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人生与伴侣期刊万维

人生与伴侣期刊万维

发布时间:

人生与伴侣期刊万维

卫宣利卫宣利简介 卫宣利,女,河南洛阳孟津县朝阳镇人,生于七十年代末。因为17岁那年的车祸而双腿残疾,擅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2004年开始正式写作。常用笔名:安一萱,萱子,千江飞雪。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女报》,《意林》,《婚姻与家庭》,《人生与伴侣》,《恋爱婚姻家庭》,《小小说选刊》等数百家期刊报纸,作品被各类图书转摘并获奖。 因为上小学时候的一篇作文获得称赞,便在心里产生了作家梦,直至成为一个撰稿人。2004年,卫宣利正式开始写作。2005年靠着网络的便捷,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800多篇,累计30多万字。她的主要作品有《两双球鞋》与《落棋无悔》等,其中《落棋无悔》入选2005年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编辑本段]作品 1、一段路,三个人 作者:卫宣利 一 他俩都老了。 最近两年,她很健忘,炒菜时会放双份的盐,泡好的花生米总是忘了吃;睡到半夜醒来,会重新穿好衣服,去各个房间里检查窗户和灯有没有关好;买菜时付了钱却忘了拿菜。她还多疑,半夜起来,摸黑到爸的房间里,几声叫不醒他,便慌忙伸手去探他的鼻息,直到爸被折腾醒了,她才放心地回房去睡。她有糖尿病,视力下降得很厉害,有时会趴到我的电脑屏幕上想看看我写的字,只能看到一团模糊,她便很生自己的气。她总是突然感到忧虑:要是有一天你被哪个地方调走了,我们老了,不能跟你去,谁来照顾你? 他的脾气还是那么暴,妈熬的粥糊了锅底,他一闻味儿就摔筷子。有时他故意挑刺,菜淡的时候说咸,咸的时候又嫌淡,非吼上几嗓子才舒服。他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看过的电视情节第二天就忘了,代我去银行取钱,光密码就打电话问了三次。他好像越来越胆小,心口痛一下就很惶恐,平时精神很足却忽然贪睡,也让他感到不安。有一次他推着我去逛商场,在男装柜台看中一套浅灰色西服,换上后去照镜子,他被镜子里那个一头灰白头发,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头吓了一跳,转身问我:“妞儿,爸爸已经这么老了吗?爸爸从前穿上这样的衣服很帅呢。”然后就伤感地说:“不知道爸爸还能陪你多久……” 是的,他俩都老了。看着他们一天天走向衰老,是件残酷而无奈的事情。我无法计算他们还能陪伴我的时间,只觉得这样的每一时每一分,都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二 二十多年来,我和他俩分开的时间屈指可数。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是梦想高飞的。听不得她的粗声大嗓,看不得她胡乱披件衣裳翘着一头乱发的邋遢样子。还有他,虚荣,爱吹牛,没有个主心骨,脾气那么坏,动不动就和她吵架。家像是战场,到处弥漫着硝烟的气息。 那时候,我是梦想要逃离的。年年第一的好成绩,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离开的机会。到县城读高中后,耳边没有了她的唠叨和他的怒吼,忽然之间世界变得如此安稳静好。我走在桂花飘香的校园里,脚步都是愉悦飞扬的。 可是,仅仅两年之后,我便被打回原形——读高三那年,在过马路时,我被一辆车给撞了。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听着她在门外哭得肝肠寸断,看着他蹲在我床边一声不响,我心里充满绝望。从此不再奢望离开,因为我的腿成了摆设,再不能给我行走离开的机会。上帝用这样一种方式,再次将我搁置在他们中间,似乎是在考验他们:这样一个孩子,你们还要不要? 她还是那么邋遢,大清早蓬头垢面出去为我买早餐。他脾气还是那么坏,那次一个新来的护士给我输液,针头连换了5个地方都没找着血管,他便恼了,一把推开人家,拿着热毛巾敷在我手上,回头冲护士嚷:“瞧瞧把妞儿的手扎成啥样了,你以为那是木头啊?” 他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再去一楼的健身房,在双杠旁边练习走路。五十多岁的人了,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我趴在他背上,在他耳边说:“爸,以后要是没人要我,你可得背我一辈子。”他笑我:“你这么重,不赶紧学会自己走路,谁背得动啊?”她跟在后面,想帮忙又使不上劲,嘴里咋咋呼呼的,让他抓紧我的腿,让他停下来歇歇,让他注意脚下路滑。他和我都听得不耐烦,免不了顶她两句,她便赌气不理我们。但不到两分钟,她又唠叨开了。 三 以前,他靠着一手电焊的手艺,开了个电气焊维修铺,给人修修补补,日子也还过得去。我病了以后,他俩带着我东奔西跑看病,钱花光了,铺子没人打理,也关门了。可是还得生活,他就在建筑工地上给新建的楼房焊楼梯和钢架结构。工头开始不要他,嫌他年龄大,不能上脚手架,也怕活重他支撑不下来。他百般恳求,仗着手艺好,才留下的。 每天早上5点,他俩准时起床,一起陪我练习用双拐走路。然后他上工地,她在家照顾我。晚上他从工地上回来,脸都顾不上洗,先奔到我的房间里,看我好好的才放心。他一个月挣的钱,全都给我买了药。没完没了的中药西药,直喝得我后来看见药就想吐,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我不能再去学校了,每天坐在房檐下,看天看地看墙角的蚂蚁,心越来越敏感,怕见人怕天黑,容不得他们对我丝毫的忽略和怠慢。有一次她给我倒水,水太烫,我抬手就掀翻了床头柜,水壶茶杯药瓶哗啦啦碎了一地。她受不了我突然变坏的脾气,一把扯下身上的围裙摔在地上,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冲我嚷:“就是你雇的保姆也不能这么粗暴吧?老娘我还不伺候了……” 她真的走了,没有她拖拖拉拉的脚步声,听不到她絮絮叨叨的抱怨,家变得一片沉寂。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心一点一点跌入黑暗的深渊。我突然害怕起来:她不会真的不要我了吧? 然而她很快就回来了,捧着一堆旧杂志,若无其事地对我说:“在外面遇见一个收破烂的,我看这些书兴许你还能看,就买回来了。十几本呢,才花了三块钱……”她很为自己讨了便宜而得意。 那天晚上,我迟疑地问她:“要是我再惹你生气,你会丢下我不管吗?”她答非所问:“我根本没走远,怕你有事叫我……” 他们俩都没念过几年书,没什么文化,可是我喜欢书。他在工地上看到谁有书,一定会死乞百赖地跟人家借回来给我看,她看见别人包东西的报纸,也会揭下来带给我。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学着写东西,渴望用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慢慢开始发表一些文字,他们便拿着有我文章的杂志四处跟人炫耀:“别看我家妞儿天天在家里坐着,可比你们知道的多呢。这书上的字就是她写的……”他们俩都成了我的超级“粉丝”,我也确确实实成了他们最宠爱的宝贝。有一次我跟她说我要写长篇小说,然后又说写长篇很费精力,有个作家就是写小说累死了。她便很紧张,连说那咱不写小说了,人没了,写得再好有什么用? 四 就这样,一段路,三个人,相扶相携,磕磕绊绊,到今天已经走了29年。 他们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他血压高,心脏也有问题;她糖尿病十多年,最轻的感冒都能引发一系列病症。那次陪他们去医院看病,在医院门口,他将代步车停在向阳的地方,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盖在我腿上,又叮嘱我在车上等着,不要着急,才和她相扶着进了门诊部。 我看着她挽着他的胳膊往前走,很相爱的样子。可是,那苍老的背影迟缓的步履,还是把我的心深深刺痛。旁边一起看病的老人,都是由子女搀着进去。而我却只能这样坐着,等他们回来。我想象着他们一个一个窗口挨着去排队,挂号,化验,检查,互相安慰,等待结果,谦卑地笑着跟人打听化验室在几楼,忐忑不安地躺在CT机上……心就火辣辣地痛。 有泪从眼角慢慢溢出来,无可扼制。 请相信女儿,我一定可以学会自己能学会的一切,到了那一天,好好地照顾你们,就像今天你们照顾我一样。 2、番茄太阳作者: 卫宣利 明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她以为太阳就像番茄,又大又圆。其实,她那天使的笑容才是真正的“番茄太阳”,给我温暖和光明。----题记 那年,我24岁,为了逃避父母安排的婚姻,在和父亲大吵一次后,赌气从家里搬了出来。父母无力阻拦我,又不放心他们双腿瘫痪了的女儿独自出来闯荡,只好让小妹跟出来,照顾我的生活。 在一栋灰旧的楼里,我们租了很小的一间房,长长的走廊,并排住了很多家,大都是这个城市的穷人。他们在通道里堆满散煤、炉渣或者木块儿,常为柴米油盐拌嘴。 妹妹在超市做营业员,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站到晚上9:30,回来就把自己扔在床上,不想再动。我每天待在那间光线昏暗的小屋里,晕头晕脑地写字,做着一个缥缈的作家梦。 生活很艰难,小妹的薪水很低,加上我微薄的稿费,付了房租,生活费所剩无几。稿子投出去,又多半音信杳无,我遥遥无期地等待着,心情灰暗无比。 附近一个小型菜市场,有对年轻夫妻带着个女孩儿守着摊位。那女孩5岁左右,是盲童。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特别爱笑。 我总是熬夜写作,去菜场差不多是中午了。这时摊上没什么人,那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说:“这是黄瓜,长长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点。番茄很好看,圆圆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时间久了,就和这家人熟了。小女孩叫明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当时夫妇俩就傻了。一想到孩子永远看不到太阳,看不见世上的一草一木,甚至永远看不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就痛苦万分。听亲戚说城里大医院可以换角膜,让孩子复明,他们就带着孩子到城里来了。 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和下巴,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 明明突然问我:“阿姨,你是用双拐走路的吗?” 我一愣,这聪明的孩子,她一定听出了我拐杖的声音。 我笑笑说是。她又问:“阿姨,你小时候是不是也不听话,才不能好好走路了?妈妈说我就是因为不听话才失明的……” 我的心酸酸的,不知道怎样向她解释命运的无常。明明却在大声笑,说:“原来阿姨以前也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接连下了几场雨,终于晴了。阳光很好,碧空如洗,树叶绿得发亮,明明的妈妈感叹道:“天气真好啊!”“是啊!太阳总算出来了。”我说。 明明好奇地问:“阿姨,太阳是什么样的?” 我想了想:“太阳有热度,很大很圆。早晨和傍晚是红色的……”我忽然想到明明根本不可能知道颜色,就住了口,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明明的爸爸挑了一个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日子暗暗的,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是惟一带给我快乐的人。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肯德基好不好吃……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有一天我去买菜,明明的妈妈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们要走了,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钱来,零零碎碎的,却是我的全部。我说,别嫌少,给孩子一个看太阳的机会吧。明明妈妈推辞着说,你也不容易,一个女孩子住在这样的地方…… 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城市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如同一轮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和光明永不会落。

卫宣利,女,河南洛阳孟津县朝阳镇人,生于七十年代末。因为17岁那年的车祸而双腿残疾,擅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2004年开始正式写作。常用笔名:安一萱,萱子,千江飞雪。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女报》,《意林》,《婚姻与家庭》,《人生与伴侣》,《恋爱婚姻家庭》,《小小说选刊》等数百家期刊报纸,作品被各类图书转摘并获奖。 因为上小学时候的一篇作文获得称赞,便在心里产生了作家梦,直至成为一个撰稿人。2004年,卫宣利正式开始写作。2005年靠着网络的便捷,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800多篇,累计30多万字。她的主要作品有《两双球鞋》与《落棋无悔》等,其中《落棋无悔》入选2005年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

有的,图书简介《人生与伴侣》杂志紧抓“人生”与“伴侣”两大主题,富含人情美、人性美,可读性与指导性、服务性交融一体。上半月版厚重朴实,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中小城市城镇的中青年夫妇及其家庭,文体上以时代感强,贴近普通人生活、感情和命运的纪实新闻报道为主;下半月版 带给你的是一份真挚细腻的情感关怀和幽雅时尚的生活体验。无论"美好邂逅"中的美满,还是"最后一班地铁"中的遗憾:无论"嘉年华"中的喧嚣,还是"亲情树"下的宁静。都会带领年轻的你,从此爱上人生。《人生与伴侣》杂志月末版,普及科学养生,保健,健康知识为主打内容。主要栏目有"健康新主张,全科医生,科学生活,心理空间,用药宝典,性福养生,长寿有道,饮食指南"等。人生与伴侣杂志简介《人生与伴侣》立足中原河南,是一本已创刊20周年,在全国较有影响,2004年首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为“全国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荣获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的大众综合类杂志。2006年人生与伴侣杂志又第三次禅联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期刊二十佳。

人生与伴侣期刊

人生与伴侣杂志社这家杂志社最先开始媒介融合。文化综合类期刊中,《读者》率先进入网络媒体领域,为其他期刊的转型与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为《人生与伴侣》的转型与品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如果是校园的话,要看是哪种类型的素锦流年的,青春疼痛,讲述如何成长一类的可以投给《花火》或者《男生女生》银版青春校园的,没有带有魔幻色彩的可以投给《天使·COM》A版(也就是校园版)和《蜜糖百分百》青春校园带有魔幻色彩的可以投给《蜜糖百分百》或者《天使·COM》B版(魔幻版)如果你写的是微小说,建议投给《星火网络美少女》这本杂志是搞笑风的穿越的话可以投给《飞·魔幻》、《桃之夭夭》以上两个和《花火》是一系列的这是我给出的建议,如果我说的杂志里面大大有没有看过的话,可以先去买一两本来看看再做决定哦。

青年文摘,读者

不收。人生与伴侣杂志投稿方向:卷首语、每月头条、特别关注、焦点人物、民生参考、情感天地、健康人生、婚恋世界、历史天空、天下博览、轻松阅读、心灵物语等,不收哲学方面的文章,《人生与伴侣》创刊于1985年,是人生与伴侣杂志社主办的一份杂志,

人生与伴侣期刊封面

2010年 中国民航空姐票务宣传形象代言2011年 大学生公益宣传片形象代言人2011年 台湾龙井茶品牌代言2012年 浙江罗曼尼家纺品牌代言 2009年 《在你的心理安装一部电话》2010年《新三字经》(高占祥作词)2010年《空中的凤凰》(为空姐而唱)2011年《让滨海走向你》(为天津滨海而唱)2011年《中国美》(为建党九十周年而作)2011年《请祖国检阅》(为建党九十周年而作)2011年《月光流香》(为中秋佳节而作)2012年《知道不知道》 2013年上映作品:电影《爱上巴黎的28天》饰演女一号小艾,合作演员:彭于晏 导演:马楚成电视剧《博弈》 饰演女二号谭润冰,合作演员:张嘉译,韩雪,李宗翰,童蕾 导演:陈浩威网络剧《九型人格》 合作演员:孙菲菲《女人帮妞儿》 合作演员:熊乃瑾,甘薇 2009年:《大学明天》杂志《课堂内外》杂志《故事精品》《人力资源》2010年:《人之初》封面人物 《男生女生》封面人物《中国养生堂》封面人物及专访《知音》封面人物及专访北京大学大学生公益宣传片2011年:《中国音乐报》封底人物及专访《家庭生活指南》封面人物及专访《真情故事》封面人物及专访《家庭医生》封面人物及专访 《人生与伴侣》封面人物及专访《黄河黄土黄种人》封面人物及专访《市场研究》封面人物及专访《爱人》封面人物及专访2012年:《瑞丽》杂志《男人风尚》封面人物及专访《家庭医药》杂志《旅行家》杂志《知音海外版》封面人物及专访 2009年第七届“搜星中国”全国青少年艺术风采大赛展示活动总决赛 青年组声乐类民族唱法金奖2010年“星光盛典”全国新民歌新人选拔总决赛 青年组声乐类民族唱法金奖2010年第八届“搜星中国”全国青少年艺术风采大赛展示活动总决赛 青年组声乐类民族唱法金奖2010年韶山市春蕾助学基金活动并担任春蕾助学基金爱心大使2011年第三届“圆梦杯-放飞梦想”慈善公益活动中获得“爱心歌唱家”称号2011年担任第三届“圆梦杯-放飞梦想”慈善公益活动爱心大使2011年担任“星光盛典”全国新民歌新人选拔大赛形象大使 2009年“欢聚一堂”网络春晚2010年河北卫视“激情沧州魅力狮城”元旦大型文艺晚会独唱《欢聚一堂》2010年CCTV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元旦大型文艺晚会独唱《我爱你中国》2010年CCTV3中央电视台音乐台颁奖盛典独唱《节日欢歌》2011年陕西卫视新年晚会独唱《中国美》2011年第二十六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式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卫宣利,女,河南洛阳孟津县朝阳镇人,生于七十年代末。因为17岁那年的车祸而双腿残疾,擅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2004年开始正式写作。常用笔名:安一萱,萱子,千江飞雪。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女报》,《意林》,《婚姻与家庭》,《人生与伴侣》,《恋爱婚姻家庭》,《小小说选刊》等数百家期刊报纸,作品被各类图书转摘并获奖。 因为上小学时候的一篇作文获得称赞,便在心里产生了作家梦,直至成为一个撰稿人。2004年,卫宣利正式开始写作。2005年靠着网络的便捷,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800多篇,累计30多万字。她的主要作品有《两双球鞋》与《落棋无悔》等,其中《落棋无悔》入选2005年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

卫宣利,女,河南洛阳孟津县朝阳镇人,生于七十年代末。因为17岁那年的车祸而双腿残疾,擅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2004年开始正式写作。常用笔名:安一萱,萱子,千江飞雪。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女报》,《意林》,《婚姻与家庭》,《人生与伴侣》,《恋爱婚姻家庭》,《小小说选刊》等数百家期刊报纸,作品被各类图书转摘并获奖。 因为上小学时候的一篇作文获得称赞,便在心里产生了作家梦,直至成为一个撰稿人。2004年,卫宣利正式开始写作。2005年靠着网络的便捷,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800多篇,累计30多万字。她的主要作品有《两双球鞋》与《落棋无悔》等,其中《落棋无悔》入选2005年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

有的,图书简介《人生与伴侣》杂志紧抓“人生”与“伴侣”两大主题,富含人情美、人性美,可读性与指导性、服务性交融一体。上半月版厚重朴实,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中小城市城镇的中青年夫妇及其家庭,文体上以时代感强,贴近普通人生活、感情和命运的纪实新闻报道为主;下半月版 带给你的是一份真挚细腻的情感关怀和幽雅时尚的生活体验。无论"美好邂逅"中的美满,还是"最后一班地铁"中的遗憾:无论"嘉年华"中的喧嚣,还是"亲情树"下的宁静。都会带领年轻的你,从此爱上人生。《人生与伴侣》杂志月末版,普及科学养生,保健,健康知识为主打内容。主要栏目有"健康新主张,全科医生,科学生活,心理空间,用药宝典,性福养生,长寿有道,饮食指南"等。人生与伴侣杂志简介《人生与伴侣》立足中原河南,是一本已创刊20周年,在全国较有影响,2004年首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为“全国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荣获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的大众综合类杂志。2006年人生与伴侣杂志又第三次禅联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期刊二十佳。

人生与伴侣速刊论文

新野网讯 河南省新野县王集乡地方不大,“怪人”不少。当地小有名气者当数农民“学者”梁尚端、“一人说唱团”团长符光录和独臂“土记者”张存恩。这些新型农民“文化人”,由于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与众不同,因此,人们总认为他们“怪怪的”。要知怪在哪里,听我一一道来。 梁尚端:理论书痴成“学者” 提起“学者”,人们会想到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然而,曹集村农民梁尚端,所被人们称为“农民学者”。这个嗜好钻研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年汉子,在理论学习的山路上攀援了十八年!他的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河南农村报》曾在一版头题介绍过他。 梁尚端的家摆设虽简朴,但书房却十分富有,自制的书柜里,桌上、床上都是书,共计藏书1000多部,其中2/3是政治、理论、哲学和历史书籍。他从小有两个爱好,一爱读书,二爱吹唢呐。高中毕业那年,中央民族学院来河南招生。他考试成绩出色,应在录取之列。但招生人员笔下之误,把梁尚端写成了梁尚瑞,半字之差竟使他名落孙山。因为学校录取的是梁尚瑞而不是梁尚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他求学不成,志气犹存:“我不要瑞字的‘金玉之命’,偏要用端字的立身之本!”于是,便立志读书自学。改革开放以来,他把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新的追求,探索富民强国的理论之道。他从外地书店找到了《李大钊全集》、《普列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等十几种书。并三赴郑州,两上北京,专程买书。他冒昧来到中央党校出版社,使编辑大为感动,带他到书库买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马列著作选读》、《大趋势》、《世界经济学》、《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与反思》等在县城买不到的书,梁尚端如获至宝,扛着一箱子书本回了家。 梁尚端藏书入了迷。为买书,他到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世界知识出版社;为找书,他到过县城机关、学校,把别人束之高阁的理论书刊求到手;为“抢书”,他到过废品收购部和造纸厂,从废纸堆中抢救理论书刊,并愿出高价买走。保管员怀疑他有精神病,摆摆手让他把书抱走算了。 千金散尽为藏书。经过多年的积累,梁尚端越来越富有了。他既有《列宁全集》、《毛泽东选集》、《陈云文稿》、《邓小平文选》,又有《圣西门选集》、黑格尔《小逻辑》、《论空想社会主义》,既有《社会主义大辞典》、《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辞典》等工具书,又有帮助阅读理论书籍的《辞海》、《说文解字》和《二十五史》;既有年代久远的《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又有新近出版的《求是》、《社会主义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杂志。他为买书、找书花费三万多元,耽误了许多农活,家里没添置一件象样家具,更不说彩电和冰箱了。村里人很难理解他的精神追求。有人说,一个乡下人,不安心挣钱养家,学什么马列著作哩!还有人说,梁尚端放着钱不买吃买穿,却买回一屋子烂纸,只怕越折腾越穷哩!梁尚端自有主见:人生在世,只讲吃穿太庸俗,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幸福。要知道,黄金有价书无价。王集乡恐怕要数我最富足哩! 梁尚端藏书是为了学习和钻研社会主义理论的。他认真拜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世名著,又仔细研究总设计师的鸿篇大作。他自命学习题目:什么是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商品?价值规律为何意?初级阶段的特定性是什么?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啥含意?他从《邓小平文选》和政治经济学中找答案,逐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明白其内涵和外延。他白天出外吹唢呐,还要带着书本;晚上回到家,常常学习到深夜。夜幕笼罩的曹集村,唯独梁尚端家的书房夜夜透出明亮的灯光…… 18年来,梁尚端通读了哲学、政治经济学、毛选、邓选、马列著作,写下了40多万字的心得笔记。他觉得自己生活在农村,最了解农民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农民怎样用现代意识与时代接轨?这都需要去研究。他根据自己认识和体会,先后撰写了《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新时期的农民为什么要读马列著作》、《口号的魅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思考》等数十篇论文。他说:“当代农民,既要做一个耕耘者,又要做一个思想者,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用思想的灯光照亮自己,照亮别人!” 为了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梁尚端结县委党校教员为友,拜中央党校王珏、中国人民大学苗力田、北京师范学院郭寿玉等专家、教授为师,并建立了书信联系。他专门到中国人民大学,向政治系教授、《社会主义大辞典》主编高放请教有关问题。高放被这位质朴的农民所感动,鼓励他说:“你在农村环境能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实属不易。我在课堂上有时以你为例向研究生们说明应向你学习,加劲努力……。”梁尚端求得名师指点,帮助解疑释惑,澄清了很多理论难题。 经过长期积累,梁尚瑞理论功底日渐丰厚,思想日益升华。他先后在《党的生活》、《卧龙论坛》、《氵育苑》、《时代青年》、《人生与伴侣》等杂志发表了20多篇论文。他写的《一个唢呐手的理论写作梦》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亚农杯”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怪人”梁尚端一下子在南阳盆地出了名。 符光录:千里单骑唱普法 符光录家住符滩村,人们说他怪,主要是他的作为与普通人迥异。你看,他虽然住着旧瓦房,看着黑白电视机,却两次贷款1万元,购买扩大机、录音机、电瓶、道具和幕布,自费办起“一个说唱团”。他的生活是游击队式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的生活很清贫,干粮、军用水壶、草珊瑚片,唱完戏常常睡地铺。然而,他的生活节奏却是紧张的。一年到头,赶场、上场、转场,装车、卸车,装台、拆台。开始是一把车厢加长的架子车,后来变成了一部农用小汽车。他一人一车,风雨兼程,从1995年走到现在,走遍了伏牛山地,桐柏山区和唐白河两岸,共演出1500多场,观众达80多万人,而银行贷款加利息已有万元。你瞧,符光录不光会唱戏,这位“团长”还要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布置场景。他每到一处,常常汗都顾不得擦,就要爬高上低挂幕布、拉电线、挂灯泡、放音箱……然后,才找来清水洗把脸,躲在幕后画脸谱。他化妆虽然简单,却生动有序:先把底色化好,小伙子是浓眉大眼红脸膛,大姑娘扑上宫粉就成了白里透红的嫩脸蛋,老太太的额头上添几道纹,老汉妆只须粘上两道八字胡,演丑角就更容易了,眼窝鼻梁一团白,耳边上坠俩大爆竹,样子滑稽可笑。这些脸谱都是按顺序来的,行头、戏装也要事先按节目顺序放好。不然的话,他就无法在三两分钟内扮成新角色粉墨登场了。 你瞅,符光录虽然在乡宣传队只学过曲剧,但他为了丰富“一人说唱团”的节目内容,又学唱豫剧、宛梆、三弦书、大调曲、单口相声、评书、快板、现代歌舞。生、末、旦、丑,念、打、说、唱,都要随着卡拉OK伴奏带而变换。他演出很投入,一字一板不荒腔走调,一招一式也不马虎潦草,唱到高兴处笑声奔放,诉到伤心时泪花闪闪,凄楚的哭腔使老太太、小媳妇抹泪、擤鼻,指着他说:“人家真是演啥象啥!”你听,人们都说符光录生活与众不同:早上,乡亲们下地干活,他却跑到湍河滩上吊噪、练功、翻筋斗;半夜,家家已经黑灯瞎火,他才从外村赶回来,让睡眼忪惺的爱人嘟嘟囔囔地打开门。去年五月,爱人和他一块下地割麦,叫他回家拉架子车,他却忘得干干净净,竟坐在屋里提笔展纸写起唱词来。爱人左等右等不见他,跑回家一看,只见他正穿着背心写戏哩,嘴里还哼哼唧唧、念念有词。爱人气得抓过纸笔往门外扔,又气又恨地说:“麦头掉到地里,叫你喝西北风唱戏去!”其实,知道内情的人都说,符光录看怪不怪,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用说唱普及法律知识。他从小热爱戏曲和曲艺,但办起“一人说唱团”并专门宣传法律知识却是1995年的事。在此之前,他唱的多是古装戏选段,现代戏清唱,没有以什么内容为主,只是让大伙儿高兴高兴就是了。这年秋天,一个孩子多的家庭,弟兄们为分家争宅基而反目为仇,妯娌仨也上前助阵,双方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村里人一时议论纷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联想到平时不少乡亲法律知识欠缺,常为不赡养老人,不孝敬公婆和经济方面的生活小事大动干戈,他想用说唱的形式进行“高台教化”,让大伙儿多懂点法律。他的想法得到县司法局的赞同,聘请他担任义务法律宣传员。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准备起普法演出专场来。 从此以后,不管到哪里演出,他都1人骑自行车带着道具前往,风雨无阻。 别看只有他一人,却能配合县、乡的中心工作,结合《婚姻法》、《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村民自治章程》等法律法规,编写出70多个法制文艺节目,在农村巡回演出。春节前夕,他围绕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红白喜事简办等内容编排了《技术彩礼》、《王瞎子算命》;春秋时节,他配合计划生育工作排练了《超生者的悲剧》、《多子泪》;三夏生产来临,他演出了《联合收割机下麦田》、《喜售爱国粮》;冬季农田建设,他编写了《工地上的婚礼》、《志万捐款8 万修水闸》;在县乡评选文明村、小康户、五好户、守法户活动中,他巡回演出了《挂牌记》、《家华致富帮大家》,使群众在娱乐之中受到法制教育。 在演出中,符光录严格遵守村民财务制度,不受吃请,去哪里演出大多是一碗面条,有时就在幕后吃,有时晚饭啃口馍,喝点儿开水。为了不给村干部找麻烦,他自带行李,睡在村委会办公室地上或办公桌上,有时他看到村民农活忙,就帮他们掰玉米、收棉花,乡亲们都把符光录当成自己人,有的还交上了朋友。王集村农民耿文启说:符光录说的那段《三妯娌谁养爹》和小品《深夜回家的人》使俺村的年轻人受到了启发,现在村里有了好风气,谁要是对老人不好,走到人前矮三分,偷鸡摸狗的事也没有了,今年俺村还被县里评为治安村哩。 15年来,符光录在南阳市农村巡回演出1450余场,观众达80万人次。他在巡回演出的同时,运用法律知识化解各种矛盾纠纷88起,平息17起集体上访事件,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赞誉。他多次被县、市评为“双文明先进工作者”、“法制宣传先进工作者”,1998年12月,符光录被评为“河南省十杰民间艺术表演家”,1999年当选为南阳市人大代表。去年6月,他还在省城郑州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在河南省豫剧三团演练厅舞台上,表演了单口相声《三妯娌养爹》、竹板书《3个儿子谁管妈》、新故事演讲《孩子该是谁家的》等8个法制文艺节目,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赢得了艺术家和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省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誉为“河南坠子皇后”的76岁艺术家赵静,在工作人员的挽扶下,走向舞台向符光录献花。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璞、杨华瑞、魏云、高洁、孙建中等登台向符光录祝贺演出成功。把“怪人”符光录感动得热泪盈眶。张存恩:独臂撰稿写人生谁能想到,石头庙村残疾青年张存恩不久以前竟收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来电,通知他的报告文学《我带爸爸去打工》已被改编成电视剧并将搬上荧屏。这位“土记者”仔细地看着左手上的电报,眼睛不由得模糊起来。1983年6月麦收季节,14岁的张存恩帮助父母在麦场上打麦。 一个暮色四合的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小存恩拖着麦捆往脱粒机里送,脑子一迷糊,被脱粒机紧紧地咬住了右臂。随着小存恩的一声惨叫,无情的机器搅碎了他的右臂,也搅碎了他的梦想和父母的希望…… 一个月后,小存恩出院了。父母望着儿子光秃秃的右肩,不禁黯然泪下:“娃子以后要成废人啦!”遭受了沉重灾难的小存恩仍然稚气未退,他望着父母们的愁眉苦脸,把头一扬说:“爹,妈,别难过,我右手没有了,还有左手。我要用左手写字,我还要继续上学。” 就在这年夏天,他不顾三伏酷暑和右肩的疼痛,白天在湍河岸边的柳荫下,夜晚在家中如豆的灯光里,开始一竖一横地练习用左手写字。开始怎么也不习惯,常常别扭得出一身汗。妈妈就坐在他身边,拿手巾为他擦汗,打蒲扇驱赶蚊虫。她心疼地对儿子说:“娃子,别赶恁紧,日子还长着哩!”存恩说:“眼看就要开学了,我要在开学前学会用左手写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张存恩左手写的字一点也不比右手差,他背起书包走进了中学校门。命运多舛。1989年,残酷的七月流火烧毁了张存恩的大学梦,他又回到了石头庙。他不愿得到那些假意的怜悯,更不愿看到他人轻鄙的眼光,倔犟的性格使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决心用独臂帮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不管干活、劳动、骑自行车,都要做出正常人的姿态。但他毕竟少了一条右臂,体力劳动总是力不从心。他的心灵在颤抖,在呐喊:“我真的残疾了吗?我真的成了社会的包袱了吗?不!我要与生命抗争,我干不成体力活,就用脑力劳动,我要用左手拿起笔,写出自己的新生活!”从此,一桌、一椅、一灯、一笔、一本、一床伴随着他单调而枯燥的写作生活。他白天出外采访,夜里坐下写稿,由于单臂的限制,他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尽量少麻烦父母。他尽量少吃少喝,免得解手不便,衣服也穿简单的,裤带用松紧带,上衣少缀钮扣。写作时,他往往是先打腹稿,先不急于写字,一篇稿子往往在静坐或散步中孕育成熟,然后才付诸笔端,一气呵成。他那厚厚的笔记本里,许多底稿都是很少改动的“一遍净”。流利的钢笔字,潇潇洒洒的语言,精彩的文笔跃然纸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抄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每小时可以工工整整地抄上一千七八百字。1994年,他的处女作《咱是乡下人》在《农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予以发表,他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更加坚定了写作的决心。这一年,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30余篇。张存恩毕竟不是拿着薪水的专业记者,除了晚上爬格子外,和普通家庭一样,开门就会遇到“七件事”的困扰。1995年,他为了摆脱家庭经济拮据的困境,不顾身体残疾,随着打工队伍到了广东虎门。他想在这里挣一笔钱,回乡后盖上三间卧砖到顶的青瓦房。但是,由于身体的缺陷,他在广东无法呆下去,只好带着从南方采访到的打工印象回到了家乡。第二天,他就坐在自家低矮的房子里,写出了第一部以打工仔为主人公的纪实文学《南方不认识我》,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打工仔的艰辛。接着《吃软饭的年青人》、《住在南方破烂厂的女人》、《想起香子》等通讯也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全都围绕着打工仔的生活实际,以纪实的手法写出了不同人物的遭遇,写出了打工阶层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心理素质、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深入探讨了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处世哲学。他的作品在不少报刊杂志的编辑部里引起了重视和关注。《今日女报》、《人生伴侣》、《当代青年》、《女友》等报刊的约稿函接连不断,读者来信也纷至沓来,他的采写热情进一步升腾,平均每月两篇新作品见诸报端,1997年以来,他已发表报告文学和纪实小说120多篇,共计70多万字。 由于身体残缺,也为了节省采访时间,张存恩尽量用书信采访和电话采访等形式,与南方打工友们保持着联系。他在家中安装了长途电话,与他们谈心交心,充实自己的“资料库”。他一年数次往返于广州至新野之间,和许多打工仔们交上了朋友。打工仔们也把他视为知己,回家探亲时总要找他谈谈心。他应朋友之约,多次踏上南下的列车,穿梭于虎门、深圳、汕头、东莞、厦门等地,和“三教九流”的人广泛接触。每一次都要记下数万字的采访笔记,为他的写作引来了源头活水。他感到打工仔可写的东西太多了,一回到家就夜以继日拼命写作,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按他的话说:“不把生活积累渲泄出来,总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也对不起打工仔对我的信任。”许多杂志报刊对张存恩真实的生活积累和娴熟的写作手法很赏识,《知音》杂志社以千字千元的优厚稿酬特约他的稿件。《当代青年》杂志社编辑贾少勋来信说,如果每期《打工两字好辛苦》专栏没有张存恩的作品,就觉得十分遗憾,他特邀张存恩到编辑部一谈。贾少勋以为张存恩一定是个打工多年、身体健壮的中年人,但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面目清秀、身体削瘦,右袖空荡荡的年青人。贾编辑的眼睛湿润了,他从心底里折服这位左手写人生的独臂青年!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改编张存恩的作品《我带爸爸去打工》,其间饱蘸了他的心酸痛楚。1998年,张存恩在广东东莞市遇到了同乡徐晴。她只身一人在东莞一家鞋厂打工。徐晴咬着牙熬过了每天十多小时的劳作,由计件工、领班一直干到科长。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坚强的性格,在全厂崭露头脚。而在家乡的父亲由于做生意亏本,背了3万余元的债务。于是,徐晴把父亲带到了广州打工。 但是年近半百的父亲由于年龄过大,找工作遇到了许多冷遇。经过徐晴四处奔波,终于让父亲在一家工厂当了门卫。徐晴的“打工爹”深知这碗饭来之不易,他恪守职责,铁面无私,从门卫一直干到保卫科长,并成为厂里的先进个人。父女俩双双登上光荣榜,在打工生涯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徐晴与生活的抗争精神震撼了张存恩的心灵,他奋笔疾书,写出了一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我带爸爸去打工》,很快在《知音》杂志上发表。远在京城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编剧独具慧眼,将此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于是,“怪人”张存恩的名字就出现在影视界了。写到这里,我们应该为梁尚端、符光录、张存恩三人正名了,他们看怪不怪,应该是新野王集“三杰”。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游泳——健身减肥两相宜》 建议你自己下载阅读CAJ格式全文 下载阅读PDF格式全文 qq问问最多回答2000字,我没法把全文粘上来 【作者中文名】 刘大鹏;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工作处; 【文献出处】 体育博览(运动健康), Sport Health,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正>说到游泳,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泳坛叱诧风云的人物菲尔普斯,自雅典奥运会之后,菲尔普斯成为了年轻朋友崇拜的偶像。看到菲尔普斯在泳池里英姿飒爽的POSE时,想必你也想一试高低。 【DOI】 CNKI:SUN: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游泳健身别忘保护五官》 【作者中文名】 田诚; 【文献出处】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Life & Lovers,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6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正>夏季,游泳是人们热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既可消暑降温,又达到健身的目的。但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在游泳时也要做好身体防护,针对游泳这一运动的特点,重点是在运动中与运动后保护好五官。游泳是一项对全身有益的运动,尤其对改善心肺功能有更为显著的作用。然而游泳也可能诱发某些疾病,特别是眼、鼻、口、耳的疾病。 【DOI】 CNKI:SUN: 《游泳健身运动处方对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英文篇名】 The Benefits of Swimming Physical-Build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the Fitness and Health of Children 【作者中文名】 王玉秀; 黄滨; 【作者英文名】 Wang Yu-xiu et al( Military ;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 China);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 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文献出处】 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3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游泳; 健身运动处方; 体质测评; 心理健康; 【英文关键词】 Swim; Physical-Build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Fitness Measure; Mental Health;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8~13岁小学生实施游泳健身运动处方的实验,以实验室体质测评及心理健康测评为依据,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游泳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及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可以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强身和健心;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其效果检验,可将体质测量法和心理测量法相结合加以评定,既简单易行,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英文摘要】 Through requesting the swimming physical-build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the children who are age of 8~13,the estimate of the effect were done by the measure of fitness and mental health,And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accelerating effects of the prescription with the students as for the shape and function of body and exercise ability and mental health;The conjuction of the measure of fitness and mental health is feasible and pertinencal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DOI】 cnki:ISSN:

人生与伴侣是不是学术期刊

文学天地 -> 媒体撰稿

一般正规的杂志社都要有稿费的吧,不然拿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给报酬那是侵权吧,不过一些拖欠稿费的杂志社也有的……所以说,并不是想入一行就能入一行的,得从自己摸索开始。现在网络上资源丰富呀,找些写作网、红榜等看看其中的约稿信息。研究下各种杂志的收稿类型,收稿要求等,再对照自己的写作方向,选定几家作为目标去试水,去学习,在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之前看不到的门道,这才是慢慢入门了。

主要著作1、《创造方法形态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独著;2、《自然主义的美学思考》,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独著;3、《广告写作》,珠海出版社,2000年,独著;4、《公关写作》,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独著;5、《广告文案写作》,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独著;6、《文学原理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常务主编;7、《市场经济与文艺定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副主编;8、《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新时期纪实文学研究》,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合著;9、《艺术与生命》,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合著;10、《马列文论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合著;11、《文艺理论教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合著;12、《文学概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合著。13、《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合著。14、《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四人著,排一.主要论文(1984年以来)1、《创作方法三题》,《文艺研究》198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4年第5期全文转载)2、《审美与错觉心理》,《美育》1984年第2期3、《创作方法独立性孔见》,《郑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9期以《创作方法独立性具有四性》为题进行了观点摘编;《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第9期以《创作方法独立性新探》为题进行了论点摘编)4、《有意义的探索》,《美与当代人》1986年第5期5、《应肯定摄影式描写----兼评自然主义》,《郑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6、《马恩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7、《界限的超越----说情感思维》,《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8、《没有永久不变和超阶级的人性》,《语文知识》1990年第6期9、《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鹤壁论坛》1990年第3期10、《文学思潮论》,《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0年第10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1期进行了观点摘编)11、《略说浪漫主义》,《语文知识》1990年第9期12、《起始艺术的内蕴》,《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13、《何谓语言艺术》,《语文知识》1991年第12期14、《理论品格:系统性、实践性----评<马列文论教程>》,《高校理论战线》1992第6期15、《现代主义定义界说》,《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16、《服饰选择中的“地位显示”心理》,《美与时代》1992年第3期17、《胡适研究的新成果----读<时代与决择---胡适与中西文化>》,《河南日报》1992年11月11日18、《错觉----美的产床》,《美与时代》1992年第9期19、《文学思丛及其它----试提几个文艺理论新概念》,《开封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20、《姑娘被遗弃之后》,《人生与伴侣》1992年第9期21、《试说文学潮流和创作方法流派》,《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第10期全文转载)22、《科学性的研究 实践性的品格----评<马列文论教程>》,《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23、《何谓人物性格的鲜明性》,《语文知识》1993年第3期24、《血型与个性》,《生育丛刊》1993年第2期25、《典型种种》,《语文知识》1994年第12期26、《现代主义中的文学思潮》,《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7、《简评<中国文化与人生>》(笔名关路),《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28、《现实主义至上论的渊源及弊病》,《郑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29、《穿衣戴帽 谈古论今》,《时代潮》1996年第11期30、《人体美意识的生物性根源》,《美与时代》1996年第12期31、《在自然主义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卢卡契情结》,《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0期全文转载)32、《关于自然主义历史作用的一种思考》,《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33、《艺术节奏与人类生命节奏的体验》,《美与时代》1997年第11期34、《文明的代价》,《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7年11月15日35、《面对历史留下的问号----自然主义文学批判探源》,《中州学刊》1998年第1期36、《创作方法意识的觉醒----1922年“自然主义”讨论的回顾与评述》,《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37、《21世纪文学创作的一种展望》,《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2月28日38、《文学形象浅论》,《语文知识》1998年第3期39、《少一点“春秋笔法”--从茅盾研究说起》,《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2月7日40、《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蝇王>》,《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5月30日41、《作品知多少----新时期纪实文学景观之一》,《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8月29日42、《议论“风”生----新时期纪实文学景观之二》,《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12月26日43、《新时期纪实文学艺术创新谈片》,《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44、《千台晚会千家办,能有几家再回眸》,《郑州晚报》1999年3月2日45、《21世纪的创作浪潮》,《文论报》1999年4月1日46、《嬗变、突破、超越----20年纪实文学创作回眸》,《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47、《标题上的复古与创新》,《写作》1999年第2期48、《多变自如的开放式结构----新时期纪实文学景观之三》,《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9年3月27日49、《文学风格:疏放和敦厚----读罗克霖的散文集》,《中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50、《论新时期纪实文学的自然主义真实观》,《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51、《罗克霖散文的艺术风格》,《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52、《新框架、新探索----评<新编美学概论>》,《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53、《中西古典主义比较》,《南都学坛》2001年第5期54、《得到验证的创新----从西方当代人类学看文学中的自然主义》,《焦作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5、《鉴赏型的文艺批评----罗克霖的文艺评论特色》,《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56、《论文学思丛》,《周口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57、《否定之后的思考----关于“苏联模式”文艺学几个范畴的探索》,《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第2期58、《创作方法的实践价值----创作方法伪概念辨之二》,《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59、《论新时期的“审美情结”》,《文艺报》2002年7月9日60、《难以成立的论据----与提出“创作方法是伪概念”者商榷》,《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61、《创作方法:审美中介和美学设计原则----对创作方法的重新界定》,《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62、《“伪概念”之说系伪说----创作方法伪概念辨之三》,《焦作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63、《自然主义文学的历史地位》,《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64、《病态的自尊及其它----中国民间故事副作用之我见》,《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65、《文艺学建构中的三大情结》,《文艺报》2004年11月25日66、《新时期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67、《试说民中国间故事的负面影响》,《今日文坛》2004年冬之卷68、《自身危机:文艺理论的常态----兼论文艺理论的它身危机》,《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69、《民间故事告诉我们:还是穷了好----试说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影响》,《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70、《西方自然主义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观念的影响》,《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第3 期71、《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生态寓意》,《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72、《中国民间故事:没有法律观念的艺术世界-----中国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73、《试论当代文艺理论的危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6期74、《扭曲的观念与心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75、《危机:文艺理论的永恒之侣》,《云梦学刊》2007年第1期76、《新时期文艺学界“四癖”之反思》,《探索与争鸣》2007第二期77、《已识庐山真面目: 关于茅盾早期所倡导的是否自然主义问题》, 《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项目1、《西方自然主义对中国20世纪文学的影响》,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3年度项目,主持人2、《纪实文学研究》,国家社科研究1994年度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3、《市场经济与文艺定位》,国家社科研究1996年度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4、《艺术与生命》,河南省“七五”规划社科重点项目,课题组成员5、《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河南省“七五”规划社科重点项目,课题组成员6、《中国现代实用文体研究》,河南省“九五”规划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7、《文艺学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河南省教育厅1998年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人8、《创造方法学说研究》,河南省教委1992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独立承担9、《艺术生物学》,河南省教委1996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独立承担10、《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河南省教育厅1998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独立承担11、《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河南省教委1993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12、《文学审美现象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02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13、《中国民间故事的深层文化结构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05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人获奖1、《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获河南省1999年“五个一”工程奖,1998-200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文艺学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获河南省1995年“五个一”工程奖4、《自然主义的美学思考》,获2000年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新时期的“审美情结”》,获郑州市2003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病态的自尊及其它----中国民间故事副作用之我见》,获郑州市2004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扭曲的观念与心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 获郑州市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8、《试论当代文艺理论的危机》,获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世界上有鬼吗: “灵魂”离体(一期生命结束即死亡)科学实验: 国外曾有人做过另一种试验,将临死的人放在精密的天平上,当他死亡的一刹那,有一部分质量消失了。经过很多人次的死亡试验,消失的质量出奇的一致,说明灵魂可能是有质量的。 190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医院麦克特嘉博士发现病人的死亡过程中,体重以每小时一安士的速率递减,在病人断气的一刹那,体重突减3/4安士(排除病人死前挣扎的因素),原来质量以极慢速率递减的现象也立即中止。这篇论文发表在美国心灵研究协会的学术刊物上。 1916年美国人卡特博士重示此实验,并用一种叫迪西亚宁的染料染过的幕布观察正在死亡的人体,看到在病人死亡瞬间,有一如雾般的发光体自病体内升起,映在幕布上,不久就变成和病人身体一样的形状缓缓漂浮起来,飞向窗边,神秘地消失,同时体重顿减3/4安士(克)。 “灵魂”入体(一期生命启始即诞生)科学实验: 科学家对很多死而复生的人进行过调查,要求被研究者描述他们的死亡心理体验,所有人的体验大致相同,例如一名被手术救活的病人诉说其体验:“当时飘飘乎乎自己就上到了天花板上,停留在那儿看大夫们动手术,当他们用脉冲接触我时,使我的身体跳了起来,这时我从上面重重地朝自己的躯体摔了下去,于是又恢复了知觉”。 国外还有的科学家,用特殊仪器跟踪,看到怀孕妇女几乎都是在一个特定时间里,有一团白白亮亮的东西从外面飘进来,落到母体上就不见了,这种物质被认为是进入的灵魂。 再生现象即人可以回忆起前世的经历和事情(前世或后世未必是人,也可能是动物或其它生命形式,但不可能是植物,植物无知觉灵情,生命形态与人和动物都完全不同),也可以叫轮回转生。 美国Virginia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史蒂文森从1964年开始研究了700多例人类再生案例,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证明再生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史蒂文森对发生在斯里兰卡再生事件进行了调查,在所调查的关于轮回转生的43个情形中,38个被证实是正确的。这些事例都无法用常规理论解释。 中国有多起再生人的报导,例如《人生与伴侣》杂志1989年第5期登载了《转胎人之迷》,讲述了一个5岁男孩陆江,(可以回忆前世)投胎前后有两个家的情况。 《东方女性》杂志2002年第7期也有“海南省东方市唐江山及其前世人陈明道”的类似报导。

  • 索引序列
  • 人生与伴侣期刊万维
  • 人生与伴侣期刊
  • 人生与伴侣期刊封面
  • 人生与伴侣速刊论文
  • 人生与伴侣是不是学术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