都暗暗吃惊。他们有时用蜡笔涂抹课本里的插图,有时又会把自己亲手“孵”出的丑小鸭羞涩地掬向美术老师,以便得到“权威人士”的评价和认可。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头脑中没条条,少框框,不受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对于孩子亲手“孵”出的丑小鸭,美术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把优秀的、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创作。
参考文献:
[1]李正火.由“旧鞋变了”想到的[N].中国教育报,2002-8-13(3).
[2]苟晓章.要注意挖掘农村的美术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2-08-13(3).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篇1 论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一直以来,民间美术在我国美术教育中便占有一席之地。当下,在视觉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艺术语境中,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愈加受到重视。 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双方来说是互惠互利的,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继承,可以避免在传承上断裂的命运,并且能够不断向前蓬勃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拙朴的造型、古朴的色彩、文化内涵、传统艺术观念等,对学校美术教学有着借鉴与启示作用。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学生能提高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开拓创造思维,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情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进而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1.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 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且能作为重要的协作因素,帮助完成人的德育、智育和体育。美术教育对人的精神的陶冶、提升,本身就是德育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美术教育肩负着审美教育之重任,审美性是美术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很多美术教育家一直致力于将民族的东西带入当代美术课堂。如董希文先生在教学中便坚持不懈地贯彻油画民族化,引导学生广泛地研究古今各种优秀艺术遗产和中国民间艺术,以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全面的艺术修养。在美术教育中引进民间美术可以避免美术教育中过于侧重技巧、美术技法、关注操作程式,忽略审美教育对学生精神层面陶冶与启迪的弊端。 对我国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是推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探求美术教育工作中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平衡、全球化背景下美术教育发展之关键所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美术教育资源,以新世纪的视角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时代内涵,又不失传统底蕴的中国的现代美术文化建构。林风眠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是固有的文化为基础,我们有5000年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其很好的时代感的创造,我们要保存我们固有的、很好的东西,吸收外面的东西。”[1]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将其转化为多元的美术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拓展视野,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的目的。 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质朴淳厚的美感,其中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老一辈民间艺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物质水平较为低下,可在艺术作品中却总是抒发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勃发的情怀。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着的真、善、美,给精神以满足,有助于净化心灵,无形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创作态度带来有益影响,使人们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创造思维的开拓 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可以民间美术作为美育的媒介,帮助学生寻找艺术的切入点。 有些美术院校聘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艺人的授课掌握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花纹等各具特色的塑造型技巧,以及造型轮廓形式和材料工艺特点,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积极的刺激,增强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性和选择性,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找到美的共性,从而获得自身审美情感的丰富和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寻求创作灵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民间美术系,将乡间艺术的研究与教学引进我国最高美术学府。并于当年组织了一次民间美术教学,邀请六位农民艺术家走上美术学院的讲台传授民间艺术,在教学总结会上,同学们纷纷说:“画出了几年来画不出来的东西,学到了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学到的内容。”而教师们也认为:“找到了自己多少年来苦苦求索的艺术真谛。这是一次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的教学。”[2] 3.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国传统美术来说,多元化的层次决不是简单并列的,而是在民间美术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因此,“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及其创作方法,完全应该与其他美术规律和创作方法并驾齐驱地存在于中国的美术学府里,只有这样,中国的美术教育才是名副其实的、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完整的面貌独立于世”。[3] 优秀艺术皆根植于自己所生长的土地,只有认清自己的根在哪里,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性,才能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当下有些青年艺术者不屑于民间美术,认为这些来自乡间的东西是粗俗的,土得掉渣,盲目崇尚西方所谓的一些主义或是样式,殊不知只有积累丰厚的传统文化涵养,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在借鉴别国优秀艺术形式的同时,更要明白我国的传统,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营养,把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民族文化精神融汇于现代艺术,才能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近些年,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除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表现法则和造型规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对描写对象的内心感受,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对象、把握对象的基础上满怀激情地把对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来,注重把自己的感受、意志融入作品中,准确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这些民族化的特色在民间美术样式上都有着深刻及鲜活的表达。在艺术界,在目前这种风格与形式大爆发与大融合的情形之下,通过对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特质、传统美学观念及独特造型方法的剖析与学习,美术教育可以摆脱原有美术教学体系中机械论与虚无论的缺憾,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灵性与自然的精华,造就出时代精神与文化底蕴交相辉映的审美教育风格。最终这种审美教育所形成的人格力量将渗透到个人的精神生活的潜意识层次,并跨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结语 当代美术教育应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把发展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优秀艺术作品无不根植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之中,民族精神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注入民间美术教育意识,思考中国美术发展战略,提高和强化全民族艺术素质培养的前瞻性,奠定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使其树立民族情感,为传承国家传统文化精粹,保障社会团结统一、进步发展而开展有意义的实质性工作,这也是当今乃至今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 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篇2 浅谈民间美术的发展 【摘 要】中国的民间美术遍布农村。在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与民间美术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或者是创造者,或者是享用者,无不置身其中。而民间美术的审美形态和形式种类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远丰厚,与远古的原始文化艺术观念遥相呼应,并且两者有着渊源嬗变的血缘关系。他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以上溯到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源头。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 【关键词】民间美术 装饰 艺术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其中绝大 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或作为副业生产, 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 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 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 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社火花会的戏具,庆贺元宵节 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钟馗像、五毒服装 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中秋节的月饼花模、 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少数 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歌舞集会中的服饰布置也用丰富的美 术品点缀。 藏族供神的酥油花,傣族泼水节男女互赠的 花荷包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全国各地区,由于中国地域 广阔,民族众多,在地理条件、风俗、感情、气质等互 有差异,又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采的风 格,这些美术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灯具、食器、家具), 有的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如年画、窗花),具有实用价 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纸、竹、土,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 思奇巧、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而是善于大胆想像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刚健清新活泼淳朴,带有鲜 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由此可见,民间美术正是沿着人类本源艺术一直发展延续到今天的。 中国的民间美术虽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它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从则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积极向上性。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乐感文化”,是一种欢乐的艺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出发点的大部分西方文化,认为生活目的只是为了赎罪,以获得原谅从而获得新生。这种思想观念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几千年来,以个体农业为基础而生存的庶民阶层,他们摆脱不了天灾人祸、饥寒和贫穷,他们只能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慰籍中求生,他们祈祷万物有灵,祈求生命和生殖繁衍,幻想着喜庆和吉祥。其哲学观念是轮回的――“今天不好,明天会好”,“今生修好,来世有报”,他们总是对将来、对来世充满着希望。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大多不表现现实生活的艰苦,而极力去表现理想中所期待的美好。 2.象征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 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 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3.教育性。 讲到教育性我们就要重点提到它的道德教化功能,可以说中国的民间美术在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教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美术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把思想理性内容融入艺术形象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于乐,对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以启迪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欣赏、审美和教育的意义,这也是其自身存在价值及相对独立发展的内驱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扬先烈事迹、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以及侠义行为等题材占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小说或戏曲人物等作为表现主题,借助审美力量和娱玩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扬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形式,这方面的作品在皖南徽派建筑中的木雕、砖雕及石雕中比比皆是,如:“岳母刺字”、“八仙过海”、“水泊梁山”、“武松打虎”等。 猜你喜欢: 1. 艺术方面的论文优秀范文 2.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3. 谈谈民间美术 美术研究学术毕业论文 4. 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论文 5. 艺术方面的论文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转载)罗田县骆驼坳镇中心学校 唐东曙 张锦平(438616 罗田县骆驼坳镇北街54号 0713-5773188)【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提供一些体育类论文的题目,供参考。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比赛的影响研究残疾人排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排球运动的无氧功能能力训练及营养补充间歇性训练在排球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排球比赛中后排球防守位置的选择对策研究提高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及营养补充现代信息技术对排球运动的影响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主动脉NOS与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海马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运动疲劳的现代生物学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西安地区软式排球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排球运动大众化的症结与对策研究西安地区少年儿童足球兴趣的调查研究运动对血管内皮的影响如何尽快提高运动员的110米跨栏跑成绩篮球后卫的核心作用和能力的分析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游泳活动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影响体育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研究分析论足球比赛中的传球技巧《体育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初探》浅谈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浅析高校体育与专业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浅谈足球比赛中的越位战术论足球裁判员的跑位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浅谈身体柔韧性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对我省篮球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的建议提高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几条建议关于篮球训练中常用练习手段合理安排的初讨中国男篮发展身材高大的三分远投手的必要性西安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罚球的心理训练篮球运动员的篮板球意识及其培养试论篮球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的培养试论健美操在农村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少儿跳水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少儿业余足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从规则的变化看竞技体操运动的方展趋势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责任探析体育教学中的示范法问题研究网球多球训练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法的研究教学过程中语言类方法的分类论民间足球联赛中本科生裁判能力的培养对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问题的研究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观察与模仿的问题研究增强身体素质的模式与方法减肥与健康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初探田径运动中发展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探索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建设的作用普通高校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篮球跳投技术的分析及基础训练方法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管理方法研究体育院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浅析篮球运动中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体育院系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研究2005CUBA八强技战术分析陕南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影响陕西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分析陕西省中学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方法研究陕西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业余三级跳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探析街头文化对体育时尚化的催化作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太极拳再认识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探讨及对策研究篮球运动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机理研究跳远踏板的准确性研究羽毛球运动训练中的多球训练研究我国女子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动作研究跳远运动员准确踏板因素研究体育游戏中在中学(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中学业余运动员400米技术的训练方法比赛心理准备对三级跳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教学方法研究运动对红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篮球运动中产生疲劳原因探析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弹跳力的因素及对策探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急停跳投初探快走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方法初探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影响有氧运动与骨骼肌胰岛素的敏感性篮球战术训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才悬赏5分阿,要是悬赏的多点我会再多给100个的
体育人文社会、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人体科学、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