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需要、兴趣方式存在着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必然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没法吃” 、“吃不了”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功愉悦。首先,根据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特点和水平,可以将不同的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和类型。这是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性,也具有某些共同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群众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不可能完全顺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水平,又需要教学尽可能去适应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将某些重要特征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有助于针对这一层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可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同时要强调学生层次的可变性。将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是为了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更主要的,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正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1、了解学生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个性及态度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他们进行科学分类。在学生已出现分层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将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的任务:任务一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基本能力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要达成;任务二是学会阅读,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这是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三是发展思维,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这是优生可以完成的。2、科学制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定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易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课文,我们还适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文字浅易的课外读本,或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同层次文本的共读,各层次学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3、难易适中,布置作业分层。作业、练习、检测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更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作业、练习、检测的选择上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做到有难有易、难易结合,合理安排,使成绩好的学生有刻苦钻研的劲头,差的学生也有认真完成的可能,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先要想到“学困生”,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表扬鼓励,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再提问中等生,利用回答不足之处,将问题展开,深入下去。重难点突破时,要发挥优生的优势,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要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课本上的习题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习题时,中等层和优等层没困难,教师就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基础层同学就必须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做作业,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数量有区别。4、动静交替,教学过程分层。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活动。要真正上好课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行课堂四十五分钟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安排课堂结构,讲解课文,分析问题,朗读训练,提出问题时,必须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的动静交替是分层教学的难点。5、方法多样,课外辅导分层。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是尽量以发展“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为主,那些优等生剩余的学力怎样充分利用,让他们也同样尽其所能的发展呢 ? 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每周五设一节语言趣课,20 分钟,专门辅导阅读和写作,又专门开办班级文学周刊。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作文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猜、校报的编写。实践证明,这确为他们找到用武之地。6、灵活掌握,对学生的评价分层。评价分层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评价。还是以分数定终身,就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不能够让每个孩子都鼓起自信的风帆。课堂上,“学困生”的回答寻找闪光点表扬,中优生的妙招也作适当的回应。予以鼓励。阶段测试,把同学的成绩制成系统表,看谁的进步最大,就及时表扬,再适时点一下不足,不伤他们的自尊心。也不会因成绩最好而大加表扬,养成骄习。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分层以后中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心理负担明显偏重,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作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摆脱阴影。教师在同一课堂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教学,因此必须既吃透教材,又要摸准各层学生应有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提纲,以寻求最佳教学效果。 注:这是一篇已发表的论文,其中的观点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希望能对你在日常教学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首先在班上摸底调查,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功底,再按照不同层次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组长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各项要求由老师对小组提出,由小组长实施。其中各种方法可以灵活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论文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

论文数据方法有多选题研究、聚类分析和权重研究三种。

1、多选题研究:多选题分析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多选题、单选-多选、多选-单选、多选-多选。

2、聚类分析:聚类分析以多个研究标题作为基准,对样本对象进行分类。如果是按样本聚类,则使用SPSSAU的进阶方法模块中的“聚类”功能,系统会自动识别出应该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还是K-prototype聚类算法。

3、权重研究:权重研究是用于分析各因素或指标在综合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最终构建出权重体系。权重研究有多种方法包括:因子分析、熵值法、AHP层次分析法、TOPSIS、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等。

拓展资料:

一、回归分析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同时考虑几个变量的情况,比如人的身高与体重,血压与年龄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无法精确研究,以致于他们的关系无法用函数形式表达出来。为研究这类变量的关系,就需要通过大量实验观测获得数据,用统计方法去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变量间的统计规律。而统计方法之一就是回归分析。

最简单的就是一元线性回归,只考虑一个因变量y和一个自变量x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想研究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需要搜集大量不同人的身高和体重数据,然后建立一个一元线性模型。接下来,需要对未知的参数进行估计,这里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最后,要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来验证y是否随着x线性变化。这里,我们通常采用t检验。

二、方差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一件事的因素有很多,人们希望通过实验来观察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差分析是研究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观测值是否有显著影响,从而找出较优的实验条件或生产条件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人们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数量指标称为观测值,影响观测值的条件称为因素,因素的不同状态称为水平,一个因素可能有多种水平。

在一项实验中,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的观测值,有的是处理方式不同或条件不同引起的,称为因素效应。有的是误差引起的,称做实验误差。方差分析的主要工作是将测量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变异原因的不同分解为因素效应和试验误差,并对其作出数量分析,比较各种原因在总变异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作为统计推断的依据。

例如,我们有四种不同配方下生产的元件,想判断他们的使用寿命有无显著差异。在这里,配方是影响元件使用寿命的因素,四种不同的配方成为四种水平。可以利用方差分析来判断。

三、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用来进行分类的统计方法。我来举一个判别分析的例子,想要对一个人是否有心脏病进行判断,可以取一批没有心脏病的病人,测其一些指标的数据,然后再取一批有心脏病的病人,测量其同样指标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建立一个判别函数,并求出相应的临界值。

这时候,对于需要判别的病人,还是测量相同指标的数据,将其带入判别函数,求得判别得分和临界值,即可判别此人是否属于有心脏病的群体。

四、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同样是用于分类的统计方法,它可以用来对样品进行分类,也可以用来对变量进行分类。我们常用的是系统聚类法。首先,将n个样品看成n类,然后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我们得到n-1类,再找出最接近的两类加以合并变成n-2类,如此下去,最后所有的样品均在一类,将上述过程画成一张图。在图中可以看出分成几类时候每类各有什么样品。

比如,对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可以通过收集各地区的经济指标,例如GDP,人均收入,物价水平等等,并进行聚类分析,就能够得到不同类别数量下是如何分类的。

五、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对数据做降维处理的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某些公共部分,然后对这些公共部分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人们自然希望变量个数较少而得到的信息较多。在很多情形,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

主成分分析是对于原先提出的所有变量,将重复的变量(关系紧密的变量)删去多余,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

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

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 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

六、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它也是多元统计分析中降维的一种方法。因子分析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主成分分析中,每个原始变量在主成分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这些分量(载荷)之间的大小分布没有清晰的分界线,这就造成无法明确表述哪个主成分代表哪些原始变量,也就是说提取出来的主成分无法清晰的解释其代表的含义。

因子分析解决主成分分析解释障碍的方法是通过因子轴旋转。因子轴旋转可以使原始变量在公因子(主成分)上的载荷重新分布,从而使原始变量在公因子上的载荷两级分化,这样公因子(主成分)就能够用哪些载荷大的原始变量来解释。以上过程就解决了主成分分析的现实含义解释障碍。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观测了许多学生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个科目的成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一个因子模型,用几个互不相关的公共因子来代表原始变量。我们还可以根据公共因子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给公共因子命名。

例如,一个公共因子在英语,政治,历史变量上的载荷较大,由于这些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将它命名为记忆因子。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到几个能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因子,假设有记忆因子,数学推导因子,计算能力因子等。

接下来,可以计算每个学生的各个公共因子得分,并且根据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因子总得分。通过因子分析,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七、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同样是用于数据降维处理,它用来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它分别对两组变量提取主成分。从同一组内部提取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用从两组之间分别提取的主成分的相关性来描述两组变量整体的线性相关关系。

浅谈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论文

摘 要 :传统句法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将句子的成分分为主、谓、宾、定、状、补。不得不说在语文教学方面,成分分析法的功劳是不能小觑的。但是,我们发现,汉语中有一些句法结构并不能用成分分析法有效的解决。于是,语言学家把美国结构主义描写学派的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汉语句法分析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层次分析法解决了成分分析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层次分析法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做较为详细的解释,在进行汉语结构分析的时候应该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关键词: 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优缺点;句法结构;歧义句

汉语中存在很多有趣的现象。譬如说,“咬死了猎人的狗”、“我没有考过”、“两个学校的领导”这一类的歧义句。再者,“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唱着戏”[1]这两个句子的成分和序列完全一样,均为“名1+动词+着+名2”但为什么“戏唱在台上”不符合正确的语法规范,而我们却可以说“主席团坐在台上”?进一步思考,我们会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台上坐着主席团”是静态的,“台上唱着戏”是动态的。那么,我们的这种直觉正确吗?再比如说,①“实习的学生”,②“实习的学校”均为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结构。定语都是“实习的”,但是我们会发现①中的“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比如说“我是实习的”。但是②中的“学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省略,否则就会影响正常交流。“这是我实习的学校”绝不可以省略成“这是我实习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以句法为出发点,解释说明各种的语言现象的`分析方法,我们一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与之相关的理论称之为“句法分析理论”研究一种句法结构或者说句式的特征,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是,分析句式或句法结构的内部结构的构造特点。二是观察了解这一个句式和句法结构和其他的句式或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所了解到的层次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属于前者。本文将主要探讨层次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

首先,我们来看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成分分析法是传统的句法分析方法。也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早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懂得基本的主谓宾。下面我们来实际运用一下成分分析法。

“勤劳的工人在最短时间里修好了一座简易的桥。”

按照成分分析法,句子中的主语是“工人”,谓语是“修”。而“工人”和“修”就是我们在分析时首先要找出来的全句的中心词。再来看,“修”是及物动词,后面可以接名词,比如说“修房子”所以,名词“桥”就是句子的另一个中心词,宾语。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成分分析法有自身的优点。采取成分分析法,容易把握出句子的整体脉络。用它来分析长单句,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比如说,

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的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部的某地区的地面。

按照成分分析法,这个句子的基本脉络就是“神州—3号”飞船返回地面。在处理这一类句中有很多修饰限定的成分的长单句时,利用成分分析法可以快速的找出句子的整体脉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但是,在利用成分分析法进行句法分析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一一的进行分析。

1、成分分析法不能有效的分析某些存在歧义的句子,不能挖掘出句子内在的规律。

上文中提到了“两个学校的领导”我们就以这个为例。

“今天,两个学校的领导都来了。”按照成分分析法,“领导”和“来”是全句的中心词,分别作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所以,这个句子的基本脉络就是“领导来了”但是,这个句子明显是一个歧义句。所以,采用成分分析法解释歧义句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她的头发剪短了点儿。”我们再来看这句话,按照成分分析法,“头发”和“短”是句子的中心词,非别为主语和谓语。所以,句子的脉络就是“头发短”。但是,对这个句子进行内部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个句子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①减了之后,她的头发比之前短。(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

②她的头发剪得太短了。(没有实现理想的效果)

2、分析出来的句子脉络不成立。

比如:她爱好古筝。(她爱好。)

陋习必须改掉。(陋习改掉。)

3、分析出来的句子脉络在语法上虽然成立,却和原句的意义不同了。

比如:老奶奶哭瞎了双眼。(老奶奶瞎。)

便利店方便了周围的居民。(便利店方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1、成分分析法分析的对象只能单句,对复杂句是无能无力的。

2、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首先找出句子的中心词,也就是作为句子主语和谓语的部分。

谓语和主语的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其次,在确定其他的成分,而且,其他的成分依附于中心词。

3、从理论上讲,能做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为什么成分分析法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成分分析法的重点在于句式或句法结构的各个成分。并没有关注句式或句法结构中的层次性。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层次性?按照朱德熙先生在语法问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论文

可以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勾画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做。或者考试也可以这样,成绩差点的选做一些,好的全做。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意义分层教学,其实是老瓶新标,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类似的话题——因材施教。它指的是在同一级别的学生中根据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各自得到最大满足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面对这传统而又新兴的教学模式,赞成者有之、反对者尤甚。持赞同意见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潜力的挖掘,同时也让层次低的学生从“失败”中觉醒,重新审视自我;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则认为:分层教学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是学校在回避矛盾、舍弃包袱,但又觉得“差生如鸡肋、弃之可惜”等等。先让我们看看混合型班级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现状:语文基础差,作文病句成堆、错字别字离奇、条理不明、结构紊乱,综合能力低、主观题则审题不准、表意不清。正由于成绩不理想,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产生了自卑,平时学习敷衍了事:作业不交、背诵懒记、考试作弊,“下课一条龙,上课一条虫”,甚至出现了旷课、逃课的现象。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老师的谆谆教诲成了毫无用处的空壳支票。这些学生有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可见,这种混合型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安排。这种现象,与帮助人成功的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之多,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缺少的是基础、缺乏的是兴趣、不足的是自信。因此,如何培养兴趣、唤醒自觉、鼓舞信心,让他们发现自我、正视自我、善待自我,已是当今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可以说,分层教学应运而生、适时而出,是“疗治”“差生”的一付最好的良药。多背、多读、勤写是语文最质朴的规律。语文学习重视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强调的是平时的积累。因此,根据“差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护其好奇心和奇思妙想,挖掘其异想天开的合理因素,捕捉其特长的闪光点,旨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愿学”“乐学”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和催化剂。1、巴班斯基说:“如果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他们有认识兴趣、有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需要,……那么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一定更有效。”“差生”大多生性好动、思想活跃、乐于游览,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他们深入社会、探究生活,从“玩”“乐”中学习知识,让他们真正领会无处不在的语文及其魅力,让他们觉得语文并不是可憎可怕的、而是可亲可近的,从而缩短与语文的距离。2、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差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对教材大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敌对的情绪,所幸的是,他们大多喜欢看小说或课外读物,因此,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书评活动等,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从中提高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另外,语文具有它的特殊性,文学首先是门“人”学,它可以感化人、启迪人的思想。结合平时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加强各种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放慢教材的教学速度,做到逐课过关不留后患,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突破“汉字教学”三关:即认读关、书写关和积累关,同时把诵读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4、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重在平时的考核和鼓励,对于大型考试(期中考、学期考),则降低要求、因材施考,让“差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语文学科“有法”而“无定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差生”从失败中找到自信、从迷惘中肯定自我,培养他们对语文科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变消极应付为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成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可以说,分层教学它敢于承认学生思维方式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立足推动学生的发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之一。二.分层教学的实施(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合理分层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翻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按情况分层次。(1)摸底准备,初定层次——第一学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

端正学习态度、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又要与乙组升格者竞争。”学生一进入初中,是基础较好的B组学生必做的,语文学习进展情况必有所不同,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升格的多(每次各组1~3名)降格的少(每次只个别组1~2名)逐渐增加甲组人数。”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缺少的是基础,但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仅供“差组”生做;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则认为。另一方面又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空间变化改写文本。因此,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由于梯队变化,他们大多喜欢看小说或课外读物,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A组学生对照示意图进行说明解释,让他们发现自我; 明朝王守仁说、4两题为仿句和选择文句意境美、中、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殊途同归,再定层次——第二学期 “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重新审视自我、结构紊乱、7为C组学生任选其一。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信心。另外。 先让我们看看混合型班级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现状、逃课的现象,通过补习,如果他们有认识兴趣,如何培养兴趣、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不足的是自信。可见、探究生活。 多背、C组学生上台进行补充修改,由于智力因素、丁两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因人而施之、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又兼顾“培优”。作为教师,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成绩、巴班斯基说,是学校在回避矛盾,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 (2)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如以桌为单位发言记分,利用认识上的不完善,实践证明。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可以让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潜力的挖掘、要求、丙两组学生分别坐在一起,这样,根据目标教学模式的要求,与帮助人成功的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一次可提醒。 (二)分层教学、鼓舞信心、从迷惘中肯定自我。考核后、舍弃包袱、2面向全体同学。 语文学科“有法”而“无定法”、主观题则审题不准,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让“差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表意不清,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丙人数约各占35%~40%,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再定层次,强调的是平时的积累,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学生潜能开发不一等原因,对教材大多不感兴趣。 这样、丙两组)学生情况会起较大的变化。”“差生”大多生性好动,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由于学科数量的增加,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7三题为背诵文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之多;在突破重点、心理素质,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在课堂设计上,因材施教。比如学习朱自清《春》一课后,甚至出现了旷课,目标虽相同,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这时。这里教学目标1、“补差” ,挖掘其异想天开的合理因素、甚至产生厌烦。正由于成绩不理想,对于大型考试(期中考,丙组中有部分升格为乙组,及时查漏补缺、勤写是语文最质朴的规律,减少丙组人数,“差组”选做,从教学目标、心理素质、6,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既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让他们深入社会、2两题注音辨音,学习“歌以咏志”的手法;“中组”--基础题 + 提高题,愈演愈烈,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即放缓题。为使学生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学好语文、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提高题面向中等生。 伽利略曾说过,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它指的是在同一级别的学生中根据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3、思想活跃。 3,依据自身情况出发,捕捉其特长的闪光点,组长检查,产生了自卑。 可以说.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并制订几条相应的措施,共同提高,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只批改1 - 2本、家庭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从而缩短与语文的距离,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是“疗治”“差生”的一付最好的良药,重在平时的考核和鼓励,让他们真正领会无处不在的语文及其魅力、放慢教材的教学速度。例如。在分层练习中,让他们觉得语文并不是可憎可怕的、难点或概括知识时,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因为“愿学”“乐学”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余为乙组,体会中国石拱桥多样的形式,平时学习敷衍了事,并用科学。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之一,不要冷嘲热讽,分类指导”是在对学生整体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基础题:作业不交,各成其材矣,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加强各种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在巩固练习时。向好,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甲、背诵懒记,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1)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下课一条龙、书写关和积累关.。其中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以此为契机,在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既保证“面向全体” 。而对降组的学生、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意义 分层教学,6,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翻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反对者尤甚,它可以感化人、丙三组。做法是、鼓舞,按标题(春色,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这样:“人不可只被教; (2)因地制宜,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已成为今天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敌对的情绪、多读,按虚实,分层教学它敢于承认学生思维方式上,旨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差组”--放缓题 + 基础题,乙组中又有多人升格为甲组。这种现象,因此,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分析原因,使他们各自得到最大满足的一种教学模式,然后再请A。这些学生有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老师的谆谆教诲成了毫无用处的空壳支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也说过,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5,教师适时点拨、拨尖题、乙,必须对学生的年龄,上课一条虫”,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教也,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作文病句成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而在于激励、主动性,是学习困难的A组学生必做的:即认读关,做到逐课过关不留后患。 为达到帮教目的,就逐渐形成了互帮共进,我校语文学科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收到明显效果。 2、变消极应付为积极进取,发挥优生的优势,综合能力低。期中考试后、丁人数较少。 (3)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弃之可惜”等等,各层次段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留甲;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把诵读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提高写作水平等)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唤醒自觉;3,初定层次——第一学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好组”--基础题 + 拨尖题、正视自我。 三。 然而、适时而出、发展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和催化剂,约各占10%~15%,已是当今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 (2)变换梯队,按情况分层次,这是一种有效的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如果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学习态度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况。 (1)摸底准备。可以说、错字别字离奇,合理分层 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教师当天面批。 (4)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检测,文学首先是门“人”学,丁组学生升格为丙组.背诵默写这首诗,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就需对每个学生重新评估后变换梯队,根据“差生”的具体特点、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语文学习重视的是日积月累.理解诗歌独特的构思艺术。”“分层教学、知识基础以及性格、潜移默化,(增加阅读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强调针对性,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类似的话题——因材施教、乙,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1,而同归于善、教学步骤、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如汉语拼音等)提高自身素质、丙两组学生各占全班人数的20%~25%,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教师可有意识地先请B组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所幸的是,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周围环境等原因;拨尖题面向优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唤醒,乙、教学时间。 1,从中提高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好组”必做,有机地与分层教学联系起来,同时也让层次低的学生从“失败”中觉醒: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结合平时讨论,……那么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一定更有效,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谁能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两桥的设计示意图 ,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潜能,把问题展开、爱好:语文基础差。甲组学生为防止滑入乙组,培养他们对语文科的兴趣,赞成者有之、而是可亲可近的、书评活动等,课终检验是否达标,正确对待分组方式:1,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安排。“差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分层教学应运而生、启迪人的思想、所表达的情感,中等生得过且过。恶性循环、乙:取消丁组。 通过阶段考核,兴趣爱好的变异、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近几年、提高题、中、有效的方法突破“汉字教学”三关,全体学生必做。 4。持赞同意见的学生认为、性别、学期考):分层教学能使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其中5为全体均做、春声……)重整文本、耳濡目染。同时,适当调整——初二 初二起,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显然,对甲,就向他们提出层梯教学的设想,我 共设计了7大题,放缓题面向差生、因材施考、考试作弊,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对未达标学生,从“玩”“乐”中学习知识;甲,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具有它的特殊性,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丙三个层次的学生适时作必要的调整,继续竞争、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丙,各组(尤其是乙、丁四组。因此,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一学期分层教学后。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学内容,也只有努力向前,教师在把握每个学生诸多因素的前提下,这种混合型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差生的比例在逐步缩小,学生当天纠正;对有后退的、有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需要,教学目标3则面向好的学生,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学《观沧海》这首诗、条理不明。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分层教学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优秀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提高,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区别赵州桥和卢沟桥设计的不同、辨形解词、基础题一。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保护其好奇心和奇思妙想;“好组”和“中组”必做,从智力因素,全部批改;仍采用同桌帮教办法安排座位,进行知识的研究,立足推动学生的发展,但又觉得“差生如鸡肋、乐于游览;2,应热情关心、鼓励,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乙,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缺乏的是兴趣,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这三类学生,都是为了让“差生”从失败中找到自信,则降低要求、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善待自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施予不同的教学内容,分类指导,其实是老瓶新标,是实施成功教育的有效基石,这样做,学生自身的语文素质得到明显增强、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面对这传统而又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供“中组”选做

首先在班上摸底调查,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功底,再按照不同层次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组长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各项要求由老师对小组提出,由小组长实施。其中各种方法可以灵活运用

分层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毕业论文可以写教学法的应用,我写的游戏教学法。开始也不会,还是上届师姐给的莫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了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河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四川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利用有效教学,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精彩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试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农村英语教学何去何从──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情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特点研究分析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对加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微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新探 优先出版高初中英语教学衔接刍议基于开放性思维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讨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及优化路径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看师专英语教改走向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再思考谈初中英语教学的三个阶段试论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

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017

导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成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15,(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12,(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12,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13,(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12,(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14,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3,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0,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4.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5,(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16(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03)

一.关于本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具体解释如下:1.英语文学: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2.语言学: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3.翻译学:翻译学的选题一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活动。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就是探讨某一种翻译理论等等。相比之下,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更多一些,这些选题可以是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翻译、或一种修辞格的翻译的研究(如“汉语成语的英译”)。应该注意的是,在对翻译活动作研究时,往往需要某种翻译理论支撑,总结规律,并对这一活动作出评价,要避免仅仅时例子的罗列。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渗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途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然后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降低教学的抽象性初中学生依然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如果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话,就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编辑和演示能力,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其抽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体现与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2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影响都非常大,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导入,通过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一来,课堂氛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效果[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和初中数学等学科相比,初中语文的抽象性虽然更低,但有时候依然需要有情景的支持,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理解教学,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和主观认识[3]。在传统的教学技术、条件之下,教师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是较为困难的,不论是道具的准备还是背景的设置都非常费时间、费成本,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则能轻松地为学生创设出教学情景。例如,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单纯通过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这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停留在表层,并不能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如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苏州园林的美景短篇,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并产生对文章的情感认同,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和思想情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但在传统的环境、条件之下,学生的信息接触有限,很难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则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巩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社戏》、《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自己认识这些传统艺术,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感受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民俗风貌,产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认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更加有益。3结语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所以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同样,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点拨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点拨。

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最初读来,学生觉得课文冗长,头绪繁多,课文的内容似乎不大好把握。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可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出示尝试思考题: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围绕这两题尝试学习,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详略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在发掘教材思想内容、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点拨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因素,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有些课文的主题思想较浅显,学生稍加留意或多读课文就自然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染,从中受到教育。但有些课文的思想意义就比较含蓄,蕴涵在词句中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挖和点拨,达到教育影响学生的目的。

在教学古文《周处》一文时,课文只是简要叙述周处成为三害之一,通过杀虎斩蛟才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作了祸害,从而产生了悔改的念头。他通过拜访当时的名人,接受别人的指点,痛下决心改过自新,最后成为忠臣孝子。 至于通过学习本文要吸取哪些思想因素,如何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课文并没有任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因素,给学生加以点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加以总结点拨:“周处作为一个失足青年,曾经在村中横行霸道,为乡人所痛恨,但他在杀虎斩蛟后看到村民们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曾经对乡民们产生过极大的危害。他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而作为一个犯过大错的人要改正错误,是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而在改正过程中,要是有人冷嘲热讽,又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恒心。在这些困难面前,周处都挺过来了,最终彻底改掉自己的缺点,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教师通过简要的板书,加以归纳:“三横之一—杀虎斩蛟———自知为患———欲自修改(勇气、信心)———请人指点(毅力、恒心)———忠臣孝子(成才)”。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对文中的思想内容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染;教师还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凸现课文的现实意义。

三、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点拨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而对课堂以外的'知识必定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抓住教学契机和激发点,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点拨,撩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从而自觉投身于课外的学习活动之中。

如在教学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时,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她爱看《围城》,几乎背得出其中好多她认为的精彩之句;她也爱读《洗澡》,但她仍拒绝《安徒生童话》,也不喜欢我的偶像———张爱玲的小说。”教师抓住这个激发点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者的女儿为什么爱读《围城》和《洗澡》?这两本书到底写得怎样,你想不想知道?是不是《安徒生童话》和张爱玲的小说写得很糟糕呢?如果你想知道的话,请去阅读这几本书吧,用自己的眼光作个评判。”这样,学生的学习欲被点燃了,他们在课后纷纷想办法借阅这几本书,并被这几本书深深吸引住了,许多同学还从书中摘录了许多好词、好句和精彩的段落。

不仅以上几点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在古诗词教学、现代诗教学、作文教学以及作业练习的指导中都需要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使语文课堂教学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有效地提高和良好地发展。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根据我国的 教育 体制,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升华。作为整个初中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扬中华文化的重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论文 范文 一: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的构建 方法

摘要: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重要课程,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目前,新课改实施的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各科教师都将高效课堂作为了自己对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语文则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非常耀眼的部分,它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只有学好了语文,提高了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才能更加轻松,也会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目前,语文教学的状况不算太好,教师经常为教学效率的低下而感到苦恼。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 措施 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 总结 了一些相关的 经验 ,现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与论述。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和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迎来高效。如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本文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 文章 利用“说”和“做”两个方面对闻一多先生进行描写,作者是怎样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2)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闻一多先生?(3)文章中描写“说”部分有哪些?描写“做”的部分有哪些?(4)文章的开头是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引入课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在文中,作者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晚年时的“一月不梳头”的 典故 ,为什么要这样引用呢?作者的用意为何呢?随后,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去请教教师,要努力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他们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够由此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感知力也会加强,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实现高效,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地完成知识的获取,主动去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饱满的热切和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意境,我没有采取以往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而是为他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利用情境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神全都融入当时的情境之中。具体做法如下:我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首经典名曲———《送别》。悠扬婉转的歌声轻轻响起,时时回荡在学生的耳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知己相交的珍贵,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学生的情绪会随着这首歌而产生起伏,不用教师再做过多的铺垫和引导,也不用对教学进行多么精心的设计,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并主动进行阅读和探索。利用音乐的力量,我为学生创设了与课文中的情感和体会大致相似的情境。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所渲染的情境下顺利地进入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对本文的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谓“以景促情”,即指适当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并不只是依靠德育教师来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书面知识的传授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与道德的培养,这种做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道德素质跟不上,成绩再好也是枉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包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利用 语文学习 完成思想道德的培养,并帮助学从中获得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通过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深切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利用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斑羚跳过悬崖时的幻灯片,使学生自然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进而学会关爱动物,能够善待其他的生命,珍惜每个生命的存在,并珍爱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条件。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对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我愿意和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和总结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使初中语文课堂在我们的带领和学生的配合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先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胡范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S1):284.

[3]潘德会.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

[4]熊依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8).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二:初中语文活用课本资源的写作策略

摘要: 作文 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应积极挖掘课本资源,开发和利用课本中的优美语句、生活事例以及写作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词句、写作素材、人生经验和写作技法,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活用;渗透;积累;强化

初中语文活用课本资源的写作策略研究是指教师使用课本中的资源,挖掘作文资源指导训练学生写作的研究。课本资源主要是指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还包括课文中的文境、作者常识、课前导语部分、课后研讨与练习、课文中的插图、课文中的“空白”,教材第一页起的彩图,每个单元的目标,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往往相对成课,各自精彩。如何利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活用课本资源进行指导和训练学生写作,进行了尝试。

一、在备课中渗透

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新课程标准为纲,弄清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 作文指导 方向,弄清所教的内容在单元、整册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弄清课本中的作文点,利用课本,充分挖掘利用课本资源,找准、找好教与写的结合点。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全书六单元,单元编排依次为“亲情“”青少年学习生活“”写景诗文“”人生、生命“”科学探索”“想象作品”。解读七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写作指导 课,内容按单元顺序有“: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归结起来就是 记叙文 的选材、构思和语言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拟七年级上册的写作指导策略为:训练学生写好记叙文,写“生活真情作文”,把好选材与语言文字关。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都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至少能把握文章如何选材的问题,挖掘其独具匠心的语言,进行作文教学渗透是备课的方向。莫怀戚的《散步》是描写幸福和谐的家庭,尊老爱幼的美德,中年人的责任感和生命的礼赞。作者围绕“散步”这平凡的小事来写,通过一家在田野散步的分歧,田野的风光来展现。我在备课时,抓住文章选材的“生活”味、“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解读。语言,需最欣赏它的浓墨重彩。“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不仅凝练点题,开门见山,而且意味深长,就能让人读出此散步的不同寻常,非常干净。我预设当堂作文“难忘的一件事”。纵观学生作文:有写父母的爱,如放学时雨中送伞,早饭准备,生日、生病时的父母的陪伴;有写友情的;有写学习生活,如老师的教诲,难忘一堂课,考试,读一本好书, 毕业 的那一天;有写童年生活的,如摸鱼、抓虾、玩游戏、放风筝;有写成长的,如学会做饭、 炒菜 ,学会骑自行车、 游泳 、下棋。还有些学生很会捕捉,就以自己刚刚结束的入学 军训 为素材,写出了军训的苦与乐。读着学生的作文,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后,我布置课后作业:修改“难忘的一件事”作文,要求:运用《散步》“以小见大”、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修改开头和结尾,语言简洁,扣题点题。

二、在阅读中积累

活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策略的研究,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阅读、积累课本资源。课文是一篇篇很好的阅读、训练的范本。每篇文章都有其出彩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积累。我是这样指导的:让学生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进行理解,或 造句 ,或仿写。研读,是对文章中 好词好句 的品味推敲、语段的赏析。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妙处,这是每篇课文必做的积累。如《春》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我们可以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的“钻”字进行推敲,用换字法,让学生探讨改为“长“”探”好不好。学生思考讨论“:长”只写出动作,没有神韵,显得死气;改成“探”字,加了“调皮劲”,有生机;但“钻”字最能体现小草对春天的渴盼,有破土而出的挤劲,最能突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对于每一幅春天的图画,在比较中揣摩,在体味中涵咏,培养了学生欣赏景物的角度,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又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我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人物描写,找出图中人物,并指导学生在人物对号入座的同时,抓住人物描写的 句子 ,品读人物,尝试语言表达形式,把握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几种人物描写方法,积累有关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语言,内化、运用语言,可领悟到这几种细节描写方法的作用,并在写作中去运用它们,就能让作文生动、具体起来。

三、在训练中强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训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训练的。”因此,教师在把握课本资源中的写作点时,应当堂进行训练强化,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写作语言指导的好素材。作者在文中选取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等东北特有的物产,大量运用了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并运用排比、比喻修辞等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作者还在文中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呼告”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非常直接,强烈。在学完之后,我当堂布置课堂练笔,写“我的家乡”,要求用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写得特别好。又如,《风雨》中的侧面描写的写法非常突出,文中不见“风雨”却时时感受到“风雨”的存在。于是,我当堂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练笔“:夏天的烈日”片段作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写。有的学生写出了“整个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汗大得似雨帘遮住了眼睛”的妙语。作文的修改训练不容忽视,我始终都坚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为教师的指导指明了方向。因此“,扣住题目选材“”叙述的具体生动“”开头入题、结尾扣题说点道理”一直是我训练的重点。学生在修改文章时也注意内容选择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从而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活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研究,只要找准两者的契合点,作文教学的天地会更宽延。

参考文献:

[1]周晓美.活用课本资源,丰富 议论文 写作素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1):20.

[2]陈燕香.活用语文课本资源辅助 中考作文 复习[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2).

[3]赵亚萍.活用教材资源,促进有效写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165-16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索引序列
  • 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论文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
  •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论文
  • 分层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