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社会上许多大学生死于各种事故或自杀,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珍爱生命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浅谈大学生珍爱生命教育》 摘要:珍爱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社会上许多大学生死于各种事故或自杀,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青少年死亡的主要途径一是意外死亡,二是自杀。以意外死亡为例,有关学者调查了58个国家,发现有48个国家意外事故是15岁―19岁青少年的首要死亡原因。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冷漠,高等教育对生命的疏忽都提醒着我们关注高校生命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更要关注实践研究。目前的高等教育学界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亟待深入。如何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珍爱生命教育高校教育 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正是有了生命的存在,世界才变得精彩。而在一切的生命存在之中,人是超越一切其他生命之上的存在物。因为,人是一种有思想的生命存在。人不会只是停留在对现实世界的满足与追求上,他会不停地尽力对已有本我不断超越,为价值寻找出口以实现不断升华。而要实现这一超越和提升,就要靠教育。令人遗憾的是,现代教育程度不同地对此忽视了。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生命价值教育更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珍爱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 生命,是人类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东西,如同费尔巴哈所说,”生命价值是人类数千百年来一直探索和追求的永恒主题。以生命的视角审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理想信念的需要,更要关注其生命现实中健康,心理,精神的需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盛宁的实验者,吧学生理解为同时具有自我保护生命力与自我完成生命的实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珍爱生命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学而获得手段病体现自身生命质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 珍爱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作为一项新兴的教学门类,一出现就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很多地方的学校已经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为了改进生活而教育”。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使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帮助人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其表现有: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比较弱,有的学生因为一句批评或轻微的挫折而自杀或自残;因为与他人的一点纠纷而拔刀相向;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束手无策;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有了这些对生命教育的最初思索,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以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因生理、心理发育困扰所带来的思想道德迷失及轻视生命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使学生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成为充满活力、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显得尤为重要。 二、 对大学生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大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大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二***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资讯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资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大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四***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化程序的迅速推进,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还存在和大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他们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五***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三、 对大学生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多维路径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生力军,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亳无疑问地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珍爱生命教育是我们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使命,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社把生命的意义放在重要位置,对于引领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社会共同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探索,是正确的生命观贯彻落实到大学生中去,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一***强化学校教育主课堂作用。 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把生命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的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等理论知识,并能用其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同事开展主题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氛围、自立自强榜样激励等活动。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力,实现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和成长,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培育一批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主体。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培育起著激励、渗透和调控作用。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营造,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家长要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针对孩子的特质,合理的预计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社会氛围营造。 大学生的生命观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通过外部的教育转化为大学生的坚定信念,进而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盒网际网路等大众传媒的作用,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先进典型教育,这是加强大学生珍爱生命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践行珍爱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坚持理论联络实际的原则,使珍爱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提升自身素质。 首先要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需要大学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生命观的相关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的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的道德风尚。其次要提升大学生的心里素质,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在大学生珍爱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整体性和层次性两个方面帮助他们理解珍爱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大学生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作为个体思想、行动的支点,成为既有崇高理想信念,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北生.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04***2***. [3]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 中国教师,2006***5***. [4]唐小芹,夏继春.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02*** [5]孟静.生命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01*** [6]张建.生命体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10,***01*** 作者简介:岳媛***1991――***,女,河南省周口市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新时期,加强中学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生命教育是现代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在生命教育中存在着社会不重视、内容不具体、过程形式化、途径单一化等诸多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谈谈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要: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偏重传授人以知识、技能、谋生的本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物欲的诱惑,使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变得迷糊,对生命变得冷漠,从而出现种种虐待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我们的教育必须回到根本,重视生命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教育;生命意识
1 生命教育内涵
人的生命具有两重性,一是生物性,二是精神性。生物性是指人和自然界其他广大生物一样的肉体生命(物质存在)的生理属性。精神性则指人之所以为人的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和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生物性是人生命的基础,精神性是人生命的灵魂。生命的教育应该是人生命的生物性内涵和精神性内涵的统一。
从广义上讲,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促使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不仅让学生知道尊重人类的生命,还要让学生明白人与其它物种和谐共存的道理;不仅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2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人的根本教育
生命是人类繁衍的基础,生命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人的存在,以人为追求,一切终归于生命的主题,一切都阐释着生命的意义。教育作为人类必须的也是让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完美更有意义的一种活动,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生命特征和意义,学会珍爱生命,而教育的最高追求则是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引导人的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
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和诱惑,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造成生理上的、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他们内心的不调和不畅顺又容易引发极端的心理问题,造成行为失控的现象。因此我们只有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命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国民的素质。生命意识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完善生命,这对提高国民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对提高民族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生命教育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前提
生命的健美,生命与生命的和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理想境界。哪个家庭愿意看到家人生命的离间相残或惨痛陨落?谁又希望看到生命你死我活的争斗,谁又愿意目睹生命被惨无人道的摧残?生命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提升生命的质量,从而能促进家庭的融和,促进社会的和谐。
3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我们帮助学生认识每一个生命在自然中诞生的偶然与伟大,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生命的依存关系,认识生命的无常,认识生命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短暂存在和永恒消失,让学生具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恻隐之心,懂得体己怜人,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能积极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自觉追求生命更重大的意义。
生命价值教育
生命是一个过程,人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每个生命都有重量,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价值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拓展生命的宽度,充实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要传承人文精神,要弘扬善,要释放爱,要承担责任,要追求真,要创造美。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生命的意义也不仅局限于自身。人的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完善自己,更在于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为地球及自然的其他生命创造价值;生命个体在追求自身快乐与幸福的同时也让别的生命获得快乐与幸福才是生命更大的意义。
死亡教育
有生就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教育中我们谈“死”,是因为要更好地“生”;我们谈“生”,是要超越“死”。因为死,生变得短暂有限,生变得难能可贵,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要让生命更有意义。死如果是必然,我们就要坦然;死如果是偶然,我们要防范于未然,死如果比生更有意义,我们就超然。不要让生命轻易走向死亡,既然生我们就要珍惜生,必然死我们就不怕死。
4 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开展生命的专题教育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生命教育活动,可以直接凸显生命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的信息和意义显隐于各学科课程中,如生物让人认识生命来源和特征,化学让人认识生命的构成与保健,物理让人认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等;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可以让我们认识生命的责任,生命的精神,明白生命的价值。我们要善于发掘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生命意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生存的技能和生命的质量。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如通过野营和农村耕作劳动,让学生接受生存技能的训练;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通过参观动植物园,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树立自然生态保护意识。通过种种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深切的生命体验,能帮助学生磨练生命,感悟生命,充实生命,丰富生命。
日常生活和管理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的危机无时不存在,生命的意外实在太多。如生活中卫生问题、安全问题、疾病问题,甚至人际交往、矛盾纠纷问题,随时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生命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日常生活和管理,学校要时刻教育学生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平时管理宣传教育要到位,危险问题要想到,预防措施要做足,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生命、优化生命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东莉.生命教育与人文关怀——青少年教育的终极使命.当代青年研究,.
[2]王学风.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论文2500字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热爱生命加强大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 要:近几年来,随时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见于报端,我们惋惜这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以外,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却以毁灭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目前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的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这不禁令人质疑: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关键词:热爱生命;大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后他所倡导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79年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对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1989年,日本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对人的污辱行为、杀人、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现象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台湾比大陆起步要早些。1997年,由于当时台湾的一些学校一再发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台湾当时负责教育工作的陈英豪认为,必须尽快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所以就于该年的年底在全台湾的中学中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当生命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我国内地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却才刚刚起步。2003年5月,我国教育部修订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这些规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亮点之一。此后,上海市和辽宁省相继启动了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工程。2004年8月,160多名在北戴河参加会议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也发出了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在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扭曲的形态在现实中运行的。学校教育中过度地强调升学和考试,人的生命的意义被压缩成了数理化英等科目的学习和分数。当人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这种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必然会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特别是当高中生升入高校后,升学压力骤减,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涌现,因此自杀现象就增多。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正确地认识他人,从而使他们做到既珍重自己,同时也珍爱他人,即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角度看,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乎段。
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获得生命的的地方,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也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环境。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任何外人都不可能替代的。人类文明史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早且最易被铭记于心的启蒙教育,所以它可以被看做是教育之源;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种最能深入骨髓的学前教育,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体验对生命的喜悦,要理解生命的尊严,使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学校对青少年正确生命观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当今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严重地被异化,人类早期的关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理念,即人对生命、希望、自由、公正、平等、爱和美等的追求已被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所取代,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人的尊重,缺少对人的生命情感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加以认识,加以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模式。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重视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对生存的感受能力和生命意识。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其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
三、社会环境是生命教育的条件
“环境育人”是生命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个人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他所生存的环境来塑造的。当前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被大众文化所恶化了的社会文化环境。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就充斥着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相伴而生的还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皆被消解,导致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贬值,生活的意义虚无苍白。一切都可以不做,一切也都可以做;一切都无所谓,一切似乎仅是游戏而已――现代人陷入了价值与意义难定的虚无世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要做好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倡导社会文明,净化社会环境,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着仁爱的社会。
敬畏生命,珍惜自我。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只有敬畏生命,才会珍惜自我。应充分利用生命知识讲座、生命阅读活动和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全面系统且切近实用的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9月1日的中小学开学日,中央电视台给电视机前的数千万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即以当年在我国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事件以及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为该课的内容,形象而不死板,生动而不做作。该“第一课”抓住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时机,让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认识。大学更应该承载这种责任,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珍爱生命。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热爱生命加强大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 要:近几年来,随时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见于报端,我们惋惜这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以外,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却以毁灭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目前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的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这不禁令人质疑: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关键词:热爱生命;大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后他所倡导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79年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对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1989年,日本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对人的污辱行为、杀人、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现象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台湾比大陆起步要早些。1997年,由于当时台湾的一些学校一再发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台湾当时负责教育工作的陈英豪认为,必须尽快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所以就于该年的年底在全台湾的中学中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当生命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我国内地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却才刚刚起步。2003年5月,我国教育部修订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这些规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亮点之一。此后,上海市和辽宁省相继启动了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工程。2004年8月,160多名在北戴河参加会议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也发出了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在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扭曲的形态在现实中运行的。学校教育中过度地强调升学和考试,人的生命的意义被压缩成了数理化英等科目的学习和分数。当人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这种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必然会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特别是当高中生升入高校后,升学压力骤减,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涌现,因此自杀现象就增多。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正确地认识他人,从而使他们做到既珍重自己,同时也珍爱他人,即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角度看,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乎段。
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获得生命的的地方,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也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环境。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任何外人都不可能替代的。人类文明史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早且最易被铭记于心的启蒙教育,所以它可以被看做是教育之源;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种最能深入骨髓的学前教育,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体验对生命的喜悦,要理解生命的尊严,使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学校对青少年正确生命观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当今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严重地被异化,人类早期的关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理念,即人对生命、希望、自由、公正、平等、爱和美等的追求已被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所取代,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人的尊重,缺少对人的生命情感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加以认识,加以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模式。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重视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对生存的感受能力和生命意识。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其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
三、社会环境是生命教育的条件
“环境育人”是生命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个人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他所生存的环境来塑造的。当前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被大众文化所恶化了的社会文化环境。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就充斥着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相伴而生的还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皆被消解,导致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贬值,生活的意义虚无苍白。一切都可以不做,一切也都可以做;一切都无所谓,一切似乎仅是游戏而已――现代人陷入了价值与意义难定的虚无世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要做好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倡导社会文明,净化社会环境,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着仁爱的社会。
敬畏生命,珍惜自我。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只有敬畏生命,才会珍惜自我。应充分利用生命知识讲座、生命阅读活动和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全面系统且切近实用的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9月1日的中小学开学日,中央电视台给电视机前的数千万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即以当年在我国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事件以及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为该课的内容,形象而不死板,生动而不做作。该“第一课”抓住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时机,让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认识。大学更应该承载这种责任,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珍爱生命。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生命教育全民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在一些学校开展,但实际上,生命教育作为元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各种危害生命以及腐化堕落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更需要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活动。为此,进行了全民生命教育问卷调查,对全民化生命教育必要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也对大众的生命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期望能对生命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全民化;生命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040-03
一、生命教育简介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明确提出生命教育,他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1]15。此后,世界很多国家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如:“日本于1989年修改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事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2]5。自生命教育一词诞生以来,专家学者们对生命教育有不同的界定。其中,程红艳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3]。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4]。而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涵盖很广,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挫折教育、意外伤害的救护和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等。
二、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活动。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
纵观我国的生命教育,会发现“理论分析研究较多,具体实践操作较少;基础教育关注较多,其他教育领域关注较少;学界研究关注较多,政府、社会对生命教育主题关注较少”[5]。在深度访谈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生命教育项目办公室主任郑瑶指出:“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人们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很有限,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呼吁阶段。”
三、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属性:“元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生命教育是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实际上,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因为生而为人,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是:生命的实相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这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无论人暂时是多么成功和快乐,人生的一切都将没有正确的根基和方向,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就会不堪一击,甚至会做出危害自己和其他生命的事情。如果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关于生命的探索、思考和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中外皆有。如宋朝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民胞物与”思想。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天地就像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伙伴,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
(二)转型期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简称。社会转型“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造就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社会形态”[6],社会转型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7]。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调整和分化,既得利益调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既有价值观的权威被颠覆,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冲突状态,极端利己、享乐主义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如自杀与残害他人的事件增多,腐化堕落现象增多,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
从上文我们知道,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元教育,而社会转型期种种严峻的、危害生命的社会现象让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但是,与现实需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生命教育目前只在为数不多的学校展开,从全社会来看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生命教育。
(三)全民生命教育调查对生命教育全民化必要性的验证
1.调查简介
为了对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进行验证,笔者进行了全民生命教育调查。与以往生命教育调查不同的是,这次调查的目标群体是社会中的所有人,不仅仅是学生群体。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抽样方法”①对调查总体进行抽样,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277个,样本结构简要如下:
2.调查结果
(1)生存技能自评:多数处于中等水平
当被问及对自己生存技能的评价时,选择“一般”的46人,占总体;选择“较强”的21人,占总体;选择“较弱”的18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一般,不强也不弱,其次,选择自己生存能力较强和较弱的比例也较高,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处于中等水平。
(2)压力源:多元化,学业和工作压力突出
当被问及生活中的压力来源时,被调查者的回答比较分散。选择“学业”的119人,占总体的;选择“工作”的111人,占;选择“经济”的97人,占;选择“人际关系”的87人,占;选择“家庭”的69人,占;选择“情感”的58人,占;选择“健康”的43人,占;选择其他的18人,占。在选择“其他”选项的人中,有些人的压力来自于对孩子的培养。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压力源是比较分散的,选择人数比较多的是学业和工作,这是学生和上班族必须直面的压力,此外选择经济和人际关系作为压力源的人数也较多。人们压力源的多元化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是生活本来就有多面性,因此压力来源也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二是具有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人所处的生活情境不同,因此所面对的压力也不同,学生的主要压力是学业,而上班族的主要压力就是工作。
(3)自杀意念:比例过高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生活中偶尔有过自杀念头的人比例过高,达到;经常有自杀念头的人的比例达到了,说明每100个人就有一个人具有自杀的风险。
(4)生命价值和意义:为自己居多,其次是亲友
当被问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时,选择“自我实现”的人最多,达到127人,占;其次是“为亲人和朋友”,48人,占;选择“生活舒适快乐”的45人,占。选择其他选项的人数较少,按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为社会作贡献”,“没有思考过”,获得地位和财富。统计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人以“自我实现”为人生价值和意义,还有较高比例的人以“生活舒适快乐”和“为亲人和朋友”为人生价值和意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人是为自己和亲友活着。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选择“其他”选项的人中,有些人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还有一些人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只有的人选择“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这从一个侧面问题反映了整个社会利他行为的缺乏。
(5)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大多数持否定态度
当被问及对自杀行为的看法时,选择“理解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做”的111人,占总体;选择“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选项的106人,占总体;选择“他们失去了生命太可惜了”选项的35人,占;选择“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的13人,占;选择“其他”选项的11人,占;选择“我不认识他们,他们自杀与我无关”选项的1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自杀行为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以选择“理解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做”和“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人最多。但是,也有的人选择了“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比例。与前述的自杀意念调查结果相对照可以看出,具有自杀意念的人的比例为,远远高于对自杀具有正面评价的人的比例,即。这个比例的反差说明了虽然人们对自杀的认知是负面的,但是自杀的念头还是会出现。
(6)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甚微
当被问及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时,选择“没听说”选项的122人,占总体;选择“知道而已”选项的70人,占;选择“了解一点”选项的66人,占;选择“了解很多”的15人,占总体;选择“深入理解”选项的4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生命教育一点都没有概念的人最多,占,其次是对生命教育“知道而已”和“了解一点”的人,而对生命教育了解很多和深入理解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人对生命教育根本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7)生命教育课程或活动参与情况:未参与者占多数
当所有对生命教育有了解的人被问及是否参与过生命教育课程或活动的时,回答“否”的100人,占总体;回答“是”的人55人,占。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155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对生命教育有了解的人中,没有接受生命教的人也超过2/3,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生命教育,这与前面统计结果显示的人们需要生命教育的状况形成强烈的对照。
(8)接受生命教育的意愿:愿意和不排斥为主
当被问及是否想接受生命教育时,回答“想”的113人,占总体;回答“无所谓”的106人,占总体;回答“不想”的31人,占总体;回答“非常想”的,占总体;回答“非常不想”的3人,占总体。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想接受生命教育的人数最多,近一半,其次为对接受生命教育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总体来看,大多数人愿意接受或不排斥生命教育,这对生命教育的推广来说是好消息。
3.结论:亟须进行全民生命教育推广
具体来看,人们在生命状态和生命认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生存技能自评来看,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处于中等水平,中等水平的生存技能可以应付日常的生活情境,但是遇到突发的灾害等情况就不够了,因此人们需要生存技能方面的生命教育。其次,从压力源来看,人们的压力源呈多元化状态并以工作和学业为主要压力源,生命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而学会正确看待压力和应对压力。再次,从自杀意念情况来看,具有自杀意念的人的比例过高,危机干预以及自杀预防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再次,从人们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来看,的人选择了“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选项,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比例,再次说明自杀预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从生命价值和意义来看,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就是为自己而活,说明人们需要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方面的生命教育。上述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种种问题,验证了全民化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假设,说明整个社会亟须进行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
四、全民化生命教育的内容
那么全民生命教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呢?为此,笔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生命教育内容需求排序:生存技能、挫折教育与生命意义
当被问及“您需要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时,选择“生存技能”选项的213人,占总体;选择“挫折教育”选项的145人,占总体;选择“生命价值和意义”选项的133人,占总体;选择“关于生命的知识”选项的78人,占总体;选择“其他”选项的14人,占总体。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了“其他”和“关于生命的知识”选项,问卷所列选项被选择的比例都比较高,最低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选项的被选择比例也达到了。具体来看,约2/3的被调查者需要“生存技能”方面的生命教育,生存下来和生存的好是生活的基础和基本需求,是满足更高需求的基础。选择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挫折教育”选项,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该选项,说明了很多被调查者遇到挫折时自身的应对能力不足,需要外力的帮助。
(二)全民化生命教育内容的设定:以大众“显性”需求为基础,渗透生命的终极问题
在全民生命教育实践中,生命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大众的需求是成败关键。生命教育内容的设定应该以大众的“显性需求”①为基础,结合生命教育的宗旨进行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生命教育的实效。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很多,如,生存技能,挫折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关于生命的知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压力调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人们的生命教育需求。首先,从生命教育内容需求来看,被调查者对于所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选择的比例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存技能,挫折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生命的知识。这个排序与生命教育的逻辑顺序正好相反。从生命教育的逻辑顺序来讲,了解生命的知识甚至实相,才能确定正确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遇到挫折才容易面对,而生存技能也是建立在生命的知识上的。被调查者生命教育内容需求的排序与生命教育逻辑顺序的正好相反说明了,大多数人关注的是生命中比较表层和直接要面对的问题,如生存技能和面对挫折的方法,对生命的价值乃至生命的知识这些根本问题没有太大的关注,但是,生活表层问题的解决恰恰就在于对于生命根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可以先根据人们的主要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或活动,然后在课程和活动中,渗透生命的知识以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生命教育设计既能吸引大众,又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其次,从自杀意念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自杀意念的被调查者比例过高,说明亟须危机干预以及自杀预防教育。再次,从压力源来看,人们的压力呈多元化分布,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压力调适生命教育。最后,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看,大多数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说明需要加强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4]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6.
[5]王健.当前生命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EB/OL].华夏生命教育网.
[6]冯建军.论教育转型[J].全球教育展望,2010,(9).
《论如何加强社会生命教育》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大环境。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珍爱生命的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生命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亲身经历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巨大变化。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同时一些负面消极的文化也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应整合与优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完善生命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理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化的监管力度,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大力宣扬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加大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
一、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预力度
在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地位不明确,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总体计划,也没有形成纳入正规教学计划的系统课程。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想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足够重视,并得到顺利开展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就必不可少。
首先,我国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大学生生命教育纳入国家大学生教育的正规教育课程中,规定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课时,明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且政府部门要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训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时,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及各种生命教育专业协会等教育机构,使其致力于生命教育研究和各种专业与普及性的书刊、杂志、视听教材的出版,为学校及家庭生命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媒体的监管力度,保证媒体导向的积极健康性,加强对娱乐节目的审查力度。现在有些电视台为了提高自身的收视率,经常播放一些哗众取宠,暴力凶杀,低级趣味的影视节目或娱乐节目,将娱乐节目愉悦人身心。放松心情的初衷破坏殆尽,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对节目的审查力度,确保节目质量,节目应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体,保证节目导向的积极向上性。使大学生可以在休闲娱乐,舒缓压力的同时,可以紧追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巡查力度,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网络作为时下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已深入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个方面。网络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用它查找学习资料、增长知识见闻、快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但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不法分子及国内外反动势力.也看到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这些优点,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上传低俗视频、发布虚假信息、大力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反动言论。这些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部分大学生沉迷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忽视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变得孤僻冷漠。由于过分沉迷于网络,他们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这些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清查力度,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媒体及网络的引导力度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媒体及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高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电视网络等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见闻,使大学生可以迅速全面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动态。电视、网络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影响着他们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新闻广播及电视节目的播出上应以正面积极的报道为主,减少对凶杀、色情、暴力等的报道播出,注重对大学生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过程中,增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及错误价值观的能力,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看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同时,应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络环境。网络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网上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网络的隐匿性使大学生不必担心暴露自己身份,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交流自己的观点。我们应抓住网络这一特点.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通过与他们讨论生与死的生命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正确对待死亡,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加强社会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全力营造社会生命教育的氛围,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人文主义教育,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首先。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机构,大力开展与国外生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大型的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完善我国的生命教育。其次,以社区为单位。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社区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教育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指导和推进家庭实施生命与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人才观。普及道德修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生命与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引导社区参与生命与健康教育,化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或危机,为大学生生命成长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星.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论文篇一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
摘 要: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取向交织,使得该群体“重生活不重生命”,“重生命不重生活”的现象较多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生命知识、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几个方面展开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据学界通说,生命教育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人在生命展开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偏向:一是重生活不重生命,把生活当作人生的全部。比如:一些选择自杀的青少年,往往将生活中一时的挫折、痛苦当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决定放弃生命。又比如:吸毒者为了体验短暂的“飘飘欲仙”的感觉,不惜损害生命机能。自杀者因为生活感觉不好而放弃生命,吸毒者为寻求生活感觉好而残害生命,其本质都是为追求某种生活感觉而漠视生命意义。另一种偏向是重生命不重生活。比如:有的人认识不到生命必须要由生活来表现,刻意抑制生活欲求。他们缺少人生动力、进取精神,生命色彩十分单一、暗淡。显然,这两种偏向都会导致人生的不和谐。我们开展生命教育,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学生的人生沿着这两个方向走向极端。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入手,进一步认识人的社会生命,帮助他们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还要使受教育者通过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完善道德品质,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命。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更应有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命知识教育,重建生命的神圣感。人类自古以来就敬畏和崇拜生命现象,这使人的生命带有一种先验的神圣性。远古时代一些特别的东西,如:石头、树、鹰、虎、月亮、太阳等,都被人们当成顶礼膜拜的对象,人的生命则更被视为神的恩赐。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各种神圣之物在人的认识中逐渐被“解魅”。人们发现,石头不过是由矿物质组成,植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动物是有机体,而曾经那么神圣的月亮、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星体。至于人的生命,无非是一堆化合物罢了。人类崇拜、敬畏、服从的对象越来越少。
生命神圣性的消解引发了一些触目惊心的人生危机。自杀,是对自我生命的作践;残杀他人,是对他人生命的作践。这些现象告诉我们,虽然科学为我们提高了改造世界的能力,理性给我们提供了透视万物的捷径,但人类不能不保持对自然、宇宙尤其是生命神圣性的体认。我们必须对生命存有敬畏、崇拜,不悖逆生命的本质、不破坏生命的自然成长,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不为所欲为。
2.生命意识教育,正确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它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生命的科学、完整、正确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尊重、欣赏、珍爱、敬畏之情以及主动维护生命的神圣权利。具体说来,就是深入学习并体验生命知识,尊重生命的独特具体,欣赏生命的向善美好,珍爱生命的有限存在,敬畏生命的升华超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践踏生命现象。据分析,当前青少年面对的生命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等等。比如:与同学有不同看法,怎么办?与他人意见不和甚至吵架,怎么办?怎样与老师、父母更好地沟通?男孩子如何正确地向心仪的女孩子表达爱慕之意?女孩子又如何友好而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地接受或拒绝对方的求爱?在社会上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处置?如何与陌生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等等。二是如何正确对待物欲的问题。人是有理性和文化素养的,可以克制非分、过度的欲望。如何正确对待欲望;怎样克服嫉妒心理,等等。三是怎样面对学习压力的问题。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寻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以减轻学习压力?如何正确对待分数的高低及排名顺序?如何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避免对分数近乎疯狂的、置生命于不顾的痴迷和追求?学校教育要让孩子们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四是如何正确面对社会中的问题。要让孩子们懂得关注社会,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学会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摆出来,让孩子们比较、讨论、选择,最终达成一致,并内化为他们的品德习惯。
3.生命价值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生命价值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它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本质、意义,培养生命情怀,提升生命价值,并建立人与自然美好的和谐关系。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既了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生命价值,又了解自然界中其它生物形态的生命价值;既关注自身的生命,又关注他人、它物的生命;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又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人应当自觉地从自我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觉体会他人的感受,进而培养起对他人、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意识。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和社会;人的生命来自于父精母血,在社会中存在、发展。学校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教育他们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认识到与他人、社会的关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挫折是必然的。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一定挫折,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以达到使其切实有所收获之目的。其次,幸福教育就是在生命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力所能及地创造并鼓励学生充分享用各方面的幸福资源,过上比较实在的幸福生活,也要在学生不断提升的幸福经验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幸福能力,包括努力创造、正确面对、充分享用幸福资源的能力。幸福教育要使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个性与社会性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具体地说,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明确幸福是相对的、主观的、动态的,与心理失衡是不相容的,与攀比和超前消费为敌的,物质条件只是幸福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再次,人不可能独立生存,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同学和亲友的帮助和支持,应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所谓“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可以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最后,诚信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大学生若缺少诚信,不能保证获取知识,更谈不上内化外化。当前大学生中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知行脱节现象之普遍充分说明诚信教育之亟需。通过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构建协调的生命与生活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何桂宏.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急迫课题.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99-300.
[2] 褚惠萍.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高校的生命教育.江苏高教,2007,1:148-150.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论文篇二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基于各种因素,大学生生命教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新时期高层次人才,不仅应当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及健康的身体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这既是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需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基于各种因素,大学生生命教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将学习与考试看做是大学生的重中之重。在家长们看来,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来找份好工作。除此之外,他们不需要考虑其他任何事情。为了让大学生专心学习,家长们无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得本来应该大学生自己去面对、去解决的问题由家长代为处理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学生遇事后的实际应变能力及处理能力。同时,家长的大包大揽,也使得大学生几乎做任何事都一帆风顺,一旦遇到一些阻碍与困难,很容易就会变得情绪低落,产生挫败感。这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由于家长重智育轻德育,不重视对大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教育,使他们自然而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缺乏同情心与责任心。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主体,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也远不如以前那么紧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这样,大学生的情感世界缺少滋养,他们的交往世界大大缩小了,对情感的认识与体验自然大大降低。
家长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大学生的父母这一代,大都经历着体制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工作及生活的压力,使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也使得他们大多将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在无形中也使得大学生对生活的意义产生怀疑,把生命的价值低级化、庸俗化。同时,由于部分家长对家庭、对婚姻的不负责,导致家庭的破裂,他们对自己行为的不负责,对孩子的不负责,也造成部分大学生的不理解,心理的阴影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看待婚姻,从而产生错误的婚恋观。
二、学校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成果,以及将来的就业情况,才是学校最为重视的,他们生命情感的发展并不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因此,大学生情感、心理、个性的发展受到忽视和压抑。这种忽视和压抑并不仅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大学生本身。学生的情感,心灵受到忽视,甚至压抑。他们所面对的是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如何在激烈的学习和未来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无形间却丧失了承受生活挫折的能力,对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无暇顾及。他们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谈不上有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只是一味地被授予各种知识、技能,并被动地接受它们,大学生不仅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精神,也失去了人生乐趣,其知识增长是以情感麻木和冷漠为代价的。
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缺乏正确的情感体验,难以感受生活的幸福,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为目标,从不理会他人的感受,认为别人帮助、照顾自己是应该的,而不知心怀感恩。他们只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而不知道关心和帮助他人。这样他们就体会不到对家人、同学对自己的关心与爱心,如果说教育就是在培植未来,那么,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怎能把如此重担托付给一群没有生命情感,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学校不能只注重培养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率的同时,也应正视大学生作为“人”的情感需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三、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判断多元化。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速度加快,使大学生身处社会、文化、价值的流变之中。大学生在生理发育方面虽然已处于成熟阶段,但是心理发展却存在过渡性、矛盾性、可塑性。有调查显示,“8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短信和网聊,缺乏现实社会交往能力。加之,大学生自身学业、经济和就业的压力,感情的困惑,人际关系的紧张等,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迷茫感和无助感,进而产生挫折感。如果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化辅导,大学生迷茫、无助、挫折感无法及时宣泄和纠正,就可能发生蹉跎光阴甚至淡漠自己及他人或异类生命的现象。
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变迁的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价值的失落,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剧烈碰撞.传统教育方式与现在教育方式的迅速交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简单和疏远,特别是青年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交际面越来越狭窄,由于社会的影响,他们对宽容、互助、怜悯、关爱他人、自省等等,越来越鄙视,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单纯。
因此,要想使大学生生命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我们应尊重他们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感受,确保他们的人格与个性的健康发展,保证他们情感与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万玉. 关注生命――教育新的价值取向[D].河南大学,2003.
[2]夏禹. 我国生命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探析――由大学生轻生引发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3]丘文婷. 为生命喝彩为人生奠基――关注生命情感教育[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9).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热爱生命加强大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 要:近几年来,随时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见于报端,我们惋惜这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以外,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却以毁灭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目前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的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这不禁令人质疑: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关键词:热爱生命;大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后他所倡导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79年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对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1989年,日本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对人的污辱行为、杀人、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现象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台湾比大陆起步要早些。1997年,由于当时台湾的一些学校一再发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台湾当时负责教育工作的陈英豪认为,必须尽快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所以就于该年的年底在全台湾的中学中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当生命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我国内地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却才刚刚起步。2003年5月,我国教育部修订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这些规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亮点之一。此后,上海市和辽宁省相继启动了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工程。2004年8月,160多名在北戴河参加会议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也发出了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在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扭曲的形态在现实中运行的。学校教育中过度地强调升学和考试,人的生命的意义被压缩成了数理化英等科目的学习和分数。当人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这种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必然会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特别是当高中生升入高校后,升学压力骤减,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涌现,因此自杀现象就增多。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正确地认识他人,从而使他们做到既珍重自己,同时也珍爱他人,即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角度看,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乎段。
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获得生命的的地方,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也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环境。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任何外人都不可能替代的。人类文明史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早且最易被铭记于心的启蒙教育,所以它可以被看做是教育之源;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种最能深入骨髓的学前教育,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体验对生命的喜悦,要理解生命的尊严,使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学校对青少年正确生命观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当今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严重地被异化,人类早期的关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理念,即人对生命、希望、自由、公正、平等、爱和美等的追求已被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所取代,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人的尊重,缺少对人的生命情感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加以认识,加以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模式。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重视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对生存的感受能力和生命意识。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其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
三、社会环境是生命教育的条件
“环境育人”是生命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个人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他所生存的环境来塑造的。当前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被大众文化所恶化了的社会文化环境。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就充斥着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相伴而生的还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皆被消解,导致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贬值,生活的意义虚无苍白。一切都可以不做,一切也都可以做;一切都无所谓,一切似乎仅是游戏而已――现代人陷入了价值与意义难定的虚无世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要做好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倡导社会文明,净化社会环境,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着仁爱的社会。
敬畏生命,珍惜自我。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只有敬畏生命,才会珍惜自我。应充分利用生命知识讲座、生命阅读活动和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全面系统且切近实用的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9月1日的中小学开学日,中央电视台给电视机前的数千万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即以当年在我国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事件以及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为该课的内容,形象而不死板,生动而不做作。该“第一课”抓住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时机,让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认识。大学更应该承载这种责任,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珍爱生命。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当前新时期,加强中学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生命教育是现代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在生命教育中存在着社会不重视、内容不具体、过程形式化、途径单一化等诸多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谈谈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要: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偏重传授人以知识、技能、谋生的本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物欲的诱惑,使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变得迷糊,对生命变得冷漠,从而出现种种虐待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我们的教育必须回到根本,重视生命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教育;生命意识
1 生命教育内涵
人的生命具有两重性,一是生物性,二是精神性。生物性是指人和自然界其他广大生物一样的肉体生命(物质存在)的生理属性。精神性则指人之所以为人的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和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生物性是人生命的基础,精神性是人生命的灵魂。生命的教育应该是人生命的生物性内涵和精神性内涵的统一。
从广义上讲,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促使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不仅让学生知道尊重人类的生命,还要让学生明白人与其它物种和谐共存的道理;不仅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2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人的根本教育
生命是人类繁衍的基础,生命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人的存在,以人为追求,一切终归于生命的主题,一切都阐释着生命的意义。教育作为人类必须的也是让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完美更有意义的一种活动,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生命特征和意义,学会珍爱生命,而教育的最高追求则是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引导人的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
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和诱惑,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造成生理上的、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他们内心的不调和不畅顺又容易引发极端的心理问题,造成行为失控的现象。因此我们只有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命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国民的素质。生命意识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完善生命,这对提高国民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对提高民族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生命教育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前提
生命的健美,生命与生命的和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理想境界。哪个家庭愿意看到家人生命的离间相残或惨痛陨落?谁又希望看到生命你死我活的争斗,谁又愿意目睹生命被惨无人道的摧残?生命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提升生命的质量,从而能促进家庭的融和,促进社会的和谐。
3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我们帮助学生认识每一个生命在自然中诞生的偶然与伟大,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生命的依存关系,认识生命的无常,认识生命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短暂存在和永恒消失,让学生具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恻隐之心,懂得体己怜人,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能积极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自觉追求生命更重大的意义。
生命价值教育
生命是一个过程,人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每个生命都有重量,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价值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拓展生命的宽度,充实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要传承人文精神,要弘扬善,要释放爱,要承担责任,要追求真,要创造美。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生命的意义也不仅局限于自身。人的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完善自己,更在于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为地球及自然的其他生命创造价值;生命个体在追求自身快乐与幸福的同时也让别的生命获得快乐与幸福才是生命更大的意义。
死亡教育
有生就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教育中我们谈“死”,是因为要更好地“生”;我们谈“生”,是要超越“死”。因为死,生变得短暂有限,生变得难能可贵,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要让生命更有意义。死如果是必然,我们就要坦然;死如果是偶然,我们要防范于未然,死如果比生更有意义,我们就超然。不要让生命轻易走向死亡,既然生我们就要珍惜生,必然死我们就不怕死。
4 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开展生命的专题教育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生命教育活动,可以直接凸显生命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的信息和意义显隐于各学科课程中,如生物让人认识生命来源和特征,化学让人认识生命的构成与保健,物理让人认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等;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可以让我们认识生命的责任,生命的精神,明白生命的价值。我们要善于发掘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生命意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生存的技能和生命的质量。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如通过野营和农村耕作劳动,让学生接受生存技能的训练;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通过参观动植物园,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树立自然生态保护意识。通过种种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深切的生命体验,能帮助学生磨练生命,感悟生命,充实生命,丰富生命。
日常生活和管理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的危机无时不存在,生命的意外实在太多。如生活中卫生问题、安全问题、疾病问题,甚至人际交往、矛盾纠纷问题,随时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生命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日常生活和管理,学校要时刻教育学生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平时管理宣传教育要到位,危险问题要想到,预防措施要做足,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生命、优化生命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东莉.生命教育与人文关怀——青少年教育的终极使命.当代青年研究,.
[2]王学风.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论文2500字
《论如何加强社会生命教育》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大环境。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珍爱生命的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生命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亲身经历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巨大变化。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同时一些负面消极的文化也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应整合与优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完善生命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理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化的监管力度,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大力宣扬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加大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
一、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预力度
在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地位不明确,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总体计划,也没有形成纳入正规教学计划的系统课程。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想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足够重视,并得到顺利开展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就必不可少。
首先,我国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大学生生命教育纳入国家大学生教育的正规教育课程中,规定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课时,明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且政府部门要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训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时,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及各种生命教育专业协会等教育机构,使其致力于生命教育研究和各种专业与普及性的书刊、杂志、视听教材的出版,为学校及家庭生命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媒体的监管力度,保证媒体导向的积极健康性,加强对娱乐节目的审查力度。现在有些电视台为了提高自身的收视率,经常播放一些哗众取宠,暴力凶杀,低级趣味的影视节目或娱乐节目,将娱乐节目愉悦人身心。放松心情的初衷破坏殆尽,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对节目的审查力度,确保节目质量,节目应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体,保证节目导向的积极向上性。使大学生可以在休闲娱乐,舒缓压力的同时,可以紧追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巡查力度,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网络作为时下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已深入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个方面。网络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用它查找学习资料、增长知识见闻、快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但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不法分子及国内外反动势力.也看到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这些优点,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上传低俗视频、发布虚假信息、大力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反动言论。这些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部分大学生沉迷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忽视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变得孤僻冷漠。由于过分沉迷于网络,他们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这些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清查力度,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媒体及网络的引导力度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媒体及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高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电视网络等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见闻,使大学生可以迅速全面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动态。电视、网络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影响着他们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新闻广播及电视节目的播出上应以正面积极的报道为主,减少对凶杀、色情、暴力等的报道播出,注重对大学生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过程中,增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及错误价值观的能力,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看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同时,应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络环境。网络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网上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网络的隐匿性使大学生不必担心暴露自己身份,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交流自己的观点。我们应抓住网络这一特点.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通过与他们讨论生与死的生命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正确对待死亡,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加强社会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全力营造社会生命教育的氛围,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人文主义教育,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首先。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机构,大力开展与国外生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大型的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完善我国的生命教育。其次,以社区为单位。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社区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教育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指导和推进家庭实施生命与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人才观。普及道德修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生命与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引导社区参与生命与健康教育,化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或危机,为大学生生命成长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星.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生命教育全民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在一些学校开展,但实际上,生命教育作为元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各种危害生命以及腐化堕落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更需要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活动。为此,进行了全民生命教育问卷调查,对全民化生命教育必要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也对大众的生命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期望能对生命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全民化;生命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040-03
一、生命教育简介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明确提出生命教育,他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1]15。此后,世界很多国家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如:“日本于1989年修改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事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2]5。自生命教育一词诞生以来,专家学者们对生命教育有不同的界定。其中,程红艳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3]。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4]。而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涵盖很广,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挫折教育、意外伤害的救护和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等。
二、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活动。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
纵观我国的生命教育,会发现“理论分析研究较多,具体实践操作较少;基础教育关注较多,其他教育领域关注较少;学界研究关注较多,政府、社会对生命教育主题关注较少”[5]。在深度访谈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生命教育项目办公室主任郑瑶指出:“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人们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很有限,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呼吁阶段。”
三、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属性:“元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生命教育是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实际上,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因为生而为人,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是:生命的实相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这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无论人暂时是多么成功和快乐,人生的一切都将没有正确的根基和方向,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就会不堪一击,甚至会做出危害自己和其他生命的事情。如果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关于生命的探索、思考和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中外皆有。如宋朝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民胞物与”思想。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天地就像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伙伴,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
(二)转型期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简称。社会转型“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造就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社会形态”[6],社会转型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7]。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调整和分化,既得利益调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既有价值观的权威被颠覆,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冲突状态,极端利己、享乐主义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如自杀与残害他人的事件增多,腐化堕落现象增多,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
从上文我们知道,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元教育,而社会转型期种种严峻的、危害生命的社会现象让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但是,与现实需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生命教育目前只在为数不多的学校展开,从全社会来看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生命教育。
(三)全民生命教育调查对生命教育全民化必要性的验证
1.调查简介
为了对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进行验证,笔者进行了全民生命教育调查。与以往生命教育调查不同的是,这次调查的目标群体是社会中的所有人,不仅仅是学生群体。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抽样方法”①对调查总体进行抽样,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277个,样本结构简要如下:
2.调查结果
(1)生存技能自评:多数处于中等水平
当被问及对自己生存技能的评价时,选择“一般”的46人,占总体;选择“较强”的21人,占总体;选择“较弱”的18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一般,不强也不弱,其次,选择自己生存能力较强和较弱的比例也较高,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处于中等水平。
(2)压力源:多元化,学业和工作压力突出
当被问及生活中的压力来源时,被调查者的回答比较分散。选择“学业”的119人,占总体的;选择“工作”的111人,占;选择“经济”的97人,占;选择“人际关系”的87人,占;选择“家庭”的69人,占;选择“情感”的58人,占;选择“健康”的43人,占;选择其他的18人,占。在选择“其他”选项的人中,有些人的压力来自于对孩子的培养。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压力源是比较分散的,选择人数比较多的是学业和工作,这是学生和上班族必须直面的压力,此外选择经济和人际关系作为压力源的人数也较多。人们压力源的多元化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是生活本来就有多面性,因此压力来源也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二是具有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人所处的生活情境不同,因此所面对的压力也不同,学生的主要压力是学业,而上班族的主要压力就是工作。
(3)自杀意念:比例过高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生活中偶尔有过自杀念头的人比例过高,达到;经常有自杀念头的人的比例达到了,说明每100个人就有一个人具有自杀的风险。
(4)生命价值和意义:为自己居多,其次是亲友
当被问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时,选择“自我实现”的人最多,达到127人,占;其次是“为亲人和朋友”,48人,占;选择“生活舒适快乐”的45人,占。选择其他选项的人数较少,按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为社会作贡献”,“没有思考过”,获得地位和财富。统计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人以“自我实现”为人生价值和意义,还有较高比例的人以“生活舒适快乐”和“为亲人和朋友”为人生价值和意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人是为自己和亲友活着。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选择“其他”选项的人中,有些人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还有一些人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只有的人选择“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这从一个侧面问题反映了整个社会利他行为的缺乏。
(5)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大多数持否定态度
当被问及对自杀行为的看法时,选择“理解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做”的111人,占总体;选择“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选项的106人,占总体;选择“他们失去了生命太可惜了”选项的35人,占;选择“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的13人,占;选择“其他”选项的11人,占;选择“我不认识他们,他们自杀与我无关”选项的1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自杀行为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以选择“理解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做”和“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人最多。但是,也有的人选择了“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比例。与前述的自杀意念调查结果相对照可以看出,具有自杀意念的人的比例为,远远高于对自杀具有正面评价的人的比例,即。这个比例的反差说明了虽然人们对自杀的认知是负面的,但是自杀的念头还是会出现。
(6)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甚微
当被问及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时,选择“没听说”选项的122人,占总体;选择“知道而已”选项的70人,占;选择“了解一点”选项的66人,占;选择“了解很多”的15人,占总体;选择“深入理解”选项的4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生命教育一点都没有概念的人最多,占,其次是对生命教育“知道而已”和“了解一点”的人,而对生命教育了解很多和深入理解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人对生命教育根本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7)生命教育课程或活动参与情况:未参与者占多数
当所有对生命教育有了解的人被问及是否参与过生命教育课程或活动的时,回答“否”的100人,占总体;回答“是”的人55人,占。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155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对生命教育有了解的人中,没有接受生命教的人也超过2/3,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生命教育,这与前面统计结果显示的人们需要生命教育的状况形成强烈的对照。
(8)接受生命教育的意愿:愿意和不排斥为主
当被问及是否想接受生命教育时,回答“想”的113人,占总体;回答“无所谓”的106人,占总体;回答“不想”的31人,占总体;回答“非常想”的,占总体;回答“非常不想”的3人,占总体。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想接受生命教育的人数最多,近一半,其次为对接受生命教育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总体来看,大多数人愿意接受或不排斥生命教育,这对生命教育的推广来说是好消息。
3.结论:亟须进行全民生命教育推广
具体来看,人们在生命状态和生命认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生存技能自评来看,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处于中等水平,中等水平的生存技能可以应付日常的生活情境,但是遇到突发的灾害等情况就不够了,因此人们需要生存技能方面的生命教育。其次,从压力源来看,人们的压力源呈多元化状态并以工作和学业为主要压力源,生命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而学会正确看待压力和应对压力。再次,从自杀意念情况来看,具有自杀意念的人的比例过高,危机干预以及自杀预防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再次,从人们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来看,的人选择了“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选项,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比例,再次说明自杀预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从生命价值和意义来看,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就是为自己而活,说明人们需要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方面的生命教育。上述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种种问题,验证了全民化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假设,说明整个社会亟须进行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
四、全民化生命教育的内容
那么全民生命教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呢?为此,笔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生命教育内容需求排序:生存技能、挫折教育与生命意义
当被问及“您需要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时,选择“生存技能”选项的213人,占总体;选择“挫折教育”选项的145人,占总体;选择“生命价值和意义”选项的133人,占总体;选择“关于生命的知识”选项的78人,占总体;选择“其他”选项的14人,占总体。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了“其他”和“关于生命的知识”选项,问卷所列选项被选择的比例都比较高,最低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选项的被选择比例也达到了。具体来看,约2/3的被调查者需要“生存技能”方面的生命教育,生存下来和生存的好是生活的基础和基本需求,是满足更高需求的基础。选择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挫折教育”选项,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该选项,说明了很多被调查者遇到挫折时自身的应对能力不足,需要外力的帮助。
(二)全民化生命教育内容的设定:以大众“显性”需求为基础,渗透生命的终极问题
在全民生命教育实践中,生命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大众的需求是成败关键。生命教育内容的设定应该以大众的“显性需求”①为基础,结合生命教育的宗旨进行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生命教育的实效。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很多,如,生存技能,挫折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关于生命的知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压力调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人们的生命教育需求。首先,从生命教育内容需求来看,被调查者对于所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选择的比例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存技能,挫折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生命的知识。这个排序与生命教育的逻辑顺序正好相反。从生命教育的逻辑顺序来讲,了解生命的知识甚至实相,才能确定正确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遇到挫折才容易面对,而生存技能也是建立在生命的知识上的。被调查者生命教育内容需求的排序与生命教育逻辑顺序的正好相反说明了,大多数人关注的是生命中比较表层和直接要面对的问题,如生存技能和面对挫折的方法,对生命的价值乃至生命的知识这些根本问题没有太大的关注,但是,生活表层问题的解决恰恰就在于对于生命根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可以先根据人们的主要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或活动,然后在课程和活动中,渗透生命的知识以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生命教育设计既能吸引大众,又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其次,从自杀意念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自杀意念的被调查者比例过高,说明亟须危机干预以及自杀预防教育。再次,从压力源来看,人们的压力呈多元化分布,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压力调适生命教育。最后,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看,大多数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说明需要加强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4]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6.
[5]王健.当前生命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EB/OL].华夏生命教育网.
[6]冯建军.论教育转型[J].全球教育展望,2010,(9).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论文篇一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
摘 要: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取向交织,使得该群体“重生活不重生命”,“重生命不重生活”的现象较多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生命知识、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几个方面展开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据学界通说,生命教育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人在生命展开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偏向:一是重生活不重生命,把生活当作人生的全部。比如:一些选择自杀的青少年,往往将生活中一时的挫折、痛苦当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决定放弃生命。又比如:吸毒者为了体验短暂的“飘飘欲仙”的感觉,不惜损害生命机能。自杀者因为生活感觉不好而放弃生命,吸毒者为寻求生活感觉好而残害生命,其本质都是为追求某种生活感觉而漠视生命意义。另一种偏向是重生命不重生活。比如:有的人认识不到生命必须要由生活来表现,刻意抑制生活欲求。他们缺少人生动力、进取精神,生命色彩十分单一、暗淡。显然,这两种偏向都会导致人生的不和谐。我们开展生命教育,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学生的人生沿着这两个方向走向极端。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入手,进一步认识人的社会生命,帮助他们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还要使受教育者通过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完善道德品质,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命。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更应有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命知识教育,重建生命的神圣感。人类自古以来就敬畏和崇拜生命现象,这使人的生命带有一种先验的神圣性。远古时代一些特别的东西,如:石头、树、鹰、虎、月亮、太阳等,都被人们当成顶礼膜拜的对象,人的生命则更被视为神的恩赐。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各种神圣之物在人的认识中逐渐被“解魅”。人们发现,石头不过是由矿物质组成,植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动物是有机体,而曾经那么神圣的月亮、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星体。至于人的生命,无非是一堆化合物罢了。人类崇拜、敬畏、服从的对象越来越少。
生命神圣性的消解引发了一些触目惊心的人生危机。自杀,是对自我生命的作践;残杀他人,是对他人生命的作践。这些现象告诉我们,虽然科学为我们提高了改造世界的能力,理性给我们提供了透视万物的捷径,但人类不能不保持对自然、宇宙尤其是生命神圣性的体认。我们必须对生命存有敬畏、崇拜,不悖逆生命的本质、不破坏生命的自然成长,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不为所欲为。
2.生命意识教育,正确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它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生命的科学、完整、正确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尊重、欣赏、珍爱、敬畏之情以及主动维护生命的神圣权利。具体说来,就是深入学习并体验生命知识,尊重生命的独特具体,欣赏生命的向善美好,珍爱生命的有限存在,敬畏生命的升华超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践踏生命现象。据分析,当前青少年面对的生命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等等。比如:与同学有不同看法,怎么办?与他人意见不和甚至吵架,怎么办?怎样与老师、父母更好地沟通?男孩子如何正确地向心仪的女孩子表达爱慕之意?女孩子又如何友好而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地接受或拒绝对方的求爱?在社会上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处置?如何与陌生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等等。二是如何正确对待物欲的问题。人是有理性和文化素养的,可以克制非分、过度的欲望。如何正确对待欲望;怎样克服嫉妒心理,等等。三是怎样面对学习压力的问题。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寻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以减轻学习压力?如何正确对待分数的高低及排名顺序?如何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避免对分数近乎疯狂的、置生命于不顾的痴迷和追求?学校教育要让孩子们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四是如何正确面对社会中的问题。要让孩子们懂得关注社会,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学会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摆出来,让孩子们比较、讨论、选择,最终达成一致,并内化为他们的品德习惯。
3.生命价值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生命价值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它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本质、意义,培养生命情怀,提升生命价值,并建立人与自然美好的和谐关系。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既了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生命价值,又了解自然界中其它生物形态的生命价值;既关注自身的生命,又关注他人、它物的生命;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又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人应当自觉地从自我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觉体会他人的感受,进而培养起对他人、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意识。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和社会;人的生命来自于父精母血,在社会中存在、发展。学校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教育他们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认识到与他人、社会的关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挫折是必然的。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一定挫折,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以达到使其切实有所收获之目的。其次,幸福教育就是在生命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力所能及地创造并鼓励学生充分享用各方面的幸福资源,过上比较实在的幸福生活,也要在学生不断提升的幸福经验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幸福能力,包括努力创造、正确面对、充分享用幸福资源的能力。幸福教育要使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个性与社会性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具体地说,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明确幸福是相对的、主观的、动态的,与心理失衡是不相容的,与攀比和超前消费为敌的,物质条件只是幸福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再次,人不可能独立生存,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同学和亲友的帮助和支持,应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所谓“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可以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最后,诚信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大学生若缺少诚信,不能保证获取知识,更谈不上内化外化。当前大学生中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知行脱节现象之普遍充分说明诚信教育之亟需。通过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构建协调的生命与生活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何桂宏.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急迫课题.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99-300.
[2] 褚惠萍.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高校的生命教育.江苏高教,2007,1:148-150.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论文篇二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基于各种因素,大学生生命教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新时期高层次人才,不仅应当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及健康的身体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这既是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需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基于各种因素,大学生生命教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将学习与考试看做是大学生的重中之重。在家长们看来,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来找份好工作。除此之外,他们不需要考虑其他任何事情。为了让大学生专心学习,家长们无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得本来应该大学生自己去面对、去解决的问题由家长代为处理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学生遇事后的实际应变能力及处理能力。同时,家长的大包大揽,也使得大学生几乎做任何事都一帆风顺,一旦遇到一些阻碍与困难,很容易就会变得情绪低落,产生挫败感。这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由于家长重智育轻德育,不重视对大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教育,使他们自然而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缺乏同情心与责任心。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主体,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也远不如以前那么紧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这样,大学生的情感世界缺少滋养,他们的交往世界大大缩小了,对情感的认识与体验自然大大降低。
家长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大学生的父母这一代,大都经历着体制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工作及生活的压力,使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也使得他们大多将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在无形中也使得大学生对生活的意义产生怀疑,把生命的价值低级化、庸俗化。同时,由于部分家长对家庭、对婚姻的不负责,导致家庭的破裂,他们对自己行为的不负责,对孩子的不负责,也造成部分大学生的不理解,心理的阴影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看待婚姻,从而产生错误的婚恋观。
二、学校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成果,以及将来的就业情况,才是学校最为重视的,他们生命情感的发展并不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因此,大学生情感、心理、个性的发展受到忽视和压抑。这种忽视和压抑并不仅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大学生本身。学生的情感,心灵受到忽视,甚至压抑。他们所面对的是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如何在激烈的学习和未来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无形间却丧失了承受生活挫折的能力,对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无暇顾及。他们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谈不上有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只是一味地被授予各种知识、技能,并被动地接受它们,大学生不仅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精神,也失去了人生乐趣,其知识增长是以情感麻木和冷漠为代价的。
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缺乏正确的情感体验,难以感受生活的幸福,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为目标,从不理会他人的感受,认为别人帮助、照顾自己是应该的,而不知心怀感恩。他们只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而不知道关心和帮助他人。这样他们就体会不到对家人、同学对自己的关心与爱心,如果说教育就是在培植未来,那么,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怎能把如此重担托付给一群没有生命情感,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学校不能只注重培养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率的同时,也应正视大学生作为“人”的情感需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三、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判断多元化。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速度加快,使大学生身处社会、文化、价值的流变之中。大学生在生理发育方面虽然已处于成熟阶段,但是心理发展却存在过渡性、矛盾性、可塑性。有调查显示,“8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短信和网聊,缺乏现实社会交往能力。加之,大学生自身学业、经济和就业的压力,感情的困惑,人际关系的紧张等,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迷茫感和无助感,进而产生挫折感。如果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化辅导,大学生迷茫、无助、挫折感无法及时宣泄和纠正,就可能发生蹉跎光阴甚至淡漠自己及他人或异类生命的现象。
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变迁的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价值的失落,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剧烈碰撞.传统教育方式与现在教育方式的迅速交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简单和疏远,特别是青年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交际面越来越狭窄,由于社会的影响,他们对宽容、互助、怜悯、关爱他人、自省等等,越来越鄙视,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单纯。
因此,要想使大学生生命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我们应尊重他们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感受,确保他们的人格与个性的健康发展,保证他们情感与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万玉. 关注生命――教育新的价值取向[D].河南大学,2003.
[2]夏禹. 我国生命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探析――由大学生轻生引发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3]丘文婷. 为生命喝彩为人生奠基――关注生命情感教育[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9).
狭义的生命 教育 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
摘 要: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取向交织,使得该群体“重生活不重生命”,“重生命不重生活”的现象较多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生命知识、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几个方面展开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
据学界通说,生命教育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人在生命展开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偏向:一是重生活不重生命,把生活当作人生的全部。比如:一些选择自杀的青少年,往往将生活中一时的挫折、痛苦当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决定放弃生命。又比如:吸毒者为了体验短暂的“飘飘欲仙”的感觉,不惜损害生命机能。自杀者因为生活感觉不好而放弃生命,吸毒者为寻求生活感觉好而残害生命,其本质都是为追求某种生活感觉而漠视生命意义。另一种偏向是重生命不重生活。比如:有的人认识不到生命必须要由生活来表现,刻意抑制生活欲求。他们缺少人生动力、进取精神,生命色彩十分单一、暗淡。显然,这两种偏向都会导致人生的不和谐。我们开展生命教育,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学生的人生沿着这两个方向走向极端。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入手,进一步认识人的社会生命,帮助他们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还要使受教育者通过丰富精神生活、提高 文化 素养、完善道德品质,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命。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更应有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命知识教育,重建生命的神圣感。人类自古以来就敬畏和崇拜生命现象,这使人的生命带有一种先验的神圣性。远古时代一些特别的东西,如:石头、树、鹰、虎、月亮、太阳等,都被人们当成顶礼膜拜的对象,人的生命则更被视为神的恩赐。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各种神圣之物在人的认识中逐渐被“解魅”。人们发现,石头不过是由矿物质组成,植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动物是有机体,而曾经那么神圣的月亮、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星体。至于人的生命,无非是一堆化合物罢了。人类崇拜、敬畏、服从的对象越来越少。
生命神圣性的消解引发了一些触目惊心的人生危机。自杀,是对自我生命的作践;残杀他人,是对他人生命的作践。这些现象告诉我们,虽然科学为我们提高了改造世界的能力,理性给我们提供了透视万物的捷径,但人类不能不保持对自然、宇宙尤其是生命神圣性的体认。我们必须对生命存有敬畏、崇拜,不悖逆生命的本质、不破坏生命的自然成长,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不为所欲为。
2.生命意识教育,正确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它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生命的科学、完整、正确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尊重、欣赏、珍爱、敬畏之情以及主动维护生命的神圣权利。具体说来,就是深入学习并体验生命知识,尊重生命的独特具体,欣赏生命的向善美好,珍爱生命的有限存在,敬畏生命的升华超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践踏生命现象。据分析,当前青少年面对的生命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等等。比如:与同学有不同看法,怎么办?与他人意见不和甚至吵架,怎么办?怎样与老师、父母更好地沟通?男孩子如何正确地向心仪的女孩子表达爱慕之意?女孩子又如何友好而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地接受或拒绝对方的求爱?在社会上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处置?如何与陌生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等等。二是如何正确对待物欲的问题。人是有理性和文化素养的,可以克制非分、过度的欲望。如何正确对待欲望;怎样克服嫉妒心理,等等。三是怎样面对学习压力的问题。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寻找到好的 学习 方法 以减轻学习压力?如何正确对待分数的高低及排名顺序?如何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避免对分数近乎疯狂的、置生命于不顾的痴迷和追求?学校教育要让孩子们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四是如何正确面对社会中的问题。要让孩子们懂得关注社会,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学会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摆出来,让孩子们比较、讨论、选择,最终达成一致,并内化为他们的品德习惯。
3.生命价值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生命价值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它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本质、意义,培养生命情怀,提升生命价值,并建立人与自然美好的和谐关系。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既了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生命价值,又了解自然界中 其它 生物形态的生命价值;既关注自身的生命,又关注他人、它物的生命;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又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人应当自觉地从自我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觉体会他人的感受,进而培养起对他人、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意识。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和社会;人的生命来自于父精母血,在社会中存在、发展。学校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教育他们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认识到与他人、社会的关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挫折是必然的。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一定挫折,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以达到使其切实有所收获之目的。其次,幸福教育就是在生命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力所能及地创造并鼓励学生充分享用各方面的幸福资源,过上比较实在的幸福生活,也要在学生不断提升的幸福 经验 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幸福能力,包括努力创造、正确面对、充分享用幸福资源的能力。幸福教育要使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个性与社会性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具体地说,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明确幸福是相对的、主观的、动态的,与心理失衡是不相容的,与攀比和超前消费为敌的,物质条件只是幸福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再次,人不可能独立生存,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同学和亲友的帮助和支持,应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所谓“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可以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最后,诚信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大学生若缺少诚信,不能保证获取知识,更谈不上内化外化。当前大学生中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知行脱节现象之普遍充分说明诚信教育之亟需。通过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构建协调的生命与生活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何桂宏.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急迫课题.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99-300.
[2] 褚惠萍.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高校的生命教育.江苏高教,2007,1:148-1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初探论文