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研究生论文区域经济学怎么写

研究生论文区域经济学怎么写

发布时间:

研究生论文区域经济学怎么写

仅提供个思路,供你参考。一般来说,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的研究是相互结合的,可以将其看成是两个座标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就是研究的问题和方向。现在,你又增加了一个金融座标,于是选择的内容就会更多了。比如,可选不同区域间,金融业对外向型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同区域间,金融业对工业、科技、农业、现代物流业、甚至教育业、文化产业等等产业的影响、支撑,以及现状研究等。想说的是,如果想写出好论文,还是调查研究后选个好题目为好。就算论文没写好,只要调查研究了,有了收获了,也就够了。

第一,有利于增强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发展动力,改变整个亚洲的经济发展格局。从世界经济大格局来看,东亚环太平洋沿岸从北向南,由俄罗斯到日本、韩国、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新加坡,是当今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但这一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在中国与东盟的交汇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经济相对落后,成为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加快环北部湾区域内的合作和开发,不仅能带动区域内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效连接起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而且也将为亚洲各国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第二,有利于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升双方的合作空间。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来看,一个大的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往往需要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中心作支撑。环北部湾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把这种优势和潜力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形成高度发达的经济中心,才能增强区域的吸纳效应和扩散效应,提高自由贸易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各国在资源、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第三,有利于中国东、西两大区域经济的迅速腾飞,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由北至南已逐步形成了环渤海湾和环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目前,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较强,但主要表现为对东北、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与之相比,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扩展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中国东西部经济的对接,潜力巨大。因此,要加快环北部湾区域的开发,扩展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搭建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长效平台,将该区域打造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增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的经济区域。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以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则严重地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增加了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损害了经济增长。按照法国经济学家Sandra Poncet 的研究,1997年中国国内省级间商品贸易平均关税达到了46%,比10年前整整提高了11%.这一关税水平超过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水平,和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关税相当。也就是说,1987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各自所属省份自制产品的数量是它省产品的10倍,而到了1997年,这一比重达到21倍[①].因此,如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构筑区域经济的总体优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现有的文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就当代中国区域问题研究而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是最丰富和最深刻的,它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围绕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一系列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的论著[②],大大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在诸多经济学者看来,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因为市场的力量迟早要冲破行政区划的边界,从而促进经济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他们认为,一旦企业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定格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角,一个国家便步入了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快车道。[③]二是经济地理学和政区地理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地理学与政区地理学的研究也不断触及区域行政问题。这一领域的学者往往从行政区域改革的角度切入这一研究课题,从管理学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适度的原则出发,考察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围绕着一些热点问题如“撤县改市”、“市领导县体制”、“撤消地区行署建立实体市”等,展开激烈的争论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对策。[④]这些对策的一个共同的思路就是调整行政区划,使行政区与经济区尽可能一致,这一点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见解,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性建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现有的体制背景下,上述两种思路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毫无疑问,应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障碍的最佳思路。然而,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市场化机制的发育成熟、统一的大市场的形成,无疑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即使在市场经济已经完全发育成熟的发达国家,其固有的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也使我们无法完全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市场万能的神话之上。进言之,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的,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差异,因此,即使是市场发达的社会,也倾向于实行政府干预型的协调模式。其次,按照经济地理学和政区地理学的改革思路,即重新调整行政区划,从理论上看似乎可行,从实践的角度看却未免是脱离了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现实的纸上谈兵。众所周知,许多行政区划是历史形成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刚性,不能也不应该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变化而随意调整。同时,经济区以经济为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尺度,而行政区则要考虑到综合性因素,而不能仅以经济为限。对现行的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很可能是一项比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还要困难和复杂的工程,搞得不好恐怕治丝益棼,引发出难以预料的后果。 我们认为,研究现阶段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维度切入,通过对政府结构、政府的决策程序及其微观基础的考察和审视,推进问题的解决。因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即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现行的体制和结构。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法治极不健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民间经济交往这一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显然难以冲破这一体制性的障碍。在我们看来,通过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依靠政府间的合作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现行体制下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性选择。

我这儿有,给个邮箱发给你

我也是这个专业的,去年写的论文,记得当时还是找品学论文网的老师帮忙的,很不错,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修改定稿,帮我省了好多事,老师一会让我改任务书,一会让我给他看修改的稿件,品学论文的王老师都不厌其烦的帮我弄好,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如果想咨询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参考下哦。~嘻嘻

区域经济学论文研究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1]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新常态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新常态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的回顾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增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的经济区域。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以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则严重地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增加了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损害了经济增长。按照法国经济学家Sandra Poncet 的研究,1997年中国国内省级间商品贸易平均关税达到了46%,比10年前整整提高了11%.这一关税水平超过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水平,和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关税相当。也就是说,1987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各自所属省份自制产品的数量是它省产品的10倍,而到了1997年,这一比重达到21倍[①].因此,如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构筑区域经济的总体优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现有的文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就当代中国区域问题研究而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是最丰富和最深刻的,它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围绕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一系列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的论著[②],大大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在诸多经济学者看来,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因为市场的力量迟早要冲破行政区划的边界,从而促进经济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他们认为,一旦企业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定格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角,一个国家便步入了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快车道。[③]二是经济地理学和政区地理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地理学与政区地理学的研究也不断触及区域行政问题。这一领域的学者往往从行政区域改革的角度切入这一研究课题,从管理学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适度的原则出发,考察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围绕着一些热点问题如“撤县改市”、“市领导县体制”、“撤消地区行署建立实体市”等,展开激烈的争论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对策。[④]这些对策的一个共同的思路就是调整行政区划,使行政区与经济区尽可能一致,这一点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见解,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性建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现有的体制背景下,上述两种思路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毫无疑问,应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障碍的最佳思路。然而,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市场化机制的发育成熟、统一的大市场的形成,无疑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即使在市场经济已经完全发育成熟的发达国家,其固有的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也使我们无法完全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市场万能的神话之上。进言之,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的,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差异,因此,即使是市场发达的社会,也倾向于实行政府干预型的协调模式。其次,按照经济地理学和政区地理学的改革思路,即重新调整行政区划,从理论上看似乎可行,从实践的角度看却未免是脱离了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现实的纸上谈兵。众所周知,许多行政区划是历史形成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刚性,不能也不应该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变化而随意调整。同时,经济区以经济为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尺度,而行政区则要考虑到综合性因素,而不能仅以经济为限。对现行的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很可能是一项比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还要困难和复杂的工程,搞得不好恐怕治丝益棼,引发出难以预料的后果。 我们认为,研究现阶段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维度切入,通过对政府结构、政府的决策程序及其微观基础的考察和审视,推进问题的解决。因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即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现行的体制和结构。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法治极不健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民间经济交往这一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显然难以冲破这一体制性的障碍。在我们看来,通过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依靠政府间的合作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现行体制下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性选择。

仅提供个思路,供你参考。一般来说,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的研究是相互结合的,可以将其看成是两个座标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就是研究的问题和方向。现在,你又增加了一个金融座标,于是选择的内容就会更多了。比如,可选不同区域间,金融业对外向型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同区域间,金融业对工业、科技、农业、现代物流业、甚至教育业、文化产业等等产业的影响、支撑,以及现状研究等。想说的是,如果想写出好论文,还是调查研究后选个好题目为好。就算论文没写好,只要调查研究了,有了收获了,也就够了。

我这儿有,给个邮箱发给你

区域经济学论文怎么选题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某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某地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某地产业布局优化问题及其对策;某地区农民收入现状、问题与对策;某地区农民消费结构现状、问题与对策;某产品市场监管/行业规制问题研究等等。

论文要求:毕业论文应体现经济学类专业鲜明的理论色彩,并兼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可采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形式的毕业论文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应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学生应在本专业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兴趣和特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题并撰写。

毕业论文在内容上应体现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毕业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6000字。

拓展资料:经济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经济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经济学类专业人才所从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业务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综合性,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因此,根据具体专业属性还须熟悉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人文学科、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就业方向主要有政府机关、科研高教机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各类工商企业、中外咨询机构等。

七、 工业经济 1、 论工业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 3、 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4、 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6、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7、 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率 8、 加强科技进步力度,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9、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10、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1、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速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 13、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14、论工业经济的存量优化调整 15、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 16、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7、对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18、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与工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19、我国工业经济的新特征 20、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八、农业经济 21、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24、论市场化的政府农业宏观调控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 26、西部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7、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28、农业经济组织的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分析 2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0、论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保障 31、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32、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抉择 33、论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34、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趋势 35、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6、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37、中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38、贫困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希望 39、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0、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内需 41、农业经济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 4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44、西部农村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45、“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46、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及对策分析 47、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48、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49、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50、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51、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及市场对策 九、贸易经济 52、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贸易经济增长 53、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 54、论县级对外贸易及假如WTO后的对策 55、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 56、小商品与大市场 57、对外经济贸易与再就业 58、加入WTO对我国卖艺经济发展的影响 59、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0、对私企直接参加对外贸易的思考 61、我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进口额的因素分析 62、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研究 63、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64、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65、环境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66、论保护国内市场与与适度对外贸易 67、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寻租现象分析 68、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69、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 70、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7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竞争政策选择

最好写你家乡当地的东西,一些资料可能比较好找。最好,写之前预先规划下,知道自己要找哪方面资料从哪儿找

四.流通经济学: 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大力推进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现实意义 3.有关商业物流的问题研究 4.传统商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替代5.对外开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 五.消费经济学: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2.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3.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4.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调节6.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7.休闲消费问题研究8.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9.六.其他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 我国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研究3. 我国国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4.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问题研究5.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6. 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7.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体制改革研究8. **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9. 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问题研究1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问题研究11. 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研究12. 公司融资与公司资本结构关系研究13. 股市投机问题研究14. 公司治理与民营企业现代化改造15. 环境、资源经济问题研究16. 生态经济研究17. 我国建立期货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8. 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19.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 经济“软实力”的内涵与打造21. 城乡贫困问题研究22. 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3. 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24. “**省模式”研究的回顾25. 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研究26. 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 27. 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28.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 29. 中国投资管制体制改革研究30. 民工与劳动力流动 31.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2. 民工慌问题 33.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体制改革34. 劳动者权益保护 35. 中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36. 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 37.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38. 国有企业改革 39.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4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2.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影响与调整4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4. 中国当前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与对策 45.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4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 47. 中国现阶段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研究4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 49. 反垄断法与行政垄断5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各个行业的影响 51. 地方保护主义52. 中国未来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 53. 行业垄断问题54. 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55. 跨国公司56. 拉美经济发展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57. 彩电行业的价格战研究58. 中国居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5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60.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1.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研究62. 中国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3. 1990年以来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64. 中国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5. 论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66.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7. 法治、伦理与市场经济的运行68.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69.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与教训7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 71. 东亚的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7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73.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74. 论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75. 评新经济自由主义76. 中国的失业问题 77. 评新制度经济学78.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79. 评增长极理论80.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81. 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比较研究82. 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83.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演变84.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 85. 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8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与目前汇率水平 87.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88.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研究 89. 绿色GDP90.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91. 对近期物价指数上涨的研究9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处置研究 93. 人民币汇率、对外出口和国际经济关系有关问题94.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 95.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96. 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性检验 97. 新经济有关问题98. 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9. 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

西安区域经济研究论文

西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2008年3月5日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战略目标,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挖掘增长潜力,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宏观经济在高平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指标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增速创11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和。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017元,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表1:2007年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指 标 2006年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食品 其中:粮食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 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比上年减少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千公顷,减少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千公顷,增加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千公顷,增加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增长;蔬菜产量万吨,增加万吨,增长;水果产量万吨,增加万吨,增长;肉类产量万吨,增长;奶类产量万吨,增长;水产品产量万吨,增加万吨,增长。表2:2007年西安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油料 万吨 蔬菜 万吨 水果 万吨 肉类 万吨 奶类 万吨 禽蛋 万吨 水产品 万吨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家禽年末存栏数 万只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万吨,增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按现价计算,下同)。工业产品销售率。表3: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指 标 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其中:新产品产值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亿元,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增长;实现税金亿元,增长。表4: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原油加工量 万吨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乳制品 万吨 软饮料 万吨 啤酒 万千升 纱 万吨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缝纫机 万架 配混合饲料 万吨 合成洗涤剂 万吨 中成药 吨 水泥 万吨 钢材 万吨 氢氧化纳(烧碱) 万吨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汽车 万辆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变压器 万千伏安 电力电缆 千米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彩色显象管 万只 程控交换机 万线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增长(按现价计算)。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万平方米,分别增长 和。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城镇投资亿元,增长。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亿元,增长;第二产业投资亿元,增长。其中工业投资亿元,增长;第三产业投资亿元,增长。全年非公有制单位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城镇投资的;国有单位投资亿元,增长。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亿元,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增长;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增长。全年“四区两基地”完成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投资亿元,增长;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投资亿元,增长;曲江新区完成投资亿元,增长;浐灞生态区完成投资亿元,增长43%;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完成投资亿元,增长34%;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完成投资亿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各类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竣工率。共有920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率。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增长;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增长。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亿元,增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亿元,增长;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亿元,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汽车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金银珠宝类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日用品类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服装类增长,通讯器材类下降。六、对外贸易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亿美元,增长。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亿美元,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亿美元,增长。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5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比上年下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增长。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其中,铁路亿吨公里,增长;公路亿吨公里,增长;民航亿吨公里,下降。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货物发送量548万吨,增长;公路客运量8466万人次,增长,货运量11276万吨,增长;民航旅客吞吐量1137万人次,增长,货物吞吐量万吨,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邮政业务收入亿元,增长;电信业务收入 亿元,增长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其中海外游客万人次,增长。在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增长,台湾游客增长,香港游客增长,澳门游客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外汇收入亿美元,增长。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和。全年地方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亿元,增长;教育支出亿元,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增长;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亿元,增长;农林水事务支出亿元,增长;环境保护支出亿元,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上年末增长,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亿元,增长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上年末增长,其中,短期贷款亿元,增长;中长期贷款亿元,增长。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累计现金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累计货币净回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年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总量亿元,代理期货交易额亿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总股本亿元。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7家,保险机构365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2家。全年保费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人身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亿元和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九、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全年共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24项,投入市级科研经费6400万元,其中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64项,扶持科技发展平台12个,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实施区县科技指导项目15个。组织申报并列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208项,争取国家、省资金亿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6768件,专利授权量2529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5家,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440家。全年招收研究生万人,在学研究生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普通高等学校48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万人,在校学生万人,毕业生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职业高中86所,招生万人,在校学生万人;普通中学453所,招生万人,在校学生万人;小学1872所,招生万人,在校学生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和。民办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2所,民办普通中学64所、小学30 所,民办职业高中40所。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2个;电视台、广播电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广播人口覆盖率。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3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61 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 万人;卫生机构床位万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万人,实际参合率,覆盖面为100%。全市拥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7个,全国农村体育先进示范站45个。全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299 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广场 380个。参加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夺得3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团体总分151分,位居西北五省第一。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翻建改建道路60条、背街小巷65条,新建公交港湾100处、人行天桥10座,新建道路面积101万平方米,新增93个小型休闲绿地广场、60座公厕、63座小型垃圾压缩站。全年城市供水亿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了。天然气总供气量亿立方米。全年完成供热量1429 万吉焦,集中供热面积万平方米,新增面积381万平方米。全年城市污水二级处理量万立方米。出租汽车拥有量万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294天,占当年总天数的,创历史最好水平。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较上年下降、二氧化氮年均值与上年持平。全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分贝。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7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人。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和。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常住人口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万人,占;女性人口万人,占,性别比为1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万人,出生率为10‰;死亡人口万人,死亡率为‰;全年净增人口万人,自然增长率为‰。城镇人口万人,占,乡村人口万人,占。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万人,比上年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012元,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增加 1757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增加590元,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比上年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万人,劳务输出万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万人。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与上年持平,低于的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离退休人员万人,养老保险社区管理服务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全市福利企业135家。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亿元。注释: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毕业后第一年在广东肇庆工作,其后一直在杭州,15年从杭州回到西安,对江浙沪粤的发展略有感触,浅谈西安最近几年发展滞后的原因。旨在抛砖引玉,不对之处,可共同探讨,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 投资环境。杭州位于经济发展龙头长三角地区,因上海、苏州、南京周边等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极大的推动了其发展。杭州在城建和环境方面有很大的改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在近几年国内投资环境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西安由于地处西部,虽然从地图来说,处于中心,但按照国家划分归属西部,受地域限制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进朝为官方为上,当了公务员,实际工作脱离群众,不能很好解决老百姓日常遇到的合理诉求,办事章程繁荣拖沓,工作效率低下,一副高高在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根源在于老陕的官本位意识太过于浓厚了。再看江浙沪粤,多少优秀民营企业踊跃出现,除了当公务员,创业是更多当地人的选择,即便是当了公务员,整体上办事服务态度和效率还是要优于内地。官老爷的做事态度,谁还愿意来这里投资呢?虽然自2016年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但相对东部沿海城市而言,差距仍清晰可见。 (二) 经济发展状况。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而广东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发展最快速和经济水平最高的地方,大批的制造企业落户广东,自然广东成了打工者的首选地,而到了2017年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广东用工成本的上升,越南大力推出扶持落地企业各项优惠政策,最主要越南的人力成本是国内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样劳动密集型外资工厂纷纷先后撤离广东,广东的农民工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而江浙地区又处于大力建设发展的时期,是全国民营企业的排头兵,对劳动力需求旺盛,广东打工者纷纷回流流向江浙沪一带。江浙地区为吸引农民工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特别是子女随迁入学政策,这项政策解决了打工者对子女教育的一块心病。广东闷热潮湿的自然环境,当地物价的高涨,岗位和工资都已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而江浙地区在气候环境和城市环境上,也很有优势,并且第三产业发达,能选择的工种更多。我认为不出五年,江苏GDP将超过广东,其后广东再一二十年可能都无法赶超江苏。 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东部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目前2018各省还未完全公布,我们看看2017年浙江省GDP为亿元,江苏为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江苏为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相差仅亿元,陕西以亿元列第15位。陕西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羸弱的第三产业和并不强大的第二产业,为此陕西省将在今后优先承接发展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业,一大批先进制造企业落户陕西,2018年上半年陕西GDP增速排名全国第四。 (三) 城市规划。杭州在旧城保护和改造上维持了自身的风貌,其规划格局由一个主城、三个副城、六大组团的布局组成,为城市的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条件。西安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典雅,但由于城市建设规划审批不够严格,使新城改造在旧城内进行,城内建筑风格是土洋结合,将本来的古城特色改造得面目全非。 截止到今年,西安仍有好多城中村未能改造完毕,拆迁的随意性和补偿的不合理,导致纠纷不断,更是令旧城改造工作陷入重重困难之中。 (四) 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水平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东部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影响,城市管理者的意识优于西部地区。杭州率先进行了城市经营的探讨,为东部城市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西安因地区文化和管理者观念相对滞后,直接导致政府管理效率低下,并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 市民素质。这里所说的素质涵盖了素质的全部涵义: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由于杭州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远高于西安,在经济发展及吸引外来投资者、旅游者方面优于西安,且杭州市民的文化教育素质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西安较为闭塞,咱们关中人在平原上长久以来形成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臆测应是从汉唐以来就有,且关中湿润气候,百年难遇大的灾害),使市民形成了养尊处优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安的整体城市形象。同时,整个关中乃至西部地区还无法找到一个能与西安匹敌的城市,西安成了超级城市一家独大,周边中等城市规模又发展不起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初等教育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居民综合素质不高。 而高等教育培养的大量毕业生基本都孔雀东南飞了,留下来的基本都是陕西籍。 (六) 环境状况。西安与杭州在环境状况上的差距较大。主要因为杭州水光山色,距离西湖较近,且部分城区与西湖相依,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素有花园城市之称。西安地处内陆,自然环境稍差。仅有的几处花园也未能得到很好维护,以前的八水绕长安也不复存在,城市绿地面积过少,空气质量和卫生条件等同东部城市仍有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资的投资选择。 今年的雾霾一直困扰着西安,直到现在仍未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治理雾霾。(七)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由于杭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受经济发展拉动而改善较快,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也因此得到大幅度提高。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都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如公共租赁自行车、快速公交的建设、电信翼支付建设、物联网建设、物流园区建设等水平都明显高于西安,西安在多年发展中,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城市发展不足的问题,近年曲江新区通过城市运营的方式成功建设曲江的美好环境,浐灞生态园区的建设为西安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由于西安整体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弱,仍成为影响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八) 房价物价。我始终认为一个城市平均工资的一倍到两倍之间,这是该城市房价较为合理的水平。可是看看西安从16年到现在的涨幅,房价仿佛坐了火箭一般,疯狂飙进,价格从16年均价6000飙到现在万,16年的平均薪资约在4500,而现在的平均薪资也就5000左右,房价飙涨,工资未涨,西安市民怨声载道。再来说说物价,以前老陕午饭吃面觉得顶饿味道好,价格还实惠,再看看现在的面价基本都在10元以上,特别是肉夹馍大都在8元左右,让人直呼吃不起! (九) 城市经营旅游文化建设。说到印象,浙江能想到的就是西湖和宋城,说到陕西别人的印象就是兵马俑和羊肉泡,头裹毛巾,腰系小鼓,黄土漫天。这就涉及到一个省一个城市经营品牌思路的问题上,别人想办法怎么把先进健康积极的宣传出去,而我们有些人却总把落后愚昧一面的示人,越是落后愚昧,他越心血来潮,文化界这种人不乏其人。说到旅游,浙江省举全省之力提升城市品牌吸引力,打造差异化产品。钱江新城、湘湖金融小镇、良渚文化城、萧山科技城、未来科技城、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等纷纷拔地而起,并迅速带动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经营我认为涵盖了两重涵义: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统筹兼顾,缺一不可。别人想着怎么用手机解决一切问题、实现无纸化无现金化的时候,我们还在千篇一律复制照搬袁家村的模式,建设旅游中心,多少这样的古镇开业热闹了几天随后就如死灰一样沉寂默默无闻 。发展理念上不革新,精细化上不下功夫,求真务实不去做,陕西做强做大将遥无可期!最后,我们祝愿2019陕西发展的更好!陕西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区域开发,就是把带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集约经营,转化成商品优势,从而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优势;区域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在地域空间领域的宏观调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1 浅谈地方政府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而进行的是区域经济管理,由于地方利益矛盾的存在,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以及 措施 均存在一些严重问题,较大的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发挥区域经济管理职能,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1.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经济和自由市场的争论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古典经济理论主张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政府尽可能不干预经济,上世纪初的大萧条证明了“市场失灵”。从此,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强化了在经济运行中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又证明了“政府无效”。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支撑了政府干预理论,但其模式所推断的政策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美国加州大学的城市社会学教授H·孔兹 总结 到:管理 方法 学派认为,管理是靠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发挥管理的效能和作用;管理 经验 的学派和学者认为,管理更依赖于管理者经验的积累,经验愈多,管理的就越好;行为学派认为,如何激励管理人员和市民发挥潜力是成功的要素;社会学派认为,社区是整个人类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管理应考虑与社会的关系;决策学派认为,决策的关键是管理;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可以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把管理资料作为最好的定量处理方法。 地方政府对一个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施影响,区域经济管理是政府机构实施经济职能的根本。区域经济管理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体现,既可以目标相同,也可以相互制约。区域内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人们认为,区域经济管理是指,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据,从而进行研究区域经济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然后进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与配合,使之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取得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程度。 2.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区域市场分割;二是,反宏观调控行为,造成权力经济。反对宏观调控行为是地方政府纵向对经济权限的分割和占据,具有经济与行政权力相结合的两个特征,在行政性关系与市场性关系的较量过程中,行政性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导致了其中行为的不规范,市场经济扭曲成为权力经济,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无法良性发展。 中央放权,地方政府又有越来越大的权力。在地区差距存在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和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商品贸易的行政性和区际要素流动不合理干预方面,这又可以继续往下深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不合理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不断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资源商品、初级产品不断流出本地市场;运用经济政策倾斜、强化经济杠杆作用等各种手段,加大产品对当地市场的占有量,以此提高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也能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等。由于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从而影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3.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打造学习型政府 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地方政府,其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充满了官本位意识,削弱了服务能力,降低了服务质量,损坏了政府的形象。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为纳税人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 学习总结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树立经营区域观念 经营区域是指,利用市场手段,将区域可以用来经营的部分产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进一步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从中获取一定得收益,再将这部分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的新项目中,走实现区域的滚动发展。这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实行区域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区域建设资金的来源;二是,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区域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比例,逐步增加城市区域的投入比例。区域规划、管理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对区域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区域资源效率的利用。 建设电子政务 建设电子政务是指,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政府,推进政府信息上网以及政府网上办公等。地方政府运用地球信息系统、遥感、遥控、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等高科技技术,针对区域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再现,对区域功能机制再进行动态监管测试,通过网络化和电子化等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这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提升了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知识高含量和技术的高标水准。 坚持区域统一规划 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别系统只有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监督下,各行业之间才能合理的布局,合理的投资进行建设。人为的不合理条块分割,割断了区域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重复建设。实现综合效益最优是统一规划的目标,即区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协调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做好区域调控主体 中央不可能具 体操 纵各个区域,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比较熟悉,充分的发挥区域优势,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相应的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区域调控权,因此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了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构建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周吉冈.公共管理视域下政府管理职能重建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3(18):4-5. [2]苏勇耐,黎本寿.浅谈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J].社会管理工作研究,2013(7):40-41. [3]欧阳志伟.浅谈公共管理的特点及政府管理模式创新[J].经营管理,2012(2):35. [4]陈鹃.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4(2). [5]戴璇.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其深化[J].凉山大学学报,2003(2).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2 试谈加强区域经济城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摘 要 对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镇化 市场 发展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被拉大的现实,正确认识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命题,更是一个涉及区域经济政策、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系统性、针对性的实践科学。 一、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工作,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配合做好农业人口转移落户工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完善岗位设置;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增强“三农”活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环境,完善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的投资与经营,兴办 文化 、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强和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做好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把各镇及专户资金纳入城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着力完善采购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税源监管和考核奖惩机制,推进依法治税。 二、围绕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三旧”改造 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建设必须以人居住为核心,能正确引导好人口增长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密切结合,统筹推进实施环保工程,在对待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通过合理布局规划,以“城中村”、旧商业区、旧住宅区改造为重点,扎实做好城区主干道两侧楼宇亮化和小街小巷“穿衣戴帽”工作,不断美化市容市貌。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引导农民在原地拆旧建新,节约农村住房建设用地,切实改善农村困难居住条件。加快实施伶俐镇渌口坡城乡风貌改造,统筹推进村屯规划,协调新城、旧城和镇的关系,努力创建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创造优美、和谐新型城镇环境。 三、加强城镇基础设施是主要内容 加强城镇化建设要深化推进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创新。首先,要从落实好城镇户籍这一块制度改革开始,逐步完善政策基础措施,在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前提下,积极为城镇剩余的劳动资源合理流动奠定基础条件,维护好农民工在付出劳动成果时的利益。其次,要创新城镇化建设发展募集资金的 渠道 机制,摆脱对财政的依赖思想,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提高农民财产增收,城镇金融市场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要鼓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村镇银行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适时引入 保险 与证券机构走近农村;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农民特殊的投资需求,创新适合农民的投资理财产品。此外,还要鼓励加大农民房屋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增值潜力,鼓励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增加租赁租金收入。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盘活城镇化公共资金,走一条便于资本操作的道路,在应有城镇土地流转升值中快速筹集好建设资金,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加快落实好城镇事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协调发展,培育出资本市场,便广泛地吸引社会大力投资,完善城镇财政关系管理体制,灵活制度上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和稳定的资金渠道。 四、改革创新举措,不断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 第一,采取市场化运作投融资。一方面财政计划要安排定量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商业银行贷款和融资功能,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创新举措,建立城建投资公司、合作基会等投融资主体,构建主体多元的投融资网络。向改革要资金,靠市场找出路,打破单一依赖财政投资的旧格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新体制。 第二,管好用好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应全额投入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收入、土地增值税应大部分用于城镇建设。各方面的建设资金应管好用好,设立财政专户,财政专户资金实行定收定支,建设资金的使用与建设项目挂钩,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采取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激活投融资。组建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实施城镇综合开发,采取建设用地开发、承包建设、统建、建设商品房出售、“以房带路,以路养房,路房结合,综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发挥土地资产价值,积累城镇建设资金。 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协调三产之间的发展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从H县的发展态势来看,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坚持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H县的根本选择。首先应在城镇区域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没有这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其次就是要按照建立一批中心城镇的规划,根据产业结构、行业等情况把分散在全县的企业加以适度的集中,充分利用城镇在基础设施、运输条件、技术储备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第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培养龙头企业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创造条件,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强调人既是建设者又是受益者。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消除制度和体制障碍,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提高城镇化的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发展,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城镇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推动城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情国力[J]. 2014(256). [2] 陆波.城镇规划与建设实际应用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论文篇3 浅谈区域经济开发系统性 区域开发,就是把带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集约经营,转化成商品优势,从而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优势。 任何一个区域,皆可视为一个系统。一方面,大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小系统);另一方面,一个由社会、经济、生态、技术小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与环境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资金、信息等交换。区域系统开发,就是通过优化系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网络结构,实现总体功能最佳,从而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区域生产力的形成是区域系统内社会、经济、生态、技术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基本机制是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与经济系统的经济循环及其二者的交织作用。 社会系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干预,一方面,通过决策和技术系统这些快变量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文化、 教育 、科学、思想、意识、观念等慢变量来实现。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及技术系统的功能,社会系统也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构,而产生更高的功能。 区域系统的开发效果,取决于该区域系统中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技术系统的协调。其最终的综合目标是把该区域建成科学管理下的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的具有开放型、多功能、高效益、结构优化的现代综合产业,科技先进、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化集镇、交通便捷、信息灵敏、富庶、的生活,文明的社会与良好的环境。 区域系统开发方案的优化。主要应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体现在把环境大系统(也就是国家)的要求与区域特点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体现区域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只有这种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又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使资源永续利用总不衰竭。为此,必须在生态规律指导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复式农业结构和按着经济规律,按着一定的量比关系建立种、养、加、供、产、销、运、建、服相结合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综合的网络式产业结构,进行资源的综合开发,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第二,应体现在商品经济及其运行中的自我积累机制上。因为区域开发,有如百炯急流、同样的风、同样的水,其上下高低就决定于商品经济及其滚雪球式的自我积累这样的原动力的大小。 第三,应体现在技术系统上。用于区域系统开发的技术,大体上有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机械技术、工艺技术、工程技术等。要获得 种植 业、养殖业的发展,要用生物技术培育出适合区域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要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要有水利工程技术,保证旱能灌涝能排;要把水力资源转化成电能,需要水力工程技术;要把自然资源转化成原料、转化成商品,要靠工艺技术;要减轻劳动消耗,提高生产平需妥机械技术。技术系统是生态系统中生态循环、经济系统中经济循环以及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交织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技术结构的合理性的重要标志就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最大限度的良性发展而产生的最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四,应体现在社会系统中以城市为中心的乡村城镇化的社区结构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的。其时间形式是生物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延续,而空间形式就是社区分布了。不管人们是否承认,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本身,总是产生一种向心力(或聚合力),把分散的生产活动聚合到一定的地点集中。随着区域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必然要相对集中到一定的空间地域。在这里,可以节省能源、交通、仓储、供水、排污、公用与服务设施的投资,节省土地;而生产相对集中到一定的空间地域。在这里,可以节省能源、交通、仓储、供水、排污、公用与服务设施的投资,节省土地;而生产的相对集中,又必然导致人口的相对集中,饮食、住宅、市场、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劳务、修配、交通、通讯等一系列服务设施,也就相应而起。 第五,应体现在区域系统开发的阶段性上。区域系统开发的阶段性,是社会经济者生产过程延续的表现。这种延续性,决定了区域系统开发模式的阶段差异。一般地说,区域系统开发,大体上可分为起步-发展-腾飞三个阶段。阶段不同,当然模式也不该划一。其起步阶段,由于区域的现状、基础条件不同,应有不同的起步模式,如资源型、技术型、资金型等。不同的起步模式,创造了不同的条件,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腾飞模式。由于系统的改造和更新需要时间和创造条件,在规划开始实施时,总要以原有状态惯性运行,再不断创造条件,使其转变为加速运行。从发展规律上看,是由初级到高级,即惯性运行、加速运行、变轨运行、新轨道上惯性运行、再加速、再变轨。其中变轨运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不同轨道上的运行,即是在不同总体功能级别上的运行。只有当系统的总体功能增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系统才会发生质变,产生飞跃,进到高一级别的运行。 猜你喜欢: 1. 区域经济的论文 2. 区域经济管理论文 3. 关于区域经济论文 4. 关于区域经济的论文 5.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

哈哈!!!!

区域经济期刊

环渤海经济瞭望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环渤海经济瞭望》要进一步突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环渤海区域发展两大主题,积极发挥信息桥梁作用,为环渤海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增强环渤海区域经济信息沟通、交流与协作,努力为促进环渤海经济发展和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更大贡献。《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创刊于1987年,至2007年已20年,作为环渤海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区域性经济期刊,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 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ANNALS OF REGIONALSCIENCE,ISSN: 0570-1864 ENTREPRENEURSHIP ANDREGIONAL DEVELOPMENT,ISSN:0898-5626 EURE-REVISTALATINOAMERICANA DE ESTUDIOS URBANO REGIONALES,ISSN: 0250-7161 EUROPEAN URBAN ANDREGIONAL STUDIES,ISSN:0969-7764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ISSN: 0309-1317 INTERNATIONALREGIONAL SCIENCE REVIEW,ISSN:0160-0176 JOURNAL OF REGIONALSCIENCE,ISSN: 0022-4146 PAPERS IN REGIONALSCIENCE,ISSN: 1056-8190 PAPERS OF THE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ISSN: 0486-2902 REGIONAL SCIENCE ANDURBAN ECONOMICS,ISSN:0166-0462 REGIONAL STUDIES,ISSN: 0034-3404

是AMI扩展期刊,质量仅次于C刊但还不是C刊。

《区域经济评论》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经济类期刊,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刊。

据2019年第5期期刊内页显示,《区域经济评论》编委会拥有编委32人、学术顾问3人,设主编2人、社长/副主编1人、副社长1人,编委会主任2人、编委会副主任3人。

主要栏目

《区域经济评论》主要设有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学流派评析、区域经济论著评析、区域格局与产业布局、区域转型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增长极研究、区域投融资与投资环境研究、主体功能区研究。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经济区研究、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城市经济与城市群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等栏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区域经济评论

一定要用中、英文吗?中文的环境类期刊在不在考虑考虑范文内

  • 索引序列
  • 研究生论文区域经济学怎么写
  • 区域经济学论文研究
  • 区域经济学论文怎么选题
  • 西安区域经济研究论文
  • 区域经济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