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台湾与广东的经济比较研究论文

台湾与广东的经济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台湾与广东的经济比较研究论文

台湾的经济水平是不错的,经历产业处于国家的领先水平,还有就是一些农作物也是产量非常的可观,还有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也是在全国遥遥领先的。

加入WTO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目前中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加入WTO的谈判,预计在今年11月份将正式加入WTO。按事先约定,台湾将随中国大陆之后入世。两岸先后加入WTO,将对两岸经贸交往带来更多有利因素,两岸应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进而促使两岸关系全面改善加强。 一、 加入WTO有利于两岸利用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两岸产业的分工合作。 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经济上的互补性,源自于经济的差异性,即两岸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管理等经济要素方面有所差异,从而产生地域间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发挥这些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对促进两岸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台湾是个地域和人口有限的海岛,岛内市场狭窄,经济上主要仰赖出口市场、祖国大陆十二亿人口的市场十分广阔,这二十多年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展的潜力已经令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大企业瞩目、垂涎;台湾的电子、化工、机械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的地位。电子工业中,计算机主机板、监视器、半导体芯片、扫描器、终端机、集线器等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市场首位;笔记本电脑、集成块设计、集成块封装、CD——ROM、液晶显示器、绘图片、网路卡等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市场第二位。化学工业中,聚酯丝、ARS树旨、PU人造革、热塑性弹性体等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市场首位,对苯二甲酸、尼龙纤维、聚氯乙烯等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市场第二位。机械工业中,鼓风机、风扇、制鞋皮革机械、木工工具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也有重要的位置。这些产业完全可以与大陆资源和市场相结合,寻求未来的发展。台湾岛资源相对贫乏,土地紧缺更成为制约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祖国大陆在资源和土地方面固然不十分丰富,但比起台湾岛仍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祖国大陆预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工资成本仍将较低,十二亿五千人口是一个庞大的劳力库,如果把祖国大陆的资源、土地、劳动力与台湾加工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营销相结合,两岸的互补将大大增加加工工业的出口量。大陆也有些长项企业,可以赴台湾投资设厂。两岸的互补将使整个中国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近十几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所取得的成效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两岸的农业合作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台湾农业在种植业、养殖业的品种选育和技术改进等方面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这些成果有助于祖国大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自然条件与台湾相似的东南沿海地区。近几年大量新品种的农产品随投资的台商带入大陆,已经为大陆市场增色,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入WTO后,台湾农业面临农业发达国家的冲击,只有和祖国大陆的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加强两岸之间的家产品互通,才能增加对发达国家农产品竞争的抵御力。实际上,近几年已经有不少台湾农民携带资金、种苗、技术到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农场,尽管大陆农产品价格低于台湾,绝大多数农场以大陆市场为对象,经营还都十分成功。由于“三通”直航尚未实现,现在还难以实现对台湾的农产品反馈,如果产品销往台湾,经济效益将更好。 两岸金融、保险业合作的前景也很广阔,为了抵御大跨国银行对两岸金融业的冲击,为了给相互之间的投资和贸易提供金融支持,两岸互设金融、保险机构和开展金融、保险合作是金融业取得双赢的重要机遇。当前两岸金融合作至少可以有以下内容:一是为机构互设提供便利,两地金融当局应就机构审批和监管方面的问题达成一致,包括在互设机构审批问题上相互协调,大陆赴台金融机构接受台湾金融当局同一标准的审批和监管,而台湾的金融机构在大陆则除享受外资银行的各种优惠,还可以首先享受国民待遇;二是证券市场的合作,双方上市公司可以有选择地到对方证券市场上市,可以在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双方基金进入对方证券市场,同时协调两地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以利于处理跨境的违规行为;三是开放两岸的直接货币汇兑,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往来和人员往来。 此外,祖国大陆和台湾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何况两岸之间还有许许多多人缘、亲缘关系,商务、投资、探亲、访友也是旅游业的重要客源,相信旅游业的合作同样是前景广阔。 二、 在WTO架构下,两岸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发展。 WTO是当代规范与协调全球经济贸易关系的最权威组织,其宗旨是追求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精神,积极促进各成员经由协商、共同承担关税、降低或解除非关税贸易障碍,消除歧视待遇,提供平等及互惠互利的环境,以扩大国际贸易,进而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为达成这些目标,WTO要求各成员必须遵守其条例规则,如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原则,关税约束与递减原则,公开贸易与自由竞争原则等。因此,海峡两岸加入WTO的实质意义是双方都与WTO成员相互减少甚至消除贸易壁垒,进一步开发市场,在WTO的国际经贸规范下从事自由公平的经济竞争。这将大大促进两岸贸易的往来与发展。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大陆货品的进口有严格限制,目前仍有四成六的大陆产品不能入台。台湾历来从大陆获得大量贸易顺差:1994年获得顺差亿美元,1995年亿美元,1996年为亿美元。大陆已经成了台湾平衡国际收支的主要财源。两岸加入WTO以后,台湾将撤除禁止大陆产品进岛的措施和其他非关税壁垒,从而刺激台湾对大陆的各种采购活动,导致大陆对台湾出口额的增加,改变目前两岸贸易极不平衡状态。入WTO后,台将有8000多项农工产品必须执行降税承诺,首波调整降关税的产品,降幅至少超过30%以上,而农业则首当其冲。台湾已承诺入关后第一年将农产品税从目前的降为,降幅达31%;承诺除少部分农产品降税期限延至2004年,其余则最迟在2002年前要将税率下调41%。另外,台湾还承诺入世后,将取消香蕉、花生等40多项产品的进口限制。若两岸同时入世,由于大陆在地理、品种、价格等到方面的优势,蔬果鲜品及冷冻调制加工的农产品,将先行进入台湾市场。这样,两岸贸易就能稳定迅速增长。同时,台湾业者为因应加入WTO,一方面将争取大陆农工原料、半成品和某些工业制成品更多反销台湾,在台湾进行经营上的整合,利用大陆产品成本低(大陆劳动力成本仅为台湾的50%),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将台湾半成品运至大陆进行加工、装配,再申请大陆产地证,利用大陆享受的关税优惠进行外销。 三、 以加入WTO为契机,化解两岸政治僵局,促时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WTO的架构下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势必要求两岸建立隐定正常的政治关系作为保障,这无疑是为两岸政治关系的突破创造了契机,为两岸于本世纪之初在政治关系定位上确定一个稳定的框架提供了机遇。 加入WTO对两岸关系而言,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贸问题,因为在解决有关两岸经贸的一系列经贸政策问题时,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和投资领域、“国民待遇”、“三通”等问题。从台湾方面目前的意向来看,台湾期望以对等WTO成员身份,用WTO的机制或框架来规范两岸经贸关系,在此架构下用进一步开放大陆经贸政策的“善意”来换取大陆的政治“回报”。显然,在两岸之间缺少互信的现状下,台湾方面的思路难免不让大陆警觉其有借加入WTO之机,把两岸经贸关系界定为实质上的国际经济关系,以此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朝着“两国论”所谓的准国际关系转化的政治意图,对此大陆方面无疑是持坚决反对的立场。 今年元旦,台湾当局提出了从“经济统合”走向“政治统合”的论调。实质上,“经济统合”的提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域经济整合理论概念,因为它没有特定的内涵,是指要素无障碍流动的自由贸易,或是包括经济政策一致性的经济一体化,概念不甚清晰。因此台湾当局所谓两岸“经济统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具操作性的空洞概念,其用意在于回避“一个中国”原则。随着加入WTO时间的临近,台湾当局一方面希望利用WTO的机制解决两岸经贸关系中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缓解台湾经济困境;另一方面则可借机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企图借双方共同加入WTO,而谋求对等政治地位,甚至将一些属于两岸关系的问题,上升为国际关系问题。事实上,“一个中国”问题决不会因两岸共同入世而淡化,任何想利用入世而回避、拖延解决一中问题或绕过一中问题而改善与发展两岸经贸或全面关系的图谋者都是不现实,不可行的。 最后一段时期台湾许多人士就如何在WTO框架下,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进行了许多探讨。3月26日,现任国民党副主席肖万长发起成立了“两岸共同市场”,肖提出,两岸加入WTO后,应搁置政治争议,以经济为“最大公约数”参照欧盟模范式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全面开放“三通”,调整“急戒用忍”政策,逐步促进两岸货物、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并以经济整合作为政治整合的第一步。应该说,此构想意在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目前条件下,缺乏现实可行性,其症结仍在于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事实上,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经贸交往乃至“三通”都属于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尽管由于目前两岸尚未统一,因而在具体做法上,两岸交流有别于大陆各省区之间的交往,但一个中国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的,否则,如果回避这一点,而去推动“共同市场”,就有可能使两岸出现一个新的“欧洲联盟”,甚至可能被人利用成以主权国家间“共同市场”概念来定们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架构。不久前,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曾表示,将于WTO及APEC架构下,与中国大陆签订投资互保协定,建立两岸共同市场。这其中,都不由得使我们警惕,台湾当局是否要借支持“两岸共同市场”来达到既可回避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缓和在此问题上的压力;又可通过此途径让台湾得到实际经济利益,以争取民心,巩固政权。 随着两岸加入WTO时间的临近,台湾民众要求台湾当局解除“戒急用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呼声越来越高。台湾当局应从台湾民众的福祉着想,尽快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最大限度地开放大陆政策,以加入WTO为契机,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从而使台湾经济起出困境,迈向繁荣。

建议您经常收看央视四套每晚八点半的海峡两岸节目, 日积月累自然会熟悉台海政治、经济以及相关交流与贸易往来。 至于书籍,可大致翻阅中正台制。

台湾GDP总量达到了6114亿美元,全世界排名,位居全球前30强行列,处于中上等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8万RMB,比北京、上海都高。

台湾比较好的杂志有哪些

口味很重...无法意会你的意思总之,把台湾书店常见的文学杂志列给你皇冠杂志:多半以小说为主讲义:类似国外的Reader's Digest幼狮文艺:小说、散文都也刊登读者文摘:台湾发行繁体中文和英文版,繁体中文应该是香港主编

《印刻文学生活志》 以及 《联合文学》较为知名,皆为月刊。另外尚有:皇冠杂志,讲义,野葡萄,九弯十八拐,读者文摘等。

皇冠杂志---创立於1954年,是皇冠出版社出版的,内容以大众文学为主。基本上每两年会举办一次大众小说文学奖,首奖奖金一百万。联合文学---联合出版社旗下的文学刊物,走纯文学路线,定期举办文艺营,也举办联合文学奖。讲义----这本杂志算是台湾的《读者文摘》,它有许多不错的中文文摘,励志、小故事居多。也有许多作家在上面写专栏,因为文字都不会太过艰涩,还满适合全家大小一起阅读的。野葡萄----小知堂文化旗下的文学杂志,它的风格比较年轻化,每期封面人物,都是一位知名明星或歌手,每月专题做得也很有趣,满多高中大学院校的文艺青年都会看这本刊物。九弯十八拐----作家黄春明自己创办的双月刊,有很多宜兰的风土民情文学故事,价钱还满便宜的。读者文摘----来自美国,历史悠久,每期都有很感人的文摘,或是知识新知,如果做促销的时候,还会附上一本英文的文摘让你对照,阅读之余,还能学英文。印刻文学生活志-----印刻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杂志,它的风格比较学术加纯文学风,除非是对文学超超超有研究及兴趣的人,不然可能翻它两下就没兴趣看下去了。不过它的文稿很多都是大师的作品,满厉害的。诚品好读---诚品书局的刊物,如果有会员卡的话,就能以会员优惠价买到。每期内容都满贴近生活的,有很多作家专访跟新书情报,我是有空就会去买一本回家看看。

在台湾学术界代表史学研究最高水准的刊物,一般认为是“中央研究院”创办于1933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季刊)与创办于1971年的《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年刊)。

就台湾高校而言,堪与匹敌的当推五所大学主办的五大历史学报台湾大学的《历史学报》、台师大历史所的《历史学报》、东海大学历史所《历史学报》、成功大学的《历史学报》、政治大学历史所的《历史学报》。

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所主办的《史学汇刊》也堪称质量不低。

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高校历史系出版的学生刊物如《史原》、《史绎》(台湾大学)、《史学会刊》(台师大)、《史化》(淡江大学)、《史苑》(辅仁大学)等,都曾在高校历史研究学术园地扮演过活跃角色。

中日经济的比较研究论文

摘 要: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两国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与摩擦。理性分析并全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给中日两国带来“双赢”局面,对整个亚洲的经济腾飞同样意义深远。本文对现阶段中日贸易状况及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日经贸,贸易摩擦,直接投资,贸易收支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按中国海关统计,1972年恢复邦交时双边贸易额仅有亿美元,2005年达到亿美元,34年中增长倍,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而2006年第一季度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其增长之迅速可见一斑。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已相互成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1993~2003年的连续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受欧盟东扩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下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两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仍继续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2001年以来,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2年起,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总体上作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可动摇。通过对最近几年中日贸易发展状况及相关要素的全面考察与分析,中日经贸关系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从动态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逐渐向水平型国际分工转化,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越来越显现出“水平竞争型”特点。中国从日本进口最大的变化是钢铁比重逐渐下降,同时一般机械和电器机械迅速上升;中国向日本出口最显著的变化是原料性产品和纺织品比重下降,同时机电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当然,目前在中国对日出口的高端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提供的。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增长带来的产业内、企业内贸易迅速扩大,直接推动了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向“水平竞争型”转化。 (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剧烈波动后稳步增长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投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一直呈增长趋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于1997年达到最高点,此后开始出现剧烈波动,项目数到1999年减少至1167件,合同金额减少至亿美元,而实际使用金额到2000年减少至29. 2亿美元。最近几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又开始显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按照中方统计,项目数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和,实际使用金额分别达到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日本企业不断将主要的生产和经营基地向中国转移,带动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需机器设备和主要零部件大规模向中国出口,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诱发出口效果”;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不断将主要的生产和经营基地向中国转移,导致日本国内市场所需的大量产品要通过从中国进口来满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逆进口效果”。中日双边贸易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形成了中日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 (三)中日贸易依赖关系发生变化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对华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扩大到2005年,而同期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下降为。还可以从贸易密集度角度分析,贸易密集度是反映两国贸易依赖关系强弱的一个最重要指标。贸易密集度又可以分为出口密集度与进口密集度。其公式为: 出口密集度=(A国对B国的出口额/A国的出口总额)/(B国进口总额/世界贸易中进口总额) 进口密集度=(A国从B国的进口额/A国的进口总额)/(B国出口总额/世界贸易中出口总额) 如果贸易密集度大于1,则表明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比较紧密,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贸易密集度小于1,则表明两国的贸易关系还比较弱。贸易 密集度的绝对数值表明,中日双边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极为密切的状态,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非常强。表1贸易密集度的数值变化则表明,中日两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特别是近些年日本对中国出口贸易密集度和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密集度一直呈上升的态势。这实质上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发生着明显变化,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相对提高,而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相对下降,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增长已经成为其恢复经济景气的重要引擎之一。 (四)中日贸易收支向中方逆差型转变 按照中方统计口径,在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中早已呈现出双方在不同年份交互出现逆差的特点,而近年则形成中方逆差(日方顺差)不断扩大的特征。在2001年的中日贸易中,中方尚有顺差亿美元,2002年则转为逆差亿美元,2003、2004和2005年逆差扩大,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及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06年1—2月中国对日出口亿美元,由日进口亿美元,逆差已达亿美元,同比增长。步入新阶段的中日贸易在收支关系上之所以朝着中方逆差型发展,主要是基于两大背景:一是中国加入WTO后,正在逐步履行市场开放承诺,而日本早已按照WTO的要求达到了较高的市场开放度,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潜力明显小于中国;二是中日双方经济增长差异导致了明显的进口扩张能力差异。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国进口增长率也大大高于日本,这势必导致双方在吸纳对方进口商品的能力上也存有很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经济增长态势差别导致的进口扩张能力的差异在未来还会持续下去,由此势必导致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继续朝着“中方逆差,日方顺差”的方向发展。

.半年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问题 不过不是YOUKU不能看 是土豆不能看 也是突然就不能看了 但不死机 网页也可以打开 广告也可以出来 就是视频不出来 等多久也没用 问了好多人 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一直也没能解决 偶然一次孩子触动了系统恢复 就好了 我推测可能是一些设置之类的出了差错 但我不懂这些 所以压根开始就没敢改动什么设置 所以还是闹不明白

你说的很好,,:中日经贸关系 现状 问题 对策。要注意根源,现时是不能很好的解决的。比如说人员的交流要加大(青年的)文化的交流也很重要。思想不同想法就不同想法不同做事就不同做事不同就有分歧。有分歧就不和,,,如发展下去就会加深二国的人民不和不知能帮到你吧,这是我的想法和现时要做的。。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境内频繁出现抵制日货的行为,两国关系也仿佛到了冰点。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对中日关系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正确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日本,忘记怨恨,相互宽容。不要受一些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盲目爱国,更不要盲目反日,不要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日本。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广汽与上汽的比较研究论文

上汽是国内汽车产业格局四大排第三,广汽是四小排第一,根据实力看是上汽比较强,一汽基本是龙头老大。另外,一楼请给我版权费,竟然把我上年的回答照抄,不过很感谢你对我的肯定。

上汽、一汽、广汽的汽车品牌都是大厂名牌,品牌力不分伯仲。制作工艺有出入,一汽做工好于上汽,上汽做工工艺好于广汽。

上汽强,上汽是国内汽车产业格局四大排第三,广汽是四小排第一,因此根据实力看是上汽比较强。

一汽基本是龙头老大。实力最强的是一汽,处于中国汽车行业四大之首,上汽位置大概是四大的第三位,以品牌丰富闻名,也是开发新品牌比较成功的企业,广汽和北汽是中国汽车行业四小的前两位。

现在都在进行扩张,两者都有挤进四大的目的,广汽属于比较财大气粗,今年开始收购小型车和SUV生产基地,为以后涉及两轮机动车到大型车辆的全部市场做准备。

北汽主要打高低搭配,用奔驰的高档品牌打高级车市场,用较低档的现代打大众市场,最近引进现代的高端品牌冲击中高档轿车市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已达到110亿股。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太平洋汽车网】一汽、上汽、广汽等行业,是为了满足政府对外国汽车资本不超过50%股比而设立的整车企业,除了长安汽车外,其他四大国有车企都是直接归中央管,目前国产车正在崛起,民企和国企的份额差不多各占一半,一汽、二汽和长安算央企,北汽、上汽和广汽是国企,华晨、吉利和长城是民企。

广东比较有名的杂志

广州华声杂志社地址:东风东路472号广东教育杂志社地址:广州市小北路155号广州美容新风尚杂志社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99号海平阁2104室百度上面就有很多啊!

电子邮件:, 《中国旅游文化》杂志 电子邮件: 《中国地名·旅游地理》杂志 本刊联系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中路72-10#《中国地名》杂志社华东办事处 《旅游地理》编辑部 邮箱: ; ;; 电话: MSN: /280506071

中国妇幼保健 中国全科医学 时珍国医国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眼科新进展 河北医学 海南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新乡医学院学报 齐鲁护理杂志 海南医学院学报 西部医学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医药导刊 世界中医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现代医生 全科护理 医学新知杂志 吉林医学 检验医学与临床

广东省医学期刊目录1、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广东省广州市 月刊2、广东医学; 广东省广州市 半月刊3、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省广州市 半月刊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广东省广州市 双月刊5、 中国职业医学 广东省广州市 双月刊6、新中医 广东省广州市 月刊7、中药材 广东省广州市 月刊8、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广东省广州市 双月刊9、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广东省广州市 月刊10、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广东省广州市 双月刊

  • 索引序列
  • 台湾与广东的经济比较研究论文
  • 台湾比较好的杂志有哪些
  • 中日经济的比较研究论文
  • 广汽与上汽的比较研究论文
  • 广东比较有名的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