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论 管理手段 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

论文摘 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 我国高校教育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人才,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针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怎样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工作,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教育理论及管理手段的改革

管理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1世纪的管理水平、理念、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根据高校的教育管理特点,分析教学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一)教育管理理论多元化

1、 校本管理论。“校本”就是学校本位,学校相对教育部门而言,回归学校本位,是管理学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校本管理理论设计到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和办学机制等问题。

2、 以人为本管理论。学校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对即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的人进行管理,实现发展人、培养人的目标。

3、权变领导论。综合以上管理理论,可以现代管理理念是通过对人管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使人活的'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二)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现在社会互联网络已经非常普及,融入我们到生活和生产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中的学校,在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与作为人主体的人的世界互相融合交织,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校园存在形式,教育管理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学校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要追求“实质管理”。学校管理要关注教师所想、所感、需求,引导和排除他们心中障碍,确保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二、管理制度的改革

与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相比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更突出“人文性”特征,功能是:公正、激励、创新、发展、最终目的是“发展人”。

(一)高校管理要体现高校现代的发展要求。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学秩序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高校管理要处理好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公正性,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三、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未来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创新性人才必定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教育创新势在必行。而课程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已刻不容缓。

(一)找出现存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现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过分分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弱等。

(二)优化的课程体系应促使人才从以下几方面得以提高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能力。高校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自学能力。要给学生预留充分思考时间,这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一个条件。不仅在时间上留给学生自学时间,此外还应在物质上给予保障,例如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的建设等。

3、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品质。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4、课程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所以,高校课程改革具体可以做到如下几点。人文社会课程、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现代信息课程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分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之后,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有效,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开发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能力,这是其不利方面。在教学中应使用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不利方面,保存正确合理成分,以此为基础,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发展的,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方法,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启发式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和过程,摸清学生学习特点,不断改进、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要避免灌输式,采取指导启发式。启发式不是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中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富有启发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育的对象确定,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进行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三)要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高校教学中,还存在着拖延教学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情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提前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学要求要切实把握。

总之,在当今的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各种改革方法及措施付诸实践,相信我国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对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在世界各国中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袁旭东、论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7,(05)

[2]杨德传、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探索[j]、管理观察,2009,(02)

试论高等教育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对兰州大学教育学院71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研究,对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研究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研究方法表述缺乏规范性、思辨研究当道、实证研究匮乏、研究方法单一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理论认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举、多元化、综合化研究方法等建议,以使兰州大学及其他教育学院能够更好地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缘起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目前已建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几年来,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良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作为尚在发展的初级学院,我院在课题研究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上和其他院校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巩固在校研究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科学地选取和应用研究方法,更好地为科研打好基础,有针对性地指出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该方面现存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另外,从理论层面来看:方法是深入了解一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学者曾经指出,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方法不断更新和使用的历史,理论的探索,归根到底是方法的探索。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1984年诞生以来,在20多年的时间里有了很大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理论探索水平不断提高,但纵观其研究方法,从“无独特的研究方法”到“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一直颇受争议,其发展的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学科的不成熟。教育学者周川曾撰文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发展相对滞后的表现之一,即“研究方法尚未成型,研究规范尚待建立。既缺乏严格的科学实证研究,也缺乏严肃的理论思辨研究。”

高等教育中方法本身不成熟的发展状态又极大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高校学生,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生,他们初涉研究领域,对方法的应用还不能得心应手。本文以兰州大学高等教育学为基点,通过对我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运用的状况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厘清我院硕士研究生进行毕业设计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他们应用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程度,分析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什么样的不足,而后针对不足,探寻出路,同时也力图为今后教育研究方法的教学提供指导与帮助,为我院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应用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一方面,它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把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对方法进行探究与思考,有利于方法自身理论的不断完善;对方法的深入探究,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对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有助于指导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在教学中为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为学院研究方法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文献为样本,在对所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当前我院研究生使用研究方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计量法。文献计量法(又称文献调查法)是情报学与数学、统计学等相互交叉和结合而产生的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产生以后,首先被大量地运用于科技文献中,但近年来,它的理论和方法也逐步运用到教育研究领域,如《论教育研究方法更新与现代教育家的培养》、《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状况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引文分析看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现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都试图用文献计量法对教育科学的`学科发展及研究状况加以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其中的某些规律,为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策略启示。

2.抽样方法

由于历史原因,我院建院较晚,可供选择的样本总体较小,所以本研究以完全抽样的形式选择了研究对象。从兰州大学学位论文库里,搜集到高等教育学专业2007学年至2009学年硕士学位论文71篇。

3.研究框架

(1)样本总体中对研究方法的表述情况,列出所有的表述方法,以便观察研究方法叙述的规范程度。

(2)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情况:用表格直观显示论文中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发现研究方法的应用特点。

(3)从定量和定性(思辨与实证)两个方面统计论文分布情况:用表格直观显示定性和定量论文的研究数量,立足数据,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4.研究的结果

通过对学位论文库里的71篇论文的分析,从研究方法部分,共找出了22种研究方法的表述形式,分别如下: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调查法、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法、访谈法、学科交叉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数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网络调研法、质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图表法、资料分析法、经验方法、数据比较方法、经验交流法。

研究方法的总体分布情况:由于研究对象中研究方法应用混杂,叙述模糊不清,本文主要统计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这里的“常用”是指出现频次5次以上的,即主要是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见表1)

定量与思辨及定量与实证的分类比较:其数量与构成见表2,在71篇学位论文中,定性与思辨论文65篇,占,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思辨研究是我院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定量与实证论文6篇,占学位论文总量的,这一结果表明,在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方面,我院有某种程度的欠缺。

三、问题与不足

通过对每篇学位论文中作者自己标注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考察与统计,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毕业生在表述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时,缺乏规范性和逻辑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大众化下研究生规模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把研究方法表述为图表法;再如《我国高水平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把研究方法表述为规范分析方法。诸如此类的表述混乱现象不在少数。另外还存在一些逻辑混乱、重复表述的现象。比如在介绍自己应用的研究方法时,有把调查法和问卷法并列等现象。

从高等 教育 研究的长远发展的需要来说,多元化研究 方法 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解决了这些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转型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不公越发明显,政府要树立责任,加强制度创新与教育立法,理论界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高等院校要制定相关培养制度和方向,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转型时期教育公平应对 措施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对教育公平追求的相关思想和理念。中国的孔子以及西方思想史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提出了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近些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 热点 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此问题做过重要指示。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2006年4月23日,温家宝在重庆视察时说:“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④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判断更是写进了党的十七大 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突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的内涵界定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认识起点,使得理论界的争议不断。从广义上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对于教育权利的平等,在国家相关立法越来越完善的今天,遇到的挑战会较小。原因在于,作为政治、经济权利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权利的平等可以通过国家立法等手段加以保证。1960年《反对教育歧视公约》对教育权利的平等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对于什么是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对教育公平理论理解的争议关键。

通过整理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助于对这一宽泛概念的理解:一、麦克马洪(Mc Mahon)的三类型说: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相同者受相同对待;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ly),指不同者受不同对待;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指确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至于全然延续下去。

二、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对“平等”和“机会”分别进行界说,分析教育面前机会均等的概念,认为因哲学观不同教育平等观念依次经历了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概念的阶段。胡森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在三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起点均等论,指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均等论,指教育条件均等;结果均等论,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同时形成了效率优先的起点平等论、公平优先的过程平等论和突出个性发展的结果平等论三种理论形态。

三、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独树一帜。他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正义原则为“平等自由原则”,即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是一种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用于处理公民的政治权利。第二正义原则为“差别原则”和“机会公平原则”,用于处理有关社会和经济利益问题。⑦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公平特别是机会的公平,也必须针对差异性进行补偿,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的帮助和扶持。

四、帕森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了社会平等问题的含义、内容和趋势,论述了教育在社会平等问题的核心位置。帕森斯发表了《现代社会中的平等与不平等,或社会分层问题再考察》。他认为,在现代社会教育平等的层面,应该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度化的贵族统治,即通过教育打破传统的阶级社会而转变成真正的民主社会。这可以理解为,让更多的人有权利接受教育,包括高质量的教育,而不是为部分人垄断。帕森斯指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是,对于所有适龄人口来说,能否完成中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标准。与收入领域一样,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一个“贫困”问题,那些不能或不愿完成中学教育的“掉队者”正在成为“教育穷人”(educational poor]的核心,对这部分人国家应该特别的扶持和关注。

综上所述,作为公平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机会公平有三层含义:

第一,“公平”。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公平,既包括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条件的无差异,也包括就业选择的平等。

第二,“差异”。教育公平是有差异的,是“相对”公平。教育的公平不是“平均分”更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在有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的横向调控,教育公平必须关注不同个体、地区的差异性。

第三,“发展提升”。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之一应该是保证相对弱势地区、群体的发展,使其能够获得发展提升。

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

从高等教育起点上来说,入学机会的平等和差异的补偿,在许多地区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近年来,人们对于教育起点的公平问题有更集中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按省分配名额制度”、“高考试卷是否统一”、“关注少数民族考生的制度如何防止地方的异化”等问题的思考。

第一,各高等院校每年仍然沿袭计划经济 思维方式 向各省级单位分配招生名额,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分配指标的依据、明确的体系标准都值得人们思考。第二,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在高考中尝试的“分省命题”不能实现评价标准的一致。考试不能统一,就没有一致的衡量标准。“分省命题”使得不同省份的分数不具有可比性,对来自不同省区的考生无法进行客观的评价。第三,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高考优惠政策问题背离初衷。这原本是国家照顾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考生高考前不是“少数民族学生”,一参加高考就成了“少数民族学生”,这样的情况对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达到照顾的本意,对其他地区也产生了不公平的影响。

从教育过程来说,教育质量没有得到保证。由于经费的先天不足,我国的高等教育数量大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被忽略。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已经进入到了第11个年头,中国高校的入学率已经大大提高。“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将达到

25%左右,到2020年实现40%的目标。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都迅速增加,但这种发展以低质量和大量专业人才的失业为代价。

教育的地区差异、院校差异加剧,形成了事实意义上的高校“阶级化”和地区“差异化”。教育领域的不公平表现在城乡、区域、学校和不同群体之中,主要由政策偏差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城市取向”加剧城乡鸿沟、精英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市场机制的介入挑战教育公平等因素造成。国家实行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力图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首批985高校教育部所给予经费排行为: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8亿);2,浙江大学(7亿);3,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6亿)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发现,清华、北大作为中国高校的领头羊分别获得了18亿的投入,是排第二的浙江大学的两倍以上。在高等教育稀缺的情况下,重点建设几所高校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高校的各类型国家扶持经费,甚至高于部分地区许多高校的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总和,国家的大型项目、课题也成了部分高校、部分专家的专属区域,这种现象表明高校日益“阶级化”,地区教育不公的差异越发明显。

实现教育公平的应对措施

政府要树立责任,加强制度创新与教育立法。“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但却没有必要经营学校。”这是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得曼的一贯主张。在弗里德曼看来,政府垄断和竞争不充分是学校办学质量低下的首要原因。对于中国的高校而言,政府责任既包括对高校的政府投入,也包括对高校的不过多干预,政府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是个宏观调控的角色,而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经营者。

教育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而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却已独木难支。考虑到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这就要求:

第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该改变多年重视经济发展,忽略教育投入的局面,真正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左右,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和财政扶持,改变过去忽略教育发展的思路。

第二,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助学体系。进入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家庭比较贫困,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国家助学体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应建立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国家助学体系,辅之以各类型奖学金、助学金,关注教育公平。

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着力调整格局,缩小各级各类高校、各地区教育差异。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分配力度,逐步调整各级政府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育投入。努力缩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过大的局面,通过政策扶植和财政的投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地区和中部新兴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使得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能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事业领域。

第四,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确立政府基本职责,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确立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公正性等基本价值,确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基本职责,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在多元利益格局的现实中,建立新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

理论界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就我国而言,理论界对教育公平缺乏关注。在研究教育公平的专门领域里,主要聚焦在教育公平理论的探讨和问题的呼吁上,对教育公平的评价尤其是综合评价上的专门研究尚未有先例。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统计指标多呈现相对片面、分散、凌乱等特点。虽然一些项目实际反映了教育公平的一些状况,如按地区、城乡分别统计的学生数量、教育经费等,但仅停留在原始统计数据的呈现上,并且这些信息不系统、不完善,无法为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提供信息依据和监控手段。

因此,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相对完善和系统的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这既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要求的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只有真正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公平指标评价体系,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

高等院校要制定适合各行业、各地区实际的相关培养制度和方向。

要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加大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调研。对于实际情况的调研和理论分析,有助于对高校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的更新。由于脱离实际的招生,许多以前看上去是热门的专业,却成了就业困难专业。以艺术类专业为例,很多开设了相关专业的院系,培养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音乐等方向,但对艺术行业链中的艺术经纪人、艺术品鉴定师、画廊经营等方向却鲜有涉及。由于缺乏对艺术行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导致一方面大量的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许多与艺术行业相关的职业却没有合格人才。

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完善自我素质。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体系严密的互动过程,教育不能脱离受教育个体而运行。在面对教育不公的时候,受教育者应该努力提高和完善自我。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因为缺乏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分析,盲目悲观和抱怨,并因此而产生了消极对抗学业甚至是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这些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缺乏学生主观改变的愿望和实际行动,政策层面制定再完善,也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这无疑是民族和国家的悲哀。

关于教育公平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探索和研究,笔者仅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不成熟的论述。通过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以及高校对招生专业和培养过程的把关,辅以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的重视,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高校培养、就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注释

(1)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人民网.2005年2月25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6年10月18日。

③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7年8月31日。

④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年10月24目。

⑤翁丈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

(6)诸诸燕,赵晶:“胡森教育平等思想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⑦[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

⑧中国校友会大学论坛,转引自陈潭,胡晓:“罗尔斯原则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逻辑”,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网。

⑨弗里德曼著,李茂编译:“竞争将带来更多的好学校”,《中国教师报》,2003年1月1日,A3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精选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文

12月21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应何厚铧邀请在澳门出席“2009两岸四地大学校长高峰会”。这次高峰会是在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澳门大学承办的,来自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近30位大学校长到会,围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展开研讨。 袁贵仁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讲演,分析了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态势,回顾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性成就,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思路。他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机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结构体系更为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及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把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袁贵仁强调,当前内地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在三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鼓励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依法明确政府管理高等学校权责,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推广成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要健全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建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事业政绩观和人才质量观,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运行方式进行宏观调控。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和高校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的责任,建立多角度评价人才发展潜质的测评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个体发展相协调。三要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终身学习机制。加大“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加强中西部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搭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从有条件的地区做起,逐步建立弹性学习、工学交替,教师和企业科技人员相互兼职等制度,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袁贵仁高度赞扬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高等教育的可喜成就,对加强两岸四地大学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高等学校师生的交流,促进人才联合培养,取长补短,为造就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学术领军人物而努力;二是充分发挥中华文化优势和四地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学术合作,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形成更多原创性、先进性的科研成果;三是进一步凝聚共识,搭建更多更好的交流合作的平台和载体,使两岸四地大学交流与合作常态化和规范化,构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大学群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会后,袁贵仁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双方畅谈了对胡锦涛主席为澳门大学题词“爱国爱澳、博学笃行”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回顾了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同内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表达了遵循“一国两制”方针、深入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实习编辑:刘艳艳)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正在成为进入大众化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什么是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讨论有关高等教育问题时必须首先考虑的。有研究认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征的解读似乎都与高等教育的实力或贡献密切相关,即认为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评价指标是系统而多元的 无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涵义做何种解释,也无论高等教育改革的概念是综合的还是的多元的,有一点应该比较确定:即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诸多内涵中,培养人才的大规模、高质量是其基本要义。这是因为培养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当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不断扩展的状况下,高等教育为社会能够做出的最大且为其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贡献仍然是培养人才。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所谓多样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办学、管理、教学、研究等体现出多元、多样的态势。培养人才也不例外。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从层次上讲,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之分;从类型上讲,有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之别;更不用说学科类别上的多种多样。因此,这就给我们讨论什么是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人们也很难给出一个关于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确切定义。不过,综合众多的有关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论说,我们似可以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做以下一些基本理解。首先,由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较多、层次有别,因此高水平、高质量人才不应是一把尺度、一个标准,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型人才与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衡量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其次,不论高校培养的哪种类型、哪一层次的人才,要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在这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中,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与较强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最为基本的。 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讲,虽然很难给出一个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准确的数量或质量要求,但是我们可以从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中有的毫无疑问可以称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中找到一些认识高水平创新人才数量或质量的思路。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奖被公认为是世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意义的奖项,它被授予那些在这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的研究人员。因此,这些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的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的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我认为可分三步来进行:一、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三、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不再是需要只会死啃课本,视课本为真理,墨守成规的书呆子。 人的素质核心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表现在创造行为和创新认识两大邻域,就创造认识来说,创造力是由敏锐的感觉力、高超的逻辑思维力、直觉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构成。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创造能力的伟大民族,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高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对联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这种“应试教育”,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有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出高效的人才。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淀,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个转变不仅圆了千万个家庭的“大学梦”,也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国。 作为高等教育来说,随着其 发展 速度不断加快,水平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分层越来越明确,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以追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为荣。特别是在美国,有名闻全球的哈佛、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名校或是一些名声稍逊的州立大学。由于它们各自明确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对自身特色的不懈追求,恰恰体现了全美高等教育的特色,那就是趋异性越来越强。反过来,这种分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名高等教育学家克尔十分中肯地指出:各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展,“模仿将是毁灭性的”。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层将越来越细,不同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特点定位于某个层次并尽显自身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格局,这也许是美国高等教育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在如何发挥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特色方面, 中国 当代高等教育学的奠基人潘懋元先生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 ,其基本观点便是明确各高校的定位,充分发挥各高校的不同作用和功能。他特别指出:如何引导全国高校分类发展 ,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发展目标的矛盾 ,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也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类型划分是高校定位及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而从高等教育的发展 规律 看,特色正是任何高校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基本要求。特色化有利于构成各高校独特的人才市场体系;特色化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对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特色”的自觉追求。而特色化的前提必然是高等教育的分层和各高校在分层基础上的合理定位。��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仿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入90年代后,我国则以西方(主要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蓝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 学习 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大趋势。学习是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并结合我们的具体国情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前提。然而,我们现在却常常不顾国情、校情去竭力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由于政府主导了高校自身的定位,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出现了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相应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出现严重倾斜,各高校只有“力争上游”,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 这种“赶超”现象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赶超情结”和“赶超思维定势”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在国内一流高校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的浪潮中,国内许多二流、三流高校也忽视了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办学水平,同样地追赶国内一流高校,形成了一股蔚为大观的追赶潮,因而出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依赖”偏差,概括起来便是追求“高、大、全”。� 所谓“高”,就是不论什么类型的高校,都仰头望高,以北大、清华为追赶目标。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其实已经存在事实上的分层:首先是处于顶尖水平的,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985工程”大学;其次是“211工程”大学;第三是各省、市、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大学;第四是省市共建、以地级市为主的地方性院校。这种分层是办学水平、投资方向、学校特色和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不同类型的高校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特色体现,都能够在符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办成名校,成为一流,相互不可替代。� 然而,在求“高”的 影响 下,许多高校放弃了自身之长。例如,一些刚刚升本的学校明确提出要抓住重点,加大投入,在若干年内争取拿下硕士学位点,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建设拿下博士点,导致最重要的本、专科教育质量急剧下滑。当这些目标短时期内无法实现时,许多高校便期望通过开展大规模的考研活动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层次,成为名副其实的“考研基地”。� 所谓“大”,也是近年来许多高校片面追求的目标。这种“大”,一是体现在校园面积大。许多高校想方设法多征地,多盖楼,建造具有标致性意义的国际会议中心和超大型广场,建设豪华型校园等。为此,他们不惜大规模举债,美其名“超常规发展”。二是不切实际地扩大招生规模。由于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师资力量匮乏,许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都是若干个班级合在一起上课,甚至连专业课也是如此。这种“外延式”而非“内涵式”发展思路以外在数量的增加掩盖了内在质量的下降,数量越多,质量下降越快。 所谓“全”,就是不论哪个层次的高校,都以学科门类齐全为荣为乐。第一、二层次的高校以其特有的 影响 力和国家的行政干预,形成“名校+名校”的“强强联合”,迅速地将学科门类整合齐全,而第三、四层次的高校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了这一方式,短期内变成了综合性高校,反正学科门类越多越好,越全越显得气派。一些过去颇具专业和学科特色的高校因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即综合性,变得面目全非。 “全”的结果是面面俱到,但却是样样不精。 由于处在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往“一流高校”这条“单行道”上行驶,并未各归其道、各安其位,从而造成严重“阻塞”,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的混乱,出现了同质化趋向,导致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失调,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目前,这种层次不明、同质化趋向严重的现象培养了越来越多“雷同”的“产品”。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高等教育逐步从过去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并逐渐形成“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格局。数据显示,截止2004年,我国毛入学率为19%,处于世界上第60多位。扩招的结果也导致了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趋同、趋高,特色不明显。 以我国现有的较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中低端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市场需要量很大。而趋高、趋同教育所培养的“产品”,面对市场多样化需求时无法找到匹配的工作岗位,只得被迫挤占更低职位的岗位,使求职者的满意度降低,进而出现广泛的不正常流动,频繁“跳槽”,导致用人单位不满,进而导致整个市场“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同时,他们的薪金期望也引发了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涨,使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点上,上个世纪60年代许多发展 中国 家高等教育出现的挫折和失败就是明证。� 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人才。研制“神五”、“神六”的是人才,生产锅碗瓢盆的也是人才;设计汽车的是人才,在汽车工厂第一线进行操作的同样是人才,两者不可相互取代,也都不可或缺。只有前者而缺乏后者,人才的“链条”就会断裂。当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时,社会便会“持币观望”,高校的作用和影响就会逐步下降,无法彰显其足够的张力。� 高校应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否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数量的增长无助于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从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入手。比如说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教学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培养具有自觉主体意识的、高素质 “适应型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选学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学分,进入更高层的学习阶段,对修满学分的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有利于快出人才,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自由选择课程,拓展其自由发展空间,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应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压缩必修课。同时可实行文、理科的相互渗透,理工结合、专业交叉,打破专业壁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解决社会与自然结合较密切的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应把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有意识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和科研的能力、独立工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只有那些能够把科学知识同整个社会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是有作为的人。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依据现有专业,建立起新型的高等教育制度,增开那些随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随第三产业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产业和行业所需的课程,增开那些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综合性课程,使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综合化。同时高等教育还要面向世界,按照国际化标准培养所需人才,采取加强高等教育协作的国际化战略,积极倡导各国联合创办高技术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交流高校管理经验,交流信息资料,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和合作项目,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等,奠定向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基础。只有建立开放式的办学体制,才能利用社会和国际力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合格人才。新时期,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是德、才、识、学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科学文化、有求实态度、有创新精神、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应该是促进社会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所需的人才。 所以,在社会需求多样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同样要走向多样化的道路。作为不同层次的高校,必须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所处的层次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色,当不同层次的高校特色得以充分体现时,其办学效益才能真正体现,自身发展才能具有可持续性。也只有当高校自身准确定位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才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即具有“人无我有”的专业特长;各高校的毕业生才能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准确定位,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取向,进行错位就业,最终,人尽其才的局面才可能真正成为一种现实。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格式

你没有模板吗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5.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希望能帮到你。。。。

题名1. 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命题方式3. 撰写 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 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 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作者1.作者署名的规范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 事项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例如: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论文1.摘要的规范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3.撰写英文摘要注意事项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关键词1.关键词规范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正文1.正文规范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 不超过五级。参考文献。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最后致谢。

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

从高等 教育 研究的长远发展的需要来说,多元化研究 方法 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解决了这些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转型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不公越发明显,政府要树立责任,加强制度创新与教育立法,理论界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高等院校要制定相关培养制度和方向,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转型时期教育公平应对 措施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对教育公平追求的相关思想和理念。中国的孔子以及西方思想史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提出了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近些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 热点 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此问题做过重要指示。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2006年4月23日,温家宝在重庆视察时说:“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④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判断更是写进了党的十七大 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突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的内涵界定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认识起点,使得理论界的争议不断。从广义上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对于教育权利的平等,在国家相关立法越来越完善的今天,遇到的挑战会较小。原因在于,作为政治、经济权利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权利的平等可以通过国家立法等手段加以保证。1960年《反对教育歧视公约》对教育权利的平等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对于什么是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对教育公平理论理解的争议关键。

通过整理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助于对这一宽泛概念的理解:一、麦克马洪(Mc Mahon)的三类型说: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相同者受相同对待;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ly),指不同者受不同对待;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指确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至于全然延续下去。

二、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对“平等”和“机会”分别进行界说,分析教育面前机会均等的概念,认为因哲学观不同教育平等观念依次经历了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概念的阶段。胡森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在三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起点均等论,指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均等论,指教育条件均等;结果均等论,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同时形成了效率优先的起点平等论、公平优先的过程平等论和突出个性发展的结果平等论三种理论形态。

三、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独树一帜。他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正义原则为“平等自由原则”,即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是一种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用于处理公民的政治权利。第二正义原则为“差别原则”和“机会公平原则”,用于处理有关社会和经济利益问题。⑦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公平特别是机会的公平,也必须针对差异性进行补偿,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的帮助和扶持。

四、帕森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了社会平等问题的含义、内容和趋势,论述了教育在社会平等问题的核心位置。帕森斯发表了《现代社会中的平等与不平等,或社会分层问题再考察》。他认为,在现代社会教育平等的层面,应该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度化的贵族统治,即通过教育打破传统的阶级社会而转变成真正的民主社会。这可以理解为,让更多的人有权利接受教育,包括高质量的教育,而不是为部分人垄断。帕森斯指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是,对于所有适龄人口来说,能否完成中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标准。与收入领域一样,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一个“贫困”问题,那些不能或不愿完成中学教育的“掉队者”正在成为“教育穷人”(educational poor]的核心,对这部分人国家应该特别的扶持和关注。

综上所述,作为公平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机会公平有三层含义:

第一,“公平”。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公平,既包括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条件的无差异,也包括就业选择的平等。

第二,“差异”。教育公平是有差异的,是“相对”公平。教育的公平不是“平均分”更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在有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的横向调控,教育公平必须关注不同个体、地区的差异性。

第三,“发展提升”。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之一应该是保证相对弱势地区、群体的发展,使其能够获得发展提升。

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

从高等教育起点上来说,入学机会的平等和差异的补偿,在许多地区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近年来,人们对于教育起点的公平问题有更集中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按省分配名额制度”、“高考试卷是否统一”、“关注少数民族考生的制度如何防止地方的异化”等问题的思考。

第一,各高等院校每年仍然沿袭计划经济 思维方式 向各省级单位分配招生名额,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分配指标的依据、明确的体系标准都值得人们思考。第二,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在高考中尝试的“分省命题”不能实现评价标准的一致。考试不能统一,就没有一致的衡量标准。“分省命题”使得不同省份的分数不具有可比性,对来自不同省区的考生无法进行客观的评价。第三,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高考优惠政策问题背离初衷。这原本是国家照顾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考生高考前不是“少数民族学生”,一参加高考就成了“少数民族学生”,这样的情况对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达到照顾的本意,对其他地区也产生了不公平的影响。

从教育过程来说,教育质量没有得到保证。由于经费的先天不足,我国的高等教育数量大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被忽略。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已经进入到了第11个年头,中国高校的入学率已经大大提高。“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将达到

25%左右,到2020年实现40%的目标。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都迅速增加,但这种发展以低质量和大量专业人才的失业为代价。

教育的地区差异、院校差异加剧,形成了事实意义上的高校“阶级化”和地区“差异化”。教育领域的不公平表现在城乡、区域、学校和不同群体之中,主要由政策偏差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城市取向”加剧城乡鸿沟、精英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市场机制的介入挑战教育公平等因素造成。国家实行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力图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首批985高校教育部所给予经费排行为: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8亿);2,浙江大学(7亿);3,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6亿)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发现,清华、北大作为中国高校的领头羊分别获得了18亿的投入,是排第二的浙江大学的两倍以上。在高等教育稀缺的情况下,重点建设几所高校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高校的各类型国家扶持经费,甚至高于部分地区许多高校的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总和,国家的大型项目、课题也成了部分高校、部分专家的专属区域,这种现象表明高校日益“阶级化”,地区教育不公的差异越发明显。

实现教育公平的应对措施

政府要树立责任,加强制度创新与教育立法。“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但却没有必要经营学校。”这是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得曼的一贯主张。在弗里德曼看来,政府垄断和竞争不充分是学校办学质量低下的首要原因。对于中国的高校而言,政府责任既包括对高校的政府投入,也包括对高校的不过多干预,政府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是个宏观调控的角色,而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经营者。

教育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而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却已独木难支。考虑到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这就要求:

第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该改变多年重视经济发展,忽略教育投入的局面,真正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左右,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和财政扶持,改变过去忽略教育发展的思路。

第二,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助学体系。进入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家庭比较贫困,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国家助学体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应建立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国家助学体系,辅之以各类型奖学金、助学金,关注教育公平。

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着力调整格局,缩小各级各类高校、各地区教育差异。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分配力度,逐步调整各级政府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育投入。努力缩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过大的局面,通过政策扶植和财政的投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地区和中部新兴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使得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能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事业领域。

第四,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确立政府基本职责,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确立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公正性等基本价值,确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基本职责,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在多元利益格局的现实中,建立新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

理论界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就我国而言,理论界对教育公平缺乏关注。在研究教育公平的专门领域里,主要聚焦在教育公平理论的探讨和问题的呼吁上,对教育公平的评价尤其是综合评价上的专门研究尚未有先例。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统计指标多呈现相对片面、分散、凌乱等特点。虽然一些项目实际反映了教育公平的一些状况,如按地区、城乡分别统计的学生数量、教育经费等,但仅停留在原始统计数据的呈现上,并且这些信息不系统、不完善,无法为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提供信息依据和监控手段。

因此,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相对完善和系统的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这既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要求的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只有真正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公平指标评价体系,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

高等院校要制定适合各行业、各地区实际的相关培养制度和方向。

要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加大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调研。对于实际情况的调研和理论分析,有助于对高校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的更新。由于脱离实际的招生,许多以前看上去是热门的专业,却成了就业困难专业。以艺术类专业为例,很多开设了相关专业的院系,培养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音乐等方向,但对艺术行业链中的艺术经纪人、艺术品鉴定师、画廊经营等方向却鲜有涉及。由于缺乏对艺术行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导致一方面大量的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许多与艺术行业相关的职业却没有合格人才。

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完善自我素质。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体系严密的互动过程,教育不能脱离受教育个体而运行。在面对教育不公的时候,受教育者应该努力提高和完善自我。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因为缺乏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分析,盲目悲观和抱怨,并因此而产生了消极对抗学业甚至是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这些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缺乏学生主观改变的愿望和实际行动,政策层面制定再完善,也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这无疑是民族和国家的悲哀。

关于教育公平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探索和研究,笔者仅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不成熟的论述。通过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以及高校对招生专业和培养过程的把关,辅以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的重视,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高校培养、就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注释

(1)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人民网.2005年2月25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6年10月18日。

③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7年8月31日。

④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年10月24目。

⑤翁丈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

(6)诸诸燕,赵晶:“胡森教育平等思想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⑦[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

⑧中国校友会大学论坛,转引自陈潭,胡晓:“罗尔斯原则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逻辑”,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网。

⑨弗里德曼著,李茂编译:“竞争将带来更多的好学校”,《中国教师报》,2003年1月1日,A3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精选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途径。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以优势专业为中心,在学生国际流动、教师国际流动、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合作研究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化 优势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09-0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及其高等教育机构为因应全球化背景而在战略上设定国际前沿目标并付诸行动的过程;在实施层面表现为具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及其效果。[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一国或者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办学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的过程。[2]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3]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分别被江苏省授予2013年 “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研究会先进集体”和“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的称号。本论文集中讨论了具有矿大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化的办学实践

1.学生的国际流动

中国矿业大学一直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扩大出国留学学生和来华留学学生的规模,形成了双向流动的合理格局。学生的国际流动是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数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目前有在校留学生180余人。就留学生的层次分布而言,大部分为学历生(degree-seekers),而非非学历生数(non-degree seekers)。在学历生中,本科生的数量最多,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从方向上看,学生流动分为流入(国际留学生)和流出(本国学生接受时间不等的海外学习)两种形式。2013年,国际部会同教务部,设立出国留学奖学金,选拔了126名出国留学预备生。

同时国际部积极推进各个研究生、本科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中加MBA项目、格里菲斯大学土木工程本科项目、墨尔本皇家理工建环本科项目、俄罗斯奖学金项目、美国全球优秀本科生项目、奥尔登堡大学交换生项目以及其他多个校际交流项目派出学生100多人。在鼓励本校学生短期访学的同时,2013年学校设立了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鼓励更多留学生选择矿大为他们的学校。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年招收留学生54人,其它各类学生29人,留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70人,较之前有了增长。[4]

2.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还体现在学校对师资力量国际化的重视。师资力量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往往都是高度国际化的。中国矿业大学采取了培养与引进并行的办法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首先,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经常组织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短期访学工作为便于教职工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积极主动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对学校因公出访审批手续进行了简化,同时推出了《中国矿业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处级以上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政策,在严格规范外事管理的同时,为教职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提供了政策保障。2013年,学校累计派出111批次因公出访团组,共计296人次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或考察访问,比去年同期增加49%。此外,学校停办多年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团组海外进修项目也得以重新启动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职工自觉对外交流的主动意识逐渐增强,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5]

其次,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加大聘请外籍教师的力度。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教师学术背景的多样性,同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积极拓展聘请渠道、强化服务措施等举措,学校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聘请15名语言外教的任务顺利完成。这些英语、德语外教分别承担了英德语言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公共英语、同时承担了研究生英语及孙越崎学院等的语言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此外,2013年,学校还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奥地利、英国、丹麦、日本、韩国、南非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和学者200余人次来校合作交流。 [6]

在优化本土教师学源背景的同时,学校还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学校2007年获批的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继续由国家重点资助并实施。2013年,学校聘专引智经费实现360万,其中含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项目3项,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重点支持计划项目2项,另外今年申报的第四个“111计划”――“深部地下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已获批执行。[7]

3. 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

一个学校的国际化不但体现在学生和师资的多元化,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要实现教学的国际化。1996年,OECD将“课程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定义为“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西方学者莫里斯哈拉雷(Maurice Harari)认为,课程国际化不仅包含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包含将全球视野引入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过程。[8]

我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稳步推进双语教学。2010年《中澳学院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列为校教学改革项目,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制定并实施,3位外方合作高校教授为中德学院、中澳学院授课,国际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每个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会开设专业英语课。但是和其他项目相比,教学上的改革力度较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单一,接触不到原版教材,虽然引进了外籍教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和课程国际化的问题。

4.国际合作研究

在科研方面,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进本校优势专业的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一方面提高教师与学生主持、策划、参与重大国际项目的能力;同时依托国际会议,促进科技和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2010年9月17日,我校校长葛世荣率团出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2010年世界能源论坛大会并向来自世界各国的700多位与会者发表了题为“中国未来能源与洁净煤技术”的演讲。2010年3月15日至3月22日宋学锋副校长等一行七人于赴德执行考察访问任务,主要是落实“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合作推进会”中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城市系统物流规划、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四个产业化项目。 [9]

5.国际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办学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2010年我校先后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奥尔登堡大学、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RWE公司、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卧龙岗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合作单位分别签订了教育科技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美国南达科塔矿业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美矿业高等教育联盟拟以团体会员方式加入,联盟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2013年,学校新签约海外合作高校10所,续签7所。其中,新签约澳洲高校1所、续签4所;亚非高校新签约4所; 欧美合作高校5所、续签3所,布局日趋合理。同时,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各单位对外交流实际情况,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分别选取了5家合作伙伴作为重点交流对象。目前,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基本实现至少与海外2家以上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使得我校国际交流工作更加务实。 [10]

二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特点及其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单纯引进少量外国留学生,公派留学生,教师短期访问合作等方式发展成一套全面的,多渠道的,多层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经与国外一批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通过联合培养、交换交流学生、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第二,参与主体的层次逐步从研究生向本科生下移。中国矿业大学早期的学生对外交流项目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近两年,矿大不断推进本科生短期访学交流项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推进短期访学项目的进行。第三,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以自己的优势专业为发展中心,这一特点在国际会议的举办和国际合作项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虽然中国矿业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中国矿业大学还缺乏对于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国际留学生比例依然偏低。从国际留学生的来源国家来看,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多集中在亚非欠发达国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其次,对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借鉴不够。高校国际化强调的是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的多数国际化办学方式都是以项目为中心,以会议为表现形式,缺乏系统教育理念的植入和教育体制方面的真正变革。再次,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在许多方面依然体现出“依附性”的特点,对于其他大学借鉴的多,输出的少。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即相互的借鉴,彼此的输出。

总之,中国矿业大学以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为重点,探索实践行业特色和国际化办学相融合的发展之路,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探求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讲实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2] [8] 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 [J] 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3] 网络搜索.

[4][5][6][7][8][9][10]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鉴[R].2013.

作者简介:朱潇潇,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教师、讲师(江苏徐州 221000)

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B类(2012W57―思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只要文章的名称啊不要内容么?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模板

一、论文页面格式: 41、页面设置:A4。2、论文要有页码。二、论文内容格式:1.题目:论文题目为黑体三号字,字数不得超过36个汉字,可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2. 题目下空一行为专业、姓名、指导教师,字体为黑体四号。如: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马雷 指导教师:马某某3.专业、姓名、指导教师下空一行打印:“摘要”二字,字体为黑体四号。4.“摘要”二字后下空两字打印摘要内容,字体为楷体四号,每段开头空两格。5.摘要内容后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黑体四号),其后空两字打印关键词 (楷体四号),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 一个关键词后不点标点符号。6.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为正文,字体为宋体4号,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7.参考文献:正文后空一行打印参考文献四字(黑体小四号)。8.“参考文献”四字转行打印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号。(1)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正文中注释序号用上角标。(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①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载《刊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第…~…页)②专著:序号 作者 载《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第…~…页)③论文集:序号 作者 《题名》,见(英文用In) 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第…~…页)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 《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如:[1] 张三 《关于…的研究》,载《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0期,第1~4页。[2] 张三 《关于…的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每个学样对论文都会有一定的要求 虽然大体上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在字体、字号等方面还是不同的 所以一定要以你所要毕业的学校要求为准。下面是摘录的别的学样的要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书写格式要求(说明:以下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上边距25mm,左边距25mm,右边距20mm,下边距20mm;页眉16mm,页脚16mm;全文行间距统一为行。页眉内容统一为:“安徽科技学院 食品药品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字体为仿宋,小五号,分两边居中。为保证打印效果,在打印前,请将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一、论文封面(采用×××学校毕业论文统一格式);二、目录:小四号字、宋体(建议在一页纸上完成);三、标题:小二号字、黑体,段前段后行距为行,居中;四、学生和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字、宋体,段前段后行距为行,居中;五、中文摘要、关键词:五号字、楷体,左右各缩进两个字距,标题本身加粗;六、一级标题:四号字、黑体,段前段后行距为行;七、二级标题:小四号字、黑体,段前段后行距为行;八、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宋体加粗(四级标题以下按正文字体处理,加粗);九、正文:小四号字、宋体;十、参考文献:五号字、宋体;十一、英文标题:最多不超过两行,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十二、英文摘要、关键词:五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十三、论文综述、开题报告等所有资料都参考本格式版式。(正文格式详见下页)(顶头空2行)目 录(四号黑体,居中)摘要……………………………………………………………………………………………1关键词…………………………………………………………………………………………1前言(或引言)………………………………………………………………………………11□材料与方法………………………………………………………………………………□材料 ……………………………………………………………………………………□方法 ……………………………………………………………………………………□×××××…………………………………………………………………………□×××××…………………………………………………………………………□×××××…………………………………………………………………………□×××××…………………………………………………………………………Y2□××………………………………………………………………………………………□×××××……………………………………………………………………………Y3□×××…………………………………………………………………………………… Y……………………………………………………………(略)致谢……………………………………………………………………………………………Y参考文献………………………………………………………………………………………Y注:1. 目次中的内容一般列出“章”、“节”、“条”三级标题即可;2.X、Y表示具体的阿拉伯数字;(题 目)某某专业:×××(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指导教师姓名)摘 要:××××××××××××××××××××××××××××××××××××××××××××××××××××××××××××××××××××××××××××××××××××××××。关键词:×××, ×××, ×××, ×××, ×××前言(一级标题)××××××××××××××××××××××××××××××××××××××××××××××××××××××××××××××××××××××××××××××××××××××××××(正文)1 材料与方法(一级标题) 试剂与仪器(二级标题) 试剂(三级标题) 氢氧化钠、×××××、×××××、×××××××××××××××××××××××××××××××××××(正文) 仪器(三级标题)分析天平、×××××、×××××、×××××、××××××××××××××××××××××××××××××【1】(正文)×××××××××××××××××××××××××××××××××××××××××××××××××××××××××××××××××××××××××××××××……… 致谢:本次实验××××××××××××××××××××××××××××××××××××××××。参 考 文 献[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外文文献著录格式参照中文的(五号Times New Romar)。文献类型标志说明:普通图书 M ,会议记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Title, 三号Times New Romar)××× (Student name),××× (Tutor name)(小四号Times New Romar)School of Food and Dru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Anhui, ChinaAbstract: ×××××××××(五号Times New Romar,150-300个实词)××××××××××××××××××××××××××××××××××××××××××××××××××××××××××××××××××××××Key words: ×××; ×××; ×××; ×××(3-6实词个,五号Times New Romar)论文中图的具体要求为:① 主线粗于辅线(座标线) ② 图题,小5黑(句末无标点) ③ 标值线(座标上的刻度线)一律在图的内侧 ④ 图例一律在图题的上方或在图中,6宋 ⑤ 图注一律在图题的下方,6宋 ⑥ 标目(座标的文字说明)及图内文字,6宋 ⑦ 图版(照片)说明在图题之下,6宋,文字一般接排,如:A.麦穗形态;B.花原基 论文中表格的具体要求为:(注:表格要用三线格,图表标题要翻译成英文)① 表题:小5黑,居中(句末无标点) ② 表内容:6宋 ③ 数字一般以小数点位数对齐,数值后表示差异显著性的字母右肩上标 ④ 表注:6宋,各注之间用“;”隔开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途径。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以优势专业为中心,在学生国际流动、教师国际流动、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合作研究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化 优势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09-0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及其高等教育机构为因应全球化背景而在战略上设定国际前沿目标并付诸行动的过程;在实施层面表现为具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及其效果。[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一国或者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办学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的过程。[2]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3]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分别被江苏省授予2013年 “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研究会先进集体”和“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的称号。本论文集中讨论了具有矿大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化的办学实践

1.学生的国际流动

中国矿业大学一直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扩大出国留学学生和来华留学学生的规模,形成了双向流动的合理格局。学生的国际流动是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数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目前有在校留学生180余人。就留学生的层次分布而言,大部分为学历生(degree-seekers),而非非学历生数(non-degree seekers)。在学历生中,本科生的数量最多,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从方向上看,学生流动分为流入(国际留学生)和流出(本国学生接受时间不等的海外学习)两种形式。2013年,国际部会同教务部,设立出国留学奖学金,选拔了126名出国留学预备生。

同时国际部积极推进各个研究生、本科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中加MBA项目、格里菲斯大学土木工程本科项目、墨尔本皇家理工建环本科项目、俄罗斯奖学金项目、美国全球优秀本科生项目、奥尔登堡大学交换生项目以及其他多个校际交流项目派出学生100多人。在鼓励本校学生短期访学的同时,2013年学校设立了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鼓励更多留学生选择矿大为他们的学校。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年招收留学生54人,其它各类学生29人,留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70人,较之前有了增长。[4]

2.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还体现在学校对师资力量国际化的重视。师资力量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往往都是高度国际化的。中国矿业大学采取了培养与引进并行的办法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首先,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经常组织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短期访学工作为便于教职工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积极主动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对学校因公出访审批手续进行了简化,同时推出了《中国矿业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处级以上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政策,在严格规范外事管理的同时,为教职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提供了政策保障。2013年,学校累计派出111批次因公出访团组,共计296人次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或考察访问,比去年同期增加49%。此外,学校停办多年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团组海外进修项目也得以重新启动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职工自觉对外交流的主动意识逐渐增强,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5]

其次,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加大聘请外籍教师的力度。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教师学术背景的多样性,同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积极拓展聘请渠道、强化服务措施等举措,学校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聘请15名语言外教的任务顺利完成。这些英语、德语外教分别承担了英德语言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公共英语、同时承担了研究生英语及孙越崎学院等的语言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此外,2013年,学校还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奥地利、英国、丹麦、日本、韩国、南非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和学者200余人次来校合作交流。 [6]

在优化本土教师学源背景的同时,学校还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学校2007年获批的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继续由国家重点资助并实施。2013年,学校聘专引智经费实现360万,其中含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项目3项,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重点支持计划项目2项,另外今年申报的第四个“111计划”――“深部地下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已获批执行。[7]

3. 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

一个学校的国际化不但体现在学生和师资的多元化,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要实现教学的国际化。1996年,OECD将“课程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定义为“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西方学者莫里斯哈拉雷(Maurice Harari)认为,课程国际化不仅包含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包含将全球视野引入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过程。[8]

我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稳步推进双语教学。2010年《中澳学院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列为校教学改革项目,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制定并实施,3位外方合作高校教授为中德学院、中澳学院授课,国际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每个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会开设专业英语课。但是和其他项目相比,教学上的改革力度较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单一,接触不到原版教材,虽然引进了外籍教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和课程国际化的问题。

4.国际合作研究

在科研方面,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进本校优势专业的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一方面提高教师与学生主持、策划、参与重大国际项目的能力;同时依托国际会议,促进科技和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2010年9月17日,我校校长葛世荣率团出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2010年世界能源论坛大会并向来自世界各国的700多位与会者发表了题为“中国未来能源与洁净煤技术”的演讲。2010年3月15日至3月22日宋学锋副校长等一行七人于赴德执行考察访问任务,主要是落实“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合作推进会”中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城市系统物流规划、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四个产业化项目。 [9]

5.国际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办学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2010年我校先后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奥尔登堡大学、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RWE公司、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卧龙岗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合作单位分别签订了教育科技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美国南达科塔矿业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美矿业高等教育联盟拟以团体会员方式加入,联盟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2013年,学校新签约海外合作高校10所,续签7所。其中,新签约澳洲高校1所、续签4所;亚非高校新签约4所; 欧美合作高校5所、续签3所,布局日趋合理。同时,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各单位对外交流实际情况,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分别选取了5家合作伙伴作为重点交流对象。目前,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基本实现至少与海外2家以上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使得我校国际交流工作更加务实。 [10]

二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特点及其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单纯引进少量外国留学生,公派留学生,教师短期访问合作等方式发展成一套全面的,多渠道的,多层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经与国外一批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通过联合培养、交换交流学生、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第二,参与主体的层次逐步从研究生向本科生下移。中国矿业大学早期的学生对外交流项目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近两年,矿大不断推进本科生短期访学交流项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推进短期访学项目的进行。第三,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以自己的优势专业为发展中心,这一特点在国际会议的举办和国际合作项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虽然中国矿业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中国矿业大学还缺乏对于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国际留学生比例依然偏低。从国际留学生的来源国家来看,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多集中在亚非欠发达国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其次,对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借鉴不够。高校国际化强调的是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的多数国际化办学方式都是以项目为中心,以会议为表现形式,缺乏系统教育理念的植入和教育体制方面的真正变革。再次,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在许多方面依然体现出“依附性”的特点,对于其他大学借鉴的多,输出的少。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即相互的借鉴,彼此的输出。

总之,中国矿业大学以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为重点,探索实践行业特色和国际化办学相融合的发展之路,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探求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讲实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2] [8] 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 [J] 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3] 网络搜索.

[4][5][6][7][8][9][10]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鉴[R].2013.

作者简介:朱潇潇,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教师、讲师(江苏徐州 221000)

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B类(2012W57―思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淮 阴 工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题目 级 专业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起 讫 日 期 设 计 地 点 年 月 日(空2行) 目 次 (4号黑体,居中)1 引言(或绪论)(作为正文第1章,小4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 12 ×××××× (正文第2章)…………………………………………………… ×××××× (正文第2章第1条) ………………………………………… ×××××× (正文第2章第2条) ………………………………………… ×××××× (正文第2章第X条) ………………………………………… Y3 ×××××(正文第3章) ……………………………………………… Y………………………………………(略)X ×××××(正文第X章)……………………………………………………… Y结论 …………………………………………………………………………………… Y致谢 …………………………………………………………………………………… Y参考文献………………………………………………………………………………Y附录A ××××(必要时) ………………………………………………………… Y附录B ××××(必要时) ………………………………………………………… Y图1 ×××××(必要时)………………………………………………………… Y图2 ×××××(必要时)………………………………………………………… Y表1 ×××××(必要时)………………………………………………………… Y表2 ×××××(必要时)………………………………………………………… Y注:1. 目录中的内容一般列出“章”、“条”二级标题即可;2.X、Y表示具体的阿拉伯数字;3.页眉中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表示。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行,段后行)×××××××××(小4号宋体,倍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行,段后行)×××××××××(小4号宋体)×××××××××××××××××××××××××××××××××××………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页眉中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本文档的页码已设置成自动格式);3.为保证打印效果,学生在打印前,请将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 (空2行) 结 论(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倍行距)×××××××××××××××××××××××××××××××××××××××××××××××××××××××××××××××××××…………(空2行) 致 谢(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倍行距)×××××××××××××××××××××…………(空2行) 参 考 文 献(小3号黑体,居中)1 ×××××××(小4号宋体,行距18磅)×××××2 ××××××××××××××××××××××××××××××××××××××××××3 ××××××××××××××××××××××…………例如:〔1〕刘谋佶,吕志咏,丘成昊,等.边条翼与旋涡分离流[M)。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8.24—27.〔2〕傅惠民.二项分布参数整体推断方法[J].航空学报,2000,21(2):155~158.〔3〕朱刚.新型流体有限元法及叶轮机械正反混合问题[D].北京:清华大学,1996.〔4〕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陈永康,李素循,李玉林.高超声速流绕双椭球的实验研究IA].见: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编.第九届高超声速气动力会议论文集[C].北京: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97:9—14.〔6〕孔祥福.FD-09风洞带地面板条件下的流场校测报告[R].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技术报告B67-270,北京: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89.〔7〕黎志华,黎志军.反馈声抵消器[P].中国专利:ZL85100748,1986—09—24.…………毕 业 论 文 中 文 摘 要(空1行) 摘要: ××××××××××××××××(小4号宋体,倍行距)×××××××××××××××××××××××××××××××××××××××××××××××××××××××××××××××××××××××××××××××××××××××××××××××××××××××××××××××××××××××××××××××××××××××××××××××××××××××××××××××××××××××××××××××××××××××××××××××××××。(要求200~300字)(空2行)关键词 ××× ××× ××× ×××(小4号宋体)(小4号黑体)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itle ××××××××(4号宋体) Abstract×××××××××(小4号宋体,倍行距,第一个字应顶格写)××××××××××××××××××××××××××××××××××××××××××××××××××××××××××××××××××××××××××××××××××××××××××××××××××××××××××××××××××××××××××××××××××××××××××××××××××××××××××××××××××××××××××××××××××××××××××××××××××××.(空2行)Keywords ××× ××× ××× ×××(小4号宋体)(小4号黑体)

  • 索引序列
  •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
  •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文
  •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格式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
  •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