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哲思杂志最近一期好评文章

哲思杂志最近一期好评文章

发布时间:

哲思杂志最近一期好评文章

好书常读常新,在冥然兀坐的子夜,我翻开了《人生哲思录》,有些句子已不知是第几次读到,我仍为它的机智跳脱而击掌叫好。实际上,整本书都是妙语迭出的。

看完此书,最大的感慨便是原来自己一直被一些表象所误导。我现在并不是处在一个写一篇三段论的,需要拿几个漂亮的“哲学故事”来支撑中心论点的应试作文的时代。想到这里,并不禁为过去的自己感到悲哀。曾经一度狂热如“你不得不知道的××××”“一生要做的××××”这样的书籍中,因为懂一点点所谓的处事哲学而沾沾自喜。如同作者所言,哲学是思考的过程而非知识的清单。就像希望是我们寻找希望的过程。我不想看到哲学的滥觞,不愿看到出版社在“哲学”二字上敲上金钱的钢印。若要说语言是符号,我不希望哲学是那个充满诱惑力和指向性的符号。成功的人从中看到可能的失败,失败的人从中看到可能的成功,失望的人能够在绝望中得到希望,失落的人能够在落寞中得到慰藉,足矣。

也许我们不再需要去讨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我思故我在”这样的经典命题也只不过偶尔在课上提及。其实,哲学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小王子》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或许怀揣着哲学之梦,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当作者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着名学者周国平新作《人生哲思录》,围绕人生这一主题,以语丝形式,选收他在这方面的相关论述,分类编排,充分体现了他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卓见。内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炼。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说过:“那不是真正的我,其实我是……样的”。这样我们就有两个自我,一个在应付外在的人和事,另一个才是真正的我们。如果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背道而驰,那我们将会困惑,为什么我一直追求的东西,得到了我却一点都不高兴?如果我们想生活得开心,获得内心的平静,那么读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白天很多想不通的问题,回家读大师的书,心里就会得到安抚。不用一页一页翻着读,你可以遇到问题就翻到相关章节寻求解答,也可以随手翻一页读下去。总之一句话: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思想,那么你可以在里面吸收一部分精华。如果你还是个没有自己主见的人,那么,这书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与其说是本书,不如说是本人生辞典!

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使……”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简约,淡定从容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静与充实。打开书本,周国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语言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

在这么短短一篇读后感中要细谈此书给我的震憾与感动,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这里我只能挑几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词,也是书中的几个短篇书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沟通》——“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这是《人生哲思录》第259页关于“沟通”这一主题中的一段话,我想这里谈到了,人离不开人类,一个人再独特,再独立,你依然离不开人类这个种族,因为个人的精神的独特都缘于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离开了人类群体,你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人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正是依赖于它对人类精神的不断探索,谁也不能保证你找到了人类精神的全部,人类的精神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展现。

一个人的价值与整个人类的价值连在一起,才能散发出其魅力。只有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精神才能丰富和完善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所以,个人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精神价值的存在和认同,人类的精神价值同样离不开独特个体的价值的展现和发挥,试想如果没有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怎能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领域。怎能启发我们后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现人类精神的秘密。谁又能保证或预言你就是人类全部精神的发现者。既然无法保证,任何人都有权利也有可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人类精神。所以,你再优秀,也不要以为自己是上帝,是如来,是天神,怀有你自己的独特性就足矣。尊重别人的独特性。

《超脱》――周国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通。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它的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最后想以书中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吧!你会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澄澈的月色,从高大的洋槐树浓密的枝条间流泻而下,泼洒在大地无垠的辽阔里。那些隐秘草叶深处的虫鸣,于幽静里说着六月的情话。风迈着细碎的脚步,像一个隐藏身份的夜行人,在窗口的不远处,走来走去。

此刻,惟有远山,在静谧中,突显着健壮的骨骼,和着寺院辽远的钟声,谛听苍茫天宇里星子明灭有致的对话。

而我,就深陷在临窗的藤椅里,借着这天宇点亮的星灯,读一本书——读暗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跃动的思想。“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摘自《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多么令人感动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这涤净浮华的暗夜,流进你我安静的内心。真的,拥有生命多么美好!不管这生命起源于何,终归于何,而现世的拥有,就让我们足以自我安慰于这茫茫天宇之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心怀善意,看众鸟翻飞,阅春秋冬夏,聆听季节吟唱,感念时序更替,从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感知万物灵动,生命崇高……

因此,心怀善念,是我们在尘世最好的诠释。没有人能够远离生老病死,但我们一定能够远离暴力与邪恶,珍爱自我,用心中无垠的爱温暖尘世的每一个黎明,用呵护春天的手呵护每一朵花叶,用热爱阳光的心情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歉疚的时候学会理解,在失意的时候学会宽容,在放纵的时候学会内敛,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候,学会牵念,毕竟在有限的年月里,活着是最幸福,最自足的。

看,窗外的月色依旧如水地流淌。

听,低语的虫鸣依旧在深情地吟唱。

大地安宁。旷野安详。一颗划过天际的星辰,向着黎明的方向,在深邃的夜空留下静美的弧线,童话中,那就是生命流逝的胎记!

这夜,月色澹澹,书香淡淡……作文

或许,人生的路对年少的我们来说充满太多的未知与迷惑,我们时常徘徊在青春的岔路口,在抑郁的气氛笼罩下,不知该往哪儿走。

年轻就是资本,这是我一直都坚信的。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去逃避一些作为生命的一部分的东西,我喜欢尝试,哪怕是失败也好,经历了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有时候在太多的纷杂喧闹中我们是否还能记得那个最初的自己,是否还能时常记起回家的路,是不是也把自己弄丢了呢?

正如书中周国平所说“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的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着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地大笑… …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于是,笑容冻结了。”生活中我时常有这样的经历,身在其中时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不自在,只知道要这么继续下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分日夜的走着。可是,在能够一个人安静的时候,静静地想着心事,会觉得也不那么孤单,好像是另一个自己在陪着自己,很踏实。“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这另一个自我,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的把握置身于他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找回到他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他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他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致无家可归。”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个人的现实可能性始终是有限的。与同学聊天,当谈及我们的梦想时,他们都是一个个胸怀壮志,满腔热血。考名牌大学,进知名企业,党薪酬怎么怎么高的白领或金领… …我不知道这些为什么会吸引他们,是否这样以后就会被众人刮目相看,是否这之中“名牌”俩字占了很大分量呢?我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不错,我希望能把好的东西传递给我的学生,也没有想过要做到怎样高的位子,能对他人有意义就足够了。同学们大多会对我的想法不屑一顾,或是很无语,但他们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就有同学问是不是觉得现在教师的待遇提高了呀,我说这个不清楚。可能年少太轻狂,梦想太遥远,所以看不到脚下的'路以致不知道自己究竟走在什么样的方向上。可是,在追梦途中,我们是不是该适时地歇歇脚,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看看当初那个纯真的自己,找回那个真正的自己?

谁说一定得住进大房子开名牌轿车就会拥有幸福的人生?面前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只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把自己装在心中,且思且走,走在一切可能的路上更重要的是走在自己的路上。千万要真诚的生活,对他人更是对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的影子和事物的一架机器,到终了才明白自己的身体不过是被社会的“潮流”牵着鼻子走了一生,真正属于自己灵魂的东西却被埋没在心底的小角落里遗憾的度过了一生。

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的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是啊,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人生哲思录》共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以及“精神家园”四编,每一编又具体分为若干不同的文章。由于这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用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索、他的沉淀写出来的,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人生进行的哲学思考,感觉可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有所帮助,于是便不假思索买了回来。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虽然他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周国平先生在“情感体验”《幸福》这篇文章中写道: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周国平先生又写道: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周国平先生对幸福的定义如此简单!

而我却在生命的旅途中对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于我苦苦寻觅、苦苦奔波,就像一个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但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内心因而充满了痛苦与失望,人也因此变得消极起来。

生活中的怨言与不满足源于内心充满的欲望太多,以至于被物化的双眼所遮挡看不到眼前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助人为乐的谚语

就在节假日里学生发的一条条信息,就在空间里学生的一条条留言,就在课堂上学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课下学生的一声“老师好”……

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就在儿子在怀中撒娇的喊“爸爸”,就在家人虽离的很远仍联系不断……

读了《人生哲思录》,让我觉得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内心会得到安抚,它让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要淡泊名利沉淀自己。它让我认识到“对于体验幸福的人来说,是不会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因为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是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和幸福。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一个人的需要有很多种,我认为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周老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需要,就必然要付出精神需要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乎此的就是奢侈。

然而,现代人的追求大多倾向于物质需要,而淡化精神追求。电视台的“相亲才会赢”办得红红火火,但成功的案例却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发现物质需要的分歧是相亲失败的最大原因。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女性选择男性主要关注经济条件(如:房子、车子、存款),而对于男性的内在修养、精神生活上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个别极端的女性居然对相亲对象作了“必须要有房产”的硬性规定。真是莫大的笑话,这些女性是嫁老公还是嫁房子?显然,他们是被物质需要束缚了。

其实,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现代社会,工作紧张,压力大,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茫茫碌碌。然而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有些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些人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有些人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等等。

究其原因,发现工作状态的好坏与精神需要的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中的很多同事,工作踏实,为人忠诚,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他们有明确的人生追求,他们不止为赚钱而工作,更重要的是为追求人生目标,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而工作。显然,他们是把精神需要放在第一位了。若干年以后,他们或成为专家、或成为领导,他们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获得更好的工资待遇。

“人生终究是漫长的,不求‘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珍视自己,做到不忘初心,便已无憾。”

这是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9)班学生贺志选读《人生哲思录》后写下的感悟《不忘初心》中的一段,他也因此文获得了“第十六届沪、港、澳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地中学学生暨20xx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高中组的一等奖。

8月25日是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上述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着名作家叶辛,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兆路等出席了颁奖典礼。会上,叶辛先生和获奖师生围绕着“经典阅读与成长”,目前青少年的阅读、写作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每年的阅读报告大赛都会有一个主题,今年中学组的主题是“对话经典”。怎样的文学作品称得上是“经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认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筛选,流传下来的都是好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经历过几百年,生活在各种状态下的中国人都在读它们,而且都读出意味来了,这就证明这部作品是有养料的,是真正的经典。

青少年为什么要读经典?叶辛说,经典作品不管吃,不管穿,但是久而久之,它会作用于你的身心,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作品里的精神,作者的情绪,作品描画的人物个性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对人生的态度,并默默作用于整个人的气质和素质。

广泛的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作品,还可以帮助读者学会独立思考。娄山中学语文教师汤雅华认为,当下人们热衷于刷微博、微信、QQ空间,收获了巨大的信息量,但这些碎片化知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对人益处甚微,甚至会阻碍我们深入、独立思考,而经典阅读才能让我们避免人云亦云,真正拥有独立的灵魂。

通过这些读书报告,叶辛等评委也发现,当今中学生的思考力大有提高的空间。对于缺少生活体验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评委们给出的答案是:阅读,广泛地阅读。

“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否,关键是什么?”在互动环节,针对读者的这一问题,评委们一致认为,独特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

有评委表示,好文章往往在朴实的语言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或感受。而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正是当下不少学生写作的“短板”,解决办法仍是多读书、读好书。

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由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图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澳门日报》等联合主办,《少年日报》《上海中学生报》承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旨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交流,引导更多的青少年亲近和热爱华文母语,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促进中小学校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以及全球华人中小学生的文化交流。

我第一次投稿就投中,往后连续投中 我们先回到正题,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哪些杂志社容易过稿吧。新手小白可以多多尝试。 1.《破茧成蝶》杂志社,稿费千字70-100 2.《下一站大学》杂志社,稿费70-100 3.《花开不败》杂志社,稿费千字100 4《青春美文》杂志社,稿费千字120-150 5.《高考季》杂志社,稿费千字100 6.《哲思》杂志社,稿费千字150-300 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文艺青年写的。 很多原因问题在这里就先不给大家发约稿涵了。 如果大家想要以上杂志社的约稿涵,可以关注一个叫“喝一杯青春的酒”的公众号,里面有大量杂志社和公众号的约稿涵,还有很多投稿技巧。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投稿技巧: 1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你要知道自己擅长写什么类型的文章,然后根据自己的定位,去锁定一些杂志或者公众号。 2锁定好杂志社或者公众号之后,你就要分析他们家的杂志社的版面类型,栏目,每个栏目收多少篇文章,受众等等。最好是买一两本目标杂志社的杂志,分析阅读别人写过当然文章,你就大概知道哪些文章在他们家投中率更高。是投公众号的话就关注看一下他们家的公众号里面的推文是什么类型的。 3仔细分析目标杂志社或者公众号里面的文章的字数,类型,哪些栏目比较适合你写,哪些栏目你觉得对你来说过稿率比较高,你就写哪个。说来也不是我口气大,当初投稿看别人写的文章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没我写的好,居然也能投中,所以,我就更加有很多信心去投稿了。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恭喜你,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4投稿的时候一定要费尽心思也要找到编辑的QQ邮箱去投稿,而不是去投公共邮箱,因为我亲身试验过,认识的编辑也告诉过我你投公共邮箱可能就会石沉大海,编辑看不到,所以,一定要投编辑的QQ邮箱,且主动加编辑QQ,但是不要聊天打扰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默默等待通知即可。因为你投到编辑邮箱她一般是一定会看到的。但是时间等的太久了,又没有回复,那么这时候你可以私聊编辑问一下,态度好一点,有礼貌一点,这样编辑会帮你看看,好的话还会帮你指点一二。 5如果你过稿了,编辑找你的话,你一定要表现得积极一点,如果要你改稿子,虽然不要求你很快改好,但是你积极一点,积极当然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别人会觉得你特别努力特别积极而更愿意把机会留给你。 6如果小的平台投进去之后,你可以发展自己,积累经验,不断进步,然后往大的平台发展,往大的平台投稿,同时也可以积累名气。 最后我要说一些投稿的注意事项: 1投稿字数最好不要超过规定字数,也不能太少。 2千万别一稿多投,否则你会后悔的。当然你永远都投不进的话当我没说。 3不要问编辑一些关于怎么投稿,格式,有哪些栏目这些傻问题,这些是你自己要弄清楚的,而不是去麻烦别人。 4写作不要太消极,也不要一味追求华丽词藻,这些往往投不进,具体大家可以参考微信公众号“喝一杯青春的酒”里面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写的文章神采飞扬,却得不到编辑的欣赏? 你要知道,写文章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积和看起来唯美句子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内涵和内在的价值,能引起共鸣和引发深思,能让别人从中获取价值。不然别人为什么看你的文章。 5注意不要反季节写文章,就比如你投的文章是要在夏季发表的,你就最好不要出现冬季,雪花这些字眼,最好不要出现大幅度的反季节字眼。这我也亲身试验过,会被拒稿。 最后,祝大家多多过稿!

投稿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纸质投稿。手写或打印纸质文本稿件,在知道编辑部地址、邮编等情况下,通过信件方式向编辑部投稿。二是电子投稿。前提是要知道编辑部的电子邮箱,可将稿件的电子版,通过邮箱发给编辑部,以供采用前审稿之用。

哲思杂志好吗

《哲思》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杂志,《哲思》里有很多很好的励志文章,那么哲思杂志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不会太圆满,我们要摆正心态面对酸甜苦辣。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回报。幸福是一件神奇的宝贝,它不会越分越少,只会越分越多。凡事不要太计较,心胸不要太狭隘,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人幸福自己幸福。

记住,永远不要埋怨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切,情感与事业。何以,人生总是烦恼无数,幸福却是少之又少。又为何,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而烦恼却总是纠缠在自己的心间。

我们要学会用一颗简单的心来接受这个世界。风,静静徜徉,如诗般宁静;雾,淡淡飘散,如云般潇洒;心,落寞沉寂,如花般绽放,又如花般凋零。物,虽好,却难入心;景,虽美,却难心醉;路,虽远,却能澄清,能彻悟,能通透。

当忍则忍,能屈能伸,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时候都需要忍。忍耐是一种执着,一种谋略,一种修炼,一种人性的自我完善。在人生的历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忍耐的事情,正好借以历练自己的心智。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寒冬,才等得到花开。

人生,既要淡,又要有味。每一个平常的日子,我们都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不是一件易事。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人一生,我们必须放下所有怨念,抛下所有伤痕,放弃所有悲伤,仰头面对阳光,扯开嘴角,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充满着温暖。

有时候,我会觉得什么都是假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发自内心地相信并爱着这个世界。有的时候觉得辛苦没了斗志,就会堕落一阵子。有的时候觉得辛苦,没了斗志,会想我的身上每个细胞都曾经是一颗小行星的影子,然后就挺过来了。

人生简单些更好,不需要把一切搞得复杂。珍惜生命中的所有能够相遇的人与经历,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份滋味与感受,看淡得失,善待自己。学会珍惜吧,只有懂得珍惜了,人生才会少几分遗憾,多几分幸福,少一些痛悔。

人,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繁花浮世本身就是一杯毒酒,我们总是想避之则吉,却总是一醉贪欢。金华名利本身就是一场噩梦,我们总想如梦初醒。

人生要用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家里;最难听的不是脏话,是无言;最美好的不是未来,是今天。

朋友病了,大家去医院看他。离开后在医院门口感叹:“唉,这么年轻就生病了!”

另一人说:“去年底还听他说,等到工作状态好一点时,就带孩子去迪士尼乐园。”

听到这话,我心中闪过好几个类似这样感叹的场景。然后我想通了:状态永远不会更好。因为,现在,就是最好的状态。

“等到……我就……”是从小到大最常用的句型。

“等到考上第一志愿,我就可以谈恋爱了。”“等到当完兵,我就海阔天空了。”“等到找到天命真女,我就幸福了。”“等到找到工作,我们就可以结婚了。”“等到结了婚,我们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等到升了官,我就可以多花时间陪小孩了。”“等到退休后,我们就可以去环游世界了。”我们都说过类似的话,后来也都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因为两件事会发生,让这个句型无法成立。

一、我们考不上第一志愿、找不到天命真女、结不了婚,或升不了官。于是理所当然地说服自己,不能去谈恋爱、不能幸福、不能安定下来、不能陪小孩。怎么办呢?卷土重来,再试一次,或重造另一个比较容易成立的句子:“等到考上任何一所学校,我就可以谈恋爱了……”

二、我们考上了第一志愿、找到天命真女、结了婚,也升了官。但发现那样的状态并没有原本想象的好,我们还是不快乐。于是天真地以为:一定要达到下一个更高的目标,状态才会完美、快乐才会来临。结果第一个句子还没完成,又造了第二个句子:“虽然考上了第一志愿,但等到我第一名毕业,就可以‘真正’去谈恋爱了。”“虽然找到天命真女,但等到我发了财,就可以‘真正’幸福了。”“虽然结了婚,但等到我买了房子,就可以‘真正’安定下来了。”“虽然升了官,但等到我当上总经理,就可以‘真正’多花点时间陪小孩了。”

就这样,现在的状态永远不够好到可以放心去玩、去结婚、去陪小孩、去环游世界。我们坚持要等到更佳状态,才开始对自己好。人生永远在“等待”,谈恋爱、陪小孩这些简单的快乐,一直被排在重重关卡之后。我们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反而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胸怀大志。

就这样,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手段”。考上了第一志愿,是为了要第一名毕业。升了官,是为了要当上总经理。活着,永远是在布局。醒来,就开始算计。我们不敢开香槟,因为还要再接再厉。不敢休假,因为对手都在打拼。我们不允许自己快乐,不允许自己关机,然后给了这种生活方式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生涯规划”。

算计和规划没什么不好,没有算计和规划的人生,活不出浓度和深度。但算计和规划会上瘾,很少人能在过头之前喊停。

结了婚,要买房子。买了房子,要把房贷缴清。房贷缴清,要换大一点的房子。换了大房子,要换好一点的车子……

升了官,要当上总经理。当了总经理,要冲业绩巩固自己的地位。地位巩固了,猎头公司来找你当更大公司的总经理……

这样下去,永远不会“安定下来”,永远没时间“陪小孩”。

所以,人生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挣扎。人生不会等我们准备好,想快乐要扑上去。活着的甜美,不在于享受完美,而在于享受挣扎。过去,带着虚幻的美好。未来,可能不会发生。只有挣扎的现在 才是最好的状态!

1.你在按谁的时间表过人生?

现在女性容易焦虑,有个有形无形的时间表摆在她面前——几岁买房,几岁结婚,几岁要生第一个孩子。

晚一步就觉得天要塌下来。这是什么生活?人生难道可以预定吗?有必要停下来好好问问自己:这时间表是谁定的呀?

这个问题真值得好好想想:孜孜不倦追求的“幸福”,是我们想要的,还是别人放进我们心里的?

只要这些东西贴上一个共同的标签——“幸福”,大家就觉得,“那是我的!”“是我要的!”因为有“幸福”这层包装纸,你只看到外表,忘了这个幸福的概念是谁帮你种下的。可是,谁规定不按照同一张时间表过人生,就没资格幸福了?

2.你在用谁的概念做“自己”?

林奕华常年在香港大学给学生上通识课。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播放两则韩国房地产广告短片:一则画面里是一间极尽奢华的大房子,女主人穿着晚礼服,在房子里优雅地弹钢琴,喝咖啡,她站在窗前极目远眺,窗外星光灿烂;另一则是一个女人跟着朋友参观新家,边看边掏出相机,把见到的豪华冲浪按摩浴缸,大得吓死人的衣帽间、全套声控家电统统偷拍下来,脸上还不时流露出明显的羡慕嫉妒恨。

播放完毕,林奕华问学生观后感。学生回答:看完后好有压力,一方面羡慕这样高品质的生活,一方面又非常清楚背后不菲的代价。但林奕华的感受截然不同:我只看到一个博物馆和一个美术馆,我没看到一个家。每个家都有不同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商业社会打造出无数“你值得拥有”的美丽神话,于是“I deserveit,我值得这些好东西”成了时代金句。这句话包含了一个态度:我是一个盘子,我这个盘子这么精致,这么珍贵,放进来的东西当然得是好的,不然岂不糟蹋了我这个盘子嘛!但是你想过吗?当你把自己当成一个盘子,你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了。

这些美好的东西,得不到就没资格幸福吗?为什么别人想要的也是我想要的?别人对我的感觉决定了我对自己的感觉?很多人都说要“做自己”,可单单抛出这句话是空的。到底什么是“自己”?独立人格这个东西,不是我们每天多吃点维生素就能得到,也不是听广告说穿这条牛仔裤或去哪个地方旅行,就是“做自己”了。它需要你常常挑战自己,常常问自己问题。

比方说:我坐在这里,感觉舒服吗?然后你开始搜寻跟舒服感受有关的信息。这个光线让我感到舒服,但我想起昨天在一个光线暗淡的小会场做讲座时,感觉就不那么好。为什么?问自己多了,我就慢慢了解,原来我是个对光线强弱十分敏感的人。这就是你开始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你就有能力去帮助引领别人了解自己。你用这样的方法慢慢就会看到周围,看到全部,然后你就开始累积,变得有厚度,别人对你讲一句话,你自然很快就理解,别人看你会不一样。逐渐的,你变得不那么急了,凡事有把握,因为你都有底了。最后,不管你进入什么新环境,你都用这个方法觉知自己,看自己能放松到什么程度。而你所把握的每个觉知,就是所谓的“自己”。

3.你的幸福要让眼睛看见,还是让心看见?

林奕华有部直指幸福命题的舞台剧《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女主人公“宝贝”起初一直在两个男人之间挣扎——一个是相爱但贫穷的男友,一个是富有但并不爱她的男人,直到双目失明,她最后选择的却是第三个男人——一个平凡得掉进人堆就看不见人,但那个男人却最能抚慰她的心。

我们就是那个“宝贝”,以为看得见,其实只是一直在找我们自己想看的东西而已,心是瞎的。

他曾让一个女生绑上眼睛,然后找个男生跟她交流,谈话过程非常愉快,女生也很开心。等聊完之后,女生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打开,在场的每个人都亲眼看见,当那个女生一看到那个男生的庐山真面目时,眼睛里明显流露出失望——因为那个男生长得实在不怎么样。

聊的时候,女生很享受,因为她在心里为这个男生虚构了一个画面,认为他应该长什么样子,然后结果不如所愿。把这个例子倒过来,就是现实中常常发生的事:你看到一个外表很好的人,你会尽量找跟他聊得来的话题,大家在这个范围里产生极大共鸣。你或许很开心,却忘记了这一点点的愉悦,是彼此花了多少力气努力出来的,更不用说对方也在配合你。但当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比如新鲜感、亲密感过了以后,大家开始松弛懈怠,你这才突然惊觉——除了那一点点共鸣,其他更多不合拍的部分该怎么办?

眼睛往往带给我们很多痛苦,甚至让我们把看到的表象和内心真正的追求直接划上等号,比方一个男人打篮球很棒,但他一定是个英雄吗?说不定私底下还很怕蟑螂呢!情感和幸福最难跨过的第一个山坡,就是眼睛。你最好在眼睛看一层以后,再用脑子看一层,然后再用心看一层,起码看三遍,才能知道你现在在追求的,是不是心里真正渴望的。

4.你要幸福速成,还是慢火细炖?

当你看到铺天盖地的成功速成模式,还会有耐心慢慢按照自己的速度过人生吗?现代人全讲方便,甚至包括“快乐”,都希望最好来得很快捷。最好当我不快乐时,能把“快乐”拿到我面前,好让我看见。可这些被创造出来的增味剂,全是加引号的。那么容易得到你想听的,想看的,想吃的,很快,你真正获得幸福的能力就退化掉了,就像长期不活动的人,四肢最后会退化一样。依赖那些增味剂来开心,你反而会越来越不开心。

人们这么急切想要速成幸福,是不是也与竞争和比较有关?不是有人说“我的幸福,就是要比别人幸福”吗?

这句话太典型了,它很微妙地透露出现代人的心态——有这个“比”字,表面上看是想在别人上面,其实是自觉落在别人下面。但问题是你用什么跟人比幸福?

幸福不能速成,也不是要赢过别人,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幸福?

各有各的好,《意林》杂志简介 励志激扬人生 《意林》改变命运 励志激扬人生,《意林》改变命运。意林杂志创刊于2003年8月,顾名思义,意韵深长,蔚然成林。“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林”即智慧之林,“意林”就是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意林倡导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关注现实生活,贴近现代人内心世界,弘扬博爱宽容的为人处世之道,表现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接触。力图通过温馨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补充读者的生活经历,延展读者的精神边界,打造中国人最真实最贴心的心灵读本,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励志杂志之一。目前月发行量160万。邮发代号:16-288 《意林》杂志的办刊宗旨: 以“一则故事,改变一生”为宗旨,通过“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坚守“励志、感动、启迪、提升”的办刊理念,致力打造中国乃至全球都深具影响的励志传媒。 《意林》杂志主要读者对象: 目前读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3-45岁的社会各界人士,重点是在校学生(初中、高中、大学)。 《意林》杂志栏目设置: 励心小品、心灵鸡汤、世间感动、成功之钥、人与社会、成长视窗、生活锦囊、新知博览、精英谭、流行·视觉、诗·画·话、浮世绘、编读互动等 《意林》杂志文章内容: ☆采撷人文精化,让人与人心灵相通,让爱与爱交相汇融;☆彰显乐观向上的人文精神,倡导健康、平衡、阳光、积极的幸福生活新概念;☆致力于开掘、寻觅、展现生活中一花一木的意趣,一颦一笑的意韵; 意林杂志特点: 绿色的封面——健康与活力的象征;绿色的纸张——把健康和环保融入字里行间;绿色的内容——走进心灵深处,把爱织入心田;☆每期特有的专题、话题、花生等栏目及时捕捉社会热点、引人深思,与时代同步。☆文章故事性强,简短生动,意韵深长,不仅有助于学子们妙笔生花,还致力于增强现代人的幸福感和感受快乐的能力,提高读者的生活智慧。《意林》既是一本现代人的心灵鸡汤,同时又是生活智慧的指南。

哲思吧,高中时每期都买,内容很全很好。。

意林比较好一点 读者比较深涩难懂

求是杂志最近一期

求是杂志社不可以随便进入。《求是》本身是核心期刊,办刊质量是非常高的,且杂志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因此该杂志社不可随意进入。

目前国内方舱有三种类型的方舱,除了临时性方舱,还有半永久性与永久性方舱医院。临时性方舱为快速隔离大量增加的无症状传染源;半永久性方舱兼顾隔离与治疗功能;永久性方舱为具有完整的治疗功能的负压型重症方舱。“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永久性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把防控的人力物质资源备足备齐,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用。”5月16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求是杂志2022年第10期发表《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坚决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一文中提及。“永久性方舱医院”和多地目前已有的“方舱医院”有何不同呢?参与多次方舱建设项目的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周书灏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曾介绍,目前国内多数为临时性方舱,是为了隔离传染患者使用。目前国内方舱有三种类型的方舱,除了临时性方舱,还有半永久性与永久性方舱医院。临时性方舱为快速隔离大量增加的无症状传染源;半永久性方舱兼顾隔离与治疗功能;永久性方舱为具有完整的治疗功能的负压型重症方舱。其实,国内部分地区已有或者准备在建“永久性方舱医院”了。据江城日报4月22日报道,“内蒙古援吉医疗总队整建制接手的第四方舱医院,将成为吉林市永久性方舱。”这座方舱由中泰驾校大楼改建而成,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设床位2120张。4月19日,中央援建香港特区的竹篙湾社区隔离设施交接完成,在第五波疫情下,位于香港竹篙湾的永久性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分秒必争赶工建设,并提前完成第一阶段工程的交付。4月19日,中央援建香港的竹篙湾社区隔离治疗设施第一阶段工程完工交付。新华社记者李钢摄据凤凰卫视报道,该项目的总设计师、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表示,与早前已经交付使用的6间临时性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不同,永久性隔离设施考虑的需求要更加全面,将来还可以转化为过渡性房屋使用。5月16日,在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当前江西防疫重点工作时,江西省卫健委主任王水平称,按照“1+11”的原则,大力推进省级和11个设区市“永久性方舱医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平急转换型方舱医院”和“依托型方舱医院”,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等各类重大传染病、严重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紧急救治。

了望周刊和求是杂志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刊物,它们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以及关于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文章,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了望周刊和求是杂志的关系是,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刊物,它们都是由中共中央编辑出版,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支持者,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媒介,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平台,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渠道,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媒介,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渠道,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媒介,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渠道,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媒介,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渠道,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媒介,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渠道,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媒介,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渠道,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媒介,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渠道,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媒介,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它们都是

您好,了望周刊和求是杂志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刊物,它们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以及党的组织和活动。了望周刊是中国共产党的官方月刊,求是杂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季刊。了望周刊以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为主,求是杂志以宣传党的组织和活动为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了望周刊和求是杂志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刊物,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以及党的组织和活动,以推动党的建设和发展。

最好的哲学杂志

刊名: 世界哲学 World Philosophy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求是》也算,马克思主义哲学。—————————————— 刊名: 现代哲学 Modern Philosophy 主办: 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7660 CN 44-1071/B——————————————《哲学杂志》(Philosophical Magazine)刊名: Philosophical magazine. 刊号: 530C01 ISSN: 0141-8610 出版频率: Monthly(12/y) 语种: eng 国别: enk ——————————————《不列颠科学哲学杂志》 · 《德国哲学杂志》 这些外国的就只存在但没见过,中国的要订阅,或者去大型图书馆找。。

很厉害。《世界哲学》是专门介绍外国哲学以及中外哲学交流的刊物,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拥有最权威的专家团队,目前设有当代哲学地图、谈学论译、名家访谈等等。《世界哲学》原名《哲学译丛》,创刊于l956年,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外国哲学刊物。

哲学期刊:

1、《管子学刊》简介:本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致力于《管子》及整个齐文化的研究和探讨,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2、《现代哲学》简介: 《现代哲学》创刊于1985年,2002年第1期起由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编辑出版。目前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简介:内容涵盖中国哲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经济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哲学、逻辑学、美学等。

分类方法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哲思杂志经典文章

《哲思》很不错、我觉得!

《散文》月刊 《美文》 《散文百家》杂志 《中华散文》杂志 《散文选刊》杂志 《海燕·都市美文》《青年文摘》 《视野》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 多年来,《散文》的发行量一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冠,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曾获历年省市级优秀期刊奖,首届及第三届“中国期刊奖”。2005年的《散文》,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格高境阔,文洁意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十六个字。所有照亮黑暗启迪心智的思考,都值得我们收藏;所有为丰富汉语写作形式上可能性的努力,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从来不以绯闻、逸事和低级趣味来吸引读者;以平常心为平常人办刊,关怀人生、贴近灵魂是我们靠近读者的方式,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不以牺牲文学性和原创性为代价。我们相信,中国需要《散文》,这就好比人生需要艺术的因子一样。我们认为,一本好的刊物,它当然要尊重人的日常欲望,但更为重要的它理应对破坏爱、善与和谐的力量表示自己的不妥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散文》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薪火相传,《散文》在中国是本老资格的文学期刊了。 主持期刊的编辑换了一批又一批,《散文》个性、气质却有着它的一贯性。谁主持《散文》,谁就背负着一分文化重担,谁就只能苦心孤诣。 《美文》杂志由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 1992 年 9 月创刊。十七年以来,着力展示当代散文写作的最新状态,发表了海内外作家一系列精心之作。优秀的作者队伍和挑剔的读者阅读,一直是《美文》杂志的立足之本。 贾主编说:“我们不是为了有一个舒适而清雅的职业办杂志,也不是为了敛钱发财,我们的杂志挤进来,企图在于一种鼓与呼的声音:鼓呼大散文的概念,鼓呼扫除浮艳之风,鼓呼弃除陈言旧套,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鼓呼更多的散文大家,鼓呼真正属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散文。” “刊物是大家的,真的,这是咱们大家的刊物。” 在各位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下,《美文》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她将更加坚定更加美丽的走下去。《美文》杂志为半月刊,每月上半月和下半月各出一期。 上半月刊以成人阅读为主,强调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散文写作提供朴实、自由、宽松的园地,展示作者的最佳新作。 下半月刊以少年阅读为主,全面刊发中小学生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展现青春写作的文学风采,不拘一格,力推青春写作好手,以多样化和包容性培植文学少年新星。 《视野》杂志是由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文摘期刊,创刊于1997年,现有《视野》上、下半月。《视野》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双效期刊”;2005年荣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 《视野》杂志将自身差异化定位于:以新观点、新知识提供思想碰撞,以对生活的新发现提供新的启迪。《视野》以“新锐/人文/生活”为办刊理念,注重用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文字体现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个性飞扬、年轻新锐成为了《视野》的一个特点。 《视野》杂志的读者对象以18-35岁青年群体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读者。 《视野》注重思想性和文化品位,追求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这些原则之外,《视野》非常关注深入人的内心的一些东西。 《青年文摘》是一本文摘类月刊,淡雅、清新、具有青春活力,针对青年人,兼顾各层次读者,集中了从青春型期刊、报纸及书籍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名篇佳作,包括散文、故事、纪实、趣闻、漫画,许多的青春独白,情感美文,随笔杂感,哲理杂文,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经历,十分有趣有益,是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 《青年文摘》于2000年9月起将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红版,下半月为绿版,以明快醒目的红绿两色作为上下半月刊的视觉标识。 红版睿智、温情、新锐,是青年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 绿版青春、时尚、人文,是青年人成长、成才、成功的精神家园★主要版块栏目: 每月欣赏、青年一代、心海浪花、品味人生、青春风铃、社会之窗、 成功路标、环球采风、人世间、精品书屋、至爱亲情、走向成熟、沉思与遐想、历史一页、文苑漫步、万叶集、今日谈、往事回眸、流金岁月、我的故事、名人自述、成长阶梯、信息时代、心情小站、人间传奇、幽默故事、名人轶事、名家经典、理想的旗帜、青年一代、香港传真、人生风景线、人物、传奇故事、名作欣赏、科学史话、青春策划、两代之间、现代交际、专题资料、人在旅途等栏目。 《读者》偏重小说,我觉嘚对写作阅读的能力提高帮助可见一斑,但对人的素质教育帮助很大。 《格言>个人也很喜欢,因为它的排版比读者漂亮,因为是彩印嘛,文章也还行,散文也有的。 《意林》,前两年是喜欢读者多,这两年喜欢意林多,因为老在读者上看到重复的文章图片。意林感觉和读者差不多,但没重复。就不知道再两年会喜欢哪个了。 《萌芽》,《青年文摘》接触不多 简单的整理了一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哲思投稿字数和规格:所选故事有一定的可读性,具备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意味深远。短小为好。每期所选文章长短结合,长的1400字以内为宜。短的1300字以内。也可将短小品点汇编成2P。提出的观点或新锐或质疑,能引发人们对生活、社会的反面思考。最好与当下有关。

专栏设置:

1、哲思美文:(卷首语)以倡导一种积极、乐观、豁达、健康的现代都市生活态度为主题,抒写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性的情感美文,要求文笔流畅,语言精美,并能够引人深思。要求:800-1500字。

2、声色男女:以敏锐的视角、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观点,解构男人与女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

3、心语倾诉:夜色正浓,心思纷飞,滚滚红尘中的痴男怨望月长叹!爱与恨交织的心路历程。要求2000-4000字。

4、智慧火花:生活是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大全书,是我们汲取生存营养的智慧源泉。智慧人生——讲述古往今来小人物大智慧的经典故事,启发人们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对生活的大彻大悟。要求:500-2000字。

5、风花雪月:现代都市版的浪漫童话故事。为爱而生的男女主人公在两人的世界里共同演绎一曲缠绵绯恻、荡气回肠的倾城之恋。要求3000-5000字。

6、风雨人生:以纪实的手法讲述寻梦一族在职场、商场的奋斗故事。图文并茂,要求4-8张与内容相关的照片。要求:3000-5000字。

7、每月闲情:她如同午后的一杯奶茶或是一份甜点,为枯燥乏味的生活注入新鲜活力,让生活变得更加惬意,更加美妙。题材宽泛、内容新颖,能够吸引读者,让他们在阅读中愉悦心情、滋润心智。字数不限。

8、都市月光:在流光溢彩的都市里,总有一些身在他乡为异客的游子们如同浮萍一样漂浮着。面对生活中五光十色的诱惑,他们是迷失自我还是坚持自我?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无奈,他们如何走出彷徨与迷茫,获得释然?要求:2000-5000字。

9、精品阅读:这里没有矫情的做作,没有刻意的精雕细琢,只有最朴实无华的文字和最真实感人的声音。从生活中淬取思想的精华,为读者朋友呈上视觉盛宴的一道精品佳肴。要求1000-3000字。

10、青春紫藤:那个轻舞飞扬的青春年代,朦胧、浪漫而诗意化的初恋,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盛开成一朵美丽、纯洁的紫藤花。要求2000-5000字。

11、海外星云:讲述海外留学或创业的华人在异国他乡艰辛曲折的寻梦之旅。他们真实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经验,是一种灵感,也可能是一种思维。要求:3000-5000字。

12、城市足迹:我们每个人都有城市情结,一座城自有一座城的美丽与精彩,它的个性风景,自成一家。让我们沿着城市的足迹,跟随作者感性地走近一座城,认识一座城,了解一座城,真实触摸一座城的心跳。

好书常读常新,在冥然兀坐的子夜,我翻开了《人生哲思录》,有些句子已不知是第几次读到,我仍为它的机智跳脱而击掌叫好。实际上,整本书都是妙语迭出的。

看完此书,最大的感慨便是原来自己一直被一些表象所误导。我现在并不是处在一个写一篇三段论的,需要拿几个漂亮的“哲学故事”来支撑中心论点的应试作文的时代。想到这里,并不禁为过去的自己感到悲哀。曾经一度狂热如“你不得不知道的××××”“一生要做的××××”这样的书籍中,因为懂一点点所谓的处事哲学而沾沾自喜。如同作者所言,哲学是思考的过程而非知识的清单。就像希望是我们寻找希望的过程。我不想看到哲学的滥觞,不愿看到出版社在“哲学”二字上敲上金钱的钢印。若要说语言是符号,我不希望哲学是那个充满诱惑力和指向性的符号。成功的人从中看到可能的失败,失败的人从中看到可能的成功,失望的人能够在绝望中得到希望,失落的人能够在落寞中得到慰藉,足矣。

也许我们不再需要去讨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我思故我在”这样的经典命题也只不过偶尔在课上提及。其实,哲学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小王子》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或许怀揣着哲学之梦,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当作者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着名学者周国平新作《人生哲思录》,围绕人生这一主题,以语丝形式,选收他在这方面的相关论述,分类编排,充分体现了他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卓见。内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炼。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说过:“那不是真正的我,其实我是……样的”。这样我们就有两个自我,一个在应付外在的人和事,另一个才是真正的我们。如果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背道而驰,那我们将会困惑,为什么我一直追求的东西,得到了我却一点都不高兴?如果我们想生活得开心,获得内心的平静,那么读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白天很多想不通的问题,回家读大师的书,心里就会得到安抚。不用一页一页翻着读,你可以遇到问题就翻到相关章节寻求解答,也可以随手翻一页读下去。总之一句话: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思想,那么你可以在里面吸收一部分精华。如果你还是个没有自己主见的人,那么,这书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与其说是本书,不如说是本人生辞典!

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使……”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简约,淡定从容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静与充实。打开书本,周国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语言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

在这么短短一篇读后感中要细谈此书给我的震憾与感动,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这里我只能挑几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词,也是书中的几个短篇书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沟通》——“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这是《人生哲思录》第259页关于“沟通”这一主题中的一段话,我想这里谈到了,人离不开人类,一个人再独特,再独立,你依然离不开人类这个种族,因为个人的精神的独特都缘于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离开了人类群体,你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人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正是依赖于它对人类精神的不断探索,谁也不能保证你找到了人类精神的全部,人类的精神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展现。

一个人的价值与整个人类的价值连在一起,才能散发出其魅力。只有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精神才能丰富和完善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所以,个人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精神价值的存在和认同,人类的精神价值同样离不开独特个体的价值的展现和发挥,试想如果没有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怎能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领域。怎能启发我们后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现人类精神的秘密。谁又能保证或预言你就是人类全部精神的发现者。既然无法保证,任何人都有权利也有可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人类精神。所以,你再优秀,也不要以为自己是上帝,是如来,是天神,怀有你自己的独特性就足矣。尊重别人的独特性。

《超脱》――周国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通。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它的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最后想以书中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吧!你会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澄澈的月色,从高大的洋槐树浓密的枝条间流泻而下,泼洒在大地无垠的辽阔里。那些隐秘草叶深处的虫鸣,于幽静里说着六月的情话。风迈着细碎的脚步,像一个隐藏身份的夜行人,在窗口的不远处,走来走去。

此刻,惟有远山,在静谧中,突显着健壮的骨骼,和着寺院辽远的钟声,谛听苍茫天宇里星子明灭有致的对话。

而我,就深陷在临窗的藤椅里,借着这天宇点亮的星灯,读一本书——读暗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跃动的思想。“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摘自《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多么令人感动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这涤净浮华的暗夜,流进你我安静的内心。真的,拥有生命多么美好!不管这生命起源于何,终归于何,而现世的拥有,就让我们足以自我安慰于这茫茫天宇之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心怀善意,看众鸟翻飞,阅春秋冬夏,聆听季节吟唱,感念时序更替,从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感知万物灵动,生命崇高……

因此,心怀善念,是我们在尘世最好的诠释。没有人能够远离生老病死,但我们一定能够远离暴力与邪恶,珍爱自我,用心中无垠的爱温暖尘世的每一个黎明,用呵护春天的手呵护每一朵花叶,用热爱阳光的心情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歉疚的时候学会理解,在失意的时候学会宽容,在放纵的时候学会内敛,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候,学会牵念,毕竟在有限的年月里,活着是最幸福,最自足的。

看,窗外的月色依旧如水地流淌。

听,低语的虫鸣依旧在深情地吟唱。

大地安宁。旷野安详。一颗划过天际的星辰,向着黎明的方向,在深邃的夜空留下静美的弧线,童话中,那就是生命流逝的胎记!

这夜,月色澹澹,书香淡淡……作文

或许,人生的路对年少的我们来说充满太多的未知与迷惑,我们时常徘徊在青春的岔路口,在抑郁的气氛笼罩下,不知该往哪儿走。

年轻就是资本,这是我一直都坚信的。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去逃避一些作为生命的一部分的东西,我喜欢尝试,哪怕是失败也好,经历了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有时候在太多的纷杂喧闹中我们是否还能记得那个最初的自己,是否还能时常记起回家的路,是不是也把自己弄丢了呢?

正如书中周国平所说“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的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着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地大笑… …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于是,笑容冻结了。”生活中我时常有这样的经历,身在其中时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不自在,只知道要这么继续下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分日夜的走着。可是,在能够一个人安静的时候,静静地想着心事,会觉得也不那么孤单,好像是另一个自己在陪着自己,很踏实。“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这另一个自我,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的把握置身于他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找回到他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他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他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致无家可归。”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个人的现实可能性始终是有限的。与同学聊天,当谈及我们的梦想时,他们都是一个个胸怀壮志,满腔热血。考名牌大学,进知名企业,党薪酬怎么怎么高的白领或金领… …我不知道这些为什么会吸引他们,是否这样以后就会被众人刮目相看,是否这之中“名牌”俩字占了很大分量呢?我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不错,我希望能把好的东西传递给我的学生,也没有想过要做到怎样高的位子,能对他人有意义就足够了。同学们大多会对我的想法不屑一顾,或是很无语,但他们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就有同学问是不是觉得现在教师的待遇提高了呀,我说这个不清楚。可能年少太轻狂,梦想太遥远,所以看不到脚下的'路以致不知道自己究竟走在什么样的方向上。可是,在追梦途中,我们是不是该适时地歇歇脚,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看看当初那个纯真的自己,找回那个真正的自己?

谁说一定得住进大房子开名牌轿车就会拥有幸福的人生?面前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只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把自己装在心中,且思且走,走在一切可能的路上更重要的是走在自己的路上。千万要真诚的生活,对他人更是对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的影子和事物的一架机器,到终了才明白自己的身体不过是被社会的“潮流”牵着鼻子走了一生,真正属于自己灵魂的东西却被埋没在心底的小角落里遗憾的度过了一生。

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的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是啊,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人生哲思录》共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以及“精神家园”四编,每一编又具体分为若干不同的文章。由于这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用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索、他的沉淀写出来的,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人生进行的哲学思考,感觉可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有所帮助,于是便不假思索买了回来。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虽然他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周国平先生在“情感体验”《幸福》这篇文章中写道: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周国平先生又写道: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周国平先生对幸福的定义如此简单!

而我却在生命的旅途中对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于我苦苦寻觅、苦苦奔波,就像一个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但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内心因而充满了痛苦与失望,人也因此变得消极起来。

生活中的怨言与不满足源于内心充满的欲望太多,以至于被物化的双眼所遮挡看不到眼前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助人为乐的谚语

就在节假日里学生发的一条条信息,就在空间里学生的一条条留言,就在课堂上学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课下学生的一声“老师好”……

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就在儿子在怀中撒娇的喊“爸爸”,就在家人虽离的很远仍联系不断……

读了《人生哲思录》,让我觉得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内心会得到安抚,它让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要淡泊名利沉淀自己。它让我认识到“对于体验幸福的人来说,是不会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因为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是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和幸福。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一个人的需要有很多种,我认为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周老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需要,就必然要付出精神需要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乎此的就是奢侈。

然而,现代人的追求大多倾向于物质需要,而淡化精神追求。电视台的“相亲才会赢”办得红红火火,但成功的案例却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发现物质需要的分歧是相亲失败的最大原因。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女性选择男性主要关注经济条件(如:房子、车子、存款),而对于男性的内在修养、精神生活上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个别极端的女性居然对相亲对象作了“必须要有房产”的硬性规定。真是莫大的笑话,这些女性是嫁老公还是嫁房子?显然,他们是被物质需要束缚了。

其实,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现代社会,工作紧张,压力大,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茫茫碌碌。然而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有些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些人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有些人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等等。

究其原因,发现工作状态的好坏与精神需要的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中的很多同事,工作踏实,为人忠诚,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他们有明确的人生追求,他们不止为赚钱而工作,更重要的是为追求人生目标,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而工作。显然,他们是把精神需要放在第一位了。若干年以后,他们或成为专家、或成为领导,他们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获得更好的工资待遇。

“人生终究是漫长的,不求‘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珍视自己,做到不忘初心,便已无憾。”

这是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9)班学生贺志选读《人生哲思录》后写下的感悟《不忘初心》中的一段,他也因此文获得了“第十六届沪、港、澳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地中学学生暨20xx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高中组的一等奖。

8月25日是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上述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着名作家叶辛,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兆路等出席了颁奖典礼。会上,叶辛先生和获奖师生围绕着“经典阅读与成长”,目前青少年的阅读、写作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每年的阅读报告大赛都会有一个主题,今年中学组的主题是“对话经典”。怎样的文学作品称得上是“经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认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筛选,流传下来的都是好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经历过几百年,生活在各种状态下的中国人都在读它们,而且都读出意味来了,这就证明这部作品是有养料的,是真正的经典。

青少年为什么要读经典?叶辛说,经典作品不管吃,不管穿,但是久而久之,它会作用于你的身心,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作品里的精神,作者的情绪,作品描画的人物个性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对人生的态度,并默默作用于整个人的气质和素质。

广泛的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作品,还可以帮助读者学会独立思考。娄山中学语文教师汤雅华认为,当下人们热衷于刷微博、微信、QQ空间,收获了巨大的信息量,但这些碎片化知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对人益处甚微,甚至会阻碍我们深入、独立思考,而经典阅读才能让我们避免人云亦云,真正拥有独立的灵魂。

通过这些读书报告,叶辛等评委也发现,当今中学生的思考力大有提高的空间。对于缺少生活体验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评委们给出的答案是:阅读,广泛地阅读。

“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否,关键是什么?”在互动环节,针对读者的这一问题,评委们一致认为,独特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

有评委表示,好文章往往在朴实的语言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或感受。而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正是当下不少学生写作的“短板”,解决办法仍是多读书、读好书。

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由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图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澳门日报》等联合主办,《少年日报》《上海中学生报》承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旨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交流,引导更多的青少年亲近和热爱华文母语,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促进中小学校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以及全球华人中小学生的文化交流。

  • 索引序列
  • 哲思杂志最近一期好评文章
  • 哲思杂志好吗
  • 求是杂志最近一期
  • 最好的哲学杂志
  • 哲思杂志经典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