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美国总统毕业论文

美国总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美国总统毕业论文

亨利�9�9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 美国伟大的外交家和思想家。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纽伦堡附近的费尔特市。1938年基辛格15岁时,为了逃避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他父亲路易�6�1基辛格带了全家从英国伦敦转往美国纽约。随后,基辛格进入纽约“乔治�6�1 华盛顿”高级中学念书。1942年美国向德国宣战,基辛格应征入伍,后曾编人美军第84步兵师,回到欧洲战场。战后,基辛格获得纽约州政府的奖学金,1947年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195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他的毕业论文题为《历史的意义》,有370多页,洋洋大观,广受好评。毕业后,基辛格留在哈佛文理学院任助教。1950年转至哈佛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不久即任执行主任。1954年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后以《重建的世界》为题,出版成书。1957年担任讲师,1959年成为副教授,1962年晋升为教授。他开设的课程中,“国际政治原理”、“美国外交的政策与政策问题”两门课充满“热情和智慧”,深受学生欢迎。从1951年至1971年,他担任哈佛大学国际论坛负责人的重任,前后办了18期,直到他离开哈佛去白宫就职为止。在哈佛的20年“磨炼”,为基辛格日后“发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9年至1975年他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他与越南的黎德寿共获诺贝尔和平奖。1973年至1977年,他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奇特经历给了他若干“第一个”: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原籍非美国人的国务卿,美国战后第一个犹太人出身的国务卿,第一个兼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国务卿。1977年退出政界后,基辛格担任Chase曼哈顿银行国际委员会主席、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董事、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对外关系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一、华盛顿生平乔治·华盛顿,1732年2月22日出生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大种植园奴隶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毕业于美国最古老贵族学院之一的威廉玛丽学院。1752年,成为维农山庄园的主人。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中校和上校衔,积累了军事指挥的经验。1758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员。在经营农场、手工作坊的过程中,华盛顿饱尝了英国殖民当局限制、盘剥之苦。1774年和1775年,先后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出席第一届、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年7月3日,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他把一支组织松散、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给养匮乏,主要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整编和锻炼成为一支能与英军正面抗衡的正规军。通过特伦顿、普林斯顿和约克德等战役,击败英军,取得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巴黎和约》签订,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同年12月23日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他主持召开费城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为根除君主制,制订和批准维护有产者民主权利的宪法作出不懈的努力。华盛顿于卸任总统两年后的1799年去世。华盛顿为未来的美国树立了许多的先例,他选择和平地让出总统职位给约翰·亚当斯,这个总统不超过2任的先例被看作是华盛顿对美国最重要的影响。二、华盛顿有主要成就和荣誉: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1789~1797年),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任期满后,自愿隐退于弗农山庄园。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值得一提的是,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这在世界总统选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此外,在两届任期结束后,华盛顿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体现了高度民主精神。三、后世对华盛顿的评价:华盛顿因其对美国及美利坚民族卓越杰出的贡献,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华盛顿始终被学者排名为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2006年,华盛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2位。华盛顿去世后,他昔日的革命战争伙伴,国会议员亨利·李(Harry Lee)对他的称赞相当著名:他是一个公民,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时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们心目中的第一人。最后,请允许我用华盛顿的一句名言来作为本文的结语:友情像一棵树木,要慢慢的栽培,才能成长真的友谊,要经过困难考验,才可友谊永固。

文献综述的话就写美国电影和文化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导向开始改变,电影里的所反映的思想也开始不一样了。不过美国电影始终都宣扬的是英雄主义。反正综述嘛,就是一通抄,把别人的话概括概括、总结总结。有些就转换成自己的话就好了。至于外文文献直接google里搜,输关键字american culture,film,cinema应该有的。google scholar里面应该也有不少PHD文档的。我写论文常用的。

美国总统选举论文格式

属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如社会主义民主优越。只是当前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程度不够高。

巴马当选总统触动能源专家:非洲能源格局嬗变有着黑非洲血统的奥巴马当上了美国总统,这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其中就包括全球的能源专家。奥巴马的上台似乎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包括中国的经济学家和能源专家。著名财经评论员陆成渊曾表示:“奥巴马上台将打乱中国在非洲的格局。”理由是,奥巴马在一次辩论中说过,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和美国在非洲的不存在,同样触目惊心。采访中,非洲投资网总裁王文明却认为:“奥巴马的出身可能使他更加关注非洲,但不会触及到中国的利益。”然而,无论如何,非洲已经不再是“欧洲的后花园”,非洲人也不再认同几百年来欧美的石油贸易模式。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韩国、日本的介入,非洲确实在发生着变化。非洲,下一个中东?2008年10月22日,一场由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三大非洲地区组织共同参加的联合首脑会议,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主题是讨论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探讨成立超大贸易区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非洲很多国家的首脑也在拜访或者会见着世界各国的官员,加强着与外界的联系。从各国领导人密集的非洲之行似乎也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非洲的关注远远大于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非洲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中东,非洲和中东最大的相同点就是石油。”某著名石油战略专家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在欧美国家的眼中,石油俨然成了权利和金钱的代名词。”常年征战的中东担当着石油生产和输出的重要地位,经由脆弱的海上通道转运到东、西方市场。但是,国际能源署代表认为,步中东之后,非洲已经成为很有前景的石油地区,全球石油需求会加剧转向非洲。非洲,目前有十四个产油国家,其中四个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非洲的整体勘探程度很低,石油开采包括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和风险合作的跨国石油公司,已经具备日产900万桶和出口400万桶石油的能力(尼日利亚、安哥拉、苏丹、埃及等),具有日产1500万桶石油的潜力,但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非洲联盟能源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在非洲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话语权,加速非洲石油工业的本土化,使非盟能源共同体真正发展壮大。“国际石油产量将上调,以满足高经济增长情景中更高的石油需求。”国际能源署代表说这是必然,因为“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以及所有消费国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都呈现增长态势。确保可靠的能源供应及其价格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预测期内,地区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将快速增长,每个消费地区的本地产量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中东和非洲将出口更多的石油。”非洲能源的地位已经逐渐凸显。新势力介入曾经,非洲被喻为“欧洲的后花园”。“欧洲和非洲只隔一个地中海,最早进入非洲的是荷兰,但后来,英国人来了,荷兰人走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经贸,说其为后花园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石油科学家李国玉院士说。自十五世纪起,欧洲人开始入侵非洲大陆并对其有了长达400年的殖民统治。然而,非洲与欧洲合作虽然历史长,规模大,但仅限于石油等能源领域的经济合作。中国、印度等新生势力却在非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案例。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最早也最突出的一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为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的大股东,该公司是苏丹最大石油生产合资企业,其他的股东还有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亚洲大型企业。另一方面,原来的股东——加拿大的塔里斯曼能源公司等西方企业却不得不相继撤资。亚洲企业的介入和西方企业的撤资并非巧合。中国、印度等新生势力开始介入非洲。咨询公司IHS能源表示,到2008年,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大陆总共签署了56份上游合同。一份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增量在所有国家或地区中是最高的。中国经济近二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以及印度经济近年来强劲的表现带动了对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随着能源需求与本国供应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中、印两国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印度与苏丹、尼日利亚、安哥拉等石油输出国相继签署了合作协议。非洲的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资源的8%,而非洲70%的石油,都产自西部的几内亚湾一带。因此,印度耗资5亿美元,激活了名为“技术经济指针非洲印度运动”的优惠贷款计划,加强与八个资源丰富的西非国家的合作。这些国家包括布基纳法索、乍得、赤道几内亚、加纳、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马里和塞内加尔。在新生势力中,李国玉说,印度是强势国之一,“印度一年用亿吨油,自产亿吨,进口亿吨。而且每年增速很快,要1千多万吨。印度又是英联邦国家,可以利用西方的基础和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比较快,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局势。”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也看到了差距,在其2025年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创新25》报告中提出:通过与中、印等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向世界宣传并试验日本的环境、节能和水处理技术;组建“海外科学技术协力队”,以非洲为中心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日本的强项,”王文明说他的日本朋友都明显感觉到在非洲的发展,日本没有中国快,“日本人说他们本来没太关注非洲,现在关注似乎慢了一拍,要加大力度,因此制定了很多扶持的措施。其实,日本很早在非洲就有工厂,只是相当长的时间中,他们和非洲合作的方式多是做一些能源、矿业的项目,没有太重视与非洲的经贸合作。近十年内,中国与非洲广泛开展经贸合作,日本就突然感觉到落后了。”俄罗斯同日本类似。今年以来,作为非洲第二大产油国的利比亚同俄罗斯高层互访频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0月31日访问了俄罗斯。《新非洲》杂志总编安娜·布拉兹基娜就曾说:“近年来,非洲的俄罗斯企业随处可见。很难发现在一个非洲国家,俄罗斯公司没有尝试与其尽力合作的。”现在,有着黑非洲血统的奥巴马又来了,他将给非洲的能源格局带来什么?多线开战随着新生势力的加入,欧美国家也在思考,“自己的后花园怎么突然成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强有力的市场。”王文明说。“西方国家是以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标,中国的不同是最大限度的关注非洲当地的利益。”李国玉说与非洲合作的单一石油贸易模式已经因中、印等新生力量的介入而发生了变化。王文明,曾担当首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商务处外交官,他正在做一份题目为《中国在非洲的角色》的演讲稿,这次,邀请者是美国宾夕福尼亚州。他说:“中国在非洲的角色要看非洲人的反应,我接触了很多非洲人,他们认为欧美国家没做到的中国做到了。曾经,非洲成了原料的提供地。现在中国在非洲造桥、造路、修建学校、修码头、建设空调厂、开发小农场等,拉动着非洲当地的经济。”世界银行2008年的一份报告证实,中国出资建设的水电站、铁路、港口、大坝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遍布整个非洲,惠及整个非洲国民经济4%的高增长。欧美等一些国家也在转变。10月15日,美国主管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延达伊·费雷泽女士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她说,现在美国对非政策是“转型外交”。举措具体包括稳定政治、发展经济、对抗疾病以及化解冲突等方面。强调美国与非洲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合作,要与非洲国家的政府与人民一起合作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打造他们自己的机会,迎接他们自己的挑战。布什总统在今年2月访问了非洲五个国家,包括贝宁、坦桑尼亚、卢旺达、加纳、利比里亚。除此之外,在能源领域,各国对非洲的关注也不再仅限于石油。近日,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宣布计划建设非洲最大的风电场,足以满足该国15%的电力需求。而这个风电场的建设要得益于法国制造公司。埃塞俄比亚是内陆国,正在遭遇严重旱灾,近几个月频繁拉闸限电。法国贸易事务官员称,这个项目正是法国对非洲承诺发展新能源的一个象征。生物能源也是非洲正在开发的新项目,王文明说:“非洲的气候和土地都比较适合生物燃料的种植,比如甜高粱、麻风树、芝麻油、蓖麻子等,这些优势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王文明的非洲投资网正在做一个项目,中国的一个民营企业家要去非洲的莫桑比克种麻风树,需要三万公顷的土地,经过调研,王文明发现在莫桑比克已经有欧洲国家的两个同类项目在进行。中国与南非建交十周年庆典,王文明应邀参加。他惊奇地发现,现在的非洲与他十年前所了解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洲不再被动。庆典上,南非主动提出要与中国在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方面寻求合作。“埃塞俄比亚是高原,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比较适合,刚果金等则适合水力发电,合作也应该因地制宜,实现能源多元化。”王文明说。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非洲各国也开始转变思路,主动寻求多元化合作的同时,他们也对发达国家提出了“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诉求。( 作者:一本歪经)

美国总统非直接民选,而是由各州依人口比例委任选举人团代表选出。获得一州相对多数选票候选人,其所属政党可推选该州所有的选举人团代表。此系统的创建是因为美国制宪时,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无意决定总统选举方式,故他们提供各州若干选举人团代表名额,而由各州自行决定其产生方式。现今各州选举人团代表皆为民选。 这种选法有些特殊之处。例如说,获得全国最多普选票的候选人可能未获最多的选举人票。这在美国历史上曾于1826年、1888年、和2000年发生过三次。反对这种选举法者认为此系统并不民主,因为获最高民意支持者也许无法成为总统。支持此系统者则认为这种总统选举法可预防地域主义。因为在多州获得些微多数普选票的候选人,可以胜过只在一州获得压倒性多数普选票者。所以为了获得选举人票,候选人必须普遍考虑美国各地区的要求,不能只在乎其中一部分。好的民主形式,大家都可以参与。

你好,这里是论文请你参考下 谢谢:

美国总统大选论文模板

巴马当选总统触动能源专家:非洲能源格局嬗变有着黑非洲血统的奥巴马当上了美国总统,这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其中就包括全球的能源专家。奥巴马的上台似乎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包括中国的经济学家和能源专家。著名财经评论员陆成渊曾表示:“奥巴马上台将打乱中国在非洲的格局。”理由是,奥巴马在一次辩论中说过,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和美国在非洲的不存在,同样触目惊心。采访中,非洲投资网总裁王文明却认为:“奥巴马的出身可能使他更加关注非洲,但不会触及到中国的利益。”然而,无论如何,非洲已经不再是“欧洲的后花园”,非洲人也不再认同几百年来欧美的石油贸易模式。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韩国、日本的介入,非洲确实在发生着变化。非洲,下一个中东?2008年10月22日,一场由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三大非洲地区组织共同参加的联合首脑会议,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主题是讨论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探讨成立超大贸易区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非洲很多国家的首脑也在拜访或者会见着世界各国的官员,加强着与外界的联系。从各国领导人密集的非洲之行似乎也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非洲的关注远远大于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非洲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中东,非洲和中东最大的相同点就是石油。”某著名石油战略专家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在欧美国家的眼中,石油俨然成了权利和金钱的代名词。”常年征战的中东担当着石油生产和输出的重要地位,经由脆弱的海上通道转运到东、西方市场。但是,国际能源署代表认为,步中东之后,非洲已经成为很有前景的石油地区,全球石油需求会加剧转向非洲。非洲,目前有十四个产油国家,其中四个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非洲的整体勘探程度很低,石油开采包括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和风险合作的跨国石油公司,已经具备日产900万桶和出口400万桶石油的能力(尼日利亚、安哥拉、苏丹、埃及等),具有日产1500万桶石油的潜力,但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非洲联盟能源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在非洲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话语权,加速非洲石油工业的本土化,使非盟能源共同体真正发展壮大。“国际石油产量将上调,以满足高经济增长情景中更高的石油需求。”国际能源署代表说这是必然,因为“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以及所有消费国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都呈现增长态势。确保可靠的能源供应及其价格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预测期内,地区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将快速增长,每个消费地区的本地产量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中东和非洲将出口更多的石油。”非洲能源的地位已经逐渐凸显。新势力介入曾经,非洲被喻为“欧洲的后花园”。“欧洲和非洲只隔一个地中海,最早进入非洲的是荷兰,但后来,英国人来了,荷兰人走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经贸,说其为后花园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石油科学家李国玉院士说。自十五世纪起,欧洲人开始入侵非洲大陆并对其有了长达400年的殖民统治。然而,非洲与欧洲合作虽然历史长,规模大,但仅限于石油等能源领域的经济合作。中国、印度等新生势力却在非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案例。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最早也最突出的一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为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的大股东,该公司是苏丹最大石油生产合资企业,其他的股东还有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亚洲大型企业。另一方面,原来的股东——加拿大的塔里斯曼能源公司等西方企业却不得不相继撤资。亚洲企业的介入和西方企业的撤资并非巧合。中国、印度等新生势力开始介入非洲。咨询公司IHS能源表示,到2008年,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大陆总共签署了56份上游合同。一份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增量在所有国家或地区中是最高的。中国经济近二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以及印度经济近年来强劲的表现带动了对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随着能源需求与本国供应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中、印两国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印度与苏丹、尼日利亚、安哥拉等石油输出国相继签署了合作协议。非洲的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资源的8%,而非洲70%的石油,都产自西部的几内亚湾一带。因此,印度耗资5亿美元,激活了名为“技术经济指针非洲印度运动”的优惠贷款计划,加强与八个资源丰富的西非国家的合作。这些国家包括布基纳法索、乍得、赤道几内亚、加纳、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马里和塞内加尔。在新生势力中,李国玉说,印度是强势国之一,“印度一年用亿吨油,自产亿吨,进口亿吨。而且每年增速很快,要1千多万吨。印度又是英联邦国家,可以利用西方的基础和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比较快,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局势。”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也看到了差距,在其2025年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创新25》报告中提出:通过与中、印等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向世界宣传并试验日本的环境、节能和水处理技术;组建“海外科学技术协力队”,以非洲为中心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日本的强项,”王文明说他的日本朋友都明显感觉到在非洲的发展,日本没有中国快,“日本人说他们本来没太关注非洲,现在关注似乎慢了一拍,要加大力度,因此制定了很多扶持的措施。其实,日本很早在非洲就有工厂,只是相当长的时间中,他们和非洲合作的方式多是做一些能源、矿业的项目,没有太重视与非洲的经贸合作。近十年内,中国与非洲广泛开展经贸合作,日本就突然感觉到落后了。”俄罗斯同日本类似。今年以来,作为非洲第二大产油国的利比亚同俄罗斯高层互访频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0月31日访问了俄罗斯。《新非洲》杂志总编安娜·布拉兹基娜就曾说:“近年来,非洲的俄罗斯企业随处可见。很难发现在一个非洲国家,俄罗斯公司没有尝试与其尽力合作的。”现在,有着黑非洲血统的奥巴马又来了,他将给非洲的能源格局带来什么?多线开战随着新生势力的加入,欧美国家也在思考,“自己的后花园怎么突然成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强有力的市场。”王文明说。“西方国家是以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标,中国的不同是最大限度的关注非洲当地的利益。”李国玉说与非洲合作的单一石油贸易模式已经因中、印等新生力量的介入而发生了变化。王文明,曾担当首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商务处外交官,他正在做一份题目为《中国在非洲的角色》的演讲稿,这次,邀请者是美国宾夕福尼亚州。他说:“中国在非洲的角色要看非洲人的反应,我接触了很多非洲人,他们认为欧美国家没做到的中国做到了。曾经,非洲成了原料的提供地。现在中国在非洲造桥、造路、修建学校、修码头、建设空调厂、开发小农场等,拉动着非洲当地的经济。”世界银行2008年的一份报告证实,中国出资建设的水电站、铁路、港口、大坝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遍布整个非洲,惠及整个非洲国民经济4%的高增长。欧美等一些国家也在转变。10月15日,美国主管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延达伊·费雷泽女士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她说,现在美国对非政策是“转型外交”。举措具体包括稳定政治、发展经济、对抗疾病以及化解冲突等方面。强调美国与非洲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合作,要与非洲国家的政府与人民一起合作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打造他们自己的机会,迎接他们自己的挑战。布什总统在今年2月访问了非洲五个国家,包括贝宁、坦桑尼亚、卢旺达、加纳、利比里亚。除此之外,在能源领域,各国对非洲的关注也不再仅限于石油。近日,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宣布计划建设非洲最大的风电场,足以满足该国15%的电力需求。而这个风电场的建设要得益于法国制造公司。埃塞俄比亚是内陆国,正在遭遇严重旱灾,近几个月频繁拉闸限电。法国贸易事务官员称,这个项目正是法国对非洲承诺发展新能源的一个象征。生物能源也是非洲正在开发的新项目,王文明说:“非洲的气候和土地都比较适合生物燃料的种植,比如甜高粱、麻风树、芝麻油、蓖麻子等,这些优势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王文明的非洲投资网正在做一个项目,中国的一个民营企业家要去非洲的莫桑比克种麻风树,需要三万公顷的土地,经过调研,王文明发现在莫桑比克已经有欧洲国家的两个同类项目在进行。中国与南非建交十周年庆典,王文明应邀参加。他惊奇地发现,现在的非洲与他十年前所了解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洲不再被动。庆典上,南非主动提出要与中国在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方面寻求合作。“埃塞俄比亚是高原,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比较适合,刚果金等则适合水力发电,合作也应该因地制宜,实现能源多元化。”王文明说。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非洲各国也开始转变思路,主动寻求多元化合作的同时,他们也对发达国家提出了“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诉求。( 作者:一本歪经)

那你就去白宫找星巴克了

一、 奥巴马当选的主观原因(一)奥巴马的家庭背景 在许多人看来,奥巴马的家庭似乎并不幸福。 他的家庭并不完整,父亲、母亲都多次结婚和离婚,这使得奥巴马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这种离异带来的心理压力。另外,他的黑皮肤也让他倍感自卑和压抑。奥巴马九岁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黑人为除去黑皮肤,用强力化学淡化剂最终几乎毁坏了他所有的皮肤,照片让他如遭电击。这种如影随形的自卑要么会导致一个人沉沦,要么就会让他迸发出惊人的斗志,产生强烈的成就欲望,在奥巴马身上正是产生了积极的强大动力,从社区工作者、博士、教授、州议员、国会议员一路走来,并最终锁定最高奋斗目标。 在奥巴马的成长中,家庭带给他的伤害其实并不大。他的亲人都是和善的人,合不来就分开,而不是无休止的争吵和经年累月的折磨。奥巴马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长大,伙伴很多,不会激起过强的青春期叛逆。虽然他也迷茫过,吸食毒品,沉迷酒精,但没有人逼迫和扭曲他,他终究会茁壮成长。 因为美国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是人本理念的,他们相信人有自我成长的能力,人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奥巴马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是在感受下成长的。他的梦想也是一个黑人青年因社会不公而挣扎中获得的。他自小感受了国际关系大家庭,所以有兴趣在大学选择了国际关系专业,做社工让感受了更多底层人的生活,决定从政,并唤起更大兴趣考进哈佛大学攻读法学博士,这是他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为了一份工作、一张文凭。 从这一切都可以看出,奥巴马有着独特的成长环境。他从小就具有的深深的恐惧和自卑让他变得异常敏感和早熟,他深知黑人所受的歧视,也理解白人的观念。所以他能在敏感的种族问题上赢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他提出的“共同的美国”可以消除美国的隔阂和不安。 (二)个人魅力深得民心奥巴马年轻、健康、英俊、极具活力,这是他先天就具有的优势,也是许多选民对他一眼就产生好感的原因。早在党内初选时,奥巴马独特的个人魅力就已吸引了不少美国民众。出身平民的他关心社会底层,为人亲切和善,极具感染力。而他的对手希拉里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坛“铁娘子”,高贵的出身使她带着居高临下的盛气,过分硬朗的形象也让人觉得难以亲近。相比之下,民心向奥巴马一方倾斜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大选中,落败的麦凯恩虽然资历丰富,但他主要输在理念不清和年纪、口才、形象上。麦凯恩是共和党内出名的边缘派,动不动就和本党作对,做些所谓“超党派”的举动。而这些举动,主要来自麦凯恩的保守主义理念不清晰、不坚定。正是理念不坚定,让坚定的保守派不满,甚至愤怒。导致他代表共和党出线,保守派基本没有激情,甚至有著名保守派组织“反麦凯恩”的运动,说宁可失去白宫,也不可失去原则。麦凯恩之所以在三次总统候选人公开电视辩论会上都输给了奥巴马,主要也是因为理念不清晰、不坚定,所以才无法理直气壮,更无法抓到重点。 除此之外,奥巴马的形象、口才也远在麦凯恩之上。麦凯恩已72岁,奥巴马才47岁,整整相差一代。在今天的电视时代,麦凯恩的老态和奥巴马的活力,对比非常明显。在电视辩论会上,麦凯恩不断翻带过去的本子,看讲话大纲和一些数字,而奥巴马一张纸都没有拿。按理说,麦凯恩当过三十年参议员,美国大选那几项关于税收、福利、健保、社安基金等问题,应该闭上眼睛都会记得。但麦凯恩实在太老了,已记不住那些数字。而奥巴马正当壮年,不仅记忆力好,还有天生的口才,讲话有节奏、起伏和感染力。相形之下,麦凯恩就显得笨拙、老态。这次很多年轻人出来投票,他们本能地就会对具有同样活力的奥巴马好感。根据《纽约时报》公布的出口民调,在18到29岁这个年龄段的选民中,奥巴马拿到了66%,麦凯恩只拿到31%,是所有年龄段中差距最大的。在女性票中,奥巴马也以56%比43%大赢麦凯恩,这也和形象有关。可见,选举的成功与否不是完全取决于党派或政府,更重要的是参选者自己的公众形象和个性是否能为多数民众所接受。(三)提出政策可靠实际奥巴马相当关注社会底层,他围绕着能源、医疗、教育等一系列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迅速赢得人民支持。对于备受压力的战争问题,奥巴马从一开始就反对伊拉克战争,并宣布,如果当选将尽快撤回大部分军队,因而深得人心。他获胜的一个战略是,把他的对手麦凯恩与布什的失败政策联系在一起。而麦凯恩只是采取消极战略,告诉选民奥巴马经验不足。此外,70%的欧洲人支持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他的外交政策基于他对世界具有全球性的看法。他1961年出生在夏威夷,约10岁时在印度尼西亚过了几年。在国外生活的经验给他提供了不同于纯粹美国人的视角。许多只生活在美国的美国人只会从美国的角度来看问题,这往往意味着,认为美国的方式是对全世界人民都正确的方式。布什总统和他的高级阁员在中东推行美国式民主就是这种美国式傲慢的典型例子。奥巴马的视角比较广阔,他比较谦虚,不认为美国模式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好的,他不会把美国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他愿意与外国有不同政见的领导人进行协商。他的中国政策将基于充分的理解,而不是把美国观念强加给中国。他将不会考虑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处理美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唯一目标,比以前大多数总统更加开明。这些政策都表明奥巴马将会成为美国和世界所共同期待的一位总统。(四)现代科技运用得当 在竞选过程中,奥巴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使自己的名字迅速为美国和世界熟知,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众多支持者。 奥巴马是第一个通过其个人主页向公民筹集到大部分总统竞选资金的总统候选人,并且通过这一方法募集到了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竞选资金。而在他之前,所有候选人都是通过向既得利益集团(西部石油派或东部银行派)进行筹款的。 奥巴马的筹款方法:靠竞选官网的“捐款”按键,汇聚了选民“每人几十美元” 的政治捐款,遂取得了巨大的“业绩”:从310万选民身上筹得 6.05亿美金竞选资金!远超历任有大财阀支持的总统竞选人!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对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力。 47岁的奥巴马作为一名来自草根阶层的总统,和美国大多数人一样,也很喜欢使用Facebook、Myspace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工具。外国有一个统计网站做了个简单的比较,发现奥巴马赢麦凯恩,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争取到政治倾向摇摆中的年轻人,即是互联网新媒体受众,赢得不少功劳。 另外,据2008年5月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文件披露,奥巴马在1-4月里的广告花销绝大部分砸在了互联网媒体、社区和搜索引擎。从披露信息来看,奥巴马的网络营销组合布局(尤其是给Google的280万美金广告),对争取选民,效果十分出色。 但此时,竞选对手麦凯恩,只是按照常规路子,把大量的广告费花在了电视和纸媒上。 从这方面来看,奥巴马在选举的过程中已做到了创新,起码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他选择的方式是正确的,能随着时代的步伐作出改变,是一个领导人都应有的能力。二、 奥巴马当选的客观原因(一) 美国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美国一直宣扬平等,但社会现状仍然划分三六九等,界限虽然日趋模糊,但贫富依然存在,不平等在激增。对美国社会流动性(家庭在经济阶梯上的上下移动)的新研究表明,它远远低于经济学家原来以为的水平,也低于大多数人的认识。事实上,许多研究者说,曾经激励美国人奋斗的社会流动性近来已渐近趋平,甚至可能下降了。社会流动性是美国梦的核心,它给人以希望。据信,他能让贫富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不那么难以忍受。个中的逻辑是这样的:美国社会当然会有贫富之分,但只要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只要有类似于机会均等这样的事,贫富之间的差别就不会构成难以逾越的阶层界限。一方面,对少数杰出人士来说,登上财富的顶峰变得容易了,而另一方面,对其他许多人来说,从一个经济阶层升入另一个更难了。可以说,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美国人更有可能终其一生都属于同一阶层。美国新的英才制度的核心隐藏着一个矛盾。用人唯才取代了过去的世袭特权制度,但归根结底,“才”至少是部分建立在阶层的基础之上的。有钱、受过良好教育又有关系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培养英才制度所赏识的种种习性。而当他们的子女取得成功时,便被认为是靠才干赢得的。 某些社会学家和营销顾问认为,人们通常认为的三大阶层(上等、中产和劳工阶层),已经细化成由职业或生活方式决定的数十个微阶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迈克尔·豪特说:“阶层意识和阶层语言正在渐趋模糊,但与此同时,阶层也在重组美国社会。我认为这些关于‘阶层消亡’的讨论是幼稚并且颇有讽刺意味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不平等激增的时代。”正是这些不平等的激增,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特别是处于劳工阶层的人对美国失去信心,对美国的未来充满疑惑与焦虑。奥巴马的平民出身和他的成功是“美国梦”的最好见证,激起了众多美国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他把美国梦带回给了美国,迅速获得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二)经济环境不佳的影响统计研究表明,经济条件是影响总统大选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良好的经济条件有利于现任总统连任或与他同党派的候选人当选;经济条件不好时,在野党的候选人会当选。现在金融危机当前,经济条件非常恶劣,这无疑为奥巴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经济背景。美国民众早已对布什的政策不满,加之世界金融海啸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美国人普遍感到焦虑不安,他们急需一位非常不一样的总统来改变美国现状。(三)“家族王朝”不得人心 经历了大小布什和克林顿的掌政,美国人早已厌烦了由一个或几个家族轮流上台的“家族王朝”。人们心中理想的总统并不需要显赫的出身。布什是美国多年来最不受欢迎的总统,选民对他的总统功绩满意的比例还不到30%。除了经济形势不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处理不当。他和他的父亲大布什都发动了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内外的反对呼声日益高涨,这使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不能再由某个家族垄断美国权力了。而众所周知,希拉里是曾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的妻子,克林顿相当卖力地为妻子竞选加油助威,但却更招来了民众的厌烦,因为谁也不想再经历一个“克林顿王朝”。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奥巴马家庭背景不重的政治色彩恰恰迎合了美国人摆脱“家族王朝”的需要。所以,以上种种都表明奥巴马的成功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势所造就的奇迹!

the snow becomes a storm, she feels colder.

关于美国总统制研究的论文

一、 奥巴马当选的主观原因(一)奥巴马的家庭背景 在许多人看来,奥巴马的家庭似乎并不幸福。 他的家庭并不完整,父亲、母亲都多次结婚和离婚,这使得奥巴马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这种离异带来的心理压力。另外,他的黑皮肤也让他倍感自卑和压抑。奥巴马九岁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黑人为除去黑皮肤,用强力化学淡化剂最终几乎毁坏了他所有的皮肤,照片让他如遭电击。这种如影随形的自卑要么会导致一个人沉沦,要么就会让他迸发出惊人的斗志,产生强烈的成就欲望,在奥巴马身上正是产生了积极的强大动力,从社区工作者、博士、教授、州议员、国会议员一路走来,并最终锁定最高奋斗目标。 在奥巴马的成长中,家庭带给他的伤害其实并不大。他的亲人都是和善的人,合不来就分开,而不是无休止的争吵和经年累月的折磨。奥巴马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长大,伙伴很多,不会激起过强的青春期叛逆。虽然他也迷茫过,吸食毒品,沉迷酒精,但没有人逼迫和扭曲他,他终究会茁壮成长。 因为美国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是人本理念的,他们相信人有自我成长的能力,人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奥巴马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是在感受下成长的。他的梦想也是一个黑人青年因社会不公而挣扎中获得的。他自小感受了国际关系大家庭,所以有兴趣在大学选择了国际关系专业,做社工让感受了更多底层人的生活,决定从政,并唤起更大兴趣考进哈佛大学攻读法学博士,这是他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为了一份工作、一张文凭。 从这一切都可以看出,奥巴马有着独特的成长环境。他从小就具有的深深的恐惧和自卑让他变得异常敏感和早熟,他深知黑人所受的歧视,也理解白人的观念。所以他能在敏感的种族问题上赢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他提出的“共同的美国”可以消除美国的隔阂和不安。 (二)个人魅力深得民心奥巴马年轻、健康、英俊、极具活力,这是他先天就具有的优势,也是许多选民对他一眼就产生好感的原因。早在党内初选时,奥巴马独特的个人魅力就已吸引了不少美国民众。出身平民的他关心社会底层,为人亲切和善,极具感染力。而他的对手希拉里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坛“铁娘子”,高贵的出身使她带着居高临下的盛气,过分硬朗的形象也让人觉得难以亲近。相比之下,民心向奥巴马一方倾斜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大选中,落败的麦凯恩虽然资历丰富,但他主要输在理念不清和年纪、口才、形象上。麦凯恩是共和党内出名的边缘派,动不动就和本党作对,做些所谓“超党派”的举动。而这些举动,主要来自麦凯恩的保守主义理念不清晰、不坚定。正是理念不坚定,让坚定的保守派不满,甚至愤怒。导致他代表共和党出线,保守派基本没有激情,甚至有著名保守派组织“反麦凯恩”的运动,说宁可失去白宫,也不可失去原则。麦凯恩之所以在三次总统候选人公开电视辩论会上都输给了奥巴马,主要也是因为理念不清晰、不坚定,所以才无法理直气壮,更无法抓到重点。 除此之外,奥巴马的形象、口才也远在麦凯恩之上。麦凯恩已72岁,奥巴马才47岁,整整相差一代。在今天的电视时代,麦凯恩的老态和奥巴马的活力,对比非常明显。在电视辩论会上,麦凯恩不断翻带过去的本子,看讲话大纲和一些数字,而奥巴马一张纸都没有拿。按理说,麦凯恩当过三十年参议员,美国大选那几项关于税收、福利、健保、社安基金等问题,应该闭上眼睛都会记得。但麦凯恩实在太老了,已记不住那些数字。而奥巴马正当壮年,不仅记忆力好,还有天生的口才,讲话有节奏、起伏和感染力。相形之下,麦凯恩就显得笨拙、老态。这次很多年轻人出来投票,他们本能地就会对具有同样活力的奥巴马好感。根据《纽约时报》公布的出口民调,在18到29岁这个年龄段的选民中,奥巴马拿到了66%,麦凯恩只拿到31%,是所有年龄段中差距最大的。在女性票中,奥巴马也以56%比43%大赢麦凯恩,这也和形象有关。可见,选举的成功与否不是完全取决于党派或政府,更重要的是参选者自己的公众形象和个性是否能为多数民众所接受。(三)提出政策可靠实际奥巴马相当关注社会底层,他围绕着能源、医疗、教育等一系列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迅速赢得人民支持。对于备受压力的战争问题,奥巴马从一开始就反对伊拉克战争,并宣布,如果当选将尽快撤回大部分军队,因而深得人心。他获胜的一个战略是,把他的对手麦凯恩与布什的失败政策联系在一起。而麦凯恩只是采取消极战略,告诉选民奥巴马经验不足。此外,70%的欧洲人支持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他的外交政策基于他对世界具有全球性的看法。他1961年出生在夏威夷,约10岁时在印度尼西亚过了几年。在国外生活的经验给他提供了不同于纯粹美国人的视角。许多只生活在美国的美国人只会从美国的角度来看问题,这往往意味着,认为美国的方式是对全世界人民都正确的方式。布什总统和他的高级阁员在中东推行美国式民主就是这种美国式傲慢的典型例子。奥巴马的视角比较广阔,他比较谦虚,不认为美国模式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好的,他不会把美国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他愿意与外国有不同政见的领导人进行协商。他的中国政策将基于充分的理解,而不是把美国观念强加给中国。他将不会考虑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处理美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唯一目标,比以前大多数总统更加开明。这些政策都表明奥巴马将会成为美国和世界所共同期待的一位总统。(四)现代科技运用得当 在竞选过程中,奥巴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使自己的名字迅速为美国和世界熟知,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众多支持者。 奥巴马是第一个通过其个人主页向公民筹集到大部分总统竞选资金的总统候选人,并且通过这一方法募集到了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竞选资金。而在他之前,所有候选人都是通过向既得利益集团(西部石油派或东部银行派)进行筹款的。 奥巴马的筹款方法:靠竞选官网的“捐款”按键,汇聚了选民“每人几十美元” 的政治捐款,遂取得了巨大的“业绩”:从310万选民身上筹得 6.05亿美金竞选资金!远超历任有大财阀支持的总统竞选人!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对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力。 47岁的奥巴马作为一名来自草根阶层的总统,和美国大多数人一样,也很喜欢使用Facebook、Myspace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工具。外国有一个统计网站做了个简单的比较,发现奥巴马赢麦凯恩,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争取到政治倾向摇摆中的年轻人,即是互联网新媒体受众,赢得不少功劳。 另外,据2008年5月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文件披露,奥巴马在1-4月里的广告花销绝大部分砸在了互联网媒体、社区和搜索引擎。从披露信息来看,奥巴马的网络营销组合布局(尤其是给Google的280万美金广告),对争取选民,效果十分出色。 但此时,竞选对手麦凯恩,只是按照常规路子,把大量的广告费花在了电视和纸媒上。 从这方面来看,奥巴马在选举的过程中已做到了创新,起码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他选择的方式是正确的,能随着时代的步伐作出改变,是一个领导人都应有的能力。二、 奥巴马当选的客观原因(一) 美国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美国一直宣扬平等,但社会现状仍然划分三六九等,界限虽然日趋模糊,但贫富依然存在,不平等在激增。对美国社会流动性(家庭在经济阶梯上的上下移动)的新研究表明,它远远低于经济学家原来以为的水平,也低于大多数人的认识。事实上,许多研究者说,曾经激励美国人奋斗的社会流动性近来已渐近趋平,甚至可能下降了。社会流动性是美国梦的核心,它给人以希望。据信,他能让贫富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不那么难以忍受。个中的逻辑是这样的:美国社会当然会有贫富之分,但只要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只要有类似于机会均等这样的事,贫富之间的差别就不会构成难以逾越的阶层界限。一方面,对少数杰出人士来说,登上财富的顶峰变得容易了,而另一方面,对其他许多人来说,从一个经济阶层升入另一个更难了。可以说,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美国人更有可能终其一生都属于同一阶层。美国新的英才制度的核心隐藏着一个矛盾。用人唯才取代了过去的世袭特权制度,但归根结底,“才”至少是部分建立在阶层的基础之上的。有钱、受过良好教育又有关系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培养英才制度所赏识的种种习性。而当他们的子女取得成功时,便被认为是靠才干赢得的。 某些社会学家和营销顾问认为,人们通常认为的三大阶层(上等、中产和劳工阶层),已经细化成由职业或生活方式决定的数十个微阶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迈克尔·豪特说:“阶层意识和阶层语言正在渐趋模糊,但与此同时,阶层也在重组美国社会。我认为这些关于‘阶层消亡’的讨论是幼稚并且颇有讽刺意味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不平等激增的时代。”正是这些不平等的激增,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特别是处于劳工阶层的人对美国失去信心,对美国的未来充满疑惑与焦虑。奥巴马的平民出身和他的成功是“美国梦”的最好见证,激起了众多美国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他把美国梦带回给了美国,迅速获得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二)经济环境不佳的影响统计研究表明,经济条件是影响总统大选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良好的经济条件有利于现任总统连任或与他同党派的候选人当选;经济条件不好时,在野党的候选人会当选。现在金融危机当前,经济条件非常恶劣,这无疑为奥巴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经济背景。美国民众早已对布什的政策不满,加之世界金融海啸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美国人普遍感到焦虑不安,他们急需一位非常不一样的总统来改变美国现状。(三)“家族王朝”不得人心 经历了大小布什和克林顿的掌政,美国人早已厌烦了由一个或几个家族轮流上台的“家族王朝”。人们心中理想的总统并不需要显赫的出身。布什是美国多年来最不受欢迎的总统,选民对他的总统功绩满意的比例还不到30%。除了经济形势不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处理不当。他和他的父亲大布什都发动了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内外的反对呼声日益高涨,这使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不能再由某个家族垄断美国权力了。而众所周知,希拉里是曾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的妻子,克林顿相当卖力地为妻子竞选加油助威,但却更招来了民众的厌烦,因为谁也不想再经历一个“克林顿王朝”。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奥巴马家庭背景不重的政治色彩恰恰迎合了美国人摆脱“家族王朝”的需要。所以,以上种种都表明奥巴马的成功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势所造就的奇迹!

美国人民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 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 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 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 17世纪以前, 北美广大原野仅有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居住, 但经过百余年的移民, 这里已成为欧洲国家人民的新家园, 而其中最主要为英国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 这13州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 几经协商与改革, 联邦体制的美国, 于法国大革命前夕, 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早期的美国很欢迎外来的移民, 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长. 美国人口, 在1776 年只有300万人, 而现在则超过2亿. 在人口迅速增加的过程中, 新的生存空间, 也跟着不断开拓, 而方向则由东向西, 拓疆的先驱们不但从事农耕畜牧, 也寻找矿产及其它资源. 到了20世纪,美国不但已成为世界强国, 并且也是科学、技术、医药及军事力量的先进国家. 殖民时期以前(1607以前) 在两万多年前, 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 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2,000万, 其中有大约1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大约1万年前, 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 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 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殖民时期(1607~1753) 1607年, 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 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 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 定居于沿岸地区, 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 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18世纪中叶, 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 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 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独立运动(1754~1783) 18世纪中叶,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 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 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定巴黎条约, 结束了独立战争. 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向西扩张(1820~1849) 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冲突(1850~1869) 引起内战的原因, 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 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 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对这个国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验. 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 南北之间, 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 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 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 金融的中心, 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 另组政府,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1861年, 内战爆发了, 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 1865年, 北方战胜了, 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回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工业化与改革(1870~1916)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战后的10年间, 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 属于商人阶级的10年. 据1929年统计, 居城 与居乡的比率是56%∶44%, 这时举凡现代生活的特色, 诸如汽车、电话、收音机、洗衣机, 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战后经济呈现极度的繁荣, 原因有二, 一为政府不再干涉私营企业且有立法保护之, 二为新技术的带 动. 虽然经济成长很快, 但是基础不稳. 不景气时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0~1959) 经济大恐慌, 影响的不只是美国, 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 经济大恐慌, 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 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 工厂商店关门, 银行倒闭…… 一片萧条. 1932年, 罗斯福当选总统, 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 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 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二次大战, 才苏醒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苏两国, 关系日趋恶化, 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 加紧准备, 一如战时, 这种状态, 被称为"冷战". 1960年以来 美国历史自1960以来, 许多方面仍是战后发展的延续. 经济方面, 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气, 则仍不断膨胀;从 城市移居到郊区的人口, 继续增加, 1970年, 居郊人口超过了居城人口. 1960年初期, 黑人问题成为美国内部最主要的问题. 1960年代中期, 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 此外, 由于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集中, 60年代后期, 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 70年代初期, 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 是大恐慌以来, 最严重的一次. 70年代中期, 经济一度复苏,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现通货膨胀. 1976年, 美国建国200周年, 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 1981年4月12日, 美国成功地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1985年, 里根连任总统, 在日新月异的人类发展史中,美国将展开新的一页.

1787年,美国制定并颁布了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将国家元首(总统)的选举权交给了人民。215年来,美国的选举制度随着美国的政治气候变化而变化,产生了许多不成文的习惯。原宪法和不成文的习惯同时生效,使美国总统选举变得更加复杂。为帮助广大同学更加全面地了解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准确把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作简要介绍和分析。一、从选举过程看,美国的总统选举有严格的程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美国的总统选举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前期竞选准备到正式大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实质性的选举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党内预选。在总统选举年的2至6月,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各州由普通党员直接选举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明确表示支持哪位总统候选人,因此,预选结果就能清楚地知道各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从某种意义上讲,总统预选也就是普通党员直接选举本党总统候选人的过程。第二阶段,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选举年的7、8月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本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事实上,在各州的预选过程中,总统候选人的优势已基本明确,全国代表大会不过是为选举的优胜者履行一下正式手续而已。第三阶段,展开竞选。总统选举年的9至11月份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的竞选阶段,总统竞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在竞选中两党候选人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手段为自己拉选票,为最后竞选成功奠定基础。第四阶段,总统大选。总统选举年的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是美国总统大选日,这一天,各州选民到指定的选票站选举总统选举人。总统选举人被选出后,组成选举团,于12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在本州首府集会,分别选出正副总统;次年1月6日下午1时,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全体议员在众议院集会,由参议长主持开票,当众公布选举结果;当选的正、副总统于1月20日宣誓就职。二、从选举方式看,美国的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制度,属于间接选举。 许多人认为,美国总统是在总统大选日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其实不然,美国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制,即由选民选出总统选举人,再由总统选举人选出总统。由于选民在推举选举人时,已经明确表示选某一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人,因此,美国总统虽为间接选举,却有直接选举的意义。另外,总统选举人制度作为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一项独特的制度,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诸如,各州选举人的数目同本州在国会里的议员人数相等,一些大州议员人数多,选举人数目也就多;选举人的选举实行“胜者得全票制度”,就是说,如果某党获得一个州的多数选举人票,则该党就获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等等。三、从政权组织形式看,美国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选举与国会选举分别进行。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制。美国总统与国会不仅在权力上相互牵制,而且在产生途径上也各不相同。美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总统选举每四年一次,称为“大选”;国会选举则是两年一次,称为“中期选举”。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其中,众议院议员435名,任期2年,每两年全部改选;参议院议员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所周知,美国总统选举获胜的党是执政党,但执政党并不一定是国会中的多数党,执政党往往在国会的一院或两院中占少数席位。当总统所在的党在两院中均占少数席位时,美国的总统被称为“跛鸭总统”。四、从政党制度看,美国实行两党制,总统选举是政党选举与公民选举交融结合进行的。 美国是两党制国家,其总统的选举产生与国内的两大政党密不可分。美国总统选举实际上是决定由哪个政党执掌政权,成为新的执政党,这是美国两党实现轮流执政的一种方式。美国的总统选举主要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运作和控制的。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必须是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总统候选人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的,要想被确立为总统候选人,首先必须在党内击败其他的竞争者;总统候选人能否在总统竞选中获胜,除其个人因素外,也与本党有密切联系,总统候选人所在党的威信、形象直接会影响到他的支持率;“胜者得全票制度”则保证了两大政党对总统选举结果的控制。在个别情况下,作为总统候选人,也可以是一些小党成员或无党派人士,但这些总统候选人获胜的可能性很小。而两大政党人多势众、势力强大,这就保证了各州的选举人票落入两党手中。美国总统选举虽然操纵在两大政党手中,但并非与美国的公民没有关系。美国公民拥有选举权,总统选举人是由公民直接选出的。总统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就必须争取选民,在选民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出吸引选民的口号和纲领,甚至向选民作出某些承诺。选民的向背,最终决定总统候选人竞选的成败。总之,两党的总统候选人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推举,但能否当选总统是由公民选举决定的,并非由两党决定。五、从阶级本质看,美国的总统选举是典型的金钱选举,体现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性质。 金钱是进入白宫的钥匙,这从近几十来美国当选总统的情况和历届总统竞选的费用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9位美国总统,大多是富豪。其中,肯尼迪是波士顿财团的大资本家,约翰逊和卡特是大农场主,里根是有名的富翁,布什家族则是美国的制造业巨头。因此,说美国政府是“富豪内阁”是再恰当不过了。 再从总统的竞选费用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总统的竞选费用急剧增加。1964年美国总统竞选费用为2亿美元,1968年是3亿美元,1972年为4亿美元,1976年达到亿美元,1980年高达10亿美元,1996年达到创记录的亿美元。美国总统竞选费用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总统候选人个人拥有雄厚的财力;二是政府补助;三是来自大财团和社会各界的捐款。虽然美国的《竞选运动资助法》规定,个人直接给总统候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500美元,团体捐款不得超过1000美元,但一些大财团通过各种途径钻法律的空子,为自己所支持的候选人提供资金,与总统候选人进行“金钱与政策”的交易。难怪有人说美国的总统选举是“钱举”。

你好,这里是论文请你参考下 谢谢:

美国统计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统计类毕业论文

想要写一篇关于统计类的毕业论文吗?那么论文的内容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统计类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估计偏高,因此影响了对金融稳定性的衡量。本文讨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如何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应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 经济的深入 发展,中国的 财政金融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金融风险相互传递所带来的风险。这对于 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金融稳健统计在衡量金融稳定性中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风暴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性。随着金融业趋向全球化,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 联系和依赖加强,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的趋势也在增强。此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金融稳健统计成为了新时期维护国家经济稳定、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必然要求。

在货币与金融统计中,对金融稳定性的审慎分析包括金融监管统计和金融稳健统计。其中,金融监管统计是从微观层面上,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监管和统计,衡量的是个体风险;而金融稳健统计则是从宏观层面上,对各个金融机构的集体行为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统计,衡量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即系统风险。

金融稳健统计,是一个国家检测宏观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 工作。其核算基础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 会计准则》和《巴塞尔协议》,在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的监控方面,金融稳健统计遵循审慎性原则,坚持《巴塞尔协议》中的CAMELS标准,它包括五项考核指标,即: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收益与利润状况,流动性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金融稳健统计涉及的统计对象包括存款机构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部门、住户部门、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其中,对一国金融稳定影响最大的当属存款机构部门。

银行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基础,因此,巴塞尔协议始终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90年代中期来,由于国际银行业的经营 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巴塞尔协议》中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但国际银行业存在的信贷风险远未消除。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即便在银行资本充足和资本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流动性出现问题也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在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的最终文本,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虽然目前来看,我国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巴塞尔协议新标准,但是从长远看,我国金融业分步骤地实行。根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指导意见》统筹考虑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要求,设定了三个层次的资产充足率监管标准:一是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二是引入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三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

二、金融国际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损失准备计提严重不足,因此导致估计的资本充足率严重偏高。此外,对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银行,没有明确的监管措施,并在许多方面放宽了标准。这些问题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伴随着金融国际化 发展趋势,各国都在不断地对金融监管进行调整,适合国情的、有效的监管框架是促进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维护公众的信心的关键。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在开放发展中应一些做必要的调整,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的对策有:

1、监 管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监管活动应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预警防范转变;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管行为;从注重金融机构外部监管向注重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及加强行业自律转变,实现 社会联动监管;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转变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路,从目前以防范风险为主的监管向支持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监管转变。

2、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配合:

加强综合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整体监管的`水平和效率,从整体上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应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对有些业务和有些领域应当实施联合监管和综合监管,要充分发挥银、证、保之间有效的政策协调的信息共享机制的作用,从整体上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3、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对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 经济体而言,立法之后会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付出高昂成本。如不尽快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填补金融监管的法律空白,外资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 实践 经验和卓越的优秀人才,有可能发现法律漏洞乘虚而入,从而引发恶性行业竞争,影响金融秩序。

4、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为最终的同一监管创造条件:

建立有效的金融金融监管体系是一国金融健康运行的必要前提。但是一国选择何种金融监管体系模式或金融监管体系变迁的路径则取决于其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外部 环境。在西方各国监管的发展的发展中,英国、美国的金融监管最具有特色。尤其是监管机构和监管内容的变化最能反映出金融监管制度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加入WTO后,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将越来越多地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将会面临外资金融机构全方位的竞争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金融机构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对策,不仅需要注意各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提高,更需要注意其安全能力的保障,因此,新时期下金融机构业务,需要我国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与时俱进,更需要我国的货币金融 统计 工作加强金融稳健统计的基础,为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加强金融体系对抗风险的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佳佳.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完善[J].理论界, 2009, (01)

[2] 吴强.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01)

我给你分享几个统计学与应用这本期刊的题目吧,你参考参考:产业集聚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企业论文发表情况评价——以宁波市安全生产协会会员为例、基于泰尔指数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与预测、卡方分布下FSI CUSUM和VSI CUSUM控制图的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冲击影响研究——基于修正的TGARCH-M模型

一定要出论文。博士毕业的话一定是要发表论文的,因为他们有一个毕业论文,这是他们毕业必须要打分的东西,所以的话一定要发表论文的。且这个是他能够毕业的东西之一。乔治城大学一般指乔治敦大学,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是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二十条好写的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排队模型在收费站排队系统中的应用2.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3.城市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4.高技术产业产值影响因素的研究5.关于和谐社会统计指标的初步研究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对经济的影响7.基于单因素序列相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8.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中国FDI统计分析9.基于排队论在杭州公交站点停车位的优化及实证分析10.基于统计方法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11.某某市2019年工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12.近30年31省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13.近30年31省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14.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15.林业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美联储量化16.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统计17.分析排队论简介及其应用18.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影响因素分析19.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20.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一以某某省为例

  • 索引序列
  • 美国总统毕业论文
  • 美国总统选举论文格式
  • 美国总统大选论文模板
  • 关于美国总统制研究的论文
  • 美国统计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