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仁者论文素材

仁者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

仁者论文素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_900字每个人的鼻子下方都长着一张嘴。虽然它只有上下两片嘴唇,动作也只是简单的一张一合。然而你可以小瞧了其作用,所谓祸从口出,人言可畏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总觉得人世间是一个很聒燥的地方,用契柯夫的话来说那便是所有的狗都在叫。在以前沉默的大多数,而说话权也只是掌握在优秀的狗和自认为优秀的狗的口中。然而在这么一个众喧哗的时代,所有的狗都可变得理直气壮,你可以对狗红人指指点点,对狗老大唧唧歪歪。你也更可以大摇大摆的走到大街上见谁不顺眼,冲上去就是—口。疯子狗多了,自然会有狗咬狗的现象,而狗与狗之间也是有帮派的,你欺负了我的狗小弟,你嗅了他的狗老大,狗君子与狗小人无论如何都是要先动口的,一时间狗狗相争,狗狗相叫,狗狗相咬,场面好不热闹。然而,在此刻,如果有一条狗不叫,除了它是哑狗傻狗外,那肯定是一条优秀的狗,狗中的精英,这条狗不叫则矣,一叫则惊死“狗”。我借别人的话来表明自身观点,在此用狗代替人绝没有辱之意,如果非要比个谁高谁低,那可真有侮狗之嫌。当然,也更因为我接触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然而,此时的我的观点,尚且菲薄,不够成熟,便不懂得这世故。血气方刚加上争强好胜,总喜欢将别人辩驳到无话可说,哑口无言。然而在我自鸣得意时,我却不知不觉的把别人给得罪了。鲁迅说“中国人大多死要面子不要脸”,我一不小心犯了做人大忌。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我虽只是略知一二,但是有一句话我也同样是深有体会的——假如一个人不懂得情面,那他就是不会做人,而一个不会做人的人,人家往往骂他“不是人”。但我身边的一些人,往往总喜欢摇头晃脑曰:“不是东西”。“东西”代替“人”,也可以算得是显出一点进步了。其实我也很迷惑——我到底是不是个东西。查了字典,发现其有两层含意:一、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二、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我的迷惑也并非是没有缘故的,虽然我不知道“你不是东西”这句话长久被人视为贬意句的缘由。但根据字典上的定义来看,我觉得 有时我像个东西,有时却也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到底我是不是个东西,东西又是个什么东西?我想,这可能得那些所谓的专家来做一番长时间的演讲报告,才会让我们这些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观众彻底:“清醒”过来。郑板桥说糊涂难得,而我则认为难得糊涂。所以,为了生存,不管我喜不喜欢狗,是不是个东西,我都想做人,都要做人,都得做人。不知,我今日之反驳是不是让我可以跟范进一样拍拍手,道一句——“噫!我做人了。”

如果说一个人不仁不义,必定是抬高别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败坏。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在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顿生怜悯,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而人之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就成了高山上无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热心,社会也就永远处于冰冻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试问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惹人留恋?都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应当胸怀仁心,让人间有情。“义”的本义是“仪”,中国人习惯于以平衡的原则来处世,所以也把“正义”作为行为的准则之一。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也正是指的这一点。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御诱惑肯坚持自我,做到为人有“义”的?今年四月震惊全国的邯郸农行金库特大盗窃案结案,金库被盗款数达5100万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贪念是为了买彩票,小中了几次之后就频频向金库伸出黑手,而这两个人竟都是该银行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难怪结案后街巷老人要连骂他们“不顾廉耻”了。义,应当成为做人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淀的精蕴。仁和义向来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不只是这千年的回音,也要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只要坚持仁义,做仁义之人,才能成绩坦荡荡凛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 万景文学 )--900字第2篇:做仁义之人如果说一个人不仁不义,必定是贬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败坏。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在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顿生怜悯,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而人之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就成了高山上无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热心,社会也就永远处于冰冻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试问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惹人留恋?都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应当胸怀仁心,让人间有情。“义”的本义是“仪”,中国人习惯于以平衡的原则来处世,所以也把“正义”作为行为的准则之一。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也正是指的这一点。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诱惑肯坚持自我,做到为人有“义”的?今年四月震惊全国的邯郸农行金库特大盗窃案结案,金库被盗款数达5100万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贪念是为了买彩票,小中了几次之后就频频向金库伸出黑手,而这两个人竟都是该银行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难怪结案后街巷老人要连骂他们“不顾廉耻”了。义,应当成为做人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淀的精蕴。( 万景文学 )仁和义向来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不仅是这千年的回音,也要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坚持仁义,做仁义之人,才能成就坦荡荡凛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800字第3篇:做仁义之人如果说一个人不仁不义,必定是贬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败坏。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在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顿生怜悯,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而人之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就成了高山上无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热心,社会也就永远处于冰冻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试问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惹人留恋?都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应当胸怀仁心,让人间有情。“义”的本义是“仪”,中国人习惯于以平衡的原则来处世,所以也把“正义”作为行为的准则之一。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也正是指的这一点。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诱惑肯坚持自我,做到为人有“义”的?今年四月震惊全国的邯郸农行金库特大盗窃案结案,金库被盗款数达5100万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贪念是为了买彩票,小中了几次之后就频频向金库伸出黑手,而这两个人竟都是该银行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难怪结案后街巷老人要连骂他们“不顾廉耻”了。义,应当成为做人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淀的精蕴。仁和义向来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不仅是这千年的回音,也要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坚持仁义,做仁义之人,才能成就坦荡荡凛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900字第4篇:做仁义之人如果说一个人不仁不义,必定是贬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败坏。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在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顿生怜悯,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而人之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就成了高山上无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热心,社会也就永远处于冰冻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试问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惹人留恋?都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应当胸怀仁心,让人间有情。“义”的本义是“仪”,中国人习惯于以平衡的原则来处世,所以也把“正义”作为行为的准则之一。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也正是指的这一点。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诱惑肯坚持自我,做到为人有“义”的?今年四月震惊全国的邯郸农行金库特大盗窃案结案,金库被盗款数达5100万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贪念是为了买彩票,小中了几次之后就频频向金库伸出黑手,而这两个人竟都是该银行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难怪结案后街巷老人要连骂他们“不顾廉耻”了。义,应当成为做人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淀的精蕴。仁和义向来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不仅是这千年的回音,也要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坚持仁义,做仁义之人,才能成就坦荡荡凛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900字第5篇:人?仁?大家都是人,可是为什么有的是仁,有的却不是人???21世纪,新的一个世纪,大家都是新一代的人,是否有些习惯也要新一下呢???有垃圾干嘛不丢进垃圾桶?多走两步就那么困难吗?还有那些批评这些人的人,你以为你很文明吗?你不是一样的不文明吗?批评他们,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固然是好的,但是,请你文明一点,不要脏话连篇!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你们可不可以为这个世界积一点德???有钱了不起吗?有势了不起吗?有地位了不起吗?真正了不起的是文化和文明!现在大家都在争创文明人,不是有钱人,不是有势人,也不是有地位的人!钱多又怎样?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钱能买到朋友,不能买到友谊。钱能买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钱能买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文思。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钱能买来精确的钟表,但买不来流逝的光阴。有势又怎样?你有国家总统有势吗?有地位又怎样?可以拿来换文明吗?请你们用大脑想一想,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金钱?地位?势力?还是文明?麻烦你们深思一下……列五联中初一:*** --500字第6篇:以诚待人,才是做人之本世界因为有爱而美丽,也正因为有爱而精彩。如果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绚丽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今天早上,妈妈早起去市场买菜,在买年糕时,遇到了一件令人痛恨的事。有一位卖年糕的老爷爷,看起来衣衫褴褛。一位阿姨买了年糕后,却少给了钱,可是这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又不怎么会算。于是,这位阿姨又趁人不注意时又偷了一条年糕放进袋子里。老爷爷左算右算,觉得钱不对,于是又叫回阿姨,重新称一遍,结果,一称20斤,阿姨叫着说:“不会错的啦!我们买菜的人不会少给钱的。”妈妈站在一旁,见此情形,想帮又帮不上。旁人有的议论纷纷,有的看了又走开了,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过去,给老爷爷算了一下,应该出24元钱,可阿姨只出了16元钱。阿姨见了,知道露了马脚,脸红通通的,忙再付了8元钱,匆匆地走了。旁人都向妈妈竖起大拇指,妈妈也笑着说:“我只是帮助了一下这位老人家,没什么。”老爷爷也站起来道谢。如果连一个老爷爷也要欺的话,那么这位阿姨不配为人母。待人一定要真诚友好,以诚待人,才是做人之本。逸夫小学六(3)班六年级 邹纪丹--500字第7篇:我的暑假生活——做义工今天我和几个同学到广州图书馆做义工。我想象中到图书馆做义工只是整理书籍,不需做什么别的事,很简单的。到了图书馆里面,工作人员先对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并让我们戴上一张义工证,然后给我们分配任务。我的任务就是整理《多拉A梦》的书架和把《多拉A梦》的书放回书架内。我整理完后,工作人员又开始教我分辨书籍的种类。首先要看左上角粘纸的颜色,再看下面粘纸的颜色和英文字母,再按号放入书架内。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些书,让我先整理一下书架里的书,把不应该放在那个架子里的书拿出来,再把书从高到矮放进去。看上去很简单的工作,做起来真是不简单。才整理好的书架,一会儿又乱了。因为有很多小朋友在图书馆看书,一会看这本,一会看那本。特别是我整理的《多拉A梦》的书架,小朋友都爱看。一会儿工夫,我整理的架子内的书乱七八糟,放的横七竖八。我只好再次慢慢整理,把书拿出来,分清后对应放进去。终于整理完了,但我也没闲着,我又去帮助别人整理。做义工真有趣。我还会继续来图书馆做义工,因为我不但学到了很多图书管理的相关知识,也锻炼了自己,更好的是我还可以在工作空闲时间看书呢! 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小学三年级:郭展威--500字第8篇:五国演义之感化所有暗黑之神的暗黑魔种被暗化,等出现保护膜的时候暗黑之神就会天下无敌。亲情让他崩溃,激发了内心深处的邪恶力量。暗黑之神:“重生吧,黑暗。”没想到被和平之子们打败的恐魔,邪恶,巨幽,邪恶,卡暗大军,灵暗大军全部复活了。暗黑之神:“摧毁一切。”和平之子们在寂寞深渊治疗伤口成功,前来支援水晶国战队。没想到一个卡暗的力量就足以把和平之子的一员干掉,复活之后卡暗的力量强了十万倍。就五十个卡暗就把水晶国战队队员和和平之子打倒。咪唯:“为和平而斗争,走过了这么多,难道就要在这里倒下吗。”乐欧:“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是好兄弟。”这时五圣突然爆发了正能量形成一个能量球把暗黑之神团团围住。没想到水晶国战队与和平之子全部恢复了,并且复活的隐们全部消失了。水晶国战队队长:“水晶阵”战队队员们用自己的所有能量结合制造了一个水晶,暗黑之神被困在水晶里。和平之子们发出了五人结合技,“和平之光。”这招把暗黑之神定住。咪唯与音圣:“和平之音,感化一切。”暗黑之神被击倒,暗黑基地原先是一片大草原,暗黑基地被变成大草原,十个世界的人们都没有了影子,没有了贪婪与邪恶。十个世界又平静起来。 辽宁沈阳于洪区吴家荒朝鲜族中心小学六年级:金峰兆--500字第9篇:仁者的责任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伸开双臂,知道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CCTV致感动中国2004颁奖词生命中有所弃,有所不弃;有所能弃。有所不能弃;有所弃之不了,需用一生去接受和承担的——如责任。责任多种分类。古代,人们把责任分为忠和孝,对国家社会之忠,对家庭亲人之孝。仁者就是一个美的转载,为他人和社会帮助付出关心的集体,桂希恩使他们其中的一员,也是众多仁者的代表人物。一个充满爱心的妙手人心的医者,以其大悲怜的心和厚实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责任,为他人唤醒沉睡的曙光。而相对于现今社会里,为苍蝇小利而斤斤计较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人数不少,他们拒绝承担社会责任,面对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不便,一味的一自我利益做主,忙忙碌碌的算计着生活,活在自己给自己加重的心理和负担里。他们获得利益时,精神上的快乐是短暂和渺小的,,因为他们亦会因其消失而懊恼,徒增许多烦恼。而仁者却是长久的快乐着,自身的满足和他人获得帮助而幸福时所给予他们的快乐是得之不易的和问心无愧的幸福。做个快乐幸福的仁者,承担仁者的责任,学会精神上的快乐,做个社会人。你也可以做仁者。--500字第10篇:人生的意义“人生共有五枚硬币,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一枚。幼年的硬币扔在玩耍中,少年的硬币扔在学习中,青年的硬币扔在工作中,中年的硬币扔在旅游中,老年的硬币扔在享乐中,最后死在碌碌无为中。”也许这段话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对的,人生本该这样,至于那些名人、学者只是改变了中年、老年硬币的用途,但也正式这些改变,使他们最后死来忙碌的工作中。我不能理解上面的两种人,我只想做一个稍稍有用的人,而不至于碌碌无为。做一个普通人,太庸俗、太无聊,我不甘心人生如此虚度;做名人,太苦太累,太虚伪,我也不愿人生就这样匆匆的来来去去。我并不需要被人们所崇拜、所折服;我也不甘心被人类世界所抛弃,只是希望处于人类的中级阶段即可。人生太累,虽然有所作为,但失去了人生本来应该最充实的欢乐;人生太疲,没有志向,惶惶忽忽,虽有乐趣,却离失了来到这个世界的本意、也许人生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如父母所说:不需要多少金钱,人生不是为钱、权而卖命;但需要跨了,只有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如朋友所说:不需要为钱而鞠躬尽瘁,更不需要为权利而自甘堕落。只需要人生的真正意义:为朋友而肝胆相照!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自从老师解读完了这段话后,我便想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想想,仍旧意犹未尽。凭心而论,在现在的社会里,能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些看似无聊实则幸福无比的事情呢?面对灯红酒绿的世界,依旧可以保持自己的本心的,能有几何?有的人,可能会看得很肤浅,认为这无非是带着一些人出去春游罢了,做了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无需大惊小怪;有的人,则会更进一步,往里面分析,认为这并不是无聊,而是一个过程,陶冶情操的过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重点不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而是前面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何以见得?“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个人也是可以做到的,为什么还要“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呢?如果说古人出门的时候喜欢带一些随从,撇去“童子”不谈,这“冠者”是什么意思?知己甚少,宁缺毋滥。我认为,曾皙所带的冠者,并不是去大街上随便拉几个人一起出游,而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每无聊之时,我就会叫上我的好朋友叶子,然后一起骑车出去。至于路线么,一以贯之的,但是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感觉无聊,也没抱怨过。每次我们聊天总是谈天说地。若是人少,也会嚎那么几嗓子。再无聊的事情,跟自己所喜欢着的人一起做,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你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反之呢?想想也会明白。 人们害怕孤独,于是有了家庭;人们害怕寒冷,于是有了火焰;人们害怕黑暗,于是有了电灯。人们害怕思念,于是有了电话。而现在的人们,应该害怕的,是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的自己的本心。和爱的人在一起,不再有以前的那种感觉,失去了喜怒哀乐,如同行尸走肉一样在世界上存活,满脑子只有金钱和权利,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早已被抛置脑后。嗯,突然想起来还有一种人,认为只有获得了权利才会幸福,于是便努力奋斗,久而久之,你的本心却丧失殆尽,当你如愿以偿之后,再去“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别想了,那个时候的你,早已不会想这些事情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许多年以后的我,看见自己在高一时候写作的这篇习作,可以找回自己的本心。

一视同仁的议论文素材

教师(The teacher)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角色的承担者,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上指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正在看本文的各位,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妖异与人,有何不同? 我曾问过很多个和这个问题相关的当事者——人类,他们给予我的答案多姿多样,但种种答案的潜核心都是:妖异是邪恶的那方,人类才是正义的这方. 面对这些回答,我的表情是无奈的——这又有什麽办法呢?从古至今,人们对妖异的恐惧一代传一代,逐渐深入成为每个人的潜意识——妖,是可怕的怪物! 从小,姥爷就会跟不听话的你讲:“宝宝,外面的那些妖怪最喜欢吃不听话的小孩了!” 从小,妈妈在你睡前都会将睡前故事:“从前,有些爱玩爱闹的小孩子都被恐怖的“嗷呜”抓走.” 从小,当你玩得不亦乐乎、不肯回家的时候,其他小伙伴们会和你咬耳朵:“快回家,我听我的爷爷奶奶说,夜晚很多黑色妖怪出来吃小孩的啊!” 曾经年幼无知的我,被大人们的这些妖怪故事吓得一愣一愣的,深怕妖怪不知从哪里跑出来吃掉自己,也就乖乖地听话——让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而现在,我在这里,要为那些“邪恶”的妖异抱不平! —————————————— 其实,所谓的妖异,也是人. 他们与人毫无差别:也会有组织,也会有欲望,也会有爱. 正确来说,所有的妖异都不过是想象力丰富的人把另外一些人邪恶化罢了. 人,因有七情六欲,所以在人的社会中,有正义,有邪恶. 妖,也如此.并非所有的妖异都是不怀好意的——也可以说,他们并非都是一个派里的.就如《聊斋志异》的各种鬼怪,但正者多于邪人——聂小倩、婴宁、阿宝等等. 他们懂晓人情世故、敬佩正直之人——这些举动不就是一个好人会做的事情吗? 并且,在作者蒲松龄的文章中,这些妖的原形,正是拥有不同思想情欲的人! —————— 传说,在日本平安时代的京都,夜晚来临,整条路空无一人的时候会出现许多奇形怪状的妖怪,像是庙会的行列一般,带著狰狞的面孔,走在大路上,人称“百鬼夜行”. 在这里,百鬼虽都是会有害人的力量,但是,你可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 我个人认为:先不要说科学迷信什么的,无论真有否这些妖怪存在,他们的故事亦是说明了当时社会,甚至是人类的邪恶. “桥姬,是一些痴情女子的怨气,由於痴爱他人又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就从桥上跳到水中自杀,因而在人们过桥的时候——不论男女——把他们拖入水中.”在以前的日本,女子是不能轻易自杀的——只能投河自杀. “皿数,在平安时代的一位将军喜欢上了一位叫阿菊的女人,想娶她为妾,而她的第一任妻子决定加害阿菊,诬陷她偷了一个名贵的器皿,那就是将军府中的十个盘子的其中一个,于是命人将阿菊推进了井里,从那以后每当晚上人们都会听到井中传来阿菊冤魂的声音——她在数着盘子的个数.”圣经“七宗罪”中的嫉妒. “座敷童子的个性十分调皮,比如欺负你一个人看家的时候发出怪声吓你,不过她有时会预先警告你什幺时候会发生火灾,让你防范于未然.”座敷童子这种行为不正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童所作所为吗? . 曾经有人说过:“妖鬼都很邪恶,很恐怖.” 不过,妖异其实大多都是生时被社会中的恶人所欺压,这使得他们的心灵会有一种很纯真的渴望——能被人信任、喜爱. 但是,我认为,人与他们相比较,现代人永不满足的贪婪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心态不是更邪恶、更恐怖吗? 俗话说,鬼从心生,心被鬼吞. 把他们表面的东西丢掉后,所谓的妖魔鬼怪,便就是已经变黑了的人心. 照这样看来,对于妖异和人,我们的确应该一视同仁不是吗?

一名老太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你穿得那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并指责农民工影响市容。这件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事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太。”我是认同这位网友的看法的。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这名老太太说如此无礼的话,暂且不论他的行为有辱中华礼仪之邦的名头,她无礼待人,不尊重他人,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拉低了自己的身价,同样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显然,在侮辱别人尊严的同时,这位老太已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把自己踩低了。有的网友说:“谁喜欢旁边坐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确实,没有人会喜欢的。但,只有这种无礼的指责方式来提醒别人吗?农民工这特殊群体在城市中颇不受待见,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文化水平也不高,受冷嘲热讽也是常有的事。可请冷静想想,在你指责或嘲讽别人不堪、低贱的时候,你自己又能高尚到哪里去呢?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孟子曰:“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真正高尚的人不会自掉身价,无礼待人。彬彬有礼是古今中外所有君子绅士共有的特征。你敬别人一尺,别人也会敬你一丈;你给人尊重,被人也会给你尊重。一位著名专栏作家和朋友一起去报摊买报纸。作家在买了报纸后很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但摊主却冷口冷脸,一言不发。朋友不解,作家道:“他每次都是这样的。”朋友更是替他不平,作家却笑着说:“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瞧,这就是区别!真正高尚的人时刻有礼,不为别人所动,而摊主冷脸待人时已无形中踩低了自己,与作家的差距一下拉到十万八千里。爱默生说:“礼貌,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只有愚人会无礼待人,自以为清高,却早已踩低了自己。

一视同仁的事例

一视同仁的事例,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视同仁是非常重要的,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以下一视同仁的事例。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孔子:一视同仁,无偏无私

孔子曾经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在接受教育的权利上,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更特殊一些。在这里,他的行为就印证了他的思想。只要是自己的学生,他都一视同仁,并不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对他有所偏私;也并不因为其他学生与自己无血缘关系就胡乱应付,或有所保留。陈亢之所以去问孔鲤,就是因为他怀疑孔子有私心,可能会瞒着其他学生将一些更精妙的知识及理论传授给孔鲤。在了解了事情真相之后,陈亢不由得发出了“君子远其子”的由衷赞叹。

人类是感情动物,生活在世界上,通过感情的亲疏远近与他人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素,也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才形成了人类社会。

人通常会根据关系的远近,将其他人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主要是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包括直系血亲以及旁系血亲。

第二类是关系比较亲密,但没有血缘关系。其对象可能是同生死共患难的伙伴,或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死之交或患难之交。

第三种是因为某种社会活动而结识的人。这些人可能是同事、合作者,也可能是进行某项特殊活动的同伴,比如票友、棋友等。我们与这些人关系并不亲密,只不过在进行这些特定的活动时才相互联系。

第四种就是和你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这些人要占大多数,他们无论如何都与你以及你的工作、生活搭不上界,因而你们互不认识,互不关心。

人们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会因对方与自己的关系不同而大不一样。一般说来,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我们往往会慷慨大度,甚至倾尽所有。但是,对那些和我们关系不密切或者没有关系的人,我们不但会斤斤计较,而且挑别起来。这两种迥然有别的态度是非常不正确的,也有很大危害,尤其是对于和我们关系亲密的人来说。我们本以为这样是为他们好,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确实享受了别人无法享受的特殊待遇,但也会因此而滋生惰性,丧失主观能动性。凡事都想走人情路,这将为他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一旦人情路走不通,他将无计可施,败得很惨。

孔子如果给自己的儿子孔鲤开个小灶,多教他点知识也无可厚非。古代甚至现在,都有很多祖传秘技或手艺,还秉持着不外传的宗旨。但是孔子认识到了偏私的害处,因而,他把孔鲤放在一众学生中,并不对他另眼相看,也不给他额外的提点。在很多人看来,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总想把好东西给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这是自私心理在作祟,也是错误的教育态度。

认识到这一点后,不管对待什么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无偏无私,不因与自己亲近而偏担照顾,也不因与自己关系疏远就不加理睬,有所保留。

以一视同仁为话题的作文1

这件事情发生于今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正吃完牛排高高兴兴地回家,我身上痒痒得像洗洗澡。不巧,热水器在前几天坏了。我的舅舅会修一些普通的东西,家具啊,电脑啊这一类东西。紧接着,妈妈给舅舅打电话,因为舅舅住处离我们的住处很近,所以很快就赶来了。

我妈妈连忙向它反映了一些热水器坏的状况,并没全部说完。然后,舅舅就跑到热水器跟前,检查起来。只见他先拿起喷头,放放水,喷头不能跟往常一样正常输水,只喷出那么一丝丝水,舅舅连忙看了一眼热水器,怎么可能呢?“水是满的”“太阳能水温显示有六十度”,我和妈妈争着和舅舅说。

而妈妈此时用杀手锏了,“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此时,我感觉到我在家庭的地位一落千丈。此时此刻,我真想一下子长大,此时此刻,我只能让妈妈先说,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妈妈的嘴巴一张一张的把话说完。至于说什么,我一句也听不到了。

“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心想是我先跟舅舅说的,应先来后到吗!越想越委屈,我忍住泪水,尽量不要让它涌出眼眶,流上脸庞。妈妈你难道不能体验一下我的感受吗?妈妈你难道不能一视同仁吗?妈妈你难道不会先来后到吗?妈妈我真的'希望以后你对我不要用轻略的语言将我解决。我厌烦了你那句话,请你改正。

我也希望大人们对谁都一视同仁:乞丐、富人、商人、小孩……我希望大人们看到乞丐不用轻视的眼光,看到富人不用巴结的眼光,看到小孩不用轻略的眼光。

以一视同仁为话题的作文2

我的爸爸妈妈很不公正,老是偏袒姐姐。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就是对人不分厚薄,同样看待。爸爸妈妈几乎没有一视同仁过,尤其是妈妈。我就举几个例子来说吧。有一天,我让老妈给我玩电脑,她不同意,我就说出了老姐在玩电脑的事,可老妈非但不去管,还劈头盖脸地骂我一顿:“她几岁了?你几岁了?你好跟他比的呀?他玩没关系,你就是玩不来的。”好几次去求,妈妈都是这样训斥我。我觉得老妈十分不公平。还有一次,过年时发压岁钱,姐姐的钱总比我多,而且过几天我的压岁钱都要还给妈妈,说是交学费,而老姐的钱妈妈从来不收,平时还给她许多零花钱,这样,她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花钱了,花完了就可以向妈妈讨,我平时却一点零花钱也没有。我现在手头上的七十一元五角,还是从妈妈那儿辛辛苦苦换来的。总之,妈妈都把好处留给姐姐,坏处留给我,姐姐和我相比,姐姐是“荣华富贵”,我是“破烂不堪”,真是天壤之别。我希望我能有和姐姐一样的待遇,那该多好啊!

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一视同仁,不偏袒姐姐,不高抬我,平等待人,做一对一视同仁的好父母

什么叫一视同仁

表示对人同等看待,不分厚薄。

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 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近义词:天公地道、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反义词:另眼相看、厚此薄彼

【造句】:

老师对学生不应存有偏见之心,应一视同仁。

王老师对待班里的同学们总是一视同仁。

老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感冒病菌肆虐真是一视同仁,我们一家五口无一幸免于感染。

在我们这里,警察执法,一视同仁,没有例外。

他对待同事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所以威信很高。

死亡和骰子一视同仁。尽管截然不同,却一样铁面无私。

不管是成绩好的或是成绩差的同学,老师都应该一视同仁。

医生若不能一视同仁地照顾病人,如何成为良医?

学校今年送给毕业班的礼物,一视同仁,都是字典。

与仁爱有关的论文素材

当小小露珠从嫩绿的草尖上滑落,它会选择钻进土壤,奉献自己,让嫩草茁壮成长。而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奉献,更多的在于要仁爱待人。 就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一样,面对廉颇的恶言,选择回避,周围人问为何时,他却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事后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宽容的对待他,这便是仁爱待人。 仁爱待人,出自《论语》,而《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所谓仁爱待人,就是要对他人尊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人,这是平等互待,以礼为本。《论语》不像唐诗宋词那样易懂,却也不像鲁迅的文章那样让人难于理解,里边谈到的次数最多的一个字,便是“仁”,对于“仁”,总是有不同阐述,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比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爱待人,就像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进一步说明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待人,就像《颜渊》里边提到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样,要克制自己,提升道德修养。 仁爱待人,就像孟子所说的:“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我们要孝顺父母,不让他们担心。 是啊,我们就应该如《论语》中所写的一样,要“仁爱待人,推己及人”。 然而,现在的生活中,高科技已逐步占有人们的心智,尤其是青少年们,渐渐远离书籍,整天捧着手机、电脑,从而感悟不到品味书籍的好处,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了:不孝敬父母长辈、不爱学习、脾气差、缺乏爱心……,这时,何尝不可以翻一翻那些陪伴过自己的经典书籍?虽然它们可能早已被我们放在书柜底层,但那些经典之作,那些有着传统文化的作品,那些沉实古典的中华书籍,无论是哪一本都可以教导我们做人,教导我们做事。只有诵读了这些经典之作,我们才能感悟生命,感悟成长。

仁爱与博爱:中西文化析论三二“博爱”的呼声遍天下,却已很少再听到“仁爱”之名!“博爱”虽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更不是基督教的专利,但是,当我们在使用“博爱”这个名词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把它与西方文化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一个从西方引进的美好词语。我们去赞美“博爱”,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我们赞美“博爱”的时候忽视、轻视、贬低了“仁爱”,就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了,因为于此相伴随着的,是失去对华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华夏文化讲不讲“博爱”?《论语》中说“泛爱众”,这不是“博爱”吗?《墨子》中说“兼爱”,这不是“博爱”吗?《周易》中说“厚德载物”、“生生之谓易”,这不是“博爱”吗?《老子》中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不是“博爱”吗?但是,华夏文化不单纯讲这种“博爱”,因为这只是“推爱”的必然结果,却不是途径。大家都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却不可能说对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付出完全同样的爱心,对自己的子女和别人的子女具有完全相等的爱心。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我们要祭祀我们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去祭祀别人的祖先。如果有人不祭祀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别人的祖先,那么,这个人不是谄媚别人是为了什么呢?同样,如果一个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却去孝敬别人的父母,爱别人的子女,那么,他的心态能算是正常吗?因此,爱是有层次的,而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由对自己父母的孝敬到对别人父母的孝敬,由对自己子女的爱心到对别人子女的爱心,需要一个“推及”的过程,没有这个“推及”的过程,就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不尊重别人的父母,只爱自己的子女却不重视别人的子女,这是自私的“孝”与“爱”,要知道,我的父母、子女对于别人来说,都是“别人”的,都这样的话,谁的父母、子女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呢?另一种是对自己的父母、子女完全相同的对待,这样可能做到吗?妻子对公婆的孝敬和对父母的孝敬、丈夫对岳父母的孝敬和对父母的孝敬,两者能一样吗?孝敬父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孝敬公婆或岳父母则是出于理性的修养。如何实现这个“推及”的过程?第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对第一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要看我们是否努力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的时候,可曾想到过不要影响别人的理想追求?可曾想到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帮助别人实现他的理想追求?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地在背后污蔑、损害别人,这是卑鄙无耻;有的人为了害怕别人超越自己而影响自己的目的,在能帮助别人的情况下也不帮助,甚至在对方遭遇不幸的时候幸灾乐祸,这是自私自利。卑鄙无耻的人,会遭到他人的唾弃;自私自利的人,不会有真朋友。9 O5 a3 O9 Z" C9 x对第二条,大家更熟悉,可是,要做到这一条,比第一条难一些。遇到困难或危险的时候,自己避之惟恐不及,却把别人推到前面去;在需要担当风险的时候,自己推脱责任,却让别人去承担责任;看到别人为救天下而周游列国的时候,讥讽为“丧家之犬”,之后又对被大众奉为圣贤的人肆意侮辱。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仁爱之心,如何“推己及人”?这样的人,根本谈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把自己不爱做的事专门让别人去做,甚至别人做了之后还要冷嘲热讽,或者夺人之功为己有。( h" v" F: H4 }) V/ J, [* K第三条涉及到推爱的次序问题。《孟子·尽心上》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就是说,人对于动植物,只有爱惜之情,却谈不到仁心,因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所以说“仁者爱人”,对动植物的爱不能称之为仁。所以,动植物可以作为我们的食物,我们却要爱惜,不能为了奢侈享受失去节制,否则就是暴殄天物。官员对于百姓,必须有仁爱之心,却谈不到亲近,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一旦官员与民太亲近就难得保持公正之心,所以说“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官员只要尊重百姓的人格和本性就可以了。子女对于父母,需要亲近,却不是说只是仁爱的问题,因为亲近之中包含仁爱,仁爱之中却不包含亲近,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天然的关系,一旦这种天然的关系遭到破坏,那么,家庭也就破裂了,家庭的破裂会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 }2 t7 j* O& L. c8 P. C有人会说:“如果只要求我去对别人仁爱,别人对我不讲仁爱怎么办?我的兄弟姐妹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我凭什么去孝敬?”华夏文化主张“正己”,就像孔子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要知道,我们用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别人才可能对我仁爱;我们对别人不仁爱,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对我们的仁爱?要知道,父母是我与兄弟姐妹一起的父母,但是,更是我的父母,当父母受苦受难的时候,是我的父母在受苦受难,如果我能孝敬父母,那么,我与兄弟姐妹的父母就都避免了受苦受难,所以,孝不孝敬完全在我,何必攀着别人呢?, M8 B t! o: d. K# y \' h v r+ _《周易》的“元亨利贞”对应“仁礼义智”,这里所说的“仁”是“五常”之中的一部分,四者合起来则是“生生”的“大道”。孔安国《尚书序》中说:“三皇之书,名为三坟,言大道也;五帝之书,名为五典,言常道也。”“五常”之中的“仁”是“爱人”,属于“常道”,也就是“据于德”的“德”中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推及”,便可以达到“大道”之中的“仁”的境界,这个“仁”便是“至仁”、“至善”,也就是“无为无不为”、“无私无欲”的“道”。“至仁至善”的境界,就是“博爱”、“兼爱”的境界,但是,如果有了“推及”的过程,它就是我们的理想境界;如果没有“推及”的过程,只谈“博爱”、“兼爱”,却会导致使人把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同样对待的“妄爱”、“滥爱”。1 [8 H2 e1 m* M* i“仁爱”是由立足点同时又讲究推及于人的,“博爱”则没有立足点而空谈爱心的;“仁爱”是实实在在的,“博爱”则具有迷惑性。如果他们不爱自己的民族,莫非能真心去爱其他民族吗?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不孝敬,莫非能真心去敬重别人的父母吗?他们对自己的子女不爱护,莫非能真心去爱护别人的子女吗?他们不关系自己的亲人,莫非能真心去关系朋友吗?他们对狗与猫特别关爱,关爱的程度超过了自己的亲人!不讲“仁爱”却讲“博爱”是我们选择文化的错误!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 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其横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道 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④哉?于 禽兽又河难⑤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 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6)于天下,可传于后世. 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 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 君子不患矣。”【注释】①横逆:蛮横无礼。②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奚宜:怎 么应当。③由:通“犹”。下文“我由未免为乡人也”中的“由”也通 “犹”。④择:区别。⑤难:责难。(6)法:楷模。【译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 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 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 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 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 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 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 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 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 了。不是仁爱的事不于,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 祸患来到,君子也不会感到尤患了。”意思如果你以一颗爱心去对人的话,人们也会用爱心来回报你;如果你尊敬人的话,人也会同样的尊敬你!

作文如下:

一枝笔虽然很不值钱,但是这份爱是金钱所买不到的,用千言万语还说不完的。

记得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家里空荡荡的,没有人在走动,也没有人在说话,我总感觉家里死气沉沉的,就到妹妹家去玩了。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一看手表,发现离上课还有十分钟,于是我就叫小姨妈把我送去上课。

我下了车,一边往楼上跑一边翻着美术袋。当我检查完袋子后,发现毛笔不见。顿时,我的心就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因为刘老师上弟一节课的时候就说过:来上课的时候必须带好要用的材料,否则这一节课你就不用上了。

这时,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落下来。正巧,和我同班的吴语馨上来了,我连忙擦掉泪,走上前诚恳地说:“馨馨,我今天毛笔没带,你说怎么办呢?”

馨馨就笑容满面地说:“不急,不急!今天我正好带了两枝毛笔,待会儿我就借你一枝就行了!”

我连忙绽开笑容,紧紧地握住馨馨的手,激动地说:“馨馨,谢谢你!”

这节美术课,我握着这枝沉甸甸的毛笔画画,感觉这幅画特别好看。

从这件事中,我终于明白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论语议论文素材积累仁义

楼层: 1[思路分析]如下供参考[解题过程]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毕竟我对其了解的深入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或性质妄加评论的程度。这个学期,思修课布置写《论语》的读书笔记作为平时作业,于是我只有硬着头皮写一点点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错误,请老师给予指正。 据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因为《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个人对该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见,见下文)。若子民全都仁义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会犯上,不会犯上也就不会作乱,更谈不上谋反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 P1)。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必须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锁。《论语》自然是首当其冲。所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确的。打得很好。 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 所以,我主张这样读论语:仅仅把它当作一部书,不带历史偏见地来读。 这样读一读,我觉得,《论语》本身并不是框框条条道德规范。它是鲜活的生活。 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 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说了这么多,不举例子就全是空谈。所以下面我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我读论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诗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如果要问我,读了《论语》,如何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读到了什么呢?我觉得,我读到的是:如何做人。如再加几个字以说得详细些,那就是:中庸之道。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看“中庸”这两个字的。或许在现代汉语中它含有一些贬义的成分。但《论语》中所说的中庸,或者说我这里所说的中庸,却不是那个意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个人觉得,还可以推而广之,将中庸解释为:不走极端,寻找矛盾双方之间的平衡点。应该说,这是贯穿整部《论语》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 先看最明显的: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第十一) 子贡问说:“师和商这两个人哪个更贤?”孔子回答说“师做得过了,商又做得不够。”子贡说:“那么师更好些?”孔子说:“做得过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不好)”。 的确,人的一生,也就是处理各种矛盾的一生。对于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过”,也不“不及”,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论语》里面就列举了许许多多这样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治长第五) 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呢?这里“决”和“慎”是一对矛盾。而太过“决”就会成武断,太过“慎”则是优柔寡断,无论走向哪个极端都不可取。闻而行之则太武断,易犯错,三思后行则太优柔寡断。所以面对季文子三思后行,孔子说:再思之,可矣。 和上面的那一段相对应。让我们看看《论语》中广为人知的这段话: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第十一) 上面是一段常被人们引用作为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但不知大家注意过其中体现出来的孔子对矛盾的处理方法吗?冉有遇事犹豫,而子路性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治长第五)。“退”和“兼人”(一下子激动能顶几个人)都是偏向了极端。所以孔子对冉有和子路相同的提问给出了相反的回答。目的当然是让他们回到矛盾的平衡点上去。 说到这里,岔开说几句。因为孔子教导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其对弟子所说的某句话往往是针对弟子的偏向或不足说的,我们不能将某一两句话抓住看作是孔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甚至抓住几章中孔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得出“《论语》是矛盾的”的结论,而应该联系整体,联系生活地把握。我们应该相信,整部《论语》应该是统一的。尤其是在背景或上下文不太清楚的章节,更不应该断章取义地作训诂学上的文章。 我们不妨再看一看上面那段《论语》。我们知道,《论语》是经后人整理而成的。如果后人整理的时候略去了“公西华曰”后面的一段,并且把“子路问”和“冉有问”分成两段放在两章中。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是《论语》前后矛盾,还是孔子因材施教?我觉得大多数人可能得出前者的可能比较大。我觉得这个例子可以比较好地说明我前面所说的“联系整体,联系生活地把握”的必要性问题。 我觉得把握好了上面这个原则,我们可能解决对好多章节理解上的问题。我们就再多看几个例子。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第一) 上面这段话中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很多书(例如我为写这篇文章参看的《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P4)译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种说法难以令人接受,至少我是如此。而南怀谨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则将它译为(大意):没有朋友会在每个方面都不如自己。我想,大家应该能够凭感觉判断哪一种译法更正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前一种译法呢?显然是因为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导致。 所以,我觉得,这话可能有这么两种理解:1、缺少上下文,这句话孔子可能仅是就某一件事的感叹。2、讲“由”释做“行”,将“知”释作“识”。这样该句就成了:可使民众行君子之道而不可以让他们仅仅是背得那些大道理。(参见《孔子渊源》,韩永贤,国际文化出版社)。 再看一看曾经作为批判孔子的理由的一段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耶?”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如果不看前后文,孤立地看“无违”二字,很容易将孔子对孝的解释误解为盲从。其实,略微注意一下后文很容易发现,这里的“无违”讲的是“无违礼”。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说到这里,应该把“联系整体,联系生活地把握”这个原则说得比较清楚了。下面该回到前面没说完的话题上去。前面讲到《论语》有注意把握矛盾平衡点的特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再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第七) 据字典中的解释,上面这则中的“纲”指的是拉网的总绳;弋指用带绳的箭射鸟。故其说的是:孔子钓鱼,但不用鱼网网鱼;用箭射鸟,但不射已经归巢的鸟。有人说,这是虚伪,既然要捉鱼,那用网捕和用鱼竿钓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其实和上面讲的“文”和“质”是同一个问题。“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看似是一些陈腐的框框条条,其实这是“文”的表现。即便猎取也是有度而有原则的。我不大相信一个信手残害生灵而内心不感到丝毫不忍的人能有什么好的“质”。 《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 0

有关仁义的古人名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作文素材积累: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今人杨伯峻认为与愿意不合。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论语新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若听之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亦自弃其德也。”近人钱穆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关于南仁东的议论文素材

英雄者,乃胆识过人、聪明智慧、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汉代文学家刘劭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拥有载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无不敬畏;英雄者,深明大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但是,无论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其本旨都离不 开“国”“民”两字,头顶正义、肩扛民族、手托国家是英雄永恒的担当。英雄是时代的辉煌、历史的记忆,英雄是国家荣耀、民族的偶像。 英雄不论成败、不问出处。在抗击外来侵略时,民族英雄是为捍卫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抗争的人;在民族和平发展变革时,民族英雄是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 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将会成为未来反复回味的历史片段,任何一个作家和戏剧家的作品都很难超越这历史本身。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刻变革的中国,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有的人曾认为不少90后、00后沦于英雄虚无主义,而事实证明,他们擅长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并赋予崇拜行为全新的涵义。人类群星闪耀古今,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抗疫英雄谱】抗疫勇士,他们都正在为中国战疫写下生动的注脚,无论尊贵与否,无论名声大小,都是最勇敢的战士。内涵很丰富、深远:时代责任、悲悯善良、天下为公、舍身忘己、家国情怀、爱岗敬业、命运共同体……(84岁。17年前,他是中国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17年后,84岁高龄的他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来到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84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勇于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73岁。2月20日,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进入ICU病房,等她脱掉防护装备,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疫情后,“李兰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冒险亲赴武汉、建议武汉封城、怒怼谣言毁谤……这位73岁的女院士,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丈夫,极具传奇色彩 有人说,她是一个可以和钟南山院士并驾齐驱的抗疫灵魂人物。有他们二位在,我们就更加心安。她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在她掌舵浙江省卫生厅期间,巾帼不让须眉,创造了“二次感染率为零”的奇迹。从贫寒的农家女,到浙江省卫生厅厅长;从赤脚医生,到名震天下的院士;李兰娟的人生,足够传奇,也足够“硬核”。李兰娟院士率先提出“封城”建议:在防控疫情时,市民们不得进出武汉。万一疫情没那么严重,李兰娟院士的名誉可能毁于一旦。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她顾不上多想,与钟南山院士联名上书。次日,湖北省关闭“离汉入汉通道”。一个建议,保护了更多人。也是从那天开始,李兰娟院士每天凌晨两三点后才睡,睡眠时间不超过三小时。那些最光辉伟大的人格,并不是儒家编造的童话,而是真实存在着。本可安享荣华,却“哀民生之多艰”,不惜深入险境。李兰娟和钟南山,要是在古代,是会被封神立庙的。在这种长者面前,年轻一辈是既感到崇敬,也感到汗颜的。(63岁。年逾60的她驻守在重症疗区,“国家有需要,这是我应该做的一件事”)63岁的她不顾家人劝阻,主动请缨参与抗击疫情工作。作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她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则更让人钦佩与感动。她说:“我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领域已经工作35年了,在处理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上,我有把握;面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及疑难病,我有治疗经验;在介入治疗上,我有技术。”“我喜欢干活,热爱工作,这也是医生的职责。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国家需要,我多大年纪都上!”(57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身患渐冻症的情况下,自疫情爆发就开始了连轴的救治工作,“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57岁的张定宇本人身患绝症,妻子同为医护被感染,他却顾不上照顾妻子,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了30余天,无疑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同时,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很害怕,怕她身体抗不过去,怕失去她!”“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因患渐冻症,他的腿一瘸一拐,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他是一个做指挥的将军,同时也是一个拼命的战士。《湖北日报》评价说: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 30年隐姓埋名,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潜艇数据; 一生都为国家核潜艇呕心沥血,与惊涛骇浪相伴,抛家舍业,隐姓埋名,30年没回过老家;他默默地一生,就像深海中核潜艇-无声,但有无穷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从1958开始,黄旭华至今仍战斗在核潜艇研制领域,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4年心无旁骛,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 “人是要做一点事情的。”这是南仁东生前常说的话。为了给“中国天眼”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台址,他拄着竹竿翻山越岭,踏遍了贵州大山里的所有洼地,一找就是12年。“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高了”,要像南仁东一样为了事业,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磨练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20多年,参与主持决策30多次核试验; 为航天事业奋斗了一辈子,被钱学森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87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尘世间,万家灯火交替闪烁,仿佛充满希冀。微微的光芒也照亮了角落的黑暗。

亮是灯光熹微

天色早已暗淡,凛冽的寒风吹过阵阵落叶,枯叶应着风,在地上不停地打旋儿,唯剩群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时而隐匿。在黑暗之中,有一个身影不停地忙碌着,那是一位身着环卫大衣的老人。夜晚十分黑暗,他只能缓慢地扫着落叶,这时风吹得更大了,他冻得哆哆嗦嗦,裹紧了大衣。霎时,在万般黑暗之中,一盏灯亮了起来,发散着光芒。老人眼前一亮,扫起路来更加迅捷。在他拍打尘灰之余,老人抬头望着那盏灯,会心地笑了,任凭狂风吹得多么猛烈,他的心却暖暖的,一盏“心灯”照亮了黑暗。

亮是皎月流光中,任凭大风飞扬,仍有灯光熹微。

亮是静待美好

走在街上,一个契机,我望向了那位老人。柔和的春光撒在他身上,散发出光亮。那位老人眼眸低垂,他手中拿起画笔,轻抬,一点,一抹,小指弯曲,他拿着画笔细细地勾勒,条条线线,一笔一画,满城风色缓缓呈现。心中不由一惊,他绘画时的专注,更惊于他“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在画中,我仿佛感受到在深处透出了古老质朴的屋脚,那袅袅炊烟,悠闲地从叶子间隔里洇开。”生活匆忙,何能静心描绘?”“生活的美好,总是在你不经意间,悄然出现。”话落,他浅笑,眼底唤着光亮。

亮是浮华年间中,任凭人流喧嚣,仍能静待美好。

亮是不忘初心

在参加一次演讲比赛时,为了获得那个金灿灿的奖杯,我只看到时间短促。我渐渐麻木练习,机械化地重复,没有耐心去领悟比赛的真正含义。如地面被无数个脚步磋磨,日益失去光泽。那次比赛,我输得一败涂地,输给的,是自己的初心,而忽视了比赛的真正含义。那一天,夜间辗转反侧,我拿起了不远的书,想寻找心中的答案。对着漫漫黑夜,偶然看到“不坠青云之志”,迷茫的我像找到了前方的光芒。此时书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空荡沉沦的心灵,在茫茫苍穹之中璀璨夺目,让我守住最初的梦想。

亮是清欢岁月中,任凭孤单坎坷,仍能不忘初心。

世界广大,在流年中总会遇到一丝光亮,照射在前方的路,在心之所向之处,熠熠生辉。

夜阑人静,繁星闪现,我总喜欢跑到阳台上去看那美丽的月亮。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便也体味出这月不同的滋味。

看得最多的便是晓月如钩,弯弯的月牙如光亮的手链紧紧锁住你的眼睛。微风起,灰暗的云彩悠悠地游过玦月,竟竟如皮影戏般柔亮,淡淡的月光仁慈地洒在金色的长江上,风轻轻地,轻轻地吹向那泓涟漪上的一片薄薄的月光。月亮倒也恬静得很,一声不吭如端坐的淑女。可是棱角分明的月总给人一种无名的逼迫感。“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怪不得那么多文人骚客都喜爱吟咏圆月,每每丢下困扰的题目,向月寻求安慰时,却见“山如黛,月如钩”,冷冰冰的棱角像夜幕被活生生撕开的一个口子,其中分辨不清外面的色彩。夜静得只听得到微风吹拂树叶的声音,看着渺渺澄江一片,不仅愁绪萦绕,唉,这月留下仅有水一般的清凉,梦一般的安详,雾一般的迷茫。

天阴了,夜幕将天空压低,娩出深沉而浓烈的幻象,一轮圆月像是罩在子夜上的洁白面纱,光晕一片。我喜欢在十五的黄昏一直静坐到夜幕。像孩童期待玩具般期待圆月的出现。这时的圆月温的让人心疼,她静静拄在空中凝视着大地。繁星就是她落下的悲痛的泪滴,我静静地看着月亮无声的抽泣,想奔上墨蓝的天空。去与你相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更深夜浓,久待落空,玲珑秋月,如注如诉。“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楚馆秦楼,瑶草镜前,圆月依旧,惆怅依旧。月的一次的回眸,便换来千种感叹,万份吟咏。带岁月荏苒,时光流逝,月依然与天地长存,依然化为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世代相传。是明月给予我无尽的慰藉,为伴我度过夜夜风风雨雨,点点滴滴。望断明月,烦恼如绿叶,渐渐舒展,趋于平坦。这一夜,与月相望醉眼。只要她还在,我就不会悲伤,即使黑夜吞噬了一切,还有月亮的光芒亘古不变,原谅我以茶代酒,遥敬你……

有风,从田垄旁游曳而来,摇响了深秋悬停的空气,摇响了烈火涂红的暮色。天地间万物缄默,唯剩一抹夕阳,酿出风情万种的秋的颂歌。

素风浅缀的田垄旁,我与阿婆分享着这活色生香的风景。

阿婆念过私塾,满腹诗书,极爱宋词。她所回忆的少女时代,让人坚信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案头有本宋词,桌边有杯清茶。

就着晚风,阿婆牵起我的手,开始浅浅地吟诵。她的眉梢扬起,笑眼仿佛托起整个世界。她额上浅浅的纹流淌着厚重的历史长河。她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那声音似绵亘的秋雨,似痴缠的秋风。

我被这暗藏波澜的声音勾了魂去,一字一句地跟读。阿婆总在这时用她略带沧桑的音调追上我的声音,在一串活泼后缀上一段沉稳。

活色生香的风景中,我与阿婆分享着温婉含蓄的意境。

望向阿婆,熠熠的光晕裁下她轮廓的剪影。她就这样伫立着,朝着夕阳。我能感受到她的肃穆与沉醉,宛如一刹那,世间只剩下她和她挚爱的宋词,只剩那由时光来牵线的心灵的交汇。

我的心也沉静。田垄间吹来一阵裹挟着清香的风,将我的四周包围。那风是带着苦涩的,是否一并吹来了易安居士缠绕不断的泪水与思愁?

目光流转,我望向阿婆。她宠爱地将我搂入怀中,她的眼神溯金黄的光线,化成一滩清水,环成一个温柔乡。笑容在她的眼角绽成花朵:“璇儿爱词,阿婆欢喜呦。”

稍寒的空气凝住,泛着柔光的夕醺打着旋儿。吟诵间,我与阿婆徜徉于文学的灿烂长卷,陶醉于宋词的绚烂华章。

温婉含蓄的意境里,我与阿婆分享这逶迤千年的精魂。

远处浅青色的田埂上,一抹斜阳自亭上。我与阿婆就这样分享着最美的秋色,最美的宋词,最美的时光。

我将这分享背入我成长的行囊,珍藏。这分享为我开启了文学殿堂的大门,让我迷恋长短句的动人韵律。

踽踽独行过许多路口,一个人。这分享让我学会执著,走过迷茫,成为我成长过程中那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那永不磨灭的亮色。

阿婆,为你填词一曲,致最好的分享。

潇湘曲

夕醺旋,田垄翠。似花笑靥淡淡秋。

暮引进风谁人醉?吟词赏景宛如仙。

漆黑的夜,有着数不胜数的星星。在星空下的人,有着一种东西,支撑着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漆黑的夜空中,找到方向,找到信念。

黑夜过去,黎明的曙光洒在窗外的草地上,天空中飞过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似乎在谈论着飞行的快乐。那些被阳光照射到的每一寸土壤仿佛都有了生命。可是在我的面前的却是课文,生字,公式,以及那像鸡肠般难认的英文字母,我望着窗外,幻想着我是那明媚阳光下的一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小草……

突然,我被老师不幸地选中,我站起来。老师正在检查文言文的背诵,顿时,我感到了胆怯与害怕,因为我连一小段都背不出来。心想“完了”,刚才那美如仙境的幻想顿时也化为了泡影,心情如同那泄气的气球般低沉起来。

下课后我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一向严厉的老师看着我的眼睛,看到那充满“杀气”的眼神,我赶紧准备认错,谁知他却先开了口:“读书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别人。我小时候跟你一样,也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在阳光下奔跑的的男孩。但是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奋力地向上爬,都想成为成功人士……”。我默默低下了头。

晚上,我独自来到一片草地散心。头顶的星空还是如往常一般,但我却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周围空无一人,空气似乎也变得凝重了。晚风扑打在我的脸上,飘落的树叶毫无规律地飞起来,远处的田野不时地传来青蛙与鸟儿的混合叫声,经久不息。我望着那灿烂的星空发呆,脑子里回想着今天早上老师对我说的`那番话,心里五味杂陈。湖里的月光散发着微弱的光,风一吹,不见了……

努力,不是为了要比别人强,只为了争做那星空中最特别的一颗。我幡然醒悟: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障碍,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跨过那重重障碍,才能成为不平凡的人。即使我成为不了太阳,那我也要成为一颗星星,一颗在天空中闪着最亮光芒的星星!

努力,只为争做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它将指引我在那片漆黑、死寂的夜空寻找光明。

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前行。

--题记

深蓝的夜空中繁星点点,闪烁着,亮了谁的眼,心中泛起涟漪。

采菊东篱下

“先生可否携吾采菊?”你欣然点头,我随你一道奔至东篱旁,悠然自得,不为世俗喧嚣所忧,果真,我见到了那仙境般的世界。你带着我畅游桃花源,赏你田园居,不也乐乎。我凝视着你,你的眉眼尽显淡然。我沉默了,看着你,忽然问道:“辞官归乡,从此锦衣玉食不再有,你当真不后悔?”你淡然一笑:“心之所向。”我细细咀嚼这几个字,恍若隔世:心之所向,随心而为,五柳先生跟随心的脚步,你走出了官场,远离了尘世,换一世飘然洒脱。

竹杖芒鞋轻胜马

疾风走雨中,我看见了你,华鬓斑斑的老人。被贬黄州,你在赤壁边上“大江东去,浪淘尽”,感叹这历史的沧桑;面对涛涛的江水,你把盏赋词,道出了“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清风明月……你终于舍弃官场,舍弃功名利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云任平生”。我问你“甘心如此?”你淡然一笑:“心之所向”我心下轻颤:“心之所向?苏子之心所向,舍弃官场,换北宋文坛一世璀璨……

逍遥乎无事之业

“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从六月息者也。”庄周,庄子,我远而望之,两位楚大夫盛世邀你,没有任何顾忌,你“持杆不顾”,淡泊于世才是我的追求。你超然尘世,独善其身,袖手天下。,你与我相视一笑。我笑问:“逍遥一世,无为而存,有意义吗?”你淡然一笑:“心之所向。”

我笑了,明悟你言语间的真谛。庄子心之所向,于是诸子百家,道家跻身于前。

心之所向,太白心之所向,三分剑意七分才气,绣口一吐,成了半个盛唐;心之所向,稼轩心之所向,吟咏古今,畅意抒情,墨尖一点,便是词意豪放……

我呢?心之所向,我又将去向何方?是淡然洒脱,是潇洒不羁,或是浪漫豪放……。星光璀璨,晃着我的眼:诗情画意,赏壮美河山,窥盛世浮华。

兰,心之所向,清丽绝伦。

梅,心之所向,孤高绝美。

竹,心之所向,亭亭玉立。

菊,心之所向,清高隐逸。

心之所向,方有璀璨星光,为你点亮,指引方向。

--卷尾语

照亮生命的红星月亮照亮漆黑的夜空,星星也同它一起闪烁,他们照亮了大街小巷,为人们照亮夜行的路,如同照亮生命的红星,一颗红星虽微不足道,但它能指引你走向一片光明,我们该感谢这颗红星。

老鹰在天空自由的翱翔,展现出它的风采,它感谢天空;马儿在绿绿的草原上飞奔,展现出它的速度,它感谢草原......这些是她们生命中的红星,而我则要感谢老师。

老师,她善良、质朴,严厉却不失仁慈。

老师,她为我照亮知识的宝库,她让我知识的双翼逐渐有劲。

我感谢老师,却不知该如何表达,现在我只能用我贫乏的文字来写出对老师的深厚的感谢。

老师如辛勤的园丁一般朴实,她培育出一朵朵艳丽的花;老师如李商隐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中的春蚕和蜡炬一般无私,为教我们知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老师如一棵大树,他在我们疲惫的时候,给我们依靠;老老师如杜甫写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春雨,润物无声,她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老师是这样的无私。

老师她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不对我们动手,而是对我们做思想教育,她告诉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有苦才有甜,要刻苦学习,才能尝到成功的果实;她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好好读书,积累知识,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她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事小而不去注意,做人要有修养;她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她告诉我们“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坚如铁”,我们要一起努力,共同进步......这就是老师的仁慈。

老师谢谢你,千言万语都表达不出我对您的感激之情,那么就让行动来体现吧,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

放着劲爆的音乐,迈着大步快走的是谁?当然是暴走族了,他们成了油区傍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晚上,我在家里闲来无事,爸爸对我说:“走,咱们去文体中心。”到了文体中心,我懒洋洋地坐在石阶上。突然,我被一阵劲爆的音乐吓了一跳,我扭头一看,原来是暴走族,只见他们摔着有劲的胳膊,迈着整齐的步伐,快速的走着。只见一个清秀的叔叔,步伐矫健轻快,两只胳膊像小鸟一样在飞舞,别人都累得汗流浃背。只有他,步伐还是那样轻快,胳膊还是一样的苍劲有力。这时,爸爸对我说:“我带你去走几圈吧?”我犹豫了一下,说:“好。”爸爸带着我在暴走团里,前两圈,我还能支持得住,但后面的几圈就体力不支了,汗水像豆子一样大滴大滴地落了下来,腿也开始渐渐发软,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小胖子,他也在暴走,看样子,他已经精疲力尽了,汗水不停往下滴,身上的肥肉也一直往下坠,两颊通红,不停地在喘着粗气,可他还在努力坚持着。于是,我以他做榜样,把剩下的几圈走完了。以后,我天天跟着走,后来,我惊奇地发现,我更有劲了,而且走起路来更轻盈啦!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由此看来,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想要健康起来,就要积极地锻炼。于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锻炼,在广场上有大妈在翩翩起舞,公路旁,有暴走团放着劲爆的音乐在暴走,这是多么好的运动呀!每天清晨起来,到公园去看看,有爷爷们在耍剑,他们左一挥,右一挥,那样子帅呆了。还有的在打太极,他

们一会将手往上扬,一会又将手放在身后,动作轻盈潇洒。晚上,有许多大妈在广场上跳着扇子舞,只见她们拿着红艳艳的扇子,左挥一下,右挥一下,扇子在空中飞舞,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舞,她们优美的舞姿,让我心旷神怡。连小孩没事也会打打排球,练练舞蹈,我也要天天锻炼,让身体健康起来。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气魄,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来吧,暴走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融入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中!让我们一起把胳膊挥舞起来,向着健康出发。

如果说湛蓝的天空上有朵朵白云是蓝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说伟岸的高山和潺潺的溪流是大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说汹涌澎湃的大海与天边相接是海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我想说,在我们身边,文明美德才是一道更为亮丽的风景线。

我漫步在大街上,天气真好,太阳扬扬洒洒地照射在我的身上,我享受着生活的惬意。这时,一位老爷爷映入我的眼帘,他骑着一辆三轮车,车上的货物堆成小山,正吃力地骑上一个斜坡,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似乎稍不留心,便会从斜坡上倒退下来,忽然,一双有力的大手搭在了车后,用力地向上推,两人齐心协力,终于走完了这段斜坡,当他回过头再次去看时,人群中早已没有了他的身影……老爷爷笑了,那是他发自内心的笑……

此时,有份感动涌上心头,他的面孔将永远烙在我的心里,这一幕,让我与文明相识,是最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继续往前走,一个白色塑料袋映入我的视线,我的好心情瞬间烟消云散;如此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竟在这样刺眼的垃圾,就像一件雪白的衣服上留下了一块刺目的黑色的斑点!正想上前将它扔进垃圾箱,只见远处走来一对母女,小女孩特别可爱,那樱桃小嘴笑得正甜,像一朵美丽的太阳花。突然,小女孩放开妈妈的手,跑到垃圾面前,轻轻地捡起,然后扔进了垃圾箱,双跑回妈妈身边,天真地说:“这样,就变漂亮了!”妈妈夸她是个好孩子,她笑得更甜了,一下子乐开了花,在我的目送下,一蹦一跳地远去……

她的笑声仿佛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她天真的言语,是最动听的,这一幕,让我与文明同行,成为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这美丽的风景线不仅是一道文明品德的风景线,更是一道中国悠远文明的风景线,它将永远以一种固有的根的意识,滋润着我们海阔天空的心!

“美丽的宇宙太空,正以他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无垠的广袤。”大屏幕上的老者声音嘶哑,吃力的把这句话一字一顿的说出来,催人泪涌。

这位老者就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老先生。毋庸置疑,南仁东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他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但他割舍不下他深爱的祖国,他回来了!1994年,年近50的他开始主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计划。

为了选址,南仁东用了十几年,走遍了贵州的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为了工程预算,这个腼腆的人,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天眼;为了这个大型工程,南仁东从纸面到设计到建造运行,跨越了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苦心人,天不负。在追逐科学梦想的道路上,南仁东不用扬鞭自奋蹄,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一直默默耕耘在科研的第一线。8000多个日夜,终于研制出中国天眼。

23年!从壮年走到暮年,他将一个本来是异想天开的一个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天涯梦成,而先生却离开了我们。踏平坎坷艰难地,埋进深山志高远。南仁东先生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高尚的品格,会永远留在我的心里。他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正是中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最需要的。

不太公平的是,相较于浩渺无垠的宇宙,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很多像南先生一样的科学工作者,甚至没有亲自见证过自己探索的奇迹,生命就已经结束了。我想,他们也并不遗憾,在科学领域里的孜孜以求,人的一生已经活得足够宽广,就像探寻宇宙的宽广需要先有内心的宽广一样。大多数人的一生是平庸的,而科学家们却用热爱谱写了动人的旋律,点亮了这个时代,点亮了生命。

斯人已逝,如今老先生已收到绚丽宇宙的召唤,踏过平庸进入无垠的广袤,化为他所爱的宇宙中一颗明亮的星。他的助理曾这么说起他,“他的人生充满的是调皮、义气、玩世不恭,甚至有些捣蛋”。南先生度过了极好的一生,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他未曾拥有自己的宇宙飞船,否则他一定会在今年偷偷一个人驾驶它飞向太空,扭头看着身后望着他、尊敬地称他为首席的、目瞪口呆的家伙们,哈哈大笑。

  • 索引序列
  • 仁者论文素材
  • 一视同仁的议论文素材
  • 与仁爱有关的论文素材
  • 论语议论文素材积累仁义
  • 关于南仁东的议论文素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