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郁达夫沉沦论文低查重

郁达夫沉沦论文低查重

发布时间:

郁达夫沉沦论文低查重

小说家郁达夫。 留学日本的作家们很多都是诗人,其中最敏感的诗心之一属于郁达夫,一个受浪漫派的影响但更多地转入颓废伤感的旧体诗写作者。他的成名作《沉沦》是一个关于诗人在异国的成长的故事,也是在被现代性和殖民主义纠缠的一个饱含着新诗的发明所造成的文体焦虑的故事。 《沉沦》的主人公是个诗人,也是个翻译者,他所寻求的想象中的个人的甚至民族的救赎一直都围绕着诗歌写作----一方面,他以旧体写作并试图在日本女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尊严,另一方面,他用白话翻译浪漫派的结果是证明新诗的不成立。 出场的时候,他拿着一本华滋华斯诗集。紧接着,他的白日梦被郁达夫写成了一段出色的中西文字结合的现代散文, 足以让那个时代的读者惊艳----同时这段文字证明,在现代汉语的散文中,浪漫派是成立的。 但在诗歌翻译的实验之后,他的否定如下: “这算是什么东西呀,岂不同教会里的赞美歌一样的乏味么?”“英国诗是英国诗,中国诗是中国诗,又何必译来对去呢!” 这是他敏感却又坚决得有些幼稚的声音。整个新诗的历史上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但有影响力的观念,它认为新诗就是用白话写的外国诗,因此我们可以将错就错地把这两句旨在批评别人(比如胡适这样的人)的自我批评看作是对翻译诗歌的指责和对新诗写作的某些可能性的断然否定。 然而,郁达夫在这里说的那些“乏味”的而且并无存在必要的东西并不简单。 郁达夫挑选了华滋华斯一首名诗中他想要翻译的部分,并把他翻译成两段他的小说所需要的白话。郁达夫能够听懂一些浪漫派的声音,他的散文就是部分的证明,但是当这些声音以直接的诗歌的形式作用于他的心智的时候,他显得非常焦虑,并且采取了特别具有防卫性的倾听方式,而且在现在看来非常出格的是,他又采取了非常有进攻性的翻译方式---用现代汉语把有意抽出来的两段华滋华斯翻译成他自恋的镜像:你看那个女孩儿,她只一个人在田里, 你看那边的那个高原的女孩儿,她只一个人冷清清地! 她一边刈稻,一边在那儿唱着不已; 她忽儿停了,忽而又过去了,轻盈体态,风光细腻!她一个人,刈了,又重把稻儿捆起, 她唱的山歌,颇有些儿悲凉的情味; 听呀听呀!这幽谷深深, 全充满了她的歌唱的清音。读起来并不象故事主人公说得那么糟糕。尽管郁达夫在生活中见过不少农村的劳动妇女,而且对于郁达夫这样的非常熟悉中国古诗传统的人来说,歌唱的女人也是诗歌中常见的人物, 但英语中的华滋华斯的苏格兰割麦女在郁达夫的眼中仍是一个陌生的形象。在郁达夫养成的旧体诗的视野里,歌唱的女人往往是最具中国文化色彩的艺术女性,她们曾经在漫长的诗歌史上扮演歌唱者和倾听者的角色。 她们是诗歌的演唱者和鉴赏者,受她们推崇的程度经常成为衡量诗人声誉的标准之一。她们促进诗歌的流行,同时用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与诗人的关系提高身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在返回长安的白居易和以能背诵《长恨歌》而自高身价的歌女之间,话本小说中的柳永和品评他的词作的名姬之间,都存在诗人和公开活动的女艺术家的共生关系。诗人们一方面以歌女为知己,另一方面也经常和她们相互怜惜以至在作品把她们作为伤感失意时的自我镜像。 但过分伤感而且急于抒发个人感情的郁达夫显然不太适应华滋华斯简洁凝练地勾画出的在苏格兰高地上歌唱的下层劳动少女的形象: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 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 看她,在田里孤独的一个,那个苏格兰高原的少女!独自在收割,独自在歌唱;停住吧,或者悄悄走过去!她独自割麦,又把它捆好, 唱这一支忧郁的曲调;听啊!整个深邃的谷地都有这一片歌声在洋溢。 (卞之琳译) 郁达夫的苏格兰割麦女受到了古典诗词的粉饰,的形象是古代歌姬和唱民歌的采莲少女的结合体, 并最终偏向了更容易与男性诗人认同的前者。“轻盈体态,风光细腻!”是郁达夫强加给这首诗的,它跟郁达夫所说的“教会里的赞美歌”在情调上也有相当的距离。虽然郁达夫是用类比方式讽刺它们的乏味,“教会里的赞美歌”的吟唱方式和“轻盈体态,风光细腻”这样的程式化的语言未尝不可以被强有力的新诗人组织进出色的现代诗歌。“幽谷深深”和“清音”相对于“深邃的谷地”和“歌声”显然有更多的中国古诗的风味而且多了一层传统的道德色彩。 而开篇的第二人称“你”的加入,提示我们注意这一翻译整体上具有的表演性,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翻译本身就是内嵌在小说文本中的文化表演,其道具是处于特殊语境中的诗歌文本。 在这种表演中,原诗的第二节因为包含与翻译中构造出的中国式的歌姬的形象相抵触的成分而被有意略去了(比如,“阿拉伯沙漠”,“赫伯里底斯群岛”)。而原诗第四节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如果把这节诗翻译成中文, 那会干扰翻译中的第一节诗中造成的歌女与诗人合一的形象。 小说中翻译了原诗第一节和第三节,后者是一系列对歌唱的内容的想象,小说中的诗人翻译者同样赋予它浓厚的中国风味(前朝的战事,千兵万马)。 这些充满自恋气息的被翻译者自己否定的诗句在某种程度上补偿了一个现代的旧体诗写作者在异国的创伤感。 倾听者的焦虑,在翻译中被具体化为小说故事中的一个幻象,它被引向他途并在后面的故事中暗暗地发挥着作用

、 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中学生为%,高中生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近视,与年龄有关系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并调查询问同学,了解近视的主要原因。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近视的主要原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坐在电脑、电视前; 8 不合理饮食; 9 在车厢里看书 10 遗传因素 11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2)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 1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三)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3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4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1、郁达夫。2、作品简介《沉沦》集是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潮流之始。小说内容常常取材于作者本人的经历,遭遇,心情。作者郁达夫的文学活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最初表现表面的苦闷,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他的小说虽以抒情为主、情节为次,但在浓烈的抒情气氛中,人们还是能够触摸到人物的脉搏和灵魂,就是说作者用抒情的方式同样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回国后从事新文学创作,主编《创造季刊》、《洪水》等文学刊物。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杂志,1930年参加左联。郁达夫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在小说、散文、旧体诗词及评论方面都有佳作。同时,郁达夫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后被日军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茑萝集》、《小说论》,《日记九种》、《空虚》、《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闲书》等。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真挚,似乎还有一个及其虚弱的声音在向你求救,那是灵魂的无奈在低吟浅唱。在他优美而极富才情的文字背后,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原始美。有人批评他用语有时未免繁琐和重复,其实这是他内心袒露所必需的一种表达。与那些刻意追求谋篇布局的人相比,他的作品是一幢残缺而唯美的建筑。 ——易森《郁达夫,一个不该被冷落的名字》最近读了郁达夫的《沉沦》。很有感触。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和追求真挚的友谊与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连,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对着当时的社会环境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比较露骨的性描写和性心理活动的刻画,是《沉沦》的一个特点。也是小说引起非议和被指斥为不道德的一个主要之点。对这些非议和指责不能笼统对待,必须具体分析。郁达夫的作品中虽然有不少色情描写,但它并非是那种专门描写性生活的作品。他更测重于人的自省,是灵魂的博斗和抗争,他从难以解脱的苦闷中,感受到生的痛苦,并企图从这种苦痛中,探索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郁达夫的性描写与性心理的刻画,并非只是《沉沦》一部作品的特点。后来这种倾向还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延续着发展着,有的与作品情节发展有联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以严肃的态度,力图在文学作品中探讨人的自然本性,探究灵与肉、爱与欲冲突的深层奥秘。他使性色欲既呈现出它作为生命现象的一面,又呈现出它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面。这种描写,伴随着作者痛苦的自我解剖,自我认识,是他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追求以及求之而不得的结果,是在肯定人的情欲的合理性的同时,向扼杀人性扼杀美好人情的社会发出控诉。郁达夫在表现“灵与欲”的冲突时,不免流露出的颓废气息和世纪末情调,是身受东方古国名士风流思想的影响,也是作者对于那个窒息时代放浪形骸、愤世嫉俗的一种变相的表现和畸形的抗议,是一定的消极作用和无可置疑的积极意义的相随相生。《沉沦》是与时代精神合拍的。他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五四”时代人性解放的要求和社会思潮。也正是因为“惊人”和“大胆”,才很难为同时代的某些人所理解,这应该说是郁达夫的不幸。再读《沉沦》,感觉着他的忧郁症,恐惧症,幻想狂妄症。就个人而言,我并不喜欢他动不动就“流出几滴清泪”来的样子。虽然我也认同他写出一部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并且有些(比如个人与社会之间无力的对抗)特点具有历史穿透性,与当下知识分子也有某些共性特征。他仍然把所有病症责恨于别人,同时责恨于当下中国。我通过这篇文字,看出作者本人的某些那时的思想感受。是文人的弊病,外加这个人作为人本身存在的缺陷。于是我想在那么残酷闭闷的时代,为什么有人就会自杀,有人却会悲哀,冷酷,依然未曾放弃挣扎的活着,抵抗着。我想国之符合个人理想不是一时就能实现的,于是如何完善我们自身才是当务之急。那么那样一个存在诸多残缺的时代青年,要如何找到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医生,先去医治他的病呢。有时候,靠自己,我会感觉无能为力的。假如作者本人知道,那么那个“他”是否也就不会去自取灭亡了呢。我觉得那种心如止水的孤独,非常,非常可耻。郁达夫本人凭借文字方式来对抗自己那样忧郁的自我,尽管文字轰然爆炸给他带来宣泄,那这本身情状,他是否会来愈加痛苦承受这证明自己苦闷的文字呢。郁达夫作品所传达的东西是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点的,但这些东西在每一个时代都不会成为主流,它属于边缘地带,但边缘地带的东西往往能更加清晰的反映一个时代。郁达夫的弊病,他的苦闷,他的 忧郁,他的压抑,好象他都归于了自身之外的自己祖国。他抱怨他之所以不能好好的爱,那都是因为自己的 国家不强大,被凌辱,以至于自己在他乡没有地位,没能获得异性的青睐。虽然外部的客观环境对他的情感有着密切相关,但全不的不是寄托在了遥远祖国的身上,无疑是对自己本身弱点视角的转移和对自己的欺。达夫还是有看出自己的弊病的,他的东张西望,他的有犹豫,他的心理的挣扎,他很明白一切的原因都是自己的心灵脆弱造成的。可是他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而任之病态的心理发展,待到要自己发泄胸中的苦闷时他就把这种情绪转嫁给了外部的因素。读郁达夫的文章觉得有一种深深地苦闷感,他所描写的往往是一些社会“零余者”的形象。从描写他们的苦闷人生来折射整个二三十年代青年的心路里程。“苦闷”是郁达夫的小说中常呈现出一种感伤美和病态美。作品主人公的苦闷具有时代的特征,代表了五四时期那些受着压迫、开始觉醒而自身又带点病态的知识青年的共同心理。郁达夫通过大胆真率的描写,呼喊出了他们所共有的内心要求,进而控诉了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受封建势力统治的罪恶社会。作者十分注重这种精神病态描写,把灵与肉的苦楚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些又都顺应了“五四”时代整个社会的心理与氛围——旧秩序对新的压抑与在旧制下蠢蠢欲动新的创造两者间的矛盾。因此可以看出郁达夫笔下“零余者”的形象正是这个时代的产儿。 郁达夫的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郭沫若说“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郁达夫主张接受新旧浪漫主义,宣称“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自叙性”。他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之处就在于常常一展自己的遭际、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可能正如他所说的,这样写才能“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求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郁达夫的小说在暴露病态心理方面以及作品中的自然主义描写,明显地受到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影响。他的小说中,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与自尊、自傲相纠结。在痛苦的自我暴露、自我反省以至自我赎罪中,表现人的精神病态,并通过自身的反思达到一种内省。 有人把郁达夫说成是颓废派,这种说法只见郁达夫的一面,而未见其反抗与追求的一面,不能作为对郁达夫全人的评价。但郁达夫的作品流露出感伤,颓废的情绪,这是确实的,《沉沦》是这样的,他后来的一些作品也是这样。这是郁达夫浪漫主义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一个主要弱点。郁达夫的感伤和颓废的情绪,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密切相关,也不能否认这种情绪有其一定的时代的背景。郁达夫有着强烈的改造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愿望,但在浓重的黑暗势力的包围中,他没有看到指路的灯光,对人生和社会 的改造存在着深深的疑虑,这正是“五四”时代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的共同思想特征,也是形成郁达夫悲剧性格的重要的思想上的根源。《沉沦》就是这种思想性格最初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处女作《沉沦》的主观抒情到《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主观抒情与客观描写参半,再到《出奔》的较为冷静的客观描写,郁达夫小说中,现实主义的因素不断增长,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扩展。他开始关注劳动人民的命运,创作题材从个人遭际扩展到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群众的生活,塑造了几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劳动者的形象,从更深广的意义上,对旧社会提出了抗争,突破了创造社作品历来的自我表现的局面。他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起到抗日战争止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这种变化显示了时代浪潮推涌下作者思想的发展。他不断地追求,然而结果往往是失望,甚至颓唐。这正代表了那些要求进步但未能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和弱点。从精神状态上说,郁达夫始终保持了五四知识分子和许多特色,“他永远忠实于‘五四’,没有背叛过‘五四’”①。这是他的长处。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同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对革命、对人生的态度全部诚恳地反映在他自己的创作中。达夫酷爱自由,仇恨压迫与剥削;他不是共产主义战士,却是一个很彻底的民主使者。他是中华大地母亲孕育出来的骄子,爱国是他一生言行中最突出的倾向。夏衍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深沉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奔腾在郁达夫全部生活和创作中的主流。” ②达夫笔下的一些人物,记录了“五四”以后某些青年的精神状态。他们反抗礼教而又不能完全摆脱旧知识分子的积习,同情苦难同胞却又不能为他们找到出路,带着呐喊后听不到回声的时代寂寞感,向往个性解放,但又无处使用自己的力量,不甘沉没却又难以奋飞。他们的心中都交集着个人的积郁和民族的积郁,流露出在民族觉醒时期一个敏锐的知识者审视自身的伤痕和民族的伤痕所产生的幻灭感和危机感。他的小说鲜明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以留日生活为题材的《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渴望祖国强盛的强烈愿望,借惊世骇俗的自我暴露,向虚伪的封建礼教挑战,揭露恃强凌弱的黑暗社会,使作品显示出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在他感到报国无门时,在感到不被人理解时,也有抱怨,有伤感,有逃避的幻想,甚至也有过病态的自我嘲弄。“他憎恨无爱的人生,犹如厌弃无花的沙漠。在黑沉沉的铁屋里他带着觉醒后的悲愤和惶惑,大喊过爱的饥饿,反抗压在青年们头上的封建层岩,反抗冷漠、愚昧、狡诈、贫困的旧时代。他从不同流合污,只是面对严酷的现实,在看不到光明的时候,绝望颓唐之情不断来冲袭他。然而,作为抗菌素的现实主义精神又不断地诱导他穿过沼泽,走向坚实。”——刘海粟《漫论郁达夫》③“我要哭,但我没有眼泪。我要控诉,向着谁呢?遍地都是圣贤豪杰,谁能了解这样不惜自我卑贱以身饲虎的人呢?不愿再多说话了。”——郭沫若《论郁达夫》④郁达夫,终其一生是郁而不得的。但他的声音却似乎穿透时空,至今仍然回响。郁达夫,一个不该被冷落的名字。

郁达夫研究综论论文

1.新时期郁达夫散文研究综述.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12月;2.郁达夫游记的幽默色彩.湖北教育学院学报07年第一期;3.情感、自然、自我——论卢梭的浪漫文风.成都大学学报2008年第三期;4.郁达夫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作家2009年6月;5.郁达夫作品感伤情绪探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12月;6.论郁达夫游记散文的情韵美.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2月;7.近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研究综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五期;8.郁达夫自我形象“零余者”的精神实质.作家2011年1月;9.激发兴趣、引导学习——高职高专院校现当代文学教学思考.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第一期);10.论郁达夫游记散文中的隐逸思想与忧患意识.钦州学院.;11.从同情到诅咒: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书写.名作欣赏.。

郁达夫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其散文饱含热情与忧郁;其诗词又堪称绝唱;然而最重要的即是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的小说彪炳现在文学史册的。 郁达夫的“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的小说风格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从小对大自然的迷恋以及一生所经历的坎坷的必然结果。 郁达夫写文章不像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作纯客观的透视,而重在表现自我,长于主观抒情。因此深留在他内心的伤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时,因为对现实感到不满,于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怀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浓起来。多情善感的郁达夫用感伤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因此有人说郁达夫是“颓废派”、“厌世家”、“时代落伍者”、“堕落的享乐主义者”未免有失根据。其人其文风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自然与社会所造成的,虽然使人感伤却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鸣,不愧为一代文豪。

郁达夫统共才四百字的小文,你就要玩八百字,哈哈,净碰上这样出题目的老师。给你郁达夫的原文:--------------------------------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人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浅析郁达夫小说《沉沦》千里月明02-15 ·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既真实大胆,又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令人心折的独特艺术魅力,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他早期小说《沉沦》的艺术手法更具有作家突出的个性特征,更能体现其创作的艺术成就,更能使读者情有独钟。其小说的艺术手法着重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表现手法,行文的结构特色,优美诗句的运用以及小说意境的设置等多方面。一、人物形象着重塑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首先,郁达夫的《沉沦》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渗透着作者本人的影子。法朗仕曾经说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郁达夫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推广了这一观点,作品中基本上渗透着作者本人的影子。他在作品中直接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使我们毫不犹豫地联想到作者本人,增强了读者的真实感。如《沉沦》中的“我”为中国的国事和自己的家事“愁闷极了”。当然,作者小说中塑造的自我的人物与作者本人的某种程度的叠合,交融,我们并不能就此断定这是作者在自我回忆,为自己写传,郁达夫这时塑造的人物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沾染了“时代病”而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其次,郁达夫的《沉沦》注重变态心境的人物塑造。其塑造的主人公属一种变态心境的人物,一是历史的经验,二是对知识进化论或者说文化进化论的确信。郁达夫留过学,他接受了近代变态心理学理论,明确肯定人的潜意识本能,向一切阻碍人性的社会原则提出抗议,他进一步确证变态创作心境在现代中国文坛的合理性,由此塑造了一大批变态心境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沉沦》中“他”的自读、窥浴。他们是作者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追求以及求之而不得的必然结果,却被道德家们冠之为“黄色大师”。再次,郁达夫的《沉沦》塑造的人物都倾注着爱国的情感。如《沉沦》中的主人公“他”在自杀前长叹:“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他”的这一呼喊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渴望祖国强盛的强烈愿望,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极为愤懑,这也是郁达夫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的。二、小说重在感情,并视为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旧中国积贫积弱,郁达夫的小说始终扣紧时代的脉搏,体现的是一个弱国子民的辛酸和悲哀,所以作者以抒情为艺术中轴,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凉的情怀。他在《沉沦》中写道:“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他谈《沉沦》创作经过时说过:“我的这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惨酷,军阀专政的岛国过的,眼看到的故国的陆沉,身受到的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失主的少妇一般,毫无气力,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的,就是那一卷当时很惹起许多非难的《沉沦》。”总之,郁达夫重视情感的抒发,悲苦的宣泄,迷恋自然,以感伤的喟叹和悲愤的控诉表现对压抑的不满,这就成就了他创作《沉沦》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三、不注重行文结构有人认为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只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片段,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注重结构,很随意,其实不然,巴金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便是无技巧”,郁达夫的小说《沉沦》注重以自传体的形式重现生活的原貌,追求的是那种质朴自然,而少有刻意的斧凿之痕,这也难免让人误会。四 、注重古代的文化气息郁达夫在写《沉沦》时写出了大量的诗歌或引用别人的诗歌作为小说的有效组成部分。如“他”用铅笔写了一首诗寄给“他”东京的朋友: 峨眉月上柳梢初,又向天涯别故居。 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乱离年少无多泪,行李空凭只旧书。 夜夜芦根秋水长,凭君南浦觅双鱼。《沉沦》中还引用了渭迟渥斯的两节诗《孤寂的高原刘稻者》,海涅的诗以及“他”放大嗓子唱著带有诗意的日本歌。五、重视小说的意境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一个突出的语言特色就是语言的诗化和散文化,所以他的小说就是一首感情真挚的诗,形式优美的散文,它同普通的诗歌和散文等抒情性作品一样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如《沉沦》中主人公“他”在自杀前“他向西面一看,那灯台的光,一霎变了红,一霎变了绿的,在那里尽它的本质。那绿的光射到海面上的时候,海面就现出一条淡青的路来”。“他”此时所见到的景物体现了“他”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对祖国的怀恋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小说中景为情设,情于景动,景美情更浓,同时语言也更美。总而言之,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在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在社会上深受读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与郁达夫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全篇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的这种中外文化相碰撞的结晶,显示出了独特性,而使其成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盏闪亮的明灯。

郁达夫论文文献综述

郁达夫统共才四百字的小文,你就要玩八百字,哈哈,净碰上这样出题目的老师。给你郁达夫的原文:--------------------------------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人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相关作品: 迷羊 采石矶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过去 瓢儿和尚 青烟 故都的秋 秋柳 清冷的午后 微雪的早晨 祈愿 逃走 纸币的跳跃 杨梅烧酒 十三夜 蜃楼 空虚 血泪 秋河 茑萝行 南迁 离散之前 人妖 小春天气 还乡后记 灯蛾埋葬之夜 江南的冬景 志摩在回忆里 移家琐记 钓台的春昼 半日的游程 悲剧的出生 我的梦,我的青春! 书塾与学堂 水样的春愁 我承认是“失败了” 雨 怀鲁迅 北平的四季 马缨花开的时候 天凉好个秋 一文一武的教训 暴力与倾向 预言与历史 日本的娼妇与文士 敌我之间

郁达夫(1996..9.17)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人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 著作书目: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泰东 《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泰东 《小说论》(理论)1926,光华 《文艺论集》(理论)1929,光华 《戏剧论》(理论)1926,商务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创造社 《文学概说》(理论)1927,商务 《日记九种》1927,北新 《鸡肋集》(《达夫全集》第2卷)1927,创造社 《过去集》(《达夫全集》第3卷)1927,开明 《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创造社 《迷羊》(中篇小说)1928,北新 《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开明 《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上海春野书店;1930,现代 《敝帚集》(达夫全集》第5卷)1928,现代 《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厦门世界文艺书社 《薇蕨集》(《达夫全集》第6卷)193O,北新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湖风 《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达夫自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断残集》(《达夫全集》第7卷)1933,北新 《浙东景物纪略》(散文集)1933,浙江铁路局 《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现代 《达夫日记集》1935,北新 《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北新 《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创造社 《达夫散文集》1936,北新 《闲书》(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上海文化书局 《郁达夫文集》(小说、散文合集)1948,春明 《达夫诗词集》1948,广州宇宙风社 《郁达夫游记》(散文集)1948,上杂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51,开明;1954,人文 《郁达夫南游记》(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书局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政论合集) 1959,人文 《郁达夫诗词钞》 1962,香港上海书局 《达夫文艺论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郁达夫诗词抄》1981,浙江人民 《郁达夫文集》(1一12册)1982一1984,花城 《达夫书简》1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游记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郁达夫抗战诗文抄》 1982,福建人民 《郁达夫致王映霞书简》 l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小说集(上下册)1983,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1984,陕西人民 《郁达夫散文选集》1985,上海文艺 《郁达夫散文集》 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文选集》 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 1986,浙江文艺 《沉沦》(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郁达夫书信集》 1987,浙江文艺 《沉沦.迷羊》(短篇小说集)1988,人文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二月七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满州弄(现更名达夫弄)的知识分子家庭。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郁达夫的父亲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郁达夫进入私塾读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就读富阳县立高等小学。清宣统二年(1910年),郁达夫与徐志摩、厉麟似一同考入杭州府中学堂,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 宣统三年(1911年),郁达夫进入蕙兰中学读书;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却因参与学潮被校方开除。民国二年(1913年),郁达夫随长兄郁华(郁曼陀)赴日本留学。民国三年(1914年)七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民国五年(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民国六年(1917年)七月,毕业,十一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留学期间,郁达夫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尤以俄、德小说居多。 民国十年(1921年),郁达夫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开始小说创作,民国十年(1921年)十月十五日,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民国十一年(1922年)三月,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郁达夫回国,在安庆法政专校教授英语(一说为安庆一中),与当时同为该校教员的陶希圣颇有交往。民国十二年(1923年),辞职,出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统计学。民国十三年(1924年),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为期亦仅一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年底辞职,返回上海后,郁达夫开始主持创造社出版工作,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民国十七年(1928年),郁达夫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但不久即退出,同年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仅四个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二月一日,郁达夫在《现代》(2卷2期)上发表短篇小说《迟桂花》。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郁达夫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四月,由上海移居杭州,创作大量的山水游记和诗词。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郁达夫任浙江省政府参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担任《中国新文学大系》内的《散文二集》之主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郁达夫应当时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出任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在福州,郁达夫号召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兼公报室主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二十四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写了《怀鲁迅》一文。十一月,郁达夫访问日本,十二月十七日,郁达夫在离日归国途中访问台湾,会见杨云萍、黄得时等文化界人士,抗日战争初期,郁达夫任《福建民报》副刊主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成立了“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郁达夫被公推为理事长。并与杨骚一起担任《救亡文艺》主编。在47天内,郁达夫发表的作品就有20篇(其中连续8天每天写一篇)。他在光禄坊寓所为文学青年程力夫的题词中写道:“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在武汉宣告成立,郁达夫赴武汉担任政治部设计委员,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会上周恩来和郭沫若相继发表演说,郁达夫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任研究部主任以及《抗战文艺》编委。期间曾赴徐州劳军,在各前线参访。台儿庄大捷后,郁达夫受命作为特使率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代表团到台儿庄劳军,巧遇想去台儿庄考察、但未获批准的美驻华武官史迪威。后经郁达夫协调,李宗仁答应史迪威到台儿庄考察。史迪威后来写了一篇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详细报告,在一份军事杂志发表,在美国政府和军方引起了很大反响,促使美国开始对华援助。这次前线考察让郁达夫受到了极大鼓舞,他回到武汉写了一系列文章,热情讴歌了中国军民坚决抗战的英雄气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应新加坡《星洲日报》邀请,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在船上他写下了《岁朝新语》,坚信“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到达第二天,郁达夫连生活都没安排好就写下了《估敌》一文,坚信“最后胜利,当然是我们的,必成必胜的信念,我们决不会动摇”。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在担任《星洲日报》主笔期间,他还同时编四五种刊物,发表了400多篇支援抗日和分析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政论、杂文、文艺杂论等,宣传抗日,海外华侨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战,许多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文化界同仁在中共党员《南洋商报》主编胡愈之的领导下成立“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郁达夫任团长兼任干部训练班主任,胡愈之任副团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一月一日,郁达夫便发表了旧体诗《雁》,指出“文化人要做识风浪的海鸥”。同日发表政论文《估敌》,全文三千余字,分析日军动向,剖析敌人虚弱本质,曰“敌国内既无可调之兵,国外亦无存聚之货”“最后的胜利,当然是我们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郁达夫与关楚璞、姚楠、许云樵等文人创建新加坡南洋学会。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年初,郁达夫出席了由陈嘉庚领导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成为新加坡华侨抗日领袖之一。二月,新加坡沦陷后,胡愈之、郁达夫等参加抗战委员会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郁达夫化名赵廉,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后来日本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胁迫他当了7个月的翻译。其间,他暗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抗战胜利后,陈嘉庚曾对中共党员国外统一战线负责人夏衍说:“那时郁达夫不仅掩护了我,还援救了许多被日本人逮捕的华侨。”一位马来西亚共产党负责人说:“没有他的帮助,我们的组织会遭到不可补救的损失。”由于汉奸告密,日本宪兵开始全面调查郁达夫,并准备对郁达夫在内的南下文化界人士实施大屠杀。身处险境的郁达夫安排胡愈之等人先行离开印尼。六月,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西部市镇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在当地华人协助下开设酒厂谋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

郁达夫论文开题报告

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

论文关键词大学 语文 人文性生命意识

论文摘要 生命价值追寻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大学 语文 教学立足人文性目标定位,借助经典篇章,关注学生精神世界,探寻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现实意义。 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然而,在这样一个将实用功利发挥到极致的消费主义年代里,本着实用性的高职教育中,似乎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合法性,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练、为人处世之道等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作为人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传承知识,同时要从传承与文化安全、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对生命的理解和欣赏等角度来审视《大学 语文 》教学的功能。 1、人文关照、生命呼唤是来自时代需求 每年的l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可见精神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成为影响我们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高校作为缩微的社会形态,这种症状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明显。目前在全国各高校陆续发生学生自杀案件是对这种现象的诠释。 一份反映近几年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和未来的显示,“有超过10%的大学生对生命持漠视态度”,遭遇挫折时有“的人想到用结束生命来解决”,在对待大学生自杀行为上,“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甚至有接近1/3的人承认自己也曾产生过轻生念头。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凸显崇尚生命、注重生命的人文价值,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大学生生命及人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大学 语文 》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思考和智慧资源,能培养学生汲取正确对待生活并且适应生活的精神养料;在与 语文 的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生命愉悦的享受,并对人生善恶进行鉴别,积累人生经验,张扬人性美,对人的生命发展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在大力推行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大学 语文 》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这是 语文 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 2、树立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质是大学 语文 的目标定位 语文 课程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即 语文 的实用功能,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就是“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立人教育”。“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方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是人生的另一种存在,充溢着真情真性、至情至性的生命。 《大学 语文 》以经典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还原一种生命精神,使学生感动于这种生命状态;或者通过作品的解读,将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揭示出来,使后人感奋于这样的精神形态,从而达到通过文学来认知社会与人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 语文 课,学生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国人。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 语文 教育过程中,关注入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对现代社会日趋严重的人的精神异化现象给予纠正,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读经诵典的过程,体验《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迈,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典雅和谐,宋词的飘逸灵秀等,使民族文化重新弥漫于校园,净化学生浮 躁 的心态,重归健康和充实。 3、探寻生命意识,关注当下人生是大学 语文 课程内容 传递生命意识。大学 语文 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来先哲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前人的生活与情感。作品中沉淀了诸多母题--爱情婚姻、人生价值、仕与隐,这些话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探寻、自由人文的追求。 事实上敬畏生命,爱身养生、安贫乐道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我们可以透过经典文选,看到国人“倡导贵生、重生,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关爱、敬仰和维护。而经典中所透露的“忧道不忧贫”,则体现了一种达观的快乐情怀。“君子固穷”,不仅透露出安贫乐道的忍耐力,同时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安顿和精神的超越。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是对生命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 澹 远宁静的生活态度;“千古第一文人”苏轼的诗文中浸透了一种旷达超脱又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山水审美消解生命悲苦的东坡人格。在这种经典人文关照中,体会出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磨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著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 经典阅读审视当下人生。对大学生而言,现实世界的爱欲、悖论、问责是最真实不过的,人文唯有穿透现实,方能承受生活的重压。大学 语文 课程面向的多是大一新生,正面临着对自身的重新认识定位、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调整,以及成长过程中接踵而至的挫折,加之对青春、爱情等问题的敏感、困惑和茫然,使他们迫切的需要获得指引和帮助,更容易从阅读中寻求人生经验和价值导向的指引。教学过程中可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作品的阅读,因势利导,与学生现实世界结合。如《伤逝》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角色代入和角色转换,探讨涓生对待职业的态度和失业后心态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效果差异的同时,学会对生活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障碍等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分析涓生的懦弱和缺乏责任感,在困难面前没有和子君携手面对,而是选择退缩与逃避,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生命在爱情中的责任;而子君在这一失败了的爱情中所体现出的欠缺,则是未能独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丧失与人格依附等问题。 4、因势利导、倡导真爱的途径渗透大学 语文 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 《大学 语文 》的人文性要求授课教师要关注人生,以人为本,教学要用文本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做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

因势利导,榜样激励,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 语文 教育中需要因势利导,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充分发挥文本中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许多作家的人生经历、选择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人生观是蕴涵其间的人文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对学生具有垂范作用。鲁迅为改变和提高国人的精神素质而选择的弃医从文,并在时代的风雨中以深 邃 的目光和坚毅执着的勇气持续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了铁骨硬汉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巴金一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晚年后对自己的严厉解剖和批判,更是对自我人格不断追求完善的典范。此外,郁达夫的率真、徐志摩的浪漫、汪曾祺的冲淡、北岛的叛逆都以其独特的人生选择来展示和丰富着人文精神的不同侧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家人生选择的关注,可以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影响、鼓励和安慰着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对其健康完善之人格的形成颇具影响力。 作品本身的内涵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王蒙的《安详》倡导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活态度,而不纠缠于琐碎小事的困扰;法国思想家蒙田的《热爱生命》里,倡导人生要过得“丰盈饱满”,“领略美好时光”;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芙的《笑的价值》认为微笑面对人生的心态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可以像“利刃一样应对外来的矫饰、虚套和压抑”,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能微笑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倡导真爱,以关怡情,燃起生命的热情。真实鲜活的生命是充满七情六欲,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亲情、友情、爱情于我们而言仿佛就是我们需要呼吸的空气,但在生活中往往我们会有呼吸艰难的时候: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友情陷入谷底;爱情触礁搁浅……面对如上情况,该如何理性应对?文本中的课文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祭十二郎文》《追悼志摩》《怀念萧珊》,或哭亲人,或悼友人,心情郁结忧伤,但在哀伤中仍有对生活的美好展望;《关雎》《静女》《蒹葭》等篇章,或表达两情相悦的缱绻深情美好,或表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痴情守望。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山光水影的熏陶中,心灵的狭隘、偏激、冲动、暴怒、苦闷、创伤都可得到修复。“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春江花月夜》展现青春洋溢之美;“东南形胜”、“烟柳画桥”的《望海潮》展现风情之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富有诗情画意;《瓦尔登湖》寂寞、恬静、智慧……这些课文提供了丰富的视角,用山水的灵秀、壮阔、幽深、诗情画意来涤荡心灵的埃尘,让我们去体味生命的美好,愿驾生命之舟徜徉在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 叶澜等.与学校实践[M].北京出版社,2001 [2]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l997(9) [3]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 [4] 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 语文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心理内涵与艺术特色郁达夫的中篇小说《沉沦》是从沉沦中奋起的一部心理史。,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这部小说是采用第三人称,以“自叙传”式的写法,注重心理分析,无所顾忌地抒发主观感情,大胆地暴露主人公的心理状态。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状态的描写,表现出了由于屡受歧视,精神忧郁甚至变态了但最后还不忘自己的祖国。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沉沦》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在“他”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当他离开W学校“打算不再进别的学校去”,他选择了蛰居在小小的书斋里。他的内心里也因此而压抑,产生了“忧郁症的根苗”。此后的留学生涯他的忧郁症就更加严重起来。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歧视”的“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并愿为此抛弃一切。然而这种渴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的内心逐渐失去理智的控制,他开始自渎,窥视浴女,甚至到妓院寻欢,只为了寻求自己感官上的一时愉悦与满足,最终深陷在邪恶的沼泽里不能自拔。那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让“他”更加苦闷,愉悦过后是更大的空虚,欲望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经济状况却穷困潦倒,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他”只有投海自尽来结束这个恶性循环。

郁达夫论文的开题报告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毕业 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2.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3.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4. 余秋雨 散文 的 文化 “寻根”情结 5.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6.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7.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8.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 传统文化 精神 9.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10. “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 11. 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12. 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 13.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14.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15.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 2.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4.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5.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6.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 白露 、花金子、愫方等) 7. 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 8.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9.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10.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11.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12.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3.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4.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5.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1.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2.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文学本科生论文 6. 关于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4.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7.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一一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10.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11.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12.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13.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15.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您的现代文学方面的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 索引序列
  • 郁达夫沉沦论文低查重
  • 郁达夫研究综论论文
  • 郁达夫论文文献综述
  • 郁达夫论文开题报告
  • 郁达夫论文的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