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幼儿告状论文范文

幼儿告状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幼儿告状论文范文

已发,注意查收

幼儿园 教育 的质量关系到 儿童 未来的终身幸福与发展,同时也与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直接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在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幼儿教育,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等方面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做法。愿我们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探索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则起主体作用。教固然重要,学则更是重重之中,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发挥幼儿的学。现就我对幼儿教育的点滴做法提出来与同行交流。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重幼儿教育

首先,从孩子的生活 经验 出发,组织生活化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为了在课上使幼儿更好地学习,在课前我会组织与活动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如某物体的形状、大小、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等,这样在课堂上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很顺利地进行。

其次,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结合,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只有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幼儿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所以,我不是单纯地讲、让幼儿枯燥地学,而是让幼儿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后,从尊重幼儿出发。

幼儿都是聪明的,不论是上哪一节课我都能做到走近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物体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颜色,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这时我就对她的兴趣作了鼓励,下课后幼儿可高兴了,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愿意表现自己,发挥想象能力。

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小朋友刚刚脱离家庭生活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和老师、同伴都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比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就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 方法 ,先是我和某个老师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也愿意一起来参与了,便教幼儿学会了“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除此之外还有鞠躬、用微笑和手势等来打招呼的方法。对于内向不愿意开口的孩子,我会鼓励他:“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宝宝,我会这样对他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学问侯这件事情上,我相信会对孩子们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种不同的 句子 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另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厕等活动中,要注意给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使全班幼儿在饭前﹑睡前及脱衣前都可以用语言来了解对方的需要,给予帮助,增强对同伴的亲切感、责任感,加深友谊。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老师可组织幼儿观察影视动画、听 故事 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对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同时还要教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可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遇到幼儿主动对各种行为进行评价,反复幼儿关于是非问题评价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幼儿的告状看起来事小,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却关系很大,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孩子会得到改变的!

总之,育人是一项特殊的工作,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无法即时看到教育的果实,有待同行们去探索、交流。但愿我们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幼儿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孩子们因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和 安全知识 而误食、磕破、跌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只有积极的教育和保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幼儿尽可能地避免伤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势在必行。

一 家园同步,共同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不只是体现在幼儿园,更多的是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我们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到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但只有部分家长向幼儿讲解过安全自护的知识与技能,还是不够重视幼儿自护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所以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培养幼儿自护能力的意义。不定期地向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幼儿园的板报和班级的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安全、自救”等有关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安全自护的知识。有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的安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达到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效果。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1.以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

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幼儿感兴趣的安全自护知识,比如: 游泳 安全、放风筝、燃放烟花爆竹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相关的教育活动。用活动的形式向幼儿讲解,幼儿通过观察图片、集体讨论等,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安全自护知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安全自救的技能。

2.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有坏人闯入》,让幼儿知道有坏人闯入幼儿园时小朋友要先找个地方躲起来,然后再去告诉老师,小朋友自己不能去抓坏人。

通过这类游戏激发了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幼儿能主动的参与游戏,积极的获取这类安全自护知识。

3.以区角活动的形式进行

在班级的图书区开设“安全自护知识我知道”的安全知识区。在区角投放大量的安全自护图书及安全标志,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可相互讨论,根据图示理解安全标志。教师在区角活动指导时向幼儿讲解安全标志的意义,使幼儿不仅能认识一些安全标志,而且还了解这些不同的安全标志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4.以专题活动的形式进行

演练是幼儿亲身经历的,也是他们最能接受知识的一种形式。对于 消防安全知识 、120急救知识、 交通安全知识 我们都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每个活动我们都请专业人员给幼儿讲解安全知识并演示一些专业领域的技能。比如:消防安全专题就以火灾演练的形式开始,孩子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现有浓烟,这一下就引起了他们的紧张,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拿上小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地弯下腰由消防安全通道顺利逃生。在清点班级人数时发现少了两名幼儿和一位老师,这时听见他们在呼救,由几名消防员冲过浓烟将他们救出。这一活动真实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发生火灾时保持镇静和快速逃生的重要性。孩子们在认识消防服、空气呼吸器等消防用具后试穿、试戴,并在消防员的讲解下参观了消防车。通过这次消防安全知识专题活动后幼儿知道了火警电话119,在什么情况下拨打,如何拨打以及一些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

5.以随机教育的形式进行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安全自护的教育,教师要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比如:做手工使用剪刀,教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幼儿上下楼梯、上下床、喝水、吃饭等都有安全随机教育的契机。

6.以儿歌、绘画的形式进行

用儿歌、绘画的方式向幼儿讲解和让幼儿表达安全自护的知识。比如儿歌:从幼儿入厕安全、吃饭安全等生活安全,到使用剪刀、尖利的物品学习安全,再到地震安全自救、火灾安全自救等。从多个方面向幼儿贯穿安全知识。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是工作底线。只靠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对幼儿时时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幼儿的安全。

关于幼儿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2. 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3.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4.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

5.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据学术堂了解,一篇好的论文首先得有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下面给大家整理了10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2. 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3.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4.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5. 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7.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8.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9.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0.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开题报告幼儿告状

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与动机,并提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人自出生以来,就不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环境中的点点滴滴,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反复建立、积累各种新旧经验,并在新旧经验的交替循环与相互作用中达到身体、动作、情绪、社会、语言、智能的综合协调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向老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

论文关键词: 大班幼儿 告状 解决策略

问题的提出:

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告状行为和成人世界的告状行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幼儿告状行为除了幼儿自己受欺负、得不到公正待遇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幼儿觉得同伴违反了自己所认同的规则、规范。所以说,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指幼儿在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据了解,幼儿园每天大概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五次,这些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又忙又累。

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对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告状的主体来看,它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依赖性和试误性。其次,从幼儿告状的内容来看,多是自己或别人受到了欺负,不含告发的意味。再次,通过这一学期在幼儿园的实习,我观察到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最为常见。无论在活动中、晨间活动中、区域中、吃点心时,都能听到幼儿告状的声音。面对幼儿的告状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也大有不同。怎么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检验一位幼儿园老师掌握幼教科学、幼儿心理学和责任心的试金石,也考验着幼儿教师的智慧与善意。

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随着自己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他们逐渐从成人的依赖中脱离出来,对自己周围环境的 "制约权",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应付一切,经常会做一些我们成人看上去不对的事情。于是老师就要为他们担心了,就要管他们,就要要求他们听成人的话。这样一来,孩子内在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冲突,体现在行为上,这就是所谓的不听话。

通过在所在实习幼儿园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每一个告状行为都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这些告状行为多发生在同伴之间的活动、关系中。现在,通过以下几个案例,先来观察一下大班幼儿的告状

案例一:老师,他不送杯子地点:

大一班, 时间: 9:40吃点心时间到了,今天吃的是饼干和豆浆。孩子们每个人去阿姨那边拿了两块饼干,然后拿一杯豆浆回到自己座位上吃。吃完的小朋友把杯子送到小桶里,韩欣妍吃饼干的速度比较慢,班上已经有一大半的吃完出去玩了,她的饼干还没吃多少。阿姨已经在洗杯子了。

忽然,张驰跑到正在准备下节活动的李老师面前说:"老师,韩欣妍不送杯子就出去玩了。

张驰的声音很大。韩欣妍是坐在张弛的对面的,也许是急着跑出去玩,她吃完后顺手把杯子往身后的桌子上一放,便快步走出教室。李老师头也没抬说:"快吃你的吧韩欣妍不爱放杯子我管。每天吃点心都吃到最后,还爱管别人的事情!"张弛机械地把手中的半块饼干往嘴里送,不再讲话。

分析:幼儿发现同伴的这一行为与老师规定的吃完点心要把杯子送到前面的盆里,并向老师发起告状,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案例二:老师,他在我纸上乱画。

地点:大一班,时间: 8:15在图画活动中,所有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壮壮和苗苗位置相邻,都在画画。老师在进行巡视。在涂色时,壮壮见老师巡视他的画时,急忙跟老师说:"老师,我在画画的时候苗苗老用水彩笔在我纸上乱涂,"同时高高举起苗苗之前画的地方说:"看,都被他在上面画了好几条线了。"分析: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却很常见。幼儿产生这一告状行为主要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并希望老师批评乱画的幼儿案例三:我们,该怎么办?

大一班,时间: 15:30快要吃点心了,老师让小朋友把雪花片拆好放到小筐子里再送到前面的大筐子里。大部分小朋友拆的都很快,也快速的把雪花片送到了大框子里。这时,我看到有一组小朋友,玩具都没人拆就在那抢小筐子,看到我来了,抢筐子的两个小朋友,谁也不肯松手都想送玩具。旁边的说:"老师,看他们呢,筐子都要坏了。"我说:"你们就这样一直下去吗?这样谁都送不成哦!"一个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送。"我拍了拍另一个小朋友说:"来,你们来石头剪刀布吧"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解决矛盾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争抢之类的告状。教师不要急于帮幼儿解决,而是让幼儿自己多想想,问问他们怎么解决。从这一案例可看出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能够想到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解决。

大班幼儿出现告状行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缺乏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娇气等不良习惯,跟别的孩子相处时缺乏合作有爱关心他人、矛盾不断,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幼儿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小朋友比自己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时,家长要注意 疏导孩子的嫉妒心理,如让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还一些孩子,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责备,于是向家长告状,以推卸责任。这时家长不能迁就,要比批评教育,引导孩子主动承认改正错误。

大班幼儿快要升入小学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小中班有明显的进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别突出,所以教师处理大班幼儿告状问题时,所用的方式方法会影响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幼儿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处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幼儿告状行为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千万不能应付了事:

首先在处理幼儿之间因纠纷而产生告状行为时,老师必须先了解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原因。如果是意见不合、争夺玩具等纠纷告状行为可以通过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来解决矛盾;对于倚强凌弱告状一定要对有责任的幼儿进行严厉批评,明确指出他是不对的并要求他改正;对于受欺负者则应该安慰和保护,对这类告状行为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或者置之不理会导致幼儿之间纠纷升级从而影响幼儿间友好关系,使幼儿形成不健康心理。并且会导致幼儿对老师产生不信任而疏远。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对试探问题给予明确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态度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会让幼儿决得无所适从在处理打抱不平或维持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区别对待,对于有必要查清并处理对汇报情况与积极维护纪律的幼儿给予表扬;对于没必要查清问题,老师也不能冷落告状幼儿,更不能则怪幼儿多管闲事,要给予适当解释和说明否则会挫伤幼儿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对于逃避责任或惧怕批评告状行为进行处理时,老师应对犯错误幼儿讲清能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还是好孩子,不能迁就。不然让他尝到"甜头"下次,他还会欺负别人、欺老师对于幼儿的告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看电影、讲故事等活动有目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明白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

在此基础上如果老师能结合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所以幼儿工作者要重视自身行为对幼儿的作用,用和善的态度和幼儿交往,为幼儿做好榜样来消除幼儿消极心理。这就要求幼儿工作者在与幼儿接触时,要用积极的表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表现出注视、微笑、点头、肯定的手势,身体上的接触(例如抚摸、拥抱、拍拍头),让幼儿产生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让幼儿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美好未来,每一位幼儿工作者都要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从爱出发。让每位幼儿身心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娟娟,《新手老师上路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陈帼眉,《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向老师发起--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吴放,《与孩子一起跳舞》,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摘 要: 通过对大班幼儿陆子涵告状行为的个案研究,发现现在普遍幼儿园都存在着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里时家长都围绕着一个人转,到了幼儿园却发现教师不是为了他一个人,使幼儿在心理上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对比整个幼儿园情况,我们采取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共同促进的措施,初步使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一些无用的告状行为转变为一些有用的告状行为,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关键词: 告状行为、动机、措施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现象。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为什么要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幼儿告状是由幼儿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这种人

[1]际关系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冲突,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二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

为的类型:按幼儿告状动机把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型、表现型、检举

[2]型、关爱型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幼儿告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规律和基本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根据性别和情境的不同而采

[3]取多样化的告状策略。本研究是在去幼儿园实习了三个半月,结合在幼儿园实习

中看到的真实案例,在初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规矩认知、社会性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原因,通过跟教师与家长的访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应如何辅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个案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陆子晗,男,七周岁。他是一个连续读了五年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模式已经很熟悉。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这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会端正地坐在小椅子上,总会这边玩一下,那边走一下,嘴巴里老是发出声音,告状比谁都积极,总是说其他小朋友上课怎么这么样,自己犯错了总有理由。根据和幼儿园班主任的沟通,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经济相当优越,父母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不错。

事件一:上科学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有趣的七彩光,正当大家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陆子晗突然跑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某某某上课不认真听讲,他在玩扣子,某某某一直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老师看了陆子晗一眼,他又继续说到,老师,某某小朋友上课老是把脚搁起来,尽管他自己有时也会这样。

事件二:晨间活动时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给幼儿玩玩具的时间,老师规定每组幼儿只能选一个玩具品种玩,不能拿第二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玩。陆子晗挑了很多其他组的拼装玩具在自己手边玩,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就对陆子晗说:“那是我们组的玩具,你不能玩的。”陆子晗不听,还跑到老师那告状:老师,你看其他组有那么多玩具的,我想玩那个玩具,可是他们不让我玩的,还说我拿他们的玩具,我没有,是我先看见的,我想玩那个玩具。我每天都玩这个的,它是我的。 事件三:课间活动时,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楼下玩大型玩具,规定哪组排队排的好就可以先玩,于是大家都立正站好,当大部分的孩子得到认可可以去玩,只剩一部分因为站的不好不能去玩的孩子时,陆子晗又说了:“老师你看,某某没站好,我站的很好的,我可以去玩了吧。”于是不等老师回答,就自己跑开去玩了。

二、个案分析

根据我观察的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又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分析认为这个孩子出现告状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由于陆子晗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又十分优越,父母平时对他十分宠,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使他在生活中不用与别人共同使用某个东西或分享,就能的得到全部的关注。又因为家里只有陆子涵一个孩子,是他们的宝贝,家长宠着孩子,没有严厉的管教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霸道、粘人的性格。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因素:大班的老师一般都要带30到40不等的幼儿,很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幼儿身上,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幼儿整体的发展而忽略个体的发展。一个孩子采用告状的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回应了幼儿的告状,就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这也是告状行为频频产生的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现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不像乡下的孩子有那么多的活动空间,孩子经常呆在以他为中心点的家里,很少到需要分享的地方磨练,当到需要集体生活的环境时如幼儿园便会很不习惯,这也是造成陆子涵小朋友频频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之一。

三、对陆子涵告状行为的处理方法以及建议

通过对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和与他家长的沟通分析得知,他先前的告状行为完全依赖于成年人的态度。到了大班,他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有了批判性,对成年人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所以,无论从其依赖性来讲还是从其批判性来讲,老师对他的告状行为的处理,必然会影响他的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

1、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区别对待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对幼儿试探的问题要给于明确的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使幼儿通过老师的答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增强幼儿的是非观念。否则,会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

在事件一中,老师可以在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专心听讲的同时,表扬陆子晗这种帮助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但是还要提出他也因为太过注意别的小朋友而导致自己不专心的行为,且他自己也会做类似的小动作。随后指出老师自己会注意到小朋友不专心而提醒他们,而不需要他用告状的方式来提醒老师,这样做不会因为表扬陆子晗而使他屡屡告状而影响到别人和自己,也不会因为否定他的这种告状行为而使他沮丧,无所适从。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解决纠纷。在事件二中,老师可以在温和的方式下指出陆子晗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按老师要求做的行为,并且引导出小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友爱的观点,让他们知道在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权利,都应该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和老师的规定。鼓励他们互相进行谅解。除此,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看电影、听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的能力,明白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益处和必要性,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出合理的决定,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小朋友互相告状的行为。

四、总结

由陆子涵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且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其“告状”的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在告状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多是复合式的,方式也较为隐蔽,如很多幼儿轻轻地靠近教师耳边告状,以免同伴听到。他们逐步采用消极评价、撒娇、神态示意、嘲笑等告状策略。大班幼儿在对规则的要求本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内在的价值观,他们的告状策略也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行为日益呈现出一种层层接近目标的趋势,告状幼儿期望最终达成目标的愿望也更为明显。

告状行为的幼儿个体差异大,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进度,要视其实际行为反映而定。老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视情况而定。情绪反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切忌强迫指令、发火训斥,以防幼儿发生逆反心理,影响模仿效果。教师一定要按照“积极诱导、顺其自然“的原则,掌握参与活动的速率。而且,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辅导的幼儿做出教师所预期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强化物,并明确告诉他强化的原因,即为何奖赏他那个行为。积极鼓励他与同伴合作交往,并参与社交,逐渐脱离霸道、粘人的性格。

谢辞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玉敏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胡玉敏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她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胡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他们为我及时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定期督促论文写作进度,才使得此论文得以按期保质的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特别是室友的鼓励、对问题的争执、相关素材的提供,对我来说都是我莫大的财富。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下面是我分享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4、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5、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 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 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 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 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 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 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 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 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1、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2、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3、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 and 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 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⑥为基础分析了教育爱的基本组成要素,即亲密、承诺与热情。当这三个要素全都具备了时,此时的爱便是一种“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Sternberg)。 Goldstein通过具体的实验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具体分析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爱的基本要素等问题。弥补了实践层面研究之不足,她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与观点。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 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 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 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

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

⑨ 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

⑩ 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三)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 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

2、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

3、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四、进度安排:

1、2005年6月27——200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

2、2005年9月——200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3、2005年12月底——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 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 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六、参考文献:

[1]、[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 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幼儿告状的毕业论文

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与动机,并提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人自出生以来,就不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环境中的点点滴滴,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反复建立、积累各种新旧经验,并在新旧经验的交替循环与相互作用中达到身体、动作、情绪、社会、语言、智能的综合协调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向老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

论文关键词: 大班幼儿 告状 解决策略

问题的提出:

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告状行为和成人世界的告状行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幼儿告状行为除了幼儿自己受欺负、得不到公正待遇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幼儿觉得同伴违反了自己所认同的规则、规范。所以说,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指幼儿在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据了解,幼儿园每天大概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五次,这些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又忙又累。

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对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告状的主体来看,它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依赖性和试误性。其次,从幼儿告状的内容来看,多是自己或别人受到了欺负,不含告发的意味。再次,通过这一学期在幼儿园的实习,我观察到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最为常见。无论在活动中、晨间活动中、区域中、吃点心时,都能听到幼儿告状的声音。面对幼儿的告状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也大有不同。怎么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检验一位幼儿园老师掌握幼教科学、幼儿心理学和责任心的试金石,也考验着幼儿教师的智慧与善意。

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随着自己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他们逐渐从成人的依赖中脱离出来,对自己周围环境的 "制约权",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应付一切,经常会做一些我们成人看上去不对的事情。于是老师就要为他们担心了,就要管他们,就要要求他们听成人的话。这样一来,孩子内在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冲突,体现在行为上,这就是所谓的不听话。

通过在所在实习幼儿园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每一个告状行为都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这些告状行为多发生在同伴之间的活动、关系中。现在,通过以下几个案例,先来观察一下大班幼儿的告状

案例一:老师,他不送杯子地点:

大一班, 时间: 9:40吃点心时间到了,今天吃的是饼干和豆浆。孩子们每个人去阿姨那边拿了两块饼干,然后拿一杯豆浆回到自己座位上吃。吃完的小朋友把杯子送到小桶里,韩欣妍吃饼干的速度比较慢,班上已经有一大半的吃完出去玩了,她的饼干还没吃多少。阿姨已经在洗杯子了。

忽然,张驰跑到正在准备下节活动的李老师面前说:"老师,韩欣妍不送杯子就出去玩了。

张驰的声音很大。韩欣妍是坐在张弛的对面的,也许是急着跑出去玩,她吃完后顺手把杯子往身后的桌子上一放,便快步走出教室。李老师头也没抬说:"快吃你的吧韩欣妍不爱放杯子我管。每天吃点心都吃到最后,还爱管别人的事情!"张弛机械地把手中的半块饼干往嘴里送,不再讲话。

分析:幼儿发现同伴的这一行为与老师规定的吃完点心要把杯子送到前面的盆里,并向老师发起告状,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案例二:老师,他在我纸上乱画。

地点:大一班,时间: 8:15在图画活动中,所有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壮壮和苗苗位置相邻,都在画画。老师在进行巡视。在涂色时,壮壮见老师巡视他的画时,急忙跟老师说:"老师,我在画画的时候苗苗老用水彩笔在我纸上乱涂,"同时高高举起苗苗之前画的地方说:"看,都被他在上面画了好几条线了。"分析: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却很常见。幼儿产生这一告状行为主要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并希望老师批评乱画的幼儿案例三:我们,该怎么办?

大一班,时间: 15:30快要吃点心了,老师让小朋友把雪花片拆好放到小筐子里再送到前面的大筐子里。大部分小朋友拆的都很快,也快速的把雪花片送到了大框子里。这时,我看到有一组小朋友,玩具都没人拆就在那抢小筐子,看到我来了,抢筐子的两个小朋友,谁也不肯松手都想送玩具。旁边的说:"老师,看他们呢,筐子都要坏了。"我说:"你们就这样一直下去吗?这样谁都送不成哦!"一个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送。"我拍了拍另一个小朋友说:"来,你们来石头剪刀布吧"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解决矛盾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争抢之类的告状。教师不要急于帮幼儿解决,而是让幼儿自己多想想,问问他们怎么解决。从这一案例可看出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能够想到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解决。

大班幼儿出现告状行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缺乏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娇气等不良习惯,跟别的孩子相处时缺乏合作有爱关心他人、矛盾不断,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幼儿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小朋友比自己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时,家长要注意 疏导孩子的嫉妒心理,如让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还一些孩子,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责备,于是向家长告状,以推卸责任。这时家长不能迁就,要比批评教育,引导孩子主动承认改正错误。

大班幼儿快要升入小学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小中班有明显的进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别突出,所以教师处理大班幼儿告状问题时,所用的方式方法会影响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幼儿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处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幼儿告状行为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千万不能应付了事:

首先在处理幼儿之间因纠纷而产生告状行为时,老师必须先了解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原因。如果是意见不合、争夺玩具等纠纷告状行为可以通过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来解决矛盾;对于倚强凌弱告状一定要对有责任的幼儿进行严厉批评,明确指出他是不对的并要求他改正;对于受欺负者则应该安慰和保护,对这类告状行为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或者置之不理会导致幼儿之间纠纷升级从而影响幼儿间友好关系,使幼儿形成不健康心理。并且会导致幼儿对老师产生不信任而疏远。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对试探问题给予明确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态度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会让幼儿决得无所适从在处理打抱不平或维持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区别对待,对于有必要查清并处理对汇报情况与积极维护纪律的幼儿给予表扬;对于没必要查清问题,老师也不能冷落告状幼儿,更不能则怪幼儿多管闲事,要给予适当解释和说明否则会挫伤幼儿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对于逃避责任或惧怕批评告状行为进行处理时,老师应对犯错误幼儿讲清能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还是好孩子,不能迁就。不然让他尝到"甜头"下次,他还会欺负别人、欺老师对于幼儿的告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看电影、讲故事等活动有目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明白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

在此基础上如果老师能结合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所以幼儿工作者要重视自身行为对幼儿的作用,用和善的态度和幼儿交往,为幼儿做好榜样来消除幼儿消极心理。这就要求幼儿工作者在与幼儿接触时,要用积极的表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表现出注视、微笑、点头、肯定的手势,身体上的接触(例如抚摸、拥抱、拍拍头),让幼儿产生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让幼儿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美好未来,每一位幼儿工作者都要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从爱出发。让每位幼儿身心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娟娟,《新手老师上路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陈帼眉,《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向老师发起--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吴放,《与孩子一起跳舞》,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摘 要: 通过对大班幼儿陆子涵告状行为的个案研究,发现现在普遍幼儿园都存在着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里时家长都围绕着一个人转,到了幼儿园却发现教师不是为了他一个人,使幼儿在心理上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对比整个幼儿园情况,我们采取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共同促进的措施,初步使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一些无用的告状行为转变为一些有用的告状行为,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关键词: 告状行为、动机、措施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现象。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为什么要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幼儿告状是由幼儿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这种人

[1]际关系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冲突,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二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

为的类型:按幼儿告状动机把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型、表现型、检举

[2]型、关爱型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幼儿告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规律和基本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根据性别和情境的不同而采

[3]取多样化的告状策略。本研究是在去幼儿园实习了三个半月,结合在幼儿园实习

中看到的真实案例,在初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规矩认知、社会性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原因,通过跟教师与家长的访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应如何辅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个案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陆子晗,男,七周岁。他是一个连续读了五年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模式已经很熟悉。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这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会端正地坐在小椅子上,总会这边玩一下,那边走一下,嘴巴里老是发出声音,告状比谁都积极,总是说其他小朋友上课怎么这么样,自己犯错了总有理由。根据和幼儿园班主任的沟通,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经济相当优越,父母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不错。

事件一:上科学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有趣的七彩光,正当大家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陆子晗突然跑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某某某上课不认真听讲,他在玩扣子,某某某一直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老师看了陆子晗一眼,他又继续说到,老师,某某小朋友上课老是把脚搁起来,尽管他自己有时也会这样。

事件二:晨间活动时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给幼儿玩玩具的时间,老师规定每组幼儿只能选一个玩具品种玩,不能拿第二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玩。陆子晗挑了很多其他组的拼装玩具在自己手边玩,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就对陆子晗说:“那是我们组的玩具,你不能玩的。”陆子晗不听,还跑到老师那告状:老师,你看其他组有那么多玩具的,我想玩那个玩具,可是他们不让我玩的,还说我拿他们的玩具,我没有,是我先看见的,我想玩那个玩具。我每天都玩这个的,它是我的。 事件三:课间活动时,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楼下玩大型玩具,规定哪组排队排的好就可以先玩,于是大家都立正站好,当大部分的孩子得到认可可以去玩,只剩一部分因为站的不好不能去玩的孩子时,陆子晗又说了:“老师你看,某某没站好,我站的很好的,我可以去玩了吧。”于是不等老师回答,就自己跑开去玩了。

二、个案分析

根据我观察的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又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分析认为这个孩子出现告状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由于陆子晗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又十分优越,父母平时对他十分宠,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使他在生活中不用与别人共同使用某个东西或分享,就能的得到全部的关注。又因为家里只有陆子涵一个孩子,是他们的宝贝,家长宠着孩子,没有严厉的管教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霸道、粘人的性格。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因素:大班的老师一般都要带30到40不等的幼儿,很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幼儿身上,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幼儿整体的发展而忽略个体的发展。一个孩子采用告状的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回应了幼儿的告状,就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这也是告状行为频频产生的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现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不像乡下的孩子有那么多的活动空间,孩子经常呆在以他为中心点的家里,很少到需要分享的地方磨练,当到需要集体生活的环境时如幼儿园便会很不习惯,这也是造成陆子涵小朋友频频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之一。

三、对陆子涵告状行为的处理方法以及建议

通过对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和与他家长的沟通分析得知,他先前的告状行为完全依赖于成年人的态度。到了大班,他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有了批判性,对成年人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所以,无论从其依赖性来讲还是从其批判性来讲,老师对他的告状行为的处理,必然会影响他的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

1、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区别对待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对幼儿试探的问题要给于明确的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使幼儿通过老师的答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增强幼儿的是非观念。否则,会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

在事件一中,老师可以在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专心听讲的同时,表扬陆子晗这种帮助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但是还要提出他也因为太过注意别的小朋友而导致自己不专心的行为,且他自己也会做类似的小动作。随后指出老师自己会注意到小朋友不专心而提醒他们,而不需要他用告状的方式来提醒老师,这样做不会因为表扬陆子晗而使他屡屡告状而影响到别人和自己,也不会因为否定他的这种告状行为而使他沮丧,无所适从。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解决纠纷。在事件二中,老师可以在温和的方式下指出陆子晗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按老师要求做的行为,并且引导出小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友爱的观点,让他们知道在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权利,都应该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和老师的规定。鼓励他们互相进行谅解。除此,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看电影、听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的能力,明白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益处和必要性,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出合理的决定,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小朋友互相告状的行为。

四、总结

由陆子涵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且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其“告状”的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在告状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多是复合式的,方式也较为隐蔽,如很多幼儿轻轻地靠近教师耳边告状,以免同伴听到。他们逐步采用消极评价、撒娇、神态示意、嘲笑等告状策略。大班幼儿在对规则的要求本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内在的价值观,他们的告状策略也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行为日益呈现出一种层层接近目标的趋势,告状幼儿期望最终达成目标的愿望也更为明显。

告状行为的幼儿个体差异大,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进度,要视其实际行为反映而定。老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视情况而定。情绪反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切忌强迫指令、发火训斥,以防幼儿发生逆反心理,影响模仿效果。教师一定要按照“积极诱导、顺其自然“的原则,掌握参与活动的速率。而且,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辅导的幼儿做出教师所预期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强化物,并明确告诉他强化的原因,即为何奖赏他那个行为。积极鼓励他与同伴合作交往,并参与社交,逐渐脱离霸道、粘人的性格。

谢辞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玉敏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胡玉敏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她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胡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他们为我及时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定期督促论文写作进度,才使得此论文得以按期保质的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特别是室友的鼓励、对问题的争执、相关素材的提供,对我来说都是我莫大的财富。

在学前 教育 论文中,题目占据着重要地位,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论文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 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4.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6. 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7. 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8. 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9. 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10.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11. 某地区 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12.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3.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14. 美术教学(音乐、科学、语言、数学、游戏、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5.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研究 16. 论幼儿园的研究性教学 17.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空间、物质)及对策 18.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实践运用 19. 关于幼儿小班游戏发展的研究 20. 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二) 1. 特色幼儿园研究(园级特色、班级特色、教师特色研究) 2. 幼儿园男性教师特色塑造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名师、入门教师、跨行教师等) 4. 震后灾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 震后灾区幼儿心理抚慰教育研究 6. 灾区幼教机构环境创设研究 7. 幼儿歌谣创编研究 8. 幼儿早操研制的理论与实践 9. 幼儿舞蹈编制研究 10.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毕业学生的调查) 1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2.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13.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4. 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5.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6.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7.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8.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9.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情况调研 2. 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情况调研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 4. 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5. 幼儿园 安全教育 实施现状研究 6.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7.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8.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9.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10.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12.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在园幼儿心理伤害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14.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对策的研究 15. 幼儿园家长工作现状的调查 16. 班级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化教育的调查 17.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的调查 18. 幼儿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和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四) 1.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2.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3.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4.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7.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8.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0.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1.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3.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 14.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15.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16.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17. 35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1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1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0.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类论文题目 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3. 学前教育学术论文范例 4.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 5.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小班幼儿告状论文模板

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与动机,并提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人自出生以来,就不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环境中的点点滴滴,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反复建立、积累各种新旧经验,并在新旧经验的交替循环与相互作用中达到身体、动作、情绪、社会、语言、智能的综合协调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向老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

论文关键词: 大班幼儿 告状 解决策略

问题的提出:

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告状行为和成人世界的告状行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幼儿告状行为除了幼儿自己受欺负、得不到公正待遇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幼儿觉得同伴违反了自己所认同的规则、规范。所以说,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指幼儿在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据了解,幼儿园每天大概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五次,这些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又忙又累。

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对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告状的主体来看,它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依赖性和试误性。其次,从幼儿告状的内容来看,多是自己或别人受到了欺负,不含告发的意味。再次,通过这一学期在幼儿园的实习,我观察到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最为常见。无论在活动中、晨间活动中、区域中、吃点心时,都能听到幼儿告状的声音。面对幼儿的告状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也大有不同。怎么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检验一位幼儿园老师掌握幼教科学、幼儿心理学和责任心的试金石,也考验着幼儿教师的智慧与善意。

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随着自己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他们逐渐从成人的依赖中脱离出来,对自己周围环境的 "制约权",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应付一切,经常会做一些我们成人看上去不对的事情。于是老师就要为他们担心了,就要管他们,就要要求他们听成人的话。这样一来,孩子内在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冲突,体现在行为上,这就是所谓的不听话。

通过在所在实习幼儿园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每一个告状行为都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这些告状行为多发生在同伴之间的活动、关系中。现在,通过以下几个案例,先来观察一下大班幼儿的告状

案例一:老师,他不送杯子地点:

大一班, 时间: 9:40吃点心时间到了,今天吃的是饼干和豆浆。孩子们每个人去阿姨那边拿了两块饼干,然后拿一杯豆浆回到自己座位上吃。吃完的小朋友把杯子送到小桶里,韩欣妍吃饼干的速度比较慢,班上已经有一大半的吃完出去玩了,她的饼干还没吃多少。阿姨已经在洗杯子了。

忽然,张驰跑到正在准备下节活动的李老师面前说:"老师,韩欣妍不送杯子就出去玩了。

张驰的声音很大。韩欣妍是坐在张弛的对面的,也许是急着跑出去玩,她吃完后顺手把杯子往身后的桌子上一放,便快步走出教室。李老师头也没抬说:"快吃你的吧韩欣妍不爱放杯子我管。每天吃点心都吃到最后,还爱管别人的事情!"张弛机械地把手中的半块饼干往嘴里送,不再讲话。

分析:幼儿发现同伴的这一行为与老师规定的吃完点心要把杯子送到前面的盆里,并向老师发起告状,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案例二:老师,他在我纸上乱画。

地点:大一班,时间: 8:15在图画活动中,所有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壮壮和苗苗位置相邻,都在画画。老师在进行巡视。在涂色时,壮壮见老师巡视他的画时,急忙跟老师说:"老师,我在画画的时候苗苗老用水彩笔在我纸上乱涂,"同时高高举起苗苗之前画的地方说:"看,都被他在上面画了好几条线了。"分析: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却很常见。幼儿产生这一告状行为主要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并希望老师批评乱画的幼儿案例三:我们,该怎么办?

大一班,时间: 15:30快要吃点心了,老师让小朋友把雪花片拆好放到小筐子里再送到前面的大筐子里。大部分小朋友拆的都很快,也快速的把雪花片送到了大框子里。这时,我看到有一组小朋友,玩具都没人拆就在那抢小筐子,看到我来了,抢筐子的两个小朋友,谁也不肯松手都想送玩具。旁边的说:"老师,看他们呢,筐子都要坏了。"我说:"你们就这样一直下去吗?这样谁都送不成哦!"一个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送。"我拍了拍另一个小朋友说:"来,你们来石头剪刀布吧"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解决矛盾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争抢之类的告状。教师不要急于帮幼儿解决,而是让幼儿自己多想想,问问他们怎么解决。从这一案例可看出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能够想到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解决。

大班幼儿出现告状行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缺乏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娇气等不良习惯,跟别的孩子相处时缺乏合作有爱关心他人、矛盾不断,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幼儿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小朋友比自己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时,家长要注意 疏导孩子的嫉妒心理,如让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还一些孩子,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责备,于是向家长告状,以推卸责任。这时家长不能迁就,要比批评教育,引导孩子主动承认改正错误。

大班幼儿快要升入小学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小中班有明显的进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别突出,所以教师处理大班幼儿告状问题时,所用的方式方法会影响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幼儿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处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幼儿告状行为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千万不能应付了事:

首先在处理幼儿之间因纠纷而产生告状行为时,老师必须先了解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原因。如果是意见不合、争夺玩具等纠纷告状行为可以通过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来解决矛盾;对于倚强凌弱告状一定要对有责任的幼儿进行严厉批评,明确指出他是不对的并要求他改正;对于受欺负者则应该安慰和保护,对这类告状行为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或者置之不理会导致幼儿之间纠纷升级从而影响幼儿间友好关系,使幼儿形成不健康心理。并且会导致幼儿对老师产生不信任而疏远。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对试探问题给予明确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态度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会让幼儿决得无所适从在处理打抱不平或维持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老师要区别对待,对于有必要查清并处理对汇报情况与积极维护纪律的幼儿给予表扬;对于没必要查清问题,老师也不能冷落告状幼儿,更不能则怪幼儿多管闲事,要给予适当解释和说明否则会挫伤幼儿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对于逃避责任或惧怕批评告状行为进行处理时,老师应对犯错误幼儿讲清能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还是好孩子,不能迁就。不然让他尝到"甜头"下次,他还会欺负别人、欺老师对于幼儿的告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看电影、讲故事等活动有目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明白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

在此基础上如果老师能结合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所以幼儿工作者要重视自身行为对幼儿的作用,用和善的态度和幼儿交往,为幼儿做好榜样来消除幼儿消极心理。这就要求幼儿工作者在与幼儿接触时,要用积极的表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表现出注视、微笑、点头、肯定的手势,身体上的接触(例如抚摸、拥抱、拍拍头),让幼儿产生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让幼儿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美好未来,每一位幼儿工作者都要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从爱出发。让每位幼儿身心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娟娟,《新手老师上路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陈帼眉,《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向老师发起--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吴放,《与孩子一起跳舞》,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摘 要: 通过对大班幼儿陆子涵告状行为的个案研究,发现现在普遍幼儿园都存在着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里时家长都围绕着一个人转,到了幼儿园却发现教师不是为了他一个人,使幼儿在心理上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对比整个幼儿园情况,我们采取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共同促进的措施,初步使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一些无用的告状行为转变为一些有用的告状行为,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关键词: 告状行为、动机、措施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现象。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为什么要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幼儿告状是由幼儿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这种人

[1]际关系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冲突,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二是探讨了幼儿告状行

为的类型:按幼儿告状动机把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型、表现型、检举

[2]型、关爱型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幼儿告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规律和基本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根据性别和情境的不同而采

[3]取多样化的告状策略。本研究是在去幼儿园实习了三个半月,结合在幼儿园实习

中看到的真实案例,在初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规矩认知、社会性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原因,通过跟教师与家长的访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应如何辅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个案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陆子晗,男,七周岁。他是一个连续读了五年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模式已经很熟悉。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这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会端正地坐在小椅子上,总会这边玩一下,那边走一下,嘴巴里老是发出声音,告状比谁都积极,总是说其他小朋友上课怎么这么样,自己犯错了总有理由。根据和幼儿园班主任的沟通,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经济相当优越,父母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不错。

事件一:上科学活动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有趣的七彩光,正当大家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陆子晗突然跑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某某某上课不认真听讲,他在玩扣子,某某某一直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老师看了陆子晗一眼,他又继续说到,老师,某某小朋友上课老是把脚搁起来,尽管他自己有时也会这样。

事件二:晨间活动时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给幼儿玩玩具的时间,老师规定每组幼儿只能选一个玩具品种玩,不能拿第二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玩。陆子晗挑了很多其他组的拼装玩具在自己手边玩,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就对陆子晗说:“那是我们组的玩具,你不能玩的。”陆子晗不听,还跑到老师那告状:老师,你看其他组有那么多玩具的,我想玩那个玩具,可是他们不让我玩的,还说我拿他们的玩具,我没有,是我先看见的,我想玩那个玩具。我每天都玩这个的,它是我的。 事件三:课间活动时,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楼下玩大型玩具,规定哪组排队排的好就可以先玩,于是大家都立正站好,当大部分的孩子得到认可可以去玩,只剩一部分因为站的不好不能去玩的孩子时,陆子晗又说了:“老师你看,某某没站好,我站的很好的,我可以去玩了吧。”于是不等老师回答,就自己跑开去玩了。

二、个案分析

根据我观察的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又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分析认为这个孩子出现告状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由于陆子晗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又十分优越,父母平时对他十分宠,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使他在生活中不用与别人共同使用某个东西或分享,就能的得到全部的关注。又因为家里只有陆子涵一个孩子,是他们的宝贝,家长宠着孩子,没有严厉的管教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霸道、粘人的性格。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因素:大班的老师一般都要带30到40不等的幼儿,很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幼儿身上,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幼儿整体的发展而忽略个体的发展。一个孩子采用告状的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回应了幼儿的告状,就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这也是告状行为频频产生的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现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不像乡下的孩子有那么多的活动空间,孩子经常呆在以他为中心点的家里,很少到需要分享的地方磨练,当到需要集体生活的环境时如幼儿园便会很不习惯,这也是造成陆子涵小朋友频频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之一。

三、对陆子涵告状行为的处理方法以及建议

通过对陆子涵的个人行为和与他家长的沟通分析得知,他先前的告状行为完全依赖于成年人的态度。到了大班,他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有了批判性,对成年人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所以,无论从其依赖性来讲还是从其批判性来讲,老师对他的告状行为的处理,必然会影响他的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

1、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区别对待

在处理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老师对幼儿试探的问题要给于明确的答复,表明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使幼儿通过老师的答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增强幼儿的是非观念。否则,会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

在事件一中,老师可以在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专心听讲的同时,表扬陆子晗这种帮助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但是还要提出他也因为太过注意别的小朋友而导致自己不专心的行为,且他自己也会做类似的小动作。随后指出老师自己会注意到小朋友不专心而提醒他们,而不需要他用告状的方式来提醒老师,这样做不会因为表扬陆子晗而使他屡屡告状而影响到别人和自己,也不会因为否定他的这种告状行为而使他沮丧,无所适从。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地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解决纠纷。在事件二中,老师可以在温和的方式下指出陆子晗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按老师要求做的行为,并且引导出小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友爱的观点,让他们知道在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权利,都应该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和老师的规定。鼓励他们互相进行谅解。除此,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看电影、听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的能力,明白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益处和必要性,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出合理的决定,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仅可以密切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小朋友互相告状的行为。

四、总结

由陆子涵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且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其“告状”的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在告状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多是复合式的,方式也较为隐蔽,如很多幼儿轻轻地靠近教师耳边告状,以免同伴听到。他们逐步采用消极评价、撒娇、神态示意、嘲笑等告状策略。大班幼儿在对规则的要求本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内在的价值观,他们的告状策略也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行为日益呈现出一种层层接近目标的趋势,告状幼儿期望最终达成目标的愿望也更为明显。

告状行为的幼儿个体差异大,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进度,要视其实际行为反映而定。老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视情况而定。情绪反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切忌强迫指令、发火训斥,以防幼儿发生逆反心理,影响模仿效果。教师一定要按照“积极诱导、顺其自然“的原则,掌握参与活动的速率。而且,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辅导的幼儿做出教师所预期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强化物,并明确告诉他强化的原因,即为何奖赏他那个行为。积极鼓励他与同伴合作交往,并参与社交,逐渐脱离霸道、粘人的性格。

谢辞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玉敏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胡玉敏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她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胡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他们为我及时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定期督促论文写作进度,才使得此论文得以按期保质的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特别是室友的鼓励、对问题的争执、相关素材的提供,对我来说都是我莫大的财富。

对幼儿不搭理在实习期间,有一次幼儿在看动画片,教师在写教案,这是一幼儿跑来跟老师说有小朋友讲话声太吵,听不见电视的声音。教师连头都么抬。幼儿等了一会、看到老师么说话,就跑开了。 对不乖的幼儿有偏见在我们潜意识中,总觉得听话的孩子要比调皮的孩子要乖。当有幼儿前来告状时,总会不自觉的偏袒听话的孩子,潜意识的经罪责降到调皮的孩子身上,完全不问原因,这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还会让其他幼儿受到影响。 正确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 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幼儿生活中,告状行为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也许幼儿所诉说的事情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从幼儿来跟你告状这一行为中可以看出,幼儿在进步。 亲自了解告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年龄特点不同,他们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也不同,也会产生不同告状行为的类型。作为教师,处理一系列的告状行为,首先必须知道幼儿的年龄阶段,年龄特点,以及告状行为的类型。只有充分了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都娇生惯养,基本上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里,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有家长来解决。孩子是心肝宝贝。但是到了幼儿园,没有了家长这棵保护大树,教师也没有分身术,不能顾忌所有幼儿,因此幼儿必须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 中班第二学期,我发现班级里孩子告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比如“老师,某某某看书的时候一直在说话”“某某某洗手的时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时候不好好玩”等。那么,告状行为到底是什么呢?具体地说,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处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如此,我不经常常思考,为什么到中班了,孩子们变得这么爱告状了?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中班孩子开始爱告状,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与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道德感的形成息息相关的。首先,孩子在中班时期不再仅仅以自我为中心了,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周围的其他事物,同期,他们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能力也都增强了,但处理同伴之间交往的能力又还没有形成。这时当孩子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他们更愿意找老师去解决问题,或者向老师告状。其次,中班孩子的道德感正在逐步形成。孩子进入小班后,开始融入集体生活当中,并逐渐掌握各种行为规范和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到中班后,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更强了,道德感也不断得到发展,从“自律”逐渐走向了“他律”,即开始审视同伴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他人行为方面的一种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当孩子不断来告状时,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来告状时,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明白事情的缘由,而不是敷衍了事。有时候我们特别忙的时候,孩子来告状,往往会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感觉,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如果有时候真的事情很急,我会请孩子们耐心等我一会儿或者另外约定一个时间来和老师说。了解事情缘由后,也会仔细处理,不让孩子们感到失落。其实,观察、分析孩子告状的缘由,并对症下药。有的孩子来告状,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如我们班的陈梓萌,她就是一个比较爱告状的孩子,而且每次告状的内容都是“某某某不愿意和她交换书本”“某某某就是不把玩具借给她玩”。梓萌是家里的独生女,又是一直交给外婆带大的,外婆对于她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以致后来在集体活动当中,梓萌常常会有只要她想要的,大家就必须给她的小公主情结。因此,我就慢慢开导她明白在我们的集体生活当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让着你的,如果别人愿意和你交换,那你应该感谢对方,如果别人不愿意交换,那也是正常的,并不是对方的错。同时,我逐渐引导梓萌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用有礼貌、好听的话去与对方商量,促进她交际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她爱告状的行为。与梓萌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来告状,是因为要维护规则,这一类的告状行为也是最多的。对于一些不符合班级规则的行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满,并因此向老师告状,而且他们往往针对的都是极个别比较容易不遵守规则的孩子。针对此种状况,我会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引导告状孩子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我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孩子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那些被告状的孩子,引导他们建立更强的规则意识。再次,引导孩子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如玩叠叠高这一新玩具时,有的孩子玩不好,每当他玩时高塔总会倒塌,同组的孩子会很气愤并和老师告状。这时,我常常引导孩子要宽容别人,并让孩子明白刚玩游戏时,每个人都是玩不好的,我们要给别人锻炼的机会,这样别人才会有进步,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再如,有些孩子很喜欢捣蛋,会影响大家组织活动,孩子们都会很气愤并纷纷告状。此时,我会与捣蛋的孩子讲道理,并让他与大家鞠躬道歉,并引导其他孩子要学会相信别人,包容他,原谅他,给他机会来改正自己的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孩子们的告状行为稍有减少,还经常还是会有孩子来告状,这就需要我在下一阶段进行更多的干预与调整,以此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幼儿教师中班告状行为论文范文

幼儿 教育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同时,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师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在幼儿园里,心理暗示是通过老师自身的语言举动传递给幼儿的,使幼儿在心理和身体作出的基本反应。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心理暗示,也要用客观的心态了解幼儿,让幼儿在暗示的用作下从中受到教育。

一、心理暗示的种类

心理暗示是用比较委婉的说话方式或动作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基本反应,暗示通常会使人不加判断地相信或接受一些信念,或者是按照别人的 思维方式 所作出的行动,所以暗示也会影响到人的判断,这是人们的一种自然条件反射,是比较典型的、简单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有两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是指比较悲观、一次性否定等不良情绪、语言;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开朗乐观、正能量等的暗示。在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但在社会中还有一些人用消极心理暗示使别的人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所以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一)有利于幼儿认识自我

当老师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教育幼儿时,幼儿会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优点,会更加努力完善自身缺点。如果老师过于揪住幼儿的错处不放,则会导致幼儿自闭,产生逃避、厌恶等不良情绪,所以要合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对幼儿进行眼神语言的鼓励,这样有助于幼儿认识自我。

(二)有利于幼儿增强自信心

老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当幼儿在一件事情上表现优秀时,老师会对幼儿表现出语言和眼神的赞许,幼儿受到鼓励,会提高对事物的兴趣,也从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幼儿抵抗挫折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心理暗示,用语言、眼神鼓励幼儿,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时间久了,幼儿就会有耐挫的能力,这也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三、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一)行为暗示

1.眼神暗示

眼神可以更直接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情。眼神暗示就是把内心所要表达的态度用眼睛说出来,老师眼神的不同,带给幼儿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幼儿在一件事中独立完成了任务,老师给幼儿一个赞赏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幼儿会变得很开心;当幼儿没有完成任务时,会表现得很气馁,而且会有消极的情绪产生,如果老师给幼儿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加油之类的语言,幼儿的情绪会受到变化,信心倍增,努力尝试再次完成任务。

2.身体暗示

身体暗示可以通过肢体的动作让幼儿明白老师所要说的内容,老师的心理暗示会由表情的变化和动作的动的不同来感染幼儿,幼儿也会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身体动作,这会使幼儿有一个积极的配合意识和学习模仿意识。

(二)语言暗示

通过语言暗示表达内容是积极心理暗示的一个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语言暗示时,幼儿教师应该比较委婉的表达,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直接影响,老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不直白地讲出幼儿的不足,可以用委婉的语言传递给幼儿,老师也可以用对比的 方法 ,给幼儿纠正错误,以免伤到幼儿的自尊心。

(三)场景暗示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场景对幼儿进行心理暗示,为幼儿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或是玩游戏的场景,利用场景强化心理暗示。例如在做游戏时,老师应该让幼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样幼儿会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这样幼儿会用积极的心态完成游戏。

(四)表扬暗示

在幼儿园中,老师要经常让幼儿互相之间进行表扬,这样不仅给幼儿带来了信心,而且让幼儿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会在各个方面都会做得更好。但这种表扬式的心理暗示不可过分使用,会造成幼儿的骄傲性变强,也会有幼儿产生眼中无人的性格,所以对幼儿的表扬暗示要适度,在幼儿出现特殊事情时适度地表扬暗示。

(五)期望暗示

老师对幼儿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自我认识,严重者会影响性格和其他方面。例如有的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就可以运用幼儿间游戏的比拼或者是老师对幼儿语言期望的暗示,这样幼儿会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期望,也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六)榜样暗示

幼儿的父母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说话动作、情绪和做事风格,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变化,而幼儿老师也是一样的。在幼儿园中,幼儿大部分时间都由老师陪伴,所以老师的言行举动也会影响到幼儿,老师就会成为幼儿的榜样,老师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幼儿同样会有优良的品质和较好的性格。

幼儿的年龄较小,幼儿对老师也比较依赖,老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暗示的时候,幼儿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老师要使用适度,把握好分寸,不可使用的次数较多。暗示可以很好地影响幼儿的心灵,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品格。

论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如今的教学中,不管是幼学还是义务教学中,强调“教学相长”,教师不再只注重“教”,更多开始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的互动,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幼儿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幼教师是幼儿学习中的伙伴,通过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共同学习,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当帮助,成为孩子学习最信任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2.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由于年龄、个性、 家庭教育 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对知识的喜好程度各不相同,在接触知识的开始阶段,幼师不再将幼儿教学当做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而是找准教学切入点,充分从幼儿个性出发,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善于发现每个幼儿 兴趣 爱好 并挖掘成为学习的乐趣,将幼儿的兴趣变成学习的“引路石”,激发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3.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拓展者

幼儿学习旨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止关注孩子认知能力,更多的是引导孩子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让孩子学会从一个简单的点去观察思考事物由来。以此提高孩子的 逻辑思维 能力和 发散思维 能力。

4.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提供者和支持者

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支持和尊重孩子探索知识,了解世界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学着去主动学习并动手操作,做学习中的提供者和支持者。孩子在学习中不需要干预者而是鼓励和尊重他去尝试的支持者。教师在幼儿学习中提供的物质是引导孩子兴趣去进行探索的主要对象,因而需要慎重选择教学材料。

5.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学习的兴趣会由于环境影响、生活 经验 的局限,而在行为或语言上产生错误,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错误经验,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纠正,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继续有热情学习和探索。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家长代理人、孩子的朋友、同时是其他教师的伙伴、领导下属,还是孩子成长中父母的忠诚合作者。扮演好多重角色对教师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教师作为家庭和幼儿园间联系的关键纽带与桥梁,需要向家长传达幼儿园办学思想和正确教学理念,引导家长配合和支持幼儿园日常教学及工作。同时,需要将家长及社区对幼儿园的要求和建议反馈幼儿园主管,及时作出相关调整,以更好构建和谐幼儿园。

三、教师在幼儿生活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在生活中与孩子接触较为紧密,对其角色的扮演除教学活动中多重身份,需在幼儿日常生活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孩子生活中的情感生活导师、精神世界导师及个性发展导师。

缔造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是作为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也是做好幼儿生活导师最不可缺少的。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新事物了认知处于好奇阶段,善于以身边接触的人和物作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逐渐建立起情感认知。任何不当的行为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示范,从而影响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幼儿教师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处事态度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生活和学习体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孩子情感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由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思想领域处于物我不分,对世界的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实现孩子个性化成长,需要导师鼓励和尊重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孩子自由创造和表达。同样,渴望展现自己,以表达自己的能力来吸引身边目光的关注和鼓励,由于对事物把握不足,使得孩子在事物深入探索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挫折和失败,而对自我产生怀疑。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选择合适的 教学方法 和教具,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个性极大得到释放的同时增强其探索和不怕挫折的信心。利于孩子精神世界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除了幼儿园自身环境对孩子产生影响外,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源于幼儿教师,他们在孩子成长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简单的眼神或者表扬,都会激励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因而在建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过程中,幼儿老师角色定位尤为重要,需要教师既能充当孩子和蔼可亲的师者又能在成长中充当好知心人。同时需要幼儿教师在启迪幼儿健康心理方面不断努力。

试谈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其破解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 文化 的重要性有了较深层的把握,继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重视教育。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始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处于幼儿时期,对事物好坏的判断能力还较为模糊,良好的幼儿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对周遭事物的判断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正常发展。但是现今,很多幼儿教育机构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幼儿教育事业出现了信任危机。笔者认为,解除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是现今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信任危机的表现方面

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教育安全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导方式方面和教育公平方面。

(一)教育安全方面。

幼儿阶段,学生还没有具备对事物好坏进行分辨的能力,由于“懵懂无知”的心态,极有可能陷入潜在的安全问题当中。一些案例的出现,使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安全方面产生怀疑,造成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信任危机。虽然很多教育机构都通过安装摄像头等方式让家长进行实时监控,让家长“放心”,但是在监控之下的教师由于个人人品、修养被怀疑,难免会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不利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方面。

幼儿正处于比较朦胧的感知学习状态,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只是通过简单的感官了解,进行粗略判断,因此,顺应国家幼儿教育的教程,开展正常优良的幼教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极为重要。但是现今一些教育机构都是过于重视幼儿文化知识的积累学习,而忽略了幼儿本身的情绪,降低了幼儿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教师教学方式的传统化,导致教学内容极度侧重于幼儿对写、算、读的掌握。有些培育机构甚至直接舍弃幼儿课程,转而进行小学课程教学,不惜占用幼儿课外活动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培育机构不仅盲目地进行小学文化教育,而且布置传统的课程作业,加大了幼儿的学习负担,继而影响到幼儿心理的正常发育。这样的做法使得整个幼儿教育事业都弥漫充斥着教学内容的信任危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在幼儿教育时期,更重要的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和良好行为的养成。

(三)教导方式方面。

我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私立教育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不高,一些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国家认定的幼儿教师培训就进行上岗教学,缺乏多样化、专业化的教导方式,很难保证幼儿教学质量,造成幼儿教育事业在教导方式方面的信任危机。

(四)教育公平方面。

我国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关注力度较小,使得民办幼儿园成了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没有严格有力的国家机构监管,私立的幼儿机构很难控制其对利益的欲望,造成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和幼儿园教学收费的巨大差异。

二、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强管理保障。

我国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法规较少,不能有效对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机构形成约束,因此,要加大关于幼儿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最好提出全国性的幼儿教育指标。加大社会的监管力度,不断约束幼儿教育机构的不当行为,要将设立私立幼儿园的条件严格化、规范化,提高开设私立幼儿园的门槛,使得幼儿园都具有较高的教学条件。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要及时严惩,让社会各界看到整治的力度,从而降低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

(二)教师专业化,教育现代化。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是教育事业成功有效开展的关键。幼儿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因此幼儿教育对教师的教学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应该提出统一规范的幼儿教师从业资格,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育力度,还要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人力、物力投入,达到教师专业化、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摆脱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困境。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良好的幼儿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顺利实行的前提,因此在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问题上,必须抱着坚持解决的态度,多方面进行协同努力,共创美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蓝图。

中班教研内容《如何对待个别幼儿爱告状的行为》具体如下:

1、引导并传授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无法自己解决,便会来告状,若他学会了方法便会自己去解决,因此,作为老师应仔细倾听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分析其问题的关键,引导孩子寻找解决的办法。若孩子实在无法,则可以给他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法。

2、鼓励孩子自己勇敢面对。有时孩子明明会自己解决,却不敢去解决,是因为他们心里缺乏自信心,害怕自己不能处理好,因此要积极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解决,或者和孩子一起去解决,适当时告诉孩子自己先去尝试解决,如果真的无法解决,老师会出面帮助孩子解决,有了老师这个背后的支柱,孩子便会自信很多,当孩子自己解决了问题,就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再有下次,便不再畏惧。

3、打破自我及依赖心理。很多时候孩子都有自我和依赖的心里,自我体现在老师要以自己为第一位,依赖体现在不想自己动手,依靠老师解决。要想打破这样的心理,老师需要从平时做起,对任何孩子一视同仁,不因孩子的威胁行为而妥协;教会孩子独立自主,凡事自己动手。

4、教导团结友爱。很多时候孩子的告状行为也是因为孩子在家被父母溺爱,因而无法正常交际,在家里觉得自己最大,同样在幼儿园也觉得自己最大,别人都要让着自己,因此便不会在意他人感受,无法为他人着想,认为自己有问题就是别人的错,这样就会导致互相之间不会忍让。因此老师要教导孩子们懂得团结友爱,在一个集体中就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别人有问题了,自己会理解和帮忙,自己有问题时,别人才会理解和帮忙。

5、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圈。爱告状的孩子可能也会因此而得罪其他同学,以致影响到他的朋友圈,而孩子没有人和他玩耍后,便会以此吸引老师的注意,希望从老师身上得到安慰。因此老师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圈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交际能力,让孩子明白友谊的重要性。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范文1

片段一:叶xx是个性格古怪的小朋友,她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像早上的时候会开心的跑到你的身边向你问声早上好,笑眯眯的很可爱。但有的时候无缘无故的就会生气起来,嘴巴撅起来,上课不认识,经常会跟周围的朋友说话,而且老师看到了说她的时候也不听老师的话,真的挺气人的。最主要的是吃饭问题每次一到吃饭的时候,她就嘴巴撅起来,坐在那里等着老师过去漂亮的脸蛋也变的难看了,歆晨笑起来才好看的,老师每次都会夸她,今天歆晨真漂亮,要是吃饭吃的快就更能干了。

片段二:

还有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朱xx,平时看他也是挺活泼的像个小大人一样会唱很多歌曲,大人小孩的都会,老师也挺喜欢他的,一天老师注意到他在做小动作,叫他站啦起来他就是不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很生气的走到他的身边把他啦起你来,老师的话你也不听了,你上课在干什么啊,他就是不说话闭着嘴巴任你说。等过了一会儿再说,平时你都很乖的今天怎么变的不听话了呢,也要像以前一样做做好好吗?刚才的行为你觉得对吗?你知道错了没有他才点头说回答错了。

个案分析:

从以上的事件分析,我们摸清了小孩的想法,知道如何哄小孩,小孩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他们也有自己的脾气,你生气时候,他们也会生气,也会叛逆,不会顺着你的意思。所以老师有的时候也需要静下心来跟他们讲。不能生气的破口大骂,即使这样有的小朋友或许还听不懂,甚至被吓坏了。我们也要跟他们好好的沟通。一般都要先说他们好多方面,哪里哪里做的很好,可是呢,有的地方他们就坐的不够好了,现在啊被老师批评了。你们要被老师批评嘛?他们都会摇摇头不要。

小孩就是小孩,他们明白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所以需要我们慢慢的教他们,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师说过的话会有一定的理解。现在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太多,毕竟是个小孩子,给他压力了反而不大好,要的就是放松,在玩中成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进步。幼儿他们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对还不是很了解,每一次的错误都需要老师去指引他们,教导他们该怎么做,让他们积极提问自己想要说的,想要做的。不要把心里话放在心理面,把开心与不开心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一起解决。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范文2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说我坏话……”,相信每一个幼儿教师,都遇到过孩子们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班的**几乎每天都在告状,不论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她总是第一个跑来告诉老师,弄得我都不知如何是好,不闻不问吧,觉得忽略了孩子,耐心的寻问吧,她会变本加厉,进而没完没了的告状。尽管我再三强调:“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但她还是乐此不疲。

案例分析:

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爱告状是因为以下几点:一是受了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给他人告状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三是想充当正义的小使者。

分析了原因,我想我就要有的放矢,改变**的这种爱告状的行为。

一天午睡前,我找**谈心:“老师知道你是个很热心的孩子,老师和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你。”**笑了,我接着说:“你是不是很喜欢和老师说话,很想把你看到的告诉老师呀?”她点了点头。“老师也很喜欢和你说话,可是,我们不能什么时候都说话,这样会打扰到其他人的,我们约定每天睡觉前说会话好吗?”“好”“那你以后就将你看到的,想说的留到我们两个谈心的时候说,不总告状了好吗?”“好”。接下来的几天,**的告状次数明显减少,我给与她及时的表扬,并坚持睡前和她聊几分钟。让她把想说的都告诉我,满足她说的愿望。

慢慢的,她变得不爱告状了,我想她感受到了,不乱告状的她老师更喜欢。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范文3

吃完午餐,孩子们都在悄悄地议论着。

幼儿A: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

幼儿B:是的,早上我乘爸爸的助动车来也很冷,不过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就是有点冷,但是我的耳朵很冷的

幼儿C:耳朵冷就戴耳套,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

幼儿B:正的不冷吗?

幼儿C:是的。

幼儿A:我现在很冷,怎么办?

孩子们正说着,看见我走过来便问到……

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去外面晒晒太阳。孩子们纷纷拿着椅子,来到了阳台上晒气了太阳。

幼儿A:真地很舒服,有点暖暖的。

幼儿B:让我把手伸出来晒晒

幼儿C:我要跳跳让我的小脚也晒晒……

幼儿A:老师你冷吗?你也来晒太阳吧……

分析与反思:

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而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懂得关心老师。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范文4

春天来了,我们配合主题教学活动请家长带一些小动物丰富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动植物放在我们的自然角,课间、放学时孩子们喜欢挤在一起观察小动物。

案例描述:

今天放学后,几个孩子又挤在一起欣赏小动物——谢豆豆妈妈带来的大蚂蚁。铁蛋忽然说:“老师,我要把我的小乌龟带回家。”说着,端起乌龟盆就走。滕彰见状,说:“我也要把小乌龟带回家。”说完,也学着铁蛋的样子把乌龟拿走了。经过我的一番引导,滕彰把小乌龟又放了回去,而铁蛋坚决要带回家。不多时,铁蛋的妈妈来了,对他说:“带来了,怎么可以再带回家呢!”铁蛋才撅着小嘴把乌龟放了回去。

案例分析:

为什么铁蛋非要把带来的小乌龟再带回去呢?这正是幼儿“小气”行为的一种表现。“滕彰见铁蛋带回自己的东西,他也要带回”,不仅体现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还说明了幼儿的模仿意识特别强。“铁蛋听了妈妈的话才撅着小嘴把乌龟放了回去”说明铁蛋是很不情愿地。

一个孩子一出生,肯定纯洁得像一张白纸一样,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呢?首先随着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升华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绝大多数幼儿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幼儿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的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交往明显减少,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别人分享的快乐,均不利幼儿的社会化,也为幼儿的“小气”、“独占”、“霸占”的行为滋生了提供了温床。其次幼儿期的孩子,尤其是小小班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随着他们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级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感为标准,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他们的自我意识早已形成和发展,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因此,分享水平受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客观存在的。从上述案例中发现,铁蛋正是如此。有很多孩子只愿意和少数特定的人分享。还有些幼儿即使有了分享和谦让的意识,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要将分享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享能力。

案例反思:

从幼儿长远的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正确对待幼儿的“小气”行为,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榜样。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处处做有心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

(二)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因此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三)巩固幼儿分享行为,建立分享规则

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这话一点都不假,当孩子表现出分享行为,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分享时,家长要给予肯定,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你真棒!”“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真是好孩子!”或给他一朵小红花,或给幼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使幼儿得到满足,同时分享意识也得到了巩固。另外,借助日常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例如在班上设立“分享日”,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选一天设立专门的分享日。如选每周的星期五为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带来自己的玩具、图书等,在下午将自己的玩具与别人交换着玩,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轮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将分享无轮流交换使用,实施规则,轮流公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幼儿在一起学习、游戏的机会很多,如一起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都可以提供创造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当好画师,能画最满意的画。老师当好画师,能画最美丽的画。“分享”的意识和行为是整幅画中的局部,如果有瑕疵,画不完整,也不美丽,更不会让人满意。为此,我们要让孩子从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培养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 索引序列
  • 幼儿告状论文范文
  • 论文开题报告幼儿告状
  • 幼儿告状的毕业论文
  • 小班幼儿告状论文模板
  • 幼儿教师中班告状行为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